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生草

2024-08-01

科学生草(共6篇)

科学生草 篇1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科技的推广应用给广大农民带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枣园需要科技管理这一点已经被广大枣农所接受, 并能按照管理要求逐步实施。但是多年来, 枣农们一直被水资源日趋缺乏和土壤有机质贫乏的难题所困扰, 特别是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干果经济林等工程的实施, 在荒山荒沟、黄河滩涂栽植枣树的农民越来越多。针对这种情况, 结合运城盆地的地理气候特点, 根据近十年种草技术的实践总结归纳, 吸取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 摸索出了适合广大枣区实施的枣园科学生草技术。

1 枣园科学生草的优点

1.1 能给土壤提供大量有机质, 提高土壤有效营养成分含量

通过枣园科学生草后,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0.87%提高到1.24%以上, 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提高2倍左右。同时, 增强了土壤的自身生理调节能力, 在不良条件下仍具有正常供应树木养分的机能, 给枣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1.2 有利于枣树高产稳产, 提高果实品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表明土壤的肥力足, 团粒结构等物理性状好, 各种土壤环境因子稳定, 蚯蚓及有益微生物活跃, 更促进了有机质的分解转化, 非常有利于枣树的生长发育。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大大促进了树体的生长和发育, 增加了枣树根系的生长、吸收和合成功能, 同时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为枣树的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采摘时还可以减少和防止枣果摔伤。

1.3 有利于水土保持、蓄水保墒、调节温度、增强枣树抗逆能力

由于地面草类覆盖, 避免了下雨时, 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 雨水缓慢地渗入土壤;天晴后避免了太阳的直接暴晒所造成的表土板结。科学生草后, 土壤结构疏松, 含水量明显提高。由于草类的覆盖, 使枣园内的温度、湿度保持相对稳定, 提高枣园抗旱、抗寒等不利天气的能力, 合适的湿度对枣果后期的着色非常有利。

1.4 降低枣农劳动强度, 节约开支

枣园科学生草后, 园内土地基本不耕作或者少耕作, 降低了枣农的劳动强度, 节约了土地翻耕的各项开支。由于土壤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所带来的直接效益是少施化肥、减少浇水、喷水等常规开支减少, 少花钱多办事。

1.5 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效益大

生产绿色无公害的枣果是今后枣园发展的必然方向。通过枣园科学生草, 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水资源浪费、减少农药使用量, 有效保护天敌。另外, 选择优良的牧草种, 还可以进行过腹还田, 形成果———草———牧的良性循环。

2 枣园科学生草技术

2.1 草种介绍

选择优良草种的原则:选择矮生、茎叶匍匐、覆盖度大、耗水量小、耐荫、耐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营养成分高、培肥地力速度快的多年生豆科或禾本科牧草。

2.2 优良草种推荐

根据几年来的研究实践证明, 枣园播种豆科牧草百脉根和扁茎黄芪为最佳。

2.2.1 枣园播种百脉根

百脉根原产于欧亚两洲的湿润地带, 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 我国南、北方大部分地区都适宜栽培。百脉根为豆科百脉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利用年限6.0a~10a, 直根较粗壮, 侧根、须根发达, 主要分布在0cm~25cm土层中。细根和须根布满根瘤, 根瘤球形、粉红色, 单生或并生。茎圆形中空, 无毛, 丛生, 无明显主茎, 呈匍匐形, 长50cm~100cm, 茎叶形成稠密覆盖层。花小, 花量多, 黄色, 花期长3个多月, 开花至种荚成熟30d, 种荚成熟期不一致, 需分期采收。千粒重1.0g~1.20g, 每千克约80万~100万粒。种子成熟后易自然脱落。

百脉根茎叶柔软, 营养丰富, 既是绿肥, 又是饲草。据分析, 1年生花期茎叶干物质含粗蛋白8.98%, 磷0.198%, 钾1.44%, 脂肪4.4%, 粗纤维28.40%, 粗灰分5.60%。百脉根青草期8个月左右, 每667m2 (即1亩) 年产青草1 500kg左右, 按每头牛年饲草5000kg、每只羊1 250kg计, 每公顷百脉根可饲养4.50头牛或18只羊, 每头牛年效益400元, 每只羊年效益200元, 牛羊粪便还可以为枣树提供有机肥。

