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中的音乐运用

2024-09-28

电视广告中的音乐运用(精选12篇)

电视广告中的音乐运用 篇1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生活的广泛介入和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推动力量的出现, 电视广告就以现实社会发展的生存需要为理由而存在。同时, 也越来越成为展示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 成为其他媒介广告难以企及的优势。于是, 大制作、大手笔且立意新奇的广告层出不穷。

一、电视广告音乐的现状及问题

一些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制作广告上缺乏对音乐的深刻认识, 常常是生搬硬套、硬性拼凑, 有时给人以啼笑皆非的感觉。广告的诉求逻辑混乱, 乐曲的情感基调与广告内容没有联系, 乐曲与品牌严重分离, 最后适得其反。

在现在的电视广告中, 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一) 感情色彩不统一

在一则电视广告中, 语言、音乐、画面三者有机结合、张弛有度, 才能在观众心理建立一个统一的形象。有则关于白酒的广告, 广告意在表达该酒历史渊源长的特点。由中年男子配音, 声音醇厚、质朴, 给人以成熟中略带沧桑的感觉。选用的广告音乐却是一段活泼、明快的西洋萨克斯舞曲, 广告的整体色彩被打破, 效果大打折扣。造成了广告与音乐的感情色彩不统一。

(二) 主次不分

对于一则电视广告来说, 音乐不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制作电视广告运用音乐, 主要目的在于协助广告语言及画面来表现广告的主题, 调动观众的积极情绪。但有些广告却过分看重音乐的作用, 以音乐至上的原则进行创作, 甚至是只有音乐与画面的结合。音乐毕竟只是具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无法有效、正确地传达广告所要推销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信息上。因此, 在电视广告中应使用音乐, 应该注意不要犯了喧宾夺主的错误。

二、广告音乐运用的原则

(一) 广告音乐的性质和风格要服从广告艺术的特点

不同的广告创意要求有不同性质的音乐, 不同的广告形式要求有不同风格的广告音乐。在创作和选择广告音乐时, 必须根据广告的内容和广告的形式来确定其音乐的性质和风格, 以便使广告音乐更好地衬托和表现广告艺术的创意精神及广告宣传的商品内容。百事可乐的一则广告《女王》为标题, 当画面出现女王在侍从的陪伴下喝着可乐挥手致意时, 其背景音乐选用的是庄重典雅的古典音乐;当女王跳下阳台被人们接住、又被举起来时, 则使用了通俗流行、节奏性极强的现代摇滚音乐。如果在一首单纯的音乐作品中, 把纯古典风格的音乐和完全现代的摇滚乐放在一起使用, 是不可想象和不被接受的。但从其广告的创意和其艺术效果的角度来看, 这样把两种风格相对的音乐放在一起使用则是完全合理和非常成功的。因为这种音乐风格的变换不但符合广告内容和形式的需要, 而且还能动地丰富了广告画面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二) 广告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题材要符合广告宣传的内容

广告音乐在体裁上同音乐分类一样包括了声乐体裁和器乐体裁。音乐的这些分类、基本表现手段和体裁等在广告音乐中均有体现。一则《亨氏膨化食品》广告中, 当画面出现爷爷与孙子的对话时, 音乐是静止的。但在最后画面上出面带有醒目商标的商品实物时, 只用了三个重属和弦。手法简练, 效果出色, 就像是在提醒你要记住、选购该产品。虽然该广告音乐既无优美的旋律, 更无复杂的节奏, 只是简单地运用了和声中三个常见的和弦, 但表现出的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不但成功地衬托了广告的画面和内容, 而且还丰富了人们对其作品的艺术想象力和联想力。

(三) 广告音乐要把握时间的限制

广告音乐在其结构形式方面因其受限于广告艺术的特性, 有着不同于一般音乐作品的特点——短小、精炼。短小是指广告音乐在其结构形式方面非常短小, 这是因为一般广告作品的长度为几秒或数十秒, 因此广告音乐也只有一个动机或两个音乐节, 较长的也只有几个乐句。精炼是指广告音乐在这有限的时间之内, 无论是在旋律、节奏或和声方面的设计还是体裁的选择等都要准确、细致、精干, 都要符合广告的创意精神和广告的宣传内容。

三、电视广告音乐所塑造的强势作用

音乐本身是一门独立的听觉艺术, 它通过听觉在头脑中唤起想象, 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因此大众在欣赏广告中的音乐时, 首先是感受到音乐的基本情绪和情绪的发展变化, 唤起联想、想象品牌形象, 产生对此品牌的认同感。所以在广告中恰当的运用高品质的音乐, 可以很好的实现品牌形象的提升, 建立目标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一) 有利于广告的表达意图

在电视广告中, 音乐与画面成为表现广告的主要途径。音乐不仅仅是画面的解释说明, 它还以相对的独立性与画面产生相互作用。他们与画面的中心内容协调配合, 起着说明、强调或抒情的作用, 例如,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电视报》的广告借用了《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伴以诚恳踏实的承诺, 迅速将《中国电视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传播快乐的行为理念传达给受众。歌曲原本的意义并不在于此, 然而却有效地把受众与报纸的距离拉近。广告的主题突出、鲜明。在这则广告中, 没有华丽的音乐和慷慨的语言, 只是通过轻快、朴素的歌曲传达自己的行为理念, 让观众轻松接受。

(二) 有利于赋予品牌个性

从消费心理学方面来说, “消费者”是一个为了满足需求欲望和自我表现而驱动的潜在群体。这就意味着, 品牌若想要使消费者产生认同感, 那么建立对品牌的忠诚度就必须要具有突显的个性。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移动通讯公司推出的子品牌——“动感地带”。在这则广告中, 由周杰伦作曲、演唱, 方文山作词的歌曲《我的地盘》成为“80后”性格气质特征的最好诠释。这样的歌曲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它明明白白地告诉那些年轻人, 雕刻个人特色将是他们要追求的生活。

(三) 有利于诠释品牌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上水平的提高, 人们不再单一地追求物质消费, 更多地开始往精神消费领域靠近。康美集团以一曲《康美之恋》达到了家喻户晓的效果。这部音乐作品风格优雅、情深意长, 美妙动听的歌曲诉说着创业的信念与情怀。一对恋人倾情演绎相互爱恋、共同创业的感人故事。而歌唱家则用极具韧性的声音把歌中的意境表现得恰到好处, 诠释得迷人并富有诗意。让人们一夜之间记住了康美药业这个富有感情、富有传奇的企业。我们可以看出, 《康美之恋》这则音乐广告不仅深入宣传了公司企业文化, 培养了强烈康美文化热情, 同时也打造出了闪亮的康美文化名牌, 提升了康美文化影响力, 让社会见证了企业团队十年风雨兼程后的从容、坚定与智慧。

1. 抒情花腔女高音概述

抒情花腔女高音并非是花腔女高音, 它其实是带花腔的抒情女高音, 是抒情女高音中最纤细、最高的声音。它的特点是其音准极好, 具有极高的高音区, 高音区的声音质量光辉灿烂, 低声区却略显单薄, 声音灵巧而富有弹性, 能够从容地唱音阶和远音程, 擅长唱跑动性较快的乐句, 并以在高音的极端区域作轻盈自如的跳跃见长, 音量较小。这种唱法要求演唱者具有较高的演唱技巧, 需要演唱者表现出活泼轻快的感情以及华彩的乐句。

2. 抒情花腔女高音与花腔女高音的区别

笔者认为花腔女高音 (coloratura) 和抒情花腔女高音 (lyric coloratura) 是有区别的。虽然两者都属于抒情和花腔的交叉声部, 但是在作品中所占的比例的不同。如阿米娜和吉尔达的咏叹调里花腔与抒情的比例相当, 都在50%左右。奥琳琵娅、罗西娜、露契亚的咏叹调里花腔的成分占到70%左右, 几乎贯穿整个作品始终。而阿蒂娜、诺丽娜、朱莉叶这些角色的咏叹调中花腔也就占到30%左右, 所占的比例相对就比较少, 因此被带花腔的抒情女高音, 即本文中所指的抒情花腔女高音。

3. 抒情花腔女高音的运用

对抒情花腔女高音有突出贡献主要是法国的奥芬巴赫、施特劳斯、小约翰以及古诺、意大利的作曲家唐尼采蒂等人。如唐尼采蒂的喜歌剧《唐帕斯夸莱》中的诺丽娜、《军中女郎》中的玛丽、《爱的甘醇》中的阿蒂娜都来自于此。唐尼采蒂这些作品都是刻画和描述美丽的姑娘坠于爱河, 所以它的曲调轻巧华丽、优美流畅, 因此, 有人就认为唐尼采蒂的作品是考验演唱家技能的试金石, 吉里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拥有一般嗓音、有某些技术缺陷的歌唱者, 在唱普契尼的某部歌剧时, 很容易使听众产生错觉, 赢得分外的掌声。当这位歌手在准备唱多尼采蒂的某部歌剧之前, 必需慎重考虑, 因为他的作品会毫不留情地把歌唱家的缺点都暴露出来”。由此可见, 唐尼采蒂作品的难度极高, 要想唱好他的歌剧必须具有与之相配的声乐技巧。唐尼采蒂的这几首作品必须用抒情花腔女高音来唱, 因为如果用由小号抒情女高音来演唱将无法胜任华彩乐段, 如果用纯花腔女高音来演唱抒情部分将显得比较不协调、不柔韧。

自从抒情花腔女高音出现后, 花腔装饰音受到广泛应用, 将不再是花腔女高音的专利。抒情花腔女高音也要有自己的特色, 不能过多依赖纯花腔演唱方法。抒情花腔女高音同时小号抒情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特色, 因为抒情花腔女高音始终是以抒情为主, 只是与抒情女高音相比, 抒情花腔女高音的高音区更轻松、自然, 声音的跑动和灵活性更好;但是抒情花腔女高音的音色、腔体、呼吸不如抒情女高音那么温暖、浑厚和有张力。

总结

通过广告音乐运用问题及作用的诸种探究, 再回到最初的前提上, 关于广告音乐对于广告有着怎样的作用的问题。广告音乐以它特殊的方式存在并发展着, 但是我们不难看出, 成功的电视广告, 离不开好的广告音乐;好的广告音乐, 更能增添电视广告的无穷魅力。合理、适当地运用音乐能为电视广告增色添彩, 让电视广告生命更久远。

四、结语

花腔是一种极富感染力和音乐表现力的西方美声唱法, 是开启人们审美之门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抒情花腔女高音应该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使其令人乍舌的高音、柔美的音色和高超的歌唱技巧得到充分的展示。

作者简介:

刘美岑,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07级音乐表演 (声乐) 。

参考文献

[1]曾迪来.《影视广告设计》中南: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1

[2]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3]李南.《影视声音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4]戴烽.《浅析电视广告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南昌: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

[5]罗小平.《音乐心理学》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

[6]王丽娟.《视觉语言传播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7]孙瑞祥.《广告策划创意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

[8]何修猛.《现代广告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9]余小梅.《广告心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电视广告中的音乐运用 篇2

摘要:师范院校的专业音乐理论教育中主要就4个方面即和声、复调、曲式、配器做了阐迷。从中小学音乐教育及师范院校的专业音乐理论教学俩个方面阐述论证了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景。电脑音乐技术作为现代音乐教学手段,将促进音乐教育的理念、具体的教学手段的改变及发展。

