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广播节目

2024-09-22

旅游广播节目(精选9篇)

旅游广播节目 篇1

一、整体定位

(一) 频率定位

厦门旅游广播调频FM94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开播。厦门旅游广播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全天播音18小时, 以旅游资讯文化为主、音乐生活休闲为辅, 凸显“大旅游”概念, 兼具生活性、互动性、在地性, 在立足本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同时, 全方位多角度为国际旅游城市———厦门提供优质的旅游休闲资讯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厦门旅游广播品牌形象, 精心打造旅游广播的发展策略和频律定位, 拟通过广播载体的传播媒介, 利用厦门旅游广播形象标识吸引受众关注,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激发受众对旅游广播的热爱之情, 并以此为受众传递旅游信息、提供旅游服务。

厦门旅游广播是一个带有鲜明旅游特色面向广播受众的专业广播频率, 频率覆盖厦门、漳州、泉州以及金门、台中等海峡两岸。倾力打造高质量绿色旅游调频电台, 打造频率明星主持人和品牌节目, 更好地为厦门旅游国际化服务。

在参与调研厦门旅游广播的整体听众、家庭听众、驾车人士, 从厦门听众认为旅游电台频率的定位来看 (见图表1) , 以旅游资讯为主, 综合生活时尚资讯分别占54.4%、53.7%、60.3%;以纯旅游资讯特色电台分别占23.8%、24.7%、16.1%;以旅游资讯和音乐娱乐电台分别占47.3%、48.1%、40.2%;以互动服务为主的旅游资讯电台分别占23.4%、24.4%、14.6%。这说明旅游广播除了满足受众听觉的美感需要之外, 更要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水平。因此, 旅游广播将根据需求加入生活、企业、教育、娱乐等综合的节目内容, 即时调整和开发有利于广告投入的节目内容。

(二) 受众定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假日意识的推动, 人们出门旅游的越来越多。2009年全年, 厦门地区平均每天有大约40.6%的广播人口 (约为24.1万) 收听广播。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受众群体, 结合对厦门旅游广播听众在不同场所的收听率和旅游广播听众构成、集中度的预期分析, 旅游广播受众定位是:以移动和旅游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 兼顾厦门市民、学生、出租车、私家车主、白领、休闲场所 (便利店、景区) 为该频率的几大主要受众群。

二、节目设置

(一) 特色与要求

厦门旅游广播在节目设置上, 以旅游文化、旅游信息、旅游服务、旅游推广为节目主线, 围绕旅游、资讯、文化、音乐等四大版块, 全天播音18个小时。以旅游和生活的资讯、文化、访谈为内容展示并推行热爱生活的理念, 以经典音乐为主题的专业编排为受众营造回忆、感受、体验的氛围和生活中时时相伴的亲切关系。同时, 保证全天节目整体内容和收听习惯的契合, 使频率具有整体性、一致性, 体现了良好的频道规划和收听质感。

根据市场需求的几个节目类别, 我们将做到和要传达的是1、2、3、4、5。1年1场大型主题活动, 2个频率理念 (节目上传递幸福频率中承载绿色) , 早中晚打造3个收听高峰, 4个节目编排季 (每个季度重点打造一个主题) , 5档名牌节目等。

(二) 编播人员分析

厦门旅游广播的主播平均年龄不到28岁, 其中既有刚刚进入广播的专业院校科班毕业生, 也有经验相对丰富的广播主持人, 在进入旅游广播之后, 应该充分调动新人的积极性, 发挥旧人的传帮带功能。让两者能够在旅游广播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成为都市时尚一族的代言群体。用年轻的听觉、时尚的眼光体现新都市精英的生活态度, 以年轻的主持团队致力引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传递“幸福”, 以真诚为听众服务的理念和贴心服务的意识, 节目风格轻松、活泼、时尚, 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平民情结和听众至上的真情, 给广大听众带去不一样的“新旅程、心享受”。

(三) 节目设置的相关说明

随着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 面对电视、互联网、手机通讯的不断壮大, 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不断遭受到受众及广告资源流失。在不断进行的文化产业改革浪潮中, 电视、纸媒、网络更加针对性的进行“窄播”, 各种专业化类型的电视、网络不断出现, 如电视的专业新闻频道、少儿频道, 网络的各类型频道, 纸媒的专业化版块区分, 更有效地吸引了属于自己的受众。而作为广播, 依旧是进行最原始的大众传播。作为福建省第一家专业旅游电台, 厦门旅游广播唯有走专业化的道路进行“窄播”, 在节目设置、频道宣传、广告排播等方面进行创新, 才能在原本已经激烈的媒体浪潮中脱颖而出。

由于广播靠的是声音传播, 大部分受众不可能像电视、报纸那样专心地收听节目, 且大部分受众又以随时移动为特点, 这注定了广播节目的受众都是“三心二意”, 同时, 现在广播已从单一的“我播你听”, 变成了现在的多渠道收听, 从录播到直播到连线互动, 广播节目的形式不断创新。作为旅游属性电台, 厦门旅游广播在节目编排上进行大胆创新, 颠覆传统半点节目的形式, 以20分钟为一个单元进行节目设计, 全天节目编排突出“以人为本”, 更加贴近生活。同时加大周末直播节目力度, 做到“周末不打烊, 精彩每一天”。

(四) 频道包装

随着广播频率的不断增多, 形形色色的节目也逐渐繁多起来, 在这激烈的竞争中要想让频道、节目站稳脚跟, 除了需要在节目的创新、编排上下功夫, 更重要的是进行系统的频道包装, 使频道、节目形成风格, 吸引更多的听众, 为广告创收、受众认知度和收听率等方面打下基础。

首先在频道的宣传片花制作、正点报时设计、整点资讯及气象的编排等, 都必须体现频道的理念及鲜明特色。如厦门旅游广播正点报时的设计, 一改以往严肃的播报方式, 转而采取“素人报时”, 让普通民众参与到频道中, 以轻松罕见的方式突出频道“爱生活爱旅游”的频道理念。在主题的设计中, 采取“爱生活爱旅游”大方向不变, 每月设定一个主题并进行宣传带的创意制作。

在主持人方面, 重点突出主持人“个性”, 并针对其个性进行包装宣传, 以“明星”的方式推出频道DJ, 在户外活动等方面进行主持人宣传推广, 做到“用主持人的个性吸引听众”, 让频道DJ成为频道收听率等方面的增长点。

三、开创互动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发展, 旅游广播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电视旅游节目及产业以直观、清晰的画面占据媒体优势;各类旅游网站的兴起撼动了广播“快速及时”的特点;手机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抢占了旅游部分资源。广播昔日的特点已不再独家拥有。笔者认为, 主动出击, 加强与各新兴媒体的合作, 能开启新媒体资源发展大趋势。

三网融合+新媒体化必将开创旅游广播互动传播新方向。厦门为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 旅游广播将借力这个大好时机开创广播加入三网融合的新模式, 在打造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时, 着力构建一个关照大众、关注家庭, 营造绿色心灵的立体幸福情感网络, 充分发挥旅游广播传播优势, 给受众带来全新媒体体验, 给旅游广播注入新的活力。

四、市场构建

广播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开辟了广播的新天地, 充分利用网络无地域界限、无时空障碍的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广播的传播范围, 为广播更好地传播奠定了基础。

(一) 开通专属网站进行网际互动, 网址:www.94tbc.com

旅游相对于其他音乐、交通等方面, 更需要画面让受众亲身感受到, 这也决定了厦门旅游广播在与网络媒体的合作上要比其他类型电台来得重视, 因为只有借助频道网站这一平台, 才能弥补单纯的旅游节目只有声音, 没有图片的遗憾。因为视觉的感受远比听觉的信息到达率要高, 更容易在听众的脑海中留下印象, 从而更好地传播旅游信息。

在网站的功能开发上, 更突出与听众的交流互动, 开设“丢纸条”的功能, 让在线收听的受众更好与直播间主持人沟通, 同时透过这一功能, 更好地增强广播的服务功能, 把服务理念融入到节目及线下, 例如为听众更好的规划出行线路, 接受听众旅游投诉等。

在网站功能内容的选择上, 将每日及时更新的各地旅游资讯上传到网站首页上, 这样弥补了广播资讯稍纵即逝的缺陷, 将新鲜热辣的旅游资讯定格在网站, 让想到厦门旅游地外地听众第一时间了解厦门旅游的策略及信息。

(二) 借助传统强势网络媒体

开通微博、博客进行网络即时宣传:微博:t.sina.com.cn/94tbc, 博客:blog.s ina.com.cn/94tbc。

在频道开播仪式就与新浪厦门进行了战略合作伙伴联盟, 通过网际网路宣传和线下活动的开展同时开展, 不断提高频道知名度及曝光度。如与新浪微博已进行的专题合作包括“2011厦门马拉松”、“628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海峡驴友节”等活动, 在大事件、大活动中进行频道宣传。透过新浪微博实时发布最新频率动态, 不定期举行网友系列福利活动来提升频率影响和听众参与的美誉度。

(三) 加强对台媒体合作

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台海宽频 (www.taihaitv.cn) 进行深度合作, 开通广播节目网络视频直播, 共同打造时尚类和卖场类互动节目, 让广播看得见, 打造自已频率的主持明星, 包装自己的嘉宾, 提升频率在网络的认可度。同时, 借助台海宽频对台宣传的优势, 将电波传递到海峡对岸, 透过声音将两岸的美景传递到听众身边。