2.2.2 枣园间作扁茎黄芪

扁茎黄芪属于黄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扁茎黄芪生长寿命5.0a左右, 实生苗当年即可开花结实。根系发达, 主根粗壮, 不产生不定根。茎扁圆形, 匍匐状。第二年和第三年枝叶繁茂, 互相重叠, 覆盖层加厚, 覆盖面扩大, 单株覆盖面积一般可达2.0m2。花小, 蓝色。荚果扁平状, 成熟后黑色。

扁茎黄芪4月中旬萌芽, 春季生长缓慢, 夏季雨季来临后生长迅速。由于地面形成覆盖层, 避免了阳光直射和雨水直接冲击, 降低了地温, 使雨水能充分渗透到土壤中, 提高了土壤含水量, 并减少了地面径流, 防止了水土流失, 对山地果园水土保持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明显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含量, 增加了土壤中蚯蚓和腐生菌数量, 改善了土壤结构, 提高了土壤肥力。

扁茎黄芪耐荫、耐旱、耐瘠薄、耐踩压, 在果树树冠下、荒山、荒坡、荒滩都能生长, 同时抗病虫害力较强, 很少发生病虫危害。

扁茎黄芪营养丰富, 茎叶无毒、无味, 牛、羊、猪、兔等家畜都爱吃。产草量中等.

2.3 草种播种模式

枣园生草通常分为全园生草、行间生草和株间生草。目前都以全园生草为主, 选择一种草种进行单播或几种草种进行混播, 播种草种时株行距一般为:株距0.20m, 行距0.40m。株间生草通常用于新建枣园, 枣树行间可间作庄稼、育苗等等种一些临时性作物, 可在枣树株间播种草种, 间作结束后改为全园生草。总之, 要根据枣园的栽植密度、树龄大小、土地情况采用相应的生草模式达到科学生草的目的。

目前大多数枣园的株行距为2.0m×3.0m, 主要采用全园生草方式。枣树行间播种为:扁茎黄芪或百脉根, 播种4行, 株行距为0.20m (株距) ×0.40m (行距) ;也可以采用耧播种, 播种两行, 行距0.40m, 株距适当, 不宜太密。全园生草是使枣园土壤全部被草层覆盖的一种生草方法, 操作简单、速度快、效果好。

2.4 种子处理

从农资市场买来的成品草种种子大多数都进行过处理, 可以直接进行播种。如果是从田间采收的草种籽, 在播种前需要进行处理, 通常采取盐水清选、药剂拌种消毒等办法来处理, 播种前采取处理措施可以提高种子出芽率, 而且播种后出苗整齐、抗性强、减少病虫害。

2.5 播种

2.5.1 播种时间

通常以春季4月、秋季9月播种为主, 结合枣园浇水后或下雨后及时进行播种;干旱地区播种后适量浇水能提高出苗率。

2.5.2 播种量

每667m2 (1亩) 枣园播种量为1.0kg左右。

2.5.3 播种方法

以机播耧播种为主, 进行条播, 一次两行。为防止下籽过快, 可以在草籽中拌入适量炒熟的小米, 搅拌均匀以后再下播。

2.5.4 播种深度 (特别注意)

播种深度1.0cm左右, 由于草籽小, 顶土力弱, 播种宜浅不宜深, 土壤墒情要好, 但不宜太疏松, 否则容易种深, 种子无法出土。

2.5.5 田间管理

播种出苗后, 采取中耕除草、施含氮、磷、钾的复合肥等有利于草苗生长的管理措施, 保证草苗快速生长。地面生草覆盖后不能进行翻耕, 由草进行自然繁衍, 循环往复多年, 随着草的更新换代, 下层草叶腐烂分解成有机质及矿物质后随雨水下渗, 具有水土保持、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

2.5.6 病虫害防治、预防

枣园的病虫害防治同时兼顾了草的病虫害防治, 所以不必专门进行草的病虫害防治。另外, 由于生草还能减少部分害虫对枣树的危害。

摘要:枣园生草可以改变土壤团粒结构,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结合运城市的地理气候特点, 通过对枣园生草技术的实地调查, 总结归纳出了适合运城市广大枣区推广的枣园科学生草技术。

