中国民间美术

2024-09-02

中国民间美术(精选12篇)

中国民间美术 篇1

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传的美术。

一、民间美术的历史概况

民间美术是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中国在魏晋以前的美术创作者主要是工匠, 战国秦汉之际的石雕、陶俑及画像砖石, 在造型及艺术风格上都带有朴质活泼的鲜明民间特色。魏晋以迄近代, 在广大城乡群众中流行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等直接装饰人民生活的工艺美术创作, 有着极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延续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创新, 创造了富有民族和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但由于过去的阶级偏见使民间美术的成就常常被贬低或忽视;又由于劳动人民在经济、政治及文化上遭受重压, 以致他们在艺术上的智慧才能, 也不免受到压抑而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民间美术的作者是人民群众和民间匠师, 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劳动生产的业余时间制作的, 主要为自己使用、欣赏, 因此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 民间美术创作也最为活跃。如中国春节前后用年画、剪纸、春联装饰环境, 为孩子赶制服装, 社火花会的戏具, 庆贺元宵节的花灯纸扎;端午节悬挂的天师符, 钟馗像、五毒服装、饰件及龙舟彩船;中元节的荷花灯、中秋节的月饼花模、泥塑兔儿爷;结婚用的嫁衣、喜花、喜帐;祝贺幼儿百天和生日用的虎头帽、虎头鞋、长命锁、长命衣。

二、中国民间美术的特征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 民族众多, 在地理条件、风俗、感情、气质等互有差异, 所以民间美术形成了丰富的品类和多彩的风格, 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 然而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奇巧、很少模拟自然物象, 而是善于想像和夸张, 又常用人们熟悉的谐音的手法通过优美的形象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民间美术作品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故而, 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 应把握住以下几方面来感受、体会、欣赏。

1、实用简洁、因材施艺:

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 有着强烈的装饰性, 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 形成独有的特征。民间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 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 往往是因材施艺。

2、质朴率真、随意大方:

民间美术的作者是劳动群众, 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 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 自由想象发挥, 因而, 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 质朴大方。

3、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由于实用的要求, 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 造型夸张, 色调对比, 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 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

三、中国民间美术的研究情况

民间美术的收集和研究是继承发扬民间美术遗产的重要环节。辛亥革命以后, 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 随着对民俗学研究的重视, 对民间文艺也开展了征集工作, 上世纪40年代以后, 在延安等革命根据地美术工作者对皮影、年画、洋片、泥玩具的调查、搜集和革新, 使民间美术的研究引进现代革命美术创作之中。建国以后, 对民间美术的研究得到充分重视, 鉴于不少品类已处于艺绝人亡的危境, 因而文化机构组织专人搜集抢救, 特别对年画、剪纸方面的搜集研究更为活跃, 曾先后有《中国年画发展史略》 (阿英, 1954) 、《中国年画史》 (薄松年, 1985) 、《华东民间年画》 (陈烟桥, 1955) 、《杨柳青木版年画资料集》 (王树村, 1959) 、《桃花坞木版年画》 (刘汝醴、罗叔子, 1961) 等重要论著陆续问世。包括不同地区风格的剪纸艺术集的编辑出版数量更多。为了推动民间美术的研究, 民间美术博物馆、各地方性的民俗美术陈列馆纷纷建立, 各地方群众艺术馆也把搜集保护民间美术作为重点工作, 民间美术的专题展览多次在国外举行受到各国艺术界的重视和赞扬。

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它很自然地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强烈地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 既有传统性又有变异性;它就地取材, 因材施艺;它与宗教、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它不是迷信品;它在艺术创作上集壮美和朴素美于一体, 常为专业美术家们所吸取。

中国民间美术 篇2

这是一堂欣赏评述课。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京剧脸谱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它的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课时为1课时。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通过几年的学习积累,已经有了很好的构图基础,但我上课的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大部分性格淳朴、单纯,喜欢上美术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脸谱,了解脸谱的四个行当及其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脸谱图片的欣赏,初步掌握脸谱的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脸谱的学习和绘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热爱。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脸谱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画法。

难点:培养学生对脸谱的热爱,激发学生创作思维。

五、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法、谈话法、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悠久和深厚的。

在学法上,主要通过欣赏、比较、谈话、动手画画等方法相结合。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并归纳,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六、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脸谱》;水彩笔、油性笔、彩色铅笔等各种绘画工具。

学具:水彩笔、油性笔、彩色铅笔等各种绘画工具。

七、教学过程

1. 感受情境 揭示主题

在《唱脸谱》的音乐中,通过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各种脸谱,在教师的引导下畅谈感受,为后面创作做好铺垫。

师问:刚刚展示的是哪种民间美术?它有些什么特点?从而归纳出脸谱的基本特征。

2.归纳知识 化解难点

展示生、旦、净、丑图片,了解戏剧中的四个行当,并及时反馈。

生:男性演员 旦:女性演员 净:大花脸 丑:喜剧演员

师问:诸葛亮属于生、旦、净、丑四个行当里面的哪个行当?

教师现场演唱《说唱脸谱》片段,让学生听出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

师问:脸谱中的各种色彩在脸谱中代表什么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色彩在脸谱中所表示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红:忠贞 英勇的人物形象

黑:正直 无私 刚正不阿的人物形象

白:阴险 疑诈的人物形象......

师问:它采用了哪些工具材料?

了解工具材料,用笔用色。

3.教师示范 板演步骤显示重点

教师现场示范画脸谱步骤,并及时提醒同学们在作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到如何去画脸谱,同时在作画过程中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

4.大胆创作 尽情发挥创造美丽

为了给学生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调动同学的大胆创作热情,邀请学生上台进行添画。播放音乐《粉墨人生》,限时完成添画,并及时简评。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造型活动带来的乐趣。

课件展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5.展示欣赏 互相评价感受美丽

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构图、线条、色彩等各个方面尽情感受学生创造的美。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同学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展示、分析、表扬画的扎实的同学,最后设计一小段结束语:本课主要是对中国民间美术(脸谱)的学习,通过老师的查看,同学们运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了不同的人物,我相信只要你们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周围更多的你更喜欢的中国民间美术。脸谱艺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与戏曲艺术一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的精品,我们应该好好的继承和发扬。

戏曲欣赏

八、教学评价

中国民间装饰工艺美术的奇葩 篇3

关键词:标本艺术;制作工艺;传承研究

1 中国传统标本艺术的源流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工艺美术与社会生产发达。当人类开始捕获到野兽作为食物时,他们发现兽皮不仅可以用来遮衣蔽体、挡风御寒;还可以用于祭祀。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存皮张的技术得到改进,对动物皮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兽皮剥制加工者已成为当时部落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我国的艺术标本制作是从19世纪开始,从俄国传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工匠们先把兽皮缝起来,再把毯子、棉花等填充物塞进去,现代标本制作术正是从这种填充式标本演化而来的。在制作技术上已有了很大进步。源于中国北方的标本刘家,与源于中国南方的标本唐家被称为中国标本制作传统技艺领域的两大世家,素有“南唐北刘”之誉。

2 国际标本艺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标本艺术最早是从英国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1]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贵族阶级收藏艺术标本蔚然成风,促进了标本艺术技术的发展。使个人收藏、兴建博物馆成为时尚。近50年来,欧美诸国,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改进和发展,标本艺术制作技术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产业化、艺术化、规范化的转型,保养维护也变得简便。标本艺术已经成为一个大的产业,从博物馆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目前,标本艺术最成规模的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南非。其他各国,虽规模上不及,但技术上并没有太大差距。美国是当前标本制作产业化、规模化、艺术化最完善的国家。美国世界标本大赛(The 2007 World Taxidermy Championships),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该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十五届,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艺术标本赛事,也是全世界标本制作者交流的平台。2007年4月17日至21日,由中国北京标本艺术家肖方领衔制作的“兔·和谐”作品首次代表中国参加了比赛,就荣获了三等奖。此次作品在遵守世界标本大赛规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加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使作品更具中国特色,在整个展会上独树一帜。用大会评委的话说:给欧美一统的标本界吹来了一股中国风。虽然我国的作品在技术上还有差距,但以中国深厚的艺术与标本艺术结合,假以时日相信很快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之路。这次的参赛作品也全部采用了目前标本制作最流行的技术,在技术上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同步。这无疑对推动艺术标本在中国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 中国传统标本艺术的制作工艺

