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的养老困局

2024-10-02

民间资本的养老困局(共5篇)

民间资本的养老困局 篇1

近来, “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储备不足”、“延迟退休”等一个个新闻热词, 一次次触痛了人们本就脆弱的神经。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且, 近几年, 我国各级政府也在大力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和财力投入。养老服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对于社会养老问题及对老年人的服务方面, 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其中, 一个重要的环节还是资源的投入, 而从政府方面来看, 预算投入的增加根本比不上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程度。再加上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 政府财政税收减少, 对于养老服务产业的投入力度也受到了限制。所以, 在此时此刻, 我们来讨论引进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应该是十分适宜的。

接下来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讨论广州市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可行性。

一、广州民间资本及养老行业现状

广州作为一线城市, 也是中国金融业的发祥地之一, 正面临着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带来的新的时代机遇, 要想抓住机会, 将广州建设成为全国区域金融中心, 还要面临许多挑战, 而其中, 金融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资本的有序管理、健康发展是广州能否实现突破的极为重要的部分。

据测算, 2011年6月末广东省民间资本的总体规模为:全省中小企业和个人民间融资总量为1.19万亿元, 占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57万亿元的21.4%, 其中, 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总额约为5407亿元, 个人民间融资总额为6526亿元。2011年末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贷款2660笔, 共33.63亿元, 平均每笔126.43万元, 此数据仅仅是登记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情况, 而“阳光背后”的民间融资规模必定十分庞大。

广州政府与2012年6月在长堤大马路大三元酒家旧址开办了首个民间金融街。建设广州民间金融街, 是广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 也是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举措。随着广州民间金融街的诞生, 必将进一步规范民间金融借贷服务, 推动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开创出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新路径。

同时, 广州也将面临着入住老人供不应求的紧张局势, 正因为如此, 广州养老院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大, 养老产业得到政策的极大优惠和鼓励, 政府大力支持建设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广州市政府表示, 将加大力度推近广州养老院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规范养老院的管理和建设制度, 预计在2015年实现“9064”养老计划。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 广州民间资本活跃, 而且金额充足, 而同时, 当地的养老服务行业也具备巨大的需求潜力。故而, 如果能够正确的引导这些资金进入该行业, 一定能够获得资金的盈利和社会和谐的双赢态势。

二、养老服务产业盈利模式分析

资本能够进入那个领域, 关键一点还是看这个行业是否具备长期、稳定的盈利性。有句俗话叫做“无利不起早”, 所以, 我们必须要找到广州市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赢利点, 并且对其经营模式给出一些引导和建议。

根据对多家养老院的经营模式研究, 目前大致的收费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 租赁式收费:按照出租的经营模式, 入住敬老院的老人按每月或按每年交纳房租费用。此费用一般和其他服务费一起收取。

第二, 产权式收费:开发商建设产权式小区, 老人 (或任何人) 一次性购买, 并拥有产权。如果是投资客, 也可以不居住, 然后直接委托养老机构来运营。此类经营模式的案例有:北京曜阳、武汉侨亚, 这种经营模式是目前笔者认为具备很大发展潜力的社区养老院模式。社区养老类似于居家养老, 但是又略有不同。社区就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 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 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 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 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第三, 集资式收费:交纳大量的押金, 免费居住一定时间, 到期后押金全部返还。典型机构:北京太申祥和山庄。

第四, 押金抵房费:多交纳押金, 利用利息来冲抵一部分的房费。典型机构:北京寿山福海。

第五, 会员式收费:一次交纳多年的费用, 按照居住时间扣除相关费用。典型机构:上海亲和源。

三、加强政策支持力度的措施建议

为了使民间资本能够顺利的开展养老服务产业的相关经营活动, 还需要有政策的支持, 在一些经营方式、准入门槛等方面, 良好的政策支持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具体的几点建议:

第一,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本养老服务;对于政府举办的特别是新建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 可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当然前提是要明确产权, 参与形式可以通过公开招标, 以联营、承包、合作等方式, 交给专门的服务机构进行生活、医疗和护理等的运营管理。第二, 落实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的优惠政策。开展养老服务经营活动, 通常会涉及到有关土地、公用水电等资源。政府对民间资本举办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的,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予以适当的考虑。另外也可以给予适当补贴或者建设补贴。

摘要:养老服务是党和政府高度关切、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群众迫切需求的重大民生问题, 在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 对于实现养老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 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广州市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可行性。第一方面从资本构成和产业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从政策的支持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改善建议。从而从内因到外因两方面综合分析, 给投资者指出资本的增值方向和盈利性, 同时给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一系列可参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服务,民间资本,可行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广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广州金融白皮书2012》.