关键词:运城市,枣园,科学生草,技术

浅谈果园生草 篇2

1 果园生草的特点

1.1 改善果园微气候

在炎热的夏季, 由于草域的自然调节作用, 降低了土壤表层和地上部的温度, 提高了近地表和冠层的相对湿度。为昆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明显增加了昆虫的多样性, 天敌和害虫的种类均多于清耕, 天敌种类的增加尤为突出, 维护了生态平衡[4]。

1.2 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果园生草或生草后刈割覆盖园地, 一方面能缓和降雨对土壤的直接侵蚀, 减少地表径流, 防止雨水冲刷, 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 还可以提高水分的沉降和渗透速率,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及水分利用率。但具体情况因区域、树种、树龄等而有所不同。

但也有少量研究表明果园生草后土壤水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生草年限的延长, 果树与草争水矛盾有所缓和, 但遇干旱年份、季节依然很突出[5]。

1.3 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大多研究表明, 果园生草或生草覆盖可明显改善土壤的热量状况。一般认为果园生草可影响地面接受太阳辐射, 起到平稳地温的作用, 减小土壤昼夜温差, 冬季可提高土温, 夏季可降低土温。但也有研究表明果园生草对冬季的增温效果不明显[4]。

1.4 对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度的影响

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是土壤两项基本物理性质, 两者密切相关。有关果园生草的研究指出, 果园生草可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使土壤容重降低, 提高土壤总孔隙度。

1.5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果园生草或生草后刈割覆盖园地后, 其枯叶枯根等残体在土壤中降解、转化, 形成腐殖质, 土壤中的有机质便不断提高, 并随生草年限的延长有机质含量逐年提高, 土壤中有机碳的增加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果园生草后进行刈割覆盖, 当其腐解后, 草体中的养分便释放到土壤中, 从而提高土壤中相应的养分含量。

1.6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果园生草后, 凋落物及根系分泌物为果园土壤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果园生草后刈割覆盖园地也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因而无论果园生草还是生草后刈割覆盖园地都会引起土壤微生物优势种群和数量的巨大变化。

2 生草模式

2.1全园生草:对全园地面进行生草管理。有关报道认为, 成龄果园适宜全园生草。这种模式易于改善果园小气候, 但对土壤效应的改善较慢。

2.2行间生草:在果园行间进行2.0~2.5m的带状生草, 行内进行1.0~1.5m的带状清耕处理。有关报道认为, 幼龄果园适宜行间生草, 可以缓解草争水争肥的矛盾。

2.3全园生草树盘清耕:将树干周围留有直径40~60cm的盘状清耕外, 其他地面进行生草处理。

2.4行间生草行内 (株间) 覆草:在果园行间进行2.0~2.5m的带状生草, 行内1.0~1.5m带状清耕处理, 当草长至40~50cm高时刈割覆盖于行内。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改善果园小气候, 而且也易于改善土壤生态效应,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提高土壤肥力。该种模式在生产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应大力推广。

3 生草方式及草种选择

3.1 自然生草

自然生草的草种可选用当地自然生长的杂草资源配套种植, 最好选用生长容易, 生草量大, 矮秆、根浅, 与果树无共同病虫害且有利于果树害虫天敌及微生物活动的杂草, 如荠菜、野艾蒿、马唐、狗尾草等都可以自行繁殖。对恶性杂草, 如豚草、葎草 (拉拉秧) 等, 应及时铲除或拔除, 如此连续进行几年恶性杂草便减少了。自然生草草种的选择是在生态 (自然) 选择条件下加以人工调控, 如刈割。以马唐 (Digitaria sanguinalis (L.) Scop.) 为例。

