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精选12篇)
广播电视节目 篇1
在很多老广播人和老听众的记忆中, 广播文学节目曾经是滋养我们心灵那块青草地。记忆中那些个夜晚, 聆听着电波中的广播文学节目, 陪伴着都市人一个个入眠之夜, 温暖着一颗颗孤寂心灵。广播文学节目在现今广播中的日益式微已是铁般事实, 甚至可用难觅芳踪形容。唯一受到重视的是一年一度广播节目评奖。每到此时, 广播文学编辑们会怀着冲动制作文学节目, 一是完成任务, 再者是怀缅制作广播文学节目的激情。年轻一代广播人、特别是主持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广播文学节目, 也不懂制作广播文学节目了。
在新媒体自媒体日益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猛烈冲击的当下, 笔者提出广播“微文学”节目这一概念, 希望与时俱进, 探寻广播文学节目的出路。
1 传统广播文学节目的现状
传统广播文学节目的现状只能用日渐式微来形容。现在各地电台大都取消了文学节目。在受到新媒体冲击、为经济让路、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 传统广播文学节目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面临生存困局。
1.1 广播听众特别是年轻听众日渐减少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年轻人甚至中老年人大都选择通过网络来获取最新资讯, 利用互联网来获得娱乐体验。网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广播也面临着听众群年龄老化, 年轻听众日渐减少的现实。
1.2 注重经济效益、收听率前提下, 广播文学节目生存空间被挤压
现在全国各地的电台都有任务指标和收听率考核。无论前者还是后者, 大抵都难以支持日播广播文学节目在常规版面的存在。部分电台能在周六日保留一块阵地, 已属难得。
1.3 广播文学节目编辑、主持人后继乏人
快餐文化的年代, 主持人缺乏系统培训, 就算正宗科班出身的文学编辑专业也缺乏文学素养的专门培养和浸淫。而中文系毕业的编辑也缺乏广播专业系统培训。广播文学节目对主持人文学素养要求高, 年轻主持人难当大任。广播文学节目编辑、主持人后继乏人。
2 新媒体日益繁荣背景下, 提出广播“微文学”节目概念
有感于广播文学节目现今生存困境, 笔者提出广播“微文学”节目概念, 希望能在广播文学节目的制作和发展上提供此许建议, 供广播文学节目编辑们参考和指正。
定义:广播“微文学”节目是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繁荣的背景下, 广播文学节目与新媒体有机融合, 结合传统广播特点、糅合新媒体优势的一种以年轻受众为主要对象的广播新型文学节目形式。
2.1 广播“微文学”节目需和新媒体有机融合
新媒体是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体, 最常见的新媒体包括:手机、网络、移动电
视、触屏媒体、数字电视、3D电影等。广播如果固步自封, 不和新媒体更好的融合发展, 面临的困境会越来越大。可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电台重视新媒体和广播的结合, 广东电台也设立新媒体专业制作公司, 以期在互联网时代占有先机。
2.2 广播“微文学”节目需重视年轻听众群培养
90后们是在新媒体时代高速发展期成长的一代人。他们自小听MP3, 玩互联网游戏, 热衷玩微信、微博, 手机更是从不离身。除了在车上, 他们收听广播的途径也大都通过手机APP来实现。广播“微文学”节目需以年轻听众为主要对象, 选择他们喜欢的内容和形式, 才有生存和发展空间。
3 创新就是竞争力, 期盼广播“微文学”节目引领文学节目走出困局
在高社会速发展的今天, 停滞不前就意味着落后、被淘汰。所以, 节目的创新---无论是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都是广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广播人特别是文学节目编辑应该更多地投入到节目形式、包装、内容的创新中, 与时俱进, 期盼广播“微文学”节目能引领文学节目走出困局。
3.1 领导重视, 不唯经济效益第一、收听率第一论
在现今经济效益和收听率考核的大环境中, 可以理解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市场和听众, 风险是很大的。所以需要领导能从高度重视, 提供方方面面的保障。在日常运作中, 日播会有一定难度, 可以在保证周播前提下进行大力推进广播“微文学”节目。
3.2 节目需定位平民, 内容深得受众喜爱
君不见, 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中, 各类励志美文、煽情故事、“心灵鸡汤”等占有相当大比例, 深受欢迎。这些深受欢迎的美文和故事就是广播“微文学”节目非常好的内容来源。通过广播这载体, 结合微博微信微故事可以实现“微文学”节目。同时, 互联网时代是互动的时代, 多形式的互动是网络时代传媒文学生存的“吸氧机”, 也是广播“微文学”节目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
3.3 通过互联网载体实现更多“微文学”节目的到达率
手机可以听广播, 可以听音乐, 当然也可以听“广播微文学”节目。试想通过建设一个电台手机APP, 受众不仅仅随时收听广播, 还可以重温“微文学”节目, 甚至可以让听众上传自己的声音版“广播作品”、“原创作品”, 如“诗歌朗诵”、“美文故事”等, 相信会吸引越来越多受众关注和参与, 让广播文学成为受众的精神KTV。
3.4 走近校园, 把年轻听众请回广播前
大中学校园的文学青年从来是广播文学节目的忠实听众。他们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各类活动中锻炼自己, 挥洒青春, 也热衷于创作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来抒发情感。所以广播“微文学”节目应以校园年轻听众为主要收听对象, 运用更多互联网功能和途径赢得他们关注, 节目就有了稳定的听众市场和基础。
3.5 高度重视多种形式的互动, 吸引更多听众关注
互动功能是广播优胜于平面媒体的一大特色。广播“微文学”节目从一开始就需要更好地用好互动功能。首先是节目中的互动, 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电话、短信等实现和听众即时互动。其次还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活动实现和听众互动。如“征文”、“朗诵”、作品结集出版等来争取最广泛的社会影响, 吸引尽可能多商业赞助, 从而更好地打响广播“微文学”节目, 达到高收听率的结果。
总言之, 广播“微文学”节目是基于互联网高速发展以及广播文学节目现今困局的现实前提下提出的一种大胆设想, 其节目形式和内容还有待实现。笔者希望更多的广播领导能从更高的高度理解并推动实现, 这样, 不仅能推动广播“微文学”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更为传统广播文学节目寻找到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回馈广大热爱广播、热爱广播文学节目的听众。共勉!
摘要:广播“微文学”节目笔者有感于传统广播文学节目日渐式微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节目形态。本文试图阐述广播“微文学”节目的特点和可行性, 为传统广播文学节目寻找一条新出路。
关键词:广播“微文学”节目,新型节目形态,创新
广播电视节目 篇2
·1.以真实的个人状态出现在节目中,而不是某角色的扮演,是主持人自身行为的主持。
·2.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单个的人,而是节目整体的一个代表、一个凝结。是节目的关键、核心,也是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也是“个性的、个性化的、代表性的”。
节目主持人是代表“群体观念”的。
·“我”的言谈举止体现整个群体、整个节目乃至整个台的形象。主持人追求个性突出、性格多样、风采各异,但不是宣传自我、表现自我,而是要体现广电“喉舌”作用,牢牢把握舆论导向。
·节目主持用有声语言、态势语言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行的。以此达到传播的效果。
·节目主持人通过广播电视进行的大众传播活动,以“我”为中心缩短了媒介和受众的距离。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驾驭节目全过程,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中心人物。特点:个人出面——代表集体——驾驭节目——平等传播
播音员
·播音员即是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播音工作的专业人员,在话筒前或镜头前按照文字稿件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其基本任务是把其他记者采访、编写加工后的各类节目的文字稿转化为有声语言并向受众传播。
主持人
·主持人,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或观众主持各种节目的人,叫做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不是表演者,也有别于新闻通讯和文章的播报者。主持人是以他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个性,直接面对听众或观众的人。
·主持人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它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串联一次节目的各个部分,但也直接向听众和观众传播信息。
《新闻工作手册》
主播
·主播不同与现在的主持人,主持人只是单纯的做主持工作,将一段一段的节目串联起来。
·主播要做的工作更多,策划、编辑、采访、制作、导播、主持等一系列工作大都是由主播负责。
关于主持人的表演 ·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
·戏剧表演是带有角色塑造的专业表演。·社会表演是带有个体移情的人类表演。
二 国外节目主持人起源、发展
①·前主持传播及默罗时代(雏形)
20年代,广播媒介诞生、繁荣,主持人节目和节目主持人也随之产生,遍地开花。
1928年,荷兰《音乐的电台》艾迪·乐达兹“历史上最为悠久、最富个人独特风格的国际广播节目主持人”。
40年代后期,新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后来居上。
1948年,两个主持人节目诞生,弥尔顿·伯尔勒综艺节目《明星剧场》和埃德·沙立文《城中最受欢迎的人》。
1951年,爱德华·默罗《现在请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先声。【换了三届主持】
②主持传播的诞生及克朗凯特时代(电视节目主持的兴盛)【出现了主持人的称号】
CBS唐·休伊特《60分钟》节目提出新闻节目主持人(记者直播),改变了播音员在电视屏幕上朗读新闻的呆板、呆滞的形式,把生动活泼的氛围带给观众。七八十年代美国电视节目主持进入兴盛时期,西方国家也纷纷引入主持人节目形式,使媒介传播活动“飘逸出道德权威和智慧权威的芳香”。
【直播两次登月 水门 和 奥巴马的悼词】
③主播发展及三大主播时代 【按知名程度】
丹·拉瑟【60分钟做到五年前】;汤姆·布罗考;彼得·詹宁斯
④新主持传播时代
拉里·金;凯蒂·库里克;乔·斯图尔特;珍妮·琼斯;大卫·莱特曼——深夜教父《午夜节目》
总结:西方节目的主持人的特点
记者功底扎实:观察敏锐,表达力强,评论驾驭节目游刃有余
新闻主持知名度
权利广泛 : “主持人中心制”主持人主导意识,负责节目制作,新闻部的精神灵魂
主持人明星制
·主持人明星制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它是美国式商业运营路线的产物。
·他们用主播的名字为节目命名,用近景甚至特写镜头让主播与观众接近,表现主播的个性化语言甚至个性化观点,特别是让主播在节目现场,表现的如同他一个人在现场机智沉着的控制着全局一样。这些招式后来也称为典型的美国式制造电视新闻明星的传播器中的一环。
电视主持人明星化的战略分析
·首先,明星主持人节目拥有稳定的受众。电视传播中有看得见的主持人因素,是一种真正的人际传播。
·第二,主持人“明星制”的革命,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的降低,而且是节目质
量的提高和人员潜质的开发。
主持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节目,不用受到其他人的干扰,这样一方面他自己干的起劲、卖力,非常辛苦却无怨无悔地快乐,另一方面节目的风格统一、思路流畅,不会让观众在看时不明白这期节目想表达什么主题。
·第三,明星主持人为树立节目品牌形象奠定了基础,而冥想主持人和名牌节目则带来了高收视率,高收视率又为美国各大广播电视网带来了丰厚的广告收入,这正是主持人明星度盛行于美国的根本原因。
明星制主持人的特点:对主持人进行全面的包装根据个人特点 量身定做节目主持人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阅历采编播一体化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电视事业开创于50年代末,经过40年的历程,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大致经历了一下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1980年——1985年)
·1979年,中国电视报道小组随邓小平同志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访美,目睹了美国三大广播网节目主持人的巨大影响,以及收视率明显提高的事实,赵忠祥随队并参观了沃尔特·克朗凯特的直播情况。
·1979年《为您服务》开办,很受欢迎,但后来却由于报道面窄,形式呆板,播出时间不固定等原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情况颇不乐观。
·我国正式打出“主持人”字幕的电视节目是中央电视台1980年7月12日开播的《观察与思考》,播音员出生的庞啸率先出境。
·1981年7月至1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由赵忠祥主持的每周一场共13场得《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从此,智力竞赛节目掀起高潮。
·1983年元旦,中央电视台改版后的《为年服务》推出了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沈力充满亲和力,真诚的、平等的主持风格让人耳目一新。这时的《为您服务》节目调整了内容,扩大了服务范围,固定了播出的时间,并设立了专职节目主持人。从此,沈力成为央视第一位固定节目主持人。一年后,该节目受到观众来信4万多封,热情赞扬主持人出色地“将中国妇女文明、礼貌、感情丰实、端庄的气质溢于言表。”1983年,全国优秀专栏节目评选,沈力被评为优秀节目主持人。
1985年6.1 《七巧板》改版播出 鞠萍成为千万儿童的偶像
【与西方不同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几乎一开播就是齐头并进】
二、发展阶段(1986-1993年4月)
1987年6月,上海电视台推出了全国第一档 社会多视角杂志类电视节目——新闻透视
1988年 首开主持人大赛先河,第一届“如意杯”鞠萍
我国第一部有关电视节目主持人实践与理论的探讨书籍《话说电视节目主持人》 1989年初 动物世界九州方圆
1990综艺大观正大综艺
发展阶段的特点:
·出现并设立主持人的新闻节目和新闻节目主持人,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新的突破。
·1987年以前,我国电视中设有主持人的节目主要是娱乐性节目、竞技性节目、服务型节目和知识性节目。1987年以后,随着改革的大潮,广大群众希望电视
新闻发挥更大的传播优势,设主持人的新闻节目和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运而生。·这个时期还面向社会招聘主持人,为明星主持人成长创造条件,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江苏等省市,面向社会招聘和挑选主持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朱军】
三、飞跃阶段(1993年5月——1998年底)
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1996年4月28日 《实话实说》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
新闻版块节目主持艺术
主持技巧:
1、做好直播前的准备:按必要的案头准备,写好提纲,将有关材料准备好,与导播沟通好(包括思想、心理、资料准备)
2、主持人以平等态度与听众交流,保持稳定良好的心态。
3、正确把握节目导向:话语走向,无法准确预知。因此,要牢牢把握说话的主导方向,注意谈话的分寸感,不可随意表态,可以告诉听众将意见向有关部门反映,请他们调查处理,不可让听众牵着鼻子走,主持人是节目的主导和灵魂。另外要注意:批评要准确,说事要慎重,主持人不是权利机构官员,只是桥梁和纽带。
4、在热线直播中注意磨练即兴创作:语音规范优美,符合逻辑,反应迅速,预知话题走向。
谈话节目的基本特征
1.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听众)三方构成脱口秀的传播者群体,其中,主持人往往是固定的,嘉宾与观众是流动的。
2.脱口秀的传播内容主要是围绕某一主题(话题)展开的意见和观点。
3.以演播室为基本谈话空间的即兴式谈话是脱口秀的基本传播方式。【studio show】
节目要素:谁在决定成功?
