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视觉传达

2024-09-16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共11篇)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 篇1

摘要:民间美术作为一种大众的艺术, 区别于文人美术的工整与淡雅, 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视觉特征。本文通过对民间美术造型、色彩、图案三方面的研究, 阐述了它在历史上经久不衰的原因。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色彩,吉祥图案

一、仿生的造型

固有的民间信仰, 让人们在对民间美术的造型上打上程式化的烙印。民间美术寄托着人们的精神诉求, 造型上或是祈求子孙繁衍长寿, 或是对富贵荣华的期盼, 或是对驱邪、攘灾、纳吉的愿望。因此, 在历史演变中所形成的吉祥图案民间美术的主流, 造型上趋于一定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如早年民间艺人刻皮影, 在造型上既考虑体型的美, 同时也会结合寓意、夸张和趣味。即使是经过人们的归纳、概括的抽象纹样, 同样具有其象征意义在里面。如高山族织锦以菱形和折线组成几何形, 用以象征其崇拜的百步蛇。

民间美术根植于生产和生活, 民间美术的造型多来自民间美术制造者所见的现实之物。因此, 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在民间美术中随处可见。这些造型图案虽然来源于现实, 但是人们在创造过程中, 不受具体形象约束, 凭借经验延伸想象, 以抽象、变形、概括等手段不计虚实, 不求相像, 精心取舍、加工锻炼。在表现语言上注重形象、寓意和象征的表现方式, 它往往与特定环境下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在表现方式上却又不拘一格。民间美术的造型体现出根据创作者情感和客观构图的需要进行变通和夸张的特点, 这种夸张并不是刻意而为之, 而是根据需要和出自他们的审美心理。因此, 在民间美术的造型上, 我们可以看到艺人们可以让鸟的冠、毛和尾羽为朵朵盛开的鲜花。为了突出某一部分, 更好的刻画物体对象的主要特征, 人们有意打破正常的比例, 达到一种传神的艺术效果。在一些民间美术作品中, 即使是高度抽象几何化的纹样, 依然都来自民俗生活。鲁锦几何化图案造型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历史故事、现实物体的一种高度抽象概括。民间美术造型是在民间文化形成的模式上一种集体性情感的表达, 而且在时空中的情感流动是跳跃性和无秩序的。其追求的是一种合理性心理意识的真实。而不是统一时空中真实存在的物象, 也就是说民间美术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 把不同时空的场景糅合在一起。如山西洛州阿寺村的王兰畔所剪的《苹果园》, 把从犁地、栽树苗、浇水到摘苹果、装箱和谐的组织在一起。

二、象征的色彩

民间美术以色扶形, 色彩的运用对民间美术功能的实现与艺术审美效果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色彩在民间美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彰显着中国的文化内涵与国人的审美心理。民间美术在历史长河中沉淀出求吉避灾、扬美惩恶的民族心理下, 色彩运用在民间美术的创作过程中, 成为一种人们意愿表达的方式与手段。这种方式的完成在于色彩具有了民众已经普遍接受的某种象征意义。

随着阴阳五行学的发展, 五行说成为民间色彩意识构成的理念基因, 这种色彩的象征与比附迅速在民间扎下了跟, 与五行相对的五色成为民间色彩意识的基本框架, 民间色彩也就具有了某种宗教意义的神秘色彩。例如, 民间缠五色丝来辟邪。这也彰显出民间对色彩的认识, 是一种主观的非理性。在人们对色彩的非理性的认识中, 形成人们观念中的吉祥色彩与非吉利色彩。如红色在人们眼中具有“吉祥”“喜庆”等象征意义, 而黑色则与阴暗、邪恶相连。民间美术的实用性即功利性, 表现为诉诸视觉形式的心像对显示需要的替代满足的作用。求生、趋利、避害的功利意愿始终贯穿于民间审美意识中, 民间审美的创造喜欢以善的正面形式来揭示或寄托对美的渴求。同时人们把色彩的比附意义用在民间美术的人物刻画上, 如民间戏剧中各种脸谱达到200多种, 各种色彩均具象征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 红为忠诚、白为奸、黑为正直。

然而, 在色彩搭配中, 人们依然追求一种对比中求统一, 统一中求对比的艺术效果。反映在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配量中, 则是人们大量运用红和绿、橙和蓝、黄和紫的补色对比以及黑白两色的明度对比, 色彩力度大, 对比强烈形成了特有的民间色彩搭配。因此, 我们在民间美术中常见的大红大绿的搭配中, 在颜色不协调的时候, 以白色分割、间隔其中而达到和谐统一。这种颜色的对比与互补也正是阴阳五行的色彩观与色彩运用的体现。

同时, 色彩的象征性与寓意性成为民间美术创作普遍遵循的准则, 从而导致了民间美术的设色不是纯视觉性, 而是历史的、文化的、审美心理的几集参与, 这种色彩的主观性与意向性, 归根结底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

三、吉祥的图案

民间美术的装饰纹样主题丰富而重复频率极高, 体现出中国民间趋利乞吉的审美功利性的艺术特点。在这一审美心理下, 民间美术需要吉祥图案促使功能的达成。同时吉祥图案的展示与流行离不开民间美术这一载体, 可以说民间美术与吉祥图案是一种鱼与水互生的关系, 这也是在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文化土壤上开出的独特的艺术奇葩。

什么是吉祥图案?吉祥图案是指通过谐音、象征、寓意、附会等手法, 组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如利用“鹿”与“禄”的谐音, 用鹿这一形象代表人们对禄的向往。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中把一些文字也纳入其中, 当然这些文字必须是包含着吉祥之意, 如婚礼仪式中必不可少的“囍”字等。可以说, 吉祥之意一般是通过纹饰和吉祥文字来表达的, 貌似平凡, 其中不乏真趣与深情。

艺术家吕品田先生将民间美术归纳为三种——祈子延寿、纳福招财和驱邪攘灾。中国民间美术恒常的主题被上述三种功利的倾向所覆盖, 因而具有内涵意义上的统一性。根据这种事实以及相对的功利倾向, 而这三种主题的表现则是通过在岁月中形成的已经近乎程式化的图案来实现。

祈子延寿主题与子嗣传承紧密先关。祈子之意体现了对恋情、婚嫁、生育等以生命繁衍为主脉的人生活动的关注。这一部分主题有双喜鸳鸯、并蒂莲花、伏羲女娲、麒麟送子、麻姑献寿等。

纳福招财主题以追求日常生活资料和私有财产的功利倾向为主, 也有一些带有追求功名利禄、居官显贵的功利倾向。体现这种两种倾向的主题有连年有余、五谷丰登、招财进宝、鱼跳龙门、加官进禄等。

驱邪攘灾主题显示着老百姓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功利要求。人们渴望和冀求和平、顺利、健康, 嫉恶和遁避兵战、疾疫、灾荒, 显示这种功利倾向的主题在民间美术中也非常多见。例如风调雨顺、钟馗捉鬼、竹报平安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 民间美术三种恒常的主题离不开吉祥图案来表达, 吉祥图案是农耕文明的中国文化下的一种艺术形式, 可以说研究民间美术绕不开吉祥图案, 它是中国民间社会的一种审美心理反映。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 篇2

1、通过对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简介和欣赏,使学生了解它的特点、品种与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重难点

1、重点: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的区别。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CAI多媒体光盘,其中尽量收集当地工艺美术品。

五、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三月三》,介绍童年时代放风筝的情景,以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㈡解决重点

介绍民间工艺和一般工艺的区别

民间工艺:实用经济与美观的结合较好,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地进行巧奇天工的创造,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质朴健康。

1、是劳动人民为适应并满足自己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而创造的,大部分属于生活日用品,它根植于民间,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制作的材料就地取材;

3、为手工方式制作的;

4、它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的特征。

一般工艺:虽因物质条件、生产条件优越而有便于发挥工匠艺术家的聪明才智,但却,由于材料价值过大,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㈢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

民间工艺美术范围广泛,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有服装类、服饰类、器皿用具;雕刻类、竹藤柳草编织类、染织绣类;玩具、家具、车舟、建筑装饰以及戏剧人物造型等等。

(以下为课件内容,其中穿插图片)

1、民间雕刻工艺

⑴石雕:

①浙江青田石雕(出图片)

②福建寿山石雕

⑵木雕

①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出图片)

②浙江东阳木雕

③广东潮州金漆木雕

⑶竹刻

上海嘉定竹刻

2、民间编织工艺

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麦杆编等。

(出《提盒》、《垫子・草盒》)

3、民间染织绣工艺

我国染织绣工艺的两条发展道路:

一是民间劳动者自纺、自织、自染、自绣、自用;

二是由官方设置染织绣机构组织生产。

(出《绣花鞋》等图片)

4、剪纸工艺

⑴北方剪纸:

风格朴实粗犷,造型精巧简练;(出图片)

⑵南方剪纸:

构图繁密,剪刻精工秀丽。

(出图片)

5、玩具工艺

是供儿童玩耍、观赏的民间传统工艺品

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彩塑、山东高密彩塑、北京布老虎、北京、天津等地的风筝等。(出图片)