马唐 (Digitaria sanguinalis (L.) Scop.) 为禾本科马唐属。它的根系发达, 不定根多, 有很强的耐旱和耐瘠薄的能力。它生长速度快, 从发芽到抽穗仅需40余天, 分枝可达十几个甚至更多, 草长60~100cm。一般高度达40~60cm时, 基部茎节倒地, 匍匐生长。鲜草产量一般为30 000~45 000kg/hm2。一般于4月中下旬开始大量发芽, 到6月上旬开始抽穗开花, 6月底至7月初种子陆续成熟, 7月中旬至8月初自然枯黄, 在地面形成一厚度达10cm的疏松草被。如遇8月份降雨较多时, 部分脱落在土中的草籽会发芽生长, 形成第2次生长高峰, 而大部分草籽则在土中休眠到第2年4月才发芽[6]。于6月份、7月份当马唐长至50~60cm高时2次刈割覆盖于行内, 8月份任其自然生长, 不再刈割, 做好留籽工作, 并将所收集草籽均匀的撒播到行间, 枯萎后覆盖于果园表面, 减少了地面蒸发, 保持土壤水分, 在风较多、风力较大的季节和地区尤为明显。

自然生草除具有人工种草的特点外, 还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 自然生草对气候适应性强, 自然繁殖能力强, 易于管理, 在多雨季节应及时刈割覆盖, 一般刈割3~4次, 8月下旬后不再刈割, 节省了劳动力;其次, 自然生草春季返青 (或萌芽) 、秋季枯萎与果树的萌芽、落叶期较一致, 利于树体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理活动的协调;再就是通过对自然生草的刈割, 为生长在优势草域以下的草种提供了条件, 增加了草的产量, 利于草种的演替, 在草种的演替过程中, 多种草种同时存在, 为果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复杂而又稳定的微生态环境。因此, 在我国应大力推广自然生草。

3.2 人工种草

人工种草可根据果园的具体条件, 选择适应性强, 植株低矮, 生长速度要快, 鲜草量要大, 覆盖期适宜, 容易繁殖管理, 再生能力强, 且能有效地抑制杂草发生的草种。草种选择是在考虑自然因素条件下进行人为选择调控。选择原则主要有: (1) 草低矮 (40cm以下) 、生物量大、覆盖率高[2]; (2) 草的根系应以须根为主[2]; (3) 无分泌毒素或克生现象, 对果树根系无不良影响, 没有与果树共同的病虫害[8]; (4) 覆盖的时间适宜, 最好与当地自然生草一致, 而旺盛生长的时间短; (5) 对环境适用性强。要求生草品种具备耐阴、耐踩踏和抗旱等特性, 最好是豆科草种和禾本科草种或更多草种混种, 以期形成良好、稳定的生态循环系统, 同时要求对土壤和气候有广泛的适应性[8]。

草种可选用白三叶草、百喜草、苜蓿、多花黑麦草和藿香蓟等。以白三叶 (Trifolium repens L.) 为例。

白三叶 (Trifolium repens L.) 为豆科三叶草属多年生植物。主根较短, 但侧根和不定根发育较为旺盛。株丛基部分枝较多, 通常可分枝5~10个。具有发达的匍匐茎, 一般长30cm左右, 长的可达50cm以上, 能够通过自身的营养繁殖能力迅速覆盖地面。能够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和各种类型的土壤上良好生长。良好的耐践踏性, 又使它成为许多果园的首选草种。一年可刈割2~3次。鲜草产量10000~15 000kg/hm2, 种子有自播特性, 由此白三叶草地寿命很长, 高的可达百年以上。

管理要点: (1) 播种:白三叶草春、秋两季均可播种, 春季3月下旬~4月份气温稳定在15℃以上即可播种, 秋季播期以8月中旬9月中旬为宜。播种前清除园内杂草, 耕深20~25cm, 整平地面后即可播种, 可撒播也可条播, 条播行距为15~20cm, 深0.5~1.5cm, 用种量为7.5~11.25kg/hm2。墒情不足时应浇水补墒。 (2) 田间管理:苗期应酌情施氮肥, 施尿素120~150kg/hm2, 促苗早发。及时清除杂草, 遇旱及时浇水。成坪后可不再施用氮肥, 注重施用磷、钾肥, 遇旱应适时浇水。当白三叶草长到30cm以上时, 应及时刈割, 留茬高度以10cm左右为宜。将刈割下来的草覆盖于树盘下。对于行间生草的果园还应注意及时铲除向行内蔓延的匍匐茎。 (3) 生草的更新:连续多年生草的果园, 土壤表层易因三叶草根系盘根错节形成"板结层", 影响果树根系生长, 此时应及时更新。更新可采用除草剂除草或深耕灭草, 闲置1~2年后再重新种植[7]]。