·谁说?——谈话者:主持人、嘉宾、观众
·说什么?——谈话内容:话题与话语
·怎么说?——谈话方式:场景等
美国电视谈话节目归纳为四种类型: 第一,新闻——信息节目
包括早期新闻——杂志节目,新闻讨论和分析节目,新闻讨论嘉宾访问和观众通话节目,小报新闻和访谈式节目 泰德·秘佩尔的《夜线》
CNN的《拉里·金现场》 第二,杂耍——喜剧——访谈节目,【收视率最高】包括深夜滑稽访谈娱乐节目 第三,人际关系、自助、心理和日常生活节目
包括以个人困境和失调的人际关系为娱乐的节目,更严肃的个人问题和自助心理学节目 第四,为特别观众的特别谈话节目
包括理财与经营顾问节目、宗教和神灵启示、观点及访问节目,与动物、宠物或
其他主题相关的其他特别节目。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任务
1.要使观众对自己发生好感,进而融化观众,使观众们听信自己所说的话,使观众愉快
2.建立演出人与观众间的感情,由于自己的介绍,而使观众对表演有信心
3.结束上一场的表演,引导下一场的进行,衔接两个节目,转换观众欣赏的情绪而不使其间发生冷场现象
4.把自己也变成欣赏者与观众打成一片,制造气氛与高潮
5.要了解自己的立场,是为观众与表演者服务
6.注意用动作来争取愉快情绪(如为表演鼓掌),而不要用过多的言语,三言两语越简单越好
社教类节目的分类
1.以节目内容和社会功能分类
教育类;对象类;服务类【为人民服务】;教学类
思兰瑜伽 播出了最长时间的社教节目 长达16年
2.以节目构成和传播形态分类
杂志型、专题型、访谈型
3.从节目制播方式还有
参与型、非参与型之分;直播、录播之分
社教节目主持人的主持方式
·在演播室进行
·在外景主持
·节目主持人实地采访与介绍
·演播室访谈
·既有演播室的串联调度,又有外拍部分的采访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指的是以专业化的频道的整体定位为基础,以栏目的内容、样式、对象等位依据,以观众可能的审美期待为参照,对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当下形象设计和未来形象规划的一种活动。
电视节目支持人策划由于电视策划的关系: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属于电视策划的一部分,它与节目策划、栏目策划、频道策划、媒体整体形象策划等共同构成电视策划的外延。
同时,它又与节目策划、栏目策划、频道策划多重交叉、密不可分。
一个电视媒体地位和影响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它有几个品牌频道、频道下有几个品牌栏目做支撑,这几个品牌栏目有没有具有品牌意义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形象代表。
主持人形象定位:
形象定位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主持人真正称职的问题。
主持人形象的准确定位关系到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形象的代表与象征。称职的主持人使一个频道一个栏目吸引观众的关键因素之一。
形象定位的运作原则:(1)主持人外在形象与栏目的契合(2)主持人言语表达方式与栏目的契合(3)主持人个性气质与栏目的契合(4)主持人文化内涵与栏目的契合主持人与栏目契合需要时间去磨合与维护,在不断培养提升中,主持人的价值才会不断呈现,所以需要在多方调整中完善主持人的品牌形象。
主持人职业生涯的划分:
前期——进入业内之前
尝试期——从业三年之内
长成期——从业4到6年间
拓展期——从业6到15年间
后期——从业15年后
尝试期、长成期、拓展期是电视主持人职业生涯的核心所在,也是主持人成为品牌的关键时间,这段时间主持人压力会不断扩大,但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惰性。
主持人个性化的构建和确立:
个性是主持人的魅力(例子:吴宗宪、杨锦麟、李勇、敬一丹)
支持人个性化建立的可行方案:
(1)放大潜质,挖掘个性ex.《实话实说》崔永元
(2)抓住时机,突出个性ex.王志,2003年非典期间的采访
(3)借助其他,强化个性ex.《非诚勿扰》两个光头
主体性的建立:
1.观念上加强认识
2.决策层的理顺机制
3.激发主持人参与节目的自觉意识(参与越深、驾驭越活)
整体提升的战略思考:
(1)如何让面对业内专家的评论
(2)如何面对电视观众的评价
(3)如何面对调查公司的收视率
整体提升的战略对策:
1.调整战略
<1>成长期调整
第一,专业高手的传、帮、带第二,管理体制相对宽松的环境第三,主持人自身的就脚踏实地第四,竞争机制的建立健全
<2> 成熟期调整
2.调整战术
广播电视节目 篇3
【关键词】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积;覆盖质量
为满足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加强党的方针政策的推广与传播力度,建立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在我国的县级以上的地区基本都已经实现了全面的广播电视节目覆盖,极大的推动了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然而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科技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效果还远不能满足需求,为此,必须要加强加强广播电视覆盖工作,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政策宣传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
1.某县无线覆盖情况
某县的地形是属于相对狭长的地区,东西宽约45km,南北狭长90km,全县面积l 987km2。县政府和县广播电视台座落在县域的最北端。在县政府西100m处建110m高的县广播电视发射自立塔一座,收转、自办、发射县广播电视节目(DS-7)。按广播电视覆盖理论公式计算:100m高、300W的电视发射机难以覆盖30km外的区域。看电视、听广播成为本县南部农村广大群众面临的一大难点。因此本着人口密集、交通、供电、覆盖和县南北狭长的地理环境,在县城南40km处的某镇建成一座乡镇差转台(DS-19),转播县广播电视台节目,承担了该县南部5个乡镇约50万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县台广播电视的转播任务。
使用的工程天线是八木振子天线。根据基本半渡振子型四单元八木振子天线增益系数为5.3,接受范围约25km;五单元八木振子天线增益系数为7.8,接受范围约40km;六单元八木天线输入阻抗为50-75欧姆,宜使用同轴电缆,增益系数较大约10.4,适用超过40km的范围;七单元八木天线增益约13,适于边远地区(50~60km)接收。差转台使用了六单元八木振子天线,架高在发射塔塔体约30m高处,通过解调器解调出音视频供差转机转播,接收场强达到69dB。满足转播要求,保证了备用信号源的指标。
2.有线电视网发展情况
该县的有线网络公司是在上世纪90年代建立的,其是在原有线广播台的基础上发展建设的。在最初采用有线电视网络进行电视节目信号接收时,仅仅只针对县城区域内进行了网络覆盖,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的发展,由原有较低的技术水平,逐渐发展为光纤数字信号接收。但在该县的乡镇中,有线电视网络技术没有得到快速的应用和推广。直到近年来,广播电视技术水平有了飞速的发展,该县各个乡镇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广播电视收视质量,也在不断的发展当地农村的有线电视技术。截止到目前为止,该县已经有11个乡镇发展了20个片区网,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模式都是为模拟传输。
为了统一管理,进一步提高乡镇有线电视的收视质量,该县网络公司对乡镇的片区网进行了整合和完善,但整合进度缓慢,大多数片区网仍处于独立状态,节目源较为分散,且无法正常转播本地县台节目,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较低。
3.广播电视覆盖工作的加强措施
为了加强农村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文化传播水平和质量,必须要对主要的文化传播途径,也就是广播电视的覆盖工作进行加强,利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有线与无线共同作用,增大网络覆盖面积,建立完善的农村广播电视节目覆盖服务体系。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率和覆盖质量。
3.1在城镇和有线网络已通达的地区,以有线广播电视为主要覆盖方式,暂未联网的各小片网通过无线接收方式收转县广播电视台节目;在较为偏远的农村乡镇,采用无线地面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机站延伸方式进行覆盖,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
3.2加快推进各乡镇小片网连网,形成全县各乡镇、村小片网网络贯通;进行节日源资源整合,县广播电视台提供节目信号源,通过有线网络传输,把信号送到各小片网前端,后由各小片网进行节目传输转播。
3.3推进联网为长期、有效、较稳定方案,可以永久性地解决节目的收转问题,收转效果好,覆盖理想。但在整合中存在一些实际操作问题,如片区网资产转换收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目前比较难以处理。在全县网络未完全贯通之前,临时采取了两种覆盖方式,加强县台节目的网内传输和无线覆盖。
首先,加强乡镇无线转播台站的转播力度,各小片网加强对县台节目和转播县台的乡镇差转台信号的无线接收(有条件的争取有线接收),以保证节目入网转播。具体做法是:由各小片网通过五单元、六单元或七单元八木振子天线直接接收县台节目或转播县台的乡镇差转台的信号进行收转,总的指导思想是县域中北部6个乡镇收转县台信号,中南部5个乡镇收转县台的乡镇差转信号,县台提供八木天线技术参数和技术支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解决部分片区网接收信号源的问题。经过安装调试,各乡镇片区网通过八木振子天线接收的电视信号场强均在65dB以上,满足转播条件。
其次,把县台节目接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推行的无线微波数字电视系统(即MMDS),由各小片网利用MMDS接收县广播电视台节目,解调送人各自网络进行传输转播,以实现县台节目全县片区网覆盖。
MMDS微波数字电视是DVB数字电视节目传输系统,使用QPSK调制方式的标准CA系统,图像效果达到DVD品质,系统可平滑升级,接收门限低,安装简单,为系统全面数字化奠定基础。开通的微波数字电视传输业务,覆盖半径约70km,传送30套数字电视节目。
MMDS通过光纤实现MMDS平台和县台节目信号互传,县网络公司通过光纤收传县台信号并上传到MMDS平台,与其他29套节目一起对全市行政区域进行微波传送。各片区网通过MMDS接收天线接收未加密的县台信号,信号质量得到保障,完全满足转播的技术条件,从而解决片天网收转县台节目的难题。
4.结语
广播电视节目 篇4
以新闻立台为方针, 立足本国国情, 塑造核心竞争力, 电视新闻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生存、发展、壮大。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是新闻节目制作中的相当重要的工作, 新闻编排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收视率。电视新闻节目是否能通过特色的新闻编排“吸引观众”, 对电视新闻编辑来说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只有真正遵循新闻价值, 让新闻贴近观众, 让观众感到“画中有我”, 才能达到新闻的传播和宣传效果。可以说, 电视新闻的编辑水平和编排艺术,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与核心竞争力。
在新闻节目编排上我们提出了“编排艺术”这一概念, 通过对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手法的研究和分析, 阐释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随着电视新闻制作水平、传播方式以及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 编排的技术手段也发生了根本改变,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由初期的简单式的排列方式发展成为目前的组合式、立体化编排。编排艺术是对当前编排思想的一种总结和提升, 在坚持电视新闻节目真实性的前提下, 通过采用不同的编排艺术手法实现电视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一、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艺术
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台或其它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供播出或交流的具有特定内容、形式、品质的电视新闻信息产品。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是电视新闻节目播出前的一系列具体编排、组合工作。新闻节目的编排就是将节目编排视作一门艺术, 通过一套节目的排列组合反映出编排者的各种意图和目的, 赢得受众的关注。
第一, “水平策略”, 又称“全盘式”或“横带式”的节目编排艺术。它主要是根据特定的收视习惯, 在每天的同一个时段播出同一个节目, 播出时间通常是周一至周五。该编排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依靠长时间形成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来吸引电视观众的持续关注, 培养电视新闻的忠实观众。这种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策略在许多电视频道中被广泛应用:大多数白天的电视新闻节目以及专栏节目都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播出。这种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策略, 就会形成一种电视新闻节目与电视观众之间的特定约定, 每一个电视新闻节目的忠实观众都会在特定时间“准时赴约”。
