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广播节目论文

2024-06-17

音乐广播节目论文(共12篇)

音乐广播节目论文 篇1

考。之甚少, 甚至觉得民族音乐及歌曲毫无品味、不流行、不时尚, 这些都导致广播节目主持人缺少对经典民族音乐和歌曲必要的鉴赏能力, 导致受众无法接收到更多的信息, 使民族音乐的传承出现断档。

三、缺乏传播民族音乐的氛围。

随着受众视听习惯的改变, 民族音乐及歌曲渐渐淡出社会流行的视野, 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流行歌曲在网络上大行其道, 使得民族音乐及歌曲生存空间变得更加狭小。唱片店里播放的、热销的都是流行歌曲, 民族音乐及歌曲的专辑无人问津。校园里、大街上唱的也都是流行歌曲, 连小学、幼儿园的小孩子们满嘴唱的也是《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香水有毒》等等。地方戏剧、地方民歌、民间小调则很难听到, 民族音乐的素材也很难寻觅踪迹。这使得以口头传唱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民族音乐及歌曲无法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 在对某高校100名非音乐专业学生的调查中, 有93人明确表示喜欢音乐、爱唱歌, 有23人明确表示喜欢中国民族音乐, 有64人对中国民族音乐不太喜欢, 经老师提醒能够哼唱2句以上家乡民歌的有36人, 能够主动哼唱2句以上家乡民歌的有22人, 能够完整地演唱1首或2首家乡民歌的仅有18人。由此可见,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已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

时代在进步, 那些经典的民族音乐及歌曲, 短则二、三十年, 长则上千年留传到现在, 与其独特的魅力分不开, 更与这些优秀的作品能够适应各个时代不同的人的精神需求密不可分。

进入二十一世纪, 民族音乐、民族歌曲走向创新之路。2001年春节晚会, 中国的民乐演奏家冯小泉、曾格格两人以一曲《天上人间》而备受国人瞩目, 接着他们又在日本连续开了8场新民乐音乐会, 场场爆满……女子十二乐坊连连举办音乐会, 掀起民乐火爆场面……众多唱片公司通过现代化的录音设备、顶级的制作技术大量挖掘民族音乐及歌曲的精品, 集结成专辑出版发行, 使这些歌曲在绝唱多年后, 再一次被人重新聆听, 形成了“新民乐”的风潮。笔者认为, 民族音乐以及歌曲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符合现代人的视听要求, 从而更好的传承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及歌曲精品。

基于上述观点, 作为广播文艺工作者, 应精心设计节目, 使民族音乐广播节目变得好听, 引导年轻听众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为此《华夏民族歌曲榜》节目进行了大胆地创新和尝试。

首先在节目形式上进行突破。传统的广播民族音乐节目以每周一歌、单纯的歌曲集锦的形式已不能满足听众的需求, 是导致民族音乐节目边缘化的重要原因。《华夏民族歌曲榜》, 顾名思义, 就是以流行音乐节目中歌曲排行榜的形式做为节目的主要框架。《华夏民族歌曲榜》节目采用上榜、下榜, 歌曲在榜单中位置的变化吸引受众, 强调歌曲之间的竞争性, 节目变得充满吸引力, 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可听性。这一形式也得到了新、老艺术家们的认同, 著名的艺术家王昆、郭松、郭兰英、关牧村、乔羽等都对这一节目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其次在节目的内容上进行重新设计。《华夏民族歌曲榜》中播放的歌曲大部分都可以归类为“新民歌”, 即在原有经典歌曲的旋律、歌词基础上, 对歌曲进行重新编曲、配器, 演唱者运用“民通唱法”或者“民族唱法”重新演唱, 这种类型的歌曲大大增强了歌曲的时代感、时尚感、流行元素, 更容易让受众接受。另外及时选择老艺术家最新的演唱专辑, 歌坛新近涌现的民族歌手以及他们的作品等。

《华夏民族歌曲榜》是日播节目, 每期30分钟。为了最大限度的播出更多民族歌曲, 每天的小单元都设置了不同的内容。“揭榜进行时”即揭晓全新一期的榜单, “新歌推荐”为推荐、播出上榜备选歌曲, “榜上空间”中欣赏榜单中的精彩歌曲, “民族流域”以专题的形式播出一组民族歌曲, “非常乐感”以有特点的歌曲编配、演唱为主, “民族风”以民族歌曲为铺垫介绍各民族风情, “经典留声”播放原汁原味的经典民族歌曲。不同的单元设置大大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及含量, 既兼顾年轻受众的视听需求, 又不忘喜欢原汁原味民族歌曲的老听众。

第三, 节目主持方式上的变化。《华夏民族歌曲榜》节目摒弃了以往传统的录播主持方式, 采用男女主持人搭档直播, 加入动感十足的音乐做为背景音乐, 增强节目的时尚感, 节目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同时, 笔者也在努力加强自身艺术修养。做为一名广播文艺工作者, 尤其是民族音乐节目主持人, 笔者深知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和研究民族音乐知识。

第四, 加强、扩大节目自身的影响力。随着时代的发展, 广播节目自身的包装、形象宣传越来越重要。《华夏民族歌曲榜》节目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地尝试。在栏目语的制作上, 完全采用时尚的语言、声音、背景音乐, 使栏目语听起来大气、动感, 充分显现《华夏民族歌曲榜》节目的厚重、力量。节目还将每期的榜单用串烧的方式将歌曲串连起来, 滚动播出, 增强歌曲在受众心中的位置。节目的形象宣传更是突破以往的简单语言加音乐的形式, 加入更多的音效, 使节目更加时尚。另外, 《华夏民族歌曲榜》节目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走出去, 与社会各界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 扩大了节目的社会影响, 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

经过近两年的创新、尝试, 《华夏民族歌曲榜》节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收听率方面, 《华夏民族歌曲榜》取得同时段广播音乐节目前列的好成绩, 节目也在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双频重播。取得良好社会效应的同时, 《华夏民族歌曲榜》节目也得到领导及专家的肯定。改版后的《华夏民族歌曲榜》继续保持以往的成绩, 获得2006年度吉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精品栏目, 吉林省广播文艺奖栏目一等奖, 2006年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十佳”栏目等奖项。2006年、2007年吉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常态节目听评第一名。

主持《华夏民族歌曲榜》节目的近两年时间里, 笔者一直在对民族音乐节目进行思考, 同时也进行总结。历史在不断发展, 社会在不断进步, 优秀、经典的民歌从山野飘向都市、从历史走进现在, 从民歌的优美旋律中, 人们感受到团结、祥和、繁荣、发展的时代脉博和健康向上的美好气息, 我们要充分挖掘民歌文化中的审美精神, 从中提升出有益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文化理想和生活理念, 营造现代生活的艺术氛围。

新的世纪,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交流, 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民族复兴中极为重要的任务,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优秀民歌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晶, 也是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 民歌要为时代的进步鼓与呼, 深刻认识民歌这一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形式的重要作用, 持续创新与发展, 努力用优秀的民族音乐广播节目让受众得到享受的民族音乐作品, 给传统音乐以新的生命力。

