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补习教育

2024-09-18

中小学补习教育(通用9篇)

中小学补习教育 篇1

关于中小学教育补习班的问题研究

【摘要】:纵观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行政、教学与辅导已构成了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框架,它们三足鼎立、相辅相成。近年来,选择送孩子上辅导班的家庭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辅导班争相出现。与正规的学校教育不同,辅导班满足了不同人群对教育的个性需要,也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与规范的制度,现金中小学课外辅导班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对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研究的概况、补习班的社会学透视、补习班产生的原因。

【关键字】:补习班 ;中小学教育;

1、国内外研究概况

1.1国外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现状

有调查研究表明,世界各国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一些国家的补习班收入甚至超过百亿美元。这种“辅导热”值得引人深思。在不同的国家,课外辅导的规模有所不同,突出区域有非洲、中国、越南、日本、韩国、斯里兰卡等;而在西欧、澳大利亚、北美,课外辅导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不论在贫穷国家还是在富有国家,课外辅导都是一大笔支出。1.2国内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现状

新闻周刊在2003年第33期报道了他们对北京三里河第三小学一个六年级班的关于课外导班的调查结果:周末开小灶的在小学生中绝对不是特例、不开小灶的学生才是凤毛麟角。

在回收的47份问卷中,没有一个孩子没有上过课外辅导班,差别只是数量的多少。在这个班级里最少的课时为每周1.5小时,最多的是每周24小时。每周在5小时以下的18;5至10小时的20人;10小时以上的9人。

这些课外辅导班包括了乐器类、体育类。、艺术类和学习类。其中四类辅导班都参加的有11人,参加2到3类的有20人;仅参加1类的16人,但这16人里,12位学生参加的都是学习类课外辅导班。除了这四类辅导班外,有的孩子还会上围棋、朗诵等其他类型的课外班。

大部分孩子都不是自己主动要求父母报的课外班,但大多数孩子在回答是否喜欢上这些班时,都表示“还可以”、“一般”、甚至“喜欢”。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这些辅导班对自己的学习和升学有利,只有两位孩子回答“不知道”,仅有1位学生明确表示“没有用”。

2、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班的社会学透视

2.1辅导班承办者

以辅导班的开办者为划分依据,主要有三种类型的辅导班,第一类为从事公共教育的机构开办的假期辅导班,如文化馆、青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他们在常年招收各类艺术班的同时利用寒暑假开办各种类型的辅导班。教员以本单位工作人员为主,还有少量的临时聘请的退休教师;第二类为由一些品牌学校利用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办的辅导班。这一类型的辅导班规模较大,辅导内容主要是与学校课程相匹配的文化知识,教员主要由所属学校的教师担任;第三类是个人开办的辅导班,规模较前两类辅导班要小的多,辅导内容与学校的主要课程内容相匹配,教员主要是利用假期从事劳务的教师,也有部分在校大学生。第一类辅导班时正规机构批准开办,有比较久的历史,运行管理模式比较规范,这类辅导班较易容易获得家长的信任,家长更容易选择这类辅导班。第二类辅导班利用名牌学校的品牌效应,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资源,班级规模与全日制学校不相径庭,学生多达六七十,由于与品牌学校挂钩,为了学生得到类似学校的学习效果,家长们在选择辅导班的时候会青睐于这种辅导班,而家长们为追求更好的辅导效果,绝大多数最终会选择这类辅导班。第三类是主要依靠个人力量开办的小班式的辅导班,会租场地进行小班化授课,这种辅导班的效果大有不同,有的因为小班授课,比较能照料到不同的学生,所以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而有的因为教师的不尽责,应付了事,缺乏比较规范的制度使得形容虚设。2.2辅导内容

假期辅导班提供的辅导内容繁多,按照辅导班提供的内容与制度化学校内的课程的同异程度来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辅导内容与学校的教育内容同质性较强,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补充与延伸;第二种:辅导内容与学校的教学内容差异较大,注意学生的兴趣以及特殊技能的培训,诸如钢琴类等艺术类科目。在为中小学生所开设的假期辅导班中,第一类占据比较大的比重,而在这一类中,诸如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又占有重要的份额,这一现象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在学校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学科,在辅导班中得到延续和进一步的加强,这些科目在升学考试中占有大的比重,这些科目的成绩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最终排名,而且这些科目可以通过短期的辅导获得巩固或提高,另外还可以通过提前学习新课,为新学期的学习打基础,使得在新学期或者相比较其他学生更大的优势,另一方面诸如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等科目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他们在体现社会控制等方面比数学、理化等科目要重要的多,但在辅导班中他们的境遇刚好相反,这正是教育需求所起到作用的结果,语文政治这些科目的辅导成效不大,不能通过短时期的辅导或者较大的进步,因为对成绩的影响不大,报考人数肯定不及英语、数理化这类科目,开办非但不能赚钱还可能亏本,在主办者看来,为了赢取更大的利益按照家长的需要,提供合乎市场行情的辅导内容最为重要,因为那样才能有更多的学生来上课,也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艺术类培训在假期中深受家长和学生们的喜欢,这一类技能的获得本应是对学校教育内容的补充,应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让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所愿意学习的技能,而实际情况是,家长们在为自己的孩子做选择,孩子对于上什么兴趣班,什么时候上,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按照父母的规划进行学习,当考级是为了升学时可以加分,这类型的培训的功利性就被凸现出来了,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3.国内外对课外辅导产生的原因分析

3.1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部分家长希望子女在课外比其他孩子多学习,或者更好的学习成绩,以便在将来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家长们的整体恐慌促使了课外辅导的产生,家长们将自己的遗憾化为对孩子的高期望值,进而转化为对辅导班的强烈需要。当面对家长时,看到的是急躁恐慌的心,这也致使辅导市场鱼龙混杂,这也是辅导班的不规范的源泉。另外,攀比心也使得家长越来越多的为孩子选择各类的补习班,因为他们教育孩子的能力受到自身素养以及时间的限制,相比自身而言,辅导班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家长们选择补习班作为外界帮助起到辅助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刘东刚尖锐地指出,让孩子每天学习连轴转,对家长来说这是挖潜,但从孩子的成长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摧残。3.2现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越来越低的就业率使得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从小学开始的基础教育,高中学习状态决定了上什么层次的大学,于是选择重点高中的竞争加剧,而能否进入重点高中往往取决于初中的生活状态,因此重点初中又被击破门槛,无形中就把就业的压力转为各层次的升学压力。升学压力层层下移,所以小学教育越发严重。这似乎也使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愿望成为现实,而由于学校教育属于大班教学,对于各个同学的要求很难满足。所以,一些同学会在自己的缺陷学科上通过课外补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3.3现如今人才价值观—“唯文凭”而用。

