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2024-09-16

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共8篇)

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篇1

【标题】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祝艳红

【关键词】

流行音乐

课堂

运用

【指导老师】寇承兰 【专业】音乐学

【正文】

一、引

古有《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著名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曾说:“音乐可以是人类万能的语言,人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和被一切人所理解。”古今中外对于音乐的描绘说明:音乐是人类的灵魂,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那么,作为音乐传授的音乐课自然也应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工具。[1]然而,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一个调查中,最不喜欢的学科内,中小学生居然都有音乐课。另一项对初二年级378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5.2%的学生能唱10首以上正在流行的歌曲,少数学生会唱音乐课上教的一些艺术歌曲。在音乐与音乐课之间,何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文化背景

21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大量的信息借助各种媒体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流行音乐因其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等特点,在当今社会占领了很大市场,拥有广大的爱好者。正如国际音乐界人士的一句中肯的评语:“通俗音乐使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作为年轻人特权的艺术形式。这不是因为年轻人在经济上的独立,而是由于流行音乐富有青春活力,展示了人们如何生活……”。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过分强调欧洲古典型音乐在课程设置与教育模式、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主导地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审美倾向与传统课程知识体系冲突、矛盾,有些学生甚至不爱上音乐课。那么,流行音乐究竟能不能进入音乐课堂呢?为此,一些权威的专家对此做出了一系列的论证。

(二)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可行性研究的发展

“流行音乐能否进入课堂?”这个问题自流行音乐产生起就是各国音乐教育届人士争论的焦点。

1.中外教育界对于流行音乐可否进课堂的研究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澳大利亚某中学教师在初中科学课上要求学生对经典流行歌曲《孩子们在哪里玩耍》歌词进行分析,遭到诺贝尔奖得主彼得.多尔蒂的严厉批评;[2]20世纪初,德国音乐教育界对美国爵士乐涌入表现出惶恐不安,并与美国文化入侵展开过无情的斗争;[3]60年代中期,以劳尔和吉斯勒为主的教育家认为教育不能把爵士、摇滚以及其他娱乐音乐排斥在外;[4]1990年,中国第四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宣布:流行音乐不准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5]1995年,德国布莱梅大学音乐教育家克莱南教授在华讲学时讲到:“德国音乐教育目标已从面向艺术作品过渡到引进音乐文化之中……”,《德国音乐教育概论》要求,德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像、激光唱片等媒体中挑选音乐的能力,以便使音乐融进个人的生活世界中。”[6]

随着,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到来,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已经越来越为人民大众所接受。《新课标》中指出:“要开发和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资源,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新课标的提出,无疑给流行音乐正式进入课堂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2.国内教育界研究成果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过分强调欧洲古典型音乐在课程设置与教育模式、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主导地位,流行音乐的进入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审美倾向与传统课程知识体系的冲突、矛盾。流行音乐怎样才能更好地纳入学校音乐教育呢,我国教育界人士对此也做出了一定的研究: 姚旭辉在《谈将通俗音乐纳入学校音乐教育的设想》中说到“通俗音乐作为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成熟的大众化的文化现象,不应该被排斥于学校音乐教育之外”;[7]应笑月在《走进流行花园》中说到“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不是媚俗地迎合,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8]滕建波在《通俗音乐与初中音乐教学》中说到“通俗音乐进入初中课堂要有选择性”;[9]冯好芸在《传统与流行的结合——对当代中小学生戏曲艺术教育的一点看法》中说到“……在音乐课上给他们听这些明星的音乐作品,……,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在他们欣赏的过程中讲解作品的来源,让他们知道他们所喜爱的流行歌曲,原来是来源于我们的戏曲艺术。……”[10]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流行音乐的不同程度的认同说明了一点: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的同时,爱上音乐课呢?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冲击,以及如何将流行音乐运用到课堂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早在 我国《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说:“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理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然而,调查得知,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尤其是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在教学方法上却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法单一,内容枯燥

由于音乐课长久以来的“副科”地位,由于很多农村中学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因而迄今为止,仍有很大一层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教师依然进行着“梨园式”教学,把音乐课上成不折不扣的教歌课。音乐嘛,就是唱歌,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先打节奏,接着教谱,然后唱词,最后处理歌词。唱会后每组唱一遍,再全班一起唱一遍,下课铃还没响,那就接着教唱下一首。至于学生是否喜欢歌曲,学会而以后会不会唱这首歌,不得而知。于是,音乐课与美育严重脱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可笑又可悲的尴尬局面。

(二)把握教材不能松弛有度

教材是教师上课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有的教师过度依赖教材,严格按照教材教参的步骤一板一眼地进行,丝毫没有自己的个性,学生只看教材就对教师所上内容一目了然,毫无新意。日子一久,学生上音乐课同样味同嚼蜡。反之,另一些教师却无视于教材上的优秀曲目,擅自引进大量的流行歌曲,使得整个课堂流行歌曲泛滥。学生自然尽兴了,可试问这样的音乐课堂意义何在?

