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节目质量提升(精选12篇)
广播节目质量提升 篇1
近年来,媒体种类非常多,而且发展迅速,以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为首的媒体占据着媒体行业的重要地位,使广播媒体逐渐被人们遗忘,听众越来越少。为了使广播媒体重新赢得听众的喜爱和青睐,重新走上时代舞台,广播编辑工作者需要创新广播节目内容和传播方式,开发新的发展方向,采取有效策略,优化编辑内容,不断提升广播媒体编辑工作的质量,以满足更多听众的需求。
1 广播编辑工作的要点
广播编辑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广播的传播效果,可以说,广播编辑的质量与听众收听的质量密切相关。目前,新媒体不断发展,广播媒体面临生存危机,这给广播媒体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广播媒体要想生存,就必须创新广播编辑工作,这是广播媒体在逆境中生存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广播媒体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在广播编辑优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广播媒体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
1.1 受众的参与性
广播在传播过程中是以声音作为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媒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像其他媒体那样具有渲染力[1]。因此,在广播媒体编辑工作中,要发挥潜能,挖掘广播媒体的亮点和特色,并采取措施将其放大,吸引听众的注意。同时,在广播编辑工作中,增加新媒体因素,让听众感受到广播媒体中的新鲜元素,给听众以全新的感受,并根据听众的喜好,逐渐调整广播媒体内容,将广播发展成为别具特色的媒体形式,赢得更多听众的喜爱。
1.2 广播的地域性强
广播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传播信号以及传播距离的影响。同时,听众在收听广播节目时,会首选本地的广播频率。因此,广播媒体具有显著的地域性。针对广播的地域性特点,广播编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该考虑地域性特点,根据地域差异,采编制作不同的广播节目,使听众更加热爱收听广播。
1.3 听众群体的固定性
广播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其受众人群是比较固定的,也就是说,在广播节目播出后,听众基本上在一段时间内已经固定,后期的变化幅度较小。因为人们在根据自己的工作以及时间安排,每天会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收听自己喜爱的广播节目,形成一个固定的生活习惯。同时,根据广播节目的类型,会因听众职业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受众群体。
2 提升广播编辑工作质量的有效策略
2.1 开拓视野,面向大众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和广泛传播,广播媒体虽然受到了竞争抑制,处于低谷时期,但是这并不代表广播媒体没有发展的空间。在当今社会,仍有不少人需要广播媒体,这就体现了广播媒体的价值。因此,广播媒体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自身的优势与特色,贴近听众的生活,提升广播编辑的质量,增强创新意识,使听众感受到亲切,能够在广播媒体中了解到其关心的话题和内容[2]。
2.2 突出广播的特点
在广播媒体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只有将广播媒体的特点淋漓尽致地体现,才能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在竞争中赢得希望。因此,广播编辑工作要确定广播节目的风格和特色与听众的需求是否保持一致,有些广播节目风格主要由受众群体的需求决定,若节目风格把握不准,将会导致听众量减少。因此,广播节目在编辑时,一定要具有自身的特色,吸引更多听众,同时,在广播编辑工作中,广播编辑工作人员要着眼于多个方面,突出广播传播的正能量,在不违背社会原则的基础上,创新广播内容,彰显每类广播节目的特点,并且从听众的角度出发,调整改革广播节目,充分发挥广播媒体的优势,体现广播媒体的特色,提升广播媒体工作的质量,吸引更多听众收听广播节目[3]。
广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广播的内容必须时刻把握正能量的思想脉搏,一定要顺应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其二是广播内容需要和其他媒体形式的内容区分开来,作为广播的内容要适合遵循听众的收听习惯,然后才是题材内容的选择;其三必须代表广大听众的态度。广播需要从听众的角度出发,从了解掌握听众的心理诉求开始,在编辑广播内容和题材时体现出听众的思想意识。
2.3 多媒体的结合应用
在广播编辑工作中,要提升广播编辑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在工作中彰显广播节目的特色,不能仿制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4]。因此,广播编辑工作中,广播编辑工作人员要借鉴多媒体的经验,在多媒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优化编辑工作。同时,可以将广播编辑工作与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编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广播节目,从而获得更多听众的喜爱,使听众感受到亲切,能够在广播媒体中了解到其关心的话题和内容。如有些广播栏目开放了网络平台,和微信、微博等时下流行的网络交流软件进行合作,借助这些软件和用户的号召力提升听众的参与度。
3 结语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竞争压力,广播媒体需要开拓视野,面向大众,不断创新广播编辑内容,并且吸取多媒体的应用经验,彰显广播媒体的特色优势,提升广播编辑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广播编辑工作的质量,编辑出更具有时代特色的高质量广播节目,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因此,广播编辑工作的质量非常重要,只有提升广播编辑的工作质量,朝着新的方向发展,才能在众多新媒体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守住阵地不被淘汰。
参考文献
[1]李文宇:新时期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能力的提升策略[J].视听,2015(3).
[2]陈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重要性及策略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5(9).
[3]夏飞.提升广播编辑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分析[J].今传媒,2014(11).
[4]杨学斌,柳天骄.广播编辑记者专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4(15).
广播节目质量提升 篇2
广播新闻栏目的内容常常集中在以下方面:1)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要活动、会议等信息;2)当地出台的相关政策、上级领导的决策及执行效果;3)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的深入报道。可以说,以上新闻信息虽然信息量较大,具时效性和权威性均较强,但由于这些新闻信息取向常过于宏观而忽视微观。受众虽能及时地对当地各类新闻进行了解,但更突出的往往是新闻的喉舌功能,大量新闻内容属于“灌输式”传播。在广播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报道的主流作用和价值观取向,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受众,用新闻传播唱响社会主旋律。对于一些具备引导社会舆论的新闻内容,应当掌握合理的传播方式,突显出具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
例如:可从广播新闻采访形式上对新闻报道加以改进,适当增加记者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让处于新闻中心的当地党政官员有直面媒体,让其畅谈思想,实现通过广播媒体与民众深入沟通。这既能体现广播媒体的调查和报道能力,也能更加立体地展现当地官员的形象与性格特征,增加新闻中的人情味,使新闻得到受众的认可。当然,要实现这些,必须突破传统新闻报道模式,运用更加富于感染力、变化更强的语言,增加报道的亲近感和吸引力,从而实现主流新闻的充分报道。
2.2广播新闻要着力打造更为亲民的风格,提升新闻报道的效果
作为广播的传播途径,声音在新闻节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新闻广播节目的不断发展,突出平民化传播理念的呼声日益高涨。广播新闻只有营造出良好“亲民”风格,才能更加适合地区性广播新闻节目的整体定位。如利用谈话形式对新闻进行报道;在某一具体新闻板块中不设专业主持人,由采写记者来播读稿件,并在新闻事件阐述中适当加入点评与采访感言;在采访稿件的创作中,也应适当使用部分流行语言,注意口语化,以用更加贴近受众生活的语言和更加到位的新闻点评提升报道效果。
此外,要做好广播新闻报道,就必须了解受众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从新闻价值出发进行新闻选择,选择热点、难点,听众欲知而未知的话题。在充分反映他们意见的同时,把人民群众想说而不敢说、不能说、说不出来的话说出来,从而实现新闻报道的有效性。
2.3实现与其它媒体的合作共赢,也是增强广播新闻有效性的措施
在泛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己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广播的媒介融合既表现为广播媒介之间的融合,也表现为跨媒体即广播与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之间的合作,不同媒介的融合以及通过传播形态与信息内容的重组和整合,使广播受众的接受方式和媒介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都推进了广播节目形态的全新变革。
1)广播媒体间的合作。由于广播受众的新闻视野逐步扩大,广播联盟应运而生,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形成一张巨大的联系网资源共享,这种共享模式使广播新闻运作更加低成本和集约化;2)不同媒体间的合作。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促使原有各种媒体间的竞争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媒体自发的结成了“竞争的盟友”关系。如,不同媒体进行战略性联合,共同开展某一大型采访活动;3)记者共享。就是说当某一事件发生时仅有一名记者进行采访,他同时给不同媒体供稿,从理论上来讲,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采访成本。
参考文献
[1]申红,褚俊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播新闻创新[J].新闻世界,(10).