第二, “垂直策略”又称“版块式”的节目编排艺术。就是将目标观众相同或相近、内容相似或相近的多个节目组合到一起, 在同一个时段连续进行播出, 从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版块”, 起到吸引相同“视听趣味”观众的作用。这种电视新闻的节目编排艺术性策略的优点是根据观众“延伸收视”的习惯, 可以使电视观众在看完一个电视新闻节目之后, 达到连续收视的效果。
第三, “棋盘策略”。“棋盘式”节目编排与“水平式”节目编排恰恰相反, 它是在每天的同一个时段播出不同的电视新闻节目。当“水平策略”运用过多, 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感到厌烦的时候, “棋盘策略”可以带给观众一种视听上的新鲜感。
二、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中存在的问题
1. 编排艺术手法单一
新闻编排讲求新闻体裁的多样性。要根据报道要求和重点对新闻进行体裁架构的设计。报道体裁是根据报道任务需要确定的, 不同的报道内容或任务, 需要运用不同的体裁。因此, 要以艺术编排的思想提升新闻节目编排质量, 发挥新闻传媒的中间桥梁作用。
2. 消极编排缺乏创新
编排的艺术性是新闻编排的重要特点, 也是新闻报道价值的最终表现。对需要报道什么、如何报道、什么时间报道、报道到什么程度, 从哪个角度报道、对新闻节目传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说编辑在整个节目制作中应处于核心地位, 主动地对新闻节目进行创新编排, 不能因循守旧。
当前我国有些电视新闻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 一味追求编排的艺术性, 但却忽视了新闻传播的实质, 编排的节目缺乏创新, 无法满足受众收视需求。
三、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对策研究
1、要充分重视受众研究对新闻节目编排艺术的重要性
受众研究是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研究的重要部分, 通过对受众群体的研究, 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编排艺术手段, 改进播出效果。及时为媒体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反馈民心民意,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文化因素是节目编排艺术的主导思想
文化因素是贯穿节目编排艺术的主导思想, 作为以文化传播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新闻节目,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工作者需要处理好文化传播与收视率之间的关系, 不能为了实现较高的收视率而放弃文化传播的主导思想, 也不能单单为了实现文化传播而不顾及收视率, 两者是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当两者发生冲突时, 我们应坚持文化因素第一的原则, 满足受众群体对文化消费的需求。
3、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全方位编排
电视新闻节目不能仅注视某一类型的群体, 更不能以领导满不满意作为办好新闻节目的唯一标准。应尽最大的包容性, 在有限的时段内扩大受众热切关注的有效信息量。从新闻播报内容来看, 节目内容可以是正面的, 也可以是反面的。从新闻播报形式来说, 可以现场采访, 也可用过往的新闻资料。通过全方位的编排艺术手法对新闻节目进行有效组合, 往往会产生“1+1>2”的宣传效果, 发挥新闻价值更大的作用。
4、创新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手法
一成不变的新闻节目的编排艺术手法, 受众会感到厌倦。电视新闻的编排艺术形式不仅包括对每一条新闻、每一种形式的处理, 更加强调整档新闻节目的和谐与协调, 以期达到播出上的优化组合。如在同一档次的新闻节目中, 长消息堆积在一起, 会使受众感到疲倦, 变换编排方法, 在其中插入几则短消息, 效果将会好些。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书 篇5
节目名称:带我回家
节目类型:公益爱心宠物
播出时段:每周五晚上19:30—20:30
节目的存在意义分析:流浪狗是指被饲主刻意遗弃、自行走失或野生的狗,常见的原因包括狗有乱咬乱叫乱跑挑食等恶习、没有能力继续饲养、搬家后空间不足、经济状况不佳、家人的反对等。在欧美等海外地区,在度假地或狩猎区中,常常有仅饲养一个季节就被遗弃的宠物犬或猎犬,这些流浪犬可能会攻击当地周遭的居民或游客,造成社会问题。有时候也会因为电影、电视或其他传播媒体的影响,让某个特定品种的犬只在民众间大受欢迎,而让许多人都想要饲养该品种的狗,但随着在媒体及民众间热中度的退烧,当初为了流行而饲养的犬只,很容易就被饲主遗弃。此外,若是原本饲养的宠物犬没有进行结扎等避孕措施,当犬只怀孕生下数量过的小狗,无力或没有意愿饲养的饲主,又无法循正常的管道送给他人,可能就会将这些小狗遗弃,造成流浪狗的问题,同时也可能破坏生态的平衡。
目前对于流浪狗的处理方式主要有:
一、收容所收容,一段时间后无人认养就予以人道毁灭。
二、捕捉、绝育、释放。
监狱宠物伙伴计划狩猎世界各国对于流浪犬的处理,多半采用捕捉、扑杀等方式,如中国的打狗队,日本开放狩猎野狗,以避免其余濒临绝种生物族群遭捕食。有人认为这种方法无法根本解决流浪犬问题。因犬只繁殖的速度很快,狗一年可生两胎,一胎8只。有些国家在立法、教育民众观念着手,大量结扎家犬,并降低弃养率。另外,世界上的少数国家已开始采用TNR的方式处理流浪犬问题。在台湾仍然有非常多的争议
节目目标:关注流浪狗,传递社会爱心,提高大众对于流浪狗的关注度,为流浪狗找一个真正的家,解决又流浪狗造成的社会问题和安全隐患,就成了我们的栏目宗旨。
节目内容:本栏目是一档帮助流浪狗寻找新主人的公益类爱心节目。我们将从观众提供的社会线索以及各地的流浪狗收容所中寻找需要帮助的狗狗,为他们进行医疗卫生的检疫、基本能力的训练。打造成具有一定技能、能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宠物狗,带到节目现场进行义拍,由有能力有爱心的人竞拍。为流浪狗选择最合适的新主人。节目期间,我们还将介绍宠物饲养中所面对的喂养技巧、护理与美容、常见疾病、用品与玩具、训练与调教、生育与繁殖、犬展参赛指南、外出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开场白: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也是人类最信任的伙伴。他们听觉嗅觉敏锐,善于看守门户,可训成军犬、警犬、导盲犬等工作用犬。相信看过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以及《导盲犬小Q》的观众都会为其中的感人情节所打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仍然有着很多可怜的小狗流浪在外,得不到主人的爱护,得不到应有的基本生存权利,为了帮助这些可爱的动物,同时也为了避免流浪狗造成的社会问题和安全隐患,我们将一起行动起来,为流浪狗找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主人,带它回家……
第一板块:爱心追踪5分钟
版头:本周头条,为你盘点一周内热点新闻。
聚焦一周内最新最热、受关注度最高的新闻,以国内外时事要闻为主,也可以是有关高校的重量级消息,宣扬各地
正义,提醒同学们关注大事。
第二板块:告别流浪5分钟
版头:高校信息,一网打尽,最新资讯,尽在高校快车。
搜集广州主要高校的最新动态,播报有关其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的消息,或者校园内的新人新事,使同学及时了解校园动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第三板块:完美蜕变10分钟
版头:关心国家大事,评析热点新闻,国内新闻
评点一周国内要闻,从省内到国内,包括时政、经济、科教、文娱、社会等各类新闻,既有大量的消息类新闻节目,也有深度报道评析类节目,时政新闻强调权威观点,经济新闻强调宏观举措与群众利益,科教新闻强调最新成果与群众生活,文化新闻强调高雅品位与群众普及,社会新闻强调客观报道与引领群众。节目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第四板块:天生我才10分钟
版头:聚焦全球资讯,世界尽在眼中,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栏目,报道一周焦点国际时政新闻事件,重大国际社会事件,以及有世界影响力的消息报道。结合国际新闻热点话题向听众介绍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旅游等发展现状,为听众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Ps:其中穿插宠物饲养中所面对的喂养技巧、护理与美容、常见疾病、用品与玩具、训练与调教、生育与繁殖、犬展参赛指南、外出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广播电视节目 篇6
关键词地市电视台;节目质量;创新思路;打造本土特色;强化管理;激活机制;改善技术手段;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2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22- 0210-01
1地市台广播电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地市台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地市台的广播影视与省级、全国相比,在思想观念、管理机制、资金投入、事业发展、节目质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前,地市台仍处在低层次运作,小环境发展状态,没有形成规模,形成气候。特别是创收总量不高,经济实力不强,技术设备陈旧老化,采编设备落后,城乡发展不平衡;专业人员缺乏,管理水平低。这些问题正是直接制约广播电视发展的关键因素。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地市台的节目运作多处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状态,影响着节目的提高。
2提升地市台广播电视节目水平的对策
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在地域小,人才、经济等客观条件相对薄弱的条件下,面对诸多媒体的竞争,如何深入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帜近”为突破口,推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节目内容、形式的创新,做好、做活、做精广播电视自办节目,是全体广电工作者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1) 创新思路。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对广播电视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广播电视在文化大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和担负的重要角色。而扮演好这一角色就必须推进广播电视宣传的创新,也就是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对地市台来说,首先要破除文化“单一属性 ”的观念;破除收入“能高不能低”的观念;破除单位“能进不能出”的观念。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动广播电视大发展、大繁荣。
2)新闻立台战略。目前,地市台的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质量不高,突出反映为节目内容空乏,会议报道多,信息量小,表现手法单调,不注重策划创意和艺术处理,尤其是有些广告节目,确实“又长又臭”,令人望而生厌。如何创新手法,使新闻节目出新出彩。
(1)会议报道可采取大题化小的方法,不能只将会议提纲摘出来写新闻,而是要在会议内容上去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有些会议本身只有一个报道重点,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可以把会议当作新闻由头,灵活变换报道形式,从各种角度到会外挖掘贴近观众的信息进行报道,这等于给会议报道塑造了许多新形象而让受众乐于接受。而目前地市台的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还存在着就事论事,一事一报,内容流于肤浅、平面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必须调整报道思路,加强策划意识,关注重大选题,选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闻事件集中报道,形成社会影响力,产生推介力量。(2)要重视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提出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改变平面化、教条化的报道方式,使节目更为深刻和丰富。(3)要从底层着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科学发展观在新闻宣传中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途径。关注社会,广泛挖掘普通人的新闻,这种新闻有代表性,并且数量大,角度多,贴近生活,有人情味,往往是政府重视,百姓关心的热点。(4)采取与县台、上级台交流节目,联播节目,合办节目等办法多报道周边地区引起群众普遍关注的事情,在经济、政治、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交叉中来构架节目,从而形成新的报道内容和形式,煅造出有震撼力和推动力的好节目。
3) 频道栏目协调统筹。地市广播电视台存在着频道定位不明确,栏目设置、节目编排内容雷同,形式相近,风格相似,类型单一等问题,这使地市台原本十分有限的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更加分散,难以做出自己的特色,自然难以吸引观众,留住观众,致使收视率无法提高。在频道竞争中要牢牢抓住特色优势,强化频道特色化,时段特色化,栏目特色化,编排特色化,强力打造本土特色,在竞争中取得更多的主动。首先,在布局上,调整频道结构,适当地收缩战线,根据受众、市场需求和自身的实际适当取舍栏目,通过科学细致、严谨的观众分析、媒体市场调查找准频道定位,优化配置内部资源,改变因“小而全”造成的力量分散,无法形成整体竞争合力的局面。其次,采取“以小拉大,以点代面”集中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集中培育的打造精品栏目,以扩大频道的影响力。第三,科学规划,编排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节目,采取合理的节目搭配,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市台的综合优势,立足地域特色,张扬本土文化,同时根据观众不断发展变化的收视需求培养专业的广电策划队伍,通过调研,受众调查等策划好广电节目。
