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2024-06-05

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精选12篇)

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篇1

音乐以其特有的存在方式, 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基础音乐教育作为广义的音乐教育的基础部分, 应当把对“人”的塑造, 对人格的塑造作为最主要的培养目标, 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 反映人的本质, 发展人的情感体验。所以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 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元素。

现在很多中小学开始对学生的美育教育有了更多的重视。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之余学习其他特长, 提高综合素质。其中音乐教育尤为多见。但在学校里, 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还是不那么尽如人意:

首先, 教材的选用。中小学音乐教材普遍选用了人教版的音乐教材。教材中几乎全是上个世纪的优秀音乐作品, 学生对于这类歌曲的接受度很低, 多数学生往往是对当代流行音乐更加追捧和喜爱, 而并不喜欢书本上的歌曲。

其次, 中小学音乐教育各学段的衔接不流畅,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它的主干是分层面、领域、学段呈现的。其中课程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和技能。教学领域包含了四个领域:感受和鉴赏、表现、创造、音乐和相关文化。内容标难分布为三个学段:1-2年级、3-6年级、7-9年级等。这三个学段, 每个学段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而且前一个学段的知识是后一个学段学习的基础, 后一个学段的提高就是建立在前一个学段的基础之上的。

然而, 现在的中小学基础音乐教学的各个学段并没有完全按照《音乐课程标准》来实施。由于各个年龄的孩子以及各地区之间的差异, 各个学段教学的随意性也是存在的:忽视教材进度、备课不充分等—些问题。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掌握的一些音乐基础知识, 大部分都没有掌握。特别是在音乐表现要素方面:要求在1-2年级就能感受和描述音乐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 到初中阶段还不知所云。要求在3-6年级就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能够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音色的, 很多的学生也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更别说是节拍、节奏、旋律的感知和听辨了, 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就更无从谈起了。

第三, 音乐教学模式的一成不变。现今的音乐课程学习通常是把音乐的各种要素, 如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进行肢解, 似乎这样做已经成为一种将音乐细化分解来进行传授的通用模式。教师忽略了音乐不具有明确的语意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片面的对音乐进行一种具象化的解释, 忽略了对音乐文化特点的描述, 音乐自身的内容和规律, 把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知识重点转移到了音乐本身外。殊不知, 这样我们的学生就无法体验到音乐的表现力, 也感受不到音乐的整体的美感, 又何来审美呢?音乐老师应当把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来做一些音乐方面的自我展示, 也可以是其它方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以及学习音乐的兴趣。

基于这些问题, 我们如何来培养出优秀的音乐师范类学生, 更好的适应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 改善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不受重视的现象, 成为了我们今天所要面临的一大问题。

高等教育更为自由, 给与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因此自主学习成了学生首要应学会的学习方式, 但是很多学生还未适应这样“自主式”的教育, 已经度过了自己的大学生涯。学校课程多而不专, 学生适应能力、自学自制能力差, 因此导致了音乐师范类的学生很多无法达到多能一专的要求。

当前中小学所需求的音乐教师更多的是音、舞、歌、赛的综合型人才。除了能在音乐教学中有潜力以外, 还能在其它方面有所表现。可见, 学校对于音乐教师的要求是很高很全面的, 那么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 综合性教学技能应该放在培养的首位。目前音乐院校开设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中, 对于专业知识的教育很多, 但是教师教学法课程较少。针对这样的现状, 笔者认为高师音乐教育主要是突出的应该是其示范性的特征, 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 决定了任何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掌握, 都要最终致用于基础音乐教育。那么不管是钢琴、声乐、舞蹈, 还是视唱练耳、乐理、欣赏等各专业内容的学习, 都应该在掌握其知识的同时, 掌握该知识内容的教学法。师范生仅仅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很好地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所学的课程中, 应该把音乐教育法居于核心地位, 把音乐教学法的传授、掌握和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方面, 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今后学生走进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质量, 让这些未来的音乐老师致力于音乐教学能力的掌握。

音乐师范教育在关注对学生教师技能的教育的同时, 教师责任心的培养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应忽视。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音乐课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 随便地唱几首儿歌、听几首通俗音乐作品就可以的了。当代的中小学教师必须要具备强大又全面的综合素质, 以及教师最宝贵的教育责任心。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靠的不是学校的重视, 当然更不是分数的标难, 靠的应该是音乐教师自己的责任感, 如果音乐教师本身没有责任感的话, 音乐课开再多的课时都起不到作用。因为音乐教师没有升学的压力, 在学校的地位也相对没那什么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 一个音乐教师没有责任感是很难坚持高质量的教学的。■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篇2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来临、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迎来了一场新的改革浪潮,这就要求音乐教育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步伐。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1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

1.1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特殊作用。信息时代与全球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素质教育的内容看,学校比较重视和教育工作者研究得比较多的,主要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认为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前提,思维创造素质是主体,心理身体素质是条件。相比之下,学校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前者。事实上,音乐素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还能够通过音乐审美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潜能,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给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及智力以重要影响。那么如何能将音乐素质教育发展的更好?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1.1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合作意识、发展创造力并为其它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上课前要注意创设美好的音乐氛围,使学生自然地接受、感受、理解音乐的美。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和动力。

1.1.2发展思维的综合能力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迪学生思维,激发情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认识,使教学过程成为指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过程、思维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发展过程。

1.2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据调查,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数额较大,是城市及发达地区的若干倍,应为音乐素质教育的重点。乃受制于诸如观念、师资、经济等制约给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应重视培养音乐师资队伍,改善办学条件,以努力提高农村音乐教育质量。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落后状态,因为在音乐教学中,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21世纪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趋势

2.1音乐教育必须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

我国音乐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是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必然。音乐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可以使音乐教育成为一种普及教育,为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起到不可忽略的帮助作用。

2.2音乐教育必须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音乐教育多元化是在反对社会进化论、种族隔离政策以及打破“欧洲中心论”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认识并认可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能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懂得音乐、欣赏音乐。

2.3音乐教育必须走综合化的发展道路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它是指学科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是通过构成音乐的共同性因素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总体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用以弥补单一割裂式的学科内容教授形式带来的跳跃的、不连贯的、甚至破散的知识结构。其改变方式是将表演活动、赏析、创造性的音乐体验融入音乐课,使学生全面接触相对连贯完整的音乐。简而言之,就是让音乐与英语、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及知识进行连通,穿插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社会实践,共同实现音乐教育的一种综合教学手段。当然,这样的教学不能简单地实现,既要积极实践,又要运用得恰如其分,不可牵强附会。应常常将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融会贯通在自己的教学思想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篇3

