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器乐教学(精选12篇)
音乐器乐教学 篇1
著名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乐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作为音乐教学的基本方式,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领悟、欣赏、表达和创造力,增强其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学生在演奏中学习和感受音乐,既培养了其音乐表现能力,又提高了审美能力。自新课程开展以来,笔者一直致力于乐器进课堂的教学研究。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器乐入门教学如果课程没有设计好,教学没有组织好,学生会很快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能力差的学生会对器乐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成为教学中的阻力。如何在器乐入门教学中让所有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让器乐学习成为学生提高音乐素养的台阶,这对课堂器乐教学来说是个大难题。因此,器乐入门教学是学生对学习乐器的关键期。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积累,注重提高学生对各类器乐曲的欣赏辨析能力,积极尝试让器乐进课堂,鼓励学生学会器乐演奏,让学生在吹拉弹奏中听、辨、赏,仿、演、创,逐步提升音乐素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引导器乐欣赏,强化学生的音乐理解力
所谓音乐理解力,就是指个体对一段乐曲的感受和理解,以及由此生发的联想和想象等各种体验能力。作为音乐的基本表现形式,器乐演奏对于表现作品主题、激发情感共鸣有着重要作用,无论是铿锵激昂的打击乐器,还是悠远深长的管弦演奏,会给听者不同的音乐体验,产生不一样的审美效果。教师应借助器乐欣赏这一主要途径,通过形式多样的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力。
如在教学《鸭子拌嘴》这首中国民间打击乐曲时,我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认识的打击乐器,然后让大家听听这首曲子里有哪些打击乐器。同学们很快确定有钹、木鱼、锣等。然后,我逐个介绍这首乐曲中艺术家手中使用的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通过对乐器外形、音色、作用的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器乐欣赏的自觉意识,也让同学们在兴趣盎然中对中国民间打击乐曲有了初步认识。为加深对这首打击乐曲的理解,我把这首乐曲分为三段,请同学们分段欣赏,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创编“同名故事”。第一部分:清晨,一群小鸭子摇摇摆摆出去散步,在池塘里快乐地游戏……第二部分:不好,它们怎么能为一点小事吵架呢?第三部分:大家认识错误,和好如初。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它、表达它呢?第一部分,我采用了体态律动的形式,让学生们演一演小鸭子摇摇摆摆散步的情景。第二部分,我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控制拍手强弱,来表达吵架的过程,学生们模仿艺术家们的节奏和强弱,居然将吵架过程表现得惟妙惟肖。第三部分,我采用歌词创编形式,“别生气呀别生气,给你吃呀给你吃!真好吃呀真好吃,谢谢你呀谢谢你!……”一节课下来,既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又训练了学生对器乐音色的辨别力和想象力,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器乐欣赏的种子。
二、开展器乐训练,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器乐训练,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形式。我常常将器乐教学有意无意地融入其他形式的教学训练中。如在音乐欣赏中,引导学生弄清楚乐曲的结构后,通过拍手、拍腿、敲击桌面等为乐曲伴奏;在唱歌教学中,编写、简化伴奏谱,请学生用自己熟悉的乐器为演唱者伴奏,引导学生相互配合。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学习竖笛,为了激发学生的演奏热情,我每多教一个音,都会编一两个和这个音相关的小曲子,请同学们和我合奏,使学生们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在期末音乐测评中,我加入了器乐演奏考查,并且划分了两个等级,一是演奏《五月星》《小蜜蜂》等音乐教材中的曲目,通过的给予“达标”评价;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曲目,一经通过将给予“优秀”评价,并建议班主任将其评为“班级演奏之星”记入素质报告书。考核时,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后者。在学生演奏的过程中,我适时和大家交流,对学生的演奏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能根据歌曲的情绪控制吹奏的速度和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
三、参与器乐创作,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其独特的多元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艺术再创作的空间。特别是器乐演奏,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创作冲动。在教学中,我借助器乐教学,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如在三年级的竖笛教学中,每教完一个音,我都会请同学们自己随意创编四个小结以上的乐句,吹一吹,比一比谁的欢快,谁的抒情,谁的悲伤。渐渐地,学生们也掌握了一些小小的规律,如短促、跳跃的音更能够表现欢快的情绪,低沉、悠长的音更能表现悲伤的情绪……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将学过的喜欢的歌曲改编后用竖笛吹奏出来,说一说、比一比谁的创作更独特,更有新意。开展器乐演奏探究实践活动,我鼓励学生借助现有的条件,哪怕是把桌子、盆子作为“器乐”,创新演奏的组合形式,进行“翻版”演奏等,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收获这样或那样的惊喜。
四、组织器乐演奏,增强学生的协调合作力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不单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应在音乐实践中积极锻炼和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这需要教师积极创设实践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做好角色定位,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开学初,经过了解,我所教的五年级班级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在校外学过乐器,虽然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长期坚持下来。于是,我和学生们设下一个一学期之约,用自己学过的、熟悉的、擅长的乐器和同学们合作一首C大调的乐曲,如《剪羊毛》《茉莉花》等,同学们积极响应,弹古筝、拉二胡、吹竖笛、吹萨克斯、敲铃鼓、摇沙锤……在第一次的尝试中,各种乐器一哄而起,杂乱无章。于是,我引导同学们分析问题出在哪里,该如何解决。经过讨论,大家知道了乐队演奏绝不能“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需要相互协调,步调一致,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于是,我对学生们进行分组,如民族乐器组、西洋乐器组、打击乐器组等,并在演奏中进行分工合作,自觉做到减少干扰;并对演奏的乐曲进行处理,让学生尝试编写合奏谱;推选和培养乐队指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都有了很大进步。
在器乐入门教学中,让学生有兴趣是学习的前提,组织有序的课堂教学是手段,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是基础,关注音乐本质是器乐教学的根本,提升音乐素养是器乐学习的目标。器乐学习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到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的过程中去,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音乐教师要有心并且勇于尝试,努力积累课堂器乐教学经验,一定能使器乐教学逐步完善,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小器乐奏响音乐大课堂。
音乐器乐教学 篇2
民勤五中邱成玉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学生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的确如此,器乐教学作为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进行音乐艺术实践的一种较好的形式。
口琴是课堂器乐教学中最常用的乐器之一,因其体积小、价格便宜、便于携带且有固定音高等优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从2001年起,响应“口琴竖笛进课堂”的号召,我校将口琴作为教学乐器引入课堂。几年来,在不断反复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口琴,不仅能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开拓音乐视野,促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还能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并从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在口琴学习中体验、探索、发现、求知?我认为:应当着眼于学生的音乐兴趣,积极的创造精神和审美情感的养成,以培养学生主体对器乐的表现创造能力为目标运用以下几点策略来进行班级口琴教学。