标本艺术是再现死亡动植物形象的一门工艺。标本(specimen)一词的英文来源于古希腊语,意为“运动着的皮张”,实际上就是利用工艺将死去动植物的皮毛、羽毛、根茎、枝干和骨骼进行技术加工处理后,安放在骨骼与身体模型上面,重塑它们活着时的形态,既让它们栩栩如生,同时又能永久保存。现代艺术标本制作术是一门将艺术、木雕、石雕、根艺、化工和模具铸造等不同学科和技术融合在一起的精微工艺。主要以自然的动植物(包括动物、鸟类、石材、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动物、植物、器物等相结合的艺术形象作品。标本艺术制作工艺与程序主要包括:选材、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打蜡、着色、上漆、造景等十几道工序。制作工具与材料除了解剖刀、剪刀、刮刀、镊子、电钻、钢锯、注射器等基本常用的工具外,还需要准备规格各异的铜丝、白胶水、地板蜡、硅胶、橡皮手套、标本台板和大小不等的玻璃缸、量筒、玻璃棒、烧杯等。[2]工艺是一个技巧性的东西,既要有手艺的技巧,又要有对自然的理解与感悟。作品注重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结合,只有如此才能产生一件具有精、细、雅、奇为特色的优秀标本艺术作品。

4 中国传统标本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目前我国标本艺术的发展状况与今后的传承总体情况不乐观、不理想,大背景在于整体环境的恶化、动植物资源的减少、法律法规的制约、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人们审美心理的改变,以及现代市场经济颠覆性的改变等诸多因素,造成了今天标本艺术所面临的严酷的现实问题。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承传无序,自生自灭,民间绝活将面临失传;从整体上看,民间工艺美术的研究与保护仍属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对于艺术标本领域,无论是政府资金支持投入还是管理政策帮扶措施都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第一,保护意识不强,重视不够。各级地方政府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意识不强,工作缺失,没有开展普查工作。有的区县由于不重视,“非遗”申报成为空缺。第二,专业人才匮乏,队伍不专。各市县“非遗保护中心”基本上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缺乏专业人才和骨干。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应急上岗。他们对业务不熟,更谈不上专。第三,制度措施缺失,后继乏人。“绝活”带有强烈的个人特征,形式上更具有原发性、底层性、民众性和通俗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一是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年轻人不愿学,学了以后也难以为生。二是艺术标本许多传统技艺和艺术表现形式,已逐步遗失或失传,给抢救和传承带来了一定困难。第四,政府和行业协会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困难。市县财政没有“非遗”保护工作经费预算,严重影响了做好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民间传统工艺作坊的运作、发展及步入产业化的研究,[3]几乎是空白。在传统与现代交会点创新,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标本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适应新的时代特征,进行创新;创新不能脱离传统,承继其传统“文脉”,创新要务实。继承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要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重新选取、吸取现代养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界范围内,传统民间艺术才能焕发青春。民间艺术是浸透了特定地域文化的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工艺美術艺术标本的制作工艺与发展传承研究亟待加强。保护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是我们十分紧迫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 郑作新.动物标本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J].书画艺术,2012.

[2] 何召锋.艺术标本在装饰设计中的造景研究与应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 陶思炎.民俗艺术学[M].南京: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2013.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篇4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 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 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 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 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 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 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 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 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 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 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 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 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 吸引异性的最好工具, 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 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 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 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 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 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 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 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 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 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

墓, 所形成绵延百里、蔚为壮观的帝王陵寝群, 实属世界罕见, 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完善推广措施。其它一些截止目前, 尚未戴上“中”字头桂冠的文化旅游产品, 可作为陵寝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继续充实完善。同时咸阳是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2004年又从全国600多个中小城市中脱颖而出, 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个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之一, 成为西北五省区惟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则足以证明了咸阳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表现在文化旅游中的竞争实力。

文化旅游就是文化资源的开发, 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要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就要寻找、选择那些具有丰富内涵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咸阳是必选之地。它所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资源不仅是专家学者考察的热点, 也是广大群众向往和追求的观光、休闲之地。从这个意义上, 咸阳文化旅游模式体系应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为陵寝文化层次, 在咸阳文化旅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属世界罕见, 尤其是汉阳陵与秦马俑相比具有另一种时代风格, 属于最高层次;第二层次由石刻文化、宗教文化和古建筑文化构成, 使咸阳文化旅游的内涵更加丰富, 属于中间层次;第三层次由民俗文化、养生文化和农家乐构成, 它依托丰富的传统医学资源和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 开发出了药膳、药浴、足疗,

二、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一) 言传身教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 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 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 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 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 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 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 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口头语言不需雕饰, 自然随性, 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 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 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 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 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 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 绿要绿得娇, 白要自得净。”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 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 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 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二) 文字、图谱记载

殷商之后, 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 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 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著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 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 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 (1) 。而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 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 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 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 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 (2) 虽其来源不一, 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 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有

按摩等独具特色的康复、养生、保健特色休闲旅游项目。这三个层次的内容相辅相成, 使整个体系烘托出帝都气势, 营造出具有国际品牌的咸阳文化旅游模式, 成为游客流连忘返, 终生难忘的项目。

唯物史观认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生存-享受-发展。”的过程, 人类在物质需求满足之后, 精神追求是其必然的选择。旅游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相似的特征, 旅游是一项高尚的文明活动, 发展文化旅游是旅游活动的主题, 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正是由于咸阳所具有的文化物质和珍贵的不再生资源, 我们有理由倡导努力构建咸阳文化旅游模式, 使咸阳以其中国十三代帝都的身份跻身于国际旅游市场, 让它的历史成就再现辉湟。

参考文献:

[1]尹华光.旅游文化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仁民.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N].光明日报, 2005-9-21 (10) .

作者简介

贺琼琼 (1987-) , 女, 汉族, 陕西咸阳人, 咸阳师范学院资城系2005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指导教师:李玲, 咸阳师范学院资城系讲师。

湖湘民间绘画的功能性特征

代静

(湖南衡阳师范学院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在我国恢弘、悠久的民族文化中, 湖湘美术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历史长河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湖湘民间绘画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色, 充分展示了湖湘民间绘画所独有的艺术魅力。湖南民间绘画与湖南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民间绘画则多数直接来美化物品和美化环境, 作为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劳动人民, 在自己创造的美的环境中生活, 一方面享受着不平凡的创造者的快乐, 一方面接受着直接和间接的社会文化传统的教化, 两个方面构成了民间绘画的审美和娱教两大功能。

【关键词】湖湘民间绘画;娱教功能;审美功能;

【Abstract】In the long and extensive Chinese history, Huxiang art always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which displays the strong life-force and profound cultural foundation.The artistic for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uxiang folk painting thoroughly manifest its unique charm.Huxiang folk painting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roduction, life and customs of the local people, whereas most of its drawing can be directly applied to the beautification of stuff and environment.As the creator and user, the working class can live in the beautiful environment they have created.On the one hand, they can enjoy the unusual happiness as creator;on the other hand, they can obtain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cultivation from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Both aspects constitute the functions of aesthetics as well as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Key words】Huxiang folk painting;function of entertainment and education;function of aesthetics

1、娱教功能

1.1、创造快乐

民间绘画多数为了美化物品和美化生活, 当然他们也有一定的功利性在里面, 他们的心肠诚实, 总离不开生命、生活、生存等人生主题, 也突出了对生命的基本的内涵与追求, 但是要重视的是给劳动者的业余生活增添了极大的乐趣, 这些乐趣伴随着劳动者的创造实践而产生。湖湘民间绘画中有一些具有故事性和民众自娱的历史戏剧故事画。如湖湘祭祀绘画中的一种吊偈画有“封神”、“三国演义”、“西游记”及“八仙过海”等等, 这些民间绘画就如同现在的连环画一样, 造型生动有趣, 故事情结连贯, 给人以充分的联想和无穷的回味, 这些画的内容彼此独立又有关联, 一般是画师即兴而作, 具有很强的个性和随意性。湖南民间画师的创作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欢乐, 也给别人带来了欢乐。

还有一些民间绘画与民间文艺的其它方面相结合, 从而使得民间绘画这种娱乐性更强, 如旧时年画的推销者, 在销售年画

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三) 民艺品传播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 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这种参与商品交换, 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 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 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

