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2024-09-08

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共12篇)

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1

摘要:儿童美术作品是儿童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儿童具有天真率直的心灵, 没有拘束, 能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诉诸形象, 创造富有特点的美术作品。小学美术教学应注重对作品的欣赏, 注重创作中的交流, 对作品的评价也应多样性。

关键词:美术,课堂,特殊性,技法演示

儿童是爱美的, 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 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 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 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 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美术学科教学法建设毕竟不及语文数学那么完善。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语言堆砌过多, 形象提供不足, 作业辅导和讲评不适当等状况, 昭示我们应尽快搞清楚小学美术教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各科教学的一部分, 前人总结的普通教育学对小学教学基本适用, 普通师范对小学教师的就业要求规定为各科都能教, 有它的合理性。然而美术教学和语文、数学等教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美术教学有它的特殊性。

下面我从知识技法传授、练习辅导、作业讲评几方面谈谈对小学美术教学特殊性的认识, 与同行们一起来分析美术教学的现状, 揭示美术教学的误区, 使今后的工作更科学一些。

一、美术知识的表述往往是前面薄薄 的一部分文字, 后面厚厚的一大半图例

简短的文字加大量的图例, 是美术知识得以流传的习俗, 而决不是因为美术家做不成大块文章, 只好以美术作品充塞工具书。我们可以从这样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中领悟到, 美术知识的传授固然离不开语言文字, 但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和用心灵去感受的“美术语言”, 只能由美术作品去说话, 用语言作注解有时会说不清道不明。如果把美术和其他学科作横向比较, 语文课中语言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语言文字本来就是其学习内容;数学课中语言则是传授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思维的首要工具;在美术课中又是另一番景象, 形象成了传授知识的首要角色。形象作为美术知识的载体呈现在学生面前, 是能直接传播美术知识、技法的“形象语言”。语言固然也可以传递美术信息, 且必不可少, 但它毕竟只能用语言符号描述形象知识, 相对于用形象直接传授美术知识, 它就显得间接乏力多了。唯其如此, 在美术课中, 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 课堂用语应为形象服务, 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是美术教学, 是视觉形象, 而不是语言文字或其他。

传统美术教学已把精讲多练列为重要特点, 对精讲和多练引起重视, 这是对的, 但对发挥美术作品的直接传授知识作用尚认识不足, 不够重视。课堂教学中老师手拿课本讲上十来分钟, 然后学生照课本依样画葫芦画上半小时了事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此, 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的知识, 学生就难以得到了, 至于发展视觉感受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更是谈不上了。

二、练习辅导, 学生掌握美术知识的 过程不同于掌握语文数学知识

学习美术知识技法, 除了接受老师讲授的那一部分, 还有一大半需要在练习中去体验, 去领悟。美术的练习过程本身也是体验、理解知识的过程。另外, 语数作业强调独立完成, 因为那个相同的答案一经抄袭或交谈就没有了练习的意义。而美术练习恰恰相反, 它需要在群体的互相影响中进行, 哪怕是画家培养自己的子女学画也宁可送去业余绘画班学习。因此, 美术课的练习时间中, 根据需要可尽可能组织同学互相看看、讨论作业, 这是符合美术教学特殊规律的。美术课中的如此安排, 非但不属于组织纪律问题或抄袭作业问题, 反而是体现美术教学特殊性的良好方式。

美术课的这种在练习中学习知识的特性, 在专业美术学校能普遍予以理解和应用于教学, 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开花结果却艰难得多。我们常会看到高年级学生低着头、埋怨自己无能, 面对美术作业发愁不能完成, 然后在这种心理驱使下, 虽努力为之仍交了一份连自己也不满意的作业就算了。久而久之, 美术低能就成了定局, 在“全面发展”中形成一块美术低能的缺憾。研究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对于实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价值, 于是我常留意于思考这个问题。调查研究表明, 学生的美术能力并不是全面低下的, 主要在于美术技能的低下。

三、美术课的作业讲评一般都是老师 拿了几张作业, 讲讲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这样做本来没错。可重复得多了, 发现表扬批评的总是原来几位同学, 讲的也总是原来的话。对此, 教学研究时就自然会提出一些疑问: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学生?是否符合每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否符合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常有老师出于鼓励学生积极性的愿望, 搞作业评比竞赛, 其结果往往是表面的热热闹闹掩盖了有悖于美术教学规律的弊端。小孩子会因为评比的导向而改弦易辙, 使自己的作品迎合得奖需要, 丢弃那“不一样”的个体创造, 却不会意识到这是一次自我意识的丢失和创造意识的封闭;小孩子会兴致盎然地为第一名拍掌称贺, 却不会去为第一名打个问号———认为那是老师定的, 肯定无疑。比赛的效果往往会引起这样的思考: 还是不要比赛为妥, 换个角度换种说法不是更好吗?