一、在听赏体验中学会聆听,激发兴趣。
在过去的口琴课堂教学中,我会先教几个音,让学生机械式地跟着
练习。渐渐地,我发现同学们的耐心是有限的,不能适应枯燥单调的学习方式。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好奇心强,尤其喜好新生事物。怎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就要把听赏体验放在第一位。在看一看口琴的外形后,让学生吹一吹,体验口琴的音色。教师适宜地演奏一首学生熟悉的乐曲,学生在认真聆听后,对乐曲的节奏、旋律、情绪、风格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畏难情绪降低,愿意投入到口琴学习中来。例如:在教材《小星星》的学习中,旋律的流畅性和呼吸学生较难把握,听赏体验显得由为重要。只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乐曲时能够专注地聆听,学会捕捉每一个细小的声音信息不仅锻炼了敏锐的听觉感知,也为有呼吸的演奏打下了基础。
口琴学习并不难,关键还是熟练的过程。教师要多选择学生熟悉的或者是世界名曲来聆听、感受,接着哼唱、试奏,渐渐都能感受参与口琴学习的愉悦。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好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做更多的音乐积累,丰富内心的听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记忆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鼓励学生用手中的口琴将音乐主题表现出来,多表扬敢于尝试的同学,让美妙的音乐大家一起分享,学生的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来。
二、运用模仿演练手段,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感受音乐形象过程中提高演奏技能。
最初的训练基本以按谱找音的方式,而缺乏对音乐“灵魂”——音色、力度、表情的体现,时间一长,学生吹奏的东西缺乏音乐节奏的整体感,把音乐当作机械式的技能去训练,使一些学生与生俱来对音乐的敏感和领悟渐渐削弱甚至磨灭。为了让学生能自如地演奏,教师要善于把知识点、演奏技巧渗透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学生获益于趣味游戏之中。更重要的一点是:模仿是学生直接将欣赏感受到的音乐表达出来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口琴学习中,既有视觉上的模仿,它来自于教师的示范,如演奏姿势、演奏方法等;又有听觉上的模仿,它来自于学生听赏体验中仔细专注地聆听,以及教师范奏时由于不同的演奏方法产生的不同音色变化与效果。因此在口琴学习中要进行模仿演练。例如:在教材《小星星》的吹奏学习中,我充分运用了模仿演练。完整听赏乐曲后,教师范奏11 | 55 | 66 | 5-|和56 54 | 31 | 56 54 | 31 ||学生感受八分音符,观察教师的连奏,并试着吹一吹。在师生的模仿演练过程中,学生跟着感受。就这样,学生掌握了吹奏八分音符的技能技巧,由此可见,模仿演练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口琴教学手段。
三、在合作中表现,并自主进行探究创造。
表现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演奏能力和欣赏水平,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也要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和提高。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表现音乐,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从而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当孩子们合奏一首刚学会的乐曲,往往会各吹各的,音色上也有差异,听起来显得杂乱。其实只要引导孩子们逐渐养成用耳朵的习惯,学会倾听他人的演奏,倾听自己的演
奏,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乐器合作,并能够在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演奏,形成“音乐的耳朵”。同时,根据乐曲所表达的内涵、情感和风格,积极展开联想、想象,结合学生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创造;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创意的机会,以达到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多向性思维和音乐创造力。
例如在练习乐曲《彩云追月》时,先让学生在表现中合作,分声部进行演奏,要求学生聆听他人演奏效果,在合奏时使学生能够听到两声部和谐、均衡的和声效果。同时结合音乐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月夜静谧、清幽的美,启发学生思考表现月夜所需要的力度、速度,再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情境自主对乐曲进行处理:配打击乐、转调、轮奏、更换主奏乐器,学生的所有想法我都尽量满足,都让他们去尝试。学生将乐曲所描绘的皓月当空云彩相伴的美妙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都有种满足感和喜悦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参与合作的愉悦和探究创造的快乐。
此外,在口琴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一、学生的演奏姿势要正确,教师应严格把关。特别是吹奏时的嘴型要统一,切忌出现嘴唇与口琴接触过紧或过松,过紧容易造成嘴唇破裂;过松就像金鱼吐泡泡一样,影响演奏的连贯流畅,影响气息的处理。以自然放松状态最佳。
二、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聆听的习惯;观察的习惯;积极投入的习惯;认真练习的习惯;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习惯;以保持音乐课堂动静结合的合理状态。
三、注意口琴的使用卫生。每一次演奏前后均要清洗口琴,使用清洗完后用小毛巾包好,严格做到一人一琴。
高中音乐教育器乐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高中 器乐教学 作用
很长时间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观念下,高中音乐的教学和学习一直是一个非常冷门的课程。传统的知识型授课模式,更是让音乐教学失去了灵活性和吸引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养,这种社会氛围直接导致我国音乐教育的飞速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也在慢慢地向世界水平接近。同时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和社会对高中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并将音乐教育作为教育高中生的一项重要方式。器乐教育属于高中音乐新课标标准六大模块中演奏模块的一个部分,随着改革的深入,“器乐教学进课堂”,这种音乐教育方式,在促进学生音乐学习、个性发展、陶冶学生情操、提高音乐素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一、器乐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校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所以在高中音乐课堂上运用器乐教学,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能更丰富直观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意义是器乐背后所蕴含的音乐文化。器乐和声乐同为音乐的组成部分,器乐与声乐的不同就是,器乐不仅仅是单人和单层次的表现形式,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它通过各种类型的乐器、各种层次的表现形式充分表达人物情绪和内心感想。使音乐中隐含的意境得到升华。同时它的使用不同于声乐,它不受个人先天生理的影响,它的使用对象更具普遍性,使个人在音乐上的才能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世界上各民族、各种不同风格的乐器不仅仅变现在音乐的不同上,更加令人注重的是器乐背后所蕴含的浓厚的文化和无数先辈们高洁的思想。这已经不仅仅是音乐学习的问题,而是各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从这方面的角度考虑器乐教学也应该可以说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中不能缺少器乐教育,缺少器乐教育的音乐教育是畸形的。器乐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学习各种乐器,可以让学生们更加具体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的组成,在学习其他音乐文化的同时对比本国的音乐文化,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本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本民族音乐文化。最后对于乐器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到了音乐文化和音乐技能,而且在乐器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音乐素养和生活志趣将伴随学生一生。
二、器乐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个人的重要作用