关键词:社会音乐考级 中小学音乐教育 支架式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音乐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在现实教育中,又由于升学率的影响,使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音乐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艺术学科又不得不退于其他文化课之后。这种教育现状就导致了在中小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不足、师资力量不齐全及教学环境创设不完善,而使音乐课变成了学生休闲的课程,这与当初设音乐课的目的背道而驰。但是,社会音乐考级是学生为了获得一定音乐成绩的认证而开始学习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学好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及技能,以此来提高对音乐的辨识、演唱、演奏及表演等能力。可以说,社会音乐考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推动作用。

一、实行社会音乐考级的意义

音乐考级是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既可以对学生音乐水平进行权威性的鉴定,给予学生对音乐的专业分析及评价,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及自己的音乐天赋。与此同时,教师也会从中受益,可以成为教师学术交流的平台,以此提高或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以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枯燥、单调及不被学校重视的现状。但是,社会音乐考级也存在商业化色彩和功利性。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就是使人们正确对待社会音乐考级,使结合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优势,以达到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家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学习音乐知识,有利于缓解学习压力,陶冶情操,以更好的心情去学习及生活。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提升,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有助于学生体验丰富情感,注重个性发展。好的音乐能够引人为善,能够使学生身心愉悦,陶冶情操,发挥个性,找到自信,展示自我价值,通过排练各种音乐歌曲,使学生间团结合作,培养良好的素质。

(二)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音乐本身包含的自由、非语义及不确定因素,使音乐从创作——表演——欣赏都贯穿着新的意识与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及听音乐时产生许多联想,实现情与景交融。因音乐给了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也就促进了创作性思维的发展。

(三)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音乐许多表达形式需多人合作完成,例如,合奏、重奏、合唱、重唱、音乐剧以及歌舞表演。需要人与人之间高度协同,才可以完成,让个体成为了团队的一份子,进而使音乐表现更加美好,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及人与人之间相互组尊重的意识。

三、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多数中小学教学中,音乐课程只是调味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习的音乐知识不够专业,对于志在进入音乐学院的学生带来了许多阻碍。

(一)音乐教学与其他文化课相比重要性不够

在升学考试中,音乐成绩往往是不被计算在内的。在此种教育模式下,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只能成为业余生活的点缀,尤其是现代社会中,人人追求就业的现实主义,而学校也往往注重升学率的同时忽视了对音乐的教育。

(二)没有标准的评价体系

因中小学的音乐无法单纯的用分数来衡量其学习水平,且学校本身对音乐课也不够重视,只是当做趣味课,没有给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

(三)音乐课成为了单纯学唱歌的教育

这种浅显易懂且相比其他课程较轻松的教学模式受到许多学生欢迎,但是却违背了音乐的初衷,以开拓学生思维、激发灵感的目的,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社会调查现状分析

据社会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社会环境、升学率、就业率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家长注重的是自己的孩子拥有几项技能,而培养技能的初衷并不是让孩子成为音乐家,而是让孩子在进入社会以后把此种技能当成其达到成功目的的“砝码”。但是,同时也了解到家长更希望在中小学的教学模式中能够借鉴社会音乐考级模式,来减轻家长的负担,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关系分析

(一)社会音乐考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

使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更好的推广及普及;给中小学现行的教育改革提高借鉴并起到推动作用;更利于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二)社会音乐考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消极作用

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社会音乐考级追求的技能与名利之间存在矛盾;社会音乐考级具有商业利益性,不利于教育学习;社会音乐考级具有目的性,音乐课程具有相对自由的特性之间存在矛盾。

(三)二者的共同作用就是在于对音乐文化修养上,加强对音乐基础知识和欣赏的考核,也同时符合学校音乐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社会音乐考核与学校音乐的接轨是可行的。

六、结语

中小学音乐的教育和社会音乐考级都是普及音乐教育的有效方式,都具有一定重要性,但是,在现教育模式下推行社会音乐考级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可以借鉴社会音乐考级中的积极方面,完善音乐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效果,避免其产生的不利因素,取社会音乐考级之所长,推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积极发展。家长、教师、学校以及社会更应该正确看待社会音乐考级以更好的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音乐气氛,给学生创造音乐欣赏的机会与平台,以提高学生的沟通、社交能力,增强其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陈越.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比较与互动——以中小学课堂和艺术考级教学为视角[J].音乐时空,2014,(03).

[2]刘畅.视唱练耳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教学中的阶段性——从音乐院校入学考试谈起[J].人民音乐,2012,(07).

[3]高一舢.浅谈音乐教育教学的意义及注意事项[J].文艺生活,2012,(12).

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篇4

可以肯定地说, 与我们所设想的一样, 无论是哪个层面的音乐教育, 美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比我们国家要高出许多,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样也有很多。然而, 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却并不乐观, 对于这一点, 我想我们国内很多人是没有想到的。但即便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 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水平、尤其是美国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令人羡慕。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它可能让人有些不可理解。为此, 我想首先从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目前所处的窘迫地位谈起, 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再来进一步探讨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 那样, 我们会更能够深切感受到两国音乐教育的不同和差距。

关于美国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国内同行大多有着并不十分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一致认为以艺术课程被确立为核心课程为标志, 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在美国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很高且很稳固的。但百闻不如一见, 通过和美国音乐教师的近距离接触,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我基本上能得出一个可能令我们诧异的结论:目前美国音乐教育所处的生存发展环境不仅不比我们国家的好, 反而更为窘迫。正基于此, 全美音乐教育协会近年来一直在为学生争取受音乐教育的权力而奔走呼唤, 把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音乐教育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也因此, 当我跟美国同行报告“中国音乐教育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时, 有老师来信说:没想到中国的音乐教育和美国一样, 也面临着许多相同的问题。同时, 他们又羡慕我所介绍的中国音乐教育的中央集权制管理体制以及国家对音乐教育所给予的重视。我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 因为美国与中国刚好相反, 我们是国家重视, 只是地方不能切实执行;而美国则是国家的政策法律导致了地方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这也是我认为美国音乐教育地位比我们更为窘迫的主要原因。

我这里所指的美国的国家政策法律, 就是著名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可以说, 正式这部法律导致了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应试教育”倾向, 而这种“应试教育”倾向直接影响到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2001年布什总统上台后, 高度重视基础教育改革。为此, 他签署这部被普遍认为是继1965年美国基础教育法颁布以来的最重要的一部基础教育法律。该法案确认英语、阅读、语言艺术、数学、科学、外语、公民与政府、经济、艺术、历史、地理是“核心学术科目”, 这便是一度被我们大肆渲染的“美国将艺术列入核心课程”。当然, 这对于此前一直无名无分的边缘课程艺术来说, 的确是有些扬眉吐气了, 但是, 我们也不难看出, 事实上中小学教育中几乎所有的常规课程都被列入了核心课程。不仅如此, 艺术学科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因为它是分解为音乐、视觉艺术、舞蹈、戏剧等四门具体课程的, 而该法案并未具体确认艺术学科里的各门单独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

