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教育

2024-10-10

民间美术教育(共12篇)

民间美术教育 篇1

民间美术是大众的艺术, 它与人们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 是普通劳动者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 一般是用来美化自身生活环境以及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 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 这些艺术样式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形态是现代文明的源泉。

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美术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状况, 代表了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愿望, 因此, 民间美术一直是现代学者研究的重点, 认识和利用民间美术能扩展我们的审美视野, 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 对培养学生的人格、情感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转变传统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

(一) 形成现代民间美术式教学

传统的美术教学一般采用课堂教授、学生课堂练习、教师课堂辅导的教学模式, 其教学模式单一, 而像电影、游戏、参观、故事、辩论、竞赛等现代教学手段几乎没有用在美术教学上。这些现代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 在美术教学上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民间美术是传统的母体艺术之一,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因此, 在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健康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学习民间美术, 不但可以释放学生的压力、舒缓情绪、激发创造力,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民族自豪感。民间美术多是表达普通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和愿望。欣赏并了解这些艺术作品, 可使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知与热爱。观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求, 民间美术是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需要创作者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 学习民间美术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内容, 可使学生在民间美术欣赏和创作过程中, 通过对通过讨论、沟通、点评和互动,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美术学习能力。艺术作品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进行创作之前要在脑海里形成一些线条和颜色, 然后根据需要把这些对象进行抽象概括, 而民间美术的多数作品, 如窗花、剪纸和陶艺等都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概括, 学生学习这些作品, 可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二) 在民间美术教学中自主学习

在民间美术教学中应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 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民间美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族特色鲜明, 将其纳入高校美术教育中, 民间美术所表现的朴实、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更能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习俗, 从而将其发扬光大。民间美术多彩多姿、样式繁多的艺术内容, 能美化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提高道德情操, 并且民间美术教育可以和智育、体育相互联系, 共同培养其人文素质,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 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

高校是传承与发展民间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在高校进行民间美术教学时, 要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 要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探究问题的精神。学习民间美术就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因此, 要使用探究式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要在课堂上使用也要在生活上使用, 如在挖掘和研究豫西民间美术的同时, 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开设“民间美术与剪纸”公选课, 不断尝试把豫西民间美术资源引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把“民间美术与剪纸”定位于开阔眼界、拓展素质的教学目标, 把课程分为理性认知和动手实践两部分内容——即通过具有代表性的豫西民间美术形态的学习与把握, 以点代面使学生对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民间美术以及它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全面的认识与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剪纸形式的具体艺术实践, 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一简单简捷的表现形式去体味民间美术中率真、淳朴自然的表现特质。

二、加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使民间美术教学融入地方色彩

豫西地区, 古称河洛地区, 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更迭和社会变迁中, 豫西地区的民间文化始终以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旺盛的生命力健康地发展着。豫西民间美术根植于豫西地区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 形成了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民间面塑、民间纸扎、民间皮影、民间绘画、民间说唱与舞蹈等众多艺术形式, 承传有序, 衍变出新, 以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古朴的外在形态彰显着传统艺术经久不衰的感人魅力。

豫西地区的民间美术源远流长, 承袭了古老的民间习俗, 与图腾崇拜、神话传说、人生礼仪、岁节时令密切相连, 内容囊括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 可以说它是豫西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是豫西广大劳动者追求美好、寄托理想的最便捷、最直观的物化方式。这种情感和理想是健康的、光明的、热烈的、积极向上的。通过这种艺术形式的学习, 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

“民间美术与剪纸”课程通过民居与工具欣赏、民间服饰与陈设欣赏、民间玩具与面具欣赏、民间神像与贡品欣赏、民间版画与雕刻欣赏、民间绘画与刺绣欣赏、豫西民间剪纸欣赏等大量的影象图片资料的观摩与赏析, 使大学生了解和把握民间美术丰富多姿的艺术形式, 绚丽多彩的艺术风貌, 全面认知民间美术的特异品质和本源精神。

三、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大学美术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新生力量, 具有传承文明、建设未来的使命。而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头。但现在许多民间美术样式都面临消亡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应该主动去保护这些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 探索和挖掘传统的民间美术样式, 把传统的民间美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创造出具有现代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

“民间美术与剪纸”特色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欣赏与创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深受广大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 “民间美术与剪纸”课程不但使学生对民间美术悠久的文化渊源、绚丽的艺术形态、独立的艺术体系和多元的造型方式有系统而又深刻的认识与掌握, 更重要的使学生在感悟其博大厚重的同时能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人民、源于劳动, 进一步感悟和理解艺术与人民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加强了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丰富学生的开放性想象思维, 确立和完善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发展。

同时, “民间美术与剪纸”的教学实践也为我所在的学校进一步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丰富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手段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四、结语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这浩如烟海的民间美术形态中, 豫西地区的民间美术形式只是一个缩影, 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些民间美术面临消失的危险。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 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民间美术教育, 使大学生了解民间传统文化并对其继承发扬之, 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是传统的母体艺术之一,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有选择地把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到高校美术教育中, 对当代大学生认知艺术的本源精神、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 拓展创造性思维都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美术教育,民间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学芹, 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0

[2]李勇, 李滔.美术教育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安塞县文化文物馆, 安塞民间绘画[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

[4]张道一.燕尾裁春[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

[5]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民间美术教育 篇2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课程 课题名称: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类型:鉴赏

教学设备: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教学难点:

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能力目标:民间美术中包含着多民族的艺术创造,应重视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与研究。

情感目标: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借鉴价值。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

1、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播放视频《俏夕阳》。2006年春节晚会,以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俏夕阳》深受观众的喜爱,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节欢快喜庆愉悦的氛围。皮影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民间文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皮影又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得艺术之根。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2、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感受音画气息由此产生共鸣,并激发学习兴趣,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三、讲授新课:

1、中国民间美术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对已知民间美术的种类)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民间美术品种极为丰富,既有供玩赏用的造型艺术,又有衣食住行中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又与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间文艺存在密切关系,形成多种分类法:

① 绘画: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漆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② 雕塑:包括彩塑(寺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③ 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④ 染织刺绣: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

⑤ 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

⑥ 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⑦ 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⑧ 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⑨ 纸扎灯彩: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

⑩ 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

⑪ 食品:面花面点造型、糕点模、糖果造型等。

2、窗格格展示着幸福花——剪纸艺术

⑪说说剪纸(早期实物南北朝《对猴团花》《对马团花》,应用《窗花熏样》等),剪纸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民间流传了二千年历史,经久不衰,遍布祖国各地,特别是农村,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纸艺术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之深、作者之多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所不能及的。其主要作者是农村妇女和民间艺人,她们独有的生活基础是其它门类的艺术家不可比拟的。她们在喜庆节日、劳动之余进行各种形式的剪纸创作活动。所制作品融会了作者的深情、寓意、心愿和情趣,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和聪明才智。他们把这些作品张贴在窗格和墙壁上或作为衣饰、鞋帽的图案,用以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可谓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民间艺术活动。

主要原因:剪纸所用的材料与工具十分简便,制作方法也简单易行。它产生、发展、繁荣于民间,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最朴素的艺术形式,并形成其独特的风格。

⑫、议议剪纸

讨论: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欣赏代表性作品《五福捧寿》,说说剪纸有什么特点。①写实与变形的统一 ②简洁与夸张的造型 ③繁简与疏密的构图 ④质朴与合理的装饰 ⑤巧妙与美观的连接 ⑬、评评剪纸

