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教学(共12篇)
中小学教育教学 篇1
教育学生同情弱者、富有怜爱之心,这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点,在中小学选用的古诗中,关爱、同情、尊重劳苦大众的诗作众多,教者应该把古诗教学与关爱劳苦大众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领会诗句、感悟意境,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
【例1】
悯农二首
(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今江苏省)人,唐代诗人。元和年间考中进士,曾因触怒权贵坐过牢。唐武宗时做过宰相。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主张反映现实、用新题抒写时事的诗歌改革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全唐诗》载有他的《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悯农》二首是他影响最大的作品,至今传诵不衰。
【领会诗句】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春天在地里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以收获成千上万颗谷子。后两句写全国虽然没有荒芜的土地,可是这些辛辛苦苦种地的农民,还是要饿死。
【感悟诗境】
这首诗的前两句由“一粒粟”到“万颗子”说明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了大丰收。后两句转换了语意,用“无闲田”和“犹饿死”六个字,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农民辛辛苦苦的劳动,尽管粮食已丰收,也难以逃脱被饿死的命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极不合理的现象。
这首诗用直白朴素的语言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那些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当权统治者提出了强有力的控诉,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后答疑】
1. 全国能耕种的土地在春天都播种了种子,而且秋天也获得了大丰收,可是农民还是被活活饿死了,这是为什么?
2.学习了《悯农》(其一)这首诗后,你懂得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例2】
悯农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领会诗句】
诗题的“悯”,是同情的意思。前两句写:烈日炎炎的中午,农民还在田里为禾苗锄草。后两句写:可是谁能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饱含着农民的辛勤劳动呢?
【感悟诗境】
这首诗用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个农民田间劳作的场景。全诗只有二十个字,含义深远,好似格言警句,耐人寻味。它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是农民用血汗换来的。体现了诗人关爱、同情、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悯农》二诗“它的教育意义不须着笔,由读者自思、自解、自用,由于诗人长期观察农民的生活,同情、体贴农民,在心中压抑着太多的情思,太多的义愤,因而一下笔就不能自已,不能控制,像打开的水闸一样,流淌出来的诗句,不仅叫人动情,更有一种叫人深思、叫人发愤的哲理。把诗和哲理像水与乳一样交融在一起,实在是难得的好诗,实在是难得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好诗!”
【教学重点】
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诗。然后,说其中的含义。
【学后答疑】
1. 从诗题《悯农》可看出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平时有没有浪费粮食的现象?今后应该怎么做?
3.《悯农》二首,同学们都学过了,你从中懂得了哪些道理?受到了哪些教育?写成一篇小短文。
【例3】
伤田家
(唐)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作者简介】
聂夷中(837—约884),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家境贫寒,生活在农村,比较接近人民。唐懿宗咸通十二年中进士,长期滞留长安,后任华阴县尉,仕途很不得志。由于他的生活经历,他的诗多描绘农民疾苦,也揭露了一些豪族的骄奢生活,富有现实主义精神。他以五言诗著称于晚唐诗坛,语言通俗,诗风平易。
【领会诗句】
这首诗的一、二句写:二月份是育蚕的时期,就开始卖新丝了,五月份是插秧的时期,就开始卖新谷了。三、四句写:为了医治眼前的疮疤,挖掉心上的肉去补疮。五、六句写:希望皇上的心,能像明亮的烛光一样。七、八句写不要照着那些穿着华贵衣服的人参加筵席,只照那些人已经逃亡的贫家空屋。
【感悟诗境】
《伤田家》从这诗题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悯农诗。“伤田家”的意思就是:悲伤的农家。这首诗的前四句以平常的语言写出了一个不平常的现象,揭露了唐朝末年农村中一种奇怪现象:二月份养蚕刚开始就预卖新丝了,五月份插秧刚开始就开始预“粜”新谷了。“卖”和“粜”二字极其深刻地揭示出农民只出不入或入不敷出的现状。“卖新丝”与“粜新谷”反映出农民生活悲惨和痛苦,从而表达出诗人对广大农民不幸遭遇的同情,对统治者不顾农民生活,敲骨吸髓的压榨剥削提出了强烈的控诉。而“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是说明与比喻前两句造成的后果,这种剜新肉补旧疮的办法是万般无奈的办法。这一比喻想象奇特,语惊四座。
后两句用“绮罗筵”与“逃亡屋”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直抒胸中之事,极其形象地反映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天地之差的生活状况。“光明烛”与“逃亡屋”,前者是对君王的设想,后者是对君王的讥讽。事实上君王是不能“只照逃亡屋”而不照“绮罗筵”的,因为他毕竟是代表封建统治者的利益的。从最后两句诗可以看出诗人的爱憎分明,对现实制度的不满,对受剥削者的深切同情。
全诗语言简明晓畅,字句朴实凝练。描写具体深刻,比喻贴切,对比鲜明,揭露深刻。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这两句诗。“眼前疮”喻眼前急难,“心头肉”喻新丝和新谷,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成语“剜肉补疮”也是从这两句诗而来的。
【学后答疑】
1. 诗题《伤田家》反映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例4】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日过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为忠州刺史。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大量诗文,据《白氏长庆集》记载,共有三千八百四十多篇。其中讽喻诗一百七十多首,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讽喻诗给人的印象是内容深刻、针对性强、语言朴实、艺术成就高,因此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其长篇叙述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也是极富现实意义的杰作。
【领会诗句】
这首诗写一位卖炭老人在终南山砍柴烧炭,他满面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卖炭的钱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服和吃的食物,可怜他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炭的价格低,希望天气更寒冷一些。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人驾着炭车而碾轧着堆满了积雪的路面,留下了深深地车轮印。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老人就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泞中休息。这时来了两位得意扬扬骑着马的人,他们是谁呢?是皇宫内的太监及其爪牙。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的是奉皇帝的命令征炭,然后就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向北面的皇宫拉去。一车炭有几千斤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赶着车拉走,老人虽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挂在了牛头上充作买炭的钱了。
【感悟诗境】
这首诗首先细致地描写了“卖炭翁”的外貌特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接着描写了“卖炭翁”的心理特点:“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最后采用人物相互衬托的方法来突出人物形象。一个灰头满面老实困苦的老翁与“翩翩两骑”的“黄衣使者白衫儿”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形象。接着又连用“把”、“称”、“回”、“叱”“牵”五个连续的动词,把太监及其爪牙残酷掠夺劳苦人民的丑恶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同时,“卖炭翁”的凄凉悲苦形象也显得更加突出了。
全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塑造出一个艰难困苦的劳动者形象及其“伐薪”、“烧炭”、卖炭的经过和结果,反映当时民间疾苦的深度和广度,体现了诗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强烈谴责。
全诗没有深刻的议论也没有露骨的嘲讽,但诗人的是与非、爱与憎都蕴含其中,发人深省。
【教学重点】
首先是理清全诗的脉络即:伐薪、烧炭、卖炭这三个经过。然后要侧重于卖炭这一环节。因为这一环节既体现了卖炭老人凄凉悲苦的形象,也反映出统治者欺诈、掠夺劳动人民的丑恶嘴脸。
【学后答疑】
1. 卖炭老人穿着单衣服,为什么还希望天气能再冷一些呢?