该法案中对音乐教育影响至深的内容, 无疑是要求各州为证明学生学术上的成功必须对有关科目进行测试, 这便是导致美国基础教育中出现“应试教育”倾向的条款。根据这个法案, 每个州必须对所有所公立学校三到八年级学生的阅读和数学进行测试, 同时, 对九到十二年级学生也至少要测试一次, 在2007-2008学术年, 科学课程也必须接受相同的测试。这些测试必须以各州制定的学术内容和成就标准为依据, 没有满足上述规定的州将失去联邦政府总共数千万美元的教育财政支持。这个法案正如一幅漫画中所描述的, 有人问:这部法律最初是命名为“考试开发商的充分就业法案”吗?

很显然, 这一法案对基础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让音乐以及其他不需要测试的科目陷入了困境。只测试阅读和数学, 这迫使学校常常通过增加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时间, 并花更多的精力来用于学生准备应付测试。而这些增加的课时都是从其他的非测试科目那里搜刮来的, 音乐课自然是被最先掠取的对象。美国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 2006年, 全美中小学用于音乐和其他艺术的教学时间已经削减了22%。而纽约市的初中正在逐年大量削减音乐、美术及其他选修课程, 以满足新课程的下述要求――阅读和数学两科每周至少要保证18节课, 这个数字超过每周总课时35节课的一半以上。我们从纽约市2007年度艺术课程开课率的统计中, 不难看出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小学有67%的学校在每个年级开设了一门艺术课程, 62%的学校在每个年级开设了两门艺术课程, 而在四门艺术课程中, 开课率最高的是视觉艺术, 其次才是音乐;初中只有31%的七年级学生和25%的八年级学生接受了音乐教学;高中相对较好, 有74%的学校开设了音乐课程。需要说明的是, 上面统计的只是开设了音乐课程, 而并不表明按照州的标准开足了音乐课程。

其实, 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还不只是体现在课时的减少这一个方面, 同时也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学本身的质量。随着对阅读和数学测试的进一步重视, 其他科目的老师则常常被要求将他们的教学与这两门课程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 其他课程的教学要给阅读和数学以促进作用。为此, 许多音乐教师不得不寻找音乐教学与阅读、数学两门课程相关联的途径, 并要力争在理论上实践上都证明音乐教学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与数学课程成绩的。这种倾向明显是有悖于音乐教学的自身特点和规律的, 它极有可能导致音乐教育的异化。

对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给学校音乐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美国业内外人士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无奈。

美国著名社会评论员安迪·罗尼说:阅读和数学成为全国考试仅有的两科, 这使得学校会拼命地让学生把这两科学好, 这将导致任何时候的教学, 都只是在帮助学生通过考试。其他科目如艺术、科学、历史、音乐的教学, 在许多学校已经很少了。我们正在培养一代文化白痴――他们分不清贝多芬和莫扎特, 也分不清塞尚和梵高, 或不知道谁是爱因斯坦谁是达尔文。

全美音乐大会执行理事罗布·沃克说:该法律很清楚地确立艺术作为一门核心学科的地位。然而, 法律要求对读写能力、数学和科学进行标准化测试, 这一规定正在导致地方政府为了应付测试而从其他科目中转移出教育资源, 结果是, 艺术课程正在真正掉队。

纽约法拉盛237中学校长约瑟夫·坎塔拉说:在这种情况下, 音乐、美术和其他科目基本上不可能再受到重视, 有些课程不得不被砍掉, 而被砍的课程主要是音乐、美术和外语。我们将考虑把美术融入到其他课程中进行教学, 但不会保留音乐课, 尽管我的孩子去年在管弦乐队有很好的表现, 但明年什么也不存在了。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篇5

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合唱艺术,其最好的方式就是课堂合唱教学。从现行使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材中我们不难看出,合唱的欣赏与学习占了相当高的比例。以苏少版为例,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出现聆听合唱的欣赏内容,四年级开始少量简易合唱歌曲的学习,五六年级合唱歌曲的欣赏与演唱比例逐步加大。五年级上学期演唱合唱歌曲3首,欣赏合唱歌曲6首,下学期演唱4首,欣赏4首。六年级演唱合唱歌曲6首,欣赏2首。占了整个教学内容的一半以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合唱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课堂音乐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分析

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可能都体会到,合唱教学很难正常开展。我曾参加过两次教育局组织的农村学校班级音乐课开展情况的检查。当时感觉到,检查到的班级歌曲演唱数量、质量都很不错。可只要检查合唱歌曲都只唱一个声部。于是我仔细分析了原因。

学生方面:

1、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

合唱歌曲的学习对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提出较高的要求。而日常教学中,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都是参差不齐的。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就说音准,我曾经在两个六年级班级做了个测试,1/4的人音准较好,有一半的学生音准不稳定,还有1/4的学生唱歌直接跑调。

2、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因。

五、六年级学生正是生理、心理发展比较快的阶段。心理变化在音乐课堂主要表现为,个性较强,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因此每次欣赏音乐的时候都能有很好的表现。(但音乐学科光说不练是不行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但同时他们自尊心强,易害羞,不太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唱歌但不是在课堂上。总是怕唱的不好被同学笑话。单声部歌曲都很难学好,更不要说多声部的合唱歌曲了。

3、对合唱歌曲的认识不够深刻。

学生的整体合唱观念淡薄,缺乏对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兴致不高。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好不容易教会的两声部旋律,一合起来,音响效果很糟糕,声部间相互攀比,不知道协作,不注意聆听。老师们也经常发现,二部合唱分工,一声部学生往往很开心,二声部则相反,唉声叹气。

老师方面:

事实上,更多的责任来自我们老师。通过了解,很多音乐老师在日常的合唱歌曲教学中,自身就怕麻烦,缺乏自信心。教学中没有更好的办法,把合唱歌曲简单的理解成两个或多个声部的拼凑。教得机械,学生学的无味。所以就会出现只教一个声部的现象。作为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和能力。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让学生不断体会到合唱的独特魅力与美感。

以下结合自身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思考和具体做法。

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1、通过对优秀合唱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充分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