4)强化管理。人是一切活动的决定因素。提高广电节目质量的决定因素是人。可是从地市台目前的情况看,分配制度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模式,在分配上拉不开档次,显不出差别,不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人事用工制度上,机制不活,出口不畅,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养成了人的惰性。从人员布局上看,还没有达到因人而异、人尽其才,没有形成优化组合的最佳阵容。从管理上看,挖潜增效力度不够。只有引进改革,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应该在全台职工中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的竞岗活动,发现人才、激励人才。(2)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根据岗位技能和工作责任合理拉开报酬档次,實行按劳计酬,优劳优酬。(3)推行学习制度改革。抓好思想建设的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工作理念,建立不同岗位专业知识学习形式多样化。(4)改革管理制度。实行工作问责制度,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从节目生产到播出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广播电视日常运行管理的制度、办法,制定针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办法和预案。
5)激活机制。机制决定活力,活力带来效率。当前,地市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机制不够灵活,大多数人员端“铁饭碗”,吃“大锅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头脑中几乎没有节目质量这个概念。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必须下大力气改革地市台的运作机制,引入鼓励创优、创新的激励机制。要对创新和平时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没有完成创优目标任务的部门给予处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干部职工的节目意识、质量意识、收视率意识,时刻绷紧节目创新、创优这根弦,努力创造精品力作。其次,要拓宽思路,积极引导和组织社会力量办好节目。特别是办好教育性、服务性的节目,可以更多地运用这种形式,如开设法律节目,可以发动司法部门或法院承办;开设农业科技节目,就可以由农业、科技部门共同承办;如果开设一个家庭生活栏目,就可以有意识地发动和培养一些家庭自己拍自己日常生活,然后围绕一个主题,就可以组接播出了。对于地市台来说,发动社会力量共办节目,还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强节目的贴近性与参与性,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无形中也就提高了自办节目的收视率。第三,地市台广播电视实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经济实力为基础,就要尝试产业经营特别是节目经营。节目经营就是把一些节目、栏目推向市场,吸收社会资源按照市场竞争的法则来制作,运营和管理,这样生产的节目会更贴近受众,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能最大程度地丰富和繁荣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第四,在充分挖掘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必须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更新节目生产设备,改善技术手段,为提高自办节目质量和传播痢效果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
6)加强队伍建设。人是一切活动的决定因素,广电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人。因此,强化队伍建设是提升广电节目水平的重中之重。地市台的队伍建设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不断壮大,但还存在着广电队伍长期一成不变和知识结构的老化,视角单一等问题。因此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对广电工作者的系统培训。加大系统培训的力度,一方面以目标责任的形式把常规业务培训任务落实到各部室,让职工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更新;另一方面适时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学习,开阔眼界;并鼓励在具体的实践中开展广电工作的研究和探索。积极联系台外专家,多渠道开展学术交流讲座活动。其次要注重加强日常教育和管理,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此外,要注意补充广电战线的新生力量,想方设法吸引懂得广播电视的专业型人才进入广电队伍。通过抓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适应竞争形势发展需要的、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广电工作者,确保地市台广电媒体规范、高效运行。
地市广播电视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以现代的眼光,科学可持续的观念,不断提升广播电视节目水平,并以此体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的主功能。
参考文献
[1]郑伟中.地方电视台发展战略的文化抉择[J].南方电视学刊,2008,04.
[2]周红.地市广电传媒人才开发的制度创新[J].南方电视学刊,2008,03
[3]倪黄.地方电视时政新闻的改革与发展探究[J].南方电视学刊,2009,01.
[4]张骏德.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程道才.广播新闻写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广播电视节目 篇7
随着科学技术在大众传媒中的发展,广播经历了一枝独秀、深陷维谷、发挥优势、不可替代,直至今日生命力依然强大的过程。近年来,在全国广播同行中,河北电台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多次受到广电总局的表彰。但我们深知它已成为昨天的历史,未来能否再创辉煌,还有待我们头脑冷静,居安思危,一切归零,紧盯前沿,选择一个更高的起点。
社会嬗变,时代发展,媒介自身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联系传播手段的高科技飞跃发展、广播受众的族群化重组、经营方式的市场化取向、节目内容的主旋律坚持、节目形式的人性化创新、评价节目优劣权重标准的变化等等,都已成为左右我们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生产力的加速度发展,必然导致整个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巨变。毫不夸张地说,现代广播的种种变化,都缘于传播新技术的革新与发展。
现代广播由于插上了高科技(特别是传播新技术)的翅膀,与传统广播相比较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传播新技术促生的传媒领域跨时代的革命,已经如火如荼遍及全球。传播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既令人应接不暇,又令人无限憧憬。由于和公共关系以及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即便是做意识形态工作的我们,也不能对它无动于衷了。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当今世界传播新技术的几项突出成就:
IPTV:即网络电视。它利用IP宽带网络,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身,为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服务的业务。它可以将目前的通信网络、电视网络以及互联网联系起来,也就是通常所指的“三网融合”。
DAB:即数字音频广播,是继调频和调幅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它将数字化了的音频信号,在数字状态下进行各种编码、调制、传递等处理。
DMB:即数字多媒体广播,是在数字音频广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功能上将传输单一的音频信息扩展为数据、文字、图形与视频等多种载体。
从DAB到DMB,意味着从数字音频广播到数字多媒体广播的跨越,使任何数字信息都可以用一个数字化的平台系统来传递,这套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包括音频、视频在内的综合视听信息服务和娱乐享受。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被称为第三代手机的3G,它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我国在采用传播新技术方面正在大步迈进。北京广播电台就是一个榜样。几年前它就在每个直播间都安装了现代摄像设备,做重大题材广播时,“北京广播网(络)”同步跟进,声像并茂,声借图强己,图助声远播,在“走出广播办广播”方面已经先行了一步。它在强手如林的首都,市场份额(收听率)占到70%以上。此外,随着网络的发展,有些地方已经开设了“播客网站”,创办者多为广播专业的主持人和编辑。他们利用网络和计算机软件做情景广播剧、情景笑话等等,推出了广播的一种新形式,或曰是对传统广播的新挑战。
2006年4月12日,河北台的手机电台在全省正式开通。它具有高新科技含量,在全国首家实现手机全面接听,并且涵盖了所有通讯运营商。河北台这项多功能特色服务拓展了传统广播媒体的功能,强化了舆论引导作用,有利于广播事业的产业化发展。
可以预料,传统广播与网络的结合,特别是上述技术的出现和趋于成熟,一定会给整个传统广播领域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一轮新的竞争。新的广播方式、节目形态以及频道、电台的经营企划等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第14条中就提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这就把研究和开发现代广播技术的历史性任务提到了我们面前。我们要适应新技术的挑战,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拓展出一片现代广播的新天地。
发展是广播事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广播发展的永恒动力。研发为创新之基,创新必赖研发。广播节目研发顾名思义,就是电台(频率)根据传媒市场和听众的需求,对专业频率或者节目进行研究和开发.以达到可持续创造“两个效益”新绩为目的所做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也是一家电台赖以生存的重要核心。研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既复杂,难度也很高,它需要一支高效的多功能团队和一个严谨的研发体系,既能够控制工作流程,又能够建立和完善节目跟踪机制。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级电视台都有了自己的研发机构,专门安排一拨人每天琢磨点子,或者自己琢磨,或者到社会上猎头,为播出的节目开掘创意、实现创新。这个经验值得电台借鉴。2004年5月,上海文广传媒集团为了提升集团内部的生产能力、原创能力,推出具有自身版权的节目样式,提高节目质量,成立了节目研发中心,其职责是为集团所属各频道、频率和相关部门提供中外优秀节目模式介绍、新节目模式创意,同时为频道各类改版和新创节目进行科学化论证,促进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北京广播电台在2000年就建立了广播研究所,2003年更名为“广播发展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密切跟踪调查国内外节目发展的动态,引进或开发新的节目内容和节目样式,从今年开始,每个季度发布一次,供各专业台选用;二是负责大型节目策划,为全台通力联手制作有广泛影响的节目提供思路和蓝本。据说天津电台在这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
在当下广播节目雷同、创新乏力、高度同质化的现状下,重提节目创新并对节目创新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和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一轮的广播节目创新,标志着电台与其他媒体、电台与电台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品牌竞争的新阶段。以科学的市场调查结果为依据,对节目进行及时地调整是吸引听众的有效途径。这是一种不断地加入新鲜元素的调整,是一项复杂而难度很高的工作,如果仅仅依靠编辑、主持人自己的创意,创新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针对某个频道乃至整个电台的节目,建立起来研发机构并开展有效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国际关系的广泛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广播的社会功能(报导、教育、娱乐、监督、休闲)随之多元化,广播在公共关系中日益显露出它的双重性,一方面广播是个人、组织与广大公众沟通的重要媒介;另一方面广播是需要争取的公众对象。除此之外,广播人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在市场经济和新闻媒体之间激烈的竞争中,广播自身也要重视公关关系,以图树立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受众信誉。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提出的“加快实现‘创建大台强台,树立主流媒体形象’的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广播人坚持科学发展观,锐意改革创新,在市场经济、媒体竞争中不但谋求生存,更求辉煌发展的公众形象。