旅游广播节目 篇2

优哉游哉,快乐随行,欢迎收听,这里是《世界正美丽》栏目。我是本期节目的主播XXX。

接着上周去的张掖和酒泉之后,再带大家去敦煌玩一玩。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点,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北塞山,东持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在这个群山拥抱的天然小盆地中,天山雪水滋润着

敦煌曾经是一个荒凉的戈壁小城,但由于信众的执着,岩壁上就出现了莫高窟,如果说古都西安正在进行修旧如旧的规划,那么敦煌在这方面则有更深的执着,在这里,几乎都保留着过去的风貌,甚至连在这里新建店铺的商人,也被这样的历史所影响着,古堡式的外观,仿古的内装潢,进入其中,都会令人产生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仿佛将手按上黝黑的墙砖,就可以打开通往前世的时光之门,与有缘人再续前缘。

A:鸣沙山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7公里处,东西绵亘40多公里,南北纵横20公里,海拔1650米。敦煌鸣沙山全由细沙聚积而成,沙粒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晶莹透亮,一尘不染。沙山形态各异:有的像月芽儿,弯弯相连,组成沙链;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耸起,有棱有角;有的像蟒蛇,长长而卧,延至天边;有的像鱼鳞,丘丘相接,排列整齐。

自古以来,由于不明敦煌鸣沙山鸣响的原因,产生过不少动人的传说。相传这里原是一块水草丰美的绿洲,汉代一位将军率领大军西征,夜间遭敌军的偷袭,正当两军厮杀之际,大风突起,漫天黄沙将两军人马全部埋入沙中,于是这里就有了鸣沙山。据说,现敦煌鸣沙山的沙鸣,就来自他们拼杀之声。 敦煌鸣沙山沙峰起伏,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像绸缎一样柔软,少女一样娴静。在阳光下一道道沙脊呈波纹状,黄涛翻滚,明暗相间,层次分明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敦煌鸣沙山在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难怪清代诗人苏履吉称:“雷送余音声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据史书记载,敦煌鸣沙山在晴朗的天气,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成为著名的甘肃旅游景点敦煌八景之一:“沙岭晴鸣”。

B: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月牙形的清泉,泉水碧绿,如翡翠般镶嵌在金子似的沙丘上。泉边芦苇茂密,微风起伏,碧波荡漾,水映沙山,蔚为奇观。对于月牙泉百年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的不解之谜,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这一带可能是原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中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这种解释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没有消失的一个原因,但却无法说明因何飞沙不落月牙泉。

月牙泉的周围是高高的沙山,中间有一个形似月牙的小湖。这里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

C:敦煌石窟,又名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悠悠漫卷。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为人们打造了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炽热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D:当地人喜食羊、鸡、牛肉、驴肉,对面食制作尤其讲究,主要以面和米为主,这和全国大部分地方的饮食习惯是基本相同的。阳关东路的沙洲夜市内有风味小吃区,可以品尝到各种甘肃风味面食,烤肉等,价格便宜,而且连附近的小巷也很热闹。如果想找一个相对清幽的地方就餐的话,可以到鸣山路飞天宾馆附近,那里有不少中西餐馆,价格适中,饭菜可口。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校园旅游节目广播稿2

校园旅游节目之张掖,酒泉

优哉游哉,快乐随行,欢迎收听,这里是每周四中午的《世界正美丽》

丝绸之路专场。我是主播XXX,我是主播XXX。

今天将要带大家去到丝绸之路的第六站——张掖和第七站——酒泉。

A: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武威地区和金昌市,西连酒泉地区。在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张掖作为第二批国家38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公元前1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建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之意而得名。张掖古称甘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环,也是河西四郡之一。 马可.波罗东游中国时曾醉心于此,停留长达一年之久。张掖属温带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198毫米,年均气温7℃。

B:张掖市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奇特,造型各异的古建筑,构建精巧,绚丽多姿,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之美景。有大佛寺、西来寺、土塔、镇远楼、山西会馆、明粮仓等古代建筑,黑水国遗址、汉墓群、古城墙、长城烽燧等历史足迹;还有甘泉公园、沙漠公园、黑河山庄、大野口自然风景区等融南国秀色与塞外风光为一体的绚丽的自然景观。其中,隋代木塔、明代镇远楼、黑水国遗址等古迹享誉中外,特别是保存完整的西夏大佛寺,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和现存全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名扬海内外。

A:大佛寺位于张掖市西南部,创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原名迦叶如来片叶寺,是甘肃省境内最大的西夏建筑遗存。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三处。大佛殿殿高33米,面阔9间,规模宏大。殿门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左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入三摩地”、“祗(zhi第三声)园演法”。殿内四壁为《西游记》和《山海经》的壁画。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6000多卷佛经,经文保存完好,其中尤以金银粉书写的经文最为珍贵。寺后有一33.37米高的土塔,为张掖五行塔之一,其一、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 据记载,张掖大佛寺曾为元世祖忽必烈降生地,别吉太后的灵柩寄放于寺内。南宋末年,宋恭宗赵显被虏后为避祸而出家于此。大佛寺规模宏大,16世纪时寺内可容纳四、五千人同时朝拜。

B:下面带大家走进张掖著名的旅游区:山丹军马场。闻名遐迩的山丹军马场,构画出独具西部特色的绚丽画卷,它位于张掖地区山丹县南55公里处的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的世界第二大马场。

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经开始养马。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衰。山丹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膘悍,耐粗食,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是驮、乘用的良骥,目前共有一万多匹马,游客到大马营后,继续东行50公里到军马场一游,可举行骑马旅游、野营,参观赛马或马术表演,或游览自然风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说的就是古代的河西。这也就足以证明了张掖的葡萄酒历史是比较悠久的。除了点到美酒,张掖的小吃也是不能让人忘记的。张掖的小吃在保持传统口味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张掖特色,能让你回味无穷。张掖的豆腐脑,灰豆汤,马场酸奶等特色饮品是张掖人民的最爱。除此之外,在张掖,只要是席宴,都会上一道特别的名为“西北大菜”的菜肴,香香的扣肉下是一个个象征吉祥意义的肉丸子和豆腐丸子,旁边点缀着嫩香的炒鸡蛋和木耳以及翠绿的青菜,美味无比。还有张掖的卤肉,卤鸡爪等各种卤味,张掖的凉粉,鱼儿粉等小吃,都会让你在这个城市流连忘返。

A:好了,对于张掖就只能说到这里了。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去的地方就是酒泉了。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南依祁连山,北望内蒙,东通兰州,西接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倾斜盆地状态,海拔1340~2200米。全市有大小河流17条,发源于祁连山,年平均径流量6.98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均储量8.52亿立方米。年平均气温7.3℃,年平均降水量85毫米。酒泉这里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著名的有西汉胜迹——古酒泉;地下画廊——东晋壁画;明代建筑——钟鼓楼;“小西天”——文殊山;以及大片的汉、晋墓群和汉、唐、元、明的古城等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址。

B:酒泉的自然风貌具有无穷的魅力。莽莽黑戈壁滩上的每块石头,都能讲出一个故事。无边无际的黑色砾石,不知是烈日还是古战场的烽火烧焦了它,放射出古老而又迷人的灵光。天无飞鸟,地无草木的金色沙粒上,柔和流畅的线条,如凝固的泥浪,流向天际。且不说三危山、鸣沙山、月牙泉之神、之奇、之美,现代冰川就足以使人留恋忘返。这里一个个水晶石般的世界,使含情的绿洲被古老的丝绸之路连在一起,似一串绿宝石挂在大戈壁坦荡的胸前。

A:酒泉境内山脉连绵,戈壁浩瀚,盆地毗连,构成了雄浑独特的西北风光。既有银妆素裹的冰川雪景,也有碧波溪流的平原绿洲,还有沙漠戈壁的海市蜃楼。别具一格的风光胜景,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观光乐园。自西汉始,这里就是中原通往西域至中亚、欧洲的门户和咽喉,交通运输历史悠久,著名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在酒泉灿烂的文化中,建筑艺术可谓最辉煌的一页,傲然屹立的汉族长城烽燧,迄

今还能同土筑墙同存,成为中国历史上因地制宜采用建筑技术措施的典范。一座美丽的城市中,现代追求与古老艺术交相辉映。 酒泉西汉胜迹又称泉湖公园和酒泉公园,位于酒泉市东2公里处,因园中有酒泉而得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为一座集古典园林、天然湖、文化游憩、趣味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酒泉,因传说泉中有金,故又名“金泉”。 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大获全胜于此,汉武帝赐御酒以赏,霍去病以功在全军,人多酒少,遂倾酒于泉中,与将士共饮,故有“酒泉”之名。如今这泉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走近时,似乎还可以闻到清洌的酒香,也因此成了游客酒泉之行的必 游之地。酒泉公园不仅以千年古泉、西汉胜迹、李白诗碑著名,而且一批具有现代韵味的景点——水榭古舫、月洞金珠、烟云深处、月湖假山、花月双清、翠竹园,银杏园等让人如在画中。园内现存泉、湖、亭、榭、碑、廊、庙等古迹建筑多处,还留有众多名人的笔墨。 A:唐代诗人王翰所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中提到的夜光杯就是出自酒泉的。 酒泉夜光杯是一种用玉琢成的名贵器皿,以祁连山玉精雕细琢而成,造型独特,样式精巧。夜光杯分传统夜光杯和仿古夜光杯两大类,其色黑赛乌漆,白如羊脂,墨绿似翠,纹饰天然,杯薄如纸,光亮似镜,内外平滑,玉色透明鲜亮,用其斟酒,甘味香甜,日久不变。尤其在月光下对饮,杯内明若水,似有奇光异彩,因而自古就有“酒泛夜光杯”的说法。当你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呢!