[2]李小安.民间资本: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选择[J].金融经济, 2006 (6) :16-17.

[3]徐龙志, 赵凯, 吴春梅.充分发挥内生性民间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作用[J].江淮论坛, 2006 (2) :26-29.

[4]张晓琴.我国民间资本发展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5]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民发〔2012〕129号

民间资本的养老困局 篇2

姓名:魏成成学号:20112063班级:软件五班

一:中国目前的养老现状:

“每个人都会像片中的桃姐一样徐徐老去,面临死亡;每个人也都会像Roger一样,看着身边的老人缓缓步入暮年,不得不接受生离死别的伤痛。”电影《桃姐》的导演许鞍华曾这样说。明天我们如何养老?怎么才能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幸福祥和的晚年?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经济社会急剧变化的现状让“中国式养老”面临诸多难题。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且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正在以每年超过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几乎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介绍,现在我国老龄人口总量世界第一,老龄化发展速度世界第一,这三个一,决定了 国养老问题的艰巨和复杂。

目前,我国的城乡养老体系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补充,社区养老为依托。以北京为例,根据政府出台的“9064”养老服务模式,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90%,社区养老占6%,机构养老占4%。

二:各种养老体系的弊端及原因:

老人要安享晚年需要满足以下几点:拥有健康的身体、有充足的金钱储备、有适合自己的地方养老、有家人陪伴、生病了有人照顾等。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方式。而今,421家庭模式,使年轻人面临需要同时赡养多位老人的压力。同时,年轻人在社会经济压力下的“啃老”也已经成了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失独家庭”问题也渐渐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中,中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据估计,这类家庭“至少一百万”。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在社会现实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机构养老也面临诸多问题。据新华网记者调查,一些城市中原本承担“托底”作用的公办养老院在自主经营中正慢慢变味儿:条件优越的养老资源被“特权”老人争相占用,而普通老人却因挤不进大门晚景凄凉。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目前,我国平均每个家庭只有3.1人,家庭小型化加上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使城乡“空巢”家庭大幅增加,如何养老成为一道社会考题。“空巢”老人除了需要面对虚弱多病的身体、并不宽裕的收入,还不得不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常年的孤独寂寞。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2010年,全国65岁以上 “空巢老人”有4150万人,到“十二五”期末将超过51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近1/4。而根据目前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18年后每二十位中国人中就有一位空巢老人。

三:我们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

民间资本的养老困局 篇3

关键词:民间资本;养老机构;投资

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日益增长的养老机构和服务的需求,给增长速度迅猛的民间资本合理正规的投资渠道。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的目的在于对于高额投资利润的追求,但目前就我国民资养老是一种逐渐兴起发展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其性质更偏重于辅助政府的公办养老机构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民资养老机构在我国的养老市场服务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带来老年人口比例的逐年提高,如何缓解老龄社会所带来的养老服务供需矛盾问题,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稳定发展中的特别重要的问题。从调查显示来看,九十年代以前,在我国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几乎没有,但是从1995年开始,作为新进的社会力量的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而后一段时期,国家出台许多支持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举措,尤其是在2013年8月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和措施中指出:“办好养老服务业,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打开政策大门,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这一决定给民间资本对养老机构投资的方向更加明确和坚定。在我国当的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部门依然为主导、民间资本只是有限参与,所以我国民间资本对养老服务业的实际投入资金量所占的份额比例较低,经营的体规模偏小,养老保障服务水平偏低。而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业的社会需求对市场的要求迫切。通过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到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在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帮助金融领域规范民间资本经营行为外,还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减轻政府对公办养老机构的公共财政负担同时,实现满足日益扩大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因此,鼓励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会使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养老服务的建设服务,促进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更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

在肯定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的重大成绩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在目前我国的民间资本投资的养老机构发展中还面临不可忽视的的各种风险。