音乐广播节目论文 篇2

1.节目名称:倾听音乐吧

2.节目宗旨:现在有一种音乐疗伤法,可以抚平人的心绪,给挫败的人一些斗志,而且现在的情感倾谈类的节目比较受欢迎,我们这个节目就是在保持交流的基础上,用音乐做为一种功能,失落时疗伤,成功时分享。音乐之所以可以让人喜怒哀乐,就是因为我们听音乐时总是带有情绪的,这种情绪使人在听音乐时总是浮想联翩:或回忆、或畅想、或感慨、或激昂,或感伤。我们就是要给受众一个全新的享受。

3.节目定位:所有有故事的人均可参与(可以是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是别人的)。节目风格随意放松,属根据故事推荐音乐的音乐推荐类节目。

4.主持人定位:主持人要求声音柔和,本人要有很好的音乐理解力,音乐搜集力和记忆力,理性而不失亲切感。

5.节目内容来源:本节目设有邮箱和热线,可以热线倾诉,也可发到固定邮箱。6.播出时间和时长:每天晚10:00--11:00 节目时长:20分钟 7.节目主持人:镡涛

8.节目流程:

一种回荡的心底的调调,一首能使我们不禁感伤的曲子,我们终究无法避免人世繁华,孩提时。笨拙而可爱的身影,渐渐远去,岁月是一台纺纱机。将过去的一切,流转 拉长、成丝线的模式,绕成我们、伤心的样子。而今、在我们麻木的眉宇间,竟有一丝软弱的眷恋。童年 我们的童年,已经流逝、在这首曲子下。仿佛自己是个罪人,这就叫做 无奈 吗?我们都要静下心来,我们都要学会静默、奢华的眼泪,再次流下来。

(音乐《童年的回忆》,前面有段唯美对白,可以渲染讲故事的气氛。到前奏起,声音渐弱,就可以说开场白了。)题头:(OS)有一个故事想说给你听,有一段音乐想与你分享,有一种心情想让你知道,有一颗真心期待你的身影。“倾听音乐吧”,让我们共同倾听,每天晚上10点钟,FM98.8,等候你的到来。

(间奏音乐)

你是有故事的人吗?还是老规矩,你愿意讲,我愿意听,今天我们先来听听一个开在樱花里的唯美的爱情故事。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爱,一种是被爱,过程往往美好,结局却常常难以预料。就像樱花,开的短暂而绚烂,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芸芸众生只能守着时间安分度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我给您慢慢道来……

(背景:轻音乐+故事讲述)

是不是感到很可惜?但是,“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这是最近热播电视剧《奋斗》里面杨晓云的一句台词,未尝不说出了我们的希望,推荐您一首歌曲:《很爱很爱你》,刘若英,爱他就要让他幸福,一起来听!

(接着讲故事,推荐音乐,倾听热线听众的故事,用音乐疗伤。)

…… ……

浅论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素养 篇3

关键词 广播音乐节目 主持人 素养

一、构建自己优雅的声音形象

广播音乐节目的主持人虽然不像倾诉节目主持人那样随时随地地展开自己的声音同听众进行交流,但是却有着比倾诉节目主持人更高的声音要求,因为主持人的声音出现在音乐播出之前或之后,同优美音乐的并存会将主持人的声音凸显出来,如果有优雅的声音对音乐进行了舒适的衔接,那么节目的流程就可以成为完美,而一旦在歌曲结束之后出现了非常枯燥无味道的声音,那不仅之前音乐造就的氛围会被破坏,之后将要播放的音乐也会因为失去了优雅的衔接而大失色彩。

培养声音形象最基础的要求自然是对普通话的训练,但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并非唯一的广播方式。正如每个以面孔保证识别度的演员一样,广播音乐节目的主持要能够保证自己以声音作为自己的识别因素,这就要求主持人做到创造属于自己的声音形象。不刻意地追求标准化,才能更加做到对真实情感的真实表达,给人以舒适坦诚的感觉。很多的广播音乐节目都是在夜晚播出的,这时候是人们情愫中的感性成分超过理性成分的时候,世界在白天的喧嚣之后变得安静悠闲,而此时打开广播音乐节目的听众多是大多都是孤独的,他们希望从节目中清馨高雅的声音里将那种带有悲伤色彩的孤独转变成一种可以享受的孤独。没有矫揉造作而散发出的感性美,正是这种声音最需要的特点。了解了这类听众的情感诉求,节目主持人就能够调整自己的声音状态,做到一些关键点:嗓音独特、气韵生动、感情真挚、语气舒缓。

主持人想要获得这样的声音效果,必须经过适当的训练,这样的训练包括对声音本身准确性拿捏的训练,也包括对自己感情的培养。最基本的作法是平常多讀书,尤其是在安静的时候,尝试着与自己进行情感的交流,在阅读中的过程中不断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并记住自己处于这种情绪时,文学作品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它的。同时,常识着将阅读的内容用合适的声音阅读出来,录下自己的声音,寻找不足的地方不断改进。

二、增加自己的音乐知识,加深自己的音乐认知能力

如果一个广播音乐节目的主持人连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分别是什么都搞不清楚自然是没有资格做主持的。既然是广播音乐的主持人,那么所发出的言论当然更多是围绕着音乐展开的。主持人要能够围绕着播放的音乐展开一段故事的叙述、一段感情的抒发、一条哲理的议论,这样才能提升自己节目的品味让听众认可自己节目的性质,同时能够获得这样一种看法就是:我收听这个节目不是在浪费时间,他让我的情感有了共鸣,让我的智慧得到了启迪。

这里所说的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当然并不是说要求主持人朝着最顶级的音乐教授的方向发展自己,但是所谓的基本乐理知识是我们认识一首音乐的基础,听一首歌曲主持人或许能够从歌词中找到歌手想要表达的东西进而传递给听众,但是听一首纯音乐的话,想要获得对它的理解就必须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来作为支撑了。古典音乐强调的是旋律,现代音乐更多地强调节奏,这样基本的音乐知识是主持人所必须的。另外,需要节目主持人对流行音乐的内容有所把握,最近流行《我是歌手》已经被各个音乐电台提及,节目主持人在播放那些歌手的音乐的时候,必须要对歌手自身的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即便有些音乐并不是像很多在网上流行的音乐那样脍炙人口,主持人也应该有所了解,因为音乐节目本身也是一个能够让听众了解音乐的窗口。

想要做到这一点,当然离不开节目主持人对大量音乐的聆听,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外国音乐,这样在进行音乐的情感讲述的时候就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对比空间。除了大量聆听音乐,还应该自身试着对歌曲、乐器等进行实践性的尝试,这样才能做到自己的讲解有所依据,亲自动手联系乐器其实是加深自己对音乐理解的最好的方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多置身于音乐的现场之中,比如音乐会、录影棚、演唱会等等,这样能够让主持人在同音乐有过了零距离的接触之后对音乐进行的解说更具有可信性,也更容易将音乐融入感情以及语言之中。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就是通过网络的方便搜索最流行的音乐前沿的内容了,这是主持人丰富主持内容最基本的要素了。

