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广播电视(精选12篇)
未来广播电视 篇1
1 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现状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为了解决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盲区”农民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问题,而由国家组织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第一轮工程于2005年结束。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10年底,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
2008年6月,“中星9号”直播卫星成功发射,同期建成了直播卫星“村村通”节目平台。2008年8月,正式不加密播出48套电视、48套广播节目,主要包括中央和省级卫视节目。2009年12月,建成了直播卫星“村村通”加密流节目平台,与原“村村通”节目平台并行播出。据统计,截至2015年7月,全国“村村通”用户已达2000多万,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为缩小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现行技术特点
2.1 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卫星直播广播电视网是覆盖人口最多、范围最广的广播电视网,符合我国地广人稀、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国情,是提高覆盖水平、改善覆盖质量最直接、快捷、经济的手段,可实现对用户接收的直接管理和节目的内容控制,最大限度扩大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切实增强主流媒体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2.2 实现广播电视均等化服务的有效手段
有线、无线方式均受地形限制,而一颗直播卫星可以覆盖我国全部领土,为老少边穷地区群众送去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真正让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入千家万户。
2.3 技术成熟便于管理
直播卫星采用点波束隔离技术,将卫星上行地球站的地理位置限制在一定区域内,可应对非法干扰。采用ABS-S安全模式调制技术,确保机顶盒只能接收到我国直播卫星信号。对传输节目实施加密,一机一卡,实行实名制登记管理,可管控每一个用户、每一个机顶盒、每一套节目。利用移动通讯基站进行定位,确保机顶盒只能在批准的服务区域内使用。
3 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节目覆盖不全面
通过对部分地区的调查,许多电视节目在收视效果方面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大部分节目在农村难以接收到信号。如中央少儿频道和经济频道等。虽然一些频道可以接收信号,但播放效果相对较差;另外,市级和县级的公共频道信号也偏弱。同时,目前接收直播卫星的机顶盒有村村通、户户通、清流三种,机顶盒的功能、接收的节目套数、信号质量、推广的渠道、价格等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使公共服务的标准、质量大打折扣。
3.2 节目内容难以满足农村居民需要
从国内的广播电视节目来看,许多节目都忽视了农业发展和农村居民所关注的问题,从而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对于广播电视的需求。如农村广播电视在节目内容上与农村脱节,大部分娱乐节目内容难以激发农村居民的兴趣和关注。农村居民在劳作一天后,选择的放松和娱乐方式仍然较少。同时,节目内容与农业有关的题材相对偏少,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对农业知识的需求;加之一些农业节目针对性偏弱,无法实现文化传播目的,使农村居民增收致富的作用仍有进一步发挥的空间。
3.3 非法机顶盒蔓延
为节约建设和运行成本,我国直播卫星启用之实,采取了不加密的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一些企业为了谋取利益,违规生产并非法销售直播卫星接收设施,造成非法机顶盒泛滥,影响了“村村通”的健康有序发展。
3.4 维修服务网络不完善
实践中,由于乡(镇)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较少、专业技术知识缺乏,边远地区群众也缺乏专业技术知识、自行调试能力不足,一旦在使用中设备出现了问题,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往往要等数日才能完善。特别是常见的信号差、无信号等问题。
4 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未来的技术趋势
4.1 运用视频压缩新标准、开发Ka波段等新技术
使用更先进的视频压缩新标准(如AVS+标准)传输卫星电视,有效降低通过卫星发送广播电视节目对转发器带宽总量的需求,以节约卫星频带资源。同时,随着我国电视高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开展Ka波段的频带带宽资源。
4.2 推进卫星广播影视双向交互应用
充分发挥卫星广播电视方式由点到面、单向、大面积覆盖等优势的同时,可进一步尝试与地面电信网、互联网和无线数字电视相融合,逐步实现广播影视节目的点播、交互功能。
4.3 发射中星9号直播卫星备份星
我国利用直播卫星覆盖边远农村地区已实具规模,用户达5000多万,一旦直播卫星出现故障,将造成广播电视信号中断,所有用户的收看收听都会受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发身中星9号直播星的备份卫星,并加强对我国重点海域的覆盖能力。
5 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未来的业务趋势
5.1 增加传输高清电视和3D电视业务
一方面,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收视选择;另一方面,将空置的直播卫星转发器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避免转发器带宽资源的浪费。
5.2 地方节目上星定向落地
直播星央视+省级卫视为主的节目内容体系仅满足了基本收视需求,构成我国收视主体的各省级个性化频道并未包含其中,老百姓有收看本地节目的强烈需求;而且地方广播电视节目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覆盖较为困难且成本很高,通过卫星直播传输,定向覆盖本省用户,可双双节约传输成本,提高地方节目覆盖率。
5.3 开展增值服务
为调动产业链各方的积极性,在做好现有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同时,还要拓展服务内容,增加付费频道等增值业务和高质量节目,可以优先选取部分气象、科技、教育、健康、影视和生活服务类等比较适用农民群众收看的付费频道,上直播卫星户户通平台,供用户选择收看;还可以与电影院线合作,通过直播卫星将最新的电影传到农户家中去。
6 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未来的管理趋势
6.1 加强媒体支持
加大农业节目发展力度,明确划分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的界限,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引导媒体综合分析农村、农民、农业需求,建立媒体与农村的相同利益点,大力支持农业节目。根据农民的需求安排节目、规划播出时间,平衡娱乐节目和知识性节目的数量,增强用户的自由选择范围,使农民通过观看、收听,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健康愉悦身心。
6.2 加强运行维护
一方面,基层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定期巡检,受理、发现并及时处理普遍性的技术性问题。另一方面,强化对乡(镇)广播电视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技术,确保农民反映的信号差、无信号、调频道等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6.3 加强资金保障
重视广播电视配套设备设施建设,提升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尤其是信号覆盖面积偏小的广播电视频道,实现农村广播电视信号的良好接收。注重确保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均衡性,解决农村内部一定程度存在的媒介接触分化问题。
7 结语
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当前及今后的推动中,要主动顺应技术、业务、管理趋势,进一步实现“村村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切切实实使人民群众享受到均衡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楠.中国卫星直播广播电视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展望[J].运营管理,2015(8).
