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体系

2024-11-07

民间美术体系(精选10篇)

民间美术体系 篇1

民间艺术是沿着他们稳定缓慢的生活方式的传统轨道发展的。这种生活方式在许多方面决定了民间创作的特殊体系, 特有的形式和内容。民间艺术是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结合实用性和形状美丽的物品。住房、炉灶、家具、工具、衣服、和其他日常文章和儿童玩具等, 通过民间工匠灵巧的手, 将成为一件艺术品。一切都不仅使用方便和合理, 而且艺术表现的形象。更因为在这些东西上装饰了各种图案, 人、兽、鸟等, 以及表现了丰富的故事题材, 使其更为美丽动人。

民间美术不仅是实用品的世界, 也是该地区人民认为最重要的特殊的形象世界。人们的生活与自然密切相关。农作物丰收的礼物依赖土地, 自然提供了原材料和各种条件, 大自然更是民间工匠创作繁荣灵感的源泉。

在俄罗斯的绣品中, 常常出现双手向上举起的妇女形象, 或是牵着载有骑士骏马的妇女形象, 它体现了大地母亲, 体现了整个大自然的形象。绘有玫瑰花的圆形图案是太阳的标记;很久以前, 在许多民族中, 包括中亚居民中, 这就是太阳、热和光的源泉的象征。绘有马、鸟和其它兽类图案的艺术品, 是伏尔加河流域、西伯利亚及远东各民族艺术固有的传统。民间美术的使命就是要美化人们的生活, 因而决定了它的选题及情节, 决定了它必然是绚丽的装饰、优美的花纹和各种鲜明色彩的有机结合。

因此, 民间美术应被视为民族艺术体系中一个复杂的、多方面的领域。它与民间文学一样, 种类繁多, 成为一个大的概念。而从这一特殊的意义的出发, 把它看作是创作日常常生活用品的艺术, 属于生产性的艺术范畴, 是美丽而实用的工艺品的一种特殊形式。

丰富多采的民间美术不仅在服饰上, 而且在日常生活用品及劳动工具的制作方面也充分表现出来。农民小木屋上别出心裁的雕花、自制的奇形异状的陶器、木头及桦树皮制作的器皿上鲜艳明快的彩绘和刻花、精美的纺织品、绣花的手巾和桌布, 所有这些都是令人赞叹不已的美的创造。这些东西常在市场上出售, 如维亚特卡的粘土玩具、斯科平的陶器、博戈罗茨克耶村的木雕玩具、沃洛格达的花边、阿尔罕格尔斯克的刻花骨制品等不仅在俄罗斯, 而且在国外也享有盛名。

俄罗斯族也和其他民族一样, 他们的民间创作是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落的作业开始, 然后形成一个地区的文化。这种地区性的民间创作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每一种民间美术都有它的过去, 它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这些都是由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形成的。

人们不仅制作那些必需的、生产上有用的东西, 而且还制作那些从前辈继承下来的, 美丽的传统生活用品, 每个民族的民间美术就是这样开始的。

俄罗斯人能织出有各种花纹的织品, 他们的纺织技术具有悠久的传统。俄罗斯北方农舍的四壁常常用织出红色花纹的漂白粗麻布饰巾装饰起来。在北方, 阴沉的, 漫长又多雪的冬天, 这种装饰以其特有的暖色“照亮”了那昏暗而宽大的农舍。办喜事的时候, 送给新婚夫妇一些绣花毛巾或房屋装饰用品作为节日礼物是非常恰当的。这种做法兼顾了节日礼仪、具有特殊意义的宗教祭祀及风俗习惯, 又表示了良好的祝愿。

在俄罗斯的民间艺术, 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的主题在动物的化身。动物和植物在民间艺术对人很友好。尤其是动物形象。他们有激情的性格的, 尽管他们可能非常奇怪, 是一个幻想, 但他们不会太可怕了。他们都是非常简单的、热情的人, 从不生气愤怒, 美丽和善良, 他们生活在一个虚构的幻想世界。

绣品上的图案呈几何形, 绣出各种花边或情节复杂的结构, 绣出人物、飞禽走兽, 或模拟各种植物的花纹。从20世纪初开始, 民间绣品中吸收了城市里新的, 非传统性的图案和情节, 例如, 一束按自然形状精心绘制的玫瑰花、矢车菊, 母菊;一群鹦鹉、雉鸟, 一些生活写实场景。

俄罗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手工业, 每个农村都有自己的工匠。自古以来, 农业就是和家庭副业、零散副业及手工业结合在一起的。手工活的类别视该地自然原料及居民需要而定。材料及其质量决定了该地手工业艺术加工的特殊性及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这方面, 各地有自己的传统, 该地区手工活计的历史发展情况形成的。

用来装饰农舍室内环境及家什用具的木刻和彩绘图案是民间创作的一种鲜明而独特的表现手法。

19世纪末, 农民住宅里没有可搬动的家具及各种生产家什是不能想象的。许在俄罗斯, 每个地区、每个省的纺车的形状和装饰的方式都不相同。有方形的叶片, 有又长又窄的叶片, 也有像大铲子一样的叶片, 各种叶片都刻有不同的图案。纺车的腿呈几何图形、“杉树”形、圆柱形、环形和栏杆柱形等等。在饰有图案的纺车上, 常有许多彩色的花纹, 彩绘着各种生活写实场景、飞禽走兽。

值得指出的是, 每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在许多方面决定了该地区民间创作的特点, 因而给这个地区的艺术创作打上了特殊的印记。

另一种古老的俄罗斯民间美术是用粘土制成的工艺品。在俄罗斯, 各省的陶器都有其特有的形式和图案。餐具上装饰有用不同技术方法 (彩绘、刻字、刻画、塑捏等) 制作的图案。

除了日常生活用的陶器外, 还有制成各种稀奇古怪的鸟兽形状的器皿, 如克瓦斯水器、酒具等, 一般这种器皿都是为定购者精心制作的。和餐具一样, 砌炉面的瓷砖也是住宅中的一种装饰。炉面瓷砖是民间工匠、陶瓷工人、画家精心制作的。瓷砖上常有人们日常生活场景, 包括用题词方式写出画面上人物说的话。

在按传统方法制作器皿 (盛牛奶的瓦罐、悬壶洗手器、花盆) 的陶器工人居住的地方, 又出现了一种制作粘土玩具的手工业。而且, 每一地区的玩具又各不相同, 各有其艺术特点。

俄罗斯民间美术是民间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只要对俄罗斯民间美术瞥上一眼, 就可以看出, 民间美术就是创作藉以发展并延续不断的自然界, 就是那千丝万缕的人和房屋之间, 人、房屋和村落之间, 人、村落和大自然之间的, 看不见的内在联系。