提升广播民生新闻品质初探 篇3
关键词:亲和;深度;民生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095-02
一、深度发掘新闻资源
近几年来,在各级广播媒体中,民生新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重视。记者开始把话筒更多地对准普通民众,从百姓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掘新闻。例如农民工工资的追讨问题、城市中小学高额择校费问题、住房价格高涨问题、居民生活中煤气、自来水、公交车等调整价格听证问题等,许多过去浅尝辄止或者不敢涉足的“新闻禁区”越来越多地成为了民生新闻的“活水”源头和不断的深层挖掘的目标所在。
建立成熟的听众报料机制,是广播电台民生新闻做出特色的关键所在。很多发生于街头巷尾社区的新闻第一时间的目击者是普通群众。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将这些线索打电话反映给广播电台,随后记者及时跟进报料、及时采写新闻报道就会大大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并极大丰富节目内容。在这方面许多电台纷纷开始投入财力,对线索提供人给予奖励。例如FM99.9從一开始就建立听众报料机制,频率因此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成为陕西广播的后起之秀,收听率节节攀升。
每天面对庞大繁杂的资讯,许多电台在自身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在一些新闻节目中汇集来自其他媒体的精华资讯,以有限之力达到最大成效。但是在选取、编发的过程中决不能简单的堆砌。而是要体现挖掘出民生新闻背后的思想和深层次原因。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编辑在编发民生新闻后,还要使用连线评论员的方式或者配发本台评论,对新闻主题进行深度阐释和挖掘,上升到对同类现象的规律性把握和剖析,这样就会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使传播效果成倍提升。
二、以民为本,反映民情,传达民意
(一)报道内容小中见大
相对于时政新闻来说,民生新闻的关注点更多的应该放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民生新闻只能局限于日常小事上。实际上“民生”涉及的内容非常宽泛。从医疗卫生到教育收费,从劳动就业到社会保障等等。凡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都应该是民生新闻的范畴。目前,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发展到现阶段,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做到既亲民又不落入俗套。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老百姓的身边小事与国家大政方针的结合点上下功夫。在“大主题”下寻找并策划贴近本土受众的“小选题”从而以小见大,把反映百姓生存状态,关注百姓冷暖的民生新闻栏目打造成雅俗共赏的新闻大餐。
(二)报道手法灵活多样
广播民生新闻只能闻其声不能见其人,这就要求记者多做现场报道,强化现场意识。要把听众看不到的现场环境、场面通过丰富且具有感染力的音像呈现给听众。要把话筒多对准目击群众,对准基层一线。让听众第一时间了解并感受到新闻事件的原貌。在节目中要充分采用各类体裁,诸如现场报道、录音特写、录音专访、录音通讯等,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增加节目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三)播报语言生动活泼
民生新闻之所以受广大听众欢迎,除了内容贴近百姓生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播报方式生活化。不管是记者口播还是主持人,都应该以亲切自然平和的状态报道新闻事件。报道要讲究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性格,在故事中展现事件经过,在悬念中抓住听众耳朵。同时要多让老百姓在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用生动活泼的叙事方式报道丰富多彩的民生内容。
三、运用评论增加民生新闻厚度
近几年来,各媒体民生新闻报道数量不断攀升,节目长度不断增加。不少记者为追求发稿量,每天奔波于各个新闻事件现场。为抢一时之先,无暇深入探究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而只是浮在社会生活的表面,导致民生新闻报道过于浅薄,很多报道只是在低层次的重复。时间长了,听众就会失去新鲜感,从而丧失收听欲望。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媒体工作者沉下身子,向纵深拓展,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探究表象下面的真相。做一些有份量,能引发人们深层次理性思考的文章。
民生新闻的深度开掘体现在评论上。评论通过展现事件本身,分析深层次原因,进而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增加了民生新闻的厚度。广播民生新闻评论相对于其他媒体而言,更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因为有来自各方的声音,评论更加鲜活生动,更具可信性。
广播民生新闻评论较之于平面媒体的评论而言,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有针对一个新闻事件主持人和听众进行的三言两语的点评。还有针对重大报道所做的录音述评、以及评论员的专业点评等等。这些都能极大地丰富节目内涵。
近几年,不少媒体都在强化评论。但评论的水平相差很大。有些泛泛而论,有些说不到点子上,还有的甚至随便以个人喜好进行妄加评论。笔者认为好的民生新闻评论,首先要能挖掘出事件的本质意义;其次要有自己独到的视角和观点;在此基础上,还要把握好“度”,也就是说话要有分寸。
四、注重互动和反馈,促进民生新闻良性发展
广播民生新闻节目最大的优势在于互动性和参与性,而互动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既有传统的热线电话,又有手机短信、网络留言等渠道。普通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随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提供新闻线索,投诉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咸阳人民广播电台的“阳光热线”节目,每次节目邀请相关部门嘉宾,开通热线,接受听众投诉咨询,每周五对本周投诉进行反馈并设置子栏目“民生评弹”,由主持人选定一到两个本周最值得关注和讨论的民生新闻话题,邀请专家或者评论员发表权威评论,同时开通热线电话和短信平台,广大听众也可以参与讨论。
另外广播民生新闻栏目互动不能仅局限于节目中的互动,还要在节目之外加强和听众的沟通,建立常态的节目反馈机制,多听取听众对节目形式、内容、效果等的反馈意见。不断创新改进节目,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这样以来,民生新闻节目才会真正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咸阳人民广播电台常年聘请特约评论员,定期听取听众意见和建议,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根据受众的需求主动进行调整,使节目在贴近性、打造品牌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
总之,民生新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潮流,迎合了当前受众的诉求。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相比,广播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深入拓展和挖掘民生新闻的广播化生存空间,不断丰富和完善广播化民生新闻的内涵与外延,是进一步开办和经营好广播民生新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彭欣.民生新闻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声屏世界,2010(2).
[2]张瑞宁.探析民生新闻如何由小做大[J].当代电视,2011(2).
广播节目质量提升 篇4
关键词:通讯技术,电视,广播,节目,质量
现代通信技术, 就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如何采用最新的技术来不断优化通信的各种方式, 让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为便捷, 有效。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 主要表现在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智能终端等方面, 而覆盖全球的个人通信则是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现代的科学家在通讯技术在电视广播节目上的应用也有很深的研究, 而且效果也很明显。
1 通讯技术与电视广播之间的关系
自从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 信息化的进程严重地冲击着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在某些方面制约了电视广播的发展。电视广播的优势在于一点到多点的广播形式, 只有发展这一优势才能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电视广播的发展受到移动网络IPv6-3G的影响。移动通讯实现了商业化商场经营模式, 不仅有语音业务, 还开展了多媒体、卫星定位、资讯服务等业务。电视广播的发展也面临着手机终端的冲击。现代的手机上有视频、音频、上网浏览等, 操作简单、方便。互联网技术也基本成熟, 在质量, 效率, 安全等逐步改善, 也制约电视广播的发展。
虽然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大制约了电视广播的发展, 但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广播电视的运行速度, 也为广播电视带来新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机遇。通讯技术可以提升电视广播的节目质量, 使其共同发展, 共同给人们带来方便的生活。
2 通讯技术提升电视广播的节目质量
2.1 3 G移动通讯, 增加电视广播收视率
3G (3rd-generation) 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目前, 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3G技术标准有W-CD MA、CD MA20 00和T D-SCDMA 3种。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 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 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视频交互等多种信息服务[1]。
3G移动通讯也就是可以通过手机来观看电视节目, 如利用3G手机视频, 实现新闻类节目的现场报道及娱乐类节目的现场互动;实现专业摄录设备节目信号的实时传输;实现文件化节目异地高速传输, 提高时效性;收集观众或通信员拍摄的突发事件、热点新闻以及新闻线索, 通过电视台进行多种媒体平台的使用和发布。
2.2 光纤通讯技术, 为电视广播节目的传输提供了良好的媒介
光纤通讯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 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光纤通讯现在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 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和未来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的主要传送工具。
在电视广播领域, 是主要以光缆网络为基础的网络建设。光缆网络是城市最可靠的数字电视和数据传输链路, 现在, 从电视台总控机房到卫星上行站、有线电视网或发射台传输信号都选择使用光缆[2]。通过光纤网络传摘电视直播信号, 改变了以往只靠微波中继传翰的方法, 也消除了由于微波中继引起的噪声, 而且保证了信号的可靠性。
近年来, 光纤通信技术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光纤传输信息时, 是把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 然后在光导纤维内部进行传箱, 它具有很强的杭干扰性、保密性和可靠性等一系列优点[3]。光纤传愉容童大, 可以不压缩传输数字电视信号, 是广播电视信号传精的最好方式之一。
2.3 SDH满足了电视广播信息传输和交换的要求
SDH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输网络, 是美国贝尔通信技术研究所提出来的同步光网络。
SDH技术是通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通讯不仅要有声音信号, 还要有图像、文字等, SDH是一种新型的传输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统一的光接口和复用标准;采用同步复用和灵活的复用映射结构;健全的网络管理功能等。它的这些特点使其非常适合传输广播电视信号。广播电视领域的SDH网起着公共的物理传输平台的作用, 在此平台上一部分带宽用来传输经数字终端设备 (CODEC) 编解码的广播电视节目;另一部分用来直接传输用户数据或是传输从ATM、IP交换机汇聚来的数据流等。
因而近年来, 该技术在各级广播电视传输网中的应用正越来越普遍。但由于SDH技术原主要是为传输话音和数据业务而制定的, 用于传输广播电视信号尚属于新兴技术, 对视频而言它还有许多需完善的地方, 如使用SDH技术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时, 要求有较好的时钟同步性能和抖动性能。网络的同步性能差会引起指针调整, 而指针调整会使彩色电视信号瞬时变色, 网络的抖动性能不好, 会引起解码器输出端产生抖动, 引起信号色彩变化。这些问题有待在应用、发展中不断完善。
3 通讯技术在提升电视广播的节目质量的展望
跟随着通讯技术的改进, 信息这个词语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通讯的种类很多, 而且也地影响了电视广播节目, 主要还是带动了电视广播的发展, 带来了新的机遇。3G移动通讯、光纤通讯技术、SDH等都应用于电视广播中, 提升其质量, 使其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
3G移动通讯发展就很快, 首先取带了第二代通讯技术, 而且它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应用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3G在电视广播中不断提高传输质量, 丰富节目应用形式。通过此项技术的开发, 也为电视台三网融合的应用业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通讯技术在电视广播中的应用是一片光明的, 而且可以相互影响, 相互渗透, 共同促进着发展。
4 结语
本文首先对于通讯技术有所了解, 然后分析了通讯技术在提升电视广播的节目质量的应用, 即各种通讯技术如何促进电视广播事业发展的。其实它们是可以互相促进着发展的。应该说, 电视广播优势在于一点到多点的广播形式, 突破这一优势才能在通讯技术发展的前题下共同发展。电视广播传播速度快是通过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与手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促进了其信息的传播速度, 而且也扩大了信息源的范围。这样也有利于促进通讯技术的发展, 但是, 在通讯与电视广播这一方面研究的还是不多, 所以要加强认识, 使其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兵, 毛明敏.3G移动通信技术在电视台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广播电视技术, 2010 (12) .
