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器乐教学

2024-08-26

中小学器乐教学(共12篇)

中小学器乐教学 篇1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 器乐作为音乐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批一线教师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 充分证明了器乐进课堂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必由之路, 器乐进课堂在音乐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帮助学生开发智力, 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等。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 在这一领域内, 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

关键词:器乐教学,声部,新课标

一、为什么要开展器乐教学

1. 人人都享有被教育的权利, 可共享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基础音乐教学使针对集体而非个人的, 器乐教学也应该普及到每个人身上。只有让器乐进入课堂, 才能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加全面的音乐教育。

2. 依据美国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所言:

“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的桥梁。”墨塞尔先生对器乐教学的深刻认识, 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教师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领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中因势利导, 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我们要拉动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器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说, 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之一。重视器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是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3-6年级的学生应学会演奏简易的吹奏乐器, 能够演奏2-3首乐曲, 并且要求小学器乐教学应占音乐教学的20%。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一直以来, 乐器仅仅使丰富课堂教学的工具, 然而随着器时代的发展, 器乐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例如通过课前一曲的形式, 让每个学生拿起竖笛吹奏歌曲, 我觉得这个办法有利于学生的指法练习, 还能提高学习器乐的兴趣, 从而使音乐课的气氛更加浓郁。

三、让器乐进课堂

1. 让器乐进课堂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歌唱时的音准, 对学生学唱歌曲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可以学习一些乐理知识, 还可以通过器乐演奏合奏等进行进行多声部的训练。例如四年级的《红蜻蜓》, 完全是一首两声部歌曲, 教师可先让学生齐吹奏do到si, 待熟悉了指法后再进行分组分声部练习。这样一来, 学生的兴趣高涨, 都在期待着两声部的合奏。通过合奏, 可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同时又培养了音乐兴趣。

2. 建立学生学习器乐的信心。

由于器乐学习非常枯燥无味, 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动机, 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就成为了一大难题。教学中教师应多做示范, 每次练习要求要明确, 集中解决重点问题。如第一课主要要求学生找准指法和手型;第二课主要要求学生吹奏时稳住气息, 手指触键要稳;第三课主要要求声音干净、连贯。初学阶段教师要注意选择简单、生动的乐曲, 如《闪烁的小星》《划小船》《欢乐颂》等。

四、在“器乐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1. 打击乐器。

在运用打击乐器前, 教师要出示相关的打击乐器, 并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打击乐及其演奏方法, 敲击打击乐时, 声音要愉悦、清脆。

2. 器乐教学与歌唱教学的关系。

如果单单就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而言, 小学音乐教学中还是以唱歌教学为主, 器乐教学有其自身优势, 但主要还是为唱歌服务。器乐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唱歌伴奏, 使他们唱出来的歌曲更好听, 增加他们的演唱能力。这个观点, 连最讲究器乐教学的奥尔夫也是完全认同的。通常情况下, 教材当中每首歌曲的曲谱, 也是我们器乐教学的演奏曲谱, 所以教材上的每首歌曲, 我们不但可以用于演奏, 而且可以用于演唱。在教学中, 我通常先把需要演唱的歌曲教授几遍, 再让学生用乐器演奏, 这样不仅使学生演奏起来更加容易, 同时也使学生在掌握新歌的音准上更为准确。新课讲授完后, 我会留下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复习, 并且背奏歌曲, 通过课后练习, 学生对歌曲掌握将非常熟练, 甚至可以不用教师指导, 就能准确地唱好歌曲。

3. 器乐进课堂与二声部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可以首先将学生分为两声部, 第一声部的学生先吹, 二声部学生听, 然后再反过来。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听到两声部的合奏的声音。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最好的和声效果。在学习唱歌或器乐的过程中, 总会遇到一些困难, 例如音高、音准、节奏等难点。尤其是节奏,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歌曲范唱,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 其中的节奏比较难掌握, 尤其是开头的节奏出现了弱起, 比较难唱准, 更别说吹奏了, 还有后面二声部合唱。对此, 教师可先分别示范两声部的吹奏, 然后给学生听原唱的和声效果, 再让学生进行分声部训练、合奏训练等。这样一步一步学生就会更加有兴趣地学习。

4. 重视培养学生使用乐器的良好习惯。

课堂常规是教学中必要的一种约束力, 其主要作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有秩序的条件下学到应学的东西。器乐教学尤其要重视课堂常规,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否则学生很容易把乐器当玩具, 不听指挥, 随意乱弹。因此, 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做好课堂常规,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乐器的良好习惯。对乐器的摆放、领用、归还要有严格的要求, 学生要严格执行。教师应让学生保管好自己的乐器, 使用完后记得清洗干净放好。

五、器乐教学让学生更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在音乐课堂教学以及学习生活中, 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 使得整体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这是非常必要的。在器乐吹奏的过程中, 若要使乐曲演奏的秩序不被打乱, 每个成员的表现欲都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这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学会考虑怎么做才能使团队的努力收到最好的效果。

六、器乐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

中国学生有着很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但却不善于表现自我;而欧美国家的的学生, 不仅能够自信地谈论自己的构想, 而且远乐于主动表现自己的演奏或演唱技能。这是我们的学生缺乏自我表现意识的表现。例如学校之前组建了一个器乐小组学竖笛, 一些学得快的学生已经能够自己吹凑出一首简单的歌曲, 于是教师就挑选了这些学生来训练和参加各类表演, 只要有机会, 就让他们上台表演。学生经过表演后得到其他同学和教师的称赞, 自然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为下次演出能赢得更多的掌声而努力。

中小学器乐教学 篇2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已经被越来越重视,器乐教学也逐渐得到普及,现在已经被国家教育部正式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政策的颁布,改变的我国音乐教学只是唱歌的局限,确定了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我国各小学也在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全方位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小学器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小学器乐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小学器乐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器乐 意义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尤其是我国施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速度发展迅猛,国家对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投入也逐渐增多,小学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但是,由于我国教育改革的体制比较晚,再加上可供借鉴的经验比较少,所以,我国中小学的教育观念依旧是按照传统的教育观念,用旧的传统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教学,这并不符合我国对中小学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没有实施。比如:小学音乐教学,大多数老师还是认为音乐教育就只是教学生唱唱歌或者按照音乐教材上面的要求进行教学,对于器乐教学的理念老师们根本没有任何概念,也不会进行器乐教学。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音乐教育应当加强器乐教学。

二、我国小学器乐教?W发展现状

1.我国教育水平地区差异性大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极大的地区不平衡性,东部沿海发展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城镇优于农乡的状态。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联系,这也就造成我国教育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水平也就比较发达,学校与家长对于孩子的器乐兴趣较为重视,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较好。而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中小城镇,受经济水平及教育水平限制,小学音乐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器乐教学并没有得到重视。

2.专业教师以及教学乐器的不足

目前,我国许多小学并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器乐教学教师更是比较缺乏。许多乡村小学甚至都没有音乐老师,也从来不开设音乐课,即使开设音乐课也只是有班主任或者稍微懂一点音乐知识的老师代替,在课堂上也只是教学生们唱唱歌,器乐专业教师非常缺乏。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加大了小学教育资金的投入,可是许多学校也只是用于一些知识学科上,对于音乐教学的投入非常少,教学乐器也就比较缺乏,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需求。

三、小学器乐教学的重要性

1.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小学生的对于音乐的认识越来越广泛,他们已经不仅仅想在音乐课堂上唱唱歌,而是想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学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要想增加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中的任务、感情产生共鸣,那就很有必要利用课本以外的教学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而其中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器乐教学,器乐教学可以使原本枯燥的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器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思维,也有利于教师将器乐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融合起来。因此,器乐教学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2.器乐教学可以更新小学音乐教学观念