三、民间美术发展现状

民间美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迅速瓦解,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机械化、自动化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方式, 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手工劳动, 在这种状况下, 许多民间艺术品被认为是过时的东西而被很多人摒弃了。

当代的民间美术保护者和美术理论家多是将民间美术作为一个古代生活形态的活化石来进行研究和保护, 民间艺术品已经成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而保存在博物馆之中, 见证着一个古老文明曾经出现的辉煌。民间美术虽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而被人们保护和学习着, 但实际上, 它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很多人对它的喜欢只是出于对一个存在着文化隔膜的逝去年代的怀念, 民间美术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其实用性, 它和当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文化状态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在这种缺乏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的情况下, 民间美术变成了一种针对西方文化的入侵, 而被艺术家与文化工作者们所重新提起的“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 很多专家对已经衰落了几十年的民间美术进行了重新整理与研究, 这些工作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与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 这种不分精华与糟粕的保护方式使我们看到的民间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民间美术的真实发展状态。甚至有些艺术工作者为了西方媒体对于“神秘东方文化”的好奇心和对“他者文化”的观赏需时, 多要唱上几段曲儿, 一是吸引顾客, 二是介绍年画的内容, 这些唱词, 也是优美的民间文学, 如《八仙》之“铁拐李”左脚跷, 吕纯阳顶风流;蓝彩和拿着篮子最细巧;曹国舅插板敲;张果老拿着竹筒搓啊摇, 汉钟离拿把扇子顺风飘, 何仙姑打后跑;韩湘子, 吹起笛子来眯眯笑”, 生动地将八仙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 使人们对年画的故事内容的印象更深刻, 也从中得到了快乐。

1.2、教化作用

每个人都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接受着一定的社会教化, 人们的知识、技术、经验、人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观念, 行为准则、价值标准, 人们的衣食住行, 婚丧嫁取的生活模式, 行为样式等等。均是社会的教化的结果, 因此一定的社会文化, 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 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生产和生活。

在民间美术, 相对民间文学、民间戏曲、民间音乐对人教化作最为直接, 而民间绘画多数则会给人以直接的启迪。民间绘画

求, 而制造了一些“伪民俗”的艺术作品, 混淆了媒体的视听, 使我国的普通民众不能产生文化的认同感, 而对民间美术的发展处于漠然的状态。

四、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榷体中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 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民间美术作为具有原发性与地域性的美术形态, 是我国本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人。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艺术界与文化界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工业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 传统手工艺与工业社会的对立, 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既不能放弃民间艺术形式, 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 试图以民间美术来代替大工业时代的产品。要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作更深入的研究, 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的互补点。工业文明带来了商品的大量生产与简单复制, 而这种简单枯燥的文化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不应该只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产品形式, 它同时应该代表一种带有审美色彩的人文精神。民间美术以其丰富的审美形态与人文精神, 而成为工业文明的有效补充, 工业文明以其时代感与社会性而引导着民间美术的发展。两者的互补使人类文化最终向着一个更加健全、完美的方向延续。

参考文献

[1]潘鲁生《民艺学论纲》,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2年。

[2]书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 齐鲁书社, 1981年。

[1]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89年

[2]张少侠, 《亚洲工艺美术史》,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0年

[3]王冠英, 《中国古代民间工艺》, 商务印书馆, 1997年

中国民间美术 篇5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课程 课题名称: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类型:鉴赏

教学设备: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教学难点:

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能力目标:民间美术中包含着多民族的艺术创造,应重视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与研究。

情感目标: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借鉴价值。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

1、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播放视频《俏夕阳》。2006年春节晚会,以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俏夕阳》深受观众的喜爱,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节欢快喜庆愉悦的氛围。皮影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民间文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皮影又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得艺术之根。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2、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感受音画气息由此产生共鸣,并激发学习兴趣,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三、讲授新课:

1、中国民间美术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对已知民间美术的种类)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民间美术品种极为丰富,既有供玩赏用的造型艺术,又有衣食住行中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又与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间文艺存在密切关系,形成多种分类法:

① 绘画: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漆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② 雕塑:包括彩塑(寺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③ 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④ 染织刺绣: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

⑤ 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

⑥ 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⑦ 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⑧ 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⑨ 纸扎灯彩: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

⑩ 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

⑪ 食品:面花面点造型、糕点模、糖果造型等。

2、窗格格展示着幸福花——剪纸艺术

⑪说说剪纸(早期实物南北朝《对猴团花》《对马团花》,应用《窗花熏样》等),剪纸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民间流传了二千年历史,经久不衰,遍布祖国各地,特别是农村,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纸艺术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之深、作者之多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所不能及的。其主要作者是农村妇女和民间艺人,她们独有的生活基础是其它门类的艺术家不可比拟的。她们在喜庆节日、劳动之余进行各种形式的剪纸创作活动。所制作品融会了作者的深情、寓意、心愿和情趣,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和聪明才智。他们把这些作品张贴在窗格和墙壁上或作为衣饰、鞋帽的图案,用以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可谓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民间艺术活动。

主要原因:剪纸所用的材料与工具十分简便,制作方法也简单易行。它产生、发展、繁荣于民间,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最朴素的艺术形式,并形成其独特的风格。

⑫、议议剪纸

讨论: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欣赏代表性作品《五福捧寿》,说说剪纸有什么特点。①写实与变形的统一 ②简洁与夸张的造型 ③繁简与疏密的构图 ④质朴与合理的装饰 ⑤巧妙与美观的连接 ⑬、评评剪纸

3、年画

(1)年画是与雕刻印刷术同时发展起来的,在宋代已经成熟。(2)著名的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年画《莲生贵子》、苏州桃花坞年画《十美放风筝》、《上海火车站》成为南北两大中心,其他如山东潍县《女十忙》、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山西临汾、陕西凤翔、四川绵竹等大都兴起于明代,盛于清代中后期,到民国时期逐渐为新兴的石印年画所取代。

(3)年画主要作为欢庆年节时装饰环境的绘画。

①、题材:吉庆欢乐。主要以戏剧、神话、小说人物、美女、娃娃等题材居多,也有一些山水花卉作品,晚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反映抵抗外国侵略、习文练武、禁止鸦片等爱国题材的作品,也对城乡出现的一些新事物,如火车、轮船等,表现出特殊的表现兴趣。②、色彩:热烈; ③、构图:饱满;

④、样式:为适应屋内屋外张贴的环境,而创造了中堂、窗旁、斗方、横披等多种样式。

4、皮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并阐述问题)(1)、皮影的历史

①.让剪纸活动起来,能够进行表演,便成为皮影戏,皮影又称“影子戏”,是中国很古老的剧种; ②.兴旺两宋,发祥于陕西、山西、河南。(2)、皮影的制作 ①、材料:牛皮、驴皮,②、造型:取侧面形象;

③、着色:用矿物质颜料,色彩艳丽; ④、背景和道具:做工精细。

欣赏作品:清 皮影《三顾茅庐》陕西采集 高120厘米 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藏

这一作品表现在卧龙岗茅庐中,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纵论天下大势的情景,环境道具雕刻得非常精细。

5.木偶戏

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种类:根据木偶的结构和演员操纵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又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悬丝木偶、托棍木偶、手套木偶)。

6、泥塑

宋《泥孩儿》高16厘米 1976年江苏镇出土 镇江市博物馆藏 清《兔儿爷》泥塑 运用拟人化手法表现的“兔儿爷”,为中秋节令玩偶。

中国民间美术 篇6

关键词:民间 美术教育 传播形式 中图

美术是人类精神文明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世界产生的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它和其他的文化形式一样,不断在探索中前进,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在我国古代,美术成就在对广大人民影响的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美术教育体系。一是代表最高艺术成就的统治阶级进行的美术教育,比如,官方的“画院”制度下产生的丰硕的美术成就,上层贵族界产生的大画家和大书法家,其艺术手法和审美思想在美术上具有很大决定性作用。另一种是在民间不刻意进行,体系较为松散,发展较为缓慢,但影响力也比较大的美术教育形式,比如工匠代代相传的手艺,劳动人民无意识进行的祖祖辈辈审美创作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产生的美术成就,都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民间劳动人民,同时也在民间广泛传播并发扬广大,这里就中国古代民间的美术教育传播形式作一论述。古代民间的美术教育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匠教育体系的巨大作用