在以前的音乐课堂上,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意识对学生唱歌、音乐教学、听音等基本技能进行训练,课堂上被动的学习使学生缺少主动性,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有害的。乐器进入课堂后,学生对其充满好奇心,学生的兴趣会在课堂上得到表现,他们会更加主动,更加充满兴趣的去学习。在学习乐器的时候,老是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需求创意性的编排一些小型乐器演奏会,可以是单人的,也可以的组合的。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上台演出“实战”的机会,更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在“玩”的同时锻炼乐器演奏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团队意识、增加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乐器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个人的音乐素质,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在有器乐参与的音乐课堂上,学生普遍情绪高涨,兴趣非常浓烈,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自然而然的学习了音乐文化,对音乐艺术产生自己的了解,丰富了个人思想和生活。器乐教学使学生的反应能力得到锻炼,使右半脑的智力得到开发,有平衡左右半脑的作用。这使得学生的发展更加协调和全面,对学生成才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在乐器教学中学生也难免会遇到难题,但是这种难题是可以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得到解决的,这无形中会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也将体现在学生其他科目的学生生活中。同时器乐教学中大部分的乐器是需要和其他乐器配合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中所蕴含的意境,在这种要求下,学生无形之中就学会了与人合作的技能,增加了他们的团体意识和集体观念,使得学生的集体生活更加融洽,更加和谐,更加团结。同时,不断的进行乐器的练习,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和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意志力和精神在学生学习生涯乃至整个生命中都将起到非凡的作用。例如它使学习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方面更加自信,更加勤奋,更加专注。在学生学习劳累之余可以通过乐器的演奏来缓解过度疲劳紧张的情绪。
对于学业繁重的高中生来说,器乐的学习,不仅不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反而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器乐教育的广泛开展极大的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同学们在学习劳累之余不再需要去打游戏,玩网游来缓解情绪,也不再需要在网络上搜索网络歌曲来缓解情绪。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或者几个小伙伴,通过演奏乐器舒缓心情。同时学生可以在社区里,校园里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乐器比赛,这样不仅可以锻炼技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同时能认识更多的朋友,扩大交友面积。通过这种交流,学生可以认识很多的朋友,既开阔了眼界、交流了技艺,也增进了学生的友谊,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更加的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正能量。
三、器乐教学, 可以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器乐教学, 可以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如果想要更好地在高中进行器乐教学,同时提高器乐教学的质量,需要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在校的高中老师可以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提升自身的乐器教学能力。
师范类大学院校的音乐专业应注重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优秀的器乐教育方法的传授,这是搞好高中乐器教学的基本保障。器乐教学进课堂,在给学生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挑战,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乐趣和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器乐教育进课堂,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机会,更是老师的学习机会,学生老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在器乐教学中要勇于探索,善于专研,不怕艰难,坚持不懈,这将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素质以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彭盛卉.论新课标下的高中器乐教学[J].黄河之声,2009,(08).
试论音乐与器乐教学 篇4
音乐, 是孩子们喜欢的艺术手段之一, 音乐课也应该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形式, 关键还看老师怎么去引导, 要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作用, 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在集体合作中受到熏陶和感化。
一、在器乐学习中培养耐心和自信心
学习器乐看起来不是很难, 只要多多练习, 关键还是指法的熟悉过程, 可是孩子们的耐心是有限的, 怎么才能让他们在枯燥的练习中找到乐趣呢?在简单的练习曲后, 我就选了几首孩子们喜欢的歌曲《春风》等让他们吹奏, 听着熟悉的乐曲, 孩子们也不觉得枯燥无聊了, 反而有种成功感。见此情况, 我马上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肯定和鼓励, 让他们在吹奏活动中找到了自信。我还让他们在乐队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重要性, 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的乐趣, 感受到创作的快乐。通过器乐的学习和演奏, 使他们得到一种自我满足, 即自尊感和成功感, 树立他们的信心, 使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而不是终日怀疑自己, 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了自信心的支持, 我们的孩子才能勇敢地面对以后的挑战。
二、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以后的生活中, 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 使得整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这是非常必要的。我通过器乐吹奏的过程让他们知道, 若要使乐曲演奏的秩序不被打乱, 每个成员的表现欲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就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 学会考虑怎么做才能使团队的努力收到最好的效果。
在分别练习好了的情况下, 进行集体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分工合作, 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种合作的方式。对于某些表现欲较强的孩子, 他们不愿意默默无闻埋没在乐队里, 时常在合奏时发出各种怪声, 已期引起大家的注意, 常常引起哄堂大笑, 他们就有种满足感。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几次, 可收效甚微, 怎么办好呢?于是, 我拿来录音机, 把他们合奏们都笑不出来了。于是, 我对那几个孩子说:“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想破坏我们大家的成果, 只是怕在演奏中听不清自己吹奏的声音, 才这样做的, 是吗?”得到孩子们肯定的答复后, 我又说:“这样的音乐你们觉得它优美吗?如果不优美, 你们有信心创作出更加动听的旋律吗?”孩子们都兴奋起来, 表示要团结协作, 共同创作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当他们再次听到录音机里自己演奏的曲子时, 每个人的表现欲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那种笑, 是发自内心的、满足的、自豪的。
让孩子们知道个人的利益有时要服从整体的利益, 为了整个活动更出色, 就要互相团结、互相合作。孩子们从小学到的知识和养成的习惯, 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 长大了会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 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许多的麻烦, 产生很多的困难并且无所适从。
三、通过学习, 培养自我表现能力
中国孩子有的具有很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可往往却不敢大胆地表现出来;而美国的孩子却能够大方地谈论自己的想法和表演自己的拿手“绝活”。我们的孩子缺乏的就是一种自我表现意识。
在我组织的乐团中, 我给了每个同学表演的机会。虽然有的同学只是简单地伴奏, 可他们还是表演得非常带劲。从他们容光焕发的表情中, 我看到了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正是小小的乐器, 让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 他们的感受乐曲、创作乐曲和表现乐曲的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使得他们的表演得心应手。器乐的演奏让孩子们找回了自信, 充分展现了自我的表现能力, 让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高职音乐教育器乐教学探讨论文 篇5
