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器乐课教案(通用10篇)
小学器乐课教案 篇1
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
一,教学观摩课内容:
民族器乐合奏曲《美丽的凤尾竹》。二,教学重点:
1.全曲内容讲解。《美丽的凤尾竹》全曲有:
(1)引子(1至14小节)——描写云南民族风情特色的节日的早晨。
(2)第一段(15至133小节)——为优美的“舞曲”。有巴乌的“领舞”,有巴乌、高胡的“对舞”,有全乐队的“群舞”,有其他乐器的“伴舞”。展示云南各民族的青年男女欢乐、愉快的情景。此为全曲的风格部分。
(3)第二段(第138至192小节)——为快板。强烈的舞蹈节奏情绪与强音的快速演奏,在最短的时间里渲染出热烈、欢乐的节日气氛。此为全曲的主体部分。
(4)尾声(第193至204小节)——欢乐、热烈的“群舞”情绪中结束全曲。
2.全曲演奏的技巧分布讲授。(1)引子(第1至14小节)。
弦乐——颤弓长音演奏,细密、柔和,如清晨云烟雾帐,茫茫一片,给大地朦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以衬托巴乌风情描绘的演奏。巴乌——平缓的三度、二度园滑的连音进行,描述云南民族风情与清晨万物复苏的情景。准确地演奏1-6或6-1的连音,系把握演奏好傣族风情音乐特征的一个关键技巧。
扬琴——和弦琶音的演奏,如小石击水掀起的涟漪,透出清新、明亮的气息,充满生命的勃勃生机。琶音演奏注意前疏后密,低音进行舒缓,高音紧凑,这是此类音乐演奏的一般规律。(2)第一段(第15至133小节)。此为不同节奏的舞曲表现段落。A.第15—24小节,巴乌用声音刻划“领舞”的音乐形象,其
6和
1的滑音演奏都能体现傣族的音乐特点,应注意把握。其低音与弹拨组成的节奏伴奏要演奏出柔美的情绪;
B.第24—33小节,巴乌与高胡及弹拨乐的三重奏,有如舞蹈的“双人舞”,巴乌、高胡二者之间要求相互呼应、衔接,宛如情 人的窃窃私语,表现出青年男女间的爱慕、羞涩、喜悦心情。其间,低音和弹拨乐器组成的伴奏须注意与巴乌、高胡在音量上的协调,不能“渲宾夺主”,而是随旋律的起伏而变化力度。C.第32—56小节,是巴乌与高胡、二胡、笛子的重奏,直至全乐队的“群舞”性演奏。此间,声部错落有致,互相衔接,此起彼伏,形成一个小高潮。故各声部要注意交错、呼应。
D.第57—64小节,再现巴乌与高胡的二重奏,要求如前;低音要注意在电子琴上演奏pizz(拨奏)的效果。E.第65—74小节,弹拨与管乐的对奏,一连串的和声叠置下行,第71和72小节的“变调和弦”的运用,造成曲调的色彩明显变化,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
F.第75—133小节,是一整段3/4拍子的、与前面旋律主题有异的第二主题的乐曲演奏。电子琴用双簧管音色模拟笙的演奏效果,要注意手指如气息般地“呼吸”。
其中,第93——109小节,弦乐与巴乌、高胡的对奏,要求有层次感、起伏感。
在第75—133小节的此段中,低音与弹拨的圆舞曲节奏感,要注意不要“跳”,而要“拖”的感觉,以塑造脚步“擦地”旋转、舞动的一种舞姿形象;扬琴的“分解和弦”演奏要象流水、波浪般起伏、流畅。打击乐的“0 XX 0X”要轻柔,有轻盈感,即具有强烈的音乐感。
G.第134—137共4小节,系由3/4转为2/4的过渡,以便转入全曲第二段。
(3)第二段(第138—192小节)。此为快板的段落。A.第138—157小节,为强烈的“踢踏”舞蹈节奏感。
B.第158—173小节,为弦乐与笛子具有开放性的主题旋律;弹拨与低音的进行要流畅,体现一种向上、向前的情绪。
C.第174—188小节,为情绪激烈、欢乐的16分音符演奏的高潮。其中,由弱渐强,再由弱渐强和密急的16分音符,特别是16分音符的“半音级进”等,是此曲中,同学们演奏最难的部分。演奏要求:平稳,清楚,且随音乐情绪变化而有强弱的变化;半音进行要注意音准,清晰而准确。
D.第189——192小节,变节奏为3/4拍子。此段应认识:一,管乐、弹拨强烈的“踢踏”节奏与弦乐的16分音符形成对比; 二,低音的节奏与旋律声部所形成的综合节拍(实际上的3/8拍子)
全第二段的演奏要注意:乐器发音清晰,节奏稳妥,表现力丰富。(4)尾声(第193—204小节),是在第二段演奏基础上,一鼓作气,造成最后的高潮和全曲的结束。愈到最后,愈要注意保持全曲的一气呵成,演奏要清楚、准确,情感要充沛、激动。总之,要保持塑造《美丽的凤尾竹》的完美艺术形象的高度兴趣,最终造成全曲至此的最热烈的情绪和最大高潮。3.全曲演奏。
找出演奏中的差距,以利继续训练。三,教学方法 1.分段训练;
2.不同乐器组合训练;
3.重点指导个别乐器和分部乐器; 4.突出转调部分;