2. 一车炭几千斤,宫吏们只给了“半匹红绡一丈绫”,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
【例5】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作者简介】见《卖炭翁》。
【领会诗句】
《观刈麦》这首诗共二十六句。一至四句写种田人家很少有清闲日子,尤其是五月份更加忙,因为这是麦收的农忙季节。一夜南风吹过后,小麦就遮蔽了田垅,这是小麦丰收的景象。
五至八句:写妇女儿童都提着装食物的篮子和盛水的壶,到田里给在南山坡上抢收小麦的男劳动力送饭送水。
九至十二句:写农民劳动的辛苦。尽管脚下暑气蒸熏着,背上烈日烘烤着,累的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可这些都顾不上了,只是珍惜这夏天昼长,抓紧时间多干点儿活,尽早收完麦子。
十三至十六句:写有个贫困的妇女,怀里抱着孩子,在割麦人的身旁,左手提着个破篮子,右手在拾掉在地上的麦穗。
十七至二十句:写听到贫妇人和割麦人说她家的土地已经为缴纳赋税而卖出了。已经没有土地可耕种了,只好拾点麦穗充饥。
二十一至二十六句:写今天的“我”(作者)有什么公德呢?从来没有事过农和桑,却能拿到“三百石”的俸禄,年终还“有余粮”。每念及此事,自己就感到惭愧,直到今天也不能忘掉!
【感悟诗境】
这首诗“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震动了,战栗了。所以才提起笔来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
【教学重点】
首先是深入理解“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两句把农民在抢收小麦时的辛勤劳碌写得形象而逼真。其次是理解“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两句写出了农民生活的悲惨情景。最后是理解“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两句是诗人的联想。一个“愧”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由衷的自责,作为当时封建官吏的诗人,其精神境界和思想感情显得十分难能可贵!
【学后答疑】
1.《观刈麦》“观”出了哪些事情?
2.诗人为什么而愧?“愧”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感情?
【例6】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作者简介】
张俞(1039年前后在世),字少愚,益州郫县(今四川郫县)人,北宋诗人。屡考进士未中,朝廷曾召他做秘书省校书郎,他没有应召。后隐居在四川省青城山,自号白云先生。著有《白云集》。
【领会诗句】
诗的前两句写:一位养蚕的妇女昨天到城里去赶集,她回来的时候,哭得泪水都湿透了毛巾。后两句写:蚕妇看到全身穿着绸缎衣服的人,都不是养蚕人。
【感悟诗境】
《蚕妇》是一首政治讽喻诗。诗中以蚕妇进城的所见所感这个生活细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极端不合理的现象,反映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注,以及对统治者的愤慨。
全诗没有用一个词语来叙说养蚕的艰辛,一句“归来泪满巾”耐人寻味。蚕妇入城归来为什么泪水湿透了毛巾?后两句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就是肯定的答案。强烈的对比反差刺激了蚕妇的心。怎么能不令她泪水滚滚而下,湿透了毛巾。诗的第二句写蚕妇的神态;第三句写蚕妇所见;第四句写蚕妇所感。诗句通俗易懂,含意深刻,构思巧妙,发人深省。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蚕妇“泪满巾”的原因。
【学后思索】
诗人用哪两句诗揭露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7】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安徽省)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梅宛陵,宋代诗人。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参加过《新唐书》的编写工作。他倡导“平淡”的文风,力主诗歌写实,要有寄托,对宋书有些作家浮艳的诗风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在技巧上重视细致的深入。他写了一些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的作品,还重视赋物写生,写了很多咏物诗。他的诗对宋代的诗歌革新运动有很大的影响。有《宛陵先生文集》。
【领会诗句】
《陶者》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烧瓦工人为烧制瓦片,几乎把家门前的泥土都用完了,而自家屋顶上却没有一片瓦。后两句写:那些双手从没有沾过泥土,不劳动的有钱人,却住在盖着鳞鳞瓦片的高大房屋里。
【感悟诗境】
这首五言绝句,短小精悍。以其简朴的语言,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反映出封建社会中不劳而获和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现象,揭露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尖锐的社会矛盾,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剥削者的愤慨。
【教学重点】
首句中的“尽”字,说明了烧瓦数量之多。第二句中的“无片瓦”说明了陶者的困境;第三句中的“十指不沾泥”借代那些剥削者;最后一句“鳞鳞居大厦”和“屋上无片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鲜明。
【学后答疑】
1.诗人用怎样的语言揭露那些不劳而获的统治者?
2.问问爷爷奶奶现在的居住条件和以前的居住条件有什么不同?
【例8】
赤日炎炎似火烧
(元)无名氏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作者简介】
此诗作者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元代无名氏所作,一说为《水浒传》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白日鼠白胜所唱的歌。
【领会诗句】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炎炎的夏日,如火的太阳,烤得田野里的禾苗都干枯了。后两句写:农民的心里急得好像滚烫的开水,而此时的财主老爷们却都悠闲自得地手摇小扇在乘凉。
【感悟诗境】
这首诗把农民看见禾苗枯焦忧心如焚的沉重心情和那些手摇小扇不慌不忙的公子王孙做了鲜明的对比,从中看出农民种田的艰辛和统治者的冷漠无情。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关切和同情,对统治者的批判。诗中用了恰当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如汤煮”和“把扇摇”这六个字。前者描写了农民的沉重心情,后者描写了“公子王孙”的冷漠无情。
【学后答疑】
1.学习这首诗后,同学们内心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都学过《悯农》诗,说说《赤日炎炎似火烧》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摘要:在中小学选用的古诗中,不少诗作体现了诗人关爱、同情、尊重劳苦大众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把古诗教学与关爱劳苦大众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
关键词:中小学古诗教学,关爱劳苦大众,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克智.新编唐诗300首赏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443.
[2]俞平伯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858.