很多人不理解器乐的学习课程中如何开展小组模式,其实小组教学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培养模式,能够在交流中将思想相互融合,让组内成员更加的进步,小组教育的模式可以采用内个组的成员的器乐都是各不相同的,在合奏的时候可以各有所长,在日常的学习中每个组都可以有一个“指导员”,对于组内成员的基础知识和动作进行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提前接触教师这个角色,也能够为学生日后的.素质和技能进行一个初步的训练,教师对于学生的分组要把握一个度,更要全面的了解组内成员的动向和发展情况,如果成员间发生一定的矛盾一定要及时的调解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吸收能力调整教学计划,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主要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途径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也是三个维度。从小组教学方法出发,能够将三个维度更好的进行链接,及时的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团队之间定期开展组会,也能够通过开会过程中分析的问题来改进下一阶段的目标,对于目标的制定是这个小组短期发展的动力,也是对于长期发展的一个规划,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有计划有规律的进行学习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突破。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利用小组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定期组织评比可以让组内成员按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这样的规划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品质。小组的模式下可以采用取长补短的形式,让成员之间通过交流来发展自身的长处并不断的改进缺点和不足,小组内讨论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转化,对于某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可以通过“学生”和“老师”的角色转化建立更高效的课堂模式[2]。
(二)自主学习模式是当代音乐课堂选择的一个发展模式。
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师将重难点提点过后,对于基础知识和一些课堂上老师没有讲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学习,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步入社会的过程中更多的考验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现代青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基础知识点不仅仅要从书本上获取,更要重视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对于工作或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要及时的想到解决方法,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各种资源在学生上课之前提供相关资料来指导学生学习,随着年龄的增大,教师也可以逐步的引导学生练习自主寻找资源的能力,现阶段网络发展迅速,因此对于网络资源的应用和开发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网络上对于器乐的方法指导和发声的训练动作都能够检索到,因为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轮流值班制度和轮流组长制度,发展学生对于自身素质的培养,对于基础知识要及时的进行应用,教师也可以定期举办竞赛,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对于一些音乐谱子提前的在网上搜索并进行聆听,音乐是需要手与耳的配合,就是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前期对于乐器的手感进行摸索,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的了解自主学习的概念,进而培养和引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可以以日常“拍皮球”为例来对于架子鼓敲打的频率进行初步的练习,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表现良好的,教师也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政策,来激发其继续探究的积极性,维持其在知识的海洋中学习的动力。
(三)开展实践训练是对于音乐器乐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
学习器乐就是能够打击相关的乐器让他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发出具有美感的声音,能够通过手和脑之间的配合碰撞出音乐的火花,在音乐殿堂的大门前需要打开音乐的大门,音乐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以及创新技能的培养,模式改变了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教师以更加贴近生活的训练作为教学计划,直到这一学年或者半学年的教学目标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培养以及对于音乐基本兴趣点的寻找。现阶段很多院校存在的问题就是由于经济成本的考虑而硬性的规定,让学生实践某几种或一种乐器,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应该对于学生有兴趣的器乐统一进行教学,给学生一个发展的机会让学生选择,让学生了解自己对于有一种或者某几种乐器的学习是能够进行下一步发展的,不实践就不能达到进一步发展的目的,也不能够说明自己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音乐能力的考量具有一定标准,让学生对于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能够了解自己,才能够进一步发展自己,才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学习模式下的探究方向才能够进一步的进行明确。
三 结语
高职音乐教育中关于器乐教学模式的探究对于今后的音乐课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音乐这门课程的发展要重点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及时的制定计划和目标,对于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发展,对于学生的三观进行培养,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和素质观念,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全面发展的模式。高职院校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可以将小组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和实践能力培养等进行全面分析,将一些适合学生发展的模式进行推广,对于各地区的音乐教育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推进,基础进程的推进让音乐教育的发展逐步向前。
参考文献
[1]康良生.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创新[J].音乐时空,,(5):89-90.
音乐器乐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器乐教学;结合
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活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更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即表现在反应灵敏、积极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既然器乐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那么重要的,那么要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让它在课堂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一、器乐教学意在激活学生唱歌创造思维
唱歌教堂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唱歌唱得好不好,最基本的要求是节奏,音准的正确性,小学生的音准训练是教学中的难点,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音准也就成为了音乐老师所共同关注的课题,我认为如果能有效的使用一些固定音高的樂器如竖笛、口琴来帮助学生训练听觉,对学生正确的音高概念的形成是非常有益和有效的。首先,我们可以从单音,音程人手,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学生吹奏,另一组学生唱,然后再进行简单旋律的吹奏和视唱。最后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来练习,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效正音准的目的。在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材中出现了二声部或三声部,则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二、器乐教学意在激活学生视唱练耳创造思维