应把民间美术资源引进美术课堂 篇2

[关键词]:贵州民间美术资源引进课堂引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71-01

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在“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的序言中是这样描述:“中国是一个工艺美术十分发达的国家。贵州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尤其发达的省区。表现为不同的刺绣、挑花、陶艺、木雕、漆作、剪纸,世代相传,这样的遗产实在万分珍贵。趁现在这些东西还存在着,趁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所认识,应该去做一些抢救性的工作……不同地区的人就可能看见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想想他们都是出自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劳动者之手,都是出自那些从来没上过学堂,受过正规教育的民间艺人之手,却又是那样的精美,那样经得起任何审美法则的和尺度的挑剔,我们都会心存感动……”。而今受到现代信息不断的冲击,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正在逐渐消失,贵州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不断呼吁保护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贵州的现代美术教育如何妥善保护和传承贵州民间美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贵州民间美术资源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持着相对的完整,一些民族工艺仍保存着古朴原始的自然生态与和谐风貌,民间美术资源遗存相对完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贵州民间美术的生存环境已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传承关系上,许多民间艺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青少年中有兴趣并愿意专门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使本地的一些民间美术品种产生了传承的危机。

其次,民间美术在很多人心目中丧失了地位,通常当我们提到“民间美术”常常会听到“太俗气了,难登大雅之堂”之类的言论,其实只要是真正了解欣赏民间艺术的人,都能感受到它质朴而强烈的艺术魅力。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蕴涵民族性的艺术创作更具感染力。不理解、不欣赏,不爱好,甚至不屑,形成审美观上的一种偏见,这是民间艺术在现代人意识上的一种较普遍的反映,这种意识严重地影响到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民间美术的教育缺失,目前中小学的课程安排中,与民间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涉及本地传统文化的课程更少。许多学生在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就没有通过课堂接触过民间传统文化,甚至有的高校亦未涉及当地民间美术的教学。

另外,对这一学科的理论研究很少,重视程度不够等等。这些都是造成贵州民间美术衰败乃至消失的重要因素。如不重视和抓紧抢救保护,脆弱的文化生态环境会在现代工业文明中迅速地消失。保护民族美术文化要从教育人手,要使民族民间文化得以生存、传承和发展,必须使民间美术进入课堂。

二、贵州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的实施策略

首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地方学校不可能有现成的民间美术教师,一是通过短期培训、边学边教或选派热爱民间美术专业、事业心强的骨干教师专门进修。鼓励美术教师承担民间美术研究的课题,专心钻研备课,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另外,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作技艺表演。早在上世纪初,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就曾经邀请民间艺人来校为师生授课,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二、加强地方高校美术专业的和非美术专业的民间美术教学。美术专业学生民间美术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内容可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赏析、民间美术工艺品的设计制作等。如蜡染、陶艺、剪纸等都可进入课堂教学。对民间美术有浓厚兴趣的专业学生还可以进行选学,内容为:贵州民间美术采风考察、民间美术创作设计。对非美术专业的学习可列选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欣赏等。

第三、加快贵州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研究和完善教学设备。各地方高校应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高质量的教材。鼓励教师认真编写课堂讲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和锤炼。民间美术教学既是理论课、欣赏课,又是技能课,需安排大量的实践环节,如参观考察、手工制作等。因此,要有足够的专业教室和校外实习基地,配置性能质量较高的教学设备和专用工具。

第四、举办民间美术讲座,不定期的邀请当地一流的民间艺人来校园办讲座,以座谈、现场表演及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同学们了解民间美术精湛的技艺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对一些难以实施课堂教学的民间美术种类,应多以讲座、视频等形式加以介绍,这样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让学生对家乡民族文化有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对家乡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

第五、建立民间美术研究所,地方高校应成为民间美术的教育中心和研究中心。民间美术研究所由专业教师组成,并吸收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参加,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实施民间美术教学工作;搜集、整理民间美术资料,进行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和表现形式,开发设计现代民间美术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第六、建立民间美术陈列室,展示优秀民间美术作品,一方面为教学提供了观摩欣赏作品的场所,让学生有机会经常接受民间美术的熏陶;是对当地博物馆收藏的补充。陈列室除收藏陈列社会上有价值的民间美术品及有关资料外,还可收藏陈列师生临摹仿制或创作设计的作品,便于学生参观学习。

第七、建立民间美术的校外实训并重视田野调查,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的教学,还应让学生走出去,与当地民间艺人交流,虚心请教,深入民间体味当地民俗活动与民间美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进行调查研究。

将贵州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来,可以说是一项双赢的决策:贵州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民间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民间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给学校现代美术教育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充分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给现代美术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杨晓辉《贵州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贵州人民版社2006年10月

[2]吴禾《地方高校民间美术教学体系的建构》泰山学院学报2005年3月

民间美术体系 篇3

一、亲近生活,赏民间艺术的美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强调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环境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大自然是最好的创作场所。孩子们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可感知、欣赏、体验、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和感受自然万物中的生命形象,描绘心中的美好世界。笔者曾利用本土民间美术资源,利用节假日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参观镇淮楼、文通塔、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淮安府署、胯下桥等名胜古迹,感受民间建筑的美。利用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进行教学,不仅使幼儿充满新鲜感、亲切感,更能激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采纳以往经验,选民间艺术内容

阿恩海姆认为:“在发育的初级阶段,心灵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对于那些幼儿来说,事物就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或闻到的那个样子。”因此只有那些幼儿直接感受过的事物才能被他们同化到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去。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幼儿熟悉的、贴近幼儿生活的、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有过积极情感体验的民间美术作品,有组织有系统地为幼儿提供民间艺术作品,有助于他们的感知经验系统化,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内容,便于儿童提高注意力和兴趣。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这些前人总结的经验值得遵循。如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层次性的教育目标:小班为初始层次,以民间绘画、撕纸、面塑为主。中班为发展层次,以面彩塑、泥彩塑、蜡染、扎染为主。大班为提高层次,以刺绣、编织、剪纸为主。

如:剪纸,那些贴在窗棂上的红窗花、新房中的并蒂红双喜,祖祖辈辈的中国人都见过。幼儿剪纸时的心理动机和民间高手一样,自我表现的愿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由于工具和材料的便利,使幼儿在稍微具有操纵能力后,便可以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依据自己的造型能力,剪贴出许多颇具个人审美情趣的图像来,这种创作带有很大的原始性和游戏成分,因此幼儿非常喜欢,作品也有强烈的独创性和即兴感。

三、创设区域,享创造美之乐

在各区域设置民间艺术内容,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创设特色活动区。

对于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许多比较原始的材料,开展制作活动。如剪窗花、做灯笼、捏泥人、蜡染等。幼儿通过折折、剪剪、画画、染染这些较简单的、能够尝试进行的活动,认识到自己也能够创作出美丽的作品,在成功体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活动区,自由地选择操作,区域活动没有一定局限性,幼儿可以大胆地想象,俗话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如美工区中,小朋友用玉米皮编出许多“小鞋垫”“小花”“小眼睛”等;幼儿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大胆造型:孩子们在饭勺、锅铲上堆色画脸谱,在杯垫上描绘各色花纹,利用碎纸屑制作纸浆画,在鹅卵石上大胆造型,在快餐盆上描绘中华吉祥图案……他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美术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件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幼儿的小手中变得精美异常,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四、结合民俗,家园互动