要组织好合唱教学,首先就是要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如何提高兴趣?就是多听。通过对优秀合唱作品的欣赏,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所以老师们千万不能忽略教材中合唱作品的欣赏。喜欢听了,觉得美了。等到真正学唱的时候,就不会被困难吓到了。我的经验是多对比着听。、有些合唱歌曲欣赏可以让学生听听独唱版本的,例:五年级上册《东方之珠》、《杨柳叶子青》等。有一些本来是要求齐唱的可以安排欣赏合唱版本的,例:六年级上册《送别》、《樱花》等,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充分感受合唱这一演唱形式对于表现歌曲形象、表达歌曲情感的巨大优势和独特魅力。对于一些优秀的无伴奏合唱歌曲,例:五年级下册《牧歌》等更加要多听、多分析,感受其魅力。

2、根据歌曲的内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合唱歌曲的具体内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歌曲《DoReMi》一课时,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完整版《DoReMi》歌曲的认识与表现以及对歌中各乐段二部合唱的训练和处理上。我首先是通过与学生谈话交流导入新课,了解歌曲的相关背景,让学生对1234567有一种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然后通过创编旋律,给旋律填词,给歌曲配二声部伴唱学习了歌曲的`C、D两段。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柯尔文手势指挥学生演唱,使学生更好的把握音准。不断让学生感受7个音符带来的神奇魔力。紧接着完整欣赏歌曲让学生对作品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最后通过歌唱和表演,重温影片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在表演中充分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3、提高对合唱歌曲的伴奏能力。

其实,以我们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完全能够胜任小学各阶段教材歌曲的伴奏,但关键的问题是不够重视。好的伴奏,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演唱歌曲、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增强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是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我觉得,钢琴(电子琴)伴奏应该成为音乐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日常教学中,我们的即兴伴奏往往过于“即兴”。再加上现在多媒体进课堂,我们甚至已经忽略了钢琴(电子琴)伴奏的功能与作用。如果说给单声部歌曲伴奏,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四、五级正和弦,那还能凑合。合唱歌曲就不行了,合唱歌曲本身就有和声行进,如果伴奏过于即兴,对于学生把握音准,对于歌曲表现力都会有很大影响。我倒觉得,给合唱歌曲伴奏本身就是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它的和声进行会丰富你的和弦编配,你顺着它的和声走,和弦记录下来后别忘了研究一下,可以在单声部歌曲中灵活加以运用,逐渐的,你的伴奏水平就会提高了。我习惯在备课时就将和弦标记写在歌曲上。在备课的时候,首先对歌曲进行分析,根据歌曲调式及本身的旋律走向确定和声进行、根据歌曲情绪确定织体音型,在把握住作品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技能水平进行编配。歌曲示范演唱时,努力把音乐伴奏与歌唱融合到最佳状态,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声音,音乐的情绪以及歌曲的表现力等方面加以提高和处理的时候,音乐伴奏可采用无旋律伴奏,并且可以在过渡句、高潮部分进行加花、华彩等处理。为了对学生的歌唱起到融合、烘托,更好的表现音乐,教师要把音乐伴奏的和声、力度、音色、呼吸等要素根据歌曲处理的要求进行调节和控制。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声的美妙,节奏的律动以及歌唱与伴奏融合在一起的音乐美。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4、班级合唱比赛

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研究 篇6

【关键词】中小学 音乐教育 改革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国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改革,使得教育工作中的瓶颈得以消除,而更加与素质教育相适应。对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是音乐教育工作顺应潮流、顺利开展的保障。

1. 音乐教育相关理论

音乐是一种将声音作为表现形式的一种艺术,通过这种形式来激发人们的情感,对人们的情感状况和生活形式进行表达。音乐具有较强的艺术气息和感染力,能够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唤起,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

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来对人进行塑造的一种教育形式,将育人作为重要的目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德育和美育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

2.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中小学音乐教育经过了数年的实施,但是仍然存在一种不良的发展形势。中小学音乐教育多是将音乐课程当成了歌唱课来实施,很少学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并且很多音乐教师并不懂得音乐知识,也不能够正确使用相关音乐器材。使得更多的中小学仅仅是教学生一些书本上的传统观的歌曲,不能够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培养,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能理解歌曲所处时代和情景的状态,甚至学生会产生厌烦的感觉。

在中小学学校中,音乐课程的设置单纯的是应对检查,仅把它作为一种形式对待,没有深入学习的理念。不重视音乐教育,不支持教学投资,影响课程的良好进行。学生也对音乐课程没有很好的认识,有时候将课程当做学习外的玩乐课对待。

素质教育的提倡,使得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成为必然,要求学校正视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行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音乐中发挥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创造的才能,使得学生健康的成长。

3.中小学音乐改革策略

3.1 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在音乐中添加数学和语文甚至英语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够学到音乐以外的知识,加深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要适应当地的文化特色,对本土音乐有所涉及,使得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体会音乐的生动性和艺术性,能够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并且能够得到创新,促使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3.2 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使得学生能够自由的表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得自己充满乐趣和自信,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家长和老师在课上和课下,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与音乐相关的时实践机会。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有利于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身心进行了解,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锻炼脑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才能。

3.3 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良好的品德是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注重情景设置,在课程中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通过音乐中的学生融入度来使学生提高德育认识。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鼓励学生形成音乐人格思维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得德育的形成得到极大的促进。在音乐课程中对美和善的内容进行设计,通过音乐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善和美的境界,使得学生的人格得到净化,形成好的品德发展基础,对德行和良知形成一定的积累,认识到品德的完美境界。

3.4 改善教育观念

中小学学校要正确地认识音乐教育的作用,加大音乐教育的投资。招聘专业化的老师,负责中小学生的音乐课的教学工作,并对他们进行培训,使得他们有机会到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机构接受训练。为音乐老师的良好课程的进行提供条件,支持音乐老师购买相关音乐器材。音乐老师要负起责任,在对新的课程上,要使得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不断的丰富音乐和思想教学认识,与新的音乐课程相适应。音乐课的实施中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中主人翁意识,使得学生正确认识音乐教育,自觉主动地学好音乐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好音乐课程,使得学生接受良好的培养,得到良好的发展。

4. 结论

根据以上的分析,当今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尽如人意,为了使得学生得到良好的培养,需要对当今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改革。音乐教育的良好进行,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等得共同努力,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音乐课程设计中注重现代化的思想,改善教育工作中对音乐教育起到抑制作用的理论和思想。将课程设置为多元化的形式,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所具有的资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完善。改革与现有教育不相适应的体制,探索新的道路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使得中小学生得到全面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文.浅析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J].音乐大观,2012(11):15.

[2]董李洁.新形势下音乐教育改革浅见[J].音乐大观,2012(7):15.

[3]杨莹杉.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中教学与教材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1(5):8.