非本科生,非研究生,甚至非博士生不用,唯“重点大学”而用,文凭的强大作用促使各类辅导班的滋生。当文凭和学历成为是否应聘成功的第一道门槛,考试成绩是最明了的标尺。他们只能通过各种方式使自己得到提高。3.4其他相关报道

新华社记者采访到:孩子班上的老师以辅导的名义课外加课,课堂上轻描淡写,课外辅导时却卖力讲课,孩子不交费上这样的辅导班,成绩就会影响。不去上,孩子在老师眼里就是“另类”;不仅缴费,心里头总觉得不得劲。无独有偶,河北省政协委员许皞、董志平等人在向省政协提交的《建议尽快整治中小学教师参与课下培训班活动》提案中也说,教育部门对部分中小学教师课下举办或参与各类课下培训班问题进行多次整治,对无序办班起到了抑制作用。但是,由于利益诱惑,违规办班现象尚未根除。督察一松弛,就死灰复燃。而且办班形式多样,有的是学校授同一门课的老师交换学生互办培训班,有的是不同学校同门课程教师串通互办培训班,有的是与班主任联手举办培训班;课上没精神课下认真讲等现象,严重影响到正常教学。教师的利益驱使无疑促使了辅导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从庆 《关于中小学生假期辅导班的社会学透视》 “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20期)” 【2】马克贝磊,杨桂青 “假期辅导热”席卷全球【J】.教师博览。2006(3):9 【3】成立,成云。对“假期辅导热”的现状分析及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2):21-24.【4】教师岂能变相做“家教” 新华社,2007-03-29.Research questions about education class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bstract: throughout the education reform trend in the world today, administrative, teaching and counseling has forme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modern school management, 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they complement each other.In recent years, choose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class more and more families of every hue, remedial classes to appear.Different from the formal school education, remedial classes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education population, also made up for the inadequacy of school education.But due to the lack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standardized system,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f after-school class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ash.In this paper,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o study,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cram school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 cram school produced.Keywords: cram school;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中小学补习教育 篇2

近年来, 中小学教育补习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对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的性质进行认定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除此以外, 由于目前中小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存在许多弊端, 很多侵害中小学学生及家长利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 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已经势在必行。

一、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从本质上来说, 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属于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化教育机构, 为中小学学生提供包括文化课、特长班、兴趣班及各类专业教育服务。根据现阶段我国对于社会化教育机构的管理政策规定, 中小学教育补习在本质上是合乎政策规定的。但是, 根据现有规定, 如果在职的中小学教师私自组织、参与补习, 则属于违纪和违规行为。笔者认为, 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 具有下列几方面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有助于规范教育市场。

近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教育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规范教育市场发展秩序, 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类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是社会化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教育补习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 因此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 是规范教育市场秩序和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2. 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

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通过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 一方面能够有效杜绝中小学教育进程中存在的“课堂不教、课后补习”的问题, 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的水平, 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提高各类社会教育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让花费金钱、时间和精力的中小学生及家长得到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从而从根本上维护教育公平。

3. 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化解教育矛盾。

当前,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 学校及社会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与学生和家长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 问题比较突出。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的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学教师私自参与或组织补习的问题还比较严重。通过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将会有效地解决诸多矛盾和问题。

二、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补习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 在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下列几方面突出性的问题:

1. 管理主体不明确。

目前, 中小学教育补习的管理主体不明确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作为一种性质管理模式,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作为主管部门。但是如果将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视为教育市场的经营主体, 那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由于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补习管理的主体不够明确, 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出现“令出多门”的现象, 教育行政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甚至是公安部门等都参与管理, 由于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分配并不明确, 就会非常容易出现管理的“真空区”, 给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2. 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 针对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并不完善。虽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在职教师严禁组织和参与补习, 但是在实际监管的过程中却很难杜绝。此外, 由于缺少相关政策规定, 对于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的补习行为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也很难准确地进行定位。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3. 中小学学生家长对于补习行为的认识不到位。

当前, 还有很多的中小学学生家长对于补习行为的认识不到位, 其中有很多家长将其视为一种理所应当的行为, 甚至认为“不补课就会落后”, 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之下, 很多家长就会主动找到教育机构给子女补课, 给子女增加了非常沉重的课业负担, 也容易给很多非法补习机构带来巨大的利益, 破坏市场秩序, 给中小学生及家长的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对于提高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建议

笔者认为, 为了有效提高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有效解决突出问题, 应当采取下列对策和措施:

1. 明确中小学教育补习管理主体。

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关规定, 明确中小学教育补习的管理主体。在现阶段相关政策没有制定的情况之下, 应当建立联动管理的机制, 即坚持政府主导, 并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等的各自职能, 相关部门各司其职, 共同做好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工作。

2.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在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 应当以完善制度建设为重点, 制定针对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性质认定、补习行为性质认定、补习师资管理、教学效果考评等相关制度, 杜绝虚假宣传, 严格限制在职教师私自组织和参与补习, 获得非法报酬。

3. 加强观念引导和职业道德教育。

要加强对中小学家长的观念引导, 让他们要求子女尽量通过日常学校学习掌握知识, 避免过度补习造成的沉重课业负担和经济压力。与此同时, 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要求教师认真敬业, 高质量完成学校教学任务。

摘要:中小学教育补习是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 中小学教育补习管理过程中集中存在着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方式不规范、管理效果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 一些损害教育公平和学生家长切身利益的问题长期存在, 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已经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补习教育:为何如此兴盛 篇3

补习教育兴盛原因家长学校补习教育是指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所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方面进行的辅导、补习。聘请家教、课余补习班或补习学校,假期补习班等都是补习教育的具体形式。从补习内容上看,家庭教师、科目补习班等与学校教育有较多的重叠之处,但也有补充学校教育空白的一些艺术班、特长班等。其中,以学术性课程为内容,以正在接受正规教育的中小学生为对象的补习教育,因其内容与学校教育的相似性往往被称之为“影子教育”。中小学减负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国家也陆续出台规范补习教育的相关政策,但是教育补习现象并未因“禁补令”的颁布实施而销声匿迹,依然能“蓬勃发展”,原因何在?