5.讲解快速16分音符演奏的特征、方法; 6.贯穿乐器间的协作、配合。四,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总的说来是贯彻“教书育人”的总体思想。这仅是一首合奏曲的教学,当然不可能一下子达到最终教学的长远目标。但,作为教学,须有长远的目标和最终目的的思考与准备。这种思考应贯彻于教学的每一步骤。下面就是关于最终目的的一些要求。
1.增强学生合奏能力的提高;
2.增强学生在合奏演奏中的协调能力; 3.鼓励和培养学生:
在“独奏”中敢于“一马当先,当任不让”; 在“重奏”中能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在“合奏”中做到“不苟且偷安,坚守岗位”; 在“伴奏”中做到“能作人梯,甘当绿叶”; 在休息不演奏时能做到“保持情绪,伺机参与”。
总之,培养学生在自我修养中,在与人合作中,在自己“不能参与”等的各种环境中,都能正确地对待,并做好一切准备,积极参与,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和成熟、完美的心理素质,从而培养 学生有质量地参与社会,为社会多做有益的贡献。
器乐合奏《茉莉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电子琴、古筝演奏 教学内容:《茉莉花》
教学对象:有电子琴、古筝基础的学生,相当于业余考级5级左右的水平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合奏《茉莉花》,让学生认识这首经典的中国江苏民歌。
2、通过电子琴与古筝合奏《茉莉花》,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配合能力。教学过程:
1、电子琴1台,学生自己根据《茉莉花》的旋律特点配和弦。
2、弹古筝的6位同学,分组讨论,根据《茉莉花》的旋律特点,进行加花。
3、两种乐器配合,自己听是否协调,觉得不协调的地方自行解决、调整。
4、调整后再演奏,再调整,反复几次,直到学生比较满意。
5、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6、再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重新合奏。
7、教师提出指导意见:音乐的连贯与歌唱性,乐句的呼吸,演奏时的投入表演性。
8、学生自我总结,相互评价。
9、教师评价
笛子合奏课小鸭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聆听的基础上,通过器乐合奏练习,培养学
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吹奏、评价、调整,准确生动地塑造音
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复习单吐与双吐,学习颤音和上波音的吹奏方法,完整地进行乐曲合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完成合奏练习,准确生动地塑造音乐形象。
2、教学难点:
吐音技巧和颤音、上波音在合奏中的运用;吹奏音准及切分音的准确。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阶段目标:基本练习训练学生吹准音阶中的每一个音,而且通过二声部训练培养相互聆听的习惯,学会与他人配合的能力,通过聆听监控合奏的效果。学习双吐的吹奏方法,为后面的演奏做准备。)
1.过渡语:大家好,非常高兴我们又来到音乐的世界。今天我们继续上竖笛合奏课。上节课,我们练习了合奏曲《小鸭子》的第二乐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一乐段,先来做基本练习。(出示课件)
2.二声部音阶练习:请1组同学吹奏一声部,2组吹奏二声部,注意四小节一换气,希望大家相互聆听,感受三度音程的和谐。(1)你用了怎样的吹奏方法?(连音吹奏)(2)请同学们从音准、气息、整齐、和谐等方面回答我们哪些地方吹奏的到位,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学生回答)
(3)师:刚才同学们分别提示我们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再来奏一遍,听听是不是更加和谐。(二声部互换)
3.师:要将旋律变得跳跃、轻快起来用什么演奏方法?(断音吹奏)。出示:单吐练习
学生单吐练习,注意先上行,后下行,速度要平稳,两小节换气。
老师评价
4.双吐练习:双吐注意吹得要均匀。集体合奏,老师评价
5.师:十六分音符的双吐更加有难度,注意一小节换气,要求清晰、平稳。出示:
集体合奏,老师评价
复习器乐合奏《小鸭子》第二乐段:
(阶段目标:通过合奏练习过程中的相互聆听、配合,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1.过渡语:刚才的练习中,同学们非常认真而且做到了相互聆听。我们把上节课练习的合奏曲《小鸭子》第二乐段复习一遍。要求:还是注重听,既要听自己声部吹,还要听其他声部吹,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和谐统一。
2.合奏《小鸭子》第二乐段 老师钢琴伴奏 学习器乐合奏《小鸭子》第一乐段:
(阶段目标:通过合奏乐曲《小鸭子》,将不同的表现方式由浅入深地引入到乐曲中,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抒发音乐欢快的情感,体验合奏的快乐。)
1.过渡语:同学们吹的很到位,注意„„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续写小鸭子的故事。
出示: 小 鸭 子
2.我先给大家吹一遍,你们来体会一下这个乐段表现了小鸭子的什么形象或什么动作?(老师范奏)学生回答形象。3.我们再划拍唱一唱,边唱边感受。因为F调比较高,我们用D调来视唱。
集体划拍演唱。(老师弹琴)第二课时 解决难点
学生回答形象
4.演唱和演奏会让人感受出不同的效果,我们再拿竖笛用F调视奏一下,注意双吐吹奏要准确、速度平稳。
解决难点 学生回答形象
5.我们来看看前四小节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板书:(一长一短),在音高上呢?(一高一低),在力度上呢?(一强一弱)6.同学们唱一唱前四小节,把力度表现出来。(老师钢琴)7.再用竖笛吹吹,注意力度变化。(集体吹奏,老师钢琴)8.其实我们总结的这些特点也就是整个乐段所体现的特点:清晨,小鸭子们从窝里走出来,它们有的互相问好:“哎!你好你好!”有的在眨眼睛,有的摇头摆尾;有走的快的,有走的慢的;最后走到了小主人的身边。我们再来完整的把小鸭子的形象塑造出来。同学们检查一下我们是否准确表现出了刚才总结的特点。请木鱼和铃鼓的同学来给我们伴奏。
集体吹奏 集体评价 9.大家初步体会到了小鸭子的不同形象,我们再分别把它们的形象表演出来。出示:合奏谱
(1)师:上节课我们讲了第二声部作为织体,是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三度音程配起来非常和谐、动听。同学们拿起竖笛来视奏。(师弹琴)
(2)哪个地方是难点?谁能帮大家解决难点。
师吹一声部,集体吹二声部。木鱼伴奏
(3)师:第三声部作为低音让整个乐曲更加丰满。请同学们两人一组练一练。
老师指导学困生。
老师弹奏一、二声部,集体吹奏第三声部。
(4)让我们一起来表现三队小鸭子的音乐形象。这次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边吹、边听、边唱,“唱”是指在心里歌唱。
合奏乐曲(老师钢琴)(四)认识上波音和颤音: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和对比学习上波音和颤音,掌握其吹奏技巧,并把两种装饰音加入到乐曲演奏中,使学生感受生动的音乐形象。)1.过渡语:听到同学们的笛声,我好像看到了池塘边的小鸭子们正一步一步的向我走过来!你再来听听这两种演奏又表现了小鸭子什么形象? 老师吹奏:第一种不加上波音的sol,第二种加上 学生回答
2.师:音乐非常神奇!我们来认识音乐中的两个好朋友!3.认识上波音:(1)上波音定义:(请一位同学快速读一遍)上波音是装饰音的其中一种,用记号来表示,该记号要由主要音快速进入上方相邻的音然后再回到主要音上。
出示:
(2)教师范奏,学生练习,提醒时值要吹够。
(3)我来考考大家:老师吹一个基本音,学生吹一个上波音。
老师教3和4的上波音吹法。
(4)我们再一起来表现这部分旋律。(二声部上波音合奏)(5)通过刚才两种吹奏,对比出了不同的音乐形象,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的。还有一个朋友也能表现生动的画面,听我给大家吹奏一段。看看它表现了什么? 老师演奏:乐曲《化蝶》引子部分。
(6)你知道这是哪一首乐曲吗?它表现了什么?(它表现的是春天来了,百花盛开,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7)我是怎么吹的?这是什么音乐记号? 4.认识颤音:(1)颤音定义:(同学们快速读一读)颤音是由主要音符和它上方相邻的音快速均匀交替演奏而形成的的一种装饰音。颤音用tr记号来标记,如果演奏的时值较长,则用
记号来标记。
出示:听我吹一吹,自己试一试
(2)你觉得在演奏颤音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提醒要注意的地方:
在发颤音的按音孔上,将手指一上一下地反复颤动,手指的动作要有弹性,不要抬得太高,尽量小一些,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并且要持久。