视唱教学要求学生正确地唱出每一首练习曲,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是一个难点,把视唱教学与器乐教学相结合,则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视唱的兴趣。在视唱训练时,学生一般对视唱的旋律不熟悉,音高音准都很难把握,这时,我们能给他们一个固定的音高,他们就会觉得视唱不是很难了,在教学过程中,可先学生自己演奏视唱谱,然后再进行视唱教学。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平安夜》这首歌曲的曲调为3/8拍5—6 513—l 5—6 513--12—217--11—115—16-611·7615·6513--12-214·2711—13一一1?5315·4211—11—切分节奏学生不易唱准,教师在视唱之前让学生用口琴吹奏一遍,使学生对音高有一个固定的概念,最后再视唱就能较快的把握音准。这样唱奏结合,学生兴趣盎然,避免了刻板枯燥。
三、器乐教学意在激活学生欣赏创造思维
欣赏教学是一种不易被学生理解的课程,因为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觉来理解音乐作品,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较难被理解,如果通过乐器与之相结合,就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旋律的情感,使他们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意境产生共鸣。例如:在欣赏第二册《快乐的哕嗦》时,让学生演奏作品第一部分的主题,这样学生不仅是一半音乐欣赏者,同时也是一名演员直接参与作品的演奏。这也使学生感觉到了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乐曲,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由此可见,器乐教学在欣赏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从听觉感到情感感受的桥梁作用。
四、器乐教学与节奏的练习结合
节奏训练是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和听觉的一种方法。我们都知道将节奏比喻成一个身体的一部分的话,那么节奏则就是人的骨骼,想想人没有骨骼是不能站立和行走的,可见节奏是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在节奏训练时,利用一些打击乐器来进行训练,如锣、鼓、镲等,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到了一些常见的节奏型的音响效果,如xxxx XXX节奏时,先由学生口读和手拍节奏,再让学生掌握这种节奏型,吹奏同一个音,如6666 666这样就使学生即进行了听觉训练又增强了内心的节奏感。
要使乐器在音乐教学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前提条件应是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一些难点的问题,老师应予以解决,这还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和专业技能。
当然,在器乐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必须注重趣味性,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贯穿审美教育,进而达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
2、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培养从小规范地演奏和爱护乐器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齐奏、伴奏及合奏的能力,注意增强其器乐演奏的表现力。
3、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习惯。兴趣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认识事物的倾向和需求的原动力。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创设一些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牲的“有趣”教学形式,内容,将其贯穿在“器乐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总之,我们只要能正确掌握器乐教学的方法,就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也能在我国的素质教育领域中开辟一块新天地。
小学音乐器乐教学研究 篇7
关键词:器乐教学,声部,新课标
一、为什么要开展器乐教学
1. 人人都享有被教育的权利, 可共享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基础音乐教学使针对集体而非个人的, 器乐教学也应该普及到每个人身上。只有让器乐进入课堂, 才能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加全面的音乐教育。
2. 依据美国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所言:
“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的桥梁。”墨塞尔先生对器乐教学的深刻认识, 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教师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领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中因势利导, 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我们要拉动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器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说, 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之一。重视器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是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3-6年级的学生应学会演奏简易的吹奏乐器, 能够演奏2-3首乐曲, 并且要求小学器乐教学应占音乐教学的20%。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一直以来, 乐器仅仅使丰富课堂教学的工具, 然而随着器时代的发展, 器乐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例如通过课前一曲的形式, 让每个学生拿起竖笛吹奏歌曲, 我觉得这个办法有利于学生的指法练习, 还能提高学习器乐的兴趣, 从而使音乐课的气氛更加浓郁。
三、让器乐进课堂
1. 让器乐进课堂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歌唱时的音准, 对学生学唱歌曲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可以学习一些乐理知识, 还可以通过器乐演奏合奏等进行进行多声部的训练。例如四年级的《红蜻蜓》, 完全是一首两声部歌曲, 教师可先让学生齐吹奏do到si, 待熟悉了指法后再进行分组分声部练习。这样一来, 学生的兴趣高涨, 都在期待着两声部的合奏。通过合奏, 可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同时又培养了音乐兴趣。
2. 建立学生学习器乐的信心。
由于器乐学习非常枯燥无味, 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动机, 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就成为了一大难题。教学中教师应多做示范, 每次练习要求要明确, 集中解决重点问题。如第一课主要要求学生找准指法和手型;第二课主要要求学生吹奏时稳住气息, 手指触键要稳;第三课主要要求声音干净、连贯。初学阶段教师要注意选择简单、生动的乐曲, 如《闪烁的小星》《划小船》《欢乐颂》等。
四、在“器乐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1. 打击乐器。
在运用打击乐器前, 教师要出示相关的打击乐器, 并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打击乐及其演奏方法, 敲击打击乐时, 声音要愉悦、清脆。
2. 器乐教学与歌唱教学的关系。
如果单单就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而言, 小学音乐教学中还是以唱歌教学为主, 器乐教学有其自身优势, 但主要还是为唱歌服务。器乐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唱歌伴奏, 使他们唱出来的歌曲更好听, 增加他们的演唱能力。这个观点, 连最讲究器乐教学的奥尔夫也是完全认同的。通常情况下, 教材当中每首歌曲的曲谱, 也是我们器乐教学的演奏曲谱, 所以教材上的每首歌曲, 我们不但可以用于演奏, 而且可以用于演唱。在教学中, 我通常先把需要演唱的歌曲教授几遍, 再让学生用乐器演奏, 这样不仅使学生演奏起来更加容易, 同时也使学生在掌握新歌的音准上更为准确。新课讲授完后, 我会留下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复习, 并且背奏歌曲, 通过课后练习, 学生对歌曲掌握将非常熟练, 甚至可以不用教师指导, 就能准确地唱好歌曲。
3. 器乐进课堂与二声部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可以首先将学生分为两声部, 第一声部的学生先吹, 二声部学生听, 然后再反过来。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听到两声部的合奏的声音。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最好的和声效果。在学习唱歌或器乐的过程中, 总会遇到一些困难, 例如音高、音准、节奏等难点。尤其是节奏,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歌曲范唱,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 其中的节奏比较难掌握, 尤其是开头的节奏出现了弱起, 比较难唱准, 更别说吹奏了, 还有后面二声部合唱。对此, 教师可先分别示范两声部的吹奏, 然后给学生听原唱的和声效果, 再让学生进行分声部训练、合奏训练等。这样一步一步学生就会更加有兴趣地学习。