关键词:电脑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专业音乐理论教育

所谓电脑音乐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制作音乐,国外在1975年已成立了国际计算机音乐协会,发行了(《COMPUT-ER MUSIC》)杂志,并有一年一度的计算机音乐国际研讨会,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研究都有很大的发展。在国内,电脑音乐发展较晚但非常迅猛,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继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高校相续成立计算机音乐实验室,如今已发展到了全国的许多许多高校、中小学以及音乐教育的各个领域。在音乐教育这一领域,电脑音乐技术运用有着相当的发展前景。不论是在中小学校的课堂里还是在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中,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都将对音乐教学的理念、具体教学手段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情绪的影响是学生在音乐课中感受美的关键,而情绪是受环境与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课的教学中必须要营造出一种使学生易产生美感与兴趣的环境气氛,这样才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对乐器、旋律、、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悦耳的声音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如果与美妙的画面相结合,则更加容易营造引起学生兴趣的环境气氛,所以运用电脑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在歌曲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电脑音乐软件给学生展现出歌曲的标准乐谱,使学生在视唱的同时既能看到乐谱又能听优美的MIDI音乐,老师可以对歌曲的速度和调性进行调整以适合学生的演唱,同时还可以为乐曲的主旋律配上不同声部的伴奏、如钢琴、弦乐、打击乐等声部,这样丰富多彩的音响与音乐表现手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我们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是唯一的教学手段,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感到枯燥、单调而且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当充满美感的音乐与文字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不同的情绪变化,使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激发出自身的表现与创作的欲望。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都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达到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圣桑《动物狂欢节》组曲的音乐中,针对不同的动物画面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旋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部分片断音乐的教学中,可在欣赏之前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如学生在欣赏乐曲“引子与狮王进行曲”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由弦乐模仿的狮吼以及钢琴发出的狮王出场的音响“母鸡与公鸡(二)”中可以听到由钢琴和小提琴模仿的母鸡与公鸡此起彼落的咯咯叫声。学生听到的音乐能够形象的反应出他们眼前的画面。从而能将人们带入自然的意境当中。

在这样的意境中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这样的教学手法所产生的效果与以前单独听磁带和老师描述,显然要好得多。

多媒体的全方位视听感受让音乐的表现和感染力得到了及大的提高,而MIDI音乐也由学生的直接参与使学生得到其他学科能力的培养。在学习MIDI音乐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对音乐的直接处理来增强学习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电脑音乐技术在教学中与多媒体结合运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结合地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从动手的角度去创作音乐,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感受、表达、想象、理解、及创造等综合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师范院校音乐理论课程的教授,与其他文理科专业课教学的模式一样,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教学方式在几十年的音乐教育中确实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都是在这种方式下培养出的。但是在师范院校,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以及师范院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之师生比例过大,传统的说教式音乐理论教育形式的教育效率特别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低,具体是在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一些专业性强的理论教学上。

现在由于音乐教师通过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相应软件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随时播放课前制作的任何音响范例,使学生在课堂上听到实际讲解过程中及时听到音响,而且可以通过相应软件的帮助,任意地分解、组合一部复杂的音乐范例,使学生同步感受到不同组合的不同音响,这样减少了在课堂上临时抄写谱例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特别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就听到谱例的实际音响效果,感受到以前的理论讲解所不可能带来的实际音响效果,一切谱例范例的真实音响都会及时出现耳前。

在和声课教学中在现实的教学中,四部和声的讲解,教师往往难以向学生展示四部和声及其进行的实际音响效果。学生也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看着谱例,牢记一些和声声部进行的原则,而根本感受不到实际的影响效果,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学习“哑巴和声”、做“数字音乐游戏”的现象,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在电脑音乐技术引进后,教师可以在相应的音乐软件上,课前就制作好所有上课需要的任何难度的谱例。根据上课的需要学生就既可以看到谱例又听到音响,而且根据需要可以随时反复聆听任一谱例。这样既减少了老师抄写谱例的时间,又减轻了老师讲解枯燥谱例的难度,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按照一边听音响一边看谱例,然后老师讲解这样方式。学生只能整首或片段的听谱例去感受乐曲的一个整体或局部的音响效果。具体在对乐曲细致结构的分析时,由于受到音响的限制只能对着无声谱例进行。而在引进电脑音乐技术的今天,教师把重点要讲解的谱例课前制作好,通过音乐软件的帮助,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展示谱例中任何一处需要讲解的段落的音响;学生可以听到乐队中任何一件乐器的独奏,从而将所授内容的每一细小段落详尽的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淋漓尽致的分析每一首谱例。

在复调课教学上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免去了老师们抄写谱例的烦恼,节省了大量上课时间,教师在上课时通过电脑随时播放课前就制作好的谱例。控制电脑对音色、节奏以及乐队组合的变化、在电脑上用同一个谱例制作出较多的复调音响效果。学生通过这种多途径、多形式的生动谱例讲解,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触到较多的谱例,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配器课教学上,由于教学设备的制约和课程本身的技术性特点,老师很难把一部作品的配器手法向学生作一个透彻的讲解。只通过教师及时的提示学生“某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及和声处理”这样的方式,学生只能获得一点大致的感受,缺乏整个音乐作品的全面理解。而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使这样的问题变得容易解决。教师课前将音乐作品输人电脑后,对一部复杂的配器作品从单旋律开始逐步叠加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当然也可相反从全部声部的出现逐步递减的方式进行,对学生作一个透彻地综合分析。运用电脑音乐技术在完成这些操作时,既迅速又准确,提高了课堂利用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如今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接受应该是积极的,但他们却讨厌上音乐课。这是由于音乐课的教学方式、吸引力、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教师没有注意新时代学生特点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电脑音乐技术运用到教学领域,不仅能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为枯燥音乐理论提供新的教学手段,更能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既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的素质在愉快、充满活力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电视广告中的音乐运用 篇3

关键词:音乐游戏 快乐教学 音乐素养

音乐游戏和一般的游戏不同,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体验和感受,进而指导学生具有音乐素养。音乐游戏本质在于音乐,它从音乐入手,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游戏进一步去接触游戏中的各个要素,在音乐和游戏的双重作用下,音乐的节奏、音乐情节以及音乐的魅力都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反复实践和探索中,认为音乐游戏和普通的游戏有质的区别,在音乐游戏中学生更能主动地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德国教学家福贝尔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对于儿童而言,上课并不是轻松的事情,但是游戏是他们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和课堂相比,儿童肯定会自发自愿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作为教师为什么不在顺其自然中给予孩子学习的机会呢?为什么一定要死板的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呢?

具体到音乐课堂,音乐游戏是融入了音乐特点的游戏。这种音乐游戏既体现了音乐是灵魂,又唤醒了儿童的潜能。音乐游戏是一种教学手段,在音乐的伴随下实现音乐教学目的。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练习,课堂结束了,在疲惫中学生并没有获得知识,高效的课堂无法实现。在反思中,笔者找到了音乐游戏这种教学方式。如果在音乐课程中适当采用游戏可以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非常高。几次尝试之后,发现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了,但是他们喜欢上音乐课还是关注于音乐课给予的身体动作感,对于音乐的一些知识还是较为欠缺。笔者就尝试在音乐游戏中有针对性地加入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要素。通过一个游戏解决一个音乐知识,学生掌握得很快,并且还可以自我发挥。

一、音乐游戏的意义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相对于小学其他学科,音乐课程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作为音乐教师,可以将音乐的独特性发挥到一定程度来体现音乐的魅力,进而让学生融入到音乐之中。音乐游戏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实现这个教学目的,可以将枯燥的音乐知识讲解和抽象的音乐符号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比如,进行1、2、3、4、5音符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小猴子摘桃子”游戏来实现音乐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猴子,然后桃子上面标注1、2、3、4、5。多媒体上五个桃子来回躲藏,猴子抓住哪个,大家就唱哪个。最初课堂可能会显得有些乱,但是几次之后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五个音符。

2.音乐游戏最大的优势在于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在主导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给予了尊重和信任,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玩游戏“智慧树快快成长”。音乐课开始之初,学生亲手在多媒体上种下了智慧树,伴随着快快成长的音乐,智慧树逐渐长大,但是每个学生的智慧树长大的速度不一样。经常参与课堂的、表现不错的学生的智慧树就长得快,不然就长得慢。儿童天性不甘落后,所以就会积极参与课堂,多多表现自己的智慧。学生每节课都会在这个游戏的激发下积极参与课堂,由于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收获都不错。

3.音乐游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体现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这就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中参与到游戏之中。比如,教学《蜗牛和黄鹂》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出自然的教学情境,请学生分角色扮演蜗牛、黄鹂等。这些角色如何出演,会唱什么歌、会说什么话,教师都可以全权交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学会与他人协作。

二、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游戏并不是音乐课程的必须程序,对于一些课程而言,音乐游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另外一些课程而言,音乐游戏可能会让课堂显得一团糟,反而让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才能避免音乐游戏无法实现教学目的呢?作为具有职业精神的教师,笔者认为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1.作为音乐教师,内心要清楚音乐和游戏之间的关系。游戏是辅助教学手段,不能让游戏喧宾夺主,不然会不利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掌控局面,以防出现游戏占据了主导,而音乐成为了背景。

2.教师要对游戏有深入的了解,要在游戏之前就让学生明白清楚地掌握游戏的规则,让他们服从老师的指挥。

3.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年级不同的音乐素养,每个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他们的游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音乐和游戏有不同的感受,教师要想用音乐游戏实现教学目的,需要进行好学情分析。比如低年级学生生动活泼,好奇心强,喜欢鲜艳的颜色和动态的东西,教师就可以运用音乐游戏来迁移他们的注意力,以实现教学目的。

电视广告中的音乐运用 篇4

首先, 音乐可以对电视广告的主题表现和情感表达起加强作用。广告音乐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广告的主题, 揭示和深化广告的主题。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人类各种情感都可以通过音乐准确地表现出来。在广告的画面上配上合适的音乐, 可以让人们在有视觉冲击的同时, 更能感受到听觉的感受。最终达到音画的结合, 以情动人, 可以让人获得共鸣, 达到更佳的情感诉求效果。广告音乐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在广告创意中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使广告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 广告音乐可以更好的渲染气氛。音乐是通过旋律来表达人们情感。它可以表现出人类的喜、怒、哀、乐、忧、思、悲等多种情绪和情感。广告音乐通过不同的旋律线条和音乐结构来推动广告预期的剧情发展, 可以准确的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因此它可以对广告剧情起更好的渲染和推动用。再次, 广告画面的转场和空间的拓展也可以通过音乐配合来完成。如当《We will rock you》被用到百事可乐电视广告中时, 产生了比角斗士还震撼的效果。国王身边的百事可乐也跟着节奏参与其中, 最终终于也掉入角斗场, 被女角斗士折服。广告中三位女高音共同高歌, 每句都打动人心。正是通过音画的完美结合, 引导电视观众犹如置身竞技场参与其中, 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段广告, 歌声贯穿始终, 画面与歌曲在这段广告中结合的天衣无缝, 是电视广告音画结合的典范之作。

二、广告音乐与电视广告的关系

(一) 音乐在广告中的“地位”是变化着的。

音乐是电视广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与广告的关系是主与从的关系, 但又是根据不同情况变化着的, 当然音乐又可以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正是因为在主从关系的制约下, 广告中音乐往往是片段化的, 要与其他广告元素配合使用。这样就使它有时是主角, 十分清晰, 有时又变成配角退到后面。例如当画面中有人物对话时, 音乐就应该退到后面, 这样可以使对话更清晰。所以当广告语等重要元素出现时音乐应处于从属地位, 甚至消除音乐, 绝不能主次不分, 喧宾夺主。因此在广告中准确、合理的运用音乐可以增强广告的视觉深度感。

