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网络

2024-06-19

广播电视网络(精选12篇)

广播电视网络 篇1

2012年10月30日~11月2日, 第二十届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在会议开幕式上, 201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电视科技杰出贡献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广电系统、广电科技企事业单位的20位广电科技界的佼佼者获此殊荣。《广播与电视技术》记者亲临颁奖现场, 并采访了获得“贡献奖”的宁夏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副总经理刘生红先生。

《广播与电视技术》:请您介绍一下宁夏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历程, 以及在网络整合和数字整转方面取得的成绩。

刘生红:宁夏有线电视网是区域性有线电视网, 县一级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始于1992年, 省会银川1993年开始建设。当时自治区政府决定以银川的中心主干道解放街为界, 由银川电视台和宁夏有线台 (筹建组) 分别负责银川南北两边市区的有线电视网络建设, 协调了建网初期各方的利益。按照广电总局有线电视“台网分家”的要求, 2000年银川有线从银川电视台分离出来, 成立了银川有线电视网络公司, 2001年宁夏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也从宁夏有线电视台分离出来。随着网络升级改造的推进, 分片区网络建设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因此在银川和宁夏两家网络公司筹建之初, 就决定实行有线电视共建共管, 在银川市区建设1个总前端、8个分前端, 总前端共建共管, 分前端各自管理, 确定了统一的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技术体系。2002年下半年宁夏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开始着手有线数字电视平台的建设, 在2003年春节前搭建起能够传输40~50套节目的数字电视基本平台, 到2004年底已经发展了近两万数字电视用户。银川是个外来人口众多的城市, 许多人的籍贯来自全国各地, 他们对收看家乡本地频道的需求比较迫切, 数字电视提供了更多的节目套数, 极大地满足了外来人口的需求。2006年, 宁夏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在价格论证的基础上, 在银川市区实施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平移工作, 并在年底基本完成, 2007年11月顺利通过广电总局验收。伴随着数字电视平移的推进, 网络整合工作也不断深入。宁夏网络整合工作是从2002年开始的, 在宁夏自治区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的支持下, 按照“存量不变、增量分成”的原则进行运作, 从宁夏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入手, 按照每年1到2家的速度进行网络整合。2008年宁夏有线电视网络借助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契机, 采用业务收入分账的方式, 在各地实施数字电视整体平移, 带动各地有线电视业务的整合;利用自治区干线网建设, 进行自治区有线电视技术体系的整合, 到2009年包括首府银川市在内的各行政区域有线电视网络均在业务与技术体系上完成了整合, 并在同年以省为单位通过广电总局验收, 成为继海南、广西之后全国第三个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省份, 宁夏广播电视网络公司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的称号。

目前宁夏全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近80万户, 其中银川占40万户, 标清节目114套, 高清14套, 还有准视频点播、数据广播等增值业务, 并在今年开通了互动业务。

《广播与电视技术》: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已经进行了多年, 宁夏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造进度如何?

刘生红:宁夏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从2001年启动, 最初采用的是HFC双向技术。2007年EPON+Eo C技术确定后, 双向技术由HFC转向EPON+Eo C。在自治区首府银川, 新建楼房已经按照EPON+Eo C技术进行有线电视网络端口的预留约12万户, 设备加挂工作已基本完成。前身是宁夏网络的13万有线电视用户之前采用了HFC双向技术, 暂未做改造, 先行开展业务, 根据用户需求和业务发展再做计划。不具备双向的其他片区从2012年5月全面展开EPON+Eo C改造, 目前已完成8万户, 银川总体具备开展双向业务能力的用户数达到33万~34万户。宁夏其他市县之前没有进行过HFC改造, 但大部分按照EPON+Eo C技术进行网络端口预留, 可直接加挂设备, 到今年年底, 宁夏80万有线电视用户中将有40万户实现双向网覆盖。

《广播与电视技术》:宁夏地处我国西部地区, 且行政区划是自治区, 请问宁夏有线电视网络的管理和发展与其他省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

刘生红:首先是政策支持, 宁夏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是注册在自治区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 并且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视费纳入财政统管, 享受了众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中自治区政府给予了部分贴息支持。第二, 宁夏有线数字电视收视费价格体系的确定对于全国来说都具有一个标杆作用。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初期宁夏开完数字电视收视费调整听证会后, 舆论也出现过一些偏差, 但宁夏广播电视网络公司通过努力, 利用在电视循环播出听证会现场录像等方式, 让用户了解价格细节, 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缓解了矛盾。第三, 宁夏由于外来人口较多, 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非常快, 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前宁夏数字电视用户已经发展到3万多户, 远超所谓“2万户瓶颈”。第四, 股份制改造给宁夏有线电视发展创造了条件。2001年北大青鸟注资宁夏有线7500万, 占49%股权, 宁夏电视台占51%, 成立了股份制公司, 这些资金给宁夏有线电视干线网建设、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持, 推动了宁夏有线电视的发展。

《广播与电视技术》:当前形势下, 广电网络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才能避免被边缘化, 请问宁夏有线在业务方面尝试了哪些创新?

刘生红:除“有线通”宽带上网业务之外, 集团用户数据业务也是宁夏有线的一个增长点。宁夏广播电视光缆网的小区渗透率在银川一直处于领先, 电信在2008年后才逐步追赶上来, 我们利用这一优势, 为银行、电力、医疗等行业开通了专网服务, 成为宁夏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一个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另外, 在IPTV和OTT的双重冲击下, 有线电视网要做好基础承载网络建设, 为用户提供可与电信比拟的宽带服务。宁夏有线与中国联通签订了合作协议, 推出“广联宽带”业务, 为用户提供2M和4M宽带服务。最近宁夏有线又与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通过在信息、技术、客户、服务等资源共享领域的合作, 积极开展业务融合及信息化服务, 整合移动通信、互联网和有线电视优势, 推进宁夏信息化建设。

《广播与电视技术》:直播卫星户户通在宁夏的试点非常成功, 目前已经运营了一年多时间, 有哪些经验可供其他省网络公司借鉴?

刘生红:直播卫星户户通的定位是为有线电视未通达地区提供广播电视服务, 为了防止对城市有线电视的冲击, 直播卫星机顶盒采取了移动通信基站绑定定位的技术, 禁止机顶盒在城市使用。在这方面宁夏有一些相关的经验可以与其他省分享。

宁夏自治区高度重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作, 成立了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 强力推进工作的开展。中央和地方拿出资金给予补贴, 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 各级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领导小组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人力、物力给予配合, 在2012年春节前后天气极端恶劣的情况下, 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70万户的安装任务, 创造了宁夏广电史的奇迹。宁夏直播卫星户户通工作在2月28日通过了总局组织的技术验收, 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省为单位基本实现直播卫星户户通的地区, 为全国做出了表率。

由于直播卫星机顶盒业务推广没有经验, 后台的管理系统在不断完善, 安装的进度很快, 导致定位不够准确, 出现了一些直播卫星机顶盒流入城市使用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与总局直播卫星管理中心提出划定基站区域范围的办法, 将移动通信基站分为黑白名单, 城市基站划为黑名单, 直播卫星机顶盒不能与其进行绑定, 这从技术体系上减少了直播卫星机顶盒“进城”的可能性。但也还存在通信基站信号不稳定、定位界限模糊的问题, 这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困扰运营商的问题。

《广播与电视技术》:宁夏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示范网近期顺利通过了广电总局的技术鉴定, 请问它主要有哪些技术创新点?

刘生红:宁夏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示范网这个项目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这个单频网是全国首个以省为单位的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 系统完善了宁夏广播电视覆盖体系, 有效利用了广播电视网络资源, 促进了广播电视可持续发展, 丰富了宁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第二, 项目构建了包括23个发射站点的前端、发射、传输、接收等全区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系统, 播出4套标清节目 (预留两套传输能力) , 覆盖了全区超过80%的人口。第三, 该单频网采用了创新的基于绝对时间戳的比特同步技术, 有效克服了大规模、长距离、多级链路传输中的长时延问题, 保证了传输同步, 并综合多种优化方式进行全区单频网覆盖优化设计, 减少了干扰区域, 保证了有效覆盖。

今年我能够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电视科技贡献奖也有一部分是得益于这个项目。我从1992年开始从事有线电视工作, 参与了宁夏各市县有线电视网的设计、建设和网络升级改造工作。直播卫星户户通工作开始后, 我作为公司项目负责人主抓这方面工作。宁夏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示范网不仅推动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面数字电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因此受到中广协会的肯定, 授予我这项荣誉。

刘生红副总经理的话语简单而质朴, 然而他朴实的话语中却蕴含了他对宁夏有线电视网络事业所付出的心血, 笔者以中广协会对他的获奖评语结束本篇专访报道:

他是宁夏有线电视网络的开拓者, 他负责建设了宁夏第一个区域性300M邻频传输网, 在宁夏有线电视体制转变中提出重置法资产评估办法, 使资产升值,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针对省会城市网络复杂情况, 提出银川区有线电视网络共建共管, 实现了技术与管理体系的统一, 进而完成了全区网络的升级改造, 开展“有线通”宽带业务和数据互联电路出租等业务, 提高了竞争力;领导了网络的整合与数字整转, 走在了全国前列;宁夏完成国家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示范网、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工作, 都凝聚了他的心血。

广播电视网络 篇2

此阶段的监测技术主要停留在人工检查行为中,采用慢速录像机进行实时录像,停播自动记录仪当时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主要是对电视节目中出现的画面静止、无图像和相应的不伴音其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然后自动生成报表,且进行自动打印,相应的报警系统也是自动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时,我国对于广播电视网络的监测才进行了全面的调整。

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了数字监测技术、数据库、数字压缩技术、集中显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监测技术[2]。

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改造后形成了全新的数据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监测系统。

此项监测系统为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

有线电视网络的组成部分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了市县级分配网、省级光缆干线网、地市级基础光缆线和国家光缆干线网等。

其中国家光缆干线网和省级光缆干线网以及地市级基础光缆线采用的都是相应的光缆传输模式,市县级分配网是直接连接用户的,也有一部分地区使用的时电缆传输。

网络电视解电视之急 篇3

酷视网TVKOO

下载网址:http://www.tvkoo.com/cn/index.htm

TVKoo是一款全新的P2P流媒体绿色播放软件,体积小(仅400多KB),无须安装直接运行,不修改注册表,运行时不读写硬盘,不伤硬盘。它几乎每天都升级,且无须修改系统连接数限制即可达到收看节目最适合的连接数,观看速度非常流畅,是非常不错的网络电视软件。那就让我们看看它的界面和如何使用吧!

下载运行它,界面的右侧可以选择喜欢的节目,双击即可播放,非常方便。右上角是节目浏览窗口,当你想快速浏览你选择的频道正在播放什么节目时,单击一下右侧的节目表相应的节目频道即可。使用超简单,界面超简洁,速度超流畅,这就是TVKOO!

沸点网络电视

下载地址:http://www.feidian.com/index.php

沸点网络电视是一款免费、高速的网络电视软件,提供丰富的体育、娱乐、资讯类节目,界面清新简洁,软件大小也不过才1.2MB,节目播放速度流畅且较为清晰。很多朋友在单位局域网看网络电视,发现PPlive容易造成其他人无法上网的现象,而沸点网络电视不存在这个问题。它还可以登录网站直接观看,网站频道分布排列清晰明了,非常方便。

下载运行它,界面的左侧可以选择喜欢的节目,双击即可播放,非常方便,右上角是节目浏览窗口,可以快速看到正在播放什么节目,浏览窗口下面是节目表,第一条黄色高亮的是正在播出的节目,它的下面是即将播放的节目。

其他精彩的网络电视:

央视直播网:http://zhibo.cctv.com

悠视网:http://www.uusee.com

TV猫:http://www.tvmao.com

结语:网络电视还有很多,大家也可以自己多体验一下,看看哪个最适合你。祝愿各位朋友在家过个开心有趣、丰富多采的新年!