三、锻炼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里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于上文所说的语音能力的锻炼,而是指主持人的语言组织能力。较高语言素养要求广播音乐主持人能够快速把专业一些的音乐知识转变成可以被普通听众接受的通俗语言,这种通俗既包括丰富的生活气息也包括诗意的文学意味也包括主持人结合自己的生活内容传达给听众的个人特色,这样的要求既能够传达音乐的美感,也能够加强同听众的情感交流,尤其是在和听众直接进行对话时,这样的要求更加有必要。具体的作法包括以下几点:多进行文学欣赏和创作,未必要求每个主持人都有好的文学作品,但是实践性的创作是对自己语言表达能力最好锻炼;增加对社会的观察,这是丰富自己语言内容的来源,能增加语言的人文关怀;多进行即兴的锻炼。

广播节目音乐编辑的素材分析 篇4

1广播节目音乐编辑素材简析

广播以声音为其传播符号, 并按时间顺序以节目为形式进行传播, 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的重要媒体。其具有宣传、激励、传播新闻、沟通情况、 传递信息、反映舆论、引导舆论、影响舆论、批评与监督、社会教育、社会服务及传播知识等诸多功能。经典老歌仅是音乐范畴一个小分支, 但一个广播频率便可恰当运用。从成都新闻广播2000年推出的《疯狂怀旧》节目到成都电台2005年推出以怀旧经典音乐为类型化频率的成都文化休闲广播, 经典音乐深入人心, 在获得高收听率同时, 在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传播上都取得了不俗成绩。

1.1语言素材

语言素材为广播节目音乐编辑素材之一, 也是广播节目的一种主要表现手段与直接信息来源, 包括新闻资讯、文化知识、生活百科及其他信息等[1]。 汉语现代语言形式包括书面语与口头语, 但广播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与书面语。广播节目语言素材主要具有两大作用:1) 使得广播文字其内容魅力增加, 即增加语言情感、节奏等;2) 描绘事件、细节、情景等, 因语言具有明确指向性, 故在事实表述、情景描述及年代表达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1.2音效素材

广播节目中音效素材指的是除去语言与音乐之外的自然界及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所有声音, 如人声、 雨声、动物鸣叫、风声、爆破声等, 将音效素材应用于广播节目有助于节目真实性与情境性的增强。 音效主要包括实录音效、电子合成音效与拟录音效三种类型。

1.3音乐素材

广播节目音乐素材可根据不同分类方法对其进行不同划分, 比如, 按照其风格特点可分为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爵士音乐、乡村音乐、古典音乐及民族音乐等;按照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器乐曲、歌曲等;按照拥有版权与否可分为版权与非版权音乐; 根据其是否为原创可分为原创音乐与非原创音乐。 广播节目音乐素材主要具有以下作用。

1) 对节目风格加以提示:各节目均有专属的节目定位与节目风格, 节目中音乐可使其主题及风格更为显著。

2) 增强节奏:不同音乐可对广播节奏产生影响甚至改变其节奏。

3) 对结构进行衔接与划分:广播节目音乐可发挥句、逗号的作用, 推进节目进程。

4) 对时间与空间加以界定:广播录播节目多为叙事节目, 故会涉及时间、人物与地点, 可以音乐加以描述。

5) 表露及延伸情绪:情感是音乐的核心, 其可对人类的喜怒哀乐悲思忧等加以表现。

6) 描绘情境:音乐中可通过音色与旋律来描绘情景。

7) 突出主题:每期节目均有其特定主题, 可根据其主体来选择相应的音乐。

8) 预示作用:广播节目中, 音乐需随语言转折而产生相应变化, 可将音乐变化排于语言转折之前。

2广播节目中音乐编辑素材分析

专业课本中我们可以看到, 音乐要素指的是节奏、曲调、速度、力度、曲式、调式、和声、旋律与织体, 其中, 节奏与旋律为最基础项。节奏被称为音乐骨架, 节奏也决定了音的强弱、长短, 若同一首乐曲其节奏发生了改变, 也会大相径庭, 上述音乐要素在广播节目音乐编辑中极为重要。比如, 音乐编辑中对歌单进行编排时, 可根据歌曲的情绪、 节奏及活力值来对其具体出现位置加以安排[2]。李宗盛的老歌适宜独处时候细细品味, 各种乐器与美妙旋律的恰到好处配合, 舒缓也好, 疾走也罢, 歌曲节奏总是牵引着听众的听觉细胞跟随歌声一叠一落、一跌一起;而邓丽君的歌曲则给听众以梦幻般的感觉, 徘徊耳边, 经久不散。虽然音乐一直看似平和或紧张的节奏中改变其本身心情, 却是在向我们诉说一个个难以描述的故事, 是深藏在我们灵魂深处的东西。又如成都文化休闲广播经典946每年在张国荣祭日播放歌者生前作品, 主持人通过微信、 微博、QQ群、短信平台等互动渠道与听众、歌迷交流, 进而有效促进该广播节目当下时段收听率的极大提高[3]。

3总结

广播节目使得音乐陪伴特质得以放大, 使其伴随性得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广播节目中, 音乐素材根据其不同分类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类型, 经典流行音乐便是根据音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分类而来。经典老歌其听众多为30岁到50岁且喜好音乐的人群, 因而广播节目音乐编辑中, 编辑工作者可根据不同情境尽可能地为听众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生活氛围, 如此听众随时开启收音机, 均可听到经典老歌, 从而使得音乐其所具备的伴随性得以充分展示, 让听众日益爱上音乐广播节目的伴随。

参考文献

[1]丁蕊.音乐类广播节目编辑实例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 2014 (6) :23.

[2]李锦蓓.用经典感动人生——从老歌在类型化广播中的魅力看音乐元素在传统媒体中存在的意义[J].黄河之声, 2013 (19) :96.

音乐伴随类广播节目策划案 篇5

此策划的风格可能和节目本来预计的不同,这份策划将本档音乐伴随类节目与民众生活联系的更紧

一.

二.

三.

四.

五. 节目名称:《百乐相随,你我相伴》 节目类型:音乐伴随节目,与民生休戚相关 节目播出时段:周一至周五早9:30——10:30 受众定位:按其播出时间构想,本栏目的受众是正行驶在路上的中青年节目构想;按其受众类型,本档节目应该紧密的与听众生活相关,而不司机朋友,或在家休闲的老年朋友; 是走时尚嘻哈路线,其音乐类型并不是流行音乐,而是中青年人喜爱的经典老歌或民族音乐。节目可分为几个板块,有节奏的向听众们输送讯息,但所有的信息都有关百姓生活,例如:生活常识,民生类新闻资讯,交通路况,天气变化,等。

六. 节目特色:节目采取两位主播轮流主持的形式,可以聊天形式对音乐进行介绍,对新闻资讯进行讨论,对生活常识进行解说。节目可分为四个板块“天气预报”、“ 生活常识”、“路况连线”、“新闻资讯”

1.“天气预报”

天气是生活最关心的问题,节目开始可以就天气情况向听众朋友做介绍,不仅仅要涉及郴州本地的天气情况,还可以扩展到整个湖南省,以及湖南周边省区的天气走向及空气质量。

2.“生活常识”