三、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冲击 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这个数字化充斥全球的今天,发展还不是很完善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跟其他行业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数字信息的冲击——流行音乐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音乐课堂。以下是三组调查数据:

(一)《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在最不喜欢的学科内,在中小学中居然都有音乐。面对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我在实习期间对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有80%的学生喜欢流行歌曲。问到原因,他们普遍认为流行音乐亲切自然、好听、容易上口,而课本上的许多歌曲他们认为难听难唱、没兴趣,他们不喜欢唱;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歌曲和一些富有童趣的歌曲“太幼稚了”,他们也不喜欢唱。

(二)以下是一组关于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1.学生对现行教材中歌曲的喜欢程度的调查:有50.4%的同学表示“喜欢”或“很喜欢”,34.9%表示“一般”,有14.7%表示“不喜欢”。问及不喜欢的理由统计是:有些不是那么好听、动听,不是那么好唱,唱起来没什么新意,有些乏味、没有流行歌曲好听等等。在内容教学学生从歌唱、器乐、欣赏、识谱等的选择中,有36.3%的同学喜欢欣赏,36.1%喜欢歌唱,说明歌唱和欣赏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可能较受学生欢迎。[11]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情况的研究分析:有74%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还有26%的学生表示不喜欢。问及不喜欢音乐课的理由中,有39%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单

一、课堂沉闷”,21%认为“教学形式死板”。在音乐课堂纪律的调结果查中有17%认为好或很好,42%认为一般,41%认为不好或非常糟糕。

(三)这是另一组调查数据:问卷中问及学生喜欢哪一类音乐时,有59.4%的学生选择“流行音乐”。问及影响喜爱音乐的因素时,有39.1%是“电视或收音机”,16.7%是“家庭”,只有23.2%的选择因素是“音乐教师或音乐课”。从以上报告可以看出: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已经威胁到了中小学音乐课程在中小学生当中的地位。那么,如何做到在调动学生对教材中优秀作品的兴趣的同时,又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选择性吸收流行音乐呢?本人在教学实习过程中有深刻的体会,并对此作了相应的调查和研究。

四、如何恰当地将流行音乐运用于中小学课堂

“引入流行音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材的教学。”[12]教师要善于在每一堂课中将教材上所选的音乐与流行音乐进行比较学习。比较从音乐表现的诸要素着手。如:旋律、歌词、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和声等等,找出其异同,比较其优劣。

(一)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唱歌曲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老师应根据教学中学生已掌握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选择学生能胜任歌曲来让学生演唱,尽可能将教材内容与流行歌曲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歌曲内容、曲式特点、节奏类型等方面寻找两者之间的共同点,让流行歌曲成为教材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比如:我在教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后简称《五环》)的时候,就让学生也演唱一些奥运题材的流行歌曲,这些歌曲的音乐要么在节奏上跟《五环》相似,要么在歌曲内容上有较大的联系。通过这些歌曲的演唱,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歌曲,同时也对学习教材《五环》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其次,要选择适合学生音域范围的歌曲让学生演唱。小学高年级学生仍处于童声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音域范围还不宽,教师在选择歌曲让学生演唱时,要先了解歌曲中最高音与最低音的位置,如果孩子不能胜任,就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移调。比如:周华健演唱的《朋友》,从歌词内容到旋律都适合学生演唱,原唱G大调,最低音到大字组E音,显然学生不能胜任,如果提高八度,最高音到小字一组g1,学生演唱也将有难度,这时,如果移调到D大调,最低音到大字组B音,最高音到小字一组d1,音域范围就很合适学生演唱了。

另外,在演唱中,我们还可以采取演唱与跟唱相结合的方法,从歌曲中挑选出学生易于接受的乐段让学生演唱(比如音乐的高潮部分),其他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2.欣赏流行音乐时应注意的问题(1)找准侧重点,不盲目引用

在欣赏流行音乐时,教师首先对要欣赏的音乐有准确、清晰的了解,找准欣赏的侧重点:或欣赏歌词,或欣赏曲调,或整体感知,或重点聆听某段旋律;总之,要做到取舍得当,突出重点,以达到欣赏的目的。比如一位老师在欣赏莫扎特《四十交响曲》的时候,采取了通曲欣赏的方式,一节课下来,音乐只听了一遍多。听课的学生要么觉得枯燥无味不想听,要么觉得听了一遍什么都没听懂,教学效果很不好。而我在教学这堂课的时候,就采用了多聆听,着重听音乐的主题部分的方法:先给学生听S.H.E的《不想长大》,再听《浪漫满屋》的插曲《Never say goodbye》,让学生找音乐中相同的部分,学生很容易就找出来了——前一首音乐的高潮跟后面音乐的开头部分,在旋律上基本上是相同的。这部分音乐刚好就是莫扎特《四十交响曲》的主题旋律,在做了这样的选择跟处理之后,学生在对原曲的兴趣和接受程度上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

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比如:在欣赏韩红演唱的歌曲的同时,让学生也了解歌手韩红创作的才华,善良的心灵,敏锐的创作视角,从而对这位实力派歌手的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她身上的执着与努力。3.流行音乐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问题 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内容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感悟能力。在课堂中,老师要提高自己把握和调控课堂的能力,不能一味迁就学生的要求;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结合,让流行音乐的参与起到综合提高学生各种音乐能力的作用。(1)流行歌曲进入课堂,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喜欢歌者的演唱方式,歌词的贴近生活,旋律的清新舒适。优秀的演唱者对于气息的控制、声音的把握、演唱的姿势有许多学生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同时,学生对这些歌手有亲切感,愿意模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学习好的演唱方法和歌唱技巧,引导学生轻声歌唱、正确歌唱,再带着这样的感觉演唱课本上的歌曲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亲切、舒服的感受。比如:我在讲授《月之故乡》一课的时候,先让学生聆听黑鸭子演唱的歌曲《月之故乡》,学生感受到和声的魅力后,就都认识到歌唱状态的重要性,对演唱课本上的歌曲《月之故乡》就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2)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识读乐谱能力的培养是难点,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乐谱不敏感,乐谱提供的单调的音符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如果能让学生先对要演唱的乐谱产生兴趣,那么将会对教唱曲谱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流行音乐中的旋律或间奏,配器有现代感,学生一听就很喜欢,自然就有唱好它的愿望和动力。如果我们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寻找与教材中识谱类似的流行歌曲旋律片段,那么一定能成为识谱教学很好的桥梁,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比如:第九册教材中,有关于6/8拍的视唱练习《蝴蝶找花》。这时,我根据需要引入一段电视剧《大长今》的插曲《梦想》,作为预备的练习,学生在听过《梦想》之后,对这中间拍子和节奏就比较熟悉,再回到教材时就产生了亲切、愉悦感,很快就融入到该曲中去了。