(3)两个同学一组练一练,互相检查。(4)我们来吹这几个音:学生吹颤音
(5)小鸭子可以先后出现,还可以一起出现,我们来吹吹这个乐句。
集体合奏三个声部 5.完整演奏乐曲:
(1)师:好,让我们带着波动的旋律,一起来完整合奏这一乐段!注意我们总结的特点和装饰音。
集体合奏乐曲第一乐段,吹完后学生评价
(2)完整合奏乐曲:天刚朦朦亮,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鸭子从窝里走了出来,它们不停地拍打着翅膀,左右张望着。终于,它们看到了自己的小主人,紧赶慢赶地跑到了小主人的身边,把小主人围了起来,它们一起唱着那动听的歌!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拿起竖笛来表演这个生动的画面吧!(出示课件)集体看合奏谱,完整合奏乐曲。(老师钢琴)木鱼、铃鼓伴奏(3)大家表演的太好了!我们班有一个小乐队,乐队的同学为了这首乐曲在课下进行了排练,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表演,我们将会听到更加美妙动听的音乐!(老师指挥集体演奏)竖笛合奏+乐队(五)小 结:
今天我们通过集体合作,用竖笛合奏塑造了小鸭子的形象,我们也从中领略到了“小音符”和“小竖笛”的神奇,生活中还有许多美好、生动的事物,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用音乐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炫丽。
本节课学生不仅在合奏中培养丰富的情感、激发合奏的乐趣,更是培养了团队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善于总结。探索出更多、更好、更新、更有效的器乐教学方法。
大班民乐欣赏:紫竹调 民乐欣赏《紫竹调》(大班)
设计意图: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让孩子初步了解基本知识,能激发孩子的爱国热情。结合现在孩子学乐器热,特设计此活动。希望以点带面,让孩子接触民族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目标:1.学习听辨民族乐器—古筝的音色,简单了解古筝的知识。
2.体验乐曲浓郁的江南韵味。
3.初步感知民族音乐,萌发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活动准备:1.《紫竹调》录音(独奏与合奏)
2.古筝一架 3.图片四幅: 高楼大厦 热闹的马路 江南
田园风光 江南水乡秀丽景色
4,录像(1)热闹的街口(2)江南美景、(3)
合奏《紫竹调》 活动过程:1.欣赏民乐《紫竹调》
幼儿可以闭着眼睛欣赏
2.了解“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概念 “你觉得这段乐曲好听吗?”
“那你知道这么好听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古筝)
“它是由古筝单独演奏的曲子,我们叫它古筝独奏曲。” 出示古筝,了解它的简单知识
“有谁知道古筝是哪个国家的乐器?”(中国)“对了,它是中国才有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它是我们民族自己的乐器,我们叫它民族乐器。”(3)熟悉古筝音色
“古筝的音色特别好听,现在,你可以过来弹一弹,听听它发出的声音。”
(4)“民族音乐”的概念
“你知道民族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叫什么音乐?”民族音乐简称民乐,“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民乐《紫竹调》。” 3.欣赏乐曲第二遍(老师弹)(1)提问:你听了感觉怎样? 小结:这是一首抒情、缓慢、优美的乐曲。
(2)出示四幅图,教师简单介绍图片内容
“这四幅图中,有二幅表现的就是乐曲的内容,请你再次欣赏,然后把这二幅图选出来。”
4.欣赏乐曲第三遍
(1)自由讨论
(2)幼儿回答
(3)“接着请你边听音乐边来看两段录像,看看到底适合什么内容。”
提问:这下你知道了吗?再次肯定录像与图片内
容。
教师小结:民乐《紫竹调》优美动听,正是描绘了江
南乡村秀丽的景色,给人—种清新、愉快和美好的感
觉。
5.欣赏合奏曲《紫竹调》
“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民族乐器,象二胡、琵琶、笛子等,这些乐器除了可以进行独奏,还可以进行合奏. 现在请大家欣赏合奏曲《紫竹调》,你可以学一学各种乐器的演奏,也可以轻轻地用拍手等身体动作来表现。”放录像配音乐
“民间音乐中还有很多好听的乐曲,我们下次再来欣赏好不好?”
