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调研报告(通用9篇)
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调研报告 篇1
最近我们组织调研组,就如何激活我市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的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沙县、大田县、三元区和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实地调研,并召开了6场由民营企业业主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初步了解了我市民间资本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激活民间资本的对策措施。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民间资本的现状
我民间资本的使用范围较为狭窄,主要投向为:一是投向证券二级市场。2002年末全市证券公司统计的股民持有股票市值约24亿元;二是购买保险。2002年末全市保险公司人身险加家庭财产保险为5.47亿元;三是存储银行或信用社。2002年末三明市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37.3亿元;四是购买国债;五是进行民间借贷;六是投向生产和流通领域,作为民营经济的资本金。2002年末我市民营经济注册资本金合计为36.55亿元。可见,我市民间资本的投向特点是:投资股票、债券、保险、存储银行或信用社的多,投向生产性项目的少。当前我市若不能以项目带动来激活民间资本,会导致民间资本外流。据了解,仅大田县投向厦门购置房地产资金就有1-2亿元。
另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市内尚有闲散资金约85亿元。测算依据为:①储蓄。2002年末三明市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37.3亿元,其中定期储蓄81.15亿元,可激活量占80%,为64.92亿元,活期储蓄56.15亿元,可激活量占20%,为11.23亿元。由于近年储蓄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两者合计可激活量76.15亿元;②中小企业的定期存款。2002年末我市企事业单位的定期存款余额为11.28亿元,其中中小企业的定期存款约占30%,为3.384亿元。③证券市场股民保证金。2002年末全市证券公司统计的股民保证金为6.52亿元。由于证券市场持续低迷,一旦有好的投资去向,可激活量占50%,为3.26亿元;④城乡居民手存现金。根据全市610户城镇居民家庭和770户农村居民家庭调查资料,结合全市常住人口推算,2002年末全市城乡居民手存现金约21.64亿元,由于主要部分要用于生活和日常急需备用,可激活量占10%,为2.164亿元。
二、三县(区)激活民间资本的主要做法
三县(区)在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方面做了成功的尝试:一是树立发展新观念,激活民间资本。沙县县委、政府早在1992年就提出要从“坐等靠要”的工作状态转到大胆突破、刻意创新、用好用活政策上来,确定“实说实干、敢拼敢上”为新的沙县精神。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实行“两留一脱产,轮岗闯市场”的改革,推动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民间资本的启动打下思想基础。二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三元出台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方案》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制定落实“四个一批”私营企业挂包联系制度,成立项目导办服务小组,提供办项目服务。沙县对民营企业在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特别优惠,土地开发成本平均每亩7—8万元,而仅以每亩2万元出售给民营企业。三是搞好工业园区建设,聚集民间资本。沙县重点抓了金沙科技园和民营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园区开发面积达3350亩,入园企业156家,2002年园内企业实现产值7.8亿元创利税总额7200万元。四是利用产业发展导向,调动民间资本。三元区利用地处市区地理优势,依靠民间资本发展民营机械制造工业和竹木加工中小企业。沙县以产业发展导向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形成小吃业年收入近3亿元,竹凉席年产值逾2.6亿元,板鸭生产加工年产值4000余万元的能力,还引进民营笋菜加工企业——三和公司,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财政支持,拉动民间资本。大田县采取财政贴息、拨补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作用,以较小的投入拉动民间资本的大量跟进。县农发基金每年安排一定额度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贷款贴息或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县科技三项经费每年安排50%作为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引导资金,县财政拨出专款60万元作为县个私经济贷款担保协会的启动资金。六是加强银企、银村合作,带动民间资本。大田县昌盛钢铁有限公司由于与建行签订了1300万元的银企合作协议,计划购买三个水电站。
三、激活民间资本的制约因素
1、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滞后,是民间资本难启动的主要原因。投资主体受观念、心理、能力三大因素制约,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具有较浓的求稳怕险意识,一些人对公务员如何服务于经济、干部分流经商办企业存在诸多顾虑。一怕“犯规”,闯“红灯”,顾虑违反国家公务员的有关规定,到时候说不清、洗不白;二怕“损脸”,认为自己是个堂堂吃“皇粮”的国家干部,做买卖搞实业丢“面子”、掉“架子”;三怕“错位”,认为一旦“下海”、“涉水”,机构改革时就成了理所当然的被分流对象;四怕“吃亏”,多数同志对办实体搞实业没经验、没信心,怕经营不成,“赔了夫人又折兵”。
2、投资环境欠佳,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受制。一是民间资本注入没有享受国民待遇。如在税收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享受“减三免二”的优惠,民营企业则不能享受同等待遇。土地、规划等方面也是不平等待遇,如有些县土地价格对外商购买是一亩地2万元,对民间资本购买则是一亩地8万元,两者相差6万元
。有些行业只许外商进入,不许民营企业进入。激励机制也是如此,激活本地民间资本注入无奖励,引进其他内资投入却有奖励。二是收费项目繁多,费用负担较重。如有些地方还有22个部门向民营企业收取72种费用。三是效能建设还有待加强。部门之间许多不协调,有责的无权,有权的无责,有的报批一个项目要经35个环节,至少要288天才能办妥。四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的问题还依然存在,民营业主贷款难、社会融资难,兴办征地困难、用地成本高昂。五是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不完善,民间投资难有安全保障,风险较大,部分投资者缺乏安全感。
3、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民间投资者的积极性。在目前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产业发展引导,造成民间投资领域比较狭窄,较多集中于商贸、饮食、娱乐、客货运输等服务业,电站、立体养殖等资源开发类项目,以及一般内向型、资源初加工型的工业品生产和民办教育、房地产开发等社会事业上。比较理想的投资项目不多,“两头在外”的工业项目较少,民间投资空间有限,客观上存在“有钱难找好项目、小钱难办大项目”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销售不畅,不少民间投资者出现了亏损,有的甚至破产,严重挫伤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欲望,民间资本所有者只得把钱存在银行或参与“地下金融”活动。
4、政策因素,影响民营企业生产积极性。据调查,企业经营所得利润再投入生产部分要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企业认为不合理。如某县有的民营企业反映,冶炼定价的用电根本无法得到,无电“可炊”,只得高价购买。造纸企业反映,电价偏高,每度电0.55元,是全省工业用电最高价,比周边县和闽南造纸用电高出30-57%不等,使吨纸成本高出100-250元不等。再如某县民营企业反映,民间融资利息高于同期同档次银行贷款利息的,虽不属于高利贷,但有关部门不让进财务费用。
四、激活民间资本的若干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各部门要把激活民间资本作为筹措资金、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摆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常抓常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认识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促成共为,采取有力措施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引导民间投资者克服“自满自足”、“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敢为人先”、“富而思进”的创业精神。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张旗鼓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主和其他有功人员,进一步激发投资热情,营造投资致富、创业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建立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和民间投资的新机制,鼓励和支持成立较多股东参加的股份有限公司,有效集聚包括公务员在内的社会闲散资金,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公务员以各种形式入股参股办实业。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1)建议制定《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规定》,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开放投资领域、创新投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公平税费政策、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政策措施。(2)落实国民待遇政策。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投资领域,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资开放的行业,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都对民间资本全面开放;凡是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的领域,其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进入该领域的民间资本。(3)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有收费机制、回报比较稳定的电力、交通等领域基础设施项目。对以社会效益为主,投资回报率低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可以通过财政贴息和建立合理的价格、税费机制等办法,即按补偿投资成本加合理盈利的原则,确定收费标准,让民间投资有利可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及垃圾处理,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开发和经营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引导农村个体户和私营企业通过股份制、合资合作等形式,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资源开发领域,投资于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业,参与农产品精深加工、良种繁育和推广。(4)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重要农产品进出口配额审核、审批、上报进口国外设备办理免税确认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一视同仁;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按照规定申请使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外金融机构贷款。(5)放开一批领域的经营权。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市政设施,采取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办法,打破部门垄断,采取政企分开、取消特殊优惠等措施推向市场,民营企业通过公平竞争,获得经营权。