人类在劳动中培养了审美能力,人类之初就懂得了前辈技艺经验的传授在维持生存中所占有的特殊地位。工匠们在延续经验技术为目的的过程中也培养出超过前辈的艺术人才,这种经验的传授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连续性,又是人类美术经验活动的继承性。同时,美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历代统治者都没有忘记过,但美术的制作部分常被看作是一种低贱的、必须由下层劳动者来从事的生产劳动,而艺术的审美意识部分则被看作是一种高贵的、只能由贵族来占有的精神享受。这样一来,美术教育也就相应的分裂为两种:一种是对艺术产品占有者的教育,其主要内容是艺术鉴赏力和文艺政策;另一种是对艺术产品生产者的教育,其主要内容是艺术品制作的技巧与技能。前者的教育贯穿于整个封建时代始终,成为一种正统。后者被看作一种下贱的工作,很难有专门的学校和专门的教科书,而主要靠师传徒方式,口口相传,有的到最后甚至失传,这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工匠教育体系,又由于工匠都是来源于民间下层的劳动人民,使美术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工匠美术教育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原始文明时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手工业的种类日趋丰富,技艺日益精湛,相应的肩负着传承与发展任务的工匠美术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不断完善,历朝历代均展现其一脉相承又各俱特色的风貌。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确立的范本样范、师徒合作亲授为主要手段的工匠美术教育机制在中国古代工匠美术教育发展历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也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工匠美术教育的主要特点。但工匠教育的家族式口传身教,影响的范围较小,缺乏创新和新意,限制了美术教育的范围,直到南朝官府作坊制度建立以后,工匠教育对广大人们的审美教育的强大优势才慢慢显露起来。工匠教育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唐代的洛阳有大批工匠按不同工种分别聚居于城内营业,称为“里内之人,尽皆工巧”,这样就形成了百工集中城内,各有居住群落及作坊的现象。

工匠并非仅仅为统治阶级服务,更多的是为人民大众服务,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老百姓的居家生活也离不开工匠,盖房子、做家具、缝制衣服、绣饰品的工作都有专门的人去完成,工匠在从事这些劳动的过程中迅速扩大影响力,其较为专业的美术创造不断影响着老百姓的审美教育。可以这样说,官方的美术家尽管技艺高超,但大多是为人数较少的统治阶级服务的,而工匠却是为为数众多的老百姓服务的艺术家,在民间起到了很大的美术教

育作用。

二、宗教对古代美术教育的深刻影响

美术教育走向民间的一个很大表现是宗教的盛行,宗教是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宗教的发展与艺术的发展始终息息相关,美术和宗教自始就是同胎孕育,是宗教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对于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风俗和道德、观念、心理,特别是对艺术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佛教传到中国之前的美术工匠大多是为贵族豢养,宗教产生后绘画有机会不再由贵族来决定,而平民有机会接触和观赏到美术作品,这不仅是美术,也正是美术教育由贵族之手移向民间的开始。在我国影响比较大的是佛教和道教。宗教美术尽管是为宗教目的服务的,但它以艺术化的美术形式图解佛经、塑造佛像、建造庙宇,这些实物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同时,人们的审美也影响着宗教美术的发展趋势。比如,佛像中有典雅亲切婉丽的菩萨形象,人们就会认为现实生活中的类似这样菩萨形象的人是美的,同样,人们认为健康勇猛是美,因此就把佛教中的天王力士塑造成这样的形象。当人们参拜过庙宇、佛堂、道观后,在布置自己家的时候也会潜意识地去模仿,或者直接把神请回家,或者营造类似的环境等。总之,在中国古代,宗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影响比较大也比较全面的审美教育形式。

三、礼仪习俗能起到广泛的审美教育作用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律”的作用,是不能不参加的。无论是官方还是老百姓的家里,礼仪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在这些烦琐复杂的礼仪过程中,自然少不了各种礼器、道具以及场景的布置等。比如祭祀用的建筑、装酒的器皿、婚丧嫁娶用的衣服等。长期以来,人们在进行这些礼仪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标准,比如结婚用的大红花轿,凤冠霞帔,出殡用的黑色灌木和白色祭物,当人们参加完这些仪式后大脑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红色代表喜庆,白色代表哀悼的审美思想。特别是官府举办的一些祭祀祈福的仪式里,那些制作精美的陶瓷、玉器、旌旗对前来观看的老百姓来说就是一场高效的审美教育。

中国古代的习俗更是丰富多彩,不同的地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古代的习俗很讲究,特定日子要制作特定的物品,如元宵节的灯会、过年时的窗花春联、小孩儿的玩具、恋人的荷包等,真是多不胜数。这些漂亮的器具日日年年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影响着古代人的审美标准。古代人对服装饰品的讲究程度丝毫不亚于现代人,女性的手帕、男性的玉佩都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古代劳动人民从小在这些漂亮的物品中耳濡目染,其实就是审美的启蒙教育。

四、民间的亲属世代相传是美术教育的有效形式

在通讯、信息极其不发达的古代,封建社会是自然经济小生产的经济形式,在这样的经济形式下,商品的交换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对比较少,一门技能往往被视为一种财产而在小范围内传授。一些技艺的传承是靠世代人们口述,手把手教的,劳动人民即使创作出来好的艺术作品,观赏者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这样就形成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个性化特征,也形成了民间的美术教育传播的小范围性,比如母亲会剪漂亮的窗花,她只有可能把这个手艺传授给个别亲近的亲属,能够欣赏她作品的人也只是能够到她家里的个别人。就是这种母女、父子、亲属之间的世代相传,使古代丰硕的美术成就得以流传到现在。

五、少量流传在民间的“卷、本”等美术作品和仿制品起到的美术教育作用

古代生产力的不发达和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占人数总量绝大多数的民间老百姓没有读书,进而没有从事专一的美术创作,至今流传下来成就比较高的美术作品大多是一些官方画院、文人士大夫阶层创作的艺术作品,但民间也需要丰富的艺术作品来美化生活,于是就有少量的“卷、本”等优秀的艺术作品流传到了民间。民间一些有财力的人不管是出于附庸风雅还是真心喜欢或是注重收藏,他们以拥有较多的书画作品为荣,一些文人骚客更是以品评书画作品为乐事,这种风气的形成使更多人能看到优秀的艺术作品。美术大家作品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在中国又产生了独特的临摹仿制现象,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这些大量的临摹仿制品,又进一步扩大了艺术作品的影响。

印刷术的发明对美术在民间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广作用。印刷术发明之前,美术作品的传播主要靠手工,费时、费事,又容易丧失作品的原来面貌,既阻碍了美术的发展,又给美术作品的传播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印刷术发明之后,一些年画、画册之类的,在生活中起到一定作用并受到大众喜欢的美术作品形式迅速普及,成为古代美术教育覆盖面比较大的一种形式。

六、民间艺术家对美术传播的作用

相对于官方士大夫阶层的美术创作而言,在我国美术史上,还存在着一些数量很大的在野职业画家,他们对民间美术教育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广作用。由于官方美术机构的正宗、权威,已成为束缚人才,压制异端和艺术个性上的霸主,从某种意义上讲,官方美术成为保守、僵化、缺乏个性自由的象征,阻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而那些不受贵族赏识的画家则被贬为“野逸”,随着中国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南方出现了许多经济比较繁荣的城市,为在野的大量职业画家的生存提供了经济保证。比如江南的杭州、苏州等地,都成为文人画家云集之地。他们中很多人都是以卖画为生,并且还出现了许多画派。这些活跃在民间以出卖个人艺术作品为生的人对中国古代民间的美术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尽管统治阶级代表着最高的生产力,引导着美术创作的发展,但不容忽视民间对美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以这些特有的形式接受着美术的教育,进行着美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并且代代相传,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美术的伟大成就。

参考文献:

[1] 李浩,《中国工匠美术教育综述》、《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2

论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 篇7

一、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经过了原始社会, 又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延续、发展。至今我们仍可以从民间美术中看到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对图腾的崇拜、对生殖的崇拜等等, 可以看到阴阳五行等古老哲学思想带来的影响。

秦汉之前, 没有“民间”与“非民间”的界定, 也可以说民间美术涵盖了所有的艺术种类。因为青铜、雕刻、壁画、漆画、瓦当、陶俑等都是由工匠制造的。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彩, 气势雄浑博大, 不仅有写实的、写意的、装饰的, 还有象征符号的、几何造型的等等。可以说秦汉是艺人施展才华的重要时代。