[2]李海江.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J].信息通信,2012(3).
[3]周然毅.广电“村村通”建设历史、现状和未来[J].新闻学与传播学,2006(5).
未来广播电视 篇2
一、关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概述
首先,公众是公共服务的直接对象,无论是从公众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都可以见得广播电视有平等服务、普及服务和多元化服务的要求[2]。而结合以我国当前的人口现状、广电传播现状来看,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其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要满足公众的需要,正是由于公众需要,决定了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的这一重要公共价值,继而决定着广播电视承担着为公众传播优质信息、教育、娱乐、展现多样性文化等任务。要怎样才能将广播电视所承担的这些任务实际落实到广播电视媒体的日常运作当中,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要致力于探索的主要内容。而这也就需要我们对公众眼中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进行把握。
二、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表现现状评价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无论是哪一家广播电视台(总台)都有着少至几个、多至几十个的频道或者是频率,它们都是采用市场化经营策略的,像是以往借助于公共财政支撑的那种传统公共服务模式已然不复存在。我们在本文中主要就对新闻、剧集、娱乐、少儿与社教这五类节目展开相应分析,了解公众眼中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评价现状。1.整体评价分析。由调查结果来看,公众对广播电视的“关注民生、贴近百姓”这一方面内容评价表现的最为满意,排在后一位的则是“关注公共事务”、“内容丰富可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从整体来看,公众眼中对这三个方面的评价是倾向于肯定的。2.对频道、频率的评价。我们主要就CCTV-1/新闻频道、CCTV其它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本省卫视频道、本省地面综合频道、本省广播新闻台、本市电视综合频道、本市广播新闻台、本省广播综合台、本市广播综合台这几类做针对性调查。结合以调查结果来看,公众最满意的是CCTV-1/新闻频道,而本市广播综合台的评价表现则是最低的。不同媒体间做比较来看,公众对电台公共服务的现状评价要比电视低[3]。3.对分类节目的评价。(1)新闻类节目。公众对新闻类节目的评价满意度超过了一般,但距离满意还有些距离。就其中的细节来看,公众对“新闻传达国家与地区政策”的这一内容评价满意度最高,另外对于其他像是“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真实可信”以及“新闻关注了重要事务,发挥出舆论”等这些方面的公共服务表现也是较为肯定的。而就公众评价较低的是“消息来源多样化,可平衡报道各方意见”以及“报道详细深入、可引发思考”这两个公共服务表现,虽然评价并不尽如人意,但总体上来看,对新闻类节目的评价是较为满意的。(2)剧集类节目。剧集类节目主要是指在广播、电视上播出的各种类型的电视剧、广播剧等等。结合以公众对这一类节目的公共服务表现来看,评价整体上而言超过了一般的程度,但是相较于满意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在其中各方面的公共服务表现内容中,公众最为满意的是“题材密切关注了现实生活”这一点,另外在“制作精良”、“思想价值”这两个方面上获得的公众评价也是较好的。而公众评价最低的则是集中于创新、品味格调方面,结合具体内容来看:“格调高雅、艺术品味高、观赏性强”以及“不煽情、不渲染暴力和性”这两个方面所得评价较低。最差的评价则是集中在“原创性高、不跟风抄袭模仿”上,公众对该项的评价分数总体较低。(3)娱乐类节目。娱乐类的节目像是综艺、真人秀、脱口秀、才艺竞演、情感倾诉等节目都囊括其中。公众对这一类节目的评价超过了“一般”,但未达到“满意”。就其中所包含的各项内容来看,受到公众一致好评的是“主题健康向上,倡导良好的生活态度”,之后受到公众认可的是“节目在形式上活泼、生动”“没有歧视倾向,符合道德”“主持人才艺多、有魅力”等公共服务。另外在品味格调以及原创性的.相关评价上,却并未得到公众认可,评价值较低。(4)少儿类节目。公众对少儿类节目的公共服务评价评分基本达到了满意的程度。其中颇有好感的内容是“题材与小朋友兴趣所在相贴合”,所获评价最高。而评价最低的则是集中在“节目制作精致、优良”上,另外像是“有教育启发性”的公共服务评价上也得到了较高分值。(5)社教类节目。社教类节目总的是指社会教育、文化教育这一类节目,像是科教节目、纪录片、法制节目、军事节目和生活服务节目等囊括在社教类节目当中[4]。公众对该类节目的评价趋于满意。其中在“选题关注公共问题”的这一公共服务表现上,获得了公众极高的评价,另外在“内容有知识、思想”“对生活有帮助、启发”这两个方面,也获得了公众认可,均趋于满意。而评价最低的则是“价值观多样”“制作精良”“呈现方式灵活”这三个方面的现状。
三、公众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未来期待分析
结合以公众眼中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评价,以此来对公众对其真实看法做精准的把握。另外,我们再结合以对公众“在选择节目上的因素考量”等方面做了解,从整体上对目前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表现现状、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善来进行探析。1.观看、收听的动机分析。对公众观看、收听广播电视的动机进行分析来看,动机主要是“对实事和政策进行了解”“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对有用信息的获取”,这三个动机是排名靠前的,而最后是为了满足公众的“消遣、娱乐”需求。2.节目选择时的因素考虑。我们列出了下面几个因素来对公众进行研究:节目真实可信、内容有深度有启发、选题有意义、立场公正、节目生动活泼、主播与嘉宾表现、制作精良、表达易于理解,从公众的选择来看,前四项都是公众集中选择的选项,这也能看出,公众在对节目的选择上是非常注重内容质量的[5]。3.公众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期待。(1)期待服务平等。公共服务要求针对于不同人群、族群提供平等的服务。通过调查我们对结果进行总结来看,公众认为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服务,其次需要加强对高领人群、少年儿童以及残障人士的服务。由此来看,公众认为,广播电视媒体没能达到平等服务的这一要求,对农民、老人和少儿这几类弱势群体的关注较少[6]。(2)期待多样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承载着向公众提供多样化节目、满足人们各方需求的重任。通过对公众的调研,提示在“健康知识”、“法律知识”上的内容为公众所需,是当前公共服务所欠缺的[7]。(3)期待品质。通过研究总结,我们发现公众对“提供权威可靠的新闻信息”、“强化舆论监督力”、“提高节目教育性与深刻思想”这三方面的需求较大。由此也印证了上文当中公众对广播电视品质上的要求,公众期待改善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知情权满足这一方面[8]。
四、结语及思考
总结全文来看,研究结果提示,公众眼中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表现获得的总体评价在一般和满意之间,媒体在创新性与端庄这两个方面的表现是公众反馈最大的问题。公众眼中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现存较多缺失,尤其是表现在舆论监督、知情保障以及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这三个方面上,另外在平等服务上也有所缺陷,缺少对农民、老人、少儿这些弱势群体的重视。关于少儿群体的问题,公众既肯定了媒体做出的努力,但又认为媒体对少儿服务有所欠缺,这也要求媒体应致力于对服务的完善,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在多样化需求的满足上,媒体作为也有一定欠缺,主要来看,应加强对健康、法律等实用性服务于新闻信息服务的建设与完善。综合上文探析结果来看,我们应针对公众眼中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存在的现状缺陷进行梳理,结合其未来期待,积极推动媒体对公共服务的改进,通过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保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推动广播电视媒体改进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秀梅.浅议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共享及实现[J].大科技,,25(13):283-284.