1. 开展与民间传统节日活动密切相关的民间美术活动

如花灯、年画、中国结、剪纸等,通过家、园配合的途径,引导幼儿参加本地本社区相关的民俗活动,让幼儿在传统节日气氛的烘托下,与家乡的民间艺术对话,亲身感受民间美术的独特美。又如在春节主题活动中欣赏中国结、年画、剪纸等与春节节日有关的民间美术作品;放寒假前,通过看录像和图片,向幼儿介绍春节习俗,关注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及家家户户环境的布置,共同动手粘贴彩条,布置班级环境。放寒假中,家长带领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如逛花市、挂年画、贴春联、走亲访友拜年等。寒假后,教师和幼儿共同交流春节见闻,欣赏各自收集的年画、剪纸等民间美术作品。在浓浓的民俗节日文化氛围中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 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民俗活动

民间美术色彩观念 篇4

关键词:色彩;民间美术;观念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民间美术被列为一门独立存在的“美术学”学科。民间美术具有母体的意义,具有深刻的内涵,它是民间的传统风俗,优秀文化的表达渠道之一,可以说民间美术的创作凝聚了艺术家的精力以及智慧。色彩作为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成分,对我国民间美术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许多理论研究人士积极地对民间美术色彩的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对其文化历史的内涵精神以及宗教伦理道德进行分析以及总结。笔者认为对民间美术色彩观念的分析如果采取这样的分析方式,不能全面地将民间美术的本质挖掘出来。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作者对民间美术色彩设置搭配的象征性意义以及视觉审美功效这两大方向进行举例、分析,归纳出与民间美术色彩观念有关的结论。 最终总结出色彩在民间美术中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发挥着极为巨大的现实作用。

一、 对民间美术主要作品类型设色观念的研究[2]

中国民族民间美术作品的类型是繁多的,在受保护的民间美术作品名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民间美术包括皮影、刺绣、绘画、岩画等23个品类246种。对民间美术作品的颜色进行研究,旨在明晰民间美术作品颜色使用的原则以及规律,深刻色彩的观念,最终达到对民间美术作品理性认识的目的。在之前对民间美术的研究分析中,印象派对色彩的理论阐述所占的比重是极大的,此时民间美术色彩的研究还处于萌芽的时期,后来理论研究者渐渐意识到对民间美术色彩观念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色彩是民间美术的根源艺术,民间美术的造型构造均离不开色彩这一要素。

1.民间刺绣。民间刺绣具有两种功能,即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功能以及审美功能,正因如此,民间刺绣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具有很高的艺术地位。我国土地面积辽阔,56个民族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以及民族风情,这正迎合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道理。我国的民间刺绣主要类型有苗绣、潮州绣、幡绣等。在民间刺绣的色彩应用上,各种类型的刺绣之间相互借鉴、交流,通过取长补短完善自身特有的民间刺绣风格。

这里我们以苗绣《蝴蝶妈妈》进行举例分析,传说中苗族的祖先是蝴蝶与枫树结合而形成的,因此该刺绣作品的历史起源就是依据了这个经典的神话。 这幅民间刺绣作品造型主要是以图案的形式呈现的,图案的色彩搭配是丰富的,但不会给人一种视觉杂乱的感觉。该刺绣作品作为民间美术的经典作品之一,主要是因为该作品高度重视色彩的装饰以及搭配的效果,在大红底色的版块之上,合理地添加了蓝色、绿色这些色彩,降低了底色的饱和度;另外紫色以及玫瑰色的调和作用,使大红底色与兰原主色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该民间刺绣还少量地运用了亮黄色这类色彩,此时画面的明亮程度有所提升。刺绣作为一类经典的民间美术作品, 其画面神秘、绚烂之感彰显了色彩装饰的巨大效果。

2.民间塑泥。民间塑泥具有源远的历史,考古学家在几千年前的墓葬中就发现了生动活泼的小型陶泥动物模型,泥塑的起源与封建迷信有关联,它的发展与巫术仪式的举办如影随形,同时它也跟随着民间神灵的膜拜而发展着。目前被认定最具代表性的是天津“泥人张”泥塑、河南的“泥泥狗”与“泥人张”泥塑,这些泥塑小生灵均是在覆盖黑色彩料的底色上完成涂色工作的。理论研究者认为在黑色或者是白色的底色涂上大黄,大红以及大绿的颜色,象征着随意洒脱的风格以及个性,它们可以勾勒出明亮、浓厚的色彩效果。民间塑泥作为一类特色的民间美术类型,它认为黑色是力量的象征,就如图画中坚硬的石头一样;白色是广阔的代表,被视为博大的象征,就像画面中宽广的天地一样;绿色代表着生机,被视为万物的生命,可以将绿色比拟为图画中的草木;黄色被定义为收获的季节,表示着成熟,就像画面中的累累硕果。民间塑泥应用了多种色彩,渲染了美妙的氛围,是对大自然经典的描绘,总结自然界生物开花结果的规律,色彩在民间塑泥作品中的有效应用,使色彩自身的艺术美以及意象美被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

二、 对民间美术色彩的理性分析[3]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的造型艺术,东方美术作品以及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艺术对色彩的运用,研究者发现这三者均应用了色彩的功能以及色彩特有的属性。我们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写实色彩,另一种被称之为写意色彩。写实色彩,顾名思义它追求的是自然界能看得到的真实色彩,写实色彩的运用是对客观事物真实色彩的尊重,它应用的自然界物体固有的颜色,或者是该物体在太阳光下反射出的特殊颜色,早在欧洲经典的绘画中以及印象派的作品中,写实色彩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民间美术作品主要以中国绘画为例,特别是水墨画的色彩使用的都是固有的颜色。我们知道中国画思维造型依据的是线条的设计,水墨画的整体形象是以墨水为主体,这些写实的观念渐渐使我国的民间美术作品在色彩的运用上呈现出写意的风格,例如有的民间美术作品在色彩上追求神韵鲜活、笔断意连的民间艺术风格。 尽管这类民间艺术作品所描绘的色彩观念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以竹画竹、金碧山水以浅缘山水的画风证明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观念趋于写意的方向。