一、家长的“推波助澜”

1.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迫切愿望

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迫切愿望,促使他们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假期,充分假期空挡给孩子补习功课,或者参加一些特长培训班,为孩子日后的竞争增加一些获胜的砝码。当今社会,文凭仍是影响工作和收入的主要因素,所以家长不得不重视中高考的成绩,迫切

希望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或替自己完成当年未完成的升学心愿,或希望子女将来能谋到一个好职业等。然而多数家长因自身知识缺乏或不精通教育方法和学科专业知识,无法亲自指导孩子,只好求助于补习教育机构,以求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

2.家长对素质教育认识不清

有些家长认为,搞素质教育会拉下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学校素质教育搞得越好,家长越担心孩子的升学问题。常听家长抱怨:“学校整天都搞活动,带孩子玩,学习怎么办?”不少家长赞成在低年级搞素质教育,高年级和毕业班还应以升学为主要任务,因为最后还是要经过考试以分数高低来确定升学资格。所以,家长不得不请家教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3.家长在假期无力看管孩子

寒暑假时间比较长,学生在家闲暇时间多。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担心孩子放假在家无人照顾会出意外,怕孩子整天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很难自觉地在家学习。于是,许多家长就选择把孩子送到各种补习班,这样既能帮助照看孩子,又能辅导孩子功课,孩子多多少少能学到一点知识。

4.家长的攀比、从众心理

部分家长因为看到别的孩子都在补习,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这种攀比从众心理为假期“补习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家长,尤其在城市家长中,正蔓延着一种“群体性恐慌”,他们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的后面。虽然都在抱怨应试教育,但很多家长的态度和观念却已经被现实的教育环境“绑架”和异化,不知不觉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在攀比从众心理影响下,父母会不停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希望他们没完没了地学习。许多家长甚至见不得孩子玩耍,一旦孩子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和朋友出去郊游等,家长就会觉得孩子是在浪费学习时间,并对孩子进行指责和训斥。

5.家长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

传道、授业、解惑指出了教师的主要职能,这一理念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我国传统的“教书育人”教育观念之中。然而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偏差,他们片面的认为,学校等教育服务机构就应该对孩子的教育负全部的责任,家长只需要付费就可以了;部分家长受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的影响,认为考试成绩是考核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唯一指标,只有上课才是教育,多听课,多写作业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减负,学校布置的作业少了,家长心里慌了,于是放学后部分学生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去辅导班。

二、学校方面的失误

1.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不少学校都只注重学生的共性和整体的发展,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不够,课程教学也都是针对学生群体设计的,并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即使是答疑和个别辅导,也只是对问题不对人,针对性和灵活性不是很强,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补习教育却能够根据辅导对象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启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传授方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及时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对于成绩较好或较差的学生来说,补习教育显然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2.学校超计划招生造成班额超编

家长们对孩子就读中小学校的师资水平和班里的学生数量是最关心的。但随着近几年“择校热”和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城读书等原因,不少中小学,尤其是热点学校的班额超标,学校班级存在“虚胖”现象。家长们费尽心思让孩子上名校。托关系、买学区房、求人情等,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拿到了入学通知书,可孩子们却要在原本宽敞的教室里挤着坐。学校超班额现象不仅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正常教学也有影响。学生人数太多,老师的精力有限,老师上课就不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的理解能力,上课没听懂,课后不想问,时间长了,成绩下降了,家长就开始求助于各种课外补习机构。

3.校内补课现象屡禁不止

除了社会上的办学机构组织的暑期培训班外,部分地区的校内补课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各学校不得在假期组织学生补课,但仍有部分学校在悄悄地进行着。很多学校都会在暑期,对班级学习成绩比较靠前的学生进行补课,把部分即将在下学期教授的内容在暑期预先教完。真正到上大课的时候,老师就会加快授课进度,没有参加过补课或培训班的孩子可能就会跟不上。目前在国内许多地方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城镇地区的学校更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班上好多孩子都选择参加课外培训班。

4.教学效率低下

有些学校教风、学风不正,管理混乱,教学效果差,学生成绩普遍偏低。对于这些学校的孩子,要想提高自己的成绩,家教无疑就成了首选。

三、教师的“却之不恭”

1.利益驱动

君子不言利这种传统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大浪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教师工作很辛苦,但工资待遇并不是很高,所以好多老师在辛苦之余,通过做家教或在辅导机构上课挣一些外快。迫于“禁补令”的压力,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由地上转到了地下。家长或是怕老师会给孩子小鞋穿,或是想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都纷纷把孩子送到老师家上课,逢年过节,可能还要送点礼品。

2.受亲戚、朋友延请,却之不恭

部分教师认为,一方面受人延请做家教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是一种被人看重的礼遇,另一方面,受到亲戚朋友的延请,又没有充足的理由拒绝,要是拂了大家的殷殷之情,总不是愉快的事情,于是便欣然应诺。

四、学生方面的原因

1.偏科或自制力差的学生

有些学生误课较多,跟不上进度,或有偏科现象,某一学科特差,这类孩子大部分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够,在学习上没有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习惯。还有一些孩子想搞好学习,但是缺乏自制力或自学能力,于是他们就要求家长给他们请家教,家长无奈之下,只好请家教来辅导。

2.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求比较高,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有些学生在某一学科成绩较好,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都主动选择请家教。

3.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是羞于向老师提问,即使鼓足勇气提问,由于部分老师不注意方式方法,当面指责学生,从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个时候,为其请一个好的家教,既可以讲解其没有学会的知识,还能够帮助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6).

[2]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9).

[3]王刚.家教兴盛的原因[J].家长,2004,(Z2):12-13.

[4]从众心理导致家长教育焦虑.人民政协网,2013-03-06.

