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节目

2024-09-12

电视广告节目(通用12篇)

电视广告节目 篇1

当前, 电视新闻节目发展十分迅速。它通过借助先进的传播手段, 在新闻媒介中异军突起, 大放光彩。电视新闻节目使人们能不出家门而了解天下时事, 促成社会各界对众多问题达成共识。电视新闻节目已成为最快捷, 最有吸引力了解信息的通道之一。

以新闻立台为方针, 立足本国国情, 塑造核心竞争力, 电视新闻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生存、发展、壮大。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是新闻节目制作中的相当重要的工作, 新闻编排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收视率。电视新闻节目是否能通过特色的新闻编排“吸引观众”, 对电视新闻编辑来说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只有真正遵循新闻价值, 让新闻贴近观众, 让观众感到“画中有我”, 才能达到新闻的传播和宣传效果。可以说, 电视新闻的编辑水平和编排艺术,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与核心竞争力。

在新闻节目编排上我们提出了“编排艺术”这一概念, 通过对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手法的研究和分析, 阐释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随着电视新闻制作水平、传播方式以及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 编排的技术手段也发生了根本改变,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由初期的简单式的排列方式发展成为目前的组合式、立体化编排。编排艺术是对当前编排思想的一种总结和提升, 在坚持电视新闻节目真实性的前提下, 通过采用不同的编排艺术手法实现电视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一、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艺术

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台或其它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供播出或交流的具有特定内容、形式、品质的电视新闻信息产品。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是电视新闻节目播出前的一系列具体编排、组合工作。新闻节目的编排就是将节目编排视作一门艺术, 通过一套节目的排列组合反映出编排者的各种意图和目的, 赢得受众的关注。

第一, “水平策略”, 又称“全盘式”或“横带式”的节目编排艺术。它主要是根据特定的收视习惯, 在每天的同一个时段播出同一个节目, 播出时间通常是周一至周五。该编排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依靠长时间形成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来吸引电视观众的持续关注, 培养电视新闻的忠实观众。这种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策略在许多电视频道中被广泛应用:大多数白天的电视新闻节目以及专栏节目都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播出。这种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策略, 就会形成一种电视新闻节目与电视观众之间的特定约定, 每一个电视新闻节目的忠实观众都会在特定时间“准时赴约”。

第二, “垂直策略”又称“版块式”的节目编排艺术。就是将目标观众相同或相近、内容相似或相近的多个节目组合到一起, 在同一个时段连续进行播出, 从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版块”, 起到吸引相同“视听趣味”观众的作用。这种电视新闻的节目编排艺术性策略的优点是根据观众“延伸收视”的习惯, 可以使电视观众在看完一个电视新闻节目之后, 达到连续收视的效果。

第三, “棋盘策略”。“棋盘式”节目编排与“水平式”节目编排恰恰相反, 它是在每天的同一个时段播出不同的电视新闻节目。当“水平策略”运用过多, 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感到厌烦的时候, “棋盘策略”可以带给观众一种视听上的新鲜感。

二、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中存在的问题

1. 编排艺术手法单一

新闻编排讲求新闻体裁的多样性。要根据报道要求和重点对新闻进行体裁架构的设计。报道体裁是根据报道任务需要确定的, 不同的报道内容或任务, 需要运用不同的体裁。因此, 要以艺术编排的思想提升新闻节目编排质量, 发挥新闻传媒的中间桥梁作用。

2. 消极编排缺乏创新

编排的艺术性是新闻编排的重要特点, 也是新闻报道价值的最终表现。对需要报道什么、如何报道、什么时间报道、报道到什么程度, 从哪个角度报道、对新闻节目传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说编辑在整个节目制作中应处于核心地位, 主动地对新闻节目进行创新编排, 不能因循守旧。

当前我国有些电视新闻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 一味追求编排的艺术性, 但却忽视了新闻传播的实质, 编排的节目缺乏创新, 无法满足受众收视需求。

三、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对策研究

1、要充分重视受众研究对新闻节目编排艺术的重要性

受众研究是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研究的重要部分, 通过对受众群体的研究, 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编排艺术手段, 改进播出效果。及时为媒体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反馈民心民意,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文化因素是节目编排艺术的主导思想

文化因素是贯穿节目编排艺术的主导思想, 作为以文化传播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新闻节目,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工作者需要处理好文化传播与收视率之间的关系, 不能为了实现较高的收视率而放弃文化传播的主导思想, 也不能单单为了实现文化传播而不顾及收视率, 两者是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当两者发生冲突时, 我们应坚持文化因素第一的原则, 满足受众群体对文化消费的需求。

3、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全方位编排

电视新闻节目不能仅注视某一类型的群体, 更不能以领导满不满意作为办好新闻节目的唯一标准。应尽最大的包容性, 在有限的时段内扩大受众热切关注的有效信息量。从新闻播报内容来看, 节目内容可以是正面的, 也可以是反面的。从新闻播报形式来说, 可以现场采访, 也可用过往的新闻资料。通过全方位的编排艺术手法对新闻节目进行有效组合, 往往会产生“1+1>2”的宣传效果, 发挥新闻价值更大的作用。

4、创新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手法

一成不变的新闻节目的编排艺术手法, 受众会感到厌倦。电视新闻的编排艺术形式不仅包括对每一条新闻、每一种形式的处理, 更加强调整档新闻节目的和谐与协调, 以期达到播出上的优化组合。如在同一档次的新闻节目中, 长消息堆积在一起, 会使受众感到疲倦, 变换编排方法, 在其中插入几则短消息, 效果将会好些。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的本质既是一项管理活动, 也是一种艺术思维活动, 对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的研究, 是实现电视新闻节目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工作, 有利于电视新闻节目取得最佳播出效果和最高收视率。它不仅是电视台办台原则的综合体现, 也是电视台竞争优势的综合体现。编排艺术巧妙合理运用, 不仅能发挥高质量新闻节目的作用, 保证较高的收视率, 而且可以带动其它节目的发展, 使电视新闻节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电视广告节目 篇2

2010-03-08 11:53:42 来源: 广电总局网站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广电总局近期推出2009年度12个创新创优典型电视节目形态。这12个典型节目形态是: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致富经》,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天津电视台《中国人》,上海广播电视台《欢乐蹦蹦跳》,重庆广电总台《追寻中国红--感受信仰的力量》,山西电视台《影像世界》,河南电视台《武林风》,广东电视台《珠江纪事》,云南电视台《经典人文地理》,辽宁广播电视台《王刚讲故事》,新疆电视台《农牧新天地》。

这些精品栏目导向正确、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发挥了优秀节目的引导作用。总局特予以通报表扬。

朱虹指出,这次创新创优典型电视节目,是在2007年度和2008年度两届创新创优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甄选出来的。这批优秀的电视栏目、节目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如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以医药为载体弘扬中华文明,坚持十几年不改初衷,难能可贵。《致富经》传递致富信息,更新致富观念,不靠猎奇、追星,而是沉下心来,一心一意为农民办节目,提供致富榜样,努力帮助农民学习致富技术和方式。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既不故作高深,又不媚俗跟风,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寻找到新载体。天津电视台《中国人》记录凡人、名人、好人,弘扬人性的光辉和民族精神,坚持以以人为本作为节目的立足点和归宿。上海广播电视台《欢乐蹦蹦跳》努力把儿童节目做精、做专,打造少儿节目品牌。重庆广电总台《追寻中国红--感受信仰的力量》以艺术的形式展示红色文化的魅力,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山西电视台《影像世界》以图片影像为载体,挖掘、图解其中的丰富内涵。河南电视台《武林风》弘扬武学文化,展示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与大众参与是“武林风”得以成功的重要元素。广东电视台《珠江纪事》强化特色、关注民生、贴近百姓,探索出做好纪录片的新路子。云南电视台《经典人文地理》彰显人文理念,担当社会责任。为高端文化走出象牙之塔,提供了借鉴。辽宁广播电视台《王刚讲故事》初步形成中国故事类栏目的原创特色。在讲故事成风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故事讲得健康、好听、耐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新疆电视台《农牧新天地》心贴农牧民,服务老百姓,调动多种手段满足农牧民信息、致富需求。

这些栏目的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坚持正确导向、昂扬格调和健康品位,自觉强化媒体的责任意识、服务功能和引导能力。这些栏目坚持在服务大众的基础上引领大众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热情颂扬真善美、不断揭露假恶丑,用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生动形象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努力。二是聚精会神抓创新,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不断突破固有模式。这些栏目积极探索提高策划立意、优化节目制作和增强品牌特色的方式方法,努力开掘优秀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合理吸纳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形态、先进制作理念及其制作技术,在吸引观众、好看有趣与传达主流价值观方面找准结合点,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提升节目内在品质。三是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切实抵制低俗之风。这些栏目脱离了虚假 “纪实”、情感“卖点”、边缘“丑闻”等低级趣味,坚持不跟风、不媚俗,不搞唯收视率论,做出去低俗化的有益探索,提高了媒体的舆论引导力、社会亲和力和文化影响力。

朱虹说,今后我们既要继续加强对各类电视栏目、节目的管理,进一步净化荧屏声频,抵制低俗之风,同时,要围绕这些优秀电视节目形态,组织各级广播影视管理部门和播出机构认真学习成功经验,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态、创新方法、创新手段,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更好地发挥和谐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作用。(本文来源:广电总局网站广电总局推出2008年度20个典型节目形

广电, 形态, 节目, 典型

中央电视台的《文化访谈录》、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广西卫视的《金色舞台》、贵州卫视的《中国农民工》、上海第一财经频道的《头脑风暴》、河北卫视的《读书》、广东卫视的《社会纵横》、四川卫视的《真情人生》、江苏卫视的《名师高徒》、福建东南卫视的《开心100-大魔竞》、内蒙古卫视的《蔚蓝的故乡》、安徽卫视的《相约花戏楼》、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深圳卫视的《直播港澳台》、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谁不说俺家乡好》、黑龙江卫视的《珍贵记忆》、北京电视台的《岁月如歌》、湖北卫视的《有奖有法》和浙江卫视的《我爱