我国音乐课堂虽然出现了器乐教学,但是主要在高年级教学中有所体现,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还没有引进器乐教学,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进器乐教学可以更新小学音乐教学观念,使教师的音乐教学观念可以紧跟时代的发展,并在音乐教学中不断应用。让教师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并不只是唱唱歌,还要对学生的乐感、情感、创造力、灵感以及思维等进行良好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小学器乐教学的意义

1.器乐教学可以推动小学音乐教学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教学与专业的音乐知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器乐教学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专业音乐知识也将更加感兴趣。另外,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乐感以及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等,进一步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2.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

器乐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他们往往会被器乐所吸引,而器乐演奏出的生动的内容也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增加了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另外,器乐教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又增加了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在这些强大吸引力的作用下,小学生对于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愿意上音乐课,学习音乐,器乐教学从而为小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五、总结

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乐感、情感、创造力、灵感以及思维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推动的作用以及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强大动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大力发展器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的小学音乐教学是有缺陷的,缺失了音乐学习中体验和实践的重要环节。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品,加强器乐教学,为小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

参考文献

新形式下中小学器乐教学的研究 篇3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竖笛教育

器乐教学是根据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在音乐学习理论指导下,掌握乐器基本演奏技能,学习乐理基础知识,运用乐器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我感受力,使学习者具备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一、竖笛发展的历史

竖笛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石器时代的骨笛,然后慢慢向木质笛演变的,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在欧洲兴起,在巴洛克时期就被广泛使用,木质材料,故也称“木笛”。总体来说,木笛分为两类:文艺复兴木笛和巴洛克木笛。不同木笛的设计差别很大。木质笛到塑胶笛的改良起源于20世纪初,初衷是为了降低制作成本、工序和购买成本,促进基础音乐的推广和普及。按总类划分竖笛分为六孔竖笛和八孔竖笛。我们中国中小学常见的塑胶笛制造,在经历了近20年的竹笛改良竖笛、6孔笛、国产山寨款后,现今逐渐走入正轨。现在较为常见的是八孔竖笛,拥有两套不同的指法:巴洛克指法和德式指法。其中巴洛克指法的木笛是国际上最为认可的专业演奏指法。但德式指法的木笛由于运指方法简单,但音准和音色有缺陷,所以推荐作为幼稚园的启蒙学习。八孔竖笛属于十二平均律乐器,可以任意转调,音域在两个八度以上,音色温润淳朴,吹奏省力,是音乐入门很好的选择。巴赫、莫扎特、维瓦尔第等大音乐家都曾为其写下大量流芳百世的名作。如:维瓦尔第的竖笛协奏曲。八孔竖笛是系列乐器,适合独奏、合奏,目前已经有九种之多,常见的有五种,分别是超高音笛、高音笛、中音笛、次中音笛和低音笛。八孔竖笛在许多国家的专业音乐院团特别是中小学被普遍使用,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

二、竖笛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音乐课程也得到了推广与发展,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器乐教学内容。中小学音乐教育,以往都是以唱歌为主,大多数同学都是喜欢唱歌的,但也有个别同学就是不愿意开口,任凭老师怎样鼓励和教导,他们还是不愿意歌唱。竖笛教学进入课堂之后,就可以让那些唱歌唱不好的、不愿意唱歌的同学先吹奏竖笛,从竖笛演奏中找出学习音乐的乐趣。音乐教学就可以唱歌与器乐演奏相结合,也使音乐课变得有趣。

竖笛是世界各国普遍流行的吹奏乐器之一,由于它结构简单、音色优美、携带方便、简单易学价格优惠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农村音乐教育由于环境艰苦、资源匮乏、资金紧缺,导致音乐教育落后于城镇。但是竖笛价格便宜,且简单学习,具有固定音高,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掌握固定音高、培养音乐兴趣、提高对音乐的感悟,引导学生从器乐教学走向神奇多彩的音乐殿堂。在此情况下,竖笛理所当然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器乐教学的首选乐器。竖笛教学是中小学器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因如此竖笛教学现在被编入了中小学的音乐教材。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把竖笛教学列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不断强调它的重要性。木笛作为欧洲最流行的民间乐器,在欧美各著名音乐学府都设有木笛演奏专业。在亚洲,塑胶竖笛与七八十年代率先进入日本的音乐课堂,并得到广泛应用和好评。在宝岛台湾,木笛在在中小学的推广和运用以有近20年之久了,台湾每年都会由教委举办各类木笛的个人和团体比赛,尤其是台湾中小学木笛团的教学成果相当突出。今年3月,在四川音乐学院举办了内地第一场“海峡两岸木笛乐团交流音乐会”。尽管如此,国内的竖笛教育远远落后于台湾、日本以及欧洲地区。

三、竖笛教学的问题

(一)课堂器乐教学与审美教育脱节

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也许是旋律美、情感美、思想美,也有可能是教态美、教学设计美。之所以说课堂器乐教学与审美教育脱节,是因为课堂教学中缺乏美的体现,有些教师只想到树立自己威严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僵硬,表情严肃,音乐课上成了历史课、政治课,教师们生硬的把竖笛乐曲一句一句的教给学生,学生们只能反复的吹奏练习。没有音乐课中学生们本该有的欢声笑语、没有学生们积极参与勇于提问的现象。这样的一节竖笛课,完全与审美无关。

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要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在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之后,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学生美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通过竖笛教学,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在课堂器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好教学方法,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保证课堂器乐教学顺利的进行。在一些年长的教师中,他们受传统教学的束缚太深,对新的教学观念理解上有偏见,不愿接受。其实这些教师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加上先进的教学理念定会使教学丰富多彩,效果也会有所倍增。

竖笛教学的方式方法长期以来都是比较单一、不外乎就是在课堂上教授口型、指法,教点简单的乐曲,全班能合奏出几首乐曲。而这种教学方法早以不能适应现当代的教育理念,以不能满足中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个难题,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往往不那么紧凑,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分散,使教学显得比较乱,不能成为一个系统。此外,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偏难,基础较弱的学生很难接受。有些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简单,又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不一样的,有的教师把音乐课上的过于活泼,反而导致秩序混乱,难以控制,有的教师又把音乐课上的过于沉寂,没有生机。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值得中小学教师认真反思和探讨。

(三)师资与乐器的质量问题同在

目前在很多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大多数是声乐或者钢琴教师,所以缺乏专业化、系统化、基本功过硬的器乐教师。很多教师认为竖笛是很好吹的乐器,所以自己看书或者参加几天的培训班就觉得可以了,这样的教师不能适应现代器乐教学的水平,教给学生的知识都是些零散的、简单的,而他们的观念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

乐器的质量问题也是教学中所反映的一个现象,学校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选择了竖笛作为课堂乐器,大批量的采购,但在质量上却不尽人意,采用劣质产品者大有人在,于是出现音不准的问题,特别像中音“fa”和中音“si”经常吹不准,就会影响竖笛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对策与思考

(一)以音乐为本,注重竖笛教学的审美性

《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应该在音乐课程的各个领域都有所表现,以审美因素考虑,课堂竖笛教学应该体现出情境美、音色美、曲调美。具体来讲,首先,教师要在教学当中创造审美情境,渲染艺术氛围,引导和诱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有效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使学生在情绪的带动下享受音乐的美感。其次,在教学中首先保证乐器的质量,乐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音色的好坏。教师还要耐心地教与学生们正确的演奏技术,在演奏过程中,学生的吹奏角度、用气的大小、指法的正确与否,都可能造成音色的好坏。再次,在选择教授的乐曲时,教师尽量选择曲调优美、旋律性强、学生耳熟能详的乐曲。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的表现乐曲的情感。