[5]牛淑芝.家教:应试教育的尴尬——家教利弊面面观[J].甘肃教育,2010,(12):42-43.

小学六年级作文补习 篇4

一见她,我就羡慕。因为她的“裙子”可漂亮了!今天,她的 “裙子”全由金黄色的、米黄色的、浅红色等等组成的。她“裙子”上面的花纹有小黑点、小条纹、小格子……一阵秋风吹来,她的裙子飘了起来,好像一朵朵绽放的花朵。美丽极了。

还有她的“围巾”也很美,让我们来看看吧!

她的围巾也全由金黄色、米黄色、橘色等组成的,美丽极了。上面有小铃铛、小灯笼、小圆点组成。香味也非常浓。站在远远的地方,香味也能一丝丝地飘进我的鼻子里。一阵秋风吹过,最能把香味更快地传到远方去。

别提别的了,来看看她戴的“头花”吧!

公园里也种上了一些香甜的水果。有石榴、有橘子,还有釉子……来说说石榴“头花”吧!上面有一丝丝条纹和小点点。石榴露出了甜甜的笑脸,红红的“牙齿”,好像在说:“秋天到了,我应笑一笑”。脸黄里透红。

她还有很多地方很美,我就不一一说给你听了!

这个秋天真的是太美了!让我们以后再去找她玩吧!啊,她让我我永远忘不了。

秋天的果园真美

3号金馨蕾

秋天,不像春天那样万紫千红,也不像夏天那样生机盎然,更不像冬天那样寒风瑟瑟、雪花飞舞,但是她有自己独特的美。

秋天,是瓜果飘香的季节。橘子、柿子成熟了,它们像一个个小球,滚呀滚呀,滚来了秋天的甜蜜。黄黄的梨、香蕉也成熟了。梨像一个个葫芦挂在树上,香蕉像一个个月亮,挂在枝头。红红的苹果像一盏盏红灯笼,红绿相间的冬枣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树叶后面不出来,好像和小伙伴们一起说悄悄话,还有几个探出脑袋和路人打招呼。一个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把肚子挺得可大了,好像里面的果肉要把它的肚子撑破呢!猕猴桃把自己全身的汗毛也挺了出来,好像很热的样子。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葡萄了,她穿着一身紫红色的衣服。它的衣服有很多颜色,紫的、红的、白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

十色,美丽极了。它一剥开皮,绿绿的果肉就马上跑了出来,汁水也跟着流了出来,它闻起来可香了,吃起来又香又甜,真是色、香、味俱全!

中小学暑假补习班招生简章 篇5

班级设置

课程设置

1

小学低、高年级班(1-6年级)

数学、英语、语文

2

初中精品班(初一至初三)

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语文

3

高中精品班(预科班)

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4

寒假作业辅导班

寒假各科作业

暑假教学、辅导主要内容

1、 各年级、各阶段预科班,下学期新课全程讲解;

2、 对上学期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归纳总结、查缺补漏;

3、 辅导、督促学生完成暑假作业;

4、“一对一”针对性辅导。

报名时间:即日起开始报名,随报随学,名额有限,报满为止。

课时安排:一对一为2小时记一课时,其他1.5小时为一课时

联系人:马老师

联系电话: xxxxxxxxxxxxxxx

地址:开发区实验学校对面

小学关于补习班的作文 篇6

因此我非常的排斥补习班,可是我的爸爸妈妈却帮我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我经常会感觉到非常的厌烦,比如说妈妈就非常想让我去学国画,可是我根本就不喜欢画画,但是他们却总是喜欢让我画画,我确实是对画画一点兴趣都没有,可是爸爸妈妈却始终要让我去做一件不喜欢做的事情,我感觉但非常的不理解,我觉得这样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最喜欢的事是打篮球,可是我的妈妈却要让我去学写作文,这样我周末都没有时间去和小伙伴们一起打球了,我只能去老师家里面学写作文,可是每一次我都是心不在焉的,我觉得作文有什么好学的,学了以后作文的水平不还是和原来一模一样,并没有什么很大的进步。我完全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

小学课外补习问题研究 篇7

一、小学课外补习的现状

素质教育倡导身心和谐发展, 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对小学生不应该有超过其接受能力的要求。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他们的学校生活及课外生活应该丰富多彩并享受适当的自由与快乐。然而, 现实的情况却让我们感到诧异, 参加各种课外补习活动使小学生尤其是城市小学生正过早地体验“学海无涯苦作舟”, 从而逐渐远离自由与快乐。

1. 补习的低龄化与边缘化

多项调查显示, 小学课外补习的对象已经不局限于小学生, 学前儿童也加入到小学文化课补习的行列, 如学龄前儿童补习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奥数、英语预备级等, 可见, 小学课外补习对象已经形成了低龄化的特点。一般来说, 课外补习是一种主动选择行为, 然而小学生很难具有明确且持久的目标, 所以, 在课外补习方面, 家长的意见与决定至关重要。许多家长往往根据自身的期望及功利的目的代替孩子进行选择, 这导致孩子在补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 有的孩子甚至畏惧家长的权威, 应付差事, 作为补习主体的小学生被边缘化。

2. 补习规模不断扩大

相关调查表明, 当前城市小学生课外补习规模巨大, 大约70%的学生都参加过或正在参加课外补习。从纵向发展看, 近十年来小学生课外补习规模逐年扩大, 课外补习已经成为庞大的教育市场。课外补习规模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总体上看学生或学生家长的需求总量最终决定了补习市场的规模, 当然, 社会的多元发展、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的经济条件改善以及学校教育的缺失都是影响课外补习市场规模的可能因素。面对课外补习规模的扩大, 政府及相关机构并没有及时出台有效规范课外补习市场的政策措施, 这造成小学课外补习活动存在大量不规范行为。一些经济实力雄厚且办学时间较长的补习班比较规范, 他们有办学资质、固定的教学场所、专职教师、教学规章制度、收费标准和成体系的课程教学模式和配套教材。但是, 大部分课外补习班运行不规范, 他们缺少专职教师, 临时雇佣教师比例极高且流动性大, 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和积极性。有些没有办学资质的补习班由较有名气的某学科教师自行组织招生, 租用教室或房屋, 办学随意性较大, 导致不少纠纷与矛盾的产生。