3、年画

(1)年画是与雕刻印刷术同时发展起来的,在宋代已经成熟。(2)著名的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年画《莲生贵子》、苏州桃花坞年画《十美放风筝》、《上海火车站》成为南北两大中心,其他如山东潍县《女十忙》、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山西临汾、陕西凤翔、四川绵竹等大都兴起于明代,盛于清代中后期,到民国时期逐渐为新兴的石印年画所取代。

(3)年画主要作为欢庆年节时装饰环境的绘画。

①、题材:吉庆欢乐。主要以戏剧、神话、小说人物、美女、娃娃等题材居多,也有一些山水花卉作品,晚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反映抵抗外国侵略、习文练武、禁止鸦片等爱国题材的作品,也对城乡出现的一些新事物,如火车、轮船等,表现出特殊的表现兴趣。②、色彩:热烈; ③、构图:饱满;

④、样式:为适应屋内屋外张贴的环境,而创造了中堂、窗旁、斗方、横披等多种样式。

4、皮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并阐述问题)(1)、皮影的历史

①.让剪纸活动起来,能够进行表演,便成为皮影戏,皮影又称“影子戏”,是中国很古老的剧种; ②.兴旺两宋,发祥于陕西、山西、河南。(2)、皮影的制作 ①、材料:牛皮、驴皮,②、造型:取侧面形象;

③、着色:用矿物质颜料,色彩艳丽; ④、背景和道具:做工精细。

欣赏作品:清 皮影《三顾茅庐》陕西采集 高120厘米 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藏

这一作品表现在卧龙岗茅庐中,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纵论天下大势的情景,环境道具雕刻得非常精细。

5.木偶戏

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种类:根据木偶的结构和演员操纵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又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悬丝木偶、托棍木偶、手套木偶)。

6、泥塑

宋《泥孩儿》高16厘米 1976年江苏镇出土 镇江市博物馆藏 清《兔儿爷》泥塑 运用拟人化手法表现的“兔儿爷”,为中秋节令玩偶。

民间工艺美术 篇3

陕西户县农民画,是中国民间美术园地的一枝奇葩。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户县的农民画家们已经用他们有目共睹的艺术成就取得了社会的公认。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开放与发展,户县农民画在创作思想、题材挖掘、艺术表现力上又展现了新的风姿。

户县农民画至今仍然有着生气勃勃的旺盛生命力,这是由于它的艺术之根深深扎在生活的沃土之中,汲取着民间艺术的营养,不断地充实、发展。它的作者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没有进过美术院校。他们在表达、抒发自己的感情时,不受学院绘画理论的束缚,而是随心所欲,怎么想就怎么画,在洞察物象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与专业画家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他们在构图上打破透视、打破空间,在造型上有着超出一般画家的装饰与变形的奇特表现手法。虽然看来有失法度,但给人的艺术视觉感受却真实、自然、亲切,散发着稚拙、清新、烂漫、明快的浓香。

户县农民画的另一个特点是作品总紧紧跟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同时也是祖国历史发展的艺术记录。户县农民画中那些崛起的新村、丰收的田野、欢跃的畜群、幸福的家庭等,使观众能切实感受到新时代农民的现实生活。

合阳面花

民间面塑艺术品。陕西合阳县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

合阳面花种类繁多,大多和节日及民俗有关。比如端午节蒸“花花”,中秋节蒸枣糕,嫁女时蒸“老虎头馄饨”,人们只要一看样式就知道派什么用场。

在造型上,合阳面花一种是模仿生活中的原型,稍加装饰;另一种是贴花,类似浮雕和高浮雕;还有一种是立体的,做成“几层楼”。面花既是赠亲送友的礼品,又是精巧的艺术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如“鱼儿变娃”面花,娃头鱼身,鱼身上不贴鳞片,却贴上荷花之类的花朵,寓意深刻。再如“老虎头馄饨”,作为底座的大馍前方做成呲牙咧嘴、双目圆睁的虎头,上方却插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和小动物,让人感到老虎这个“百兽之王”,此刻变得和善温顺,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充分体现了农村妇女美好的心灵和丰富的想象力。

1984年,合阳面花在北京展出,载誉而归,并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此后多次参加省、地展览。1987年,70多对做工精细的面花到法国参加了巴黎艺术节“中国月”的展出,昔日不被人注意的民间美术登上了大雅之堂,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凤翔泥偶

民间玩具。是产于陕西凤翔县的民间泥塑工艺品。

凤翔人喜爱各种各样的彩绘泥偶。有个远近闻名的六营村,几乎集中了全县乃至全省的泥偶行家。村里的老百姓几乎人人会做泥偶,家家都开作坊,成了名副其实的泥偶专业村。泥偶艺术相传起于明朝,代代相传,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作经验。泥偶生产工艺简单,艺人们只取当地的一种“班班土”和泥成形,用当地出产的白土敷胎打底,然后在白底上描绘、勾墨线、染色,再刷胶水。由于凤翔地处西北,交通不便,与外界来往不畅,故很少受到外界的影响,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和艺术,并基本上保持着昔日的风貌。

泥偶的品种很多,有人物、动物、神像等。其中“挂虎”最有名气,作为凤翔泥偶的一种代表性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挂虎”主要是为人们镇宅驱邪、保佑平安而设计的,是一个绉眉大眼的虎头形象。虎面上画着石榴、荷花等吉祥物,双耳上不是落鸟就是插花,双颊还各飞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鼻尖上顶的是鲜红的辣椒,乡土气息极浓。

农民艺术家们本着为乡邻故土服务的宗旨,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把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寄托都凝聚在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泥偶上。每年3月15日,岐山县的周公庙会,是出售泥偶的最好时机。届时,人头攒动,争相购买。

鱼化寨泥叫叫

民间玩具。产于陕西省西安南郊鱼化寨。

泥叫叫的生产始于清代。它以当地出产的一种灰黄色胶泥为原料,用水揉和均匀以后,按在一个特制的模子里,用力按匀,然后在背面留一哨孔,倒出阴干后烧制。烧的过程中,泥坯会渐渐熏黑,成为黑色底坯。烧成冷却后才能彩绘罩油。

为了便于大批制作,泥叫叫各种人物造型的轮廓、大小虽然有些差别,但一般不大,艺人们主要是在彩绘的过程中,通过脸谱、服饰、动态等方面的刻画,抓住不同人物的突出特征,表现出不同的性格。所以,高不及寸的泥叫叫远看似千篇一律,近观却神态各异,形象生动。

泥叫叫的造型主要以各种戏曲人物为主。群众熟悉的许多秦腔剧目中的角色,泥叫叫里都有他们的身影。泥叫叫还有一绝,就是它虽然很小,却能吹出像秦腔声腔那种宽音大嗓和直起直落的气势,因此更受人们喜爱。

