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进课堂

2024-09-24

器乐进课堂(精选6篇)

器乐进课堂 篇1

一、器乐进课堂,兴趣为动力

要培养学生对器乐的兴趣并持续保持这种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情,总会主动愉悦地去探究。学生刚接触一件乐器肯定觉得新奇,会对手中的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是经过一段训练之后兴趣会随之变淡,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呢?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就应该花样翻新、运用各种招数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视频播放一些优美的雅俗共赏的器乐曲,最初难度不要太大,要循序渐进。教师也要演奏几曲拿得出手的曲子,时不时地秀一秀,让学生有学习的方向与目标,当遇到一些小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坚信通过自己的练习肯定能达到老师的水平。有时进行课前展示,每节课选几名学生到前面展示他们演奏的作品,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隔一段时间举办一场音乐party,让学生用独奏、齐奏、合奏等演奏形式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表演使学生获得很大的成就感,这样坚持下去还怕学生对乐器不感兴趣?学生对乐器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

二、器乐进课堂,适合是重点

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乐器。低年级可以选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进课堂,比如铝板琴、碰钟、铃鼓等,还可以自制乐器,用酒瓶自制编瓶、带音高的音乐碗、竹筷子响板,音乐课上在学会歌曲后让学生为自己或者为其他同学伴奏,边唱边跳在敲敲打打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音高感。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可以从兴趣出发选取乐器,在一个班集体中选取多种乐器,吹的竖笛、葫芦丝、口琴等,弹的电子琴、钢琴等和各种打击乐器等,按兴趣把学生分成几组,教师先统一识谱,然后分组指导,接着分组练习,最后分组展示。这样丰富多彩的乐器课学生怎能不爱呢?

三、器乐进课堂,纪律做保障

如果器乐进课堂没有一定的课堂常规,那老师都不用上课了,一会你的乐器响了一会它的乐器掉了,老师光组织纪律不用干别的了。好的军队都是纪律严明、奖罚分明,所以要想成为一个音乐素质高、演奏能力强的团队必须严格遵守课堂常规。在每学期开学初都要和学生一起来制定课堂常规,好的常规继续沿用,不好的摒弃不足进行补充。表现好的奖励,表现不好的受罚,由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课堂常规,学生很乐意遵守。

四、器乐进课堂,评价最关键

好的评价方式会对学生学习乐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教学,特别是器乐学习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复杂又细致的过程。尤其在初级教学阶段,这个过程也是相当乏味的。教师应该考虑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器乐教学中积极有效地使用鼓励性评价,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氛围,获得乐器初级教学阶段的成功,教师尽量要多鼓励少说教。中高阶段可以采用自评、教师点评、生生互评等方法。器乐的评价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器材进行录音录像,让学生看回放后进行自我评价、自评设计:

自评表

教师点评要抓住关键点,点到即止,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促进个体健康和谐的发展。生生互评培养学生正确简短的评价多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由于评价方式运用得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相鼓励与支持,学习器乐的兴趣大大提升,学习质量大大提高。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器乐教学走进音乐课堂是非常必要的。这对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长远而深刻的意义。所以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让器乐真正走进音乐课堂,让器乐更好地为音乐课堂教学服务。

摘要:“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一门乐器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更高的艺术素养提高识谱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培养注意力、和谐力、自傲力等,掌握更多的必备能力。每一位音乐教师都知道器乐教学的好处,但是让器乐走进课堂还是举步维艰。如何让器乐真正走进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对器乐的兴趣?如何选择合适的乐器?如何保障器乐课的正常教学?器乐教学如何评价?有待研究。

关键词:器乐,课堂,兴趣,适合,纪律,评价

参考文献

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01.