(二) 音乐结合其他广告元素共同服务于广告主题。

广告中的任何元素都是为广告主题服务的, 音乐也不例外。一切元素的使用都是为了表达主题、突出主题、完善主题、加强主题。广告音乐在使用时段落不能太长, 和声效果不宜太复杂, 尽量做到通俗易懂, 简洁明了。所以电视广告音乐都十分简短扼要, 新颖别致, 能给人留下一定的印象。所以说广告中音乐的使用已经不是单纯的娱乐, 是为了让广大消费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切实的记住产品, 最终去购买产品。

(三) 音乐可以为广告增加听觉形象。

为了让消费者购买产品, 人们会动用一切广告要素和手段来博得观众对产品的好感。电视广告的画面是能表达主题的, 但又是瞬间的, 这种瞬间的视觉要求就必须使与之搭配的音乐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特征。所以必须选择正确的音乐来传达产品的信息和情感以增强广告的听觉形象唤起广众对广告的认可, 最终成功购买。成功的广告音乐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换面中, 并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同的广告主题和创意, 音乐形式的运用也是不尽相同的, 它们与广告主题的要求和产品介绍的需要有着紧密关系。广告音乐不是单纯的烘托画面以满足视觉效果, 而是为了增强该广告的听觉形象。

三、广告音乐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原则

(一) 广告音乐运用的分类原则。

电视广告中运用音乐时要注意分类。如广告前5秒的音乐叫前奏音乐, 它对是否能引起观众注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告结束前的音乐叫片尾音乐, 它对能否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此看出片头音乐起抓住观众的作用, 中间音乐主要是配合广告做好产品的介绍和宣传, 片尾音乐是起突出产品形象特征, 给观众留深刻印象的作用。因此, 为体现音乐的听觉特性, 片尾音乐一定要完整、准确、经典。还有就是标版音乐, 虽然只有短短几秒钟, 但它结构相对完整, 有概括性强, 吸引力大, 记忆度高的特点。正是由于它易唱易记, 又富有时代感, 个性鲜明, 以此来达到电视广告传播的目的。所以电视广告中运用音乐时首先要注意其类别。

(二) 广告音乐运用的针对性原则。

广告中使用音乐要有针对性, 产品的类别不同, 用途不同、领域不同其运用的音乐也是不尽相同的。即使同一类产品的音乐运用也应该视产品的消费群体而定。如儿童牙膏的广告在使用音乐时就应该选择天真活泼的音乐, 而成人牙膏的广告音乐就应该出新、出奇。只有分析清了消费群体及其自身的独特特点, 才能让广告更容易被人接受, 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三) 广告音乐运用的时代性与艺术性原则。

音乐可以表达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 它能直达人们的内心, 使人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音乐具有时代性和艺术性。例如现代的高科技产品就不能用传统的或者陈旧的音乐。再如精美的首饰广告就不可以用粗犷的民歌音乐。广告创意讲究“震撼力、原创性、关联性”其中以“震撼力”最为重要。

结束语

总之, 广告音乐是广告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 准确合理的运用音乐会让广告更精彩, 对商品的表达更准确, 给人们的印象更深刻, 人们消费的欲望更强烈。

摘要:广告, 即广而告之之意。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 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 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广告可以通过各种广告要素和手段来介绍和宣传产品。本文主要从音乐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入手, 分析怎样运用音乐来更好的提升电视广告信息的传播, 从而提升广告的实效性和可信性。

关键词:广告音乐,电视广告,运用分析

参考文献

[1]刘小龙.电视艺术美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

电视广告中的音乐运用 篇5

【关键词】

流行音乐

课堂

运用

【指导老师】寇承兰 【专业】音乐学

【正文】

一、引

古有《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著名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曾说:“音乐可以是人类万能的语言,人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和被一切人所理解。”古今中外对于音乐的描绘说明:音乐是人类的灵魂,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那么,作为音乐传授的音乐课自然也应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工具。[1]然而,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一个调查中,最不喜欢的学科内,中小学生居然都有音乐课。另一项对初二年级378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5.2%的学生能唱10首以上正在流行的歌曲,少数学生会唱音乐课上教的一些艺术歌曲。在音乐与音乐课之间,何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文化背景

21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大量的信息借助各种媒体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流行音乐因其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等特点,在当今社会占领了很大市场,拥有广大的爱好者。正如国际音乐界人士的一句中肯的评语:“通俗音乐使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作为年轻人特权的艺术形式。这不是因为年轻人在经济上的独立,而是由于流行音乐富有青春活力,展示了人们如何生活……”。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过分强调欧洲古典型音乐在课程设置与教育模式、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主导地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审美倾向与传统课程知识体系冲突、矛盾,有些学生甚至不爱上音乐课。那么,流行音乐究竟能不能进入音乐课堂呢?为此,一些权威的专家对此做出了一系列的论证。

(二)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可行性研究的发展

“流行音乐能否进入课堂?”这个问题自流行音乐产生起就是各国音乐教育届人士争论的焦点。

1.中外教育界对于流行音乐可否进课堂的研究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澳大利亚某中学教师在初中科学课上要求学生对经典流行歌曲《孩子们在哪里玩耍》歌词进行分析,遭到诺贝尔奖得主彼得.多尔蒂的严厉批评;[2]20世纪初,德国音乐教育界对美国爵士乐涌入表现出惶恐不安,并与美国文化入侵展开过无情的斗争;[3]60年代中期,以劳尔和吉斯勒为主的教育家认为教育不能把爵士、摇滚以及其他娱乐音乐排斥在外;[4]1990年,中国第四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宣布:流行音乐不准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5]1995年,德国布莱梅大学音乐教育家克莱南教授在华讲学时讲到:“德国音乐教育目标已从面向艺术作品过渡到引进音乐文化之中……”,《德国音乐教育概论》要求,德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像、激光唱片等媒体中挑选音乐的能力,以便使音乐融进个人的生活世界中。”[6]

随着,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到来,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已经越来越为人民大众所接受。《新课标》中指出:“要开发和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资源,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新课标的提出,无疑给流行音乐正式进入课堂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2.国内教育界研究成果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过分强调欧洲古典型音乐在课程设置与教育模式、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主导地位,流行音乐的进入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审美倾向与传统课程知识体系的冲突、矛盾。流行音乐怎样才能更好地纳入学校音乐教育呢,我国教育界人士对此也做出了一定的研究: 姚旭辉在《谈将通俗音乐纳入学校音乐教育的设想》中说到“通俗音乐作为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成熟的大众化的文化现象,不应该被排斥于学校音乐教育之外”;[7]应笑月在《走进流行花园》中说到“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不是媚俗地迎合,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8]滕建波在《通俗音乐与初中音乐教学》中说到“通俗音乐进入初中课堂要有选择性”;[9]冯好芸在《传统与流行的结合——对当代中小学生戏曲艺术教育的一点看法》中说到“……在音乐课上给他们听这些明星的音乐作品,……,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在他们欣赏的过程中讲解作品的来源,让他们知道他们所喜爱的流行歌曲,原来是来源于我们的戏曲艺术。……”[10]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流行音乐的不同程度的认同说明了一点: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的同时,爱上音乐课呢?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冲击,以及如何将流行音乐运用到课堂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早在 我国《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说:“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理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然而,调查得知,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尤其是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在教学方法上却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法单一,内容枯燥

由于音乐课长久以来的“副科”地位,由于很多农村中学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因而迄今为止,仍有很大一层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教师依然进行着“梨园式”教学,把音乐课上成不折不扣的教歌课。音乐嘛,就是唱歌,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先打节奏,接着教谱,然后唱词,最后处理歌词。唱会后每组唱一遍,再全班一起唱一遍,下课铃还没响,那就接着教唱下一首。至于学生是否喜欢歌曲,学会而以后会不会唱这首歌,不得而知。于是,音乐课与美育严重脱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可笑又可悲的尴尬局面。

(二)把握教材不能松弛有度

教材是教师上课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有的教师过度依赖教材,严格按照教材教参的步骤一板一眼地进行,丝毫没有自己的个性,学生只看教材就对教师所上内容一目了然,毫无新意。日子一久,学生上音乐课同样味同嚼蜡。反之,另一些教师却无视于教材上的优秀曲目,擅自引进大量的流行歌曲,使得整个课堂流行歌曲泛滥。学生自然尽兴了,可试问这样的音乐课堂意义何在?

三、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冲击 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这个数字化充斥全球的今天,发展还不是很完善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跟其他行业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数字信息的冲击——流行音乐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音乐课堂。以下是三组调查数据:

(一)《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在最不喜欢的学科内,在中小学中居然都有音乐。面对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我在实习期间对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有80%的学生喜欢流行歌曲。问到原因,他们普遍认为流行音乐亲切自然、好听、容易上口,而课本上的许多歌曲他们认为难听难唱、没兴趣,他们不喜欢唱;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歌曲和一些富有童趣的歌曲“太幼稚了”,他们也不喜欢唱。

(二)以下是一组关于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1.学生对现行教材中歌曲的喜欢程度的调查:有50.4%的同学表示“喜欢”或“很喜欢”,34.9%表示“一般”,有14.7%表示“不喜欢”。问及不喜欢的理由统计是:有些不是那么好听、动听,不是那么好唱,唱起来没什么新意,有些乏味、没有流行歌曲好听等等。在内容教学学生从歌唱、器乐、欣赏、识谱等的选择中,有36.3%的同学喜欢欣赏,36.1%喜欢歌唱,说明歌唱和欣赏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可能较受学生欢迎。[11]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情况的研究分析:有74%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还有26%的学生表示不喜欢。问及不喜欢音乐课的理由中,有39%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单

一、课堂沉闷”,21%认为“教学形式死板”。在音乐课堂纪律的调结果查中有17%认为好或很好,42%认为一般,41%认为不好或非常糟糕。

(三)这是另一组调查数据:问卷中问及学生喜欢哪一类音乐时,有59.4%的学生选择“流行音乐”。问及影响喜爱音乐的因素时,有39.1%是“电视或收音机”,16.7%是“家庭”,只有23.2%的选择因素是“音乐教师或音乐课”。从以上报告可以看出: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已经威胁到了中小学音乐课程在中小学生当中的地位。那么,如何做到在调动学生对教材中优秀作品的兴趣的同时,又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选择性吸收流行音乐呢?本人在教学实习过程中有深刻的体会,并对此作了相应的调查和研究。

四、如何恰当地将流行音乐运用于中小学课堂

“引入流行音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材的教学。”[12]教师要善于在每一堂课中将教材上所选的音乐与流行音乐进行比较学习。比较从音乐表现的诸要素着手。如:旋律、歌词、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和声等等,找出其异同,比较其优劣。

(一)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唱歌曲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老师应根据教学中学生已掌握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选择学生能胜任歌曲来让学生演唱,尽可能将教材内容与流行歌曲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歌曲内容、曲式特点、节奏类型等方面寻找两者之间的共同点,让流行歌曲成为教材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比如:我在教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后简称《五环》)的时候,就让学生也演唱一些奥运题材的流行歌曲,这些歌曲的音乐要么在节奏上跟《五环》相似,要么在歌曲内容上有较大的联系。通过这些歌曲的演唱,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歌曲,同时也对学习教材《五环》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其次,要选择适合学生音域范围的歌曲让学生演唱。小学高年级学生仍处于童声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音域范围还不宽,教师在选择歌曲让学生演唱时,要先了解歌曲中最高音与最低音的位置,如果孩子不能胜任,就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移调。比如:周华健演唱的《朋友》,从歌词内容到旋律都适合学生演唱,原唱G大调,最低音到大字组E音,显然学生不能胜任,如果提高八度,最高音到小字一组g1,学生演唱也将有难度,这时,如果移调到D大调,最低音到大字组B音,最高音到小字一组d1,音域范围就很合适学生演唱了。