3.正确引导民间投资方向,充分释放民间资本潜能。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向民间投资者提供市场、项目、科技、政策、法律等信息服务,指导投资者发展新兴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办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城镇建设和社会服务业。要建立完善项目公开征集制度、项目筛选储备办法和项目推介制度,并通过召开项目成果推介会,发布投资促进政策,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潜力大、投资回报好的项目成为民间投资的重点。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方向引导,通过信息网络、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传递有关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市场需求、项目规划等方面信息和预警信号,不定期向社会发布产业指导目录,引导民间投资逐步向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聚集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4.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机制。(1)建立符
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调研报告 篇2
政府投资唱主角、民间投资略显不足
从全国看, 去年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 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 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41%, 下拉GDP2.9个百分点。同时,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去年1-7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95392亿元, 增长32.9%, 比上年同期加快了5.6个百分点, 其中中央项目投资增长25.3%, 地方项目投资增长33.7%, 均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我国非国有投资增长速度大大低于政府投资。去年1-7月份外商投资仅同比增长1.3%, 港澳台商投资更是同比下降了1.9%;一季度非国有投资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落后5.4个百分点, 比国企投资落后20.3个百分点。
据天津市统计局初步核算, 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 去年前三季度, 天津生产总值完成4997.02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增长16.3%, 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 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 天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2.52亿元, 增长46.1%, 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287.39亿元, 增长46.3%, 工业投资1458.3亿元, 增长47.1%, 占整个城镇投资比重为44.4%。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086.14亿元, 增长55.3%, 占全部城镇投资的比重为33.0%。
由此可以看出, 投资是我们去年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但是稍显不足的是, 去年上半年投资的较快增长是建立在政府投资为主的基础上, 而外商投资、民间投资等则明显疲弱。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历史经验表明, 拉动经济增长显然不能全靠国家投资, 因为财政收入会伴随着经济的放缓而减少, 国家大规模投资的余地将会越来越小;而民间投资不仅能分散国家财政投资的风险, 而且就业拉动作用明显, 比政府投资更有效率。因此, 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只有在继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 激活民间投资, 使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共同发力, 形成“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跟进”的良好局面, 经济才可能避免W型波动, 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间投资疲软的原因
激活民间投资首先要弄清回落的内在原因。近年来, 我国民间投资取得了飞速发展。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已超过国有经济投资, 对全社会投资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投资的自主增长能力逐步增强。2008年我国民间投资达到11万亿元~12万亿元的规模, 民间投资已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0%以上, 吸引了70%的城镇就业和90%的新增就业, 成为名副其实的投资主力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世界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 使得我国大量中小企业亏损破产, 民间投资迅速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深层次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本轮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基础设施以及金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进入壁垒过高, 民间资本投资受到很大的限制。当前多数中央投资只是带动了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 进而带动了银行大规模的信贷投放, 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很难参与其中。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间资本融资困难。我国还没有建立创业板市场, 而国有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非常有限且格外谨慎, 中小企业融资之路艰难。天津情况也大致如此。从全国情况来看, 外资投资由于金融危机而开始减少, 构成中国经济较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经济投资如果不能快速而上, 仅靠国有投资是难以完成复苏经济的重任。
激活民间投资的措施
当前, 我们要在继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基础上, 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行业壁垒, 破解民间融资的制约, 充分释放民间的投资热情, 使之成为天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要把民间投资纳入发展规划。
各级政府要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正确认识民间投资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 切实加强对民间投资工作的引导和扶持, 把民间投资作为促进投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把促进民间投资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并列入各级政府领导目标责任制考核。
二要向民间资本开放更多领域。
要采取措施, 给民间投资以均等的机会, 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主体积极投身于滨海新区经济建设。要进一步放开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 解决民间资本“有钱难投”的问题。进一步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 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外, 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一律取消或改为登记备案制。尽快制定民间投资指导目录以及民间投资申报程序。确立一批具有较好预期收益的重大项目, 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 以创新的投资方式吸引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和政府公共领域。
三要运用市场机制畅通投资渠道。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 顺应国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趋势, 创新并推广新型的项目投融资模式, 架起社会资本与政府性项目之间的桥梁。对预期有收益或通过建立收费补偿机制可获取收益的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 应向民间资本全面开放;对地方配套资金无法落实的基础设施项目, 可采用BOT (建设-经营-转让) 方式解决配套资金;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 采用TOT (转让-经营-转让方式转让给民间经营, 以提高政府投资能力;积极试点BT (建设-移交) 融资代建制, 利用民间资本建设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模式, 实现“政府按揭”;积极引入ABS (资产证券化) 融资方式, 以目标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 以项目未来收益为保证, 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公共投资基金, 通过基金的形式把大量的民间资本吸引进来, 再转流到社会产业领域中去, 为民间资本开辟合理可靠的投资渠道。
