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民间小故事(精选10篇)
古代中国民间小故事 篇1
古代中国民间小故事篇一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三十刚出头的民警张海波被派去乡下工作,做一个蹲点干部。
他蹲点的地方是河东公社小河大队。
那是一个夏日,为了躲避毒辣的太阳,张海波清晨五点就骑着单位配发的一辆半新自行车上路了。城市还在熟睡之中,街道上冷冷清清,路边人家没有透出一点光亮,马路边隔很远才有一盏昏黄的路灯,还好南方夏日天亮早天边已经有鱼肚白,他有力地蹬着踏板,自行车在洒着昏黄路灯光和泛白自然光的水泥路面上飞驰,十几分钟后就出了城,又飞驰过凉风习习的过江大桥,然后往右冲下一个长长的斜坡,自行车就欢快地在河堤上奔行。
上午八点半,张海波骑了三个多小时自行车到了小河大队部。小河大队部在一个古老美丽的小镇上,小镇只有一条铺着鹅卵石的小街,小街两旁全是青砖黑瓦的明清建筑,大队部也是一幢明清建筑,他将自行车放在门外锁上车锁,抬脚跨过青石门槛就迈进了大队部。
大队曾书记四十来岁,穿一件无袖白色粗布衫和一条黑布长裤,脚上是一双黑布鞋,他坐在一条长木凳上抽着烟,一边认真听着张海波自我介绍,一边仔细打量着来人。张海波个头一米七多一点,长得清清秀秀,身板与乡下汉比较略显单薄,他上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短袖白布衬衫,下身是一条蓝色宽大的公安制式裤,脚穿一双酱色多孔塑料凉鞋,他整体给人一种精明强干的印象。曾书记听完张海波的自我介绍,他露出了热情的笑容,将手上烟蒂往地上一扔,站起来双手接过介绍信,就热乎地请张海波坐对面的一张竹椅上,曾书记又从桌上提起热水瓶给张海波倒了满满一搪瓷把缸的白开水,接着详详细细地给张海波介绍大队的情况,有七八个地富反坏右分子,有一个与知青斗殴坐过牢的堕落分子,最后他憨厚地朝张海波嘿嘿笑着说,“我们乡下几年也出不了一两件坏事,只是夏天有些老俵心痒痒占女人家便宜,犯一点作风问题,偷看女人洗澡,晚上偷偷摸一下大腿,嘿嘿,这些事情也不好上纲上线,是不是,张同志?”,张海波对这些作风问题的事情不甚了解,曾书记说不好上纲上线,他也就随和地笑了笑。
一个上午张海波都在光线暗淡的大队部里翻阅地富反坏右分子的档案,临近中午时,曾书记笑呵呵地过来对他说,“张同志,我们去吃饭吧。今天从一队开始派饭。”
张海波曾听在乡下蹲过点的同事讲过,每天吃饭是轮流派在老俵家,富裕点的老俵家招待好一点有炒鸡蛋,一般的老俵家都是自留地里种的蔬菜,反正碰上什么吃什么。张海波因为两地分居问题与妻子离婚后基本上是吃食堂,他对吃并没有太多的讲究。
曾书记借了一辆自行车,他骑在前面带路,张海波跟在后面,一路上两人没有说多少话,张海波也没功夫说话,土路两旁迷人的乡间风景让他如醉如痴。
原来乡下是这么美。路右边是一望无际的稻田,那绿油油的水稻随风起舞,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在田头树梢上伴唱,真是广阔天地大舞台。路左边有一条清澈弯弯的小河,河岸青青草地上十来头牛儿有的在低头吃草有的懒洋洋地趴着,清澈河水中七八个顽童在嬉水玩闹,那小胳膊拍起的水珠在阳光里莹光闪亮。
沿途欣赏着美景,不知不觉中就到了第一生产队。
这天,张海波是第一次见到红柳。
她站在村头一棵几百年的香樟树下,身旁站着她老公生产队队长曾开贵。
张海波远远就看见了那棵香樟树,枝繁叶茂在天空画出了一条美丽的弧线,接着香樟树下的红柳扑进了他的眼睛,虽然红柳用手遮在额头眺望这样看不齐她的五官,但那种充满朝气的丰盈着实让他震撼。
红柳二十七八年纪,一件乡下时髦的短袖花格子布衬衫裹着她丰盈的身子,虽然衬衫尺寸宽松,可是无法遮掩一种成熟的丰盈,这种丰盈不是简单的丰满更不是肥胖,是健康村姑独有的充满朝气的丰盈。红柳扎着两条羊角辫,她有一张好看的鹅蛋型脸蛋,面颊自然的红晕似鲜艳的苹果,她一对眼睛水波奕奕,一双嘴唇丰满红润,她自然地露出春天般的笑容,张海波感到无比的震撼。
曾开贵的家就在村头,与香樟树相距二十来米,是一座青砖瓦房,那是解放后土改时政府分给他家的房。
曾开贵热情将曾书记和张海波迎进家里,厅堂一张八仙桌上放着一个搪瓷脸盆,脸盆里是满满的红烧狗肉,那扑鼻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厅堂,又飘出门外飘得很远很远。
张海波作为尊敬的客人与曾开贵父亲同坐在上席的长凳上,大家都落座后,曾开贵憨状可掬地说,“家里拿不出什么好菜招待,就打了一只狗,现在不是吃狗肉的季节,实在不好意思。”,曾书记呵呵地笑着说,“开贵,你打家狗招待客人,说明你招待我们张同志是非常热情,今天我也很有口福,哈哈,真馋死我了,我开筷啦。”
大家喝着自酿的黄酒吃着狗肉,有说有笑地聊了起来,当曾开贵得知张海波与他是同年同月生,就借着酒兴要与张海波结老庚,张海波觉得曾开贵这个人不错,就欣然接受。
两人结了老庚,张海波叫了红柳一声“嫂子”,红柳眯眯地笑着,脸蛋更加红扑扑。
张海波第二次见到红柳时,却非常怜悯和伤心。
半月后,老庚曾开贵中午在河里消暑游泳时,突然脚抽筋沉入了河底。
张海波得到消息,就火烧火燎地骑着自行车赶往第一生产队。村头香樟树下挤满了人,他将自行车往地上一扔,慌慌张张推开人群,只见红柳紧紧抱着一动不动全身湿漉漉的曾开贵在哭天喊地。
曾开贵入土后,忙了几天几夜的张海波要回大队部了,他从兜里掏出所有的钱,两元一张一元四张伍角三张贰角一张壹角七张,还有一分贰分伍分的硬币,情真意挚地对红柳说,“嫂子,你不要太难过,今后有什么困难,遇上了什么事,你就到大队部来找我这个老庚。”,红柳挂满血丝的眼睛又伤心地流下了泪,她点了点头,却怎么也不肯收下他的钱,他抓住红柳的手将钱硬塞在她手心,这时一双稚嫩的手过来使劲掰开张海波的手,“你是一个坏蛋,不要你的臭钱。”,冒出来的小孩子是红柳的独生儿子来福。
红柳很生气地用力打了一下来福的屁股,严厉地说,“来福,你怎么能这样说叔叔,快给叔叔道歉。”
“我不!他就是一个坏蛋,吃了我的阿黄,我恨他。”,来福脾气很倔,红柳更加生气,她又用力打来福屁股,张海波匆匆劝住了红柳。
张海波回到大队部一睡就睡了一天,次日想去一队再看望安慰一下老庚爷和红柳娘儿俩,第七生产队一件纠纷绊住了他的脚,事情忙完后,市局又通知他回城里汇报工作,这样左折腾右折腾使他一直抽不出身来。一个月后,红柳突然来大队部找他,他忙着倒茶递扇,红柳一直低头闷声不响,他关心地说,“嫂子,你有什么事就说出来,我能办到的,一定尽力去办。”,红柳犹犹豫豫了好一阵才说,“有人占我便宜。”,张海波剑眉一竖,“是哪个耍流氓?你跟我说。”,红柳又犹犹豫豫,最后还是没有说。