另外,在演唱中,我们还可以采取演唱与跟唱相结合的方法,从歌曲中挑选出学生易于接受的乐段让学生演唱(比如音乐的高潮部分),其他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2.欣赏流行音乐时应注意的问题(1)找准侧重点,不盲目引用

在欣赏流行音乐时,教师首先对要欣赏的音乐有准确、清晰的了解,找准欣赏的侧重点:或欣赏歌词,或欣赏曲调,或整体感知,或重点聆听某段旋律;总之,要做到取舍得当,突出重点,以达到欣赏的目的。比如一位老师在欣赏莫扎特《四十交响曲》的时候,采取了通曲欣赏的方式,一节课下来,音乐只听了一遍多。听课的学生要么觉得枯燥无味不想听,要么觉得听了一遍什么都没听懂,教学效果很不好。而我在教学这堂课的时候,就采用了多聆听,着重听音乐的主题部分的方法:先给学生听S.H.E的《不想长大》,再听《浪漫满屋》的插曲《Never say goodbye》,让学生找音乐中相同的部分,学生很容易就找出来了——前一首音乐的高潮跟后面音乐的开头部分,在旋律上基本上是相同的。这部分音乐刚好就是莫扎特《四十交响曲》的主题旋律,在做了这样的选择跟处理之后,学生在对原曲的兴趣和接受程度上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

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比如:在欣赏韩红演唱的歌曲的同时,让学生也了解歌手韩红创作的才华,善良的心灵,敏锐的创作视角,从而对这位实力派歌手的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她身上的执着与努力。3.流行音乐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问题 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内容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感悟能力。在课堂中,老师要提高自己把握和调控课堂的能力,不能一味迁就学生的要求;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结合,让流行音乐的参与起到综合提高学生各种音乐能力的作用。(1)流行歌曲进入课堂,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喜欢歌者的演唱方式,歌词的贴近生活,旋律的清新舒适。优秀的演唱者对于气息的控制、声音的把握、演唱的姿势有许多学生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同时,学生对这些歌手有亲切感,愿意模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学习好的演唱方法和歌唱技巧,引导学生轻声歌唱、正确歌唱,再带着这样的感觉演唱课本上的歌曲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亲切、舒服的感受。比如:我在讲授《月之故乡》一课的时候,先让学生聆听黑鸭子演唱的歌曲《月之故乡》,学生感受到和声的魅力后,就都认识到歌唱状态的重要性,对演唱课本上的歌曲《月之故乡》就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2)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识读乐谱能力的培养是难点,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乐谱不敏感,乐谱提供的单调的音符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如果能让学生先对要演唱的乐谱产生兴趣,那么将会对教唱曲谱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流行音乐中的旋律或间奏,配器有现代感,学生一听就很喜欢,自然就有唱好它的愿望和动力。如果我们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寻找与教材中识谱类似的流行歌曲旋律片段,那么一定能成为识谱教学很好的桥梁,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比如:第九册教材中,有关于6/8拍的视唱练习《蝴蝶找花》。这时,我根据需要引入一段电视剧《大长今》的插曲《梦想》,作为预备的练习,学生在听过《梦想》之后,对这中间拍子和节奏就比较熟悉,再回到教材时就产生了亲切、愉悦感,很快就融入到该曲中去了。

(3)流行音乐进入课堂,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流行音乐能帮助我们更直观,更生动的把握音乐。有一些教学中的难点,我们可以尝试运用流行音乐来辅助我们解决。比如在合唱教学中,学生觉得合唱很难;但他们在听超级女声演唱《大长今》的主题曲《希望》时,能很快的区分出这一句是何洁和李宇春合唱的,那一句是张靓颖和周笔畅合唱的。将这样的歌曲拿来,让学生欣赏或演唱,能消除学生对于合唱的紧张感,让他们觉得合唱好听,产生对合唱的兴趣。还比如,6/8拍的教学是五年级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在聆听《大长今》主题曲时,他们却很快就分辨出了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的节拍规律。在课堂中,引入这些流行歌曲的元素,无疑会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切入方式 1.以歌曲演唱为教学内容的切入方式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音乐是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表达,对人们生活信息的一种传递。一首经典的歌曲,表现的是一个故事,一段岁月,一段历史,甚至是一个时代。流行音乐中有不少这样的歌曲,它们紧跟时代步伐,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时代特征,我们能从歌曲中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比如反映体育健儿们拼搏奋进的奥运歌曲,如:《阳光总在风雨后》,《奔跑》等,这些歌曲或意义深远、铿锵有力,或积极进取、催人奋进,让人在音乐中联想到运动健儿的执着和努力,在赛场上的飒爽英姿;一些反映校园生活的歌曲材料,符合学生审美心理、曲风清新、旋律流畅、歌词淡雅,如:朴树、范伟琪的《那些花儿》,老狼的《同桌的你》,罗大佑的《童年》,歌曲中弥漫着对校园生活的依恋以及对学生生活的回味。学生在演唱这些歌曲时,能从中受到好的熏陶和感染,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和感受。2.以音乐欣赏为教学内容的切入方式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是因为有了情感表达的需要才去歌唱的。当语言不足以表现人们内心世界时,人们就会想到运用音乐。流行音乐中有大量这样的歌曲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各种各样的真挚情感。如:电影《搭错车》中的歌曲《酒干倘卖无》,就是一首值得反复回味的老歌,全曲跌宕激昂,那一声声“酒干倘卖无”是对生命,对亲情全新的诠释,是对人间美好,善良最真挚的呼唤;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中由叶蓓演唱的插曲《我眼中的自己》,全曲充满的木兰因为不能成为温顺新娘,不能为家族带来荣耀的自责、哀怨和遗憾。这些歌曲学生在演唱时可能存在一些音域或者是表现方面的难度,但却是一些很好的歌曲欣赏的材料,老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歌曲中感人的故事,找寻音乐中感人至深的情感线条,让学生欣赏感受,学生的心灵将在欣赏歌曲中得到净化,他们的精神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得到升华。3.以器乐欣赏为教学内容的切入方式

流行音乐是一种非常开放、自由、包容的音乐形式,它突破了一切束缚,表现手法多样,音乐风格迥异,它融入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在流行歌曲中,有许多别具一格的配器手法,这些器乐参与在歌曲表现当中,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很自然地接受和了解了其中的器乐方面的知识,感受到了器乐的特色。

朴树的《白桦林》中洋溢着俄罗斯音乐风格,能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吉它与手风琴的运用。成龙演唱的歌曲《男子汉》中,打击乐器的运用恰到好处,很好地为歌曲熏染了气氛,学生在欣赏时,能对打击乐器产生极大的兴趣。还比如学生喜欢周杰伦的音乐中有许多民族乐器:像琵琶、笛子、二胡,老师在向学生们介绍民族乐器时,适当的介入周杰伦的歌曲片段,能增加民族乐器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学生会从中领略到民族乐器独特的魅力,并对民族乐器产生好感.如果老师善于挖掘流行音乐中这些器乐元素,将他们引入课堂当中,就是我们课堂当中的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

五、结语

张梦在《从<蜗牛>说起——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实践与反思》中说到:流行音乐是音乐大河中的一条支流,它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改变着,我们要勇于接受变革,但我们也要寻找永恒。变革的是我们的内容和形式,而永恒的是我们的精神与主题。[15]

时代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孩子们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有的东西必然要被替代,但是它的消失并不等于被抛弃。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只要是引导得当而不是一味迎合,完全可以为我所用。《蜗牛》列入爱国主义推荐歌曲,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所蕴涵的深意在于“俯下身子”,贴近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虽然“曲”不算很高,但是“和”者众多,总比“曲高和寡”的教育更有效果,更有现实意义。

电视广告中的音乐运用 篇6

【关键词】计算机音乐 音乐教育 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其操作的广泛应用,计算机音乐软件以其简便、易操作的特性已成为现代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计算机音乐技术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方式,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变得真实感性、生动活泼,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活跃了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乐学习的效率。

一、计算机音乐的概念

从传统意义上讲,计算机音乐与MIDI是同一个概念,其核心技术是计算机音序软件的运用和电子乐器的数字化。计算机音乐是与电子乐器分不开的,而电子乐器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音色采样技术的历史。由于计算机音乐设备与传统的音乐设备不同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计算机数字信息压缩技术、交互技术、可存储可读写技术、多维信息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所以能够实现传统音乐条件下无法实现的许多神奇的功能,给音乐领域带来全新的理念,再加上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高速度发展的特性,计算机音乐的变化更令人眼花缭乱,必将给音乐教育带来一场革命。

二、计算机技术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音乐理论教学上需要视听统一,两者缺一不可,这是音乐理论教学的需要和特点,也是传统音乐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之处。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技术水平,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就是为了进一步学习音乐技能和为从事音乐一、二度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音乐理论的学习可以丰富音乐工作者的理论知识,提高音乐素质和音乐技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它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利用计算机日益完善地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文本、图形、动画和音乐”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音乐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手、眼、耳、脑并用,真正做到视听统一,使学生在学音乐的过程中有“新鲜感,独特感,惊喜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情绪和兴趣,给音乐理论教与学带来极大的收益。

由此可见,计算机在现代化音乐教育中是不可或缺教学工具。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学校的音乐教学中,不但解决了以前传统教学中困扰已久的问题,而且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计算机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任何一个计算机音乐系统的构成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它是整个系统的灵魂。根据个人的授课情况主要可采用作曲软件Cakewalk,和声教学软件Tonica,音乐软件Auralia等。

1、计算机音乐技术在复调课中的运用

复调课是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通过复调课的写作技巧和训练,培养学生对于复调音乐的写作、分析能力以及对于复调音乐敏锐的听觉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细致讲解谱例复调的结构手法,常常要把谱例抄写到黑板上,要占用不少时间教学时间。在复调教学中如果运用计算机音乐技术,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谱例和相关课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系统就可以运用课件来讲解谱例了。 首先,使用CakewaIk音序软件进行音响效果展示,并反复播放,以培养学生对复调音符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其次,通过任意变换复调音符、音色来制造多重复杂的复调谱例,并对这些谱例进行现场讲解和分析,或是同时播放不同的复调谱例,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以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从复调的特点和计算机音乐技术的特点来看,计算机音乐技术可以引入到复调课的教学过程中,并对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对学生的写作练习也会有所帮助,并逐渐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切实达到教学目的。

2、计算机音乐技术在曲式课中的运用

曲式是音乐门类中的理论学科,它通过分析不同体裁、不同规模、不同时代的作品来规范各种曲式的结构概况、并研究与音乐内容的关系、及表达音乐的作用和价值。曲式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技术理论的必修课之一。为了能进一步领会音乐作品,并在演奏中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用曲式学来分析作品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将学生分为4—5个小组,每个小组学生均可以自由地、不受任何局限的把已准备好的曲式片段及经典配器片段输入电脑,并用相关音乐软件对这些片段进行编辑。 其次,要求学生重复地播放这些曲式的谱例片段,并让他们仔细地聆听各种曲式的谱例中乐器是如何演奏的。从而促进学生加深对曲式的理解。 第三,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电脑记录中某种风格的乐器在独奏时所有的次数设置,并引导学生以打节拍的方式,督促他们感受对曲式节拍的准确把握。最后,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按曲式配乐,然后让他们分析自己的曲式谱例片段,并给予适当地帮助和修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曲式的能力和学习的热情,从而为曲式理论教学的进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计算机音乐技术在视唱课中的运用

电视纪录片中的音乐运用 篇7

对于音乐来说, 他是人类声音能力的基本延伸, 可以使得声音的表达方式更加优美、动听。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不仅仅具有修饰声音的作用, 对人类的情感世界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能够良好地促进人类的感情表达和情感交流, 可以说音乐是最佳听觉的语言表达方式。