4. 重视培养学生使用乐器的良好习惯。
课堂常规是教学中必要的一种约束力, 其主要作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有秩序的条件下学到应学的东西。器乐教学尤其要重视课堂常规,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否则学生很容易把乐器当玩具, 不听指挥, 随意乱弹。因此, 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做好课堂常规,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乐器的良好习惯。对乐器的摆放、领用、归还要有严格的要求, 学生要严格执行。教师应让学生保管好自己的乐器, 使用完后记得清洗干净放好。
五、器乐教学让学生更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在音乐课堂教学以及学习生活中, 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 使得整体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这是非常必要的。在器乐吹奏的过程中, 若要使乐曲演奏的秩序不被打乱, 每个成员的表现欲都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这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学会考虑怎么做才能使团队的努力收到最好的效果。
六、器乐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
器乐教学让音乐课堂更生动 篇8
关键词:器乐教学,奖励,愉快,兴趣
器乐进课堂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什么要“让器乐进课堂”呢?据研究, 人的手、眼、舌、脑等各个器官的运动, 能刺激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 有益于智力开发。演奏乐器是最好的选择, 演奏乐器并不是简单的器官体操, 因为所演奏的音乐作品是美的, 因此孩子们会在欢悦的音乐体验中, 受到美的陶冶, 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1. 在器乐教学中让孩子们有选择权
首先, 我根据教材的要求, 请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吹奏的乐器, 包括口琴和竖笛, 然后根据孩子们的特点, 加入了许多打击乐器, 比如用口琴演奏时, 吹竖笛的同学就用打击乐伴奏;竖笛演奏时, 吹口琴的同学也为他们伴奏。在充分尊重他们选择的前提下, 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感觉到师生的平等和尊重, 学习起来也就特别卖力。其实不管是口琴还是竖笛, 学习起来都不是很难, 关键还是指法的熟悉过程, 多吹多练习, 可是孩子们的耐心是有限的, 怎么才能让他们在枯燥的练习中找到乐趣呢?在简单的练习曲后, 我就选了两首孩子们喜欢的歌曲《粉刷匠》《小星星》让他们吹奏, 听着熟悉的乐曲, 孩子们也不觉得枯燥无聊了, 反而有种成就感, 甚至那些以前的“捣蛋鬼”也停止了小动作, 跟着认真练习起来。这不能不说是器乐课给了他们发现自己才能、表现自己水平的机会, 让他们在吹奏活动中找到了自信。
2. 在课堂中玩乐器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敲击乐器是最接近自然、最原本的乐器。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拥有奇妙音色的“打击乐器”, 比如桌子、椅子、手、脚, 等等, 我经常鼓励学生拍一拍、敲一敲、跺一跺, 从中感受乐趣和不同的声音效果。例如:
另外, 我还让学生搜集各种废弃物 (金属管、茶杯、锅碗瓢盆等) 在教室里进行打击乐演奏。这样一来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音色感受, 从中获得了很多的艺术感染和启发, 以至于对音色有了深刻的认识。我还让他们在乐队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重要性, 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的乐趣, 感受到创作的快乐。
3. 平等交流让师生走得更近
高年级的同学,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而且正是性格形成的阶段, 如果老师的方法不得当, 很有可能造成对他们的伤害, 起到相反的作用。于是, 我平时就很注意观察每个学生, 发现他们的性格都不相同:有的生性腼腆、内向, 对于这样的孩子, 老师的眼神和不经意的动作, 甚至是说话的语气都是很好的鼓励, 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欣赏;有的活泼、外露, 我也利用他们这种性格特征, 安排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起到“引路”的作用, 引导大家参与到讨论中来, 找到最佳的表现方式。通过仔细的观察, 了解了孩子们的性格, 我就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去指导、鼓励和帮助他们, 和他们沟通, 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不但在课堂上我们是平等的关系, 在课堂以外我们不知不觉也成了朋友。
4. 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意识
中国孩子有的具有很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可往往却不敢大胆地表现出来;而美国的孩子却能够大方地谈论自己的想法和表演自己的拿手“绝活”。我们的孩子缺乏的就是一种自我表现意识。
在我所在的学校, 每逢文艺表演几乎总是那些熟面孔, 有些孩子六年来很难登台表演节目。这下好了, 我们的乐队给了每个同学表演的机会。虽然有的同学只是参加简单的打击乐伴奏, 可他们还是表演得非常带劲。从他们容光焕发的表情中, 我看到了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正是小小的乐器, 让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器乐的演奏让孩子们找回了自信, 充分展现了自我表现能力, 让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 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别看小小的乐器貌不惊人, 可是在我们音乐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还真不小, 它使孩子们从“被动”走向“主动”, 在孩子综合能力及人品素质等其他方面的培养上, 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小乐器,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也大大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默契。
参考文献
[1]高厚永.民族器乐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1.
“器乐学具”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9
关键词:音乐教学,激发兴趣,教学效果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许多人认为音乐是快乐的代名词, 音乐教师是传递快乐的使者。要做真正的快乐使者, 就必须不断创新,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音乐器乐之一的竖笛作为学具进入课堂, 改变以往课堂的刻板、单一。学生手头上有支笛, 就好像手上有盒五颜六色的水彩笔, 它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定能把张白纸描绘得五彩缤纷。如:小学高年级的听音记谱练习。首先, 教师弹琴, 学生拍节奏, 把乐句的节奏记下来, 然后用竖笛摹奏教师所弹的乐句, 最后教师再弹乐句的时候, 学生就能把音高准确地记在节奏谱上。这类练习经过学生的积极参与, 使学生在头脑中有节奏、音高的概念, 使这类练习的难点 (音高) , 通过学生用竖笛摹奏得以解决。这比填鸭式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使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更直观化、形象化
由于各种的原因, 学生们达不到人手有种键盘乐器, 这给学习乐理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变音记号的认识及带有变音记号的音的听辨。例如:下调的“4”的认识和听辨, 先让学生用竖笛吹奏“4”, 再引导学生看“4”的指法, 然后吹奏下调的“4”, 学生边吹边听辨这两个音, 感受其不同音高, 这样因为指法改变, 音高也改变了, 使学生对下调的“4”的认识更为直观、形象。最后, 得出大三和弦的色彩明亮, 而小三和弦的色彩较暗淡、柔和。以上所列的这些概念性的乐理知识都可以通过学生手上的一支笛, 使这些比较抽象、教师不好把握深浅度的知识, 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实践, 使它们直观化、形象化, 而且学生接受得快、记得牢。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唱水平
音乐方面的合作能力是一个集体音乐素质高低的最好表现。它包括学生跟教师的合作,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等。竖笛作为学具进入课堂使学生的音乐修养不断提高, 学生对音乐课有了兴趣, 对教师的上课就有积极的合作精神, 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自觉形成。竖笛作为学具进入课堂, 使学生的合唱水平也得以提高。合唱歌曲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也是歌曲教学中的难点, 对于合唱水平不高的班级就更是难上加难。自从学生手上有竖笛后, 合唱歌曲的教学得到较好的效果。如: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 (简谱版) 中的《红蜻蜓》就是一首两声部的歌曲。合唱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都有先人为主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这首歌曲时, 我采用先人为主的方法, 先把歌曲的低声部学习好。首先, 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 低声部的同学按歌曲的节奏拍手, 熟悉歌曲的节奏感, 感受歌曲的连贯性, 然后用竖笛试奏低声部旋律, 使低声部的学生头脑中有其声部旋律。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学习高声部, 最后两个声部同时试奏, 帮助解决合唱时的音准问题, 学生的音准解决了, 再学歌词就不成问题了。熟练后可以相互交换角色进行合奏、合唱, 或者部分学生用竖笛吹着伴奏、部分同学合唱, 对歌曲进行巩固练习, 使所学的《红蜻蜓》这首歌曲的合唱效果更和谐。这样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提高, 改变了学生害怕合唱的心理, 提高了学生的合唱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