6、彩灯工艺

上海龙灯、广东走马灯、硖石彩灯、泉州料丝灯、北京宫灯等(出图片)

7、民间戏剧人物造型

⑴傩戏面具

造型夸张,上色大胆

显得古朴、洗练、浪漫、诡奇

(出图片)

⑵社火脸谱

是从我国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种化妆表演形式延续而来的(出图片)

⑶木偶戏

著名的有泉州木偶、广东木偶、四川木偶、泰顺木偶等

⑷皮影戏

造型雕刻精巧优美,犹如窗花剪纸,色泽明快,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出图片)

㈣小结

学习的目的,重复民间工艺美术和一般工艺的区别及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

“视觉效应”与“民间记忆” 篇3

[关键词]《雍正王朝》“民间记忆”“视觉效应”精神触觉

1999年新年伊始隆重推出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是一部波澜壮阔动魄人生的历史大片。近日重看此片,顿生新意。这就是该剧主人公雍正给人的“视觉效应”是一个“改革皇帝”,这与老百姓“民间记忆”中留下的“残暴君主”确有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是“视觉效应”的错,还是“民间记忆”的错?其实都不是。

这是因为,“视觉效应”是通过影视荧屏得来的,“民间记忆”是通过民间传说得到的。前者是编导们的创作宗旨所致,后者是传统文化的积淀所致。二者之差异,有时代的烙印,同时也有人为的因素。在封建时代,雍正的“反面”如对付“八爷党”等一系列残忍手段较易显现,这是传统观念所致;在改革时代,雍正的“正面”如摊丁入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较易显现。这是改革大潮的趋势。所以才使得雍正在“民间记忆”中留下的“臭名”得以正身,成为“视觉效应”上的“改革皇帝”。难怪雍正的扮演者唐国强这样说:“改革皇帝”雍正是“用雷霆手段,行菩萨心肠”,[1]编剧刘和平也声称该剧的主题是“国家至上”,导演胡玫则说该剧要表现“当家难”,[2]总制片刘心武更是说《雍正王朝》“是一部浓缩了的《资治通鉴》,一部快节奏,别具一格的带悲剧意味的历史正剧”。[3]

历史上的雍正确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的长处并不少,要不也不会成就“康乾盛世”。如摊丁入亩、耗羡归公、改土归流等。但是,雍正也有严重的过失和局限,要不他也就不会在老百姓心目中成为“残暴君王”。如镇压对立面的凶残:知识分子敢怒不敢言;对外交往往固步自封等。

我们认为,雍正有功亦有过,且功大于过。

即便是功过各半,老百姓也不至于对雍正的评价那样低下。为什么?其实很简单,除了对臣下的态度严厉和处理对立面的手段残忍外,还有一点是我们所不能忽略的。这就是他的继位问题,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对篡位是深恶痛绝的。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他受康熙遗诏继位,是合法继承:一种认为康熙并未传位与他,雍正是矫诏夺位。如果是后者,当然老百姓是不能接受他的。即使是前者,老百姓还是有疑虑的,毕竟有此说法。更何况雍正即位后,当即下诏销毁了档案,这更增加了老百姓对他的猜疑。

这种猜疑加固了老百姓对其“反面”的印记,我们把这种印记视之为“民间记忆”。这种记忆,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人或感受者,经过代代相传并渗透到最底层的生活当中的记忆。然而,一部《雍正王朝》的大片,竟然改变了很多老百姓的看法,可见此片在此方面的成功。这种作用,我们称之为“视觉效应”。它是影视画面向观众直观、生动、形象地提供生活图画,从而使观众简明便捷地产生审美想像的效果。正因为有了这种效应。对过去曾有过“民间记忆”的老百姓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再加上现在人们思想的普遍解放。对雍正的看法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中国的老百姓。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知识储量不足,审美判断较低,因而他们对那些“民间记忆”本来就没有多少依据,有时还在左右晃荡。所以,“视觉效应”就成了他们对历史的留言薄,他们可以随意涂改或发表感言,也可以天马行空地自由地去想象。更何况该片的叙事空间相当封闭,观众很容易被震慑住,成为偏听偏信的单面人。这样,老百姓渐渐地就忘却了存留在心中的那点“民间记忆”。取而代之的是对他们心灵产生冲击的“视觉效应”。

雍正就是这样通过“民间记忆”走进老百姓的脑海,又通过“视觉效应”改变了老百姓的看法。

那么,我们必然要谈到《雍正王朝》的创作追求。在中国古典戏剧里,主要划分为三大类型:悲剧、喜剧和正剧。戏剧理论和戏剧创作对此都有比较严格的界定。看《雍正王朝》首先没有观众敢说这是一部喜剧。说它是悲剧的肯定占大多数。西方古典艺术精神里的悲剧之核就是“崇高”,《雍正王朝》编导们很显然是本着这条路而去的。这应该是编导们的精心策划。雍正的形象就是在这样的创作宗旨下塑造出来的。

下面我们就看一下编导们创作上的一些具体手段:

为了表现文人害国、杀人有理的正统意识,硬是生生编造了“张廷璐案”。该案叙事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塑造雍正这个“菩萨心肠”的“改革皇帝”的高大形象。而且。还反复地通过剧情来表现文人多嘴多舌,考试作弊的情节,将清王朝腐败的帐算到文人身上。将雍正手上的血迹渐渐淡化。

为了烘托雍正的“能”,给他找到对手,竟然让八爷允禩的死推迟了近10年。据史料记载,八爷是在1726年雍正登基后不久就死了,但在电视剧中他的死葬却与雍正1735年的驾崩相接近,这显然是偏离史实的作法。编导们让两个同等心智的人物相互争斗的过程就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与“魔”的关系,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表现“道”,就必须牺牲“魔”的史实。就是说。为了表现雍正鞠躬尽瘁的锐意改革家形象,而将原来历史中在雍正二年就去世的八爷作为贯穿始终的对手戏来写。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八爷,是一个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斡旋政坛无所不能的大能人。有这样的一个大能人在朝中,雍正就不是一个等闲的皇帝。

为了一个年羹尧,剧中虚构了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并且让她给雍正做了妃子。为什么要这样?自然还是为了雍正。年羹尧在西北战事上用“专横跋扈”四个字来概括确实不为过,可雍正当时却没有治他的罪。这就得找个理由。只是他门下的奴才是不够的。所以,有了年秋月这个人,就为年羹尧增添了砝码,这就顺理成章地找到了理由,进而也就体现了雍正的宽厚仁慈。

以上只是在人物的设置上,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更是下足了功夫。

首先,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行为来表现人物性格。如雍正表面上总给人以一副冷面、不苟言笑、言语刻薄、眼神阴沉,但电视剧并没有停留在这些表面形象的渲染,而是从不同侧面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斩杀诺敏、张廷璐,力排“朋党”之害,表现了他的嫉恶如仇、果敢刚毅:乾清宫前对天下黎民的跪拜,表现了他知错能改,以民为天的人君风度:力排众议,重用李卫、田文镜和刘墨林,表现了他任人唯能,务实求真的政治抱负:对乔引娣和曾进的态度。表现了他豁达大度,雍容宽厚,不计前嫌的君王气度等。

其次,通过丰富的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历史细节的发掘,一方面有助于更加客观地展现历史面目,另一方面也会给观众以新的历史感受。如编导者们可以通过雍正将洒落的米捡

起来吃,又用白水冲刷着喝的细节,表现了他的朴素节俭:张廷玉听康熙脚步声而知其人到的细节,显出他的谨小慎微;处决张廷璐的刑场上,为解张廷玉之难,十三爷允祥深情地喊出一声“四哥”,从一个侧面衬托出允祥重惰讲义,柔心热肠的性格。另外,剧中一些小道具的运用也显示出编导者们的匠心独运:年羹尧死前掷落于地的那串曾是雍正之物的佛珠,年羹尧死前出现的那首纯真清亮的童谣,太监秦狗儿唱的那首乡俚小曲等。都为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细节是历史的血脉,它可以使历史变得血肉饱满。

再次,通过社会关系的真实来表现人物性格的真实。该剧在表现人物性格时很注重表现与主要人物雍正的性格和命运发展有重要关系的其他人物。如天真直率,任侠仗义的十三爷:足智多谋,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邬思道:谨小甚微、又能力挽狂澜的张廷玉:表面俊逸儒雅,宽厚仁慈而内心暗藏机锋、野心勃勃的八爷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正是上述人物活生生个性的总体凝聚,构成了雍正性格得以生成、发展与变化的具体历史环境。

有了以上这些,这就决定了《雍正王朝》的创作宗旨。这样就必然使老百姓从“民间记忆”中的“残暴君王”转变为“视觉效应”上的“改革皇帝”。

我们仔细地想想就不难理解。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雍正有功亦有过。雍正在该片中究竟是有功还是有过,这就看编导们去选择何种角度审视他了。

显然,编导们选择了雍正的功,当然这是他们的事。但是,我们也绝不能忽略时代精神,电视剧的创作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编剧刘和平就说:“我们有一个创作观点,就是把历史题材当现代题材写,把现代题材当历史题材写,这可以说已经成为我的一个创作原则。”[4]

电视剧作为被大多数人接触的叙事艺术形态,理所当然地要与它所处的时代保持一种一致的表象内涵。这与马克思的“时代精神“是相统一的,因此,电视剧作为一种时代的表象,不可能不反映社会生活。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极其复杂的多元结构中。市场经济全面启动,社会进入向商品经济转型的时代。人们从原先的精神化生存坠入了激烈的物欲竞争。转型期不可避免的社会心理问题随之纷纷出现:迷惘、焦躁、道德沦丧、价值失范……与此同时,中国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自觉的西化失败后又一次不得不向西方看齐,国人本已焦躁不堪、迷乱不已的心理越发脆薄:一方面不知所措,一方面又本能地滋生出反抗和拒绝。因而,人们开始讲目光开始投向中国的历史深处,企图从过去的辉煌里寻找到自我。如果该片中雍正不是一个“国家至上”的英主,不是一个“锐意改革”的明君。那么在中国改革的今天。老百姓能从中得到滋养吗?能和时代同步吗?