六朝以后, 文人士大夫进入宫廷美术的行列, 用于满足皇族的情趣和审美需要。随着佛教传入中国, 民间艺人们又承担了绘制宗教宣传图册、宗教壁画、雕刻佛像的职责。虽然有范本和程式规范的束缚, 但他们仍能不受其局限, 在外来的佛教艺术中注入本民族的思想意识, 使外来佛教形象中国化, 并且赋予神以人性的精神, 融入了许多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创造了中国的宗教艺术。如永乐宫壁画, 规模大, 场面宏伟, 人物众多, 色彩丰富绚丽, 形象一蹴而就, 用线流畅有力, 着色泼辣大方, 构图严谨有致。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文人士大夫的地位逐步提高, 文人士大夫美术逐渐占领了艺术的主流。民间美术强烈、热情、富于生命色彩的艺术则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 反映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地域特征。中国民间美术用其特有的审美观念、造型、用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 形象地体现了民俗文化, 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

二、民间美术的类别与材料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地域、风俗、民族等差异, 民间美术发展到今天, 形成了品种繁多这一特点, 而且美术作品的目的和用途也各不相同, 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 也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就民间美术的艺术种类来说, 可分为六大门类:供奉类、宅居类、服饰类、器用类、贴饰类、游艺类。在这六个类别下又有很多艺术种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影响更广泛, 形成了地方特色, 获得了普遍认同, 成为脍炙人口的代表性民间美术种类和品类。如年画、剪纸、石雕、木雕、泥模、土陶、花瓷、香包、布老虎、木偶、风筝、贵州蜡染、扎染、绞染、蓝印花布、刺绣、织锦、泥塑、面塑、花模、灯彩、砖雕、面具、玩具、竹编、草编、棕编、内画等等。

民间美术与人民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联系密切, 它们的制作材料虽然多是寻常可见的木头、布料、纸张、竹子、泥土等, 但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巧妙, 擅长大胆想象、夸张, 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 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 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民间美术独特的美感

(一) 稚拙美

民间美术从原始艺术直接继承来的天真烂漫、异想天开的审美趣味, 就像以儿童的好奇眼光看世界、想宇宙, 能够使现代文明中精神负担沉重的人类得到心灵的慰藉, 使他们暂时忘记种种苦恼而得到愉悦。它不是以和谐为标志的优美, 而是一种不和谐带来的趣味。不注重透视, 喜欢着重表现对象中各组成要素里最富有表现力的一面。

如刺绣布老虎, 造型似虎非虎, 不追求真老虎的凶猛反而绣得很是可爱。太阳眼、人祖鼻、鱼眉, 把儿童形态精神与动物形态交替互渗, 憨态可掬, 稚拙可亲。“十斤老虎九斤头”, 为了突出其表意性, 把老虎的身躯和尾巴都大幅度地收缩, 四肢也变短, 但老虎的主要特征并没有减淡, 反而给予更夸张的刻画, 又圆又大的眼睛, 龇牙咧嘴的神态, 强调需强调的部分, 缩小简化不需要的部分, 充分突出了对自然美的意象化、理想化。

在民间美术中还可以看到类似的画面:耕地的明明是一头牛, 却在两个方向都画上了腿;透过鸟巢可以看到巢内的小鸟;透过母鸡可以看到腹内的鸡蛋;画侧面的牛仍会画上两只眼睛;透过房屋可以看到屋内的摆设和屋中的人等景象。对此民间艺人的解释是:“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真实。我站在耙上向左边晃就看到牛的腿朝那边, 往右边晃就看到牛的腿朝这边;产蛋期的母鸡腹中确实有鸡蛋;屋子里也就是这样的摆设。”让人感觉民间美术就是这样的稚拙、纯粹, 用自己的方式贴近生活。

(二) 和谐美

和谐美的具体形式有对称、均衡、协调、多样的统一等等, 造成安详、平静、舒畅、轻松、完美等审美愉悦。和谐美在各种装饰性图案、纹样中, 在陶瓷、染织、刺绣、挑花、剪纸等品种中, 都占据着极主要的位置。图案纹样规范流畅, 构图对称均衡。

美好、善良、神圣的形象, 如菩萨、佛、送子娘娘、牡丹、凤凰、孔雀等一般也采取优美的造型。这种优美造型, 也是以自然物的基本形态为基础, 对其进行提炼概括, 按创作者的意念需要被选择搭配, 以达到圆满、流畅、明丽等优美效果。如汉族、苗族等民族的织绣中, 具象的形象元素比较多。如凤凰就是对锦鸡的加工变化, 加长其尾羽, 并加上许多的装饰, 头顶加上孔雀的“王冠”、尾部加上孔雀尾羽的图形图案, 使其更加美丽优雅。

再者, 民间美术以生命繁荣为最高的美。民间美术通过积淀形成了一系列艺术形式, 但都与生命、欢喜、圆满、幸福、长寿的内涵和外形有关。如长命锁、百家衣、双喜、福禄寿等字形, 团花、如意、生生不息图案等纹样。以至于使追求完整、圆满、和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态的稳定特征, 成为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的审美理想。

(三) 奇异美

民间美术以其离奇古怪、令人惊心动魄的夸张造型以及神秘莫测构成的强大悬念, 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愉悦。民间美术中这类美感范畴的原型是从原始社会传承而来的。如良渚文化玉琮上的兽面图案、饕餮纹等。此外, 在傩戏、藏戏、地戏面具、社火、戏曲脸谱及木版年画中, 很多造型都发展了怪诞美, 形成了民间美术中丰富多彩、异想天开的怪诞审美形态。

如社火脸谱是隋唐时就流传于民间的古老的面部色彩造型艺术。红色代表忠、白色代表奸、黑色代表正义、黄色代表残暴、蓝色代表草莽、绿色代表侠义、金色银色代表神妖等等, 使观者能够仅仅通过每一个脸谱的色彩搭配就能对人物的性格有很直观的把握。

能体现奇异美的还有互渗的造型。互渗造型是指用互渗的思维方式创造的超自然物种形态的综合形象。这种造型体现了人类无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形成了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奇特的美学趣味。把多种事物的元素拼接在一起, 形成一个整体形象, 如人首蛇身的伏羲, 龙、凤、玄武、麒麟等瑞兽祥禽等就是把多种动物的优点特征综合得到的形象。

四、结语

由于地理、人文、历史、哲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的不同才有了各国家、各民族艺术的林林总总, 越是有本民族特色的艺术, 就越是容易被其它国家关注和喜爱。据传鲁迅先生曾说:“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民间美术作为原始文化的嫡系传承, 通过集体无意识或集体表象传承, 最直接、最完整地继承了原始阴阳五行哲学。“天人合一”观念成为民间艺术的深层文化内涵, 使得民间美术显示出一种浩然、博大的民族群体精神。生发出的特异的凝聚力和深厚的审美魅力, 使其不同于服从皇权的宫廷艺术、不同于服从宗教教义的艺术, 也不同于服从客观物象的写实艺术与服从自我的西方现代主义美术, 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因而, 民间美术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民间艺术在历史上一直是相对于官方艺术而存在的, 但千百年来却蕴含了民间艺人们无数的智慧。民间艺术永远是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宗教美术、现代社会新的美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现今这个世界文化交流、互渗的时代大趋势的影响下, 我们要注重保留人类艺术的差异性, 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有的文化氛围, 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民族文化资源。

摘要:由于历史的积累、传承的变迁和地域、风俗、民族等差异, 民间美术发展到今天, 形成了品种繁多这一特点, 而且美术作品的目的和用途也各不相同, 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 也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就民间美术的艺术种类来说, 可分为六大门类:供奉类、宅居类、服饰类、器用类、贴饰类、游艺类。它们的制作材料也多是寻常可见的东西。其本身蕴含的稚拙美、和谐美、奇异美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独有的美学价值,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份民族文化资源。