(一)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的性质定位不明确,带来的政策风险

目前我国的民间投资养老机构性质有两种,即在工商系统注册的企业性质和在民政系统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保障责任相同,但享受的待遇和接受的管辖也存在很大差异。产生这样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对民间投资养老机构的相关政策不够明朗。在民政系统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民资养老机构由民政部管辖,在可以享受政府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必须放弃民间资本的盈利目的,即使是股份制也没有红利的分配权,并且一旦投资,民资养老机构的资产将属于社会性质,而且出现当经营问题时,投资者要承担连带的民事责任。工商系统注册的企业性质的民资养老机构由国家工商管理部门管辖,可以追求盈利性,但是却无法享受任何如使用场地的低价土地租用或经营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这种政策不明朗导致的性质定位不明确,使得更多的民间资本宁愿选择观望而不愿意冒然进入市场。加上目前民资养老机构的政策缺失,没有明确的对于申请兴办民资养老机构的规划和严格的准入政策,从而使一些不具资质的企业进入养老行业为日后经营得风险埋下隐患。

(二)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融资渠道受限,带来的投资风险

养老服务机构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和医疗护理及精神慰藉等服务的综合性专业服务机构,因此,老龄化压力下的我国养老机构建设前期的投入非常大,才能够实现成为老龄服务事业重要载体的目的。但养老机构的资金回报期限长,而且相对于其他投资行业回报率也比较低。有相当一部分民间资本的持有者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满怀对我国老龄事业的热情和对养老市场需求的看好,没有经过充分科学地市场调研论证,自筹资金投资或扩建养老机构,最后由于经营利润回收缓慢低效,陷入资金周转的困难。由于我国目前的民资养老机构完全依靠民间资本的自身资金运营,急需其他资金的参与支持,缺乏其他有效的融资手段,即使可以实现从银行或民间借贷机构进行贷款筹资, 但资信的顾虑和利率的变化都给民资养老服务机构带来严重的债务负担,,影响民资养老机构的正常运转,甚至入不敷出,经营困难陷入了困境,引起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的投资风险增加。

(三)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因管理服务缺失,带来的技术风险

目前,由于民间资本投资的养老机构管理部门无法统一,一般受民政部门和老龄委的双重管理,但是没有专门行业组织制定独立的行业标准及管理规范。再加上很多民资养老机构自身的经营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可能只是简单的套用其他行业服务模式,致使现在的很多民资的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就像是老年宾馆或老年医院式公寓机构,这与我国养老群体的需求极不相适应。因为这种管理服务的缺失导致的民资养老机构经营上的技术风险,导致养老服务机构及其容易与服务的老人或家属发生纠纷。发生服务纠纷,很多入住的老人,并没有配备专门护理人员,缺乏管理规范的民资养老机构无论在提供的硬件配备还是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无法实现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和医疗护理及精神慰藉的服务宗旨。

nlc202309041648

(四)法律法规的缺失,给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带来的法律风险

一直以来,民间资本投资的养老服务机构在日常经营中时常都会遭遇服务对象对其的法律及案件诉讼这种纠纷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因为在老人入住时所签订的合约规定的双方权责约定不清、不明。类似的纠纷使得原本在社会公众心中信用和地位不高的民间资本养老机构要面对更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不但会增加民资养老机构的支出成本,还给民资养老机构日常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严重影响民资养老机构的形象口碑,社会负面影响难于去除。

三、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经营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从政府政策制定完善角度,防范民资养老机构的经营风险

尽快给民资养老保险机构合理的社会定位,从申请准入到日常管理和监督都要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服务,为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提供和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和明确的政策实施细则。通过制定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规划,有计划分步骤的促进民间资本申办养老服务机构进入市场的有序性,逐步实现由社会资本成立的独立市场主体的养老机构,改变原来传统依附于政府的公办养老院的状态。一定要尽快制定详细的养老服务产业的行业服务标准和管理办法,通过专门机构对民间资本投资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日常的经营管理监督,规范民资养老机构的经营,促进鼓励民间资本针对不同老年类型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扩大养老服务的种类,增强服务的专业性。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应当无旁贷地成为社会化养老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如土地划拨、能源费用减免等方式,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实现加大对民间养老服务业的支持力度的目的。在合理定位民资养老机构后,继续为其提供相应的土地使用或租用费用的减免或优惠,在税收政策上也应当给予适当的帮助,也可以通过对民资养老服务机构的提供床位、岗位、开办年限补贴等方式,起到鼓励民间资本进人养老行业,促进养老行业创建方式多样化的作用。积极主张构建起起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另外,还可以继续积极鼓励采取曾经试用的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多种方式,通过合作模式或协助方式解决公办福利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不足等实际问题,实现降低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的成本投入起到兴办民资养老服务机构的作用。