[2]李红丽.浅谈在广播电视传输中应用光纤通信技术[J].南北桥, 2008 (3) .
广播节目质量提升 篇5
为了配合我市交通秩序整治专项提升行动,漯河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市文明办、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共同开展漯河市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提升行动专题节目暨寻找“文明交通之星”活动。
一、在漯河交通音乐广播FM106.7的直播节目《一路领先》中,开辟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提升行动专题节目。从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每周三上午10:30--11:30,邀请市文明办、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领导及交警支队各科室队所负责人、市区各派出所交管巡防大队负责人走进漯河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音乐广播直播室,围绕我市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和我市开展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与主持人共同面对听众,并和听众现场互动,畅谈漯河交通秩序存在的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措施、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及通过“漯河市交通秩序整治专项提升行动”取得的成果。11月30日,本周三上午10:30--11:30的节目,我们邀请了顺河街派出所交管巡防大队大队长杨敬尧做客直播室,就交通秩序整治专项提升行动开展以来该辖区的情况和取得的初步成效展开话题,谈了一些专项提升行动中的具体典型的问题和事例,杨队长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思路,此次专项提升行动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二、在《一路领先》节目中,采取直播的形式寻找“漯河市文明交通之星”。从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每周一、周五上午10:30--11:30,节目主持人和交警走上街头,共同寻找“文明交通之星”。12月2日是第一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是“文明交通,告别陋习”,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开始我们寻找文明交通之星的第一期节目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当天我们经过六个路口(滨河路与交通路交叉口、受降路与交通路交叉口、老街与交通路交叉口、人民路与交通路交叉口、人民路与文化路交叉口、人民路与五一路交叉口)的锁定跟踪,豫LL0682的车主林林最终当选为我们第一期的“漯河市文明交通之星”,漯河交通音乐广播副总监、《一路领先》节目主持人李双全和顺河街派出所交管巡防大队办公室主任杨尚民共同为车主林林颁发了由市文明办、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漯河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荣誉证书和由漯河市源波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奖品——水宜生水杯一个。
广播节目质量提升 篇6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前言:在广播电视新闻当中,新闻编辑是一项具有很强综合性的工作,其中主要包括了新闻信息的选择、加工、编辑等。在新闻编辑当中,节目内容的价值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节目内容能否将新闻的中心思想进行阐述,是广播电视新闻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当中,应当对节目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取具有更高价值的节目素材,并且通过适当的编辑和处理,形成具有良好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的新闻节目。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当中,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其中蕴含了很多的编辑技巧,因此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提升。
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中存在的问题
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当中,对于新闻的筛选,应当考虑到受众的实际需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编辑人员具有极强的政治意识,配合中心工作,对于主题报道过于重视,因此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会将主题报道简单的处理为政策解读,缺乏良好的生动性和鲜活性,不论何种内容,都与政治联系到一起。还有一些编辑为了迎合一部分受众的需求,不惜编辑和发布虚假、低俗的新闻,通过自降水准的方式吸引受众的眼球。这种行为体现出了对受众价值观的严重低谷。也有一些编辑由于知识面有限,不愿意学习新知识和接触新鲜事物,因此忽略了受众急需了解的稿件。一些编辑不愿意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调查,只是呆在办公室当中,对于记者的报道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在修改过程中,容易将重要的新闻点忽略。此外,还有的编辑自身编辑意识不强,对于稿件的处理和整合不恰当,从而无法体现出新闻当中蕴含的价值。所以,在进行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要想更好的提高新闻的播出质量和播出习哦过,应当对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从而确保广播电视新闻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效果。
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意义
(一)提高受众关注
在广播电视新闻当中,新闻编辑人员通过利用各种相应的编辑技巧,不断丰富新闻编辑的方式和手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编辑制作的新闻更加符合社会公众的要求,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实际需求。只有新闻信息的内容与人们的要求相符,才能够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从而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收视率[1]。所以,在选择和编辑新闻内容的过程中,编辑人员采用适当的新闻编辑技巧,对新闻内容进行选择和处理,从而满足受众的兴趣要求。在广播电视新闻播报中,只有抓住了公众的关注点,才能够取得更高的收视率。
(二)规范编辑行为
在任何一个行业当中,都需要有一定的行业规范进行约束和管理,才能够确保行业健康、良好的发展。在新闻传媒领域当中,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也具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以此对新闻编辑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使其在允许范围内进行开展编辑工作。新闻编辑人员在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熟悉掌握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掌握和应用新闻编辑技巧。反过来,新闻编辑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编辑技巧,也能够对自身的编辑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这样对于新闻编辑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较为有利[2]。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应用新闻编辑技巧,能够同时促进编辑人员个人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的开展编辑工作,保证广播电视新闻的良好质量。
(三)确保新闻质量
在广播电视新闻当中,通常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种类十分繁多。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当中,编辑人员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编辑和处理工作,同时涉及到很多敏感性的话题与信息。在编辑新闻稿的时候,编辑人员应当重视语言表述、播报方式、新闻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合理的安排[3]。这样才能够确保新闻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从而发挥出广播电视新闻自身的社会效应。在这一过程当中,新闻编辑技巧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通过合理的运用新闻编辑技巧,才能有效的确保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广播电视新闻能够顺利的播出。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强化
(一)编辑素质的提高
作为一种融合了图像、声音的传媒形式,广播电视新闻具有特殊性、多样性分工的特点。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过程中,除了组合与排列诸多新闻信息之外,还应当基于对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兼顾各方面的创作意见,对整个新闻内容的新闻指向、精神状态、内容、形象等进行把握,从而使新闻发挥出良好的社会导向和舆论导向作用[4]。新闻编辑人员的思想修养、道德情操、政治敏锐性、社会责任感等,都能够通过新闻指向性得以体现,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受众的心理反应,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以及新闻编辑的质量来说,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想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播出质量,要求新闻编辑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兼顾到新闻编辑的相关技能、知识、能力,更好的将编辑技巧应用到实际新闻编辑工作当中。对于新闻编辑技能和知识来说,掌握良好的编辑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前提[5]。与此同时,在学习提升新闻编辑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也会逐渐积累和形成新闻编辑能力。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提升新闻编辑的素质,在提升新闻编辑素质的同时,这些知识、能力与技能也会得到相应的促进。由此可见,提升新闻编辑素质,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运用来说,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编辑能力的培养
在广播电视新闻当中,要想更好的运用新闻编辑技巧,取得更好的播出效果,就应当不断的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编辑能力。对于广播电视编辑来说,敏锐的观察力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能力之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不但能够细致的发现和挖掘新闻信息,同时也能够发现记者人才。对于广播电视宣传力度的提升和新闻方向的把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6]。因此,新闻编辑应当致力于提高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并且重视主体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激活。新闻编辑应当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其思维应当具备良好的纵深性、逻辑性、宏观性、广阔性、敏捷性、独立性等特点。对于新闻事件,要能够进行快速的反应。在一段时期当中,对于国家发布的各种政策和方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时动态、各个时间地点之内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政府和党委的工作重点等信息,都应当进行了解和掌握。在选择和编辑新闻内容的时候,应当充分把握住其中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从而正确、良好的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和公众关注点。