秦地社火脸谱

民间脸谱艺术。流行于陕西民间。

社火脸谱是人们为适合扮演杂戏中的人物形象在面部所进行的彩绘、勾画、修饰。民间社火活动的目的不同,于是便产生了相异的角色,就要求艺人在化妆时力求通过形象造型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久而久之逐渐产生出有着固定程式的脸谱。社火脸谱从人物的秉性品格和容貌特点出发,融以奇妙丰富的想象,运用诸种色彩,施以各种纹样来表达人物的忠、奸、善、恶、美、丑,勇敢、懦弱及其各自的性格特点。社火脸谱中色彩的运用是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法,诸如红为忠、白为奸、黑为正、黄为残暴、蓝为草莽、绿为义侠、金银为神妖等。社火脸谱的谱式分为对脸、破脸、悬脸、转脸、定脸六种。对脸就是用相对应的色块、花纹组成,这是脸谱中的主要程式,多表现人物的忠勇、正直性格,例如徐彦昭、廉颇等;破脸则是打破相对峙的结构,表现凶猛、刚强的人物,如单雄信、杨七郎等;悬脸超出了其他脸谱的格调,表现罕见的凶恶、神奇形象,如李元霸等;转脸是指重点脸谱之外一般可以代替的脸谱,变化不甚大,如金兀术、晋槐王、庞涓等,都是红花脸;定脸是指重点脸谱,其花纹、色彩皆固定,不能相互替代,如包公、张飞、杨任等。社火脸谱中的眼也各有差异,分平眼、忠眼、残眼三种。关云长、姜太公是平眼;焦赞、孟良、敬德是忠眼;黄巢、周通、窦尔敦是残眼。其他的眼形基本上都是由这三种眼形变化而来的。此外,不知始于哪位民间艺术家,在化妆时,额头、眉弓、脸颊下颌等处粘装鸡蛋壳,造成面部隆起许多“疙瘩”,并加以彩绘,使脸谱增异添彩,更加显示出艺术形象的狰狞美。

社火脸谱早已形成了一套固有的传统规律,然而当今流行在秦地的社火脸谱时有新奇、新异的造型出现,这是民间艺人们不被传统的脸谱所约束,在艺术形象面前仍依据自己的审美想象随心变化、创造的结果。

扶风手织花布

陕西扶风民间纺织工艺品。

扶风民间手织花布皆出于乡间能巧妇女之手。色彩鲜艳,花纹美丽,图案多样,工艺精巧,织做精细。花布图案多以宽、细不同的黑与白或蓝与白棉线组合织成“条纹式”。工艺水平较高的,是由多色线组合成的“花格式”、“席纹式”。

这些精美的手织花布,是民间女子婚嫁时的配送之物,也是女子才能智慧的体现。出嫁女子要配送的花布单、花枕巾、花包袱、花手帕等多由妈妈或亲友协助精心织做。她们先将纺好的棉线根据所织图案的需要染成彩线,再请有经验、有技术的妇女织出布样,最后才依据图案设计进行配线(色线)织做。

民间美术教育 篇4

一、亲近生活,赏民间艺术的美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强调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环境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大自然是最好的创作场所。孩子们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可感知、欣赏、体验、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和感受自然万物中的生命形象,描绘心中的美好世界。笔者曾利用本土民间美术资源,利用节假日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参观镇淮楼、文通塔、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淮安府署、胯下桥等名胜古迹,感受民间建筑的美。利用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进行教学,不仅使幼儿充满新鲜感、亲切感,更能激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采纳以往经验,选民间艺术内容

阿恩海姆认为:“在发育的初级阶段,心灵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对于那些幼儿来说,事物就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或闻到的那个样子。”因此只有那些幼儿直接感受过的事物才能被他们同化到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去。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幼儿熟悉的、贴近幼儿生活的、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有过积极情感体验的民间美术作品,有组织有系统地为幼儿提供民间艺术作品,有助于他们的感知经验系统化,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内容,便于儿童提高注意力和兴趣。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这些前人总结的经验值得遵循。如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层次性的教育目标:小班为初始层次,以民间绘画、撕纸、面塑为主。中班为发展层次,以面彩塑、泥彩塑、蜡染、扎染为主。大班为提高层次,以刺绣、编织、剪纸为主。

如:剪纸,那些贴在窗棂上的红窗花、新房中的并蒂红双喜,祖祖辈辈的中国人都见过。幼儿剪纸时的心理动机和民间高手一样,自我表现的愿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由于工具和材料的便利,使幼儿在稍微具有操纵能力后,便可以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依据自己的造型能力,剪贴出许多颇具个人审美情趣的图像来,这种创作带有很大的原始性和游戏成分,因此幼儿非常喜欢,作品也有强烈的独创性和即兴感。

三、创设区域,享创造美之乐

在各区域设置民间艺术内容,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创设特色活动区。

对于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许多比较原始的材料,开展制作活动。如剪窗花、做灯笼、捏泥人、蜡染等。幼儿通过折折、剪剪、画画、染染这些较简单的、能够尝试进行的活动,认识到自己也能够创作出美丽的作品,在成功体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活动区,自由地选择操作,区域活动没有一定局限性,幼儿可以大胆地想象,俗话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如美工区中,小朋友用玉米皮编出许多“小鞋垫”“小花”“小眼睛”等;幼儿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大胆造型:孩子们在饭勺、锅铲上堆色画脸谱,在杯垫上描绘各色花纹,利用碎纸屑制作纸浆画,在鹅卵石上大胆造型,在快餐盆上描绘中华吉祥图案……他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美术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件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幼儿的小手中变得精美异常,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四、结合民俗,家园互动

1. 开展与民间传统节日活动密切相关的民间美术活动

如花灯、年画、中国结、剪纸等,通过家、园配合的途径,引导幼儿参加本地本社区相关的民俗活动,让幼儿在传统节日气氛的烘托下,与家乡的民间艺术对话,亲身感受民间美术的独特美。又如在春节主题活动中欣赏中国结、年画、剪纸等与春节节日有关的民间美术作品;放寒假前,通过看录像和图片,向幼儿介绍春节习俗,关注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及家家户户环境的布置,共同动手粘贴彩条,布置班级环境。放寒假中,家长带领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如逛花市、挂年画、贴春联、走亲访友拜年等。寒假后,教师和幼儿共同交流春节见闻,欣赏各自收集的年画、剪纸等民间美术作品。在浓浓的民俗节日文化氛围中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 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民俗活动

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论文 篇5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其中,外来文化的涌入不但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同时也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一些外来的不良的文化也在侵蚀着我们的民族意志和信念,使我们逐渐丧失原有的精神和气质,最终可能丧失民族自信心。因此目前高校美术教育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实现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净化和与世界先进文化的紧密结合。

一、把握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理论根基

要想进一步增强关于区域民族民间美术学科的研究力度,就必须将培养具有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首先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对于民族民间美术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要站在艺术形态的角度深入考察其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实际的生存基础和历史演变等重要的元素,同时在深入考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进一步研究,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更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另外,还需要站在艺术的角度去观察其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渗透、融合以及影响下,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发展趋势。社会上有很多的传统手工艺都是以家族或者师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而这种传承方式也就造成了其很难被广泛推广。甚至有很多历史久远的传统手工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出现了断层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就需要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工艺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如利用大量的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分析和整理,才能为传统手工艺技能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分类施教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体系

民族民间美术教学要想深入地开展,必须不断加强少数民族人文素质的教育。由于民族民间美术的学习与现代专业教育在课程学习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民族民间美术所涉及的分类与现代美术不同。民俗信仰、建筑陈设、衣食穿戴、生活用器、生产劳动、传统商业、环境装饰、戏曲表演以及游艺竞技等方面,是民间美术自身所具有的功能和特性,一般我们都将民间美术作为美术学的基础分为一般分类法和民间美术应用分类法两部分内容。而民间美术的主要特点就是要突出少数民族的特性,而站在艺术的角度来说,民族民间美术与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不同的少数民族其所代表的民间美术的特征以及民俗信仰等也各不相同。只有充分了解掌握少数民族的文化知识,才能了解掌握这些少数民族的特点。针对这一点,很多的民族高校都开设了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必须在相关的专业课程中辅以民族美术的理论知识和民俗知识教学,将学生认知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增强其民族文化素养,实现民族文化素质与专业创意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的目的。