季节、天气往往和生活常识紧密相连,在当下的天气情况下,我们可以提醒听众朋友们要注意的生活小细节,例如:在这种天气下,有哪些疾病要预防;女人是否需要保湿,应该吃些什么;车厢内是否要注意空气流通,出行要有那些考虑;在家我们要做好哪些环保措施,等等。

3.“路况联系”

路面情况在不断变化,我们要时时与路况记者联系,了解此时此刻的路面信息,用连线的形式能够增加互动性,更能丰富节目形式。对路况的报道不仅要有记者连线,还要开通交通短信平台,让正行驶在路面上的司机朋友参与报道。

4.“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有很多种,但本档节目并不涉及国际国内政治新闻,而只向听众播报民生类新闻,例如:按国家规定,食用油又涨价了;或者原油价钱上涨;

某种肉类在检验过程出现了质量问题被媒体曝光;房车信息;郴州城区发生了什么民生趣事,等等。

5.“互动”

每天可以找一个话题跟听众互动,开通短信和微博,发出一个关键词或问句,例如:今天是什么日子,您想做点什么;哪一年的哪一天,您和谁在一起,等等轻松的话题。

七.

八. 节目风格关键词:音乐,生活,贴心,温馨 节目大体流程:报时——呼台——广告——片头——主持人说话——音

乐——进入“天气预报”——音乐——“生活常识”——广告——“路况信息”——音乐——“新闻资讯”——音乐——结束语。

九.

北京音乐广播:青春就是任性 篇6

8090青春励志

在每个工作日的7:00~9:00,音乐广播推出一档全新的节目《早安音乐秀》,由“80后”张琦和“90后”原依共同主持,是一档新生代早间音乐生活秀节目。节目以清新营养的文化生活资讯与悦耳动听的歌曲为内容,营造轻松、励志的氛围,让听众在上班上学路上获得一份欢乐的陪伴。原依和张琦还会身体力行,带领听众健康生活——晨跑、吃早餐、绿色出行……用丰富的线上和线下形式,打破只在电波中远程陪伴的传统模式,做到真正和听众零距离,开创北京早间音乐节目新的收听中心。

另外两位“80后”主播晓航和于越也将在周末粉墨登场。由晓航主持的《节奏驾到》将在每周六、日的14:00~17:00播出,紧随其后的17:00~19:00则由于越带来《越娱越乐》。两位“80后”大男孩将在每个周末的下午用最热门的歌曲、最热点的音乐资讯、最新鲜的文娱活动等,为听众提供高端时尚的周末午后时光。

大牌,就是这么任性

2015年,北京音乐广播将重新打造傍晚的黄金时段,在每个工作日的17:00~19:00推出一档主打音乐、电影等文化娱乐内容的大型专题节目——《娱乐东道主》。节目由著名主持人王东及其节目团队打造,王东、道道主持。《娱乐东道主》将向听众推荐北京乃至全国重要的文化表演和影音作品,还会为听众提供大量的免费觀演、观影机会,整合北京文化娱乐资源,为晚高峰的听众群体奉上一份文化大餐。

人气DJ麦麦同学带领着“麦家族”在新的一年华丽转身,来到了下午15:00~17:00的时段,继续《边走边唱》。活力依然,前卫不变!

早间节目的代言人白杰也离开他奋斗了7年的早间时段,转战10:00~12:00,带来《10点说唱团》,为听众打造一档以华语音乐为主、欧美音乐为辅的音乐脱口秀。节目同时还将运用微博或微信等互动来与听众交流。

音乐广播节目论文 篇7

关键词:音乐广播节目,经典流行音乐,音乐艺术回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艺术的不断追求,我国的流行音乐艺术文化发展日益繁荣,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也使音乐广播节目成为所有广播节目中的重要部分。经典流行音乐在流行音乐节目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音乐广播主持的大时段节目一般都是相对来说听众比较多的节目,在节目中经典流行音乐艺术的回归值得关注研究。

1经典流行音乐艺术回归的必然性

音乐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部分,在每一段时期都会有代表时代特征的音乐,就如同我国《汉乐府》民歌,是在我国古代普遍流行的音乐。

流行音乐具有一定的通俗性、易于流传、有更广大的听众[1]。它同时带有艺术音乐与民间音乐的特征,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经典流行音乐作为流行音乐中的一种,在很早便出现在广播节目中,并且专门的经典流行音乐广播电台,于上世纪60年代便在美国兴起,我国江苏的经典流行音乐广播也是在2007年转型而来的。近年来我国流行音乐艺术发展迅速,但是人们对经典流行音乐的共鸣和热情始终未曾消减,在音乐广播主持大时段节目中,经典流行音乐艺术的回归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2经典流行音乐在节目中的回归定位

2.1时段定位

在音乐广播中节目内容的定位都具有一定特点,经典流行音乐的回归需要根据受众的兴趣爱好、社会环境及心理要素来决定播放时段的定位。音乐广播主持大时段节目是广播节目中时间较长、听众较多的节目,一旦在内容安排和时段安排上出现问题,就会给电台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分析各时段受众的需求,并规避同一时期相同类型节目的播放时段,对经典流行音乐的回归时段做好合理定位。

2.2内容定位

在音乐广播主持大时段节目中播放经典流行音乐,需要对音乐的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围绕怀旧、成熟、共鸣的核心,对内容进行科学的定位。现代大热的流行歌曲相对来说熟识度很高,广受听众的喜爱,一经播放所带来的收听率也是十分可观的,但是选择这一类型的流行音乐就会与经典流行音乐的主题相悖,使听众对节目主题模糊不清,会严重阻碍经典流行音乐艺术的回归。因此,内容定位是每一首入库歌曲的判断标准,是经典流行音乐节目内容设计的指南[2]。

2.3主持人定位

主持人是广播节目中重要的引导因素,经典流行音乐具有自己的特征,在音乐广播主持大时段节目中实现经典流行音乐的回归,需要主持人具有相对应的特点。要求主持人具有成熟大气的品质,语言流畅,并且生活阅历和音乐品味能够与经典流行音乐相匹配。将主持人的定位细化到不同时段,经典流行音乐的播放时段如果是在早上,主持人的声音要相对亲和,中午时段的主持人声音要轻松愉快,下午时段就要优雅醇美,使经典流行音乐在音乐广播主持大时段节目中能够释放出不同的个性风格。

2.4受众定位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情感是指心理刺激、内心体验和现实感受的结果[3]。经典流行音乐的时间特点决定了其受众为成熟人群,而这些受众最早在接触这些音乐的时期正处于青春阶段,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青春期接触的音乐会是他终生的记忆。因此,在进行受众定位时,主要是需要对受众的年龄进行分析,激发出其内心的情感,将经典流行音乐的受众定位在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人群身上。

2.5市场定位

经典流行音乐要在音乐广播主持大时段节目中回归,需要重要的市场竞争力。经典流行音乐在客户心理占有一定的价值地位,才能在市场中具有可控的结果,经典流行音乐的回归才能有效实现。经典流行音乐需要合理利用定位理论,科学地进行市场定位,占据音乐广播节目的重要地位,才能有力地提高经典流行音乐的竞争力,实现音乐广播主持大时段节目中经典流行音乐艺术的回归。

3经典流行音乐回归的意义

经典流行音乐的广泛流传充分展现出了音乐爱好者对以往音乐的怀旧和共鸣,在音乐广播主持大时段节目中,让经典流行音乐艺术回归,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受众对经典流行音乐的收听需要,并顺应了我国广播市场的发展变化,提高了媒体竞争力,推动音乐广播市场蓬勃、有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卓乐.试谈广播流行音乐节目的“回归”[J].声屏世界,2010,(5):40-41.