记歌词》

收藏 分享

可爱轩仔

发表于 2009-1-30 12:52 | 只看该作者

这20个典型节目形态在内容上涉及了新闻资讯、文化评论、故事解说、综艺展示、真情讲述、深度访谈、普法德育、读书教育、舆论监督、体育竞技等多个方面。它们之所以能成为典型节目形态,是因为这些

节目定位准确、视角独特、内涵丰富、形式新颖、格调健康,贴近实

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需求,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好评。这些节目倡导了正确的编导

积分

5669

活跃度

好评度

0 点

红包

0 个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了和谐健康的舆论氛围,体现了电视媒体的公益服务精神,彰显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树立了电视媒体的亲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是2008年电视节目形态中创新强、内容新、形式活、质量高、收视好的典型节目形态,在广大观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展示了全国电视节目创优、创新的丰硕成果,发挥了优秀电视节目的引导作用,促进了电视节目的发展和繁荣。

TOP

广电总局推出2009年度12个形...BB百姓健康大讲堂

云南媒体《经典人类社会形态文化地舆》彰显人类社会形态文化理念,继承社会形态责任。朱虹指出,此次立异创造优良的品种典型电视节目,是在2007年度以及2008年度两届立异创造优良的品种勾当的根蒂根基上,进一步开采以及甄选出来的这批优异的电视栏目、节目<B>具备很强的公益性、实际效性以及魔力、传染力如中央媒体《中华医疗药品》以医疗药品为载体宏扬中汉文明,对于峙十几年不改初志,难能难患上《致富经》传递致富信息,更新致富不雅念,不靠猎奇、追星,而是沉下心来,同心用心一意为农平易近办节目,供给致富模范,起劲帮忙<B>农平易近进修致富技能以及体式格局北京媒体《中汉文明年夜课堂》既不故作深奥,又不媚世跟风,为宏扬优异传统文化寻觅到新载体天津市媒体《神州人》记载常人、明星、大好人,宏扬人道的辉煌以及平易近族精力,对于峙以以报酬本作为节目的安身点以及归宿上海广播<B>媒体《欢喜蹦蹦跳》努利巴儿童节目做精、做专,制造少儿节目品牌重庆广电总台《追寻神州红--感触感染崇奉的气力》以艺术的情势展览红色文化的魅力,取患上大好的实践效验山西媒体《影像世界》以图片影像为载体,开采、图解此中的富厚内涵河南电<B>视台《武林风》宏扬武学文化,展览平易近族精力传统文化与公共介入是“武林风”患上以乐成的重要元素广东媒体《珠江纪事》巩固特色、存眷平易近生、切近黎平易近,摸索出做好纪录片的新途径为高端文化<B>走出象牙宝塔,供给了借镜辽宁广播媒体《王刚讲故事》开端形成神州故

事类栏目的原创特色在讲故事成风的年夜配景下,怎样把故事讲患上康健、好听、耐听,举行了有好处的摸索新疆媒体《农牧新六合》心贴农牧平易近,办事老黎平易近,调动多种手眼餍足农<B>牧平易近信息、致富需求。

国度广电总局。

朱虹说,此后咱们既要接续加强对于各种电视<B>栏目、节目的办理,进一步净化荧屏声频,抵制低级庸俗之风,同时,要盘绕这些个优异电视节目形态,社团各级广播影视办理部分以及播出机构当真进修乐成经验,立异不雅念、立异内部实质意义、立异形态、立异要领、立异手眼,面向下层、面向人民,更好地阐扬以及谐社会形态公<B>共文化办事平台的效用国度广电总局致富经朱虹所有品题仅代表网友定见,凤凰网连结骑墙。这些个栏目的乐成经验可以归纳综合为三方面:一是对于峙不错导向、高昂格以及谐康健品位,自发巩固媒体的责肆意识、办事业功绩效以及指导能力这些个栏目对于峙在办事公共的根蒂根基上引领公共的精力追乞降领会艺术品的美意见意义,热忱歌颂赞扬真善美、不停<B>揭破假恶丑,用高质量的精力文化产物活泼形象地提倡社会形态主义焦点价值系统,为构建社会形态主义以及谐社会形态做出了踊跃起劲二是目不侧目抓立异,在节目内部实质意义以及情势上不停冲破本来就有标准样式这些个栏目踊跃摸索提高筹谋立意、优化节目建造以及加强<B>品牌特色的体式格局要领,起劲开掘优异中华平易近族、平易近间文化资源,合理吸纳以及借镜世界优异文化形态、进步先辈建造理念及其建造技能,在吸引不雅众、都雅有趣儿与转达主流价值不雅方面找准联合点,紧扣时代脉搏,不停晋升节目内涵品位三是严酷笃守宣传<B>规律,切合实际抵制低级庸俗之风这些个栏目离开了虚伪“纪实”、感情“卖点”、边沿“丑闻”等初级意见意义,对于峙不跟风、不媚世,不弄唯收视率论,做出去低级庸俗化的有好处摸索,提高了媒体的言论指导力、社会形态亲切感日文化影响力。国度广电总局新闻讲话人朱虹最近几天在接管媒体采访时吐露:广电总局近期推出2009年度12个立异创造优良的品种典型电视节目形态这12个典型节目形态是:中央媒体《中华医疗药品》、《致富经》,北京媒体《中汉文明年夜课堂》,天津市媒体《神州人》,上海广播电<B>视台《欢喜蹦蹦跳》,重庆广电总台《追寻神州红--感触感染崇奉的气力》,山西媒体《影像世界》,河南媒体《武林风》,广东媒体《珠江纪事》,云南媒体《经典人类社会形态文化地舆》,辽宁广播媒体《王刚讲故事》,新疆媒体《农牧新六合》。

这些个精品栏目导向不错、内部实质意义鲜活、情势<B>新鲜,遭到了泛博不雅众的接待,孕育发生了杰出的社会形态回声,阐扬了优异节目的指导效用总局特予以传递表彰

国家广电总局调研组来我省调研电视节目创新创优情况

12月3日,国家广电总局电视艺委会及收听收看中心有关领导和专家一行4人来我省调研电视节目创新创优情况。调研组采取看样片、开座谈会的方式,重点调研了我省《垄上行》品牌战略实施情况和省总台《有奖有法》栏目策划、开办、运行等方面的情况。3日上午,调研组在省局召开了《垄上行》节目调研座谈会,省局有关部门及荆州、襄樊、孝感、宜昌、天门、神农架广播电视局、台《垄上行》制片人或分管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会前,省局副局长曾婕同志介绍了实施《垄上行》品牌战略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做法等情况。会上,宣传处处长邹德敏同志具体汇报了《垄上行》品牌战略的实施背景、具体做法和初步成效,与会的市州同志汇报了各地《垄上行》栏目开办及运行情况。荆州《垄上行》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日前,经广电总局批准,《垄上行》栏目已拓展为一个全方位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垄上频道”。襄樊《垄上行》从7月28日开播至今已播出19期,成为襄樊电视台自办栏目中的强势栏目。孝感《垄上行》每周一期,每期15分钟,内容涵盖农村风貌、人物故事、服务资讯、乡土文化等方面。宜昌《垄上行》9月份开播以来,共播出12期节目,9月份宜昌落地的83个频道同时段收视份额《垄上行》排名第18位,10月份上升至第3位、11月份第2位。天门《垄上行》每周两期,每期15分钟,开办6个多月以来,赢得了广大观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极大的关注、信任和支持。神农架林区《垄上行》自7月份开播以来,已播出20余期,节目结合林区特点,具有本地文化特色。

在听取汇报和审看电视片后,调研组充分肯定了我省实施的《垄上行》品牌战略。他们认为,我省推广荆州《垄上行》经验,实施《垄上行》品牌战略,创意很好,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服务农民的理念。湖北局树立和培育典型,向全省推广,进行系列化、规模化经营是非常有意义的,为全国广播电视节目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在全国独此一家,非常值得总结和推广。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效岩同志指出,有了省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有了荆州电视台的经验,湖北各地一定能够办出具有本地特色、深受农民朋友欢迎的《垄上行》节目,全省《垄上行》品牌战略一定能

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调研组也对全省《垄上行》节目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希望各地《垄上行》在差异化发展方面做文章,在内容的贴近上、表现手法的创新上以及活动的拓展上做文章,在进一步深入服务农村改革发展方面做文章,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争取使湖北的《垄上行》品牌战略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3日下午,调研组对湖北卫视普法类游戏节目《有奖有法》进行了专项调研。省总台、湖北卫视以及《有奖有法》栏目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省总台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台长唐源涛同志主持并参加会议。

省总台编委会副主任、湖北卫视总监梁家新同志介绍了《有奖有法》的主要特点:一是寓教于乐,乐而不俗。节目以游戏的形式,答题、辩论、闯关、点评环环相扣,在主持人的引导下,现场观众自由表达,在辩论中明辨是非、知晓法理,在欢声笑语中学习法律知识。二是小案例展示大法理,大投入转化为大制作。《有奖有法》在案例选择上,追求“小”,小案例、小突破口,3至5分钟电视短片讲述社会发展变迁中发生的各类小故事。三是平民视角,一切围绕老百姓做文章。栏目内容上紧紧围绕民生关注的现实问题,重心放在对观众的法制教育、宣传和启发。《有奖有法》节目改版播出以来,创新效应迅速显现。广电总局专家高度关注,司法系统一片好评,平民百姓交口称赞,收视份额稳步扩大。省政府专门把《有奖有法》栏目确定为“五五”普法平台,省领导还出席了《有奖有法》的正式开播仪式,并以此启动湖北2008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

【电视节目】 篇3

交通广播播出《抗日群英谱》

交通广播FM103.9《长书连播》每天13:00、22:30播出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月28曰开始,北京交通广播张书连播》推出由青年评书演员王军演播的系列抗日评书《抗日英雄谱》,该系列由《雁翎队传奇》、《节振国传奇》、《抗联三部曲》(赵一曼、赵尚志、杨靖宇)三部评书组成,全景式地展现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恢宏画卷,以最具传统艺术特眭的形式纪念那场全民族同仇敌忾,抵御外辱,最终获得了伟大胜利的民族抗战!