对于记录片中的音乐来说, 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曲折性。在纪录片的开始阶段, 由于音乐的注入使它得到了新的血液, 记录片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但是, 随着传统纪实主义发展的影响, 纪录片中的音乐也逐渐淡出记录生命。而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革新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 纪录片中的音乐功能也逐渐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使得音乐在记录片中的应用重新登上舞台, 并且随着记录片的发展, 纪录片中音乐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在当今社会更是出现了音乐与纪录片的新话题。就单纯的拿音乐谈纪录片来说, 可以将纪录片的形象分为两类, 一类是“无音乐”的记录片, 一类是“有音乐”的纪录片。对于无音乐的记录片来说, 他仅仅是客观纪实的一种模式, 而在实际情况中这种没有音乐诠释的纪录片并不代表其不能够添加音乐, 并不代表其不能够利用音乐的表达形式对其进行诠释, 所以, 这类形式的纪录片仍然具有丰富的音乐实用天赋。

在纪录片中, 音乐、音响、声音等元素具有其特有的作用, 有着叙事、写意、表述感情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音乐是纪录片中试听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 各个时期都会有人对音乐的作用做出诠释, 比如, 《毛诗序》中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说简单的话达不到效果就感叹, 如果感叹也达不到效果那么就用歌咏吧, 这句话形象的概述了音乐的情感交流作用;比如, 《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乐者, 太古圣人治情之具也”, 说音乐是太古圣人陶冶情操的工具, 这句话更是形象的表述了音乐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作用;比如, “夫乐者, 圣人所以动天地, 感鬼神, 安万民, 成性类者也”等, 这些古人充分的肯定了音乐的情感作用, 肯定了音乐对人类陶冶教化的作用。对于纪录片来说亦是如此, 音乐艺术具有表现主观现实、阐述情感、表达情绪的作用, 在记录片中具有隐喻象征、揭示等功能意义, 可以使记录片的表现力、说服力更加明确, 这样就可以使纪录片得到更加全面的展示, 得到更多角度、更多方向的表述。

对于纪录片的发展历史来说, 弗拉哈迪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是重要的代表作品,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是纪录片发展历史的始点。在这部作品中, 包含着大量的音乐艺术环节, 包括大量的弦乐、大量的木管乐, 将纪录片中纳努克的一家生活表达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音乐艺术在这部纪录片中不仅仅有烘托背景的作用, 更多的是对作品主题的表达、情感的阐述, 可以说音乐元素的加入使得这部作品更加成功, 更加优秀。

《柏林——大都市交响乐》同样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纪录片, 是华尔特·罗特曼在1927年导演的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的一大特色在于音乐艺术的引用, 片中对大量的音乐环节进行了艺术性的处理, 使得整片音乐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在这部作品中, 华尔特·罗特曼关注的并不是演绎作品的人, 关注的却是作品中音乐的配合环节, 对音乐的效果、音乐的节奏是否能够与纪录片的拍摄相契合投入了大量的心血。该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演绎城市从早到晚的复杂生活, 更多表述的是交响曲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是否给城市的生活带来了生机与朝气等, 可以说这部作品的成功点则在于音乐的灵活应用等。

在纪录片发展中的今天, 更多注重的是影像、音响的协调同步, 而影像、音响又是体现在画面的组合上, 所以, 画片、影像、音响的协调搭配则可以使音乐在纪录片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更加明显。这不仅能够使得片内容形象生动, 又能使得观众与纪录片所表述内容达到更深层次的共鸣, 所以, 可以说音乐是沟通纪录片内情感世界与观众的主要桥梁, 音乐是纪录片客观变现的主要工具。

纪录片音乐的分类

1.主观音乐

所谓主观音乐, 就是纪录片的创作者根据纪录片的内容、主题等在后期添加的音乐。对于主观音乐来说, 它是一种主观倾向性非常强的音乐, 与片内内容所展示的情节联系不大, 可以说是创作者对片内内容的一种客观世界感受, 是制片后期所添加上去的。这种音乐对纪录片有重大的作用, 其是对纪录片情感思想的补充, 能够整体的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在进行主观音乐的编制过程中, 可以选择能够和片内内容主题的完美契合的现成音乐, 也可以根据片内内容的主题重新创作音乐, 在此一定要注意主观音乐与纪录片的契合度。

在电影中添加音乐, 主要的作用是为了给观众营造一种与电影内容契合的气氛, 是为了渲染电影的感情色彩, 揭示电影内容的情感主题。但对于纪录片来说, 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纪录片不仅要形象生动, 感情色彩浓郁, 更多的是要纪实、写真。所以, 在进行主观音乐的添加时, 一定要使得观众能够在顺其自然的心理状态下添加主观音乐, 保留纪录片的记录风格。比如, 《蒙古高原的记忆》一作品, 主观音乐的契合度很高, 纪录片全过程没有一处主观音乐能够让观众感觉到突兀, 主观音乐都是来源于画面的内容, 让观众在顺其自然的心理状态下出现的主观音乐,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主观没有进行故意的渲染气氛, 但是, 却恰恰达达到了煽动情感的效果, 是非常成功的一个代表作品。

2.客观音乐

所谓客观音乐, 就是指在记录片中的某个人物, 在某个情节下以自我情感为支配的自我表达音乐。对于客观音乐来说, 他的内容是比较全面的, 包括画面中任何环境音响中的任何音乐, 比如, 可以是歌曲、演奏, 也可以是广播、电视机中的音乐, 它体现的是画面内容现实中存在的音乐, 这种音乐是纪录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链接纽带。这种音乐在纪录片中不占有主题地位, 但是, 其余主管音乐的配合却是必须的, 两者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音乐在现代广告宣传中的运用 篇8

从1958年一位叫奈思的麦当劳加盟店主制作了第一首广告歌曲, 首创麦当劳广告歌曲欢快、愉悦的清新形象之后, 广告音乐这种独特有效的广告形式就被广大广告创意人员不断采用。音乐是人类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 它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据古书《晋书·乐志》记载:“是以闻其宫声, 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 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 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徵声, 使人乐养而好施;闻其羽声, 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不同的音乐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 进而影响人的日常行为。音乐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独特载体, 它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 引起人们内心和感情上的共鸣;画面不能描绘的、语言不能传达的, 音乐往往能曲尽其蕴, 它通过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 以及音色、音强的变化, 能够完美地表现出人的心理的细微变化。正是音乐这些独有的艺术特质使得它在广告宣传中频繁使用。

也许大家还记得最初在电视里插播的广告, 它们大多是只有单调的文字, 一行行白色或黑色的字, 广告解说员像读文章一样一字不差地从头读到尾, 至于读的是什么广告、宣传的是什么产品, 估计我们谁也记不起来了, 唯一留在我们脑海里的只有一些“省优、部优、国优”、“实行三包, 代办托运”这样毫无指向的词汇。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些广告商、商品厂家多数都已经倒闭了。这些只有文字和声音的广告单调乏味, 让人们对广告产品难以记忆, 甚至厌恶。后来, 个别广告在此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改进, 逐渐加入了画面和故事情节, 一时间这些广告创意者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一度达到了很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以至于直到现在我们还能记起几个优秀的广告。例如, 双鸥牌洗衣机广告:一女子正在河边拿棒槌洗衣服, 河面船上传来一男子的声音:“秀兰, 俺把洗衣机给你买回来咧。”女子兴奋不已, 问:“啥牌子的?”男子答:“双鸥牌的!”一群人前呼后拥地抬洗衣机回家, 路边遇见邻居, 女子打招呼说:“嫂子, 再洗衣服到俺屋来”……男子介绍说:“洗得又多又干净, 特别适合咱们农村用。”还有川府锅炉广告:一名穿着白大褂的女师傅, 从锅炉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盘热气腾腾的馒头, 端向镜头, 笑容可掬。画面外配音:要用锅炉, 还是川府。尽管到现在我还没想明白锅炉怎么能蒸出馒头, 但那馒头总萦绕在我的记忆里, 香喷喷的……很实在。

后来, 广告又在原来解读文字、故事情节和画面的基础上加入了音乐元素, 这使得广告丰满了许多,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广告的艺术性、可欣赏性, 但由于刚刚尝试在广告中加入音乐这种新元素, 好多广告加入的音乐并不那么合适贴切, 甚至有生拉硬拽的感觉, 只有个别广告的音乐深入进了人们的内心, 例如燕舞广告:“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东芝广告:“TOSHIBA、TOSHIBA, 新时代的东芝。”这些音乐作品在对广告的传播效果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使得产品的品牌能随着音乐的主旋律而传播开来, 虽然这中间有的品牌我们已很难见到, 但我们对那几句耳熟能详堪称经典的“歌曲”仍能记忆犹新, 同时, 对该品牌的感知也依然随着对这些“歌曲”的回味而存在。

现如今, 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品位快速提升, 广告行业也得以繁荣发展。一方面, 广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到精的快速成长过程, 越来越多的音乐元素加入到广告当中, 使得我们的广告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好听。但另一方面, 在几乎所有广告中都加入音乐元素的时候, 加入广告音乐的质量和优秀的广告音乐创意就显得更为重要。当听到某个熟悉的广告音乐时, 你会一下子想到广告的画面;当听到某个熟悉的广告音乐时, 你会想到广告所宣传的商品;当听到某个熟悉的广告歌曲时, 你会通过歌词想到广告中商品的名字。广告之所以能够与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是因为音乐给广告带来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笔者认为音乐对广告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渲染产品品位, 树立品牌品质

广告音乐受广告用时短、信息多、传达有效信息的特点的影响, 一般比较简短, 目的性、指向性强, 容易给广告受众留下深刻良好的情感记忆。广告音乐作为一种广告元素, 具有娱乐观众、说服观众的作用, 即消费者可能因为对广告音乐的好感, 而把这种好感迁移到广告或广告产品上, 从而对广告产品产生好感或购买欲。例如在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前的黄金时段热播的贝蒂斯橄榄油广告, 广告音乐选择就比较成功:画面中一位西欧绅士手托包装精致华美的贝蒂斯橄榄油, 走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 画外配音“西班牙皇室用油, 中国上市, 贝蒂斯橄榄油”加上管弦乐队特有的庄严、高贵特质和别致的演奏效果, 使整个广告浑然天成, 显得此商品品质绝佳、高贵无比, 无形中会给观众带来一种跃跃欲试的购买欲望, 达到了预期的广告效果。试想此广告其他元素不变, 仅把音乐风格或形式稍微改变, 例如变为欢快、跳跃的风格, 或选择别的器乐演奏, 甚至大胆地尝试儿歌形式或干脆去掉音乐元素, 我想广告的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突出品牌特色, 吸引受众眼球, 引起品牌联想

音乐具有表象功能, 能形成音乐形象, 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想象。独特的旋律, 优美的声音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寻常的听觉感受, 可有效地增强人们对广告的记忆和联想。例如:听轻柔的女声正循着旋律反复清唱着“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 这熟悉的旋律就是“OPPO”音乐手机的广告开头曲。正是由于这开头小小的一段音乐, 让每一个接触过这则广告的受众都牢牢记住了“OPPO”, 让受众在无意中听到这段音乐都能在第一时间联想到“OPPO”, 成功利用音乐这一特性, 是“OP-PO”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如沱牌曲酒广告:“悠悠岁月酒, 滴滴沱牌情!”当我们听到这两句熟悉、带有沱牌标志性的旋律和歌者那沧桑的歌喉时, 我们仿佛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陈酿多年、滴滴醇香、历史文化悠久的沱牌大曲, 以至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 只要听到这两句旋律就不得不想起沱牌大曲, 这不得不归功于音乐突出品牌特色, 吸引受众眼球、引起品牌联想的独特功能。