小学器乐课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设计:
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启发学生进行文学艺术创作,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2、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课件演示
课前展示课件封面,播放背景音乐。
一、情境导入
1、大屏幕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华民族乐器的图片,并和同学们一起回忆每个乐器的名称。
2、播放《春江花月夜》,请同学们思考这首乐曲是由大屏幕中哪些乐器演奏。教师总结: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琵琶、洞箫、古筝、二胡等中华民族乐器。课件演示
1、向学生展示配有背景音乐且具有古色古香风格、写有《春江花月夜》标题的页面
2.请同学们思考:从大屏幕展示的词语中找出与这首乐曲意境相符的词语
3、简介乐曲: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它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
课件演示展示写有乐曲简介并附有与乐曲情境相关图片的页面。
二、熟悉主题
1、音频演绎,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乐曲播放过程中适时地启发诱导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
思考题: 比较乐曲每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课件演示:
1、先展示写有思考题的页面,之后播放音乐及与乐曲意境相关的视频,伴随着画面的切换进行欣赏。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乐曲的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每一段的结尾都是一样的,而前面却有所变化。这就是中国传统乐曲中常用的“换头合尾”变奏法。它能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作用,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或主题。课件演示:
简单介绍“换头合尾”变奏法。
3、揭示音乐主题。这首乐曲一般分为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出示乐曲结构图)
三、画面联想
运用画面联想法,分段欣赏乐曲,并请同学们从以下标题中选出与之情景相符的标题。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台5水深云际6渔歌唱晚7回澜拍岸8桡鸣远濑9欸乃归舟10尾声
播放各段音乐的同时,向学生演示包含各段基本内容及相应图片的页面。
四、视唱
师生视唱乐曲主题
要求:先由教师富有感情的演示,再由老师教唱,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演唱,最后请同学表演。
五、创作
1、欣赏由琵琶独奏的《春江花月夜》,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意境,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
2欣赏一段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古典舞,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意境自己绘画或写一首小诗。最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作品。3 请同学朗诵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总结: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视唱和创作等环节,了解到乐曲通过变奏,不仅描绘了江上秀丽的晚景,表现微波荡漾、温馨恬静的春江景色,而且借景抒情,激起人们对祖国山河无限赞美的深厚情感。它还使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管弦乐曲的神韵,充分展示了我们民族器乐的魅力,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乐器在世界之林中永远是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
小学器乐课教案 篇3
[本课题教时数]:4教时 [本教时为]:第1教时 [备课时间]:8月29日 [教学要求]:
1、通过三首不同民族乐器借鉴形式乐曲的赏析,让学生突破狭隘的民族观,从世界大文化的高度,积极认识“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
2、运用Cakewalk电脑作曲软件让学生探究在多媒体计算机中进行“乐器借鉴”,从而加深对“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不同民族乐器借鉴的形式。
2、指导学生运用音色在多媒体电脑中进行不同民族乐器借鉴。[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电脑、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欣赏音乐片段,考虑:
(1)作品名(2)作曲者(3)什么乐队演奏
2、感悟:为什么中国民乐队演奏这首曲子,在什么地方演出(看影片文件)
中国民乐队演奏传统西洋乐曲是属于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由此引发课题――不同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
二、新课导入 :
1、质疑:为什么会出现不同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现象呢 说明:借鉴的生命力
每一种民间乐器都有其富于美感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一个民族的人们对自己的民间乐器都有很深的感情,但对异族乐器都抱有一定的新鲜感和猎奇感,因此,民族乐器通过借鉴可以展现音乐作品新的风貌,民族情感在乐器的借鉴中可以焕发新的光彩。
三、作品赏析,揭示不同民族乐器借鉴的形式
作品一: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云雀》,排箫演奏与杨琴演奏的比较 借鉴形式:用东方乐器表现西方民族情感 分析:这种借鉴的特点(相同点及不同点)作品二: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 管子独奏与二胡协奏曲的比较 借鉴形式:用西洋乐队烘托东方乐器 讨论:A、这首乐曲表现什么情感 B、管弦乐队的加入起到什么作用 C、这种借鉴的意义
作品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借鉴形式:用西洋独奏乐器和乐队表现东方情感 讨论:A、这种借鉴好不好,为什么 B、这种借鉴是不是也体现民族性,为什么 补充举例:马晓军与二胡
结论:跨民族的乐器借鉴、渗透、合作能造就全新的时代经典
四、实践操作:在多媒体计算机上进行乐器借鉴,体验不同民族乐器的借鉴。
1、简要介绍色彩性比较强的几件民族乐器的音色特性及与雅玛哈KB――410电子琴上民族乐器音色的比较
2、在Cakewalk电脑作曲软件上进行编辑 乐曲1:茉莉花 乐曲2:雪绒花
乐器:弦乐(小提琴)、长笛、双簧管、萨克斯、二胡、笛子、笙等
3、具体要求:(1)分组讨论选择乐器(2)派代表交流并说明为什么(3)派代表进行操作
小学写字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横撇、横钩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横撇、横钩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横撇、横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字姿势
二、学习横撇、横钩的写法
1.师边讲解边示范:
横撇:横画短,折处顿,撇画长而微短。
横钩:横画长而平,横尾顿后出钩,钩画短而斜。
2.学生练习书写笔画。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友条你定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友:横短撇长,“又”捺向外伸展。
条:上半部分长撇画与捺左右伸展,下半部分向上靠拢。
你:字形较方,左窄右宽。“尔”竖钩的.竖部与撇头对正。
定:字头较宽,中部较窄。下面的“人”较宽,捺平而长,竖局中,与上点对正。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描一描,写一写
岁亮
5.比一比,改一改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5
授课人:六年级教师 程梅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2.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总结
小学体育室内课教案 篇6
主备人:周建云
学习内容:体育常识、室内活动游戏
学习目标:了解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第一部分 体育常识:课堂常规: 教学重点:理解课堂常规的意义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 组织教法:
一、导入新课
1、问题导入:同学们,想一想,从一年级上体育课到现在你们知道上体育课有哪些要求吗?