[2]杨六华,刘玉东,陈建文等.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建设现状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43(4):118-121.
[3]程远丽.我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理论和体系建构探究[J].大科技,,14(16):300-300.
[4]邓鸣升,马军.我国广播电视服务公共服务问题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36(15):7-9.
[5]吕洪.当前广播电视传输新技术的应用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7(20):4646-4647.
[6]马晓娟.试论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失衡播出的现状及对应策略[J].民营科技,2015,25(12):244.
[7]宋芳,王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1(4):27-29.
[8]付仲东.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76-77.
Machinima,电视的未来 篇3
这家公司里面像是大学宿舍的装潢,街机游戏、塑料垃圾,以及从比萨盒子里偶尔飘散出来的气味,这个地方甚至让人想起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洞穴。
然而,这里是最大的网络视频生产商,2012年12月,Machinima在全世界已经有2.62亿名观众,在过去的12个月里,网站浏览量已经超过200亿次,而2012年的E3视频游戏也取得了每天1440万总浏览量,在新上线一周之内就有4.55亿条评论,在2012年的9个月里,它在Youtube的独立频道中浏览量都居于首位。
在过去3年中,游戏玩家之间进行语音互动已经成为18~34岁男性的主要娱乐形式。Machinima.com与一般的网络平台完全相反,它本质上是可供链接到Youtube上各个独立频道的中转站,每一个频道都专注于不同类型的视频。射击游戏频道Respawn、角色扮演游戏频道Realm,以及竞技类游戏频道等都包含在内。此外,网站还有致力于提供娱乐的Prime频道,而Machinima也会与其他制作公司合作生产脱口秀等视频节目。
Machinima几乎拥有全世界所有的视频制作爱好者,现在已经招收6000多人。他们的工作原理是:如果有人将视频上传到Youtube上,这些工作人员就会向他们推销自己,并与他们建立联系,如果他们上传的视频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收视率,并具备某种专业度,他们就会成为Machinima公司的网络代理人,这些网络代理可以利用公司的营销设备和广告销售团队推广自己的视频,而这些视频的浏览量就会被归入Machinima的浏览量中。
Machinima产品部主管Scott Robison在进入网站工作之前,已经在电视领域工作了十多年,他认为,随着网络渠道越来越进入成年人的选择领域,Machinima也需要开始设立自己游戏规则,当然也需要做得更为专业,或许现在网站看起来依然只是一个游戏天堂,但它依旧需要推出更多专业内容。
欧洲广播人眼中的未来广播 篇4
一、探讨广播的数字化未来
1. 各国数字广播发展现状
在主题为“数字化未来:数字广播的发展现状”论坛上, 统一负责英国数字广播发展的Digital Radio机构CEO Ford Ennals认为, 数字广播是欧洲广播的未来, 目前英国33%的收听是通过数字平台, 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 DAB覆盖率达到94%, 越来越多的新车把安装数字广播作为标配;英国广播业需要从车载、宣传、覆盖、内容和合作等方面, 营造良性的数字广播生态环境, 目前已经启动一项耗资1000万欧元的数字广播宣传计划。BBC前战略主管Paul Robinson表示, 数字广播推进进程可能没有想象的快, 英国努力了十多年, 但DAB数字广播的听众仍然在20%左右。
在德国, 负责数字广播推广的Digitalradio公司, 启动了“KISS”计划, 即:Keep it simple, stupid (简单、简捷最重要) , 将重点放在内容、有吸引力的终端、良好的收听体验方面。目前, 德国数字广播的覆盖率为72.4%, 车载数字广播方面积极与汽车厂商合作。挪威计划到2017年关闭FM, 未来两年实现50%的人使用数字广播, 目前为26%。
荷兰Radio 538电台主管Jan-Willem Brüggenwirth认为, 广播的未来在于数字化革新, 荷兰广播行业看好DAB+技术, 未来10年将努力实现从模拟到数字的整体转换。
“混合广播——FM, DAB+和IP的融合”论坛上, 欧洲广播业提出:Broadcast+IP=Hybrid Radio (混合广播) , 即传统无线电广播和互联网广播的融合。英国Radio DNS机构主席Nick Pigott介绍了如何采用Radio DNS (广播域名系统) 技术实现混合广播, Radio DNS是一项开放技术, 将FM、Digital、IP技术融合在一个终端上, 使用者可以通过FM/AM、DAB、高清广播等介质收听, 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数字平台收听音频内容, 通常伴随视觉和互动信息。汽车零部件制造商Visteon的设计师Tobias Wallerius表示, 混合广播能使车内广播收听更便捷。英国Radioplayer数字平台的Michael Hill表示, 混合广播的页面设计需改善, 以便于人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电台。