器乐进课堂 篇2

沐浴着今天的阳光,聆听着学生们入情的器乐演奏,我的教育理念有了全新的转变,我的音乐课堂充满了朝气,溢满了活力。我一直坚持“器乐进课堂”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创造思维能力。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器乐教学中建立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用教师自身的丰富情感使学生处于愉悦状态,让学生乐于主动接受相对辛苦的器乐演奏练习。在教学中,将器乐演奏趣味化、游戏化,如竖笛中的三吐练习,我把它形象地变为“小熊敲鼓”的游戏,让学生在“××× ×××”的鼓声中由慢而快的掌握吐音技巧,这样,在师生和谐的交流中,在轻松的游戏和有趣的学习中,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使他们对器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要他奏”为“他要奏”,激发学生持久的器乐学习兴趣。

二、帮助学生在器乐演奏中找到自我

其实不管是口琴还是竖笛,学习起来都不是很难,关键是要多吹多练习。可是孩子们的耐心是有限的,怎么才能让他们在枯燥的指法练习中找到乐趣呢?在学会简单的练习曲后,我选了几首孩子们喜欢的歌曲,如:《小星星》、《新年好》等让他们吹奏,听着熟悉的歌曲旋律由自己的口中吹出,孩子们不再觉得器乐学习枯燥无味了,反而有种成功的喜悦。

三、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孩子们分工合作的精神

在分别练习好了的情况下,进行集体的协奏是非常重要的。分工合作,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种合作的方式。

可是,俗话说得好:“十个手指各有长短”,由于我们学生的来源不同,他们对音乐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而我们也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拉到同一条起跑线上搞齐步走。在乐队的分工中,我尽量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也尽量考虑各个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除了让尖子生吃饱喝足外,还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形成特长,让他们当上乐队中的“领头羊”,担当乐队的主角,并且在乐队中当“小老师”,帮助中后生跟上队伍,获取进步。而对中后生,则让他们各展其能,尝到器乐演奏的乐趣,最终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由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的目的。

四、关爱、了解每个学生

在器乐合奏的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我平时很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性格都各有特点:有的生性腼腆、内向,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的眼神和不经意的动作、甚至是说话的语气都是很好的鼓励,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欣赏;有的活泼、外露,他们这种性格特征,安排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起到“引路”的作用,引导大家参与到讨论中来,是对待他们的最佳的方式„„通过仔细的观察,了解了孩子们的性格,我就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去指导、鼓励和帮助他们,和他们沟通,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在课堂上我们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以外我们则成为了朋友。大家处在一个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里,音乐课真正让所有的孩子都“乐”起来了。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现在居然做到了。

别看小小的乐器貌不惊人,可是在我们音乐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还真不小,它使孩子们从“被动”走向“主动”,自觉拿起这陌生的学具,也使每个孩子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有了尽情表现自己的舞台,让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孩子综合能力及人品素质等其它方面的培养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小乐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大大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默契。

器乐进课堂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器乐教学 课堂

一、 国内外器乐教育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以来,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对学校器乐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一直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它们对于各国器乐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国际器乐教学领域,影响较大的有日本著名的铃木教学法,他认为才能是人们在后天通过教育环境所刺激、培养而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如果采用类似训练母语的方式来训练其学习小提琴等乐器,都会成为音乐家,学习乐器对提高人的音乐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不仅能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还能综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它在国际上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2.国内研究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普通音乐教育一直把唱歌教育模式作为基础音乐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而器乐教学及其研究在国内基本上是空白。直到1992年,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才开始规定器乐学习可以使用儿童打击乐器、简易的民族乐器和口琴、竖笛等。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2000年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开始把音乐实践置于音乐教学的重要位置,提出了重视音乐实践、增加器乐教学内容的教学理念。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提到,器乐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还确定了器乐教学在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二、 高职院校普及器乐教学进课堂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普及器乐教学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是积极贯彻执行新世纪国家音乐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它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1.高职院校普及器乐教学进课堂,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这对强化校风班风建设、净化学习教育环境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校园有着重要作用。

2.高职院校普及器乐教学进课堂,能更好地优化音乐课程结构,促进学校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还能培养一批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音乐教师。

3.高职院校普及器乐教学进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综合表现力和审美能力,还能积极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高职院校普及器乐教学进课堂的具体对策

由于高职学生人数较多,要在短时间内普及器乐教学进课堂还有一定困难。因为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较少上过音乐课,更谈不上他们有任何乐器基础。基于现状,可以通过开设公选课的方式把渴望学习乐器的学生编成一个班进行试点教学。通过阶段式教学实践反馈,如果成效显著就可尝试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普及和推广。