这也正是我们研究《康熙王朝》的归宿点。我们回过头去看我们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民族从鸦片战争国门被打开到新中国的成立这一百余年的历史,实质上就是我们的民族在精神上受奴役的历史。为什么会受奴役?伟大的启蒙主义者鲁迅的一段话道出了“受奴役“的精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鲁迅的话其实是指国民的一种精神状态。正因此,我们的先驱者才一次一次展开了不屈不挠的启蒙运动。1861年的洋务运动是启蒙: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启蒙: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启蒙。难道新时期的这场更伟大的改革大潮就不需要精神启蒙了吗?我们的答案是需要的。

论区域民间美术的视觉符号特征 篇4

在逐渐融入所谓的后现代工业文明进程中的中国当代社会背景的笼罩下,向以艺术载体核心组件标榜的美术文化也迅速呈现出多元化创造、个性式展现、群体性诉求的态势导向,可谓异彩纷呈、蔚为大观。而国内区域民间美术由于其物质基体自身的相对封闭、系统架构的相对单一以及人文内涵的相对纯粹,逐渐成为这场文化浪潮中鲜受磨蚀、岿然不移而卓尔不群、绝世独立的一枝奇葩。作为其中执牛耳者的西部民间美术群落更以不饰雕琢、浑然自成的视觉感官冲击效能而侧视睥睨,在其宏富丰腴的官能触感下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文化概念的价值内涵,尚需进一步挖掘、磨洗、雕琢,方能熠熠生辉、并耀于世。

笔者将侧重通过对西部区域民间美术群落的图形线条设计、色彩色度涂饰以及形体姿态体现等视觉感官层面的感性认知、理性解析,侧重剖分提炼其视觉符号特征的普遍化与差异性、主观同一与客观分离,从而最终得出具体可行的视觉层面人文释放、触觉层面实效享受的双元一体式的交融亲和。

1 区域民间美术概念的制约因素

1.1 自然环境条件的物质先决性影响

依照自东向西、自北向南的地理坐标划分,我国空间地区在地理概念上基本涵盖了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岭南丘陵、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南北两疆这十大单元。具体到地理坐标下的地貌地质、水文气候等细化的地理概念层面的对应分析,东部地区的地貌多呈现为平原丘陵,地质构造为黑土、红土等软性土壤;西部地区的地貌大部分为高原山地,地质构造为黄土、石灰岩、高寒土、沙漠戈壁这四大类,而气候水文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三大类型。以上地理概念的罗列简述就可以直观地判定东部地区自然条件稳定、协调、单一,而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则呈现复杂化、多样性、差异式的基本特征,那么基于其自然环境物质基体而衍生繁殖的人文层面的民间美术群落也当然地具备了表现载体的图形线条造型多元、线条色调形态交融的显著特征。自然条件对于社会居民生存繁衍的重要影响,也使得东部地区的民间美术侧重社会经济层面影响下的单一个体的审美索求表达,而西部区域民间美术群落的表现载体则更为偏向自然环境因素在生活生产系统的交融体现,而且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图腾符号原始崇拜的神秘迷信性、自然不可战胜改造的皈依性以及天人合一的协调共存性。

1.2 社会经济系统的后天改造式制约

一方面,由于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位阶进程的不一致,东部地区的民间美术在社会物质充盈、单元财富充足的决定性导向作用下,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发散式、创新化、产业性的民间美术发展途径,在原有传统基体上实现了艺术价值与货币效益的良性转化;而在社会经济概念上尚属于整体经济不发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西部地区,社会物质的尚不丰厚、经济效益的急需提升、生活质感的有待打磨的综合制约影响就决定了西部地区社会阶层的分异化、群体意识的多样性以及审美观念的单元式,具体到该区域的民间美术群落的视觉官能上,就涵盖了敦实古朴、奇绝独特、灵动精巧、原始纯净、异彩纷呈等等不胜枚举的词汇形容。二者之间的巨大分歧也导致了我国区域民间美术群落在视觉管能上的个体差异分离化。

而另一方面,基于区域经济架构的全面调整、商品流转的深刻渗透以及社会群体对物质追求的理念更新,也使得东西地区区域民间美术群落的载体形式在其既有人文精神内涵上都在不同程度、不同层次、不同位阶上基本实现了与社会经济阶段发展物质肌体的交融合一,尤其是在经济新兴发展的西部地区,一些现代化、科技性、新奇式的概念元素也迅速被传统美术殖体所吸纳、从而得到水乳交融的体现,上升到人文层面的体味评判中,则是各有特色、你中有我、新旧交叠、斑驳陆离的感性认知以及传统濡染、承接不息、社会渐变、与时俱进的理性解析。从这一层面解析,东西部区域民间美术群落又契合地实现了普遍同一性。

2 区域民间美术体系的载体划分与内涵位阶

正如以上所述,我国区域民间美术群体基于地理空间概念而划分为东部西部两个区块,而其相对应的美术内涵的载体划分与价值位阶也当然地印上了各自单元的鲜明烙迹。由于自然环境因素与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性制约影响,就区域范围美学表现载体的整体划分而言,东部区域的民间美术表现载体已经突破了其自身内涵位阶的原有容量,在其标榜民间美术创新化、多元式、再创性的内涵位阶的基本索求下,更多的延伸拓展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兼容并蓄的混合式层面,而且由于过多地依赖以新的美学理念改造旧的物质基体、新的物质载体反衬旧的美学内涵,已经开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内容形式割裂、价值定位偏颇等,突出集中的典型瓶颈就是老北京民间美学符号标志的集体“西化”,诸如沙燕风筝的造型形态被卡通化、先锋化,线条渐失圆润、色彩不再素洁、图案已陷空洞,越来越凸显出一种浮泛单调的浮躁之气。

而西部地区民间美术表现载体在其自然环境系统相对稳定纯净、社会经济物质尚不丰盈的整体背景的熏染烘托下,还普遍维持着其基体自身孕育下所衍生的既有品类。诸如黄土高原地区的剪纸窗花、年画墙画,四川盆地地区的变脸挑花、刺绣挂饰,云贵地区的蜡染轧染、石雕木雕等等工艺美术都保存着各自传统的美术内核,虽然在商品经济物质潮流的冲洗磨蚀下,区域系统内的部分单元的美术载体已经出现些微裂变,然而整体上依然维持了卓然天成、简约灵动的价值导向。这也是西部地区民间美术视觉感官冲力持续鲜活强劲的内核所在。

3 西部区域民间美术实体的表现形式以及视觉观感

具体针对到广袤辽阔的西部区域的民间美术群落的表现载体的类别分属,由于其体系、庞杂品类繁多、细目琐碎,笔者认为可以从地理概念上进行一一罗列、分别简述,这样不仅使得具体罗缕的层次结构清晰明了、而且也易于逐一理解各个区域的民间美术的迥异内涵。笔者将以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三个典型区域的民间美术实体的具体表现方式作为对西部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针对解析的切入点,通过层次剥离、逐个概述,从而形成系统化的西部区域民间美术实体的官能感知与理性剖析。

首先是黄土高原地区,这一区域的民间美术的载体虽然类别相对单一,然而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标签性的品类就是陕西剪纸、山西年画两大流派。陕西地区的剪纸多以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革等成本低廉的日常生活常见素材为创作原料,裁剪线条流畅明快、整体造型朴实无华,色彩以鲜艳的红绿色调为主,对象内容则多涉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生活场景、家畜动物等等,给人亲切古朴的视觉冲力,著名的代表为“哪吒闹海”、“负荆请罪”、“骑驴回娘家”、“花蝶乳燕”;山西年画的画纸基调也以喜庆祥和的红绿为主色调,同时辅以黑绿黄加以调剂,不仅构图简洁、染色大胆,而且更为侧重生活气息的直接表达,给人直观的温馨切实的视觉享受。最为普遍的创作手法就是通过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在年画载体上的简约描绘、秾丽渲染,充分寄托表达安居乐业、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典型代表为“年年有鱼”、“招财进宝”“喜得贵子”。