欧洲广播联盟 (EBU) 媒体主管Annika Nyberg、英国广播专家James Cridland、德国跨媒体内容发布公司FORCE Innovations主管Babak Zeini参与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的发展策略”的主题研讨。Annika Nyberg表示, 欧洲通用芯片 (Euro-Chip) 是确保欧洲广播未来持续发展的惟一途径, 将数字 (DAB/DAB+/DMB) 、模拟 (FM) 等集成在一个终端内, EBU已经和汽车制造商、网络运营商、智能手机等终端生产商沟通, 让其在生产时就安装Euro-Chip;2012年10月EBU启动了Euro-Chip计划, 希望使其成为行业标准。Babak Zeini介绍了广播通过移动互联网发布内容的方式。James Cridland表示, 多平台音频发布是广播的未来。
2. 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平台打造
英国统一的互联网广播平台Radioplayer的主管Michael Hill认为, 广播行业正逐渐意识到合作和结盟的力量。Radioplayer是由BBC和多家商业广播共同打造的, 通过“在一个平台上收听英国广播”这样的行动来提高数字收听, 未来将登陆更多的移动终端和智能电视。德国领先的互联网广播平台radio.de主管Bernard Bahners认为, 第三方平台能为电台带来更高的收听率。瑞典SBS广播数字媒体主管Simon Gooch认为, 电台必须有自己的在线音频传播平台, SBS打造的Radio Play平台实现了播放器网页化, 避免人们访问电台网站打开播放器然后关掉网站的做法。参会者大多认为, 第三方集成数字平台应该在提高收听和推广品牌方面为电台带来更多的价值;广播要积极研发后台和前端系统, 自己掌握内容在不同设备和平台上的发布, 第三方运作是有风险的。
在“多平台广播:新内容, 新收入”主题论坛上, 德国Radio Energy电台负责在线业务的Caroline Grazé认为, 互联网广播意味着更多的收听者, 核心在于如何从这些新的互联网用户上盈利。澳大利亚ABC Radio的James O’Brien表示, 如果电台有好的主意, 可以在网上尝试。来自土耳其Spectrum Media的Ali Abhary表示, 太多的内容选择容易让人混淆, 传统广播仍有吸引力。
伦敦媒介研究公司Other lines主管James Dickie认为, 英国只有25%的18—24岁受众使用传统收音机, 在德国这个数字为50%, 未来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收听广播的人数将增加, 电台必须意识到广播消费方式的变化, 提供好用的App等平台, 增加互动性和个性化, 与听众建立关系。
在“分享你的声音”论坛上, 被称为音频社交分享领域Youtube的德国Sound Cloud网站, 其音频内容主管Ben Fawkes介绍了Sound Cloud的发展策略, 譬如发布适用于各类智能终端的App、开放API、与Twitter等社交媒体融合、为付费用户提供更多功能等。
在“智能电视上的广播App应用”论坛上, 数字跨媒体机构Spoiled Milk的CEO Christian Richter认为, 广播应该登陆电视平台, 电视毕竟是家庭媒介消费的重要平台, 智能电视是集成App的重要平台。德国big FM广播的Aleks Rustemovski讲述了他们在登陆智能电视方面的努力, 采用数字跨媒体机构Spoiled Milk的技术, 将广播、在线内容、社交媒体、图片和视频内容等整合在App上。
3. 互联网广播的竞争
在互联网电台方面, Spotify欧洲区销售主管Ross Adams展示了Spotify的主要产品, 他认为Spotify不是广播的敌人而是朋友, 应加强合作;Spotify在20多个国家有超过2400万用户。在英国, 16%的Spotify用户不听商业广播, 只有10%收听BBC, 与Spotify合作, 能够帮助传统广播到达新的受众群。市场研究公司Edison Research的Larry Rosin介绍, 在美国, 42%的美国人收听潘多拉网络电台, 20%的人每周收听, 潘多拉在美国五大广播市场已经成为18—34岁听众的首选, 广播集团将潘多拉视作竞争对手, 并研发类似潘多拉的内容定制和推送功能, 与潘多拉竞争。
二、广播运作与经营理念方面
1. 各类电台运作与管理方面
在“广播主管畅谈未来”的论坛上, 德国NDR广播主管Joachim Knuth认为, 广播的未来在于独立的新闻性, 要能够设置公共议题;英国Real&Smooth Radio主管John Simons认为, 英国广播的未来更在于品牌, BBC在英国逐渐面临真正的市场竞争, 未来商业广播应通过合作增加竞争力, 不要固守自己的资源;瑞典Sveriges Radio主管Cilla Benk.o认为, 广播的未来在于赢得受众信任, 且应主动走向受众。
欧洲广播协会 (AER) 主席Stefan Moller认为, 虽然媒介环境不断变化, 广播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媒介和世界上最早的社交媒体可以生存得很好, 当信息和媒介无处不在的时候, 广播的定位应该是:人们最值得信赖的伙伴。广播的优势在于精心制作的谈话、故事、娱乐、新闻、音乐等的混合物, 而互联网上的信息难以获得人们的信任。当前和未来的广播是多平台的, 听众并不在意技术和平台, 在意的是获取信息的随时随地, 任意终端和自由、便捷。所以, 广播的未来仍是内容为王, 品牌为王。此外, 广播还要重视以共赢互利为基础的合作。
法国最著名的NRJ电台, 最近三年每年听众增长100万。NRJ的三位主讲人介绍了经验:采用比较进取的音乐战略, 一首不错的歌曲刚刚出现在网上, 电台就会在节目中播出;依靠早间和晚间节目赢得听众;重视社交网络, 利用Facebook、Twitter和听众互动, 为移动收听制作多款App, 邀请听众走进直播间, 以尽一切所能靠近听众;希望电台在听众心目中意味着“最热的歌手”和“最热的音乐”, 通过线下推广和活动强化这一点;电台一年一度举行颁奖典礼, 最大牌的歌手都会参加;保证频率的氛围和基调流畅, 频率宣传片花、明星采访、听众参与不能破坏频率基调的流畅。
BBC Radio 1负责可视化制作的主管Joe Harland表示, 人们已经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甚至电视屏幕来消费广播, 所以广播必须在可视化方面有所行动, 通过图片等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音频内容, 便于互动。柏林Kiss FM主管Christian Schalt认为,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市场上的变化保持敏感。伦敦Magic 105.4反其道而行之, 认为要赢得早间时段的听众需要巨大的成本, 所以将主要投入放在早9点到晚5点的白天时段节目编排上, 专门播放音乐和较短的演讲片段, 使节目氛围与听众的心境保持一致。