(二)拓宽民间资本的融资渠道,鼓励并遵循市场规律投资

从民间资本对养老机构的投资筹资开始,适当的为民资持有申办者创建申请贷款的良好环境和信用支持。需要政府尽快出台并落实相关对社会福利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利用多渠道引进扩大投资资本的资金来源,也可以通过和商业银行合作开发适合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信贷服务品种,在投融资和信贷扶持政策方面,拓宽民营养老机构的融资渠道。另外,从民间资本持有者角度,应当提醒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事业,严格遵循经济规律,养老服务机构的筹划规模扩张投入较大,需要投资者不但了解国家对该产业的各项法规政策,还要对行业标准、行业受益进行全面分析调研,谨慎投资,在充分了解养老群体的实际需求和该群体的实际费用承受能力后,多方咨询论证,才能结合自身资金情况,选择是否投资,如何投资经营,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合法经营的服务创新。

(三)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准则,规范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的经营

不论是从民间资本投资准入还是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的身份定位上,法律法规的缺失都是致命的缺失。可以尝试通过建立法规明确 养老机构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机构的身份,坚持以养老服务对象为本的原则,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谐统一发展,避免民间资本盲目的追求盈利的同时给通过法规帮助民资养老机构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法规保护自身在与养老服务对象之间产生纠纷时应有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政府协助对民资养老机构提供定期的法律援助,为投资养老机构的申请人提供经营、合同制订和履行方面的咨询讲解服务,将各种有可能牵涉到的法律问题程序化并规范化。尽量在与入住的养老服务老人签订入院合同前进行积极的家属或本人沟通,尽量减少由于沟通错位误解带来的法律风险。

(四)提升民资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提供安全可靠舒适的养老环境

除了通过对新建的民资养老机构进行设施、用地等硬件方面的严格审批、严格管理监督意外,还要督促民资养老机构加强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环境设施安全和医疗服务工作人员上岗持证检查,避免突发危害事件的发生。同时一定要加大对民资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尤其是医疗护理方面的人力资源。可以通过在社会上建立养老服务和护理自愿服务者进行培训以缓解当前民资养老机构这方面人员短缺困难,或者由政府指定专业的医院医护人员定期对民资养老机构的护工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还可以效仿西方国家通过社会力量实现社会义工制度,协助民资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共同完成养老服务工作。同时不要忘记一定要注意增强民资养老机构从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道德修养,努力创建温馨、舒适、安全、幸福的社会养老氛围。

结束语:总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养老服务市场需求旺盛。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快速增长壮大的民间资本正面临优势整合、资源配置整合改革给予的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优惠准入机会。民间资本的金融一定会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完善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协助解决我国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但在政府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对民间资本进人养老机构进行扶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理性看待在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机构的过程中,民资养老机构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和障碍。因此,这里探讨我国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机构常见风险的规避问题,是希望通过对民资养老机构的日常监督和管理,规范民资养老机构的经营行为,给予其合理的优惠政策和合法的权益同时,降低各种风险和损失发生的几率,尽量帮助民资养老机构的经营从风险焦虑的束缚中解脱,更专业优质地为入住老人提供优质、祥和、丰富的养老家园。

参考文献:

[1]魏玉.中国养老福利服务的社会化供给模式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钱国英.养老服务机构:法律风险与应对策略[J].社会福利,2010(8)

[3]吕津.保障我国城市养老服务体系有序运行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9(11).

[4]耿永志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目标、差距及影响因素[J〕.湖南社会科学,2013(3).