小学美术课的类型绝大部分属于综合课。综合课的主要环节往往离不开新知识讲授、技法演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作业讲评等, 这是本文为什么要选上述几方面研究美术教学特殊性的旨意所在, 也是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直接相关的躲不掉绕不开的问题。

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2

学现状的探索

【摘要】在美术课堂中,多媒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它能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可调动学生掌握新知,可解决课程的重难点,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从前任何一个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不能以教师的参与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尤为重要。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美术课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字】多媒体 美术 现状

多媒体作为教学媒体,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手段,无论在绘画造型,工艺设计,作品欣赏还是综合探索方面都能很好的发挥其独特作用。在美术课堂中,多媒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它能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可调动学生掌握新知,可解决课程的重难点,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面临21世纪高科技的挑战,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作为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现在有很多学生上美术课都不愿带画具,致使很多美术教学活动无法继续。据初步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说他们原本喜欢画画,但课程太紧张,顾及不上;有些学生说现在美术课准备的工具材料太多了,有时一套工具只用一两次就用不上了,很浪费!无法按照老师的要求准备画具;有些学生说其实美术课可学可不学,因为小考科目没有它;有个别高年级的学生家长干脆说:“孩子这个时候哪有时间画画呀?”„„学生过早地偏科学习很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

新理念要求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片施展美术特长、表现自我的天空,让学生能够参加自己所喜欢的美术活动,都能感到美术有趣、有味。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摆在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的位置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验美术课堂的温暖,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再是一种负担。运用多媒体教学,上好每一节美术课,带动学生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美术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有想象力,创造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要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让学生理解更透彻,思维更活跃,思路更开阔,反馈更迅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生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所以,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现代化教学,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采用多媒体教学,只要教师鼠标一点,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聘中外,跨越古今,在会话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中飞翔。

利用好奇心精心设疑可以激趣,运用直观演示教学可以激趣,运用实物教具和挂图可以激趣,运用音乐、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分成三个阶段:从有趣发展到乐趣,从乐趣发展到志趣。低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感到美术学习有趣;中年级时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高年级要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志趣。

二、多媒体的运用,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调动学生掌握新知。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非常紧张,这时候的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个性,逐渐有自己的主张。

在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时,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当学生不能理解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突破学生的思维模式,达到了激情引趣,趣中施教,教中有乐,乐中起智。有视觉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审教育人,美中育人,自由创作,巩固新知。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学生可以上台运用多媒体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者展示自己所找到的资料,教师可以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感体验。

三、多媒体的运用,解决课程的重难点。

一年级的课,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视觉效果,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出示图片视频,学生欣赏老师搜索的精彩画面。通过欣赏,体会出各种不同的感觉,通过欣赏,解决了一个课程的重难点,并对自己的创作有新的启发,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到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师生交流。

电脑美术设计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

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更乐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而作为教师则可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而且我认为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那么,我们的美术教育岂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通过学习,让学生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学习,主动地去探究去创造。而电教美术有擅于形,色,生,静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的参与教学活动。

五、多媒体的运用,对学生课堂作业的及时评价。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从前任何一个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不能以教师的参与代替学生的思考。在美术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使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美术教学目标,不能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尤为重要。

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业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表现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实践证明,科学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要落到实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科学信息技术的独特理解和掌握能力,是教学的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为我们美术教师来讲,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电脑技术,及其他教学手段的使用,精心设计课件,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美术课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知识技能

Optimizing Primary School Art Classroom Teaching

Wang Xiaoming

【Abstract】Art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must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strengthen their awareness of the subject so that they can dedicate themselves to the classroom learning and going to complete the teaching task. In this way, teachers must not only teach students to “learn”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more importantly is to allow students “to learn” skills and knowledge.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Art; classroom teach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如今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它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知识技能。于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思维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上《魔幻的颜色》一课——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我就运用了这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水彩,分别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颜色调配成的,我就拿试管做实验。这种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学生们像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然后再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利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的同时,真正体会到了做学习主人的快乐。

2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注意渗透德育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从而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强其艺术修养。

3 实施美术和音乐的配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因此在小学美术课上,教师完全可以用动人的音乐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在音乐的陶冶下,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真善美”的艺术真谛。

4 適时地运用鼓励,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对同一个审美材料,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就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感受艺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这样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自然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在欣赏徐悲鸿的《群马》时,我先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然后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最后鼓励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在启发学生对审美意境的理解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5 加强自我体验,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教”不一定只靠教师“讲”,“学”不一定只是学生“听”,“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践”,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积极性和内在潜力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他们才能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进行艺术创造。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自我体验,给学生思维活动的成功架起了桥梁,给学生带来信心、创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意识,是学生作品成功的保证。

6 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种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进而借助多媒体来进行美术教学,把美术教材中的文字、图画,通过鲜明的视觉、听觉,形象直观地把知识展观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遵循重感觉、重创造、重思想、重表现、重实践、重发展的原则,强化小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做到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4