校园旅游节目广播稿3

人生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的不如意,总不会风平浪静的安逸度过,也许正是因为这所谓的调剂才让乏味的生活多了一抹无法触摸到的模样,人们在对与错中交错,在爱与分离里并肩比邻,不是感性里的生命花季,却可以充盈起心海的碧波荡漾,擦身和诀别间,我们依然在路遇着人生旅途上的很多站台,一站站的经过,一站站的停留,把记忆留给了花样年华,把足迹印记在了心灵相簿,若干年后,轻轻开启尘封的记忆,我想,我们的脸夹上依然有微笑。 就是有不顺,那应该也是一段最另类的行走风景。大家好,这里是行在脚下,我是娜娜。如果你有好地方要邀我一起旅行,可以在节目中短信给我672847,也可以@我的微博May辣辣,让我们一起乐在旅途。

今天娜娜就带大家去有着快板味道的地方——山东走一走。 山东是典型的北方世界,有着著名的旅游胜地、人文特色。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距今已有四五十万年了。进入齐鲁大地,映入眼帘的一切都是陌生而又亲切的。正是金秋时节,大西北已是满山红叶,而齐鲁大地还是一片浓重的绿装。山东是绿色的世界,铁路沿线,公路沿线,以及我们所走过的每一座城市,都有绿色的树木,绿色的草坪,绿色的庄稼,无不呈现出一片勃勃的生机。绿树红瓦,碧海蓝天,是山东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

山东青岛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崂山的神秘传说,早已在蒲松龄老先生的笔下领略过;德、日帝国主义列强对青岛的侵略,也在史书上读过;如今的青岛是什么样儿,也在电视上看到过,可要真切地感受她,却并不容易。大连是一座与青岛齐名的城市。大连的美丽不亚于青岛。

山东是中国古人类遗址分布最多、时间最早、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有着保存相对完整的古人类的遗址,典例有大汶山遗址,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和确立,为探讨龙山文化的渊源,建立山东地区原始文化区系类型等重大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也为中国新石器时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让我们触碰原始的温度,感受文明的力量。画的世界是美的享受,如画的山东,是中国发现汉画像石最多的地区,同商周的青铜器、唐诗宋词一样,是国家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著名的有安丘汉画像,内容丰富,描写着一段传奇的生活,惟妙惟肖表现了主人的“极乐生活”场景。

曲阜是中国儒学的发祥地,孔庙的庄严,孔府的豪华,孔林的苍古,把中国的主流文化推向了至极。如今三孔已隶属于国家,三孔本来就是国家的,就象孔子的思想一样,它早已不姓孔了,它是一个民族的。孔府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现有建筑群的形成,源于早期“依庙为宅”的孔子故居,经长期发展,始成现存规模。

依偎在孔文化的身边,感受着一阵阵灵动的思想交流。时间吞没这个世界,然而有一样东西是摧毁不了的,那就是文明。

文明文化交流的地方,留下一丝神奇的味道,就产生了专门的文化活动场馆,烟台福建会馆位于烟台市毓岚街。是福建籍商贾集会联谊的场所。由闽地船商集资,依照当地风格设计并预制构件,海运至此组装而成。皆砖石木结构,以闽地之雕饰见长,时称“鲁东第一工程”。还有就是山陕会馆位于聊城东关古运河西岸。为山西、陕西两省商贾集会联谊的场所。建筑的特色总想驻足,欣赏房檐下石柱栩栩如生的雕刻尤为吸引,是美的享受。

神话的力量会让人对世界有更多思考的空间,蓬莱阁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是的,古代传说蓬莱是神仙之所,“八仙过海”也从这里启程,建于宋代,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以及美丽的传说使蓬莱阁成为向往胜地。

中国封建帝制对于建筑有严格的限制,因此除了帝王,一般没有如同西方恢宏的民间建筑,就留下许多富有文化色彩的建筑物。

让我带领你走进质朴的山东民间建筑,魏氏庄园系当地缙绅魏肇庆的宅第。魏氏自四世祖魏毓炳起相继居官,是鲁北知名的望族。庄园由城堡、广尝水塘三部分组成,庄园布局小巧严谨,颇具中国北方传统建筑特色。

丁氏故居位于龙口市黄城西大街。屋坐西朝东,为典型北方传统的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分若干个大院,每个大院由若干个四合院组成,疏密得当,浑然一体,古朴大方。是目前中国规模宏大、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式建筑群。

山东省拥有各种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70多处,展出内容有文物、自然、历史、人物、民俗、工艺美术等,构成了人文景观的精华部分。山东省博物馆位于济南市,是国内收藏甲骨文最多的省份之一。泰安市有泰安博物馆,原为岱庙,岱庙为泰山脚下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历代君王登封泰山的地方,1986年辟为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位于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故居为一座幽静的庭院,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坐落于临沂市兰山区。中国第一座汉墓竹简博物馆。其中《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就典藏在这个地方,对于中国-军事史、文字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馆位于平邑县城,主要以矿物标本和古生物化石为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地质博物馆之一。

山东给人的是宽阔的印象,然而山东在细节中表露着细腻,一段历史诉说着一段传奇,山东仅凭讲述,不能感悟到那种撞击心灵的高度,需要你去触摸一方水土的魅力。

旅游广播与旅游栏目研究综述 篇3

1 国外研究现状

二十一世纪以来,媒介多元化、融合化得到极大地提高。在这一新的媒体发展格局中,广播一方面在谋求技术上的融合,发展“网络广播”等新形式;另一方面在节目内容上也在追寻不断创新和发展。检索资料发现,目前国外广播发达国家的广播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广播史、广播技术、广播政策、广播节目。

其中,国外广播节目研究又主要集中在新闻、音乐与广播剧的研究上。

广播内容的研究,隶属于广播本体研究范畴。在美国等广播发达国家研究的初始阶段,出现了大量关于广播传播功能的研究,研究者多从节目内容出发,鲜有对广播新闻传播的探索。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学者的广播研究方向又有所改变,出现了大量对广播音乐、广播新闻节目的分析研究;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研究者多从实用角度出发,出现了一批研究广播新闻节目制作技巧的作品,如美国维莱莉·盖勒的《造有影响力的广播》;也有学者从广播新闻本位角度出发,出现了广播新闻节目研究和新闻节目主持人传记;从广播娱乐功能出发,出现了对音乐节目和广播剧的研究。此外,对广播节目表的定量分析也占有一定的研究比重。[1]

从广播诞生伊始,广播剧和音乐节目就成了广播栏目的基础内容。近一个世纪以来,音乐节目始终是广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便现在,音乐的比重也有增加趋势。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音乐栏目广播栏目的最初形态,听众接触广播也多是从音乐节目开始,基于当时情况,音乐和娱乐是曾是广播研究的一个重点,但研究数量并不多。因为广播播放的独特性,伴随性是其一大主要特点,时至今日,不少音乐广播提出了办“伴随性”广播。在美国等传媒发达国家,音乐台一直是最主要的电台类型,随着发展,音乐台也成功实现细分,根据不同的音乐类型,又把音乐广播细分为乡村音乐广播、流行音乐广播和摇滚音乐广播等等更细化类型电台。尽管随着发展,在中国出现了专业的旅游广播,但由于美国旅游业的发达,以及美国公民旅游理念与旅游活动实践的成熟,在美国,鲜有专业的旅游广播出现。

综观目前国际论文和著作的发表情况,国际上还少有对旅游广播开展的研究。

2 国内研究现状

2.1 关于广播的研究

在CNKI检索关键词“广播”,共查到文献1974篇,研究大致可分别广播技术、广播节目制作、广播经营、广播发展。其中,广播发展中有多篇文献将广播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作为研究方向。笔者发现,近年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研究增长较明显,成果较突出。

《融合与创新新媒体时代广播发展的必由之路》(侯晓冰,2012)提出,新媒体与广播的融合可以促成相互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可以使广播的传播方式转化为网络的传播方式,广播与移动工具手机的融合可以拓展广播的收听与服务领域。[2]

《“微电台”——广播电台新宠儿》(祁鹏,2013)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为了满足广大受众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微电台”应运而生。该文就微电台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以及发展局限三方面进行了阐述。[3]

《从新媒体发展看广播节目的转型》(徐宏,2014)提出:一是推出门户网站;二是试水“微电台”;三是加强微博互动;四是建立微信“圈子”。[4]

《微博时代的广播之路——以安徽交通广播为例》(王薇,戴红莲,2012)提出:安徽交通广播主要通过广播与微博的互动、利用微博提升广播的新闻报道能力、注重广播自身微博的建设和完善三个方面来应对微博带来的挑战。[5]

《关于新媒体时代广播突围的思考》(潘亚平,2014)一文分析了广播存在的危机、面临的挑战,提出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实现突围的办法即搭建与受众的互动平台,满足受众自主选择节目的需求,实现广播功能的跨越。提出的具体做法为:1、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传播正能量;2、传统广播内容与形式的改革与创新;3、注重用户的收听体验。[6]

《广播应对新媒体竞争创新策略分析》(肖飞,2015)提出:一、更新观念,积极采用新技术;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三、坚持内容为王,提高节目质量。[7]