在南方酷热的夏夜,城里年轻人喜欢在街旁和小巷里露天过夜,乡下人更是无拘无束,男女老少都爱在自家屋前院里露天睡觉,劳累了一天的男人们光着膀子在习习凉风中呼呼睡去,女人们穿着布背心花裤衩在竹床上也睡得很香,一些心痒痒的老俵半夜三更时分就到处游荡,看见哪家媳妇大腿白花花可爱,会趁人家熟睡之机偷偷摸摸占些便宜。村头的香樟树巨大如伞又在小河边,白天是村里人纳凉聊天的场所,晚上是村头两户人家睡觉的地方,曾开贵不幸去世后,另一户人家不敢睡在香樟树下了。香樟树下不仅特别凉爽,而且香樟独特的香味驱赶走了蚊虫,真是夏夜休息睡眠的最佳场地。为了来福能睡上好觉白天有精神读书,红柳每晚还是带着来福在香樟树下过夜。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何况红柳是一个漂亮的小寡妇,心痒痒的老俵晚上就趁机会来占红柳的便宜。
红柳不说出是谁,是碍于乡里乡亲的面子,她来找张海波,并非是叫他去拷人,她想要他做一夜守卫,这样露露脸,今后就没有谁敢对她耍流氓,张海波爽快地答应了。
晚上,红柳坐在竹床上一边给来福打扇一边跟张海波聊天,两人特有缘,越聊越开心,不知不觉月升中天了。坐在竹椅上的张海波看着熟睡中的来福,歉疚地对红柳说,“我真的很对不起来福,为了口馋,让他失去了阿黄。”,红柳说,“我家来福人小鬼精,他骂你坏蛋,吃掉了阿黄,只是一个借口。他刚失去爸,怕再失去妈。”,“嫂子,他怎么有这种想法?”,张海波非常纳闷,“那天你给我钱,是抓着我的手,来福就以为你要抢走他的妈。”,红柳说话时红红的脸儿掩在夜色中,可那种低头含羞的娇态还是让张海波分明感受到了。
张海波的心呯呯地跳,他将头转向别处,大地万籁无声,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洒在田野上,多么迷人的夜晚多么醉人的夜晚。
张海波在红柳的执拗下,睡在了来福身边的竹床上,尽管刚才他的情思被撩拔得飞扬,袭人的困意在裹着凊香的凉风中还是让他合上了眼。不知过了多久,张海波睁开了朦胧的睡眼,忽然他看见了红柳低头靠在竹椅背上的睡姿,一种强烈的怜惜使他伸手欲拍醒红柳让她睡竹床,可是手停在了半空,他犹豫了,他不忍心惊扰红柳的睡梦。
张海波在怜惜与犹豫中徘徘徊徊,最后他下了决心,轻手轻脚地抱起红柳放在了竹床上。
香樟树独特的香味使人感觉浪漫,有人称香樟树为爱情树。
张海波抱着红柳,朝气的丰盈和沁入心扉的体香让他生出一种爱的情怀。红柳被张海波抱起,她的睡眠被惊扰,但她依旧闭着眼享受着一种幸福和甜蜜。
后来张海波时时想起那棵村头的香樟树时时惦念着红柳和来福,然而除了派饭去一队,每月与红柳见上三面,两人眉目传情心灵交流,他再没有找一个借口去过一队,其中缘由他怕招来骂名,毕竟老庚才刚过世。
双抢过后,张海波结束了蹲点工作,他要回城里了。大队曾书记和一些大队干部还有一些老俵依依不舍地送他到镇外,他推着自行车一步三回头,他在寻找在等待一个熟悉的丰盈的身影,可是那个身影最终未出现在送行的人群里。
张海波失落之中与大家挥手告别,正要骑上车时,一个老俵喊着“老庚老庚”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老俵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他,红柳出事了。
一队村旁有一家印刷厂,曾开贵当队长时与印刷厂的关系没处好,这次红柳从印刷厂拿了十本作业本被逮住了,印刷厂对红柳就上纲上线。
张海波赶到时,红柳被印刷厂革委会保卫干部绑在了香樟树上示众,她脖子上还挂着一块牌子,上面用毛笔写了几个大字,盗窃犯梁红柳。“解开绳子,放了她!”,张海波冲着几个保卫干部大吼,“不能放!她不是损公肥私行为,是彻彻底底的挖社会主义墙脚。”,保卫科长嗓门儿也大,张海波剑眉一扬争锋相对,“梁红柳家世代贫农,曾开贵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请问,根红苗正的她会挖社会主义墙脚吗?我再问,你迫害一个贫农是何居心?”,保卫科长哑口无言心虚了,他赶紧命令手下解开绳子。
张海波要走了,红柳怕离别伤心就没有远送,她含着泪一直站在香樟树下望着张海波远去的背影,怱然几颗香樟树的果子掉落在她的头发上,她似乎才发现满地是香樟树紫黑色的果子,她拾起两颗果子,泪如泉涌地大喊“海波!”,她拼命朝他跑去。
张海波下了车,红柳流着泪跑了过来,她抓着他的手,将香樟树两颗果子放在他的手心,然后一转身就往回跑。
张海波愣愣地看着红柳丰盈的背影,又愣愣地看着手心紫黑色的果实,虽然红柳没说一句话,但他知道紫黑色的香樟果实一定代表着什么。
回到城里问别人,张海波才知道香樟树果子又叫爱情果相思果,后来他一直珍藏着那两颗紫黑色的爱情果相思果。
一个寒冷的冬天,张海波从外面回公安局,他在门口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红柳穿着一件半旧的军棉袄站在寒风中,她双手抱在胸前护着一个花布包裹。两人相见分外高兴,红柳跟着张海波进了公安局,来到了他的宿舍,她见屋里乱七八糟,就数落了几句,然后解开花布包裹,里面是一件小棉袄,又除去小棉袄,才露出真面目,是一只乡下土钵。红柳笑嘻嘻地揭开土钵盖,一股浓浓的香味瞬间飘满了整个房间。“好香!”张海波情不自禁地说,“冬天是进补的季节,你身体单薄,我特意给你熬的鸡汤。你赶紧趁热吃,我给你收拾一下屋子。”,一股暖流瞬间涌满了张海波全身,他的眼睛湿润,他的声音也变成了感情音符“红柳,你先吃。”,红柳看也没看他一眼,只顾埋头收拾屋子,“你不吃,我也不吃。”,张海波将红柳抱在手上的脏衣脏裤夺过来,红柳在张海波的执意下喝了一口鸡汤,她就再也不理会张海波了。
红柳洗完衣服打扫完屋子,已是下午四点多,她是上午搭大队运小山竹的木船来城里的,明早船才回大队,今天她要在城里过夜了。
晚上张海波要红柳睡床上,他卷了一个铺盖准备睡地下,红柳不肯,张海波束手无策。红柳瞧了瞧他,扑哧一笑,就红着脸过来解他的棉衣扣,他脸红耳热,心狂蹦乱跳。红柳自己开始脱棉衣,又脱掉布衣布裤,朝气的丰盈犹如初升的太阳喷薄而出时,张海波的心扑腾一下跳到了嗓子眼。
这晚张海波要红柳嫁给他,红柳答应了,不过她说要回去征求开贵爸和来福的意见。
一星期后,红柳又进城了。晚上在热烘烘的被窝里,张海波又跟红柳提婚事,红柳心事重重地说,“我扔不下开贵他爸和来福,我们以后再谈这事好吗?”,张海波无奈地点了点头。
后来红柳每月来城里两三回,打扫屋子洗衣服过完夜后又匆匆回乡下,一年下来她和张海波的感情越来越深,可是一直不敢谈婚嫁之事。
一天,领导找张海波谈话,问他跟红柳是什么关系,他吱吱唔唔答不上来,结果被领导狠狠批评了一顿,并且要求他立即纠正作风问题。
红柳又进城了,这次张海波没有让她进公安局,他带她来到江边,他心情糟糕地把被领导批评的事讲述了一遍,红柳红着眼圈儿咬着嘴唇始终没吭声。
后来张海波与红柳再也没见过面。
三十年后,张海波家来了一位客人,他是红柳的儿子来福。
来福在母亲的精心教育和督导下,八十年代初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一所著名大学,现在已是县级干部。他将两颗香樟树紫黑色的果子郑重地交给张海波,声泪俱下地说,“叔叔,这是我母亲弥留之际千叮嘱万叮嘱要我转交的爱情果相思果。叔叔,我对不起我母亲,当时我非常害怕失去母亲,天天哭闹着不让母亲嫁进城里。叔叔,我对不起您,对不起我母亲啊!”