4 果园生草的前景

目前, 欧美和日本等果树生产技术发达国家的果园土壤管理以生草制为主。我国果园生草工作在某些地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大多还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 可以说我国的果园生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本人对果园生草工作的几点看法介绍如下: (1) 加大推广力度, 将新的试验成果及时的验证推广。 (2) 自然生草具有对本地区的适应性强和易管理的优点, 因此应加强对本地区自然生草的开发利用和优势草种的筛选。 (3) 果园生草的研究内容比较广, 大多侧重于土壤生态效应和果实品质方面。果园生草后, 一方面影响地下部水温状况、透气性、生物群落及组成、养分、有机质等;另一方面影响地上部果园微环境。因此, 对果园生草的研究不应以对土壤生态、叶片光合等作为衡量标准, 而应以树体的生理代谢为中心, 研究各因子综合效应对其生理代谢的相关性。 (4) 对于生草果园管理, 因地区、季节的不同而采用适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郗荣庭主编.果树栽培学总论 (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199-201

[2]孟林等主编.果园生草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4

[3]张雪苗, 张青霞, 李丽平, 等.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要点.中国果菜, 2006 (6) :18-19

[4]宋同清, 王克林, 彭晚霞, 等.亚热带丘陵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效应.生态学报, 2006 (11) :3647-3655

[5]邓丰产, 安贵阳, 郁俊谊, 等.渭北旱塬苹果园的生草效应.果树学报, 2003, 20 (6) :506~508

[6]翁良勇.柑桔园生草法栽培技术要点.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 2001 (11) :25-27

[7]姜好胜, 秦韶梅, 刘华, 等.果园白三叶草种植技术.北方果树, 2001 (3) :21

果园生草与除草技法 篇3

果园生草就是在果园播种豆科或禾本科植物, 并定期刈割, 用割下的茎杆覆盖地面, 让其自然腐烂分解, 从而改善果园的土壤结构, 是发展节水农业、自给式解决肥源、提高劳动效率和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的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在土层厚、土壤肥沃、成龄大树果园, 宜全园生草;土壤瘠薄或幼树园, 宜在行间生草, 株间清耕;年降水量少于500mm又无灌溉条件的果园, 不宜生草;高密植果园不宜生草。

1.1 种草时间

于3~4月地温稳定在15℃以上或秋季9月份为宜。3~4月份播种, 草被可在6~7月份果园草荒前形成;9月份播种, 可避开果园草荒的影响。

1.2 生草种类

果园生草要求矮秆或匍匐生长、适应性强、耐阴、耐践踏, 且与果树无共同的病虫害。适合生草的种类有禾本科的羊胡子草、野牛筋、结缕草、早熟禾、燕麦草、剪股草等, 豆科的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田菁、绿豆、黑豆、苕子、紫云英等。

1.3 播种育苗

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法。直播要先平整土地, 播种前半月灌水1次, 诱发杂草种子萌发出土, 喷施克芜踪等短期降解的除草剂, 10天后再灌水1次, 将残留的除草剂淋溶下去, 然后播种草籽。否则, 生草出苗后, 杂草掺和在内, 很难清除。育苗移栽可先在苗床育苗, 出苗后禾本科草长至3个叶片以上, 豆科草4~5个叶以上, 即可移栽。移栽时踏实、浇水即可成活。

1.4 生草的管护

生草最初几个月不要刈割, 当草长到一定高度, 营养体增加后再刈割覆盖树盘。一般1年刈割2~3次。刈割留茬高度, 豆科植物15cm左右, 禾本科植物12cm左右。刈割的草可就地撒开, 也可开沟深埋。生草园应增施氮肥, 比清耕园增施50%的氮肥。

2 果园除草

2.1 化学除草

1.1.1根据杂草种类选用适宜果园的除草剂。杀除茅草、芦苇等禾本科杂草, 可选择草甘膦、拿捕净、茅草枯、百草枯, 一般喷药1~2次可基本上根除。若以杀除1年生马唐等杂草为主, 可选用扑草净、敌草隆、西玛津等。它们的药效长、广谱性好, 进行土壤处理几乎可以控制整个生长期内不同时期出土的杂草, 比草甘膦、拿捕净经济、安全。