(二)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成效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可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个领域,且四个领域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在竖笛课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加入歌唱。有些同学竖笛吹的不是很好,可以先让歌唱,多看看或者多听听其他同学的演奏,慢慢融入到吹奏当中。还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同学吹奏竖笛,另一组同学在竖笛固定音高的伴奏下进行视唱练习,交替进行,互为伴奏,久而久之会在脑海中形成固定音高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吹奏。在欣赏教学中,把竖笛加入到欣赏课中,让学生通过手、眼、耳、脑的协调运用,在听觉、视觉、触觉的帮助下得到情感升华,这比单纯的讲授获得的情感更丰富。音乐是与其他艺术紧密相联系的,在竖笛课中,多注意与艺术以外的相关学科相联系,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地理、音乐与政治的关联,把音乐课堂变成丰富的大世界。

当代的学生心理发展都比较快速,比较有主张、独立的意识也逐渐增强,课堂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多制造创造性的机会,发散学生的思维。放开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创造音乐来升华情感体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不管是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还是音乐编创,学生只有在亲身参与过程中,才能获得对音乐的直接体验和丰富的情感。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一同与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共同完成。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只有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和求知欲,才能让学生爱上竖笛。

(三)对教师进行专门严格的训练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教师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加速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教育出德才兼备、事业心强的各种音乐教师,满足当前各类学校对音乐教师的需求,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器乐训练,所以要对器乐教师进行专门化、系统化的培训。学校应该定期让教师出去参加竖笛培训,从竖笛的历史、构造、发音原理、以及呼吸、指法都应该系统的学习,还应该参加管乐的培训,了解更多乐器。或者聘请资深教授、老师或本地优秀的中小学生教师授课,对现有的音乐教师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再者,以音乐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研究会经验交流会,或外出观摩教学等,这种教学交流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的积极性,强化自觉学习的意识。

而且器乐教师应该要会两到三门乐器,不管是钢琴还是其他乐器,都应该熟悉一些简单乐器的指法。在音乐教学中,竖笛教师应当学会在行动中反思,即器乐教师立足于自己的器乐教学,有过硬的器乐基本功和演奏功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练习和反思,将专业的理论研究与自身的演奏实践相融合,并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和形成个人的知识与教学体系。

五、结语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与突破,它能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做出重要的贡献。就竖笛教学而言,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乐教师对该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进而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克坚.八孔竖笛——小学课堂乐器之首选[J].中国音乐教育,2012(01):52-53.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顾天亮.中小学课堂器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M].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中小学器乐教学 篇4

打造高效器乐课堂促进艺术教师专业成长——重庆市中小学课堂器乐教学教师培训取得良好成绩结业典礼为了提升我市中小学校音乐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 打造高效的“器乐课堂”, 促进艺术教师专业成长,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2015年1月19曰一23曰, 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铜梁区教育委员会承办、重庆现代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协办的“重庆市中小学课堂器乐教学教师培训班”在铜梁区第一实验小学学术交流厅举行, 来自全m各区县和市教委直属校的183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了培训, 铜梁区80余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列席参加了相关培训活动。本次培训一共分为四项内容:19曰一21曰上午为专家讲座, 下午为分组练习葫芦丝基础技法学习和演奏;22曰上午为学员观摩中小学课堂器乐现场教学及获得2014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现场授课, 下午为培训班学员学习成果汇报表演。为了提高本次活动的有效性, 本次培训活动邀请了云南艺术学院王亚军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为期3天的现场授课和分组学习指导, 会场内充满了积极而活跃的学习气氛, 所有培训的老师们一起学习、探讨、相互帮助。22日上午学员们分小学、中学组在铜梁区第一实验小学和重庆市巴川中学观摩了课堂器乐教学及获得2014年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现场教学课, 授课老师分别带来了口风琴、竖笛、葫芦丝课堂器乐教学课, 让学员们耳目一新。特别是刚获得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巴蜀小学马红磊老师的《打枣》, 永川区萱花中学左慧老师的《西风的话》两节现场教学课更是将整个观摩活动推向了高潮。随后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甘元平、胡苹老师作了现场点评并组织教师们进行相互交流, 大家不分你我, 相互探讨、交流想法、碰撞思维, 分享经验, 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想法和观点, 为参培老师们的专业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2曰下午, 在铜梁区第一实验小学学术交流厅举行了结业典礼, m教委体卫艺处副处长、市教委艺教办主任肖钢, 市教委体卫艺处调研员、市教委艺教办副主任尹宗明等领导参加了结业典礼并给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 同时举行了本期培训班教学成果展示、专家及指导教师汇报表演。专家及指导教师们表演的《傣乡情歌》、《梦归天山》等葫芦丝及巴乌合奏等, 充分展示了专家们精湛的演奏水平, 让学员们享受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羸得台下的阵阵喝彩;学员们分组汇报展示带来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映山红》等曲目, 虽然只有短短的3天学习, 但老师们精心排练的劲头足, 在展示时获得了阵阵掌声, 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课堂乐器教学学习成果展示小组学习专家授课

中小学器乐教学 篇5

随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程要求每位教师以全新教学理念和新观念进行课改实验,因此,在音乐课上怎样进行器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已引起了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器乐进入中小学课堂后,一改过去只有教师才使用乐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近些年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也进行了一些器乐教学的实践和大胆地尝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把器乐演奏与唱歌、欣赏等音乐知识结合起来教学,改变了以往在音乐课上单纯教唱歌的状况,使得音乐课中的器乐教学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以下为自己在音乐课中进行器乐教学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持久的器乐学习动机。

根据音乐艺术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小学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其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新课标中的一个尤为重要的基本理念。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教好音乐,就必须引导学生喜爱音乐,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获得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推动他们不断探索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技巧表现等手段来引导学生感知、想象音乐,在器乐演奏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音乐。我们要一改往日师示徒效的教学方法,采取兴趣诱发式教学。如在学习竖笛时,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先是示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马上学吹,吹不会就反复地教,直到吹会为止。这样,学生通常会觉得很难、很枯燥,会失去信心。若教师能善于引导,这个难题便会迎刃而解。我们不妨先拿出竖笛,吹奏一曲学生熟悉的优美歌(乐)曲,如《小星星》《四季歌》《雪绒花》《世上只有妈妈好》等,然后简介竖笛的结构、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和音阶指法,并鼓励学生认识到学竖笛并不难,只要自己想学,就一定能学好。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调动了他们主动吹奏学习竖笛的兴趣。竖笛中的一些演奏技巧则可以把它趣味化、游戏化,如“三吐”练习,可以形象地变为“马儿跑” 的游戏,让学生在××××××的马蹄声中由慢而快的掌握吐音技巧。这样在轻松的游戏和有趣的学习中,使他们对器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他奏”为“他要奏”,激发学生持久的器乐学习动机。

二、正确处理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音准节奏、律动教学的关系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需要人们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感受。音乐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一个音乐作品的体验常常要运用身体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才能实现活动的过程,学生在唱唱、动动、听听、奏奏、讲讲等活动中感受音乐。器乐教学过程同样要运用多种形式,与其他音乐活动结合在一起,共同来参与对音乐作品的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提高的。

(1)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的关系。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相比,唱歌教学更为重要些,器乐教学虽然有其自身的一些优点,但它很大程度上要为唱歌服务,器乐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使学生歌唱得更好听,唱歌的能力更强。这个观点,连最讲究器乐教学的奥尔夫也是完全认同的。乐器演奏的节奏常常是演唱歌曲的典型节奏型,演奏的旋律也是演唱歌曲或欣赏作品的主要旋律。可以这么说,每一首教唱歌曲的曲谱都是我们器乐教学的演奏曲谱,同样的一个乐谱,我们既用于演奏又用于演唱。我常常把一首将要新学的歌曲让学生先预习,有的学生就能在自己演奏的帮助下,把新歌曲学得基本正确。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巩固,最好能把整个曲子背下来,不看谱也能正确演奏,到了这个程度,学生对歌曲的曲调非常之熟悉,唱歌音不准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