《试论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崔汝源,2014)提出新媒体时代到来,新旧媒体亟需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综合运用图、文、电、光等立体全方位的展示传播,同时利用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手段传播。[8]

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多是从实践角度提出促成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另通过在CNKI对题为“成都广播”进行检索发现,关于成都地区的广播研究较少,有关汶川、芦山地震背景下的成都地区应急广播相关内容有三篇,主要采取的是纪实形态进行呈现。除此之外,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广播功能、广播技术与广播发展上。

电子科技大学毛一玲硕士论文《地区广播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成都及周边县(区、市)广播电台为例》(2011)多维角度出发,审视成都地区及县(区、市)级广播发展现状,通过文献资料梳理、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框架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中成都及周边地区广播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成都地区广播联制联播新平台的构建的初步对策。[9]

成都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总监杨显撰写的《成都经济广播的类型化探索》(2012)对成都电台经济广播重新将定位回归到了经济生活上面进行了探索总结。提出用类型化的思路确立频率定位,重新构建节目框架;用专业化的思路提升节目的品质,打造频率核心竞争力;用脱口秀统领节目表达方式,增强市场识别度;用符合频率定位的活动,提升社会影响力等。[10]

2.2 关于旅游广播的研究

目前关于中国旅游广播发展的研究,也没有相关的专著,在中国期刊网上没有查到相关的优秀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研究成果大多数是以单篇散论文章的形式出现。

通过在CNKI上以关键词“旅游广播”进行检索,共检索到两篇文章。其中,《对台旅游类广播节目探究——以东南广播《旅游我最大》为例》(黄月慧,2011)一文是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探究对台旅游类广播节目的制作。[11]《新常态下的旅游广播如何做好特色经营》(王曼,2015)一文则探讨了在新常态下的旅游广播需开拓特色经营。[12]

以篇名“旅游广播”进行检索,共找到50篇文献,其中有5篇关于旅游广播的研究文献,主要是从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角度来阐述旅游广播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一些建议。另有文章介绍了当地旅游广播的诞生及基本情况,其他研究主要是关于广播旅游栏目制播的研究。在CNKI以“新媒体”、“旅游广播”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没有查到相关文献。

另在互联网搜索到《旅游广播——在蹒跚中前行》(赛立信媒介研究,2012年07月27日)一文,该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旅游广播的以下问题:1、频率数量少,区域分布不均。2、旅游广播普遍定位含糊。3、旅游节目比例普遍偏小。4、旅游节目整体水平不高。[13]赛立信乃是国内一家提供专业市场调研和信息咨询服务的公司集团,2010年,其成功研制出“广播收听测量仪(BSM)”,该技术引入到中国广播收听率调查的数据采集当中,使得收听率调查更加科学化和数据精准化,该研究颇具价值。[14]

2.3 关于广播旅游栏目的研究

由于旅游广播的诞生较晚,关于旅游广播的研究很少,关于广播旅游栏目的研究也较少。尽管基于广播发展规律,旅游栏目应该要早于旅游广播的诞生而先存在,但没有查找到中国第一档广播旅游栏目的相关资料。旅游栏目多是从别的节目形态演变而来,从最初的旅游欣赏渐渐演变成旅游欣赏与旅游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旅游栏目。近来,国内近年也涌现出一批专家学者和广播一线的主持人、记者、编辑开始对旅游节目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CNKI上分别以篇名“广播旅游”、“旅游广播”检索文献发现,研究大致可分为四类:一、从传播者主持人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二、广播旅游栏目的音乐与音响应用;三、旅游栏目定位与制作;四、广播旅游栏目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分析。

第一类是探讨主持人的角色把握:《旅游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把握》(杨施敏,2011)提出,主持人角色定位准确与否是关系广播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类广播节目因其特殊性,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文章从多个方面充分阐述了旅游类广播节目主持人目前以及未来的角色定位。如一、统领全局的“领导者”;二、游刃有余的“调控者”;三、心细如发的“第三方”;四、学贯中西的“旅行家”。文章还从旅游节目主持人应用具备的素质做了阐述。[15]

第二类是探讨音乐与音响应用:《试论广播旅游节目中音乐的运用——以旅游节目《神州任我行》为实例》(高佳帧,2010)指出,音乐是广播声音三要素之一,在广播节目中对气氛的营造和渲染、情感的抒发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从音乐节奏、音乐同构式、音乐反构式三个角度对广播旅游的音乐使用进行了专业分析。[16]“同构说”指事物的运动或形体结构与人的心理、生理结构有相类似之处。音乐反构式与同构式相反,是指在节目的音乐设置上,知其情绪但反其道而行之。[17]

第三类为旅游栏目定位制作:其中《广播旅游节目的定位和特色》(计亮,2008)通过对《飞跃城市》联播栏目的分析研究,提出要做一道广播风味的旅游大餐。文章中介绍了在2001年岁末,一档由济南、西安、海曰、开封等52家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广播电台共同策划、推出的大型旅游互动直播节目《飞越城市》应运而生。[18]

第四类为问题查找与发展策略分析,此类研究文献较多:

《浅析广播旅游类节目的发展》(杜艳亮,2011)探讨了如何以声音进行有效传播。一、以多样性的播出形式吸引观众,依托热线、联播、网络等方式来丰富广播。二、转变广播电台节目的理念,突出本土化元素、融合音乐元素、借鉴其他节目的形式。[19]

《对办好旅游广播节目的思考》(许岩,2001)提出要明确目标群体、提供使用信息;主持人要专业化,树立独特风格;策划直播活动,增强节目互动;运用音乐元素,展现各地风情;实现文化旅游,提升节目品味。文章对办好广播节目进行了较丰富的思考,其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顺着这个脉络可以更深入地去做分析研究。[20]

《广播节目如何助推西部旅游业发展》(李雅芳,2011)的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旅游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全国多地陆续开设了与旅游相关的广播栏目,有的还设立了专业的旅游频率。但在西部各省区,不仅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推介不足,广播旅游节目也没有打开局面、产生较大影响。其问题的提出也贴合了本人的研究方向。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旅游产业将是开发和打造的重点,作为西部广播节目如何在发挥自身优势助推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又能借助旅游业快速发展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值得思考。[21]

《旅游广播节目的现状、文化内涵及发展趋向》(金震茅,2009)写到:旅游广播节目是我国当代广播发展进程中最为活跃的节目形态之一。旅游广播节目以深刻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旅游主题、寓教于乐的可听性和服务性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从而激发更多受众的旅游兴趣,进一步拓展旅游广播的发展空间。文章就旅游广播节目的现状、文化意境做了分析,并就旅游广播节目的发展趋向谈了一些个人的意见。

3 文献综述小结

通过文献查阅,我们可以看出,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针对旅游广播发展以及广播旅游栏目制作,这些研究有以下特点:

3.1 研究成果少:

以往的研究主要以传统媒体中电视、报纸等旅游报道的研究居多。缺少深度挖掘,多以散论的形式出现。不过,现有的少量研究对旅游广播的现状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对旅游广播今后的发展提出了部分颇具指导性的意见,但总体而言,广播一线人员和专家学者对此倾注的研究力量还不多。

3.2 研究方向窄:

以往对于旅游广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类,一个是旅游广播发展策略,二是广播旅游栏目的研究,从文献数量来说,以栏目研究居多。栏目研究多是就某一方面进行实践总结,如主持风格、内容编排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建议。总体而言,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

3.3 研究缺高度:

以往对旅游广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对现存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缺少理论高度。特别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关研究还较浅显,理论层面的研究更是一大缺失。因此,笔者认为,新的媒体环境下,需要更多专家学者从传播理论出发,给予旅游广播更多研究关注。

3.4 研究新重点:

近年,新媒体、自媒体迎来快速发展,传统广播媒体需适应新的媒体环境,结合新的传播形式、工具、热点,谋求融合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智慧旅游”与旅游广播融合发展的研究将是重点方向:

“互联网+”行动下的旅游广播思维:目前,媒体环境复杂,变化较快,旅游广播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局面。李克强总理今年在3月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旅游广播”、“互联网+广播旅游”将是旅游广播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握的新情况和新机遇。

“大数据”时代里的旅游广播运营:如今已是“大数据”时代,旅游广播对“大数据”的运用成为新热点。再者,移动预定与移动支付的使用率和覆盖率逐年提高,旅游广播与“移动终端”的结合成为新突破点。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广播交互:近年,中国“智慧旅游”建设迎来高速发展,景区智慧化不断加强,既体现在信息传递,也包含旅游预定与交易等各环节。“智慧化”改变了我们的出行习惯,旅游广播在“智慧旅游”背景下迎来了新的发展突破口,做到高效快捷的广播动态交互,为听众提供更好服务是旅游广播发展的新目标。

旅游广播如何运用互联网来制播节目?旅游广播如何运用“大数据”细分用户,并向目标用户精准推送?旅游广播如何运用“移动终端”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广告经营手段……笔者认为,旅游广播一线人员和专家学者可在以上三个方向做更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摘要:在中国广播市场,随着频率向专业化发展,在2000年以后陆续出现了旅游广播。旅游广播,作为广播频率发展细分出的小分支,诞生时间不长。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对近年来关于旅游广播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对旅游广播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旅游广播稿 篇4