三、拓展民族民间美术实践教学

美术教育的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是学生创意实践能力提高的基础。人类学特征突出是民族民间美术最大的特点,而这样的特点在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将《中国民间美术教程》中民间美术作为实际分类的参照可以看出,各个少数民族民众对于神鬼、祖先的信仰和崇拜都可以从其所使用的祭祀品中体现出来; 从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茶具、烟具、食具以及炊具等,也有所体现; 而他们所居住的建筑则因其所处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最能代表其民族特点的就是服饰,这些都从侧面体现出民族民间美术的主要特点。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课堂教学、实践、实习、课外创新以及大学生的课外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写生考察、搜集素材以及体验生活。

四、结语

在中学美术教学引入民间美术 篇6

【关键词】民间美术 中学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16-02

艺术源于生活,民间美术又是艺术这个大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员,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民间美术是实用性与审美性有机结合的一种传统民族艺术,它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具有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审美功能,更具有长期被人们所忽略的教育功能[1]。201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再次着重强调“关注文化和生活”。阐述民间美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是深刻的,学生应对中国文化加深理解,既有助于拓展美术学科的学习范围,也有助于民间美术的交流与传承。将其引入中学课堂,为中学美术教育所利用,并且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2]。

一、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内容和实践的意义

1.民间美术引入课堂丰富了中学美术教学资源

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建议各地要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开发地方美术资源。现阶段在理论方面还是西方美术理论占主导地位,由于中学生平时对美术接触较少,加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要一下理解的确很难,民间美术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能看到接触到的东西,同时我们又是每天生活在其中耳濡目染,斌不需要刻意学习和理解,润物于无声,这是一种自然的浸润文献[3]。同时民间美术内容很丰富,如宁夏民间刺绣,民间剪纸,民间彩塑等等都可以作为学校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各种民俗活动,如满月礼,结婚礼,丧葬礼,节令,庙会,也可走出课堂,走入乡间,走访民间艺术传承人,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特点,艺术特色,了解民间美术背后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这么多的途径,这么多的渠道,这么多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积极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在快乐游玩的过程中愉快地接受教学。教学效果自然不在话下。

2.民间美术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民国时期,我国早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美育》中指出,教育要以德育为中心,强调德育的重要作用。民间美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的内容很多。美术教育又处在教育的大范筹中,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最根本目的,尤其是的德育的提高和发展。在义务教育进行之前,我国民间艺人是身处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群众,文化水平不高,他们的创作题材多来源于生活与先祖们代代相传的故事,所以民间美术作品在构思与创作过程中深受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感染。民间艺人通过匠心独运的制作,将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精粹融入到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中,我们可以在民间美术作品上常常见到: 象征“孝”的卧冰求鲤,象征“悌”的孔融让梨,象征“信”的曾子杀猪,象征“敬”的程门立雪等题材。这些民间美术作品蕴含中华文明传统美德,使人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熏陶,起一定宣传教育作用。民间美术以图画、剪纸、皮影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中华文明传统美德,具有教化作用,使学生在欣赏、娱乐之余能够更直观的了解中华文明[4]。罗丹说美随处可见。对于我们,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为了发现、认识、创造美,就需要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学习掌握对世间的真善美丑的正确的认知力,鉴别力和判断力。

民间美术是各种学科的综合体,例如民间剪纸中有数学,几何知识,纸要折叠,折叠之后图案会成倍数增加,展开之后的图形有会是如何,我们要有一个空间概念的理解;剪纸中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又是历史文化知识;剪纸中的戏曲人物脸谱,又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知识;各地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都有其形成的不同地理特征这是地理知识;面塑的立体造型方法又涉及力学,几何,雕塑的知识;皮影有是光,电,色,影的艺术,又有很多物理,化学,美术的知识等等,民间美术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与很多知识之间存在很多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民间美术教学把多种学科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综合的全面的素质。

3.民间美术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打当地的历史文化,并促进本地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的祖辈留给我们的珍贵艺术遗产,它的身上储存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文化的、历史的、宗教的、审美的、伦理的种种信息。在经济开发的大潮中我们不能不加干预的任她自生自灭,传统文化的缺失,将造成民间美术的日益消亡。失去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之后,我们也将失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么我们今后的发展更是不敢想象的。在当下需要我们重新认知、了解,继承和发扬它。所以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之有效地保护措施加以防范, 否则民间美术一旦失传,我们将无以为继, 原生态的民间美术也将一去不复返了,这样的后果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因此,作为传承和保护当地传统民间美术的民间美术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民间美术与课堂教学创新融合

1. 欣赏课中

在剪纸和花馍的造型表意中都注重象征性,不仅看重生动形象外在的表现形式,更重视造型蕴含的象征意义。象征性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达相似或近似的概念、情感和思想,其造型特点通过谐音与寓意得以实现。谐音象征是民俗文化力较为显著的特征。在民间艺术中都可以看到谐音象征的影子。在面塑的造型中谐音象征的运用随处可见。如“鹿”,谐音“禄”,象征着加官进爵,高官厚禄;“鸡”,表“阳”谐音“吉”,“羊”,为“祥”,两者结合象征吉祥如意;“莲”,谐音“连”,“鱼”,谐音“余”,将莲与鱼放到一起象征连年有余。佛手象征福。 寓意象征较常见,主要有形象,意义,意象寓意等。形象寓意是以事物的形象来寄托一定的含义,如莲花寓意“女”和“阴”;意义寓意是比如用果实累累的葡萄,石榴多子来寓意“多子多孙”。用鸳鸯是成双成对来表达婚姻美满,出双入对,常用鱼戏莲的造型形象来寓意爱情甜蜜。而在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中的中国画欣赏课中的第二课借物寓意中说,借物寓意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抱负,志趣。在表作者的“意”时,就借以具体“物”体来表达。使作品更巧妙,更充分,更有感染力。这是写意画非常重要的特征。例如在齐白石《祖国万岁》中描绘一株生机盎然的万年青,枝叶饱满茁壮,花色鲜艳夺目,来表达作者对祖国繁荣昌盛,万年长青的美好祝愿。再如宋代郑思肖的《兰花图》用墨作兰,花叶萧疏却不画土地,表达国土被夺,忧伤屈辱,寓意宋人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就可以把民间剪纸,花馍和国画一起加以欣赏。就可以更好的利用日常所见的通俗易懂的民间美术,加深对国画中抽象的借物寓意的理解。endprint

2. 写生造型课中

花馍供品是人们内心意绪情感的物化表达,而非直接复制。供品的制作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内心情感对事物本身进行了加工改造。以概括的手法展现出事物的本来面貌。造型概括大胆取舍,强化特征。夸张、提炼、达到神似。在岚县花馍中的面老虎为例,将老虎兽中之王加以提炼概括,突出强化一个大大的王字在老虎的额头上,而对于老虎的四肢以简化处理。再如做兔要突出红眼,长耳;鹿要夸大鹿角;狮要突出大嘴和鬃毛等等。这样的造型就使对动物的一种高度的提炼概括,过程式,先造大的形状轮廓,再慢慢加入细节,最后画龙点睛。这与素描的造型是不谋而合的。在七年级上册人物写生的素描教学中就可引入以上这些民间美术的造型方法,从中化解素描教学的造型练习中,概括起型的难点问题。使素描教学变得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3.设计课中