中小学教育教学 篇2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风格 板书设计 精神面貌
为人师表
【论文摘要】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一位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却有一个艰苦而又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有风格教学阶段。
引言
语文教学风格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语文教学风格现象及其规律。语文教学风格的研究是基于对客观存在的语文教学现象这种客观事实的承认和尊重为前提,通过对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风格现象作充分的感知和理性的深刻剖析,让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看到语文教学风格的血肉、灵气和魅力,透过语文教学风格现象看到语文教学风格的本质,把握语文教学风格的规律性,认识清楚语文教学风格的风骨、灵魂和精神。
1、模仿性教学阶段
作为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对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模仿较多,创造较少。新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往往比较茫然,对于课程的结构,教材的解读、学生纪律的调控和课的推进状态的把握都掌握不好,在这些时候,模
仿成了新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法宝。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是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在模仿的过程中也不能全盘照抄,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性的实施课堂教学,拿别人的优点为我所用。
模拟、借鉴别人的成功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乃至举手投足,一招一式,无不打上他人教学影响的烙印。对绝大多数初出茅庐、刚走上教育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起初多少会感到迷惘、困惑,没有一个模仿过程,单凭自己苦思冥想、困惑,那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模仿他人是教学风格形成的起点。对此日本学者曾以作诗为比喻,说“作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偷是不成诗的。只有偷得巧妙,且偷与创作融为一体才能产生更美的诗”。
2、独立性教学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模仿别人的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对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取舍、扬弃和改造、加工,开始逐渐进入佳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独立地、灵活自如地安排和处理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学业的检查与评定等)。随着教师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作为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例如开始钻研教学语言和表达艺术、教学板书板画艺术、示范性艺术等一些细节的把握。在这个阶段中,感受到自己最喜欢也最愿意琢磨如何上课。用怎样的导入形式,用哪些方法突破重难点,用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怎样的言语刺激学生,与学生互动,怎样组织一个又一个比较流畅的教学环节可以不露痕迹。这些教学技法的问题就像一个个挑战摆在眼前,我们的教学技艺在探索中不断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有规律、有特点的教学倾向。至此,别人教学影响的影子逐渐消失,自己的东西多了起来。独立性,标志着教学风格个性化的开端,孕育着创造性教学的萌芽。
独立性教学阶段,是走向创造性教学的必经阶段,这一个阶段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创造性教学便不会悬置在虚空之中。有追求的语文教师们毕竟不会永远满足于常规性独立教学,而会产生“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追求。我国著名作家王蒙曾多次谈到:“我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寻找我自己,在茫茫的生活海洋、时间和空间的海洋、文学与艺术的海洋之中,寻找我的位置,我的支持点,我的主题,我的题材,我的形式和风格。”
3、创造性教学阶段
在独立性教学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的摸索和实践,语文教师创造性灵感不断地在教学中喷涌出来,这突出表现在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提高上。在这个阶段,教师全身心投入,呕心沥血,殚思竭虑,真是艰苦备尝,而又义无反顾,乐此不疲。其中,既有挫折和苦闷(如总是不尽如人意,不能为
别人理解和支持等),更有成功的喜悦,领略到创造性成果的幸福和欢乐!到了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逐渐进入个性化阶段,日趋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风格形成的创造性阶段,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在这一阶段,教师不单单在教学技艺上付出辛劳,或许更多的是站在理念的高度去设计教学,衡量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语文教学不单单是技法的教学,它的人文性、审美性,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是具有很深的课程内涵的,因此在创造性阶段更要注重对理论的学习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在创造性上有所发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性阶段是形成教学风格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普通一线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阶段。、有风格教学阶段
在形成教师独特教学风格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在教与学的规律指导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和浓厚的个性色彩,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地完美结合,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具有教学风格的教师,他的课带有明显的、稳定的个性倾向性,或幽默、或沉稳、或活泼、或
规整。所有成功的名师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盲从、勤钻研,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让学生获得教学艺术的享受!此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教学艺术特征都有独特、稳定的表现,其教学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且处处闪耀着创造的光芒。此时的教学艺术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得到同仁的普遍关注和广泛的认同和赞赏。
这些语文教学风格形成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既不能躐等,更不能颠倒。当然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各个人是不一样的。从一个阶段过渡、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阶段,都需要教师付出艰巨的智力劳动,离不开主客观条件(如领导的谅解、支持和同事、学生的配合等),其中主观条件(如锐意创新、坚韧不拔等)又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总的趋势是不断由量变到质变,模仿成分逐渐减少,创造成份逐渐增加,创造更高的阶段,直至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结束语
总之,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集工具性、人文性、言语性于一体,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带有教书育人的综合导向性、传道授业的职能目的性、说文解字的艺术欣赏性、言谈表意的深刻性、师表风范的强烈示范性、情感激发的直接感染性以及理解教材的独创再现性。
【参考文献】
中小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商教育 篇3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伊利诺州一所中学几十位优秀毕业生进行过跟踪研究,这些学生的平均智商是全校之冠,学习成绩也都很好。但是,他们到近30岁时大都表现平平,中学毕业十年后,只有1/4的人在本行业中达到同年龄最高阶层,甚至很多人的表现远不如同行。那么,上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智商高而情商低。
素质教育是按照真、善、美、健的价值标准,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生活的、健康的文化成果,将主体外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内化为每个人的文化素质;社会、学校和家庭在给予孩子认知、品德教育时,却往往忽视了情绪智力的教育,也就是缺乏足够的情商(EQ)教育。
情商EQ(EmotionQuotient)即情绪智力。情商(EQ)在孩子身上,表现为自我认识、情绪管理、自我激励、了解他人和社会交往。在评价情商高低时,一般将其具体细分为“自信心、爱心、独立能力、意志力、竞争意识、目标性、乐观、诚实、交际与合作”这九个方面。中小学生情绪智力教育是以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情感为主导的一种教育模式。
可见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是多么的有必要啊?
如何在中小学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情商教育呢?中小学生教育由认知、情绪、品德三大支柱组成。情绪智力才是人生成就和幸福的真正的幕后主宰。
一、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因此,教师在教学和组织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应通过师生间的人际交往给予学生尽量多的爱的满足,即使在教学和活动严肃的那一面,也要看到其间充溢柔情与温馨。很多时候教师的一丝关爱就抚慰了学生的心灵,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二、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加强学生的团结意识。还可以通过游戏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游戏有多种多样,一般多是全班同学集体参与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和竞争性。因此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例如“拔萝卜”的游戏,这个游戏既简单,容易掌握,又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通过游戏深深地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学生玩得生动,活泼,也受到了较好的情商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爱科学、爱劳动、艰苦奋斗、勇于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品质。
三、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形成乐学的心理
中小学生爱说,爱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易分散。在教学中我尽量挖掘教材中知识的趣味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通过小动物排队来认识数序、通过猜谜来认识钟面等,让学生感到学习是轻轻、有趣的,并尽量保持乐观、稳定、愉快的心境,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好的情商教育。
四、培养良好的习惯,使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健康心理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启蒙教育阶段的学生,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习惯养成的好坏,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甚至能影响一生。
如多给学生讲点科学家小时候勤学的故事,让他们懂得从小爱学习,学得本领,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同时还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有趣的比赛:小组比赛“摘果子”,全班同学比比谁的红星多,人人争当“每周之星”……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逐渐养成了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的好习惯,努力保持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与人和睦相处。
五、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育学生热爱学校,关心同学,体贴父母。要保持校园整洁,看见地上有纸屑马上捡起扔进垃圾箱;扫把倒了扶起放好;同学摔倒了马上帮助;班上的课桌椅坏了积极主动去修理;关心体贴父母等等。在生活中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与人能和睦相处,让关心与爱充溢心灵,在关心他人中找到自己的责任。
六、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
心理学中所说的“人格”实际上指的就是人的“个性”,它反映着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及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
教育工作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诱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明确前进的方向。锻炼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毅力,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敢于正视现实,不回避矛盾,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品德。具备多方面的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谦虚谨慎,沉着稳重的品质。
中小学教育教学 篇4
第一阶段:初识数学悖论, 外观形式上的数学美。
数学悖论中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几何中, 在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集合论、微积分等中都有很多。
例2: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数相等。
证明:设a、b为互不相同的两个数, 设c为他们的平均数, 即a+b=2c, 用 (a-b) 乘以两边得: (a+b) (a-b) =2c (a-b) , 展开a2-b2=2ac-2bc, 移项得:a2-2 ac=b2-2b c, 两边同加c2, a2-2ac+c2=b2-2bc+c2, 配方得 (a-c) 2= (b-c) 2, 两边开方得:a-c=b-c, 因此a=b。
多么神奇!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数可以相等, 那我们数学的研究基础在何处?研究价值又在何处?如此这样的悖论又何止千万, 在教学中若能有效利用, 学生定会对相应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阶段:再看数学悖论, 本质才是内在美。
数学上的许多东西, 只有认识到它的正确性, 理解了它内在数学价值, 也就是它的“内秀”才能感到其美好。
例3:“0与i谁大谁小?”