(3)流行音乐进入课堂,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流行音乐能帮助我们更直观,更生动的把握音乐。有一些教学中的难点,我们可以尝试运用流行音乐来辅助我们解决。比如在合唱教学中,学生觉得合唱很难;但他们在听超级女声演唱《大长今》的主题曲《希望》时,能很快的区分出这一句是何洁和李宇春合唱的,那一句是张靓颖和周笔畅合唱的。将这样的歌曲拿来,让学生欣赏或演唱,能消除学生对于合唱的紧张感,让他们觉得合唱好听,产生对合唱的兴趣。还比如,6/8拍的教学是五年级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在聆听《大长今》主题曲时,他们却很快就分辨出了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的节拍规律。在课堂中,引入这些流行歌曲的元素,无疑会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切入方式 1.以歌曲演唱为教学内容的切入方式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音乐是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表达,对人们生活信息的一种传递。一首经典的歌曲,表现的是一个故事,一段岁月,一段历史,甚至是一个时代。流行音乐中有不少这样的歌曲,它们紧跟时代步伐,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时代特征,我们能从歌曲中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比如反映体育健儿们拼搏奋进的奥运歌曲,如:《阳光总在风雨后》,《奔跑》等,这些歌曲或意义深远、铿锵有力,或积极进取、催人奋进,让人在音乐中联想到运动健儿的执着和努力,在赛场上的飒爽英姿;一些反映校园生活的歌曲材料,符合学生审美心理、曲风清新、旋律流畅、歌词淡雅,如:朴树、范伟琪的《那些花儿》,老狼的《同桌的你》,罗大佑的《童年》,歌曲中弥漫着对校园生活的依恋以及对学生生活的回味。学生在演唱这些歌曲时,能从中受到好的熏陶和感染,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和感受。2.以音乐欣赏为教学内容的切入方式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是因为有了情感表达的需要才去歌唱的。当语言不足以表现人们内心世界时,人们就会想到运用音乐。流行音乐中有大量这样的歌曲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各种各样的真挚情感。如:电影《搭错车》中的歌曲《酒干倘卖无》,就是一首值得反复回味的老歌,全曲跌宕激昂,那一声声“酒干倘卖无”是对生命,对亲情全新的诠释,是对人间美好,善良最真挚的呼唤;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中由叶蓓演唱的插曲《我眼中的自己》,全曲充满的木兰因为不能成为温顺新娘,不能为家族带来荣耀的自责、哀怨和遗憾。这些歌曲学生在演唱时可能存在一些音域或者是表现方面的难度,但却是一些很好的歌曲欣赏的材料,老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歌曲中感人的故事,找寻音乐中感人至深的情感线条,让学生欣赏感受,学生的心灵将在欣赏歌曲中得到净化,他们的精神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得到升华。3.以器乐欣赏为教学内容的切入方式

流行音乐是一种非常开放、自由、包容的音乐形式,它突破了一切束缚,表现手法多样,音乐风格迥异,它融入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在流行歌曲中,有许多别具一格的配器手法,这些器乐参与在歌曲表现当中,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很自然地接受和了解了其中的器乐方面的知识,感受到了器乐的特色。

朴树的《白桦林》中洋溢着俄罗斯音乐风格,能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吉它与手风琴的运用。成龙演唱的歌曲《男子汉》中,打击乐器的运用恰到好处,很好地为歌曲熏染了气氛,学生在欣赏时,能对打击乐器产生极大的兴趣。还比如学生喜欢周杰伦的音乐中有许多民族乐器:像琵琶、笛子、二胡,老师在向学生们介绍民族乐器时,适当的介入周杰伦的歌曲片段,能增加民族乐器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学生会从中领略到民族乐器独特的魅力,并对民族乐器产生好感.如果老师善于挖掘流行音乐中这些器乐元素,将他们引入课堂当中,就是我们课堂当中的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

五、结语

张梦在《从<蜗牛>说起——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实践与反思》中说到:流行音乐是音乐大河中的一条支流,它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改变着,我们要勇于接受变革,但我们也要寻找永恒。变革的是我们的内容和形式,而永恒的是我们的精神与主题。[15]

时代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孩子们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有的东西必然要被替代,但是它的消失并不等于被抛弃。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只要是引导得当而不是一味迎合,完全可以为我所用。《蜗牛》列入爱国主义推荐歌曲,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所蕴涵的深意在于“俯下身子”,贴近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虽然“曲”不算很高,但是“和”者众多,总比“曲高和寡”的教育更有效果,更有现实意义。

作为新时期的音乐老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与捕捉的眼睛,善于发现身边美好的流行音乐,从流行音乐这个大宝库中吸收营养,善于分析、鉴别,让流行音乐为我们的课堂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我们会发现,我们与孩子可以沟通得更好,走得更近。

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篇2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茉莉花》是流行与江浙地区的江苏民歌。演唱《茉莉花》要求声音要圆润、连贯、流畅,情感处理要求要优美、细腻、委婉。对于《茉莉花》的教学设计,要以学唱、欣赏歌曲为主,让学生在听、唱、感受的基础上,充分理解《茉莉花》的深刻内涵。这节课的学习并不是要单纯地教学生唱会歌曲,还要使学生知道茉莉花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欣赏、比较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在课堂教学中,我适时恰当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导入新课、学唱歌谱、唱好歌曲,突破重难点、升华课堂起到了显著效果。

一、良好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引入新课“赏茉莉”环节中应用电子白板展示了图片作为欣赏,播放奥运会上、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出现《茉莉花》熟悉优美的旋律的视频音频,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茉莉花》的兴趣,为歌曲的教学做良好的铺垫。