巧用音乐音响为广播节目增色 篇8

音响是广播最鲜明的特征, 好的音响尤其是表现细节的音响, 既能向听众传播新闻事实, 又比文字更能传情达意, 它使听众仿佛置身于新闻发生的现场, 营造一个富有现场感的立体情景空间, 给听众以遐想空间和震撼力。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广播作品《巴勒斯坦送别阿拉法特》, 一开始引入巴勒斯坦国歌, 接下来, 飞机声、呼号声、哭声、示威声、祷告声、挽歌声, 准确表现细节的音响达7、8处, 一幅宏大的送葬场景展现在听众眼前, 给听众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这些典型音响的运用, 真实反映了巴勒斯坦人民对阿拉法特的爱戴, 这与当时一些西方媒体渲染的现场混乱无序的不实报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音响的运用要会取舍, 只有与内容贴切, 并服务于主题的音响, 才能与节目融为一体, 并凸显其效能。

广播的发展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生活压力加大和生活节奏加快, 现代人对媒体有了更多的要求, 不仅要及时获取信息和服务, 而且希望获取的方式是轻松愉悦的, 而不是接受硬梆梆的说教。如此, 音乐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通过音调与旋律创造出广播“情感的形象”, 唤起听众在思想、感情、心理和情绪上的共鸣, 烘托气氛, 深化主题, 增强了传播的感染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早间报道》在原本严肃的时政新闻中导入了音乐的元素:背景音乐是叽叽喳喳的晨间鸟鸣, 再辅以让人轻松的吉他曲, 一档“新闻早餐”就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氛围中端到了听众的面前。用与内容吻合的音乐作衬底, 营造清新富有美感的氛围, 上海电台在晚间天气预报节目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在《渔舟唱晚》的乐曲声中, 主持人用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提醒听众季节、气候的变化和注意事项, “渔舟”带来收获的喜悦, “唱晚”则充满诗情画意。当然, 音乐作为广播不可或缺的元素, 使用起来也要适度。如有主持人在午间节目中以萨克斯吹奏乐为垫乐, 听了又柔又慢的萨克斯音乐, 听众不免产生昏昏欲睡之感。

提高音乐广播节目质量的探索研究 篇9

1 了解受众需求

1.1 明确目标受众

对于音乐广播节目而言, 目标受众、出售听众、电视台出售节目、累积听众间存在密切关联, 所谓受众, 不仅包含当前的受众, 而且还包含一些潜在听众。从国外的研究数据看,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目标受众基本为年龄在57岁左右的群体, 流行时代金曲广播节目的目标受众则为年龄在27岁左右的群体, 由此可知, 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所喜爱的音乐节目类型存在差异[1]。从性别上看, 以流行金曲和经典金曲为例, 大部分女性听众更偏爱流行金曲, 而男性听众则更倾向于经典金曲[2]。为此, 音乐广播节目的管理人员要从年龄层次、性别等角度出发, 明确目标受众, 这对提高音乐广播节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了解受众的兴趣

就音乐传播过程而言, 广播媒介在其中具有权威性。音乐广播节目符合大众审美心理, 能够满足大多数群体的需求, 通过探讨受众的兴趣, 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 提高音乐广播节目质量。

1.3 了解受众的变化情况

广播具备易操作性、随时性、感官单一性等特征, 受众能够利用听觉, 对音乐信息进行接收, 受众接收音乐信息后, 可能引起各种联想, 从而出现不同情感与情绪。

2 提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

要推动音乐广播节目的进一步发展, 提高节目收听率, 就必须提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 从而提高音乐广播节目质量。

2.1 提高主持水平

音乐在现代生活中具备很大魅力, 通过对音乐文化进行传播, 有利于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音乐选取的品位、合理性、科学性与主持人的主持水平、综合素质存在很大关联, 如果主持人素质较高, 则通常会选取具备深厚文化底蕴、文化内涵的作品。除此之外, 主持人还要重视与受众进行互动, 充分体现自己的主持水平, 用词的巧妙与准确性会增加音乐广播节目的魅力, 促使节目档次提升, 从而提高音乐广播节目质量。

音乐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能够掌握、了解音乐表现、乐理知识、音乐资讯, 对音乐作品内涵有更深层次、更好的理解, 透彻、合理分析作曲技巧与音乐组成结构。除此之外, 作为音乐广播节目的主持人, 还必须及时了解歌手、乐队的动态, 掌握受众兴趣。

2.2 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目前, 新媒体技术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音乐播放工具越来越多, 这给传统音乐广播节目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冲击。要提高音乐广播节目的质量, 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就必须提高音乐主持人的综合素养, 提升他们的综合业务能力, 促使音乐广播节目需求得以满足。从采访角度而言, 主持人是被采访对象与受众间的桥梁, 在采访过程中, 主持人必须利用通俗的语言, 拉近被采访对象与受众间的距离。

3 科学管理广播节目资料

在播放音乐广播节目时, 主持人必须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 只有收集对应的资料, 才能确保节目顺利进行。为此, 要提升音乐广播节目质量, 就必须科学管理各种音乐节目资料, 充分发挥音乐节目资料的作用, 从而提升节目收听率。目前, 我国音乐广播节目所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音乐资料收集上, 工作人员还需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首先, 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管理意识, 意识到音乐资料收集的目的、意义与作用, 确保所收集的资料真实、完整。其次, 音乐广播节目的领导人需增加人员配备与资金投入, 并培养更多专业音乐人员, 同时采取措施, 使音乐种类变得更加齐全, 提高音乐广播节目的质量。

4 结语

现阶段, 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 尤其是音乐传播技术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与发展, 与此同时, 音乐广播节目的发展则受到很大挑战。为提高音乐广播节目的竞争力, 领导者必须采取措施, 提高音乐广播节目质量, 合理、科学地选择音乐类型, 并明确节目定位, 了解受众兴趣和需求, 确定节目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提升音乐广播节目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牛毅飞.论提高音乐广播节目质量的途径[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21) .