2、学生互相讨论,积极回答。
3、播放幻灯片,出示课题:课堂常规
一、传授新知
1、教师讲解什么是课堂常规?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课前常规、上课常规、下课常规)
2、教师讲解体育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
① 服装要求: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体育课。
② 小生活准备:小朋友们天热运动后容易口渴。天冷时易上厕所,因此在上课前应处理好“小生活”,养成习惯保证体育课的良好秩序
③ 上课前应取下衣服上的纪念章、校徽,口袋中不能放小刀、铅笔、剪刀、钥匙等尖锐、坚硬的物品。④ 体育委员准备 :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上课的地点和需要准备的器材并带领本班同学在体育课前二三分钟到达规定的地点,准备上课。
⑤ 体育课中要主动配合教师,遵守课堂纪律,有秩序地做练习,不哄闹,不做有危险的动作。
⑥ 爱护体育器材,按教师的要求搬运和发放器材。下课时要清点器材,及时归还体育室,避免损坏或遗失。
⑦ 下课前要整队,认真听取教师或同学对课的小结。
3、体育活动后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① 不宜马上洗澡:
此时如果马上洗澡,易导致血液过多地进入肌肉,而使心脏和大脑的供血不足。
② 不宜贪吃冷饮:
运动后失水较多,往往口干舌燥、极想喝水,这时如喝下大量的冷饮容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等疾病。③ 不宜蹲坐休息:
因为运动后马上蹲下休息,不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易加重肌体的疲劳。④ 不宜立即吃饭:
运动时全身的血液处于运动器官处,内脏处较少,此时进食,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
4、分组讨论、交流各自遵守课堂常规的情况。
5、教师根据本课内容,出示几道是非题,指导学生分组讨论。(1、小明跑完一千米后,立即坐在地上休息。
2、小虎运动后,认为体力消耗太多,于是大吃了一顿。
3、芳芳运动出了很多汗,妈妈给她喝了一点盐水。
4、聪聪运动时感觉很口渴,于是喝了很多水。)
二、巩固新知
1、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小组讨论。A 说一说,为什么要建立体育课课堂常规? B 议一议,体育课课堂常规有哪些主要内容? C 你在平时做到了哪些?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2、学生开展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评议。第二部分 室内活动:分左右
教学重点:理清左右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分清哪边是左哪边是右
组织教学:
1、教师带领学生做辨别左右方向的游戏。
2、学生自我判断教师提出的方向,认清左右方向及身体的左右部位
3、教师讲解、示范游戏动作,引导学生观察。
4、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跟随教师模仿练习。
5、初步掌握动作后,打乱顺序,随意提问,提高学生的快速反映能力及快速辨别左右方位的能力。
小学见习心理课教案 篇7
一、课堂设计:
同学们即将离开小学的的课堂,走进初中的校园。最后的日子里,他们是开心,是失落,是彷徨。离别之际,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那就是做好自己,保留自己内心的纯真,学会认识自己、管理自己、肯定自己。
二、辅导目的:
1、通过课堂设计,让同学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目标与人生方向。
2、学会如何控制自己。
(一)教师:
1、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
2、引导学生通过小游戏来认识自己。
(二)学生:
1、通过游戏,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着哪些理想。
2、学会如何控制自己。
三、辅导方式:
1、小游戏
2、交流讨论。
四、辅导前准备: 多媒体、白纸、笔等。
五、辅导步骤:
(一)导入:自我探索
1、让学生拿出纸和笔,问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一种植物,你希望是什么?并将这种植物画下来,解释你选择这种植物的理由。”
2、学生动手自我测试。
3、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选择了某种代表自己的植物,是因为这种植物有和他相同或者他所希望具备的特质,可以投射出对自己的期望。但是,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选择相同植物的人,选择的理由却不尽相同。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游戏看到真实的自己、理想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二)猜猜30秒。
规则:学生安静地坐在位置上,闭上眼睛,耐心地等待,自己估计到30秒时睁开眼睛并举手,看谁猜得最接近30秒。
目的: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内容的丰富,现在的小学生缺乏耐心,这也是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浮光掠影的一个原因。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学生的耐心。温馨寄语:
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 篇8
七年级学生年g在13―14岁之间,他们活泼、好动,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判逆性等性格交织在一起的时期,古文显得单纯热情、可塑性强,但自我抑制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喜新猎奇;此阶段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协调性和灵敏性不够,力量和耐力较差,
二、教材分析: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跨越式跳高》是锻炼身体的一个较好的内容,它技术简单,对发展身体的灵敏,协调性和直肢力量、弹跳力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另外,加上使用的场地设备要求不高,在一般学校容易开展;本课为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是在上节课建立动作表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动作要领,达到巩固和提高阶段,并在小学跨越皮绳的基础上发展跳跃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和技能:熟练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提高跨越式跳高能力,发展学生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弹跳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运动兴趣,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团结互相、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突出以育人为宗旨,健康为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奥运通往20XX”为主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兴趣、自主、创新为语调,发挥体育课多功能的作用。在教学中,采用按兴趣分组和个人水平分层学练的教学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向奥运健儿学习,为国争光的热情,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寓练于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提高技术和运动能力,促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在技术教学中,采用教师提出目标和任务,按学生个人水平,自主分组,互教互学,互助互练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 篇9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1】
公开课教案 《麻雀》教学设计