从广播网络化到网络化广播 篇4

现在互联网已经越来越有优势, 它吸取了传统媒体的优点, 更丰富, 更全面, 更及时, 更互动, 创造了一个新的信息传播的途径。对于广播来说,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 它虽使广播的使用人群减少, 但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融合。传统的广播只有声音而且不能自主选择所收听的节目, 所以如果和互联网相融合那么会大大提高广播的收听率。在相互融合的时代, 广播以另一种形式发展。

1 广播网络化雏形

广播网络化和网络化广播相结合产生了网络广播的概念。网络广播使传统广播可以在互联网上收听, 这就是广播网络化。其中包括点播和直播。直播 (Live) 就是电台即时在网上播出节目。更加实际, 而且即时性更强, 可让听众在第一时间收听到节目。据记载1997年底上海电台在国内首次进行互联网上直播广播, 长达4小时之久。点播 (On-demand Audio/Video) 则将节目根据内容做成一个个片段, 用户可以根据标题或分类选择所关心的片段收听。点播可以更合理地满足用户的要求, 是目前广泛采用的网上广播形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 将“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等重要新闻都制成了精彩的网上回放专题。值得一提的是, 无论是直播还是点播, 大都只是将传统广播电台的节目搬到网上进行“转播”。就目前的发展状况看, 互联网在广播传播中仍属非主导性的, 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工具出现。而网络化广播则是借鉴传统广播方式实现互联网多媒体信息的独立制作和传播。

可以说, 真正意义的网络化广播是以网络直播而非“转播”、全面互动而非“补充”作为最显著的标志。长期以来, 网上视音频广播采制和播出一直是新闻网站的弱项。1998年12月, 广东电台连续三个晚上网上直播“阿虹的故事”特别节目, 在听众中反响极大。热线电话一个晚上有十多个, 而电子邮件有近万件。但是这种网上直播和互动只是作为传统广播的一个补充形式, 不能称为真正原创的网络直播。

2 六大特征

回顾20世纪80年代, 传统广播传播与受者界限分明。1986年底, 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热线电话加主持直播先河, 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 在广播改革史上具重要意义。然而, 这种直播主持与热线听众的对话只能是点对点, 听众的交流参与面还十分有限。广播与互联网融合后, 主持人与网民从原来的双向交流拓展为多向交流, 网上广播受众的反馈参与面大大扩展。美国报界巨头《华盛顿邮报》网站采用的实时广播“直播在线” (Live Online) , 提供各种网上直播讨论节目, 由重要新闻人物、娱乐明星、定期邀请的嘉宾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与许多网上的“聊天 (室) ”不同, 它提供的是“理智的。有主持的讨论。”这可以看作网络化广播的雏形。网络化广播具有较为鲜明的特征:

2.1 网民的第一性。

网络广播在新闻制作和节目传播对象上, 首先要考虑网络受众的需求, 实现网络化广播信息接受的舒适性、第一时间的传播性和文字音频的互动性。目前, 已有网络电台利用网上资讯开播网络新闻联播意义上的“新闻听听看”。另外, 结合网站频道, 开设一些以网络时尚为话题广播节目, 如在线游戏、网上视听、医疗美容。美食购物、车行旅游等生活话题。

2.2 在线节目直播。网络化广播的播出采用不受制于传统广播

的“网上直播”形式。虽然网上直播比转播和录播对制作者及主持人要求更高, 但这是为了便于网络电台主持人能充分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而必须采取的方式。因为一旦播出的节目全部采用转播传统广播或录制节目方式, 网络电台的网民第一性和互动特点将会丧失。

2.3 互动交流评论。

在节目进行的时候, 听众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采用短信、论坛、QQ、MSN等多种方式和听众进行实时互动。听众可以通过任何一种方式来和主持人进行互动, 这就可以使节目更有参与性。比如在节目录制时可与网民在论坛或是QQ进行实时的沟通, 也可在网络节目中加入点歌、回答问题、进行评论等。

2.4 网络主持意识。

在网络上进行广播节目制作, 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这就使广播更加具有优势。这就考验主持人的能力和对网络的知识, 而且也要求主持人从以前的个人主导变为多人的谈话组织者, 如果主持人对于角色转变不能够适应那么节目就不会很好, 而且也考验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

2.5 实现网上点播。

听众可以在节目播出的时候在节目中点播音乐和收听音乐。和传统的广播相比, 网络广播的主要听众是网民, 在查阅一些资料时更加丰富。听众可以更多点播自己喜爱的歌曲等。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网络具有广播所有的功能, 可以基本替代广播。网络的优势也是基本的特点就是可以看得见听得到。

2.6 与传统广播相融合。

在网络广播发展的时代, 不能够忘记对传统新闻资料的采集, 更多的和广播电台合作, 才可使网络广播更好的发展。更多的使用网络传播的手段,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的资源才可实现媒体的网络变革。例如, 可以和广播电视进行合作, 使传统广播的音乐类节目和旅游类节目和网络广播有机的结合。

3 网络化广播变革

越来越多的网络广播的兴起, 使网络化广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国内有不少新闻网站正利用网络广播的优势在网上录制节目, 它的互动性和多媒体的特点使这类节目具有一定的优势。网络电台主要的播出节目有:网络播新闻, 网上谈新闻, 让听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听到和看到新闻;谈论与交流, 可以谈论一些社会上比较受关注的趣事和焦点还有流行趋势等话题;点播歌曲, 网友可以通过短信留言、热线、QQ等方法进行点歌;我是麦霸, 网友可以打进热线电话进行歌曲翻唱, 谈论在歌唱表演时的一些感受, 还可以谈论一些感情方面的故事, 并且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听众可以在收听之后来对演唱者进行评分, 并且对冠军设有奖励等。中国宁波网去年年底尝试播放了“天一网络电台”, 没想到却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访问量直线上升, 到达了每小时五万人以上。

于此同时, 网络化广播由于在很多功能方面的发展, 其前景也是十分乐观。根据统计, 现在的网民更愿意将时间花费在原创网络电台, 而不是传统方面的网上转播。而对于广告商而言, 使网民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该网站上的一些广告才是他们的目的, 他们也乐于看到这种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可能会在网络广播节目中看到插播广告的情况, 此其一。其二, 开设收费增值服务。广播虽是即时性的产品, 但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料库却可以储存许多节目资料, 即使听众忘了收听或是错过了精彩节目播出时间, 也可以在网上重复收听。

真正网络化的广播将很快地成为广大网民所熟悉和喜爱的网上尤物, 也会成为网络传媒重要的传播手段, 甚至可以改变广播直播室的物理概念和传统广播的受众对象, 孵化出一种新的广播传媒样式。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娱乐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广播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主要方式, 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 就要逐渐完善自身, 使其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广播网络化到网络广播化的具体内容。

我国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建设 篇5

陈德泽 2007-9-2

4关键词:广播电视 监测 有线电视 无线广播 卫星广播

引言

广播电视技术监测,是指通过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如实反映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和效果的过程。

在我国,广播电视传输手段多样化,已经形成了无线广播、卫星覆盖、有线入户、网络连通并举,模拟与数字技术共存,加密与开放互补,全国上下贯通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广播电视监测是伴随着广播电视传输和覆盖发展而发展的,不同的传输覆盖手段相应地监测手段和方法也不同。一个庞大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需要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广播电视监测网,从而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和传输效果,核查覆盖情况,了解各类播出系统是否按照标准的技术参数播出,监测空中电波秩序和网络频道秩序,为改善播出质量、扩大有效覆盖提供依据,建立广播电视技术质量自我监督机制。

广播电视监测工作

广播电视监测是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行使广播电视政府管理职能的组成部分,是科学管理的现代化手段,是自我监督机制的耳目和助手,是各级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和电台技术质量评比评判的依据;是维护广播电视空中电波秩序、保护用户权益、改善广播电视覆盖效果不可或缺的手段。广播电视监测工作是政府行为,要掌握在政府部门。

广播电视监测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广播电视覆盖效果和传输及播出技术质量;监测广播电视频段无线电波秩序和网络频道秩序;监测境外电台对我国广播的动态等。这就是说,要对广播频段各种传输和播出手段的技术质量和覆盖效果进行监测;要对各种传输和播出手段是否合法、是否按政府批准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传输和播出进行监测;要严格保护并有效利用频谱资源,保证广大受众良好收听收看;要对境外对我国的广播是否按国际法规和国际协议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监测,以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广播电视监测发展历程

我国第一座大型广播监测台是于1952年元月在上海兴建的,1955年10月9日建成并投入运行。建台初期,主要作为当时社会主义阵营(OIRT)第三收讯区的远东中心站,承担国际广播组织第三区监测任务,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互换广播监测资料。1958以后,调整为以国内监测任务为主,对中央发射的全部频率的播出质量与效果进行全面监测。

1956年在北京兴建我国第二座大型广播监测台,1957年7月7日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上世纪70年代末,在乌鲁木齐、哈尔滨、海口等地先后建成了监测站。1994年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成立。1989年和1995年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召开全国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会议,制订全国广播电视监测发展规划。200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会议,制订了全国广播电视监测“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

近年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建立起各自的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和监测台/站,为形成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奠定了基础。

进入新世纪,根据中央领导关于“让我们党和国家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把中

国的声音传遍世界各地。”和关于“所有台、站都要安装监控网络系统,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广电总局随时都能了解各台、站开机与否、开机的功率和时间。”的指示精神,广电总局先后在我国西部、东部部分省区和海外新建了一批广播监测台和遥控站/点,初步形成了我国对内、对外广播监测网。这个监测网实现了监测手段的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是我国广播电视监测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对于建设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具有示范和先导作用。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回顾

我国的中短波广播监测始于1955年,地面电视和调频广播监测始于1987年,卫星电视监测始于1995年,有线电视监测始于2002年。

20世纪90年代,广电总局监测中心直属监测台和部分省级监测台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基本上实现了监测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进入新世纪,随着“西新工程”的实施,建立了“西新”广播监测网,它实现了监测手段的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是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示范网和先导网;与此同时,还建成了先进的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网和全国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目前,广播电视监测业务已从单一监测声音广播,发展成为对无线、有线、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全面监测;从单一监测中短波,发展到监测涵盖米波、分米波、厘米波的广播电视频段。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手段已经摆脱了离散的简单的手工操作,形成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有线电视广播监测系统和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向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化建设

广电总局关于《2001年至2010年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计划纲要》提出:“建立以中央监测台为主体、地方监测台(站)为补充、本地与远程遥控相结合的反应快捷、准确的国内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实现对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传输手段及境内外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为此,全国正在加紧建设广播电视监测网络。

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网

它包括国内和国外广播电视监测网,由遥控监测站、数据采集点、监测台和数据处理中心组成。数据处理中心运用先进的数字压缩、网络通信、遥控遥测和数据库分布式等技术,实现对内/对外广播播出质量和效果、对广播发射机播出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监测系统设备运行状态24h不间断在线实时自动监测。遥控站点软件可以远程升级。远程遥控设备通过通信线路(PSTN、DDN、VSAT等)自动定时回传的语音压缩文件、测试指标和测试文件等,经防火墙进入机房的路由器传到网络的通讯服务器,启动自动文件服务软件,自动将收集的数据存入数据库。在监测中心机房,也可以通过拨号连接的方式对远程遥控站点下发收测任务,控制监测设备及相关的附属设备,取回所需的文件和数据,监控系统的工作状态,完成相应的监测任务。通过网络拓扑图可监控全系统的工作状态,确保监测网安全稳定运行。

卫星电视广播监测系统

中央直属监测台对中央和地方上星电视节目进行监测始于1996年,用电视屏幕墙对画面进行人工监视,用慢速录像机一对一地实时录像,用停播自动记录仪对无图像、无伴音和画面静止等情况自动统计、生成报表和打印,并自动报警。2002年应用网络、数字压缩、磁盘阵列存储、数据库、集中显示和数字监测

等技术,对卫星监测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后成为一个具有监测、存储、交换能力,全数字化环境的智能化、自动化、数据化监测网络系统。它采用先进的全光纤磁盘阵列和SAN存储结构,替代传统的慢速录像机,实现了音/视频信号与监测数据的大容量保存,本地和异地远程快捷查询;采用先进的多晶硅背投式大屏幕集中显示系统,替代传统的电视墙,集音/视频信号自动监测、数据处理和集中显示于一体,实现了电视画面大小、比例、位置的灵活调整,高密度显示各类信息;应用多种监测设备自动实时监测卫星数字信号的误码率、星座图、信噪比、频谱、信号电平等,越限自动报警。通过集中显示系统中的监测、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电视信号,自动声光报警。以MPEG-4压缩编码方式将解调后的A/V卫星信号存储到磁盘阵列中,实现音视频节目的大容量、长时间保存;压缩码流小(0.7~1.5Mb/s),便于网络传输与本地及远程查询。建立监测数据库,通过光纤与北京广播电视监测数据处理中心联网,录像资料和实时画面传送至北京广播电视监测数据处理中心,音/视频与数据资料通过网络实现跨地域广域网的媒体资料的共享,数据交换快捷、安全。用卫星数字错损测试系统实时监测卫星数字信号TS流的误码率和星座图及频谱图的变化,提高监测的预警能力。系统采用GPS授时,所有设备系统时间与GPS时间的误差小于1s。