(2)演奏与音准节奏的关系。

演奏与视唱练耳不仅在形式上可以替代,在实质上也有很大的替代性。视唱练耳的教学,在前几年一直是音乐教学讨论的热点,一个观点是必须加强,认为不识字是文盲,不识谱是音盲;另一个观点是识谱教学不是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要一味地做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好多人音准节奏的能力并不是从视唱练耳上获得的,比如钢琴是和声乐器,学习钢琴后许多学生很快有了音高概念,有些学生很快就能分辨常用和弦,不但能唱好单声部,还能唱好多声部。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其实很少进行过多的唱谱练习,大量的工作完全是由乐器来替代的。通过使用打击乐器,学生能较快地提高节奏能力;通过使用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如钢琴、风琴、电子琴、口琴、竖笛、吉他等),学生能掌握音高、节奏、视唱及乐理知识,解决唱歌的音准问题。以往的音乐教学,视唱、听音、练耳训练要费很大的精力才能使学生学会,而现在借助乐器由学生自己来学习,就容易多了。所以,在开展课堂器乐教学后,视唱练耳的教学进行得很少,取代的是大量的节奏练习与背诵演奏。背诵一定量的曲谱极为重要,学生在大脑中把音响和符号同时储存下来,等有一定的积累后,学生一看到符号就产生了与音响的联系,学生的音高概念也渐渐形成了,其视唱、练耳的能力也逐渐地得到了发展。

(3)器乐教学与律动教学的关系器乐教学与律动教学常常同时进行,一边律动着游戏,一边手里拿着乐器,或打击节奏,或演奏旋律片断,演奏成了律动的一个方面,丰富了律动的内容与形式。我们器乐教学的开展也常常用律动的形式来进行,两者结合在一起使律动教学更具有音乐性,而器乐教学也更具有趣味性,这也是音乐教学从形式上到本质上都必须是艺术化的这一要求的体现。

三、精选乐器及练习曲目,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常见的乐器可分两大类:儿童节奏打击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适的乐器。一般说低年级以儿童打击乐器为主,如:木鱼、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等。让学生通过敲击、拍打、摇动等方法,使乐器发出声音,指导他们为课本歌曲配上打击乐,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相互协调的能力。中高年级和初中,可逐步加入有固定音高的竖笛、口琴、口风琴等易学乐器作为敲门砖,培养和建立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兴趣,最终达到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情感的教育目的。器乐学习不是单纯的学习演奏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学习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音乐教育与教学目的。所以器乐教学一开始就要尽快与演奏乐曲、表现音乐结合起来。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生动有趣的教材应该以他们熟悉的题材为基本前提,我们要结合课本但不能拘泥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比如《七子之歌》、电视剧《宝莲灯》主题歌、零六年春晚中《吉祥三宝》、流行音乐《嘻唰唰》等,一经播出,很受学生喜爱。这些旋律明亮跳跃、节奏紧凑明快、曲调结构简单易学的歌曲,作为器乐启蒙曲非常合适。还有一些精典名曲的主题音乐或是名歌片断(如《欢乐颂》、《我心依旧》、《友谊地久天长》、《梁祝》、《彩云追月》等),通过重新编配作为练习曲也很受学生的欢迎。于是,我把就把它们列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按小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组合排练,并给自己组合取一个不错的名字,在 “班级演唱会”中演出,使每位同学的才能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当学生们能演奏简单的乐曲或一段旋律时,在音乐课上,就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用乐器来学习歌曲、视唱,掌握音准、旋律,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程度让他们练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乐曲,教师再给以适当点拨。通过学生自己不断的尝试演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获得成功的、充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增强。

四、根据学生能力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器乐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器乐教学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好器乐学习的进度与节奏,切不可按成人的学习进度去要求学生,或照搬现成的演奏法。教师要把演奏技巧按学生的实际能力加以分析,进度放慢,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图片等),把进度放在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程度。其次,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要简单明确,结合示范形象生动地进行,要从简到繁,难点分散,循序渐进,不可以机械式的训练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急于求成,一次给学生提出许多要求,导致他们记不住、做不到,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烦躁、惧怕和反感。再者就是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必须有不同的侧重,才能使学生逐步内化吸收各种演奏技巧,使演奏技能不断提高。

另外,在器乐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1)培养学生养成遵守纪律不乱讲话,不乱动乐器,不乱敲乱弹的良好习惯。(2)学会看指挥排练、演奏。(3)学会在演奏中相互配合、形成彼此照应的良好作风。(4)培养爱护乐器,轻拿轻放,保持乐器清洁的习惯。

影响小学器乐教学的因素及对策 篇6

一、影响小学器乐教学的因素

学生家长认识上的误区。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家长是器乐教学的有力支持者。然而,很多家长对器乐教学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学器乐太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基础,不识五线谱,学习器乐难度太大;有的家长认为学器乐就是“乱花钱”;还有的家长认为练习器乐会占用很多时间,影响孩子学习成绩。

学校领导对器乐教学重视不够。由于学校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不少学校领导对音乐教学重视不够,尤其是器乐教学。有的学校领导表面上重视音乐教育,经常开展音乐活动,但多数是为了应付各种比赛,为自己争面子,捞政绩。

器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比例非常小,专业是器乐的教师比例就更小了。很多农村小学甚至没有器乐教师,许多学校的器乐教师大都是“转型”而来。音乐教师一般只会弹弹钢琴,对其它器乐了解不多,无法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器乐学习需求。

器乐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对于器乐教学来说,硬件设施尤为重要。但是很多学校由于对器乐教学的不重视,不舍得添置器乐教学设施,有的学校连最基本的乐器也没有,致使器乐教学不能良性发展。可以说,硬件不足是影响器乐教学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

二、促进小学器乐教学的策略

对于目前在小学器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正视,并找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使小学器乐教学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一)提高学校领导及家长对器乐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为使小学器乐教学得以有效开展,学校领导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不要停留在旧观念上,一味地强调“抓主科、轻副科”。应从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清醒地认识到器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在器乐上投入资金,改善设备,以便于开展形式多样的乐器教学活动,进而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音乐教师还应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教学规律及时和家长沟通,使家长明白从小进行器乐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加强器乐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是学校办学的重要基础,器乐教师是实施器乐教学的重要保证。在小学开展器乐教学,最活跃的因素是参与活动的师生。对于器乐教学来说,器乐教师处于更为关键的指导地位。针对一些学校器乐教师匮乏的现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学校领导的重视,要保证器乐教学的经费,为骨干教师优先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为缓解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的短缺,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师范院校器乐专业毕业生的引进力度,从而增强器乐教学师资力量。

(三)增加器乐教学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电子琴、古筝、二胡、笛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其它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及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三、小学器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在小学器乐教学的具体工作中,器乐教师要注意下列问题:

(一)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志力贯穿在器乐教学中。针对器乐教学的特点和难点,在小学器乐教学中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学生的兴趣和意志力培养,而且要贯穿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乐器的不竭动力。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诱发其器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器乐学习习惯和科学的训练方法。

(二)处理好器乐教学与其他音乐教学的关系。器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学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歌唱、乐理、欣赏等内容的教学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教学中在课时安排上,应穿插歌唱和欣赏教学,把乐理知识融合在器乐教学中。这样既可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又可以全面完成小学音乐教学新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