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篇7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在进行音乐教育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教学观念认识不足,教师与家长过度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对于音乐教育学习方面存在态度上的差异,学生对于自身的音乐学习以及综合能力方面也认识不够全面,在这样的基础上会严重影响到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音乐教学程度不够

在很多中下学音乐教育中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在教育上不断强调更好的发展音乐教育是促进教育进步的重要内容。但是因为长期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重视没有更好的改善与加强[1]。因为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学校在进行音乐教育中经常出现占课或是自习等问题。在对音乐教育中的师资力量与设施建设也不够全面,还需要学校加大对音乐课的教育改善,更好的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2、基础知识与技能缺少想象教育

在进行音乐器乐教育中,很多的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在技能掌握上的学习,但是对于音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音乐本身具有的趣味性与想象性。教师在过于重视技能的基础上对于音乐的趣味性以及想象方面认识不够全面,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基本上是机械性的进行联系,不能全面的掌握音乐知识的内涵,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严重影响到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3、师资力量存在问题

在很多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大部分的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掌握能力与教学能力不够高,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中经常只是将其中表面的知识进行传递,甚至很多的教师不能很好的胜任这份工作。其次是条件比较差的学校教师比较匮乏,特别是我国一些经济比较落后或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问题一直是音乐教学中的待改善的问题之一。

二、改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措施

音乐教学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在音乐上的赏识能力以及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更好的丰富学生的内涵[2]。在进行音乐教学现状改善中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改善,首先需要根据新课改的需要进行改善,其次是对学校与教师本身进行改革,一些是作者提出的关于音乐教学方面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1、提升对音乐教学的认识

对于音乐教学方面的改善,首先需要在音乐教学观念上进行改善,根据相关的音乐教学规定加深对于音乐教学课程的改善,加强对于音乐的认识与教学观念的创新,明确确定音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将音乐教学推向更加正确的发展轨道中。

2、重视音乐教育全面发展

很多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中经常过于重视学生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在基础知识上与音乐兴趣上的提升。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需要重视音乐自身的兴趣性,利用音乐中的乐趣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在不断学习中掌握音乐的技能。例如某小学在进行《蜗牛与黄鹂鸟》的教学中,因为小学学习的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其中的内容更是非常丰富,学生在学习起来会非常快乐。“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蜗牛背著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节奏感非常强的歌词对于学生来讲具有莫名的吸引力,教师在进行歌曲教育中,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来,学生在比较欢乐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中进行学习,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于内容的掌握与了解。

3、改善师资力量问题

在音乐教学中师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在改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还需要重视教师自身的音乐教育能力,很多中下学的音乐教师效率不够高或是师资力量本身就比较短缺,需要各个学校之间结合自身的发展要去更好的对师资力量方面进行优化调整,防止学校出现教师资源流失或是效率低下问题。改善教师资源的整体结构,加大对教师能力的培养,在不断改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掌握能力。经常对教师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引进先进的教师力量进行音乐教师,在改善教师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音乐教育的进步。

三、结束语

音乐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重要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中小学期间对于音乐教育的深化与完善需要不断进行,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对音乐教育进行更好的创新与提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教育上的改革正在不断的创新与完善中。音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音乐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方面的加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文章主要针对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且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进行完善。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音乐教育发展,问题与措施

参考文献

[1]马卫星,张丽英,闻海鸣.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艺术研究,2012,04:94-97.

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篇8

过去每逢过年, 农村都会组织本村的老戏迷以及外地的民间戏迷演出, 唱戏, 其热闹情景深深烙在我的记忆里, 大人小孩都会摇头晃脑哼上几句, 其乐融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农村传统音乐文化逐渐被流行音乐取代了, 几乎没有人学传统的戏剧或者歌曲了。乡村的老艺术家感叹道:要是谁愿意学习传统的戏剧或者歌曲, 我免费教。在红白喜事上我们还偶尔看见小型的团体演出, 或烘托气氛或寄托哀思, 但是音乐没有了原先的感伤或者喜气。传统音乐是否正在消失?答案是肯定的。

笔者认为将熟悉、朴实、亲切传统的音乐文化带进课堂, 既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也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 更是将衢州艺术文化继承下来。因此农村音乐课堂如何创新教育已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关系到农村音乐文化继承发展。

二、现阶段实施农村初中音乐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课时量不够

音乐课程是实践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音乐教材设计很完美, 内容也丰富、生动有趣, 教材安排许多音乐创新与实践环节, 但是由于缺乏足够课时而不能实施, 还有课余时间也被主课占用, 导致音乐老师课堂创新教育实践受阻, 农村初中音乐课时少决定这些学生, 将来是农村音乐文化的建设者, 其综合素质不高, 务必引起我们音乐教师足够的重视。

2、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创新教育理论与农村传统观念格格不入。

我国音乐创新教育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重视音乐实践, 鼓励音乐创造, 教师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3、学生主体主观因素:

学生学习兴趣不稳定, 常常受主课作业干扰, 音乐可以放一放。音乐知识空白无妨, 认为上音乐课占用时间影响主课成绩, 很多学优生竟然不参与音乐活动, 这种音乐学习氛围和学习意识只会削弱学生兴趣。加之从小音乐学习习惯不好, 如:缺乏自信唱歌, 唱歌气息很分散, 一首歌唱下来基本没有感情等。

三、农村的传统音乐进课堂, 农村音乐创新教育的探索

1、解决问题根源从学生生活中音乐开始

音乐课应该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素材, 像本地的地方戏曲、民间乐器等是很好的素材。农村的传统音乐是开拓农村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音乐课只有结合农村学生生长环境拓展教学, 传统音乐对他们来说更具亲切感, 同时传统音乐提升教师的理解、表现能力及二度创造能力。原本的传统改成学生易接受的传统, 不但发挥师生从小耳染目熏的民间音乐特长, 更是学生学习音乐最大潜力的挖掘。

2、利用当地的民间乐队, 进行座谈访问, 极力引进优秀传统音乐进课堂。

事实上老一代艺术家们对地方优秀传统音乐有着非常执著的喜爱, 像乐队有二胡、唢呐、大号、小号、锣鼓、箫、板胡、道琴等组成, 一个人会两种乐器以上也很平常, 有些音乐技能全属童子功从8岁开始学习笛子、二胡司空见惯, 如今能背唱许多民间歌曲, 懂琴谱、会创作等这些学习音乐资源, 我们通过采访吸收他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聘请老艺术家进课堂讲述民间音乐发展现状, 激发学生主观学习意识。

3、邀请民间音乐家音乐技术指导, 我们在学生了解传统艺术之后, 重点培养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孩子。