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

有线电视网络主要由国家光缆干线网、省级光缆干线网、地市级基础光缆干线网和市县级分配网组成,国家/省级干线网、地市级基础干线网均为光缆传输,直接联接用户的市县级分配网,部分还使用电缆传输。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安全监测、质量监测、内容监测。

安全监测是对有线网中播出信号实时监测,对未经批准播出的频道和有害干扰实时监测,准确定位事故发生位置。

质量监测是通过安置在有线分配网前端射频输出口的自动监测和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对前端播出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在线测量技术指标,及时发现重大停播事故和重大异态,并做汇总、处理、分析和记录。

内容监测是通过安置在有线分配网前端射频输出口的自动监测设备,对前端播出的各套电视节目内容进行巡回或锁定频道监测,根据需要,通过监测数据交换和传输平台实时传到上级监测中心。

有线电视监测系统由全国监测中心、省级(省、单列市)监测分中心和地方监测终端组成。

全国监测中心设在总局监测中心,对全国各监测点实时监控和管理。省级监测分中心对所辖地域有线电视播出前端的数据采集和监测终端进行质量、内容和安全监测。数据采集和监测终端装置在直辖市、省(自治区)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县级有线电视前端,对前端播出质量和内容进行监测。安全监测由本地安全监控网完成,将安全监测数据定期传至上级监测中心,安全报警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传到省级监测分中心和总局监测中心。

省级监测分中心与总局监测中心之间通过国家干线网进行数据的交换。有线电视前端机房的监测终端的监测数据,通过省级广电SDH骨干网通道,实时发送到省级监测分中心。中央监测中心的控制指令和收测列表,通过省级监测分中心下达到对应的前端监测机。前端监测终端的监测数据和图像,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及收测任务列表,实时发送到省级监测分中心和中央监测中心。省级监测分中心存储所辖范围的监测数据,提供监控数据的汇集、本地存储、本地预处理、本地报警获取

和事故处理、数据上报、数据通信与加密,以及接收中央的指令等功能。总局监测中心的数据库中储存全国监测点的关键数据和各类分析报表数据,其中央监控系统负责接收全国各分中心经过过滤的数据、分析报表,管理省级分监测中心并对之下达指令,接收故障报警、集中监测全国监测终端运行情况等。

结束语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对广播电视无线、有线和卫星传输和覆盖手段进行全方位监测。我国广播电视监测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按照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监测“十五”规划,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功能齐全、布点合理的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是当务之急。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监测能力和水平,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政府主管职能部门提供优质高效、快捷准确的服务,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地、高质量地传到千家万户。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网络技术;媒介融合;广电;应用

前言

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史上的革命,依赖网络进行信息接收和传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固有模式。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介,想要与时俱进,获得新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实际上现在很多广播电视节目都在尝试引入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上有很多实际应用,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广电应用网络技术的好处

(一)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广电节目制作,受制于很多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将各地信息快速、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比如广播电视利用网络技术,可以把不同的工作地点连接起来,做到信息的共享。一般节目制作中,很容易出现纰漏,在传统节目播出时,很难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利用网络技术,即使节目制作播出出现问题,也可以利用网络随时进行调整,大大缩短了节目的制作时间,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工作细分化

网络技术为广播电视工作的细分提供了基础,传统的广电工作,基本属于一体化工作,整个流程由一批人负责,不仅耗时而且影响工作效率。网络技术的使用,把节目制作工作进行拆分,然后分配给不同部门的人负责,各部门同时间工作,工作效率和质量也能得到提高。此外,网络技术的使用,消除了地域限制,通过网络传递信息,提高了节目的制作效率。比如:在制作新闻节目时,没有网络技术的时候,外出采访记者要传递新闻信息,还要实地赶回制作中心,不仅浪费时间,也不利于信息的时效性传播。通过网络技术,随时可以编排稿件和视频信息,只要有网络,就可以直接传递信息回直播间,不仅节省制作费用,也有利于节目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网络技术在广电中的应用

(一)应用于节目制作中

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变革。一般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分为拍摄、制作、播出,这三个环节,基本是按照顺序进行的,耗费时间和人力。网络技术,将传统的摄、录、编结合起来,各个环节都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在前期信息搜集上,通过网络可以获取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信息,在编排上也可以利用编辑软件完成编辑整合,后期将编辑信息储存在网络上,随时都可以提取和使用。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介,在网络技术使用之前,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制作编排的,网络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节目整体的控制能力,随时调整节目时间和顺序,即使节目播放出现问题,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补救。比如,用广告或者音乐代替故障时间。随着直播技术的发展,很多大型活动会通过直播的形式播放,比如春节联欢晚会和各省的跨年晚会等,在这些大型直播活动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而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防患于未然,假如一个镜头出现问题,可以马上进行镜头切换,速度之快,一般观众都无法察觉。

(二)应用信息的传播和共享

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可以轻松实现全球信息的共享,这一点广播电视是不可与之相比的,所以其对网络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利用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的各个站点连接起来,统一进行管理,在接受信息时基本实现同步,站内的资源统一共享,保证了各地广播电视台信息的收集和供应,提高了制作的效率,简化了节目的制作流程。

(三)应用在线互动交流

在没有网络技术之前,广播电视想要实现和听众、观众的互动,一般只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不管采取哪种互动方式,都有一定的延迟性,而且耗费时间、精力。网络技术的应用,借助微信、微博客户端或者内部网络平台等,实时发布信息,在线实现互动,可以更好地实现与听众和观众的互动交流。互动的增加,有利于节目质量的提升,增加和大众的沟通交流。比如,很多台的新闻播报,都采用了在线互动交流形式,利用网络技术和平台,实时和观众进行互动交流。一般在新闻播报前,就开通各种互动平台,每播报一条新闻,观众可以即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主持人通过选取,把观众的观点和意见读出来。这种形式,十分便捷,而且效率很高,也有助于提高观众互动交流的兴趣。

(四)应用后台工作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需要众多的设备支撑,尽管如此,制作节目时也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节目的正常制作,造成节目质量难以把控。利用网络技术,可以节省很多工作流程,比如信息的采集,利用网络技术就可以完成;信息的编排等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完成,直接保存在网络上,省时省力;制作完成后,信息的传输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近期真人秀节目十分流行,在这些节目的制作中,也可以看到网络技术的应用。虽然真人秀以实地拍摄为主,但其中的有些空镜头并不是实地拍摄的,还有一些背景音乐和图片,很多都来源于网络。除此之外,每天的拍摄素材也要定时输出,因为机器的储存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保证拍摄的进度,必须及时储存于网络上。而且有些节目,因为播出时间间隔较短,也会采用边拍边制作的模式,把素材传给后期人员,在拍摄中进行节目后期制作,节省了节目制作的时间,提高了节目制作的效率。

结束语:

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都越来越高。广播电视节目,作为传统的媒介,只有引进网络技术,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践证明,借用网络技术,可以节约广播电视制作的时间,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今后的发展中,广播电视也应该继续创新,多借鉴应用网络最新技术,增加节目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提高节目的收听率和收视率。

参考文献:

[1]张润生.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2015,(15):69-70+73.

[2]杨柳.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05):107+160.

[3]杨西林.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2,(12):54-55.

[4]李孟臻.浅谈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8):1798-1799.

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技术初探 篇7

1 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技术现状

在我国处于98年之前的阶段时, 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的监测技术还只能运用简单的监测手段来对广播电视进行监测, 主要采用的监测只覆盖了部分卫星电视广播播出质量和效果, 调频、开路电视和本地区的中短波等, 当时的监测技术水平不高, 采用的还是主管测评和人工监测的方法, 工作效率极低[1]。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 对于广播电视网络的监测技术水平开始提高,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技术手段分为两大部分, 原始的人工监测和目前的自动检测。通常情况下, 中央、省、直辖市大部分机构采用的都是人工监测和自动检测相结合的模式。地市级的广播电视一般采用还是人工监测方式, 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的监测技术也开始转向人工监测和自动检测共同使用的技术。

2 无线广播电视监测技术

无线广播电视网络的监测建立了相关的专业监测网, 主要包括了数据处理中心、数据采集点、国内外的广播电视监测网还有相关的监测台。远程遥控设备的工作原理通常为:通过通信路自己已制定的时间, 将语音压缩文件和相关的测试指标和测试文件等进行回传。中途会经过监测网的防火墙, 然后进入既然的路由器中, 由路由器传至网络的通讯服务器当中, 自动启动文件服务系统, 将搜集到的数据自动存至网络的数据库中。数据处理中心需要使用目前先进的数据库分布式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字压缩技术和远程遥测技术, 由此可保证对内和对外的广播播出的质量和播出的效果。还实现对广播发射机发射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检测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自动监测。

3 卫星电视的监测技术

我国真正开始对中间和地方的电视节目监测建立专属的监测台的时间为96年。此阶段的监测技术主要停留在人工检查行为中采用慢速录像机进行实时录像, 停播自动记录仪当时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主要是对电视节目中出现的画面静止、无图像和相应的不伴音其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 然后自动生成报表, 且进行自动打印, 相应的报警系统也是自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到2002年时, 我国对于广播电视网络的监测才进行了全面的调整。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监测技术, 主要包括了数字监测技术、数据库、数字压缩技术、集中显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监测技术[2]。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改造后形成了全新的数据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监测系统。此项监测系统为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

有线电视网络的组成部分非常广泛, 主要包括了市县级分配网、省级光缆干线网、地市级基础光缆线和国家光缆干线网等。其中国家光缆干线网和省级光缆干线网以及地市级基础光缆线采用的都是相应的光缆传输模式, 市县级分配网是直接连接用户的, 也有一部分地区使用的时电缆传输。有线电视监测系统的监测内容主要包包括了电视内容监测、电视质量检测和电视安全监测三部分。

5 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概况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的监测技术可分为音频测试、射频和视频三部分。监测网络中的测量仪器主要包括了自动无线电频仪谱占用记录仪、调频频偏仪、场强仪、频谱分析仪、调幅度测量仪和频率测量仪。广播电视射频信号的监测主要工作内容为监测侧向和收测无线电频谱的占用情况、调制度、测量场强、载波频率等, 测量时所采用的仪器主要有测量仪器和接收天线以及接收机。对于无线电的电谱占用的监测实质上是指在众多频段中选取其中一段对于无线电的电谱占用情况产生自动记录。其能够反映的是记录相应频段内, 各个电台的工作运行状况, 信号的强度、占用带宽和载波频率等状态。通过对记录进行的分析, 就能得知频谱的实际占用情况, 有没空充分利用空间资源等等。

调制度监测采用的仪器为测量仪内部存在高频电路和以接收机的中频信号作为测量仪的输入信号两种。测量仪内部存在高频电路可直接对已发射的频波进行测量, 不需要借助接收机进行监测。以接收机的中频信号作为测量仪的输入信号的监测形式, 此种形式需借助接收机来进行, 我国的监测台通常使用的是测量仪与接收机配合使用的形式进行监测。

频率作为无线电广播极为重要的技术组成部分, 所拥有的优势也是独一无二的, 一方面保证了节目的播出质量, 一方面又充分的利用了相关的无线电频谱资源, 还减少了同频台间的信号干扰情况。因此, 对于频率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6 结语

目前, 我国广播电视网络还在不断的发展, 相应的监测技术也会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而得到提高, 这对于我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广播电视网络的监测随着如今广播电视覆盖范围的扩展而变得更广泛, 对于广播电视多途径的传输模式, 相应的监测系统也是不同的。为了保证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的安全有效的进行, 监测技术需要与时俱进, 促进广播电视的共同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我国对于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广播电视网络的监测工作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中的组成重要部分。如今, 我国广播电视网络涉及到的范围不断扩大, 广播电视网络的危险系数也会随之增加, 所以, 目前我国对于广播电视网络的监测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就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技术展开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探析

参考文献

[1]徐鸣, 郑继明, 黄海, 段鹏涛.广播电视监测平台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和实现[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9 (01) .