其次是四川盆地地区,提及四川地区的艺术美学符号,那么就不能绕过三星堆文化,这一神秘独特的传统奠基性艺术要素也渐染促使了巴蜀地区美术载体的奇绝个性,而四川变脸则是这一传统内核的实体传承。而由于该地区涵盖了全境汉族、川北羌族、川西藏族三个主要民族,所以在美术文化载体的具体体现上,就是汉文化符号与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交融互补,除了变脸这一现代美术标签之外,诸如川北羌族、川西藏族的挑花、刺绣、耳环、帽花、挂饰、石雕、木雕、漆器、织毯等精美工艺品的图案绘制、造型构筑、色彩渲染都洋溢着鲜活明丽、纯净无暇的视觉体验,尤其是羌族的挑花饰品,集美术构思、手工工艺、日用消费于一体,大量采用几何图形、动植物原型作为线条铺陈,同时通过层次感十足的红绿紫蓝等主色的精心勾勒修饰,最终带来巧夺天工、世无二品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感官冲击力与震撼力。

第三是云贵高原地区,该地区是以美学艺术内涵纯净灵动、手工工艺品玲珑精巧为民族标签的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生活的主要区域,因而其民间美术载体的品类形态不仅琳琅丰沛,而且普遍具备灵动精巧的鲜明特色。这其中尤其以贵州西南的布依族、苗族以及广西北部的瑶族的民间美术表现载体最具代表性,而蜡染、轧染艺术则是其民间美学精髓的集大成者。蜡染、轧染艺术以帛、锦、丝布等纺织材料为印染基体,基本采用蓝底白花、白底蓝花的整体构图,通过密集严格的针法走位、灵活回环的纹理勾勒以及简约明快的色调搭配,从而形成线条简约灵动、花纹严整回旋、图案独特鲜明的视觉感官的总体体验,不仅富有强烈的冲突美感,而且给人朴实沉稳的心灵体味。

4 结语

在当代社会物质肌体迅速丰盈、精神内核持续沙化、民间美术渐入维谷的阶段背景下,社会群体的精神土壤需要更为多元、纯粹的人文内涵的给养灌溉,而西部区域美术载体的内核价值协调交互地契合了当前社会群体精神内核的匮乏空洞,也为民间美术的理念更新、模式优化、途径拓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进一步挖掘、开发区域民间美术资源的潜在价值,侧重西部区域民间美术的载体再造、内涵提升、价值深化,从而有效凸显其助推社会物质整体架构良性调节的独特效用。

摘要:文章侧重通过对西部区域民间美术群落的图形线条设计、色彩色度涂饰以及形体姿态体现等视觉感官层面的感性认知、理性解析,提炼其视觉符号特征的普遍化与差异性、主观统一与客观分离,从而最终得出具体可行的视觉层面人文释放、触觉层面实效享受的双元一体式的交融亲和。

关键词:区域民间美术,视觉符号,属性特征,人文内涵,价值效用

参考文献

[1]冯文博.从民间工艺美术谈陕西区域性设计[J].价值工程.2011,(08).

[2]赵乐飞.浅谈陕西西府民间美术色彩的传承与创新[J].价值工程,2011,(08).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 篇5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课程 课题名称: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类型:鉴赏

教学设备: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教学难点:

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能力目标:民间美术中包含着多民族的艺术创造,应重视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与研究。

情感目标: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借鉴价值。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

1、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播放视频《俏夕阳》。2006年春节晚会,以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俏夕阳》深受观众的喜爱,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节欢快喜庆愉悦的氛围。皮影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民间文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皮影又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得艺术之根。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2、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感受音画气息由此产生共鸣,并激发学习兴趣,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三、讲授新课:

1、中国民间美术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对已知民间美术的种类)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民间美术品种极为丰富,既有供玩赏用的造型艺术,又有衣食住行中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又与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间文艺存在密切关系,形成多种分类法:

① 绘画: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漆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② 雕塑:包括彩塑(寺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③ 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④ 染织刺绣: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

⑤ 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

⑥ 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⑦ 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⑧ 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⑨ 纸扎灯彩: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

⑩ 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

⑪ 食品:面花面点造型、糕点模、糖果造型等。

2、窗格格展示着幸福花——剪纸艺术

⑪说说剪纸(早期实物南北朝《对猴团花》《对马团花》,应用《窗花熏样》等),剪纸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民间流传了二千年历史,经久不衰,遍布祖国各地,特别是农村,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纸艺术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之深、作者之多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所不能及的。其主要作者是农村妇女和民间艺人,她们独有的生活基础是其它门类的艺术家不可比拟的。她们在喜庆节日、劳动之余进行各种形式的剪纸创作活动。所制作品融会了作者的深情、寓意、心愿和情趣,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和聪明才智。他们把这些作品张贴在窗格和墙壁上或作为衣饰、鞋帽的图案,用以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可谓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民间艺术活动。

主要原因:剪纸所用的材料与工具十分简便,制作方法也简单易行。它产生、发展、繁荣于民间,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最朴素的艺术形式,并形成其独特的风格。

⑫、议议剪纸

讨论: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欣赏代表性作品《五福捧寿》,说说剪纸有什么特点。①写实与变形的统一 ②简洁与夸张的造型 ③繁简与疏密的构图 ④质朴与合理的装饰 ⑤巧妙与美观的连接 ⑬、评评剪纸

3、年画

(1)年画是与雕刻印刷术同时发展起来的,在宋代已经成熟。(2)著名的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年画《莲生贵子》、苏州桃花坞年画《十美放风筝》、《上海火车站》成为南北两大中心,其他如山东潍县《女十忙》、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山西临汾、陕西凤翔、四川绵竹等大都兴起于明代,盛于清代中后期,到民国时期逐渐为新兴的石印年画所取代。

(3)年画主要作为欢庆年节时装饰环境的绘画。

①、题材:吉庆欢乐。主要以戏剧、神话、小说人物、美女、娃娃等题材居多,也有一些山水花卉作品,晚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反映抵抗外国侵略、习文练武、禁止鸦片等爱国题材的作品,也对城乡出现的一些新事物,如火车、轮船等,表现出特殊的表现兴趣。②、色彩:热烈; ③、构图:饱满;

④、样式:为适应屋内屋外张贴的环境,而创造了中堂、窗旁、斗方、横披等多种样式。

4、皮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并阐述问题)(1)、皮影的历史

①.让剪纸活动起来,能够进行表演,便成为皮影戏,皮影又称“影子戏”,是中国很古老的剧种; ②.兴旺两宋,发祥于陕西、山西、河南。(2)、皮影的制作 ①、材料:牛皮、驴皮,②、造型:取侧面形象;

③、着色:用矿物质颜料,色彩艳丽; ④、背景和道具:做工精细。

欣赏作品:清 皮影《三顾茅庐》陕西采集 高120厘米 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藏

这一作品表现在卧龙岗茅庐中,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纵论天下大势的情景,环境道具雕刻得非常精细。

5.木偶戏

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种类:根据木偶的结构和演员操纵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又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悬丝木偶、托棍木偶、手套木偶)。

6、泥塑

宋《泥孩儿》高16厘米 1976年江苏镇出土 镇江市博物馆藏 清《兔儿爷》泥塑 运用拟人化手法表现的“兔儿爷”,为中秋节令玩偶。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 篇6

我国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在长期的实践和积累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美术就是一项具有独特体系的优秀文化类目,其中传统美术色彩便拥有自身独特的体系和运用程式。将这广博而神秘的色彩体系运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中,将能够很好地增强现代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分析和理解传统美术色彩的内涵,吸收传统美术色彩运用中的精粹,有利于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也有利于现代平面设计对传统美术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本文通过阐述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美术色彩的相通之处,基于此,探讨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图形和文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进一步展现传统美术色彩对现代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平面设计 视觉传达效果 传统美术色彩

在传统美术色彩的运用程式和体系中,其配色手法和搭配方式均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发展到如今,其颜色调制及其艺术成就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现代平面设计对传统美术色彩的继承和运用,尚未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仅继承了传统美术色彩的表现形式,而对其内在神韵的理解和运用还未能完全地将其展现于平面上。在平面艺术中,色彩是最直接的感受对象,人们对色彩的感知甚至会影响其记忆,中国的传统美术色彩富含着丰富的文化,不仅包罗万象而且变化多端。现代平面设计在传承传统美术色彩的过程中,将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风格,能很好地展现民族艺术的魅力。平面设计若能将传统美术的写意色彩,不同色彩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象征,以及符号性和装饰性合适地融入作品中,便能更好地展现作品的文化底蕴。平面设计中相关构成元素的色彩运用,能够很好地展现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这也是视觉艺术的价值体现