1.1.2选择用药时间和方法。果园化学除草一般1年2次, 4月下旬~5月上旬和6月底~7月初。春季除多年生禾本科宿根杂草, 667m2可用10%草甘膦0.5~1.5kg兑水40~60kg喷雾。杀除马唐1年生杂草, 可选用25%敌草隆0.75kg兑水40~50kg, 作茎叶或土壤处理。防除夏草, 667m2用10%草甘膦、50%扑草净500g或25%敌草隆600g兑水40~50kg喷雾。一般在杂草高15cm以下时喷药或进行土壤处理, 可取得较好效果。茅草较多的果园, 667m2可选用10%草甘膦水剂1.5kg+40%调节膦水剂0.25kg喷雾防除。

2.2 农业措施除草

为更有效地根除果园杂草, 杜绝杂草蔓延, 要防止危险性杂草随苗木或砧木种子的引进而带入果园。由于农村堆肥中常用的枯草和打场的残渣中混有很多杂草种子, 因此, 对果树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过高温腐熟, 以杀死杂草种子, 并充分发挥肥效。为防止果园外杂草的侵入, 应及时铲除果园四周的杂草。在多年生杂草重发区, 冬前深翻, 使杂草地下根茎暴露地表而被冻死或晒死。

2.3 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结合

日本栗园生草栽培探析 篇4

1 栗园生草栽培的优点

一是防止和减少土壤水分养分流失。特别是对山坡、丘陵易冲刷地和沙荒易风蚀地栗园效果更好。在坡地栗园套种绿肥牧草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果。生草前的坡地栗园, 一旦降雨就有水土流失的危险, 而流失的表土又多是腐殖质、盐基含量丰富的土壤, 而果园在生草以后, 一方面发达的根系在土层中盘根错节, 提高固土能力;另一方面草类生长旺盛, 大量的有机物回归土壤, 促进团粒结构发育, 土壤凝聚力增强。因此, 可有效消除因降雨而出现的“土壤迸溅”现象, 减缓地表径流, 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二是栗园实施生草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使土壤保持良好的团粒结构。实施生草的栗园, 其枯叶、枯根等残体在土壤中降解、转化, 形成腐殖质, 使土壤中的有机质不断提高。据试验测定, 在30cm厚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为0.5%~0.7%的栗园, 连续5年进行生草栽培, 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提高到1.6%~2.0%以上;长期生草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在2.5%~3.0%。三是减轻栗树缺素症状。生草的栗园很少或根本看不到缺铁的黄叶病、缺锌的小叶病、缺硼引起的空苞现象。这是因为栗园生草后, 园地土壤中栗树必需的一些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因此, 与这些元素有关的缺素症得到控制和克服, 如磷、铁、钙、锌、硼等。四是使栗树害虫的天敌种群数量增大。在栗园栽培生草, 由于其发芽早、生长期长, 有利于害虫天敌的繁衍和活动, 天敌数量明显增多, 可有效地维护果园虫群生态平衡, 更重要的是在防治害虫时, 天敌可躲避于草中避免被杀。因此, 天敌控制虫害发生和猖獗的能力增强, 从而减少了农药的投入及农药对环境和果实的污染, 为生产绿色果品创造了条件。五是使栗园土壤温度和湿度昼夜变化幅度减小, 有利栗树根系生长和吸收活动。雨季来临时草能够吸收和蒸发水分, 缩短果树淹水时间, 增强了土壤排涝能力, 对于栗树这样的不耐涝树种尤为重要。六是便于栗园推行机械化作业, 省人力, 提高了劳动效率。七是栗园地面不裸露, 可有效地防止冬春季风沙扬尘造成环境污染。