广播电视网络 篇8

1. 网络时代电视面临的挑战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 传媒之间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 这对传统媒体的电视传播来说, 从内容到方式都带来一定挑战, 这对提升电视新闻传播效果和增强电视新闻受众满意度都带来较大影响。

(1) 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式面临挑战

网络时代, 网络媒体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实用性强的优势, 依托互联网提供的平台, 对新闻信息的报道采用滚动报道的方式, 大大增强了新闻信息的时效性。除此之外, 网络时代新闻的采访方式也有所改变, 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记者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网上采访等多种方式在第一时间进行采访, 大大减少了采访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网络新媒体的新闻报道方式对传统电视新闻报道方式所带来的挑战成为影响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

(2) 电视新闻信息传播的个性化服务面临挑战

电视新闻信息传播具有声画合一、直观性强的优点, 而这种个性化服务也得到了受众的肯定。因此, 目前为止, 在所有的媒体类型之中, 电视媒体的受众数量是最多的。然而, 网络新闻则融入文字、声音以及画面等多媒体传播手段, 这有利于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新闻。

(3) 电视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面临挑战

相较于电视媒体, 网络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强大的开放互动性。在网络时代, 人人都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新闻都是由“公民记者”报出来的。例如, “7·23”温州动车事故, “小悦悦”事件, “郭美美”事件……此外, “公民记者”还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互动来推动事件的发展, 促成事情的解决。

2. 网络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的机遇

虽然网络时代的电视新闻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但是相较于网络媒体, 电视媒体自身的优势也给网络时代的电视新闻带来了新的机遇。

(1) 电视新闻的权威性高于网络新闻

电视新闻在采、编、播的整个产制流程中严格遵循着把关制度, 把弄虚作假和新闻出错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相比之下, 网络媒体的历史则比较短, 新闻娱乐化倾向较为严重。网络媒体由于监管缺失, 为了追求新闻的发布速度往往会忽视新闻的真实性, 这使得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大打折扣。

(2) 受众对电视新闻的认可度高于网络新闻

某项专门针对网络新闻用户的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网络新闻不符合自己获取资讯的习惯。这说明目前大多数受众仍不认可网络新闻。至少是在一段时间之内, 网络新闻尚不能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所以目前仍无法成为主流的新闻形式。

(3) 电视媒体的普及程度高于网络媒体

虽然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 但是由于接入因特网的成本和门槛比较高, 因此考虑到终端以及网络带宽的情况, 网络新闻受众的绝对数量要大打折扣。然而, 电视媒体却早已进入千家万户, 覆盖全国。不仅如此, 从相对数量上来看, 集中于某一网站之上的受众数量也无法与同一个级别的传统媒体相抗衡。

由此可见, 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向。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应该“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

二、电视与网络融合的可能性

1. 网络电视台

网络电视台是指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兴信息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 融合网络特征与电视特征为一体的多终端、立体化传播平台, 是新形态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电视台是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产物。网络电视台具有及时性、数字化、多终端、互动性等特点。网络电视台不仅是电视媒体在网络时代的生存之道, 也是电视媒体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的发展方向。

2. 台海宽频及其改版升级

2009年5月15日, 央视网 (中国网络电视台) 与厦门广电集团共同创办的台海宽频正式成立。台海宽频是面向两岸, 构建以视听、互动为核心的, 具有浓郁时尚气息的专业对台网络电视台。台海宽频以“民间身份、草根视角”直接面向两岸受众, 旨在“传播中华文化, 沟通两岸未来”。台海宽频所用语言为普通话、闽南话和客家话, 新闻报道权威生动、言论观点新锐独到、沟通对话真诚平等、技术服务细致周到。

2012年5月10日起, 台海宽频正式改版升级为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此次改版升级, 页面更加时尚, 内容更加丰富, 互动更为突出, 功能更加强大, 成为电视与网络融合的又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改版上线的新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 内容相互融合, 资讯更丰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内容融合势在必行。新版的内容大幅提升, 扩充了近一倍内容, 九个自办频道涵盖了新闻资讯、休闲生活、综艺、娱乐、军事纪实、影视剧、少儿动漫、原创互动等各个领域;越来越丰富的合作频道, 集合了厦门市各行政区在电视、广播及平面媒体中的新闻资讯。另外, 厦门大嶝小镇、厦门路桥工程物资有限公司、厦门海翼集团等实力雄厚的企业也开辟了内容丰富的专属企业频道。这些合作频道不仅为机关和事业单位提供了对外宣传的窗口, 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精彩的视听资讯。

(2) 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 新闻更专业。由于电视媒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高于网络媒体, 因而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自身特色, 坚持把重要新闻做专做深。新闻频道包含看台湾、看海西、看天下、台海热评等板块, 重点突出“台海”和“本土”特色。如“看台湾”, 报道台海最新鲜资讯, 网罗两岸最好看视频。同时, “i厦门”频道, “立足厦门”, 深挖本土新闻, 力求为网友提供离家最近的资讯服务。

(3) 以受众为中心, 功能更强大。目前, 传媒市场上的竞争异常激烈, 要想在“强手如林”的传媒市场之上求得一席之地, 自然要重视受众的需求。改版之后, 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着重增加了富有区域特色的内容和生活服务类频道——“i生活”频道。频道囊括了本地美食、旅游、时尚、健康等内容, 这些内容信息都是以“实用的生活信息”为取向, 充分提升网站对于本土用户的生活服务功能。

(4) 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 互动更热络。相较于传统媒体, 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其开放互动性。网络媒体的开放互动性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改版后新增“台海拍吧”和“筼筜论坛”, 以更贴近两岸网友的方式, 拓展对话沟通渠道, 沟通两岸未来。新增的互动功能在增强网友参与性的同时, 也为厦门广电集团各广播、电视节目借助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开展台网联动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5) 重视反馈, 体验更亲切。由于受众反馈的意见性信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和显示了其自身的接受动机、需求和心态, 表明和体现了他们对传播者及其所传信息的态度和评价, 提出了应如何调节、修正当前与未来的传播行为的建议与意见, 因此, 对于传播者来说, 它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次改版对网站页面设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同时增加了许多更方便网友浏览网站、获取信息的贴心功能。在视频播放优化、页面呈现和使用友好度上, 都进行了改动提升, 以实现网友使用的便捷性。

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改版上线不仅完成了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内容融合, 还完成了两者之间的终端融合和网络融合。它使得网友可通过PC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各种终端, 随意点播, 时时回看, 让受众化被动为主动, 有效弥补了广播电视节目稍纵即逝的缺憾。这次改版升级, 不仅意味着台海宽频从厦门广电集团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合作的二级频道、二级子台, 向独立网络广播电视台方向迈进, 也意味着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即网络电视台) 正在逐渐走向成熟。

三、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改版上线之后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应对措施

1. 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改版上线之后仍存在的问题

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改版上线是成功的,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内容同质化现象很严重。由于新闻报道方面的创新未被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范畴, 而且媒体数量众多、竞争激烈, 因此近年来盛行“拿来”主义。往往是“一家创新、百家模仿”。厦门媒体的趋同化倾向也越来越严重。“如何在同质化下找到自己的出路”已经成为台海宽频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二, 新闻报道更新慢。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上的讯息相对滞后。其中有些讯息是几日之前的讯息, 有些讯息虽是今日的讯息但是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出。这使得其权威性和影响力大打折扣。

第三, 新闻报道出现娱乐化倾向。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中的某些新闻过于娱乐化, 只想通过耸人的标题、夸张的写法来吸引受众的眼球, 而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问题。这将会损害台海宽频的美誉度。

2. 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 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应该发挥其内容优势, 办成一个真正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体。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应该努力做好新闻, 借助电视新闻的采访权, 发挥其对台优势, 努力实现台海新闻的原创化, 台海评论的专业化。

其次, 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要始终贯彻落实贴近市民生活的宗旨, 要在其报道手法上有所创新, 培养一批善于挖掘新闻的百姓摄像师, 在台海新闻上走权威的同时, 进一步贴近百姓。

再次, 要充分发扬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重策划、重改革”的传统, 积极主动地策划一些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并参与的品牌活动, 增强互动性。

最后, 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还应该在打好台海牌的同时, 紧跟时代, 高效利用其他新媒体, 树立一体化的品牌形象, 走出一条具有台海特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向延桃.论网络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J].编辑之友, 2012 (2) :77-79.

(2) 李伟, 谭波.浅议网络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17) :293-295.

(3) 马博雅.电视新闻与网络视频新闻传播的比较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4) :36-39.

(4) 张守信.我国网络电视台平台建设的现状考量与出路探析[J].南方电视学刊, 2011 (5) .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和运营分析 篇9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运营,问题,对策

1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出现了一些问题。

1.1 思想滞后,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存在缺陷

广播电视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要追溯到上世纪初期,经过岁月的洗礼和社会的变迁,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广播电视产业获得了一次次的跨越式发展。广播电视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备受社会大众的喜爱,它的影响力也是居高不下。但是由于资源供给在传统的封闭式媒体资源供需体系中存在结构性短缺,对总体资源的使用率有着一定的制约效果。广播电视传播在发展中呈现出一定的保守性,思想比较滞后,在节目的选材、制作和录制的时候,技术不过关或素材陈旧,导致广播电视的发展出现一定的困难。当下,面对其他传播媒体的冲击,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缺陷不断暴露出来,比如广播电视的组织结构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的行业定位不准确,受到的宏观调控和监督力度过大,缺乏开放性和个性化;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工作理念发展缓慢,缺乏市场竞争力;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从众化严重,决策机制不科学,也缺乏相对规范的市场,经营理念也较为僵化。

1.2 多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观众流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信息传播途径日趋多元化,广播电视在多媒体时代只能算作众多传播媒介中的一种,这就导致大批广播电视观众流失,市场竞争力减弱。当下,互联网发展极为迅速,其他移动通信设备和软件也是层出不穷,优越性也比较突出,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媒体的地位逐渐与广播电视传媒相抗衡,也争取了大量的广播电视观众,其中包括绝大多数的年轻群体,这也是广播电视网络发展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

1.3 民营资本和外国资金的介入,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广播电视传媒在发展中逐渐开放,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内外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加剧了广播电视传媒的压力。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介入的节目基本上是除了新闻宣传类之外的所有节目,有的可以利用电信、卫星、网络等介质,影响整个广播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他们多数具有一定的宣传和造势手段,并且采用商业运作的模式,这些都为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之所以存在问题,是有一定原因的,主要表现在:广播电视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特别是长期发展规划,并且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布局不规范,信号的兼容和传输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发展资金,这些恰恰是我国目前广播电视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

3 优化广播电视运营的对策探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了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要想优化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调整运营策略就需要对症下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1 革新思维,构建优质的广播电视服务平台

要想促进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优化运营机制,首先就要革新观念,转变思维,采取有效的对策构建优质的广播电视服务平台。为了提升广播电视的服务质量,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应该提升责任意识,转变工作思路,搭建优质的服务平台,通过网络通讯、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现代手段,处理相关的数据信息,并依据信息及时的调整,进行有效的管理。

3.2 创新方法,革新广播电视网络的模式

在以往的广播电视服务项目中,广播电视的职能往往比较单一,工作方式比较死板,并且传输的方式都是单向的,不能与观众实现双向交流。以往的广播电视节目除了确保节目正常的播出之外,很少涉及和发展其他业务,使得广播电视系统的运营模式比较单一,也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现阶段,优化广播电视的发展需要革新方法,创新运营模式,实现广播电视网络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

3.3 发展技术,实现技术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也经历了几次革新,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为观众增加了新的体验,也催生了更多的业务,推动了广播电视网络的深度发展。优化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技术是基石,也是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吴芳生.浅析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经营发展[J].新西部,2012,(12).