(三)选择适宜小学生演奏的乐器。在小学开展器乐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乐器的选择问题。乐器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又不会过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的乐器;其次,要选择比较轻便,易于携带的乐器;第三,要选择价格比较低廉,学生家长能够买得起,最好是人手一件的乐器;第四,尽可能地考虑到各地区的特点,就地取材。当前多数学校选用的各种节奏打击乐器、竖笛、口琴、手风琴等,不仅适应课堂教学齐奏、合奏的需要,而且也能够为广大学生家庭所接受。

(四)选择适宜小学生演奏的乐曲。在乐曲的选择上,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演奏能力的乐曲。器乐课堂教学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要精心选择篇幅小、效果好以及难度适宜的乐曲。选择的对象一般以短小、优美的合奏曲为主,可选择一些中外名曲和民歌的音乐主题或片段,也可从学过的教材中选择一些歌曲或欣赏曲加以改编、编配。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器乐练习曲还应该具有趣味性、艺术性和通俗性,使学生既可以学习和掌握演奏技巧,又能增加他们的兴趣和动力,并为音乐的美感所陶冶。

浅谈小学器乐欣赏教学目标的设定 篇7

一、小学器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音乐课中,大多存在着教师只重视唱歌教学,对唱歌教学设计精心,忽视欣赏教学的问题。

教师对器乐欣赏作品,缺少独立的教学目标设定。学生对乐曲的欣赏还停留在初听阶段。如:学生对乐曲中的演奏乐器音色无法辨别;对乐器是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分类一无所知;音乐听觉能力较差,对乐曲中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情绪、调式、旋律特点及乐曲体裁、乐曲结构等音乐要素所表现的音乐形象、音乐情境和音乐表达的情感,缺乏目标明确的感受体验等现状。

二、如何设定器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

(一)从乐器分类入手,设定欣赏教学目标

小学器乐欣赏曲目可分为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演奏的两大类作品,这些器乐作品通过演奏乐器,以独奏、领奏和齐奏、合奏等演奏形式,表现作品的音乐形象。

无论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每件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因此,教师应对各年级器乐欣赏曲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通过乐器分类这条主线,按年级分学期、分单元、分课时进行层层目标设定,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聆听器乐作品。通过聆听感受,辨别乐器音色、感受音乐形象,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和音乐鉴赏能力。

如:教材中《动物狂欢节》中低音提琴表现的“大象”主题;大提琴表现的天鹅形象;短笛演奏的《迪克西岛》;钢琴独奏的《牧童短笛》《跳绳》《袋鼠》及音乐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小提琴表现的“彼得”;长笛表现的“小鸟”;大管表现的“爷爷”;定音鼓表现的“猎人”;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乐曲开始部分,用木鱼模拟的钟摆走动;《羊肠小道》中小提琴模仿的“小毛驴”;小提琴演奏的《思乡曲》、二胡独奏的《赛马》等有特色的乐器音色,都可以将学生听辨演奏乐器,体验乐曲表现的音乐形象等设定为器乐欣赏曲目的教学目标。

(二)从乐曲体裁入手,设定欣赏教学目标

不同音乐体裁的乐曲会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如:《嬉游曲》采用3/8拍紧凑的节奏,犹如舞者快速旋转;《新疆舞曲第二号》《单簧管波尔卡》《小狗圆舞曲》这些舞曲轻松活泼。贺绿汀同名钢琴曲改编的大提琴独奏《摇篮曲》,表现了妈妈哄宝宝入睡的情景。乐曲安宁、温存、亲切,充满母亲对孩子的爱。《狮王进行曲》等进行曲则雄壮有力。教师可依据不同体裁音乐作品风格,制定欣赏教学目标。如:学生能哼唱音乐作品主题,能按不同音乐体裁走步或律动,体验感受不同体裁音乐作品音乐风格。

(三)从乐曲情境入手,设定欣赏教学目标

不同题材的器乐作品表现了不同的情境。如:管弦乐《维也纳的钟声》,围绕钟声表现了王宫里的情境;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雪花飞舞》则通过不同音区的变化,表现了冬季的雪花;笛子独奏的《牧民新歌》则展现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牧民们的美好生活;管弦乐《铁匠波尔卡》通过敲打铁砧子特殊的音效,表现了铁匠们快乐劳动的生活;管弦乐《日出》表现了山谷中日出的景色;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中的《溪边景色》通过小提琴奏出的颤音表现了小溪潺潺流水的波光。

教学目标设定时,可根据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境进行教学目标设定。启发学生用心聆听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音乐中描绘的景象,体验音乐要素表现的乐曲情境。

(四)从对比聆听乐曲入手,设定欣赏教学目标

爵士乐风格的乐曲《小象》旋律轻松活泼,表现了小象嬉戏玩耍的情景;而低音提琴与钢琴演奏的《大象》,则表现了大象沉重、笨拙。两首同样表现“象”形象的音乐作品,通过不同风格的演绎,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教学目标设定时,将两首乐曲对比聆听,学生用不同律动表现小象和大象的不同形象,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对比聆听乐曲的教学目标设定,不仅可以运用到表现相同形象的乐曲中;也可以对一首乐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进行对比聆听;还可以将一首乐曲的部分旋律对比聆听。

总之,器乐欣赏教学目标设定,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乐器分类、乐曲体裁、乐曲情境、对比聆听等多途径,设定长期有效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体验音乐,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提高学生鉴赏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摘要:器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器乐欣赏课缺少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规划,影响了欣赏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器乐欣赏,目标,设定,音乐听觉

参考文献

[1]纳日太.小学器乐教学现状及发展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中小学器乐教学 篇8

一、表现形式多样化

新课程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音乐课程的开发者等。所以, 教学有所创新, 关键要看教师是否投入足够的精力。教师要去研究教材, 分析学生, 建构合理的教学模式。

多样的表现形式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减少疲劳, 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将竖笛教学分成以下几种形式, 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感受,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1. 范奏激兴趣

范奏是音乐教学中学生感知、了解学习内容的主要途径, 这一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许多长期从事音乐教育的优秀教师, 他们的课堂教学所取得的精彩之道, 无一不是在教学中使用了范奏。他们以范奏为起始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学生兴趣始终浓厚不衰。

教师的范奏是最直观的教学。它可使学生得到启示, 并进行模仿。例如:在人音版四年级上册《柳树姑娘》一课的学习中, 上课一开始, 笔者就用竖笛将柳树的柔美演绎了出来, 学生的目光齐刷刷地盯着笔者, 被笔者深情的演奏所吸引。在接下去歌曲的学习中, 学生也兴趣高昂。当然, 范奏要优美、熟练。在范奏时要十分注意吹奏的姿势和情感, 我边吹边观察学生的变化, 力图使范奏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身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 儿歌打基础

对于竖笛的初学者来说, 简单地把竖笛吹响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关键是怎样才能把竖笛演奏得好。往往在刚刚接触到竖笛时所养成的习惯, 会直接影响以后的发展和演奏效果。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要改起来是很困难的。音色的好坏、日后演奏技艺的发展与演奏者正确的演奏姿势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 初学时一定要格外重视演奏姿势的正确与否, 努力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演奏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记忆, 我们把吹竖笛的基本要求和一些技巧, 编成顺口溜、儿歌等形式。例如:“我们都来学竖笛, 吹奏姿势要牢记, 头要正、背要直, 低头弯腰像虾米, 左手在上右手下, 笛身倾斜脚放平, 小孔按严力要轻, 吹好竖笛心莫急。”在儿歌的帮助下, 孩子们都能掌握良好的演奏姿势, 为今后的竖笛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技法显效果