[5]张思锋,王立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研究—基于三省六县的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民间资本的养老困局 篇4

一、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概述

上世纪90年代末, 我国开始探索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院, 允许营利性资本基于社会责任投资兴办社会性养老服务组织;2005年, 民政部发布《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 逐步放开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限制, 对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式做出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多项规定, 将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域拓展到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居家老人服务业务、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开发等, 并推出各项优惠措施。

2012年以后,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出台, 其中, 2012年7月24日民政部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 从参与领域、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对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规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举办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参与养老产业发展;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 比如, 对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提供养老服务, 根据其投资额、建设规模、床位数、入住率和覆盖社区数、入户服务老人数等因素, 给予一定建设补贴或运营补贴;争取建立养老服务的长效投入机制和动态保障机制, 将民间资本参与运营或管理的养老机构纳入资助范围内。

二、诸暨市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政策解析

近年来, 浙江省加快扩大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改革步伐。2014年5月, 浙江省人民政府下发文件, 同意在诸暨市开展扩大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改革试点。诸暨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截至2014年底, 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31818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倒逼诸暨市“开闸引水”, 探索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的改革。诸暨市2014年9月制定实施了《诸暨市扩大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 (简称实施意见) , 从切实保障民办养老机构用地、简化审批程序、明确投资者权益和责任、加大税费优惠支付力度、加大经费补助支持力度、加大医养结合扶持力度、加大金融和财政扶持力度等七方面对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产业做出规制。

在民办养老机构用地上, 对前期普遍反映的用地难问题做了回应。投资者拿到通过招拍挂出让方式取得的民办养老机构用地后, 可通过金融系统做融资抵押。允许民营养老机构利用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清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办理抵押贷款, 金融机构支持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

在民办养老机构投资者权益保障上, 过去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中所有捐资和出资人的投入属于社会资产, 不得由出资人占为己有。但从资本逐利性看, 会限制民间资金投入热情。《实施意见》规定, 非营利性民办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 出资者拥有实际出资额的财产所有权。经营管理较好的, 可从收支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举办人。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存续期间, 产权还可依法转让。

值得一提的是, 《实施意见》在浙江新政基础上, 结合区域发展实际, 在简化审批程序、加大经费补助、加大医养结合扶持力度等条款上又有新突破。比如, 在审批上, 原来要先办许可证, 消防、环评审批是众多小投资者的重大门槛, 常常花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才能办齐手续, 这就导致大量“地下养老机构”存在。新意见简化审批流程, 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 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如, 在加大经费补助上, 一是床位补助力度加大。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可获自建4000元, 租赁3000元每床的建设补助。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也被列入床位补助范围, 为民办养老机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二是实施养老护理员补贴。对持有高、中、初级国家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的护理员, 分别给予每人每年4200元、3000元和1800元的特殊岗位津贴。此举缓解了养老机构用人难、留人难问题, 也对“持证上岗、规范管理”做出政策引导。三是支持购买机构责任险。对养老机构参加政策性综合责任保险的, 所需保费由市财政按50%的比例补助。

三、当前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2014年浙江出台扶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的新政策以来, 取得良好社会效应。以诸暨为例, 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已占总床位数的50%以上, 12家新进民营养老机构获得预登记, 民间资本投资养老领域热情高涨,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开放程度还有待加强

《实施意见》中虽涉及关于营利性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 但力度不足。公共财政补贴向福利性和非营利机构倾斜, 势必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民办非企业领域。这样的身份带来的是难以融资和分享利润。

2. 政策落地较难

从当前全国各地的扶持政策看, 一般由民政局主导发文。虽然在民政层面看, 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门槛大大降低, 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环保、消防、规划、人社等多部门协同, 急需出台一个协调处理意见或协调机构。比如, 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想申请建立正规挂牌的医务室, 并为老人开通医保结算服务。此工作涉及卫生局及人社局, 虽然民政部门努力协调, 但效果不理想。

3. 行业监管体系不完善

扶持政策的有效实施必须依靠养老服务评价和有效监管。诸暨在《实施意见》中明确了投资者权益及责任, 但没有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 容易导致推诿。比如, 资金补助上, 通常按床位的硬性指标发放补贴。按照目前县级市老龄办的人员配备, 往往一人负责多项工作, 一个数据持续用多年, 这样的监管带来二次分配不公, 也容易陷入“大而全”的设施配备导向。