广播电视节目 篇8
1. 新闻节目娱乐化
“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 就是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里挖掘其娱乐价值, 实现“硬新闻、软着陆”。在表现形式上, 强调故事性和情节性, 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 走新闻故事化、文学化道路。在新闻报道中娱乐的比例加大, 严肃新闻也开始用娱乐的手法包装, 一些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的界限趋向模糊。
节目的风格和主持人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决定视听率。新闻和娱乐是影响民心的关键。美国新闻节目的目标受众, 不仅是30岁以上有车有房有家的中老年人, 更希望吸引18—30岁的青年, 后者愤世嫉俗、吹毛求疵, 但热爱娱乐。美国很多大公司在制作节目时, 都在走娱乐化道路。《今夜娱乐》 (Entertainment Tonight) 是很受欢迎的一档政治娱乐节目, 由制作公司分销, 在很多地方台主流新闻时间播出。节目制作精良、节奏快、口语化、娱乐化, 主持人有亲切感。《走进荷里活》的受众群比《今夜娱乐》更年轻, 依赖狗仔队的偷拍或跟拍, 在节目里展示名人发狂的一面, 展示矛盾冲突点。这些节目打传统娱乐牌, 关注社会话题, 致力于刺激和引导年轻人的社会实践, 有非常鲜明的观点;在很多细节上放大娱乐的特性, 包括在新闻节目里用音乐推动情节发展, 如加入电玩元素, 节奏明快, 在晚间仍然能够吸引年轻人关注。
新闻娱乐化对以严肃新闻立家的电视台、电台也影响深远。在CNN, 一些传统的新闻节目里很多时候也会加入娱乐元素。《Headline News》 (头条新闻) 是一档较为严谨的新闻节目, 加入了一些带娱乐特制的新闻板块, 如模仿白宫人物的口吻进行报道, 年纪大的主持人和另外一个年轻的主持人进行互动, 对话中采用来自网络的评论和信息。在美国著名女星希尔顿开车撞人被捕这个娱乐事件上, 大的新闻台也会将其作为重要新闻来做, 原因在于事件的娱乐度、社会关注度高。CNN在希尔顿释放那天做现场直播, 出动直升飞机和多部转播车。美国记者特别着迷于政治人物、色情、绯闻等话题。如纽约州州长招妓这则新闻, 各个台大做文章。在州长辞职的那天晚上, CNN就性观念和歧视问题, 请嘉宾做了一个小时的讨论;FOX也做了, 切入点是“州长子女是否会受影响”, “他们是否应该被拉到公众视野中”, “他们难道不该有隐私吗”等。
《今夜娱乐》的口语化、娱乐化以及主持人语言风格的亲切感, 为节目赢得了大量观众。
美国大选前夕, 在FOX一档著名的时政节目里, 一个受邀嘉宾 (人权专家) 在正式出镜前不知话筒已开, 说了句他想把奥巴马阉掉之类的牢骚话, FOX仍选择将其播放, 虽然引来公众关注, 却使奥巴马和嘉宾本人十分尴尬。密苏里新闻学院麦金教授谈及这个案例时, 认为这绝不是一个好的新闻卖点, 恰恰是美国新闻过度娱乐化的证明。麦金教授的观点是美国传播业界对新闻娱乐化的另外一种声音。他们认为媒介过度娱乐化对美国国家形象、社会长远发展、新闻公信力、道德价值观和伦理的建立和完善存在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一部分公共新闻媒体和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始终坚持:媒体无论何时, 都应理智客观地确保新闻传播的底线, 这条底线就是社会责任。
2. 节目内容本土化
全美包括公共和私立在内有一万多家电台。许多电台由广播运营寡头控制, 施行由上而下的节目生产分销。在一些涉及国家、经济层面或特别重大的新闻报道上, 难免出现雷同化。如何实现差异竞争, 更大程度上俘获本土受众, 赢得广告商注资?本土化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芝加哥广播市场在全美排第三, 拥有27家电台。芝加哥公共广播是一家独立的媒体机构,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原先只以音乐为主, 辅以谈话类节目, 后来把更多精力投向新闻。与纯粹的商业电台相比, 其多年发展下来特点鲜明, 以分析见长。
在新闻类板块节目里, 他们有一档节目收听率非常高, 节目以电台所在地址命名, 叫“848”, 每天播出1小时, 分成若干板块。第一板块是硬新闻;第二板块是深度分析, 主持人和当事人交流, 提供多视角解读;第三板块是软新闻。节目在执行本土化上具有鲜明特点。
首先, 在获取新闻来源并决定如何取舍时, 恪守本土原则。与本土相关的时事、讯息往往放到首位, 与国计民生密切相连的大事也往往从中寻求本土结合点。他们持有一种观点:没有必要, 也不需要投入太多资源做全国性的报道, 应该集中精力考虑本地听众要些什么。如果是国际和国家重要的时政要闻, 可以直接从NPR (美国公共广播) 获取付费资源。
其次, 在播出层面上更要顾及本土受众心理需求。芝加哥多民族聚居, 有色人种较多, “848”安排主持人时照顾到本土情绪, 周一至周四安排一位年纪大的男主持人 (非洲裔美国人, 偏向政治、种族话题) 主持, 力求吸引关注时政的30—59岁左右的中产阶级人群;周五至周日则安排年纪较小的女主持人主持 (偏向电影、艺术史等软性话题) , 力求在周末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
再次, 节目策划、产出坚持小切口, 贴近本土生活。立足本地受众的需要, 提供给他们在全国广播网上听不到的新闻, 报道发生在本地的事, 与本地有关的新闻, 以本地的视角、邀请本地的专家。“848”的主持人乐于走进社区, 与平民面对面交流, 以获得更多真实的讯息和民意。节目甚至会派记者专门下到穷人社区, 询问穷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然后再广播播出。如某段时间, 芝加哥对很多廉价的农产品供应不足, 节目会把市民请到社区的市场, 现场进行互动播出, 让底层的声音得以传达、放大。更多的互动、多样化的平台、私人化接触、回归基础 (本地化) , 是此节目设定的四大宗旨, 也是他们所坚持的新闻价值观的一个最好注解。
3. 节目生产标准化
就像许多大工厂生产产品一样, 保证出品质量和数量需要优异的生产流程和标准。美国传媒业界制作团队一直坚持高标准的生产运作, 且不失灵活务实的一面。从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大学院校开始, 这种标准就在建立, 并要求学生在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的过程中适应这套体系。美国新闻院校对前沿市场和工作一线的变化感知敏锐, 实时消化能力非常强。不少投身社会的学生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前, 已获得了较充足的培训, 具备了合格的职业素养。
美国许多媒体在业务运作中都会制订出一整套较为严格的标准化流程, 各个岗位依照标准进行对照、规范和把握。上级也依此对下级进行考核。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许多常规业务的质量, 也刺激员工更主动、自觉地学习和提高。
4. 风格创新差异化
第一, 节目视听觉的审美创新。如包装、样式、节奏;第二, 节目主持人风格的创新。如主持人个性、人格魅力、语言表达特质等;第三, 节目信息的创新。同样的信息, 会给受众带来哪些新思维, 节目和主持人能传输哪些不一样的观点和角度。节目的内容、形式、观点、角度、主持人魅力的创新都有助于吸引受众和商家, 但如何让创意“落地”, 有赖于非常重要的前期策划。策划好否决定了创新是否成功。
Rush Limbaugh是全美最红的广播界脱口秀主持人 (现在同时为NBC工作, 很多广播电台通过NPR购买他的节目) 。在他背后, 有一个私人团队为其服务, 包括一个制作人, 3—4个核心研究人员, 还有一个销售团队。研究人员除了兼做网络、技术工作外, 主要提供强有力的策划, 每天为其分析话题、寻找节目卖点和研究受众心理。他们的策划保证了Rush limbaugh高质量的节目生产, 在受众和市场上赢得良好口碑。每年, Rush Limbaugh能为自己带来两三百万美元的收入, 为NPR赚取可观的利润回报。
5. 制播分离体制化
提倡制播分离和鼓励辛迪加的发展是美国广播电视较成熟的一种节目创新和运作体制。辛迪加的基本商业模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 首先使用于广播领域, 60年代开始进入电视领域。以商业化运作为主的美国广电市场和数以万计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都要依赖于此获得高品味、多样化的优秀节目。这个体制为限制内容的惯性垄断、倡导节目来源的多样化起到巨大作用, 而且产出成本也相应减低。
在公共广播电视领域, 美国同行们仍然在不少可操作细节上奉行这一体制。“848”除去主持人和高级制作人, 会有4、5个人参与全程运作, 他们分为技术、联络、采访和写稿四个岗位。以写稿部分为例, 主持人和写稿人分开, 主体部分由写稿人写, 开头结尾部分主持人写。节目也会外聘自由撰稿人、策划人, 他们要是有好的想法就先和高级制作人联系, 做一个方案, 他们提出的节目要是具有非常好的卖点就会考虑展开来做。然后是沟通和修改, 直到制作人满意。有些人只是给点子、素材, 制作就交回本媒体, 有些人如果可以全部做好, 审核完后就可以直接播出。最后按不同标准支付费用, 节目版权属于电台或电视台。
6. 节目过程互动化
不少在美国传播一线常年实践的同行都不约而同地谈及了应对媒介融合的一些感受和经验。一, 把更多新闻上传到官网或合作运营商的网络上去, 扩大共享、营销层面, 满足受众更多订制需求。二, 利用好本土的社区网络, 推广节目。但如何通过网络上小众传播的方式来盈利, 美国的广告商和业界还没想到很好的方式。三, 根据网上的留言评论迅速调整节目, 因为这些评论常包含了三方面信息: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新的新闻资讯。四, 强调参与性。《这样的美国生活》 (This American Life) 是芝加哥乃至全美国都很有名的品牌节目 (周播) , 播出多年非常受欢迎且获奖众多。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两点:说故事说得非常好;让很多人参与进来, 在节目里朗读自己写的幽默小故事。
二、对国内媒体实践的思考
走马观花实地考察美国广播电视业界的节目现状后, 笔者生发出一些触类旁通的思考:
1. 深化“本土”、“多元”概念
深化“本土”概念, 挖掘和提高本土节目资源的利用率, 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最终使传播的内容与服务的对象相吻合。不是所有类型的节目都适合全部的受众, 只能是区别对待。所以在做好本土化的前提下, 还应考虑多元化传播, 将本土的信息、资讯、文化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
传播过程目标明确、定位清晰, 以实现差异化。结合好媒体所处的地理特点, 依靠对前沿意识的获取和领悟, 让主流与非主流文化、高雅与通俗文化更好结合, 找到雅俗共赏的本土定位。
2. 增强节目策划、服务理念
大到国家, 小到本土, 这个时代和身处的这方热土, 都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纵深性、丰富性。策划创新应结合本国、本民族、本土的特点, 赋予节目新颖的文化内涵。毕竟, 广告商最关注的是受众市场的方向。以人为本, 关注老百姓的话题, 正确解读社会发展的脉络, 以全新视角看待事物的发展。
在节目的开创、调整、发展过程中, 应把更多精力放到策划上。策划产生后, 努力推动, 执行到位, 二者结合得越好, 越能占据市场竞争的有利位置。
3. 打好互动牌
广播电视节目方案策划的要点 篇9
一、广播电视传媒的概念
广播电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的结果, 它使人类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空前的扩展。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音响、图像节目的传播媒介。只播送声音的, 称为声音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 称为电视广播。狭义上讲, 广播是利用无线电波和导线, 只用声音传播内容的。广义上讲, 广播包括我们平常认为的单有声音的广播及声音与图像并存的电视。随着社会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 广播电视逐渐扩散到各个不同的行业领域, 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信息传递活动。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明、思想改革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功能
广播电视具有明显的信息产业的基本功能, 即生产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导向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经营信息的功能等。早期由于思想观念缺乏, 我国对广播电视的使用功能尚未充分地认识, 造成大量的信息资源被浪费。新时期文化行业的快速发展, 使人们认识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多方面价值。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 我国广播电视的功能主要有:
1、宣传功能
即利用广播电视这一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 向社会各界宣传不同的信息内容, 从而将最新信息传递给社会群众。如:政府部门借助广播电视平台, 可及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人民群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所取得的成就;许多企业开始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活动散播本企业信息, 刺激了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本企业的产品;这些都是广播电视宣传功能的表现。