不同于其它方式的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新闻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对于拟定标题、修改文字等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对其进行灵活的应用和搭配。尤其是文字表达方面更为重要,应当言之有物,在语言中体现出新的观念和思想,同时发挥出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整个新闻内容完整系统。这样,人们在观看新闻的时候,就会产生明快、简洁之感[7]。广播电视新闻要通过对文字表达的灵活运用,体现出新闻故事的平民化、情节化、生活化、人物化、故事化等编辑风格,从而拉近受众和新闻之间的距离,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新闻。此外,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人员,应当充分发挥为他人服务的精神,良好的协调记者、受众、新闻事件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记者的工作能够发挥价值,同时让受众更好的接受新闻信息。
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提升
(一)新闻素材的搜集技巧
要想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取得更为良好的播出效果,首先就需要对新闻素材的搜集技巧进行提升。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很多行业和领域开始利用媒体进行广告和宣传。随着我国数字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社会各个领域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人都拥有自己的DV摄像机、或是带有录像功能的智能手机。利用这些摄像设备,人们乐于将工作和生活当中的点滴进行拍摄和记录[8]。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无意间拍摄的画面,就有可能成为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素材资料。
因此,当前有很多电视台在编辑新闻内容的时候,都会搜集民间的一些新闻素材,然后经过对这些素材的加工与处理,体现出新闻内容和新闻报道的特色。因此,新闻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应当充分借鉴这一经验,对民间拍摄的新闻素材进行大力的搜集和巧妙的应用,挖掘其中具有深度、广度的信息和内容,然后进行加工处理。之后对拍摄画面的清晰度等进行处理,将事件真相进行还原,从而为新闻编辑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
(二)新闻标题编辑技巧
在广播电视新闻当中,新闻标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往往能够直接的指明新闻内容的核心[9]。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当中,应当注重对新闻标题的编辑技巧,才能够提升新闻播出的效果。在编辑新闻标题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与节目编辑之间良好的搭配与组合,才能够真正提升新闻节目的观赏性。在实际编辑过程中,应当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同时掌握其中存在的各种规律。这样,在新闻播出的过程中,能够为以常规的逻辑,对新闻事件的始末发展进行清晰的交代,同时在节目中渗透和融合一定的趣味性,以吸引受众更多的注意力和关注度。
相比于传统的报纸新闻,在广播电视新闻中,对于新闻标题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通常都会采取主标题与副标题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其中主标题带给人们一定的神秘感,吸引人们的兴趣,引发人们的猜测。副标题则点明新闻内容的核心与主旨,同时对主标题进行解释和回答,让人们恍然大悟,从而对新闻内容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例如,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1+1》栏目当中,某一期的题目是《检察官的麻烦——举报还是泄密》。在这一新闻标题当中,主标题是“检察官存在的麻烦”,会让人们猜测到底是什么麻烦,让人们对新闻产生兴趣,在副标题“举报还是泄密”中,给出了主标题的答案,“检察官的麻烦”就是“举报或者泄密”,从而引导观众继续观看新闻内容。
(二)新闻导语的编辑技巧
新闻导语是广播电视新闻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够充分体现出新闻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例如,在一些大型热点事件的跟踪报道当中,时常会与一些相关专家进行连线,邀请专家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受众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事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新闻报道当中,网络时效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提高了新闻素材的搜集速度,同时,加强了与记者之间的交流,促使编辑能够更好的策划和标记新闻导语,从而强化新闻的影响力。
(三)新闻模糊化处理技巧
模糊化处理技巧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技巧。对于很多新闻内容来说,都需要进行模糊化的处理才能够播出。在新闻编辑工作当中,编辑人员应当具有明确的思路,在不同方面的处理中,应当能够选择使用不同的标记技巧[10]。如果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难以快速明确的新闻信息,但是这一信息又必须出现在新闻报道当中,就应当采用模糊化处理的编辑技巧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体现出新闻节目的准确性、真实性、时效性。同时,对于一些需要保密的文件或稿件,例如军事题材、政治题材等内容,在新闻编辑的过程中,由于具有相应的保密需求,因此也要对其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实际的新闻播报中,使用一些模糊的语言将其带过。
另一方面,处于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在一些特殊的新闻内容报道当中,也应当采用模糊化处理的编辑技巧。例如,在报道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相关新闻当中,对于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和资料,就应当进行模糊化处理。又如,在跟踪报道一些重大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如果要采访这些案件的主要负责人,为了确保公安人员的安全和案件的顺利侦破,也需要对受采访者的声音、外观等进行模糊化的处理。另外,在某些场合当中,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和隐私,也需要对受采访者进行模糊化处理,从而避免受采访者身份暴露所带来的麻烦、不便、甚至威胁。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当中,编辑人员必须对模糊化处理的编辑技巧进行熟练的掌握和合理的应用,充分的确保新闻当事人的安全和隐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进行模糊化处理,才能够进行播出。这样,既能够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新闻播出效果。
(四)新闻组织指导技巧
在广播电视新闻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编辑部。编辑人员对于当前社会中的经济状况、最新时事等,都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对新闻报道的计划、思想、脉络等进行有效的规划与明确,从而正确的引导社会新闻舆论的走向。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新闻组织指导的技巧,确保新闻整体结构的完整、合理[11]。例如,对于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组织拍摄方面的报道、开办相关栏目等进行研究和讨论。此外,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当中,应当具有完善、系统的通信网络和联系渠道,能够确保通信员、记者站、编辑部、直播间之间随时随地建立通信连接,进行沟通与交流。充分的整合各个部门的职能和工作,从而对新闻报道进行统一的组织与指导,确保广播电视新闻能够顺利的播出,并且取得良好的播出效果[12]。
(五)新闻剪切处理编辑技巧
在广播电视新闻当中,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实时性,但其指的并不都是现场直播。在新闻播报之前,应当适当的处理和剪切新闻素材。在新闻编辑当中,编辑人员应当与播报员进行讨论,确定需要保留和剪切的内容,从而提高新闻的价值和意义。在剪切处理编辑当中,应当将清晰的画面保留,剪去效果不理想或是没有新闻价值的部分,然后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片段进行组合,从而形成具有良好新闻价值的广播电视新闻。
(六)新闻后期控制指挥技巧
在新闻编辑后期,导播会对整个新闻报道进行控制和指挥,因此在新闻后期制作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对于直播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来说,要求导播具有较强的能力。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操作能力,还应当能够对全局进行良好的把握和掌控。在新闻节目的直播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听从导播的指挥。相比于报纸等新闻媒体,在广播电视新闻中,后期制作是重要的核心性内容,因此,导播应当具备良好的能力与素质,不断提升后期的控制和指挥技巧[13]。这样,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当中,能够更好的掌控新闻直播节目的播出和进展状态,对于一些突发性的事件,也能够进行及时的应对和处理,从而确保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良好的播出效果。
五、结语
在当前社会中,新闻媒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件,都需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解。广播电视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播出形式,其播出内容和播出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确保广播电视新闻能够取得良好的播出质量和播出效果,应当注重新闻编辑技巧的提升,并对其进行合理、恰当的应用,从而推动广播电视新闻的更高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智锋,王锟,刘俊,李伟娟,马继飙,唐山立,鲁力立,张静.2011年中国电视研究论文述评[J].当代电影,2012,03:82-93.
[2]吴伟兰.试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65-166.
[3]李爱兵.试论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J].新闻传播,2012,07:112+114.
[4]王慧.关于新时代对于新闻编辑素质要求的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75-176.
[5]尹香芬.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探析[J].科技传播,2014,24:226+220.
[6]哈艳秋,齐亚宁.2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研究述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1:100-104.
[7]武文颖,柴玥,宋永琴.广播电视新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2:261-264+293.
[8]贾应兰.浅谈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15,14:177.
[9]宋金铭,王洋.浅析广播电视新闻编辑[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239.
[10]张洪雁.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3,22:112.
[11]杨增和.新建院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方法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0:194-197.
[12]黄云.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提升策略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05:114.