我们知道, 对于任意两个不同的数a和b, 或a>b或b>a, 两者不能同时成立, 并且:若a>b, b>c, 则a>c;若a>b, 则a+c>b+c;若a>b, c>0, ac>bc。在引入复数概念后许多同学会引起0与i谁大谁小的讨论, 根据上述基本性质我们对0与i进行如下探讨。
(1) 若i>0, 则i2>0×i两边同时乘以-1可得 (-1) 2>0× (-1) , 即1>0;另一方面, 对以上结果两边同时加1, 有-1+1>0+1, 即0>1。于是0>1且1>0, 矛盾。
(2) 若0>i, 两边同时加-i, 我们有0+ (-i) > (-i) +i, 即-i>0;两边同时乘以-i可得 (-i) >0×i, 即-1>0。
这样我们证明了无论0与i谁大谁小都会导出矛盾。在引入复数概念之后这是一个必然的结论:在实数范围内, 任何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 而在复数范围内, 除非它们都是实数, 否则两个复数无法比较大小。
第三阶段:探究数学悖论, 以奇引趣, 用妙引趣, 彰显数学之美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依据对人的活动的认识, 把教学分类时将“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美国学者约翰·A·拉斯卡提出以学习刺激的类型为标准的分类也强调学生经过努力突然发现预期学习成果, 知识来自内部的刺激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大家都意识到刺激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若选取数学悖论作为刺激物, 不但可以达成数学史的教育功能, 同时还可以起到开阔学生视野, 用奇、用趣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例4:“1=2”悖论与除数不能为零的教学。
证明:设b=a, 那么ab=a2, 等式两端同时减去b2, 得:ab-b2=a2-b2, 于是b (a-b) = (a+b) (ab) 。用a-b除等式两边, 得b=a+b, 由b=a得a=2 a, 故1=2。
除法和分数的教学中除数不能为零和分母为零无意义, 从认识上来说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为什么除数不能为零?何为无意义?为何无意义?通过一个古老的悖论“1=2”, 学生就会更加容易从本质上明白分母不能为零的原因。
第四阶段:解决数学悖论, 完善数学完美人生。
例5:三次数学危机, 尽显完美主题。著名的Hippasus悖论、George Berkeley悖论、Bertrand A·W·Russell悖论分别导致了数学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数学工作者们在解决三个悖论的同时也进一步创造性的完善了数学, 使得科学王后再一次尽显风采。
林立军说数学史教学鉴过去而知未来, 感悟数学与社会, 能使学生感受前人严谨态度, 增强自我探索精神。在无理数、导数与微分以及集合论相关理论引入的时候用中国学者李秉德教授所提倡以欣赏活动为主的陶冶教学, 把三次数学危机的背景及其解决概要作一简介, 相信Hippasus悖论、George Berkeley悖论、Bertrand A·W·Russell悖论及其最终解决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逐步完善日趋完美的过程, 这一感受对美育乃至德育以及学生日后发展的人生观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摘要:将数学悖论应用于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以期达到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美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悖论,数学教育教学,数学美
参考文献
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宗旨,以发现、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开展中小学教学过程监督和教学质量评估为手段,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二、评价对象
全县各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
三、任务目标
(一)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树立正确办学导向
建立具有评价、激励、导向功能的线下教学评价制度和开展好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评价管理体系,使践行课堂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教学常规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行为。
(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引导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三)激励学校制度创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通过规范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鼓励学校积极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促进全县中小学校整体实现内涵式发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评价。
四、组织领导
为了使常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在质量评价活动中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教育局成立常规教学质量评价领导小组。
五、实施办法
各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全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能够结合本校实际开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本课程,并正常实施。学校依据《县中小学教学常规(20修订版)》要求落实常规管理工作,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的常规教学管理评价细则,明确评价项目和赋分标准、奖惩措施等。
(一)评价内容:
备课:教师应做到教案(电子教案)项目齐全,按照要求各年级各学科要努力创造条件,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用。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有: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安排教学进度;讨论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等。备课做到“五统一”(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重难点、统一习题、统一测试);“八备”(备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练习、备板书、备作业、备教具学具);“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教案(电子教案)应具有创新性。每节课要有教学反思,对反思问题要有改进措施。学校每学期应至少进行两次教案检查,做到有检查、有评价、有反馈、有记录。
授课: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新的教学观,人才观。牢固树立一种意识: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质量;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教学目标;贯彻两个始终:情感教育和反馈矫正;体现三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落实四个要点:基础知识的落脚点、思维开发的着眼点、能力培养的训练点、思想教育的渗透点;掌握六个环节:前置补偿、自主学习、精讲点拨、师生互动、变式训练、归纳总结。
作业、批改:作业要依据每节课的特点,做到精心设计,规范合理,数量适中、着眼全体、分层布置,确保实效。优等生可布置一拓展性的、实践性作业;学困生的作业坚持“低起点、小步走”原则,适当降低作业难度。教师应及时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以及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学校每学期应至少进行两次作业检查,有评价、有反馈、有记录。做到“三凡是”:凡是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凡是学生作业,教师自觉做好批改记录,让批改更有针对性,禁止让家长或其他人替代批阅作业;凡是订正作业,必须做到面批,尽量做到当日作业当日批阅,批改之后要有反馈性建议。
听课:校长对年级教育教学有适时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5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记录详细,有点评。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参与听课,将听课形成一种常态化。每节公开课,同学科教师须全员参与听评,听课后学校领导要有评价、有反馈、有记录。
辅导:学校要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对优秀生辅导可适当加深知识的难度,拓展知识面,使其个性特长、思维深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对中等学生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对学困生要指导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双基方面的辅导和训练;学校要制定“培优辅困”整体工作要求,教研(备课)组、教师应根据学情切实制定“培优辅困”计划。
考试: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任课教师、教导处、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的考试,认真研究改进考试的形式,内容以及方法等问题,使之更好适应当前教育形势。教师要搞好讲评,指出学生测试中存在的优缺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校要及时总结,组织教师做好质量分析,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明确工作方向。
(二)评价方式
通过抽查教案(或电子教案纸质版)、学生作业、听课笔记、作业批改检查记录、备课过程材料、课程安排表、作息时间表、任课教师一览表、随机听课、与教师、学生座谈等方式,检查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监督学校实现当堂达标检测落实“堂堂清”;通过生生盯背、师生盯练等措施落实“日日清”;通过周清卷、查缺补漏落实“周周清”;通过质量检测、质量分析、查缺补漏落实“月月清”的目的。
中小学教育教学 篇6
关键词: 因地制宜 激发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
河西地区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现令人担忧,尤其是在乡村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严重缺失。我发现美术教育在河西中小学是十分薄弱的,农村学校美术学科还没引起真正重视,可以这么说,在农村,艺术学科的教育严重滞后。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都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密不可分,它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
一、甘肃西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经过近几年教改的发展,河西地区的广大中小学虽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但是其中河西的教育背景、环境、人文等有东部城市学校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沉淀
河西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王文芳先生多次在艺术创作中,描绘大西北的广袤大地和莽莽群山。河西地区又是传统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和发源地之一,有回、藏、东乡、裕固、哈萨克、满等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是一种普遍和有影响的信仰,宇宙建筑宏大壮丽,位置显要,是善良而虔诚的信徒们心灵的依归,在严峻的大自然和历史形成的生存重压的背景下,这是可以理解的。河西五市中有敦煌的莫高窟,瓜洲的榆林窟,嘉峪关的黑山岩画,张掖的马蹄寺等一大批宗教文化遗产,为此,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本土地域性的摄影作品与计算机教育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有更多精力参与美术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二)新课程在编排上选用了较多的民间艺术