四要优化对民间投资的服务。
应对危机怎样激活民间资本 篇3
鼓励民间投资“20条”
日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即鼓励民间投资20条(以下简称“20条”)已上报国务院,并有望于年内出台。继4万亿政府直接投资刺激经济的效应显现之后,国家开始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入场接棒,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20条”内容包括:扩大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范围、削减行政许可事项、改进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若干方面。扩大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范围是“20条”中最大的亮点。据了解,对于民间资本市场准入范围的扩大,“20条”划定了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金融保险、文教卫生和公共服务五大领域。 “20条”属于指导性文件,内容以原则性规定为主,而业界期待的可操作性政策,则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制定,这些操作性政策有望在“20条”出台前后陆续推出。其中包括:由央行和银监会制定的融资政策、财政部制定的税费减免政策、工信部制定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意见、住建部制定的促进民间资本进入市政领域的相关规定等。
早在2005年2月19日,国务院曾经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有经济36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非公有经济36条”一经发布,就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不过,在随后的近5年时间里,民间资本并未能如预期的那样真正实现“非禁即入”,相反,为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大量的直接投资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更是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20条”正是在此背景下酝酿并逐步走到了前台。
各地政策链接
2009年5月28日,山东省政府公布了《关于促进和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将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尽快清理和修订限制民间投资市场准入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引导政府投资有序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让利于民间投资,引导民间资本加大投入。省政府将从金融支持、政策支持、项目建设和储备等多方面来加强对民间投资的促进与支持。
2009年7月22日,山西省颁布了《关于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我省鼓励类投资领域的意见》,根据山西省发改委的通报,2009年—2010年,政府重点调控的6500亿元投资项目将向民间开放,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公路、铁路、桥梁、城建、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和城市公交、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领域。《意见》明确提出,民间资本投资将得到土地供应、财政扶持、税费优惠等9方面的政策鼓励。
2009年5月19日,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开鼓励社会资本投向股权投资基金领域,以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富于弹性”的地方金融体系。意见指出,到2012年末,该省力争股权投资管理机构管理的社会资金规模达500亿元以上。
针对即将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20条”,地方政府纷纷表示将积极配合制定配套措施。湖北省发改委将在“20条”出台后制定一些配套措施,现在“就等国家发改委的意见出台了”;广东发改委也在积极准备,已就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浙江省发改委率先起草完成《关于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确保投资有效增长的意见》,提出要继续通过BT、BOT与中央企业合作等方式,加大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的力度;福建省政府日前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试行)》,允许集体、民营、外资等各类非政府的民间资本依法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并简化投资行政审批,拓宽民间投资渠道。
民间资本尚未发力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新增9.13万亿元,银行放贷新增7.4万亿元,两者相减等于1.73万亿元,该数字恰与4万亿元刺激投资计划在上半年已投入的财政资金相当。4万亿计划分两年实施,今年大致投入2万亿。前期国务院下派多个督察组到各省检查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地方配套资金只落实了40%。这说明在已花掉的1.73万亿元财政资金中,大部分是中央资金。这也意味着下半年中央财政若要继续保持相应的投资强度,4万亿计划之中,今年全年的投资额度很可能在第三季度就被提前用完,四季度的财政运行将会有较大的难度。
一方面是中央财政资金继续保持高速投资并表现为逐步吃紧,一方面是民间资本投资规模减小,速度放缓。根据数据统计,2008年民营经济投资增长8%,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个百分点,相应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由2007年的4.1个百分点降为3.8个百分点,贡献率由2007年的47%降为27%。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民营经济投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慢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金融危机之前,民营企业占整个社会经济总量超过70%,提供就业岗位总数超过80%,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的一股重要力量。可是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由于主要依赖大规模、低价格的发展模式,致使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因此受本轮金融危机的打击最大。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民营企业本来可以通过投资和信贷的“双支持”来进行产业升级,可现实的严峻性要求政府必须采取直接投资的手段来振兴经济,因此政策优惠都面向国有企业和大型基建项目倾斜,民营企业上半年所得实际支持较少,故而发展也出现了减速。
民营资本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民间投资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2005年我国立法通过“非公36条”政策,使民间投资加速启动。民间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在全社会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已大大超过国有经济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投资的自主增长能力逐步增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种种不利因素限制着民间资本的发展。
一、观念的障碍。长期以来,政府处于经济安全和国家战略的考虑,对于众多领域进行限制,并且只规定了个别可以进入的领域,而对没有列举的,民间资本则搞不清楚哪些是不许进的,哪些是允许进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用排除法对民间资本在基础领域的投资范围做了规定,明确指出,凡是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民间资本都可以进入。
二、行政体制的障碍。政府未能完全从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化,存在管理机构缺失、规章制度不明、相应人才缺乏、项目审批繁杂等问题。对于讲求效率的民间资本来说,行政体制的低效会使收益下降甚至是带来不确定性,降低了他们的投资意愿。
三、市场准入的障碍。在很多领域的准入问题上,对待民间资本往往是大门紧闭,或者是采用苛刻的标准,民间资本甚至享受不到外资企业得到的优惠。某些部门往往对民营企业采用“玻璃墙”式的限制,设置一道隐形的门槛。以铁路建设为例,从政策层面看,目前铁路行业准入已经基本没有所有制限制,但目前铁路主管部门通过行政职能和路网优势,几乎垄断了所有行业资源。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铁路部门主导了设计、工程造价及概算、招投标等环节,其他投资者缺乏话语权,被动地面对较大幅度调高概算或者变动技术方案的风险。
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调研报告 篇4
为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依据《电力监管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电力改革和电力监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加强市场准入监管,支持和引导符合资质条件的不同所有制企业进入电力市场。不断完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及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许可准入条件,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对民间资本投资的电力企业及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企业依法颁发许可证。
(二)加强调度和交易监管,保障不同所有制发电企业的合法权益。督促电网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与民营发电企业签订并网调度协议和购售电合同,切实履行合同义务,严格执行电力调度规章和规程,确保调度和交易公开、公平、公正。
(三)加强新建机组并网监管,保障民间资本投资的发电机组公平、无歧视接入电网。监督电网企业公开新建机组接入系统审核程序、审核标准和审核进度,平等对待民间资本投资新建机组的并网运行调试、并网安全性评价、转商业运营等事项。