提升广播记者采访质量的措施探析 篇7
一、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
1. 深厚的语言功底
某一事件发生后, 记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并要在了解情况后迅速展开新闻播报工作, 这中间留给记者准备的时间很短, 如何在这极短的时间里寻找到民众最关心, 最想了解的消息, 并立刻组织语言将新闻播报出去, 考验着每一名现场记者的语言功底, 若是这方面能力有所欠缺, 在播报过程中自然会无聊乏味, 甚至可能漏洞百出, 授人以笑柄, 给行业蒙羞。所以, 记者应当主动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养, 历练自己的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以期在实务工作中为听众带来更精彩的报道。
2. 灵敏的新闻洞察力
在事件发生的现场, 要集中所有精力, 努力观察事件的所有环节, 并迅速找出新闻播报的切入点, 将这些重点采访内容落实到位, 让自己成为听众的眼睛, 让坐在收音机旁的听众通过你“看到”整个新闻现场的全貌。
3. 灵活的应变能力
俗话说, 计划赶不上变化。原定的采访对象突然有事, 不得不临时更换采访对象的事情虽不常有, 但也总是会有发生的可能。若没有一个很好的应变能力, 无法立刻转变角度, 仅仅这一次偶然的变动, 就可能为记者的职业生涯画上句号, 更不要提播报出精彩的新闻节目了。所以, 优秀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不只是会影响到采访质量的优劣, 更会关系到采访是不是可以进行、要不要中断的问题。于是对于心理素质的培养真的是非常必要。
4. 深入思考的能力
人们越来越不能满足于仅仅知道事实的报道, 民众越来越好奇某一事件背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更希望看到深入的追踪报道。如果说, 几十年前, 当深圳被划定为经济特区时, 人们还仅仅满足于了解到什么叫做特区, 那么在几十年后的今天, 当上海成立自由贸易区时, 民众所关注的就不仅仅是“自贸区”这个新鲜的名词了, 大家更为关心的乃是自贸区成立后对上海和甚至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之, 现在是一个报道“意义”的年代, 而不是报道“定义”的年代。人们希望通过媒体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前因后果。
二、打有准备之仗
1. 确定采访主题
在采访之前, 预先写好一份采访大纲对于每位记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应忘记的好习惯, 这是记者在接下来实务采访中的主要思想和行为依据, 有助于划定工作轨道, 避免跑题离题, 在做深入采访时也可据此稳扎稳打。根据实务中的情况, 做适当的调整, 使其与具体事件相适应, 从而对事件进行更完美的全景展示。
2. 做好战前功课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采访, 前期对于相关材料的搜集、整理总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采访的对象是有一定经历的人, 那在采访之前就一定要了解他之前的故事, 还可能需要知道他的喜好、生活方式、交际圈等, 这样才能更合理地设计出采访时所要提出的问题, 同时也可以对现场的变化做到应变得当, 从容不迫。
3. 做好心理上的调整
由于采访的对象各不相同, 采访的事件也千差万别, 所以总会有一些很不愉快的事, 接二连三地出现在记者身上, 可能是不屑, 可能是辱骂, 甚至是被拒绝。如果这时记者没有一个好的心态, 或者没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很容易出现失控的局面, 所以, 对于心态的把握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名记者职业素养的优劣。
三、采访过程要从容得当
1. 问题要清楚明确
记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期待着对方能有回复, 所以对于提出的这些问题, 一定要做到清楚、明确, 令对方可以回答。若问题令对方不愿甚至是不能回答, 那就是采访中的败笔。所以含糊不清的问题是在浪费双方的时间, 这是作为优秀记者绝对不能犯的低级错误。
2. 提问的方式要恰当
采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有记录的聊天过程, 只有对方愿意和你聊, 采访才能顺利继续下去, 所以, 对于各类问题提出的先后顺序的把握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那些能在恰当的时间提出恰当问题的记者无疑将成为行业内的翘楚, 他们可以通过对采访对象言谈举止的观察, 确定对方目前的心理状态是轻松抑或是紧张, 从而选取适合的问题, 避免因对方情绪上的波动而使采访陷入僵局, 无法为继。
摘要:广播是一种很独特的节目播报形式, 对新闻的获取、整理、播报等环节的把控就必须做到精益求精, 尤其是要提升广播记者的采访质量, 以期获得更多忠实的听众。
关键词:语言,采访,广播报道
参考文献
[1]尹日高.广播记者应有的语言敏感性[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7 (11)
[2]陈钟.谈广播记者“镜头语言”运用[J].新闻前哨.2002 (03)
[3]袁家福.现场播报:检验广播记者的功底[J].新闻记者.2008 (11)
[4]施临洁.试论广播记者的采写素养[J].今日科苑.2010 (12)
广播节目质量提升 篇8
1 要提升广播编辑工作了解广播受众特点是大前提
1.1 广播受众的参与意识普遍较强
广播媒体主要是以有声语言做为传播媒介, 所以在编播过程中, 想要解除媒介自身限制的约束, 广播媒体就必须营造一个和谐的传播氛围与环境。这就使得广播受众与其它媒体受众相比较, 其对媒体的影响更大, 地位也就更重要。正是广播节目传播中, 受众与媒体间这种相对平等的关系, 使听众参与意识被唤起。加之, 人们在现代社会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中, 时刻要面对方方面面的生活压力, 也需要有一个放松的空间来对心理状态进行调整。而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广播媒体, 其互动类节目正好迎合了广大受众这一诉求, 异军突起, 发展势头良好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 广播听觉传播这一特点, 也给爱众留下了诸多遐想空间。如果广播节目取得相对良好的传播效果, 节目主持人等就常常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 受众就会产生想要和主持人进行交流的冲动。这些都使得广播这一媒体的受众参与意识更加强烈。
1.2 广播受众地域性较强, 且“城市化”趋势明显
广播媒体的传输方式主要是无线信号, 这类信号覆盖的地域性极强。虽然, 各地均会转播中央电台的节目, 但本地频率往往是当地受众的首选频率, 这使得广播受众的地域性相对较强。
此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人口也处在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当中。城市受众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都将是广播媒体的核心受众。
1.3 广播媒体的收听人群相对固定
在现代社会, 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用较大块的时间去细读报刊或看电视不现实, 这就给广播媒体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在广播受众中, 很大部分的人都是用相对固定的时间去收听固定栏目。可能是在上班途中的车上, 也可能是洗脸刷牙、吃早餐时, 这使得广播媒体的受众相对固定。需注意的是, 由于广播始终处于伴随接收状态, 受众注意力难以持续集中, 这也导致了受众流失的随意性较为明显。
2 提升广播媒体编辑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探讨
2.1 确定广播节目的主体风格
广播媒体的新闻编辑首先要把握节目的主体风格。具体的广播媒体编辑应以不同的广播目标和受众需求为依据, 把握相对统一的风格。当然风格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生活的、故事的、严肃的, 也可以是幽默的、科技的、欣赏的。做为编辑人员应把握住广播节目的特定风格。
2.2 把握稿件选择的几个原则问题
1) 选择稿件应与政策性问题相协调, 这也是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就是说稿件的选择不能与基本政治原则及当前宣传纪律相冲突;
2) 选择稿件要把握新闻性。广播媒体在选择报道内容时, 除了应具备必要的新闻基本要素外, 还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即内容的可听性、时效性、服务性、地域性、独家性、娱乐性和公益性等。在这几个主要选择标准中, 可听性、时效性和地域性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独家性也是选择播报内容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则;而公益性、娱乐性和服务性则在选择特定题材内容时需要考虑的原则;
3) 稿件内容的选择还要考虑适宜性。也就是说, 选择新闻必须对当时的形势予以考虑, 看这些新闻当时播发是否合适, 什么时间播发社会效果最好。
2.3 广播媒体编辑节目时听众意识必须加强
目前, 广播媒体频率专业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这使得受众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各类广播电台节目的编排, 都从观众的“关注度”、“注意力”等受众意识角度出发, 努力做到吸引受众、方便受众和服务受众。
注意“听众意识”首先表现在节目内容提要的精心撰写上, 安排适宜的提要条数, 使提要更加方便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背景下受众的收听;其次在广播节目编排中要层次清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这样受众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才能拥有忠实稳定的长期受众收听节目。
2.4 新闻提要的提炼应更加鲜活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提升新闻标题的文采与吸引力很有必要。如何做好广播节目的“提要”, 对于吸引受众, 提升节目整体价值, 均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必须从整体着眼, 新闻提要的提炼要新鲜、吸引人, 要与受众生活密切相关。同时, 提要还应在准确、生动、鲜明、清楚、简洁上下功夫。使受众听到提要就能对新闻意义, 以及电台对特点新闻事件立场、态度有所了解。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广播新闻提要真正起到点睛的作用。
2.5 广播新闻节目的内容应尽量加以充实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在技术上广播媒体并不具备优势。因此, 在编排节目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内容的高质量, 就是说节目内容必须要有价值。在编排内容时, 应适当压缩政府会议等方面的内容, 而适当增加民生监督、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总之, 广播编辑应贴近受众, 坚持深入群众, 记录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画面, 这样充实的内容正是听众所喜闻乐见的。
2.6 精心做好新闻节目编后话的制作
广播新闻节目加上合适的编后话, 常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编后话代表的是编辑人员对所播报新闻的看法,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舆论观点的体现。在编辑编后话时, 应当注意短小精悍的原则, 通过简短议论对某条新闻表明观点, 引导受众从正确的角度进行思考。例如, 对于城管执法粗暴、司机闯红灯等违法违纪现象, 编后话就应当进行单刀直入式地批评, 表明立场, 指出问题, 明确褒贬。此外, 在编辑活动中, 编排编后话时不但要关注思想的正确性, 还应不着痕迹地把观点体现于新闻事实的播报和叙述之中。
2.7 节目的编排要做到可听性和思想性并重要
广播编辑应通过报道策划、组织和评论等环节展现出优秀的编辑思想。在一些广播节目中, 编排的结构方式虽然较为规范, 但缺少延伸报道、缺少深度、缺少思考, 这样的节目听起来内容丰富, 却难以让受众记忆深刻。所以在节目编辑过程中, 切忌单调乏味、不痛不痒的报道, 争取让节目既能客观地反映事实, 又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也即是编排的节目可听性和思想性并重。
3 结论
随着泛媒体时代的到来, 传统媒体广播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播媒体只有从包括编辑在内的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 提升工作质量, 才能留住并扩大广播媒体受众的范围, 提升广播的影响力。
摘要:广播节目的编排绝不是简单排列, 而是精心设计和策划的过程。在广播节目编排过程中,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使节目先声夺人, 真正地抓住受众的耳朵, 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广播编辑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广播媒体,受众特点,编辑工作质量,提升措施
参考文献
[1]丁朝敏.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编辑[J].今传媒, 2011 (7) .