2、教育功能
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体现了国民的综合素质, 我国开始注重教育工作模式的改革, 以全面提升国民的人文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广播电视具有显著的教育功能, 帮助相关部门或企业普及开展教育工作。如:利用广播电视向受众传播知识, 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定期通过广播电视传播疾病防御之石, 降低社会群体的疾病发生率。
3、监督功能
监督是为了更好地寻求发展, 广播电视已经成为民众监督政府、企业行为活动的重要方式。对于政府来说, 民众通过电视节目播放的信息, 可积极地参与到政府工作绩效评论中, 促使政府部门调整工作模式, 端正行政机关的工作态度;对于企业来说, 利用广播电视这种大众传媒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对舆论进行监督以纠正一切不正之风, 共同营造优越的市场经济环境。
三、广播电视节目方案策划的要点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 广播电视除了用于传递社会信息外, 这种传播媒介对整个历史文明发展都有积极作用。群众通过广播电视可获取与个人实际需求相关的信息资源, 政府或企业借助广播电视平台可实现宣传散播信息的目标, 两个不同主体之间形成了相互的关系。近年来广播电视节目形式日趋多样化, 广播台、电视台在策划节目方案时要注意几个要点, 以免节目播出后引起观众的舆论与批评。
1、真实性
尊重事件过程的真实性, 这是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最基本的原则。这是由于广播电视节目是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档宣传节目, 一旦播出后必将受到群众的关注。如果节目所涉及的信息内容存在虚假成分, 势必引起观众的强烈不满, 影响了广播电视台的信誉形象。如:眼下最流行的一些相亲、选秀等节目, 参赛选手或嘉宾个人信息存在作假, 给受众群体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2、民主性
策划一档广播电视节目, 需坚持从民众生活中获得信息, 从企业经营中搜寻信息, 从政府部门中挖掘信息, 这是民主性原则的重点要求。鉴于广播电视是面向全社会的开放性节目, 为了保证其宣传、教育、监督等功能的正常发挥, 必须要尊重广大受众的医院, 策划出符合民生情况的传媒节目, 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广播电视应有的价值。失去民众的支持, 广播电视节目也就失去了意义。
3、经济性
商业价值也是广播台及电视台策划节目时需要考虑的要点, 只有确保传媒企业的正当收益, 才能让节目更好地营运下去。经济性原则要求策划人员在尊重信息事实的前提下, 适当地添加商业成分以创造理想的经济收益。如:大部分广播电视节目都植入了不同品牌的广告, 一方面为传媒企业创造了稳定的经济收益, 也为企业搭建了产品营销宣传的平台, 实现了双向盈利的目的。
4、客观性
尽管信息科技背景下, 互联网络成为了一种先进的信息传输平台, 可以随时随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实现了传播媒介的优化改进。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的客观性, 重点强调了节目内容的理性编排, 从客观角度去传播各类信息。如:时评类的节目, 在评论某一社会事件方面, 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去深入分析事件的成因、影响、处理等, 正确地引导社会群众价值观念的取向。
四、结论
总之, 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不再仅限于单纯性的信息传递功能, 而是关系着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共同发展。广播台与电视台在策划节目方案时应重点控制真实性、民主性、经济性、客观性等要求。
摘要:享有信息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每天人们都在获取大量不同的信息内容, 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信息传递需要借助多种媒介平台, 才能保持信息在短时间内快速地传播开来。广播电视是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 通过编排节目方案能够让受众及时接收到与生活工作相关的信息。针对这一点, 本文分析了广播电视节目方案策划的要点。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方案,要点
参考文献
[1]蒋光明.浅谈广播电视传媒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J].大众科技信息, 2010, 15 (2) :31-34.
[2]易崇明.广播电视节目的特点与应用功能探究[J].浙江传媒学院院报, 2011, 34 (17) :10-12.
广播电视节目 篇10
(一) 电视公益节目:具有时代特色的电视媒介形态
公益, 指的就是公共的利益和福祉, 即公共利益, 多被认为指卫生、救济等群众福利事业方面。而从广义层面解释, 即在公众所要求的社会任何领域中的利益。其所服务的对象并非某一特定群体而是社会公众。公共性是它最主要的特质, 有可以公开讨论的空间, 是开放性的话题和事件。
电视公益节目, 指的是众多电视节目类型分类中的一种, 并非传统意义上以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划分的节目类型, 而是一类将多种节目类型的表现形式相融合, 并以保障公共利益为本质社会诉求的电视产品。该类节目从谋求社会公众利益出发, 以社会特殊群体为关注对象, 记录并反映个体或群体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并以此唤起社会广泛关注。
对社会公益的关注程度与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密不可分。随着近年来电视媒体中此类节目的日益增多, 整个社会的文明化程度也会取得一定提升。相较于国外社会, 我国公民的公益意识还远未形成, 在我国公益事业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的今天, 电视媒体应以创办电视公益节目为契机, 借助自己的媒体传播优势引导公众逐渐建立起自身的公益意识, 激励其参与公益行为, 从而激发社会公众对真善美的追求, 使全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提升。
(二) 电视公益节目的发展原因
1. 倡导和谐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决定媒体自身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全国上下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例如贫富差距、弱势群体、社会冷漠等, 2011年发生在佛山街头的“小悦悦事件”更是将整个社会漠视生命的问题推至风口浪尖, 让我们正视问题的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在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对新闻传媒工作者提出了明确要求:“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 要坚持正确导向, 唱响主旋律, 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因此, 电视媒体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而电视公益节目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公民素养和道德水准, 唤起整个社会对于社会责任和社会问题的正确认识, 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健康发展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电视媒体在制作此类节目时, 不仅扩展了电视的社会功能, 还加强了媒体社会责任的体现, 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 节目形式的多样化探索满足受众的需求
电视公益节目区别于严肃的新闻节目和过于娱乐性的综艺节目, 将真实与温情相结合, 既有描述事件的真实客观, 也有表达情感时的温情纯粹。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 传达正确价值观, 直击受众内心, 满足人们对美好事物及真善美的向往, 与受众产生强烈共鸣。
3. 媒体竞争的激烈环境推动市场召唤
近些年, 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空前繁荣, 不同节目形式、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层出不穷。隐藏于表面繁华背后的是节目质量的参差不齐, 大量内容庸俗、形式雷同、制作低劣的电视节目充斥银幕。因此,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最重要的即为创新出质量高、水平高, 且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而电视公益节目的出现无疑满足了这一要求, 它紧扣时代发展脉络, 将“社会责任感”“社会公民”及“公益意识”等更具普世意义的精神注入其中, 并把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标准传达给受众, 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与其他社会阶层或其他群体交流沟通的平台, 得到大众的关注, 从而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最终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局面。
4. 新媒介技术促进广泛、高效传播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 电视节目已逐渐摆脱了单一化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技术被应用于节目制作过程和媒体传播之中, 使电视节目得以高效、广泛地传播。伴随着网络与数字化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成果已潜移默化的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短信、论坛、微博及3G技术等的广泛应用, 使节目的表现形式日趋多元, 表达方式不断丰富, 从而使观众与节目的互动得以强化。
二、中国电视公益节目的类型及特点
电视节目的形态复杂多样, 而电视公益节目作为一种在我国刚刚起步的电视类型, 很难准确分类。笔者经过总结后, 将现有的且影响力较大的公益节目, 大体分为三大类。
(一) 募捐类公益节目:最为传统的公益节目
1. 募捐类公益节目的表现形式
募捐类公益节目旨在将政府、媒体、基金会、NGO组织及爱心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整合起来, 共同关注时下的社会现实问题, 通过募集善款的形式为需要帮助的群体及个人提供帮助。此类节目是我国目前最为传统、同类节目中受众群最为庞大的电视公益节目类型。其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为央视《春暖》系列节目。
2007年2月4日,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 (CCTV-2) 发起全国大型电视直播公益活动《春暖2007》。以“春暖2007”为主题, 帮助2000万进城农民工子女筹集助学善款。本次活动联合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交通部、铁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多个相关政府及公益机构, 共同行动。直播活动采用全国各地多点直播, 17小时连续播出的形式。白天对全国多个地区的公益活动进行直播, 晚上推出两台公益晚会, 并在晚会中设置拍卖环节, 通过企业竞拍方式募得善款。据统计, 当时短短一天, 节目就获得捐助现金达7235万元。2012年2月4日, 《春暖》取名“特殊家长会”, 呼唤全社会进一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晚会举办当天各界捐献善款近1.4亿人民币。在节目现场所捐献和所拍卖的钱款, 都存入专项基金中, 并作为一项规范的制度化形式, 长期坚持执行公益项目的实施。整个节目以“爱心纽带”传递温暖为主线, 突出“关爱、温暖、和谐”的主基调。旨在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 激发社会的关爱行动, 弘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的温暖氛围, 从而推进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
除此之外, 大型募捐活动还多出现在发生重大灾害性事件之时, 如2008年央视“爱的奉献”汶川地震大型赈灾晚会、2010年“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都是同类电视公益节目中颇具代表性的。
近段时间, 募捐类电视公益节目也在不断发展创新, 湖南卫视于2012年3月30日开播的《天声一队》就是募捐类电视公益节目的一个崭新尝试。
《天声一队》是一档由何炅、汪涵主持, 明星嘉宾助阵, 娱乐化色彩较明显的大型募捐类公益节目。节目共分为三轮, 分别是草根抢擂选明星PK (演唱有主题的经典歌曲) 、队长派人PK (有故事及有绝技的草根, 有故事的明星) 、集体合作PK (两队都是合作出战) , 最后的翻盘:用选盒子的方式, 获得数目不定的现场善款。节目进行中, 通过短信、微博投票的方式通过“芒果V基金”的渠道进行社会募捐, 募捐的善款将会用于募集资金捐助学校或者募集资金捐校车。最终根据募集善款的数额来合理分配善款的用途。
2. 募捐类公益节目的表现特点