2 栗园生草的草种类

人工生草种类选择原则是草的高度较低矮, 但生物量 (通常用产草量表示) 较大、覆盖率高;草的根系应以须根为主, 没有粗大的主根, 或有主根而在土壤中分布不深;没有与果树共同的病虫害, 能栖宿果树害虫的天敌;地面覆盖的时间长而旺盛生长的时间短;耐阴耐践踏, 繁殖简单, 管理省工, 便于机械作业。目前所采用的生草种类有白三叶草、匍匐箭舌、豌豆、扁茎黄芪、鸡眼草、扁蓿豆、多变小冠花、草地早熟禾、匍匐剪股颖、野牛草、羊草、结缕草、猫尾草、草木樨、紫花苜蓿、百脉根、鸭茅、黑麦草等。根据栗园土壤条件和果树树龄大小选择适合的生草种类。栗园人工生草, 可以是单一的草种类, 也可以是2种或多种草混种。通常栗园人工生草多选择豆科的白三叶草与禾本科的早熟禾草混种。白三叶草根瘤菌有固氮能力, 能培肥地力;早熟禾耐旱, 适应性强, 2种草混种发挥双方的优势, 比单种一种生草效果好。还可利用自然生草, 自然生草就是在剔除恶性杂草的基础上, 利用栗园自然杂草的生草途径。具体做法是, 生长季节任杂草萌芽生长, 每年人工进行3~4次刈割。

3 生草的管理与刈割

果园生草应用实践及生态效应探析 篇5

1 果园种草的重要意义

目前, 果园种草在世界各地已作为果园常规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成为生态果园建设的主流模式。果园种草, 一是可有效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 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增加土壤活性, 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使果树生长发育的立地环境得到改善。二是能提高土壤的吸附性、吸收性和缓冲性, 草腐烂后新产生的腐殖质与黏土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团聚体”, 增加吸附能力。三是果园种草可种养结合, 种地、用地、养地相结合, 形成立体生态, 产生综合效益。选择果园种草的草种时, 草的高度要适中, 一般宜选低矮、生物量大、覆盖率高的草种;草的根系应以须根为主, 在土壤中分布不深;没有与果树共有的病害, 并能栖宿果树害虫的天敌更好;地面覆盖的时间长而且旺盛生长期短, 这样可以减少草与果树争夺水分和养分的时间;耐阴耐践踏。果园种草多选择白三叶, 中幼果树园种紫花苜蓿。它们都属豆科, 根瘤菌有固定氮能力, 能肥地力, 多年生、匍匐生长。

2 果园种草生态效应分析

2.1 果园种草对温度的影响

果园种草对果园环境的温度影响显著, 合理种植牧草可以调节土壤温度, 使土壤吸热防热减慢, 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也能放出部分热量, 从而促进果树的发育, 但在不同季节其影响不同。例如在红壤丘陵区柑桔园套种牧草的研究结果表明, 2~4月土温略低于清耕对照, 草被的覆盖作用减缓了桔园土温的回升, 但生草能较大幅度地降低夏季、秋季高温季节土温及树冠空气温度, 缓解极端高温对柑桔发育的影响。在寒冷季节, 生草可提高冠下气温0.2~0.5℃、提高地表温度2~3℃、提高根际土温1~2℃:在炎热季节, 生草可降低气温0.5~0.8℃、降低叶温0.4~1.7℃、降低根际土温2.5℃, 可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吸收。

2.2 果园种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果园种草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肥力具有良好作用。多数研究表明, 传统的清耕法导致果园土壤板结、氧扩散减少、结构破坏、理化性状变差。而果园种草可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降低土壤容重, 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陈恩海等对红壤生态果园套种圆明草的研究指出, 果园种草使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74%。在红壤幼龄龙眼同种植格拉姆柱花草、苜蓿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 其中格拉姆柱花草播区增幅可达6.2%。