1.掌握基本的识谱技能

由于简谱应用广泛,实用性很强,加上我们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简易乐器如竖笛、口琴等乐谱也是用简谱记录的。因此,学生要具备简谱识谱能力。这对学生更好地感知乐器、熟悉乐器、学习乐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职学生大都在18岁左右,基于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可安排先从基本乐理和视唱练习入手,用音乐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的器乐学习实践。

记得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充分说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在初学时的浓厚兴趣,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中外名曲的谱例让他们练习,等他们唱会以后,再把相应的音像资料播放给他们欣赏,使他们在课堂上轻松掌握识谱技能的同时,还能学习到音乐欣赏的相关技巧。

2.强化正确的演奏方法

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是学习、演奏乐曲和表达情感的技能基础。它能让器乐学习之路变得非常顺利。因此,教师要重视演奏方法的训练,还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因材施教,合理地安排好教学计划和进度。

对高职生来说,训练手型和指法等基本功是学习乐器演奏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旨在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手指按键位置,能够在演奏中保持一种相对放松,活动自如的姿势。手型和指法的规范更是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高难度演奏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强调正确的演奏方法外,还要明确指出每首作品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思想上和实践上都要重视基本技术方法的训练,并把自己的情感理解凝聚到对乐曲的反复练习中,这样才能较好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揭示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

3.增加合奏合作技能

为了持续保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老师可以多安排一些旋律感较强的中外名曲给他们练习,熟练后,让他们尝试着在课堂上做合奏练习,引导他们注意倾听合乐的整体效果,久而久之,能养成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力。

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同学担任演唱声部来配合他们进行训练,并提出以乐队作为伴奏和歌手作为伴唱的不同训练要求,引导他们感受演奏力度上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演奏效果,让他们学会在思考中、合作中和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另外,老师可以让他们多参加一些校园文艺活动,让他们有机会面对公众展示自己,并在观众的关注和掌声中进一步增强学习乐器带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即兴应对能力。

结论

器乐进课堂益于培养学生音乐才能 篇4

一、注重器乐教学中乐曲的选择

器乐教学要在乐曲练习的基础上进行, 没有乐曲练习, 器乐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打开小学器乐教材时的乐曲篇目, 我们不难发现不少适合演奏的乐曲会受到器乐品种的约束, 有一些作品非常经典, 而且审美价值很高, 但要想让学生用表现该乐曲的器乐进行演奏却是相当的不容易。还有的是因为曲目太长, 或者演奏的难度太高, 仅凭在音乐课堂上的短短几十分钟教学根本就得不到效率的保证, 有时枯燥的练习曲目让学生反感。纵观上面一些现象, 我们提倡选学生比较熟悉、比较喜爱的音乐曲目进行器乐练习, 这类曲目从哪里来?小学生的音乐课本中就有许多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学生练唱歌曲的过程中, 会逐渐熟悉歌曲的曲调, 并了解歌曲所蕴含的情感。有了这样的前提, 再来教学生用器乐将歌曲演奏出来, 大大降低了器乐学习的难度, 同时提高学生对器乐的兴趣, 并不断发掘优秀的器乐曲目。

二、精选乐器, 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能够学好器乐的不竭动力, 在器乐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途径, 来激发学生对器乐学习的兴趣。我们知道, 学生对新鲜事物都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学习乐器, 第一步就是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且合适的乐器, 那么在此环节, 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从乐器的难易程度、经济适用等方面帮助学生选择, 既便于自己在器乐课堂上统一展开教学, 又立足于学生的兴趣、能力需求。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器乐教学是一种演奏技术和技巧的训练, 同时器乐演奏也是表现音乐美的一种形式, 从这一层意义上讲, 器乐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和表现美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 在器乐教学中应该摒弃那种枯燥而单一的纯技术练习, 要注重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 努力将器乐技巧融入到各种不同的音乐作品当中, 让学生通过欣赏、练习、演奏等来表达出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这样, 学生对器乐的学习也会兴趣倍增, 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1) 器乐讲解示范法。讲解示范法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该教法的主要特点是教师结合选定乐曲, 简单介绍乐器的一些特点以及基本演奏的方法。同时, 教师要有示范性指导, 多给学生一些直观感受, 如演奏的姿势、指法等, 学生通过观察, 既充分了解了该乐器, 又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 效果比较明显。