写实色彩的起源是视觉效应,它是民间美术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写照,而写意色彩包涵了民间美术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是他们对自然界的事物以及现象进行认知以后,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恰当地融入进情感色彩,换句话说写意色彩是艺术家心里意境的表现形式,这里我们简要提及下这类自然界事物包含的内容是多样化的,它可能是民族风俗习惯,也可能是民间宗教信仰等等,写意色彩不依靠眼睛看待客观事物,而是通过心去感受,去领会。通过综合写实色彩以及写意色彩的特性,我们可以知道写意色彩被视为意象色彩,这种意象色彩具有象征性以及装饰性的特色。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知道民间美术作品是对民间文化的写照,它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可以被视为民间美的承载者,也可以被称为民间文化的表达者。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对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观念进行探究时,就必须结合民间文化精髓,例如民俗文化、戏剧文化以及大众的生活文化等。当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时,民间美术作品色彩的特性就会被有效地彰显出来。其实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大体上被定义为写意色彩,就是上文提及的“心象色彩”。这种色彩是通过肉眼观察不到的,因为它不是客观存在的,写意色彩又被定义为感性的色彩,因为它不就被科学性,在民间美术的创造中,只存有象征性意义以及装饰的效应。目前我国民间美术在色彩的使用上主张“以貌取神”而不是“神貌兼并”,这是将写意色彩观念直接绑定在民间美术的创作过程中。而那些未被绑定,貌似被遗弃的色彩观念,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科学性”,但是此时它们具有更大的研究意义以及学术价值,因为单一的色彩观念会抑制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创新思维,阻碍民间美术作品个性的发展进程。通过本文对民间美术色彩的观念进行科学的探究,使那些善于应用写实色彩的美术创作者开阔了眼界,认识到写意色彩的重大意义,对他们具有启迪作用,推动了民间美术整体事业的发展进程。

三、 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性作用

色彩作为自然界物理现象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与民间文化观念一脉相承。民间美术的色彩经常被视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表达渠道,在此基础上,色彩的观念得到了延伸以及填充。

色彩之所以与民间观念有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四季变更以及生命循环的迹象的影响。我国古人对大自然存在的色彩进行过诸多的写照,例如“青,生也”,“白,启也”,“黑,晦也”。由此可见我国古代人眼中大自然附带的色彩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这些色彩被视为对民间文化的反思途径。例如唐太宗执政期间以服装的颜色区别官位的高低、辈份的贵贱。

而在民间美术色彩观念中,除了遵循色彩的文化内涵以外,还要体现出趋利避害等功利意义。在民间人们对色彩的观念进行合理的比拟,例如“吉祥如意”“招财进宝”“寿比南山”等,通过民间美术作品色彩的重视表达出自己的追求以及生活意愿。

四、 民间美术作品的视觉审美作用

民间美术作品色彩的运用是情感抒发的重要渠道,这就需要有想象力的参与,这里我们以绿色为例,绿色不仅仅给人视觉上清晰之感的享受,同时它代表着生命的迹象,象征着繁荣茂盛。在我国民间,无论是新婚寿宴还是其他喜庆的日子,人们总会摆设出红色的民间美术作品,一般都是剪纸或者是民间刺绣,象征着人们的审美理念。

民间美术色彩在民间审美观念的引领下,在民间文化的熏染中,在整体色调中全力追求火红色这种强烈的视觉感应。例如某位美术创作者为了完成这样一幅民间美术作品“一个干瘦的幼儿在雪地中玩雪,天气是寒冷的,但是幼儿的情绪是高涨的,心里是热乎乎的。”此时该创作者就可以绘画一轮火红的太阳,此时白皑皑的雪绘映射出的是朱红色,这样幼儿玩雪的情景就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当然创作者对民间生活热爱的情怀也得以表达。我们民间美术的色彩在应用时格外注重鲜活性以及对比性,一目了然的审美效果给欣赏者带来视觉审美的感受。

五、结语

纵观我国艺术领域的发展现状,民间美术色彩观念在艺术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它可以为我国民间美术事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本文的文字信息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民间美术色彩的选取是对整个艺术作品画风的刻画,它象征性的意义成为了我国民间美术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参考文献:

[1]陈晓敏.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J].艺术百家,2008,(05):244-246.

[2]张永杰.中国民间艺术设色观念[D].西北民族大学,2013.

[3]谢朝.中国民间美术之色彩审美特征研究[A].中国流行色协会.首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中国流行色协会,2004:(05).

作者简介:

民间美术体系 篇5

湛江这片红土上, 先人们创造了雷州石狗、吴川泥塑等丰富的民间美术遗产。这些民间美术资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艺术魅力, 也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它最直观也最贴近本地民众生活, 是对本地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最生动的案例。把本地民间美术资源渗透进美术鉴赏的教学之中可谓是一项双赢的艺术活动, 一方面, 本地民间美术依靠学校美术教育得到传承与弘扬, 避免了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另一方面, 学校的美术课因为有本地民间美术的内容而拉近了学生对美术的亲近感, 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味, 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一、雷州石狗、吴川泥塑是雕塑欣赏课最直观最贴近生活的素材

雷州半岛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 春秋战国属楚界, 秦汉为南越象郡, 是百越聚居之地。在上古时代的雷州人民把狗作为图腾, 作为自己与自然界斗争、求生存、求发展的庇佑与精神力量。长期以来, 雷州人民发挥其智慧与创造力, 雕刻出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石狗奉置于村头、巷口和家门前, 作为保佑平安的神灵,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狗文化。石狗是雷州半岛独特的文化艺术, 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极为少见。这些石狗千姿百态, 有的鼻大耳肥, 有的咧嘴含笑, 有的憨态可掬, 有的面目狰狞, 它们或坐、或蹲、或伏,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抽象的、写实的、表现性的、装饰性的, 体现出丰富性与多样性的艺术特征。

吴川泥塑, 这种被当地人称为“泥鬼”的民间艺术, 由于取材易, 寓意浓, 故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仅梅录就有300多人懂得制作。泥塑题材有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相当部分题材贴近生活, 更具有乡土特色和时代气息, 让人耳目一新。近年来, 泥塑作品除了传统的题材外, 还增进了许多新的内容。如《吴川状元林召棠》《狗六爹》《抗日将领张炎将军》《反腐倡廉》《扫除黄赌毒》《歌舞庆升平》等, 都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泥塑的制作过去是用稻草、竹木支架、泥为材料, 使用材料简便, 制作快捷, 体现了“快”“准”“稳”的特点。现在泥塑已发展到水上彩塑、活动彩塑, 配上现代灯光、音响、舞美设计, 集电、光、声、动于一体, 显得更加流光溢彩, 美不胜收。

雷州石狗、吴川泥塑, 它为中国雕塑艺术史留下了精彩的一页, 是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碰撞结合的产物。秦始皇兵马俑、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昭陵六骏固然雄伟精美, 但中学生们很少有机会能亲临实地进行学习和考察, 而雷州石狗就在我们的身边。把雷州石狗带进美术鉴赏的课堂, 让学生去面对自己身边的历史文物, 见证古代民间工匠的独具匠心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民族情怀, 有利于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民族美术文化遗产的兴趣, 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不再只是知道“肯德基”和“麦当劳”, 不再只是记住某些歌星或球星的名字, 不再对本土文化一无所知。