什么是活动教学?本文研究的活动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 采用小组活动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动态、开放的活动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小组活动教学从表现形式来讲, 更强调积极主动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成分;从学生总体活动来分析着重于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活动教学,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小组活动教学的组成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 学习小组以4人为宜, 由前后排两大张座位组成, 每组推选一名美术成绩比较好、性格开朗、有一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组长产生后, 每节美术课上课前, 都要提醒组员带好美术工具, 并做好上课准备, 组员有困难, 可以向组长寻求帮助。课堂中, 组长要积极“领导”组员参加课堂活动, 遇到困难, 大家一起出谋划策, 为小组争光夺彩。这种组成形式, 可以较好地创设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机制, 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也融入了新课程理念, 更具有时代气息。

二、小组活动教学的活动形式

1. 小组合作使活动教学层层深入

民主、宽松的小组合作学习,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学生进行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有利于学生大脑思维的开放, 从而迸发创造性灵感。教学过程变成了组内学生共同研究、共同讨论、共同探索的过程, 学习内容层层深入的过程。

如小学美术四年级《染纸》一课, 为了加深学生对折纸法的探究, 特地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实验:一张小小的白色宣纸如何变成美丽的染纸图案呢?教师边讲边指导一个小组做实验:拿出一张生宣纸, 直接浸在染色水中, 生宣纸本身具有很强的吸水性, 所以颜色顺着宣纸的纹路很快就吸上来, 以此展示给大家看。另一小组先折叠宣纸再染。我问:哪种染纸比较漂亮?有什么不同?两分钟后每组组长汇报实验总结:第一种没有规律, 花纹不漂亮;第二种有规律, 花纹很漂亮。接着, 每组发一张有几种折法的示意图, 观察纸是怎么折出来的。我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折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米字格折法、折射状折法和井字格折法, 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都兴趣高涨, 在探索折法的过程中, 组长根据各自特长进行分工, 共同活动, 这一步的难点往往是技术和心理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鼓励、确保创造活动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们取长补短, “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学生互相激励, 团结协作, 还发明了其他折法,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一张张色彩斑斓的作品把教室打扮得非常漂亮, 这其中当然体现了小组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这就是小组合作教学的独特优势。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中, 教师如果只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 就不能指导他们讨论问题, 而且会让学生认为老师高不可攀,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拉大。所以, 老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去, 可以在学生进行讨论时走下讲台, 积极地参加到学生热烈的讨论中, 还可以适时给予学生帮助。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就会感到老师是大家学习上的朋友, 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 还能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一个成员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造。

2. 小组游戏使活动教学有声有色

当前小学美术课程中, 部分内容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 转向强调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养的培养。而且, 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大多很强, 学校给他们提供的机会又不多。因此, 在教学中合理渗透小组游戏, 合理安排游戏角色, 会使活动教学有声有色。如《有表情的面具》一课, 我以小组为单位, 设计了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的教学方案, 学生围绕故事内容完成作业创作:画表情、做面具。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被调动起来, 在组长的带领下, 每组学生兴高采烈地带着有表情的面具表演自编自导的故事:狼和羊群、森林音乐会、武松打虎新传……千奇百怪的面具, 生龙活虎的表演, 幽默风趣的台词, 使台下学生无不伸颈侧目、拍手称快, 几乎是一组比一组精彩, 整堂课充满了笑声和掌声。

如果这堂课用传统的方法, 也可以完成教学计划, 但小组游戏激励着不同类型、不同爱好的学生都在小组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作业效果特别突出:有的学生把风趣幽默的表情画在卡纸上, 挖两个孔当眼睛, 装上橡皮筋带在头上;有的学生用立体构成的形式做了立体的面具;更精彩的是废物利用 (树叶、毛线、瓜壳、盒子……) , 把有表情的面具装扮得栩栩如生。在安排游戏任务中, 教师要引导小组长尽量考虑本组组员的差异, 让不同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擅长的方面表现其优势。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 小组成员配合越来越有默契, 还懂得了谦让。这就潜移默化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了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小组竞赛使活动教学淋漓尽致

由于活动教学是以小组学习为主, 是在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组与组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有利于开展竞赛。如在四年级《看新闻、画新闻》一课, 为了能使学生了解身边每天发生的事情;为了能让学生做个有心人, 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也为了让学生在创作时能用美术特有的形式表现丰富的画面, 我在课前就布置了作业:让学生通过书报、网络等手段收集近日国外、国内的重大新闻, 校园重大新闻以及班级重大新闻, 组长可以合理分配任务。在课堂教学中, 特地安排小组竞赛——小组新闻联播, 比一比谁的新闻最有实效、最全面?哪组可以评上“最佳播音员”?课上, 小组长带领组员上台进行“新闻联播”比赛, 个别调皮的男生也有种为组内争光夺彩的使命感;轻声细语的女生, 上台播报新闻的时候声音也特别响亮;令人惊讶的是有的学生竟然把新闻背了出来, 像模像样地做起了“新闻播音员”……对于表现突出、进步较大的学生, 我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 并给小组加分, 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肯定, 从而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这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里,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性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了!