新四军女兵的抗战传奇故事

8月13日20:00BTV科教《记忆2015》播出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是一场没有让女人避开的战争,铁军新四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了。栏目组以独特视角,邀请来自敌工部、文艺宣传队、通讯科三个部门的四位女兵,讲述她们传奇的抗战史,多维度地叙述和展现当年重大历史事件中不为人知的一面,对历史碎片中精彩瞬间进行还原,“战地浪漫爱情进行曲”、“留在身上的日军侵华铁证”、“军民鱼水情”等故事,更是将老一辈共产党员舍己救人、舍小家救大家的大爱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观众无不感叹和平的来之不易!

买红妹、韩兆、曹随风“逗”你没商量

8月19日19:35BTV文艺《影视风云》播出

一个是演过春晚小品、当过主持人、演过多部电视剧的美女演员买红妹,一个是才华横溢、能表演能编剧还能当导演的才子韩兆,再加上著名演员冯巩的徒弟曹随风,3个幽默风趣的喜剧演员共同主演的喜剧电影《斗地主》必然是“逗”你没商量,只有笑不停。本期,买红妹、韩兆、曹随风携手做客《影视风云》,3位喜居哒人不仅一开场就表演了爆笑的即兴小品,买红妹还与韩兆跳起了舞蹈,如今已走出离婚伤痛的她更吐露心声,分享近年来的心路历程。

蚊子,哪里逃

8月19日20:34 CCTV-10《走近科学》播出

生活在广州的贺蕾是两个弦子的妈妈,她的孩子不仅容易对药物过敏,对蚊子的叮咬也敏感。在选择了多款灭蚊产品之后,贺蕾发观,最安全的竟是灭蚊器。灭蚊器模仿了人体气昧,把蚊子诱杀到器皿里。她找到一家工厂,愿意做他们的志愿者参与研究。鲁亮是中国疾腔中心的灭蚊专家,居住在北京,所在一楼一直蚊灾不断,他把掌握的灭蚊方法都用上了,可家里依然有蚊子。贺蕾给了他灭蚊利器,效果却出人意料。

老友记·以舞会友

8月20日19:35 BTV文艺《星夜故事》播出

舞林大会谁主沉浮,达人过招巅峰对决。8月20日,《星夜故事》集结京城最火的广场舞团体及广场舞达人,莫歧、钉铛、闫佳宝、孔雀等明星嘉宾也大飙舞技。在很多人眼里,广场舞是属于长辈们的运动。其实不然,热闹欢快的广场舞也同样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当晚一位神秘嘉宾的出现引得全场惊叫连连,就连主持人阿龙都为其疯狂。他就是此前在网络上以奇葩舞技爆红的广场舞少年冯波。究竟冯波是如何开启自己广场舞生涯的?4位嘉宾和广场舞还有怎样的不解情缘?

探秘灭蚊工厂

8月20日20:34 CCTV-10《走近科学》播出

蚊子可以吸血,可以传播疾病,人们消灭蚊子的方法五花八门,物理的、化学的,各路奇招纷至沓来。中国的科学家却另辟蹊径,生产出特殊的蚊子——绝育雄蚊子,它们不仅能够抵抗登革热病毒,还能消灭自己的同类,以蚊灭蚊的方法在广州实验成功,灭蚊工厂生产的防止登革热的蚊子不断投入大自然。

电视广告节目 篇4

(一) 电视公益节目:具有时代特色的电视媒介形态

公益, 指的就是公共的利益和福祉, 即公共利益, 多被认为指卫生、救济等群众福利事业方面。而从广义层面解释, 即在公众所要求的社会任何领域中的利益。其所服务的对象并非某一特定群体而是社会公众。公共性是它最主要的特质, 有可以公开讨论的空间, 是开放性的话题和事件。

电视公益节目, 指的是众多电视节目类型分类中的一种, 并非传统意义上以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划分的节目类型, 而是一类将多种节目类型的表现形式相融合, 并以保障公共利益为本质社会诉求的电视产品。该类节目从谋求社会公众利益出发, 以社会特殊群体为关注对象, 记录并反映个体或群体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并以此唤起社会广泛关注。

对社会公益的关注程度与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密不可分。随着近年来电视媒体中此类节目的日益增多, 整个社会的文明化程度也会取得一定提升。相较于国外社会, 我国公民的公益意识还远未形成, 在我国公益事业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的今天, 电视媒体应以创办电视公益节目为契机, 借助自己的媒体传播优势引导公众逐渐建立起自身的公益意识, 激励其参与公益行为, 从而激发社会公众对真善美的追求, 使全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提升。

(二) 电视公益节目的发展原因

1. 倡导和谐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决定媒体自身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全国上下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例如贫富差距、弱势群体、社会冷漠等, 2011年发生在佛山街头的“小悦悦事件”更是将整个社会漠视生命的问题推至风口浪尖, 让我们正视问题的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在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对新闻传媒工作者提出了明确要求:“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 要坚持正确导向, 唱响主旋律, 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因此, 电视媒体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而电视公益节目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公民素养和道德水准, 唤起整个社会对于社会责任和社会问题的正确认识, 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健康发展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电视媒体在制作此类节目时, 不仅扩展了电视的社会功能, 还加强了媒体社会责任的体现, 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 节目形式的多样化探索满足受众的需求

电视公益节目区别于严肃的新闻节目和过于娱乐性的综艺节目, 将真实与温情相结合, 既有描述事件的真实客观, 也有表达情感时的温情纯粹。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 传达正确价值观, 直击受众内心, 满足人们对美好事物及真善美的向往, 与受众产生强烈共鸣。

3. 媒体竞争的激烈环境推动市场召唤

近些年, 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空前繁荣, 不同节目形式、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层出不穷。隐藏于表面繁华背后的是节目质量的参差不齐, 大量内容庸俗、形式雷同、制作低劣的电视节目充斥银幕。因此,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最重要的即为创新出质量高、水平高, 且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而电视公益节目的出现无疑满足了这一要求, 它紧扣时代发展脉络, 将“社会责任感”“社会公民”及“公益意识”等更具普世意义的精神注入其中, 并把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标准传达给受众, 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与其他社会阶层或其他群体交流沟通的平台, 得到大众的关注, 从而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最终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局面。

4. 新媒介技术促进广泛、高效传播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 电视节目已逐渐摆脱了单一化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技术被应用于节目制作过程和媒体传播之中, 使电视节目得以高效、广泛地传播。伴随着网络与数字化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成果已潜移默化的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短信、论坛、微博及3G技术等的广泛应用, 使节目的表现形式日趋多元, 表达方式不断丰富, 从而使观众与节目的互动得以强化。

二、中国电视公益节目的类型及特点

电视节目的形态复杂多样, 而电视公益节目作为一种在我国刚刚起步的电视类型, 很难准确分类。笔者经过总结后, 将现有的且影响力较大的公益节目, 大体分为三大类。

(一) 募捐类公益节目:最为传统的公益节目

1. 募捐类公益节目的表现形式

募捐类公益节目旨在将政府、媒体、基金会、NGO组织及爱心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整合起来, 共同关注时下的社会现实问题, 通过募集善款的形式为需要帮助的群体及个人提供帮助。此类节目是我国目前最为传统、同类节目中受众群最为庞大的电视公益节目类型。其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为央视《春暖》系列节目。

2007年2月4日,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 (CCTV-2) 发起全国大型电视直播公益活动《春暖2007》。以“春暖2007”为主题, 帮助2000万进城农民工子女筹集助学善款。本次活动联合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交通部、铁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多个相关政府及公益机构, 共同行动。直播活动采用全国各地多点直播, 17小时连续播出的形式。白天对全国多个地区的公益活动进行直播, 晚上推出两台公益晚会, 并在晚会中设置拍卖环节, 通过企业竞拍方式募得善款。据统计, 当时短短一天, 节目就获得捐助现金达7235万元。2012年2月4日, 《春暖》取名“特殊家长会”, 呼唤全社会进一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晚会举办当天各界捐献善款近1.4亿人民币。在节目现场所捐献和所拍卖的钱款, 都存入专项基金中, 并作为一项规范的制度化形式, 长期坚持执行公益项目的实施。整个节目以“爱心纽带”传递温暖为主线, 突出“关爱、温暖、和谐”的主基调。旨在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 激发社会的关爱行动, 弘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的温暖氛围, 从而推进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

除此之外, 大型募捐活动还多出现在发生重大灾害性事件之时, 如2008年央视“爱的奉献”汶川地震大型赈灾晚会、2010年“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都是同类电视公益节目中颇具代表性的。

近段时间, 募捐类电视公益节目也在不断发展创新, 湖南卫视于2012年3月30日开播的《天声一队》就是募捐类电视公益节目的一个崭新尝试。

《天声一队》是一档由何炅、汪涵主持, 明星嘉宾助阵, 娱乐化色彩较明显的大型募捐类公益节目。节目共分为三轮, 分别是草根抢擂选明星PK (演唱有主题的经典歌曲) 、队长派人PK (有故事及有绝技的草根, 有故事的明星) 、集体合作PK (两队都是合作出战) , 最后的翻盘:用选盒子的方式, 获得数目不定的现场善款。节目进行中, 通过短信、微博投票的方式通过“芒果V基金”的渠道进行社会募捐, 募捐的善款将会用于募集资金捐助学校或者募集资金捐校车。最终根据募集善款的数额来合理分配善款的用途。