(2) 器乐综合训练法。这种方法在器乐综合课中最为常见, 它主要是综合运用了各种器乐的教学手段以及不同的训练方法, 能集中优势, 取长补短, 且效果明显。通过这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器乐演奏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3) 器乐合奏指导法。小学生的器乐教学大多是在课堂上通过集体授课的形式进行, 演奏时主要为合奏、齐奏。对于这样的合奏指导虽然不能体现教学中的集中精力个别辅导的优越性, 但这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同时还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精神。

(4) 器乐演示法。学生一旦对学习对象有了非常积极的情绪, 学习效果就会非常明显。在器乐课堂上, 教师就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对一些悟性较高且有着某些特殊专长的学生, 教师要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 比如安排他们领奏、休息时请他们独奏表演等, 既满足了这些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 也为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和观摩的机会。

四、注重建立丰富的奖励制度

为保持学生对器乐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以奖励作为手段, 并不断完善和丰富奖励制度,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以小组为单位, 设置流动红旗, 小组内各个同学有一次出色表现予以记分, 小组同学分数累计到一定程度, 便可夺走流动红旗。同时, 还可以评选艺术之星, 以每月个人的记分表现, 评选出二到三名, 以示激励。设立最佳表演奖、特长奖等等。

初中音乐课器乐进课堂实验报告 篇5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音乐课堂来掌握一门音乐技术十分必要。器乐和声乐一样,是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音乐课堂中有效地学习和演奏乐器,不仅能促进音乐的学习,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情、知、意的相互协调与统一。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实施教学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对器乐天生有着一种本能的喜爱,它能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尤其在初中,大多数学生正处在变声期,器乐教学在调动那些嗓音条件不好、听觉有缺陷孩子的学习热情方面大有裨益。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音乐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功能。要实现这些功能,首先要实现音乐自身的教学目标,具体说就是培养学生喜爱、感觉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象其它学科一样,培养这些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在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我们确立了打破传统、不拘一格、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指导思想,倡导教师大胆探索、尝试音乐教学的新路子。教师们分别在小学低年级唱游教学、中高年级改变块状课堂模式、课内唱歌教学与课外合唱训练相结合、把舞蹈带进音乐教室、把简单乐器引进音乐课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器乐和声乐一样,是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音乐课堂中有效地学习和演奏乐器,不仅能促进音乐的学习,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情、知、意的相互协调与统一。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实施教学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对器乐天生有着一种本能的喜爱,它能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尤其在初中,大多数学生正处在变声期,器乐教学在调动那些嗓音条件不好、听觉有缺陷孩子的学习热情方面大有裨益。确立了初中音乐课器乐进课堂的实验课题。

该实验的主要内容是:

1.以班级为对象,探索器乐教学的方法及规律; 2.器乐在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中应用的方法与规律; 3.器乐在以综合训练为主的音乐课中应用的方法与规律; 4.分层次教学器乐的方法与规律; 5.对器乐学习冒尖学生的培养与利用。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1.音乐教育更应该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而由于心里和生理的原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有差别的。有的生性腼腆,不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有的嗓音不好,不喜欢唱歌,尤其是初中变声期的学生,总有一部分由于唱不好歌而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信心和兴趣。把器乐引进音乐课堂,首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带着一种新鲜、好奇的心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其次可以使嗓音条件差一些的学生以演奏乐器的方式参与音乐学习,重新树立信心,逐渐产生兴趣。当这些学生都能主动而自如地参与音乐学习时,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也就得到了基本的落实。

2.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与其它科相比,课堂氛围的营造更为重要。把器乐引入课堂,使音乐课增加了新的音响成分,由原来的人声、琴声的组合变为人声、琴声、乐器声的组合,增强了课堂音响的感染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器乐设计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使许多本来容易呆板乏味的环节例二声部的训练、和声音程的训练等变得生动、有趣。这些都会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