这期间组织他们和老艺术家一对一学习一样技术, 组成一个学校民间乐队, 由年轻点的农民艺术家任组长, 教师带领乐队, 利用寒暑假义务参加各种农村礼仪活动, 并且拍成数码资料, 带回课堂供学生观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学生改变对音乐课的看法, 增进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还有戏剧元素也属传统音乐也有必要引进课堂, 可谓引旧创新教学探索。

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实践的形式和方法探索

1、结合教材, 课堂上老艺术家生动表演一段民间舞蹈。

在课堂听、看、唱、舞、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中, 增进学生对民舞的热爱。民间歌舞曲, 像衢江《采茶灯》, 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 曲调欢快、跳跃, 舞蹈再现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

2、欣赏一场婺剧。

创设学生模仿空间, 比如课堂专题讨论婺剧的走步, 婺剧的服装, 婺剧表现力。婺剧中的高腔有西安、西吴、侯阳三种。衢州西安高腔即婺剧一种。婺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 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黄金印》、《孙膑与庞涓》等, 因为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 所谓:“武戏慢慢来, 文戏踩破台”。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同时和文化馆工作人员商讨送戏下乡, 创造学生零距离艺术欣赏机会。

3、结合民乐《二泉映月》或者《唱脸谱》教学, 教学生学会一种民族乐器二胡简单演奏。

通过女子十二乐坊乐曲录像课堂欣赏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对民间乐器兴趣, 像流行浙西一带的民间器乐。将民间音乐家请进课堂, 传授二胡演奏民间乐曲, 曲调柔美清婉、逸丽多彩, 引起学生共鸣。

4、通过观看越剧碟片, 观察学习越剧《王老虎抢亲》、《玉

堂春》、《杨娃女斩夫》、《金殿认子》等戏, 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在表演方面, 向越剧学习优美的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 教师搜集一些音乐素材, 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五、结语

将农村传统音乐教育引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 从而创新农村小学音乐课, 是推进农村音乐文化发展一个重要途径, 这是不争的事实。

摘要:农村小学音乐文化依赖农村学校音乐生活发展, 流行音乐尤其是一直深得学生们的喜爱。欣赏共鸣的流行音乐, 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流行音乐与文化影响着学生思维、审美、行为方式、价值观, 而反映家乡现实生活的传统音乐备受冷落, 几乎离学生音乐生活越来越远了。值得庆幸的是, 近来我们衢州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像衢州的婺剧西安高腔, 衢江的十番等被衢州人重新关注。在此, 笔者有个想法:我们音乐课堂是否也该探索引进衢州本地的传统音乐文化, 探索音乐创新教育?

关键词:农村传统音乐文化,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举措,教学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民族音乐》文章《音乐人类学视角中的民间音乐》作者:熊晓辉2009年第二期

[2]、《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五期《民间音乐作为地方课程函待重视和挖掘》--由《欢庆丰收》一课想到的作者:林百玲

中小学音乐教育探讨 篇9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因素

(一)如何去面对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意义的重要核心是围绕青少年所展开的,而当一本教材面对数以万计的学生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就需要音乐老师起主导作用,在一旁对青少年们加以正确的看法引导,学会如何站在不同的层面上欣赏事物,这是音乐教育的必要课题。只有让青少年以良好的心态去正视现如今的音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音乐所带给学生的巨大能量。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提到音乐教育,就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传播者———音乐教师。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根据教材对其学生进行“传道授业”,教科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原则标准。它在内容上所选取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在包含了赏析价值的同时,还具备了丰富的历史情感。这就要求音乐老师除了熟知教材以外,还要懂得作品的潜在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知音乐中所蕴含的艺术精华。

(三)中小学音乐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

素质教育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音乐教育的关注,事实也证明了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是难得的精神食粮。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左右脑加以协调和掌控,这就意味着学习音乐还有助于青少年理智与情感的全面培养。这并不表示它是个辅助学科,音乐教育是有着自身的独立价值的,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我们要将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一群“合格”的人。这是一群心理发育健康,热爱生命,懂得生活的人。因此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本身得以了升华,音乐不再是大众的娱乐消遣,而是承担起了净化下一代心灵的重大使命。

二、中小学音乐课程所取得的成果

(一)音乐教育得以重视

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中小学音乐教育受到了各中小学校方的关注,从过去的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改进成了把音乐课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音乐教育不再被漠视。甚至许多学校还提供在音乐课上专门使用的音乐教室,让学生有更好地音乐学习条件。这些都说明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各方领导的认可。

(二)音乐教育环境的进步

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来讲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加强落实了基础教育的改革方针。在国家的扶持之下,即便是些偏远的地区,音乐教育的配套措施也同样得以了完善。现在大多学校都设有阅览室,这里可让学校师生借阅多种与音乐有关的刊物、书籍、音像等。这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广播站的开设,也成为了学校的一道风景线,午间飘扬的音乐从这里传出,直观地体现出一所校园的文化特色。

(三)注重个人潜能的培养

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趋近于多元化,并非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能做到令人刮目相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爱好和特长。这就需要教育部对教学体系的完善调整,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发掘每个孩子的长处,使其不再在摇篮中被抹杀,让每名青少年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价值。针对这一情况多数学校在每个年级都成立了特长班,以及合唱团等。这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长远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四)提供个人才艺展示的平台

学生的音乐造诣究竟如何,不仅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得以施展,还可通过校方开设的其他课外活动展示出来,例如:校园广播站和每周班会中的个人才艺表演,以及合唱团等一系列活动。学校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较早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众,让学生能感受到音乐这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带给大家的除了乐理知识的掌握和对音乐技巧的学习及欣赏外,还有在集体的氛围中享受它带大家的欢乐,让学生得以在音乐这个大家庭里健康成长。

摘要:近年来, 教育部门一直都在倡导素质教育, 这是因为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德、智、体、美、劳”的培养应该是均衡发展的。而音乐教育这项基础学科, 作为素质教育的代表科目, 通过听觉带给学生的不仅有对美的认知, 还可以提高个人的素质修养。因此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对于青少年而言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视的。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探讨

参考文献

[1]于丽.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双重反思[J].音乐天地杂志, 2010, (1) .