(四)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度监管,促进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在不同所有制发电企业的全面落实。督促电网企业根据相关技术规程要求,及时确定接入系统方案并同步配套实施,保障可再生能源公平、无歧视接入电网,按规定优先调度。
(五)加强电价及电费结算监管,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统一的电价政策。保障民营发电企业享受平等的电价政策,并及时足额结算电费。
(六)加强电力建设市场监管,促进电力建设市场开放。推进电力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以及建设物资设备采购等领域市场开放,支持民营企业进入电力工程建设及物资设备的生产供应等领域。加强用户工程市场监管,杜绝“三指定”行为,为民营企业参与平等竞争创造条件,扶持其健康发展。
(七)加快电力市场建设,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参与竞争创造条件。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搭建市场交易平台,完善市场规则及监管办法,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电力市场运行机制。
(八)完善大用户直购电试点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大用户直接交易。制定和公开准入条件,简化审批程序,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分别作为发电商和大用户参与直接交易。
(九)积极推动电价改革,促进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电价机制。组织开展输配电成本分开核算,积极推动输配电价改革,推动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
(十)加强电力监管法制建设,规范监管行为。按照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电力的有关规定,全面清理不利于民间投资电力的监管规章和文件,推动监管职责、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规范化。
(十一)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和披露,为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及时公布电力监管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发布有关行业信息和电力监管信息,督促电力企业按规定及时披露信息,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享有同等的知情权。
(十二)提高许可证管理工作效率,为民间资本投资电力和参与电力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畅通许可办理渠道,公开许可管理流程,完善一个窗口对外工作机制,提供一站式服务。
(十三)拓宽和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做好不同所有制企业投诉举报和争议纠纷处理工作。加强12398投诉举报热线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及时做好民营企业投诉举报和争议纠纷的受理、处理、回访等工作。定期发布投诉举报相关信息,发挥专业网站等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十四)发挥好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健全民间资本投资电力的服务体系。加强电力行业及中介组织建设,为民间资本投资电力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和教育培训等服务,及时反映民营企业的诉求。强化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和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民间资本与房地产业研究报告 篇5
10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与高和资本再次联合发布了民间资本调查——《20民间资本与房地产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每年发布一次,今年已是第六次。从以来,该报告就每年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而今年它将目光投向了城市有机更新。
高和资本董事长苏鑫表示:“我国一线城市二手房销量超过新房,率先进入存量房时代,其中蕴含的商机必达数万亿。房地产服务业时代已经来临,而传统大型开发商转型非常困难,未来将更加关注轻资产运营公司。“
本次《报告》认为,未来城市有机更新的前景广阔,必将成为房地产投资的永续产业,是民间资本投资房地产的新热点。
存量房时代城市更新势在必行
各地房地产市场已经不同程度地步入了存量房时代,而存量时代的房地产往往随着城市功能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着承载的形式,实现着资产的升值。作为城市的基础产业和经济发展载体的房地产业态与城市功能紧密相关。
目前,一二线城市内新房市场空间已越来越小,核心区域的高饱和度决定城市发展只能外溢,满足核心区域的市场需求只能依靠存量市场。核心区域的绝对竞争力在商业方面尤其明显,而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已不再准许兴建新的商办项目,使得旧楼改造更是成为必然。从各个房地产相关的论坛以及政府研讨会议中,也不难发现城市更新逐渐成为行业下一个风口,因为它体量足够大,市场纵深的空间大。从市场机构的角度而言,基于位置的核心,投资风险也相抵可控。从政府税收以及城市规划的角度而言,随着楼宇硬件以及租客软件的优化,不仅能优化城市面貌,而且可获得持续性税源。
如果类比互联网时代的演变路径,房地产行业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相当于互联网从PC时代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就像小米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当下快速从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为独角兽,存量房时代的轻资产运营公司也拥有着类似的赛道。房地产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对于大型房企转型或许很难,但对于上下游的轻资产公司而言,恰恰是战略发展机遇期。因此,无论是从市场还是政府来看,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办公、消费、生存环境都有了新的需求,城市更新将成为房地产投资的又一个热点产业。
城市更新诠释轻资产模式
此次《报告》将我国城市有机更新的轻资产模式按照办公和公寓两个市场进行了细分。
办公类细分市场又包含两类:重资产重投入改造类模式,如新街高和中心、上海K11等;轻资产的联合办公模式如优客工场和氪空间。公寓类细分市场也包含两类,相对重投入的如新派公寓,基金直接收购资产;轻资产运营类如链家自如、上海新起点公寓等。
其中,自如友家便是城市更新轻资产模式租房市场的典型代表。自如友家从市场上租赁普通住房,进行统一的标准装修后出租,收取租金差价和房租10% 的服务费,提供包括保洁、维修、宽带等生活服务。目前客户群体已累计达50 万人。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新街高和中心。1月,高和资本收购北二环原星街坊购物中心,通过提升和改造,租金从3.5元/平方米/天一跃提升至9.2元/平方米/天,被誉为北京城市更新写字楼价值提升最为明显的标杆项目。这种城市更新基金的商业模式,同时孵化了很多地产金融类创新产品。以高和资本为例,如今已有CMBS、私募REITs等。为了有效地链接城市更新与轻资产模式的.商业闭环,高和资本还成立了国内第一支专注于房地产轻资产领域的股权投资基金——高和翰同基金。
轻资产模式成大势所趋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主任认为,自如友家、高和资本、氪空间等项目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以轻资产模式进行城市有机更新优势明显,不仅能解决品牌企业扩张的资金问题,还能降低资金门槛,减少资金占用、解决城市更新中的复杂产权问题,为开展城市有机更新的品牌企业提供快速发展的可能。”
同时,不同时期、不同市场条件下产业变化特征和物业需求状况,各种用途物业都存在有机更新的需求。例如,住宅短缺时出现“商改住”,住宅过剩积压时出现“住改商”;或者用途不变,通过更新升级为新的业态,如传统商业地产改造转型为众创空间或联合办公空间等。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城市更新与轻资产被大家关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随着消费的升级,人们对物理空间的需求也随之升级。
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调研报告 篇6
一、吸收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库区工作开展情况
(一)优化发展环境,营造民间资本投资的良好氛围
(二)借助三峡移民政策,为民间资本投资搭建平台
(三)、强化产业项目前期工作,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快捷
(四)、通过光彩事业渠道,聚集民间资本参与库区经济建设
二、引进民间资本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水平制约了民间资本的引进和投入
(二)、现行政策与配套服务水平,阻碍了民间资本合理流动
(三)、市场准入与融资渠道不畅,导致民间资本供求错位
(四)、民营企业管理弊端,有碍于持续发展
(五)、库区受淹没搬迁影响,信贷业务严重受挫
三、吸收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库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建议
(一)、建立公开、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
1、统一准入原则。建议国家放宽市场准入,凡属竞争产业,只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都应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凡属已经或将要对外开放的产业,对内也应开放民营资本进入,以达到国有、外资、民营资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2、统一准入办法。国家应明确制定和定期颁布投资方向的指南,规定哪些领域允许进入,哪些领域禁止进入,以此对民营资本提供可供投资决策参考,及其比有权威性的准入依据,这对于启动民间投资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3、统一准入条件。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逐步规范国有经济、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进入同一竞争性领域的标准,重点放在规模效益、技术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实行统一的标准。
(二)、建立符合市场规则的公平投资服务体系
1、建立统一的金融服务待遇。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加强银政银企的协作,推广合作典范,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管理模式,引导金融机构要在融资、结算、汇兑、转帐、资本运营等方面提供无差别服务。在贷款审批、利率计算上应实行同等条件平等待遇;在贷款担保上采取统一的衡量标准;在确定股票债卷发行额度和选择上市企业上,坚持统一的价值标准。使各种经济成分都能享受市场经济准入条件下的合法服务。