新课程在编排上选用了较多的民间艺术,就地取材的内容多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间艺术,新课程鼓励各地开发地方教材,强调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甘肃西部地区有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资源可以为我们所选择。如:各种树皮、奇石等。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民间艺术:雕刻、剪纸、编扎、蜡染等;民风民俗:独特的节日、各式各样的民间习俗……据了解,甘肃民乐县一批民间艺术家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发挥聪明才智,借鉴古人传统技法,创意于现代生活,形成了刺绣、木塑画、麦秆画、根雕奇石等一系列艺术珍品,还创造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形成了当地新兴的文化产业。这些题材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掌握。
二、河西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
目前农村、山区的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突出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传统美术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有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他们并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也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于实际认识不足,一些学校的领导甚至認为美术课是“调剂课”,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初三、高三基本不开设美术课,课程随时会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美术课只是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
(二)美术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忽略了美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大部分学校安排课务时,将美术课作为搭配课,美术课的安排主要采取“填”的办法,哪位老师的周课时量不足,就搭给他。由于对于美术学科的偏见,或者学校管理者抱着“实用主义”的立场,让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教其他“英语”、“数学”等重要科目,而美术课则随便拉个人充数。
三、河西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策略初探
(一)转变美术教育的观念
如何转变家长和学生思想观念呢?首先,提高认识。为了调动家长与学生的积极性,可建议家长与学生多看典型案例,极大地激发家长正确教子的责任感、紧迫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美展活动。以开放性原则为主,让家长看到学生的作品,这主要是让家长了解美术教育教学的综合规律性,让家长明白现行的美术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合作、互动的学科,从而提高对美术课的认识。再次,约见教育方法不良的家长。家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共同商讨如何教育学生最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虽然处于信息时代,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为传递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代表,任科老师登门家访,面对面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商对孩子的教育大计,具有极强的人情味,深受家长欢迎。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骨干教师
齐心合力帮助教师从课堂教学中找到成功的乐趣,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借此缓解重竞赛轻课堂的现象,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形成“人人研究课堂教学”的氛围。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肤浅体会,主要是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着分析出现的原因,尝试着想了一些相应的解决之道。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中小学教育教学 篇7
一、激发兴趣是首要策略
关键是要 实现学生 学习机器 人从“身向往之”到“神向往之 ”的改变 , 也就是,学生从一开始的兴趣点是机器人的外在性、神秘性到后来喜欢机器人的内涵特点。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看一些国际国内的比赛视频、图片等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在教具的运用上,用新颖的机器人产品来吸引学生、启发学生。如:一次我特地向某机器人公司借样新产品“机器狗”。在一节课上我给学生展示了这只狗 ,让它在讲台 上走了一圈 ,并且边走边摇头摇尾巴。 学生们看到很奇怪,觉得很有意思。我就说:“你们上来看,但是要告诉我它的工作原理。”“啊,原来和木偶一样啊”, 很多同学有这样的感触。最后,我告诉大家“很多简单的东西的原理或者 通过几样 东西的组 合就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也是创新。”当然还可以利用另外的方法来吸引、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景、组织讨论、巧妙设疑、运用竞赛等。
二、整合课程是重要策略
(1)与信息技术相整合。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现在中小学的《信息技 术》教材中技 术内容一 般是信息的来源 和获取、信息 加工、信息管理 、信息传递和 信息交流 ,而通信技术在教材中没有体现。 而机器人涉及编程、传感器、机械结构、人工智能等多门学科,几乎涵盖了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教育机器人 能够极大 地丰富信 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状况,使学生理解智能机器人的概念和工作原理。这些都可以为学 生进一步 学习相关 知识打下基础。 另外,程序设计也正是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外形可爱的 机器人 , 友好的人 机交互界面 ,丰富多彩的虚 拟环境 ,能使以往 枯燥的程序设计变得妙趣横生。
(2)与传统课程相融合。在传统的课 程教学中 ,可以引入 机器人 ,给传统课程注入新鲜血液, 增加新活力, 如数学、物理、音乐等。在音乐课上,我们可以通过对机器人进行一定的编程,安装发声器, 机器人就会跟着音乐唱歌,还可以对机械结构进行调整, 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育机器人还可以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好朋友。教师 可以组织 有兴趣的 同学组成 机器人小组, 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机器人活动, 参加各类机器人比 赛, 使他们在娱乐的过程中学到先进的机器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培养团队精神。
三、 优化器材是必不可少的策略
在器材方面要有合适的选购,有严谨的管理,还要有器材的创新。
(1) 选器材。教育机器人要为教学服务。 因此,教育机器人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适 用性 ,应当“易教 益学”,教育机器人的零部件要尽量坚实耐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机器 人要有一 定的可扩 展性 , 要“可拆可装”, 但并不是拆得越散越好 ,零件越多越好, 也要考虑学生的时间,所以教育 机器人各 零部件的 集成度要适中。 此外,还要考虑机器人具有较好的性价比。
(2) 管器材。机器人课堂教学中除使用核心模块外,一般还要用到各种各样的零配件。学生在装配机器人、调整修改、欣赏 学习、搬运等 过程中容 易出现零配件缺损,为此,要制订好《学校智能机器人操 作手册》和 《学校智能 机器人活动手册》,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发放,要求学生严 格按照手 册条例使 用和管理器材。
(3) 器材的创新。有时为了节约成本,教师和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零件、场地。例如机器人走迷宫,当时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城南中学 (以下简称“我校”)第一次参加智能机器人比赛 ,没有场地,学生就模仿比赛场地用纸板搭建,还有的学生用自己的凳子随意在地面上组合成一个迷宫。这不仅解决了场地问题,而且学生在组合迷宫的过程中,既要设计机器人行进的路线,分析自己搭建的场地是否合理,又要反思自己的编程设计能否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巩固知识很有帮助。总之,在机器人活动场地问题上,我校的经验是“根据学校实际 ,逐步到位 ; 老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制作 ;因地制宜 ,灵活实施 ”,从而以较 低的代价 取得了满 意的课堂效果。
中小学教育教学 篇8
一、民办中小学师资的特 殊性
民办中小学师资有着与公办学校完全不同的特殊性,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师资队伍不稳定。
(2)整体素质偏低。民办中小学教师学历也和公办学校教师有一定差距, 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非师范院校毕业生没有接受过从事教师职业的相应培养、培训, 教学经验不足。
(3)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均不合理。
二、民办中小学师资培训 内容和方式调查
为有目的地了解民办中小学师资培训的要求,我们从经济发达地区的深圳和代表中部地区的长沙两地的28所民办中小学挑选了28名在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用开放式复选方式,即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除了我们提供的选项外,被调查人自己可以提出建议(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68%的人希望培训专业技能,43%的老师希望进行岗位培训,说明大部分老师觉得自己的专业技能亟待提高,也表明民办中小学在职师资专业技能水平确实存在一定缺陷, 近一半的老师认识到自己要胜任现在的工作岗位尚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29% 的老师建议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这符合新时代老师的需求,说明部分老师希望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教学效果。还有21%的老师注意到对学生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要求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可以看出,老师们的建议与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非常一致,也与现代就读学生的实际需求非常吻合。