会议上有一种观点, 广播的未来更在于语言 (speech) , 而不是音乐。法国RMC体育谈话电台CEO Frank Lanoux表示, 他们的成功来自三方面:一是有个性的主持人, 他们保持着好奇心和开放的心态;二是观点, 过多的信息让人迷惑, 为听众提供观点很重要。RMC重视通过节目中的争论给出观点;三是就听众感兴趣的话题互动。
提供广播节目创意咨询的TMGS Creative公司主管Mark Gillman, 强调广播必须令人振奋, 释放人们生活中的厌烦感;通过新的方式接触听众, 让听众的声音出现在广播中, 使其感觉到广播可以为他们所用。
2. 广播经营方面
澳大利亚广播营销专家Paul Weyland做了“像广告主一样思考, 像疯子一样营销”的演讲, 要给客户一个“必须从你这里购买”的理由。客户最了解自己的市场、产品, 要帮助客户计算投入回报率来激励其增加投入, 学会说服电台决策者, 学会为客户撰写投入建议等, 降低广告价格应是最后的选择。
德国广播市场专家Florian Ruckert认为, 广播需要重新获得广告主的重视。欧洲广播营销团队应改变销售广播的技巧, 在创意、研究、沟通、创新等方面增加投入。譬如德国广播以77.5%的覆盖率成为最有效果的媒体, 这样的信息应该在销售战略中反复提到, 即:销售“话题”而不是媒体;销售“解决方案”而不是展示;销售“效果”而不是折扣。这一切最终指向广播的力量, 即激发消费者做出购买行为。
英国天空广播公司推广和市场合作主管Bob Suppiah表示, 欧洲广播还应努力证明自身作为优秀广告载体的价值, 让更多的潜在广告客户理解和体验广播, 提供更精确的广告数据分析等来改进广播和客户的关系。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互动和挖掘用户需求
广播应该尽快适应潘多拉等数字平台上的音频服务对受众音频消费方式产生的影响。澳大利亚最有影响力的广播品牌“Hamish and Andy”节目, 其制片人Sam Cavanagh认为,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 广播要培养自己的粉丝, 而不仅仅是听众, 最忠实的5%的粉丝创造了超过30%的份额, 成功的节目都能够在各平台上搭建自己的粉丝社区。他说这档节目遵循五点原则:必须在广播中听起来有吸引力;必须在其他媒介上有影响;必须有事件性;必须进行在线传播;必须能够在社交平台上传播。也就是说, 节目不仅是为广播生产内容, 还应生产适合多个平台的内容。美国的David G.Hall指出, 广播界应该从社交媒体的发展中意识到, 听众也需要有他们自己的听众, 通过社交媒体和受众互动, 让听众意识到电台也在倾听他的声音。
BBC Radio 1 and Radio1Xtra电台主管Ben Cooper, 讲述了电台如何吸引年轻听众, 包括:面向30岁以下听众执行“看——听——分享” (WATCH—LISTEN—SHARE) 战略;发起“Big Conversation” (“大规模对话”) 计划, 与13—24岁的青少年探讨他们关心的教育、工作等问题, 通过各类平台、以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来探讨;通过更换主持人、内容年轻化、举办面向年轻人的活动等, 来表明电台的目标听众是年轻人;除官方调查工具外, 通过Twitter、Youtube评论和Facebook帖子等掌握受众对内容的反馈。
多家电台在鼓励受众参与在线互动方面有新举措。德国Frischr广播媒介部门主管Hannes Mehring表示, 他们研发了一款通过游戏奖励方式与听众互动的App, 上传更多照片、听广播时间长或者参与电台活动的用户, 将获得更多的积分和奖励;Frischr与德国在线广播Detektor.FM合作打造了一档互动性节目“Vox Publica”, 每月一期, 听众可以投票选出节目的话题, 可以上传文字、音视频, 节目内容基于这些内容形成。英国UBC媒体集团Unique Interactive电台也打造了一款游戏互动型App, Simon Blackmore表示, 听众非常乐于通过App等平台贡献他们的知识。
社交媒体Twitter英国地区负责广播合作的主管Dan Biddle认为, 广播应该思考如何通过有吸引力的内容, 让人们愿意通过社交平台与朋友分享。荷兰NOS电台将新闻生产与社交媒体结合起来, 通过Twitter、Facebook, NOS打造了一个1500位受众生产内容的网络, 和电台分享他们的知识、专长和经验, 就像1500位随时在现场的“外部记者”。当然, 这样的网络需要电台对听众提供的内容进行验证。瑞典广播在会上发布了《记者的社交媒体手册》。
英国Dollywagon媒介科学中心的主管Jason Brownlee认为, 使用媒介语义分析方法可以发现社交媒体上关于电台的评论的价值, 发现听众对电台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商业推广活动是否有效和有吸引力等;受众在社交媒体上的评论作为数据具有真实、直接、自发等优势, 能够发现受众的行为和兴趣特征等。
三家领先的媒介调查公司参与了“受众测量大战”的主题研讨。业务遍及85个国家的Ipsos Media CT (益普索媒介研究) 公司主管Jim Ford表示, 益普索采取传统和数字媒体受众分析、媒介调查、受众获取, 以及搭建在线平台、社区等方式, 对新内容或服务的前景进行预测。英国Rajar广播受众调查公司的Jerry Hill表示, Rajar年度样本规模接近11万, 被调查对象通过日记形式记录每周广播收听情况。英国Kantar媒介受众调查公司主管Keld Nielsen表示, Kantar不仅想了解受众, 还要理解受众, 使用便携式个人测量仪 (Portable People Meters, PPMs) , 对受众的所有媒介消费行为进行测量, 还开发出针对智能手机的测量设备。
四、广播节目生产方面