四、民间资本参与养老领域的政策建议

1. 为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提供更宽松的环境

如何从机构性质、价格体系、管理运行机制、财政补贴、行业规范等方面为民营资本创造联动、宽松的成长环境是民间资本积极进入养老领域的先决条件。第一, 不管是营利的还是非营利性的民办养老机构, 政府都有责任明晰、保护其产权, 这是保证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制度和法律基础。尤其在养老产业发展初期, 不可对营利性民营机构给予过多的约束。第二, 大力发展行业协会。根据国外经验, 民间组织之间的联合对于引导民间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增进民间组织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要改变以往工作中管得过严过细, 包揽过多的弊病, 取消不必要的检查、评比, 通过行业协会制定标准, 强化行业之间的沟通、约束和竞争, 发挥行业自治的积极作用。第三, 打破以往以所有制差别配置养老资源的“二元体制”, 使公办与民办机构通过服务质量的提升平等地开展竞争, 促进中国养老行业的良性发展。

2. 加大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

要认真研究政策落实的具体办法, 对民办养老机构优惠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管。政策实施的相关部门要制定政策落实的联动机制, 不推诿扯皮。一方面, 要在资金、信贷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保证民办养老机构在初期发展阶段的正常运营。目前, 按床位进行的补贴是否可以改为按入住失能老人的形式。另一方面, 除补贴和购买服务等资金支持性政策之外, 还应加强各种非资金性质的扶持政策的落实。例如, 针对租赁房屋的养老机构因其房屋原使用性质不能享受与居民家庭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同价政策时, 如果在协调相关单位无果的情况下, 是否可以采取变通方式加以解决。又如, 税费优惠措施中规定“对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但在实际操作中要免除上述税种需要完成繁琐的申请和批准程序, 建议进一步简化此类手续。

3. 将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养老领域纳入法制化的发展轨道

从诸暨这样的县级市来看, 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往往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和政策规制, 需要尽早将其纳入法制轨道。一方面, 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首先要制定出目前养老产业发展中比较急需的养老服务机构分层分类标准、失能老人评估标准、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分类标准、养老服务中介机构基本要求等标准;然后进一步优化、细化, 确保标准体系的有效性。另一方面,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入住老人及机构的社会保险制度, 鼓励民营养老机构参加政策性综合责任保险, 减轻社会办养老机构管理上的压力和运营成本, 提高社会办养老机构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杜鹏.政府应给予民办养老机构政策和资金支持[N].中国经济导报, 2011-08-23.

[2]关信平, 赵婷婷.当前城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中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5) .

[3]安俊美.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养老服务提供的制度政策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 2014 (1) .

民间资本的养老困局 篇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 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大港地区从1997年开始, 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大港街现有人口23.8万人, 其中60岁以上人口就占有很大比例, 由此看出, 大港街人口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 尤其是社会养老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大港街养老基本状况

(一) 养老机构短缺, 大港没有一家国办养老机构

截至2013年底, 大港地区建有3家民办养老机构和4所农村敬老院, 有床位698张, 入住老人近300人。按照滨海新区民政局的要求, 中塘镇还将建设一个示范型的国办托老所, 计划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总投资2400万人民币, 设置床位150张, 但目前尚未开工。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除了农村养老院 (以赡养农村五保户为主, 由涉农街镇民政部门负责) 外, 大港地区尚没有一家国有养老机构。

(二) 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 (站) 运转效果不理想

截止2013年底, 大港地区建有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5个, 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29个, 有床位300张左右。尽管每个日间照料站都配有休息室、图书室 (配餐室) 、文体活动室等一系列设施, 但真正利用率并不高, 其原因, 是因为很多老人身体长期有病, 行动不便, 根本出不了门。所以说, 再好的设施条件对他们而言, 也没有意义。更重要的是,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没有专职工作人员, 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 (站) 没有专职管理人员, 同时, 也缺乏专项工作经费和运营经费。而且, 老人们真正需要解决的一日三餐问题, 由于受到投入、食品安全卫生、炊事人员健康、操作间硬件准入等若干规定限制, 没有社区能够独力运营。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大港街尚缺乏一个以国有养老机构为主导、民间养老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体系。为此, 大港街根据本地区实际, 在深入实际、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和天津天同集团合作,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大港的养老产业, 同时, 将其提供社区平台和便利条件, 以服务社区老人为主、以提供服务延伸和专业保障的居家养老为主, 从而打造一个没有院墙的养老院。这样, 既可以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 同时, 也为减轻政府投资压力、降低社区养老费用、从而更多地惠及普通百姓找出了一个新途径。