2、建立统一的产业服务管理待遇。国家及地方政府在企业开办、项目招标、税费征收、土地使用、财政贴息、技术改造、资金投融资、信息技术、产品进出口、对外投资、招工等方面的政策,应不分所有制都能享受同等的服务待遇。对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应当以效率作为考核的先决前置条件。
3、建立统一的企业资本营运待遇。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在民营企业兼并、参股、整体收购国有中小企业的具体工作中,要在审批手续、资产评估、债务处理、职工安置、退休职工待遇等方面,给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的平等地位。使民间资本投资能充分享受“国民待遇”,以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三)、建立保护民间资本投资的发展环境
1、切实改善法制环境。加快民营投资保护性法制建设步伐,建立健全有效保护民间投资的法律保障,是创造平等法制地位、统一执法标准,营造良好法制环境的重要保证。建议国家细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用法律手段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解决由于历史和观念的原因而造成民营投资者得不到法律有效保护的弊端,加快法制社会建设,为民营企业家投资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2、改善投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要加快现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变行政审批为备案制。对确需审批的,也要规范其审批程序和时限,并实行“一站式”服务。各级政府要支持、鼓励中介机构的发展,对那些既不宜由政府承办而企业又不好办的事,通过中介机构解决;要逐步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消除不公平竞争;要逐步调整完善税收政策,对民营企业反映的某些歧视性税收政策要认真研究,并做好政策修定工作。
3、改善机关办事环境。政府各组成单位,要切实转换职能,认真解决政府角色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的问题。增加办事机关的透明度,公示收费项目和单位,彻底根治“三乱”;加强收费管理,严禁搭车收费,用国家的税收政策逐步规范各种收费。
4、改善融资环境。地方政府要作好银政银企协调服务工作,建立政府、企业、银行多方相互促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体系建设,健全财务制度,规范经营管理;整合相关担保机构,创造条件建立实力较强,运作规范,信誉良好的担保机构,切实解决部分产品结构优良,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通过税收、利率等政策导向,调整地方金融机构的业务定位,规范民营企业与银行诚信信贷往来。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所有制歧视,按照国家政策,在企业股票上市、兼并收购资产等直接融资方面给予支持。
(四)、多渠道启动吸纳民间资金投入
1、创造产权多元化格局。产权单一不利于实现人才资本与货币资本的有效结合。要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资,政府必须遵循国家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优化产权结构,发展股份制经济,使企业股东多元化、社会化,形成新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投资。
2、开创融资渠道领域多元化。要突破库区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借助外力谋发展。政府要利用对口支援的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一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合作、合资,或采取兼并、收购和资产重组等方式,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的路子。二是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参股、控股或买断国有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吸引民间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拓展投资领域。四是支持民营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物流业,发展产业集群。
3、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是地方性金融机构。政府要按照国家出台的有关改革的指导文件,引导地方性金融机构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建立和完善小企业信贷审批制度,小企业贷款定价体系,企业贷款考核体制,贷款风险化解与补偿的良性循环机制,根据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进一步拓宽担保渠道。
如何正确引导民间资本投资 篇7
关键词:民间资本,投资研究
民间投资是相对于政府投资或国有经济投资而言的。理论界对民间投资的含义尚未达成共识, 一般认为其含义有两种:一是扣除国有或国有控股之外的其他所有投资;二是扣除国有或国有控股以及外资以外的其他投资。本文所讨论的民间投资是指后者, 它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城乡集体经济、非国有经济控股的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投资行为和投资结果。
一、民间资本投资的重要性
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是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两个重要因素, 其中, 民间投资是决定性因素。民间投资是经济全面复苏的关键, 民间投资调动不起来, 就谈不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 政府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4%左右, 95%以上是民间投资。在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情况下, 要想有效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仅靠政府投资已经远远不够, 仅靠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也远远不够, 只有真正激活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 撬动比4万亿元更多的民间资金的投资积极性, 才能提升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和活力, 才能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 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启动民间投资。温家宝总理曾指出:“中国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不仅仅是两年内完成的4万亿元投资。中国的财政投入还要带动社会投资, 特别是民间投资。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离不开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的重要作用。国家出台的一揽子保增长的措施能不能见到实效, 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关键看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如何, 看带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多少。”为了拯救深陷困境的中小企业, 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中包括先后3次划拨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几次调整税率和提升相关行业出口退税, 扩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 支持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放宽银根等。由此可见, 如何实现中小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激活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日益成为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民间资本投资面临的困境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慢慢过去, 我国经济开始进入企稳回升阶段。在这一过程中, 投资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然而, 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2008~2009) 》蓝皮书指出, 国家4万亿投资不仅没能有效带动民间投资, 反而对于民营经济产生了挤出效应。报告指出, 当前多数中央投资只是带动了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 进而带动了银行大规模的信贷投放, 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很难参与其中。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上半年, 全社会投资增长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速仅24.8%, 与过去10年平均水平相比处于偏冷区间, 不少地方民间投资都呈下降趋势。
民间投资热情何以如此低落?笔者认为有4个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有效的财税政策扶持, 民营资本的不公正待遇明显。民间投资在审批、财税、土地、补贴等方面待遇不公, 税外负担沉重。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 民营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总会遇到土地使用困难、融资困难、审批程序复杂等一系列障碍, 造成民间资本事实上在狭缝中艰难成长。
二是投资领域狭窄, 盈利空间或前景不太好。近年来, 民间投资虽然发展较快, 但多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建筑、房地产业等一般竞争性行业。按照2009年市场准入格局, 在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 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 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 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中国的民营企业仍高度依赖出口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民营经济在高回报率的垄断行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等市场准入障碍, 而传统竞争性行业已产能过剩, 民间资本缺乏有效投资领域。