关键词:民间美术,精神内涵,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6

[2]杨学芹, 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0

中国当代油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 篇8

关键词:当代油画,民间美术,借鉴

一、中国当代油画与民间美术的关系

中国的油画发展历经百年, 时至今日以成为中国最具探索精神的艺术形式之一。伴随着世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 大量的西方艺术思潮涌入中国, 当前的中国油画表现可谓是形式多样, 西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随处可见,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使得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艺术形式的认识上要深刻思考。怎样才能在世界文化艺术多元化的今天, 确立我们自己的位置, 是艺术家们不断努力与研究的课题。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 一些艺术家就开始提出油画民族化的观念, 他们指出油画的创作不是简单的模仿西方艺术, 而是借鉴西方艺术中的先进部分, 进而取长补短, 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艺术思想下进行新创造。因此我们在学习西方艺术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多了解我们的百姓生活, 从人民群众中挖掘艺术素材, 创作出具有自己民族特征及时代特色的绘画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久远, 保留了很多精华的部分, 其中民间美术就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集中形象反映, 它体现了一个民族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劳动人民在生活中传承和发展着他们自己的视觉艺术, 创造了无数不同品类的美术形式。

二、中国当代油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

(一) 色彩因素的借鉴

民间美术色彩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色彩, 通常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这些色彩具有特定的象征性, 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一句老百姓的口头禅“红红绿绿, 图个吉利”, 道出了整个民间美术色彩的特征。大多数民间美术家没有经过专业的艺术训练, 但是经过长期的探讨和实践从中积累了丰富的色彩样式。在色彩表现上往往夸张艳丽、色彩斑斓、大红大绿、轻松明快等。民间美术色彩极富象征性与艺术表现力, 越来越多的受到当代艺术家们的重视, 许多画家开始借鉴民间美术典型的用色特征, 在油画创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应用。如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借鉴了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 在用色上富丽堂皇, 把气势宏伟的敦煌壁画色彩风格运用到其中, 成为中国大型历史画的经典力作;在如王沂东的作品《雪落无声》, 画中运用了民间剪纸、织染图案等元素, 大量红色表现人物与场景, 使得画面喜气洋溢, 让人感到欢庆、吉祥。

(二) 内容与形式的借鉴

中国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 形式多样如民间年画、皮影、泥塑, 刺绣等, 这些民间美术形式都非常的有地方特色, 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传承了民间艺术家们的精神与智慧, 反映了老百姓日常的喜怒哀乐与生活的美好向往。如民间剪纸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 通过剪纸所特有的夸张造型, 反映了人们最为普通的生活和劳动的场景。

(三) 创作观念的借鉴

艺术来源于生活, 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 是人们在劳动之余为满足自身生活与审美需要而创造的 , 民间美术是大众生活和各种风土人情的集中体现, 伴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 , 它构筑着劳动者的精神世界, 无论是民间剪纸、皮影还是年画等艺术形式无不体现了人民大众朴素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民间百姓通过对生活的热爱创造了无数优秀的作品。在当代人们面对快节奏的社会环境, 各种文化潮流的侵袭, 我们正在逐渐的丧失传统文化, 当代艺术家们面对这些社会问题, 不断的进行探索, 改变这种局面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重新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中国传统和民间艺术中寻找绘画元素, 加以利用。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过度西化的艺术误区, 同时也为中国当代油画寻找到一些新的艺术资源。如王沂东的作品《吉日》来源与社会生活, 表现了传统的婚嫁场面, 通过当代的油画语言, 创造了唯美的画面效果, 使人观后印象深刻。

二、结论

中国的民间美术历史久远灿烂辉煌, 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本土特色, 是劳动人民审美意识和智慧的结晶, 反映了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它是中国民族文化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当代油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 一方面体现了民间美术强大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当代艺术家在西方艺术思潮冲击下的反省。民间美术特有的审美形式与语言表达是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 这将是当代中国油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源泉, 当代艺术家合理巧妙的利用民间美术资源, 将有助于中国当代油画走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与当代设计 篇9

关键词:民间美术,当代设计,汲取,借鉴,深化

一、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是各个时期人类文明进程的高级产物, 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而民间美术就是这结晶的重要载体之一。它的发展往往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 其传统的民间美术, 是先民从宇宙洪荒开启以来, 随着时光的推移、历史的变迁, 新技术、新材料工艺的不断进步, 不同历史时期与外来文化的融合、碰撞、衍变中,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民间美术资源是极为丰富的, 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 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 又因地域不同产生丰富多彩的面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 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 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审美体系, 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 同时也体现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人文精神。

民间美术从传统装饰图案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先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应用传统装饰纹样应用在基本生活器皿上, 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最低需求。继而随着时代的进化、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到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 冶炼技术发展到了新的水平, 青铜器造型及其图案艺术达到了中国历史上装饰艺术一个鼎盛时期, 对传统美术的应用更加的广泛。到封建社会, 在建筑、日常用品、室内陈设等方面及尽奢华, 不惜用大量人力物力精心设计制作, 同时也推动了民间美术的向前发展, 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民间美术自身的发展也为设计注入新的灵魂与血液, 但是民间美术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们在发展当代设计的同时也应从民间美术自身去认识它发展它。因此, 很有必要将民间美术与当代设计作为比较研究的方向去深入。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 民间美术受到现代物质文明的强烈冲击, 在我们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 由于对民间美术没有做到很好的保护和继承, 很多民间美术正在渐渐的消失。正是我们认为它是不尽的源泉而忽略它的发展, 所以民间美术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 都需要当代设计的融入。这样才符合当代的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为我们没民族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二、当代设计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借鉴

当今社会的现代化、信息化迅速发展, 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我们目不暇接, 随之而来的新思潮、新观念对中国的传统民间美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代设计不仅是要从传统的民间美术中找到自己的特色语言, 更重要的是继承传统文化, 用继承的眼光来创造未来。设计的民族化、个性化是当今设计师立足的重要之所。更多的优秀设计师将创意的源泉指向民间美术, 在体现当代设计的观念与特色, 又把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通过设计展现在世人面前, 显示了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

对民间美术而言的创新, 是继承、是扬弃, 不是否定。如果割裂了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联系, 那么现代设计将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民间美术与当代设计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一谈到现代设计肯定会引出传统与当代的讨论。作为有责任感的设计师都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 寻找民间美术与当代设计的关系, 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设计出符合当今时代的新的民族形式。

三、当代设计对中国民间美术的深化

中国民间美术不是偶发性的创作, 而是一代又一代的辛勤劳动者不断创造而成, 其悠久的历史积淀性是我们民族的重要特色。它来源于大众生活,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有着相当稳定的受众性, 有着极为广泛的社会普遍性。将这种普遍性应用于现代设计, 更具广泛认知基础, 也更具说服力。当代设计更加注重文化的品位与内涵, 这种品味与内涵不仅要求我们去民间美术中寻求当代设计的基因, 更应该用当代设计的理念去深化和开拓民间美术在当今社会文化层面的位置。当代设计作为文化前言的窗口在对于民间美术的保护上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的源泉不会枯竭。当代设计对于民间美术的参与应是向更广泛的社会与世界宣传民间美术, 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与参与民间美术的研究与创造。去深化民间美术作为今社会的精神源泉, 探讨对民间美术认识与发掘, 是当代设计作为民族文化的推动力重要问题。

四、民间美术与当代设计共同发展

民间美术既是当代设计的“源”, 也是当代设计“头”, 它们之间应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关系。民间美术在造型上强调主观精神的表现, 不受形的约束, 本质上传达人民劳作之外的精神世界。它主要运用原始造型法, 依据劳动人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知觉进行造型, 通过淳朴的造型手法对自然进行夸张、概括、变形, 从而对世界得到一种最本质上的理解与表现。而在当代艺术设计中, 虽然不像民间美术那样每一个造型都有其本身的寓意及其所熟悉的具体程式, 但有的设计就是从这些民间美术本身蕴涵的寓意中寻找灵感、找契机。

民间美术与当代设计在审美创造意识上也有相近之处, 它们的创造意识是实用与审美共同存在。这种共同的元素, 常常受到审美创造心态和审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总体状况来看, 审美创造意识和审美功能在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中都不仅一直存在着, 而且是它们功能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审美形态常常不是它们存在的主要形态, 审美功能常常只依存于它们的其它功能中。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和当代设计一样, 一直处在艺术与生活的交界处, 具有强烈的生活特征, 而较少具备纯粹艺术的性质、特征。由此, 不难看出民间美术与当代设计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不仅有共同的历史渊源, 而且在发展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五、结论