[2]李红雨.艺术教育[J].大舞台期刊, 2010, (5) .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篇10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 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 而且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 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 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 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 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针对目前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目前,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 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 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 与升学无直接联系, 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 忽视音乐教学, 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很普遍。另外, 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 音乐课不统考, 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 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 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 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 而且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 遏制了音乐教学的发展。

2.音乐教师素质低。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 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 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 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3.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 教学条件差, 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 财政收入困难, 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 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 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 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 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 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 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 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 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4.音乐教材内容偏深。现在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 教师教起来吃力, 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 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 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 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性, 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 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 有长远的教育眼光, 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 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 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 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学校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 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 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 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 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 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 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 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 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加大音乐教育投入, 增加音乐设施。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 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 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 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 改善办学条件, 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 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 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 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 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 丰富学生的视野。

4.因地制宜, 改革音乐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 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 尊重学生爱好, 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 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 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 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然而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部出台了新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更是搞好课程改革实验的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观念根本转变, 又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深入学习和贯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同时, 有必要对我国传统音乐教育进行深刻的再反思, 这样有助于我们转变观念, 以积极的态度来推进课程改革。

多年来, 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一些音乐课只能与极少数音乐尖子产生共鸣, 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越来越感到恐惧。唱歌教学几乎是一个模式:练声—节奏训练—视唱 (识谱) —唱歌。这样安排, 没有给学生持久的审美体验, 没有给他们带来愉悦感, 音乐教育的目的也就不可能达到。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 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丰富情感体验, 陶冶高尚情操。”这些目标要通过精心设计, 把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 把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性发展起来。音乐教育的重点不能再放在技术操作上, 而要放在艺术表现上, 要特别强调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性。

奥尔夫讲:“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让每一颗种子发芽。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大众教育, 不是为学生提供未来从事某门专业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 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具有音乐审美能力的普通公民, 因此, 中小学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 唱得好不好是一回事, 敢不敢唱是另外一回事, 培养孩子敢于当众歌唱, 是培养他的一种自信心, 一种做人的勇气, 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通过音乐教育的手段, 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人格教育, 这样的音乐教育可达到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单纯掌握咬字、吐字等歌唱技巧。

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篇11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一、现状因素

1、观念的不重视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各学科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在农村综合教育改革始终得不到健康协调的发展,落后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不能得以健康的发展。由于思想观念落后,长期以来,重“主”科,轻“副”科的现象严重。认为音乐在小学教育中是非统考科目,不做重要拟定范围内,也不作为评比范围之内,好与坏都无关紧要,教好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成绩,教的不好也不要紧。因此,占用课时,忽视音乐情况严重,就连每周的一课时都难以得到保证。尤其是在临近期末时,不少教师占用音乐课时间进行语文或数学等方面的复习是普遍存在,而这种占课行为还会受到不少学校领导的默认。

2、音乐教师素质

音乐教师作为一名艺术教育的倡导者和传递者,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她是占主导地位的,起着重要的启蒙和指导作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然而从观察中在当今的农村小学教育中,音乐课的教学主要由其他科目教师兼职,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试想这样的教学又怎会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完整的了解,使音乐教育得到正确的发展? 长此以来,对音乐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挽回,教师大多是兼职数科,基本上没有时间备课,一方面挫败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专业音乐教师业务的荒废,最终导致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水平停滞和倒退的现象。

3、教学设施

农村经济状况不好,办学条件差,缺乏相关的音乐教学设备,比如,在全乡一所中心小学,几所村小,没有录音机,VCD一台,没有相关的教学磁带,没有钢琴、电子琴一台。教师自备的设施在没有电的时候是不能正常使用的。这样促使有些教学也是不能展开。另外,在受到空间约束,学生都只能在连体的桌子中间做简单的活动,学生唱歌及其他活动都不能发挥。其教学时大多依靠教师的示范,学生模仿来完成。你说如此,又怎能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呢?

4、家庭的因素

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学生本身的兴趣外,家长的支持和鼓励是孩子学习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农村,由于受经济和环境的制约,学生家长对成长概念有了极大的误解和偏见,认为学习音乐会影响升学,还认为学习艺术的人轻浮,或会带来身体上的损害等偏见(如舞蹈)。比如,学校有同学参加三独比赛,并在全县取得第三等奖的好成绩,老师和学校都很高兴,而家长却不以为然说:“不务正业,要语文数学考到前面,那才是你应该努力地方向,这个以后不要参加,影响学习,以后不能当饭吃。”因此,要想使小学音乐教育得以健康发展,家长应更新概念,正确认识,对学校音乐教育切实给予文持和帮助。

二、改变对策

1、改变思想。大多数从事教育的管理者对音乐都有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音乐课只是一种放松心情娱乐大家的学科,根本没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培养小学生品质、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音乐课其实一种教育情感的课程,是一门听觉艺术,听音乐可以对学习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这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息息相关的,同时对学生的功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辅助效果。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彻底摈弃先前不好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扭转其先前错误思想,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大力倡导发展音乐教育教学会的新型观念,可通过会议、培训,相关进行媒体宣传等各种方式方法向广大基层进行宣传音乐教育对小学生审美情操以及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在评价上不能再用“主科”和“副科”对音乐 “无用论” 的观念对音乐进行轻视,要在政策上和实际中,加强教师建设,让其在音乐教学中感受到应有的自尊,从而让音乐教师积极热情全力以赴的投入教学中,从而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

2、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一个教师个人素养的好与坏会对他的课堂、教学成绩以及学生终身发张会造成直接的影响,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大多是兼职担任专业技能不过硬,对音乐教学的质量造和学生务必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效率便是当务之急。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就要提高广大音乐教币的专业水平。必须抛弃以往的懒散拖拖拉拉和草草了事的不良风气,让他们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恢复音乐教学应有的地位,就得采取一定的相应措施,如对音乐教学的效果进行定期检查评价,还可通过汇演、歌唱比赛等方式检查音乐教师。定期组织教师在校内、校校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针对课程内容改进、解决课堂实际问题等进行专题讨论会,以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教学问题提高点为研究重点,通过这些多种多样的形式举措来促进广大音乐教师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深入钻研音乐教材及教学法,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学校还要不断加强对音乐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可以邀请专家音乐教师来校进行讲座、示范课,充分利用周末、寒暑假的时间组织音乐教师“走出去”往专业培训部门进行职业培训。通过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来有效提高广大音乐教师的综合专业技能,也让老师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

3、加强教学设施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教学实施是制约音乐教育的关键。在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教育投入不足,导致音乐教育教学硬件资源不够,教学设施欠缺。这就需要,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投放,来改善办学设施对音乐教学的限制,来紧跟时代步伐。学校应该加大经费投入来拓宽渠道,图书管以及相关资料的阅读,确保音乐教学设施的完善和改造资金的充沛,以便改善教学条件,优化音乐教学资源,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4、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将会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一个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发展素质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最基础最根本的,这不仅音乐人从一出生就伴随着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的影响下渗透到方方面面。所以促进孩子对音乐积极发展的因素,除了教师外家长也特别重要。