3. 补习内容超前, 目的单一

小学课外补习一般包括英语、数学和语文等, 其内容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与学校同步教学或超前教学。部分学生文化课补习已经不局限于小学课程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延展至初中的课程内容, 如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完成初中英语、初中数学、初中语文的部分或全部的学习。一般来说, “培优”和“补差”是小学阶段课外补习的两种目的。但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大多数小学生都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也容易完成, 因此, 大多数小学生补习文化课的目的不是“补差”, 而是“培优”。

4. 补习教师队伍复杂

补习的教师队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教师, 另一种是不在学校工作的补习教师。在教师管理不规范的情况下, 有些教师违反规定私自开设补习班并暗示学生参加自己的补习班, 这不仅降低了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且还造成学生之间因是否补课而形成的不平等。因此, 学校教师的课外补习一直遭受批评, 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从事有偿的课外补习活动。不在学校工作的补习教师来源广泛, 教学水平差异很大。他们中有的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 有的是退休教师、兼职教师等。有的补习教师专攻某一科目或只教某一科目中的一部分, 有的教师则教授多个学科。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不尽相同, 口碑好的教学班甚至有上百名学生, 口碑不好的教学班人数较少并面临招生困境。面对大量的补习需求, 甚至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所谓教师也加入到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

5. 补习导致教学陷入“怪圈”

“幼儿园小朋友学小学内容, 小学生学初中内容, 初中生学高中内容”, 每一学段的学生都在超前学习文化课知识, 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还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所以才会有“大学生却在学幼儿园内容”的调侃。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课外补习也陷入了另一个怪圈:一些学生在课外补习班超前学习, 对教师在学校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没有积极性, 而学校教师基于学生学习的状态往往会加快进度或加深难度, 这就使得没有参加补习班的学生学习效果更差而参加了补习班的学生获得了一定的优势, 从而间接导致学生不得不依赖于或求助于补习班。很明显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课外补习在某种程度上扰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学生通过课外补习提前学习到了书本内容, 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准备, 这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认为已经学过并且没有必要重复学习, 降低了学校教师的教学效率。小学生通过课外补习学习超过课程标准的知识, 虽然有利于扩大知识面,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 认知能力不完善, 所学的知识容易混淆, 从而造成学习效能下降。另外, 小学生可塑性强并且容易受暗示, 如果经常参加课外补习, 他们可能不会理性对待补习教师和学校教师在教学风格和为人处事方式上的差异, 认为课外补习班的教学更有效果, 将文化课学习当做教育的全部, 厌倦学校教师的教育行为, 不能领会教育的真正价值, 最终导致素质教育难以推进。

二、小学课外补习的成因

1. 家长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攀比是小学课外补习发生的心理诱因

社会发展导致家庭功能日益萎缩, 许多原本属于家庭的功能都逐渐从家庭中剥离出去而主要由社会机构承担, 教育就是如此。然而, 在中国“传统的‘家本位’文化依然有着强大的影响, 这表现为中国城乡普通老百姓仍把对家庭的责任看成是与自己生命始终相随的最重要的事情”。“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等传统观念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另外, 当代社会中核心家庭日益增多, 其中独生子女家庭占有较大比重。所以,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家长普遍重视子女教育, 尤其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许多家长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念的影响下, 在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外给自己的孩子添加额外的学习任务, 以便使其能在学习竞赛中获得优势。在大部分家长的心目中, 小学成绩好、初中成绩好、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是一条最为保险的成才之路, 在这条道路上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通行证。所以, 家长不会轻易放过能提高子女学习成绩的机会, 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导致了课外补习市场的繁荣和混乱。一般来说, 家长是教育专业的门外汉, 然而正是由于其门外汉的角色才导致其家庭教育行为的盲目和非理性, 这在面对课外补习时就更鲜明地体现出来了。许多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补课心态就发生变化, 觉得如果自己孩子不补课就会失去什么东西, 就可能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于是盲目攀比促成课外补习班的发展壮大。另外, 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一项“家长期望与教育问卷”反映出中小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学业、学历期望普遍很高, 近70%的家长期望子女的学习成绩要达到优秀, 30%的家长要求子女学习成绩要达中上水平, 40%的家长对子女的学科考试分数非常重视, 期望子女能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近半数。如此高的家长期望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当学校不能满足家长或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要求时, 家庭一般会选择课外补习机构实现家长对子女的期望。

2. 现行教育制度不完善是小学课外补习产生的制度诱因

我国既是教育大国又是教育穷国, 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受教育人口在中国, 然而我国的教育经费还不到世界总教育经费的百分之一。同时, 我国在实践中形成的非均衡发展导致地区间发展差异较大, 教育也是如此。到目前为止, 政府层面仍在极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然而面对未改变的中高考制度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 家庭的自主选择对子女发展就异常重要了。长期以来, 我国基础教育筛选功能的一个重大弊端就是标准单一, 即主要以文化课成绩为标准, 这导致学校、学生对文化课考试成绩的过度追求, 小学阶段也被迫走上了这条背离教育理想的路子, 实际存在的“小升初”考试就是例证。其实家长的选择无可厚非, 制度决定人的行为, 将文化课成绩作为中学和大学的录取标准必然会强化各个学段的考试竞争, 而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家长和学生选择课外补习来提高竞争力就顺理成章了。制度往往决定观念, 学校乃至全社会的教育评价观念落后是教育制度的必然结果。课外补习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 是以发展性的眼光, 用激励的手段来挖掘、发现和看待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潜力, 但是在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教育体制中, 家长、学校、社会对一个小学生的评价主要看成绩, 对学校、教师的教学评价还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这些只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激活课外补习活动。