竖笛是一种很容易上手的乐器, 但同时也是一件很容易吹跑音的乐器。而只有灵活运用“运气法”“换气法”“运舌法”“运指法”等, 才能使演奏作品不至于呆板、乏味。

(1) 运气法:吹奏竖笛时的呼吸法与演唱时的发声呼吸的方法是一样的, 身体要放松, 肩膀不可向上提起, 自然地吸气, 再慢慢把气均匀且细长地吐出来。我们经常让学生们把一张小纸片放在嘴前, 用气息把它吹动而不能把它吹跑;或体验把小蜡烛吹动而不吹灭;或把小羽毛吹浮在空中而不落到地上, 用这样的方法来掌握竖笛的运气方法。

(2) 换气法:竖笛吹奏中的换气与其他吹奏乐器和演唱时的换气方法一样, 用口、鼻同时吸气。换气时应该嘴巴不离开笛口, 只要微微松开双唇两端就可以了。

(3) 运舌法:学生如果未经指导, 往往以错误的呼音吹奏, 因此, 在教学时, 教师要指导以“tu”音运舌吹奏是非常重要的。运舌时, 气流不可以太强, 舌头的动作要小, 要迅速、轻柔。

(4) 运指法:竖笛运指是以指腹部分盖住笛孔, 并以指根部为手指起落轴心。学生盖孔开孔间的手指不必举得太高, 以免影响运指间的灵活。

只有熟练掌握以上几种技法, 竖笛的演奏才会显现最好的效果。

4. 合作悟快乐

中国音乐教育学会器乐学术委员会主任朱则平先生曾在竖笛教学的讲座中这样讲过:“学会一个音后就可以为歌曲伴奏了, 让孩子体验合作的快乐。”用和弦衬托式伴奏、与旋律同节奏和弦伴奏、单音伴奏、音型伴奏等歌曲配伴奏方法, 简单而有效果, 还可以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真正合作的快乐, 无疑为我们的竖笛教学提供了一条佳径。

例如:在学会了竖笛的“do”音后, 笔者把孩子们分成了两个大组, 一组孩子哼唱《摇篮曲》, 另一组的孩子用竖笛“do”音吹“X———”固定节奏型。演奏下来, 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孩子们脸上都露出了自信、快乐的笑容。

二、教学过程趣味化

教学过程趣味化, 把枯燥的竖笛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

1. 教学形式分散为主

过去, 器乐教学存在一些误区, 经常被上成纯粹的器乐训练课。其实, 一味集中的器乐训练效率并不高, 课堂密度大, 学生根本无法消化。而且高密度的集中训练也使很多孩子提不起兴趣, 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质量。竖笛学习需要长期坚持, 在不断的练习中进步, 也只有细水长流的方式才能慢慢积累。

例如:每节课结合教学内容编排5~10分钟的练习, 坚持下来也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种以分散为主的教学形式, 可以大大增加竖笛教学的效益。

2. 教学方法有机融合

(1) 结合教材, 让竖笛服务于课堂

音乐课堂中的演奏教学并不是孤立的, 竖笛走进课堂, 应服务于课堂教学内容。竖笛演奏要做到与音乐教学各个领域的有机融合。

竖笛与歌唱教学的融合。在歌曲学唱的难点中, 可以运用竖笛演奏来解决难点。例如:在人音版第六册第三课《童趣》一课的《摇船调》中, 出现了三个相似小节 (如下图) 。区分它们是本课的难点, 这时, 运用竖笛吹奏来区分它们, 就变得轻松而简单了。

竖笛与合唱教学融合。在合唱教学中, 可以运用竖笛演奏乐谱来使学生记忆音高关系。例如:人音版第七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中的合唱曲《大家来唱》。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合唱的能力还相对薄弱, 在学习时, 笔者先运用竖笛来学习高低声部的旋律, 让学生演奏二部合声, 先用竖笛代替人声, 建立正确的和声音高概念, 体验、感受声部间又和谐又均衡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唱学习, 学生会容易很多, 也大大避免了学生对合唱的恐惧。

竖笛与欣赏教学的融合。用乐器演奏欣赏教学中的主题乐句或乐段, 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例如:在欣赏人音版第七册第六课《风景如画》中的《森林的歌声》一曲时, 我让三组学生用竖笛演奏三个不同的音乐主题, 学生轻松地记忆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 提高了学生音乐记忆的能力。

(2)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众多家长往往通过器乐学习来提升孩子的个人素养。孩子们的器乐水平高低不一, 班中有些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奏水平。因此, 对于特长学生而言, 教授简单知识过于容易了些;对于没有器乐特长的学生教授相对难点的知识, 他们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那如何在短暂的竖笛学习时间内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呢?首先, 笔者对每个音乐作品有明确的划分, 让不同难度的乐句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演奏。如:某些乐句设计成领奏的形式, 难易乐句接龙等等。分层演奏学习, 不仅是学生演奏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更是他们共同合作、分享音乐的过程。

例如:在人音版第5册第九课《丰收锣鼓》中《橘梗谣》一课的学习中, 歌曲中1、3、6乐句为相似乐句, 旋律较简单;2、4、5、7乐句为不同乐句, 相对较难。在教学时笔者就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 相似的、较简单的乐句由基础稍差一点的学生演奏, 其他乐句由竖笛演奏水平较好的学生演奏。这样一来, 不仅区分了歌曲中的相似乐句与不同乐句, 而且不同水平的学生对自己的演奏水平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

三、评价过程个性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 评价已不拘泥于传统的评价理念, 而是倡导一种新的评价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以达到激励学生、改善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发展的空间, 使学生发现自我、成就自信。

1. 过程性评价

对竖笛教学的评价重在过程, 其目的在于评出自信, 评出学习热情、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可以是自评、互评、师评等, 没有时间限制, 课上课后随时都可以发生, 可以是师生互动时教师给予的评价, 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相互展示后的评价。

(1) 自评: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标志。在学生自我评价时, 教师应引导他们从演奏姿势、演奏的熟练程度、演奏的情感投入等方面展开评价。

(2) 互评:美国教育学家帕内斯在《培养创造行为》中指出:“没有综合评价和改造自己的想法和能力, 也就不会有创造力。”评价学生的目的是要诊断学习中的问题, 促进学生的学习, 即学生要善于发现其他学生的优点, 能够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但同时, 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3) 师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综合运用鼓励的言语、眼神、微笑, 机会的提供、成绩的展示等方式, 使每个学生有成功感;对中差学生, 要运用“微小进步激励法”, 发现学生优点, 从而进行表扬与激励, 使中差学生建立自信与信心。

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 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 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养成评价自我与他人的习惯。

2. 终结性评价

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等级评定, 主要运用于期中、期末, 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给予鉴定性评价。如下表:

也可以针对班集体, 如在六一、校园艺术节、周年庆等活动上, 组织竖笛专题汇报演出等。班级之间的演奏交流, 不但可以加强班级凝聚力, 而且可以活跃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而对于竖笛教学来说, 这无疑是个促进。

中小学器乐教学 篇9

关键词:器乐教学,音乐素养,培养

器乐教学是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目标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音乐教学主要的音乐实践内容之一, 是培养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及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之一。但纯粹的器乐学习必须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这是比较枯燥的。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也发现学生的坚持性不是很强, 布置的课后练习大部分学生也不能完成。基于这种情况, 教师必须要认真合理安排好每堂课的练习时间、练习力度, 讲究多样化和练习方法, 努力提高学生练习的整体效果。低年级学生音乐教学, 利用听听、唱唱、跳跳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美, 这符合学生心理特征, 学生会很喜欢;到了中高年级, 学生不再喜欢“跳跳”的形式, 若只一味地听、唱也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因而, 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件易掌握的乐器的演奏方法, 使学生多一件表达音乐美的工具, 尤其对于声音不够理想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再造了一个“歌喉”, 拓宽音乐教学的范围, 进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所以,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把器乐演奏纳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 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深入进行探究。