泪眼模糊的张海波伸出颤抖的手接过爱情果相思果,他又颤巍巍地走进卧室,从老式的旧皮箱中取出一只包装精美的盒子,里面是两颗干瘪的爱情果相思果。
第二天,张海波和来福站在了那颗村头的香樟树下,正逢果实成熟的季节,香樟树紫黑色的果子散满了一地。张海波弯腰拾起两颗果子,两行泪滴落在土地上。
香樟树啊香樟树,你能扎根大地坐怀不乱,看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落,可是你紫黑色的爱情果相思果有多少能长久傲立枝头?请让它不要无声地掉落,不要不要变成黑眼泪消失进大地。
古代中国民间小故事 篇2
“鬼话”, 即鬼故事, 是群众集体自发地口头创作和传承的幻想故事, 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 是以鬼魂的形象和故事情节表现对生活的再现。同时, 鬼故事属于鬼文化范畴, 因此在民俗学视野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内涵。
各个国家在文明产生的早期阶段都有一段崇拜自然、信仰神鬼的宗教巫术发展时期,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 鬼文化尤甚。中国古代“鬼话”赖于鬼文化、鬼信仰的发展而发展, 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而在中国的“邻居”日本, 鬼怪文化是日本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中日文化连衣带水的关系, 中国“鬼话”传到日本之后, 融入了许多日本本土元素, 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怪谈”。
二、宗教文化对“鬼话”与“怪谈”的影响
鬼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 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 宗教文化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国“鬼话”和日本“怪谈”中都有明显的佛教文化色彩, 但二者在形成发展过程中, 受到的宗教影响在成分上和程度上却有所差异。
(一) 道教与佛教对中国“鬼话”的影响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 道教的起源早、发展轨迹清晰, 成为与中国古代鬼话最早合流的宗教。早在战国时期, 早期道教徒就已经开始吸收和利用鬼神信仰, 作为自己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的地下鬼谱系为:丰都北阴大帝、十殿冥王、地府七十二司圣位、判官、五岳神、力士、煞鬼等。而道教信仰的诸神大都成为了鬼话中的神仙角色, 如玉皇大帝 (《阎王爷和土地爷》) 、太白金星 (《钟馗嫁妹》) 等。在行为活动上, 道教吸收了巫文化中的一些内容, 形成了具有道教色彩的驱鬼巫术, 渗透入鬼文化中, 使得鬼话的发展有了新的转变。
而作为外来传入的宗教, 佛教在东汉末年进入中国, 由于其与鬼神信仰的更多的契合点, 使佛教文化与鬼文化的合流具有更为普遍的形式内容。“佛教对于中国民众的影响, 在民间故事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而鬼魅故事由于自身特点的关系, 接受佛教影响尤为迅速和明显。”[1]佛教教义中的因果轮回、善恶有报的观念渗透入中国古代鬼话中, 在《聊斋志异》、《子不语》等鬼故事中均有十分明显的体现。鬼的报应警示着人们多行善、少作恶, 符合佛教教化人们行善积德的教义。而佛教中的十八层地狱的详尽描述, 则为鬼怪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场所。而在行为活动上, 佛教寺庙常举行“水陆道场”、“放焰口”等宗教仪式, “水陆道场”旨在超度亡魂、普度众生, “放焰口”则是为饿鬼们提供食物, 这些仪式属于鬼信仰的范畴, 又体现了佛教的万物平等、慈悲为怀的观念。
(二) 佛教和神道教对日本“怪谈”的影响
在古代日本, 佛教经由中国传入, 在日本社会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日本民众对于佛教中的地藏菩萨有着广泛的供奉信仰, 在日本怪谈中, 就出现了许多与地藏菩萨相关的内容。而佛教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念, 在怪谈中也是比比皆是。小泉八云《怪谈》中诸多鬼怪故事的发生都是前世今生种下的果报。日本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的孟兰盆节 (又称“魂祭”) , 是日本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 用以追祭祖先、为亡灵祈福。而孟兰盆节其实也是佛教的节日, 既是鬼神的祭日, 又是“佛欢喜日”。
而与由外传入的佛教相对应, 日本本土的神道教 (简称神道) , 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 将山岳、树木、狐狸等动植物人格化, 作为崇拜的对象。表现在怪谈中, 则成为狐大仙等鬼怪形象的化身。而与此对应, 形成了日本怪谈中特有的“阴阳师”的形象, 作为驱鬼巫师, 体现了神道教的思想和教义。尤其在日本古代后期的怪谈创作中出现了大量的神道思想, 一方面, 怪谈中的神道思想与佛教思想分庭抗礼;另一方面, 神道教在发展历史中吸纳了佛教、儒学中的一些成分。怪谈作为载体, 神道思想与佛教思想的融合渗透在其文本中, 表现出怪、神、佛的一体化特征。
三、“鬼话”与“怪谈”中的鬼怪形象分析
(一) 以动物为原型的鬼怪形象
在原生态阶段, 中日古代民间鬼故事中的鬼怪多以动物形象出现, 具有自然属性, 体现出人类早期对于大自然的膜拜和恐惧心态, 人们将鬼灵形象附加于各种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现象之中。
在中国古代较早的记载, 如《山海经》中就记载有蛇怪等许多鬼怪化的动植物形象。而在后来的鬼话中, 狐怪、狗怪、猴怪等动物鬼怪屡见不鲜。如陶潜《搜神后记》中的雄性狐妖, 《聊斋志异》中的典型雌性狐妖形象等。除去动物, 在中国古代鬼话中一些无生命之物也可以为鬼怪, 如《搜神后记》中的虹怪, 《集异记》中的枕怪等。动物类鬼怪多具有一定的人性特征, 并以装怪作祟、危害人类为乐, 但并不十分可怕。
而在日本怪谈中也有较多的动物鬼怪形象。较早的, 如在《古今奇谈莠句册》中对于人鱼形象的详细记载, 以及日本的狐大仙——稻荷神的传说, 此外还有十分受日本民众喜爱的小妖“狸”等。而到了平安王朝的百鬼夜行时代, 动物鬼怪则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形象, 如入内雀、镰鼬、人面树等。
值得一提的是, 据考究, 日本怪谈中的中的动植物形象绝大部分来自于中国。比如天狗原先是来自于中国《山海经》中的犬怪, 九尾狐玉藻前也是以商纣时期的妲己为原型。但日本怪谈在吸收了中国古代鬼话的鬼怪形象之后, 融入了日本本土元素, 产生了变异, 鬼怪形象往往更为魑魅, 更具神秘色彩。尤其在百鬼夜行中的动物鬼怪形象, 丰富多样而又各具特点, 形成一幅光怪陆离的鬼怪画卷。
(二) 以人物为原型的鬼怪形象