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王 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嗅、摇撼、扎煞、掩护、拯救、嘶哑、搏斗”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扎煞、掩护”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过程与方法:
1.练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悟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小麻雀而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感悟“爱”的强大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形象,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教学难点:
体会第四、五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三、教学策略
《麻雀》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
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热情地歌颂了“爱”的强大的力量。
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体现“学用语言”的教学原则。
即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将阅读和写作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悟故事中的爱意,再逐一品析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形象,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在读中想象情境,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恩有爱的生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文本中浓浓的爱意
1.同学们,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麻雀》这篇课文中有哪些角色?(“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2.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快速读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课件:
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想( )小麻雀。
老麻雀( )小麻雀,吓( )了猎狗。
我( )了猎狗。
3.学生读文,交流。
4.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味道,不知你感受到了吗?(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快速读文,旨在紧扣教学目标,先找出文中出现的角色,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脉,初步感知课文体现的浓浓的爱意。
(二)感悟小麻雀的可怜
1.这浓浓的爱意,是由一只小麻雀的遭遇而展开。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
预设:学生说到小麻雀神态的句子。
出示课件:
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预设:
(1)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神态)
(2)请认真读读这句话,想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麻雀?(可怜、无助的麻雀)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呆呆地、无可奈何)
(3)“无可奈何”在这里指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上文理解:小麻雀没有办法可想感到很无奈),带着小麻雀的无奈,我们再读这句话。
预设:学生说到小麻雀外形的句子。
出示课件: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1)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外形)
(2)从这外形的描写中,你感受到小麻雀怎么样?(小、可怜)
3.因为麻雀太小,所以才会从巢里掉下来,站到这陌生的地方,遇到庞大的猎狗,它呆呆地、没有一点办法,只能无助地拍打着小翅膀,多么可怜啊!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一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再分别从“神态”“外形”两方面进行品析,感悟此时的小麻雀又小又无助,
非常可怜,为下文的展开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感悟猎狗的可怕
1.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描写小麻雀的神态和外形的句子,体会到这是一只可怜的小麻雀。
那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呢?请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猎狗的句子。
2.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3.自己轻轻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猎狗这样凶,小麻雀多危险啊)
出示课件:猎狗张开大嘴图。
4.看看此时的猎狗,张开血盆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显得多么凶狠。
想想那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嘴角还是嫩黄,个头不过咱们拳头那般大,如果猎狗一口咬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多么令人害怕的一幕!你感觉到这紧张的气氛了吗?一起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想象体验文中意境的能力。
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情境描绘,借助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紧张的氛围,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让学生得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为下文感悟老麻雀的勇敢埋下伏笔。
(四)感悟老麻雀的勇敢
1.就在这危急关头,谁出现了?(老麻雀)
2.它是怎样做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动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画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
3.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1)这句话中主要描写了老麻雀哪个方面?(动作)哪些动作?(飞、落)
(2)“像一块儿石头似的”是什么意思?(突出表现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的勇敢和坚定)
(3)小小的动作描写带给我们的思考,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关注老麻雀的动作,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生动地描绘了老麻雀在情急之中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
对理解老麻雀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指引学生在平时习作中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
4.它还有什么动作令你感动?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1)什么叫“扎煞”?(张开)
(2)它张开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它可能在叫着什么?
(走开,你这可恶的猎狗!不许你伤害我的孩子!)