一、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与中国传统美术色彩的关系

平面设计的视觉感受与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装饰性和表现性方面,装饰性体现了表现对象的开放性,也是传统美术中绘画用色自由的体现。在对我国传统美术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中,民间艺人均有自己的偏好和用色理念,经常能见到色彩明丽绚烂的作品。展现了我国传统美术对纯色的偏爱是十分明显的,比如,纯红色、纯绿色、纯黑色,运用纯色的作品,其视觉冲击力十分强烈,且不同的色彩饱和度,还能展现创作者不同的表达层次。从人类对色彩的天然喜好上分析,自幼年时期开始,人们便会偏爱于纯粹的色彩,故艺术创作中会更多地选择使用原色。而在平面设计中,若是仅从表面层次模仿这种原色和纯色的使用,将会呈现出“土气”的表达效果,尽管这才是色彩原始生命力的展现,但现代平面设计需要推陈出新,尽可能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传统美术作品中,主要使用红、黄、黑、绿、紫作为主色调而补色、色相和明暗对比明显,造就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强烈的、浓郁的色彩运用,展现了一种朴实真挚的艺术追求,在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时,也带给人们心灵无限的震撼。而现代的平面设计所要求的也是一种对人们视觉感受的冲击,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活动将图形、文字和色彩有机组合起来,起到视觉传达的目的。现代的平面设计除了运用中国传统的色彩元素,更是大量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美术创作理念,促进平面设计的国际化发展。

在当前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环境下,平面设计对具有特定含义的对象,或抽象或具体的概念和信息进行分析和理解,并将其融合到平面视觉元素中,并能对其进行特定的编排和组合,方能成为大众乐意感知、容易理解的作品。同时,用最简洁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含义,也是现代平面设计最重要的目标。这也显示了平面设计作品需要具有很好的可视性和可读性,而色彩,无疑成为最好的载体。

平面设计师对色彩的把握和运用决定了其作品的吸引力,有吸引力的作品必定是能够很好传达信息的,成功的设计师往往都能够用绚丽的色彩让作品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并能从作品中获取想要的信息。在国际上,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在色彩运用上也具有这样纯粹的特色,运用其本身的特性吸引观赏者兴趣。在我国传统的美术色彩运用中,对色彩本身的特性均能用得恰到好处。比如窗花、剪纸艺术,就将色彩本身所代表的艺术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见,传统美术色彩的运用与现代平面设计对色彩的要求是具有相似性的,其在视觉传达上的效果是相通的。

二、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中的传统美术元素

现代平面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不长,相较于传统美术色彩的完整体系和设计程式,现代平面设计对传统美术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并未深入,仅停留在表面的色彩借鉴上,而对其中的艺术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上存在广阔的探索空间。下面我们将从色彩、图形和文字三个方面探究传统美术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一)色彩

我国传统美术色彩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在长期的发展和累积过程中,给予了颜色不同的文化内涵,涵盖了宗教、文学、民族、地域和历史方面的多重影响。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因素赋予色彩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同样的色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也是不尽相同的。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就很好地借鉴了传统美术色彩的处理技巧,能够给予受众不同的视觉感受,使得所处的空间层次分明,观感舒适。比如在家具装饰中,起居室采用明艳的暖色,能够给予人欢乐明快的感受,而采用蓝色、棕色等冷色调装饰书房和办公场所,便能带给人沉稳安静的感觉。

在传统美术色彩的运用中,色彩的搭配也是颇有体系和章法的,比如色相的对比、补色的运用,均能传达出很好的视觉效果。除此之外,还有退晕和对晕的手法,在平面设计作品中运用这一手法,能够带给人和谐统一的美感。另外,色彩的组合,特定色彩的搭配能够传承一定的历史文化因素,给受众丰富的想象空间。比如:传承自我国封建皇族的紫色与金色,能够传达出一种尊贵庄严的感觉。

(二)图形

图形是平面设计中的构图组成元素,它本身附带着色彩感,不同的图形能够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柔和的线条能够传达一种暖色系的轻柔感,而凌厉的线条能够传达出冷色系的厚重和萧杀感。在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中,灵活继承传统美术色彩元素,通过衬托和反差等表现手法,结合不同的图形形状,传达不同的视觉效果,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在这种理念下所创造出的平面设计作品,能够体现出大众审美的同感。

(三)文字

文字是平面设计中最基础的要素,具有广泛的外延性,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汉字本身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能够兼具象形性和图像性,所以,汉字能够给予受众十分丰富的视觉效果。而文字与传统美术色彩的有机结合,能够极好地丰富现代平面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能够给予观众全新的视觉体验,并传承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就使得受众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历史厚重感,能够增强作品的文化价值。而色彩与文字的搭配还能够很好地诠释作品所要传达的深层意蕴,在拥有独特视觉效果的同时,更加直观地传达文字本身的内涵,能够增强平面设计作品的思维立体感。

可见,色彩、图形与文字的均具有其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其在平面设计中运用,需要进行由浅入深的融合,才能展现传统美术色彩的独特魅力,也才能体现现代平面设计作品对传统美术色彩的驾驭。传统美术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成功运用,不能丧失其本身所包含的历史、宗教、哲学和民族属性,其核心的文化底蕴需要得到集成和发展。平面设计师应静心感受传统美术色彩所蕴含的各种审美信息,给予当前的时代意义,如此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并让历史传承的文化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同。

三、传统美术色彩对现代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的影响

传统美术色彩在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种绚丽表情,它整体上具有深厚的审美文化,也有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在深刻体现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也折射除了我国传统的审美心理。运用传统美术色彩所设计出的平面设计必定能够得到国人的审美认同。而艺术的美是具有世界性的,保护传统文化艺术,并未是单纯地复制传统,而是将传统的审美元素融入到现代作品中,汲取精华,将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思想和观念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带给受众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和美的享受。

(一)图像信息色彩分析

在平面设计中,图像、文字和色彩是三大主要元素,它们共同传递出完整的视觉效果。在运用图形的过程中,规则或者不规则的线条、颜色可以用来描绘事物的形象,尽管有些图像十分简洁明了,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它们能够承载特定的含义,以此传达出一种视觉的语言,并进一步通过形象和色彩向受众展现作品所要传递的思想、观念和信息。在我国传统美术色彩的表现形式中,图形是最为普遍的,听过简洁、明丽的色彩就能够让观众的视觉受到直观的冲击,获得色彩层面的美的享受。

另外,我国传统美术受到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较大,在美术创造的过程中,图形与传统色彩的融合,让美术作品的寓意能够顺畅地流露出来,并能够让受众体会到这些图形所传达的内涵。在所有的美术元素中,图形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元素,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视觉艺术语言。比如一个品牌运动鞋海报,采用灰色被背景主色,二用简洁明了的红色字符,结合摄影技术,便能在视觉效果上达到很好的效果,吸引人们的视线并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我国传统美术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敏感色彩强烈对比运用。

(二)文字意象应用体现

文字是现代平面设计中另一个构成要素,是一种常用的视觉符号,文字与图像的结合,能够使传达的信息更丰富且富有内涵。这也是中国汉字本身的象征性、形象化以及图形化的特征,其中蕴含了我国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和审美特色,同时,文字还具有本身的外延意义,能够直观地传递给观众所要表达的信息。这样结合了文字图形化特征的平面设计作品,能够很好地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课件,色彩在传达文字信息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将平面设计作品的色彩合理地搭配,以此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官,并将所要表达的信息合理地传达出去,这才实现了平面设计中文字的意境与传统美术色彩的有机结合,能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设计效果。

在美术设计中,文字除了用来表达情感和意思之外,还能够起到装饰的作用,通常我们见到的吉祥图案,就是运用花鸟鱼虫等字体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恭喜发财”、“福寿延年”等一些美好的愿望。中国传统美术在这—方面的艺术成就较高,尤其是在民间艺术中,人们十分善于运用传统的美术色彩和意境来设计汉字的图形,以此来展现汉字的美和所蕴含的意蕴之美。比如,红色的嚣字,就能够展现一种喜庆吉祥的氛围,运用十分广泛,重大节日,婚庆典仪均能够带给人们喜悦的视觉感受。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 篇7

一、民间剪纸艺术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 它属于视觉传达类设计, 主要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 传达特定的信息。为了使其更好地传达信息,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计师不妨将民间剪纸艺术融入其中, 充分借鉴和吸收民间剪纸艺术特有的图形符号、文化符号, 经过再创造, 设计出传统文化和现代标志设计完美融合的作品。

(一) 民间剪纸图形符号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从现代标志设计中可以找到许多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图形符号, 设计师直接照搬或经过创新运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动物或其他图案, 将之转化为了现代标志设计。如中国航空公司的标志, 设计师选取了民间剪纸艺术中的吉祥动物图案——凤凰, 并将其简化, 设计成了一只腾飞的凤凰形象, 突出了中国航空的特性, 表达了其希望为旅客带去安宁与幸福的愿望。又如, 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 设计师选取了民间剪纸艺术中的吉祥图形——盘长形象, 并对其进行了简化, 造型简洁, 易识别, 表现了中国联通的行业特征, 寓意了四通八达、延续不断。

(二) 民间剪纸文化符号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了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 广大设计师必须研究本民族文化, 从中挖掘和提炼精华部分, 将其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剪纸作为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 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将这些文化符号提炼出来, 融入标志设计中, 就能使作品彰显中国特色。比如, 民间剪纸艺术曾以天圆地方来概括宇宙, 太极图案就是其中之一。深圳的“水上乐园”标志设计就是以此图案为基础来设计的, 造型独特, 着力表现了“水上乐园”水之变化的丰富内涵, 并借此彰显了“水上乐园”的特色。