2.3 果园种草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果园种草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在龙眼、苹果、梨、桔等果园种草的研究表明, 果园种草具有涵养水分的能力, 能缓解降雨的直接侵蚀、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冲刷, 可提高水分沉降和渗透速率、减少土壤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且牧草覆盖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渗水性和持水能力。Merwin等研究认为, 试验4年后牧草覆盖的土壤持水量明显高于清耕土壤, 土壤孔隙量在全部处理中基本相同, 而微细土壤孑L隙量则高于清耕对照, 且清耕土壤地表易形成结层, 不利于自然降雨的人渗。据高上联报道, 1年生雪柑园套种柱花草后, 种草地的地表径流比裸露地减少95%, 年侵蚀量减少85.7%。翁伯琦等和黄毅斌等对福建红壤山地丘陵区果园种草的研究也表明, 在山地果园中合理套种牧草, 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小生态环境, 有利于果树生长,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我国南亚热带坡耕地不同种植方式的研究发现, 坡地种植甘薯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可明显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 使土壤酸性降低, 而有机物和无机物流失也最少:其次为龙眼、花生、裸地。该研究建议在雨季大力推广坡地甘薯种植和在果树幼龄期间种套作旱地作物、西瓜、大豆、甘薯、牧草等。与裸地和稀疏草地相比, 柑桔园和茶园因耕作合理、径流系数小、土壤侵蚀量少、水土保持效益最明显。

3 结语

果园种草是一种优良的果园地面管理措施, 由于国内外有关果园种草的研究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不同, 如果树类型、果园土壤、环境条件以及试验条件等各有差异, 导致不同的研究者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 在果园种草生产实践中, 应根据具体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果树种类, 选择合适的牧草和绿肥作物。

摘要:果园生草是果树行间长期种植多年生豆科或禾本科牧草作为土壤覆盖的果园土壤管理措施, 是培肥果园地力、控制果园水土流失的一种生态栽培模式。但选择草种要遵循选择适应性强、不与果树竞争水分和养分.并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在此本文就果园种草对环境温度、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等主要生态效应做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果园,种草,生态效应

参考文献

[1]刘长全等.果园生草、套种绿肥对红壤幼龄果园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 1996 (S1)

果园生草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 篇6

1 果园生草的优点

1.1 防止和减少果园水、土、肥的流失

果园生草后, 牧草茎叶茂盛, 覆盖田面, 可减少水、土、肥的流失, 抑制大田杂草的生长, 同时使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 土壤腐殖质含量提高, 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 土壤保水能力加强, 降雨或灌溉后水下渗量减小, 而有效地供给果树根系水分的时期延长, 种植在坡地、沙地、山区, 可减少雨水冲刷, 起到固沙保土、护坡的作用。

1.2 稳定增加土壤有机质

传统的清耕果园, 土壤有机质要保持主要靠人工补施有机肥料, 但有的果园因劳力和肥源困难以及不重视有机肥的使用, 就很少施用有机肥。果园内化肥的大量连年使用, 造成土壤板结、酸碱失衡、肥力下降。果园生草后, 草种根系强大, 地上部分生长旺盛, 含有大量丰富的有机质, 翻压后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使土壤保持良好的团粒结构, 提高土壤肥力。用白三叶在果园生草栽培, 经过几年检测发现, 土壤有机质含量从0.7%~1.0%提高到1.2%~1.5%。

1.3 维持果园生态平衡

果园生草后, 为果园瓢虫、食蚜蝇和蜘蛛等捕食性天敌提供了栖息的好环境, 天敌种群和数量增大, 利用天敌控制虫害发生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蚜虫、红蜘蛛等果园害虫也大大减少, 由这些害虫传播和加剧的病害也相应减少, 维持了果园生态平衡。这样化学农药就可以少用或尽量不用, 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了保证。

1.4 优化果园小气候

果园种草可使土壤的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减小, 夏季可大幅下降土壤表面温度, 到了冬季则可起到土壤保温的作用, 有利于果树的根系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

1.5 提供优质饲料来源

绿肥作物一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等并且茎叶柔软, 可作青饲料进行青贮, 也可制成干饲料, 发展畜禽生产。

2 果园生草应注意问题

2.1 选择合适的草种

果园草种宜选择植株低矮、覆盖效果好、根系较浅、耐践踏的品种。目前较好的果园生草品种有黑麦草、白三叶、田菁、绿豆、黑豆、紫云英等, 这类草根系较浅, 生命力强。

2.2 播种时期

禾本科草、豆科草, 春夏秋季均可播种, 其中以秋季播种时为宜, 因为在春节播种时, 气候温和湿润, 杂草生长旺盛, 种植草种苗期时生长较弱, 会被其它杂草淹没, 不利于种植草种苗期生长。

2.3 种植管理

上一篇:工学结合连锁经营管理下一篇:广播节目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