剪纸是宁夏民间最常见的民间美术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 剪纸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已不在限于单纯的装饰图案“喜字”和“窗花”,伴随着新的设计理念的发展并与当代设计结合在一起,呈现不同的面貌 ,衍生出更多新的使用功能。有运用剪纸的剪刻技法创作出各种创意独特的图案,如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中使用的图案。也有把剪纸的纹样加以提取并同生活用品相结合的日常用品图艺。为了是设计作品有所突破,一些设计师在镂空艺术的视觉特质中找到设计的灵感,创作家居设计作品;也又在服装设计融入剪纸团的。上海世界博览会里有很多的剪纸元素,波兰馆的龙,澳大利亚馆的蝴蝶饰物等,这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我们可以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的二单元第二课设计纹样中也可以民间剪纸的内容,比如,在剪纸团花的制作的过程是先将纸折叠,再将图案画于纸上,剪好后展开,但我们所画案,好不好看,符合不符合你预先的设计,这是很难说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展开后观察图案,并进一步做修改,并在此折回原样,重新画图再剪,循环往复,经过多次我们才能设计制作出漂亮的剪纸作品。而纹样设计也同样是这样的过程,先写生后变化,变化中还可以象剪纸一样添加纹样,就如剪纸中,剪好动物大轮廓之后可以在动物身上加如一些图案,如漩涡纹,锯齿纹。而图案也为了装饰效果,可以大胆添加纹样,这也是图案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从中了解掌握纹样的实际的设计制作过程,也使晦涩难懂的创新设计变得水到渠成。

三、总结

本研究从民间美术融入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提出一点方向进行浅显的探讨。无奈人力、时间的有限,研究很不深入,离课堂教学实践还有很大距离。地方民间美术应用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配合,仅凭数人之力,远远不够,由此看来本研究更是沧海一粟,所以如果要进行深入研究,必先有一个较详尽细致的统计,需要有更加全面、广博的知识和教学经验作为基础,更为严谨的教学过程及评价总结。总之,盼望能有更多的同行加入到此项研究中来。

参考文献:

[1]靳之林.论中国民间美术[J].美术研究,2003,(03).

[2]杨先让.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位置[J].美术,1988,(07).

[4]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150.

中学美术教育不可轻视民间美术 篇7

一、中学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融汇了先民的经验与智慧的艺术, 是民族的瑰宝。民间美术作品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即造型古朴夸张, 色彩鲜明, 具有规律性, 既有工笔重彩之作, 也有淡雅隽秀之作的特点, 更使民间美术走上了多样化的道路, 从而产生了皮影、木偶、脸谱、刺绣、剪纸等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而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民间美术形式还把古代石刻线画、宗教版画、庙画、年画、灯屏画、建筑彩绘、扇面画, 包括现代农民画、布贴画等在内的一切民间绘画形式也都纳入其中。

新课改提出:中学美术课程要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拓宽美术视野, 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探索人文内涵, 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 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 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由此可以看出民间美术部分在中学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学美术分为初中美术和高中美术两大部分, 这里主要是讲初中美术部分。初中美术教科书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民间美术方面的教学内容, 但是却将民间美术相关内容很好地穿插在各个模块的教学中, 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从三个学习领域进行分析。

1.造型·表现。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为例, 分析第十六册“造型·表现”领域的第四课即“以刀代笔”的教学内容可以发现, 本课教学重点为木刻版画———藏书票的制作方法。教材在普通的版画教学中扩展了民间美术中的年画知识并以年画为素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以此展开教学, 逐步引入版画内容讲解。此时民间美术起到了课程导入作用, 年画的导入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基础纹样的认知, 在人文认知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情感。

2.综合·探索。同样在第十六册教材中, 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第五课“端午节”中, 更明确地涉及了民间美术方面的内容。“端午节”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解绘制彩蛋、编制彩粽的方法, 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并了解我国优秀的民俗技艺与文化传统。教材中也提到了能够表现端午节日气息的一些民间手工艺品, 如端午香袋、作为配饰的中国结以及反映端午节传说或是祈愿寓意的剪纸等, 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 也为教师提供了有选择性地作为辅助材料来进行讲解的内容。

3.设计·应用。关于民间美术的内容在“设计·应用”领域中更是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在第十八册第六课“蓝白之美”中就很明确地展示出本课重点是关于民间艺术中的蓝染花布。课本通过蓝染花布作品展示来讲解蓝染的由来、技艺、溯源与发展、题材与内容等方面, 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燃起创作欲望, 通过亲手制作来达到“设计·应用”领域方面的学习目标, 也实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 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之后的第七课“展示的艺术”中也是以民间美术中的剪纸和木雕作为素材, 展现了民间艺术的时代性, 这样的教材设计也体现了新课标中关于教材内容的理念, 即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反映了教材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二、学习民间美术对中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1.民间美术的传承特点。民间美术源于普通人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和最真挚的情感, 反映了历代劳动人民最淳朴的生活观、宇宙观, 是劳动人民寄托理想的最古老、最悠久的艺术形式。通过民间美术作品, 我们可以感受到劳动人民质朴的心灵和淳朴的愿景。民间美术不是经过专门训练的美术, 而是在邻里、地方、家人的相互影响下, 把人与自然最直接、最原始的一种联结表现出来的形式, 它的表达形式相对于其他门类来说更加自由与丰富, 更具有独创性, 更真诚。

2.民间美术的造型、用色及其寓意。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 不仅表现客观事物的真实特征, 还极大地融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情感, 它是人们心灵的表现和情感的释放, 是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体现。民间美术造型中的夸张变形, 有时甚至是一种无视时间、空间界限的主观组合, 这种效果不仅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需要与其特殊的表达形式, 更可以看出其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美术教学中融入丰富多样的民间美术, 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不同的观察视角, 启发学生打破常规, 发散思维, 敢于尝试, 勇于创新。

民间美术在用色方面一般分为单色作品和套色作品, 一般表现为单色质朴大方、套色绚丽夺目的特点, 突出了色彩对画面的装饰性与表现性, 这种直观、本能的表现方法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模仿与创作欲望,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感知能力。

民间美术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 它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 折射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学习民间美术能够加深中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使中学生更加具有原创性思想。其中民间美术的象征寓意、符号表达等也可以启发学生的设计理念, 能够提升中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民间美术与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以“以学为本”为课程目标的新课程提倡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进行民间美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民间美术的创作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 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强调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的表现;造型手段通过夸张和变形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等来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学生通过接触民间美术, 不仅能掌握相关知识, 也能更好地与其他知识融会贯通。例如掌握单独纹样、连续纹样的制作方法对设计方面知识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民间美术教学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改强调的学习方法, 在民间美术的鉴赏、创作活动中更容易教导学生使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教学中适当引入相关背景故事也可以丰富学生有关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民间美术源于民间的特性也可以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学习资源, 而在学生寻找素材的同时,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用艺术的方式掌握生活的能力, 实现审美教育。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习民间美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及民族自豪感。许多民间美术作品的题材选用了反映中国优秀传统的古籍中的故事, 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而且许多关于民间美术的故事中常常蕴含着美好的寓意, 有着“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三、民间美术的教学现状及对策

1.民间美术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但是依然有许多人因为对民间美术及其功能等方面不够了解而轻视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民间美术部分, 导致这部分内容没有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上, 甚至这部分教学内容在许多学校名存实亡。