此外, 设计师还要注意剪纸构图方式的运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正负对比与传统剪纸的构图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设计师可以借鉴传统剪纸的构图方式, 根据设计目标, 对设计素材进行提炼、归纳、变形和重组, 进而设计出构图合理、造型生动的作品。

二、民间剪纸艺术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与标志设计相比, 海报设计宣传的是一种文化, 更重视视觉形象, 必须有相当的号召力与艺术感染力。其主要设计目的是加深大众的印象, 让他们更好地接收海报所传达的信息。为了达到这一要求, 许多设计师将民间剪纸艺术融入了其中, 不论是剪纸图形符号、文化符号还是手法的运用都具有一定的特点, 创新了海报设计。

(一) 民间剪纸图形符号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形成了寓意丰富的图案和纹样, 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 以及一些组合纹样, 如莲花与鱼、喜鹊与梅花等。这些图案与纹样为广大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美化了海报设计。在海报设计中, 设计师可以根据主体形象的需要, 在不破坏纹样的基础上, 随意对其进行变化、加工、改造, 以使海报表现出简约或繁复的风格,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 民间剪纸文化符号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剪纸艺术所蕴含的哲学观和审美思想之多超出设计师的想象, 如吉庆观、阴阳观、生生观、民俗观、天人合一、境生象外等, 将它们运用于海报设计中, 不仅能够丰富海报设计的文化内涵, 还能更好地传播和传承这些文化思想, 可谓是一举两得。海报设计中, 设计师应在遵循现代设计原则的基础上, 挖掘和提炼民间剪纸艺术中所蕴藏的文化符号, 并将其融入自己所设计的作品中, 以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

此外, 设计师还要注意剪纸手法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以突出海报设计的个性化。如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在设计海报《AGI眼中的柏林》时就运用了剪纸的手法, 他以剪纸手法为基础, 采用中国狮子表演踩踏彩球舞蹈的形象, 并将其中的狮子置换为了柏林的城市吉祥物——小熊, 使整个海报表现了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三、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剪纸是我国民间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设计师应不断挖掘和提炼民间剪纸艺术中的有益元素, 并将其应用于包装设计中, 以增强商品或产品的识别性, 突出其品牌形象。

(一) 民间剪纸图形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剪纸具有代表性, 它是我国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产生至今已形成不计数量的吉祥图案和纹样, 如梅花、喜鹊、龙凤、云纹、卷草纹、葵纹等, 设计师应将这些吉祥图案和纹样应用于包装设计, 并充分运用民间剪纸艺术中直白与隐喻的手法, 对商品或产品进行外在包装设计, 突出其特色, 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如某品牌婚庆糖果系列之浪漫窗花运牛奶巧克力喜糖的包装设计, 设计师以红色为主调, 以民间剪纸艺术中的吉祥动物图案一对喜鹊为主体进行造型设计, 表达了对新郎新娘婚姻幸福美满的祝福。

(二) 民间剪纸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包装设计是对商品或产品外在形象的包装, 包括形象和内涵两方面。为了让消费者对商品或产品有深刻的印象, 树立其品牌形象, 设计师除了在包装设计中运用一些特殊的图形符号外, 也要提升其文化内涵。将剪纸艺术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 有利于承载和传递一些文化, 引起大众的共鸣, 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在包装设计中, 设计师要提炼与商品或产品相符的文化符号, 并将它们融入其中, 以丰富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需要注意的是, 不论是将剪纸艺术的图案、纹样还是其所蕴含的文化思想融入包装设计, 设计师都必须从包装的保护性、方便性、复用性等基本功能和生产实际条件出发, 使之与商品或产品的特性相符, 彰显一定的特色。

摘要: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其构图饱满, 造型生动, 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为广大设计师提供了许多设计素材。将其引入视觉传达设计, 不仅能美化所设计的作品, 还能丰富其内涵, 加深大众的视觉印象。本文对民间剪纸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以期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民间剪纸艺术,图形符号,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

[1]李婉露.民间剪纸在视觉传达中启示与再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3 (34) .

[2]熊德天.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 2013 (5) .

[3]李秀华.传统剪纸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 .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 篇8

1 黑龙江民间艺术的内涵

黑龙江民间艺术是指在广袤的黑土地上, 黑龙江各族人民经过历史的积累和不断地创造而出现的特殊文化、风情、艺术形式, 广义的黑龙江民间艺术还包括:黑龙江民间建筑、黑龙江民间传说、黑龙江民间美术、黑龙江民间文艺、黑龙江民间服饰和黑龙江民间文物等方面。黑龙江民间艺术是艺术的逐步积累, 同时也是黑龙江各个时期文化和创作的积累, 很多黑龙江民间艺术都体现了劳动与美的有机统一, 并且在视觉上形成了独特的符号体系, 这也是黑龙江民间艺术的代表, 同时也是黑龙江民间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2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

视觉传达是人类对特殊符号、特殊意义的独特领会, 通过对视觉符号的感知, 人们可以接受创造者思想、信息和情感, 在黑龙江民间艺术中存在丰富的视觉传达和视觉符号, 例如:鄂温克的图腾、赫哲人的独木舟等都是强烈的黑龙江民间艺术的符号, 无时无刻不体现视觉传达的信息与意义。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艺术加工和创造来体现视觉符号的意义, 将设计人员的构思、意图以现代视觉传达的方式呈现于大众面前, 进而达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目标。当前,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倡导设计和创作的差异性、文化性和民族性, 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 使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更加具有生命力。因此, 要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体现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 通过各类元素的有机呈现来提高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水平, 这样才能加快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走向世界, 起到对黑龙江民间艺术更好的承继与宣传作用。

3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黑龙江民间艺术的方法

3.1 丰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黑龙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

黑龙江民间艺术是黑龙江各族人民对生产、环境和自然美的再加工与创造, 很多黑龙江民间艺术都是一、二维空间的视觉符号来传递其中的信息, 这产生了二者之间的交集, 通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人员的加工, 以科学、规范、艺术的手段呈现出黑龙江民间艺术在图形、色彩、方式上的特点, 创造性地运用各类方法来实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意图, 在体现黑龙江民间艺术的同时, 提高和丰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 使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工作更加具有生命力。例如:黑龙江民间艺术中具有萨满文化的特点, 很多图案和图形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利用这些元素, 通过抽象的表现手法, 能够体现黑土地人民爽朗的性格, 同时也可以提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 做到从艺术和文化上提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层次的目标。

3.2 提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黑龙江民间艺术的表达手法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需要多重的表达手法, 更多的象征和表现形式才能够深化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寓意, 使欣赏者产生丰富的文化与艺术联想, 进而使人们获得意趣无穷的主观体验。黑龙江民间艺术给人以简练、粗犷的感觉, 在表达上更加倾向于感情的真挚和热烈,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利用黑龙江民间艺术这一特殊特征, 达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表达手法的提升。例如:黑龙江鄂温克民族利用黑色表达庄重, 在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甚至宗教器物上都有黑色的大量应用, 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反映出鄂温克民族的特点, 生生不息的民族特点和民俗特征扑面而来。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借用鄂温克民族的表达手法, 通过大胆地借鉴提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层次和水平, 在创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思路的同时, 实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表达方式的提升。

4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创新应用黑龙江民间艺术的方法

4.1 创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法

一方面,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该创新黑龙江民间艺术元素的汲取方式, 要从文化的视角和艺术的观点重新审视黑龙江民间艺术, 这样才能实现在借鉴的基础上发扬和传承, 做到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手法的更新。另一方面, 要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以黑龙江民间艺术为基础合理进行创作, 以新元素和新创意的形式来丰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法。此外, 要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合理应用转变和借鉴的手段, 将黑龙江民间艺术中符合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观念的资源进行及时转变, 以适应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需要。

4.2 创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

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实质是对传统设计理念和固定设计思维的创新。简单地说, 就是对以前的设计经验和知识的重新认识。创新, 根据事物性质、程度的不同改变, 可分为继承传统式创新和激进式创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 创新就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在信息时代, 人们生活方式上有新观念的介入, 在思维的引导和情感的表达上, 人类在跨越世纪的里程中力求找到合理化的视觉空间。视觉传达设计怎样才能正确体现未来的价值观, 面对新技术的浪潮冲击, 设计师应该走出平庸化、程式化模式的设计。

4.3 创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语言

视觉传达设计很大程度上就是民间艺术的“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来实现的。为了信息和文化的传达,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人员需要始终不渝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新的视觉语言, 借以表现传达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中国夏都哈尔滨》的演出中有很多黑龙江民间艺术的表现, 而这一艺术形式独创性也在于这一点, 林永康先生并没有将所有能表达情感的材料作简单的、有秩序的排列, 而是结合了现代技法, 增强了其作品的灵动性, 表现出丰富的情感符号。视觉语言创新的重中之重, 在于对图形、文字、色彩这三大视觉元素的创新, 以及这三大元素相互间的美学性构成的创新。

4.4 创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方式

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 从某种角度上讲,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设计者以民间艺术和文化为基础, 应用现代化的材料和现实性工具, 在意识与想象的深刻作用下, 进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创作。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每一个设计者, 不但要重视黑龙江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 也要科学地认识到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这一特性, 而且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使科技转化为现实实体的中介。对于科技的突飞猛进, 我们要依靠敏锐的创造性直觉, 在新的技术中发现新的表现可能。

5 结语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过程是对艺术和文化的再现, 要想提高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水平, 就必须提高创作者文化与艺术修养。黑龙江民间艺术是黑龙江这块热土产生的独特民间艺术类型,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地域内涵, 是黑龙江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人员从事创意与设计工作的宝贵财富。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合理应用黑龙江民间艺术元素, 使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更加具有区域性和民间性, 这样的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将更能够为国际和世界所接受, 在推进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水平提升的同时, 实现黑龙江民间艺术走向世界的深层次目标。

参考文献

[1]蒋登攀.浅析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教育, 2011, (04) :26-27.