二、制作课件快捷,加大课堂容量

交互式电子是帮助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也是学生认知的工具。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融为一体,制作课件快捷而又高效。例如,“唱《茉莉花》”是教授《茉莉花》一课的重点环节,突破重点难点都要在这一环节中完成。

1. 首先播放歌曲《茉莉花》的视频,通过完整欣赏歌曲,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 在大屏幕上用课件展示歌谱,歌词,采用逐句范唱、分析、讨论让学生体会、练习演唱;

为了让学生体会每个乐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配乐朗诵歌词,播放示范音频,对学生演唱进行录音回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优缺点,进行对比讨论、演唱,理解歌词,表达情感。运用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学生对所学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的领会、理解到位;运用电子白板提高了视觉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从唱会歌到唱好歌,最后达到会唱歌的高境界。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与电脑音乐教学软件整合,优化音乐教学过程

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多种电脑音乐教学软件整合,合理有效地运用多种电脑音乐软件,为音乐教学开辟了便捷有效的新途径。对提高识谱能力,视唱练耳训练,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非常实用。可用于电脑音乐教学软件很多。除了常用的音频、视频下载,播放软件。如暴风影音、Media Player、酷狗音乐盒等等。常用的音乐制作软件有:音频类。如Gold Wave音频剪辑软件、Amazing Slow Downer(神奇变音器)变速变调播放软件,Sound Forge,Audition(cool Edit)等等;MIDI类。如Cakewalk Sonar、Finale、Band in a Box、Cubase、Overture、TT作曲家、作曲大师等等;还有Ove2jwp或者Sibelius7具有将ove格式的五线谱转换成简五谱的软件;AJP-WORD等简谱打印软件;eyesong乐音3.0等转五线谱成简谱的软件;Edu Office音乐教学电子白板软件等。

1. 利用制谱软件进行乐理教学

教师首先教给学生基本的打谱方法,授学生以“渔”。随后教师课前布置做业:让学生课外用Overture 4.0打出下节课歌曲或乐曲的五线谱。在自己打谱时学生不断碰到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上课时,教师在电子白板上用提前装好的制谱软件,当堂播放学生各自制作的乐谱,选择部分学生的乐谱进行集体评价,讨论修改,再播放、欣赏。这种“做中学”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所见、所闻直观地体验、感受到不同音乐符号的意义与作用。例如:怎样计算音符的时值?怎样区分连线中的圆滑线和延音线?什么区别强弱、表情符号,等等。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多种软件资源相整合,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边打谱边学习,既获得了乐理知识又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改变了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音乐教学过程。

在教学《茉莉花》“唱歌谱”环节可用简五谱软件Ove2jwp或Sibelius7进行识谱教学。我刚调入新的学校,想采用五线谱教材,为发展器乐教学打基础,但学校之前采用的是简谱教材,熟悉简谱的学生比较多,不认识线谱。识谱教学就成了难题。我将电子白板与音乐软件整合,采用简五谱软件Ove2jwp及Sibelius7进行教学,顺利地的解决了识谱难的问题。

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安装软件Overture 4.0,下载或用Overture 4.0打谱软件打出oveove格式的五线谱《茉莉花》,导入到Ove2jwp软件转换成简五谱,或者软件Sibelius 7转换成简五谱。通过电子白板显示乐谱将简五谱《茉莉花》在电子白板上放大,符头上标有简谱数字符号的线谱“小蝌蚪”,黑白分明,美观大方,非常标准、清晰,它能让“哑巴”曲谱发声,让听觉与视觉同步,在电子白板上通过软件可以实现顺序播放、单音符点播,视唱起来非常方便,也便于检测音准,还能任意地变调,简五谱《茉莉花》可视、可唱、可变速、可变调,利用学生对简谱的熟悉,唱会简五谱后,学生学五线谱一下子有了热情,消除了畏难情绪;简五谱《茉莉花》再直接播放五线谱《茉莉花》,视谱歌唱,过渡到对线谱的熟悉,坚持一个学期,多数学生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视唱简单的五线谱了。

在听唱歌曲环节,播放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带给我们的魅力与震撼,但下载的歌曲范唱都是歌唱家级别的,不是调子太高就是速度过快,不适合学生跟唱。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安装的软件Amazing Slow Downer(神奇变音器),播放儿童范唱的《茉莉花》MP3,根据学生演唱能力随意变速,变调,学生模仿跟唱,非常便捷。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多种软件资源相整合,轻松解决了教学中的难题,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 利用制谱软件进行器乐教学

教学中,通过电子白板播放流动性的单旋律歌谱,歌谱旋律可视、可唱、可变速、可变调,很快帮学生熟悉了歌谱,接着,播放流动的多声部伴奏谱,教师用电子琴钢琴等乐器加入合奏,表演效果犹如一个人的乐队,震撼人心。学生就会强烈地感受到乐曲风格,演奏的兴趣很高涨。教师抓住时机,对指法、表情术语等加以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练习。最后播放伴奏音乐,全班师生进行合奏练习。学生通过流动的的乐谱,进行听、看、奏的练习活动,很快地掌握了乐器的演奏方法,强烈感受了独奏、合奏等不同演奏形式带来的不同效果。逐渐懂得了怎样更好地感受、表现和学习音乐。

四、欣赏中引入电子白板,拓宽学生视野,实现轻松、省时、高效

交互式电子白板操作简便,保存或调用各种资源非常简单,教师建立文件夹,将音频、视频、图片、文本以及相关的网址链接等各种资源进行分类保存,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调用。例如,北方孩子见过茉莉花的很少,教学有关茉莉花的知识,上课前教师先把有关茉莉花的生长,开花的各种图片用文件夹保存,在课堂上,适时调取图片,使学生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激发兴趣,帮助教师实现课堂的轻松、省时、高效。