3.理想的音乐教学是一种师生全身心参与的教学活动,同时还应是充满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音乐本身富于变化,其内涵奥妙无穷,学生一旦进入音乐天地,其思想成倍活跃,学会乐器,增多了学生参与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参与的能力,使其更能自如的以自己喜欢的唱或奏的形式参与音乐学习活动,进行音乐的再创造。而他们自己创造的音乐,更容易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也就更容易主动的进入音乐,体验感觉音乐,理解表现音乐。

4.学习课堂乐器,能够开发学生大脑的形象思维和创造力,能够促进学生记忆力的增长,培养学生细心而坚韧的学习品质;能够提高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其它乐器打下基础。(1)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学会一种简易乐器;(2)使学生通过学习乐器,对音乐产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3)发挥音乐的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

三、指导思想及理论基础

课题以国家教育方针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以及全国艺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创造学和国内外器乐教学专家的研究论述为理论基础。

器乐是把钥匙,可以为人们开启音乐的大门,好多专业音乐工作者也是凭借一支竹笛、一把二胡迈进音乐门坎的。它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不是教学生把乐器演奏的水平多高,而是凭借它把学生带入音乐,使学生在主动而投入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同时,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心理品质得到提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四、实验措施与步骤

1.健全课题研究网络。本课题以我室音乐教研员为课题负责人,以市制、城区、乡镇优秀教师为课题组主要成员。研究在我室课题组的统一协调和指导下开展工作。依据我市实际,选定简单易学、携带方便、价格便宜的口琴和竖笛两种乐器,按市直、城区、乡镇三个层次从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逐步开展实验。课题纳入我室工作日程,被列为我室十大实验课题之一。2.具体实验步骤计划。

1997年月—1998年1月为规划实施阶段。主要制定实验计划、配备乐器和培训教师。在下发文件、通知和教学意见的同时,举办口琴、竖笛培训班。

1998年2月—1999年8月为实验阶段。除了指导课题的实验外,定期组织器乐教学观摩课,聘请专家听课指导,做专题讲座。下发文件和教学意见,落实音乐教学大纲中器乐教学占音乐教学总课时的20%的精神,并规定在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选和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中,要体现器乐教学。定期听实验课、搞小型讲座、举行观摩课,定期组织介绍、交流经验,指导实验学校写出切合实际、详实完整的实施计划、实验记录、阶段性总结、周期实验报告,保证实施取得理想的效果。

1999年9月—1999年12月为总结、推广阶段。(1)听实验课;(2)查看实验材料;(3)听取各学校实验汇四报,(4)举行观摩课;(5)召开总结、推广专题会议。(6)撰写实验报告,申请验收。

四、期望效果

1.促进全市音乐教学成绩的提高。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音准、节奏、视唱、视奏及唱歌的音乐素质,提高感觉音乐、感觉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促进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优化音乐教育环境,使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确保音乐高考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精神,培养出既是音乐尖子,又在其它方面优秀的好学生。2.促进全市音乐教学综合改革的健康发展。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培养教师的教改意识。启动音乐教学的全方位改革。促进全市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健康发展。

器乐进课堂 篇6

当前, 许多中小学领导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其中音乐教育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 在音乐学科中将器乐引进校园具有关键的作用。器乐进校园, 把器乐融入音乐课堂, 已经成为中小学生音乐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了教学内容, 活跃了教学课堂,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好评。许多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开设了电子琴、口琴、竖笛、葫芦丝、横笛、吉他等器乐兴趣班, 有条件的还开设钢琴、铜管乐、民乐课外小组或者组建管乐队和民乐队。通常还把上述乐器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 同时也把器乐教学作为学校每年节日庆典、文艺汇演的重要节目和期末考核的重要内容。器乐很快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赞同, 各学校相继效仿, 互相竞争, 掀起学习乐器的热潮, 文艺比赛的重要项目, 学生有了成就感, 家长有了喜悦感, 广大学生家长无不称赞。器乐进校园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入课堂非常必要, 将有效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和民族音乐的发展。

实践证明, 器乐进校园, 将器乐引入音乐课堂是完全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的, 更符合社会进步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对于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器乐进校园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趣感。