首先,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 民间美术不仅不像常规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大型的画种一般在人们心中有着较重的分量, 事实上, 不少人只是把民间美术当作一种边缘的、带有手艺性质的工艺制作形式。许多人感觉民间美术只属于民间艺人, 认为民间美术只是天桥上、庙会里为节日添彩的小饰物罢了, 从根本上对民间美术存有偏见。

其次, 民间美术方面的教学资源匮乏。通过观察民间美术部分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情况可以得知民间美术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被轻视。不仅因为学校关于民间美术的资料匮乏, 而且因为美术老师对民间美术的相关知识及涉及范围也不够了解。从教师的教学经验上讲, 由于师范院校中美术教学专业很少涉及民间美术部分, 因此很多美术教师对民间美术及其在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相关扩充等方面不够熟悉, 由此导致相关的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地展开。再加上由于在教材重难点的设置上, 常常侧重于大的学院方向的画系门类, 这也是导致许多老师对民间美术方面的教学不够重视, 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素描、色彩等常规美术教学内容方面的主要原因了。

2.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新课程理念与中学美术课程的设置中都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不应该轻视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民间美术部分。

在教学资源方面, 因为民间美术源于民间,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它, 无论是庙会中民间艺人纯熟技艺下诞生的手工艺品或是已经登上大雅之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博物馆藏品, 还是在依然保留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的家庭中的节日手工艺品, 都是民间美术作品。而民间美术的传承性也证明了民间艺术家就在我们附近, 只要善于发现, 民间美术就在我们身边。而这种寻找与发现的过程更能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民间美术有着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的特点。以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的剪纸为例, 其制作所需材料不过一把剪刀一张纸而已, 由此便可在闲暇时创作出样式千姿百态、形象生动的作品, 作品既可作实用物, 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 各地的剪纸又因地域、人文与选材的不同延伸出了不同的风格流派, 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由此我们也可以推导出民间美术理应是学校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的一环, 潍坊的风筝, 陕西的皮影, 各具地方特色的手工艺摆件、玩具其实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民间美术的学习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它可以是以参加庙会欣赏民间技艺的方式丰富社会实践课程内容, 也可以让民间艺人走进课堂, 丰富课堂形式。这样的学习方式也能更好地体现出当今教学理念中学校、家庭、社会共通的教学资源共享素材的观念。

综上所述, 针对民间美术在教学中不被重视的现象, 我们必须认识到: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它应该被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并重视。我们绝不可轻视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探究民间美术与现代美术教育 篇8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代艺术,教学,教育

一、民间美术的概述

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上的开始, 最早的时间可以考证到6000年以前, 那个时候属于新石器时代。一般来讲, 民间艺术是指民间的绘画艺术和民间的工艺艺术, 主要表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生产方面, 人类的任何行动的产生都来源于生产活动, 民间美术也不例外, 同时民间美术有一定的区域性、群体性、民族性显著特征, 表达人们都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不断加深的愿望。民间美术是由广大人民百姓在民间创作的, 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的主要想通过这种形式来美化环境, 增添民间活动形式, 丰富民间活动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表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道德信仰, 世世代代的人们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创新, 使民间美术更具有民间的艺术特色。民间美术也是组成各个民族, 不同文化中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 也是现代很多设计灵感的源泉, 为现代良好的设计提供了资源。

二、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密切联系

民间美术在现代化教学设计上, 表面上看与民间美术和现代化设计似乎没有什么关联, 但实质上,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随着现代文明越来越发达, 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的教学生似乎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敢于讨论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之间的异同, 也是现代文明多样化的一种手段, 对于这类问题一些人认为民间艺术形式上过于守旧, 太土已经过时了, 应该放弃没有任何利用价值;而还有一些人认为现代艺术和民间美术是风牛马不相及;更有一些人认为民间艺术虽然形式上确实宝贵, 但是民间艺术的内容很复杂很深厚, 资历不够的人不敢触碰民间美术。由于这些观念的影响, 就会使一些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盲目崇拜民间美术, 设计出来的东西会让大多数人觉得自己看不懂, 设计理念不符合我国的民族文化, 失去了作品的特色。现代设计上看, 设计形式确实给人美的享受, 但是从反应成面上看设计理念并不符合传统民间美术的概念。

从人的情感上来看现代设计形式不如传统的民间美术能够传递出更加生动、透彻的情感, 作为传统的中国艺术, 民间美术多采用喜庆的色彩和浮夸的造型, 像孩子般增添了特有的魅力, 也洋溢着人民百姓的真实感情。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性上有非常大的不同在自我意识和对待事物内在本质的内容方面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正是因为二者存在不同之处, 所以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能够优势互补, 也使民间美术作品有了更深的文化底蕴使民间艺术变得更永垂不朽。如果我们能在设计的作品中融入其他的元素, 就会使我们的作品更能够打入人心, 引起共鸣。

民间美术是现代设计的起源, 他们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中可以找到许多现代艺术设计里的因素,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可以找到许多民间美术作品的痕迹。在日前的一些现代设计教学中, 老师们将传统的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奖结合的方式, 使学生们更能够深入了解民间美术, 结合现代化的形式, 将会把民间美术诠释得更加全面。

三、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1.突出教学特点, 促使艺术设计更好发展。

民间美术是属于民族文化的大概念中, 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 是传统与历史的最好证明。正因为民间美术有这么重要的特征, 才会使民间美术不能被现代化设计所替代, 应该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所以, 作为教育机构, 在培养教育人才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 让学生能够完全了解设计方式、掌握设计技巧, 加强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之间的联系。如果将民间美术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去,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又能增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也宣传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当地地方性的文化艺术。例如, 在地方文化艺术上, 有开封的木板年画安阳的泥泥狗这种文化遗产。但是由于一些不得已的原因, 民间美术没有好好的被利用, 有些民间技艺已经失传, 没有专门的政府机关对此进行保护措施。

现如今, 越来越少的人选择从事民间艺术的工作, 这种资源的越来越少就会导致许多民间艺术的形式只能学生们在学校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来交接民间艺术, 不能从实践的考察中发现民间艺术的真谛, 而民间艺术恰巧需要从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找到真谛, 作为教育者, 应该将系统化的民间艺术教授给学生, 不能仅仅从书本方面的知识来满足学生。比如, 在讲授民间虎头帽的知识过程中, 可以让同学们观看虎头帽制作的视频资料, 并且对于虎头帽的色彩和造型方面应该作出一一解释和说明不能一带而过, 同时也可以讲述与虎头帽有关的民间传统故事, 吸引同学们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理解知识内容, 讲述民间艺术的同时也应该将民间艺术与现代化艺术区分开来。在传播民间文化的过程中, 应该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和民族特色的魅力, 正因为如此艺术设计教育问题上应该加强民间美术的地方特色, 为现代教育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民间美术和现代化设计的良好结合才会促使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社也蓬勃发展下去。

2.有利于对民间美术的保护和继承发展

在我国, 许多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的教育方面不单单的将学生就业作为目的进行教学, 还教会学生们的思考方式, 影响学生们的一生的思维方式。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有许多方面的联系, 在艺术教学过程中, 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我国的民族文化, 加大学生对文化的了解, 培养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还要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意识。从民族的角度出发就会找到许多与此相关的教材。目前来看, 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面临共同生存的境况。首先, 我们应该了解民间美术的状态, 现如今很多民间美术都面临缺失和失传的境遇。其次, 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 我们十分了解民间美术存在的必要性, 教育过程中不能离开传统文化, 民间美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适应着现代化的生活, 为现代化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而只有将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现代的设计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传统艺术和现代文明提供广阔的宣传平台。

将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教学相结合, 既能表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传达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内涵, 又能为现代化设计提供宝贵的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袁浩鑫, 肖宇窗.传承与超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4) .