随着鬼话发展, 动物的鬼怪形象被越来越多以人物为原型的鬼怪形象所取代, 人们由对自然的崇拜、恐惧, 转入对死者、对灵魂的信仰和恐惧。鬼形象的人形化使得鬼话更加贴近人的生活, 更具有神秘莫测的特征。
中国古代鬼话中, 早期出现、具有代表性的人形鬼怪有罗刹鬼婆、阎王钟馗、黑白无常等。由这些鬼怪形成一个以地府为中心的鬼怪图谱, 具有系统谱系性。它们往往具有人类所无法企及的法力, 控制着人的生老病死, 体现出宿命论。而水鬼、酒鬼、吊死鬼、饿死鬼等鬼怪在外型上就与人类十分的相近, 具有人性外貌特征, 他们不具有高法力, 但对人类有猝不及防的伤害甚至死亡的威胁。发展到明清时期, 鬼怪不仅在外形、能力上具有人类的特征, 在情感、思想方面与人类也有许多相近甚至共通之处。如《聊斋志异》中的众多鬼怪, 往往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感情, 甚至比人类还重情义, 这就形成了“人不如鬼”的反讽, 实际上是表现出了蒲松龄对于当时黑暗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控诉。
而日本怪谈中, 我们在大量以人物为原型的鬼怪上不难发现中国鬼怪的影子, 但这些鬼怪形象经过了日本本土化改造之后, 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如小泉八云的《怪谈》中有名的“雪女”形象, 以及由日本古典扛鼎之作《源氏物语》“宇治十贴”中浮舟形象演变而来的宇治桥姬等都是美的化身, 具有善恶并存的特点。而幽怨的化身女鬼般若、充满智慧的怨灵菅原道真等, 都有其复杂的背景故事, 体现出“冤有头、债有主”的思想观念。而到了战乱时代, 一些以人物为原型的鬼怪身上则体现出了日本特有的武士道精神, 如《怪谈》中的无耳芳一、德川时代的鬼怪忠五郎、妖刀村正等。
由此可见, 许多日本怪谈中的鬼怪形象身上既能反映其对他国文化的变异吸收, 又能体现出日本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具有相当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社会文化气息。
四、结语
《论语》中有言:“子不语怪、力、乱、神。”而民间鬼话所记则正是孔子所曰“不语”者。历来文学评论家以“志怪”一词概而论之, 实则忽略了民间鬼故事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
交流和对话是促成世界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中日两国古代民间鬼的分析中, 我们不难发现日本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发展, 以及两国在审美和审丑观念取向上的一脉相承性。
而另一方面,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 文体的发展演变也无法忽视文学背后的文化模式问题。我们对中日两国的鬼话“求异”, 进而从中探讨中日两国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及思想观念, 以及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取舍和贯通。中国鬼话中较多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自身文化发展的曲折历程;而日本怪谈中既有本土因素、又包含有中西方文化的成分, 其复杂性可见一斑, 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曹顺庆.比较文学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3]徐华龙.中国鬼话[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
[4]张劲松.中国鬼信仰[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1991.
[5]黄盛华、周启云.鬼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
中国古代的民间借贷 篇3
自2003年以来,国家逐步放开了民间小额信贷的限制,民间信贷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运营中的资金难题。目前,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并没有“民间借贷”这一概念,也就是说,“民间借贷”不是法律概念。很多人呼吁放开民间资本并加大监管力度。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民间借贷是很常见的事。
可作信用和抵押贷款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在我国已经有至少三千年的历史。实际上,战国时期,放款取息已非常普遍。公元前300年,孟尝君在自己的封邑薛地放债取息,作为奉养三千门客的财源。有一年,薛地歉收,很多人没交利息,他派人催收,仍“得息钱十万”,可见放债的规模已经相当大。
早期的借贷活动表现为实物借贷,比如中国古代粮食借贷极为盛行。随着生产发展,社会分工扩大,剩余产品出现,产生商品交换,贸易、商业活动开始繁荣起来,货币应运而生。借贷活动遂以货币作为中介,货币借贷行为逐渐多起来,实物借贷活动则逐渐式微,这一趋势延续至今。
唐朝作为一个强盛的王朝,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都很发达。随着商业的繁荣,都城长安的西市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金融市场。西市面积约1平方公里,遍布各种店铺和作坊,其中借贷机构提供各种借贷服务,有提供抵押借贷的质库,有提供普通借贷的公廊,有收受存款或提供保管便利的柜坊和各种商店。现代的借贷业务形式,在当时都已经产生。
在唐朝放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信用放款和抵押放款。所谓信用放款就是南北朝时开始的举贷,至于抵押放款最常见的则是当铺,唐朝时被称为质库。唐代对于借贷活动的利率有所限制,虽然允许上下浮动,但对于复利始终是禁止的。
敦煌、吐鲁番等地曾出土唐朝大批借贷契据的文书,忠实地展现了古代民间借贷的原貌。唐朝的银钱有息借贷的标准契约当数《唐乾封三年(公元688年)张善举钱契》。这一契约的核心部分是“举取银钱贰拾文,月别生利银钱贰文”,意思是,月利率为10%,即年利率为120%。同时契约中还规定:“到月满张即须送利。”众所周知,每月送利和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其实际收益是有差别的,且这种差率随借贷额高低而相应浮动。我国民间的私人借贷,尤其是在江浙一带,至今仍保留这种按月送利方式,可为古代信用借贷之印证。另外契约没有写明还贷期限,而是规定“到左须钱之日,张并须本利酬还”。这个条件也是颇为苛刻的,因对债务人来说面临着无法预料的须立即还贷的风险。
大致来看,银钱借契的利率条款均由上述两条组成。这一契约,尾部还有一条颇有意思的补充条款:“左共折生钱,日别与左菜五尺园,到菜干日。”即除付息外,每日尚须将五尺大小的菜地上所种之菜卖于债主。这样算来,唐朝时的民间借贷利率恐不止10%。