但在小组竞赛中,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 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另外, 在小组竞赛活动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采取必答题、选答题和抢答题的形式, 也可以采取作业展评的形式开展比赛。教师对每次学习小组的答问、活动、作业等进行评分。每次按评分的多少评选优秀组、达标组和未达标组, 以此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增强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美术学 篇5

策略一: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是有效性的基础。

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自我超越,尽快改善心智模式,转变思维方式,与时俱进,用全新的思维去观察变化了的课堂教学。

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会创新学习,能够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方法论、价值观;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研究,快速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和超越自我,加快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强化自己的有效意识,使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我们只有在课前不断研究,制定合理优化的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为方法,运用教学的真经,付出真功,才能真正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策略二:精心设计的优质备课是有效性的根本。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155-01

有人认为“小学美术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让学生看,多么轻松!其实不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2.中、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视觉感受、意象感受、审美心理及心境共鸣。即先产生视觉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审美的视象、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使之内化,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四、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学生静止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师生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以《认识图形标志》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图形标志,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图形标志进行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形,同时让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并可分组讨论、探究图形标志和图形设计的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图形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互动的发展过程,较之以往的单一的接受式欣赏教学,它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他们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带着问题欣赏

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良好的个性发展,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欣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

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7

一、已有彝族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存在不足

目前对彝族民间美术的关注很多, 彝族题材的美术作品也非常丰富, 不少教师将彝族民间美术运用于美术教学中, 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彝族民间美术传承进行系统研究却极少, 相关的文章多是介绍性的, “师徒传承”“父子传承”是目前最主要, 最直接传授的方式。造成彝族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 已有美术教学中对彝族民间美术认识存在片面性, 往往只涉及彝族民间美术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 如服饰、色彩、纹样等, 使彝族民间美术传承存在片面性。

其次, 现行有关的彝族民间美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彝族聚居地的学生没有系统的教材让他们全面系统了解彝族民间美术;其他地方的学生因生活实际有差距, 导致教师教学无的放失。

再次, 教师对彝族民间美术的了解不全甚至不了解, 造成教师在教学时教学内容空洞无物, 使彝族民间美术教学逐渐被边缘化, 彝族民间美术传承面临困境。

最后, 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彝族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中的传承, 致使有意投入彝族民间美术传承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走了很多弯路, 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二、正确理解彝族民间美术, 有效实施彝族民间美术传承

1.形成完整、系统的彝族民间美术分类, 有效指导中小学美术教师进行彝族民间美术传承

利用完整、系统的知识进行教学,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因此, 我们对彝族民间美术作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和研究, 从其形成与发展、分类等入手, 进行了系统整理, 有效应用于在教学中, 让孩子们系统学习、了解。

(1) 彝族民间美术的形成与发展。正如《凉山彝族民间美术》中指出的那样:彝族民间美术从原始时期、游牧时期、农耕时期;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民间美术随其民族文明史而发展。不断吸收其它民族之长, 促进其不断发展, 在历史文物和现实生活中, 无论是经书典籍、宗教法器、兵器、建筑和生活用具都加以美的装饰, 极富美的感染。

(2) 对彝族民间美术进行完整、系统分类。通过搜集、整理, 我们将彝族民间美术大致分为绘画、雕刻、综合艺术和建筑等。其中绘画又分为毕摩画、漆画、刻画等;雕刻又分为古代青铜器、岩画、毕摩泥塑等;综合艺术又分为:服饰 (包括编织、银饰、刺绣、服装等) 、餐具、兵器、剪纸等;建筑又有土掌房、土司房等。当然这其中每一种形式也并未单独割离, 而相互穿插、相互融合, 密不可分。

孩子们了解彝族民间美术的形成、发展、分类后, 拓宽了他们的美术视野, 培养了他们强烈的民间美术传承和保护意识, 提升中小学生的民间美术文化素养。

2.编写适合各个区域、不同受众层面的彝族民间美术教学教材, 供选择使用

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中, 我们针对中小学各阶段, 编写了适合各个区域、不同受众层面、成体系、全面性的彝族民间美术教学教材, 供选择使用。彝族聚居地以引导归纳, 形成系统民间美术知识体系为主;其他地方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 由浅入深, 由主干到枝叶, 从认识到实践, 循序渐进。

(1) 小学低段 (一至三年级) 。把彝族装饰纹样和生活器形用剪纸、泥塑、绘画等学生喜爱的课程表现出来,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彝族民间美术的美, 激发学生对彝族民间美术的兴趣。