首先, 活泼好动的学生对优美动听的音乐, 尤其是器乐, 有着天生的兴趣感。当然, 能够亲身体验器乐的演奏那是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了。器乐以一种强烈的律动和实践体验吸引着每一位学生的好奇, 都梦想有一件可心的乐器, 奏出自己最喜爱的曲子。器乐进校园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优化了教学结构,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又调节了课堂教学的氛围。在学生学习器乐的过程中不仅能认识和了解每一种乐器的历史、结构、性能和演奏技巧, 而且还学习掌握了丰富的乐理知识和文学知识, 培养了对音乐多方面的浓厚兴趣, 提高了个人器乐素质的发展。

其次, 器乐演奏与成就的感受, 已成为广大学生急于梦想成真的追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已有愈来愈多的学生加入器乐学习的行列, 他们学习开心, 受到美的熏陶, 在学习中尝到了甜头, 家长从心底感受到孩子的快乐成长。一些学生不但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葫芦丝、横笛、竖笛、口琴等小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 有的还能掌握较高的演奏技巧, 登台亮相, 成为校园明星。对于钢琴、管乐、民乐等乐器的演奏, 通过集体上课, 能达到一定的要求, 尤其是管乐和民乐的学习往往是学校有计划的安排, 纳入学校重要的投入, 通过中小型乐队的培训以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形象, 用于升旗仪式、颁奖现场、对外演出、比赛和文艺汇演等, 有效的拓展了学校素质教育的空间。无论是兴趣小组、课外小组还是器乐队, 学生都有相当的演奏能力。如此说明, 器乐进校园对中小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完全符合学生个性张扬的心理发展特征。

二、器乐进校园对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器乐学习是一项综合性的素质训练, 器乐性能、多学科知识的了解, 器乐演奏技巧的掌握, 演奏作品内涵的表现, 舞台表演的规范等都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比如:器乐演奏要做到同时看谱、记谱、动脑、动手、用耳, 有时还需要动口。演奏中还要准确掌握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元素的应用, 以正确演奏每一个曲目。这就要求学生不但具有较好的智力能力和思维技巧, 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操作能力和丰富音乐知识。这种思维是多向性的和立体性的思维, 要求做到眼、耳、口、手和肢体的密切配合, 使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得到充分锻炼和极致的发挥, 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智力发展和多向思维能力的锻炼。这不仅为祖国培养了更多具有音乐素养的幼苗, 而且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找到了有效的教育途径。

三、器乐进校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和演奏乐器的动手能力。

在器乐学习中, 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示范和演奏技巧的训练, 再通过系列有趣的器乐知识抢答、作品演奏、技能比赛、器乐考试、外出演出、参加联欢等方式, 强化学生分析作品和演奏作品的水平, 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把学生从动手的实践过程中带到个人素质提升的空间去理解器乐作品, 分析其情绪表达, 恰当运用演奏技巧, 深情表达作品内涵, 再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把美妙的器乐音响再现舞台。很多学校把器乐表演作为定期汇演、节日庆典的必上节目, 还有意向社会推荐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和表演, 积极拓展学生音乐实践范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锻炼环境, 让学生在美妙的乐声中快乐成长, 体会器乐作品深刻的文学内涵和音乐元素, 吮吸音乐文化的营养, 展示学生器乐演奏的风采, 更有效的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如果学生仅仅限于音乐课中的歌唱和欣赏, 那是不够的。那样就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固定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空间, 束缚了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

四、器乐进校园的知识迁移与教育途径

1. 知识迁移。

器乐进校园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知识的迁移, 更重要的是音乐知识的迁移, 通过器乐演奏实践, 加深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熟悉程度, 对演奏技能技巧的娴熟程度, 对作品文学内涵、历史知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理解程度, 提高学生视唱、视奏、节奏、表情术语等演奏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结合器乐合奏、多声部视唱等手段从听觉上训练和提高学生立体的思维、立体的听觉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促使多方面知识的相互转换。