政府一直对民间借贷管制
严格来讲,“民间借贷”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对“非常规”融资活动的概括,其出现就是为了满足一种以不改变所有权为条件的财富调剂的需要。借贷行为的发生,在私有财产出现之后。有时穷人为了维持基本的生产或生活,须向富人借贷,最早的借贷活动也就出现了。
西周时期的《周礼》有“听称责以傅别”的记载,说的就是官员在审理借贷纠纷时要有凭据、证据。西汉景帝末年,为限制过高的放债利息,规定放债的最高利息只能到20%。同时,国家对放债所得的利息征收贳贷税,税率为6%。对利息过高或者逃避缴税者,不分官民,予以处罚。这就是说,中国古代对于民间借贷是不禁止的,但是对于借贷的利息有管制。这种管制,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尽相同。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民间借贷是古代金融的主体,民间借贷发展到了近代,各类钱庄、票号大行其道,一度成为金融主流,蔚为壮观。进入现代,民间借贷的形式和工具进一步丰富,除直接货币资金借贷外,如有价证券融资、票据贴现融资等,都可以作为借贷的对象,这也是传统民间借贷的衍生形式。由于特殊的国情,中国民间借贷备受歧视甚至指责。不可回避的是,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有了借贷活动,民间借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篇4
唐朝李渊追封李老君为自己的祖先,后来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当了皇帝,便特意从京城长安赶到曲仁里老子庙祭祖烧香。
李世民来到老子庙,老道姑派个十七岁的小道姑侍侯。这小道姑身穿道袍,头扎道角,白白嫩嫩的脸蛋,衬着黑丝一般的头发,长得要多齐整有多齐整,小道姑给李世民端来一盆洗脸水,盆沿上放条手巾,李世民洗过手,暗道:“这小道姑长得这样好,咋舍得出家呢?别看人家是出家人,瞧那三宫六院都没着女子长得齐整。”他一边想,一边抠手指甲,抠着抠着用手指头一弹,把一滴水弹到了小姑子的脸上,小道姑脸一红,抿嘴一笑走了。
这小道姑是个聪明女子,她回到自己住房,越想越觉得唐王对她有意。三更半夜从床上爬起来,悄悄走到李世民住的客厅里,往李世民床前“扑通”一跪:“万岁在上,小女子俺讨封来了。”李世民问她为啥讨封,小道姑把他弹水的事和回房后心里想的叙述一遍。李世民装模作样地说:“寡人实在无意,你是出家人,不该有这种想法。”
小道姑又羞又恨,转身就走,她回到自己住房里,越想越难过,就用三尺白绫悬梁自尽了。
再说李世民在客厅里刚刚闭上眼睛入睡,就看见一位白胡子老头来到他的床边,指着他说:“我是老子,世民哪世民!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小道姑本来无意,明明是你看上了她,一见钟情,弹她一脸水,反说人家不该讨封,你们二人前世有缘,本该今日成亲,不可为了自己的身份看不起地位低贱的人。”李世民醒来一想,才知道是做了一场梦。他对刚才的说法感到很后悔,正要派人去叫小道姑,听人说小道姑已经上吊死了。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篇5
相传唐朝末年,皇帝荒淫无道,终日不理朝政,致使贪官污吏横行,天灾人祸不断。这一年,苛捐杂税逼的黄巢揭竿而起,竖起了造反大旗。黄巢率领义军来到当时名叫郢州的钟祥,发现这龙山之上有一股黑气直贯斗牛。掐指一算,晓得龙山上古刹内住着一个文风和尚,此僧在龙山念经多年,一心要接活被哪吒整死了的龙脉,使自己能在五百年后成为一朝天子,饱享人间的荣华。
黄巢想:当年龙王太子因在人间为患,才被哪吒抽筋处死,要是让文风和尚接活龙脉,他日后当了皇帝,也是个祸害百姓的无道昏君。不行!必须除掉这个祸害。可是,平白无故的杀他,那些坏蛋会趁机造谣,说我黄巢乱杀无辜,引起百姓误解,于造反大业不利。那么,想一个什么万全之策呢?黄巢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当即上山拜访文风和尚,同他下棋,一日三,三日四,二人关系逐渐密切,连三岁的小孩也晓得文风和尚与黄巢是好友啦!
一天,闲谈之中,黄巢对文风和尚说:“今天有人献给我一把宝刀,拿在手中舞时,能隐隐约约听到千军万马冲杀的声音,真是世上少见呀。”文风和尚闻说,好不惊诧:“阿弥陀佛,世间竟有这种奇事,贫僧愿求一见,以饱赏眼福,行吗?”“当然可以,明日我就带来。”
当晚,文风和尚忽然做了一个怪梦,他梦见一个龙首人身的怪物,泪眼巴沙的跑来告诉他:“明日黄巢要杀你,赶快找个地方躲难吧。”
文风和尚醒来,惊得浑身是汗。跑吧,外面到处都是黄巢的人,莫说是一个人,就是一只蚊虫也难飞出去;躲吧,整个庙也就巴掌大,黄巢天天在这里玩儿,哪个旮旯不熟?他本想躲到井里,一怕掉进水里面淹死,二怕带上井盖闷死;躲到鼓里,怕打鼓,躲进钟里,怕敲钟。庙里实在躲不住,只好冒险往外走。咦!门口那棵老柏树篼不是有个洞吗?哈哈,躲进这里大概是万无一失了!
天刚麻麻亮,黄巢果然提着一把宝刀到龙山寺来了。他本想借舞刀杀掉文风和尚,对外就说是无意误伤。哪知,进得庙来,四下却不见人影,黄巢心中好不懊恼。走出庙门,心中气恨难平,举起宝刀,对准庙门外的老柏树“咔嚓”就是一刀。老柏树应声而倒,只见树中心“骨碌碌”的滚出一颗秃脑袋,“噗突突”地喷出一股乳白色的水浆,黄巢一看,正是文风和尚呢,!哎呀,这秃驴的血都变成了白浆,眼看着就要修成得道高僧了,幸亏今日死在我手,为民除了后患。黄巢心里一高兴,随手抓起地下的半截柏树梢,倒着往地下一插,仰天大笑的说:“哈哈,我黄巢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唉,黄巢得意忘形说出这句话,可就坏了大事啦!
本来,上天是要皇朝下界做一朝救苦救难的有道明君的,帝王说话开口便是金口玉言。比如,他说要杀文风和尚,哪怕龙王太子的阴魂托梦,文风和尚躲得神秘,还是逃不脱他一刀。可是如今,他竟说自己“有心栽花花不开,”所以,他有心造反,后来不成;有心斩龙脉,竟然斩不断。不仅自己横遭惨死,而且文风和尚五百年后还是转世当了皇帝;就连他随手倒插在地的半截柏树,也因受了他“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封,竟一直活到现在,成为千古以来钟祥县有名的“龙山倒柏”胜景。
中国传说古代民间故事 篇6
一天,猴子下河喝水,见大青石上反转扣着个大鳖鱼,那大鳖鱼四脚朝天,无法着力,怎么也翻不过身来,见到猴子仿佛见到救星,大声喊道:“猴兄猴兄,救命救命!快过来帮我翻翻身子!”
猴子连忙跑过去,帮大鳖鱼翻过身来。
那鳖鱼四脚着地,无限欢喜,连声道谢:“猴兄猴兄,你的救命之恩,鳖鱼我没齿难忘!”
猴子问道:“鳖鱼你在水里过得好端端的,干嘛爬到大石上翻跟斗?”
“这事说来话长,水龙王前些时封我做了丞相,今日便要陪龙太子出游。没想到,那龙太子顽劣异常,把我反转放在大石上,自个儿嘻嘻笑着跑走了——这事说来没意思。咱们说点别的,猴兄你今年贵庚?”
猴子说:“我呀,是壬申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出生的。”
大鳖鱼一听,激动得从石上蹦起来:“太巧了,我也是壬申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出生!真是有缘水陆能相会啊!不如咱俩打个老庚,结拜成兄弟,从此两家做亲戚走动,岂不美哉?”