三是金融体系不健全, 民营企业投融资困难。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健全, 民间资本没有国有资本的天然优势, 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存在“规模歧视”和“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 并且在金融危机期间金融机构为防控风险, 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条件特别苛刻。再加上我国的民企发展历程较短, 管理经验不足, 实力相对较差, 造成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越来越难。大多前景好或技术含量较高的中小企业融资较难, 即使通过高利贷融资也很难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同时, 老百姓怕出风险, 不乐意或不敢把资金交给民营资本家来经营, 造成民间资本存在天然缺陷。民营企业缺乏资金支持, 造成民营企业的投资能力十分有限。民间资本可以投资股票、期货、外汇等资本市场, 但目前的中国虚拟资本市场只有资金实力雄厚的公司才有较大的盈利机会, 小资金根本无法和大资金对抗。
四是部分领域存在行业垄断或实际上的垄断, 民营资本进入十分困难。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反垄断法》、《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对民间资本逐步放开投资领域,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规定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 均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放宽股权比例限制, 加快垄断行业改革, 鼓励民营资本以兼并重组方式进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 为民间资本拓宽投资领域,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实际上一些垄断行业表面上欢迎, 实际上限制, 这些政策法规基本上是原则规定, 但具体配套措施跟不上, 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并且现实中还存在以“明宽暗管”为特征的市场“假开放”现象, 即有些行业虽然没有规定限制民营资本进入, 但市场无形壁垒森严, 准入制度含混模糊。一些垄断行业除了行政管理部门外, 其设计、施工、管理都由行业行政管理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或公司掌握, 通过对民资设置门槛, 达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目的。民间资本能否真正进入这些行业与这些行业是否存在“缺乏管制的行政垄断”密切相关。因为垄断方在没有任何体制约束的情况下, 往往对弱小方任意采取或明或暗的、使对方无法招架的卡制手段, 使之遭遇到所谓的“投资触礁”而无计可施。再加上民间资本要想进入垄断行业, 还必须要获得资金支持方有实力进入, 造成无论开放多有吸引力的垄断领域, 民间资本也不敢大规模进入。
三、正确有效引导民间投资的探索
民间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摆脱民间投资面临的困境, 改善民间投资环境, 激活民间投资热情, 增加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增强法律和政策执行力
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行投资的政策, 特别是2010年国家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将会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 有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 增加居民收入, 拉动国内消费,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这些出台的鼓励政策一定要避免重蹈“非公36条”无法实现的覆辙。2005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即“非公36条”) , 是一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划时代的文件, 但最终没有打破长期以来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主要原因是配套政策和执行力度不够, 少数政府官员阳奉阴违,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有的部门和地方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限制民营资本进入。现在并不缺少文件, 缺少的是强有力的落实。因此, 要落实民间投资新政, 就要打破既得利益格局, 增强打破利益格局的决定与勇气, 必须增强执行力, 完善配套政策, 实行问责制, 给民间资本一个平等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二) 保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我国鼓励民间资本发展的政策经常出现自我矛盾。比如:2005年2月17日国务院下达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简称36条) , 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 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行业和领域, 加快进行改革,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久, 国务院国资委又出台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的文件, 明确七大行业将由国有经济控制, 强调在电力、通信、石油等领域内国有经济绝对控股。很明显, 两个文件自相矛盾, 使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无所适从。因此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深入调查民间资本的困境, 掌握世界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使民间资本有章可循, 增强实效性。
(三) 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
几年来, 民间资本由于受国有资本的挤压, 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比如:乳业里数一数二的民营企业——蒙牛也被大型国企中粮集团参股, 国资成为蒙牛最大股东;表现得最突出、最全面的是山西煤炭业, 国有资本重新垄断。
今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该政策措施的出台对民间资本有效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为民营资本真正插足垄断行业敞开了大门。然而要想落到实处, 国家还应该出台打破垄断行业的可操作性的细则, 并且要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实施细则, 明确反垄断的核心要件, 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尤其是要明确把打破行政垄断作为反垄断具体工作的重点, 并制定详细的措施。
(四) 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改善融资环境是激活民间投资的关键环节。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建立完善的担保体系, 给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创造条件逐步建立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机制, 加大风险补偿, 落实信用担保机构减免营业税政策, 加大财政资金对担保机构补助支持力度。要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设立与发展, 完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作好强化市场准入和指导监管等工作, 进一步引导和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第二, 由政府财政出资, 采取贴息的方式支持中小企业贷款, 增加中小企业贷款规模, 简化贷款程序, 着重解决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帮助基础较好、有一定出口实力的中小企业尽快走出困境;第三, 发挥信托公司的融资通道, 发行一系列信托产品, 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第四, 组建金融租赁公司, 为中小企业购买设备提供融资服务;第五, 开展组建小贷款公司试点, 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第六, 积极开展股权质押、票据质押等形式贷款;第七, 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作用,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第八, 要帮助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 积极开展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相关工作。
(五)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服务环境
第一, 进一步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歧视, 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在政策上, 应该“一视同仁, 公平竞争”, 给予民营企业平等的待遇。第二, 创造性地构建面向全国民营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 重点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效率。第三, 严格规范政府管理经济的行为, 制定政府行为管理标准, 界定政府管理的职责范围。要彻底改革投资项目审批制度, 加快政府部门职能的转换, 取消和简化不必要的行政审批, 提高基层行政执法质量, 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 使政府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服务。第四, 完善投资引导机制, 合理调节民营企业的投资方向。要引导民营企业向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推动民营企业向聚集化方向投资, 引导其向科技进步的方向、外向型方向投资。各级政府要采取信息引导、技术引导、资金引导等一系列措施, 运用各种政策组合与政策杠杆, 帮助民营企业逐步摆脱盲目投资的倾向。第五, 健全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中介服务, 提高民营企业的效率。政府应该在加强为民营中小企业提高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外, 鼓励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 如商会、行业协会、社会保险等, 来补充政府服务的不足, 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完整的服务。第六, 要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投资监督机制, 有效规范与约束民营投资行为。为了使民营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政府既要积极引导、扶持, 又要加强管理、监督, 在通过市场调节手段不能解决的时候, 借助于强有力的法律与行政手段进行监督。