总结: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它需要的是一个全能人才。而音乐,作为人类实现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的极大重视,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会一一解决,音乐教育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 王梦婕。新课程(教育学术)[J],2012年01期

[2] 郭声健.艺术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篇12

弹指一挥间, 25年过去了。

可是, 毕业实习期间的音乐课堂教学留给我的至深印象并未淡去反而更加深刻。

2013年7月份的《中国教育报》上有题为“音乐改变人生, 快乐拥抱未来”的文章, 主要讲述德国梅塞德斯—奔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实施“快乐音乐教室”项目自启动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并预计年内将配备音乐素质教育常用器材和为音乐教师提供专业资质培训的“希望小学”由现在的125所扩到300所, 覆盖全国29个省区, 为逾十万贫困地区儿童提供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这个荒芜的角落终于有人来开垦了。

一音乐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 加强中小学音乐教育, 能够使真正有音乐天赋的人的潜能得到应有开发, 为后续学习和专业化发展打好基础, 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

另一方面, 加强中小学音乐教育, 能使全体受教育者都获得一定的音乐素养, 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独特的美育育人功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 “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一看到美好的东西就会赞赏他们, 并快乐地把他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 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亚里士多德指出:音乐应该学习并不只为着一个目的, 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 那就是教育、净化、精神享受, 也就是紧张劳动后的安静和休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这些先哲大家的论述中不难发现, 他们更多地强调音乐教育对人精神世界诸多方面的巨大、深刻影响。音乐教育能熏陶人拥有乐观自信的健康心理;可以培养人形成健全、完善的性格;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使人品德高尚;尤其能使人享受快乐。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参加工作以来, 我先后在三所农村中学任教。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看,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专职音乐教师缺乏, 尤其在小学

引用《音乐改变人生, 快乐拥抱未来》一文中的权威调查数据:77.4%的“希望小学”没有专职音乐教师, 79.2%的“希望小学”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我所在的县区, 小学没有专职音乐教师的学校远大于77.4%;中学没有专职音乐教师的学校也在50%左右。在这样的师资条件下, 音乐课只是由一些有音乐特长和爱好的教授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 用以弥补音乐教师的缺乏。

2. 教学必备的音乐器材短缺

我上小学时, 学校没有一样乐器。直到五年级第二学期, 新来一位姓袁的语文老师, 他腰板挺直、端坐讲台, 用自己心爱的二胡一边拉一边给我们教唱“天下闻名的朱总司令”。我生平第一次亲眼看见、亲耳听着那个神奇的东西发出那么美妙动听的声音。上了中学, 全校三个年级十多个班级仅有一架据说是“文革”期间为“宣传队”配发的手风琴。到了今天, 音乐课上没有教学用的乐器的学校仍十分普遍。有的学校用电子琴教学, 有的提着录音机进教室, 用于开展课外活动的器材更是奇缺。

3. 课堂教学不规范

第一, 随意性太大。义务教育阶段有统一的音乐教材, 但那些兼职的音乐老师们大多时候弃之不用, 性之所至, 选一些社会上的流行歌曲给学生教唱。当然, 流行歌曲并不是绝对不能进课堂。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以适应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为前提, 同时兼顾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 要进行选择和取舍。正如前面提到的, 七八岁的儿童唱“热情的沙漠”, 不知孩子们感受到了什么?他们有快乐吗?

第二, 内容太过单一。完整的音乐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乐理知识, 歌曲学唱, 音乐作品鉴赏, 乐器演奏技能训练等。但实际教学中只剩下了唱歌, 而且不识乐谱, 只跟着老师凭感觉唱。“音乐改变人生”一文中有调查数据显示:只有54.6%的“希望小学”学生能认识并唱出“1234567”七个简谱音符。在我们当地, 此项的百分比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第三, 教学的连续性遭到破坏。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音乐课堂教学就没有严格地按教材施教, 背离了科学性和系统性。由此导致后续学习失去了基础, 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四, 课外活动开展空白。由于“四少”, 即少老师、少器材、少场所、少活动时间, 那么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就只能是学生心中的美好愿望了。

4. 认识存在偏差

开齐开足所有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际工作当中, 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文化课和音乐课考量标准事实上是“两把尺子”。对语数外等考试科目, 从研究学生、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到组织实施教学、教学效果巩固、检测等常规教学环节无一不是细化管理、量化考核, 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断然不会出现“舍弃教本、随心所欲”的状况。质量是立校之本, 是学校的生命线, 而这其中音乐教学又占到多少权重呢?

三解决措施和策略

步入2012年,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已达到2.2万亿, 即占到GDP的4%。因此, 从物力、财力上讲, 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落后的现状是有基础的。

1. 从关注个体精神和谐的高度重视音乐教育

如果说过去农村中小音乐教育落后是受制于当时社会发展力水平低下、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那么时至今日思想认识不到位已上升为制约这一问题解决的根本因素。认识决定决策, 决策指导行动。如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内涵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一样, 我们的教育也应该跳出狭隘的功利性目标, 从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关注生命个体全面发展的高度, 关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这是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长期滞后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2. 多渠道筹措资金、配备音乐器材

一直以来, 教学必备器材短缺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让独具特色的音乐教学失去了魅力和吸引力。在现有的国家财力条件下, 采取国家财政投资为主、地方和社会力量补充为辅的方式配齐配足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所需器材, 优先保证课堂教学正常开展。采取量力而行、地方投资为主、社会力量捐助和学生个人自愿购买相结合的原则, 逐步配备学生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器材。

3. 双管齐下、弥补专职音乐教师空缺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能力不强是普遍性问题。具备系统音乐专业知识和扎实音乐教学功底的音乐教师从哪里来?我们应该有计划地适当增大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招生人数, 让音乐专业学生毕业后去广大的农村从事音乐教学, 开创农村音乐教育新时代。另一方面, 对已在岗的音乐教师持续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 使他们能真正胜任工作。再者, 对新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的音乐教师要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创造专业发展和成长空间、增强职业认同感等各方面努力, 让他们进得来, 留得住, 为农村音乐教育坚守和奉献力量。

4. 积极创造条件, 促进音乐课外活动常态化

在认识和器材到位的前提下, 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是课外的基础, 课外是课堂的拓展和延伸。两者相得益彰、协同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活动应该有内容、有计划、有时间安排、有指导老师、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力吸纳更多有音乐兴趣爱好的学生参加。每次活动要精心谋划、认真实施、及时总结, 以推动此项活动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结出丰硕的成果。

5. 规范内部管理使音乐课堂教学正规化

上一篇: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下一篇:经腹部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