笔者认为此类节目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紧贴时下社会热点, 且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如中央电视台《春暖》系列“春暖2007”和“春暖2012”分别选取的关注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都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争议性的社会热点话题。
此外, 平台优势明显、影响范围广、传播效应强。此类节目多在中央电视台或省台播出, 因此借助平台优势, 他们能够在节目中调用更广泛的公益资源, 能够更加充分体现作为电视媒体在公益慈善上的号召力。但相较于其他形式的电视公益节目, 募捐类公益节目的救助形式较单一, 通常情况下只集中采取物资捐助的方式;播出频率较低, 只播出一期, 并未搭建一个能够长期进行公益行为的媒体平台。
反观像《天声一队》这样创新性的募捐类公益节目, 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募捐类电视公益节目。通过新技术的多样化引入, 如短信、微博等增强了电视媒体与普通受众之间的互动反馈;明星和竞赛机制的加入, 突显了公益节目的综艺元素, 公益与娱乐相结合的形态既增加了公益节目的可看性, 也使娱乐节目逐步脱离肤浅;播出频率也区别于以往募捐类公益节目, 采取每周一期, 使得节目播出周期在加长的同时, 为媒体与公众搭建了长期有效的公益平台。
(二) 圆梦类公益节目——具有创新意义的电视公益节目
1. 圆梦类公益节目的表现形式
圆梦类公益节目主要指的是, 电视媒体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与需要帮助的草根人物所搭建的沟通、交流与互助的公益平台。并通过媒体所能发挥的自身媒介传播力引发社会关注, 使需要帮助的群体和个人得到更多、更好的救助。此类节目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央视《梦想合唱团》。
2011年9月, 由玉兰油集团冠名、中央电视台与光线传媒公司联合制作播出的大型公益节目《梦想合唱团》。以“和明星一起, 为家乡梦想而战”为口号, 集结史上最强的明星阵容, 以城市概念为纽带, 打造8支为梦想而战的合唱团, 围绕8个不同公益项目展开, 将集体梦想结合个人励志, 开启了中国电视公益节目的另一番景象 (加图) 。
借着《梦想合唱团》成功播出的东风, 越来越多的圆梦类公益节目出现于各大媒体, 江苏卫视的《梦想成真》, 是一档帮助普通人实现心愿和梦想的励志类节目;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是一档由明星带给平民惊喜、帮百姓圆梦的大型公益活动以及山东卫视的《纵横四海》是一档通过明星挑战极限项目赢取奖金, 为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圆梦等都是圆梦类公益节目大军中的一个。
2.《梦想合唱团》的特点及创新之处
(1) 节目模式的创新
《梦想合唱团》的原版节目源于在英、法、美等10多个国家获得市场成功的《合唱团之战》 (clash of the choirs) ,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电视节目发展现状及受众需求和接受程度, 融入了央视自己的研发和思考。
节目以“和明星一起, 为家乡梦想而战”为口号。集结8位具有良好公众形象且知名度较高的明星, 回到自己的家乡组建一支梦想合唱团, 并在《梦想合唱团》的舞台上, 通过歌艺比拼的形式赢得不同程度的公益项目, 进而完成家乡的一个公益梦想。
《梦想合唱团》将公益主题与娱乐形式相结合。公益主题决定了节目的积极向上性, 而以歌艺比拼的娱乐呈现形式则增加了节目的可观赏性。以“家乡”为单位进行团队招募, 明确以团体作战的方式, 并以此唤起公众日渐削减的集体意识与协作精神。笔者认为节目初期明星找寻队员组队的过程, 也意味着开始了对最终公益梦想达成的努力之路。在团队队员选择上, 不同于真人秀节目挑选形象出众、敢于出位的嘉宾, 而是从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中挑选普通人。而这些最终被挑选到的队员, 其参赛目的也不同于歌唱类选秀节目中的追逐名利。他们无需出众的形象、高超的歌技, 只要热爱唱歌、拥有个人梦想、了解各团队的公益梦想并能够为了完成最终的公益梦想不懈努力。
节目形式上基本脱胎于娱乐节目。8支梦想团队, 每期节目进行一次合唱演出, 比赛采取晋级制。每次演出完成后, 由现场观众进行投票, 并根据投票结果进行淘汰, 每场淘汰一队。除此之外, 节目还造就了如梦想宝贝焦沛琼、红薯大妈许淑艳、励志男孩褚振龙等平凡但不普通的人, 他们随之成为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为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 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做出了积极意义。
(2) 创作手法和理念创新
在我国电视“泛娱乐化”盛行的大背景下, 央视立志能够做出一档代表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趣味的电视节目。《梦想合唱团》的主题定位积极向上, 并坚持为公益梦想不懈努力。在每期节目的创作过程中, 基本都离不开两条主要线索:一条是能够直击公众内心的情感线索;一条是清晰且贴近民生语态的叙事线索。在汲取国外原生节目模式的独特创意之外, 还加入了反映中国传统美德的精神内核, 用别出心裁的合唱形式, 将“众人拾柴火焰高”、共同助力公益梦想的精神带到了观众中间。不比技巧和唱功, 而用歌声和情感故事打动人, 选取重点人物, 用纪录叙事方式将演播室精彩表演、公益梦想与场外感人故事紧密相连, 集体梦想结合个人励志, 让舞台合唱呈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在相对自由的时间空间中为观众呈现完整事件, 而非在单一连续的时空中展示合唱比赛过程。引领了综艺节目的新风向。
(三) 故事访谈类公益节目
故事访谈类公益节目, 主要通过讲述故事、主持人访谈的方式, 讲述发生在人们生活中的公益行为、公益人物, 将具有特殊背景或情况的真人真事为主线, 用访谈追踪等方式还原故事情节, 并呈现给受众, 也可称之为好人故事或道德建设类公益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北京卫视的《好人故事》、四川卫视的《公益中国》、辽宁卫视的《中国好人》等等, 就属于该类范畴。北京卫视的《好人故事》是一档将演播室采访与外拍纪录片相结合的大型访谈节目。邀请的嘉宾主要是具有非凡经历和动人事迹的普通人, 让观众从他们平凡又非凡的故事中,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在心灵有所触动的同时, 感受到社会的真善美, 宣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呼唤中华民族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
此类节目最显著的特点, 就是其所讲述的均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公益案例, 更加贴近生活, 是受众更易产生共鸣, 感动观众。
四、我国电视公益节目的发展之路
(一) 电视公益节目要走“专业化”道路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传媒业, 若想牢牢锁住观众, 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节目定位。如央视《春暖2007》将关注群体锁定在进城农民工子女, 为他们募捐善款;之后又将关注群体锁定于农村留守儿童。
其次在节目的立意上, 也应始终坚持公益主题。电视人应主动施加自身对公益的追求, 在受众对低层次需求日趋饱和的情况下, 应尽力满足公众对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如对真善美的追求, 对自身道德感、责任感的唤起, 这一点也应该是众多电视公益节目的宗旨所在。
除此之外, 一档专业化的电视公益节目还应注重节目的前后期制作、节目运营方式、节目内容的整体性以及节目的活动宣传等各个方面, 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节目形式。
最终公益节目若能顺利地走上专业化道路, 将有利于一个公益节目品牌的创立。最有代表性的即为央视于2002年开办的“感动中国”, 如今它已在国内成为了一个众人皆知的公益品牌, 并通过其品牌影响力凝聚爱心, 倡导人间真情、奉献精神, 影响波及全社会。
(二) 充分运用电视语言, 增强节目观赏性, 避免娱乐化趋势加重
电视公益节目并非要将说教和宣传作为节目的首要诉求。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 要尽可能打破对于公益节目表现形式的传统手段, 转而关注人的生活方式和内在情感的变化, 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将传播触角延伸至受众的情感诉求, 从而激活人们内在的情感基因。充分运用电视语言, 增强节目可看性, 使传播内容在情感理解的层面上得以充分释放。
随着大众对电视节目欣赏水平和观赏意识的不断提升, 受众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公益节目便引起了全社会关注。充分运用电视语言, 将造型、表演、蒙太奇、音响效果、电视特技与字幕等都作为表现手段, 可使公益节目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三) 拓展电视公益节目的关注领域
此前更多的电视公益节目局限于将目光锁定在爱心、慈善、扶贫、助学及环保几个领域, 这也应与这些领域在国内发展较早、较成熟有关。而笔者认为在日后的电视公益节目制作过程中, 我们应像灾害治理、社区教育、组织成长等领域发展、深入。
(四) 增强媒体“联动效应”, 整合传播
我国媒体有着明显的行政分级, 不同级别的媒体所能享受的资源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距。例如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大台, 所能动用全国范围的媒体资源, 而反观一些地方级小台, 仅能动用当地的有限资源。行政上的分级,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媒体“联动效应”的发挥, 除此之外各个媒体也会为了保全自身利益, 而不选择进行资源或成果共享。因此为了使各个媒体都能够均衡发展, 避免一台独大局面的扩张, 应积极进行整合传播。无论从社会资源, 还是节目资源、频道资源、公益资源等都应进行整合, 从而提升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而媒体的联动效应更多是针对“公益”这一主题而言, 面对当今的传播环境, 广播、电视和报纸这三大传统媒体不断创新、扩张, 再加上新兴媒体如手机、微博等在日常生活中的侵入, 如何充分整合各种传播媒介, 提升媒体传播效率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从媒体互动——媒体联动——媒体融合, 是媒介更好的完成传播的递进过程。媒体联动指的是不同的媒体个体之间 (可为同介质, 也可为不同介质) 相互联系, 并对同一主题或同一系列的主题所进行的报道, 有时也指媒体间互为信息来源。电视媒体应积极与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密切合作, 并利用不同媒体所能集结的不同媒介资源取长补短。
(五) 渗入媒介公益营销
现代公益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作用。电视公益节目所呈现的并非只靠媒体的一己之力, 需要“借鸡生蛋”——一方面, 由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企业提供资金、实物等方式, 参与、协办公益活动, 电视媒体以此取得能够运作、传播公益活动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企业也获得了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 并通过这种机会体现出一个良好企业公民的形象, 进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此外, 强化媒体公益传播的主体意识, 实现媒体的角色转换, 反客为主, 从以前公益活动的报道者、见证者转变为组织者, 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新的媒企合作方式。
媒介公益营销的渗入, 是市场需求的必然趋势, 最终使电视公益节目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五结束语
在笔者看来, 电视公益节目就是电视媒体与公益界跨界合作的产物, 它的出现可谓“躬逢盛事”。纵观2012年的电视公益节目, 在节目的表现形式、公益内容、节目角度上都更加多元化, 更多的媒体通过公益节目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以传播支持公益, 以公益联结社会, 并通过公益传播调动和整合政界、商界、学界及民间资本产生社会进步的聚合效应。媒体不仅是公益的宣传者, 而且逐渐成为公益的参与者与推动者, 众多的电视公益节目, 也为企业的公益活动提供了方向和素材, 为公益营销的提供一种新的方向, 跟重要的是通过公益节目将政府、企业、基金会、媒体、NGO等社会力量融合在同一个平台上, 让爱心更有力量, 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受助。
公益的终极目标在于推动公民社会的建设。与国外相比, 我国的公民意识和公益意识都相对薄弱。作为一名媒体人, 我们更不应忽视电视公益节目所担负的公益启蒙责任, 通过电视公益节目对于公益内容、活动的准确传播与宣传, 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公益、认识公益, 并愿意加入公益事业, 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笔者希望在未来的中国社会中, 每一位公民都能了解到公益无关权利、财富、地位, “全民公益”“人人公益”的概念能够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郎劲松.潘飞.《电视公益节目的社会价值和传播期待——解析贵州卫视.“关注农民工”系列节目的公共话语空间》现代传播.2008年第2期.
[2]严三九等.《2007年中国电视公益节目发展年度报告》.2008.1.
[3]李宝萍.《海外模式的中国化表达——解读央视梦想合唱团》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
[4]张振聪等.《传递爱心共建和谐——记CCTV-2的大型公益活动“春暖2007”》今传媒.
[5]胡长全.《我国电视公益节目的问题与对策》现代传播2010年第一期.