2. 募捐类公益节目的表现特点

笔者认为此类节目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紧贴时下社会热点, 且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如中央电视台《春暖》系列“春暖2007”和“春暖2012”分别选取的关注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都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争议性的社会热点话题。

此外, 平台优势明显、影响范围广、传播效应强。此类节目多在中央电视台或省台播出, 因此借助平台优势, 他们能够在节目中调用更广泛的公益资源, 能够更加充分体现作为电视媒体在公益慈善上的号召力。但相较于其他形式的电视公益节目, 募捐类公益节目的救助形式较单一, 通常情况下只集中采取物资捐助的方式;播出频率较低, 只播出一期, 并未搭建一个能够长期进行公益行为的媒体平台。

反观像《天声一队》这样创新性的募捐类公益节目, 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募捐类电视公益节目。通过新技术的多样化引入, 如短信、微博等增强了电视媒体与普通受众之间的互动反馈;明星和竞赛机制的加入, 突显了公益节目的综艺元素, 公益与娱乐相结合的形态既增加了公益节目的可看性, 也使娱乐节目逐步脱离肤浅;播出频率也区别于以往募捐类公益节目, 采取每周一期, 使得节目播出周期在加长的同时, 为媒体与公众搭建了长期有效的公益平台。

(二) 圆梦类公益节目——具有创新意义的电视公益节目

1. 圆梦类公益节目的表现形式

圆梦类公益节目主要指的是, 电视媒体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与需要帮助的草根人物所搭建的沟通、交流与互助的公益平台。并通过媒体所能发挥的自身媒介传播力引发社会关注, 使需要帮助的群体和个人得到更多、更好的救助。此类节目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央视《梦想合唱团》。

2011年9月, 由玉兰油集团冠名、中央电视台与光线传媒公司联合制作播出的大型公益节目《梦想合唱团》。以“和明星一起, 为家乡梦想而战”为口号, 集结史上最强的明星阵容, 以城市概念为纽带, 打造8支为梦想而战的合唱团, 围绕8个不同公益项目展开, 将集体梦想结合个人励志, 开启了中国电视公益节目的另一番景象 (加图) 。

借着《梦想合唱团》成功播出的东风, 越来越多的圆梦类公益节目出现于各大媒体, 江苏卫视的《梦想成真》, 是一档帮助普通人实现心愿和梦想的励志类节目;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是一档由明星带给平民惊喜、帮百姓圆梦的大型公益活动以及山东卫视的《纵横四海》是一档通过明星挑战极限项目赢取奖金, 为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圆梦等都是圆梦类公益节目大军中的一个。

2.《梦想合唱团》的特点及创新之处

(1) 节目模式的创新

《梦想合唱团》的原版节目源于在英、法、美等10多个国家获得市场成功的《合唱团之战》 (clash of the choirs) ,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电视节目发展现状及受众需求和接受程度, 融入了央视自己的研发和思考。

节目以“和明星一起, 为家乡梦想而战”为口号。集结8位具有良好公众形象且知名度较高的明星, 回到自己的家乡组建一支梦想合唱团, 并在《梦想合唱团》的舞台上, 通过歌艺比拼的形式赢得不同程度的公益项目, 进而完成家乡的一个公益梦想。

《梦想合唱团》将公益主题与娱乐形式相结合。公益主题决定了节目的积极向上性, 而以歌艺比拼的娱乐呈现形式则增加了节目的可观赏性。以“家乡”为单位进行团队招募, 明确以团体作战的方式, 并以此唤起公众日渐削减的集体意识与协作精神。笔者认为节目初期明星找寻队员组队的过程, 也意味着开始了对最终公益梦想达成的努力之路。在团队队员选择上, 不同于真人秀节目挑选形象出众、敢于出位的嘉宾, 而是从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中挑选普通人。而这些最终被挑选到的队员, 其参赛目的也不同于歌唱类选秀节目中的追逐名利。他们无需出众的形象、高超的歌技, 只要热爱唱歌、拥有个人梦想、了解各团队的公益梦想并能够为了完成最终的公益梦想不懈努力。

节目形式上基本脱胎于娱乐节目。8支梦想团队, 每期节目进行一次合唱演出, 比赛采取晋级制。每次演出完成后, 由现场观众进行投票, 并根据投票结果进行淘汰, 每场淘汰一队。除此之外, 节目还造就了如梦想宝贝焦沛琼、红薯大妈许淑艳、励志男孩褚振龙等平凡但不普通的人, 他们随之成为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为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 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做出了积极意义。

(2) 创作手法和理念创新

在我国电视“泛娱乐化”盛行的大背景下, 央视立志能够做出一档代表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趣味的电视节目。《梦想合唱团》的主题定位积极向上, 并坚持为公益梦想不懈努力。在每期节目的创作过程中, 基本都离不开两条主要线索:一条是能够直击公众内心的情感线索;一条是清晰且贴近民生语态的叙事线索。在汲取国外原生节目模式的独特创意之外, 还加入了反映中国传统美德的精神内核, 用别出心裁的合唱形式, 将“众人拾柴火焰高”、共同助力公益梦想的精神带到了观众中间。不比技巧和唱功, 而用歌声和情感故事打动人, 选取重点人物, 用纪录叙事方式将演播室精彩表演、公益梦想与场外感人故事紧密相连, 集体梦想结合个人励志, 让舞台合唱呈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在相对自由的时间空间中为观众呈现完整事件, 而非在单一连续的时空中展示合唱比赛过程。引领了综艺节目的新风向。

(三) 故事访谈类公益节目

故事访谈类公益节目, 主要通过讲述故事、主持人访谈的方式, 讲述发生在人们生活中的公益行为、公益人物, 将具有特殊背景或情况的真人真事为主线, 用访谈追踪等方式还原故事情节, 并呈现给受众, 也可称之为好人故事或道德建设类公益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北京卫视的《好人故事》、四川卫视的《公益中国》、辽宁卫视的《中国好人》等等, 就属于该类范畴。北京卫视的《好人故事》是一档将演播室采访与外拍纪录片相结合的大型访谈节目。邀请的嘉宾主要是具有非凡经历和动人事迹的普通人, 让观众从他们平凡又非凡的故事中,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在心灵有所触动的同时, 感受到社会的真善美, 宣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呼唤中华民族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

此类节目最显著的特点, 就是其所讲述的均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公益案例, 更加贴近生活, 是受众更易产生共鸣, 感动观众。

四、我国电视公益节目的发展之路

(一) 电视公益节目要走“专业化”道路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传媒业, 若想牢牢锁住观众, 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节目定位。如央视《春暖2007》将关注群体锁定在进城农民工子女, 为他们募捐善款;之后又将关注群体锁定于农村留守儿童。

其次在节目的立意上, 也应始终坚持公益主题。电视人应主动施加自身对公益的追求, 在受众对低层次需求日趋饱和的情况下, 应尽力满足公众对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如对真善美的追求, 对自身道德感、责任感的唤起, 这一点也应该是众多电视公益节目的宗旨所在。

除此之外, 一档专业化的电视公益节目还应注重节目的前后期制作、节目运营方式、节目内容的整体性以及节目的活动宣传等各个方面, 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节目形式。

最终公益节目若能顺利地走上专业化道路, 将有利于一个公益节目品牌的创立。最有代表性的即为央视于2002年开办的“感动中国”, 如今它已在国内成为了一个众人皆知的公益品牌, 并通过其品牌影响力凝聚爱心, 倡导人间真情、奉献精神, 影响波及全社会。

(二) 充分运用电视语言, 增强节目观赏性, 避免娱乐化趋势加重

电视公益节目并非要将说教和宣传作为节目的首要诉求。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 要尽可能打破对于公益节目表现形式的传统手段, 转而关注人的生活方式和内在情感的变化, 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将传播触角延伸至受众的情感诉求, 从而激活人们内在的情感基因。充分运用电视语言, 增强节目可看性, 使传播内容在情感理解的层面上得以充分释放。

随着大众对电视节目欣赏水平和观赏意识的不断提升, 受众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公益节目便引起了全社会关注。充分运用电视语言, 将造型、表演、蒙太奇、音响效果、电视特技与字幕等都作为表现手段, 可使公益节目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三) 拓展电视公益节目的关注领域

此前更多的电视公益节目局限于将目光锁定在爱心、慈善、扶贫、助学及环保几个领域, 这也应与这些领域在国内发展较早、较成熟有关。而笔者认为在日后的电视公益节目制作过程中, 我们应像灾害治理、社区教育、组织成长等领域发展、深入。

(四) 增强媒体“联动效应”, 整合传播

我国媒体有着明显的行政分级, 不同级别的媒体所能享受的资源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距。例如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大台, 所能动用全国范围的媒体资源, 而反观一些地方级小台, 仅能动用当地的有限资源。行政上的分级,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媒体“联动效应”的发挥, 除此之外各个媒体也会为了保全自身利益, 而不选择进行资源或成果共享。因此为了使各个媒体都能够均衡发展, 避免一台独大局面的扩张, 应积极进行整合传播。无论从社会资源, 还是节目资源、频道资源、公益资源等都应进行整合, 从而提升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而媒体的联动效应更多是针对“公益”这一主题而言, 面对当今的传播环境, 广播、电视和报纸这三大传统媒体不断创新、扩张, 再加上新兴媒体如手机、微博等在日常生活中的侵入, 如何充分整合各种传播媒介, 提升媒体传播效率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从媒体互动——媒体联动——媒体融合, 是媒介更好的完成传播的递进过程。媒体联动指的是不同的媒体个体之间 (可为同介质, 也可为不同介质) 相互联系, 并对同一主题或同一系列的主题所进行的报道, 有时也指媒体间互为信息来源。电视媒体应积极与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密切合作, 并利用不同媒体所能集结的不同媒介资源取长补短。