一、器乐课的课型分类

一般来说, 小学音乐课堂器乐课型是按学习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 有时也受各校的办学条件所限制。有的学校条件好, 教学设备齐全, 可以开展民乐、管乐和电子琴等大型的器乐教学活动;有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可以开展小型的器乐教学活动, 如:牧童笛 (也称竖笛) 、口琴、口风琴等。综合各种乐器的演奏特点和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课堂器乐课型的分类大体上可分为: (1) 以“节奏乐”为中心内容的课型; (2) 以“综和器乐”为中心内容的课型; (3) 以“单一乐器”为中心内容的课型。

二、器乐课的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一分为二。学生一周有两节音乐课, 以前每节课都是又学歌曲又学器乐, 常常是学歌曲的时间比较多, 器乐学习时间比较少, 这样学生感受和演奏的水平就相对弱一些。这学期, 我大胆进行改革, 将两节音乐课分别叫做“声乐课”和“器乐课”。每周的第一节声乐课主要是综合发声练习, 歌曲的教学以创编实践活动为主。而第二节课主要以器乐教学、展示、练习为主。这样“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学生每节课的学习也都有了侧重点, 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 歌唱与演奏有机结合, 实现音乐课的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 重视能力培养。歌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 培养演唱的自信心, 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受到美的熏陶。而器乐演奏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器乐教学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活动密切相关, 对发展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具有促进作用。比如, 用器乐为歌唱做伴奏, 让学生自己演奏欣赏曲目的主旋律, 这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我还为学生复印了器乐练习曲目, 督促他们自主学习吹奏大量的歌曲, 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能力。

三、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学

上学期学生都已经初学了器乐, 大部分学生都已会吹奏一些简单的歌曲。然而这学期又转来的插班生几乎都没学过器乐。这下就给我出了个大难题, 程度不一样的学生怎么教?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从头讲吧, 老生都已经会了, 个别讲吧, 有的班插班生竟占了一半。无奈, 我只有将学生分成两组。为了不互相干扰, 让程度好的学生在走廊上练习我布置的曲目, 下课前给我吹奏, 进行登记打分。而我则在教室给程度差的学生从头教起。为了提高效率, 笔者还特意组成了两个小组——“一帮一”“一对红”。

四、乐理知识与器乐教学的配合

小学乐理教学是当前音乐教育界争论颇多的话题。传统的乐理教学因其枯燥乏味、费时太多而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而通过乐器学习有助于加快学生对基本乐理的学习。例如, 在学习音阶、音程、和弦、大调式、小调式的辨认等音乐知识时, 可以请同学在电子琴、钢琴上作简单的弹奏, 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较快地学会并掌握有关音乐知识。在使用沿海版音乐教材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音程、三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的音乐知识时, 加入乐器的配合是再好不过的, 学生可以自己在键盘乐器上弹出在C大调音阶基础上各个三和弦, 老师和同学一起分析、辨听其中的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 这样让学生从弹奏上去进行音程和和弦的辨别, 从听觉上去辨别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的音乐色彩。反复聆听与分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个主要学习环节。假如学生只从理论上知道什么是大三和弦, 什么是小三和弦, 而不去亲自尝试, 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只是具有模糊的印象, 而没有更深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就不会有什么意义了。

五、唱歌活动与器乐教学的配合

传统的唱歌教学一般是先识谱、认识音符、反复唱谱子, 再朗读歌词、学唱歌词, 这种形式比较单一, 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利用乐器试奏新歌的曲谱, 或是在新歌学唱以后, 边唱歌边用乐器伴奏。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试奏、演奏的能力, 又与唱歌、视唱等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并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

六、音乐欣赏与器乐教学的配合

当前,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欣赏课被学生说成了瞌睡课。如果在音乐欣赏中, 与器乐教学相结合, 会使学生听完这首乐曲之后, 产生喜爱之情, 并想去演奏他所喜爱的这首乐曲。这样, 学生才能努力去克服演奏技巧上的难点, 去追求乐曲演奏的整体表现, 追求音质、强弱和速度上的表情等, 如:在器乐欣赏课《鸭子拌嘴》一课中, 教师让学生在欣赏完整首乐曲后, 运用锣、钹、小镲和水镲等打击乐器演奏来进行“鸭子拌嘴”的创作活动,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这首作品的理解, 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审美实践。

器乐教学进入音乐课堂, 与歌唱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紧密结合, 不仅使学生大大提高了审美情操、审美意识, 而且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也不断得到新的开掘。一批又一批特长生的涌现, 又使我们的器乐教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同。近几年来, 江西省新余市暨暨阳阳学校学生多次在省市级的大赛中获得得好好成绩。多名有器乐演奏特长的学生小小学学毕业后便通过层层严格的选拔考试, 先先后考入各个中学的特长班。实践证明明, , 融乐理知识、演奏技能、音乐欣赏为为一一体的小学器乐教学, 是从小提高学生生音音乐素质的一个重要教育手段。而寓乐乐于于教的教学方法, 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美能能力, 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因而在学生整体素质的形成中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然, 器乐课堂教学也并不排斥少数有兴趣爱好专长学生的能力发挥, 如安排他们领奏, 休息时请他们独奏表演等。当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 我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 用肢体、手势、表情、眼神, 自我表演, 边唱边舞边吹奏, 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择优鼓励。这种即兴表演不但能使学生学得更快, 而且使学生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中小学器乐教学 篇10

如今,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是“如何推进、落实乐器教学”以及怎样更好地开展器乐教学, 并把它的地位和影响更好地展现出来。

一、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小学与初中阶段都是属于国家义务教育阶段, 也就是说, 它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的, 必须接受的教育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普及教育, 音乐教育的器乐教育同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教育。因此, 这就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与地位。由此性质与地位出发, 中小学的器乐教学是面向全体的, 而不是为个别学生或少数学生进行器乐教学的。我们在实际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学的指导研究当中, 必须搞清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把主要力量放在“面向全体”, “推动大面积”开展器乐教育上面。而不是把主要力量放在个别“特长生”和少数“加强”班上面。我们要积极推动落实大纲规定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器乐教学, 这是一项任重道远, 十分艰巨的任务。

二、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影响效果

1.传统的音乐课, 唱歌教学、音乐知识教学及视唱、听音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都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意识固定的让学生去接受, 学生被动的听、唱、学, 觉得很单调, 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乐器进课堂后, 学生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 在课堂上形成了一种“我愿学习, 我爱学习”的气氛, 一改过去的被动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在学习乐器如何演奏, 同时还可以把几种乐器编制在一起, 进行简单的小型的器乐小合奏。在器乐合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增强了团队意识。是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同学们在“玩”乐器的过程中掌握了视场、听音及声部间的合作等基本技能, 增强了他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器乐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增强了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的能力, 从而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在器乐合奏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个个情绪激动, 完全沉浸在音乐艺术的魅力之中, 在这样一种音乐艺术的氛围中, 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艺术的熏陶, 掌握了音乐知识, 发展了思维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节奏、旋律、和声是音乐本身的三大要素。中小学音乐教育很重要的任务, 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 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此外, 过去学生们欣赏音乐作品时, 单纯的欣赏别人的东西, 学生的情感与欣赏对象之间不容易沟通、不容易理解, 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的水平。器乐教学锻炼学生灵敏的反映能力, 开发了右半脑的智力, 起到了左右半脑协调的作用。这对造就人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总而言之, 器乐教学证明了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3.器乐教学可以增强学生战胜生活中各种困难的自信心,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的观念。器乐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除了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 掌握吹奏技巧外, 还有许多使我们更为满意的效果, 那就是, 它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的观念和互相合作的精神, 她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更加团结。同时, 通过坚持不懈的演奏练习, 也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这种意志的磨练和自信心的增强, 在学生身上产生了一种很强的动力。它使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能更加自信, 更加勤奋, 提高了自身的学习素质, 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坦然地面对挫折和坎坷, 满怀着信心去勾画未来美好的蓝图。