2、教育途径。

(1) 器乐进校园可采用音乐作品的欣赏、演唱、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这三者互为补充, 缺一不可。尤其是乐器的演奏, 对于开发学生大脑潜能, 促进智力和情感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作用。乐器演奏的自由选择性, 使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 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动作防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自我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其中在涉及的联想、推理、分析、综合以及动手操作等活动中, 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科学思维得到协调发展, 智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学生在演奏乐器中获得的艺术能力和经验, 使学生毕生受益, 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富有情趣;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效率和更富创造性等等。

(2) 器乐进校园, 应侧重于我国民族器乐的教育, 既传承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民乐知识, 因为民乐构造独特, 音色委婉, 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 很多方面是西洋乐器所不能比拟的。学习民族器乐, 学生能通过实践亲身体验和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和气质。民族乐器的演奏容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小学阶段, 是艺术感受能力和审美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他们精力旺盛, 求知欲强、思想活跃、感觉敏锐, 象海绵吸水一样吮吸着各种知识, 接受外界各种不同的影响。所以, 这一阶段, 是学习民族乐器的大好时机。

五、几点建议

加强音乐素质教育, 让器乐走进校园, 首先要培养一批具有器乐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 师范院校是国家培养基础人才的摇篮, 它们的毕业生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我国今后基础教育的发展。所以, 培养出大批合格的音乐人才特别是具有器乐综合教育能力和较高音乐素养的教育工作者, 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最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 从事器乐教学的师资除了具有良好的音乐基础知识、器乐基础知识和精湛的演奏能力之外, 还应掌握一定数量的器乐曲目, 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为人品质和组建中小型乐队的能力。

其次, 器乐进校园要从幼儿抓起, 直至小学、中学、大学, 都应将器乐教学融入音乐教育循序渐进地输入整个音乐教育内容之中去, 以培养学生欣赏乐曲的“耳朵”。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初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器乐进校园的重点是在中小学, 必须在学生审美观念尚未形成的中小学阶段向他们传授器乐演奏能力, 传承器乐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第三, 器乐进校园, 尤其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不只是学校音乐教育的责任, 还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 注重学校力量与社会教育力量相结合。建议国家予以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人力、物力上的帮助。让有条件的学校, 每个孩子都学会一件乐器的演奏, 尤其是在小学。一是要有计划的引进和培养器乐教师, 建立一支可靠的师资队伍;二是要积极引进外聘师资来弥补当前器乐师资不足的现状, 以期解决器乐进校园的愿景;三是要加强器乐进校园活动在学生家长中的宣传, 让他们意识到孩子器乐学习的重要性。只要各方力量紧密配合, 器乐进校园就能得以持久、有效开展。

第四, 器乐进校园的音乐课程, 学校也应是有计划的、有目的的, 合理化的安排, 不应把这样一门高雅的艺术课程搁置脑后, 视为边缘科目, 不闻不问, 那是对孩子们天赋的扼杀和国民教育的分化。学校可根据其自身情况和实际特点来进行设置, 使之实用化、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第五, 学校要多提供学生排练演出的机会, 使学生具有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 从而使他们拥有交流和进步的机会, 进一步提高器乐学习的兴趣。学校和社会要经常开展多层次的音乐教育与培训活动, 增加音乐艺术的演出, 加大器乐进校园的宣传力度, 提高器乐曲目的创作和演出质量, 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类器乐的比赛和自娱自乐的音乐活动等。形成弘扬器乐艺术的舆论和社会环境, 促使人人学器乐、人人懂器乐的局面。只有这样, 我国的音乐文化才能欣欣向荣, 散发光芒。

实践证明, 器乐进校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美育教学手段, 不仅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 还有益于学生智力与思维的发展, 更能深层次的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分析, 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践的动手能力, 升华学生的音乐智慧, 有效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摘要:器乐进校园, 融入音乐课堂, 学校领导重视, 学生梦寐以求, 家长热烈欢迎, 教师授业解惑, 多途径训练, 多渠道实践锻炼, 有效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符合中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 有效锻炼学生的智力和思维, 提高学生分析音乐作品和器乐演奏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器乐,课堂,素质,关系

参考文献

[1]白燕.音乐的基本知识[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6, 3.

[2]朱儒楚.美育与艺术欣赏[M].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 9.

上一篇:反思让英语学习更有效下一篇:数学信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