广播是最擅长讲述连续故事的媒体。在“广播要善于讲故事”论坛上, 德国私立电台主管Valerie Weber认为, 节目主管决定着频率内容的整体氛围, 是“心情管理者”, 决定着频率内容赋予听众什么样的心情。美国广播专家Valerie Geller认为:“能在生活中谈论的事情, 就一定能够在广播中谈论, 要吸引男性听众, 就要给他们一种画面感, 而女性更容易对情绪性的话题感兴趣。”Geller强调了四个在广播中讲故事的原则:一是题材有吸引力, 健康和安全是所有人都关注的话题, 还有情感和金钱;二是目的性要强, 想好它对听众的意义何在;三是要有观点和立场, 给予听众某种倾向性;四是故事讲述的技巧, 好的主持人能使故事变得有启发意义、有趣。
NPR获奖科普类节目Radiolab的主持人Robert Krulwich谈论了节目的成功之道, 即“以有想象力的方式利用广播, 让科学为大众所接受”, 通过独特的叙述方式配合背景音乐, 带领听众去探索睡眠、记忆、音乐语言等科学主题。节目曾获皮博迪奖, 播客下载量居高不下。
来自三家电台的代表参与了“改组新闻编辑部”的主题讨论。德国NDR广播的Jens-Peter Marquard介绍了德国新闻广播“调查记者库”的模式, 当人们习惯了在线跟踪新闻, 广播应提供更多的调查报道, 这样, NDR的新闻内容开始被更多媒体引用。内容制作公司Regiocast的主管Matthias Pfaff认为, 目前广播电台的新闻制作仍然处于资源浪费状态, Regiocast为十几家电台提供定制的新闻内容, 提高了电台的资源效率。
意大利RAI Radio 2广播晚间音乐节目Rai Tunes的主持人Alessio Bartallot认为, 广播制作是一种艺术, 这档节目已经超越了传统广播节目的形式, 它是跨媒体的, 听众可以通过Facebook和Youtube和节目互动, 上传自己认为应该播出的歌曲到Youtube上, 和主持人一起完成一期音乐节目的播放列表。
美国广播专家David G.Hall认为, 欧洲的广播谈话节目主持人更温和、不激进, 谈话广播对主持人要求高, 仅仅会问貌似激进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还有两个秘诀:一是要有娱乐性、有趣, 说出人们在想但没有说出来的东西;二是在节目开始30秒内说到重点。
曾获德国广播奖终身成就奖的广播主持人Arno Müller, 参与创办104.6 RTL电台并担任制片人和节目主管, 他认为电台最宝贵的资产是团队, 电台爱员工, 员工热爱电台。主持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 而主持人必须真诚、真实, 无须遮遮掩掩, 你需要给出情感才能获得情感, 可以将自己人生中的故事和听众分享, 他们不了解你, 就不可能喜欢你。
未来的电视 篇5
有一天,有一支著名的外国足球队来华访问,要与我国国家足球队比赛。我听到消息之后,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开车去买门票。可是到了售票处,那儿已经挤满了购票的球迷,已是一票难求了。
我只能回到家,看电视直播了。我家的电视,是我刚刚发明的“万能电视”,功能齐全强大。
这时,我的一位小学同学来我家做客,还带着他的小儿子。于是,我们一起边聊边看电视。
刚开始,小家伙挺乖,和我们一起看足球赛。可不到半小时,就又哭又闹,非要看动画片。
“别管他,一会儿就好了!”孩子爸说。
我说:“正好让你们看看我的多功能电视的奇妙。”说完,我手拿遥控器,按了一下按钮,电视机的屏幕一分为二,左边继续播足球赛,右边切换成了动画片。
电视节目的未来 篇6
在新加坡参加亚洲电视论坛暨市场会前,我参加了一个小规模的由一家版权公司主办的酒会,其内容是卡拉OK频道的亚洲开播式。卡拉OK是非常普通的娱乐形式,从镭射唱片时代开始,历经VCD、DVD、蓝光,终于走到今天的网络时代。应该说卡拉OK如果作为电视内容并不奇怪,因为它一直就是与电视同步的。但历史上确实没听说过谁办过卡拉OK电视频道,毕竟大家以为这样的内容是不能用于广播的。可是今天,借助新的技术,卡拉OK电视作为电视内容被呈现出来,而且具备商业价值。美国的卡拉OK频道主要借助微软的Xbox上的功能和其会员系统来实现。办这么个频道,可以从版权和唱歌两方面收到钱,难怪有人愿意去做。
电视在变,电视内容也必然在变。多屏的内容呈现必然是电视内容跨出的改变第一步。
在中国,也许YY、QQ或者唱吧什么的手机应用,可以组织起这样的电视内容,一种UGC的简单生产方式。可以说,未来的电视内容可以在我们的UGC、PGC的争论中,看到些不完全符合专家描述的雏形。
会中,我应邀参观了GlobeCast设在新加坡的卫星传送中心,这里作为亚洲的信息中枢,汇聚了全球各地的主要电视频道,包括中国江苏卫视国际频道。但他们并不仅仅做一个简单的播出控制,他们甚至参与到节目的编排,为不同地区的观众提供符合他们生活习惯的编排表。说是卫星传送,可是他们也普遍地使用光缆。这种编排以及增加字幕和其他画面服务,都让未来的电视内容有了更多可能。
今天的模式节目在中国是收视率战争中的主角,而如何获得最好的模式节目成为中国各电视台的追逐目标。在亚洲电视论坛、戛纳电视节等活动上,各种各样新潮的节目层出不穷,人们迅速进入到选择困局中:一方面,自己的爱好可能会阻碍发现好的节目,新的节目;另一方面,看到过多的内容,却不能从中发现黄金,令自己淹没在节目的海洋之中。而相应的服务应运而生,许多公司提供节目数据库,向用户展示样片,提供节目收视数据,类似的有法国的NOTA,美国的TV Tracker,瑞士的FreshTV等。在节目之上,衍生出的节目数据公司,会在未来大行其道。
在会场上,我和一位老外聊天,想要寻找一些给新媒体用的节目内容。他马上说有这样的短节目。可是新媒体就是要短节目吗?在新技术和高速网络条件下的今天,新媒体的视频内容并不简单是短视频而已。在会上还听到有人发问,未来的视频节目内容一定要叫电视节目吗?网络节目可不可以是第一位的?将来电视节目制作人都是为电视台制作节目吗?在这样的会议听到这样的言论,我相信差不多是变天的时候了。那些独立制作人已经早就不喜欢只是给电视台提供内容服务了,而电视台里的制片人们也急着想做给网络。TV Conent马上要变成Web Content,而这样的节目展会上,必然是网络媒体来唱主角了。比如,戛纳电视节就已经明确口号,给每一个屏的内容创意提供机会。
电视在变,电视内容也必然在变。今天的模式节目很多已经有配合多屏的内容,而NBC今年推出的《百万秒问答》节目,在技术上有很多失手,导致节目效果不佳,但是多屏的内容呈现必然是电视内容跨出的改变第一步。未来电视内容有很多想象的空间,大量文科出身的制作人不知道能不能感应到这种压力,而我们的电视台能不能适应这样的场景变化?