提升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品位 篇9
广播短信互动节目是当前主持人语言品位下滑的最主要节目形态。这类节目形式看似简单, 但受众的心理诉求复杂, 节目偶发因素多样, 主持人的语言更讲求动态、讲求语境、讲求情绪。在快速进行的话轮转换中, 如何使一言一语不再纠缠于繁复冗杂的无聊闲话, 如何使信息落地、舆论入耳、情感入心、文化凝神, 这才是广播节目主持人语言品位的提升策略。
信息的清晰畅达
大众传播的首要功能就是传递信息, 提升语言品位的最基础层面就是要保证信息的清晰畅达。这其中涵盖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有声语言创作中吐字清晰圆润, 重音、语气、基调准确恰切;另一方面是指信息的含金量高, 有限的时间内使受众获取更多的信息内容。
吐字发声的基本功对于时时呈现直播状态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尤为重要。对于广播受众来说, 由于画面的缺失, 声音是获取信息的唯一通道。如果主持人吐字含混不清、失之规范, 难免引发歧义或有粗陋之感。另外, 语言清晰流畅, 除注重吐字发声外, 更包括语义的清晰。这涉及理解感受的深刻、停连重音的恰当以及语气节奏的整体把握等。
信息含量一定要大。闲聊不闲, 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品位提升才会有基础。北京交通广播主持人李莉和杨洋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投入使用当天所做的《一路畅通》节目中, 将美丽壮观而又功能齐全的T3航站楼投入使用的好消息与大家分享。他们虽然语速较快, 但吐字清晰集中, 热情高涨, 同时利用听众发来的短信, 对T3航站楼的“大”和“美”做了形象的描述, 众多的景观, 通过主持人的语言好似移步换景般呈现在听众的脑海。主持人语言的信息量非常饱满, 每一句都有一个新的信息点, 每一次话轮转换都不在原有的语义上打转。这样的闲聊紧扣中心议题, 而并非填鸭式的信息轰炸, 既吸取了闲聊“闲”的形式, 轻松自然, 同时内容实际又丰富, 让听众浮想联翩, 对T3航站楼心生向往。
媒体的有效表达
引导舆论, 是大众媒体理应承担的责任。但现实的情况是, 由于话语权的滥用或缺失, 媒体尤其是一部分广播节目的有效表达呈现弱化, 媒体失语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提升语言品位, 促成媒体的有效表达。
有效表达有很多种方式, 时政话题把握好政策分寸和方向;社会话题重在沟通和引导;生活琐事也不是和稀泥, 总归要抓住适当的“发言”机会, 并善于表达。如: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节目中, 听众短信参与讨论话题为“最要紧的事”。
尾号6023的听众:我最要紧的事是玩儿不了电脑了, 初五晚上我和老婆生气把电脑砸了, 键盘踹了。
李莉:您的脾气太大了, 两口子吵架没关系, 动嘴不动手, 您还砸东西。
杨洋:特别在孩子面前表演这出, 实在不够精彩。
李莉:对。
杨洋:关键这位朋友还没有认错的态度, 跟老婆孩子生气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老婆孩子是对的, 2比1, 您现在不说想着最要紧的事是怎么道歉, 您还想着怎么玩儿电脑, 确实不对。
李莉:砸就不对, 您还不去弥补两人之间的关系、为家庭做点贡献就更不对了, 所以错在您, 不管怎么样今天先赔个不是、道个歉, 再修电脑去。
面对听众发来的短信, 主持人理智地告知那位听众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或许参与节目的那位听众起初心里还不服气, 然而听主持人有理有据的劝说就像得到了一个好朋友的劝解, 心情也会得到平复。而对于更多的听众来讲, 也许最初对那条短信只是幸灾乐祸, 但经由主持人这么一说, 马上就意识到家庭问题的重要性, 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处事也是一个提醒。此例中主持人的语言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 也没有什么深刻的大道理, 但就是这样朴实又简单的语言, 体现了一个媒体关怀朋友的真诚之心。这种媒体的有效表达, 出现在广播短信互动节目中, 往往体现的是一种观点、态度、观念的引导, 而非时政大事的评说。
情感的贴心送达
“情感是有声语言审美感知的‘灯塔’和‘彼岸’。” (2) 广播的听觉特征决定了其“情感媒体”的特质。这份情感不是随意的“祝你开心”似的敷衍了事, 其核心是真诚、是体贴, 是使主持人与听众间真挚的对话成为可能。对于听众来讲, 如果对广播的期待和想象构成了内心最深的牵挂, 广播主持人语言的情感召唤作用才真的做到了家。如晚间节目中, 我们听到:
“现在夜深人静, 乘客少了, 有的出租车司机要休息一会儿了。您要把车停在人多、有路灯的地方, 或者停在住宅小区里, 千万不要停在偏僻的小巷, 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这样的语言没有故作矫情, 而是既充满温情, 又彰显了主持人为特定受众群所处环境的周全考虑, 贴心不已。
其次, 情感的贴心送达还体现在关怀的实用和温情。如:
尾号为3300的听众:我们家领导感冒了, 两位能祝愿一下吗?
顾峰:感冒的、生病的朋友要特别得到家人和朋友的关心。
王佳一: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分好多方面, 一个是在精神上给予鼓励, 让他在精神上战胜疾病。
顾峰:另外是在行动上。
王佳一:比如做点清淡的、可口的、色彩鲜艳的饭菜。
顾峰:比如西红柿、彩椒, 或吃点颜色深的蔬菜和水果也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主持人没有停留在浅层次的“祝您健康”的“祝愿”层面, 而是顺势号召大家对生病的家人和朋友关心, 并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给出“精神鼓励”和“行动支持”的贴心建议, 这份情感远比简单的“祝福”入耳入心。
此外, 有声语言的语气、语调和搭档间配合默契的小“设计”也会影响到情感的真挚送达。如:一位听众发来短信想通过《一路畅通》节目跟妻子道歉, 主持人如何演绎才能让“道歉”更真挚更生动, 才能不陷入私人话题, 才能感染更多的听众呢?顾峰以男性洒脱不羁的口吻读完听众的短信, 王佳一有些故意挑刺地评价说“不太真诚”, 于是自己又演绎了一版怯生生的、故作可怜状的“道歉”, 前后对比的幽默效果一下子把大家就逗乐了, 而后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道歉”效果比单纯念出听众短信要“醒耳”得多。这就是有声语言的魅力, 其间渗透了主持人的个人智慧、搭档配合、有意或无意的设计, 但核心是真挚的情感表达, 语言品位自然也提升了。
文化的丰富通达
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共同传播, 作为一种精神附着在语言上的文化, 是一个民族的图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 汉语的发展悉心印证。作为代表先进文化的媒体语言, 有声语言的品位中自然也应当饱含着传统的精神、文化的积淀。同时, 广播的“为大众性”服务宗旨和短信互动节目的特殊节目形态, 决定了这类节目的主持人语言要引领大众文化的先进发展方向。广播语言不一定非要文绉绉的诗文荟萃, 而是应在字里行间多几分人生况味, 使一些传统的情结不经意间叩响听者的心。
有声语言当中除了文字内容本身的文化品位之外, 更强调音声流转间的韵味。这是有声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 更体现了有声语言作为一种文化, 本身就具有流传的特质。时时直播的广播节目中有声语言同样也可以塑造媒体的文化形象。北京交通广播《北京音乐地图》节目, 主持人园园以京味儿特色的表达方式为主体语言风格, 如透着热情的招呼劲儿、“儿话音突出”的京腔京韵, 甚至尾音上带着个小甩调儿, 再以充满老北京特色的音乐为烘托, 细数京味儿文化的行走变迁, 其间的韵味十足, 值得品鉴。而这绝不是简单的方言节目所能比拟的。
这就是广播的魅力, 独有的听觉特征, 赋予广播媒体使用召唤结构的更多空间。因此我们“既重视有声语言构成召唤结构的能力”, 给听众留有足够的体味和想象空间, “又重视有声语言自身的负载能力, 则有可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完成对精品节目的制作” (3) 。当然, 即使是这样, 充满未知性的广播短信互动节目, 也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绝非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说话”或“说随便的话”,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品位也应在这样的设计中弥漫着隽永的文化之香。
综上所述, 呼唤语言品位的提升不仅是提高节目质量的需要, 更是对有声语言创作主体理应承担的话语责任的一种实现。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语言品位的提升策略涵盖了从最基本的信息传递到引导舆论、沟通情感再到审美愉悦, 它是一个渐进性的、层次性的提升过程。
注释
1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第98页。
怎样办好活动提升广播节目影响力 篇10
1 让广播的功能和影响力在活动中积极延伸
时代在发展, 一些媒体在不断涌现, 在众多的媒体中, 广播小弟来说, 是一个比较弱势的一个媒体。其影响力自然及相对于其他媒体来说要弱的多, 范围窄的多。那么如何有效地让广播发挥它最大的影响力呢?笔者以为, 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为广播媒体积极拓宽了时空
一些大型的活动, 常常由一些广播节目和广播电台来主办, 可以充分地体现媒体的特性。在活动中, 彼此之间互为一种支撑。就在大型活动开展之前, 在策划和执行的这一段空隙间, 这是大型活动进行预热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 就需要一些媒体对大型活动给予不间断的报道, 积极地掀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其目的在于在大型活动在举办执行阶段获得最好的影响力。而这个时候, 正是广播媒体介入的时候。例如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联合举办的“情动俄罗斯”这一唱俄语歌大型活动, 由于有各个媒体的不同程度地关注, 进而有效地扩大了这一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2 大型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广播媒体的价值
在典型活动举办过程中, 大型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广播媒体的价值。在媒体介入过程中, 媒体传播主要以以下方式转换而提升形象传播、影响力传播和媒体价值传播, 一是观点传播, 二是人物传播, 三是事件传播, 四是语言传播, 五是娱乐传播等。
比如最初创于20世纪90年代的“华夏原创金曲榜”广播节目, 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的品牌节目——华夏之声。广播电台媒体在开办此节目的初衷是积极地推我国港澳地区音乐领域的快速发展, 为港澳的音乐市场加大发展的动力。为了将节目的影响力给予最佳的提升, 广播节目组为此歘了一系列的活动, 而在策划和实施过程中, 同时得到了一些传播媒体如搜狐网、中广网、新浪网的大力支持, 进一步提升了节目和活动的最好的宣传。
2 在活动中, 通过媒体关系网聚集社会资源
2.1 有效地将“听”的特性介入到活动中去
不论什么样的大型活动, 在具体的一些策划过程中, 都要积极地跟广播媒体的节目有机地进行结合, 目的在于让大型节目能够在举办方的平台给予有效地播出。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 活动作为一种广播的资源, 可以有效地节省广播节目的制作费用, 反过来说, 广播媒体的介入又为大型活动拓宽了一个传播的途径, 这实际上是双利的。比如“华夏歌曲原创金曲榜”就为广播媒体提供了一些原创的内容, 充分地将传播媒体的节目内容给予解决, 在制作成本上节省了费用。再比如, 在两千零九年的时候,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曾经成功地举办了“六十年难忘的中国之声”这一大型的活动, 而这一移动性活动就很好地将广播特性充分地给予了体现。在这些活动中, 充分地发挥了广播的优势, 在节目素材上他提供了资源。
2.2 活动在媒体和企业之间发挥出了积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比如湖南台举行的“超级女声”这一个大型的媒体活动, 就是一个典型的活动和媒体相互合作的例子。对这一现象从整体角度来看, 从媒体到赞助商, 都相互配合, 形成一种共赢的可喜的效果。这实际上就是活动在媒体和企业之间发挥出了积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 积极回报受众, 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3.1 在大型活动之中, 受众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要想积极促进广播电台在社会上影响力的提高以及扩大受众群, 就必然要借助活动来吸引受众给予积极的参与。反过来说, 在大型活动中, 受众本身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则是活动的核心目标。只有这样才会提升活动的积极影响力, 最终达到良好的效果。
3.2 在大型活动之中, 促使广播取得良好的广播效果
作为广播媒体经营管理者, 我们应该充分地看到, 我们的每一个听众实际上就是一个鲜活的客户。在过去, 我们主要是通过听众的来信, 从来信人的身份等, 来对此进行判断我们的听众群体有多大。或者我们采取抽样的模式来推演我们的听众群体状况。这固然有一定可信的依据。但是, 这毕竟是一种模糊的管理模式。这跟我们如今的网络媒体比较则不是可以同日而语了。
我们的广播节目在播出的过程中, 其特点是线性, 相对与其他媒体来说较简单。而一些大型的活动则是一种网状的工作流程, 在涉及面上来看, 部门较多, 对于媒体公司来说, 要操作的难度相对来说必然很大, 而对于平台类的广播电台来说, 难度就更大了。在这样的一种困境里, 这就需要接地建立起一个特别规范的有创作性的工作流程秩序, 促使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资源上的有效的共享。进而达到投资跟产出的受益达到最大的可能。
要达到大型活动运行方式的常态化, 积极地扩大影响力, 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与此对应的一些具体的组织结构来促使大型活动的常态化运行。广播媒体节目主要是以内容方式来导向, 而大型活动主要是由议题来进行导向, 它们在运行方式上是不一样的, 有着根本的区别。广播节目的运行方式主要在于记者采编制作过程, 而大型的活动则需要协作进行工作。首先要策划部分的支持, 其次是执行部门的具体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 还用各个部门的合作。
4 结论
综上所述, 提升节目影响力, 其途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举办大型活动。只有积极地让广播的功能和影响力在活动中积极延伸, 在活动中通过媒体关系网聚集社会资源, 积极回报受众, 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共享, 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广播节目影响力。
摘要:传播功能是广播媒体的重要功能, 除了积极地发挥这一功能之外, 还需要积极在一些大型的社会活动里发挥出它的其他意义上功能。我们如何让广播节目在一些社会活动中发挥影响力呢?鉴于此, 本文就从让广播的功能和影响力在活动中积极延伸;在活动中, 通过媒体关系网聚集社会资源;通过活动积极回报受众, 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旨在提高广播节目的影响力。
关键词:媒体影响力,广播,大型活动
参考文献
[1]刘亚倩.基于4R理论的广播节目影响力研究[D].南京大学, 2013.