浅析民间美术 篇9

一、随意性

民间美术作品中必然饱含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劳动实践感受。民间艺术重在追求情感上的真,不注重形象上的真,创作具有随意性。在内容上它往往更贴近于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人民群众感情的自然流露。在形式上,它一般也不会做过多的修饰,保持着其质朴直接的随意性,作品表现出随意、稚拙、自然等特性。

二、地域性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因此也产生了各个区域所特有的艺术文化。这种区域性的艺术文化又影响着这个区域的生活习性和文化性格,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如陕北的剪纸、东北的皮影、徽州砖雕等。民间美术以其独特的形式体现了各个区域、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人们可以探索分析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地域风情。

三、实用性

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人们在创作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到的就是作品的实用价值,而选用的材料也大多是劳动者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如棉麻、纸、泥土等。通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物品,既体现了材质自身的自然形态,又具有实用价值。如中国结最早是前人用绳结来记事的一种方式,而后才发展成为一种可供欣赏的艺术品。

民间美术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是一种“乡土艺术”,被喻为田间的小调、山间的野花。正如张道一先生所说,“民间美术是一种本元文化”,它不仅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而且延续了原始艺术的生命。它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来源 , 又是美术创作的基础。

但是,民间美术正在消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带有实用性的民间美术势必从应用上和形态上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博士在中国西北农村考察后说:“在陕西洛川县栖风镇谷咀村里,我们再也看不到一幅完整的中国西北传统乡村图画了。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席卷,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改变。窑洞里不再有人贴剪纸,为了洁净和便于打扫,人们在炕围上铺满了瓷砖。因此,传统的由剪纸图案组成的炕围花已被瓷砖上的绘画所代替。在窑洞以前贴剪纸画的墙壁上,已被城市流行的一些印刷品、照片所替代……电视媒体的传播加速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而且是一种全方位、从生活方式到观念上的渗透。”

陕西洛川县栖风镇谷咀村里的这一现象只是一个小缩影,其实在许多地方民间美术都受到了冷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二十世纪中国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已经基本上被大机械、大农业的生产方式所取代,随之而来的就是生活方式的变革。传统民间美术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随着中国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传统民间美术受强势的外来文化和现代技术经济的冲击,渐渐走向了低谷,有些甚至走上了消亡之路。

因此,如何保护好民间美术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如何引导它走出低谷,是全社会民众在当今甚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要解决的一项艰巨任务。

推进民间美术 强化美术教学 篇10

从传统民间发源而来的民间美术, 是下层人们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同时其具有下层民间文化的一般内涵以及性质。 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记载民众生活以及民俗的重要途径。 同时, 民间美术是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性的, 其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 而且能够有效地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 并且, 民间美术的功能大致有五个方面, 分别是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生活功能以及文化功能。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应当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五大功能, 首先应当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采用各种贴近生活的题材形式, 让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形成是一种持久的态度, 同时, 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方法,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贴近生活, 突出实用性

民间美术是不同于其他美术形式的, 其极其贴近现实生活, 因此, 学生所学习的各种民间美术的内容应当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 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民间美术由于地域差异, 给学生带来了更多选择的余地,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本地的民间美术资源, 充分突出其功能性, 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学习及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 随着多元化以及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意识, 形成良好的朴素的视觉文化,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充分认识民间美术的特征以及其与小学美术的结合点, 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在民间美术中, 其通常以视觉形象来表现民众的思想观念以及情感审美, 以此来丰富民众的精神物质生活。同样, 随着多元化以及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意识以及形成良好的朴素的视觉文化, 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根据民间美术的特征以及其与小学美术的结合点来进行探究, 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美术,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文华.民间美术与少儿绘画的融合[J].江西教育, 2012 (33) .

在民间美术中嬗变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美术 嬗变

【正文】

民间美术兼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作用,并渗透生活的各个方面,关联着千家万户的日常起居、岁时风俗、人生礼仪,在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史中有错综复杂的作用。它美化生活、充实生活,在丰富生活的过程中体现着对人的关怀,并以它的哲理、境界、智慧、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陶冶健康的美感,培养高尚的情操,鼓舞着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它是最自由、最有生命的艺术,是没有雕琢、不做作,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古老的民族风俗的艺术。由于民间美术自由的表现形式和天真活泼的孩子有着异曲同工的特质,作为教师,将民间美术的优秀特质提炼并运用到孩子的课程中,惊喜地发现在这些美得熏陶下孩子的一些变化。

一、感受美。

1、色彩的心灵撞击。

民间美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可以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民间美术作品通常都具有绚丽夺目的色彩,这种色彩对孩子来说冲击非常大,孩子通常就一下子被吸引,孩子在观赏色彩的同时又有自己的感受,我清晰的记得给孩子欣赏印染花布的时候,花布上五颜六色,孩子看的投入,我就问孩子们:“你最喜欢哪块 花布啊。”我们班的汪歆蕊马上抢答:“我最喜欢红色和绿色的那个,看的我好开心想跳舞。” 这时候孩子们都七嘴八舌说起来,让我惊喜的是孩子能将色彩与生活中自己的感受结合在一起说,这独特强烈的颜色带给孩子不同感官刺激。

2、造型的艺术美。

在一堂泥塑活动前,为了课程铺垫,我给孩子欣赏了一些陶土做成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中不乏有形状各异的人,还有各种生活物品。我让孩子猜猜这都是什么,孩子们都插嘴说道:“这个是土做的东西”、“这个是用泥巴堆起来的”,我继续引导他们这些都是什么样子的泥土呢,孩子们继续回答:“和跳舞的人一样,”这个孩子说的是跳舞的女俑,我说你能上来学学她的动作吗?孩子走上来大胆的表现他看到的样子,孩子们一个个都跟着学,嘴里还喊着:“好漂亮啊好漂亮。”后来又展示了好几组造型不同的泥塑,孩子们看完后还会在下面自己议论比较,田田他和一旁的姜晨宇讨论说:“我最喜欢那个人(他用手指了指兵马俑的图片)像解放军一样。”旁边的女孩子说:“我喜欢跳舞的那个,像公主一样,我也和她一样会跳舞。”说着还比划起动作来。孩子们在直观的观察艺术品时同样也会观察到民间美术工艺品带来的造型之美。而我在听本园邵老师教授的印染课时同样也发现“对称”这个造型中班的孩子们很感兴趣,民间美术中很多都使用到了对称之美,剪纸、印染、风筝、年画等等,这些民间艺术都给孩子带来造型上的艺术美感,让孩子感受到艺术的美。

3、稚朴的光芒。

从民间美術的创作材料来看,大多都是低廉朴素的、随处可见的自然物质,如:泥土、木头、竹子、石头,稻草等,这恰恰体现了民间美术的朴素之美。民间美术在加工的制作过程中,不像其他美术制品那样精细严谨,它带有制作者的一些娱乐性,它不是强制要求的作品,他是怀揣制作者美好愿望或表达理想的一种创作,这恰恰体现了它稚朴本质中的稚,也像极了孩子不造作,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特性。孩子在这种稚朴的艺术光芒下,更容易感受到民间艺术品他所表达的情感,这对孩子性格方面以及在情绪的表达上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表现美