五、替代作用有利于师生互动及个别辅导

新媒体的新功能适时、恰当、瞬间地代替教师,在课堂上教师拥有“分身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组织、巡视及个别辅导。如在“舞茉莉”环节中,学生已经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师既要弹琴伴奏,又要组织学生即兴舞蹈、表演,难免顾此失彼。而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音频播放歌曲伴奏使得这一过程顺利完成;也可下载配有舞蹈视频的MTV伴奏,融歌词,舞蹈示范于一体,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模仿兴趣,激学生创编灵感,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尽力关注全体学生,组织学生互动,师生互动。

交互式电子白板音乐课堂后,使得音乐课丰富多彩。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改善了课堂教学模式,师生积极互动,教学资源获得渠道拓宽,资源内容丰富多样,教学过程有更集中,紧凑,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多重功能,是其他教具难以相比的。

但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媒体的应用,就是把教科书搬上屏幕,也不能认为课堂上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媒体不能也不可能替代前二者在课堂中的地位,它是用来服务于我们的音乐课堂的法宝,却不是羁绊、控制教师和学生手脚和思维的桎梏。媒体的应用贵在恰当适时,在课堂上不能喧宾夺主,引用得好,方显其效。

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使音乐教学更显时代气息

音乐是时代的脉搏。学生培养了浓厚的兴趣,培养成了爱弹爱唱的好习惯,学会了运用音乐软件。如下载、变速,变调软件,他们会自觉上网搜寻最新流行的歌曲,器乐曲。认识一些没有见过的乐器,了解世界各地风土人情,不同国家、民族迷人的风景和特色服装等等。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通过网络,拓展教材上有限的教学内容,下载数字化的音乐教学资源,利用音乐软件制作、剪辑需要的教学素材,延伸与教材相关的音乐人文知识。利用白板的链接功能,有效地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开启感官的窗户,开阔狭窄的眼界,充满好奇、满怀激情地去自主探索神秘的音乐世界。使音乐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更显时代气息。

参考文献

[1]胡卫星,王洪娟.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05):104-108.

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 音乐游戏 音乐课堂 运用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然而,游戏却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快乐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感知记忆力都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经过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探索,总结出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称之为“音乐游戏”。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一般的音乐教学中,音乐课还没有让老师完全重视,就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率究竟有多高也没有认真研究过。学生对于音乐课的理解就是唱歌,他们甚至把音乐课改名叫唱歌课。对于一群无知的孩子,我开始尝试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进行不了,我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讲,一堂课乱哄哄的。课后经过反思,反复实践,发现了在音乐课堂中适当采用游戏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非常高。通过走进学生的心里,我发现他们非常爱上音乐课,只是他们不知道音乐课除了唱歌外还会学到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

经过一学期的反思和探索,总结出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我们要清楚音乐游戏具有哪些意义:

(1)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非常喜欢。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比如学生在认识1、2、3、4、5、6、7这七个音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學。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1、2、3、4、5、6、7七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时,让学生长“ 1” ,在“ 2” 桃子时,就让学生唱“ 2” ,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能识别这几个音符了。

(2)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的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教学时可以设计《智慧豆快快长大》的游戏。在黑板上“种”下智慧豆。当哪一组的同学表现最好,老师就让哪一组的知会豆发芽,在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就让智慧豆长叶,最后看哪组同学的智慧豆开花结果。这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3)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老师做的事就是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设计好音乐游戏,让学生扮演好游戏角色去学习音乐。如在《蜗牛与黄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葡萄架等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高。

如果你是一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老师,那你一定会去细心的探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该怎样去运用音乐游戏呢?总不能让整个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为了游戏而游戏,最后学生只感觉到好玩儿,真正的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你必须要探究音乐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并且要求他们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服从老师的指挥。

其次,必须研究各个年级段的不同音乐游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好于表现,易被生动有趣的情节的色彩鲜艳的图画、活动教具所吸引,运用音乐游戏牵引他们的注意力。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更进一步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在设计游戏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他们的思维活动的掌握和调动。小学高年级由于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上有很大的变化,情感和意志方面有所发展。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不能强制,不要使学生有反感的情绪。可通过调动他们的兴趣来运用游戏。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运用音乐游戏,让他们在音乐课中轻松、愉快地去唱、玩、跳,使之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

再次,特别重要的是在运用游戏时,一定要和音乐教育相统一。学生不能在热火朝天的游戏中玩过后就只知道好玩,没能从中获得知识,老师一定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手段,要灵活自如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抓住音乐游戏的音乐性、趣味性设计游戏,如节奏训练游戏,音准训练游戏、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等等其他类型的游戏。这些都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总之,教育者应该利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发展音乐。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音乐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浅谈音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篇4

姜堰市东桥中心小学 吴秋仲

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音乐是音乐课的事。美术是美术课的事。二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其实美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时刻相伴相依,都是把美撒向人间,为人类精神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音乐的美来自听觉;美术的美来自视觉。他们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涂抹亮光。莎士比亚说:“美,是从生命内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乱混沌。”

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在美术课上,教师完全可以用动人的音乐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在音乐的陶冶下,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把音乐引入到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的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那么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美术课堂有着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

一、音美结合,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美术课堂上,为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创设情景。引进音乐,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从而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的导入部分,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同时,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在学生作业时配合以合适的背静音乐,能使学生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如上《迷彩服》这一课。刚上课我先请学生欣赏关于动物的flash歌曲,随着歌声的播放。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在学生作业时播放了《高山流水》,那是一首琵琶独奏曲。优美抒情的音乐,创设了理想的气氛,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提供宽松的环境。从而同学们在悠扬的乐声中专心地、快乐地完成了作业。

二、音美结合,酝酿情绪,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因此,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情感感受,引导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创造美。如《甜蜜的梦》。

三、音美结合,引发想象,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引起心灵的振动,产生艺术的共鸣。