广播电视网络双向网改技术浅析 篇10

关键词:三网融合,双向化改造,接入一体机

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推进, 广电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互动电视、宽带接入、VoIP等业务的发展, 将极大的提升广电行业的ARPU值, 同时也对广电IP数据网的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

目前广电的首要任务还是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升级改造, 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在这一过程中广电网络技术中涌现了大量的接入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加快了双向化改造从而确保广电在三网融合竞争的中取得优势。

这对于广电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有利于提升广电自身的网络价值、提高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收入。网络改造的成效也体现在网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上。改造网络的另一目的是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 避免用户流失、提升多业务、全业务服务能力, 从而提高网络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广电业务发展趋势

从技术发展趋势看, IPTV是终极目标, IPQAM是过渡技术。

基于IPQAM技术体制的VOD是建立在HFC网络架构上的根据DVB-C规范建设的系统, 是广电HFC网络交互电视经典的解决方案, 其信源编码一般采用MPEG-2, 根据DVB协议封装成TS报文, 经QAM调制后通过HFC广播通道传输, 最终送达用户机顶盒 (STB) , 用户点播信息通过CableModem、EoC、其它IP网络或带外通道 (如短消息等) 与前端交互。

根据VOD并发点播用户的规模, VOD可采用不同的组网方式, 初期用户较少, 可采用集中模式, 即VOD相关设备全部放置在中心机房, 与数字电视广播信号在总前端进行混频, 交互网络承载控制信号, 广播网络承载视频, 通过QAM调制后向下传输。当点播用户到达一定的规模, 可扩展到部分集中式模式和分布式模式, 就是将QAM调制设备下移到分前端机房, 此时, VOD系统的视频信号通过IP城域网传送到分前端进行QAM调制, 再与广播信号混合下传。

当广电城域网承载的交互用户达到一定规模, 下行并发流增大, 过大的带宽需求可能导致城域骨干网过载, 为了保证QoS, VOD系统应该以边缘服务器的形式进行分布式部署, 同时在IP城域网上架构一个逻辑独立的视频分发网 (VDN) 。

IPTV是利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以家用电视机作为终端, 通过TCP/IP协议来提供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数字媒体服务, VOD是其中的一种, 是通过架构在有线电视网上的宽带IP网传输的交互电视。其编码格式一般采用MPEG-4、H.264等低码率编码格式, 传输流采用ISMA封装或采用MPEG-2的TS格式封装, 再根据TCP/IP协议封装成IP报文传输, 每个VOD视频流采用单播报文承载。通过IP单播/组播方式将视频业务流送到IP城域网和宽带接入网, 最终送达用户终端STB。

同样, 在点播用户不多的初期, 可采用集中模式, 当点播用户到达一定的规模, 可扩展到部分集中式模式, 最后扩展到分布式模式, 扩展方式和DVB体系IPQAM的VOD类似。

目前的IPTV方案采用MPEG-4编码格式, 在2Mbps码率下可以达到DVD效果, 系统应用比较成熟, 带宽小, 能够非常容易地把电视服务和宽带互联网服务 (如网页浏览、电子邮件、信息咨询等) 功能融合。也很容易实现电子菜单、节目编排、节目预约、快进、快退、计费管理等多种功能, 故VOD点播宜选用该方案。

从未来发展方向来看, 三网融合最终是在IP层面的融合, 物理网络也必然会统一到FTTH, 高清IPTV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2 广电双向网改的技术选择

广电网络的双向网改问题, 是用户到网络的最后一公里接入问题, 即分前端到用户家里这一段, 采用何种技术方式入户的问题。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广电网络双向改造的技术方案, 进行探讨。

2.1 CMTS

CMTS (Cable Modem Termination System) 是线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 它是一个位于有线电视网前端的设备系统, 允许有线电视运营商向家庭计算机提供高速Internet接入。CMTS通过有线电视网发送和接收数字线缆调制解调器信号。它接收从用户的线缆调制解调器发来的信号, 将信号转换成IP包, 然后将信号按一定路由发送给ISP, 连接Internet。CMTS还能将信号下行发送到用户的线缆调制解调器。线缆调制解调器之间不能互相直接通信, 必须通过CMTS才能沟通。

基于H F C网络的双向改造方案 (CMTS+CM方案) 的最大优势:

首先, 高度集中, 除了分前端 (前端) 的CMTS和用户端的CM以外, 没有其他有源的数据网设备, 因此管理、维护比较方便。CMTS的另一大优势是时间成本低:一旦部署了CMTS, 就像电信ADSL一样可以随时开通用户, 这对竞争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 覆盖范围大, 单从宽带接入业务考虑, CMTS可以分期投资, 逐步扩充。

另外, CM的标准化、成熟度也是其它方案难以比拟的。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公司的产品, 只要符合DOCSIS标准就可以相互兼容;DOCSIS标准的带宽利用率最高, 能达到的吞吐量也最高。DOCSIS3.0采用频道捆绑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速率, 甚至达到下行1Gbps、上行500Mbps的水平, 这是目前所有其它铜缆接入技术无法达到的。

基于H F C网络的双向改造方案 (CMTS+CM方案) 的最大缺陷:

第一, CMTS单位带宽成本太高是这个方案的致命弱点。短期内如果只作宽带接入和上网, 每个信道实际接入服务200户以下 (覆盖2000户以下) , 由于共享和非同时应用, 上网速率还可以达到200k-2M。如果作流媒体服务 (IPTV、VOD等现在流行的新业务) , 每个用户都需要长时间占用网络、大流量吞吐数据, 每个信道只能服务40户以下, 成本就高了。

第二, 反向噪声汇聚也是一个工程和维护的难题, HFC网络反向设计和施工工艺的控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 (特别是中、小城市) 实施也还存在一定难度, 而维护和运行故障排除需要的技术支撑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短期内也难妥善解决。

2.2 EoC技术

EoC (Ethernet over Coax) 是用于在同轴电缆上传输以太网数据信号的一种技术, 主要将机房传送至小区或大楼的宽带数据信号通过电缆向用户传输, 满足用户端多业务开展带来的高带宽需求。

EoC系统作为光纤到小区 (FTTC) 或光纤到楼栋 (FTTB) 或光纤到户 (FTTX) 的最后一段电缆传输技术, 可将光纤收发器、PON的终端ONU作为上联汇聚设备。从组网方式来看, 类似于CMTS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 只是将CMTS头端设备下降至小区以下使用, 以符合“光进铜退”的网络发展趋势。而且从经济性看, 调制EoC技术的价格比CMTS技术要低得多。

EoC有着两个方面的优势:其一、目前广电已经拥有丰富的同轴电缆资源, 为了保护投资, 避免重复建设, 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企业层面, 使用EoC来进行双向网络改造是最符合国家和广电运营商的利益的;其二、同轴电缆的频带资源丰富, 好的线缆可达1.5GHz以上, 如果采用调制技术, 加上其屏蔽效果良好, 有十分丰富的频谱资源。

从双向改造的速度和难度上来看:在EPON+EoC在双向网络改造中, 使用该技术改造难度小、速度快同时户均覆盖成本低;而“CMTS技术成熟但带宽成本高;EPON+LAN面临全网改造难度大、低接入率时覆盖成本高、楼道交换机管理等众多问题。

从双向改造的有效利用资源来看:在三网融合向NGB演进过程中可采用EPON+EoC解决方案, 可以有效利用广电运营商丰富的HFC资源, 减少网络改造的投资, 实现视频、数据和话音的高效综合承载。

基于EoC技术的网络改造的缺陷:

(1) 支持实时业务能力低, 针对时延要求较敏感业务支持不好, 特别是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业务, 虽然高通提出TDMA EoC方式, 但目前市面上各个厂家成熟的产品基本没有, TDMA EoC还将受到市场考验。

(2) 低频噪音干扰问题, 大发送功率产生的带外谐波会对低频段电视信号产生干扰, 另外复杂的调制技术带来抗干扰能力的提高, 也同时增加了处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3) 标准化问题突显。

3 广电网络双向网改方案探讨

3.1 双向网改解决方案

EPON+EoC技术的双向网改造中, 根据最后入户载体的不同, 即选用五类线、同轴电缆或者光纤, 该方案又可以分为EPON+LAN、EPON+EoC、FTTH, 见图1。

EPON+LAN方案是在小区光节点部分充分利用PON来进行点到多点的光纤布放;对于最后入户100米, 只需在楼道内放置多口的PON终端, 五类线直接入户, 即可实现最低成本的家庭高带宽接入 (包括家庭内双向机顶盒所需要的上行接入) 。EPON+LAN方案的实质就是另建一张独立的宽带数据网, 它符合网络IP化、宽带化、光纤化的发展趋势。长远来看, 广电宽带数据网独立建设, 未来网络演进升级方便, 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和带宽需求, 后续宽带智能业务发展空间巨大。对于已经铺设五类线的用户, 采用该方案改造较快, 最大限度节省成本, 具有高带宽接入、无干扰、承载能力强、全网可网管的优势。

EPON+EoC方案是在最后100m采用EoC技术为用户提供接入, 其入户方式为同轴电缆。此方案中, 模拟电视、数字电视等广播业务通过分前端传送至光接收机;数据、语音等单播业务通过EPON系统传送至ONU;光接收机和ONU分别通过同轴电缆和五类线连接EoC头端, EoC头端将电视信号和IP数据进行混频, 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到用户家中;在用户家中放置EoC终端, 用于信号的接收和分离。EPON+EoC的解决方案, 可充分利用广电网络现有的HFC同轴电缆资源, 保护投资, 节省成本, 同时组网灵活, 施工难度小, 具备高可靠性、可管理、可灵活扩容的特点。

FTTH方案采用综合型ONU同时提供数据、语音、视频, 可以实现统一接入、统一管理。经过改造后的网络有效地提升了带宽、有利于拓展服务项目, 不断满足用户的最新要求, 可以满足很长一段时间用户对于高速上网、IPTV、高清点播、视频通话等高带宽业务的需求, 一步实现家庭用户高带宽、全业务的信息化综合接入的目标。采用FTTH方式进行接入网建设能更大地提升广电运营商的竞争力, 对于有经济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双向网改造, 后期带宽升级无忧, 打造高质量的接入网络。

3.2 一体机解决方案

由于广电双向接入网布放的设备, 按照原有光机的要求都是挂杆或在楼道壁挂箱内, 供电难度较大, 所以像此类区域均采用集中供电模式。如果加载数据平面, 节点上数据设备数量会成倍增加, 这样供电难题就突显出来。另原HFC网络中网管基本为空白, 而数据平面对网管要求很高, 且NGB的要求网络的可管可控, 所以整体网络的网管规划也要进行考虑。

陕西广电联合实验室开发的NGB接入网设备集成平台, 将光接收机、EPON (或GPON) 的ONU、宽带EoC局端、窄带EoC局端、集成于一体, 采取模块化设计, 统一供电, 内部采取积木式安装连接的新型HFC网络传输设备。该设备应用于PON和EoC的组合应用网络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NGB) 宽带接入技术的接入网的新型设备, 也是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承载“三网融合”业务的关键设备, 见图2。

该设备全部在内部连接好各个模块, 外部接口简单, 有效减少故障点, 简化安装;内部各个模块采用统一的规格及技术指标, 各个厂家所提供的模块可互相替换;在供电方面, 采用内部统一供电, 简化供电模式, 整体功耗少, 供电接口少;最后在网管方面, 采用统一网络管理软件, 可管理EPON、EoC、交换机、光发射机接收机等设备, 实现从局端OLT设备到用户终端的全程网络管理。

3.3 统一网管解决方案

在广电双向网改的项目中, 主要是接入网部分的改造, 面对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接入网设备网元, 如何进行管理维护, 如何为用户提供端到端业务的服务, 同样是广电双向网改成功与否的重要课题。

采用接入网统一网管软件, 可对接入网的各种类型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 包括EPON、交换机、EoC、光收发设备, 同时可以实现对EPON和EoC的集中管理和业务数据的配置, 真正做到全程网管可管可控, 有效地缩短客户响应时间, 提高服务效率, 见图3。

统一网管软件的设计采用SNMP网管协议, 支持C/S和B/S构架, 可以与BOSS等系统对接。同时针对广电业务发展的要求, 专门制定广电接入网统一网管的MIB库标准, 统一各个厂家不同设备的网管数据接口, 逐步融合不同厂商的各个网管系统, 真正做到可管理、可追踪、可控制, 建成安全高效的广电接入网系统。

4 综述

通过前面的论述以及分析比较可以看出, 在广电网的双向化改造中, EPON+EoC方案结构清晰, 施工较快, 业务开展迅速, 更加符合目前广电双向改造的低成本、高带宽、可升级、保护现有投资的需求。结合EPON+LAN的方式全面解决目前广电双向改造的建设需要, 后期随着技术和成本的不断演进, FTTH将是最终的建设方式, 采用EPON改造方式是适应三网融合需求的最佳解决选择。

广播电视网络 篇11

摘要:在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更加积极的去开拓全新的媒体阵地,同时这也成为了当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因为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技术在電台电视台的发展中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需要集中力量去做好电台电视台网络广播电视的推广工作。

关键词:电台电视台;网络广播电视;发展

加大广播电视的发展力度,积极的创建新媒体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同时也是广电总局认真贯彻相关的重点工作内容,当前是一个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所以这也成为了网络广播和网络电视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员,成为了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之内不同电台和电视一定要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

1、电台电视台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得到了非常全面的发展,网络新媒体对报刊媒体产生了非常大的挑战,同时在传统电台、电视台也逐渐的渗透和深入。电台电视台广告收入和各种有关业务的收入一直都处在提升的状态当中,但是因为新媒体的威胁越来越明显,加快网络广播电视的发展也成为了新媒体发展中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

1.1传统广播电视销售网络媒体分流的影响比较大,同时,网络音频视频内容消费日益上升

我国宽带网民数量已经逼近2亿,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有线电视用户的数量,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已经达到了70%,这也就意味着电视传递信息的功能在网民当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网民的上网高峰期通常集中在20点—22点,和电视观看的黄金时段是一致的。尤其是网民对网络音乐和网络影视功能的使用增长速度非常的明显,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给电台电视台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1.2传统的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增长速度减缓,而网络媒体广告收入不断增长