反映教师希望在职培训方式的第五项是建议性的复选项(见表2),参与问卷调查的老师们给出了自己最希望的各种培训方式,从“短期课堂培训班”到“职业压力疏导”等共十六种。68%的老师建议开展短期课堂培训班,大部分老师们希望接受集中的课堂培训,时间短,见效快,效率高。这需要我们尽可能地提高短期课堂培训的效率,请到真正的专家行家,教给老师们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用得着、能够用、可以用、乐意用的知识和技能。36%的老师建议进行实践操作培训,这跟第一项其实是相互印证的,说明绝大部分民办中小学在职老师都希望在进修培训中能用短平快的方式,真正学到或者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交流”和“网络交流学习”也是老师们比较喜欢的,各有32%。从前四项可以看出,民办中小学在职师资培训,在老师们看来,最好能用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最好的效果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文化素养、 能力素养、理论素养、教育技术素养,能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但现有培训状况与参培教师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矛盾:
(1)培训内容:参培教师普遍希望培训进修以所教学科知识为中心、以能力为重点、以素质为目标,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岗位竞争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突出体现培养“创新型”教师的创造性特征,迫切要求以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学科知识为培训的核心,并将这些知识有效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而现有的培训进修大多理论性知识过多,内容不切实际,实效性差。
(2)培训形式:参培教师大多数希望参与短期课堂培训(68%)、实践操作培训(36%),希望培训方式是互动、参与、 体验式的,而当前教师培训中最常用的形式就是说教式讲座,培训老师常常凌驾于参培教师之上,对参培教师进行“满堂灌”。
(3)培训师资:68%的教师建议专家短期课堂培训,超过一半。32%的参培教师建议教学经验交流、网络交流学习, 21%建议专家讲课,参培教师们迫切希望高水平的同行或专家进行指导培训, 而非现在培训中常见的教育部门官员、 教师进修学校老师和一般普通同行。
三、民办中小学师资培训 内容和方式的建议
早在1992年8月7日,原国家教委、原国家计委、原人事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民办教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教人〔1992〕41号)指出民办教师的培训要“多种形式并举,以在职自修和短期集中培训为主。通过函授、广播、电视、自学考试、专业合格证书考试、进修和教研活动等多种渠道、 多种形式”“在业务培训中,要搞好基本功训练”。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结合现有的进修培训情况,我们建议:
第一,充实培训内容, 实行按需培训。文化素养、能力素养、理论素养、教育技术素养,是教师教学质量保证的基础, 培训前需要深入民办中小学的教学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教师急需培训的内容,收集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有价值的问题,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找到最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把这些内容充实到培训中去。培训内容可采用培训菜单供教师选择,按照参培教师的实际需要提供培训。
第二,改革培训形式, 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新形势下的培训者要树立新的培训理念,以参培对象为主体,以参与、互动为主要形式,以网络互动为平台。《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实施好基础教育新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培训需要进一步思考个性化和差异性的培训目标,做到直面问题、求真务实,研制适合民办中小学教师培训特点和差异的培训方案。
第三,优化培训师资,加强校本研修。新课改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对培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训者既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理论素养、技术素养, 又要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学科教学能力素养,而非单纯的理论型或单纯的实践型教师。目前各地的培训教师主要有:专家学者、知名教师、学科教研员、进修学校教师、教育行政官员、学校教师。由于专家学者偏重理论,知名教师偏重教学实践,且到各校培训指导少,而教育行政官员的培训往往内容空洞,因此只有进修学校教师和本校教师、学科教研员担当培训任务,但毕竟人数有限且各有专长。整合各培训学校教师及本校名师,对县级以上教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筛选,打造一支优秀的培训师资,确保培训师资专兼结合,找准学与用的结合点,主动送培训进校,以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等形式,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进修。
第四,鼓励自主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一个成功的老师要形成自己的专长、提高能力,始终需要靠自己的个性化实践与探索、长期的积累学习。尤其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知识更新换代快,更要主动学习、终身学习,重视自我发展,才能与时俱进,天天进步,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用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传授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才能成长为一个学有所长、教有所成的老师。
摘要:民办中小学师资具有不稳定性、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等特点。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建议其在职师资培训应充实培训内容,实行按需培训;改革培训形式,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优化培训师资,加强校本研修;鼓励自主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赏识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探究 篇9
一、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的优势
首先,应用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家长及教师往往对孩子会进行消极性评价,而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其身心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在受到否定性评价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其丧失信心,形成孤僻性格,缺乏主见,甚至会自暴自弃。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赏识教育进行运用,肯定并赞许学生所做动作,对学生进行鼓励,可使学生将自卑心理及怯懦性格克服,从而使学生自信心得以增强。
其次,运用赏识教育可挖掘学生潜能。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其均具备一定潜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任何一个学生,当其有进步表现时教师均应当及时给予其表扬,从而使学生能够不断进步。比如,在立定跳远练习过程中,若学生首次起跳成绩为1.4m,在教师鼓励之后,学生可能能够跳1.6m,甚至更远,这样一来,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挖掘学生潜力。对于不同学生而言,其在体育运动方面差异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运用赏识教育,对学生积极引导,从而挖掘其各方面兴趣及才能。
第三,运用赏识教育可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赏识教育合理运用,教师对学生成绩进行正确评价,肯定学生成绩,并且对其进行表扬及鼓励,这属于能够产生良性刺激的一种强化方式,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在评价过程中应当保证客观、公正,对于学生所存在的一些消极情绪以及问题,教师应当善意指出,从而使学生能够不断努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对学生争强好强心理进行充分利用,通过游戏及竞赛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并且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二、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分析
1.积极鼓励赞扬以激发学生内动力。对于每个中小学生而言,其均希望能够得到教师赞扬,教师赞扬可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在教师赞扬情况下,学生能够充分发现自身能力及存在价值,从而使其自信心、自尊心以及进取心均能够得以有效增强,这种动力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激励作用,使其对更高更新目标积极追求。在当前中小学体育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学生年龄特点,通过两种方法实施赏识教育,即语言赞扬法与行为动作赞扬法。其中,对于语言赞扬法而言,其包括书面赞扬及口头赞扬,口头赞扬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听觉进行刺激;书面赞扬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书信、纸条对学生进行赞扬,或者在考评语中对鼓励性语言进行运用;行为赞扬法就是利用各种行动动作对学生进行赞扬与鼓励。
2.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在赏识教育实施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属于前提条件,未能够发现学生优点,也就无法实施赏识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比较胆小,然而这些学生也可能会出现大胆举动,一些平时表现比较差的学生也有表现较好之时,作为教师应当将这些及时抓住,并且给予其必要表扬,对学生积极鼓励。这样一来,可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充满热情及兴趣,可使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从而使体育教学取得较理想效果,促进学生向更好方向发展。
3.对学生尊重及关爱。对于教师而言,对学生尊重及关爱应当遵守最基本道德规范,然而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更多地是对学生指责批评,甚至对学生贬低与侮辱。这种做法不但会对学生自尊心造成严重伤害,并且还会导致学生有厌学情绪产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并且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对学生关爱使其能够产生共鸣,师生之间距离逐渐拉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体育水平较低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其更多关爱,通过教师对学生关爱能够使师生情感不断加深,使学生对教育更加愿意接受。所以,在赏识教育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关爱及尊重属于首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赏识教育得以真正实施,促进学生进一步复发展。
三、结语
在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传统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实际教学需求,为能够使教学得到更加理想效果,教师应当对赏识教育进行合理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积极鼓励,并且尊重及关爱学生,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与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使实际课堂教学得到有效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中小学武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篇10