(五) 渗入媒介公益营销

现代公益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作用。电视公益节目所呈现的并非只靠媒体的一己之力, 需要“借鸡生蛋”——一方面, 由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企业提供资金、实物等方式, 参与、协办公益活动, 电视媒体以此取得能够运作、传播公益活动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企业也获得了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 并通过这种机会体现出一个良好企业公民的形象, 进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此外, 强化媒体公益传播的主体意识, 实现媒体的角色转换, 反客为主, 从以前公益活动的报道者、见证者转变为组织者, 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新的媒企合作方式。

媒介公益营销的渗入, 是市场需求的必然趋势, 最终使电视公益节目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五结束语

在笔者看来, 电视公益节目就是电视媒体与公益界跨界合作的产物, 它的出现可谓“躬逢盛事”。纵观2012年的电视公益节目, 在节目的表现形式、公益内容、节目角度上都更加多元化, 更多的媒体通过公益节目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以传播支持公益, 以公益联结社会, 并通过公益传播调动和整合政界、商界、学界及民间资本产生社会进步的聚合效应。媒体不仅是公益的宣传者, 而且逐渐成为公益的参与者与推动者, 众多的电视公益节目, 也为企业的公益活动提供了方向和素材, 为公益营销的提供一种新的方向, 跟重要的是通过公益节目将政府、企业、基金会、媒体、NGO等社会力量融合在同一个平台上, 让爱心更有力量, 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受助。

公益的终极目标在于推动公民社会的建设。与国外相比, 我国的公民意识和公益意识都相对薄弱。作为一名媒体人, 我们更不应忽视电视公益节目所担负的公益启蒙责任, 通过电视公益节目对于公益内容、活动的准确传播与宣传, 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公益、认识公益, 并愿意加入公益事业, 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笔者希望在未来的中国社会中, 每一位公民都能了解到公益无关权利、财富、地位, “全民公益”“人人公益”的概念能够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郎劲松.潘飞.《电视公益节目的社会价值和传播期待——解析贵州卫视.“关注农民工”系列节目的公共话语空间》现代传播.2008年第2期.

[2]严三九等.《2007年中国电视公益节目发展年度报告》.2008.1.

[3]李宝萍.《海外模式的中国化表达——解读央视梦想合唱团》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

[4]张振聪等.《传递爱心共建和谐——记CCTV-2的大型公益活动“春暖2007”》今传媒.

[5]胡长全.《我国电视公益节目的问题与对策》现代传播2010年第一期.

[6]罗梦.《中国电视公益节目的现状与进程探微》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电视广告节目 篇5

我放学回客后,打开电视机,看见的就是少儿频道,里面有小鹿姐姐主持的动画梦工场,有金豆哥哥,主抢救无效的动画乐翻天,还有鞠萍姐姐主持的动漫世界,……但是我最喜欢的是鞠萍姐姐主持 的动漫世界,因为这里有《大耳朵图图》、《天上掉下猪八戒》、《聪明的一休哥》……,我最喜欢图图的动耳神功,一休哥的聪明、机灵,他还常常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

我非常喜欢少儿频道,我从这里懂得了很多道理,学到了很多知识,我想,等我长大后,我要把我画的画设计成动画片,给更多的小朋友带来欢乐。

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我的爱好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看电视;我喜欢的电视栏目也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希望英语》。

《希望英语》是一个知识性的栏目。别看名称是《希望英语》可内容就不光包括英语了,天闻地理、古今中外……样样都有。

要说我开始看《希望英语》,真是纯属偶然。

记得那是暑假的时候。百无聊籁的我打开电视。该死的电视居然没有一个好节目!我一边抱怨着,一边机械性的按着遥控器。不知怎么一翻,就翻到了《希望英语》。以前在电视上经常见到这个 栏目,总觉得没什么好看的。这次没什么好节目,只能凑和着看了。谁知这一看,就“爱不释眼”了,现在看起来,真有点儿“收看恨晚”的感觉。

电视节目介绍 篇6

《花雷甜瓜栽培技术》

花雷甜瓜是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培育的杂交一代薄皮甜瓜新品种,是薄皮甜瓜系列的佼佼者。该品种植株长势旺盛,坐果性好,子蔓、孙蔓均可坐果结瓜,单株可留瓜4~5 个,平均单瓜重500 克。果实外观呈梨形,成熟时果皮黄色,覆盖暗绿色斑块,果肉翠绿色,肉质酥脆,香味浓郁,含糖量15%,口感好。春秋保护地、露地均可种植。由于花雷甜瓜具有口感极佳、外形独特和产量高的特点,一经推广就深受广大消费者和瓜农的欢迎。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从花雷甜瓜的播种育苗、移栽定植和定植后的管理这几个方面,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介绍它的栽培技术。

《踏虎凿花》

踏虎凿花发源于湖南省泸溪县踏虎乡,是当地苗族妇女纹绣在服饰上的装饰纹样,因使用的工具是刻刀,所以也叫凿花。踏虎凿花图样复杂、形态生动、类别丰富,凿花的物象造型,都保持着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特性,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色彩,也是当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向往。踏虎凿花大致可分为吉祥喜庆纹样、巫傩祭祀纹样、衣服装饰纹样、儿童应用纹样、日常生活纹样这五大类。制作工序包括:画稿、订稿、刻凿、装裱等,刻凿手法讲究弯、转、提、点,线条流畅圆润,细而不断,极富民间艺术气息。本期节目将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介绍踏虎凿花的制作技艺。

《三疣梭子蟹人工繁育技术》

三疣梭子蟹在海蟹中最为著名,梭子蟹抗病能力及繁殖力强,生长迅速。而且体大肉多,味质鲜美,营养丰富。但是三疣梭子蟹好吃却不好繁育。利用野生三疣梭子蟹培育的苗种,产量和质量都不太稳定,为梭子蟹养殖产业的经济和未来发展带来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限制了它的发展。因此人工繁育是推动我国三疣梭子蟹养殖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节目就将为观众朋友们介绍三疣梭子蟹的人工繁育技术。

《珍珠鳖养殖技术》

珍珠鳖原产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亚科、软鳖属。2003年引进到我国,目前在我国主要养殖在海南、广东、福建、浙江等省。本节目主要向观众朋友们介绍珍珠鳖的繁殖技术和养殖技术,希望能对养殖这种鳖品种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南江黄羊养殖技术》

浅论电视新闻节目的电视化 篇7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系统越来越先进, 尤其是非线性设备的出现, 使电视画面的特技处理与普通的剪接相差无几。另一方面, 电子特技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效果越来越奇妙, 其效果超出我们的想象, 几乎到了想做什么效果就能做成什么效果的地步。电子特技为我们制作特殊的效果提供了方便, 为我们修正前期拍摄的不足提供了可能, 也为差别较大的镜头之间的连接提供了多种过渡方式。

一般情况下, 电视新闻节目对复杂的电视特技手段是排斥的, 是因为特技会使纪实性的新闻画面失去其真实朴素的面目。但是, 一些简单的特技, 电视新闻节目还是能接受的, 并且是很必要的。如美国9.11事件新闻报道中就运用了慢动作镜头播放了飞机撞向世贸大厦时的瞬间情景, 广大观众十分清晰地看到当时事件发生的过程, 对事件表达得更清晰更切。叠划也会使镜头之间的连接变得柔和顺畅, 加强镜头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介绍黄山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新闻节目中, 编辑的有关黄山的画面就采用了连续叠划的特技效果, 使云雾缠绕的黄山看起来风光无限, 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再如, 新闻短片《俯瞰浦东新变化》中, 编导运用了屏幕分割特技, 将大都市现代化的壮观景色与过去陈旧落后的面貌对照在同一个画面中, 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突出了巨变的主题。

可以说, 特技是电视新闻画面的锦囊, 运用诸多画面语言元素来加以处理, 会起到增强新闻画面典型性、新颖性、审美性的作用, 会使新闻画面更为流畅, 更为生动活泼。这些艺术化的处理更应是我们电视新闻节目可以移植的。

二、插入丰富的图像资料增加电视新闻节目的可视性

在我们的新闻节目中, 画面资料的运用并不十分普遍。在行业新闻里, 如工农业生产、经济统计周期、历史总结回顾、市场情况调查等, 许多内容是可以借助于图像资料完成的。尤其是已过去的新闻背景, 或者是抽象的新闻内容, 在利用解说进行说明的同时, 可以编辑上事先准备的图像资料, 以增加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丰富新闻节目的画面语言。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有关国外经济形势或经济动态的报道多是借助于国外的图像资料完成。为了使资料和当前采访的画面有所区别, 往往采用适当的特技形式进行简单的处理, 例如划像出入、加边框、影色调反差处理等。无论是综合报道还是某一行业的专门的报道或者是人物新闻和社会新闻, 资料的收集都很重要。要做出深刻的报道, 只靠短暂的采访一般难以做到, 大量占有和收集资料对成功的报道会有很大的帮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们一些会议新闻报道, 其场面毫无新意。如果在这类冗长的新闻节目中插入与会议有关的资料, 将会使报道看起来更加生动直观。

我国许多电视机构已经电脑化、网络化, 非线性编辑大量采用, 资料的收集、保存和查询已十分方便, 各个电视台都应该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资料库。记者制作新闻报道时, 就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新闻资料, 使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更具准确性、权威性