电视广告和报纸广告一直一来都是媒体广告市场上的两个非常重要的主体,最近几年,互联网等新媒体在不断的发展,这样也就使得我国的广告市场格局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变化,网络广告甚至已经超过了很多省级电视台广告的年收入,报纸广告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了互联网的严重冲击,其增长的态势一直都不是非常的明显。广告系统的广告收入虽然一直处在增长的状态当中,但是其增长的比例已经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1.3传统广播电视收视效果评估方式网络受众分析方式的影响较大

收视率是电视效果评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同时它也是电视广告投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依据。传统手中调查分析得到流程就是采用人口统计学的原则对人群进行抽样处理,同时还要对样本进行访问和调查处理,将媒体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量化处理,对样本中的受众数量级资料进行全面的计算,此外还要将计算的最终结果做外摊处理,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所有人群的基本状况广告也被认为是具和媒体一样具有收视率的内容,但是在新媒体消费当中,很多的信息被自动的记录在了电脑硬盘上面,不需要消费者特殊记忆,也不需要采用抽样调查的防晒就能获得用户的详细消费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2、电台电视台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现状和问题

2.1.电台电视台对网络广播电视重视不够

电台电视台开办的音视频网站之所以整体实力偏弱,主要在于网络广播电视得不到电台电视台领导的重视。目前,除中央三台和个别省级广电机构外,全国大多数电台、电视台还没有将网络广播电视纳入台里的发展规划。因而以下情况普遍存在:网站地位不高,仅是台内总编室、技术部门、广告中心或节目部的下属机构,缺乏相对独立运作的条件;人财物投入不足,网站人数很少,年投入仅够日常运行,网站设施落后;网站内部缺少激励机制,新业务开拓和市场运营动力明显不足;媒体内部网站技术和编辑部门大多分设,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合作困难,频率、频道各自为政,节目资源流失严重,新业务整合难以推进等。这些都直接导致电台电视台网站音视频业务的发展受阻。

2.2.电台电视台网络广播电视运营力不足

电台电视台开办的网络广播电视影响力偏弱,还与电台电视台运营网络广播电视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具体表现在:对专门针对信息网络的节目内容制作能力不强,通常也不善于对传统节目进行适合网络化呈现和传播的二次处理;对用户的把握能力不强,缺乏对用户市场的调研和分析,也就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处理,导致传统媒体网站对用户的吸引力较小,流量普遍较低;市场推广能力不强,缺乏对多种营销手段的综合使用能力;缺乏盈利模式和手段,目前传统媒体网站很少能实现自负盈亏,缺乏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业务创新能力不强,当前多数网络媒体的差异化创新业务都来自商业网站。长期事业体制导致市场意识缺失、缺乏相关动力机制等等,是造成广电市场运作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所在。

3、关于促进电台电视台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几点建议

3.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认识水平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认识水平,是当前促进电台电视台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首要任务。应综合利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会议、培训班、下发文件等多种形式,宣传网络广播电视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电台电视台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优势和不足等,使各级电台电视台领导充分认识到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紧迫性和长期性,主动将其纳入电台电视台的发展规划中。

3.2.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

国家主管部门应组织制定全国网络广播电视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制定资金扶持政策和各种优惠政策,指导和推动全国网络广播电视的发展。应加大对央视国际、国际在线、中国广播网等重点音视频网站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央视国际网络组建“网络视频联盟”、中国广播网组建“网络广播联盟”和“高校网络电台联盟”,实现全国特色音视频资源的纵向整合。加强对地方音视频网站建设投入,推动省级广播电视网站向各省(市、区)音视频门户网站发展,并力争成为当地多媒体门户网站;推动地(市)级广播电视网站向地方特色网站发展,对中央和省级音视频门户网站形成有益补充。

3.3.理顷运营体制,实施市场动作

加强内部结构调整,成立直属于台的网络广播电视运营新机构;对于已成规模的广播电视网站,应提升级别。实行资源整合,将台里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务整合在一起,避免频率、频道、栏目、部门各自为政,造成节目资源流失;技术与编辑部门的资源也应整合,确定需要分设的应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对有条件的广播电视网站应推行公司化转制,实施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决策流程的改革和优化,将其逐步塑造成新型市场主体。

4、结语

当前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而这会对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积极的去发展网络广播电视,这样也就为广播电视日后的长远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紫鸣.网络播客与传统电视的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 2009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发展研究 篇12

据CNNIC在京发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见图1) , 截至2009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 已有超过80% (83.2%) 的网民在家上网。同时, 网民上网时长继续增加, 平均每个网民每周增加了2.1小时。

互联网用户的发展, 极大促进了网络音视频业务的发展。目前, 国内网络视频行业主要分垂直类视频网站和门户视频两大类, 垂直类网络视频主要以优酷、土豆、酷6、PPLive、PPS、激动网等为代表, 门户则以搜狐为主力。在垂直类网络视频中, 优酷、土豆、酷6等因网友上传共享模式视频而备受盗版指责;激动网、乐视网以及搜狐等主打正版视频;PPLive和PPS依靠客户端, 主打长篇电视剧。另一方面, 从音视频网站提供的业务角度出发, 可以将这些网站分为音视频分享类、在线点播直播类、音视频搜索类和流媒体类网站:音视频分享类包括以土豆网、优酷网等为代表的专业音视频分享网站、新浪播客等门户类音视频频道, 以及以凤凰网等为代表的数字电视媒体音视频网站。在线点播直播类指提供音视频点播或直播的网站, 如互联星空、电视、天天在线等。音视频搜索类包括百度音视频搜索等提供音视频搜索服务的网站。流媒体类则指迅雷为代表的采用流媒体技术提供音视频下载和浏览服务的网站。

为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国内包括中央电视台和上海文广集团在内的众多广电媒体也开始进人网络音视频领域。自1999年6月1日, 中国虹桥网 (www.bridge.net.cn) 开通网络电视服务以来, 广电行业开始大举进军网络音视频领域。2001年新华社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网络电视平台;2004年, 北京电台推出网络电视台“北京网视”;同年, 中国最大的网络视频运营商——央视网络开通了中央电视台的网络电视服务;2005年春节后,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网络电视台。2005年5月, 上海文广旗下的上海电视台获得了广电总局颁发的第一张IPTV、手机电视全业务牌照。随后, 上海文广投资组建了百视通、东方宽频等公司, 发展以网络视频为主的新媒体业务。东方宽频还在2009年正式推出了“上海网络电视台”;2008年1月, 湖南卫视新媒体平台“金鹰网”上线, 并立起了其“视频门户”的市场地位。2009年金鹰网旗下的芒果网络电视分离, 面向市场以独立品牌运营。

2009年, 新华社正式播出网络视频专线, 包括现场直接播报、多点电视连线、演播室访谈等多种节目形态, 有着“现代、时尚、活力”的风格, 这是与新华社文字新闻线路、图片新闻线路并列运行的视频新闻播发线路, 每天24小时滚动播发, 并在时下非常流行的社交网站开心网开通了中文电视新闻服务, 新华社英语电视新闻线路每日首播内容为90分钟, 通过卫星线路向中国的用户传送,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主要通过互联网接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旗下的“中国广播网”正以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和音频节目资源为基础, 建设一个以中央台为中心、全国各地电台为依托, 面向全国、全球的“中国广播网”, 共设有新闻、财经、体育、音乐、书院、汽车、旅游、军事、民族、台湾等64个专业频道, 400多个栏目, 网站音频数据总量2TB。网站以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流媒体音频广播技术, 提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9套节目网上直播、270多个重点栏目的在线点播服务。

2009年12月28日, “中国网络电视台” (cntv.cn) 正式开播。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开播是我国新兴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伴随着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正式上线, 央视、上海文广、凤凰卫视、湖南广电、浙江广电这几家具有官方背景的广电军团在网络视频市场版图上的布局已初见规模。

二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电视融合发展的政策依据

我国政府从1999年开始对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进行管理, 国家关于不同平台上的音视频技术融合的相关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变化中。并朝有利于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方向发展。

自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数字电视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 (国办发82号) , 开始对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进行管理以来, 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管理政策、管理法规, 对视听节目传播服务进行规制和引导。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 网上传播数字电视类节目的活动越来越普遍, 政府的管理政策从管理的理念、管理的范围、管理的强度到管理的方法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变化: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概念的内涵从《关于加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管理的通告》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1999年发布) 中的规定发展到现在已经比较完善, 接收终端包括电视机, 计算机扩展到手机、MP4等各类电子设备;网络类型包括以互联网协议 (IP) 为主要技术形态的电信网、电视网和互联网等各种信息网络;服务类型也从简单的直播、转播、点播发展到集成、下载、上载和传输等多种形式;信息网络功能由单向传输向双向交互传输方向发展。

同时, 国家从政策层面开始逐步打破行业保护壁垒:从“82号文”中规定“电信不得从事广电业务, 广电不得从事通信业务, 双方必须坚决贯彻执行”, 到国务院十六个部委2006年颁布实施《互联网站管理协调工作方案》中提出“鼓励数字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数字电视网等信息网络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在符合国家有关投融资政策的前提下, 支持包括国有电信企业在内的国有资本参与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建设和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 直到国务院2010年召开会议, 提出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和推进三网融合的重点工作, 明确指出“符合条件的数字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数字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该政策的出台意味着笼罩在广电与电信之间的壁垒彻底被打破, 按照国务院精神, 2010年在全国一些城市将开展三网融合试点, 鼓励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电视进行融合。

三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技术融合发展的基础

1. 节目源上编码技术的统一性

当前主流的媒体数据编码标准, 有国际上流行的ISO/IEC JTC1制定的MPEG系列标准。其中MPEG-1 Layer 3 (简称MP3) 主要应用于音频压缩技术, 视频压缩标准如MPEG-2、MPEG-4和ITU针对多媒体通信制定的H.26x系列视频编码标准如H.263, H.264标准, 与H.264标准对应的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 GB/T20090.2-2006, 简称 (AVS) , 主要瞄准的也是高清电视领域, 这些编码标准在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领域被广泛采用, 从节目源上数字电视与网络电视达到了融合与统一。

2. 新的压缩编码技术为广播级质量音视频节目在宽带网络中的传输提供技术支持

以国际标准H.264/MPEG-4 AVC、国家标准AVS和微软公司WMV9为代表的下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提高了系统容错性及鲁棒性, 在保证相同图像质量前提下, H.264/MPEG-4 AVC所需的编码带宽仅仅是MPEG-2的36%, 换句话说, 按照现行MPEG-2体制下, 标准清晰度节目编码带宽3Mbps~6Mbps, 1080p高清晰度节目编码带宽18Mbps~25Mbps的标准进行换算, H.264体制下的编码带宽则分别仅需1Mbps~2Mbps和6Mbps~8Mbps (参见表1) , 原先传输广播级质量视频节目存在带宽瓶颈的接入网络, 例如:XDSL、LAN等, 也将具备传输的能力, 并且带宽的下降, 对于IP骨干网络的压力也呈现几何级的下降。上述结果的出现意味着电信网络从带宽的角度而言, 也将具有传输广播级质量视频节目的能力。

3. 基于IP协议的流式传输技术保证了网络电视实时传播的服务质量

随着电视数字化进程的深入, 电视节目从制作、存储、播出、分发、交换、传输、接收等各个环节均可以构架于IP协议之上。千兆以太网技术的成熟为节目的存储、迁移、播出创造了条件, 目前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和播出系统、以及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无一不是构架在GE网络和连接之上。以IP over DWDM or MSTP为代表的各种IP over Optical传输方案以及光交换机的成熟对音视频的网络传输提供了基础支持。IGMP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RTP (实时传输协议) 、RTCP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RSVP (带宽预留协议) 、RTSP (实时流协议) 、MMS (微软流媒体服务协议) 、MIME (因特网邮件扩展协议) 等协议具有调度的灵活性、管理的智能性和传输的融合性, 解决了IP网络上传输视频存在的延时、抖动以及广播等Qo S问题, 使得IP网络的服务等级得到质的提高。

基于IP协议的流媒体技术主要指通过网络传送媒体 (如视频、音频) 的技术总称。其特定含义为通过Internet将电视节目传送到PC机。实现流式传输有两种方法:实时流式传输 (Realtime Streaming) 和顺序流式传输 (Progressive Streaming) 。播放方式分单播、组播、点播与广播三种。一般说来, 如视频为实时广播, 或使用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 或应用如RTSP的实时协议, 即为实时流式传输。如使用HTTP服务器, 文件即通过顺序流发送。采用哪种传输方法依赖你的需求。当然, 流式文件也支持在播放前完全下载到硬盘。

4. 下一代宽带接入技术通过接入网带宽为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 各种新的宽带接入技术正在兴起并即将掀起新一轮宽带浪潮。这些新的宽带接入技术有:

● Docsis3.0技术是在Docsis1.1/2.0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上的数据传输技术, 相对于后者而言, 它通过频道绑定技术至少能够提供上行200Mbps/下行120Mbps的接入速度。

● ADSL 2+技术在电话线上的传输带宽达到了2.2MHz, 在1524米的电话线上比ADSL2拓展了双倍的下行传输带宽, 最高达到上行1Mbps/下行27Mbps。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 (LMDS) 传输速率高达155Mbps, 可提供话音、数据、图像等任何种类业务。

● Wimax技术以其无线宽带、非视距城域传输、支持移动接入的技术特色以及具备后3G时代技术相当的全业务支持能力, 近年来迅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分为室外固定专线接入 (对应协议为IEEE 802.16) 、宽带无线接入 (对应协议为IEEE 802.16a) 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对应协议为IEEE 802.16e) 三个应用阶段, 802.16a的接入带宽可达70Mbps (64QAM调制) 和100Mbps (256QAM调制) 。

无源光网络 (PON) 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性价比的光纤接入方案。目前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为EPON、GPON, 其中, GPON在支持多业务与传输效率上较EPON具有优势, 支持625Mbps/1.25Gbps/2.5Gbps的可变下行速率, 上行速率达到1.25Gbps。

5. P2P网络互联技术增强了网络电视的传播能力

P2P和P4P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网络电视的发展, 由于P2P、P4P的最终实现是基于软件的, 因此, 只要在开发双向互动数字电视机顶盒版本的终端软件中加入支持P2P、P4P的技术, 就可以在具备双向功能的数字电视中应用P2P、P4P技术, 从而为数字电视与网络电视在传输方式上达到融合, 这样, 每个数字电视用户的接入终端既能收看数字电视节目和网络电视节目, 同时也参与音视频数据的传输甚至控制任务。从用户的角度看, 由于互联网并不是专用的音视频数据服务网络, 存在各类数据业务争抢带宽的现象, 无法很好地保证所接收的音视频媒体数据质量, 而广电系统的有线数字网络是作为音视频数据的专用传输网络, 带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保障, 对应到基于流媒体的网络音视频服务上来看, 用户的体验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6. 终端系统融合

技术的融合以及接入网带宽的提高催生了“BB3-PLAY”终端的出现, BB3-PLAY (Broadband Triple Play) 也就是集高速Internet服务、语音服务和数字电视服务为一体的终端。Samsung、Pace、Thomson、Humax等世界知名家电巨头纷纷推出具备上述功能的终端产品, 例如Samsung SMT-3000C和Thomson DC1-1500, 国内的TCL网络电视等。终端产品将重点向移动多媒体终端方向发展, 这将加快终端厂商之间的整合, 给终端厂商带来新的市场, 如电视机将与机顶盒一体化, 个人电脑将具有电视及机顶盒功能, 手机及笔记本电脑具有电视及网络终端功能等。

一个处在商业探索阶段的产品就是3Gstb互联网电视机顶盒。3Gstb针对电视机屏幕的分辨率制作个大量网络Widgets供用户直接订阅使用, 使用这些被称为TVidget的插件用户可以订阅各种音视频内容。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媒体服务系统。通过定制, 消费者可以观看任何视频网站的节目, 同时所有界面内容均来自3Gstb的服务器, 保证了音视频网站内容发生变化时的更新升级, 同时Widgets模式的采用及平台开放保证了源源不断的新内容更新, 目前3Gstb可提供的服务包括视频电视节目、电影、股票查询、航班查询、新浪报纸等几百项, 从商业模式上已经摆脱了传统互联网电视只能观看视频节目的局限, 丰富的互联网内容也可以保证未来更多的内容应用到3Gstb机顶盒上。

当前, 数字电视机顶盒 (或未来的一体机) 是以音视频业务为主的数字终端。机顶盒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和计算机都有很大的相似性, 也就是说机顶盒可以理解为是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计算机。事实上, 计算机现在已经可以通过特定的外部设备 (如:配高频头和CA接口的接收器) 实现收看数字电视的目的。从这个角度讲, 机顶盒与计算机都可以作为收看数字电视的终端设备。从融合角度上讲, 数字终端必然也要从音视频业务延展到接入网络适配、语音及数据业务的提供或转发。这就引出了“第二代数字机顶盒”的概念。

第二代数字机顶盒属于跨网络、多格式、全业务的家庭综合网关, 具有多种接入模式, 提供广泛业务并具备综合处理能力。典型的特征为: (1) 实现动态的图形图像显示, 交互式EPG、Flash应用, 互联网浏览器及主动下载功能等。 (2) 兼容互联网上流行广泛的流媒体格式, 具备跨Cable、IP、移动等网络的多格式视频解码与应用。 (3) 具备与不同网络的通信功能。如终端上能够实现视频可视电话, 遥控器集成电话机的呼叫功能, 实现对手机, 固定电话用户的呼叫, Web网页的快速访问, 互联网信息搜索等。 (4) 对家庭消费电子产品互联提供支持。包括MP3、U盘、游戏手柄、摄像头、电话功能设备、信用卡等金融支付设备等。在与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内容交互和应用交互中, 形成数字客厅的多媒体应用。

四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电视融合发展的主流模式

1. 广播媒体和网络电视融合发展的模式

网络电视对传统音频的冲击必然要促使电台进行思考和改变, 并在制作、播出、传输环节、以及在媒体资产管理等方面, 推进广播媒体和网络电视的融合发展。

(1) 在音频广播制作领域注意取长补短

尽管数字化进程已经渗透到了音频制作的方方面面, 极大地改变音频广播节目的全过程。但是最佳音质仍然靠模拟音频提供, 数字化采样、量化不可避免地造成音质损失, 网络音频制作必须利用提高量化比特数以降低量化步长等各种办法减少损失。对音频的质量上来说, 数字音频通过模数/数模转换后, 越接近模拟音质就越好。目前世界上公认音质最好的调音台, 如AMEK9098和SSL9000J系列, 就是模拟数控台, 即模拟信号流加数字化的控制系统。国家标准GY/T156建议录音棚原版录音和高清制作选择24bit量化, 为保证添加音效特技后的最终效果, 应该采用32bit内部处理精度, 这样才能保证音频质量在整个制作环节中不受到任何的损失。但大部分非线性产品都使用16bit音频, 这个数字甚至低于主流的数字录像机使用的20bit音频。所以, 网络数字化时代的音频技术, 并不是弃模变数, 而是两者有机地结合, 取长补短, 用数字化技术去追求模拟的音质, 用数字化手段来弥补传统音频设备的弱点。

(2) 在传播环节,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传播传统广播内容

流媒体技术给网上广播带来的全新气象固然势不可挡, 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播媒体就此失去了生存机会。其一,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广播媒体已经建立起自己独有的、其他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优势, 这种优势将转化为流媒体时代下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其二, 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上广播在实现上还面临着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 在网上广播从技术到内容的全面完善过程中, 传统广播必将找到与因特网结合的最优化模式, 从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另外, 网络广播的挑战对广播事业更是一种宝贵的机遇,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 传统的广播业呈现出与网络传播一体化整合发展的趋势, 逐步向数字化和网络多媒体的方向发展。数字化广播具有智能化、高清晰度、双向互动性特点, 开辟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新纪元。

数字化的广播信号既通过无线电、卫星向全球播出, 也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全球播出, 从而大大扩大了广播原有的影响力。另一方面, 线路介质的一致性也为网络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的一体化整合发展提供了可能。计算机网络与广播网络的数据传输线路具有较大的兼容性或相似性。因此, 计算机网络从传播电视资料的角度看, 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有线电视网。通过网际网络也可以接收到国内外的广播电视节目。而有线电视网线路也具有连接网际网络的功能。

利用网络电视开展广播直播点播系统, 突破了电台作为传统媒体的传输方式, 通过互联网在电台和听众之间搭建了一个崭新、互动的交流平台, 使原有的听众成为观众, 让新闻、会议和活动更加直观、全面。这样既节省大量的资本投入和人员成本, 又实现了一个真实具有高质量、经济实惠的网上广播系统, 电视台、广播电台和通讯部门都可以使用葵花网络电视直播点播系统部署传媒新模型。

2. 电视媒体和网络电视融合发展的模式

广播电视媒体在音视频信息内容提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音视频技术和节目资源优势、渠道优势、用户基础、采编权利和原创信息, 这些无不是其他网站所梦想的资源。需要基于自身资源, 抓住网络电视发展带来的机遇, 做好音视频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做好音视频资源的系统化和数字化的工作, 通过向网络电视传播延伸, 发挥自身潜在优势, 扬长补短, 力求在网络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 中国广电媒体网站还没有实现真正个性化、成熟实用的交互式音视频服务。随着宽带、流媒体等技术趋于成熟, 广播电视媒体网上音视频业务的应用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目前和将来比较切实可行的业务有:网上音视频点播直播、点播式教学、交互视频网络游戏、网上商城、股市实时行情、音视频聊天等等。可以预见, 未来广播电视媒体将成为最大的宽带内容/应用提供商。一般而言, 广播电视媒体的统合大致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 广播电视媒体开展网络广播和网络电视业务

电台、电视台开办自己的网站是传统媒体向新领域进军的重要途径。其实际意义在于一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了一个新的传播平台, 把一部分网民纳入自己的受众群体。二是能够在同一传媒的旗下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通过台网互动和多媒体的经营过程, 使广播电视的内容资源得到充分、复合性的使用, 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央视国际, 对12套节目实现网上同步直播, 并对400个栏目的主要内容实现了图文视频上传, 提供了直播、点播、下载、搜索等业务, 成为集新闻、信息、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具有视听互动功能的综合性的网络电视。

(2) 积极主导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

移动多媒体广播的优势, 一是利用数字传输技术使用广播通道, 可以节省投入资金, 并能提供高质量的电视信号。二是费用相对比较便宜, 适合大众消费。三是接受终端多样, 包括手机、数码相机、MP3、MP4、掌上电脑、笔记本、7寸以下小屏幕便携式的移动终端、火车、轮船、飞机上的接受终端等等, 能够随时随地收看。四是利用无线通讯网可以面向高端人群开办手机电视服务, 提供点对点、个性化交互服务。

(3) 发挥广播电视的内容资源优势与通信网络合作开展业务, 主要是IP电视和手机电视

IP电视能够提供比传统电视更为丰富的内容, 在高端用户中有较大市场与增值潜力。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已向央视国际、上海文广集团、广东南方集团和浙江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发放了开办IP电视的营运执照。电视与手机的结合是填补与网络融合更为新兴的空白点, 可以有效细分受众群, 获得较高的回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费用的不断降低, 在全新的商业模式下, 手机电视可能带来较单一媒体更优越的流量和盈利增长, 但手机电视发展两年来进展缓慢, 主要原因是图像质量不高而费用又过高。但我国手机电视用户已经达到6亿, 市场需求非常大, 手机电视的前景非常可观。

(4) 共同发展网络高清业务

目前, 数字电视在高清晰传输方面占优, 而网络电视则在交互性方面领先。电视技术经历了长时间发展, 高清传输与显示是其代表性需求。而互联网络特别是宽带网络的蓬勃发展, 带来了人们沟通和娱乐方式的革命。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虽然技术迥异, 但有相同的目标, 即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交互, “网络化”和“高清化”是二者的共同发展方向。“网络高清”主要通过电视机或机顶盒与数字网络相结合, 融合高速网络传输、交互式操作和高清显示技术, 可以向用户提供交互式高清晰数字视频、远程教育、网络游戏、可视电话、网上银行等多种服务, 使网络生活渗透到每个家庭, 最终彻底变革人们生活方式。

高清电视内容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和地面数字电视网以广播方式播出, 也可以通过宽带互联网以P2P模式广播、点播或下载收看等网络电视模式分发。发展生产同时支持高清电视和网络电视的平板电视机和机顶盒将形成一个从集成电路, 面板到整机的产业链, 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电视融合发展, 不论是哪一种方式和途径, 都需要以数字化为基础, 以不同媒体的合作、融合为前提。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是必然趋势。但目前政策性、体制性的壁垒仍然是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主要障碍。广播电视媒体自身基本是公益性、非企业性的, 所以目前与其他媒体实现深层次的融合仍有困难。当然媒体融合并不意味着取代, 而是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互联互动、互补互惠、共存共赢。