[2]史红.通过大型活动提升广播节目影响力[J].中国记者, 2014 (3) :112-113.
广播节目质量提升 篇11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紧围绕“打造西部强势广播媒体”和“中国草原之声”品牌建设目标,着眼内蒙古广播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开展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为核心理念的大学习、大讨论。全台上下认真谋划宣传工作、事业建设和产业开发三位一体的联动发展格局,坚持内蒙古电台新闻立台的理念不动摇,坚持专业化布局的改革方向不动摇;以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为主线,进一步增强节目生产能力,打造内蒙古电台的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扩大有效覆盖和节目延伸,提高内蒙古电台的辐射能力和影响力;进一步优化广告创收和经营结构,加快开放引进联盟合作的步伐,拉长产业链条,增强经济实力;进一步贯彻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引进培养高、精、尖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增强发展后劲。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发展和创新,加快实现传统广播媒体向现代媒体的过渡和转变步伐。
打造“中国草原之声”的整体品牌形象
从2006年开始,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提出打造“中国草原之声”的整体品牌形象,坚定不移地推进频率和节目的专业化、对象化布局。在原来只有蒙古语广播、汉语综合广播的基础上,逐步开办了交通之声广播、经济生活广播、音乐之声广播;推m了评书曲艺广播,2007年通过分频增加了新闻广播,2008年绿野之声广播开播。这八套广播节目初步构建起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现代化的节目播出格局,八套节目全天播出时间累计达到157个小时。在广播宣传和节目中,确立了新闻宣传为中心,强化导向和节目本位意识,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新闻节目努力做到公众的“知情权”保障为目标,加强新闻的快速反应能力、解释能力和整合能力,构建信息周全的资讯提供网。
广播由于其媒介的特点,在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上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为此,内蒙古电台在软件和硬件上都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国内外、区内外新闻资讯快捷、迅速和大容量、大密度地在第一时间播出。专题类节目以确保公共“话语权”为目标,努力构建多元化的公共话语表达平台。广播电台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既要忠实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人民的呼声和疾苦,又要努力在党和人民之间架好沟通的桥梁和联系的纽带。近些年所开办的面向各种不同群体听众的各类专题节目在沟通社会、联动上下方面起到了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有关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好和欢迎。文艺音乐类节目以陶冶情操为目标,提高欣赏性和愉悦性,打造原创能力,构建高质量的音频表达平台。文艺音乐类节目的欣赏性特点是广播的又一大优势,在内蒙古电台的调频广播节目中,文艺音乐类节目一直占据相当的比例和时段,目前已形成了以音乐之声广播、评书曲艺广播为主的专业化、类型化播出格局。今后,进一步加强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文艺音乐类节目的创作和制作,全方位提高原创能力,形成草原文化文艺音乐品牌,为进一步打造内蒙古电台的核心竞争力、强力走向全国、走向市场奠定基础。
构建“天上一颗星,地下一张网”的广播覆盖网
广播节目的有效覆盖,是“打造西部强势广播媒体”和“中国草原之声”品牌的基础建设。近年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从扩大覆盖范围和提高覆盖质量人手,努力实现传统媒体向现代化媒体的转变。目前,蒙古语广播、汉语综合广播通过中波、短波覆盖全区和周边省区,并通过卫星覆盖我国全境和世界53个国家和地区。新闻广播在全区12个盟市所在地调频落地,交通之声广播实现全境同频播出。据国内主要从事广播调查业的社会权威调查机构中国广州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对内蒙古电台从2006年至2009年的共10次听众调查显示,内蒙古目前的广播听众1500多万人,潜在听众群体2200万人。广播的接触率只有69%,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比国内发达地区的广播接触率也低很多。内蒙古电台目前有四套节目覆盖到全区,其余四套节目仅覆盖呼和浩特地区。内蒙古电台的忠实听众近700万人,还有巨大的潜在听众群体等待开发。下一步,内蒙古电台将紧紧抓住国家和自治区无线覆盖工程、“村村通工程”和自治区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的机遇,进一步提高广播的覆盖水平。蒙古语广播要完成在通辽、赤峰等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盲区补点以及19个边境旗县的调频覆盖;汉语新闻广播在旗县所在地实现调频广播;交通之声广播要在盟市所在地落地的基础上覆盖境内各条高速公路和省际大通道沿线;经济生活广播、音乐之声广播、评书曲艺广播有计划地在“金三角”地区采用调频和CMMB技术,扩大覆盖范围;绿野之声广播将积极争取自治区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政策支持,通过中波和调频实现对全区农村牧区的覆盖。届时,一个“天上一颗星,地下一张网,城市听调频,农村牧区听中波,台站遍全区”的传输覆盖体系将最终形成。
逐步实现广播媒体向多媒体的延伸和扩张
在新时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广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使用和研发,充分利用网络的数字技术,从单一媒体走向综合化、多媒体。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内蒙古广播网已经形成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立体播出的新格局。内蒙古音乐网现已有10000多首歌曲容量,点击率每天达到10000人次以上。内蒙古广播网、内蒙古音乐网年点击800多万次,在全国广播网站中排名第12位。台内还组建了多媒体发展机构,实现金台节目制作、播出网络化,实现资料收集、整理、编目、存储网络化,实现网台互动、资源共享。台里还积极创造条件,创建蒙古语广播网络系统。在在线播出和视频点播的基础上,抢抓时机,适时开办网络电台、播客广播、手机广播,逐步实现广播媒体向多媒体的延伸和扩张。
联合发展是广播媒体应对媒介竞争、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是改革广电体制客观现状的有效途径,更是广播电台突破自身局限的主动策略。在美国,全球最大的联盟广播电台清晰频道旗下有1900多家加盟电台。国内广东、天
津等地区联盟广播方兴未艾。近年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加强同国内外多层次广播媒体的合作,增強广播和节目的拓展能力。2008年9月,内蒙古电台依托绿野之声广播,联合15家旗县电台成立“绿野广播联盟”,成为2008年中国广播十大事件之一。2009年,内蒙古电台将进一步加强同区内外广播业界及其他媒体的联系、沟通、合作,立足长远,借船下海,建立更加广泛的各层次的广播联盟。将继续扩大“绿野广播联盟”,打造农村牧区旗县广播覆盖网。蒙古语广播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已经落地播出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组建中国蒙古语节目制作中心,并在条件成熟时,实现区内广播与对外广播分频分内容播出,同时内蒙古蒙古语广播联盟即将在6月份宣告成立。在此基础上,吸纳八省区蒙古语广播,联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广播,组建中国蒙古语广播联盟。2009年1月,内蒙古电台加入中国广播联盟,为同国家电台、各省市自治区电台之间的合作搭建了平台。年内我们将组建内蒙古广播新闻联播网,积极打造内蒙古广播新闻资讯平台,同时把交通广播、内蒙古广播网作为合作平台,联合各盟市电台组建内蒙古广播联盟,目标是从单一的节目联盟逐步向广告联盟、产业联盟拓展。目前联盟成立前基础性的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各地电台踊跃呼应。
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不断提升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的管理水平,是增强内部活力、提高竞争力的必要途径。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广播全方位发展的要求,内蒙古电台从2006年开始建设节目质量评价体系、广告监管体系和成本控制体系的“三大体系”,引入社会专业调查机构,科学调查受众群体和受众需求,引入现代企业、事业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实现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有机结合,以推进“中国草原之声”品牌建设,加快“打造西部广播强势媒体”的步伐。完善内部全员绩效考核和梯次管理办法,促进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的科学化,逐步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职称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人事动态化管理,调动和激发广大采编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2006年开始,坚持开展十佳播音员、主持人和优秀编辑记者、技术人员的评选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优秀人才评优机制,发挥评优工作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注重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广播宣传节目和技术人员队伍素质。2008年,与中国传媒大学合办新闻学专业研究生班,为广播的长期持久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亲民的广播提升 篇12
时代呼唤亲和力, 广播作为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 作为社会的一种巨大声音, 增强亲和力尤为重要。增强亲和力, 亲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做节目, 写报道, 首先要考虑的是普通百姓喜不喜欢, 接不接受。广播人应该为“与群众靠得近些再近些”做出不懈的努力。