[2]裴小亮.现代视觉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吉祥图形的应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 (03) :93-94.

[3]成羽.传统图形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价值[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5, (04) :145-146.

[4]欧新菊.平面设计研究的民俗学视角——明清图形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内蒙古艺术, 2005, (02) :49-50.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 篇9

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美术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状况, 代表了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愿望, 因此, 民间美术一直是现代学者研究的重点, 认识和利用民间美术能扩展我们的审美视野, 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 对培养学生的人格、情感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转变传统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

(一) 形成现代民间美术式教学

传统的美术教学一般采用课堂教授、学生课堂练习、教师课堂辅导的教学模式, 其教学模式单一, 而像电影、游戏、参观、故事、辩论、竞赛等现代教学手段几乎没有用在美术教学上。这些现代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 在美术教学上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民间美术是传统的母体艺术之一,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因此, 在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健康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学习民间美术, 不但可以释放学生的压力、舒缓情绪、激发创造力,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民族自豪感。民间美术多是表达普通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和愿望。欣赏并了解这些艺术作品, 可使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知与热爱。观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求, 民间美术是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需要创作者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 学习民间美术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内容, 可使学生在民间美术欣赏和创作过程中, 通过对通过讨论、沟通、点评和互动,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美术学习能力。艺术作品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进行创作之前要在脑海里形成一些线条和颜色, 然后根据需要把这些对象进行抽象概括, 而民间美术的多数作品, 如窗花、剪纸和陶艺等都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概括, 学生学习这些作品, 可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二) 在民间美术教学中自主学习

在民间美术教学中应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 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民间美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族特色鲜明, 将其纳入高校美术教育中, 民间美术所表现的朴实、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更能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习俗, 从而将其发扬光大。民间美术多彩多姿、样式繁多的艺术内容, 能美化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提高道德情操, 并且民间美术教育可以和智育、体育相互联系, 共同培养其人文素质,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 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

高校是传承与发展民间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在高校进行民间美术教学时, 要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 要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探究问题的精神。学习民间美术就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因此, 要使用探究式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要在课堂上使用也要在生活上使用, 如在挖掘和研究豫西民间美术的同时, 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开设“民间美术与剪纸”公选课, 不断尝试把豫西民间美术资源引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把“民间美术与剪纸”定位于开阔眼界、拓展素质的教学目标, 把课程分为理性认知和动手实践两部分内容——即通过具有代表性的豫西民间美术形态的学习与把握, 以点代面使学生对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民间美术以及它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全面的认识与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剪纸形式的具体艺术实践, 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一简单简捷的表现形式去体味民间美术中率真、淳朴自然的表现特质。

二、加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使民间美术教学融入地方色彩

豫西地区, 古称河洛地区, 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更迭和社会变迁中, 豫西地区的民间文化始终以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旺盛的生命力健康地发展着。豫西民间美术根植于豫西地区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 形成了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民间面塑、民间纸扎、民间皮影、民间绘画、民间说唱与舞蹈等众多艺术形式, 承传有序, 衍变出新, 以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古朴的外在形态彰显着传统艺术经久不衰的感人魅力。

豫西地区的民间美术源远流长, 承袭了古老的民间习俗, 与图腾崇拜、神话传说、人生礼仪、岁节时令密切相连, 内容囊括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 可以说它是豫西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是豫西广大劳动者追求美好、寄托理想的最便捷、最直观的物化方式。这种情感和理想是健康的、光明的、热烈的、积极向上的。通过这种艺术形式的学习, 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

“民间美术与剪纸”课程通过民居与工具欣赏、民间服饰与陈设欣赏、民间玩具与面具欣赏、民间神像与贡品欣赏、民间版画与雕刻欣赏、民间绘画与刺绣欣赏、豫西民间剪纸欣赏等大量的影象图片资料的观摩与赏析, 使大学生了解和把握民间美术丰富多姿的艺术形式, 绚丽多彩的艺术风貌, 全面认知民间美术的特异品质和本源精神。

三、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大学美术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新生力量, 具有传承文明、建设未来的使命。而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头。但现在许多民间美术样式都面临消亡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应该主动去保护这些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 探索和挖掘传统的民间美术样式, 把传统的民间美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创造出具有现代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

“民间美术与剪纸”特色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欣赏与创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深受广大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 “民间美术与剪纸”课程不但使学生对民间美术悠久的文化渊源、绚丽的艺术形态、独立的艺术体系和多元的造型方式有系统而又深刻的认识与掌握, 更重要的使学生在感悟其博大厚重的同时能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人民、源于劳动, 进一步感悟和理解艺术与人民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加强了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丰富学生的开放性想象思维, 确立和完善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发展。

同时, “民间美术与剪纸”的教学实践也为我所在的学校进一步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丰富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手段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四、结语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这浩如烟海的民间美术形态中, 豫西地区的民间美术形式只是一个缩影, 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些民间美术面临消失的危险。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 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民间美术教育, 使大学生了解民间传统文化并对其继承发扬之, 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是传统的母体艺术之一,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有选择地把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到高校美术教育中, 对当代大学生认知艺术的本源精神、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 拓展创造性思维都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美术教育,民间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学芹, 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0

[2]李勇, 李滔.美术教育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安塞县文化文物馆, 安塞民间绘画[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

[4]张道一.燕尾裁春[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 篇10

1 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基本内容

舞台美术设计通常被成为舞美,是进行舞台演出时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涵盖舞台灯光、演员化妆、服装等多方面工作,在对具体舞台演出内容进行分析前提下,进行统筹性设计,使用各种艺术设计手法,为舞台表演构建外部环境,烘托演出效果,创造良好氛围[1]。每一个年代都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舞台美术设计具备一定艺术性,成功的设计作品必然是根植于当前文化环境中的,符合当前人们审美标准。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舞台美术设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传递出内部含有的信息,在保持舞台整体性同时,兼顾个性化艺术特色[2]。

2 视觉传达基本概念

视觉传达指的是通过视觉符号的运用,设计者将信息内容传递给接收方,对眼睛能捕捉到的信息进行设计,从而跨越语言、文字的阻碍,进行沟通和一定程度的互动,视觉传达设计逐渐成为当前较为迅速的信息传播手段。

3 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视觉传达

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进行视觉传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比度、平衡度、韵律以及简洁性。

3.1 对比度

对比度在舞台美术设计视觉传达中的含义是:对设计材料的色彩、质感、形状等因素进行综合运用,并通过互相之间比较而产生的视觉效果[3]。因此在设计中,首先要了解舞台演出预期效果,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当原材料,将不同元素合理运用到同一空间内,通过创意的搭配,张扬个性,表现出浓重的个人风格和多变特色。对于传统而保守的舞台美术设计中,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但其效果显著,丰富了舞台整体内涵。

3.2 平衡度

平衡度的概念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安放各元素具体地点时,要考虑在视觉效果上是否保持平衡,避免由于分布不均产生的失重感,通常观察两条线交叉点,来判定该设计是否遵循平衡度要素。实际应用中,标准的正方形、圆形符合平衡度要求,原因是该类几何体是能完美对称的[4]。舞台美术设计中,从整体效果来看,往往是能将设计平分为二的,且这两个部分具有极高相似程度。平衡度高的设计一般来说会出现在较为正式的场合,展现出庄重、优美、高雅的氛围。

虽然重视平衡度能够呈现出对称的美感,但这也是较为传统的设计方式,设计理念也相对更加守旧,而当前社会人们更加追求个性化、创新等,因此平衡度元素实际使用中也在不断寻求突破。在舞台设计中,不再保持舞台设计高度平衡,通过这样的方式,观众可以在画面中产生动态体验,使整个舞台更具动力,演出效果张力十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当谨慎把握对平衡度的使用,根据场合的变化进行调整,庄重的氛围选用平衡度。相反,强调创新时,采用不均衡设计,从而优化舞台设计效果。

3.3 韵律

韵律的基本含义是设计中对多种元素进行排列组合,不同排列方式,呈现给观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通过对单一的视觉元素进行统一排列,让受众按照设计者意愿,有序地阅读图像元素,使观众的观感体验和思维沿着舞台演出进度思路发展,达成演出预期效果[5]。