三、采用动画手段以配合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表述

动画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也可以使用以补充画面的不足, 增加视觉效果, 丰富画面语言。有时一些关键的电视画面不能拍摄到, 制作一段动画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编导及动画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新闻信息, 设计出切合内容的、新颖的动画表现形式, 更好地加以表述。

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并随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央台在当天的新闻节目中滚动播出了这条消息。我们看到的一组画面中, 依次有飞船随火箭升空、飞船在太空遨游、飞船穿破云层进入低空、飞船着陆、返回舱回收等, 清晰完整。其中火箭升空, 飞船穿破云层低空, 返回舱回收是摄象机实拍的画面;飞船在太空遨游、飞船着陆则是由动画制作代替的。由于这两段动画制作的相当精彩, 使我们对飞船的整个飞行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某市台在新闻节目中曾报道该市政府决心创办“森林城市”, 要下大力气拆违建绿的消息。观众看到的画面是城管部门拆除违规建筑的第一天各区的执行情况, 呈现在屏幕上的是被推倒的违建房的残余和零乱的现场。相对的解说词却是“……拆违建绿使我们的环境更宽敞了”, 这显然是声画相悖的。编导的本意是正面宣传政府的政策, 为创办“森林城市”在市民中引导舆论。如果这组画面运用三维动画技术把“未来”插入片中, 就会更好地表达编导的初衷, 升华主题。

再如, 有关煤矿生产事故、飞机空难等灾难性新闻的报道也都可以运用动画手段来帮助观众弄清事件的原委、分析事故原因。这些也给新闻类节目的制作带来新的研究课题。

四、有声语言包含了大量的听觉信息是新闻现场重要的素材

在动态感强烈的新闻事实中, 声音的作用十分明显。在电视新闻节目里, 声音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新闻现场音响, 一类是对当事人的采访, 它们都是新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新闻作品时, 编导对这两类声音都要尽量采用。现场音响的效果是任何文字描述所达不到的, 给现场音响留出一段时间会使新闻效果增色不少。好的现场效果音响可以直接采用, 也可以与解说词混用。

曾获得中国电视新闻奖的消息《巴格达遭空袭纪实》就很好地运用了现场声音, 炮弹的火光划破夜空, 炮弹的呼啸声和剧烈的爆炸声震耳欲聋。记者站在新闻中心的平台上, 现场的爆炸声之大甚至淹没了记者进行现场报道的声音。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对现场音响无法记录和报道, 只好采用语言描述的办法。我们在报上欣赏过生花妙笔流淌出来的飞扬文采, 或许会在收音机里听到近在耳旁的自然之声, 但是我们若在电视上看到声画一体的新闻现场, 心中就会荡起绝对不同的真实感。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 同期声采访也是很重要的。被确定为访谈对象的有关人员或者与新闻事实有着直接的关系, 或者能够做出客观权威的评判, 总之, 访谈的内容提供了新闻事实有关的重要信息。记者与访谈对象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形式直接提供了更丰富的新闻信息, 它胜过记者或播音员的转述, 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它与新闻事实现场画面同样重要, 有些地方台往往忽视了新闻画面的有声语言。在国外, 如果采访不到直接的当事人, 只有记者的转述, 这样的动态新闻往往被认为有可能是虚假的。

丰富听觉信息, 再现真实现场, 使电视新闻可听可看, 是给观众提供纯粹的电视化新闻节目的重要语言元素之一。

五、音乐语言能增加画面的视觉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电视音乐起源于电影音乐。我国的电视台刚成立时, 播出的电视新闻节目全部配有音乐。那时, 由于人们对电视新闻的认识尚在原始阶段, 同步录音还做不到, 音乐的使用为新闻增加了效果。现在的消息类电视新闻中很少能够听到音乐, 但这并不说明音乐完全就不适合于电视新闻节目。

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发回火星表面照片的新闻就曾很好地运用了音乐的手段。图像经过电脑处理, 一个巨大的、快速旋转的、火红的星球美丽无比。这段持续20秒的录象片配上了雄壮的音乐, 画面与音乐浑然一体, 震撼人心。

在一些软新闻里, 适当地配上一段效果音乐更能增加新闻的综合效果。比如当新闻的主要内容是一件工艺品、一处风景、一个人物、一段往事时, 我们就可以配上适当的音乐加以烘托。音乐在表现情绪时, 与画面的视觉艺术效果是相同的。画面的色彩、构图、光效、影调、拍摄及剪接技巧、画面中的人或物, 以及一段画面所表现的内容都可以承载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内容, 在适当的地方增加一段音乐, 能够增加画面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作为传播媒介, 报道新闻仍然是电视媒体的主要功能。新闻节目历来就是电视节目的主体, 而且其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整个电视台的实力。随着电视节目的栏目化发展, 新闻已逐步渗透于各类节目中。手段单一、制作简单的电视新闻节目已很难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电视媒体是社会思想和社会潮流的推动者, 是当前最有效的大众传播媒体, 有义务把具有深刻社会价值的新闻事件告知社会大众, 以与自己的身份相适应, 推动社会的进步。在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基础上, 电视新闻工作者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创新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样式, 完善报道功能, 改变以往“简、浅、表”的现象, 追求电视新闻节目电视化的完美表达。

摘要:电视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 在进行新闻类的节目编辑时, 记者或编导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 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 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地传达给观众。编导应充分考虑特技、图像资料、动画、现场声、音乐等诸多电视语言元素参与编辑, 共同完成对新闻事实的阐述和再现, 使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浅析电视谈话节目 篇8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特点

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较为特别的电视节目类型, 它以即兴的谈话为主体, 强调口头语言的趣味性, 但画面变化并不丰富。其特点为:以谈话为主要内容, 而且是在严密设计基础上的即兴发挥。在西方, 电视谈话节目被称为“Talk Show”, 港台翻译家把它翻译成“脱口秀”, 意思是“脱口而出的谈话表演”。这种脱口而出、现场即兴发挥的特点, 正是电视谈话节目的主要特征, 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由于文化背景、政治体制不同, 中美电视谈话节目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1.从谈话节目制作的理念来看, 美国电视谈话节目重视谈话的对抗和冲突, 重视冲突和戏剧性;而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则强调以“和”为贵。2.从谈话节目的选题来看, 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话题涉及面广、开放程度大, 大量话题涉及性和暴力等公众禁忌领域, 娱乐性强;而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话题主要包括具有新闻性、社会性的热点话题。

在我国, 谈话节目真正引起观众关注并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形成一股浪潮, 是从《实话实说》的热播开始的, 此后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开播电视谈话节目, 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也以效仿崔永元的主持风格为时髦。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共有谈话节目160余个, 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上升之中。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功能与分类

电视谈话节目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它是一个公共舆论平台, 是人们交流的平台, 它特有的互动性为受众参与公众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了空间。除了具有公众论坛的功能外, 电视谈话节目也是有效的“心理平衡器”。

电视谈话节目按照功能来分, 可以分为娱乐性谈话节目、严肃性谈话节目;按照谈话内容来分, 可分为知识信息类谈话节目、新闻类谈话节目、社会问题类谈话节目、情感心理类谈话节目;按照拍摄场地来分, 可分为演播室谈话节目与外景谈话节目;按照播出方式来分, 又分为现场直播型和录制播出型谈话节目;按照谈话节目中是否有现场观众来区分, 可分为无现场观众型和带现场观众型;按照节目形态来分, 可分为叙事型、辩论型、专题讨论型、清淡型谈话等。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技巧

俗话说,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每一期的节目来说, 选择到好的话题就意味着节目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在符合栏目定位的基础上, 选题首先要有“卖点”:卖点之一, 以明星与名人为主角;卖点之二, 当前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卖点之三, 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其次, 选题应当追求高质量和创新意识, 具有可操作性尤为重要, 也就是要考虑选题是否可行。

对谈话节目来说, 主持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主持人在现场谈话中的表现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作为电视谈话节目这个客厅的主人, 主持人扮演着三种角色并发挥着相应的功能:首先, 主持人是谈话的参与者, 是现场谈话的组织者和控制者, 谈话节目与主持人的关系可以称得上是互为表里。

在谈话节目中, 嘉宾和主持人共同构成了该节目的主体, 嘉宾的表现受到场内外观众的关注, 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成败。嘉宾要有个人魅力并且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嘉宾的经历要具有较强的故事性, 嘉宾对节目的话题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其言谈举止应该有相当的亲和力或冲击力, 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现场录制是电视谈话节目制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如果把谈话节目的制作过程比作是酿酒, 那么前期准备就是备料, 后期制作就是勾兑, 现场录制就是最重要的发酵过程。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 选题、主持人、嘉宾、观众等各种谈话元素聚合在一起, 然后相互作用, 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最终形成了“谈话场”。

十几年来, 电视谈话节目为不同观点、多种声音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公共的平台。我国人民的精神与生活状态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谈话节目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表达出了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感受与思考, 记录下了社会与话语的流变, 并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 石长顺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

[2].潘知常、林玮:《传媒批判理论》, 潘知常、林玮著, 新华出版社, 2002年12月

电视广告节目 篇9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没有评论的报纸是哑巴报纸”, 同样, 没有评论的电视是哑巴电视。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电视新闻评论是指电视台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 进行解释分析, 是一种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以广大观众为对象的电视新闻体裁, 是电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新闻报道体裁。