又是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主播(杨旭东),编辑(沈剑国)感谢你的收听,下一周同一时间再见。轻敲岁月,感悟年华,耳旁传来的是来自厦门软件学院的广播,我是主播(旭东)这里是每周二的(旅游导航),今天是20xx年11月17日,首先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厦门的天气(厦门今天的天气为阵雨,最高温度为18°C,最低温度为14°C东北风3~4级)高歌信天游,扭着大秧歌,天桥说唱,是否让你想到东北的淳朴情怀,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沈阳,让我浅口勾勒出沈阳的唯美文化。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都。因地处古沈水之北而得名。

又是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主播(杨旭东),编辑(沈剑国)感谢你的收听,下一周同一时间再见。

(音乐2)

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沈阳没有如丝细雨,没有锦山绣水。固然不是人间天堂,但较之柔美微丘、潺潺细流而言朗俊苍松,倚丽浑河则是沈阳不加掩饰的壮美。与浓妆淡沫总相宜的江南相比,沈阳的一切显然是不著一字,自得风流。倒算得地道的天上人间了。清晨和夜幕下的沈阳繁华中略带着古朴,有着洁质的历史印记,古朴与现代的建筑物相互毗邻,巧妙地周旋,让人感悟历史沧桑的脉搏。

(音乐3)

首先来到沈阳不得不去的是著名景点——小故宫。称其小故宫是和北京故宫相比而下,沈阳故宫不大但比较粗犷,不像南方建筑那样细腻,小故宫是满族人建立的清政权的早期皇宫,是努尔哈赤时开始修筑的,由皇太极继续修建成功。小故宫很多雕梁画栋已经变得暗淡老化无法再修复,不可能再像北京故宫和颐和园那样金碧辉煌、鲜艳夺目,但它的大殿中各种木雕原来的精致程度还能看得出来。

让我们再走近另一个著名的景点————张氏帅府,是东北军统帅张作霖、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到张氏帅府,当然要到与帅府一墙之隔的赵四小姐楼。赵四小姐楼,又称赵一获故居,一进入这位于帅府大院的东墙外,清幽雅致的小楼,这是少帅夫人于凤至感于赵四小姐对少帅的一片深情,特别为赵四小姐而建。看着老照片的赵四小姐晚年在美国和张学良相互依附的生活场景,让今天的我们不得不敬佩30年代发生在名人身上真爱的传奇。

东北沈阳的人文特产是纯洁美好爱情的发源地,不论是小故宫和张氏帅府,爱情都无处不在。所以,沈阳一定也是个浪漫之都。当然沈阳八景也是沈阳极具代表性的景观,让我们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锻造出一方水土的优美瞬间,让人久念难忘。音乐过后让我们走进八景。

(音乐4)

走进八景,天柱排青是在沈阳市福陵内。福陵,即沈阳东陵,努尔哈赤的陵寝。福陵的天柱山,松林葱郁,峰峦耸秀;

辉山晴雪,辉山位于“秀湖”南岸,是风景区群山之首,山内森林挺拔,山顶岩石裸露,坚石嶙峋。每当冬季雪过天晴的时候,雪压青松,恰似白玉嵌翠,一座座雪白的顶峰映衬在蔚蓝色的天幕下,景色十分迷人;

浑河晚渡,浑河,又名“沈水”,孕育和见证了“沈水文明”,是古代最为繁忙的河流之一。夏日的运货商船,冬季的载重爬犁,将浑河引向了四面八方。稍远的年代,漫步浑河之滨,能感受到它那如惊雷似奔马的磅礴气势,也能尽享它那“鸟落空林、轻舟古渡”的幽静黄昏;

塔湾夕照,清初,此处为山水环绕之地。高高耸立的一座古塔,每到夕阳西下之时,塔影倒映在水波之中,水波涟漪,倒影粼粼,实在是一处诗情画意的景色。今天,碧水已无,夕照美景亦不能再现;

柳塘避暑,百年以前,因为此处柳树种类和数量的众多而得名。万柳塘在清代因为有“柳塘避暑”的美名,清代诗人就以“夹道浓荫直到城”的诗句来赞美清幽爽人的万柳塘风光;

花泊观莲,位于沈阳北部有一大型天然水池,水池里生长莲花,每到应季,莲花盛开,芳香飘溢,信步四周,花香仙境。盛京八景平添一处景致“花泊观莲”。后来,古老美景被近代文明所湮没,踪迹无寻;

皇寺鸣钟,其实是实胜寺,沈阳人习惯称其为“皇寺”。上个世纪初,走进实胜寺的山门,右边的钟楼内悬挂着一口千斤重的铸铁钟,钟声浑厚悠扬,全城可闻。伴着钟声,人们晨起迎朝霞,傍晚送夕阳,自有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还有就是万泉垂钓,即我们熟知的万泉公园。

八景一首诗,天柱排青,辉山晴雪。浑河晚渡,塔湾夕照。柳塘避暑,花泊观莲。皇寺鸣钟,万泉垂钓。多美啊,有机会就去感悟沈阳若隐的岁月吧。

蓦然回首,掩卷长思。我们应该从厚重的文化积淀与博大精深胸怀中解读祖先的拼搏与奋斗。当我们走过浑河,徜徉于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隧道,我们发现沈阳正卸下沉重的历史负荷,神采奕奕,在万丈霞光中款款走来,等待你的拥抱。

旅游广播节目 篇5

1.1与社交新媒体结合度高

互联网是一个民主化的媒介, 今天互联网世界风起云涌, 将其自身变身为了内容的创造者和信息的传播者, 互联网带动和创建了虚拟网络的民众的力量。互联网的发展给广播带来了新的光景, 互联网新媒体克服了广播传输的弱点, 同时又强化了广播传播的优势, 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技术更好地和广播旅游节目契合在一起, 延展了节目展现的时间和空间, 增强了和听众的互动, 使得广播旅游节目的互动营销更加的方便快捷。这些都是互联网新媒体给予传统广播旅游的红利。

1.2收听终端多样化

从移动互联的角度分析广播, 可以看到互联网给广播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目前, 多终端的广播收听趋势已经逐步形成。传统上的收音机广播终端正在逐步的减少, MP3/MP4、ipad、手机、车载广播等终端数量逐步增加, 收听终端呈现出多样化、移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便携式移动收听终端逐步的在收听市场当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收听终端的多样化直接带来的就是受众的多样化, 广播旅游节目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节目了, 车载广播、微博、微信、手机新闻端、视频网站等都成为了广播旅游节目的收听终端。

1.3听众选择自由度高、整体听众量减少

互联新媒体的介入, 不仅仅给广播旅游节目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视频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给群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分流了广播的大量的听众, 传统的广播收听率和收听行为呈现出下降的态势。根据央视进行的全国中心城市收听率调查显示, 2014年比2013年同期人均收听时间下降了4分钟, 这样的下降态势在一天内的各个时段均有体现。从近三年的数据可以看到, 收听率的下降是全天候的, 尤其在早高峰、午间、下午时段下降幅度尤为明显。

听众选择自由度的不断提高, 整体听众量的持续减少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不同节目间相互竞争愈加激烈, 对广播旅游节目的要求也愈加苛刻。

1.4旅游形式多样化

旅游文化的发展使得旅游从百姓寻常生活的奢侈附件演变成了一种需求, 旅游消费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人群, 因此复杂的消费主体必然导致旅游形式的多样化需求。

组团游、自驾游、穷游、背包客、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等方式都有着为数众多的爱好者, 这就要求广播旅游节目推荐的旅游产品要符合不同的旅游者的口味, 有针对性的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 形成一个涵盖文化观光、文化学习、文化认知、文化娱乐等功能的广播旅游体系。

二、对当前广播旅游节目的几点认识

2.1增强服务意识

广播旅游节目是用“声”来播音, 不同的语言风格在听众的脑海中会形成距离和想象美。为此, 广播旅游节目要强化自身的优势, 突出服务型和贴近性的特点, 让频率覆盖范围内的听众能够和旅游市场进行零距离的接触, 及时地了解到相关的旅游信息资源。此外, 服务性和音乐元素结合也是重要的一环, 广播节目是看不到摸不到的, 在节目当中应该搭配合适的音乐元素, 增强画面感和感染力。

2.2提高听众的参与度

旅游是一个参与的过程, 清晰的市场定位是广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充分挖掘利用好广播本身所具有的互动性、及时性和相关资源的参与性, 加强和微信、APP客户端、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互动, 实现广播节目听众、主持人之间的互动。

听众的反馈、互动、参与, 可以通过众多的新媒体向广播旅游节目反馈大量的信息, 这些信息中包含交通状况、天气、人文以及各类突发事件。人类是社会性动物, 只有不断获取和交流信息, 才能够与听众形成良好互动, 培养起健康、活力的听众群体。

2.3多终端、多平台展现

广播市场多元化的发展, 传统电台、电台官方APP、各类网络电台APP、微信电台等等目不暇接, 广播收听行为的迁移、收听时段的变化和收听人权的变化, 新媒体给广播提供了多平台的发展, 广播人通过车载移动、微博、微信、电脑网络等平台, 多维度、多角度、多终端的延伸和拓展了传统的广播的传统路线, 根据终端的不同实现内容的碎片化、差异化、专业化, 进行不同的发挥, 这也是新媒体时代广播抓住机遇发展的关键所在。