二、吴川花桥、吴川飘色是我们上工艺鉴赏课最鲜活的案例

吴川花桥始于明代, 隔水而居的村民为方便过江闹元宵, 在江上架起浮桥, 吊上花灯、挂上字画、桥两旁栏杆点缀鲜花, 把一座桥装扮得花团锦簇、灯光辉煌。花桥设计既继承传统, 又具有时代气息。桥上吊满灯笼、彩旗、彩带、彩灯、气球及各种吉祥物造型、桥两侧贴满风格各异的书画, 桥头两端及两旁摆满争妍斗奇的鲜花。用鲜花、书画、灯笼、彩灯、彩旗、气球装扮桥梁供游人欣赏, 独具地方特色和艺术魅力。吴川飘色是运用力学原理, 集铁工、木工、戏剧、杂技、魔术、美术、服饰等工艺为一体而精心制作出来的空中艺术造型。飘色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 在高可逾人的空中飘然欲飞。有的角色还脚踏着活动物, 有的会转动、喷火、喷水。飘色的制作选题之意多取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张扬真善美, 鞭笞假丑恶, 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良好心愿。

飘色、花桥艺术, 丰富了当地民间的节日生活, 展现出当地民间艺人的智慧。这是工艺美术鉴赏课最鲜活最亲近的现成教材。我们把飘色、花桥这民间工艺美术引进课堂, 这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有极其重要意义。所以这些本土的民间工艺美术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让我们见证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巧夺天工。

三、当地民间美术为我们高中美术鉴赏课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情景”

民间美术往往体现了普通百姓朴素、自然的审美追求。今天有些东西我们只有在美术馆、博物馆才能看到的, 今天被我们奉为杰出艺术品的东西, 以前就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 这样说来, 那时的人们活得离艺术更近, 与艺术更容易融合。《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我们从小生活在家乡的自然环境中, 潜移默化地接受民间美术的熏陶, 从这种意义上说, 当地民间美术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的丰富“情景”。

我国大量的优秀传统艺术根植于民间, 尤其是广大农村社会蕴藏着丰富的美术资源。这为本地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些俯拾即是的泥土、木料、竹子等都可以用来作为泥塑、木刻竹雕、竹编的创作材料。现在的农村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习俗, 如婚丧嫁娶等活动都是农村美术教育的资源优势, 这必然给农村美术教育开辟一个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新的发展道路。如:吴川的陶鼓从制作到演奏, 它将美术与音乐相融;又如吴川的木偶、木鱼、舞二真、舞貔貅, 都将音乐伴奏和舞蹈表演融为一体;现在的一些电动飘色、水上飘色集光、电、动、色于一体, 真是巧夺天工, 它涉及到物理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本土民间美术让学生建立起学科相通的意识, 以生动活泼的美术学习丰富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

推进民间美术 强化美术教学 篇6

从传统民间发源而来的民间美术, 是下层人们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同时其具有下层民间文化的一般内涵以及性质。 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记载民众生活以及民俗的重要途径。 同时, 民间美术是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性的, 其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 而且能够有效地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 并且, 民间美术的功能大致有五个方面, 分别是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生活功能以及文化功能。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应当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五大功能, 首先应当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采用各种贴近生活的题材形式, 让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形成是一种持久的态度, 同时, 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方法,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贴近生活, 突出实用性

民间美术是不同于其他美术形式的, 其极其贴近现实生活, 因此, 学生所学习的各种民间美术的内容应当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 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民间美术由于地域差异, 给学生带来了更多选择的余地,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本地的民间美术资源, 充分突出其功能性, 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学习及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 随着多元化以及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意识, 形成良好的朴素的视觉文化,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充分认识民间美术的特征以及其与小学美术的结合点, 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在民间美术中, 其通常以视觉形象来表现民众的思想观念以及情感审美, 以此来丰富民众的精神物质生活。同样, 随着多元化以及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意识以及形成良好的朴素的视觉文化, 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根据民间美术的特征以及其与小学美术的结合点来进行探究, 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美术,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文华.民间美术与少儿绘画的融合[J].江西教育, 2012 (33) .

探究民间美术与现代美术教育 篇7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代艺术,教学,教育

一、民间美术的概述

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上的开始, 最早的时间可以考证到6000年以前, 那个时候属于新石器时代。一般来讲, 民间艺术是指民间的绘画艺术和民间的工艺艺术, 主要表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生产方面, 人类的任何行动的产生都来源于生产活动, 民间美术也不例外, 同时民间美术有一定的区域性、群体性、民族性显著特征, 表达人们都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不断加深的愿望。民间美术是由广大人民百姓在民间创作的, 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的主要想通过这种形式来美化环境, 增添民间活动形式, 丰富民间活动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表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道德信仰, 世世代代的人们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创新, 使民间美术更具有民间的艺术特色。民间美术也是组成各个民族, 不同文化中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 也是现代很多设计灵感的源泉, 为现代良好的设计提供了资源。

二、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密切联系

民间美术在现代化教学设计上, 表面上看与民间美术和现代化设计似乎没有什么关联, 但实质上,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随着现代文明越来越发达, 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的教学生似乎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敢于讨论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之间的异同, 也是现代文明多样化的一种手段, 对于这类问题一些人认为民间艺术形式上过于守旧, 太土已经过时了, 应该放弃没有任何利用价值;而还有一些人认为现代艺术和民间美术是风牛马不相及;更有一些人认为民间艺术虽然形式上确实宝贵, 但是民间艺术的内容很复杂很深厚, 资历不够的人不敢触碰民间美术。由于这些观念的影响, 就会使一些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盲目崇拜民间美术, 设计出来的东西会让大多数人觉得自己看不懂, 设计理念不符合我国的民族文化, 失去了作品的特色。现代设计上看, 设计形式确实给人美的享受, 但是从反应成面上看设计理念并不符合传统民间美术的概念。

从人的情感上来看现代设计形式不如传统的民间美术能够传递出更加生动、透彻的情感, 作为传统的中国艺术, 民间美术多采用喜庆的色彩和浮夸的造型, 像孩子般增添了特有的魅力, 也洋溢着人民百姓的真实感情。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性上有非常大的不同在自我意识和对待事物内在本质的内容方面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正是因为二者存在不同之处, 所以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能够优势互补, 也使民间美术作品有了更深的文化底蕴使民间艺术变得更永垂不朽。如果我们能在设计的作品中融入其他的元素, 就会使我们的作品更能够打入人心, 引起共鸣。

民间美术是现代设计的起源, 他们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中可以找到许多现代艺术设计里的因素,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可以找到许多民间美术作品的痕迹。在日前的一些现代设计教学中, 老师们将传统的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奖结合的方式, 使学生们更能够深入了解民间美术, 结合现代化的形式, 将会把民间美术诠释得更加全面。