思想与文化的发展总是承前继后的, 对民间美术与当代设计而言, 也不例外。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一切文明成果, 对于现在来说, 都是传统文化。民间美术就是这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同样经历着历史的沉淀与洗涤。民间美术为当代的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为当代设计充盈着民族的血液。然而民间美术也需要当代历史的沉淀与洗涤, 当代设计在不断汲取中也要有对民间美术的发展做出应有的关照。

当代经济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独立生存产生新的形式压力。这种背景下, 我们当代设计师应在传承传统文化, 民间美术的基础上, 将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 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才能创造出既有时代精神, 当代理念, 同时又富有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设计。当代设计不仅要传承民间美术昨日的辉煌也要为民间美术的明天创造新的血液, 新的传统。传统不是一成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于璐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作为一种消费文化的载体——广告, 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而发展起来的, 她不仅可以促进商品的销售, 使人们明白广告的寓意, 还是一种大众的消费导向。因此, 在现代广告设计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更能够引起大众情感的共鸣, 从而实现广告的目的。本文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探讨分析, 并阐明自己相应的观点。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广告设计;应用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 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告设计也日趋国际化, 在以往的广告设计中“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随处可见, 难以达到良好的广告设计效果。近些年来,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已经被广泛用于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商品销售以及动画设计中, 随着传统中国文化的融入, 广告设计不仅仅达到弘扬了传统文化的目的, 还能够赋予其更深的广告内涵, 使之更有韵味。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指的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设计符合, 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 它的内涵与精髓是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积淀结果, 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 在广告设计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值得人们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探讨

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

所谓中国的传统文化, 就指的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而演变成的一种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我国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 同时, 还融会吸收并发展了佛教、道教等民族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当今广告设计中的一大重要来源, 其通常包括我国传统的书法、图形、书法、篆刻印章、民戏剧、舞狮、唐装、瓷艺、剪纸、国画、曲艺、阴阳太极、笛子、古琴、琵琶、民歌、诗词歌赋等文化表现形式。此外, 它还是一种民间艺术的表达方式, 人们自古以来就将那些精妙绝伦的石器、玉器、青铜器等印在生活用品上。由此可见, 广告设计艺术伴随着我国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而不断延伸, 广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有广告设计, 而我国那些经过数千年文化沉淀的艺术语言和精神气质, 一旦充分应用在广告设计中将会给人们造成更大的心理共鸣, 更容易达到广告的目的。

2. 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 民族特色。我国的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是我国所特有的, 是经过数千里历史发展沉积而来的, 具有浓重的民族特色;2) 博大精深。“博大”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种类繁多, 丰富多彩, 所囊括的领域非常广;而“精深”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起来的;3) 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世代相传, 经久不衰的, 虽然曾出现过大约三百多年的断层, 但是总体上是没有中断过的, 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1.传统图形的运用

经过五千年的发展, 我国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图形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其中, 在我国民间应用最为普遍, 并象征吉祥的动物, 如龙、马、凤、鸟等的描绘;象征友谊与坚贞的松竹梅;莲花戏鱼象征财源滚滚;三羊开泰象征吉祥如意;仙鹤青山不变的, 传统是不断发展的, 只有不断的发展与创新我们才能找到无数当代设计可以传承的根, 才能创造明天可以继承的源泉, 才能让中国的本土文化立足于今日多元化的世界。

象征寿比南山等, 这些正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告设计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 有不少设计师一味地追随国际潮流, 刻意地去模仿一些国外大师的艺术风格, 不仅仅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反而丧失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因此, 在现代广告设计中, 如果善于考虑到广告设计的特性, 并借鉴中国传统艺术图形, 不仅仅能够让人“一目了然”, 还能够在广大群众心中产生共鸣, 使之留下较深的印象, 从而达到广告设计的目的。

2.水墨意境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水墨画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文化符号, 也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表达方式, 水墨画中的意境往往能够很好地诠释出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和意识, 更好地引起人们的共鸣。因为, 水墨画所具有的独特表现风格, 可以传达我国民族传统的文化精髓与民族思想, 它追求精神与传统文化积淀的有机融合, 能够重新赋予事物生命与精神。因此, 在广告设计中, 善于应用水墨意境, 同时, 在对之把握的过程中, 应将对内在意义的思考向更高的境界推进, 而不可迷恋于表像, 要追究生活的本义, 探索对丰富精神领域的展现, 将广告的目的通过水墨意境表现出来, 不仅可以开阔设计思维, 并且浓厚的民族底蕴还赋予广告一种别样的韵味, 并使人们的思想更容易进入具有哲学意义的恒久的境界。例如, 李宁品牌运动鞋的广告设计中, 就有采用我国传统水墨绘画挑笔出风的效果, 再加上广告中男演员的武术动作配合, 使整个广告更奔放自然, 深入人心。

3. 传统书法的运用

书法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之一, 它是通过将点、线融合在一起的一门表现艺术, 同时, 点和线也是构成书法形象最基本的元素。在现代广告设计中, 其实书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是其应用潜力与市场效应目前尚未被充分挖掘出来罢了。通过在设计中融入传统的中国书法元素, 不仅仅能够显示出我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和历史风貌, 还能够在人们心中引起共鸣, 提高人们对广告作品的关注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不只是一种民族特色、历史沉淀的象征, 也是现代广告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 在我国以往的广告创意设计中, 经常是千篇一律, 人云亦云, 没有自己风格的时候, 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会成为中国广告创意的一个突破点, 立足于传统艺术文化,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这样, 通过在现代广告设计中融入统文化元素, 可以和大众产生情感共鸣, 并带来更大的市场效益, 从而有利于实现广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明伦.钟声标.中国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0. (08) [2]欧阳超英, 喻晓岚.吉祥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1, (03)

[3]任然.版式设计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J].大舞台, 2010, (06)

[4]张宝龙, 丁宁宁.中国文化元素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广告设计中的应用[J].新闻传播, 2009, (04)

[5]张敏.论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应用与艺术传达[J].艺术教育, 2006,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深圳, 新世纪出版社, 1998年版

[2]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

浅议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 篇10

民间艺术是亿万劳动群众的民俗艺术,是和信仰、禁忌、人生礼仪、衣食住行、节日风俗融为一体的。民间美术积淀着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传统,他是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

民间美术不仅表现在题材内涵,形式风格的变化,而且也表现在新的艺术门类的出现。如建国以来中国农民画和中国农民画之乡的兴起。总之,中国民间艺术是民族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特征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与时代群众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它是我们民族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亿万劳动群众创造的民间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民间艺术本身,具有极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价值。对它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是民间意艺术本身的继承发展,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反映着劳动群众对生活的感受、爱憎和欲望,储存着可贵的知识、情感和科学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例如:

1、民间剪纸:

在我国北方农村很流行,如婚礼上的喜花(洞房喜花、喜娃、扣婉、莲生贵子等),以生命崇拜为主题的阴阳观念决定了喜花的主题,都是男女结合生万物这个中国原始哲学观念模式的延续。但非自然生活现象的反映,而是阴阳万物交感,生存繁衍观念的隐语符号,反映出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美好愿望。

2、刺绣:

(1) 苏绣以精、细、雅、洁而著称,艺术风格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与其他绣品相比,苏绣有绣面平贴、色调高雅、疏密均匀,丝理圆润的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2) 粤绣是广州市和附近南海、顺德、番禺等地的“广绣”和潮洲一带的“潮绣”的总称,它构图富有图案装饰性,色彩浓郁鲜艳,锈线平整光亮、纹理清晰。 (3) 蜀绣,主要讲究实针严谨、针脚整齐、搀色柔和、虚实得体、刻画细腻、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色彩秀丽。 (4) 湘绣,比较写实,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具有特殊的民族风情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3、木版年画:

中国木版年画是随着古代雕刻印刷技术的成熟而发展成的一个画种,因受当地画风和传统风俗的影响,所以各地风格各异。历史上有“南桃北柳”之称,即江南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北有杨柳青年画等,各有千秋,在制作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4、农民画:

(1) 江苏邳州农民画,构图饱满、充实、自由随意、造型夸张浪漫,所画形象富于幽默感和乐趣。 (2) 西安户县农民画,在形象的塑造上重朴实、讲神似,注重形体在画面上的艺术表现力。有的作品如秦腔的高亢奔放、慷慨激昂,有的如眉户的婉转缠绵、悠扬清亮。 (3) 浙江舟山沿海渔民画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大部分出自年轻的渔民儿女之手,画面反映的是渔民的生活幻想,古老,神秘而独特的大海世界。这些具有强烈个性的艺术作品,备受国内外专家的赞誉。