猴子向来独来独往,听了这话,禁不得心头一热。于是乎,两个趁热打铁,立马在河边插草为香,打了老庚,结拜成兄弟。
从这一天起,猴子与鳖鱼每天在河边相会,谈天说地,很是亲热。
过了些时候,猴子邀请鳖鱼到家里玩,鳖鱼爬到树林,只觉得山林处处新奇,猴子上树摘了一篮桃子,又下地挖来一篮花生,好好招待鳖老庚。
鳖鱼问:“猴子老庚,你能上树摘毛桃,又懂下地挖花生,你这双手真是聪明灵巧啊!”
“手大家都有,没啥了不起。”猴子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我胜在有一颗七窍玲珑心,猴心七窍通透,所以生出大聪明——这是从前一个**说的。”
鳖鱼听了很是嫉妒,心里暗暗盘算:“我得想个办法,把他的猴心弄到手。”
鳖鱼在桃树林住了两日,就跟猴子道别:“承蒙猴老庚你盛情款待,我心里很过意不去。现在,我也回家准备一下,回头请你到我家水府作客。”
猴子问:“这事算了吧,你在水底下住,我怎么去得?”
鳖鱼说:“去得去得,我背你去嘛!你跟我一道,水里和岸上是一样的。明天早上,你在河边大青石上等着,我来接你。”
第二天清早,猴子来到河边,在大石上等了一会儿,果然鳖鱼从水里爬出来,把猴子背到水底一个大石洞里。
鳖鱼摆了一桌鱼虾蚌蚬招待猴子,猴子没吃过鱼虾蚌蚬,只觉得样样新鲜。
正吃得高兴,鳖鱼说:“猴老庚,难得你到水府来,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请你一定要答应!”
猴子说:“鳖老庚你有要紧事尽管说,只要能办到,我一定不推辞。”
“那就好,那就好!”鳖鱼说,“昨天晚上,水龙王召见我,他说他得了心痛病,要一颗七窍玲珑的猴子心做药,他知道我和你是老庚,所以托我问你要——猴老庚你一向慷慨,一定会应允的!”
听到鳖老庚说出这样的话,猴子顿时心里不自在。它低头想了想,皱眉说:“鳖老庚要拿我的猴心敬献龙王,兄弟我怎么能推托?不过,我清早在河边练功夫,翻跟斗的时候,因为怕把心抖坏,就取出来挂在那老桃树的梢头,没带过来……”
不等猴子说完,大鳖鱼变了脸色:“那——要是龙王派人来取东西,我拿不出猴心,到时你也走不脱!”
猴子连忙道:“老庚不必着急,咱们现在就去取,麻烦你把我背到那河边的大桃树下。”
那鳖鱼一心只想得到猴心,马上背起猴子往水岸上爬。它一边爬,一边朝那老桃树张望,果然桃树上有个红色的东西,看上去就是个猴心。很快,鳖鱼来到河岸了,那猴子一个跟头翻上大青石,再纵身一跳,攀上了大桃树。
鳖鱼原以为猴子上树给它取猴心,没想到一抬头,一颗结实的红桃打了过来,正正好,打中它的额头,打得那鳖鱼眼冒金星。再抬头,它看见猴子抱着树枝,高声对他唱歌哩:
黑心王八不可交,明里请客暗磨刀!
猴心长在猴身上,哪有猴心挂树梢?
鳖老庚,从些别过了啊!
古代中国民间小故事 篇7
关键词:中国古代,龙文化,民间,舞龙活动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是中华民族公尊的图腾和崇拜物。海内外的华人都自豪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中国的龙文化源渊流长, 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即是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古代龙文化博大精深, 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笔者主要是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查阅了十几种有关中国古代龙文化的文献资料, 逐渐比较清晰、系统地了解到中国古代龙文化的产生、形成过程以及深刻、丰富的内涵。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动物学中记载的自然界的龙;二是中国古代的龙图腾崇拜, 其中又包括出土文物中的龙图腾崇拜、古代典籍中记载的龙图腾崇拜;三是中国古代民间的舞龙活动。
当然,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见闻寡陋, 对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龙文化, 只是初步的学习和了解, 只不过是看到了冰山一角, 只不过是触摸了大象的一条腿。今后, 还要继续坚持对中国古代龙文化这个专题进行更深入更细致地学习和探究。在这里敬请专家、师长和同行的多多批评、指教。
一、自然界动物学中的龙
在自然界, 到底有没有动物学意义上的龙?有。《辞海》中说:“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鱼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古生物学上指一些巨大的四肢有爪兼有翼的爬虫, 如恐龙、鱼龙、飞龙等。”《辞源》中也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 为鳞虫之长。《礼.礼运》:麟、凤、鱼、龙谓之四灵。”恐龙是什么?《辞海》中说:“恐龙是古代爬行动物, 蜥龙类和鸟龙类的通称。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中生代极繁盛, 称霸一时, 至中生代末期全都灭绝。中生代是地质年代第四代, 约开始于二亿三千万年前, 结束于六千七百万年前。”在地下文物发掘中, 我国多处发现恐龙的骨骼化石和恐龙蛋。其中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和浙川县发现了数以千计万计的恐龙蛋化石, 闻名中外, 就是有力的证据。
我国著名学者何新著《龙:神话与真相》一书中对龙的阐述更为周详:“龙在古代确实存在, 它就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中称作Crocodilus Porosus的一种巨型鳄--蛟鳄。或者说, 它是古人眼中鳄类。蝾螈类以及蜥蜴类动物的总名。从动物学的角度而言, 鳄类的寿命极长, 可达百年, 甚至数百年以上。而且有些鳄类动物确实有一种奇异的功能, 即可敏锐地感受气压变化, 从而预知晴雨。每当下雨前, 鳄类常作怒吼, 其声如雷, 闻之可占雨。”这是鳄类动物成为古人心中的雷神、雨神和战神的重要原因。在远古人类所面对的各种猛兽中, 巨型蛟鳄无疑最神秘和最易有威胁性的。远古人类既恐惧之, 又崇拜之, 故常把鳄看作地神、水神和战神。不仅在中国, 在古代巴比伦、印度和玛雅文化中, 均发现了蛟鳄 (鳄龙) 崇拜的遗迹。我国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写的《祭鳄鱼文》也记载的是这种现象。还有, 我国4000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也有与蛟作斗争的故事。传说大禹治理了天下的洪水, 人们为了纪念他, 在他的根据地 (今河南市许昌市禹州市) 禹州老城建造了一个纪念景观——禹王锁蛟井 (至今尚在) 。传说大禹把兴风作浪、发起洪水的水怪——蛟制服了, 用千斤铁链把蛟锁进一口深井里, 让它永远不能再跑出来兴妖作怪, 掀起狂风恶浪。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证明了远古时期确实有蛟这种巨型水生动物。人们称它为蛟鳄或蛟龙。中国古典戏剧中有这样的台词:“拳打南山猛虎, 足踢北海蛟龙”, 这也是“蛟龙”的证明。
二、中国古代的龙图腾崇拜
据考古发现, 在中国这块东亚大陆上, 早在170万年前就出现了中华先民的活动如云南的“元谋人”。中华先民已经产生了原始宗教崇拜。中华先民的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 大致分为三个方面: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对大自然的崇拜 (太阳, 大地) 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太阳大地以外的自然物也为中华先民所崇拜。“山林、川谷, 丘陵能出云, 为风雨, 见怪物, 皆神” (礼记、祭法) 。生殖-祖先崇拜是中华先民另一种最原始的崇拜。首先是对女性的生殖崇拜, 其次是对男性的生殖崇拜, 这是人类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根本。
与自然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 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图腾”一词是美洲印第安人奥吉华斯部落的语言。经人类学家研究证明, 由于在原始思维中, 类比和联想是主要的思维方法, 原始人都相信自己的民族与某种动物或植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 并以之作为民族崇拜对象, 这就是图腾。