加强广告记忆, 构建产品识别音

采用独特的声音作为企业的宣传音乐, 可以有效地树立企业的听觉识别系统, 形成企业独特的“表音识别”, 以彰显企业与众不同的品质, 从而引起人们对企业的品牌记忆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例如:美国的intel公司, 从1996年至今, 几乎在其投放的每一则广告 (其中包括采用intel处理器的联想、惠普等各大电脑公司的广告) 的结尾处都会播放一段简短而富有意味的音乐——“蹬, 蹬蹬蹬蹬”。它陪伴intel走过了风风雨雨的16年, 也在整整一代人的耳边回响了16年, 经过16年的积淀, 这串简短的音乐已经成为消费者认识和铭记intel公司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接触过intel广告的受众和intel客户的脑海中, 让每一个人聆听这段音乐时都能联想到intel公司。这就是在广告中善用音乐的效果。

加强广告的审美效果, 宣扬企业文化

用音乐建立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 便于为商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现代影视广告中许多都是采取直白推销的理性诉求方式, 以至于人们一看到广告就容易引起强烈的排斥心理, 大大降低了广告对人们的影响和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企业形象, 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而如果在广播广告或者电视广告中, 针对不同的情况加入合适的广告音乐附之广告解说, 则会使广告赏心悦目, 增姿添色, 能加深消费者对广告的美好印象, 唤起消费者内心的购买欲望。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要数广东康美药业公司的广告宣传片“康美之恋”, 该广告采用歌曲的形式对公司文化、品牌进行深入宣传和剖析, 让人们深刻地理解企业, 而在视频中若隐若现地展示公司的名称、产品和企业文化, 避免直白地推销, 并将公司的经营理念“用爱感动世界, 用心经营健康”、核心价值观“心怀苍生, 大爱无疆”等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广告受众和消费者, 正是采用了这一异于平常直白的理性诉求的宣传方式, 才使得其广告一时红遍大街小巷。

音乐与广告诉求点的统一

研究表明, 当音乐与广告主题没有关联时, 音乐会对广告宣传信息产生干扰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广告中加入音乐元素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音乐—信息一致性”的原则。例如:有的广告作品从画面上看是一种柔美、宁静的感受, 但可能在广告音乐的创作上却是一种雄壮、激烈的音效。这就可能在广告视觉信息与广告听觉信息上形成冲突, 混淆受众对信息的判断。再如:高端奢侈品应在广告音乐的创作上偏向于一种典雅、高贵、古朴的音乐倾向;大众消费品应在广告音乐的创作上偏向于一种时尚、流行、通俗的音乐倾向。总而言之, 增加“音乐—信息一致性”的音乐可以强化受众对广告信息的记忆。而增加“音乐—信息不一致性”的音乐则不能强化受众对信息的记忆, 甚至还可能干扰受众对文字信息的接收。虽然数据早已证明观众对于广告具有抵触心理,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 好的广告还是可以轻松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力, 强化受众的关注度。音乐在广告中虽然没有画面直观、没有文学语言准确, 但它独具的高度概括性、形象性已经成为广告宣传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 广告宣传铺天盖地, 新的视听技术、宣传手段不断被人们运用于广告宣传中, 诸如“名人广告”、“软广告”、“植入广告”不断涌现, 但是, 具有视听功能的移动媒体的出现为广告音乐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发展平台。广告受众在当今错综复杂、眼花缭乱的视觉广告压力下, 需要对眼睛进行减压。此时, 听觉传播方式就显得更为独特、珍贵, 这就使广告音乐拥有了不断发展的巨大空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音乐的魅力能使我们不再厌恶广告, 使广告像流行歌曲一样给我们带来美的艺术享受, 悄悄地滋润着我们每一天的美好生活。

摘要:在当今商品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生活中, 广告作为一种竞争手段、宣传方式, 可谓铺天盖地、无处不在, 它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而, 如何能让自己的广告脱颖而出, 让更多的人记住自己的广告、了解自己的商品, 成为各生产厂家和广告商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如今, 在文字、画面、声音等众多广告元素中加入音乐元素能提高广告知名度逐渐成为众多广告商的共识。在广告中加入音乐元素是提升广告宣传效果的有效手段, 可以说音乐在广告宣传中充当着一种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受众产生着巨大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关键词:音乐,广告音乐,广告宣传

参考文献

[1]孙守安.广告文化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8.

[2]普凯元.音乐心理学基础[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8.

[3]徐艳.背景音乐在广告传播中的作用[M].广州:广州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广告创意中音乐元素的运用与分析 篇9

关键词:广告,音乐,创意,运用

一、广告创意和广告音乐

在当今社会电视广告、报纸广告、广播广告、期刊杂志广告、路牌广告、网络广告、移动广告等以各种形式吸引受众注意, 这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些广告以自身所特有的声、画、视、听等特性, 尤其是音乐元素来博取受众注意, 形成一定的注意力经济, 已经成为品牌开发商开展广告活动最常用的方式。

(一) 广告创意概述

1. 广告创意

广告创意是指通过独特的技术手法或巧妙的广告创作脚本, 更突出体现产品特性和品牌内涵, 并以此促进产品销售。广告创意从接受广告委托开始, 一直渗透在调查、策划、创作与执行、制作与发布的各个环节中, 是广告活动中信息传递方式的整体构思。

2. 广告创意表现手段

广告表现最终结果是广告作品, 表现作品的主要方式有语言方式和非语言方式两种。

(1) 语言方式

广告创意的语言表达方式可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种。有声语言指的是如影视广告歌曲、广播插曲、对话等。无声语言指的是一种符号化语言, 这是一种文字, 是指平等广告信息的主要承担者, 在广告的传递中占有较大比重。

(2) 非语言方式

非语言方式也包含两种, 即无声非语言方式和有声非语言方式。无声非语言方式包含姿态和物态。有声非语言方式主要是音响, 是电子媒体广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 广告音乐

1. 广告音乐概述

广告音乐是指媒体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去除生活化的广告朗读声音以外所有的声音, 其中乐器也包含在内。广告音乐可以分为原创乐曲、改编乐曲以及音调和声音的混合配合, 它是广告与音乐的融合。广告是一种目的, 而音乐是一种辅助手段。广告音乐可以丰富广告艺术的表现力, 在广告宣传过程中它可以作为背景音乐来衬托广告画面或广告词的朗读,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从而脑海中加深记忆。

自1923年第一个广播网开播以来, 音乐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突出重要的因素。50年代, 音乐广告完美地实现了从广播广告到电视广告的转换, 即便如此, 音乐广告在广播广告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音乐的作用在于能让消费者产生某些情绪使得产品的评价得到提升, 促进广告信息的接收。很大部分关于音乐的研究都集中在对广告音乐的情感反应上, 还有的研究检测音乐对广告记忆度和认知度的作用。商家花费成千上万的金钱投放在音乐上, 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 而消费者对歌曲的情感会转移到广告中的与音乐一起出现的产品上去。

2. 广告音乐的形式

从广告音乐的类型中不难看出, 在广告创意中, 为产品本身进行广告音乐的创作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门性的为一个广告作品创作一首音乐作品, 另一种是在已有的音乐作品中为广告作品选一首音乐作品与之搭配。随着时代的发展, 将音乐与广告创意相关联, 提升产品的影响力, 将会是影视广告、广播广告和平面广告的主要表现途径之一。

二、影视广告创意中的音乐元素体现

(一) 广告音乐在影视广告中的重要性

1. 深化主题, 表达情感

广告音乐不仅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而且是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广告音乐有揭示表现影视广告主题的作用, 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人的各种情感通过音乐可以细腻地表现出来。音乐和画面上一个很好的结合, 可以从情感层面打动消费者, 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共鸣, 以达到更好的情感诉求的效果。

2. 营造气氛

广告音乐是营造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工具。音乐利用优美的旋律引导人们进入情感世界, 而这个情感世界是由于人的感情因素通过人们想象建立起来的。

3. 情景转换

广告音乐是情景转换, 扩展时间及空间的重要手段。由布兰妮·斯皮尔斯担任主角的《百事可乐女角斗士篇》广告中, 运用了当时流行的皇后乐队的单曲《We will rock you》, 广告以这首歌昂扬向上的曲风带动了整个画面, 充分调动了受众的听觉能力。广告后, 由广告带来的震撼音乐在观众的心理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通过电视媒体的形象和声音, 观众恍若身临其境, 虽然在广告过程中穿插的几个百事可乐产品的镜头占用时间很少但是却达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

(二) 影视广告创意中的音乐运用

1. 音乐处于从属地位

音乐的强大影响力是运用它于宣传手段中的主要原因, 加入音乐是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去关注影视广告的主题, 但音乐在策划和制作的影视广告中使用注重的是显示广告诉求, 以达到广告的目的。

2. 音乐的使用满足影视广告的特性

在影视广告中加入音乐, 目的是更好地表现产品的核心诉求, 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可以被应用到影视广告中。必须遵守影视广告的画面流畅, 突出主题, 新颖的表现形式, 引人入胜。

3. 基于产品特性的音乐融入

并不是说所有的广告可以添加音乐, 这取决于产品的特点。不同类型的产品, 使用不同类型的音乐, 如医疗器械, 药品等产品与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密切相关, 若是添加大众喜欢的流行音乐, 会让人感觉显得轻浮, 不能被人信任。

4. 注重音乐地域性特征

音乐具有导向性, 音乐在广告中运用应针对不同领域的广告使用不同的音乐, 根据消费群体及这一群体自身的特点, 具有创造性地区别开。只有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才可以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5. 充分利用音乐的艺术性

音乐是一种艺术, 其震撼度是显而易见的, 于不可见处与观众的情感的共鸣。巧妙地利用音乐的艺术魅力, 使广告传达信息的同时也带给了消费者一定的艺术享受, 这样才是真正地发挥了音乐在影视广告创意中的作用。

三、广播广告创意中的音乐元素体现

(一) 广播广告特性

广播是单纯诉诸听觉的媒体, 具有传播速度快, 受众广泛, 收听自由等特点, 早时深受广告商的青睐, 人们会利用声音创造无限联想空间, 在广播上做广告易于传播, 价格低廉。

现代广播节目大多以直播节目为主, 以拨打热线的方式直接与消费者取得沟通, 广播广告运用声响、音乐、语言的组合恰当地给受众营造了一种面对面交谈的亲切氛围, 给人亲切真实的感觉, 让人感到容易接受。这样, 广告的效果更容易得到体现。

(二) 音乐在广播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广播广告以“声”动人, 靠声音树立形象, 靠声音传达内容, 靠声音来引导广播广告的市场行为, 在广播广告创意中, 需要注重声音上的加工。在创意制作广播广告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对受众听觉感官的刺激, 要善于驾驭“声音”。

1. 音乐元素在广播广告中的传达

广播广告创意中的音乐元素具有表象性和表意性, 恰当地使用音响效果、配乐, 可以塑造环境氛围、强调提示广告主旨, 对于增加广播广告的可听性以及艺术性, 进而增强收听者的印象和记忆, 有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2. 基于音乐的局限性应适当使用

广播广告的形象表现能力不及杂志、电视、网络等, 广播广告中也许是一个或几个乐句, 所以在制作广播广告的时候, 不必过分苛求音效的使用, 特别是在音效、配乐、配音等方面的条件不是至臻至美的情况下。如《金鸡牌清咽润喉片》的广播广告如下:音乐是金鸡交响曲, “金鸡牌清烟润喉片, 祛痰润喉、利咽止痛, 每次一片, 每日六次。”音效是公鸡打鸣的声音。