而孩子们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所以美术需要学生的幻想,绘画课中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手工课上让他们把手中奇形怪状的瓜果变成调皮的小老鼠、羞涩的小女孩……学生的想象力的飞翔是无止境、无穷尽的。音乐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的源泉。例如在教学《感受声音》的时候,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音乐的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简练,各种各样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现在眼前,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

四、音美结合,鼓励参与,培养观察力与感受力

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有观察美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学生绘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切感受。如《我的同学》在讲人物动态的画法时,学生对人体比例就很难把握,这时光靠老师讲,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室里,老师可通过音乐中舞蹈的表演,或播放录音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舞曲声中,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跳,一边去观察。当学生置身于美妙的舞蹈旋律之中时,便可组织他们进行写生,创作。你就会在学生的画中看到各种线条,形体组成的人物舞姿优美,充满了儿童的创意。这样的教学学生将感到轻松、愉悦,又达到理解人物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位变化的目的,容易使学生接受,方便了教学。

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篇5

【内容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生动有趣的知识,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音乐情景,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音乐教学 课件制作

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们的社会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人们的行动、生活、思维方式都将随着这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的使之与生动的教育技术相结合。增大信息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多媒体能增大音乐课的信息量,拓宽音乐课的天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不能像一般知识课的教学方法一样,非常严肃地或者单纯使用灌输性方式来讲解住入,也不能像民间艺人一样,只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也不能像专业音乐学校中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更不能像几十年前来一直采用单纯的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了。应以科学的教学法循序渐进,有规律性,灵活性,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网络为代表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生活方式,从而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传统音乐教学中,因内容单一,形式上缺少多变性,导致单位课时内的信息量过窄及信息传递环节不畅,极大束缚了学生对更多音乐作品的了解,也无法满足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作品的审美需求。因此,音乐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素质多方位整体发展,便成为我们音乐教学中值得实验的一个课题。本文只就自己教学中的感受并结合课外音乐教育书籍的相关知识,浅谈多媒体教学对音乐教学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创造情境,鲜明形象

为了使音乐的感知形象更加准确,在演唱或欣赏过程中,首先就必须理解音乐,否则就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教学歌曲《小红帽》时,让学生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学生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想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二、利用多媒体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常规教学中,每次上欣赏课的时候,教师只是简单讲解,听听乐曲。如果你在深入的问乐曲反映了什么情感、各种乐器之间怎样相互配合的,学生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但是,如果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就能很好地结合起来,所学的内容能够在学生的头脑里留下深刻印象。如在教学中涉及乐器欣赏,如民族管弦乐与西洋交响乐。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打击乐等五个主要乐种。在乐曲欣赏中,涉及到古今中外十几种乐器的不同音色。如何获得最佳效果,这就要发挥多媒体的功效,通过多媒体,学生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再如提到什么是协奏曲,如果只是讲它的定义,那么在学生的头脑中印象就不会很深,但若结合着画面来讲就会变得通俗易懂了,学生的感情也会自然而然地投入进去。

三、通过多媒体,欣赏范唱

范唱是唱歌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范唱得好或不好直接影响到本课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假若由教师范唱,无论厂多好,也是一种独唱,唱不出气唱的效果。我将北京市青少年宫少儿合唱团演唱的这首歌的磁带放出来让大家心上。通过欣赏,再来练唱这首歌时,效果令人满意。

四、通过多媒体,辅助分析讲解

《剪羊毛》是一首优秀的少儿歌曲。几乎从五六十岁的老人到十来岁的红领巾都能唱出那熟悉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我多次教过学生唱这支歌。过去教时,一本书,一支粉笔、一架琴,学生很难进入一种美的意境。近期来,再教这首歌时,我借助多媒体,首先是迷人的画面:在平静的草原上,一只一只小羊排着队剪羊毛,牧人们兴高采烈,优美的歌声扬起来了。。。一幅迷人的画面将大家的情绪激发起来了。我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分析歌曲全曲用错落有致的节奏、悠扬起伏的旋律,淋漓尽致地从一个侧面表现生活美,表现牧民收获的幸福。

总之,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它只能与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地使之与生动的教育技术相结合,收到传统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材媒体和学生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来涉及多媒体计算机呈现的组合,同时将课件与教材、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而探求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施教中,力求达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课件中运用多媒体选择优化,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优化,达到整体提高的教学效率目的。

参考文献:

[1]纪明明:《素质教育,我们该如何面对》,音乐天地 2006.3; [2]《中国音乐教育》;

[3]祝智庭:《信息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篇6

1、课始引进音乐,奠定课堂教学情感的基调。

音乐是极具渲染性的艺术。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能够聆听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乐曲,是很快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坡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奠定课堂教学良好的情感基调的。

《卢沟桥烽火》一文记叙的是:“九•一八”事变 六年后,日本侵略者亡我之心不死,故意挑起事端,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妄图吞并全中国。课堂一开始,我就先播放了抗日名曲——《松花江上》。学生们听到那催人泪下、撕裂肺腑的旋律,竟有不少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伤心的叹息,甚至流下了激愤的泪水。歌曲播放完毕,我并没有作过多的背景介绍,而是利用音乐熏染带来的悲情,让学生径直接触文本:“同学们,你们再来读读《卢沟桥烽火》,想必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感触的!”话音刚落,学生们便自觉地投入到了读书的活动中,没有了老师一丁点的强迫。

学生们在音乐的渲染下,读得入情入境,甚至达到了“人与书合”的境界。这就很好地实现了由“要我读”转变成了“我要读”,避免了出现“强迫吃食”的尴尬场景。由于学生学习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主动阅读,阅读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就很高了。

2、课中引进音乐,深化课堂教学的内涵。

众所周之,小学生年龄偏小,学习持久性是有限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需要不断地被激发。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引进音乐,完全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倦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泉映月》记叙了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过程。课堂上,在指导学生学习“《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表达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怀”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真切的体悟,化解学习和体验的难度,我适时地打开收录机,播放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让学生直接聆听这首脍炙人口的曲子,以期获得最感官的信息。