三、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1.突出教学特点, 促使艺术设计更好发展。

民间美术是属于民族文化的大概念中, 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 是传统与历史的最好证明。正因为民间美术有这么重要的特征, 才会使民间美术不能被现代化设计所替代, 应该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所以, 作为教育机构, 在培养教育人才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 让学生能够完全了解设计方式、掌握设计技巧, 加强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之间的联系。如果将民间美术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去,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又能增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也宣传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当地地方性的文化艺术。例如, 在地方文化艺术上, 有开封的木板年画安阳的泥泥狗这种文化遗产。但是由于一些不得已的原因, 民间美术没有好好的被利用, 有些民间技艺已经失传, 没有专门的政府机关对此进行保护措施。

现如今, 越来越少的人选择从事民间艺术的工作, 这种资源的越来越少就会导致许多民间艺术的形式只能学生们在学校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来交接民间艺术, 不能从实践的考察中发现民间艺术的真谛, 而民间艺术恰巧需要从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找到真谛, 作为教育者, 应该将系统化的民间艺术教授给学生, 不能仅仅从书本方面的知识来满足学生。比如, 在讲授民间虎头帽的知识过程中, 可以让同学们观看虎头帽制作的视频资料, 并且对于虎头帽的色彩和造型方面应该作出一一解释和说明不能一带而过, 同时也可以讲述与虎头帽有关的民间传统故事, 吸引同学们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理解知识内容, 讲述民间艺术的同时也应该将民间艺术与现代化艺术区分开来。在传播民间文化的过程中, 应该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和民族特色的魅力, 正因为如此艺术设计教育问题上应该加强民间美术的地方特色, 为现代教育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民间美术和现代化设计的良好结合才会促使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社也蓬勃发展下去。

2.有利于对民间美术的保护和继承发展

在我国, 许多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的教育方面不单单的将学生就业作为目的进行教学, 还教会学生们的思考方式, 影响学生们的一生的思维方式。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有许多方面的联系, 在艺术教学过程中, 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我国的民族文化, 加大学生对文化的了解, 培养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还要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意识。从民族的角度出发就会找到许多与此相关的教材。目前来看, 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面临共同生存的境况。首先, 我们应该了解民间美术的状态, 现如今很多民间美术都面临缺失和失传的境遇。其次, 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 我们十分了解民间美术存在的必要性, 教育过程中不能离开传统文化, 民间美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适应着现代化的生活, 为现代化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而只有将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现代的设计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传统艺术和现代文明提供广阔的宣传平台。

将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教学相结合, 既能表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传达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内涵, 又能为现代化设计提供宝贵的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袁浩鑫, 肖宇窗.传承与超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4) .

浅析民间美术 篇8

一、随意性

民间美术作品中必然饱含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劳动实践感受。民间艺术重在追求情感上的真,不注重形象上的真,创作具有随意性。在内容上它往往更贴近于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人民群众感情的自然流露。在形式上,它一般也不会做过多的修饰,保持着其质朴直接的随意性,作品表现出随意、稚拙、自然等特性。

二、地域性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因此也产生了各个区域所特有的艺术文化。这种区域性的艺术文化又影响着这个区域的生活习性和文化性格,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如陕北的剪纸、东北的皮影、徽州砖雕等。民间美术以其独特的形式体现了各个区域、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人们可以探索分析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地域风情。

三、实用性

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人们在创作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到的就是作品的实用价值,而选用的材料也大多是劳动者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如棉麻、纸、泥土等。通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物品,既体现了材质自身的自然形态,又具有实用价值。如中国结最早是前人用绳结来记事的一种方式,而后才发展成为一种可供欣赏的艺术品。

民间美术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是一种“乡土艺术”,被喻为田间的小调、山间的野花。正如张道一先生所说,“民间美术是一种本元文化”,它不仅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而且延续了原始艺术的生命。它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来源 , 又是美术创作的基础。

但是,民间美术正在消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带有实用性的民间美术势必从应用上和形态上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博士在中国西北农村考察后说:“在陕西洛川县栖风镇谷咀村里,我们再也看不到一幅完整的中国西北传统乡村图画了。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席卷,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改变。窑洞里不再有人贴剪纸,为了洁净和便于打扫,人们在炕围上铺满了瓷砖。因此,传统的由剪纸图案组成的炕围花已被瓷砖上的绘画所代替。在窑洞以前贴剪纸画的墙壁上,已被城市流行的一些印刷品、照片所替代……电视媒体的传播加速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而且是一种全方位、从生活方式到观念上的渗透。”

陕西洛川县栖风镇谷咀村里的这一现象只是一个小缩影,其实在许多地方民间美术都受到了冷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二十世纪中国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已经基本上被大机械、大农业的生产方式所取代,随之而来的就是生活方式的变革。传统民间美术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随着中国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传统民间美术受强势的外来文化和现代技术经济的冲击,渐渐走向了低谷,有些甚至走上了消亡之路。

因此,如何保护好民间美术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如何引导它走出低谷,是全社会民众在当今甚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要解决的一项艰巨任务。

民间美术价值探微 篇9

民间美术——群众艺术的自我实现

我们不必去追溯美术浩繁长河里那分分支支的漫长史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历史是这样,艺术也是这样,民间美术也自然是这样。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出于美化生活,满足审美要求这一主要目的而创造产生出来的,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她是世世代代广泛流传并服务于劳动人民自身的艺术,正如大地是人类之母意义,民间美术是其它绘画艺术的母亲,她派生出诸多的美术儿女,其它美术样式不断地从民间美术身上吸取丰富的养料。可以说,民间美术是其它绘画艺术的源泉,这是毋庸置疑的判断。

有理论说,人吃饱了,喝足了,便会去搞什么艺术,借以消磨时光,打发日子。我们认为那也许是有闲阶级的艺术消费罢了。艺术的真谛是心灵的反响,是情感的寄托,是浮躁的净化,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那部分精神的升华。艺术是人自身的需要。而与劳动人民相伴为伍的民间美术恰恰具备这些优良的品质。母亲以细针密线给孩子缝的肚兜,不过是防止孩子着凉,绣上“五毒”意在使孩子免受邪恶侵害,岁岁平安健康成长。少女给情郎锈的荷包,自然是一种纯洁爱慕的象征,荷与合二字音谐取合意,是挚情的表达。窗上美妙的剪纸窗纸、门上绘制的招财神仙,也不过是房屋的装扮和对生活的一种企盼。但那锈肚兜的五彩丝线、扎荷包的七色绸线,剪刀下那形象的生动有趣,那图案的别致,门神财神那色彩的斑斓耀眼却妙手天成,随之而至。世代传承的技艺全然包溶在真挚的情感当中,即“情溢者,善将之,美自显矣。”这种看似无心插柳的现象,其实包含着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感知于人,先乎于情”的必然规律。民间美术家以真情对待生活,从周围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潜在的美,采用如上所述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产生的作品必然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劳动人民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其作品都有着极强的实用性:布虎枕、彩灯、泥雕木刻、草编金饰、绘画剪贴等,无一不是既可用又好看的艺术品。这是美术根植于民间得以发展的有一个原因。在作品中,民间美术家寄托他们自己的理想,表现着他们的生息,倾注了他们的真情。在创作过程中,他们体验了创作才能得以实现的激动的审美心理上的怡情愉悦。在乡邻严重,他们是能人,是巧匠。他们领悟到造物主的神圣,心灵得到某种程度的慰藉。而今天优越的社会条件及迅速发展的群众文化事业和文化活动,都将为他们的创作提供更广阔的天地。他们既是劳动者,还是艺术家。普通劳动者能直接参与艺术创作活动,那将是一个美好的社会。而我们现今的社会,自然会有益于民间美术的发展。