[6]罗梦.《中国电视公益节目的现状与进程探微》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电视节目介绍 篇11
节目全文可登录:www.ngx.net.cn。
《滇南小耳猪养殖技术》
滇南小耳猪是由当地少数民族从本土野猪驯化而来的纯原生本地品种,养殖历史悠久,它是云南省的特有品种,在勐腊、瑞丽、盈江等地区分布广泛;滇南小耳猪先后被列入了《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中国猪品种志》,2006年被列入了“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滇南小耳猪具有耐湿热、耐粗饲、屠宰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遗传性能稳定的特点。
《石榴疏花疏果与套袋技术》
石榴,为石榴科石榴属石榴种。石榴的外表美观,果实像一颗颗红色的宝石,被人们赋予红红火火、阖家团圆、多子多福的象征,加之它的果粒酸甜、可口、多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糖类等营养物质,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市场需求量大。但是,要想种出这受人们喜欢、被市场认可的石榴,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在本期的节目当中,为观众朋友们介绍几项提高石榴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技术,供果农朋友们在种植的实践中作为参考。
《黑鲪鱼养殖技术》
黑鲪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本片介绍了黑鲪鱼在繁育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设施、设备,黑鲪鱼亲鱼的饲养过程,产仔过程,仔鱼饲养的过程,稚鱼饲养过程,幼鱼饲养过程,商品鱼海水网箱的饲养过程。
《龚扇》
本片通过对龚扇的历史和艺术风格的介绍引出龚扇第四代传承人连紫华,同时通过对龚扇制作过程的介绍,让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了解龚扇之美。
《细长毛山药栽培技术》
广播电视节目 篇12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县级台,创新,题材,策划,制作
新闻就是要“出新制胜”, 这是新闻的本质使然。对于县级台的基层记者来说, 在节目制作全程的各个环节, 寻求创新, 来赢得节目的质量, 这是在节目创优方面破局的重要方法。以下就结合福建省石狮市获全国和全省优秀电视新闻作品, 研究县级台的基层记者如何以创新节目来寻求节目创优。
一、题材设计创新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第一道工序, 是题材的选择与处理, 全程化创新必须从这一道开始。而在各种重要的电视节目评奖中, 最注重的是节目题材。那么, 该如何进行县级台的电视新闻节目的题材创新?
(一) 重大题材:贴近本土新闻, 凸显接近性
县级台在制作重大题材的新闻的关键, 在于如何面对这样的全国关注的热点题材, 将节目内容扣紧当前国家时事大事, 把最主流的思想、最先进的知识,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受众面前, 简单地说就是以重大题材取胜, 制作出与这些题材密切相关的具有独特性的本地新闻, 既折射出时代特点, 又彰显县级电视台电视新闻的接近性和原创性。
农民工问题既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因此, 农民工题材是我国近年来十分重要的电视新闻题材。农民工在石狮市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 农民工比本地人还多, 石狮农民工参保具有典型性。2007年10月, 我们在全国农民工参保热议中做了这条新闻。不仅捕捉了社会热点, 还大胆提出并深刻地剖析农民工参保之后又退保的主要原因———不仅有农民工的短视行为, 也有地方财政等方面的原因, 更值得指出的是农民工随着工作地点的变化而医保卡无法异地流动的医保体制问题。“一参一退”, 节目的题材创新性就出来了。当时农民工的保障问题是全国关注的难点问题, 2008年3月份全国两会期间, 农民工的医保问题又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因此, 在4月份举行的全省广播电视评奖中, 《石狮农民工参保之后又退保》获得2007年福建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笔者认为, 题材创新是该新闻获奖的主要原因。
今年五月, 石狮台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电视专题《回眸石狮市长“直选”》获得2008年度中国电视外宣彩桥节目奖金奖。该作品紧扣改革开放这一历史背景, 以1988年石狮由海隅小镇升格为省辖市和“时势造英雄”为背景, 通过主人公刘成业竞选市长的“人生关键点”来展现改革开放早期地方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段精彩故事。这一电视专题凸显了接近性, 因此节目一推出便赢得了观众的赞赏, 在去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期间, 央视二套、四套展播了这个节目。
又如, 获得2008年福建新闻奖一等奖的电视长消息《石狮农民办两岸民间盛会》也是大题材本土化的典型。石狮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源远流长, 蚶江端午泼水节作为对台关系的重要事件, 长期收到各电视台的关注。在这个题材中, 我们独辟蹊径, 从一个热心举办蚶江端午泼水节已有十多年的石狮农民林清阔入手, 采用人物报道的方式。这也是一次把重大题材进行创新报道的成功先例。
因此, 重大题材要凸显接近性就要由“硬”做成贴近市民的软新闻, 从百姓身边事的角度去报道, 其检验的标准有:一、有没有符合“三贴近”的原则;二、能否为普通读者所喜闻乐见。在具体操作上, 两大做法值得借鉴:一是“硬”题材从“软”处着手, 角度贴近受众;二是大题材从“小”处切入, 写百姓的身边事。
(二) 非重大题材:立足题材内容的新鲜感
在县级台, 很难有机会“碰”上大事、要事, 只能从本地发生的一些“小事”入手, 以小见大, 让小题材立意高些, 折射出时代特点, 方显作品的优势与份量。这就要求在选择、处理非重大题材时, 必须立足题材内容的新鲜感。在县级台所处的地域中, 旧事物、旧观念往往占据社会生活的主流, 而新事物、新观念的发现, 更加需要记者敏锐的新闻敏感。
2006年获福建省电视三等奖和泉州市电视一等奖的专题《十年逃亡两面人生》讲述的是, 2005年5月31日下午, 石狮市公安局将10年前发生在石狮的入室抢劫案的漏网之鱼何世忠捉拿归案。逮捕罪犯本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 但我们在采编时, 把重点放在“干部提拔”这一群众关心的话题上, 何世忠曾是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石陵镇党委委员、镇武装部部长, 头上还戴着镇人大代表、全国抗非典先进个人等众多耀眼的光环, 当年还作为兴宾区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根据何世忠的这一背景, 节目提携出了何世忠这种“负案”提拔的现象, 并由此阐述“在选拔录用、提拔使用干部时应当更慎重, 应当扩大和延伸考察的视野, 把考察对象在外省、外地的活动情况也纳入考察范围, 尽最大努力发现问题, 堵塞漏洞, 避免用人失察”, 节目不但打破了就案件谈案件的框架, 有了新的立意, 而且使得公安局逮捕罪犯这个非重大题材有了新鲜感, 显出了节目内容的优势与份量。
二、新闻策划创新
新闻事实本身是客观的、不可策划的, 但新闻的报道方式及新闻的设置模式是主观的, 是可以策划的, 并且可以适时地实现动态策划, 形成有新意的新闻事件, 这也是县级台新闻节目创新的路径之一。荣获2004年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一等奖的《民评十大恶习鞭挞社会顽症》就是策划创新的佳作。
参加石狮宴席的人都能感受到“宴席迟开耗良辰”的无奈。请帖上通知晚上七点开席, 但实际上最早也要到九点才开始。参加宴会的很多人都吃过饭或吃了点心才来赴宴, 许多美食佳肴都浪费了。在石狮生活过的人也清楚, 老人去世后要一周才能出殡, 而出殡时要排长龙游大街, 严重影响了交通和城市形象。《泉州晚报》曾在重要版面连续几天进行披露报道, 央视《新闻30分》也进行了曝光, 泉州市、石狮市的两会代表委员也多次提案, 呼吁改革这种恶习。2004年底, 笔者主动找了位做网站的朋友, 建议利用他的网站, 罗列20多种不良习俗进行评比, 并就此制作了电视新闻节目《民评十大恶习鞭挞社会顽症》。
民评十大恶习, 这个活动本身就具有新鲜感。一新, 人家都是评十佳树形象, 它却评十大恶习揭城市之丑;二新, 它不是以传统媒体为载体, 而是以网络的新手段来发起活动, 这做法让市民的互动参与性更强;三新, 它不是政府单位组织评选, 而是网民自发评选, 评的不是什么重大事件, 而是老百姓身边常见的恶习。
这期节目通过记者的报道策划, 用新鲜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 县级台善于从习以为常的旧事物中寻找“亮”点, 策划出有新意的新闻事件。
三、制作手法创新
(一) 新闻标题个性化
电视新闻的标题在屏幕上出现的时间很短, 它以实题为主, 既要求简洁, 又要生动有新意。否则, 就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 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此, 好的标题既要准确表达新闻的要旨, 又要出新意。如《网络世界石狮猎人》、《回眸石狮市长“直选”》就抓住了新闻人物、新闻事件的个性。《石狮农民工参保之后又退保》将一“参”一“退”的对比运用得惟妙惟肖, 揭示了农民工医保的体制问题, 表现了退保人的无奈, 十分鲜明地反映了新闻事件的个性。
(二) 特效与动画的形象化运用
电视新闻最大的优势在于声画结合, 其表现形式的创新不仅可以加强新闻内容的表现力, 使内容融化在声画艺术之中, 留给观众深刻、更强烈的视觉效果, 而且可以增强新闻内容的接近性, 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满足观众期待与满足的心理, 更重要的是, 可以借助编辑艺术的创新, 使新闻节目的立意, 通过编辑技术, 以新颖的方式形象化演绎。
1、字幕和特效画面的融合应用
《民评十大恶习鞭挞社会顽症》在制作技巧上做到了字幕和特效的融合应用。十大恶习的每个恶习出现时, 都有字幕和恶习画面加“皮鞭声”的音效同时出现, 切中标题所说的“鞭挞”。这条电视新闻后面有4个富有个性、与采访身份很贴切的同期声, 但在人物画面的左边或右边巧妙地显现恶习相关链接和数字, 使画面更加别致。
此外, 《民评十大恶习鞭挞社会顽症》节目打出标题时的背景是电脑屏幕和两个恶习的叠加的黑白定格画面 (一个是偌大宴会厅客人等得无聊正在打扑克的画面, 另一个是市区出殡排长龙游大街的画面) 。这种方式使得题出图出、题图相彰, 凸显了题旨, 也更加生动、更有吸引力。
2、借用动漫和拟人手法
获2006年福建省电视新闻二等奖的专题《网络世界石狮猎人》, 说的是石狮青年蔡文胜创造网络神话的故事。节目中采用动画的形式进行解说:“互联网俗称域名, 也称玉米, 域名被你们俗称为‘玉米’, 你可别小看我只有这几个字母, 如果你在互联网上丢了域名, 你就是丢了身份证, 丢了户口簿, 就成了黑户, 没人能在互联网上找到你, 所以玉米我能帮你赚大钱, ‘一块玉米’转眼倒手就要好几千万, 但你要注册搞定一块玉米没那么简单, 不是填个表、交个费就完了, 这里面的学问、技术深得很, 世界上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有上百万之多, 可是能成功的, 就搬起脚指来算都能数的出来, 蔡文胜, 我们都说他是一个大玉米聪。”
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和动画玉米的画面, 让观众更生动形象地了解域名和域名的价值, 对蔡文胜这位石狮籍的网络“大玩家”产生浓厚的兴趣。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县级台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破局, 关键是要在题材上注意挖掘重要题材的本土化, 同时注意发现地方题材中的新、旧两方面的新闻, 以新闻敏感捕捉新事物, 以新闻策划激活旧事物, 并将节目制作表现手法作为县级台较为可行的创新入口。
参考文献
[1]、张永刚:《从“三个结合”中创新电视新闻节目选题》, [J].《新闻传播》, 2009.1
[2]、李占鳌:《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创新点》, [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9.1
[3]、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4]、叶子:《电视新闻节目研究》,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5
【广播电视节目】推荐阅读: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研究09-17
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10-1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专业05-29
【附件1】【参考】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书07-05
校广播电视中心校园原创节目策划方案09-28
(1992)250号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有线电视台、站电视节目管理的暂行规定07-08
广播音乐节目广播稿10-24
广播直播节目07-16
广播方言节目05-22
广播新闻节目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