未来广播电视 篇7
目前, 向未来信息通信网络发展的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及通信网的融合正在逐步开展, 未来将会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 以及资源共享。作为传统传媒的广播电视业自从诞生以来, 以自身收听成本低、操作简单、传播迅捷、覆盖广泛等优势, 长期以主要媒体的身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影响。然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产业格局的进一步调整、媒体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观众群终端的多样化, 传播以及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在新的环境下如何顺应市场变化, 开发新的市场已成为广播电视业面临的首要挑战。[1]
以网络电视为例。网络电视是网络传媒的一种。通过互联网电视服务器的建立, 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客户端运行电视的终端设备上。就可以通过电视网站或应用程序等, 在连接互联网电视信号的终端设备接收网络电视, 媒体融合之后传统媒体也可以通过网络把节目内容传播给新兴的媒体用户, 实现电视服务网络化的崭新阶段。与互联网融合后的网络电视, 弥补了电视线性传播、不能检索、无法保存等不足。网络电视结合了互联网与视频电视的共同优势, 可以根据观众需求为不同观众提供各自需要的节目, 节目种类更加灵活多样, 还可以为观众检索和保存喜欢的节目。网络电视的传播方式多样化, 打破了以往线性传播的特点, 极大程度上扩展了传统意义上电视的覆盖面。当然, 媒体的相互融合并非短时间内就能完成, 电视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仍在不断进行中, 移动广播电视终端是当前广播电视业应该着重关注的。不断发展的技术逐步实现了产业间的融合, 使人们看到了融合后的新兴传媒方式。一方面, 数字视频电视通过传送数字化的视频信号, 为电视带来了高清画质、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以及智能化的服务系统;另一方面, 3G技术的引入也带动了电视产业向新的阶段发展, 对电视而言, 3G最重要的贡献是带来了更多的“移动电视用户”, 这是在新兴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业十分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用户群体。[2]
2 信息传播不断向移动化、分众化发展
观众通过电视或广播接受不同信息, 电视广播独有的强伴随性特点让收看或收听成为一种“伴随”的行为, 我们常常一边看电视或听广播, 一边做别的事情, 而其他媒介就很难实现。而智能手机、汽车的普及, 使得“移动电视用户”逐渐增多, 成为了广播电视业不能忽视的观众群体, 这也反应出电视广播在新媒介下的便携性。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移动观众”已成为广播产业的主流观众, 每年以20%的速度逐年递增, 15.4%的居民开车或乘出租车时都会收听广播, 据此说明, 每天在车上收听广播的听众已达到8000万左右。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社会不再是原本的单一结构, 多样化的利益群体不断出现。不同阶层的群体在其生活方式、消费取向、价值观念、文化追求、社交圈子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在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大背景下, 电视节目应打破原本的观众只能被动接受, 无法对节目进行选择的传统形式, 我们应根据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 运用新的科技手段, 主动推出更加专业, 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内容, 对于新兴媒体的挑战从容不迫的应对。[3]
3 移动广播与LBS技术的结合
传播信息的媒介形态随着信息技术向多样化发展的同时, 自身也发生重要改变。
3.1 广播向移动点播式发展
细分化市场同时也带来了媒体细分、观众群体需求细分, 主要表现为根据不同观众的需求“量身定做”。社会群体不断向更加细化的“多层分级”发展, 为了满足不同的观众群所追求的“个性化”、“定制化”的节目内容, 针对移动化和分众化的广播受众群体的特性, 点播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在支持点播式广播服务的车载和手机广播终端结合LBS技术, 根据听众所在地理位置提供满足需要的高品质的多媒体化、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互动信息节目, 还可以提供一些符合人们习惯的分类信息服务等, 使广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把听众真正需要的信息传播给大众。
3.2 对于位置信息的引导和调度
广播电台因自身特有的资源优势, 高效地对车辆进行调度, 达到疏导交通、缓解高峰期交通压力的目的。结合了LBS技术的广播终端, 可以根据听众的地理位置, 发送满足不同的需求的、更具针对性的路况信息。社交网络已成为普遍流行的社会现象之一, 如果在社交网络中加入结合了LBS技术的广播手段, 可以让用户轻松获得处于同一地区的群体信息, 为用户提供“群体化”的节目信息, 提升广播在听众群体中的影响力, 从而进一步提升在媒体中的竞争力。[4]
参考文献
[1]王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业发展策略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08, (02) .[1]王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业发展策略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08, (02) .
[2]程士安, 陈思.基于地理位置服务 (LBS) 技术平台的传播规律——以“街旁”为例解读技术赋予信息分享的新权力[J].《新闻大学》, 2010, (04) .[2]程士安, 陈思.基于地理位置服务 (LBS) 技术平台的传播规律——以“街旁”为例解读技术赋予信息分享的新权力[J].《新闻大学》, 2010, (04) .