社会性和群众性的美术活动,又是一种“致宁静”的艺术活动,是一种静态文化。这种静态文化活动对于改造喧嚣、浮躁、外在的国民中的不佳性格之作用是明显的。

民间美术——中国独特的审美意识

或许是由于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养就,中国的民间美术,无论是大到仰首观也,或是小至镜显赏之,无处不焕发着华夏的色彩和情调,熔融这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先贤的天地人合一,演化到构思时的物我两忘,进行到笔墨造型上“似与不似”的画论框架,都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对艺术的创作上和对美术作品赏评上必得“合理合情于心”的精神取向。对于中国人来说,“心”是审美欣赏的重要准则,这与西洋画论注重视觉愉悦的准则相去甚远。在现代派出现之前,西方的艺术家大凡要求他们作品中的物象要逼真形象。此后,色彩光感颤抖的印象派等逐一产生,在视知觉的物理功能上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而我们中国的民间美术,却一直走着一条独具特色的艺术之路。在创作题材上,天地人间、神话现世的故事和人物合并在一起;在时间差上,古往今来、春夏秋冬可同画其间,开花结果一眼可觅。在造型上既不是面造型,也不是线造型,而是华夏民间美术的意象造型,民间美术家可以把丑的老鼠描绘成很优美的形象,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一条纸剪的牛,肚子上还可再剪出个小牛,一条蛇的身上,可把美的纹样画满其身,他们可以超物种表现。一棵桃树同时长着苹果和石榴,人鱼同生,动物和花可同长,这在西洋人的思维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神奇。在构图上,中国人要求饱满丰圆,不求怪诞。如现代民间绘画的构图,对称均衡,废除固定的视角和空间;想象空间广阔,无疑具有古汉石刻版的大气磅礴。在色彩上,民间美术几乎随心所欲,使用心理色彩,他们分阴阳,辨五行五色,或隔金锒银,而不像西洋人那样要受到条件色等更多的限制,有时民间美术家用简陋的材料来表现色彩,如用麦秸代表黄色,陶土代表红色,白则用蛋壳骨片等。在创造的程度上,远比其它美术形式要自由的多,所以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难怪外国人要在我们的民间美术作品前流连忘返,叹为观止!在内容上,中国民间美术讲含蓄、讲象征和图腾寓意,对生命生殖的崇拜则用《鱼卧莲花》、《石榴结子》等来表现,而截然不同于西方人比较直接的表现方式,所以回味无穷。

西洋人的美术大体上可分为表现与写实两大类,讲写实的,比真的还要真,讲表现的,则动乱、重叠、割裂。就形式而言,都走到了一个极端,对人的想象力无疑是一种限制。而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追求自由的一种形式,是人的本质对象化后一种平衡心态,是情感的传递。而这是需要开启想象力的。中国的民间美术无论在本质内涵与形式表现上,都走在这条对艺术真知灼见的大道上。所以才能生生不息,世代相传,佳作不穷。通过比较,是否会使我们对别人的东西,对我们自己的民间艺术的理解要深刻许多?对弘扬民族文化和继承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的体会,要深刻许多呢?

民间美术——民族之林的艺术瑰宝

随着国门的打开,炎黄子孙增进了同世人的交往,增进了了解,同时也增进了友谊与合作。不要说我国的刺绣、剪纸、蜡染等民间美术品被外国人欣赏、购买或收藏;泥塑、木雕、漆器等民间美术精品也屡屡被视为珍贵的礼物馈赠于友好国家,成为友谊的纽带和使者。单说现代民间绘画中的户县、金山和东丰县等地的农民画,竟先后到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其展出盛况之空前,反响之强烈,这不能不令世人对我们的民间美术刮目相看。

多少年来,山乡土洼里的刻刻剪剪;满手老茧下的描描画画;世代承传的刺刺绣绣;叔叔婶子的编编织织……,犹如珍珠闪烁着异彩。我们的民间美术如同彩蝶,她扑打着满是土气的丽翅,飘向高楼大厦的都市,飞到异国他乡的大雅之堂。她携着中华之民魂,溢着东方之神秘与乡土的野味,冲出国门,扑向国门,扑向五彩七色的现代世界。我们的乡土艺术受到赞誉,我们的民间美术家得到了殊荣。人类的灵犀似乎是相通的,艺术可以沟通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艺术女神面前,人类间的距离缩短了。中国民间美术的走向世界,充分地表明了,她不但是我中华民族的艺术财富,同时她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应深值骄傲,引以为豪。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取决于一定的物质文明和人民的文化生活及艺术素养,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古国,理应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我们的国民,亦应加强科学文化的教育,以及艺术的修养和熏陶。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加之自然的差异;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别致风情,自然使我们的民间美术作品具有多变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创造出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艺术得以社会承认,首先是她的独特性。艺术的价值是她的个性。越是地域性的艺术,即越是民族性的艺术,也即越是世界性的艺术。我们民间美术的成功之路,雄辩地证明了这个真理。

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和独特因子,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域的闭塞和很大程度上不受外界干扰的世代承传。她发展到了今天,在内容与形式上已有了大致如新内容——传统形式;新内容——新形式;传统内容——传统内容等诸多表现样式。其中,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完全沿袭传统样式的作品,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但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入,作者群的老化、信息时代和新文化的冲击,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势必受到严重的波及、干扰和影响。因为,现阶段收集、发掘、整理和研究等民间美术的集成工作势在必行。这是历史与时代赋予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我们群文战线美术工作者的一项前对得起祖宗,后无愧于子孙的神圣职责!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随着人们审美与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化艺术消费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重视文化艺术消费的客观规律和价值规律的研究。我们的民间美术作品要更加多样化和实用化,使其更加具有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的民间美术家不断提高自己审视生活的能力,锤炼提高自己的技艺,通过最富有个性色彩的精神劳动,让美存在于人们的一切社会生活之中。

中国民间美术——这朵美术大花园中艳丽的奇葩,她的价值正在和已经被人们所认识。诚望更多大爱花之人和有识之士,为其施肥、浇水。让我们的民间美术傲立于世界之林,更加异彩夺目。

(作者单位:吉林省德惠市文化馆)