2.4突出节目的特点, 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广播旅游节目需要与时俱进, 在节目的策划的时候不仅仅需要关注旅游行业的动态信息, 同时还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旅游新生活的推荐。从传统旅游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来说, 节目的策划应该从单一的观光模式向多样化、差异化以及个性化的旅游发展变化, 形成自己节目的特点, 比如在游览名胜的同时, 结合体育锻炼、军事体验等多种休闲娱乐,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广播节目的差异化的竞争力。因此, 在编排广播节目的时候就需要用独特的视角进行挖掘。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 广播旅游节目为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的出游提供帮助, 使更多拥有深厚文化底蕴、风光优美、旅行乐趣横生的旅游路线为世人所熟知。在当前, 互联网社交媒体应用广泛, 网络与传媒类兼容互补, 给广播旅游节目带来了更多的展现平台, 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关键词:移动互联,广播旅游,多样化,新媒体

参考文献

[1]袁艳.新媒体形势下广播旅游节目发展探索[j].科技传播.2015年08期

[2]魏江.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新闻媒体生态研究[j].渤海大学.2012

论旅游类节目的崭新突破 篇6

电视旅游节目更多的指利用电视这个平台给大众提供旅游各个方面发展变化等信息的节目类型。近年来随着旅游热的出现此节目类型开始极大丰富,除了原有的专题片、新闻片以外,还增添了极强的娱乐功能。节目类型的丰富与现今电视业的状况有很大联系,目前的电视节目中对于观众的重视和收视率的要求让很多节目都要强调可看性和娱乐属性,而对于旅游类节目而言,其本质含义本来是对当地具有旅游发展的景区、景点的介绍,观众观看后可以有选择性的实现自己的旅游愿望和了解当地的文化,比如《苏园六纪》等专题片正是旅游类节目的代表,但是近些年来,旅游节目的收视率却并不算高,观众表示现在的旅游节目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大部分就像旅游风光片,这是导致目前旅游类节目收视率低的一个原因,于是现在的旅游类节目也开始改变。

一、选题与节目类型的多样化

诚如上文提到的,传统的旅游节目更多的是以旅游风光片和专题片的形式出现的,这样的节目类型固然可以把当地旅游景点的美丽风光都放在节目中,但是过度的辞藻堆砌和声画间的不匹配让观众的代入感很弱,所以旅游节目的突破首先表现在选题与类型上。

在节目类型上旅游节目突破了原有的风光片与专题片的限制,开始在各个类型元素的节目中出现。最普遍的一种结合方式就是旅游节目与娱乐节目的结合,这样的组合既能保持旅游节目的特色又照顾了其娱乐属性。比如广西电视台在2014年开播的旅游娱乐类节目《周末去哪》,节目邀请了广西当地著名的主持人、歌手等艺人,每期节目以艺人为主带观众参观广西各地的风土人情,首周节目选择在广西宜州,对于当地的文化的展示、以刘三姐的传说为主的节目设置、对山歌、猜谜语和做粽子的小游戏,这一切都让节目充满着浓浓的娱乐性和人味,这样的节目形式也会让观众感同身受。除了这种结合方式外,娱乐节目还可以结合其他成熟的真人秀节目,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节目类型。比如河北卫视的节目《旅游真好,我在等你》,正是结合了旅游和婚恋两个节目的类型,节目不像其他的交友节目一样把交友空间放在演播室中,而是以某一旅游胜地作为节目的承载空间。在约会的地点和交友时又不断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城市风景,节目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节目形态。

二、强调节目内容的多变和创新

虽然旅游已经变成了时下年轻人时髦的运动,但是对于旅游类节目而言,面对的压力反而更大了。因为观众对它的要求会更高,所以各大卫视出现的旅游类节目的收视率反而经历了一定程度的下挫,比如2002年国内唯一的一个专业性旅游频道——旅游卫视开播,电视台主打旅游牌,但是运行一段时间后,该台的旅游类节目收视率就面临下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电视台转而开始放一些其他类型的节目以保证收视率。节目收视率下挫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类型和内容过于单一,于是近年来,旅游节目除了在类型、选题上求新求变外,还更多的在内容方面下功夫。

传统的旅游节目不外乎旅游、游玩、对于山水的介绍等,但是好的节目便能在各种方面求新求变,进行突破,亚洲电视台前几年推出了一档旅游类节目《祈谈》,节目把旅游节目与宗教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视角。节目的主持人选取也很具特色,为了照顾收视率,节目邀请著名的人气模特担任主持,同时邀请对宗教文化有很深理解和经验的凌建康和中国道教及风水学说的权威人士简信回担任嘉宾主持,节目的内容虽然仍然是带领大家去中国不同的景区,但是内容却有了明显的变化,节目首集带领观众去湖南宁远九嶷山,节目内容是去寻找舜帝的神话故事,并在节目中给观众介绍如何用黄皮叶去霉运等民间传统,除此之外,还会在节目中探讨一定的灵异问题,节目内容的独特让节目会有特定的受众群体固定观看。

在旅游类节目的内容中增添娱乐节目的元素也是让它受欢迎的一个方式,比如台湾中视的节目《周日八点档》中的一个栏目食字路口,究其节目内容来说其实也是以主持人的行进为主来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旅游产业的类型,但是节目引入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内容设定,每期节目由主持人吴宗宪、康康和nono三个人分别带领一个娱乐嘉宾,三位主持人分成三个队伍进行比赛,节目开始时候会公布一道当地的美食,然后每个队以接头的方式进行食物的接龙,也就是下一道食物开头的字必须是上一道的字尾,直到最后完成节目指定的那道食物。节目把旅游、美食等传统旅游类节目中的元素浓缩到比赛中,增添了极强的戏剧性和娱乐性。

旅游广播节目 篇7

近年来, 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纷纷开设旅游广播频道或旅游节目, 节目内容与形式日益丰富, 吸引了越来越多受众, 成为广播传媒行业的新宠。与此同时, 随着两岸形势的进一步缓和, 涉台广播类旅游节目也以其深刻的人文性、鲜活的知识性、周到的服务性、高雅的娱乐性及灵动的时尚性在涉台节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自2009年8月10日起,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每天上午11点10分至12点黄金时间推出全新旅游节目———《乐游神州》。这档50分钟的节目涵盖了鲜活、丰富的旅游内容, 节目以对播、聊说旅游的主持方式, 邀请资深旅游爱好者作为嘉宾, 辅之以网络互动社区, 在轻松的氛围中引领对岸听众游遍风景名胜, 聆听旅游故事。 (1) 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畅游中国》系该公司“文化战略品牌”的主打节目, 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介绍地域民俗风情为特色, 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韵味, 听者每每有纵横今古、驰骋千里的时空交错感。 (2) 东南广播公司《旅游我最大》栏目以人文风光、人文旅游为主题, 听众跟随主持人在轻松有趣中体验、领略旅游景点的特色。 (3) 上海浦江之声广播电台与台湾高雄大众广播公司KISS RADIO自2009年8月14日起交换播出各自制作的节目单元。其中, KISS RADIO制作的《kiss带你游台湾》由主持人于均为上海听友介绍台湾旅游信息, 浦江之声主持人彼得则通过《上海走透透》带领听众游遍上海, 包括排骨、年糕等传统小吃, 百乐门、锦江饭店等历史古迹, 南京路步行街、新天地等人气旅游景点, 并通过与“海宝”对话介绍世博中心、世界气象馆等世博会最新资讯。 (4) 值得一提的是,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开辟了专业旅游广播频率, 定位于“传递旅游资讯、服务旅友生活”, 为两岸旅游业界搭建起资讯发布和项目宣传平台, 向听众提供旅游信息和休闲娱乐服务。

二、涉台广播旅游类节目文化内涵的把握

文化是涉台广播旅游类节目的灵魂, 自然风光有文化, 民风民俗是文化, 古史幽情深蕴文化特质, 时代风采更是充满人文精神。涉台广播旅游类节目的本质即文化探寻、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 文化内涵的提升则使节目品位得以相应提升。

(一) 把握历史文脉, 注重文化传承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古老的中华大地遗留着无数珍贵的文化遗存 (又称文化遗产) , 蕴涵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价值、特有的思维方式及丰富的想象力, 这既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与历史的见证, 更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 关系到每一位成员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归属感和骄傲感, 以及伴随这种情感而来的文化尊严感。文化遗产往往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涉台广播旅游类节目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将中华古老文化的魅力用广播语言加以呈现, 使听者穿越历史尘埃, 完成心灵“回归”。

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畅游中国之河坊街特辑》是一档专门介绍杭州河坊街——有着千余年历史文化底蕴街区的特别节目。早在宋代, 这里就是商铺林立, 商贾云集。岁月变迁, 今天的河坊街呈现何种面目?是否可以依稀寻回早年风貌?主持人带着探究的好奇步入河坊街, 在这条古意盎然又充满市井风情的文化街上, 主持人采访了胡庆余堂。当年胡雪岩先生花巨资创办的这家药号, 无论建筑风格还是经营理念, 均极具传统典范。两百年来, 胡庆余堂见证了历史的兴衰, 也保留了一些岁月无法抹去的痕迹——那就是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下面是主持人在胡庆余堂的一段采访录音:

主持人:来到胡庆余堂, 远远看到一座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 可谓高大宏伟。临河坊街的墙面上赫然呈现七个大字:胡庆余堂国药号。让我们跟随这里的工作人员去一睹这座古老药局今天的面貌。

工作人员:整个建筑大约四千平方米, 体现徽派风格, 特点之一就是外墙高大, 这墙称为风火墙, 具有防火、防盗和隔音的功效。在那个没有消防灭火设施的年代, 这种设计具有它的合理性。

主持人:当时花了多长时间建起?