五中国网络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融合的案例分析

1. 中国网络电视台基本情况

中国网络电视台是由央视网承办的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 它是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正在实现央视网向中国网络电视台的过渡。其上线的内容包括首页、新闻台、体育台、综艺台、播客平台爱西柚、视频搜索服务爱布谷以及视频播放客户端CBox。还将陆续上线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财经、探索、健康、气象、家居、旅游、教育、民族、音乐等系列内容服务。在视频资源方面, 深度挖掘中央电视台45万小时历史影像资料, 汇集全国电视机构每天播出的1000多个小时的视频节目;同时, 将我国各个领域的历史文化进行影像化、数字化保存, 建立我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以网络视频为核心的多媒体数据库, 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网络视频正版传播机构;在播出形式及地域上, 汇集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移动传媒等各种媒体终端 (汽车、火车、民航、地铁、楼宇、广场大屏幕等) , 打造多语种频道, 通过部署全球镜像站点, 覆盖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非洲等近百个国家及地区的互联网用户, 形成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节目分发体系。

(1) 定位

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核心任务是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传播先进的网络文化。在功能上, 它有视频直播、视频点播、视频下载、视频搜索、视频上传、用户分享等;在内容上, 既要集纳网民拍摄和上传的海量DV节目和创办适合网络传播的网络自制节目, 还要集成传统电视媒体的精品内容;未来国家网络电视台的目的是要抢占视频资源、新媒体、手机电视、“三网合一”等制高点, 在终端上, 它既包括网络电视, 还包括手机电视、IP电视以及移动电视 (包括公交、地铁、机场、医院、酒店等) ;在地域上, 它既要覆盖国内, 也要制作传播多语种内容和建设海外镜像站点, 逐步实现全球覆盖, 目前, 央视网已经分别在2009年7月25日和9月推出了阿拉伯频道与俄语频道。并计划到2012年建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朝鲜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等8个外语语种的网络视频平台并不断拓展新语种。

中国网络电视台定位是传统电视台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型播出机构, 是以视听、互动为核心, 融电视特色与网络特色于一体的, 多终端、立体化传播平台。它具有国内领先的视听节目内容资源、视听节目点击率、综合经济实力和CDN流媒体分发体系、QDS保障系统及网络技术支持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核心特征, 对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科技等活动和事件负有以视听节目的表现形式通过互联网进行快速、真实报道或转播的义务与职责。

中国网络电视台通过“台网捆绑”的模式融合“电视”与“网络”的双重特性。通过充分利用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力, 把现有的20个频道, 包括750小时的播出节目实行实时的网络直播并提供点播、搜索、下载、互动评论等服务。在此基础上, 整理45万小时的历史库存节目, 建立网上影像博物馆;同时建设网络视频节目生产基地和手机视频节目生产基地, 为国家网络电视台提供原创节目。并会策划大型的创意活动, 增加跟网民的互动性, 较大程度地把网民吸引过来。此外, 还鼓励网友上传视频内容, 建设视频分享和互动平台, 鼓励他们上传海量节目。

另一方面, 中国网络电视台还计划整合全国电视节目的资源, 牵头建立“全国网络视频联盟”, 形成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将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平台向各个省市电视台以及拥有合法社会资质的制作机构开放, 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频道, 打造自己的品牌。

(2) 技术平台建设

央视网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 完成了视频生产的主控系统、播控系统、媒资系统、网络覆盖、安全系统、版权系统、办公网络等基础平台建设, 使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技术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 并为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a.在传播终端方面

2006年12月11日, 央视网手机电视正式开通;2007年12月18日, 央视网又开通了车载电视, 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 5万辆公交车, 10万块显示屏。IP电视也已经开始试运行, 从而使央视网的平台数由单一的互联网站拓展到网络电视、手机电视、车载电视、IP电视四个平台。

b.在制作与存储能力方面

央视网建设了一整套节目采集、收录、编辑、存储、搜索的视频制播平台, 系统存储容量已经达到250T, 存储了5万小时的8M的精品视频内容, 日均节目制作能力达到500小时。

c.在播出与分发能力方面

央视网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P2P网络直播平台, 可以同时承载800万人在线观看网络直播;以合作开发的方式, 建立了FLV流媒体点播平台, 可以同时支撑10万人在线点播访问, 还推出了网络视频客户端测试产品CCTVBOX, 已经拥有超过1000万次的下载量。服务器、带宽镜像站点都有大幅度增加。

d.在研发能力方面

央视网在成都建设了国家重点新闻网站首个研发基地, 从事P2P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服务。FLV流媒体点播平台、CCTVBOX都是央视网主导开发。同时, 央视网还创新合作机制, 分别与微软、AMD、英特尔等跨国公司联合成立新媒体应用实验室, 在新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共同进行联合定制研发。

e.在终端服务方面

目前, 央视网已经推出具有国内行业领先技术的700K码流高清直播。直播页面采用蓝色眩光效果为背景, 4:3和16:9的标准播放尺寸分别达到720×608和720×406像素, 实现全屏模式下较高质量的画面清晰度。CCTV-1、CCTV-2、CCTV-新闻和CCTV-高清频道在央视国际网络上已应用700k高清直播技术, 将覆盖CCTV-5、6等频道及其他地方台精品节目。同时央视国际网络推出海外免插件模式直播服务, 即无需下载安装插件便可收看开路频道节目的网络直播, 解决了部分海外网友及网络受限用户因无法下载P2P播放插件, 而不能正常收看网络直播的问题。而且直播页面还提供今日看点、视频点播、电视剧库、纪录片库等栏目, 并与标清、高清、蓝光3种直播页面互相链接。央视国际CCTV.com同时推出视频搜索引擎, 根据互联网由文字图片向视频发展的趋势, 依托央视巨大的电视节目资源, 全面借助新媒体技术 (包括视频搜索引擎、P2P流媒体传播、即时通信、视频会议等技术) , 实现央视国际视频搜索零的突破, 逐步建立最强大的视频搜索中心。开办了众多网上视频增值服务, 如提供比电视节目更丰富的内容, 对优质电视节目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包装后转化为丰富多彩的网上视听产品, 适时推出付费订阅服务。

(3) 核心技术建设

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核心技术建设项目包括四大基础技术平台和四项应用技术研发。其中, 四大基础技术平台是网络视频分享互动应用技术平台 (用户上传和分享视频以及互动交流的平台) 、全球镜像站点和内容分发技术平台 (内容传输平台) 、多终端的视频制作存储技术平台 (网络视频、手机视频制作生产基地, 视频数据库系统) 和多终端的内容集成播控技术平台 (集成播出平台) ;四大应用技术研发是视频搜索技术、定制下载技术、网络视频播放器技术和桌面客户端软件技术。

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建设核心可以归纳为“一张网、两个库、三块屏”。一张网指的是全球网络视频的分发网络。两个库指是海量的视频数据库和网络视频用户。三块屏指的是:电脑屏幕、手机屏幕和电视屏幕。

(4) 运作模式

具有内容、资源、后台等绝对优势的央视网, 面对互联网这样的新兴领域, 央视网计划抛弃原有的传统媒体的思路, 实施“拿来主义”, 学习外界经验以实现快速成长。引入外部资本, 以市场化方式去做国家网络电视台, 借资本能够带来更多的互联网上的优势、战略和经验, 使国家网络电视台更好运营。

2010年3月, 盛大网络宣布与中国网络电视台 (CNTV) 展开全面战略合作。根据这一框架的约定, 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 形成全方位的合作。其中, 横向上涉及网络视频、游戏、影视、文学、音乐、无线、在线平台等业务;纵向上包括内容制作、技术支持、授权合作等领域。而双方的合作重点在网游和视频两个方面。

根据盛大方面的计划, 将和CNTV组建联合运营公司, 盛大在网游的开发、运营、推广等业务方面向CNTV提供帮助;而CNTV将给予盛大在重大体育赛事、优秀节目制作等内容方面以支持, 同时双方还将在推动网络视频领域的正版化、版权保护方面进行交流合作。盛大方面9亿注册用户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覆盖美、英、法、德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这两个数字已经让两者未来的长远合作颇具想象空间。

2. 网台融合, 2010年春节晚会显成效

在2010年春节报道中, 中国网络电视台与央视通过媒介内容、媒介形态等多种方式的融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央视拥有丰富的视频内容资源和品牌优势、绝对优势的内容制作、大批名主持、名记者、名编辑等人脉资源以及长期以来的高覆盖率和方便性, 使这种传统媒体依然占据着媒体界不可撼动的地位;中国网络电视台充分利用央视内容, 制定有效的整合传播方案, 提升了自我品牌价值, 从而借助央视的舞台“一举成名”。在2010年春节中, 央视的内容优势、品牌优势, 通过中国网络电视台走台网联动、互通有无的报道方式, 得到了更好的展示。

根据CSM 31省会城市数据显示, 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总计为38.26%, 市场份额总计为81.74%, 收视继续攀升, 比2009年增长3.75个百分点。其中CCTV-1播出的春晚平均收视率高达28.42%, 平均市场份额高达59.8%。与此同时, 中国网络电视台春晚直播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点击量为2.46亿页次, 相比去年增长21.2%。中国网络电视台还联合新浪、搜狐、腾讯等网站直播春晚, 视频累计观看人次达7850万, 最高同时观看人数达786万。CCTV手机电视国内用户访问量达821万次, 海外直播访问量达387万次, 根据第三方咨询公司CNZZ统计显示, 除夕当天, 国内视频网站在与电视的直接竞争中一败涂地。其当日站点访客数和页面浏览量均较前一日下降了超过50%以上, 特别是当晚8点春晚开始、热点节目播出以及凌晨0点左右人们集中走到户外放烟花时, 流量降到了近期以来的最低值。下面我们简单分析这种网台融合的优势。

(1) 特色化定位

作为中央电视台每年最重要的节目之一——《春节联欢晚会》到目前为止仍是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晚会节目。针对2010年春节晚会, 中国网络电视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 搭建了春晚台 (http://spring.cntv.cn/) , 突出春节的内容。

与一般网站比较, 中国网络电视台春晚台最突出的特点是原创性、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和实时性, 从“春晚祝福语征集”到“虎年中国跳”一系列活动, 为广大网友提供参与和展示的平台。原创节目使中国网络电视台进一步拉开了与其他网站的差距, 取得了明显的领先优势, 更多更吸引人、更具特色的节目也为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突出网络电视的特色

中国网络电视台春晚台坚持发挥连接电视与网络、连接观众与电视台和网站、连接网民与网站和电视台的桥梁及纽带作用。在春晚台主题页面上, 汇集来自央视从1983到2010年的春节的精彩视频节目, 供海内外网友点播收看;“第一飞报”则提前展示春节亮点和春晚花絮, 在除夕当晚, 与央视同步直播春节晚会;同时还提供2010年春节的重点节目的视频点播, 向海内外网民提供同步标清 (380k) 和高清 (700k) 的两种格式切换入口以及CCTVBOX客户端软件下载, 让网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随时随地看春节节目。

(3) 节目策划功能

开门办春晚、创新办春晚是历年春晚剧组的口号, 但是要做到创新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却又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为此, 中国网络电视台春晚台开通春节晚会论坛, 开办一系列电视节目主创人员的在线互动交流访谈节目, 听取观众的批评、建议, 网友们所提供想法、创意点得到了剧组的特别重视, 例如请小虎队在虎年怀旧就是网友的点子, 从而为成功办好春节晚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网上互动功能

中国网络电视台春晚台凭借着先进的平台基础与网友、电视栏目进行互动。运用博客、播客、论坛、边看边聊、评选、征集、征文等互动手段, 配合电视栏目, 开展与春节有关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 开办《我们的节日·春节》书画、摄影大赛, 为网友提供广阔的互动空间, 凭借新媒体的平台优势, 拓展了电视媒体中你播我看传播方式。通过互动, 电视栏目也掌握了观众的收视动向, 实现双方互赢。

(5) 信息反馈功能

春节节目播完之后, 有多少人曾经看过?是哪些人看过?这些人分布在哪些国家或地区、哪些城市?那些节目比较受欢迎?有哪些成功和不足?诸如此类的问题, 都可以通过中国网络电视台春晚台推出的“春晚快铁”、“春晚调查”和“春晚我来评”等栏目中网友的反馈找到答案。在网上获得反馈信息后, 再进行分析评估, 并将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给电视台领导和相关部门, 实现了电视节目播出后的信息反馈功能。为下一轮的节目策划和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6) 国际传播功能

在传播全球化的今天, 作为中国国家电视台创办的网络新媒体, 中国网络电视台担负起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使命——全面介绍中国悠久的春节历史、优秀的春节文化, 中国网络电视台在办好简体中文内容的同时, 还努力开办了外语节目, 在丰富节目内容的同时也初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传播, 在让世界了解中国和让中国走向世界方面取得了一定实效。使中国网络电视台可以更为理性、更为充分地把电视同互联网融合在一起, 从而进一步实现电视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双赢, 不断探索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相结合的新型传播形态, 形成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传播的新格局。

(7) 多种媒介终端互通

上一篇:学习评价理论下一篇:幼师语文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