电视新闻评论是衡量电视台实力的一块试金石, 是最容易塑造媒体形象和使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据美国新闻界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 在电视新闻收视率方面一直独占鳌头的CNN, 开始落后于后起之秀FOX电视新闻网, 不仅如此, CNN流失的大部分观众都转向了FOX电视新闻网。以消息快捷、报道客观充分而著名的CNN何以被FOX超越呢?经过调查分析, FOX新闻网的取胜之道在于对需要观众关注的新闻事实加上适当的评价以引导观众, 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被CNN斥为靠“分析消息”吃饭的FOX在市场竞争中挫败了靠“纯消息”吃饭的CNN。这意味着, “纯消息”满天飞的今天, 如何“分析消息”, 那就要看媒体有没有自己的高招了。在独家信息不存在的今天,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说什么”的确不重要了, “怎么说”正越来越重要。电视新闻走向评论化, 是媒体进入观点竞争时代的一条必由之路。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电视台都将精力集中在选秀和情感类的竞争上, 电视正日渐成为娱乐工具, 但随着电视观众日益走向成熟, 一味靠单纯的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作为主菜的做法将使电视台陷入困境。虽然从技术手段上来说电视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 但从节目的生产上来说, 除央视和少数省级卫视以外, 大多数省级电视台打造精品节目、品牌栏目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而能否拥有自己的电视品牌, 是一个电视台未来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作为省级卫视, 贵州电视台应该有自己的新闻评论品牌, 在众多的声音中应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

就功用而言, 电视新闻评论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在强化官方意识形态宣传的有效性、疏导社会群体的不满情绪、凝聚不同利益团体的共识方面, 电视新闻评论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社会转型期, 批评报道的正面效应正日渐受到重视, 不再被简单视为对党的权威和国家政权合法性的挑衅, 而恰恰是对这一权威强有力的维护。电视新闻评论的主要收视对象是普通老百姓, 在社会转型期, 他们对自己所遭受的某些不公非常关注, 对以批评曝光社会丑恶现象、进行舆论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新闻评论更是信赖, 让他们觉得有一个说话的地方, 有利于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维护稳定。同时, 在电视传媒的企业化转型过程中, 作为营利机构, 收视率被奉为第一准则, 商业因素的过分侵入, 或多或少地损害了电视传媒的权威性, 而新闻评论节目的存在, 对电视媒体的权威而言是一种重树。

贵州电视台电视新闻评论的现状

贵州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端, 从《透视镜》、《今晚十点半》、《第三视线》、《旋风报道》, 直至2006年停播的《今日视点》, 这些电视新闻评论曾经都为树立贵州电视台的品牌和权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客观来看, 因为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 这些栏目在发展中, 都无一例外地遇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 星星之火始终汇不成燎原之势。因此, 新闻评论要成为本台的支柱和品牌也就无从谈起, 其应有的对媒体本身发展的贡献一次又一次地消失在起起落落之中。反观别的电视媒体, 则另有一番景象。从全国范围来看, 电视新闻评论是拉动电视整体改革的先锋。中央电视台从《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 直到今天的《新闻1+1》, 可以说, 从栏目发展到整个新闻频道, 无一不是电视新闻评论催生出来的, 就在这个过程中, 央视的大台形象得到了塑造和强化。

自从2006年贵州电视台唯一的一档电视评论类节目《今日视点》改版为法制类节目后, 新闻评论节目化整为零, 散见于不多的新闻节目中, 而且回归到重报道轻评论的传统上。

回顾过去《今日视点》的得失, 对贵州电视台今后电视评论类节目的发展无疑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随着信息渠道多元化和受众群体不断被细分, 电视节目的生产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 观众需求与时俱进, 而栏目的基本模式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观众难免出现审美疲劳。栏目和节目在舆论导向、适应受众需求和市场要求三方面出现了卡壳, 主要表现在:

1.栏目运行多年来, 栏目结构和节目样式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 节目形态比较单一。而观众的结构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媒介竞争市场也发生了变化。受众需求在变、环境在变, 而节目本身缺乏相应的变化, 事实上这也是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普遍存在的硬伤。

2.节目内容和形式单一。内容的单一使选题过于集中于以揭露曝光为主, 而在现实的环境下, 许多题材无法做更深入的采访报道。观众的胃口越来越大, 其他媒体这方面的信息越来越多, 相比之下电视新闻节目就显得技不如人, 时间长了还会使观众产生新闻评论的功能就只是揭露和批评的感觉, 节目选题不能关注更为广泛的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此为其一。再者形式的单一使节目的表现过于严肃而缺乏亲和力, 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使节目和观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节目主持人没有发挥的余地和空间, 结果是主持人不能形成个性, 最终导致栏目个性的缺失。

3.节目缺乏灵活性和时效性。长期以来, 《今日视点》对时效性比较强的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 这是栏目的软肋。一件时效性很强的新闻事件, 《今日视点》往往要在几天以后才出来, 制作周期过长。在新闻的发布和对背景的分析上都比报纸晚, 节目应有的冲击力和公共舆论的积聚就这样在缓慢的节奏中被消解和弱化掉了。传播学要求, 媒体要“通过对当天关系到公众事务的新闻和观点的传播, 来形成公共舆论”。从这个角度来看, 《今日视点》中的“今日”只是节目生产者认为的“今日”, 而非受众认可的“今日”, 因为很多题材对于观众来说已经是昨日、前日甚至是往日了。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出路

评论一度是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专利, 而央视如今在《新闻联播》里也建立了评论员机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更是在所有的全天直播的新闻节目里随时切入新闻评论员的访谈。

新闻评论节目对提升媒体影响力的效果正日益显现, 但开办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既不能单凭主观意志, 也不能完全单纯依照观众的口味和市场需求。媒体的政治属性要求它必须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在了解大多数观众需求的同时, 应当努力把握不同层次的观众的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 所以, 要注意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呼声结合起来;把弘扬主旋律和群众喜闻乐见结合起来;宣传与服务并重, 从而实现对舆论的控制和引领。在这场舆论制高点的争夺战中, 评论员正日渐成为意见领袖, 因此, 加强评论员队伍建设, 既是媒体市场竞争的需求、观众的需求, 更是国家舆论引导能力的战略需求。

对贵州电视台而言, 要重振新闻评论的雄风, 关键就是引入新闻评论员, 解决“谁来说”的问题, 光靠传统的衣帽光鲜唇红齿白的主持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试想假如凤凰卫视没有了曹景行、央视没有了白岩松, 他们原来主持的节目又有谁会去关注呢?

新闻评论员分为媒体型评论员和专业型评论员。曹景行和白岩松都属于媒体型评论员, 为军事迷耳熟能详的张召忠则属于专业型评论员。评论员从哪里来, 来源有二:专业型评论员面向社会征集;媒体型评论员要靠自己培养, 可为资深的记者和主持人提供一个上升空间。

评论员通过自己的眼光来选择和解读当天大事、要事、贴心事、有趣事, 努力延展新闻的深度和广度。小新闻、大背景、细评说、有个性。以小新闻为由头, 找到专业化和大众化的平衡点,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表达, 从而形成一定范围的舆论氛围, 成为舆论引导的中坚力量, 使评论作为一种精神渗透在电视媒介中并使之大众化。

电视广告节目 篇10

关键词:老梁电视节目,社会文化发展,作用

社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意义的总称, 是指与基层广大民众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并由基层群众创造, 具有地域、民族或群体特征, 对社会大众有广泛影响的一种现象。社会文化还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 通过自身不断的进化, 取自身之精华、去自身之糟粕而形成。社会文化作为一种工具, 不但可以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更可以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可以巩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 我国经济一直高速发展, 然而社会文化的发展却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这种非正常的价值观导致经济高速发展与滞后的文化发展之间产生矛盾。在当今社会, 如何保证社会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电视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尽管有新兴的第四媒体———互联网的竞争, 但其作为人们生活中传播媒介霸主的地位在短时间内仍不会改变, 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着广大受众的思维乃至行为方式。电视节目作为电视传播的基本单位, 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对国民的电视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电视节目还是客观报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的有效手段, 是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的重要工具, 为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升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中国的媒体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追求电视事业的大力发展, 他们的不懈探索和追求对构建和推动中国电视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使中国电视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 进而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在这些媒体工作者中, 老梁以及他的品牌节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老梁本名梁宏达, 是著名的媒体评论人, 代表节目有《体育评书》、《老梁看电视》、《老梁说天下》、《老梁故事汇》、《老梁看电影》、《天天五味瓶》、《老梁观世界》等。老梁以其独特的观点和尖锐的语言而著称, 擅长用理性的判断与思考品评事物和剖析重点要闻, 展现了其精辟的分析能力和独到的归纳能力。由于老梁自身的特点不适合做普通评论节目, 于是老梁自己组建团队制作多档电视特别节目, 所制作的电视特别节目往往以各类特别事件作为内容载体, 以特别策划、精心编排为特征, 使外表与普通节目没有太大区别的节目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渐渐成为粉丝们拥戴的热门节目。

老梁电视节目不同于普通评论性节目的关键, 在于其准确的定位。它既没有“百家讲坛”那样的学术要求, 又通过老梁自身的博学和对生活的观察总结出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使节目中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既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又比一般的娱乐性节目更有内涵。相对来讲, 老梁的电视节目还通俗易懂、生动明快、灵活多样, 它与普通脱口秀节目不同, 老梁的电视节目加入了许多自己独特的观点、犀利的语言, 有深度但不深奥, 用娱乐评说的方式承载了传统的文化。更难能宝贵的是, 老梁的表达历来以真话、实话、痛快话为主, 其电视节目敢于揭示社会阴暗面, 敢于说他人不敢说之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种节目就是通过媒体展现个人的观点从而引发社会民众去思考, 在传达一个特定事件的同时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使大众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老梁的电视节目从神侃体育到闲话日常生活, 从畅谈时世到感悟艺术, 街头巷尾、瓜田李下,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涉猎范围极广, 展现着博古通今、博闻强识、引人入胜的意境, 更借助对社会现象真、善、美的分析, 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引导观众在节目中找到理性、现实乃至哲学的思考方式, 以一种能够更加平和、更加先进的思考方法去面对生活, 这无疑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地引导社会大众理解社会并最终达到提高社会文化水平的有益尝试, 不仅大大提升了节目形象、扩大了电视节目的公信力, 更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文明的进步和人民素质的提高, 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乐观地看到, 老梁电视节目开创了通过电视节目弘扬积极主流价值观进而渐渐起到促进社会文化提升的先河, 今后, 各种大众媒体在选题制作等各方面筹备策划节目时, 均可以借鉴这一成功模式, 以进一步地深入剖析大众精神所需, 提升社会文化所需, 为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质量和深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东风、和磊:《文化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第一版