音乐器乐教学 篇10
2005年, 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 在初中部实行了部分班级音乐模块教学, 在器乐模块教学中采用了循序渐进、分层教学中颇有成效, 同时融入了独奏、合奏的表演, 使学生们在乐器演奏技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激发了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
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动力
让学生有保持持续学习器乐的兴趣是非常至关重要的, 所以, 在选择乐器上要尽量尊重学生们的选择。同时, 老师精彩的范奏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对于多数学生来说, 口风琴、竖笛、葫芦丝、钢琴、古筝等乐器, 对它的构造、声音都充满着好奇。有一次, 在教师展示器乐环节中, 发现学生们对《神话》这首歌特别喜欢, 我就即兴用葫芦丝吹奏《神话》, 那熟悉的旋律、优美的音色, 让学生情不自禁的陶醉起来。范奏后再适时的介绍葫芦丝的演奏方法, 学生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使葫芦丝项目一度爆满。
学生的兴趣一旦激发, 就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了, 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用循序渐进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一部分能力差的同学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让学生短暂的兴趣为稳定的兴趣。
二、精选、改编教学曲目, 增强学习音乐的趣味性
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组成部分, 与歌唱教学、欣赏教学是互为补充、密不可分。在选材中从现行的音乐教材中选取一部分易奏易唱的经典旋律或者歌曲配合教学的开展, 这样既锻炼了演奏水平, 又深化了教材的中歌唱和欣赏教学, 还节省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提高了效率, 一举两得, 如:
同时, 老师们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学生们喜爱的课外优秀曲目, 加以改编。如:《神话》、《北京欢迎你》、《菊花台》、《青花瓷》、《森林狂想曲》、《天空之城》、《军港之夜》、《半个月亮爬上来》、《卡农》等等, 根剧每组乐器音色、演奏方式的特点, 设计合奏和演奏的节目, 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利用学习演奏器乐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1. 利用乐器, 强化音准节奏
例如:音乐教材15册的《踏雪寻梅》歌唱教学中, 学生在练习双声部合唱时, 第二声部很容易被第一声部带走, 我让学生在演唱第一声部的时候, 第二声部学生用葫芦丝 (或者用竖笛、电子琴等乐器) 演奏, 并让学生记住音高和节奏, 这样第二声部的学生有了基本音准和音乐形象, 然后脱离伴奏乐器, 学生与第一声部合唱时, 节奏和与音准将会有很好的改观。
2. 演奏主题, 体会音乐形象
音乐欣赏是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 是音乐实践活动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老师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想象力, 从而感知、理解、创造音乐的美。但是机械反复地听, 学生难免会厌烦, 而且有些地方很难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意境, 若是运用乐器演奏, 就能轻松体会乐句的呼吸、强弱、音色的把握, 从而体会作者想要告诉听者的意思。如:音乐教材15册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中的土著商队这个主题:
这个主题中附点有8处, 跨小节的音有4处, 都是不规整节奏的, 而且作者采用的是双簧管的音色, 演奏时候运用连音、滑音的感觉很强, 这个是作者想表达一种商队在长期旅途中, 那种疲劳、思乡、内心渴望的那种感觉。若是用歌唱主题体验不如用吹奏乐器体验主题, 效果来得明显。我让学生试着用葫芦丝吹奏, 有连音线的地方不能呼吸, 并用弱音来视奏, 同时体会附点、跨小节音在音乐中的作用。学生马上就说了, 音乐怎么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他们是不是很累了?通过吹奏这段主题, 学生很深刻地就体会了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所以乐器学习也是辅助助欣赏教学的很好手段。
3.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利用午休、课外活动的时间辅导和排练节目。同时通过“元旦文艺晚会”、“社团活动”“运动会开幕”等表演活动给同学们搭建舞台, 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四、器乐学习有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1. 提高视唱能力
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 对音高概念相当清楚, 视奏训练可以让学生同时做到“视”“唱”“奏”“听”结合。在演奏过程中,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做到脑、口、手、眼、同时并用, 随之学生的识谱、听音能力, 都有所提高, 音准也加强了。
2. 培养创作能力
在器乐类的教学中, 器乐教材和课本教材的有机结合, 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们知识技能逐日提高的基础上, 利用学生善于模仿, 天性好动的特点, 开展简单的歌曲旋律创作, 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 提高欣赏水平
实行了音乐课改以后, 大量的器乐教学带给学生们全方位接触的机会, 促使学生对音乐感受、体验、表现、鉴赏和创造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积累了大量的音乐语言 (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 , 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比如:用葫芦丝为歌曲伴奏, 从中获得较为准确的节奏感和音高感;钢琴的演出实践活动, 在演奏音乐作品地过程中, 必须要深化到作品中去, 作品进行分析、理解, 并通过自己的演奏表现出来, 使其生动, 具有感染力。这种深化, 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同时学生的观察、理解、想象等能力都会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4. 锻炼意志力和张扬学生个性
学习器乐其实也是个意志磨练的过程, 在几年的训练过程中, 也出现了一些学生厌学现象, 有些孩子懒的练, 不想练, 甚至不想来上课, 也许是我们的关注和鼓励不够, 有些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也努力了许多, 尤其是在表演前, 个个也都是勤学苦练的。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仅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锻炼了他们持之以恒的毅力, 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而且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自我表现意识, 发挥艺术特长, 使学生的个性在艺术的氛围中得到张扬, 同时获得审美的愉悦, 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音乐表演都具有鲜明的艺术性、情感性和技巧性, 这些特性, 是诱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学生们对音乐有着本能的喜爱, 在参与演奏、表演过程中, 他们的音乐生活很大的丰富和满足。各种器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音乐的兴趣, 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特别是调动嗓音条件不好, 处于变声期, 听觉有缺陷学生的学习热情, 满足学生自我表现, 自我尊重的愿望, 为孩子开辟了一条体验、参与音乐的新航道。
摘要:器乐演奏是手脑并用的活动, 形成演奏某一种乐器的技能, 从心理方面看, 这种技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音乐感, 且听觉、视觉与运动觉高度协调。在器乐教学的实践中探索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利用器乐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同时在学习器乐演奏过程中, 体会音乐中的各种要素, 增强视唱和识谱能力,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关注音乐、体会音乐的效果。
关键词:器乐演奏,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
[1].《器乐教学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吴斌.《中国音乐教育》第211期.
[2].《八孔竖笛——是小学课堂乐器之首选》.黄克坚.《中国音乐教育》第211期.