结果,在悠扬的二胡曲的引领下,学生幼小的心灵很快就与阿炳的心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接下来,他们自然就学得积极,感受得深刻,讨论得热烈。避免了教者口干舌燥的讲解,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课末引进音乐,升华课堂教学的主题。

常言道:“写文章要做到凤头豹尾。”同样,好的课堂结束,也能达到回归整体、升华主题的功效。合理运用音乐来结束课堂教学,不失为一个良策。

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篇7

有一位名人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任何图画的感染力, 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通过这一点, 我们可以看出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 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音乐知识, 同时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将音乐形象进行展示。如在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中, 单靠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显然无法起到合唱的效果, 但通过多媒体的方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合唱的音频或视频, 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十分直观地了解到合唱的专业知识, 并且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也能够对音频和视频中的合唱进行相应的模仿,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相当快速地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 表现音乐形象。

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单靠教师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往往会显得十分枯燥, 学生也无法尽快地将知识进行了解, 所以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环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音乐教师可以将相关的音乐知识进行编制, 编制成为文字、声音、形象一体的教学软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这样的教学软件可以减小时间与空间范围, 同时在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对音乐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这对学生理解音乐知识有着相当大的帮助。同时音乐教师也可以使用网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方法下, 音乐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络的环境下将音乐知识进行整合, 创立校园音乐网站。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网站的浏览能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丰富的音乐知识, 而且目前的学生十分热衷于网络, 使用这种方式也能够将学生的兴趣进行极大的提升, 这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 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率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能培养学生能力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 他们往往具有活泼好动、热衷于模仿的特点, 而且小学生很容易被所处的场景吸引, 产生浓厚的兴趣。针对这一特点, 音乐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截取一些优秀动画的片头曲或片尾曲来进行音乐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来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 并且让学生进行了音乐的欣赏之后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 让学生在课后完成。通过在课后对资料的查询或是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自我解答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音乐, 使用音乐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这样的方法下学生是在自己喜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的, 会让学生感觉舒适, 因而更加能够激发学生潜能, 提升学生的能力。

四深化德育和美育

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 对美的理想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因此, 教师在进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 不仅是要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以及音乐创造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审美教育。而使用多媒体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真切的场景, 十分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 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1. 教育功能

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以及唱歌教学, 虽然能够通过歌词等内容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但是这样的方法相比在设计绘制影片后进行投影的效果显然还不足。如在进行《长城谣》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为学生播放影片。学生通过观看《长城谣》的片段, 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日寇铁蹄下的中国是如何饱受凌辱的, 同时也可以通过影片让学生体会到中华儿女的坚贞不屈, 让学生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受到十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 感染功能

在感染功能上, 主要是包括对学生的苍凉感染以及愉悦感染。这种功能主要是在将音乐内容通过多媒体设施进行情景再现后, 让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在进行《踏雪寻梅》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为学生播放雪景的投影, 在鹅毛大雪的背景下为学生播放《踏雪寻梅》的音乐, 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环境中, 从而感染学生的情绪, 让学生更加热爱歌曲中所表现的祖国风光。

3. 美感功能

美感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感觉, 对于音乐而言, 不仅使用有声音上的美感, 同时也拥有形式上的美感。对于形式上的美感而言, 也能够让人所接受。如学习《黄河大合唱》时, 通过多媒体设备能够为学生播放合唱的视频, 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可以从旋律、色彩等方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气势磅礴的美感以及我国人民奋起斗争的形象美。在这样的方式下, 学生可以从心底深处接受美感的教育以及熏陶, 进一步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去发现美、创造美, 在学生心中播撒下美的种子, 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并且为了建设更加美丽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五能够让学生开阔视野和增长见识

在目前使用的小学音乐教材中, 大部分内容仍然是音乐欣赏。在音乐欣赏的内容中, 主要包括了戏曲欣赏、曲艺欣赏以及器乐欣赏。而在器乐欣赏的内容中, 主要包括了民族管弦乐器以及西洋交响乐器, 在民族乐器的合奏中又包括了吹打乐和丝竹乐等乐种。而对于乐曲, 还涉及了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最佳欣赏效果的最佳方法就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播放视频, 让学生了解到进行乐队演奏过程中的规模阵容以及指挥的风格手势。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了解, 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在课堂上教师讲授和教材中无法了解到的知识, 让学生开阔视野。如学习《唱脸谱》时, 可为学生介绍各种京剧知识, 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浅显的京剧知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六通过多媒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好的老师是转述真理, 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音乐教育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突出以人为本。奥尔夫曾说:“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 是最重要的。”这就是说, 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 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 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中, 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处在发展音乐技巧、掌握音乐知识和树立对音乐的态度的关键时期, 他们极易被新生事物所吸引, 并且能以批判、比较的方式对事物进行理性的思考。旧观念、旧思路、旧方式下的学校艺术教育, 关注点单一, 学生被动参与、兴趣寡淡。因此, 他们有潜力去探索远离他们生长环境的音乐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 教师完全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 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变为课内外相结合, 将课内的教学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自由地、综合而富有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 培养他们个性化学习的能力。

七多媒体能够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渗透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育, 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认知的工具, 以音乐为知识的载体, 以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以及素质培养作为基本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的过程中, 可以有计划地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把音乐教材中的内容制作成为像简单的故事片一样, 同时融入电脑、电视、录音、录像等功能, 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各种功能, 实现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传统音乐教学方式与现代音乐教学方式的整合。

总之, 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音乐课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的环境下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 不断地更新观念, 协调好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关系, 掌握并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来推动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担负起创新教育的重任, 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设轻松、愉悦的气氛, 展现优美的形象,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 目前我国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使用一种全新的方法, 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 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兴趣以及教学效率。