该作品荣获国家级广告行业评选最高奖———中国广告“长城奖”金奖。它利用网络上流行的一段极富幽默色彩的音乐, 作为广告的主体音效、音乐, 突出强调了品牌名称, 提高了品牌的号召力, 同时乐曲中清脆的公鸡打鸣声和该产品利咽清嗓的功效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四、平面广告创意中的音乐元素体现

平面广告由许多因素构成, 其中文案, 图形, 色彩, 这些要素的有效整合是达到广告效果良好表现必不可少的。现在广告人在平面广告上的创意已经不满足于只在消费者视觉上给予冲击, 更希望能潜在引起听觉上的刺激, 音乐元素在广告平面创意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 平面广告简述

平面广告中的文字是指用于说明产品的一切语言符号, 一般包括标题、正文、附文、广告口号, 向观众宣传产品或服务。但是, 每一个广告能吸引受众的时间也仅仅只有几秒钟, 所以在最短的时间让受众记住产品或服务的最有效办法就是, 尽量用词简单, 表达单一主题。

(二) 音乐元素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

1. 音乐元素助推平面广告语言气势

平面广告的语言是平面广告的主体, 如何对其进行创意性表现, 从而达到良好的广告效果, 与音乐元素的结合会是一个建设性方案。“我要我的滋味”蒙牛伊利优酸乳的广告歌曲, 当人们看到优酸乳的产品配合着这句话展出的平面广告, 直接那段音符就蹦出来了, 更加容易记忆。中国移动动感地带的平面广告, “动感地带” (M-ZONE人) ———我的地盘, 听我的!广告口号从歌词中进行提炼也很有代表性。

2. 平面广告中的音乐导向性

广告是对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 是对时下环境的一种反映。大街小巷都是楼盘广告、歌星代言的大海报。看到广告画面上漂亮房子旁边的流水潺潺, 就会有一声“叮咚”敲在耳边;看到偶像的照片出现在大街上, 也许有关他的最酷音乐就会被哼唱出来, 而这些符号都成为了平面广告中看不到的音乐元素的体现。

五、结语

当我们在广告创意中使用音乐元素时, 一首适合广告本身的音乐, 在受众的心目中传入的是音乐的美。尽管受众对该品牌商品并无兴趣, 但是当广告与音乐融合一起出现在消费者头脑中, 广告的内容和音乐作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形象流经观众的脑海, 受众无法把广告从整则作品中剔出去。于是, 广告内容就巧借音乐这一掩护潜入观众心田, 然后继续让观众享受音乐本身的魅力。观众想要享受音乐, 就必须接受广告, 达到一种双重接受, 进而促成了他们的购买行为。

参考文献

[1] .程宇宁.广告创意[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2] .丁俊杰.现代广告通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3] .聂鑫.影视广告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浅谈音乐作品在电视新闻中地运用 篇10

关键词:电视新闻,音乐作品,运用

目前,电视新闻已经推陈出新,发展到了比策划是否有创意、比包装是否跟随潮流、比创新是否别具一格的时代。 在受大家热捧的传播信息时代,光单一地依靠画面语言传播已经落伍了。特别是新闻报道,要准确、适当地应运一些音乐、音响效果等不同的传播手法和技法,使观众觉得电视新闻更加精致、生动、丰富多彩。

一、音乐作品运用于电视新闻中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的背景作用。我们经常看到的电视新闻中, 时常借用音乐作为新闻报道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给观众一种不一样的视觉享受,而且不会让新闻内容变得枯燥乏味。这里讲的背景即指用音乐的旋律与所要呈现的电视节目相互衬托,但是不能做得繁琐。比如在某一个电视节目中,接到了一个25岁小伙子的电话诉求,讲的是他在小时候父母离婚,他跟随母亲,但当时家里突发大火,所有的证明都被烧毁了,于是请电台帮助他办理身份证。从这个选题上来看, 属于追踪报道的类型,可以把它做成系列片。然后对每一个片子都加上背景音乐,但不是一整段中都播放音乐,而是在剧情高潮的部分适当加入,使得感染力更强。

(二)音乐的强化作用。有广告戏称:“失去了声音, 再好看的戏也表现不出来。”我们经常看到在许多重大的新闻报道中,记者并没有刻意去删除现场的音乐,而是有意地保留一部分,以至于达到新闻事件的生动性与真实性。比如,当年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发回的火星照片的新闻就很好地利用了音乐的渲染技巧。所拍摄的照片经过电脑处理后,呈现出了一个很大、转速快、表面呈红色的美丽星球。这一段20多秒的录像,配上气场高昂的音乐,给人一种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三)音乐的转场作用。当所面对的电视新闻内容少的时候,从画面之间找不到满意的剪辑点,所以,生硬的、间接的情况就会很多。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工作人员发明了适当引入解说词或者音乐当作转折点的方法,利用声音的感染力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二、音乐作品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

(一)围绕主题,突出要点。不管新闻的篇幅有多少, 在给其选择音乐素材时,都要符合电视新闻的节奏与环境, 保证能够和电视新闻内容一致,这些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突出主要思想和表达出科学内容的基本原则。若是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给观众呈现出音乐与电视新闻游离不符,反而会使得电视新闻变得零散。曾经有位记者拍摄到了一位农民工因没能及时要到拖欠工资而跳楼的消息,记者就在消防官兵紧张救援的画面中,配上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显然与报道的主题有着天壤之别。

(二)有条有理,选择合理。首先要知道电视新闻里哪些地方需要音乐并且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其次就是要知道所要选的音乐在电视新闻中有什么作用,是转折、衬托、还是强化。只要清楚所选的目的,就能够准确地选择出相匹配的音乐。

(三)曲风简谱,独具一格。在给电视新闻选择背景音乐时,要做到基调健康、音色优美,从而保证电视新闻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教育性。在一些音乐的选择上,要有不一样的特色。比如,在一些有关爱的主题中,许多记者会选择《爱的奉献》、《好人一生平安》等这些熟悉的乐曲。这样重复应用,就会失去创意,同时也就体现不出记者的创新能力。 事实上,在有关爱的表达中还有许多的音乐可选,例如,在曾经央视做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新闻栏目报道中,有应用到《征服天堂》、《让世界充满爱》、《童话》等一些著名的电视插曲和原创的歌曲,使新闻报道更加的生动悲壮。 在那样悲伤的气氛中凝聚了人们坚强的意志,从而更好地体现出了天灾无情人有情的画面,使得全国人民的心与灾区人民的心紧紧相连。

(四)提高编辑选取音乐作品的能力。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使用的一些音乐,有时简单,有时复杂。简单是因为它许多时候都是现成的音乐素材,需要编曲的很少。复杂是因很难把握有些背景音乐的选择,很难衡量所选的音乐是否符合电视新闻报道的主题含义。所以,编辑记者要加强对这一方面的学习,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音乐知识,更好地准确把握信息、理解音乐含义及其表达思想,从而提升工作能力。

三、结束语

电视广告中的音乐运用 篇11

一、以流行音乐调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由此可知,兴趣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原动力。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虽然流行音乐不像古典音乐那样优雅,也不像民族音乐那样传统,但是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以它本身独特的特点——明快的节奏、生活化的语言,赢得了广大小学生的喜爱。因此,可利用流行音乐来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实效性。

1.故事激趣

流行音乐受到人们的喜爱,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歌词和旋律的优美。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音乐、歌词的作者或歌曲演唱者的感人故事对听者的影响。“爱屋及乌”说得正是这个道理,由于学生被歌曲背后的故事所感染,就会引发他们对音乐本身的兴趣。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可利用这些音乐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三年级有一个单元是以“感恩父母”为主题。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伟大之爱的情怀。上课之前,我为学生精心准备了歌手周杰伦的小故事。下面,是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首周杰伦的歌!(顿时下面炸开了锅,热闹得很。)

生:好啊好啊,想听想听。

(从学生回答的神情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十分高兴,也十分意外。)

师:别着急,在听歌之前,老师还想给你们讲讲周杰伦小时候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生:想听。

师:杰伦从小家里很穷,他妈妈见他对音乐情有独钟。给他买了一台钢琴,他3岁开始练习弹琴,对他的要求很严格,于是,童年的周杰伦被剥夺了玩的权利,所有的日子都是在钢琴边度过的。可每次练琴的时候,一听到窗外同伴的嬉闹声,他就总是弹得心不在焉。于是,他母亲就拿着一根棍子,站在他后面,一直盯着他练完琴。等他长大了以后,他就开始写很多很多歌曲,但是当时还是有很多人不喜欢他的歌曲的风格。在一次又一次拒绝,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他的妈妈每天都来陪着周杰伦,鼓励周杰伦。就是在妈妈支持和细心的照顾下,周杰伦成功了,现在你们看到周杰伦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成功的。

之后,我为学生播放了周杰伦演唱的歌曲《听妈妈的话》以及周杰伦与妈妈的视频,学生的思绪仿佛都被这首歌给感染了。由此可见,学生对周杰伦的喜爱不仅仅是在这些歌曲上,歌曲背后的故事同样可以感染他们。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用这些音乐的相关故事来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对比欣赏激趣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曲子或者其中的某一段节奏、旋律是被一些流行音乐所引用或改编。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对它们进行对比欣赏,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教材中乐曲的兴趣。

例如,四年级有一首欣赏曲是巴赫的《小步舞曲》。在教学中,由于想到学生对流行音乐4 IN LOVE 《一千零一个愿望》兴趣十足,所以笔者对这个教学内容做了不一样的安排:在导入部分让学生听他们熟悉的《一千零一个愿望》,侧重聆听歌曲的节奏部分“啦啦啦啦……”,因为这部分的旋律就是根据巴赫的《小步舞曲》改编。当学生对《一千零一个愿望》熟悉之后,再让他们听巴赫的《小步舞曲》,学习兴趣自然大大提高。

再如,S.H.E是现在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歌手。而S.H.E的很多音乐都有古典音乐的“影子”。学生耳熟能详的《波斯猫》就选取了六年级新教材《波斯市场》中的骆驼主题和乞丐主题。又如《不想长大》就是采用了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的一段旋律填词的。学生都熟悉《不想长大》,而且还能完整地唱下来。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介绍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使学生明白:早在200多年前的旋律,到现在还是有非常大的魅力,经过后人的改编同样流行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希望高雅经典音乐比流行通俗音乐更富有生命力。

通过这样的对比欣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的经典音乐的魅力所在,从而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达到激发学生热情的目的。

3.兴趣爱好激趣

近期,有一个新生代人气组合瞬间火爆,就是TF Boys,人们对其的迷恋程度大大超过了预期想象。当开学时我就能经常看到高段的学生疯狂地购买快女的剪贴画。其中主题歌《青春修炼手册》更是备受宠爱,我私下弹了弹发现并不难,而且歌词内容积极向上,旋律优美。于是,在音乐课上我教唱了这首歌曲。我发现很多学生会唱,不会的也很快学会了,唱得可带劲了。上课唱得不过瘾下课后几个同学还在一起练唱。在班级举行的小小音乐会中看着他们出色的表演我发现音乐的魅力如此之大,让平时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鼓起勇气唱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内心。课堂上学生那副认真的模样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课本上的歌曲已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穿插流行歌曲和乐曲对课堂教学是有利的。

二、以流行音乐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气氛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而言,活泼的教学氛围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而氛围的营造又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所以,教师需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来营造课堂教学气氛。同时,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需要以学生的情趣、感受为出发点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本学期我所上的是六年级的音乐课,学生对歌曲的认知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经过调查,很多学生都希望在音乐课上能注入新的血液——那就是流行歌曲。于是在我的音乐课上,每周我都会精心挑选一首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听,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记得我选择的第一首流行歌曲就是张杰的《逆战》。我与往常一样,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教室,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张杰演唱的《逆战》,谁知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热烈的掌声,整个教室一下子沸腾起来。学生的脸上都露出欣喜的笑容,笑容是那样的真诚。后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演唱声音洪亮,精神饱满。整节课井然有序,充满活力。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可学生依然陶醉在自己优美的歌声中,意犹未尽。

当然,也有很多流行音乐是不适合小学生的,比如《狼爱上羊》《香水有毒》等类似的网络歌曲,其内容和放射出来的情感就不适合小学生。如果学生较多地接触这一类歌曲,就会影响到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一个“度”,把流行音乐中那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歌曲带进我们的课堂。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运用流行音乐来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操,从而实现流行音乐与小学音乐课堂的完美整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就一定能充分利用流行音乐的优势,使音乐课堂充满生机、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陈钊安.让流行音乐推动小学音乐快乐课堂构建[J].北方音乐,2015(21).