[2]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第二版

浅析电视节目中方言节目的利与弊 篇11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收视率

方言电视节目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样式,由于采用方言播报这一特殊的形式,使节目获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同时也因使用方言而颇受争议。

一、普通话发音与方言的对比

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顾名思义为“一方之言”,是一个地方民俗、习惯、文化、传统的积淀,也是传承乡土文化的载体。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普通话是以汉语文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是以汉语传送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汉语电影、电视剧、话剧必须使用的规范用语;是我国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在工作中必须使用的公务用语;是不同方言区以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人们的交际用语。

掌握和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教师、摄影话剧演员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

汉语方言复杂,语音乃至词汇、语法因时因地而异。有的地方话较为接近普通话,有的地方话则与普通话存在较大的差异。

汉语普通话与各地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其次是语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要小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要格外留心。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方言中有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話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就是“我没有他好”。看到这句话觉得没什么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对错来。

著名语言学家、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钱曾怡也指出:“普通话和方言之间从来就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相反,二者是互补共荣的。”事实上,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超过80﹪的人还在讲着多达近千种的方言。

二、对于电视节目中各类方言节目的分析及探讨

随着电视的普及及各种多媒体的应用,电视节目样式越来越多,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样式——方言节目。由于普通话与方言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得方言节目在受欢迎的同时还受到颇多的争议。

《拉呱》、《阿六头说新闻》、《都市碎戏》、《道听途说》、《南昌老说事》、《大口马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方言类节目走进了我省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媒体。方言类节目是否已出现过多过滥的趋势?

从新闻类节目来说,例如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我个人认为是弊大于利,原因是新闻类节目内容带有一定的严肃性和真实性,用方言播出就会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所以说是弊大于利。

山东台《拉呱》属于民生类新闻,它用方言播出是利大于弊,此类新闻本来就是描述居民生活中的事情,用方言播出更能让受众接受,更能体现主持人的亲切感,增强了它的真实性,所以是利大于弊。

从旅游类节目来说,成都台的《美食美刻》我认为是弊大于利,它本身就是一档引导旅客消费跟旅游的对外节目,主要观众是去成都旅游的旅客,旅客不一定能听懂当地的方言,所以产生的消费影响会相对的较少,因此是弊大于利。

方言节目开播后的收视率迅速提升,但千万不能把方言类节目当作提高收视率的灵丹妙药,要警惕大众媒体滥用方言,可以将方言类节目的贴近性和亲和力适当的运用到普通话节目之中。针对部分方言类节目内容空泛、注水严重、甚至朝“戏说”发展的情况,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语委主任高海浩说,媒体要从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来看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面对多元化,媒体的第一责任是引导而不是迎合,要在多元化中引领主流。少数地方可以适当用部分方言类节目,但主调一定要是普通话。我们鼓励创新,但决不支持用低俗的手段“戏说新闻”。

三、方言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用法规“梳理”方言类节目,语言的统一可以增加一个民族的团结,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离不开始于秦朝的统一语言文字。“在我国的法律框架内,普通话和方言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普通话是显而易见的主流文化,依法办事才能规范阶段过分流行的方言类节目。”省教育厅副厅长、语委副主任张绪培这样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就过顶了“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播音用语”,广电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中也明确规定“以普通话为基础用语的播音主持人,取得与岗位要求一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的方可申请相关执业资格注册。

除了依法推广普通话外,还应加强方言类节目的审批和规范。对要开办方言节目的频道定位、节目传播规范、播出时间量等进行界定。面向全省观众的省级频道,不宜开办方言节目,市级频道的节目也不宜采用异地方言进行播出,要利用法规杠杆对现有方言类节目进行规范化的“梳理”,方言节目之所以受观众喜爱是方言本身带给人的亲切感是普通话无法取代的,有的类型的节目可以用方言播出,例如娱乐类;但是有的类型的节目却不能用方言播出,例如新闻类。

很长时间以来大家对方言类节目的关注都好像只集中到“方言”这个词上了,很多对方言类节目持反对意见的人就是这样,拿《拉呱》这个节目来说,它能这么受欢迎,并不仅仅是因为该节目以方言的形式播报新闻,还在于它的故事化结构、观众喜闻乐见的播报内容等等很多其他的特点。

综上所述,方言类节目是有其应用空间得,可以创新,但不是所有的节目类型都改成方言版。对于方言节目中有利的地方我们进行推广,例如方言节目中的亲切感和贴近观众的生活化。而对于有弊的地方我们用其他方式进行化解。方言可以作为普通话的补充,在日常生活中增进亲情乡情,在艺术领域中繁荣民俗文化,以及其他的一些方面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节目主持人与电视节目品牌化构建 篇12

1. 节目主持人的发展

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节目主持人以1928年荷兰对外广播节目“快乐电视台”的主持人艾迪·勒达兹为伊始, 开播了第一个主持人形式的节目。被后人认为是“历史最为悠久, 最富个人独特风格的国际广播节目主持人”。而节目主持人的快速发展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其代表为美国哥伦比亚公司新闻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他基于深厚的新闻记者的经验, 转做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他对事件进行独特的分析和评述, 逐渐成为世界级的新闻主持明星。同时, 在其他国家, 诸如加拿大、日本、法国等也相继推出了许多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与国外相比, 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比较晚, 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节目形式日趋多样化, 不断创新, 形成现在较为系统的规模, 并且仍在不断的完善中。节目主持人已深入人心, 广大受众对于一位节目主持人的关注度丝毫不亚于对节目本身的渴望。

2. 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价值体现

节目主持人是整个节目的中心角色, 是将节目进行整体的串联, 与节目所有工作人员协调互动, 与观众进行沟通, 在现场驾驭节目、随机应变、把握节目节奏的具体实践人。笔者将如此繁多的任务归纳为两部分。

一是节目主持人的幕后工作。首先是在一档节目开始之前, 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积极的准备忙碌。此时, 节目主持人不能只是做一个节目中说话的主持人, 等待拿到台词稿件进行背诵, 而是需要加入到节目的策划准备过程中, 了解节目的所有内容, 从根本上把握节目的整体基调, 从而更好地体现节目的宗旨。其次, 在节目结束后, 主持人不能只是完成工作下班, 而是需要针对节目中出现的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总结, 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以求改进, 使自己和节目共同进步, 才能保证节目今后的稳定发展。

二是节目主持人的现场工作。首先节目即将开始, 观众也已经到位, 此时, 主持人必须要有十二分的精神和十分的准备, 将节目所有的环节进行串联, 并顺序进行。因为在现场, 不管是提问还是让谁发言, 大家都需要遵从主持人的指示。其次, 主持人是观众与节目的沟通桥梁。对于节目, 观众会有什么样的反映, 观众的思想是否顺着节目制作的思路在进行, 观众回馈的信息等等, 这都是主持人需要关注的。最后, 主持人是节目的维护者。在节目中, 不可避免会有许多不定性因素隐藏在其中, 如若出现突发状况, 主持人必须妥善处理, 灵活应变, 不能视而不见, 否则将造成恶劣的影响。如若巧妙灵活的应对, 反而会给节目增色。所以说, 节目主持人是个关键。

3. 节目主持人对电视节目品牌化构建的重要意义

施行品牌化发展战略, 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电视媒体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一种特殊商品, 更是如此。中共中央早在1992年《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 就把广播电视业归入服务业, 也就是第三产业之列。品牌节目不仅可以通过附带广告播出收回制作成本, 还可以进入节目交易市场获取经济利益。随着电视媒介引入现代化企业制度和电视节目的工业化生产过程, 电视节目的商品属性会越发明显, 越来越接近其他商品品牌。

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视节目的品牌化构建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型的电视媒介要想充分发挥其竞争优势, 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保持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谋求更大的发展层面, 更长远的发展路径。在很多国家的电视传播领域, 电视节目创品牌实际上就是在广大群众中的号召力、聚人气, 看该节目在人群中的被关注度。对于电视节目来说主持人给节目带来了影响力, 也带来了广告客户和资金, 是整体有一个积极良好的运营。而启用名主持人, 增强了节目整体效果的同时, 也强化了同其他类节目的竞争优势。

如何稳住一个名主持人, 是一个电视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关键。比如美国的媒体公司, 各大电视网都把有经验的电视主持人当成宝贝, 高薪争抢。CNN为了自己的新闻频道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将年过七旬的老将拉里·金———这一位比明星还要耀眼的主持人以年薪七百万美元的高价聘请;而NBC访谈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主持的节目更是以其魅力和独特的节目视角而著称, 这一黑人女主持在《福布斯》的名单上净资产高达10亿美元, 成为首位登上《福布斯》杂志亿万富翁排行榜的黑人妇女。而CBS《大卫晚间秀》节目主持人大卫·莱特曼年薪高达3150万美元, 被视为赚钱机器。主持人就是电视节目秀出的一张脸, 也是节目竞争力的一个有力保证。同样, 节目主持人是电视节目品牌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和亲和力增进观众对电视节目的信任, 提高节目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节目主持人传播》, 陈虹,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 12页。

[2]《电视品牌战略研究》, 段鹏,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年, 61页。

上一篇:中国古代财税制度下一篇:建筑节能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