让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飞翔 篇11
一、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1、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放在首位,单纯地训练学生识谱、视唱和唱歌,教学内容单调,方法也比较简单。器乐教学只是在课外进行,学校组织少数学生学习器乐演奏,其目的也只是为了演出了比赛。
2、而现代的教育观念,尤其是素质教育认为,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性的艺术教育,可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其中会演奏乐器是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的一种能力。所以现在要求乐器进课堂,每位学生都会演奏一种乐器。通过器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3、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还能陶治情操,美化心灵。
二、器乐教学乐曲的选择
任何器乐教学,都是通过一定乐曲的练习进行的。而小学器乐教学乐曲教材的选择受到乐器品种的约束,特别是许多优秀的大型经典曲目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是由于该乐曲主奏乐器学生不能掌握,或由于长度和难度等原因,它们无法直接进入器乐教学课堂,而且还要尽可能避免那些枯燥无味练习曲的出现,所以应该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与乐曲作为练习教材,最好是我们音乐课里面学过的歌曲。站在学生的心理来看,乐曲的美感与他们的表现欲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优美的乐曲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低劣的乐曲则会磨灭学生的表演兴趣。因此,在器乐教学中,选择既适合学生器乐,又具有审美价值的乐曲,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为了拓宽学生的器乐曲目和加强操作实践,器乐教学还应该和唱歌结合起来。学生在唱歌教学中所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当他们通过学习演唱后,不仅对歌曲的曲调比较熟悉,而且对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现也都能了解和掌握。在这种前提下,如能用自己的乐器器乐出来,既可以为大家伴奏,也可以作为自己的独奏,是提高学生器乐兴趣和发掘优秀器乐曲目的有效方法。
三、精选乐器,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习乐器的源泉。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始,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其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乐器以及乐器的普及性。由于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此,选用的乐器应该是简易型的乐器。但是简易不等于简单,它既要易学易奏,又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保证,符合音乐审美的需要和要求。例如在音色上要优美动听、在音质上要纯净悦耳、在发音上要绝对准确。此外,在制作上也要力求工艺精细,能够给学生一个美好的视觉形象。当前,有些学校给学生使用的乐器制作粗糙,发音不准,不仅没有美感可言,而且成为学生音乐耳朵的杀手,这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把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美的探索、表现和鉴赏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技能时,尽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将器乐技巧融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乐器和乐曲所蕴涵的美感来激发他们学习器乐的信心。
四、建立多种奖励制度,达到器乐教学的成效
当学生在器乐演奏方面有点成效的时候我们应该建立奖励制度,达到器乐教学的成效。1、摘星制:共设五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摘星。一星要求学生能视唱二首简单的曲谱,能欣赏二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能演奏一首简易的练习曲;二星要求能视唱三首简单的曲谱,能欣赏三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能演奏一首简单的练习曲,一首简单的乐曲;三星要求视唱四首简单的曲谱,能欣赏四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能演奏二首简单的乐曲;四星要求视唱四首简单的曲谱,二首稍复杂的曲谱,能欣赏四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二首稍复杂的乐曲,能演奏二首简单的乐曲和一首稍复杂的乐曲,能为一首简单的乐谱注上正确的指法,并能演奏前八小节;五星要求视唱四首简单的曲谱,三首稍复杂的曲谱,能欣赏四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三首稍复杂的乐曲,能演奏二首简单的乐曲和二首稍复杂的乐曲,能为一首简单的乐谱注上正确的指法,并能演奏前八小节,能为一首的简单的儿歌谱曲。2、奖励制:在课堂教学中为激励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设立了各种奖励制度。如设立各组争旗台,每堂课中评出表现最突出的三组奖励一面小红旗,积累至5面小红旗可换取相应的奖品;设立每月艺术之星,每个月各班根据器乐课中学生表现情况评出2-3名,以示激励;设立最佳“小助手”,每月根据“小助手”们在课堂上的协助表现,各年级段评出3-5名;设立特长生,每学期根据学生摘星的情况,全校评出30名。器乐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辅助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是培养演奏家、音乐家。
音乐器乐教学 篇12
一、 器乐教学意在激活学 生唱歌创造思维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唱歌唱得好不好,最基本的要求是节奏和音准的正确性。小学生的音准训练是教学中的难点,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音准也就成为了音乐老师所共同关注的课题,我认为如果能有效地使用一些固定音高的乐器如竖笛、口琴来帮助学生训练听觉,对学生正确的音高概念的形成是非常有益和有效的。首先,我们可以从单音、音程入手,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学生吹奏,另一组学生唱, 然后再进行简单旋律的吹奏和视唱。最后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来练习,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效正音准的目的。在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材中出现了二声部或三声部,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二、 器乐教学意在激活学 生视唱练耳创造思维
视唱教学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唱出每一首练习曲,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是一个难点,把视唱教学与器乐教学相结合,则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视唱的兴趣。在视唱训练时,学生一般对视唱的旋律不熟悉,音高音准都很难把握,这时,我们能给他们一个固定的音高, 他们就会觉得视唱不是很难了。在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生自己演奏视唱谱,再进行视唱教学。例如,《平安夜》这首歌曲的曲调为3/8拍,5 - 6 5 |3 -- | 5 -6 5|3 --|2 - 2|7--|1 -1 |5 - -|6- 6| 1·76|5·65|3--|2-2|4·27|1--|3--1·53|5·42|1--|1--。节奏上学生不易把握准。教师在视唱之前可让学生用口琴吹奏一遍, 使学生对音高有一个固定的概念, 最后再视唱就能较快地把握音准。这样唱奏结合,学生兴趣盎然,避免了刻板枯燥。
三、 器乐教学意在激活学 生欣赏创造思维
欣赏教学是一种不易被学生理解的课程,因为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觉来理解音乐作品,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较难理解的,如果通过乐器与之相结合,就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旋律的情感,使他们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意境产生共鸣。例如:在欣赏第二册《快乐的啰嗦》时,让学生演奏作品第一部分的主题,这样学生不仅是一名音乐欣赏者,同时也是一名演员直接参与作品的演奏。这也使学生感觉到了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乐曲, 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由此可见,器乐教学在欣赏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从听觉到情感感受的桥梁作用。
四、器乐教学与节奏的练习结合
节奏训练是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和听觉的一种方法。我们都知道将节奏比喻成人身体的一部分的话,那么节奏就是人的骨骼,人没有骨骼是不能站立和行走的,可见节奏是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在节奏训练时,利用一些打击乐器来进行训练,如锣、鼓、镲等, 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到了一些常见的节奏型的音响效果,如xxxx xxx节奏时, 先由学生口读和手拍节奏,再让学生掌握这种节奏型,吹奏同一个音,如6666 666这样就使学生既进行了听觉训练 , 又增强了内心的节奏感。
要使乐器在音乐教学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前提条件应是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一些具有难度的问题,老师应予以解决,这还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和专业技能。
当然,在器乐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必须注重趣味性,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贯穿审美教育,进而达到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
(2)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培养从小规范的演奏和爱护乐器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初步的齐奏、伴奏及合奏的能力,注意增强其器乐演奏的表现力。
(3)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习惯。兴趣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 认识事物的倾向和需求的原动力。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创设一些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的有趣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将其贯穿在器乐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音乐器乐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音乐器乐教学09-08
音乐与器乐教学11-16
初中音乐课堂器乐教学12-08
器乐教学,教案,学习资料,音乐课,竖笛06-12
音乐课“器乐进课堂”实施小结06-07
器乐演奏教学05-15
中学器乐教学08-26
器乐教学的方法11-08
高师器乐教学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