浅谈广播专题音乐节目编制 篇10

1 主题:取材广而命意新

“文章合为时而著”面对众多的素材, 我们该怎样去提炼主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 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 是整组节目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巧妙的立意, 让主题个性化。王国维有一段话可为借鉴:“诗人对自然人生, 须入乎其内, 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故能写之。出乎其外, 故能观之。入乎其内, 故有生气。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这里我们可以把“入乎其内”看成是深入生活, “出乎其外”则是提炼主题。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 音乐节目编辑须时时在意, 对生活保持艺术敏感, 必须贴近人们的生活, 把握时代的脉搏, 给素材以新的命意。

以《黄河大合唱》为例, 《黄河》是抗战期间诞生的一部极富时代特征的作品, 当年, 这首英雄的史诗响彻了中华大地, 给陷于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激励着整整一代人为祖国的独立自由浴血奋战:199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和台湾摆脱日本统治、重回祖国怀抱50周年, 作为一部反映时代呼声的音乐作品, 编制一组关于《黄河》的专题音乐节目恰逢其时。然而, 我们该怎样提炼主题呢?例:《不朽的歌》——著名作曲家时乐濛先生谈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作者通过对冼星海的学生, 中国著名作曲家、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时乐濛的访谈, 介绍了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背景、过程以及这首合唱曲的艺术特点。如果单单这样介绍《黄河》的创作过程、艺术特色和影响, 这无疑陷入了主题重复, 语境陈旧的套路, 限制了《黄河》的容量。

以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编制的《共同的歌声——严良堃赴台归来话黄河》为例, 我们得知著名的指挥家严良堃从台湾访问归来的消息:作为指挥《黄河》的权威, 严良堃先生与这部作品结下了50多年的不解之缘, 如果请他来谈指挥《黄河》的经历, 以及《黄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一定会发掘出许多新的东西。于是我们对严良堃进行了专访, 严良堃谈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黄河》, 两岸中国人一起唱《黄河》的情景, 以及《黄河》在世界、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传唱。创作的灵感一下就喷薄而出:荀子说过: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也是经历了九曲十八湾, 汇聚无数的群流, 才形成了奔流咆哮、一泻千里的恢宏气势。如果说每一位中国人的血管都是黄河的支流, 那么, 哪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不曾澎湃一支用旋律汇聚的《黄河大合唱》呢!采访之后, 我们收集了1989年《黄河大合唱》在台北音乐厅首次上演的实况录音, 1995年, 台湾为庆祝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50周年晚会中的《黄河》合唱, 以及美国旧金山华人演唱《黄河》的情景, 我们又对当时首都大学生《黄河》万人演唱会进行了采访。在编制中, 我们以严良堃赴台归来话《黄河》为线索, 以抒情的笔调, 充满激情的语言刻画了《黄河》的艺术形象, 凸显了《黄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影响, 充分展现了《黄河》的时代精神和意义。

因此, 在编制节目之前, 我们要刻意寻找令人感兴趣并能从中体现某种新理念的元素, 从老素材中去挖掘新意并赋予作品新的时代色彩。这也是衡量作者功力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2 构思:构思巧而不拘格

我们知道, 盖房子先要立屋架, 写文章要先进行构思, 构思是指作者在动笔之前的一系列思维。郑板桥画竹, 是先有“胸中之竹”, 而后恣意任情, 编制专题音乐节目亦是如此, 当音乐主题了然于胸时, 方可着墨下笔。这时, 可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用精巧的构思来表现主题。

例:某台《闪光的清泉》, 某台便邀请侗歌艺术家杨宗福做了一档有关侗族大歌的节目《闪光的清泉》, 该节目从侗族大歌的起源、发展、调式、调性、合唱声部、如何欣赏等音乐专业的角度来阐述侗族大歌的弥足珍贵, 这虽然是一组不错的音乐节目, 但其缺少创意, 容易形成一种结构套路, 线索单纯, 专业术语过多, 虽主题明晰, 但缺少发散力和感染力。

在构思中, 要做到以文驭气, 不拘一格。以本台编制的《清泉闪光的音乐》为例, 其内容同样是以贵州侗族大歌为音乐素材的一个专题音乐节目。当时, 笔者在贵州采风, 头一次看到那依山傍水的美丽侗乡, 听到那清泉闪光的美妙侗歌, 感受到侗族同胞的深情厚谊, 不由感动万分。回来之后, 我一边整理音乐素材, 一边考虑如何来再现这浑然天成的深山明珠。如果以第三者的身份来介绍侗族音乐, 难以表达出内心的艺术感受。想来想去, 决定用亲身经历为主线来刻画音乐主题:少年时期的侗乡之梦, 与侗族音乐人的友谊, 采风时侗族人家摆上竹筒饭、酸菜酸肉、米酒的盛情款待, 篝火之夜那回味无穷的侗族大歌, 并通过侗歌艺术家杨宗福、少数民族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张中笑先生、原贵州音协主席冀洲的访谈, 系统的介绍了侗歌与侗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侗歌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艺术特点以及侗歌在国际演出上获得的巨大影响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把重点放在了音画作品的艺术介绍上, 容知识性与艺术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作品解说详略得当, 音乐清新动人, 文字优美可感……在一幕幕的回忆中, 在切合文意的侗家音乐中, 充分应用现场的音响效果 (掌声、欢笑声、议论声等) , 令人身临其境, 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 把侗族无伴奏合唱音乐的艺术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

所以我们构思节目时, 要注重借用多种手法, 甚至可发前人之所未发, 辟前人之所未辟, 关键是要做到立意、音乐、文字融入一体,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广播艺术手段, 为表现主题服务, 给听众以一种新的联想、新的感受。

3 选材:选材精而行文美

选材, 是包括编排节目所需的访谈个人录音、文艺作品, 节目内容包括立意, 选材, 中心等, 这三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立意是灵魂, 它决定于选材, 选材要服从于节目中心内容的需要, 用足够的素材来阐述节目内容的主题思想, 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广播音乐专题中, 选曲要精当。所谓精当, 是指所选之曲应与所表现的主题相吻合, 例:《废墟上的歌者》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关注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既平凡无闻又勇敢坚强的年轻士兵, 在作品中, 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生动突出了节目主题与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特征的典型细节部分, 着重表现成长中的80后一代。作品中的音响素材全部来源于抗震救灾一线的战士, 其中被采访者的话语淳朴自然, 歌曲演唱也是真情流露, 真实再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豪迈人生。更显“平凡中现伟大”的真意。

音乐专题《永不消逝的歌声——纪念音乐家王洛宾》是选曲精当的典范之作。作品以王洛宾的传奇人生和歌曲创作为主线, 用歌曲来抒写他的人生, 他的性格, 他的精神境界。其中“六盘山奇遇与《眼泪花》”、“《达坂城的姑娘》与《阿拉木罕》的故事”、“《高高的白杨》与监狱的经历”等片段, 音乐、故事、演播相当到位, 令人感动至深。作者还非常注意用音乐来烘托气氛, 表现主题。一首《在遥远的地方》开篇, 便把听众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大西北, 带到了对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思念之中;一曲《青春舞曲》让人感受到这位老人“我要再活100年, 再写100首好歌”达观人生。

与音乐相辅相成的是行文之美, 与行文的意境相协调。当一段乐曲飞进耳中的同时, 要配上言简意赅, 明白通畅的解说, 这样会使欣赏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也对节目的串联词提出较高的要求, 要充分考虑到节目中音乐的美感特点, 与之的语言部分就应该是这种美感的补充和延伸, 而不能和这种美感相抵触。孔子:“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我们编制广播专题音乐节目, 同样也需要有适当的行文来表达主题。中国文学向来十分注意行文炼字, “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足以体现。所以我们强调的行文之美并不限制语言的风格, 而只是要求行文要为文章主题服务。