在舞台美术设计中,韵律是难以捕捉的,无处不在,不受格式限制,涵盖多种元素,采取的手段多样化,以期达到完美效果,完成辅助舞台表演的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舞台美术设计可以看成是对空间元素的处理,因此,在设计中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空间元素的使用首先必须在促进演出发展基础上展开,对剧情下一步发展有一定暗示甚至揭示作用;其次,空间元素的运用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凭空想象,要表达出舞台美术设计者个人理念;第三,操作手法应当简易,过于复杂的方式不易在舞台中体现;第四,在保持舞台整体大局完整情况下,随演出进度时刻变化。通过对顺序和空间这两点的运用,把握住韵律元素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视觉传达效果。

3.4 简洁

简洁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通过简单几个元素的安排运用,突出情节,吸引观众注意力,减少冗杂元素累积中给观众带来的目迷五色、应接不暇的感受,有利于观众分辨重点,而简洁性更加注重设计中融合抽象性思维和创新理念。比如,大型悲剧民族舞剧《阿炳》,其舞台整体背景就充分运用了简洁性元素,侧重于抽象化表达方式,舞台整体道具仅有几件:立柱两根、平台、香炉和茶房,抛弃其他多余道具[6]。

4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艺术创作者想象空间越发广阔,采用手法多样化、个性化,舞台美术设计地位更加重要。首先,要重视对比度的运用,选择原材料时,在考虑舞台需求基础上,将不同材质、色彩等因素进行对比,造成视觉冲击,其中色彩元素尤为重要,给观众带去不同情感体验。其次,平衡度保持与失衡,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守旧与创新两种理念。再次,通过对顺序和空间因素的搭配,完成韵律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最后,简洁性舞台美术设计,有助于突出剧情重点。将这几种元素根植于文化土壤中,才能做出更加优秀、有个性的舞台美术设计。

摘要: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快,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观众在欣赏舞台剧表演时,只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才能迅速抓住眼球,保持注意力长期集中,恰到好处的视觉传达对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影响重大。本文简单说明了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基本内容,以及视觉传达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设计传达的具体几个方面,主要从对比度、平衡度、韵律及简洁性4个元素入手,促使更多优秀作品出现。

关键词:现代,舞台美术设计,视觉传达

参考文献

[1]李贺东.浅谈传统图形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3,9(3):212.

[2]徐明.色彩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使用原则及具体运用[J].大舞台,2014,11(1):66-67.

[3]傅志超.色彩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4,10(8):53-54.

[4]肖丽.舞台美术设计的构成要素[J].大舞台,2014,7(9):59-60.

[5]曹艳,余剑.舞台美术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视觉创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0):144-146.

民间美术视觉传达 篇11

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取决于设计者对色彩等意向的运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对色彩的把握准确,并且是生活的真实体现,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积极的影响。

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与中国传统美术色彩的关系

中国传统美术多来自于民间艺人,是生活的结晶。在色彩运用上,或鲜明、或低调,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背景有关。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平面设计则是通过设计师的设计满足客户的需求,二者之间具有相通性,传统美术色彩自由,平面设计色彩不拘一格。纯色系经常成为民间设计的主色系,设计师认为,原色更容易吸引观众。艺术设计高于生活,他对色彩的运用则讲求柔和与搭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多运用几种颜色的结合,打造出绚丽的色彩。同时,现代平面设计讲究排列,讲求色彩的层次性。设计的不同造成表现结果不同,传统艺术作品的色彩运用使作品的在视觉上具有较大的冲击力,这种色彩本身源之于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多数民间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火热的心情。与之不同,现代艺术设计则吸收了传统色彩中的一部分方法。在现代艺术中,可以吸取传统艺术设计中最简洁的表达方式。体现作品的可视性与可读性,而这恰恰可以传统艺术设计中的色彩为载体。平面设计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设计师,设计师的理念、能力,尤其是对色彩的把握程度将决定其作品的吸引力。好的作品色彩在于突出,不能过于单调。我国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在色彩运用上独立性差,抄袭现象明显。如何运用传统美术,使作品的色彩更加鲜明,增加作品的可视性,才是设计师的主要任务。总之,传统艺术设计与平面色彩在色彩上和在设计上有着相似之处,现代艺术设计的视觉效果传达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美术色彩。

传统美术元素的表达意向

平面设计受到传统美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字、色彩和图形几个方面。由于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时间短,在设计过程中,传统美术的应用较少,相反西方美术意向应用反而较多。但对于大部分作品而言,缺乏传统的中国意向,不利于其在群众中的传播,使作品受欢迎程度降低。从技术角度分析,缺乏传统美术元素的支撑,平面设计作品浮夸或者色彩应用不明显。在装饰设计上,传统文化的结合是更多居住者的需求。需要对传统色彩的意向更好的整合与应用。

1.色彩

色彩是传统美术主要表达意向之一,也是平面设计最应借鉴的地方。传统美术多是民众在生活中的积累,能够很好的反应人们的生活,对色彩的运用则讲究鲜明。在中国传统艺术剪纸中,色彩和形状的运用都体现了中国特色文化。色彩选择受到文学、政治、宗教的影响。对传统美术的理解源于艺术设计师的生活,色彩应用准确则会使人心情愉快。对此,我们倡导设计师培养创新能力,真正意义的设计让人身心舒适的产品。如在家居装饰的设计上,色调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色彩的搭配原理,还要力求不同,通过颜色的多变来满足年轻的人群。在美术学中,色彩搭配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对作品进行补色和色相对比可以使效果更加良好。现代设计师主张在色彩上使用此退晕和对晕两种方法,事实上,该方法就源自于传统的中国要素,是历史文化的沉淀。

2.图形

色彩与图形的结合能够给人以直观的视觉享受。在不同的图形设计中,设计师主张采用融合性强的线条,这与传统艺术设计有所不同。在传统艺术设计中,图形多讲究跳脱性,线与线之间看似毫无联系,但却能形成有机的整体,这就是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表现。线条的粗细、轻重都将决定作品给人带来的感受,柔和则温暖、舒适。凌厉则厚重、动感。要求设计师根据客户需求,结合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正确使用线条,优秀的作品通常由不同种类的线条组成,给人与视觉享受。

3.文字

有的设计师认为文字可有可无,但实际上,文字是艺术作品的外延。在很多景点的亭台设计中,都有文字作为依托,依靠简单的文字来表达传统文化,突出历史都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汉字本身能够留给人们一定的感官享受,在平面设计中,通常不能丢失文字这一意向。尤其是在一些具有历史年代感的作品设计中,图形和颜色均无法表达其内涵,只有通过文字的使用才能体现其立体感,增强作品效率。总之,我们要明确平面设计的意向,并注重于从传统的中国美术作品中截取相关意向,将其巧妙的应用于设计作品中。

传统美术色彩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

将传统美术色彩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对其设计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我国传统美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不可取代的艺术设计素材。平面设计无时无刻体现着中国的传统艺术。将色彩、图形和文字上都有所体现。艺术美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为了更好的艺术作品中体现出中国传统美术的视觉效果,我们将其运用过程分析如下。

1.图像信息色彩分析

在艺术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作者的只要目的。而信息色彩则是主要传递意向。正确运用图像、文字色彩才能体现出艺术作品的设计效果。我们以图像信息色彩为目的,在艺术作品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规则的与不规则的线条结合在一起,在颜色的选择上,可以将明色系和暗色系连在一起。在一定的语境下,才能体现作品的特殊含义,传达出一种视觉的语言。对于设计师观念上,要注重现代化思想的传播和传统思想的结合。再比如,在装饰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选择温暖色彩,给人以好的感觉。此外,对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而言,还受到传统古典艺术设计的影响。对于美术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多种元素结合,设计师要具有创新能力,注重艺术作品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在某一体育运动鞋品牌海报设计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图形、意向和文字的结合。在文字的选择上,作者选择了红色作为朱色系,而在海报的选上,选择了灰色作为其主色系,这样主体与个体之间相互呼应。另外,作者在这一环节上还使用了摄影技术,在视觉上给人更多的享受。此作品在色彩运用上更胜一筹。

2.文字意象的具体应用

文字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主要意向,在多个设计作品中有广泛的应用。文字是艺术作品设计中的另外一个构成要素,并且是常用的视觉符号。文字中与蕴含了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是对其其它意向的补充。这样结合了文字图形化特征的如在中国艺术对联的设计过程中,文字是主要的表达对象。在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中,应用更是广泛。总之,汉字在节日庆典中、在多种场合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在现代艺术作品设计中,不应忽视汉字的作用,而是应将其巧妙的应用于作品设计中。

总结

中国传统艺术具有多年历史,是人们在生活中对美的追求。传统的美术设计中多以文字、图片和色彩的运用为主要意向。在作品的设计上,蕴含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艺术设计具有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体系引入西方的体系,中国大部分的传统文化被遗忘甚至被抛弃,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生动性,同时不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基于传统中国美术色彩对平面设计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对高校教学进行改革,积极挖掘平面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并注重色彩搭配。现代艺术设计师的理念也是教学中主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艺术学习而言,视觉传达效果主要取决于设计师的经验和理念,因此要合理的应用传统的美术色彩艺术,培养专业的人才,提高艺术作品的传达效果。

上一篇:Wi-Fi通信下一篇:十六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