与世界各地的远古文化一样, 在中华大地的考古发掘和神话传说中, 有丰富的图腾崇拜资料。例如, 相传4000多年前黄帝曾经率领熊、貔、貅、豺、狼、虎六兽同炎帝殊死搏斗, 最后战胜炎帝, 统治了中华大地。这六兽并非是指六种野兽, 而是指以这六种野兽为各自图腾的六个氏族部落。黄帝氏族所在的部落叫有熊国, 就以熊为图腾。商部落就是黑色的大鸟作为自己的图腾。鱼、鸟、蛙、龟、蛇、猪、马等实有自然物, 以及人们运用抽象的概括的思维能力创造出来的对象, 如龙等, 都是中华先民崇拜并奉为本族徽帜的图腾物。又如, 当代著名作家杨志军创作的长篇小说《狼图腾》, 就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蒙古族人民把狼当作自己民族的图腾, 并且流传至今。
中华先民对龙图腾的崇拜, 由来已久。据考古发现, 中国最原始的龙的形象, 当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壶龙纹。它的造型与后世出土的龙有很大的差别。它是蛇身鱼型, 是仰韶文化氏族居民的图腾形象。在山西汾襄夏墟遗址也曾发现相似的龙纹。据此, 有学者指出, 后世所见的龙的形象与造型, 是由半坡长鱼纹龙演变而来的。可见龙的起源乃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蛇状长鱼。夏代人和仰韶文化古人之所以把它作为图腾族徽, 反映了他们常常面临洪水灾害, 期望人类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于是把龙鱼当作民族的保护神来崇拜。另外, 江苏省吴县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上刻有一种似蛇非蛇的勾连花纹, 专家认为这就是古越人的图腾崇拜的象征。还有, 内蒙古的红山文化遗址也属新石器时期, 也出土了墨绿色的玉龙。由此可知至少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 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先民心中的神圣图腾。
三、中国古代民间的舞龙活动
代的龙文化, 表现最突出的是民间的舞龙活动。
《辞海》中说:龙舞, 也叫龙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 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在传统习惯中, 人们把“龙”当作吉祥的化身。各地都有“玩龙灯”的习俗。“龙”的形象各有特色, 一般用竹、木、布等制成, 节数不等, 但为单数。每节内能燃烛称为“龙竹”。不燃烛称为“布龙”。舞时, 有一人持彩珠戏龙作舞。此外, 还有用荷花蝴蝶制成的“百叶龙”, 用长板凳扎成的称“板凳龙”等多种形式的龙舞。舞龙活动流传历史悠久, 汉代已有记载。在西汉著名学者董仲舒著的《春秋繁露》一书中就有。
《辞源》中这样记载:龙灯, 龙形花灯。宋代《夏文庄公集》中有诗句:“宝坊月皎龙灯淡。”宋代《挥尘录》中记载:“风烛龙灯, 灿然如昼。”其实, 舞龙活动早在汉代就流行。舞龙的前身是汉代的“鱼龙蔓延“之戏。早在西汉时期 (公元前206~公元8年) , 舞龙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已经出现在中华民族友好交往的文娱生活中。据《汉书·西域传·赞》记载:“遭值文景玄默, 养民五世, 天下殷富, 财力有余, 士马强盛。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 作巴渝都卢、海中饧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之。”
到了唐代, 舞龙活动更是活跃、普及, 并且形成一种官府的正式活动。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 曾在大龙潭畔祭神求雨。古代州府设有祭龙祈雨的神坛, 当时人们认为龙能兴云降雨, 因而在祭祀活动中, 把舞龙列为重要的活动, 并对舞龙仪式作出具体等级规定。据《通典》 (唐杜佑著) 记载:“春祭王城东门外, 舞八丈大青龙, 另有十条青龙相伴, 由青衣少年持舞;夏祭王城南门外, 舞七丈大赤龙和六条小赤龙, 由红衣少年手持舞;夏末祭五丈大黄龙和四条小黄龙, 由黄衣成年人持舞;秋祭王城西门外, 由白衣独身汉持舞九丈大白龙和八条小白龙;冬祭王城北门外, 由黑衣人者舞六丈大黑龙和五条小黑龙。”
到了宋、元、明、清各个朝代, 中国民间的舞龙活动更加活跃、普及。舞龙又称:“龙舞”、“耍龙”、“盘龙灯”、和“玩龙灯”等。流行民间的舞龙形式分为:布龙、火龙、草龙、纱笼、飞龙、水龙、段龙、板凳龙……如主要流行在南方各地的草龙, 用草藤扎成龙型, 多在久旱不雨时, 由赤膊者沿街舞蹈, 围观人群不断向龙泼水, 舞龙人被淋得全身湿透, 以此祈求天降大雨。布龙多在白昼耍舞。龙体内不燃灯, 而以竹制成节节圆简型龙身, 数十人每人持一节, 依靠配合默契的群体动作, 舞出巨龙蜿蜒翻腾的雄姿。常以双龙, 加一高举龙珠的人舞, 逗引龙戏珠, 二龙围绕滚动的龙珠, 时而龙头高昂, 如插云端;时而龙首俯冲, 似入海底。这就是闻名全国的舞龙传统节目“二龙戏珠”。其他如纸龙、段龙等, 龙头、身、尾均不相连, 依靠舞纸条、绸布等流动线条, 描绘出龙敏捷多变的身姿。上述龙舞均以舞龙者大幅度的舞动来表现龙腾跃滚翻蜿蜒的状美。
中国古代的民间舞龙活动, 常常伴以民族古乐。舞龙在热烈而有节奏的民族古乐声中, 体现一种武术舞蹈的优美文化。通过鼓乐的击打节奏, 将武术和舞蹈艺术动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变化多端的节奏中, 舞龙者以多种姿态, 在动态和静态的造型中将力度、速度、幅度、耐力等揉合在舞龙技巧当中, 完成各种高难、优美并具有健身功能的动作。它不受场地、性别、人数和年龄的限制, 有3人舞龙及多人舞龙;有成人舞龙及少年舞龙等。舞龙有表演和比赛, 精彩热烈, 充满喜庆吉祥和欢乐, 为节日增添喜庆, 给生活增添欢乐, 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乐于观看, 乐于参与, 一直持续流传了两千多年, 直至今天。
四、结论
1、从古生物的角度来看, 龙是存在的。
它是指一些巨大的四肢有爪兼有翼的爬行动物, 如恐龙、鱼龙、飞龙等。但是, 早在几千万年以前已经在地球上灭绝了。显然, 它不是中国古代龙文化中说的龙。
2、在远古人类社会中, 龙确实存在, 它就是现代生物学分类学中称作Crocodilus Porosus的一种巨形鳄——蛟鳄。
在远古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猛兽中, 巨形蛟鳄无疑是最神秘和最具有威胁性的。远古人类既恐惧它, 又崇拜它, 所以常把蛟鳄看作地神水神和战神。也称它为蛟龙。
3、中华先民的原始宗教崇拜对象非常广泛, 其中对大自然的崇拜, 是中华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
龙是中华先民, 尤其是黄帝子孙最崇拜的图腾。在中国大陆多处发掘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距今五、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期, 即仰韶文化时期, 中华先民就已经把龙作为自己崇拜的图腾。除了上述对水中的蛟龙崇拜以外, 在炎帝活动最频繁、最集中的神农山, 中华先民发现电闪雷鸣之时, 天空会出现一个弯弯曲曲展现张牙舞爪形状, 并伴有巨大响声的天物, 经常有人被它击死击伤。于是神秘而形象地理解成龙, 把它视为威力无比的上天的化身。这就是中国古代龙文化的两个根源, 就是中国龙的来历。
4、到了距今四千年以前的夏代和三千年以前的商代, 中华先
民又把龙进一步理解想像为能够水、陆、空三栖的最受尊敬的神秘动物。并且用它来象征天的无穷潜能, 象征人间贤能无穷的伟大人物。这在《周易》等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到了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和西汉时期, 《山海经》、《史记》等多种古代典籍中, 更是进一步神话了龙的形象, 赋予它更丰富的含义, 中华先民对龙的图腾崇拜正式形成。
5、从汉代出现, 经唐、宋发展, 到元明清各个时期逐渐活跃
的中国民间的舞龙活动, 则是中国古代龙文化在民间的广泛普及和传播。龙不仅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 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而且是威武、崇高、神圣的象征, 又是风调雨顺、吉祥喜庆的象征, 又是生机勃勃、兴旺发达的象征。
总之, 经过几千年的产生、发展、变化、普及、流传, 龙文化已经在中华民族每个成员中深入人心, 海内外的中国人都认定自己是龙的传人, 龙的子孙。龙成了海内外中国人一致认同的共同民族情结。甚至, 今天外国人也认为中国是龙的国度, 龙的故乡。
我们今天了解龙文化, 认识龙文化, 研究龙文化, 为的就是要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根源, 并把流传数千年的古老的中国龙文化很好地继承、发扬下去,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重新振奋龙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1979.