3. 相关教育政策的误导与冲突是小学课外补习产生的政策诱因

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 我国的政策研究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 这导致政策实践领域出现许多失误。一项政策的出台是各个利益群体博弈的结果, 它涉及到政策的制定、执行、反馈、修改、检验、追责等多个环节。政策制定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官员, 但过去我国教育政策的出台往往是教育领导者达成共识的结果, 很少考虑到公众的不同意见。在教育领域, 许多不合理的政策仍然在运行过程中, 这对教育实践形成许多误导。就拿高考加分政策来说, 各个省都有相关规定, 加分的项目繁多不仅滋生了腐败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另外, 许多政策不配套, 政策之间互相“打架”, 尤其是招生考试政策影响面宽并且涉及到的利益群体多, 政策的冲突会造成许多纠纷从而使政府丧失公信力。就拿奥数来说, 前些年, 许多省都存在高考奥数加分政策, 这项加分政策对家长在高考之前各阶段教育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城市学生踊跃报奥数班, 功利性十分明显。奥数加分政策取消后, 奥数辅导班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基于利益或其他原因, 一些高中和初中仍以奥数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参考, 这就逼迫家长在小学阶段要子女参加奥数补习。所以, 我们要重视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完善, 避免教育政策的误导与冲突。

三、解决小学课外补习问题的对策

1. 促进学生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

尽管课外补习的主体是学生, 但是在是否参加补习以及补习什么方面, 家长的意见与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能够学习一些教育学知识并形成较为科学的教育观念, 那么课外补习活动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回归正常和理性。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 他们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有针对性地参加课外补习班会促进学生发展。所以, 家长学习至关重要, 整个社会应该形成完善的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这样, 当面临教育选择与困惑时家长们能够有获取帮助的渠道, 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2. 建立课外补习的市场准入制度

目前, 课外补习市场比较混乱, 可谓良莠不齐, 急需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实际上是对服务提供方所具有的服务资格和能力的监管。监管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 但总体来说就是要对各种补习机构进行人、财、物的监管, 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条件, 课外补习机构才可以运营。在“人”的方面, 提供课外补习的教师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证书考试, 并取得教师资格证;在“财”的方面, 课外补习机构的举办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要向相关部门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在“物”的方面, 课外补习机构要有合乎规定的教学场所及教学用具。另外, 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建立资质审核和年检制度, 对课外补习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同时, 建立退出机制, 将不符合条件的从事课外补习的人和机构清除出市场。

3. 充分整合公共教育资源

目前在正规学校之外还有大量闲置的教育资源, 然而由于部门利益及条块分割体制的存在, 这些教育资源没有被充分开发和利用。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学校只是个体学习的选择之一,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的公共服务机构进行有效学习。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不仅在纵向上涵盖人的一生, 而且在横向上将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终身教育理想的实现条件日益完备。政府及教育管理者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及家长的教育需求, “‘减负’必须‘双管齐下’, 一方面在正规教育系统内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另一方面对‘影子教育’加以管制, 引导家庭减轻课外补习带给学生的学业负担”, 充分整合公共教育资源既可以满足学生及家长的需求, 又可以遏制无序而泛滥的课外补习活动。

参考文献

[1]杨善华.家庭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宋保忠, 蔡小明, 杨珏玲, 周方.中小学生家长期望水平的个体化指向.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 (4) .

城乡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比较研究 篇8

关键词:校外补习;比较;城乡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4-001-01

近年来,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如雨后春笋、愈演愈烈,为了解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现状,本课题组在娄底和湘潭抽样选取了42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共收回有效学生问卷 3773份,有效家长问卷1620份,收集了学生家庭基本信息、所就读学校类型、家庭各类教育支出和参与课外补习的规模、内容、强度、原因、形式、支出、效果等数据。为清楚地考察城市和农村学生的校外补习差异所在,课题组将样本按学生所在学校及家庭居住地分为城市和农村两类分开进行统计分析。本文拟通过比较城乡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规模、原因、支出等,以期为引导和规范我国中小学生校外补习提供启示。

一、城乡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规模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城区还是农村,小学和初中参加校外补习的学生比例较大,而且比重随着年级上升而增加,但到高中比重减少,因为高中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长,学习压力大,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校外补习。城区与农村比较,农村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在城区,正在参加或曾经参加补习的中小学生占78.98%,农村占49.76%;过去,校外补习主要集中在城市,而近几年,补习热潮已向农村蔓延。从补习内容来看,校外补习的主体是文化类补习,城市艺术类培训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在城区,17.35%的学生参与了艺术素养培训(包括声乐、舞蹈、表演、播音主持、绘画书法等),而农村学生极少参与艺术类培训。

二、城乡中小学生选择校外补习的原因比较

1. 学生未参与课外补习原因。从学生问卷统计发现,城区中小学生对没有参加校外补习原因比例最高的都是“没有时间参加补习”,而农村没有参加校外补习原因比例最高的一项,小学是 “没必要补习”(占42.6%),初中是 “没有时间参加补习”(占48.7%),高中是 “补习费用太高”(占40.5%);整体比较,由于“费用过高”未参加补习的农村学生比例比城区学生高出8个百分比。从家长问卷统计发现,城区家庭孩子没有参加校外补习原因比例最高的是“孩子对补习没有兴趣”,在众多因素中占到了30%,而农村家庭孩子没有参加校外补习原因比例最高的是“补习费用太高”,占到了众多因素中的32.2%。可见,由于“费用过高”未参加补习,农村学生感觉最强烈,而且因费用高未参加补习的学生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农村学生及家长对补习费用更敏感。在城区关于没有参加校外补习的比例偏高的原因,孩子认为是没有时间,家长认为是孩子没有补习兴趣。

2. 学生参与课外补习原因。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参与补习的原因和目的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都比较接近,都是出于升学的压力,都是为提高升学考试科目的在校成绩而参加补习。不同的是,城区学生自愿参加补习的比农村学生低12个百分比,城区学生因父母要求而参加补习的比农村学生高出近10个百分比。城区学生为了“使自己成绩更好,以后考名校”的比农村学生高出16个百分比,而农村学生为了“补习落后的科目”而参加补习的比城区学生高出近15个百分比。由此可见,家长要求子女参与补习在城市中远远高于农村,农村家庭的父母强迫子女参加补习的比例偏低。城市因为择校导致升学压力很大,城市的校外补习培优多于补差,而农村的校外补习补差多于培优。