关键词:音乐课堂,多媒体,作用

参考文献

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篇8

一、以流行音乐调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由此可知,兴趣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原动力。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虽然流行音乐不像古典音乐那样优雅,也不像民族音乐那样传统,但是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以它本身独特的特点——明快的节奏、生活化的语言,赢得了广大小学生的喜爱。因此,可利用流行音乐来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实效性。

1.故事激趣

流行音乐受到人们的喜爱,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歌词和旋律的优美。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音乐、歌词的作者或歌曲演唱者的感人故事对听者的影响。“爱屋及乌”说得正是这个道理,由于学生被歌曲背后的故事所感染,就会引发他们对音乐本身的兴趣。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可利用这些音乐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三年级有一个单元是以“感恩父母”为主题。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伟大之爱的情怀。上课之前,我为学生精心准备了歌手周杰伦的小故事。下面,是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首周杰伦的歌!(顿时下面炸开了锅,热闹得很。)

生:好啊好啊,想听想听。

(从学生回答的神情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十分高兴,也十分意外。)

师:别着急,在听歌之前,老师还想给你们讲讲周杰伦小时候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生:想听。

师:杰伦从小家里很穷,他妈妈见他对音乐情有独钟。给他买了一台钢琴,他3岁开始练习弹琴,对他的要求很严格,于是,童年的周杰伦被剥夺了玩的权利,所有的日子都是在钢琴边度过的。可每次练琴的时候,一听到窗外同伴的嬉闹声,他就总是弹得心不在焉。于是,他母亲就拿着一根棍子,站在他后面,一直盯着他练完琴。等他长大了以后,他就开始写很多很多歌曲,但是当时还是有很多人不喜欢他的歌曲的风格。在一次又一次拒绝,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他的妈妈每天都来陪着周杰伦,鼓励周杰伦。就是在妈妈支持和细心的照顾下,周杰伦成功了,现在你们看到周杰伦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成功的。

之后,我为学生播放了周杰伦演唱的歌曲《听妈妈的话》以及周杰伦与妈妈的视频,学生的思绪仿佛都被这首歌给感染了。由此可见,学生对周杰伦的喜爱不仅仅是在这些歌曲上,歌曲背后的故事同样可以感染他们。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用这些音乐的相关故事来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对比欣赏激趣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曲子或者其中的某一段节奏、旋律是被一些流行音乐所引用或改编。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对它们进行对比欣赏,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教材中乐曲的兴趣。

例如,四年级有一首欣赏曲是巴赫的《小步舞曲》。在教学中,由于想到学生对流行音乐4 IN LOVE 《一千零一个愿望》兴趣十足,所以笔者对这个教学内容做了不一样的安排:在导入部分让学生听他们熟悉的《一千零一个愿望》,侧重聆听歌曲的节奏部分“啦啦啦啦……”,因为这部分的旋律就是根据巴赫的《小步舞曲》改编。当学生对《一千零一个愿望》熟悉之后,再让他们听巴赫的《小步舞曲》,学习兴趣自然大大提高。

再如,S.H.E是现在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歌手。而S.H.E的很多音乐都有古典音乐的“影子”。学生耳熟能详的《波斯猫》就选取了六年级新教材《波斯市场》中的骆驼主题和乞丐主题。又如《不想长大》就是采用了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的一段旋律填词的。学生都熟悉《不想长大》,而且还能完整地唱下来。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介绍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使学生明白:早在200多年前的旋律,到现在还是有非常大的魅力,经过后人的改编同样流行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希望高雅经典音乐比流行通俗音乐更富有生命力。

通过这样的对比欣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的经典音乐的魅力所在,从而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达到激发学生热情的目的。

3.兴趣爱好激趣

近期,有一个新生代人气组合瞬间火爆,就是TF Boys,人们对其的迷恋程度大大超过了预期想象。当开学时我就能经常看到高段的学生疯狂地购买快女的剪贴画。其中主题歌《青春修炼手册》更是备受宠爱,我私下弹了弹发现并不难,而且歌词内容积极向上,旋律优美。于是,在音乐课上我教唱了这首歌曲。我发现很多学生会唱,不会的也很快学会了,唱得可带劲了。上课唱得不过瘾下课后几个同学还在一起练唱。在班级举行的小小音乐会中看着他们出色的表演我发现音乐的魅力如此之大,让平时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鼓起勇气唱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内心。课堂上学生那副认真的模样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课本上的歌曲已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穿插流行歌曲和乐曲对课堂教学是有利的。

二、以流行音乐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气氛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而言,活泼的教学氛围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而氛围的营造又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所以,教师需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来营造课堂教学气氛。同时,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需要以学生的情趣、感受为出发点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本学期我所上的是六年级的音乐课,学生对歌曲的认知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经过调查,很多学生都希望在音乐课上能注入新的血液——那就是流行歌曲。于是在我的音乐课上,每周我都会精心挑选一首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听,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记得我选择的第一首流行歌曲就是张杰的《逆战》。我与往常一样,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教室,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张杰演唱的《逆战》,谁知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热烈的掌声,整个教室一下子沸腾起来。学生的脸上都露出欣喜的笑容,笑容是那样的真诚。后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演唱声音洪亮,精神饱满。整节课井然有序,充满活力。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可学生依然陶醉在自己优美的歌声中,意犹未尽。

当然,也有很多流行音乐是不适合小学生的,比如《狼爱上羊》《香水有毒》等类似的网络歌曲,其内容和放射出来的情感就不适合小学生。如果学生较多地接触这一类歌曲,就会影响到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一个“度”,把流行音乐中那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歌曲带进我们的课堂。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运用流行音乐来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操,从而实现流行音乐与小学音乐课堂的完美整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就一定能充分利用流行音乐的优势,使音乐课堂充满生机、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陈钊安.让流行音乐推动小学音乐快乐课堂构建[J].北方音乐,2015(21).

上一篇:驻村结对帮扶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