(六) 国有资本逐步退出一些充分竞争的成熟行业
温州民间资本新闻 篇8
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已报至浙江省政府
温州拟打造民间资本集散中心
搭建民间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已报至浙江省政府,浙江省政府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完善该方案,并将结合实际情况上报。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日前透露,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核心是要整合规范民间资本,着力将温州打造成全国“民间资本集散中心”。
据介绍,按照温州市政府设想,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点拟从两大方面推进。
第一,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示范区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区建设。包括:全面启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推进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争取发展民营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和租赁公司等地方性机构;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开展农房抵押贷款业务、加大农房积聚改造等项目的信贷需求。第二,发展民间金融,开展民间金融组织试点。包括: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试点;探索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做大做强股权运营中心,探索组建温州金融资产交易所,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拓展服务功能。
“多搭一些公共服务平台,比如民间资本服务中心,一方是资金需求方,一方是资金供给方,并为双方提供律师、担保等服务,只要贷款利率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双方去协商,民间资本服务中心提供配套一条龙服务。”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钢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能在温州几个县(市、区)各选择一个行政村或乡镇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试点,探索建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等。
王钢表示,温州市政府将设立市县二级“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将寄售行、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公司纳入监管范围,并与工商、公安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
浙江省金融办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中小企业投融资先行区”和“民间资本投资高地”。将积极申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加快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做强、做大“浙商系列”总部金融机构,支持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增资扩股、上市融资等方式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加快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增量扩面工作,加大对县域小企业、“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
浙江银监局局长杨小苹日前表示,结合浙江省金融创新示范县建设情况,每个地市至少启动1家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并积极向银监会争取在浙江省增加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积极支持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包括拓展融资渠道、规范民间融资、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以及引进和设立新型机构等。
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调研报告 篇9
□ 王永飞 温向阳
2011年8月份以来,随着进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深入,全国民间融资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温州“跑路”成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凸显;鄂尔多斯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趋缓,部分房地产商资金趋紧,民间融资纠纷增加,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陕西省榆林市民间融资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榆林市民间融资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据2011年6月份调研估算,榆林民间融资规模在700亿左右,从9月份以来,民间融资市场有所退热,融资量开始下降。根据典型调研分析,当前榆林市民间借贷资金的具体用途分布为:1.用于煤矿和相关煤化工企业生产经营,主要是一般社会主体如个人直接借出和小额贷款公司放贷的部分资金。2.用于本地房地产项目投资以及公路交通等建设项目,包括个人或部分融资中介在社会上筹集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投资;也包括个人和亲友集资炒房。3.由一般社会主体(个人为主)借给民间中介。4.民间中介借出,被借款人用于“过桥贷款”、票据保证金垫款、验资垫款、票据承兑等短期周转的资金。3和4两部分借贷债权或资金没有直接进入生产、投资等领域,而是停在了民间借贷市场和银行账户上。5.社会主体(主要是个人和企业)投向了内蒙、宁夏、新疆、西安、北京等地,主要是房地产和煤炭企业。6.其他投资(包括农副产品收购加工)、投机及不明用途等。其主要特点是:
(一)融资方式多元化。榆林的民间融资呈多样化发展态势,包括个人借贷、地下钱庄以及典当行、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寄售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多种机构。一是个人及地下钱庄放贷大都以高利借给熟人,利率一般为月息10‰-30‰。这部分资金通过亲友熟人以集资或入股方式进行项目投资(以私营和个体煤炭和房地产行业为主),以固定收益或分红作为回报。二是榆林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投资公司和寄售行(即“影子银行”)。贷款期限相对较长,利率较高,月息一般在20‰以上。三是企业互助基金及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民间融资组织最近也在榆林出现,相对金额较少。
(二)融资投向多元化。按投资对象来分类,既有投向煤矿、房地产企业的,又有投向中小企业、农民等微利对象的;按投资产业来分类,主要投向能源工业、建筑业和交运输业,其余主要投向农业和服务贸易;按用途来分类,有用于开矿办企业搞固定资产投资的,也有用于临时性周转弥补流动资金不足的;按区域分类,除了投向本地的以外,据我们调查估算,大约有近20%投向了内蒙、宁夏、新疆、西安、北京等地。
(三)资金来源多渠道。一是本地闲置资金。到2011年12月末,榆林市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达796.37亿元,在消费没有明显起色、存款利率较低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储蓄存款变成民间资本进入了民间投融资市场,填补了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民营企业的经营资金退出生产流通领域,将资金抽出投到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用于放贷,进入民间融资市场。三是外地资金的流入。特有的能源资源优势使榆林成了资金聚集洼地,外地资金中的一部分参与了民间借贷,进入了融资市场。四是银行信贷资金。受高利率的吸引,个别人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然后又借助担保公司、投资公司、民间借贷等平台将钱贷出去,以获取利差。
(四)受经济金融大环境影响,目前民间借贷市场明显降温。主要表现在:一是融资规模缩小。到2012年一季度,对榆林市民间融资规模进行测算,认为全市民间融资规模缩减100多亿元,部分规模较小的机构被洗牌,金融机构存款回升明显,民间资金“理性回归”。二是民间借贷存贷利息降低。据对榆林市民间融资借贷利率的监测,进入2012年以来,吸收存款利率普遍降为月息1.7分,贷款利率普遍降为月息2分左右。
二、榆林市民间融资市场稳定的主要原因
从2011年9月份以来,榆林市民间融资受不利消息的影响,人们对民间融资的信心下降,但是从总体感觉来看榆林市民间融资的资金运行比较平稳,没有发生大的十分明显的民间借贷纠纷。
(一)民间借贷利率与其他地区相比不是最高,主要投向了实体经济。榆林市民间融资起步迟、规模小,借款利率也不是最高,经测算民间借贷月利率主要集中在15‰—25‰左右,大部分民间借贷资金大多流向煤矿、煤化工、商贸、房地产等实体经济领域,大面上有实体经济支撑。特别是2012年以来,榆林市煤炭行业的整合重组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煤炭行业由于技术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需部分资金主要通过民间融资来解决,这就从客观上推动了榆林民间融资市场的活跃。和毗邻的鄂尔多斯相比,榆林市房地产市场起步低、规模小,2011年年全市商品房开盘项目较少,提供给市场房源商品房13000套,保障房4194套,缺口7806套,市场房源严重不足。由于榆林市房地产盘子比较小,总量有限,对民间融资的需求量有限,所以房地产市场对民间融资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二)借贷人一般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民间融资来源主要是企业和居民个人的货币财富。一是榆林储蓄存款活期化程度居高不下,居民个人一直是民间融资的主体。特别是神木县、府谷县、靖边县、榆阳区等,居民个人资产实力较强,还掌握相当数量的现金和存款,具有较强的资金增值获取较高的利息收益的动机。二是中小企业主大部分是“因煤而富”所催生的亿万富豪,企业资金实力较强。据2011年出炉的《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调研报告》显示,榆林市“因煤而富”的亿万富豪则超过6000人。民间融资主体大多为从事煤炭企业或者其他拥有雄厚资产实力的富豪所有,当中小企业因不符合条件不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时,为了较方便的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就通过高息向民间融资,并且一般也能承担相对高成本的资金,这也为民间富裕资本找到了一条投资的机会,因此而形成借贷双方互利双赢的局面。