[2]商务印书馆.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3.
[3]张海英.中国历史之谜[M].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
[4]张岱年, 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神农山祭天坛[J].大河报, 2011-4-1 (16) .
[6]董仲舒.春秋繁露[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7]汉书.西域传.赞[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7.
[8]饶云鹏.舞龙舞狮运动的文化探源及其发展[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 1.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一 篇8
这天,镇东头有家饭店新开张,主打“五花肉捞面”。为招徕食客,店老板挂出了宣传的招牌:面量足,五花肉绝对够五层。
就在众食客大快朵颐时,李得贵也进了店里。看到李得贵来吃饭,不少好心食客劝店主小心应付,李得贵爱挑刺,将不少人告到过官府。
店主笑了笑,点点头,亲自去招待李得贵。
见了店主,李得贵问:“听闻贵店肉都够五层。如果不够五层,当如何呢?”
店主一字一句说:“不够五层,不仅免您饭钱,再付您十两银子!”
“那好,就来碗五花肉捞面吧!”
少顷,小二将面食端了上来。李得贵拿起筷子仔细扒拉肉块,不由笑出了声,碗里的肉竟然都只有四层:两层肥,两层瘦。
李得贵把店主唤来,用筷子翻点肉块,说:“劳驾拿十两银子吧!”
店主摇摇头:“我店里的肉,每个食客的都够五层,怎么唯独你的少了一层?”
店主这么一说,其他食客瞅瞅自己碗中的肉块,果真都是五层,再跑过来看看李得贵碗中的肉块,确实只有四层。
店主说:“反正我这肉就是这样,大不了你也上官府告我!”
李得贵早做好了这个准备,他冷笑道:“那咱就衙门见吧!”当下,李得贵便端着那碗捞面,拉着店主上了县衙。一些发闲的食客,自然也跟了去。
到了县衙,县官听李得贵讲了事情的经过,又查看了碗中肉块的层数,问店主:“他所叙可属实?”店主点了点头。
“既然属实,那你为何不兑诺赔付十两银子呢?”
店主不慌,微微一笑,沉着地对县官说:“请老爷再细数下那碗中肉块层数,其实确实是五层,两肥两瘦,另外还有层皮,皮难道不算一层?如果皮不算一层,那人就都成没有脸皮的无脸之人了!”
听店主这么一说,跟着来的食客不由恍然大悟,明白了店主是故意为之,是在戏弄李得贵,顿时发出了一阵笑声。
中国古代寓言小故事 篇9
在舅舅家,山羊兄弟每次出去游玩,归来后都要跟舅舅谈谈它们的所见所闻。
一天,它们外出游玩回到家后,山羊哥哥对舅舅说:“舅舅,今天我们上山,遇到了乌鸦,我想 不到小乌鸦竟会外出觅食,喂养它的妈妈。乌鸦的这种美德真令人敬佩啊!”
山羊弟弟问道:“那么,乌鸦觅食喂养妈妈,你是怎么知道的?”
山羊哥哥说:“当然是乌鸦告诉我的呀!”
山羊弟弟“哼”了一声,说:“父母将它养育大,它觅食喂养父母不是应该的吗?就这么点儿小 事也值得挂在嘴上?真是爱炫耀的家伙……”
第二天,山羊哥哥回来后又向舅舅谈起了刺猬。
山羊哥哥兴冲冲地说道:“舅舅,今天在小河边,我可是开了眼界,真没想到小小的刺猬竟敢与 毒蛇搏斗,太了不起了!”
山羊弟弟不屑地一撇嘴,说:“刺猬如果没有那一身刺,它敢与蛇搏斗吗?看刺猬赢了蛇的那副 得意的神态吧,就这么点儿本事,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多令人讨厌啊……”
转眼,假期就要结束了,这天,山羊舅舅把山羊兄弟叫到身边,说:“这些日子,老大在我这儿新交了不少朋友吧?老二怕是一个朋友也没有交到吧?”
山羊兄弟怔住了:“您是怎么知道的?”
山羊舅舅说道:“如果一个人总是对别人百般挑剔,而看不到别人身上的优点的话,那他是不会 有朋友的。”说到这儿,山羊舅舅拍了拍山羊弟弟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这个假期,如 果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最大的收获!说不定,这是你人生最有价值的收获呢!”
中国古代智慧小故事 篇10
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这一赞,谢安何等样人,不说他在淝水之战中的镇定气度,也不说他权谋机变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归隐的澹泊心态,只说后世的诗仙李太白向来眼高于顶,有着天子呼来不上来的狂气,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这个东山不出的谢安石。其时天下号称名士的何止千万,能得谢安一赞几乎可以藉此荣耀终身。
另一则故事就更经典了,一次冬日谢氏家族聚会,正赶上大雪鹅毛般片片落下,谢安于温酒赏雪之余,雅兴大发,问在座的谢氏后辈,飘飘大雪何所似?谢道韫的堂哥谢明接口:“撒盐空中差可拟。”
(这位老兄空中撒盐何故,难道想人工降雪?:))。谢道韫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风起。”简单一句,谢道韫的诗情才气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谢安大声称善,夸奖道韫敏慧过人。
★ 哲学是什么相关论文
★ 智慧论文
★ 和合: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之根
★ 哲学宗教论文
★ 中国古代教学思想论文
★ 从中国古代哲学的特征看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终结
★ 体育教学智慧论文
★ 智慧教学的论文
★ 克隆技术论文:克隆技术的哲学思考
【古代中国民间小故事】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06-20
中国古代的民间借贷06-28
中国古代法治故事10-24
中国古代孝顺的人物故事08-21
小学必读中国古代民俗故事09-07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介绍09-11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题目10-24
中国古代童话故事有哪些10-11
关于中国古代成功人士的故事10-22
中国古代鸟的寓言故事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