二、了解表现美的方式。

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简单的一张纸就可以用来刻、剪、印染、撕等等。而孩子们正处在对什么都好奇的年龄段,民间美术低廉朴素的材料给孩子带去更多了表现美得方式。在一节泥塑课上,我询问孩子:“你知道泥土可以用来干什么吗?”孩子们都回答种花、种菜。我告诉孩子们这个泥土啊是可以用来玩的。”孩子们都觉得很奇怪,泥土怎么玩啊,还有小朋友在下面说是不是把它扔来扔去。孩子们一时被我吸引。我给他们展示了泥土做的碗,筷子,还有泥土做的人。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泥土也能用来做各种好玩的东西,在那堂课上,孩子们与泥土零距离,都动手玩了玩泥土。如果我们教师不做引导,不告诉孩子这种艺术形式,孩子可能就不知道这个泥土能做出很多好玩的东西。民间美术让孩子们了解了各种美得表现方式。

三、创造美。

创作是一种更高意义的能力和精神,是落实到实践中的操作活动。幼儿天性好动,也是善于创造新作品的“活动家”。幼儿在美得刺激与熏陶下他们乐于自主的进行模仿或创造,以发泄和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在民间美术教育上,作为教师单单让孩子感受民间美术的美和了解美得方式是不够的。我们要多多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将这些情绪落实到动手操作的层面上。因为这样1、幼儿有了自己的情绪宣泄,他能将自己的感受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上,对于自我封闭或腼腆不愿交流的孩子我们都能更好的理解他的内心世界。2、孩子通过动手的实践操作,更能加深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和感情。让孩子更喜欢民间文化。3、实践操作利于孩子的手部肌肉的发展,同时对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锻炼,例如简单一个撕纸动作更是锻炼了孩子的手眼协调和小肌肉的发展。

四、让孩子成为精神和物质的传承者。

民间美术教育 篇12

一、地方高校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

近十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许多地区的大中专院校合并升本,培养美术类本科生。因本科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美术类专业往往参照省内外老牌院校,课程设置基本沿袭学院式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强调技能。师资队伍年轻,专业搭配不科学,开设的课程主要围绕国、油、版、雕和设计等几大类别。导致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淡化,艺术学科所应具有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意识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课程设置在理念、内容、方式、适时性等方面都显示出自身的滞后。加之掌握民间艺术的师资力量薄弱,认识较肤浅,甚至有些偏见,无意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其主要原因是受学院教学模式影响,没有认识到民间美术所蕴含的独特美学底蕴。其实民族民间美术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根植于民间,伴随着农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活力,它具有原发性、集体性、承传性、区域性和工艺性等基本特征。合理开发利用民间美术,作为地方院校特色课程,汲取民间美术之精华,既丰富教育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美术创作的品质和质量。

二、民间美术资源丰厚、手法多样,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直觉

民间美术是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文化表现形式,是母体艺术,是劳动群众在生产劳动中自然而然创造的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形式,并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种民族甚至同一种民族不同支系,因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区别,所创造的民间美术也各有所长,这便创造出精彩纷呈的民间美术。以贵州为例,有蜡染、土陶、刺绣等几十上百种传统民间艺术,有水族马尾绣等近十项民间美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种民间美术均有若干种表现手法和形式。如蜡染,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发明,至今在贵州的布依族和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地区仍代代相传;不同的地域、染料和社会历史、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的差异,以及审美心理的不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蜡染艺术形式和内容,创造出民间生活所需的各种图案。又如民间剪纸,材料和表现方法更多样并且很随意,可用普通的彩纸,旧布料、薄木片、树叶、金属薄片等,工具可以是剪刀、刻刀、手续刀片或火机等,可刻可撕、可剪可烧,表现题材包罗万象,用途广泛。

民间美术的用料是精神的物质载体,手法则是表达情感的技巧和方法,用料因地制宜、随意取材,制作因人而异,不受任何束缚的表达情感方式,它是人民大众为自己创造的艺术,是集体审美观念的倾向性,体现了区域内的文化心理传统与审美共识,是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正确引导学生主动认识优秀的民间美术,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形成多元文化的态度。从随处可见贴近自己生活的家乡本土优秀文化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和熏陶,日积月累,容易形成学生的审美直觉,利于学生心灵的成长,打开学生创作的心扉。

三、民间美术寓意深刻、底蕴深厚,值得高校美术教育的借鉴

民间美术是人类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它是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的综合体现。几千年来,民间美术是在广大民众社会生活中发生和发展的艺术,直接用以美化自身、生活物品和生活环境,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是一种生动的民俗生活形态艺术。从发展来看,民间美术保留了许多艺术发生时的某些基本性质,从创作方式上与专业艺术家的美术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体现着集体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

民间美术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青铜器与玉器中常见的云雷纹等、菱龙纹、凤鸟纹与其他鸟兽造型已演化为寓意符号,秦汉之后被广泛应用寓意符号,唐宋至明清时期寓意符号由成熟迈向鼎盛,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寓意符号,人们从中感悟到的是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人类对幸福生活的渴求和对生命的礼赞。常用寓意来表达人们对生活、事业、未来的美好祈望与祝愿,如:年年有余等。我们通常将民间美术中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和吉祥符号统称为寓意符号,因为它们都蕴涵着人们所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如莲花、鸳鸯、祥云等。民间美术大量使用寓意造型,举不胜举。用于婚嫁喜庆的有鸳鸯莲花等。与信仰有关的苗族“蝴蝶妈妈”刺绣图案,表现出她们对祖先对生命的崇拜和对子嗣繁衍的渴求。用于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虎造型物品。民间美术在创作时,往往会受到原形自然特征启示而产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正是寓意符号由来的根基。民间美术中色彩同样也是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寓意符号,色彩的情感联想与象征往往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习惯、记忆和知识综合得来的。如在喜庆日子,通常使用红色,象征红红火火等。

寓意是民间美术的精髓,是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土壤。民间美术积淀了众多的寓意符号,构筑了一个独立的、丰富多彩的寓意符号体系,这些寓意符号体现了人们坚定乐观、积极向上的审美理想。现代很多设计作品都是借鉴民间美术的寓意符号来设计而取得成功的。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志是一只高度概括的“凤凰”,象征着美丽、吉祥、华贵。从民间美术中提取精华,使作品具有民族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优秀的。

四、合理开设民间美术课程,保障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实施,强化办学特色

民间美术是民族精神在视觉上的体现,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可以提高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是民间美术保护和传承的手段之一,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普及民间文化知识,也是地方高校美术教育办学特色所在。地方高校开设民间美术教育,应立足于自身熟悉的本地区民族文化,吸取民间美术之精华,结合现代教育思想和创新精神,在传承与发展同时,处理民间文化与现代设计国际化的关系,把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努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艺术素质和民族精神气质,充分利用民族优势和地域优势,形成地方高校特色教育,挖掘民间艺术资源,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弘扬民间美术之精华,传承民族文化艺术,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积极探索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民间美术应有作用。首先,对本地区民间美术进行充分的调查与研究,到民间去创设民间美术的学习基地,并编写校本教材。其次,修建固定陈列馆,举办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和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正确认识。此外,加强本校师资培训,挖掘地方优秀民间艺人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共同研究教学,参与指导学生,激起学生对民间美术创作的更大热情。

民间美术是艺术的母体,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寓意深刻,把优秀民间美术资源与富有创造性的美术教育活动融为一体,能开阔学生视野,增进学生对本土文化艺术的感悟力,进而提高学生美术创作品味。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职院校责任教育下一篇:第三产业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