(2) 小学高段 (四至六年级) 。有了低段的教学, 学生对美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课堂设置方面, 多采取设计应用和造型表现的方式, 把彝族民间美术的元素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的基础上, 展开想象, 进行创造。

(3) 初中阶段 (七至九年级) 。此学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 在课堂设置方面, 多采用欣赏评述课型, 按时间顺序, 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彝族民间美术, 由初期发展到现在, 历经千年面形成的优秀作品, 同时让学生了解彝族文化的发展史, 了解彝族的民族精神, 进而喜爱上这个民族及其相关的美术, 从而促进彝族民间美术的传承。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彝族民间美术的关键

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彝族民间美术传承, 教师是关键。教师对彝族民间美术的了解不全, 将导致学生认识的缺失;教学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通过实践研究, 交流培训, 我们教师本身就先理解彝族民间美术, 更加乐于传承彝族民间美术, 在传承实践中丰富了美术教学经验。

(1) 全面理解彝族民间美术。通过广泛查阅资料, 实地考查, 深入寻访民间艺人, 全面了解彝族民间美术。

(2) 调动美术教师, 积极主动了解彝族民间美术, 参与民间美术传承教学研究。教学是一门艺术, 一门不断追求完美艺术。全面提高教师专业修养和教学水平, 有利于提高美术教学效益。

三、结语

总之, 我们在研究彝族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中有效传承的过程中, 将彝族民间美术的领域从彝族聚居区域中解放开来, 从传统的材料、工艺中走出来, 结合新材料、新工艺, 用完整的彝族民间美术体系, 赋予彝族民间美术以时代的特性, 在当代美术的缔造群体中重新为其找到合乎时代的传承者。为为彝族民间美术传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与艺术空间, 激发师生自发传承当代的彝族民间美术的活力, 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彝族民间美术的当代发展。

摘要:彝族民间美术博大精深, 从小学生到大画家, 都把彝族民间美术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其作品真可谓丰富多彩。正确理解和传承彝族民间美术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彝族,民间美术,传承,研究

参考文献

[1]凉山州文化局.凉山彝族民间美术[M].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2.

[2][美]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3]冯恩旭.四川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本土与创新[M].四川美术出版社, 2010.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篇8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

学生“不会画”,我想首先是他们缺乏自信。还没画就放弃岂不是缺乏自信吗?怎样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魏书生老师告诉了我答案。他在放声高呼“我能成功”一章中写道:我随意出了个作文题目《宇宙中有没有外星人》,请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口头作文。要求:随随便便地说,可以翻来覆去地说,可以颠三倒四地说,可以忘乎所以地说,总之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说。这样不加任何限制,问题本身又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一时间舞台上人声鼎沸,大家顿时忘记了紧张。两分钟过后,上课时,学生们充满了信心。同样的,在学生绘画前,可以充分地调动他们的想象,让他们畅所欲言,对于漂亮的、新颖的创意给予大大的肯定与表扬。在大家的带动下放松自我,在老师的鼓励与赞扬中消除紧张,增强自信。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五课“画汽车”,一上课,我就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什么车,他们分别是由什么形状组成,都有什么功能。若是一开始就从汽车的组成说起,学生会觉得无趣,知道的少,开动大脑思考的机会就变少了,一上课就进入了紧张的上课状态,之后再让他们自己创作,估计脑袋里都是糊涂浆,不敢画了。而让学生自己介绍认识了什么车,简单地描述车子的外形, 通过老师的引导说出他们分别是由什么形状组成,又各具哪些功能,一些学生还会说出自己想象的车子,如多功能环保车等,更是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老师的及时表扬更是“助长”了他们发言的“气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上课了。尤其是学习了关于汽车的组成及功能后,变得更加自信,创作的时候“不会画”的声音基本上也消失了。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欣赏作品的意识

学生说不会画,稍微用心地与他们聊聊就会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是害怕自己“画错了”“画得不好看”。这样说来,学生正确欣赏作品的意识还有待提高。一幅作品的好与坏、美与丑,不是好不好看这个简单的字眼评判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指出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不会画”,怕“画错”“画得不好看”这种现象的产生也是由于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审美教育方面的培养。 在审美教育方面, 我认为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美术作品,知道如何欣赏名家名画, 还需要了解如何来欣赏同龄朋友们的作品及自己的作品,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树立正确欣赏作品的意识和能力。说到这儿, 让我想起了自己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因为接触小学生时间少, 就不会欣赏他们的作品,看到他们的作品画面组织单一、涂色随意,认为他们没有努力认真地画画。后来读了篇文章,才知道原来小学时期的孩子,身体还处在不成熟阶段,手部肌肉、腕骨发育很不完善,这种情况下,本能的“自由”使得画出的画线条不流畅、随意,物体没有比例。知道原因后,我意识到评价孩子的作品,不能用评价成人画的标准去评价,而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用“童眼”去看、去欣赏。也就是和小朋友一起来聊聊他画的是什么, 让他觉得自己的画是有趣的,能“看懂”的。