(三)融资方式以横向联系为主,融资风险的传染度相对较低。榆林市民间融资以点对点的横向融资方式为主,资金从个人和中介机构直接投向了煤炭等实体经济,借贷资金之间的转贷层次较少,因此多米诺骨排效应相对较低,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大宗案件发生引发的民间借贷“崩盘”现象。同时榆林市北部民间融资方一般都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包括煤矿、煤炭深加工企业等,在煤炭行情紧俏价高的背景下,整个行业平均的资本利润率很高(神木县2010年煤炭行业资本利润率平均为20%—25%),抵抗信用风险能力也很强。
(四)榆林民间融资以良好的地域信用文化环境为基础,抵御和处置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一直以来,榆林是全国闻名的贫困地区,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人与人直接的关系比较纯朴,相互帮助共度难关的氛围较浓。随着能源资源的开发,榆林开始富裕起来,先富起来的人也愿意去扶持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通过投资入股等方式帮助亲戚朋友、同事老乡等周边的人赚一些钱。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榆林当前独特的地域信用文化环境,人与人之间相对重感情,讲信用,尤其在经济往来方面相互之间的信任度较高,加之借贷双方都是熟悉的亲戚朋友,相互知根知底,即使一方发生融资困难,自救和互救能力都很强,一方面由于拥有系列连锁企业,一个企业发生问题,其他集团企业都会出手援助;另一方面,不同企业之间关系也比较紧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五)当地政府央行高度注视民间融资,清理整动成效显著。人民银行榆林市中心支行对民间融资问题高度关注,针对民间融资规模、利率、投向等一直进行动态跟踪和监测,并积极向市政府提出相关建议。2011年榆林市政府未雨绸缪,从7月份开始进行了“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专项行动,一是通过舆论引导,向公众宣传普及金融知识,识别并远离非法集资;二是对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了专项清理整动,取缔了一批违规的担保机构和投资公司;三是相关几个部门联手出击,打击地下非法钱庄。经过清理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基本保持了民间融资市场的平稳运行。
三、榆林市民间融资的新出路——加快民间货币财富的资本化金融化
民间货币财富资本化金融化是指将广大老百姓剔除日常生活必需品所需货币之外的其他类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理财产品、短期债券和股票投资、其他高流动性债权和股权等。民间货币财富的急剧增加和膨胀,从积极角度看,它是经济增长、人民富裕的象征,也就是广大老百姓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等获得的新价值。如果把它储存起来,可用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或者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提供剩余资金支持;若将其用于扩大再生产,那么这部分货币财富就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流动资金、投资资本等,某种程度也是货币财富更高级形态,即资本化或金融化的过程。其重要意义是:
一是加强风险管理的需要。在当前体制下,对民间货币财富的风险管理还不明确,但事实风险最终还得由资金拥有者、运营者、投资者和政府中的一方或多方来承担、处置。因此从大金融和社会和谐角度看,加强民间金融活动的风险识别、防控和管理都是题中之义。
二是提高金融宏观调控效果的需要。如果民间货币财富进行适当的资本化金融化,它必然敏感适应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变化,进而按照市场化方式履行投融资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这对于提高金融宏观调控整体效果,减少调控挤出效应发生,都是有意义的。
三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需要。如果能够将区域民间货币财富进行资本化或金融化改造,将其纳入整体金融范畴进行统一管理,必然对疏通国家货币政策在区域层面进行良好传导产生积极影响。民间货币资金就会与国家产业、财政和金融、信贷等政策形成更均衡更有效的对接与匹配,从而既促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还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四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一般而言,民间货币财富的投资和运用整体上缺乏专业化,对风险识别和判断水平不够,往往会承担较高风险成本。所以从提高民间货币财富使用效益的角度看,对其进行必要适度的资本化或金融化,对于进一步提高融资效率和投资水平,防范金融风险等,都是有积极意义和作用的。
四、民间货币财富资本化金融化的路径选择
(一)继续发挥民间资本在大型工程和项目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已从载体建设和项目建设阶段进入当前的跨越发展阶段,应加快民间货币财富资本化金融化步伐,借助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引导其与正规金融合作,通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方式,积极支持基地在能源、交通、通讯、水利、市政、装备制造等方面的建设。还可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煤矿兼并重组、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等,最大限度发挥工程和项目对民间资金的虹吸效应。
(二)依托榆林能投集团公司,试点设立政府引导的产业投资基金,广泛吸收民间资本,支持榆林经济发展。我们设想参照封闭式基金运作模式,设立不上市的榆林产业投资基金,以此为平台广泛吸收民间资本、聚集民间资本,通过基金运作投入到榆林急需的产业开发中,支持榆林经济发展。具体设想为:一是榆林能投公司出资成立产业投资基金,代表市政府出资2亿元作为有限合伙人(LP),这部分出资不参与分红,只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受让给全体合伙人。建立相应的章程和组织管理机构,聘用专职经理人。二是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基金总规模为50亿元,分五期募集,首期10亿元,基金期限为10年。三是基金向社会特定人群进行募集,成为基金的有限合伙人。每份单位为个人500万元、法人单位1000万元,主要面向榆林辖区企业和个人进行募集。四是投资基金筹集的资金以各种方式主要投资于本地中小企业和重大产业发展等的需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快速转型升级。五是出台优惠财政税收政策,减免基金发行和收益的各种税费,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基金。六是基金到期后进行清盘,即按照基金净值扣除一定费用后退还给投资者。从长远来看,经过一定时期的运作,可以依托资本市场上市,进一步扩大基金发行范围。
(三)允许和支持民间资本设立新型金融机构并参与金融服务。支持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限制,以及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对新型金融机构的涉农、中小微企业贷款实行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通过上述机构的小额、合规借贷活动,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资金供给结构失衡矛盾,以改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现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完善风险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上述措施的实施,将对发展民间金融、扩大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和改善民营企业融资难状况起到促进作用。继续探索金融支持现代订单农业新模式,引导具备一定条件的地区开展“订单加期货加保险”等创新性业务。
(四)鼓励民间融资进入股权投资业,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加大对私募股权基金的政策支持,将股权投资业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列入榆林市金融创新的总体议程,出台进一步发展股权投资业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意见,全面指导和规划榆林股权投资业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为民间融资进入股权投资业特别是私募股权基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借鉴国外发展股权投资业和私募基金的经验,加快组建我市规模较大、运作规范、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良好回报的本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和PE管理公司,吸引境内外优质的股权投资基金落户榆林,大力推动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和设立,建立榆林股权投资行业协会,有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
(五)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及其业务的监督与管理。在正视“影子银行”现实的同时,应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和领域,使其在运动中修复完善和健康发展。结合立法建设,从市场准入、组织形式、财务制度、业务经营等方面,制定标准明确的地方监管制度,强化企业财务状况、资金用途及运用效益等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信息透明度,探索形成体现地方实际的大金融监督与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积极发挥各级政府在金融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六)超前谋划和全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资本市场”。近年来,得益于榆林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域外资金不断通过多种渠道流入当地,其“资金和投资洼地”效应日益凸显,并且地方政府也将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应积极借助国务院“新36条”对民营企业密切关注的资本市场,将制定一些有利于民间资本进入的政策东风,结合榆林民间存量和增量货币财富规模庞大的现实,进一步深入调研论证和科学规划,想方设法将各类民间资金资本聚集起来,努力为构建具有榆林特色的区域资本市场提供源动力和资金支持。
【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白银市促进招商引资和民间投资优惠政策07-10
江苏民间资本08-29
民间资本管理公司08-22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税收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见09-06
民间资本的养老困局10-02
引导民间投资转型06-09
民间投资态势分析09-07
河南省民间投资问题09-25
发改委: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发展06-11
民间借贷调研报告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