1 青少年人文教育的内容
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处于愚昧落后的时代,而仅有科学技术,没有文化素养,人类将会失去一种精神。青少年人文教育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可将其表述为: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使其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品质。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不断追求卓越、挑战自我的精神;磨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公正、公平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调节能力等。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布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体育课中应适量增加武术等内容。”把武术教学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同时也提出弘扬民族精神需要载体,需要各门、各类学科具体、适当的教育渠道,并在不同学科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民族精神内化为青少年的精神支柱,明确了武术在中、小学课程中的一定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教化性和感性色彩,潜移默化地、富有情感地开展青少年人文教育工作,这个过程不仅包括育体,而且要育心、育群。
2 中小学武术文化的内容
中国武术的传承始终伴随着教育活动而共生,教育使得中国武术在对外传播和对内传承中不断发展,积淀而厚重,我们更应充分利用好学校武术这一重要的传播载体。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都是通过学校作为向青少年传播的主要渠道,并逐渐扩展到社会,走向世界,最后为奥运会所接受。学校武术教学的内容一定要适应中、小学生的体质要求,要具有代表性、安全性,并体现文化性、体育性、娱乐性和一定的技击性,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有特质。武术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相比武术技术来讲更有丰富的底蕴和生命力,它承载了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容。武术注重武德教化,“仁、礼、义、信、智、孝、忠、勤、俭、志、勇”反映了中国“仁义之邦”的优良传统美德。“重义轻利,舍己从人”,“尊师、谦和、忍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则是长期占中国文化思想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光辉的折射。这些方面的思想教育联系武术教学,结合到一些传统武术的典故或者英雄人物的形象上进行,就会为德育教育增添一些生气。我们需要把武术文化教育与武术的技术内容教学融为一体,使个人修养寓于民族情感之中,让我们的青少年既有强健的体魄,又具有表现中国人素质的民族精神。武术体育性表现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是最适于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的体育项目之一,在学练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充沛的体力、完善的技术作支撑,而且需要巧妙灵敏的头脑、顽强的意志应付纷繁复杂的局面,体力和精神都要接受残酷的考验,它不但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体质的增强,而且还助于培养少年儿童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和实用技能。
3 中小学武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3.1 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精神
党的十六大对中华民族精神做了新的提炼和概括,明确指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样的民族自尊心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应加强培养青少年的民族精神。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所有习武的青少年。如: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武艺超人,精忠报国;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是一位文武兼备,德高望重,有胆有识的民族将领,为世人所熟知;近代史上的著名武术家霍元甲、张占奎、王子平等,不但武艺卓绝,而且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3.2 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世界观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统帅一切的灵魂作用,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正确对待与处理身边发生的事情及一些社会现象;人生观即人们对人生理想、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等人生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即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人的问题;价值观教育,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沿着正确的价值导向茁壮成长、健康发展。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和价值追求,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因为,我们的青少年身处一个经济、科技发展的全球化时代,物欲横流、拜金主义对他们有极大的诱惑力;世界范围的文化争夺,西方的强势文化对他们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很容易出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迷茫。“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死有重如泰山、也有轻如鸿毛”等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已在当今社会中被淡化,然而这些精神正是从武之人显示自我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方式。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正是这种浩然正气才使得许多民族英雄在“天下无道”之时,仍能“磨而不磷,涅而不缁”,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凛然于天地间。因此,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尚武精神,真正理解“匡扶正义、操守节气”这种浩然正气的重要意义,才能在人生追求中不断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形成正确的思想准则和判断能力。
3.3 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宽厚包容、豁达开朗、互帮互助的处世态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乾卦·彖辞)。“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意思是说,大地具有宽厚载物的德性,君子应效法天地,也养成宽厚、兼容的品格。传统的武德中讲究“学拳以德为先,凡事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是正人君子,学拳宜作正大之事,不可恃艺为非,以致损行败德,辱身丧命。”武术文化伦理观念的中心思想是“仁”,“仁”包含了极广的道德范畴,宽容、宽厚是其中的一部分。文贵文风,武重武德,重“仁爱”而非残忍的思想,讲究以理服人,决不以武艺高而逞强,必须结合当前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在技艺上,武术主张不是积极地引向外在的显示,而是导向内心的自修和自审。强调“道与艺”统一,提倡“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学武先学德”,“以武会友”,“广交朋友”。武术武德教育中常从抱拳礼开始,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规范其行为方式。此外,在武术教学中,有许多动作练习是一般新学者独立所不能完成的,必须在其他人的保护帮助下进行,教师可以利用武术的这一特点,提升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营造互帮互助的和谐校园氛围,这对于消除自卑、孤立、内向等不良心理现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4 有助于激励青少年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中国武术修炼者讲究“十年磨一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增力,夏天增气”,“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思想与动静相兼的武术结构,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的勤奋、刻苦、果敢、顽强、勇于进取的意志品质。我们在武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武术载体来教育和普及武术文化中的意志品质,利用这一全新的模式和方法途径适时引导,通过亲身体验练习和实战检验更能提高他们对意志品质的认知和理解。没有专心的练习,恒心的坚持,苦心的狱炼就不可能有所深层的收获,从而引导他们在做其他的事情也能表现出专心、恒心、苦心的功效。孟子曾有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种刚健自强的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产生过重要影响,激励着后人,通过对学生进行武德的意志品质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自立自强,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品质,增强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对基础人才素质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
4 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的日益多样化,给青少年人文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为青少年人文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内容和载体。学校武术教学恰恰是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教育载体,把武术道德教育与青少年人文精神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其作为中小学思政教育的素材,对于提高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素养和文化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切合实际地提高青少年人文精神水平,促使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进一步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使整个社会精神文明持续、自然、和谐发展。
摘要:中小学武术教学是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武术这一民族传统运动项目为载体,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普及传统武术的精华,对我国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精神的弘扬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武术教学,青少年,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邱丕相.弘扬民族精神中的武术教育[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4):1-3.