4.器乐教学, 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现在, 全国各个中小学都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丰富学生们的可与生活, 从而增大了学生们的生活视野。器乐教学的推广和普及, 大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它可以避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打电子游戏, 做一些有害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活动。器乐课的开展, 激发了广大同学对乐器的兴趣, 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内进行小型的合奏比赛, 而且还可以参加区、市、省的器乐比赛。通过比赛, 不但可以交流技艺, 增进友谊, 还可以过大学生们的视野, 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并不断努力获得更加突出的成绩。

5.器乐教学, 可以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想要是器乐教学更好地推广和普及, 必须搞好师资培训。在职教师要进行集中培训, 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应增加或开设中小学乐器教学乐器演奏和教学方法课, 这是乐器教学的基本保证。器乐教学内容的增加, 无疑给中小学教师增加了负担, 但会给教师及教学增加无限的乐趣, 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勇于探索, 善于专研, 不畏艰难, 持之以恒, 这有利于音乐教师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通过器乐教学, 可以使我们找到一条适合当前素质教育切实可行的音乐课程教改之路。

另外,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现在有很多家长重“洋”轻“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购买高档乐器的能力。在崇洋思想的指导下, 不少家长认为, 孩子只有学习西洋乐器才算高雅, 以后可以出国留学。而民乐是土老包, 学了也没出息, 登不上大雅之堂。可是, 我国中央民族乐团不也同样登上了维也纳那金色大厅那座音乐圣殿吗?

我们一定要注意民族音乐的推广和普及, 如果忽略了, 任其发展下去, 这在中国音乐史上, 将是一场悲剧。民族音乐要发扬光大, 首先要有民族乐器的土壤, 只有象推广钢琴那样, 中国民族音乐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重视小学器乐课堂中的美育教学 篇11

一、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教学过程是一个立美、审美的过程,教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保持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美

教师的情绪与课堂良好的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教师走进课堂,要用自己饱满、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呈现积极的精神状态。器乐演奏本就需要感情投入,更需要带着感情欣赏。因此,教师一定不能把任何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2.要善于运用美的教学语言

从某种角度看,教师可以说是表演艺术家、演说家和诗人。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语、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师的教学除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外,还有易被忽略的体态语言。如教师的演奏姿势、示范动作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和体验,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器乐演奏的技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学生是美的实践者

1.在器乐教学中体验美

器乐教学是用器乐本身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感受。音乐的旋律在起伏变幻、迂回曲折中展现它特有的魅力,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器乐本身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大提琴独奏曲《天鹅》,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粼粼的湖面悠然漫游的优美形象。大提琴的抒情旋律恰似天鹅的吟唱,钢琴清澈纯净的乐音又似明丽的湖面,还有独具民族风格的乐器巴乌,如泣如诉,不绝于缕。学生在欣赏中仿佛身临其境,自然能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引领学生多听、多思、多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

又如欣赏《动物狂欢节》“大象”的主题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进行判断和想象,并与《彼得与狼》中“小鸟”的声音高低及音乐速度对比。课堂上,有的同学拿起口风琴吹出高音,模仿小鸟叫声;有的同学拿起巴乌吹出低音,模仿笨重的大象走路。通过比较,学生深有体会地说:“大象笨重,音乐的表现是低沉的,速度是慢的;小鸟灵活,音乐的表现是清脆的,速度是快的。”通过听赏与吹奏,学生很快掌握了音乐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丰富的美。

2.在器乐教学中创造美

音乐的艺术性往往与思想性融为一体,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如在器乐排练中,因为有多人参加,就要求大家首先吹奏整齐。在齐的基础上还要有多声部的变化,又需要大家不仅要齐,还要讲究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这样才能把音乐作品完美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和谐社会的教育,“以美导行”所产生的效果是最直接的。这体现了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强调的一句话“普通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首先培养人”。

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手中的资源,充分挖掘小学器乐课堂的互动因素。音乐教育的核心功能是美育,器乐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透美育应在每时每刻。同时,教师要对学生适时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去感受美的旋律、美的声音,进而培养美的习惯,创造美的世界。

器乐教学初探 篇12

一、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 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因此, 对音乐教育来说,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事实上, 长期以来, 我们的音乐教师被识谱教学所困扰, 很多学生也因此挫伤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学生总是喜欢用听唱的方法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用旋律乐器示奏乐曲的旋律部分, 节奏乐器击拍节奏, 使学生对旋律的音准达到初步掌握, 然后让学生边演奏、边视唱乐谱。器乐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读谱视唱能力, 让枯燥的识谱变得生动起来,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促进音乐素质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了学习音乐的重要动力, 甚至是唯一动力。学生没有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课程就形同虚设, 没有兴趣作基础, 音乐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就终身教育而言, 音乐兴趣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中小学器乐教学中主要是各种打击乐器、竖笛、口风琴、口琴、电子琴, 随着民族音乐的渗透, 葫芦丝这种民族乐器也被引入课堂乐器的演奏教学。同学们拿到这些乐器就会吹一吹, 敲一敲, 乐器发出的新奇声音使他们对乐器充满好奇, 同时也渴望能掌握这门乐器, 这时, 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强, 希望能够用它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教师精心完美的示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也至关重要, 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氛围中进入角色, 把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养成良好的习惯, 树立信心, 迈入器乐学习的大门。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技能训练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 如何使学生将盲目对乐器演奏的新鲜感转变为持久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呢?除了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的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 互相交流的平台, 如小小演奏会, 采用多种形式演奏, 增强学生对乐器的热爱, 也增强学生学习器乐的自信心和勇气, 以及合奏中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不间断的技能练习, 体验克服困难后的喜悦, 同时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和毅力。

四、器乐学习可以增强大脑的发展

科学实践证明, 演奏乐器有助于右脑的发育, 有利于智力开发, 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乐器技能的训练主要是通过手指的触摸动作来完成的, 同时也离不开手、足、眼、口、脑等多种器官的协调活动, 激发了大脑的整体协调能力, 使其更加机智敏捷。目前普遍注重左脑的逻辑思维推理的发展, 而忽视右脑的发展。美国脑科学家对爱因斯坦的脑细胞组织进行了切片观察, 发现其“棘突触”比普通人多, 这与他从小弹钢琴、拉小提琴有关, 这些音乐活动发展了爱因斯坦的音乐脑, 即右脑, 从而给他创造了最佳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灵感, 使他勇于创新并取得伟大成就。因此, 新世纪呼唤“全脑教育”, 呼唤创新人才。

五、像歌唱一样去演奏, 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之美

器乐教学的本质是通过器乐来表演音乐。器乐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 而不是乐器。我们只是通过器乐这种介物来表达和体验音乐, 所以, 在演奏乐曲时必须理解乐曲, 运用自己的想象深入体会作品的感情, 经过自己的二度创作, 与作品产生一致的感情共鸣, 把它用乐器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在理解音乐形象, 感受乐声之美中, 增强了审美能力, 陶冶了情操。反过来, 这些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的积累又对学生在演奏中技能技巧的完善和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起着极大的作用。

上一篇:商业企业集约化经营下一篇:真空预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