论民间美术滑稽审美 篇10

一、民间美术中滑稽审美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存在“滑稽审美”这一概念范畴, “滑稽”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滑稽列传》:“滑, 乱也;稽, 同也。言辨捷之人言非若是, 说是若非”, 意思是语言、行动、表情等颠倒东西、荒谬可笑、极度夸张, 由此而产生的自相矛盾的、喜剧性的表现形式, 也指春秋战国时优人所擅长的歌舞、杂戏。在古代汉语中, 滑稽指人说话出口成章, 词不穷竭, “言出口成章, 词不能穷竭, 若滑稽之吐酒”。黑格尔认为滑稽是感性形式的夸张与理性内容的空虚, 是用违反现实规律的假与丑展现内容的空虚。在中国民间美术中, 滑稽也被称为“谐趣”, 是矛盾的夸张之美、寓意的暴露之美。[1]

民间美术滑稽审美的成因。滑稽是民间美术的重要审美范畴, 它以善的目的性压倒真、丑的规律性, 构成了有特殊意义的写意、象征、自由理想。民间美术滑稽特征成因有:第一,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民间艺人多是未受过专业绘画训练的劳动者, 他们多用廉价材料进行粗糙绘画创作, 只能进行不准确、不精细的艺术创作, 从而使民间美术充满滑稽之风。第二, 民间美术有着自娱自乐的特点。民间艺人多是用自由、随意的方式表达生活理想、人生困惑, 作品往往带有儿童般的异想天开, 有着即兴创作的特点, 这是人类童年浑沌思维方式的艺术展现。民间美术是用原始的、集体的方式传承着特定的艺术思维方式, 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创作方式与思维理念, 抽象化、夸张化、符号化的民间美术体现着理想对现实的冲击。[2]第三, 道家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中道家强调摆脱功利、回归自然, 实现精神的自由超脱, 注重艺术的审美功能。民间美术成长于民间生活之中, 是不受功名利禄羁绊的民间艺人自由创作的结果, 他们多为普通劳动者, 受孔孟之道、伦理纲常等思想的束缚较少, 受追求天人合一、精神自由的道家思想影响较多。在道家思想影响下形成了有着寓意、诙谐、夸张性等特征, 充满生活情趣与滑稽色彩的民间美术形式, 也体现了劳动人民求吉祥、图平安、重和谐的社会心理。

二、民间美术滑稽审美的内容

民间美术生存于民间文化的沃土之中, 取材于民间积极的、特定的内容, 以民间生活中求吉祥、求喜庆、求和谐的社会心理为基础, 以夸张或扭曲的形式对自然物进行概括、提炼、重构, 对各种民间艺术形式融合发展, 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滑稽审美, 满足了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

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形象表现, 与民间生活、社会习俗等有着密切联系, 通过滑稽的、讽刺的、谐趣的方式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粗犷、自然、率真的生活状态, 表达出超越时空的理想与期待。第一, 民间美术从传统戏曲中汲取了滑稽审美因素。传统戏曲是民间娱乐、文化传播的基本形式, 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民间美术就从传统戏曲艺术中吸取了许多滑稽内容形式。戏曲界有句话“无丑不成戏”, 这种“丑角”就是滑稽审美的重要内容, 戏曲中的帝王将相、僧道儒医、神仙鬼怪等都是滑稽表演的重要题材。第二, 民间美术还从历代绘画中汲取了幽默成分。宋代是中国绘画史的鼎盛时期, 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 宋代画师往往与民间画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清明上河图》、《眼药酸》、《猫猴图》等都对民间美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使民间美术形成了滑稽审美观。如年画、皮影、剪纸、刺绣、泥玩等民间美术都与历代绘画艺术有着密切联系, 并体现了滑稽审美的造型特征。

三、民间美术滑稽审美的表达

在长期发展中, 民间美术积累了一系列独立的、滑稽的、形式各异的视觉符号系统, 并以逗人取乐的造型符号掩盖了事物的真实形象, 通过不协调的比例、颠倒的装饰、夸张的造型等营造出一种轻松、幽默、意外的审美效果。

(一) 滑稽审美的造型符号。

民间美术通过夸张、抽象、扭曲的造型符号创造出奇特、滑稽、荒诞的艺术效果, 始终洋溢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这种符号形式是民间艺人理解、认知、再创造的结果, 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民间美术从未被正统文人艺术重视过, 但那种原发性的造型方式却表达了最真切的生活、最真实的生存。如布老虎就是一种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 经过特殊的艺术处理后, 有的布老虎活泼乖巧, 有的布老虎稳重宁静, 有的布老虎威武雄壮, 这些都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祝福。[3]民间剪纸用变异的漩涡纹表现动物的眼睛, 用夸张手法表现植物的枝叶, 如王景龙的剪纸《赶集归来》描绘了两人骑车赶集归来的情景, 自行车被变形为两只飞奔的山羊, 羊角变成漩涡纹符号, 夸张而随意的造型符号展现出一种原发性视觉语言。

(二) 滑稽审美的视觉特征。

民间美术造型有着自由、简化的特点, 简化是指在丰富心理感受基础上用简单、抽象、概括的方式表现事物形象, 用最简单的方式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自由是用合目的性的观念进行自由联想, 创造出夸张、变形的艺术形象。如民间剪纸中用花形表示鱼娃身上的鱼鳞, 实现了鱼与花的自由结合;雕刻飞马时马颈下的石料并没削去, 使雕像自由、古拙、滑稽, 且富有韵味。朱仙镇的木板年画、淮阳的泥玩、开封的汴绣、豫北的剪纸等都更是体现了矛盾之趣、夸张之诣、寓意之美, 迎合了劳动人民的审美心理。如朱仙镇年画中, 赵公明怒目圆睁、嘴角下撇, 犹如凶神恶煞, 与“和气生财”的思想主题大相径庭, 淮阳的“人面猴”用荒唐的造型将人与动物融合起来, 表达了人类的繁殖崇拜, 这些荒唐的、不合情理的造型创造出令人发笑的滑稽感。民间美术常极尽夸张之趣, 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民间画工就总结出“短胳膊短腿大脑壳儿, 小鼻子大眼没有脖儿, 鼻子眉眼儿凑一块儿”, 表现了追求自然、丰腴的艺术情趣, 通过荒唐、夸张、意外的造型, 达到“有看头、有讲头”的审美效果。有时民间美术会用象征、寓意的手法表达滑稽的审美观, 如用石榴象征多子、用仙鹤象征长寿、用牡丹象征富贵、用鸳鸯表示夫妻恩爱等。[4]

民间美术是浓缩了劳动人民审美观念、社会心理、理想愿望的鲜活艺术形态,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与审美理想。民间美术取材简单、形式夸张、内容荒诞、寓意丰富, 展现出独特的滑稽之美, 那简练自由、极度夸张、形态变异的造型, 正好符合了现代美学的滑稽审美。

参考文献

[1].杨学芹, 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4:104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128

[3].周跃西.论黄河流域民间美术中的滑稽审美观[J].河南社会科学, 2003 (3)

上一篇:高档住宅下一篇:分布式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