[2]林效廷.论构建学校德育的整体系统[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4):26-28.
[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4]马文国.心系武术情系教育———上海体院武术博导与上海闸北中学校长的对话[J].中华武术,2005(10):18-20.
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实效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实效;教学
一、增强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1.应对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一直致力于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重点在提高中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但是,从目前来看,中小学教育普遍忽视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虽然中小学教育正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推进,但是,“应试教育”的观念依旧残留在学校中,其他课程占用体育课程,体育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中小学体育课程不适应素质教育对其的要求,课程过于单一、枯燥。
2.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中小学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教育,缺乏体育课程,中小学课程设置便不完整。国家要求中小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处于核心地位。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教育则是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获得健康的体魄,还能够让他们领会体育精神,帮助其培养坚持、吃苦耐劳等优良品德。
二、制约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1.学校对体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偏低。为了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水平,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小学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仅与中小学体育相关的政策就有70多项。然而,中小学校对于体育教学依然不够重视,缺乏对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指导,文化课程经常占据体育课堂,体育课堂内容不适应中小学的要求。中小学校长对国家的体育教育相关政策和法规领会不够深刻,不能够将其与本校具体实际相结合,看不到体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明确体育教育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清晰体育教育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中小学校缺乏体育教育科研小组和专门负责人。
2.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方法较为枯燥。受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都比较单一和死板,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简单传授给学生技术动作,不考虑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中小学生身体发展需要。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无法学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自身的才能难以得到发展。自新课程改革开始后,中小学体育教学亦开始改革,但是,一些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标准理解出现偏差,把尊重学生情感理解成学生爱怎么玩就怎么玩,这制约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3.中小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体育教师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核心人物,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成败。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对体育教师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切实提高中小学体育教育水平,必须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多数中小学校对体育教学都不够重视,尤其是城乡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甚至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担当,他们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不了解体育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亦无暇考虑体育教学内容是否适应中小学生的需求。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必须切实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切实提升中小学校长对体育课教育的重视程度。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从“一把手”抓起,只有让中小学的校长不断增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一是实行校长负责制。将体育教学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作为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从而可以彻底消除“口号响亮,行动缓慢,没有效果”的体育教学现状,真正让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有所发展,让中小学生从中受益。二是合理利用各种赛事,引导中小学校长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鼓励中小学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并将每次的比赛成绩记录在案,对于体育成绩比较突出的学校,不仅要对校长进行奖励,也要对学校给予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当然,如果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的状态,其主管部门也要采取措施,比如取消年度评先表优资格、减少经费支持等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不断加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长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推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发展。
2.以游戏为切入点提高中小学体育课趣味性。学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性,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一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对于学生不易掌握、容易出错的教学动作,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简单、生动、可爱的游戏视频课件,配上一些学生喜欢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练习。二是针对教学内容,适当穿插游戏节目或者体育比赛。比如,为了掌握投掷球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手持纸飞机、降落伞、小沙包等轻物进行各种游戏练习,掌握用力方法之后,让学生手持小垒球练习,重点感受一些基本动作的用力,最后指导学生使用实心球,利用单、双臂学习前后抛的方法。这样,课堂上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从而也能发现学生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
3.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态度。中小学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扭转“体育课就是玩”的观念,摒弃“上不上课无所谓,怎么上课都可以”的现象,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积极对待每一次课堂教学工作。二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体育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体育实践,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注重仅仅是“户外活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体育教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定期参加教学技能大赛,通过一定范围的比赛,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和做法,补己之短。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定期参加培训和进修,做好每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不仅要学习专业的体育教学理论,还要通过系统的培训,掌握扎实的体育技能。三是及时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教学设备。随着教学主体和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够及时地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教学设备,在实现增强学生体魄目标的同时,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为学生选择一个适合的体育项目,帮助他们培养自己的体育特长。
参考文献
[1]万艳奇.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10).
[2]吕贤清.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3]黄玉卿.浅谈新课标下小学农村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3,(13).
[4]刘强.论体育游戏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多媒体教学与农村中小学教育 篇12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相对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来说, 具有现代教育气息的多媒体教学更形象、更直观, 更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简而言之,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多媒体教学以文字、音像、不同的色彩组合、三维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信息, 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直观, 听和看相结合便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识记。 (2) 信息量大, 大大节省板书和绘图的时间, 以利于提高教学效率高。 (3) 视觉引力作用强,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 其优越性还远不止这些, 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才能感受其真正价值。
二、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民族地区大多位于边远贫穷的山区, 交通不便、文化教育基础差、经济不发达, 而且人口增长过快、生产力水平低、思想意识落后, 再加上教育制度缺陷导致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环境不公和教育资源分配市场化导致的偏离民族落后地区现象的存在, 使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面临较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教育基础薄弱、师资缺乏且教师的总体素质较差、教师流失严重、失学儿童较多、教育返贫或致贫现象普遍存在、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此外, 民族地区教育政策也落实不力。在这种情况下,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比较困难的。主要体现在: (1) 经费缺乏,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资料购买没有经费。 (2) 教师知识结构和素质决定了部分老师连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都未掌握,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更无从谈起。 (3) 学生知识面宰, 结果是不能正确理解和接受多媒体提供的信息, 或者上课时过分关注多媒体的形式而对内容不知所云。因此, 解决经费、提高教师水平、引导学生适应多媒体教学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三、改善农村多媒体教学的应对策略
1.确保教育经费足额到位。
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足, 以及城镇教育和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分配不均是致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未能跟上的主要原因。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 我国的教育体制与财政体制仍不协调, 不少地方对教育的投入仍存在着经费缺口, 农村中小学亦由于硬件的发展不良错失了发展的机遇。
虽然目前学校办公经费由国家直接发放, 但是到了学校后, 由于很多教学设备过于陈旧, 不得不及时更换, 无形中显得投入教学的经费还是不足。长此以往, 实行教育的平等, 让每个学生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将不能不成为一句空话。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面对农村学校如此“惨淡”的办学条件, 要让其共同发展, 政府应确保教育经费投入足额到位, 保证公共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前提。也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办学硬件严重短缺的难题。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培训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某种程度上, 师资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多媒体教学的水平。由于现有农村的大部分教师在电脑使用上还知之甚少, 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缺点。师资培训工作便成为目前在各农村中小学的当务之急, 同时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会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 还要学会简单的课件制作。因此, 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才能更好地实施多媒体教学。有了设备, 没人用, 一切都是空的, 但现在多数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固守老一套“粉笔+黑板”的方式, 连投影仪都很少使用, 对计算机甚至有畏惧感。这两年随着教师计算机考核的开展, 情况稍好一点, 但是距离用好多媒体教学, 差距还是很大的。因此学校应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 对在职教师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 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的教师队伍。
当然,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 自身的特点和特长,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 才能为教学锦上添花, 化腐朽为神奇。
此外, 我们在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的同时, 还要制止那些把多媒体教学当成摆设, 或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空设多媒体教室的情况, 而是要将其运用到实处。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更好地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诸多优越性, 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从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现状以及改善的应对策略, 谈几点粗略的看法, 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
参考文献
[1]陈俊.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2]王清林, 许学银.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3]王亚迪.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