最好的“聊天”时机就是在学生刚画完,想要给老师看的时候。这时教师就可弯腰倾听,肯定他们的想法。在他们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中,通过疑问、假设等方式慢慢地渗透绘画中如何优化自己的线条、色彩及形状。用这样的方法,小朋友可以说出自己的所画所作, 有助于其提升绘画的美感和表现自我画风的特质,亦能在正确、有效的回答中让其了解画中的造型特色,和别人对他画作的感应。学会欣赏孩子的美术作品, 肯定孩子的想法,这不但可以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也可以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和自信心,使你走进他们的心里。

三、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

学生创作时总会说:“老师,我不会,你来帮我画一下。”起初真的以为自己在教学中没有讲清楚, 于是非常认真地给他们单独再讲了一遍。而他们还是会说:“老师,你来画个我们看看。”原来不是不会, 而是他们没兴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教法必须与研究学生心理同步进行,缺一不可。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摸索一种让学生接受得了、并乐于接受的能够激起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方法手段来。为此,教师应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环节。如“谁画的鱼最大”一课,可先创设情境,说这条大鱼很好客,它邀请我们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呢! 大家想想鱼的身体可由哪几种形状组成? 欣赏视频后,学生画的鱼都是椭圆形的,没从鱼鳍、鱼尾等部分形状的变化而创作出造型新颖的鱼。为使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教师请小朋友上台拼摆一条有新意的鱼。这样,学生都跃跃欲试,效果显著。

总之,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不再畏难;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敢于作画了;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摘要: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美术活动兴趣,提高儿童绘画水平、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完成美术教育任务。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9

一、教学内容的不断拓展

《新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以,教师应该不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努力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美化生活。

1. 绘画方面

(1)节约材料形式:教学以线描为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构图技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再造想象力。

(2)注重个性形式:教学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童话、寓言等故事为主,让学生对故事的内容、结局进行新编。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绘画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新编龟兔赛跑》

师: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出《龟兔赛跑》的大意,并说明兔子为什么会输。

生:兔子输了以后不服气,在冬季运动会上兔子和乌龟又进行了一场比赛。(出示范画)

大雪覆盖了整个大地,兔子很努力地奔跑着。夏季运动会上因为骄傲输掉了比赛,这一次她要甩掉被人耻笑的骄傲帽子。但是可怜的兔子最后还是输了,因为乌龟用了一个新式“武器”———雪橇,在雪地上很快就超过了她。……

同学们,刚才老师为兔子和乌龟重新设计了一场比赛,你们觉得有趣吗?那你们会为兔子和乌龟设计一场怎样有趣的比赛呢?

在这次绘画中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为兔子和乌龟的赛跑比赛设计了许多有趣的环节和结尾。有的同学在比赛的路边画了许多兔子爱吃的蔬菜,让兔子贪吃而耽误了比赛;有的同学为乌龟的鞋子上设计了像火箭一样的点火喷气装置;还有的同学把终点设计在山下,让乌龟抱着头从山顶滚着下山,最终赢得比赛……许许多多有创意的绘画作品跃然于眼前,这种随心所欲的创作让学生体味到了绘画的快乐。

(3)注重情景教学:在课堂中让情在景中扩大,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体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也让绘画作品富有激情和活力。

案例:《生日快乐》

情景1:通过《生日快乐》歌的导入,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2:在互动交流中,学生说一说自己过生日时的场景,得到的礼物。在相互交流中寻找感动,体味幸福。

情景3:欣赏部分同学的生日照片。(通过欣赏照片了解过生日的不同方式,了解人高兴时五官的形态,感受过生日时的愉快氛围。)

情景4:表演———生日场景再现

通过情景的一次次升华,学生大大激发了表现和创作的欲望,绘画作品更加生动、真实。

2. 工艺课

工艺课的灵活性更大,可以选择拼贴、纸工、泥塑、雕刻、织绣等具有乡土气息的教学内容。在材料的选择上可更具特色,可以是溪边造型各异的卵石、家禽羽毛、秸杆、形状各异的树叶、田间地头的瓜果。这些丰富多彩的工艺课会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所带来的乐趣,体验到艺术的魅力。

案例:《留住秋天》

(1)拓印

课前准备:收集叶脉凸显的落叶2—3种

活动:选一些叶脉凸显的落叶涂色拓印

问题:拓印不出花纹。

解决方法: (1) 叶脉不明显,换叶。 (2) 颜料不够,加颜料。 (3) 压印力度不够(用力压印)

问题:画面不洁。

解决方法: (1) 颜料太稀,应稍加水。 (2) 手上不干净。 (3) 反面涂色时颜料渗到作业纸上面。

作业步骤:

(1) 拼摆; (2) 交换拼摆; (3) 叶子反面涂色; (4) 拓印。

(2)拼贴

课前准备:收集各种形状及各种颜色的落叶10—12片。

活动:选几种好看的落叶拼贴出一幅生动有趣的画。

3. 色彩知识

在教学色彩知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还可以通过动手制作的实践活动来获得色彩的基础知识,进而提高学生色彩的审美和搭配能力。如:学生服装的颜色搭配、冷暖对比;制作花手帕等。

二、教学方式的探索改进

多年来,许多地方小学的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师资力量的不足,相应教学设施的落后,使得教学缺少开放性、太机械化。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剔除有悖于新课改理念的糟粕,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把绘画融入生活,用生活来解读课本。

1.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

美术学科侧重于研究和探讨人类情感表现、审美感受等方面的现象,所以在学习它的方式和行为中应该是丰富、愉悦和轻松的,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根据教材内容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多设计一些音乐或故事的导入环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游戏互动环节。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如:《生日快乐》、《音乐会》等。

2. 感性材料的提供

现在,教师用简单的讲解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经济滞后的农村缺少实用的视听教学仪器,这就需要教师尽量在课前多收集、绘制或制作一些图片和教具,丰富学生思维,扩大学生视角。如:《戏曲脸谱》就需要教师绘制不同性格人物的脸谱或准备脸谱样式的饰物。

3. 课内向课外延伸

美术课外活动是提供丰富的艺术实践,提高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美术教师应把搞好美术课外活动视为搞好美术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应尽职责,当好美术课外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教学由于受图片不清晰、图片太小、教材内容少、课堂上学生不便动手等条件限制,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开展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如在上《能干的工程车》一课时,由于平时学生接触和见到的机会都很少,因此在讲解工程车的结构和功能时学生理解的难度很大。课后我带领他们集体参观了建筑施工现场,仔细观察了起重机、挖掘机、推土机的作业实况(我校正在修建新教学大楼)。学生在实际观察中了解了工程车的构造,明白了它的工作原理。然后我再布置作业,让他们把看见的理解的工程车画下来。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还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 学生自由、大胆的表现

美术应该是最不强调一律性的教育,最不要求标准答案的课程。

以前我们总是在教师统一的规定和指导下画着同样的东西,这哪里谈得上什么个性培养呢?学生成了作品复制的工具,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了极大的抑制。我们应该还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大胆创作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才能提高。如《森林之王》这一课,传统中我们好像规定了只有老虎才是森林之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每个动物都有其最独特的本领,只要在某一方面最优秀就可以称王。可以是大象、可以是豹子、可以是野猪,只要学生觉得哪个动物最能称王,那它就是王。我们给学生一些自己选择的权利;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事实上,学生只有今天敢质疑、敢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勇于超越。

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10

一、传统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所谓课堂教学的传统是指没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的教学。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传统,通常是指“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支粉笔做示范,让学生跟着画画写字;一块黑板显板书,或示范画画及写字:一张嘴做解释,引导学生跟着学画画与学写字。用主“讲”和单纯的“板书”来传授教学的全部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有其合理的成分,也有其不尽合理的成分。

美术课有一个代名词叫“技课”。技课就应该有技课的特点,既有记忆性的一面,更有悟性的一面。技艺是需要老师手把手教的,和学生不断联系而来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其特殊的教学作用,它适用于中小学学生。例如:手把手教学生写好汉字。有经验教师指导学生写字,总不会只说不练!在起始阶段总是会手把手教学生写好字,让学生写字的基本笔画到位,让学生的字的间架结构到达美观的程度,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不错。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写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方法,这是美术教师传统的教法。同时,教师手把手写字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有效地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感受到书写时的运笔规律,注意到起笔、运笔、收笔时的用力变化,在老师的精心讲解下,学生还能会心地感受到汉字的优美,另外,更能有效地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可谓一举多得呀!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性写字,让学生模仿着写,学生的写字技能提高也是比较快的,虽然这是最传统不过的教学方法,但它很有效果,因此我们不能说传统教学方法完全是差的。二是对待传统教学方法,我们只要采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的态度对待它,不断改进,发扬其优点,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有生存和发展的前景。对于教师而言,更要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孔子的“因材施教”的传统教学原则并不因时代的发展而落伍。

二、现代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教师都应用新的教学技术,出现了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声、光、电,结合上传统的教学方法,谓之课堂教学的现代教学方法。特别是美术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是一种现代的、先进的教学手段。

不可否认的是,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多媒体可以通过它予以解决,可在教学中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如果能合理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师在黑板上的示范画在多媒体中反映出来,同时运用多媒体的程序优势,加强绘画技能的训练,这样可提高教学效益。