(3)它为什么要“绝望地尖叫”?(它感到很害怕)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句话。
5.它还有什么动作令你感动?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1)哪些动作让你感动?
(2)老麻雀拿什么来掩护小麻雀?(自己的身躯)那拳头般大小的身躯,能掩护得了吗?(掩护不了)所以,现在的老麻雀是什么心情?(紧张、害怕)
(3)老麻雀紧张成什么样子了?(浑身发抖,声音嘶哑)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句话。
小学语文说课教案 篇10
(学生将已学会的原理予以广泛的应用,提高学法迁移的价值。)
在落实这一环节时,着重理解第九自然段中“写实”和“联想”部分。(结合配套投影片,展示教材中描绘的景象,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与理解)
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以景物的变化引起曲调的变化,再以曲调的变化体会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
(4)熟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在完成文后的问题后,边读课文,边归纳课后习题的三个问题,即可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步的教学是前一步教学的水到渠成,也达成了本教时的教学目标,落实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根据目标,设计作业
1.语文作业本①p40第4题。
2.作业本第6题――归纳主要内容。
第三教时
一、入情入境,指导朗读
1.师以形象的描叙,先将学生从《月光曲》谱成的传说中转入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1)先让学生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然后简要交代朗读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技巧。
(2)重点指导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这部分。
借助投影(出示贝多芬和兄妹俩的对话),学生练读→讨论→师点拨→生有感情地读,重点领悟两个“您”及叹号、问号的作用。
(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体会两次的对话所体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
(3)在引导学生朗读第9自然段中,根据文中描写,借助简笔画,创设情境,便于学生悟境。
a.结合“联写”部分的三个画面:“月亮初升的”,“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的微云”,及“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了巨浪”,体会“缓慢舒畅→轻松明快→雄壮激昂”的情感变化。
b.带学生进入课文角色后,再朗读文章的“写实”部分(通过男、女生对“写实”、“联想”部分的朗读,为下一步的背诵理清了思路)。
2.导背诵第9自然段。
背诵前,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两种背诵法,并指出本文宜按“提纲背诵”,然后尝试背诵。
在细读中悟境,于悟境上背诵,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之一,又突破了难点。
二、感情朗读,小结收获
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后,进行小结收获,如让学生说说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等,最后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惑之处。
(通过谈收获,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让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补救反馈,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和能力。)
三、学习创新,设计作业
创造性描述:
1.贝多芬回到客房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样想?
根据以上内容练习写一段话。
2.学生描述。
(通过描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教学反思:
《月光曲》是人教版语文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即兴谱写《月光曲》的经过。文章短小精悍,无论是乐曲本身还是语言文字、人物情感都优美生动、感人至深,是一篇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一、创设情境,聆听曲之美。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曾三次让学生聆听此曲,觉得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听《月光曲》是在揭题之前,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先让我们来听一首乐曲,请你们来猜一猜这是一首什么曲子?”听曲子学课文,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不多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二听《月光曲》,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段第九自然段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此时,让学生配以时而徐缓抒情时而高昂激越的乐曲诵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在水天相接的海面上,一轮圆月冉冉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继而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波涛汹涌的大海格外壮观……这样,学生入其境而通情,朗读时也就真正达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三听《月光曲》是在即将结束这篇课文时,我边播放乐曲边对学生说:“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再次聆听《月光曲》,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优美流畅的旋律中结束本课吧。”
二、精读课文,领略文之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水田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到海面由平静――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高亢激昂。此时,即使学生从没亲耳聆听《月光曲》,但是通过这充溢着优美意境的字里行间,也能想象得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了。
三、细细品味,感悟情之美。
细细品读《月光曲》这篇课文,我们也不难感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当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兄妹俩的对话而推门进屋时,当盲姑娘激动地认出贝多芬,贝多芬再次为她弹曲时,我都让学生想象:“当时贝多芬是怎么想的,是什么驱使他进屋并再次为盲姑娘弹曲?”当课文最后讲到兄妹俩久久地被曲声陶醉时,我又借此让学生练说:“假如你就是兄妹俩中的一个,当你从陶醉中回过神来时,你会对着贝多芬远去的身影激动地说些什么呢?”通过以上的几次想象练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贝多芬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的是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和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位大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
听曲、品文、悟情,《月光曲》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之美,领悟到语言之美,更让学生体会到了人的情感之美,使学生从中获得了愉快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说课教案模板]
【小学器乐课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音乐器乐教学09-08
中小学器乐教学08-26
中小学器乐教学管见12-27
军乐镇小学器乐兴趣小组工作总结07-11
小拜年器乐曲教案05-08
器乐教学,教案,学习资料,音乐课,竖笛06-12
器乐发展10-21
器乐演奏05-29
民间器乐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