工作人员:大概四五年的时间。

主持人:我发现这里雕梁画栋, 每个窗户上的花纹还清晰可辨, 可见当年胡雪岩对胡庆余堂非常用心。

工作人员:的确。拿这里的柱子来说, 用的是从东南亚运来的铁木, 它密度非常大, 钉子很难钉进去, 放到火里烧不会起明火, 而且白蚁都蛀不了, 可以说非常名贵。这批木材本来是用来重建圆明园的, 但是由于政治原因没有建成, 胡雪岩通过关系把它买到了, 如果他直接从东南亚进口再用于胡庆余堂的建造, 那就不止四五年了。

主持人:那胡雪岩怎么会想到建这样的一个药局呢?

工作人员:当年战争比较频繁, 瘟疫比较流行, 他是为了救世济人。而且他为此身体力行, 不惜巨资。

主持人:还体现在哪里呢?

工作人员:我们先来看几块匾额。胡庆余堂有块非常珍贵的匾额叫“戒欺匾”, 几个字是胡雪岩亲笔题写的, 告诫属下做事一定要讲诚信, 不能欺骗顾客。而且这块匾额是朝内挂的, 是专门给自己的员工看的。它的旁边有个香炉, 如果有顾客来说药品质量不好, 店员不能和顾客争执, 要把药品拿过来, 坏的全部在香炉里烧掉, 再另配新药给他们。

主持人:这里还要一块匾叫“真不二价”, 怎么解释呢?

工作人员:这块匾从左往右读, 从右往左读都是一样的意思, 就是制药要遵守祖训, 要货真价实, 明码标价, 讲求诚信, 医术乃仁术, 来不得半点马虎。

主持人:这一点在今天来说, 都很值得一些商家学习。

工作人员:是的, 胡雪岩做事做人都非常严谨, 他讲求选药要地道, 做活要精细。为了配制一种止血丹, 他不惜巨资铸成“金铲银锅”, 这也是我们这里的“镇馆之宝”。

……

主持人:胡庆余堂从建成到今天已经一百五十多年过去了, 尽管岁月流转、人事演变, 但是当初所秉持的人文理念在今天依然独具价值, 而胡雪岩先生广济天下、修治务精的人格力量也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仰望。 (5)

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历久弥新,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活态部分渗入大众心灵的深处, 直接参与或间接影响着现代生活, 体现着民族精神的历史积淀和生生不息, 而通过涉台广播旅游类节目的传播效应, 广大听众得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这正是文化遗产的最终价值所在。

(二) 善于刻划“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旅游节目不应只是纯粹景点的介绍, 除带领听众欣赏自然风光外, 更多地要引导其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畅游中国》节目的定位即是如此, 不仅注重历史感, 更突出其人文性, 彰显现代人的生存价值和理想信念, 令对岸听众对祖国大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认。

笔者认为, 节目采访要力求做到凸显“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所谓“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均为文学术语, 主持人如果能及时发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并善于挖掘这些鲜活人物的故事性及其人格特质和理想信念, 会令节目更加真实生动、妙趣横生。

在《畅游中国之苏州行》特辑中, 主持人采访到周庄一位陶艺大师王水晶先生。王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国美院, 后痴迷于陶艺, 受周庄之邀在老街开设一家陶艺吧。忍受着白日的喧嚣和夜晚的清寂, 他终日栖身在两层小楼上创作以周庄水乡为题材的陶艺作品, 供游客欣赏、收藏之用。王水晶的加盟不仅丰富了周庄的人文环境, 更以实际行动挽留着日渐远去的古老文明。在迷人的水乡周庄, 王水晶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当走近这道风景, 你会发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早已与这片水乡世界连接在一起, 周庄已经成为他生命的故乡。艺术家对周庄的挚爱是纯粹的、内在的、深沉的, 正是这份爱, 令他在喧嚣世界找到自身的价值和归属, 实现着一个职业艺术家的理想与追求。

《畅游中国之河南行》的采访中, 主持人走近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考古专家———原河南博物院院长许顺湛, 老人数十载的考古经历和许多重大的考古发现本身就是一部珍贵的历史传奇。在河南博物院这座国家级博物院里, 围绕着一件件珍贵文物, 老人为听众讲述了自己半个世纪的“探索之旅”。清贫岁月里, 老人执着于简单的理想———发掘保护这些珍贵文物, 著书立说, 让后世子孙在真实的遗存面前找到“文化之根”。朴实的言语、碎片般的回忆和讲述仿佛穿越时空, 带听众完成了一次历史和现实的对话。

如果说“典型环境”重在造景, “典型人物”则侧在立意, 环境与人物切忌生硬组合, 而是要巧妙配合, 才能相得益彰,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更加和谐统一, 令节目意境深邃悠远, 回味无穷。

(三) 探古问今——节目视角的多重变化

视角是一档节目的“广角镜头”, 它不仅决定了节目的方向和定位, 更决定其是否多元和丰富, 并最终影响节目的质量和可听性。在广播旅游类节目中, 笔者认为, 节目视角一定要善于变换, 不仅要“探古”, 更要“问今”, 在古往今来的时空变换中让节目更加详实生动、立体可感。

《畅游中国之杭州游》节目中, 主持人幸遇台湾探亲回来的90岁的董老太太, 她与亲人相聚故乡杭州, 其乐融融在河坊街颇负盛名的太极茶道院品尝正宗杭州藕粉。董老太太思维敏捷, 口齿清楚, 她向主持人回忆起了儿时故乡的生活情景, 点点滴滴渗透着刻骨深情, 对故乡的变化赞不绝口, 而故乡厚重的文化、浓浓的乡情更令她期待落叶归根。在与董老太太的交谈中, 主持人善于变换视角, 在历史与现实间搭建起沟通的平台, 这种时空的“穿越感”令听者视野随之开阔, 心性更为自由舒展。“不是宣传胜似宣传”的采访报道既彰显了杭城之美, 又体现了两岸和谐共荣的现实与良好愿景。

在该期节目中, 主持人还采访到了一些来杭州学习国画的艺术工作者。杭州对于他们来说, 最具吸引力的就是深厚的人文积淀。由此, 主持人的情感进一步生发:“千百年来, 无数文人骚客和今人一样带着对中国自然和人文之美的热爱, 在西湖边临风作画、把酒吟诗, 他们是当下的行者, 更是历史的身影。”后期节目制作时, 主持人进一步加入古意盎然的音乐和赞美西湖的诗句, 勾起听者无限的遐思, 令节目饱满又充满内涵。

一言以蔽之, 古人固然令文化的价值得以呈现, 而今人循着先人的足迹以何种姿态和面目生存, 对现实更具导向意义, 这也正是涉台广播旅游类节目彰显影响力的基础与终极意义所在。

注释

1 http://www.nihaotw.com

2 http://www.chbcnet.com

3 http://www.sebc.com.cn

4 http://www.yicai.com

旅游广播节目 篇8

从20世纪末期, 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精神层面的消费增加, 为了缓解工作中快节奏的压抑, 广大民众更加注重追求一种新奇的文化, 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也体现了我国公民对文化需求越来越大, 促进了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 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能够树立当地旅游景点在民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对推广当地旅游文化有积极作用, 电视节目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 在信息的传播上公信力较高, 随着电视行业的发展, 也日益满足公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对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旅游文化的内涵

不同的旅游区有不同的文化风貌, 旅游实质就是消费者追求内心精神生活的更高层次的一种方式, 旅游地点的选择也体现了消费者精神的追求, 是情感的释放, 文化旅游要求利用良好的宣传手段进行景区文化的传播, 旅游文化类电视节目对景区文化的宣传能有效地结合当地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 赋予精神层次的内涵, 自然风貌的宣传是最基础的文化传播, 旅游文化最独特的特点是它不仅包括旅游文化还包括物质文化, 地方旅游景区有独特的服饰和饮食, 这是典型的物质文化, 消费者在景区旅游过程中要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 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 这是精神层面的要求, 旅游文化具有传播性, 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是最有效、最全面的旅游文化的传播通道, 旅游主体也是重要的传播介质, 随着旅游主体的移动, 旅游文化也随之传播和扩散, 移动性的传播方式对旅游文化的传播效率很高, 影响范围广, 长期的积累能形成人群效应。因此, 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对当地旅游文化形象的打造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旅游文化有阶级性, 不同领域的旅游者对旅游文化的理解不一样, 主要受到教育背景、成长环境、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体现出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层面不相同, 表现出不同的旅游观念。地方旅游文化具有典型的民族特性, 不同的民族文化主体有不同的时代特性, 旅游者的年龄和经历对旅游文化的追求层次不一样。因此, 在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的宣传中要综合旅游文化的内涵, 客观公正地对地方旅游文化进行介绍和传播, 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旅游产业的特点

旅游产业与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不同, 它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 旅游产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能把各个产业通过旅游者联系在一起, 旅游者的需求需要多个部门来满足, 旅游产业的各种服务中必定包括饮食、住宿、景观、纪念品商业等, 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住宿、饮食和纪念品加工销售业。