笔者去年到某校听了一节该校领导请来的所谓“现代美术教坛高手”的《各种各样的蘑菇》一课。这一节课美术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多达20多幅与蘑菇有关的图片。随后教师问学生:“你们喜不喜欢画这些既漂亮又可爱的蘑菇啊?”学生当然说喜欢。整节课下来,教师没有动手写一个粉笔字,也没有画一笔示范画。学生是喜欢看那些多媒体里播出来的图画,但是我们不仅要问这样一堂美术课,学生的绘画技能提高了多少?如果没有课堂教学效果,最“现代”的课堂教学只是一种摆设,又有什么用呢?这一堂美术公开课,学生除了有趣地看了几幅画后,学生的画画技能一无所获。这样的现代课堂教学我是持反对态度的,理由是现在的小学生到电脑上下载几幅彩图一般都会,更何况他们在计算机课上受过培训。这样的公开课现在很时尚,很流行,说实话笔者对这种观摩课都是持不赞成的观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笔者在学画脸谱时进行了尝试。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做法是:笔者在黑板上边画出一个空白的面孔,按比例分别画出三种不同形状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然后让每个学生模仿教师画画。有了多媒体教学设施,笔者设计将画搬到电脑上,用flash动画形式,利用鼠标拖动,任选一种眉眼组合拼成一张人脸,而在拖动过程中决定每种器官也就自动排好了队,一目了然。这样笔者教学的示范时间缩短了,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画画,这样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样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教学,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技术能力。

激发小学美术课堂兴趣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知识技能

如今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它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全身心地投人到课堂学习中去,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知识技能。于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思维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上《魔幻的颜色》一课——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我就运用了这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水彩,分别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颜色调配成的,我就拿试管做实验。这种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学生们像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然后再做实验:红色+黄色= 色,红色+蓝色= 色,蓝色+黄色= 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利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的同时,真正体会到了做学习主人的快乐。

2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注意渗透德育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從而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强其艺术修养。

3 实施美术和音乐的配合

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因此在小学美术课上教师完全可以用动人的音乐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在音乐的陶冶下,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真善美”的艺术真谛。

4 适时地运用鼓励,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对同一个审美材料,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就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感受艺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这样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自然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在欣赏徐悲鸿的《群马》时,我先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然后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最后鼓励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在启发学生对审美意境的理解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5 加强自我体验,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教”不一定只靠教师“讲”,“学”不一定只是学生“听”,“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践”,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积极性和内在潜力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他们才能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进行艺术创造。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自我体验,给学生思维活动的成功架起了桥梁,给学生带来信心、创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意识,是学生作品成功的保证。

6 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种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进而借助多媒体来进行美术教学,把美术教材中的文字、图画,通过鲜明的视觉、听觉,形象直观地把知识展观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遵循重感觉、重创造、重思想、重表现、重实践、重发展的原则,强化小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做到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周信达.经历迁移变通感悟创造——小学美术学法“十字”诀[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

[2]刘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08

[3]白如明.小学美术课的兴趣教学[J].宁夏教育,2009

[4]周信达.经历迁移变通感悟创造——小学美术学法“十字”诀[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漫谈 篇12

一、小学生的美术欣赏习惯和欣赏特点

美术欣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通过观察、感觉和想象等获得审美体验的情感活动。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下面,笔者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出发分析一下小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点。其一,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通常是根据自身的生活常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判断,对那些反映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为自己的范本。反之,他们很难认同陌生的绘画内容。如,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及高楼大厦等司空见惯,他们往往难以感受到表现农村低矮的房子、田间地头的劳作等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其二,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凭自己的第一印象来看待作品,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随意性较大。其在观察作品时,或许只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仔细琢磨、用心推敲。其三,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过于注重整体而忽视细节。如,低年级学生在欣赏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致忽视了其中手帕的存在,变成了单纯地看花纹。中、高年级学生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如,四年级的学生在欣赏工艺作品中的刺绣时,很多学生会把刺绣作品当做绘画来看待。其四,强烈的色彩刺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画中蓝蓝的天、红红的花及黄澄澄的果实,这些色彩鲜明的事物使他们的内心充满喜悦。如果教师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学生的面前,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从而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低年级的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生活周边的美好事物。如,《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虽然某些表达不符合常理,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此外,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学生喜爱。中年级的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一些优秀美术作品,以培养学生热爱美术艺术的情感。如,《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引导学生欣赏一些贴近生活、能使其理解和接受的中国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

1. 专题欣赏。

专题欣赏是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和组织形式之一,它是指在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如,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一课中,教材提供了十幅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图片。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区别。最后,形象生动地讲述中国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在专题欣赏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也可在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鼓励他们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 随堂欣赏。

随堂欣赏是指在绘画和工艺课中穿插进行的欣赏。如,在绘画教学中,出示范画,教师合理地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进行欣赏。为了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可出示一些范画,引导他们学习一些素描知识。

3. 现场欣赏。

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欣赏的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欣赏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拜访画家、工艺美术家及雕塑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对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来说,现场欣赏的内容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上一篇:地铁站的防水下一篇:活动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