《废墟上的歌者》主题严肃, 音乐炽热, 语言要求质朴简练, 富有感情。

“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值得回忆的似水年华, 当它被橄榄绿生动地装点, 又与地动山摇的危急不期而遇, 激烈碰撞出青春火花可以顷刻间温暖无数人的心房, 在地震灾区, 战士们质朴的歌声, 真情的告白, 久久回荡在颓败的瓦砾上……一张张年轻可爱的脸, 脱去稚气勇敢担当, 他们是挺拔的雕像伫立在废墟上, 记录着一代人的成长……”

所以, 在专题音乐节目编排中要以音乐作品为基础, 选用的音乐作品要在节目中真正发挥作用, 为表现主题、揭示人物情感、性格特征服务, 与此同时, 还要加强串联词的锤炼, 让语境与音乐作品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方可深情优美, 具体可感, 从中更好地揭示更深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4 编排:意境胜而有余韵

广播专题音乐节目是广播文艺的一种形式, 它是音乐、文学、演播、合成制作等艺术门类的有机结合, 因此它必须讲究艺术境界和美学风格,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感与情感的高度统一。那么什么是广播专题音乐节目的艺术境界呢?我想它应该是在内心和外物契合基础上, 编制者以敏锐的艺术感觉进行再创造, 并运用富有表现力的音乐、作品演播描绘出来的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某种意境。它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也是情感和理智的统一。

中国古典美学常把“情景交融”作为判定艺术境界的标准, 对于广播专题音乐节目而言, 它不仅需要借助语言的张力, 音乐的意蕴, 更需要语言和音乐的浑然天成, 使艺术形象鲜明、具体、传神、富有艺术感染力, 这种艺术境界的创造可以借鉴文学、音乐、美术以及其它艺术的表现手法。不管是哪种艺术门类, 艺术境界的创造都有赖于作者的艺术敏感、艺术修养和艺术情趣。

艺术境界可以极大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组好的广播专题音乐节目, 往往能够通过心境与物境的触发和融合, 语言与音乐的协调和渗透, 达到思致深远, 物我一体、余味无穷的效果。比如《清泉闪光的音乐》中的结尾:

侗乡之行是短暂的, 然而, 侗乡之行却又是终生难忘的。当我踏上归途时, 热情的侗家人与我依依惜别, 以歌相送。泉水叮咚, 山风习习, 漫山遍野的山花竞相怒放, 连绵不断的山峦吐露着清新昂扬的生机, 一种无以言喻的美涌上心头, 我想:也许就是因为有如此秀丽脱俗的风景, 因为有与这片土地生死相依的人们, 才会有这清泉般闪光的音乐……

这段文字配以优美悠远的无伴奏侗族大歌, 展现出一片空灵辽阔的艺术境界, 自然与内心的理想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掀起了听众感情的波澜。

音乐比赛节目利与弊 篇11

关键词:音乐比赛节目;音乐比赛的促进作用;音乐比赛的阻碍作用

中图分类号:J6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176-1

在中国这个经济、科学都迅猛发展的大国里,国人们、企业与社会都相当看重人的学习与才识。面临人口基数所导致的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人们被强迫着产生了危机意识,于是,许多家长便下定决心培养优秀并多才多艺的孩子。现在,竞争已演变为优秀人才之间的竞争。

然而人才的发展道路并不只是单一的,大部分人都选择出国继续求学或在国内找份好工作,我认为近来热门的音乐歌唱比赛对于优秀人才就是一种新型的发展出路。由于汇集的多为优秀人才,比赛也是一场激烈的竞争。现在,在各大电视台上放送的歌唱比赛都是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优秀的人才通过该节目得到了知名度,策划者也从中获益,这也是为何这类节目在中国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的原因。但总体来说,这类节目的出现对于人才发展来说,还是有促进作用的。

一个好的创新出现时,会被所有人热捧,同时,相继如洪水般来临的是对这个创新进行模仿,尤其在中国,人们已习惯于这种“抄袭”的行为。群众们早已挣脱了那个青布蓝裙时代的精神束缚,“消费者的音乐需求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无线扩展性。”(《音乐市场营销及案例分析》)大众也可以说是音乐市场的消费者,一般具有多层次性和复杂多样性的需求。

音乐商品开始实际意义上在社会不断膨胀的时期,就是始于一个大生产规模时期———西欧的工业革命时期。从文艺复兴开始,作曲家、音乐家们都靠出版作品或到皇宫、贵族面前表演来维持生计,这个时候,音乐的商品化已经很明显了,法国作曲家比才曾经在写信给比利时的作曲家时说道:“我的钢琴弹得非常好,而我却不以此谋生,因为我不信这世上有任何东西可为公众听闻。我发现演奏者的这个行业十分可憎!然而另一桩可笑而讨厌的事却使我每年有一万五千法郎的收入。我经常在马西尔德公主和一些家庭中演奏,在那儿艺术家是朋友而不是受雇者。”比才的态度显得极其厌烦,但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他还是要靠出售音乐作品过表演才得以维持经济来源。《中国好声音》当然也有谋利的成分,可是它的大部分影响都是积极的,观众们观看此节目后更喜欢音乐,专业学生观看后更有挑战自我的想法和参加比赛的冲动,更扩张了这个领域人才的数量。但是接下来相应的模仿抄袭的节目,既无含金量也无新意,纯粹是冲着赚钱,那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我认为这种节目才应该在市场上杜绝。

我们一般把这种跟风的现象称为“齐桓公效益”,即齐桓公喜欢什么,老百姓也喜欢什么。虽然跟风的感觉不是很好。一般跟风只有两种类型:1.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2.原封不动地抄袭。继《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热播后,作为跟风第一者———湖南卫视当然不会袖手旁观,在《中国好声音》大热后推出了《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只是进行普通群众、学生的海选,可是《我是歌手》的参赛人员都是《中国好声音》里评委级的歌星,明显把节目档次大大地提高了,同时又像炒冷饭一样炒热了一批80、90年代的流行歌手,一时掀起了一阵狂热的“复古风”。对于这种跟风,我是持以积极的态度。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一种是在一张空白的纸张上着手创作,一种则是推陈出新,我认为,只要对社会制造出好的氛围或能起到促进与发展的作用,它都有存在的价值,并且应给予鼓励。但是创新往往有不如意之处,继两大热门《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后,商家们看着这两大热门节目的收视率而眼红,即使知道继续模仿已没有创意,可是还是不肯放过这块肥肉。湖南卫视继续打造了相应类型的节目———《中国最强音》,可该节目无一不显露出节目策划的无心,该节目选用的导师也是业外人士,况且抄袭多多,毫无看点,出来便是满天的唏嘘。

尽管这类音乐比赛还存在各方面的弊端,但从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来说还是有所推进的,特别是针对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和巩固。纵览所有的音乐比赛,参赛者的参赛歌曲多为80年代至今的流行歌曲,而评委大多是该曲目的创作者或演唱者。大众传媒是当代最容易普及广大群众的一种传播途径,正因如此,每当这些歌曲在电视上播放,每当这些热门的歌星在节目上露面,人们都会有一种怀旧的情绪。流行音乐因为通过大众传媒的推广,才会在中国发展的如此地稳定与迅速。

总体来说,我认为音乐比赛的盛行对于各方面仍是利大于弊,有所欠缺的地方只是创意不足,形式老套。但我仍怀抱着信心,随着时间的推进,总会有所改变,只希望这些有传统优势的节目能保持良好势头,继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2.