四、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对地方旅游产业的影响

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对地方旅游主观上有积极地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通过电视节目对旅游景区文化风貌和自然景观的介绍与宣传, 深化了当地旅游文化在民众心中的印象, 增加旅游资源景观的美誉度, 提高当地旅游产业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1) 促进旅游者产生旅游的动机。电视节目是传统的传媒产业, 借助现代化的视频、音频和图像的处理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地方旅游景区的文化风貌和自然环境, 对景区景点进行艺术化的展现, 凸显出自然之美。通过电视节目的印象强化, 将人物精神刻画融入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 赋予物质文化精神层面的灵魂,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完美画面, 通过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的介绍和宣传内容激发观众的情感, 能够促进旅游者产生亲身体验文化旅游类节目中景观的场面, 通过强烈的画面感使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动机。文化旅游类节目内容的安排上, 一般选择代表性很强的景点, 具有独特的风景面貌和地理奇观, 独一无二的奇观对旅游者有天然的吸引力, 通过电视节目的展现, 更能强化景观在旅游者心中的地位, 激发旅游者内心对景区的兴致, 亲身去这些地方旅游, 感受不一样的旅游文化, 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2) 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协助树立旅游形象。电视节目能通过音乐将观众带入优美的意境, 有强烈的引导作用, 电视节目也是公信力和权威性较强的宣传渠道, 电视节目必定少不了音乐和画面的衬托, 无论是什么风格的文化旅游类节目素材, 都要进行音乐、美术等艺术元素的融合, 通过对现代影视画面的加工和处理技术, 能着重突出景点或者景区的自然风貌, 通过半透视或者局部采景的方式进行旅游景点的电视展现, 能增强画面感和感染力, 电视节目独特的视角能对景观的特别美进行着重突出, 能使观众对真实景点有美的感受, 文化旅游类节目运用专业人员解说分析或者景观展现的方式, 对旅游区添加一层梦幻的文化底蕴, 在观众观看的过程中能充分地享受到旅游区的心理美感, 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对景区景观的艺术展现, 能有效地展现地方旅游景区的旅游文化形象, 对游客形成导向作用, 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

(3) 推广地方旅游文化。电视能通过画面形式展现旅游文化的面貌, 电视节目对地方旅游产业的促进优势在于它结合了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展现形式, 增强了感染力, 丰富了信息传播的艺术形式, 使信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更加随性生动, 有强烈的视觉代入感和真实感, 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电视节目的传播, 民众对当地旅游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旅游文化的内涵在心中有不同层次的理解, 对当地旅游文化特色的传播是有利的, 不同民众对旅游文化理解的角度不同, 不同角度旅游文化内涵的交流, 能全方位地传播和发扬旅游文化特色。

(4) 扩大旅游文化的传播范围。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加快了旅游文化的传播速度, 电视节目传播的实时性和方便性, 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景观, 卫星数字传输的技术在电视节目传输中运用, 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 扩展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打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空间局限性, 电视节目能通过全方位的视角进行旅游文化的展示和分析, 增强了旅游文化对民众的吸引力。

(5) 增强民众对旅游文化内涵的理解, 增强吸引力。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内容的多样性的信息传播方式的优越性日渐凸显, 电视节目内容安排可变范围广, 能包容多方面的知识, 包括历史文化、风俗习惯、饮食习俗等等多个方面, 在内容的安排上, 通过策划的科学安排, 强化了内容转换的衔接性和逻辑性, 引导民众理解旅游文化的独特魅力, 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容, 增强了吸引力。

(6) 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具有广告宣传作用。电视影视文化是现代大众娱乐消费的主要文化产品, 电视信息传播具有公信力强、传播形式多样的优点, 是当代权威性较高的信息传播方式, 是民众信任程度较高的旅游文化传播方式, 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内容形式多样, 包含多种形式的民众关注点, 电视节目内容的信息呈现立体状态, 可以通过不同层次、角度进行理解和分析, 节目的安排上一般有媒体宣传素材, 甚至有明星或者知名人士的参加, 电视节目进行的过程中, 影视外景信息不断展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对旅游文化的宣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强化旅游文化在旅游者心中的印象, 增强旅游宣传效应。

五、借助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对促进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首先, 借助电视节目的公众影响力, 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 推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电视节目的内容安排上要充分了解旅游者的心理和关注点, 对旅游者的兴趣点有充足的把握, 丰富影视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展现形式, 通过媒体的主动报道, 加强电视节目的认识度, 达到信息传播扩散的效果, 借助节目知名认知或者公众人物的自身宣传作用, 扩展旅游文化的传播范围和效果。要充分应用文化旅游类节目的节目造势作用, 借助电视影视的影响力, 宣传地区旅游文化形象,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优势, 深入挖掘电视节目的主题, 在电视节目播出前, 要做好“造势”工作, 充分展示地方景区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为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充分吸引民众的关注点, 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

六、结语

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对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 电视节目有很强的宣传造势作用, 在旅游文化的传播中, 公信力强、传播效率高, 能全方位地展现旅游文化的内涵, 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要充分利用好文化旅游类节目的“造势”作用, 深化旅游文化的内涵, 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宝祥, 欧阳正宇.旅游目的地推广与影视旅游研究[J].人文地理, 2008 (06) .

[2]谢东山, 刘一梅, 毕华.影视作品对旅游目的地的效应分析[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15) .

[3]张文, 朱莉.影视剧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03) .

[4]陈萍.基于影视剧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理论与实践[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2) .

旅游广播节目 篇9

一、主持人的构思

一是在节目的整体把握上同编导的构想取得一致认同;二是主持人的驾驭能力与节目的个性特色相适应协调;三是在节目的不同环节领会其他创作人员的意图。这样, 才能抓住创作的根本。

主持人参与构思有三个方面:

(一) 情感投入:充分融入场景

主持人走进山水风景, 体验山水文化, 抒发美好情怀, 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历史、环境、风俗、文化, 熟悉当地的旅游品牌和特色旅游, 做一个旅游景观的通才、传递信息的纽带、解疑释惑的老师、山水文化的使者。主持人应对山水风景充满热爱之情, 使情感在介绍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与当地人民谈心聊天、交朋友, 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认同感与亲近感。渊厚博达的文化修养、不露痕迹的表演才华、风雅纯朴的人格魅力、富有激情的神态表达、落落大方的形体语言, 主持人应该成为这样的旅游景点引导者。有关旅游景点的一个故事、一个掌故、一个风俗、一个传奇, 都可能成为好的切入口、开场白、关节点。

(二) 寻找思路:明确如何操作

节目的目的是传播、交流山水文化。主持人应明确节目的出发点, 确定节目的主题, 找到节目的支撑点;找出适合运作的办法, 构思一个易行的框架, 确立主持人的风格与特色。好的思路和框架来源于对实际情况的全面把握、对整体叙事的提升提炼、对主题思想的贴近和升华、对每个景点的规划、对每个段落的精心设计。外景主持人必须融入创作过程中, 驾驭创作过程, 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而不单是只拿话筒对镜头说台词的人。

(三) 准确设计:确立表现形式

有了设计还不行, 还要做细, 多做案头工作, 写分段解说词和现场体会, 合理分配到各个段落中去, 确立一个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 既不雷同于他人, 又不脱离实际情况。悬念设计、起承转合、细节表达、灵感冲动和现场发挥, 都要有创造性的设计。如有条件, 可画故事板, 像连环画一样, 将头脑中的设想变成可视性语言和参考依据, 这样有助于理解分镜头、把握每一场景。特别要注重现场的细节把握, 细节成就完美。

二、主持人的传达

主持人要把思想有效地传达给观众, 须调动各种创作元素, 运用灵活的技巧和手法与独特的魅力来驾驭现场、引导观众。

(一) 亲近表达:传递真情实感

可近、可亲、可敬, 是外景主持人应当传递给观众的情感。不是单单面带微笑, 说一些词藻华丽的“甜言蜜语”, 或在镜头前自我感觉良好的搔首弄姿, 亲切感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涌动, 是与观众自然交流的情感流露, 是文化素养的真切体现。主持人还要有一定的表演才华, 以丰富的文化素养、渊博的旅游知识、生动的肢体语言, 引导观众, 感染观众, 使之投入地体验山水旅游文化。现场需要主持人善于发现、表现, 能够触景生情、抚景动情。观众在主持人情境化的引导下, “赏神州河山, 悟文化品味, 得天地灵气”。

(二) 双向交流:掌控现场情绪

现场对话并不是讲完自己的台词就万事大吉了, 必须尊重人, 关注人的情感。你给了对方什么眼神和表情?你问的话有没有起到作用?对方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察颜观色, 以便及时调整思路, 调整问话, 形成一种水平式的交流格局, 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的流动场。双向交流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互动、互通、互爱。现场叙事往什么方向走, 如何走, 其间如出现中断、波折, 需要主持人引导、扭转、掌控、调节, 以保证节目的进展。

(三) 有效传达:潇洒把握自如

一是个性化风格的展现。主持人的艺术风格是长期培养的结果, 也是长期自我养成的习性。主持人应该知道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说、对谁说、怎么说。在现场, 主持人通过亲身感受, 把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娱、购”有效地表达出来, 需要思维灵活, 头脑清晰, 反应敏捷, 以丰富的文化知识、语言魅力, 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理解和把握, 做到准确无误的表达, 恰到好处的处理, 顺理成章的引导, 形成独具魅力的主持个性。

二是口语化叙说的表达。主持人语言的准确表达取决于对内容的深刻理解。要把解说词消化为自己的语言, 必须领会语言的内涵。运用技巧来处理语言, 之后, 或幽默、或风趣、或冷静、或深沉、或活泼、或轻松、或浪漫、或抒情, 语气节奏的处理、逻辑重音的把握、现场气氛的调节, 完全在于紧贴节目诉求和实际需要。将书面语言尽量口语化表达, 朴实、自然, 还可以适当引入当地俗语、俚语、歇后语, 一两句俏皮话、生动活泼的歇后语可有效调节现场气氛。

上一篇:飞行基础教育下一篇:收入初次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