1 新闻宣传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移
亲民, 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种新理念。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广播新闻毫无疑问必须转变过去的那种上传下达、我播你听的单向宣传方式。
1.1 时政新闻民生化
1) 时政新闻需要民生化
时政新闻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 是非常重要的新闻产品, 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事关大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多年来在广播新闻报道中形成的一些固定模式, 严重影响了时政新闻的可听性, 更多的时政新闻在听众耳中成了“流水账”、“记事簿”和“讲话稿”, 听起来索然无味, 以至于让大家敬而远之。
创新报道方式, 在时政新闻中融入民生新闻的元素, 借鉴民生新闻灵活的表现手法, 以群众的新闻诉求为切入点, 使时政新闻报道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大众百姓, 最大限度地拉近广播与听众的距离。群众可以广播把心声反映给政府有关部门, 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广播解答群众的疑惑。既保持了它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 完成主要领导的活动、时政会议、重要部门动态的报道这一原本的使命, 同时也关注了社会、关注了民生。
2) 实现时政新闻民生化的途径
途径一:平民视角接地气。记者要摒弃居高临下的心态, 站在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上, 用“平视”的目光看待百姓, 走进百姓生活, 在时政新闻报道中体现出民生视野、民生态度和民生情怀。同时注重受众的参与和双向交流, 注意探究新闻背后的新闻, 既体现主流媒体的话语权, 又找到与百姓需求契合的点。比如:会议新闻, 关键是要把会议中群众关心的信息拎出来, 同时将会议核心内容外延, 跳出会议, 把会议中老百姓最关注的信息另外采访播发。
途径二:领导行动显真意。领导的调研、视察活动大部分都有民生相关的信息, 我们要让其生动起来, 不要漏掉领导的每一句真诚的话语、每一次动情的举动, 并通过此达到贴近群众的效果,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中提供的新闻线索去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让听众喜欢看, 听得懂, 真正做到“与生活同源与百姓同心”。
途径三:播报亲民增活力。一直以来新闻播报都给人一种“严肃、字正腔圆”的感觉, 这种语言模式化、格式化的播报方式虽然给人一种稳重权威, 但缺乏活力。时政新闻要民生化, 新闻播音员也需要下功夫。
1.2 编辑、记者走转改
新闻宣传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移, 也对编辑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就是要带头“走转改”“接地气”。新闻节目能否与群众靠得更近, 编辑记者是关键。除了深入基层之外, 编辑、记者还要在文风、作风上有相应的转变。把群众的需求摆在首位, 用群众的眼光和话语, 表达群众的情感、情怀和命运, 反映民声、民意、民情, 聚焦舆论热点、难点。
而记者要变换报道角度, 创新采写方式, 突出新闻内容, 突出要抓的工作, 突出要解决的问题;多用群众的语言, 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 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朴实、鲜活的表现形式, 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 所思、所盼、所想。
1) 改变传统的“说教”、“灌输”和“居高临下”的传播方式, 更多地挖掘普通人的丰富情感和真实的内心世界。
2) 以小见大, 通过小角度凸显大主题。在策划上大题小做, 在主题上, 以小见大, 在篇幅上, 短小精悍 (1) 。
3) 强化现场感和细节美, 多现场、体验式, 真实客观地反映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不一样的发展和变化。
采编人员通过“走转改”, 更“接地气”, 挖掘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当好社会民主、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为党和人民服务。
2 节目突出本土特色
2.1 反映本土热点, 从大家关心的角度做节目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东西, 这些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名优特产总会让当地百姓依恋, 也会让外来人员产生兴趣。这些本土特色对当地受众的影响力是其他外来媒体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 县级广播开平电台牢牢把握当地受众的需求, 大打本土特色版, 相继推出了《956实时路况》、《美食尚》、《乡情》等本土味浓郁的节目, 很好地贴近当地群众并挖掘传播了本土特色。同时, 通过本土特色节目打造亲民广播, 进一步拉近了广播与受众的距离, 成功探索出县级广播以亲民促发展的新路子。
轿车业的迅猛发展, 改变了广播的受众群, 也滋生了倍受当地群众困扰的“堵车”现象, 开平电台及时调整思路, 抓住了这个热点, 推出《956实时路况》, 通过热线电话、QQ、微信与听众实时互动, 快速及时播报当地交通信息, 节目一推出, 就因其亲民性引起了受众广泛关注和参与, 驾乘人员也迅速成了开平电台新的固定听众群。
《美食尚》是开平电台通过认真研究“本土资源”打造的本土美食节目。节目围绕当地的特色小吃, 讲述美食的同时还深挖美食背后的故事, 节目以浓厚的地方特色, 不但吸引了当地的、还有外地的听众。
开平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海内68万人口, 海外75万人口, 这是不可多得的特色资源, 海外的乡亲生活得怎么样?家乡的变化如何?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开平电台推出的《乡情》节目围绕的就是这个特色, 节目不但有海外开平人的生活记录, 有当地的新变化, 海内海外乡亲还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网上平台、微博、微信实现空中沟通, 为海内外乡亲搭起了一座亲情的桥梁。
2.2 亲民的语言最美
广播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播音员首先要在思想上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势, 改变语气上的“灌输”方式, 视人民群众为知心朋友, 采取“拉家常”的方式与群众对话。不同的栏目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要求, 每个播音员都有不同的语速和风格, 要尽力使自己的语速和风格适应栏目要求。
广播的亲和力除了在主持风格、播音标准方面进行改进外, 应该追求“声声有情, 心心相印”。绝不能把“听众朋友”当作一个随便的称呼, 而要把它作为广播人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真情体现。
2.3 主持人放下架子, 强化服务意识
主持人要经常想, 哪些节目是老百姓想听的?哪些节目是必须听的?要通过什么方式去表现、传达这些内容?现在这些表现方式是不是最佳的, 等等。努力寻求与平民利益相关的切入点,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 真实反映群众意愿, 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全力做好沟通、团结、稳定和鼓劲作用。
在节目中, 主持人要做到与群众平等交流, 通过热线电话、短信平台、走进直播室、电话连线等方式, 创造一种亲和氛围, 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3 亲民化误区
3.1 平民化与大众化相混淆
平民化的核心是人本主义精神, 以它为素材能让节目内容贴近民众生活、关注民众生活状态, 通俗但不低俗;而大众化的标准更多的则是将重点放在了是否迎合受众趣味, 包括一些低级趣味。大众化不具备平民化的人文关怀, 却多了一些商业和急功近利的气息, 也就是俗话说的“媚俗”。
3.2 亲民化成娱乐化
具体表现为:1) 满足少数人的猎奇心理和感官刺激, 显得低俗、庸俗、粗俗;2) 煽情过度, 上演苦情戏;3) 内容上堆砌琐事、鸡零狗碎, 没有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3.3 避免走进亲民化的误区
广播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舆论观, 对不健康不合理的需求坚决拒绝, 对民众泄一己之愤的不合理诉求坚决抵制, 不以提供娱乐、消遣、迎合猎奇心理为目的, 而是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为立足点, 让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成为主角。
4 亲民的广播更广
4.1 广播节目多元化是受众亲近世界的手段之一
广播首先要成为听众了解世界, 了解城市, 了解国家的一个窗口, 才能通过亲民达到进一步壮大。因此, 县级广播必须创新模式, 走多元化、亲民化办节目的路子。在遵循大众传播一般规律的同时, 注重把握当前文化的发展趋势, 针对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的现象, 在节目制作、频率建设、机制运营等一系列问题上不断创新广播发展模式。作为广播工作者, 还要充分解放思想, 敢于突破传统、从广播实际出发, 以广播节目阵地, 及时地和广大受众进行交流反馈, 强调以听众需求构架专业频率特色, 以鲜明个性铸造多元化广播。
4.2 牵手互联网, 广播更亲民
关起门来办电台, 不理会听众的心声, 与听众拉开了距离, 那么就无法与听众贴近, 广播节目就无法办好。近年来, 开平电台为了更好的贴近听众, 不断寻求贴近听众的方法和途径, 其中包括改版调整。同时, 开平电台还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来贴近听众, 加强与听众的沟通, 例如:开通热线电话、微博、微信等, 关注听众的热点话题;我们也可以通过加强网络互动, 与听众实时进行对话, 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其为广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 实现广播在网络上同步播出, 听众通过网络跟帖评论, 抒发自己的情感, 从而更好的贴近听众。
5 结论
人民群主既是广播听众的主题, 又是广播服务的主体, 了解听众的需求, 才能贴近听众, 赢得更多的听众。广播要想更好的发展, 亲和力必不可少。而增强亲和力, 非一日之功, 要靠广大广播工作者日积月累, 不断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