天同集团与大港街共同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

(一) 天同集团为居家养老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后援保障

1.设施完善、管理科学。天同集团医养院于2012年正式筹建, 注册资金5500万元, 先后投资1.2亿元建成1000张床位、具有现代医养管理机制的养老院。该院每一个养护方案都是按照每一位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量身订制的。老人在院里的活动, 都是由医护人员全程跟踪。并且在治疗、康复过程中, 采用痕迹管理, 而且有责任护理员和主治医生。其指导思想是:让躺在床上的老人坐起来, 让能坐的老人走起来, 让能走的老人动起来。逐步改善和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同时, 注意老人精神层面的慰藉。为爱好书法的老人预备了文房四宝和书案, 对爱好器乐的老人们配备了笙、管、笛、二胡、扬琴等器乐, 为老人们提供一个能激发生活热情、释放情感、增进心智的文化活动场所。工作人员树立了“勤勉为医、体恤为患”的服务观念, 把这里每一位入住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来服务。让老人们感到, 他们入住的是一个充满温馨、温情、温暖的家。

2.资质符合国家标准。这里的医生、护理人员都是严格按照民政部的标准配备的, 而且都是具有一定专业水准。为了不断充实新知识、新技能, 他们还常态化地开展技术培训, 聘请资深专家来院进行有关老年人的医疗、康复、养生、护理、心理健康干预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为老人高质量的医养、延缓衰老, 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3.护理产品科技含量高。这里的老人们享受到了该集团研发的各种完全知识产权的“银发”新产品。例如, 不能自理的老人一旦把小便撒在床上, 而且自己又不能语言表达, 护理人员可能会发现的不那么及时, 老人会很不舒服。为此他们研发了一种老人小便报警器, 这个报警器所安装的热敏原件, 具有一旦老人尿在床上, 它就会马上发出报警, 护理员就会及时发现并处理。瘫痪老人下身不能活动, 在天冷的时候, 尽管盖棉被, 但体温可能不高, 导致被窝里温度偏低, 这时, 老人会十分不舒服。天通集团为此研发被窝温度报警器, 只要老人被子内温度低于设定值, 仪器就会报警。护理人员就会闻讯赶到采取必要措施。

综上所述表明, 医养院有能力为居家养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专业后援。

(二) 医养院将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 进家入户, 打造没有院墙的养老院

2015年1月27日, 滨海新区天同集团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举行了启动运营仪式。这个养老服务中心由大港街与天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合作建立, 目的就是让养老服务进社区, 进家入户, 从根本上解决空巢老人、生病老人、行动不便老人的服务问题, 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让居家养老这一贴近国情的养老方式变成现实。

为了给辖区老人提供高品质的居家养老服务, 打造“没有院墙的养老院”, 大港街与天同养老产业公司积极筹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这是大港街2015年惠民十大实事之一。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开通, 标志着大港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入实质阶段。

居家养老, 最主要的, 要有强有力的医护专业后援保障。居家, 只是解决了住的问题, 还有吃饭问题、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生病后的治疗、特别是瘫痪在床的后续护理问题。前者可以由社区志愿者来解决。但后者就必须由持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来承担了。只有把专业化后援问题处理好, 居家养老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否则, 就是空谈。大港街和天同医养院合作, 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并以实行三个对接作保证, 即:

1.服务内容对接:“你需要什么服务, 我就提供什么服务”使服务内容、形式、费用、标准等和需要帮助的老人及家庭交代清楚, 双方对上述内容充分认可, 便于居委会人员监督与管理。

2.服务时间对接。每个老人对医护人员要求上门的时间频率是不相同的。或者一天一次或者数天一次, 都要和老人及家属商榷好。

3.服务技能对接。每个社区都有志愿者, 除了医护到社区服务的固定时间段外, 日常都需要志愿者巡视走访。为了能做到帮忙帮到“点子“上, 把好事办好, 天同医护人员就把某位老人每天吃药、康复内容、该注意什么交代给志愿者。这样就使得居家养护达到无缝对接了。另外, 天同医养院滨海分院还有一个配套医院即慈爱医院, 为老人的医护提供应急保证。

目前, 他们的服务已经得到34个社区中的半数居委会和老人们及家属的认可。

上一篇: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下一篇:小学语文写字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