[2]伊沃·苏皮契奇著,周耀群译.社会中的音乐:音乐社会学导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1.

[3]周洪雷.音乐市场营销及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10.

作者简介:

广播怀旧类音乐节目主持技巧漫谈 篇12

在国外, 怀旧类广播音乐节目也有一席之地, 例如英国广播公司由Steve Harley主持的“Sounds of the 70s”, 就是一档回顾上世纪70年代流行音乐的节目。70年代的欧美流行乐坛是个大师辈出的时代, 这些音乐家们直接影响了当今流行音乐的发展走向。主持人Steve Harley在BBC只是兼职, 他真正的工作是民谣摇滚乐队Cockne Rebel乐队的主唱, 至今还活跃在全世界的舞台上, 为许多乐迷熟知的英国格拉斯顿 (Glastonbury) 音乐节上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圈内人士主持音乐节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Steve Harley有机会接触很多同行, 不仅自己了解热爱音乐, 同时还了解很多圈中内幕, 因此听他的节目很有信息含量———专业而权威。这档节目在当地备受好评, 拥有极高的收听率。从这档节目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出, 怀旧类音乐节目主持人的音乐修养、阅历、个人的人生感悟等都直接决定着节目的可听性和专业性。

一、怀旧类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氛围营造

1. 让共同的情感记忆成为每期节目的凝聚力

古语说“悦人易, 动人难”, 特别是对于怀旧类音乐节目来说, 播放的是歌曲、唤醒的是记忆, 主持人要明确自己的传播目的是唤起老歌背后的一种集体情感的共鸣和回忆, 这就要求主持人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前期功课, 真正深入到节目里, 寻找到每一首歌的动情点, 并把它传递给听众。

2. 让老歌背后的故事成为情感记忆的载体

每首经典老歌都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 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性正是经典老歌的独特魅力所在。例如, 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歌曲《乡恋》对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从这首歌生发开来, 我们可以回忆到李谷一当年备受诟病的气声唱法, 甚至演出时的装扮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引起极大的争议, 当年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她本来是不敢唱这首歌的, 是因为听众的热情点播才在晚会直播过程中临时加进去的。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让我们重回那特定的历史年代, 也让这首老歌焕发出了青春的光彩。

一首歌能够记录时代的变迁, 听者能赋予老歌更为丰富的故事和感人的心绪, 因为这些歌承载着每个人独特的成长经历和青春往事。经常有听众发短信说:“你们播的这首歌让我想起了我的初恋, 或是在这首歌的鼓励下我考上了大学等等。”主持人承担的重要任务便是挖掘出寻常巷陌的凡人故事和歌曲背后鲜为人知的往事, 这才能够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音乐的情感聚会中。

3. 让经典的魅力感染更广泛的受众

什么是经典?我对他的简单理解是, 特定时代的精品即为经典。真正的经典曲目不会因时光流逝而减色, 反而如一壶醇酒, 因岁月积淀而愈纯愈香。如何让公众认识经典的价值所在, 是主持人当仁不让的责任, 怀旧节目主持人的主导价值观会直接影响节目的发展走向, 在我主持《岁月留声》节目中, 我们秉承的一个重要创作原则便是———让经典不再晦涩, 让听众不仅听得热闹也能听出门道。节目中, 通过和听众短信互动以及相关机构的受众调查, 我们发现目前节目的听众年龄段主要是1950年代到1990年代生人, 可见节目在传承精品方面对90年代年轻听众的教化引导作用已经日益显现。

4. 独享不如分享

把节目打造成一个与听众交流音乐感受、分享共鸣的开放式公共平台, 可激发起听众主动参与节目的热情。在电子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 广播互动的形式更加广泛, 热线电话、短信、微博、qq群等方式更加方便主持人与听众在节目中和节目外的交流互动, 对锁定听众群也大有裨益。

二、怀旧类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内在积累

当下, 音乐素材极大丰富, 怀旧音乐的素材“不怕找不到, 就怕不知道。”主持人的知识面、对歌曲的解读、对音乐知识和时代背景的了解尤为重要, 这是怀旧类音乐节目的独特魅力所在, 所以主持人一定要力争突破年龄的局限性, 要在丰富自己音乐履历、拓展自己知识面、挖掘各个年龄层的听众上下功夫, 这些积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细心搜集。音乐节目主持人绝不仅仅是音乐的传声筒, 我们必须赋予音乐更多的人性和情感色彩, 让声音穿透耳朵和皮肤到达人的内心, 让音乐变得立体而生动。

三、怀旧类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

1. 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的和谐之美

主持人语言规范化是对其业务能力的基本要求。广播音乐节目, 是由音乐语言和文字语言组合而成的, 其中音乐语言占主要地位、文字语言起点睛的作用。主持人在语言方面要强调“话精、话准、话好”的原则, 说到点上远胜于洋洋洒洒的大篇幅语言。此外, 音乐之间的串联词要深入浅出地介绍歌曲及传递资讯, 让听众的耳朵没有任何负担。一个成功的音乐节目, 应该是红花与绿叶相得益彰, 切记语言不能喧宾夺主, 让听众觉得话多。主持人要有意识地用简洁、精炼、有信息量的语言, 把音乐正确、生动地介绍给听众, 这就要求音乐节目主持人要有扎实的文学基础, 在语言的表达上有新的突破。

2. 语言节奏与音韵节奏的和谐美

广播音乐节目的音韵节奏之美表现在语速与音乐的和谐, 或深沉或激扬, 或急或缓, 与音乐相辅相成, 融合为一, 使节目听来错落有致、精彩跌宕, 带给听者愉悦的美的享受。所以, 主持人应该根据所播放音乐的不同音韵和节奏变换自己的语言节奏和情绪, 让整期节目在听众脑海中形成整体的长久的美感。

四、怀旧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品牌打造

主持人的个人形象除了在日常节目中体现外, 还要通过整合营销的方式逐步提升知名度。笔者在深圳电台主持一档怀旧类音乐节目《岁月留声》, 节目运作将近10年, 我们首先结合深圳移民城市的特点, 在节目中展现各地的特色音乐, 以满足五湖四海深圳人的文化寻根心理需求, 把节目打造成一档本地区响亮的“广播文化名片“。同时, 我们也很注重通过节目的外延活动拉近节目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走出方寸直播室, 开展了一系列“岁月留声怀旧歌会”的舞台及剧院演出, 邀请知名度高并有难忘成名曲的老艺术家走进《岁月留声》老歌会, 与听众近距离交流, 现场重温经典老歌, 进一步提升了主持人的知名度和节目的影响力。

上一篇:中医药防治下一篇:灵活多样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