电视广告中的音乐运用 篇12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所列举的各种符号中, 符号学之父、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事实上已隐约地将符号学分为两个基本大类, 在后人继续的研究、归纳、总结后, 最终形成了语言传播 (即语词传播) 和非语言传播 (即非语词传播) 两个重要的领域。凡是作用于人们听觉器官的非语言刺激都可以看成一种听觉非语言符号, 而从原始到高级阶段的逐级抽绎的过程中, 作者注意到, 音乐作为一种高度抽象化的复杂的听觉符号系统, 由节奏、节拍、力度、音区、调色、调性等一系列要素组合而成的旋律为其主要的表意手段。在长期的有序化发展过程中, 音乐符号的表意功能日益严格、系统, 因而人们经常称之为“音乐语言”, 表明它像语言一样, 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由于这种功能首先作用于人们的情感, 其传播效果有时比语言更强烈。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功能, 语言传播中常常也佐以音乐符号。 (1) 而在日常生活与人们经常接触的电视广告中, 音乐语言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本文将就广告音乐的几个属性的重要性及运用作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广告音乐的起源

相对来说, 作为一种媒介, 音乐在理论和研究上很少受到人们注意。尽管有人主张用“表音符号” (phonogram) 这个术语来涵盖种种透过唱片、录音机、CD机、录像盒机 (VCRs) 、无线广播与有线广播等形式表现的音乐 (Burnett, 1990, 1996) , 音乐依然没能享有一个方便的名称来形容它的许多媒介特征。

最初的音乐录制与传播始于1880年左右, 依靠流行音乐和曲调旋律的广泛吸引力开始迅速地流传开来。由于表音符号的广泛特性, 音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种变化是广播音乐加入音乐唱片的行列, 这种变化大大地扩增了音乐的范围与数量, 而且使得更多没有留声机的人也可以欣赏到这些音乐。第二种变化在战后的“晶管体”革命中, 广播从家庭媒体朝向个人媒体发展。 (这种情况为那些蓬勃发展的唱片工业开启了一个相对崭新的年轻人市场。) 此后的每一次发展——便携式磁带放音机、索尼随身听、CD和音乐录像带——一次又一次地推动了它的前进, 而电视媒介的崛起, 使得音乐这种“表音符号”让更多的人在更多的地方不管什么时间都更容易地听见各种各样的音乐。 (仍然以占主导地位的年轻听众为市场。) (2) 随着电视和音乐愈加紧密的结合, 广告音乐成为了音乐商业化的重要产物之一。尽管如此, 商业化的加剧, 音乐依然具有显著的激进和创造性, 因为音乐本身所赋予的最大特征——即音乐对人的感染是潜移默化的。

广告音乐的形式特性

广告音乐, 是用世界通用的音乐艺术语言宣传商品带给人们的便利, 以产生积极的商业效果。广告音乐明确的目的性、商业性, 使其有别于其他任何一种音乐形式。它不像语言一样表达那么确定的意境, 它也不仅仅只包含广告歌曲, 任何一种表音符号都可以成为它的元素, 它要通过观众自己的感受才能领会, 借以在感情上影响观众的情绪, 营造气氛, 以创造商品的音乐形象。所以, 广告音乐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广告音乐在其结构形式方面因其受限于广告艺术的特性, 有着不同于一般音乐作品的短小、精干的特点。短小是指广告音乐在其结构形式方面非常短小, 这是因为一般广告作品的长度为几秒或数十秒, 因此广告音乐业只有一个动机或两个音乐节, 较长的也只有几个乐句;精干是指广告音乐在这有限的时间之内, 无论是在旋律、节奏或和声方面的设计还是体裁的选择等都要准确、细致、精炼, 都要符合广告的创意精神和广告的宣传内容。 (3)

试想, 如果一则广告仅仅只有画面和语言的配合, 是否会觉得整个画面缺少了连贯感 (个案除外) ?“表音符号”——音乐, 实际上弥补了画面的不足, 让画面更丰满、更流动、更吸引观众。尤其是在大部分广告已经投放了一段时间后, 观众对画面的感觉已经很熟悉并导致“审美疲劳”后, 一则“原创”的广告音乐会更加深入人心, 无形中缩短了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距离, 因而发挥了广告音乐对广告商品的促销作用。

广告音乐的商品价值

广告音乐体现的是音乐的多重属性中的一种:商品性。商品性音乐是指能从市场运作中换回生产成本并能获得相当利润的具有产业性质的音乐, 比如通俗音乐 (即“广告歌曲”, 商品广告中以唱歌来突出广告主题、体现广告特点、引导人们消费的一种商品促销形式, 是广告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它所具有的商品性征, 使得其作者大多为根据广大消费者的文化心理而进行创作, 其消费受众面广、与市场关系密切, 是一种大众艺术。 (4) 作为一门实用性艺术手段, 广告音乐对产品的宣传所产生的影响有这样两种主要表现, 其一是突出了产品的某种特性, 其二是烘托了产品广告的氛围。从这一意义上说, 广告音乐中的“氛围”作用既是一个商业文化过程, 也是广告音乐的双重消费者——以商家为代表的期望通过广告来增加商品价值的投资消费者和以受众为代表的精神消费者——之间互相协调的过程。

广告音乐的文化价值

“价值是人的活动中形成的客体的功能与主体的合理需要相符合, 并产生积极效应的体现。” (5)

音乐价值是由多种价值组成的价值系统, 从总体上看, 音乐的价值分为非功利性价值和功利性价值, 其中非功利性价值包括审美价值、道德价值、宗教价值等精神文化价值。

广告音乐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它以特定的商业传播手段和商业行为方式伴随着广告介入文化消费群体, 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信息产品, 使文化消费群体在文化消费中得到多方面的快乐、满足与欣喜并最终实现文化价值的传播与蔓延。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 文化消费群体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通过文化消费来满足、提高自身的需求。所以广告音乐的投资者、创作者、传播者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期待引起公众的兴趣, 得到公众的认可, 从而实现不同主体的价值。

虽然广告音乐是一种商业文化手段, 广告音乐的基本构成与文化内涵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 (6) 音乐运用到广告中时, 不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元素, 其形式方面要适合广告艺术的需要, 更加直接、更加形象化地成为广告整体创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就使得广告音乐比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有更多的感官需求。有时一个简单的音节、停顿都可能在整体效果中起到画龙点睛般的艺术作用。

作为整体创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告音乐的作用正是为了促进消费者和广告创意间最大限度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 从而激起受众的某种“共鸣”, 而这一“共鸣”的载体恰恰就适应了某种“潜意识导购”的需要, 在兼顾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体现了商业价值。

广告音乐的品牌价值

现代社会中的商品广告行为是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树立产品形象、企业形象的一种文化手段。 (7)

在树立形象的过程中, 广告音乐是整个广告创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相结合的特性决定了其代表商品品牌价值的特殊必要性。无论它采用的是简单的“表音符号”还是特殊的“歌曲”方式, 它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文化载体而存在的, 并非根据音乐艺术的本质规律反映其自身的客观意义。

商标是大多数人认为的企业和产品的形象标志, 那么, 优秀的广告音乐业同样能起到企业和产品的有声商标的作用。音乐艺术的表情达意虽有着非具象性、非语意性的特点, 但却能让受众感觉到和把握住其所表现的情绪和内容、体会到更传神的“有声商标”, 从而使广告音乐达到一个从“表音符号”上升到“表音标识”的高度。

由于广告是电视节目间隙的连接物, 很多现实情况表明, 广告播放的时间正是观众做自己“私事”的时间, 这就导致观众可能离开电视屏幕, 但人们可以不去看却很难不去听, 因为声音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和煽动性。声音的影响往往是潜意识的, 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广告中“表音标识”的记忆刺激, 将品牌烙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安踏运动鞋广告和金莱克运动广告就是很好的两个例子。借着北京奥运的在全国掀起的运动热潮, 它们推出的“奥运”广告音乐让人印象深刻, “超越梦想一起飞!”“我爱你中国!安踏, 永不止步!”的音乐让人荡气回肠, 奥林匹克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 也让人们对这两个国内运品牌刮目相看。从这个角度来说, “表音标识”远胜于画面效果, 它既是品牌形象的补充, 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声音品牌。

结语

在抽样调查的电视广告作品中, 我们发现大多数广告都不能做到足够重视“表音标识”的制作, 有的拿现成的却不符合主题甚至是模仿的音乐, 有的拿令人烦躁的重复的“音符” (如恒源祥年度广告) , 丝毫不注重旋律感, 广告投放的第一天可能会让人感到新鲜, 可是长此以往只会让人感觉心情憋闷, 甚至导致观众的投诉, 这实际上是违背了广告要为客户带来口碑、效益的初衷。电视广告视听结构所产生的效果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而人是最复杂、最丰富、最细腻和最理想的视听结合的有机体。 (8) 表音标识可以形成有声可感的音乐形象并加强熟悉度和品牌认知。只有当标志性音乐能保持其标志性时, 真正的突破才会发生, 消费者才可以完全理解我们所传达的品牌信息, 达到最好的互动性和融合性。

对于广告音乐作为“表音标识”的发展趋势与社会效应来讲, 广告音乐及其文化内涵在社会传播中的发展是长远的。而前文提到的音乐消费者主体越来越多的是年轻人群, 这就要求广告音乐的投资者、创作者、传播者注重栽培年轻消费者、培养潜在客户。广告音乐应发挥音乐艺术的这些特性, 多创作出有特色、有标志性的、能代表企业、具有品牌和商标性的“表音标识”, 达到使消费者闻其音知其名、听其乐道其物的广告效果, 也使广告词和音乐达到一种相互补充相互平衡的关系, 形成长远的“表音标识”品牌效应。

摘要: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音乐既是产品又是媒介。广告音乐随着商业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商业文化手段。本文从广告音乐由“表音符号”上升到“表音标识”来讨论它在现代广告作品 (以电视广告为主要分析对象) 中的重要性及运用。

关键词:符号,广告音乐,表音符号,品牌,表音标识

注释

1 王本朝、杜积西编著:《传播学教程》, [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P.97、109

2 丹尼斯·麦奎尔著, 崔保国、李琨译:《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第四版) ,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P.23

3 于少华:《广告音乐的特点与现存的问题》, [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年第3期

4 朱秋华:《广告音乐小议》, [J]《.人民音乐》, 1994年第8期P34~35

5 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 [M].上海音乐出版社

6 樊志育:《广播电视广告》, [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5

7 何修猛:《现代广告学》,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上一篇:开放实验系统论文下一篇:自动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