三、城乡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支出比较

校外补习的收费普遍较高,成倍高于学校教育的费用。无论城区还是农村,在子女性别上,课题组发现女生参加补习的机会和补习的成本与男生相比不仅没有明显的差别,反而呈现略高状态,中小学女生补习发生概率高于男生。不同的是,城市家庭参加补习的费用支出高于农村家庭的补习费用支出。在补习费用上,城镇家庭才艺补习花费高于主科补习,乡村家庭则相反。城市相比农村家长更有能力和意愿对孩子校外补习进行投资。在“为孩子的校外补习所付出的费用,您是否觉得值得”一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区,72.77%的家长认为值得,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好处,在农村达到88.89%。

四、基本结论与建议

通过比较发现,现阶段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存在一定的阶层化特点,补习教育正进一步拉大城乡、贫富、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和教育的差距,折射出“隐性”投资对社会平等和教育公平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城市学生参与校外补习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升学压力已经成为学生参与补习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城区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要去精英化,要普及公平高效的学校教育,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其次,补习费用高低成为家庭是否参与校外补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校外补习支出势必加大家庭对教育的支出,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政府应适当整顿补习市场,规范校外补习的收费标准,加强对补习学校的监管力度。

小学生课外补习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篇9

研究特工队

一、绪论

纵观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行政、教学与补习已构成了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框架,它们三足鼎立、相辅相成。而课外补习则一直是中小学教育中家长、学生、教师乃至教育行政部门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成年人似乎普遍认为课外补习对学生学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

课外补习(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有学者将其称为 “影子教育”指的是学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加的培优补差活动,因其补习内容基本上类似于学校课程。国外对课外补习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整个90年代,并持续繁荣至今。这一领域的关注者并不局限于教育研究者,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也对课外补习活动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经或正在被许多国家教育政策的制订者所参考利用。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课外补习,进而理解中国“影子教育”的实质。具体讲,作为一种学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加的培优补差活动,从其产生、发展和变迁的全过程看,它的特殊性究竟是什么?它将会把我们的教育引导到一种什么样的未来状态?我们如何预测它下一步的表现?本文期望能为人们进一步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本文从国内外对中小学生课外补习研究的概况、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结论及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旨在对国内外的课外补习研究做出综合性述评,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切实可行的展望和改进。

二、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

从检索到的资料来看,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最早是1992年Stevenson和Beeker基于对日本高中生所作的调查,提出了“影子教育”(shadowedueation)的概念,1999年Bray对课外补习做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影子教育”的概念作出了进一步阐释。而关于应对政策,主要有严厉禁止政策、混合型政策、认知监管政策、自由放任政策、积极鼓励政策等几种类型。有调查表明,世界各国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些国家的补习班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突出区域有非洲、中国、越南、日本、韩国等;而在西欧、北美,课外补习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一)、从补习的地区分布来看,课外补习并不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它的存在主要受

文化背景、正规学校教育特点以及该地区教育收益率的影响。首先,课外补习主要存在于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地区,儒家文化认为成功更多是靠“努力”取得的,而西欧和北美文化则更强调“能力”的重要性。其次,课外补习主要发生在以选拔性考试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在这些社会中,教学过程更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因而不能忍受学习上的后进者。此外,教育经济学家们发现,教育个人收益率更高的地区,课外补习活动愈加兴盛。

(二)、从补习的科目和强度来说,在补习科目上,各国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但语言(尤其是英语)、数学与科学的补习是比较普遍的。究其原因,这三科经常是选拔性考试中的“主科”,对学生成绩影响最大。在补习强度上,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面临考试压力较大,接受补习的可能性和强度高于低年级学生。从补习时间看,一些国家学生每周参加的补习已高达8-12小时,几乎接近于一个半的工作日时间。从补习科目数看,每周补习多门科目已是司空见惯。如在马来西亚,参加补习的学生中每周上1-2门课的占53%,3-4门课的占27%,5-6门课的占19%。

(三)、从补习规模和成本变化来看,近几十年来,课外补习的规模正逐步扩大,家庭的补习支出也正快速上升。例如日本小学级别的补习学校在1976-1993年之间入学率增长了1倍。韩国的家庭补习支出占GDP的比重,1990年为1.2%,1994年为1.8%,1998年已达到

2.9%。

(四)、从课外补习的供给与需求来看,从供给方来说,补习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主流学校教课的老师对自己所教学生进行补习;另一类教师则对补习学生无直接责任。主流学校老师的补习一直遭受广泛的批评。有的教师故意在学校课堂中遗漏大纲内容,引诱学生去参加补习,甚至暗示学生去参加自己的补习。因此,一些国家严厉禁止教师补习自己的学生,但允许补习其他学校学生。对需求方来说,研究结果显示,参加补习的更多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但调查也显示,“好学生”来补习的原因主要是自认为“成绩不太好”,且认为自己是被家长要求来参加“培优”的。这从侧面说明,学生对自己成绩的主观感受以及家长对子女学业的过高期待,是导致补习需求膨胀的重要诱因。从学生来源看,由于城市的竞争氛围更为激烈、补习资源更易获得,城市学生中参加补习的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地区。

近二十年由于人力资本论的盛行以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等原因,国外对课外补习的研究文献比较丰富,并且备受教育学家、经济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的关注。对于我国而言,自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便具有“考试导向”的性质,课外补习的参与率和教育支出正逐步上升,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对国外研究加以评述,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导向和启示作用。

三、国内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概况

从检索到的资料来看,国内最早提出课外补习概念的是王有升,最早进行课外补习实证研究的是雷万鹏,最早进行课外补习比较研究的是彭湃。对我国课外补习现状的研究和描述,一般是从课外补习的成因、规模、支出、内容、供需、政府政策等方面展开的。

从课外补习原因上看,一般认为其有着深刻的文化、教育和经济原因。文化原因,主要是指 “光宗耀祖”、“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以及儒家文化的重教传统;教育原因主要有:重选拔的考试升学制度、对以师资为核心的“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等;经济原因,主要是我国家庭经济收入增长带动下的家庭教育投资增长、教师待遇偏低、教育收益率高等;另外,还包括独生子女增多,家长的攀比、从众心理等因素。