5、竹编:

我国民间竹编艺术,是整个民间工艺美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之外,更为重要的它的独立完整的工艺品。如:浙江东阳县、山嵊县的竹编,湖南益阳竹编,四川崇庆县竹编,安徽舒城竹编等。傣族竹编更有民族特点,除竹楼外,走进傣族的家里,还会发现许许多多的竹器,这种传统工艺品很多已得到开发走出了国门,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民间美术 篇11

中国民间美术地位及美学价值

民间美术色彩元素由劳动人民创作以充分反应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内心情感的表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中,道家所讲究的朴素也提倡的是顺其自然,恰是人类的朴素才使得民间美术更具有了艺术风格与美学特征。中国当代油画从传统民间美术中吸取艺术养分,为中国油画奠定了稳固的本土基础,让油画这个外来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根蒂,那么当代油画的繁枝与绿叶的生长便是民间美术中的色彩、造型、审美以及艺术精神等在当代油画创作的具体运用,充分证明了当代油画对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和借鉴是非常有价值的。

中国当代油画与民间美术色彩元素的共性

艺术源于生活,我国民间美术产生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它缠绕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它是用生活中的色彩元素串联起来的最淳朴、 最真实的情感表达。中国当代油画与民间美术色彩元素的共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域共性。民间美术是农村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中国当代油画家的关系,仿佛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一样,和他的母亲大地之神盖亚保持着依赖性的因果关系,很多油画家出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有着一股浓厚的感情,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深受民间美术的影响,在日后油画创作中不由自主地将其结合运用。吴道子、齐白石,或起步于民间美术,或成为民间画工的领袖,或致力于绘画的大众化。

2.民族共性。在民间美术的各类活动事项之中,形成一个具有多元价值的民族文化体系,具有浓烈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民间美术焕发出的独具风采的人文情怀,激励着民族精神,表达艺术家各自内心的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

3.表现共性。表现在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概念,其表现性色彩形式主要通过象征和装饰意识来完成。民间艺人常常说的“画画无正经,好看就中”,农民用自己内心思想通过民间美术进行表现,他们凭生活直觉来描绘内心世界。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元素在现当代油画中的运用

民间美术色彩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色彩,通常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些色彩具有特色的象征性,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老百姓的口头禅“红红绿绿,图个吉利”,道出了整个民间美术色彩的特征。大多数的民间美术家没有经过专业的艺术训练,但是经过长期的探讨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色彩样式。在色彩表现上往往夸张艳丽、色彩斑斓、大红大绿、轻松明快等。当代艺术家在民间美术这片肥沃土壤中吸取丰腴养料,开创出一个独立于东方画坛的绘画流派的势头。代表人物:董希文、王宏剑、王沂东、忻东旺等。

民间美术色彩极富象征性与艺术表现力,越来越多的受到当代艺术家们的重视,许多画家开始借鉴民间美术典型的用色特征,在油画创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应用。例如: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借鉴了民间绘画平涂的手法,使用带有传统绘画的鲜艳色彩来表现立体和多维空间从而营造了富丽堂皇的特殊效果,是中国大型历史画的经典力作,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掀起了“油画中国风”的艺术思潮。艾中信在一篇文章中对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作了精辟的概括:“《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这是一个新型的油画,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

再看油画家王宏剑“喜欢回到原色,特别是为中国人所爱的大红,再以近乎水墨的黑白相托。站开一点看,就出现了抽象的效果”。而另一位油画家王沂东一系列以沂蒙山生活为背景的油画作品注重对红色的运用,他将西方古典油画技法与民间美术色彩元素融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王沂东的作品《雪落无声》,画中运用了民间剪纸、织染图案等元素,大量红色表现人物与场景,营造一种民俗情调,使得画面喜气洋溢,让人感到欢庆、吉祥。王沂东说 : “在色彩方面,我还借鉴红绿对比很强的民间色彩,如山东的木版年画。我将这色彩往极致走一点,走到我认为它的强度不能再强,同时还与别的颜色有个照应。让人第一眼看过去很醒目,带有点平面的感觉。”

结论

中国当代油画吸收民间美术优秀的养分,发挥民间美术在油画艺术中的影响,油画家从民间美术中寻找色彩元素融于油画中,为中国当代油画寻找到一些崭新的色彩元素资源,这既是当代艺术多元化的要求,也是中国民间美术走向世界的要求。

总之,中国的民间美术是代代传承与发扬下来的,是我们中国民族所特有的的艺术文化符号和宝贵资源。中国现当代油画在创作中应当在符合历史文化观念的前提下,进一步对民间美术的色彩元素进行分析,运用民间美术色彩元素来揭示中国传统观念的外在视觉表现和内在审美品质,使中国油画与民间美术相映成趣,和谐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 篇12

一、中国民间美术特性分析

在中国民间美术之中,由于受到中国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影响,表现出许多独特的地方,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对民间美术进行教学,能够起到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

1、独特的审美性

中国民间美术在审美性上面有着其独特之处,其往往是通过民间的各种艺术形态来进行表达,其所描绘的图案和所用的颜色等都富含着独特的审美性和意义。如:刺绣中常见的“如意”图案,常常表示吉祥的意思,“在梅花的枝头站着两只喜鹊”的图案常蕴含着喜上眉梢,双喜临门等意思[1]。在颜色上面,常常选用红色作为喜庆的颜色,如过节、结婚时贴的图案都是以红色作为主要颜色。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民间的美术所蕴含的丰富文化气息,看出其与其它美术艺术所不同的审美性。

2、蕴含丰富的民俗气息

在中国的民间美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气息,其产生往往是根据当地或者当时的风俗习气而诞生。如:在民间过年的时候,人们都有贴对联的习俗,至今仍然保留着这一习俗,在对联中人们往往能够看到这样一幅图案,一个童子抱着一条鲤鱼,这在表达喜庆的同时也寓意着来年吉祥、富余[2]。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民间玩具”、“爆竹”、“蝙蝠”等都有用于其中的,使民间美术当中蕴含着浓浓的民俗气息。

二、中国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高校在进行美术教育的时候,其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创新性人才,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下面主要针对中国民间美术在当前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分析和研究。

1、突出高校的办学特色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加强中国民间美术教育,能够凸显出高校的办学特色,提升高校的知名度。中国的民间美术是经过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而产生的,其有着丰富的文化气息,且贴近中国人民的实际生活,属于一门极为现实的民间艺术。产生了窗花、门神、服饰等独特的民间艺术,这些民间美术作品在高校的美术教育中有着非常高的教学价值[3],因此应当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加强民间美术教学的资源建设,建立专门的民间美术资源库,为高校民间美术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使高校在美术教学上能够更加的全面,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2、促进民间美术研究中心的设立

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环境下,高校学生的思想处于社会的前列,许多新的思想和想法都是在高校学生中产生。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民间美术教学,让高校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和促进高校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研究[4]。当这些高校学生对民间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可以非常有效的促进民间美术研究中心的创建和设立,为更多的人接触中国民间美术和了解其中的精髓提供方便,从而为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播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对我国传统文化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为高校增添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促进高校的发展和进步。

3、能够丰富教学的形式

当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入中国的民间美术之后,能够对高校美术教育形式起到丰富作用。如果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单纯的进行美术教育,将会使得教育的形式变得极为单一,教学变得枯燥乏味,高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对此产生厌烦的情绪。但是当将中国民间美术融入到教学中,使得美术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再加上民间美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性,让高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感兴趣[5]。民间美术教学融入高校美术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各类型民间美术的文化特色,也可以向学生讲解各类型民间美术的含义,还可以让学生实际体验生活中的一些民间美术,能够带给高校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使得高校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能够更加贴近生活,能够更加富有创意。

三、结束语

中国民间美术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中的一种,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信息,需要人们去不断的挖掘和发现。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入中国民间美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巨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韦静涛.中国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9:261-262.

[2]李尚可.中国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151.

[3]袁靖轶.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发展与传承[J].大众文艺,2016,13:235.

[4]张景明.东北民间美术在民族教育中的作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11-16.

上一篇:低碳城市样本下一篇:猪病诊断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