从规模上看,研究基本上针对城镇中小学进行,一般认为中小学课外补习的规模总体呈增长趋势,城镇小学参加课外补习的比例最高,要超过在校生数的三分之二。

从课外补习的支出上看,一般从课外补习支出的分类、影响因素、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有人将课外补习支出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直接成本指家庭为子女接受家教、参加补习班等所支付的学费,文具费用等;间接成本指参加课外补习所产生的时间成本、车费等机会成本。影响课外补习支出的因素,一般认为主要有:地区差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校类型、学校质量、学习成绩等。关于课外补习支出的发展趋势,一般认为城市家庭的主要教育投资开始向课外补习倾斜;家庭教育支出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课外补习支出上的差异。

从补习科目上看,我国课外补习分成文化和艺术两大类,文化类以语、数、外“三大主科”和物理、化学等理工类科目为主;艺术类以美术、音乐等艺术类科目为主(在我国,很多艺术课程的课外培训,特别是中学生的艺术课培训,带有明显的应试目的,是课外补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补习的供给方上看,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学校;二是在职教师;三是大学生、离退休老教师等非在职教师。学校课外补习的供给方式主要是各种形式的补课;在职教师的课外补习供给形式呈多样化,如一对一辅导、小班上课等;非在职教师主要是提供“家教”。课外补习的需求方是学生和家长。课外补习的目的主要是“培优”和“补差”。

从课外补习的政府政策来看,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课外补习危害了教育公平,增加了学生负担,应该严格禁止;二是社会需求客观存在,应该放开,由市场做主;三是应该有限放开,加强监管,利用财政和法律手段进行控制等。实践过程中,国内的课外补习政策

与态度,有人认为属于“混合型”。对于中小学校举办的奥数班、特长班、实验班等教育部和各地方持明令禁止(虽然是禁而不止)或“报经批准”态度,对在职中小学教师提供的“有偿家教”,各地政策不尽相同,如武汉、温州、济南等地采取了禁止政策;南京、金华等地允许但认为应当加以规范;广州、舟山等地不提倡也没有明文禁止。而对于非在职人员,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提供的家教,则普遍持积极认可的态度。

2、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的相关研究基本上都是从整体上来分析中小学课外补习的成因、课外补习的规模、支出、内容、供需、政府政策等方面展开的,对影响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具体因素的具体作用研究不够,相关研究大都在较浅的层次进行。我们认为只有对影响课外补习的各具体因素做出系统研究,才能对这一现象形成真正的、完整的认识。另外,对于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方式对学生课外补习活动影响和作用的研究成果,说明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欠缺。

(1)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欠缺

课外补习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法进行思辨研究的比较多,采用访谈法的也有一些,进行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却很少。研究所使用的数据、资料等大多来源于已有的资料,而不是研究者独立调查所得。另外,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起步比国内早,研究成果比国内多,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目前的研究引入国外的经验的却相当少。

(2)对影响课外补习问题形成因素的研究未涉及家长教育观念等重要因素

国内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作为课外补习选择主体的家长和学生的“主观感受”,即从主体评价角度判断课外补习的影响。对课外补习的原因探讨主要围绕文化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展开,对家庭和个人的观念、需求等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而我们认为中国的家庭有着悠久的重教传统,家长的教育行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育观念对课外补习现象发生发展的影响也更大,研究课外补习问题,应当大量的去研究家长的教育观念。

(3)基础性理论研究薄弱

课外补习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主要指对课外补习的概念(特性、目的、对象、内容)、分类、评价、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术语各说各话,人言人殊。某些观点和结论甚至相互矛盾。比如说“课外补习”这个基本概念,从“ Shadoweducation”直译是“影子教育”,有人又称其为“私教育”,有人将传统教育理论中教师进行的课外辅导也称为课外补习,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将课外补习称为“教育补习”。诸如此类的这种现象,将使课外补习的应用型研究和政府课外补习政策的制定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甚至造成误导。

(4)关于课外补习政策建议的分歧

关于课外补习的政策建议,有些研究者认为应该完全禁止,有些认为应该放任不管,有些认为应该适当监管,莫衷一是,相互分歧。这些政策在不同地区实施,都有当地的历史条件根源,但一般都对促进当地教育健康发展,改善教育环境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关于课外补习政策建议的探讨应当引起相当的重视。

四、研究趋势与展望

以上对国内教育补习研究的不同方面分别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下面简要探析其存在的问题, 并对后续研究加以展望。

1、加大课外补习的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力度

在课外补习的研究方法方面,现有的学者大多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由于各地区和学校的特殊性,仅用这几种方法是相当不够的。最主要的是还深入到一些学校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一些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另外,由于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的经验,进行比较研究。

2、注重探讨家长观念等因素对课外补习的影响

在课外补习的原因方面,已有的研究大多从文化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展开,对家庭和个人的观念、需求等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然而,中国自古便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这种观念在很多人心中都根深蒂固了,在教育子女方面,家长的观念及教育方式会教大程度的影响课外补习的参与,今后的研究应当加大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可采用访谈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一定的考察。

3、加强基础性理论研究

以课外补习的概念为例,我国现对课外补习的基础性理论研究还相当薄弱。今后的研究应当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开展实证考察。对于课外补习的概念形成一致性意见,将课外补习的内容可分为与兴趣有关的课外补习和与学业有关的课外补习来进行讨论研究,深度探讨课外补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问题。

4、客观分析课外补习的政策建议

对课外补习的政府政策与其教育影响息息相关,因此首先在研究中分期检测和衡量课外补习的质量效果,从而全面看待教育补习的影响, 然后努力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实施来缩小直至消除消极影响, 使其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而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

五、参考文献

【1】课外辅导热席卷全球[J].校长阅刊,2007,(1)

【2】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9)

【3】张蕴哲.对延边地区小学英语课外辅导的几点思考[J].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4】孙璐.国内外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的研究述评[J].科教文汇,2010,(11)

【5】刘永恒.近十年来国内教育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J].未来与发展,2008,(9)

【6】王亚娟.蒲城县城区小学生课外辅导现状调查[J].价值工程,2010,(7)

【7】孟新霞.浅谈小学课外辅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12)

【8】王巧红.试论补习教育的起因、现状及前景[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5)

【9】余时中.小学生课外补习问题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上一篇:蔡英文的担当与台湾未来下一篇:技能成就未来讲演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