[3]李秀磊.经营广播[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06) .[3]李秀磊.经营广播[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06) .
正在实现的未来电视 篇8
还记得上一次看电视是什么时候, 多长时间吗?当电视观众逐渐朝老龄化趋势发展时, 年轻新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互联网、平板、智能电话。曾经一家老少围在电视机前专注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短, 即便是在春晚这样的时刻, 低头发微薄、编段子的时间估计更占多数。在新媒体冲击下, “电视没落”的论调一度尘嚣至上, 但正如有接近400年历史的现代报纸并未消亡一般, 电视也自有其立足之地, 而这立足之地或许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可以窥见的一点是, 在近年CES等国际大展上, 众多厂商所展示的的那些令人尖叫的技术, 那些令人震撼的显示, 那些令人难忘的体验, 正推动新一代智能电视重回业界焦点。与此同时, 尽管在业界期待下Google TV、iTV迟迟未能面世, 但作为全球之最具创新力的两家科技公司Google、Apple在电视领域的发展一直牵动产业走向, 而英特尔、三星等也是纷纷涉足电视领域, 其各自均难掩筹谋一个电视大未来的心。
在4K、柔性屏幕、体感等关键词背后, 许多技术控, 或者同你我一样的科技迷开始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 畅想着未来的电视会是什么模样?当然, “智能”必将是未来电视的关键形容词, 除此之外, 从最基本的终端显示, 到新一代的人机交互, 到某日宛如移动互联网的丰富应用, 以及产业完整上下游的健康生态链, 将组成一个可以让人们重新回到客厅的未来。所以在可预见的范围内, 我们也尝试着去描绘这样一个电视的未来。同时相信, 在趋势日益明晰、技术逐渐更替的今天, “电视的未来”正在不同程度与阶段上即将或正在向我们走来。在某些环节, 未来的革新离我们只有几年、几百日之遥;在某些环节, 未来的转变正在当下发生。
未来广播电视 篇9
1 现状
1.1 总体情况
2008年6月, “中星9号”直播卫星成功发射, 同期建成了直播卫星“村村通”节目平台, 旨在采用直播卫星技术扩大我国农村边远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 解决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2008年8月, 正式不加密播出48套电视、48套广播节目, 主要包括中央和省级卫视节目。北京奥运会前, 国家免费为广大边远地区农户安装了420万套接收设施, 实现了当地农牧民“看奥运”的梦想。
2009年12月, 根据总局党组要求, 对直播星上的节目采用加密方式播出, 建成了直播卫星“村村通”加密流节目平台, 与原“村村通”节目平台并行播出。根据官方统计, 截止2015年7月, 全国“村村通”用户已发展约2000多万。
2011年4月, 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正式启动, 试点工作在宁夏、内蒙、河北、北京等省市展开。2011年9月, 中宣部和总局在宁夏召开现场会, 总结试点经验, 对利用直播卫星在全国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提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进行了动员部署。
2011年10月, 卫星直播管理中心成立, 正式建立起了贯穿中央、省、地市、县及乡镇的直播卫星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官方统计, 截至2015年7月, 全国“户户通”用户已发展到3000万。
2013年9月, 中国首个地级卫视三沙卫视正式通过直播卫星传输, 覆盖海南省及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
2008年8月至今, 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 已解决了约5000多万用户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 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为缩小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优势特点
(1) 符合国际卫星广播业务的发展趋势
目前, 卫星直播电视占据了数字电视用户市场的70%以上。面对如此巨大的用户市场, 各国卫星业务运营商纷纷寻找新的业务发展方向, 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增加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发展卫星直播广播电视是大势所趋。
(2) 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卫星直播广播电视网是覆盖人口最多、范围最广的广播电视网, 符合我国地广人稀、城乡二元结构反差大的基本国情, 是提高覆盖水平、改善覆盖质量最直接、快捷、经济的手段, 可实现对用户接收的直接管理和节目内容控制, 可最大限度地扩大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 切实增强主流媒体的辐射力、影响力, 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3) 丰富了我国广播电视覆盖手段
目前, 全国4亿户家庭中, 有线电视用户约2亿户, 主要分布在城市, 经过十年数字化改造之后, 收看广播电视的质量大幅提升。但是, 约有2亿户农村家庭主要依靠地面无线信号收看广播电视, 最多只能收看大约6套模拟电视节目, 节目套数少, 画面质量差, 城乡广播电视服务的差距越来越大, 难以满足当前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直播卫星到户, 丰富了我国广播电视覆盖手段, 形成有线、无线和直播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协调发展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巩固了广播电视作为国家喉舌的地位。
(4) 解决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覆盖问题
在全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中, 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84个自治县 (旗) 在西部, 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86.4%。直播卫星是覆盖这些西部民族地区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目前, 包括新疆7套电视和5套广播、藏语3套电视和3套广播、蒙语1套电视及延边鲜语1套电视, 共计有20套少数民族语言节目, 例如四川康巴藏语、青海安多藏语等。
(5) 提供广播电视均等化服务的有效手段
我国直播卫星目前的发展是政府主导,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在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优势明显。有线、无线方式均受地形限制, 而一颗直播卫星就可以覆盖我国全部领土, 为广大老少边穷地区的老百姓送去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可以迅速提高覆盖水平、改善覆盖质量, 最大限度地扩大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 切实增强主流媒体的辐射力、影响力, 真正让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进入千家万户。
(6) 能够及时发布国家应急广播信息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及时准确的灾害预报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力措施, 直播卫星应急广播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灾害信息, 为条件落后、信息闭塞的偏远地区群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依托感。同时, 还可针对农村家庭、农村户外广播、渔船、高铁、长途运输车辆等特定用户, 提供应急广播及广播电视服务。四川雅安芦山地震, 国家紧急开通应急广播, 直播星到户拓展了国家应急广播的发布渠道, 基本实现了为灾区群众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和为当地政府发布信息的目标。
(7) 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在分配无线电使用频率时, 将全世界划分为三个区域, 我国属于第三区, 这个区域包括亚洲及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直播卫星的覆盖范围受到国际电联的保护, 不受国际其他直播卫星和通信卫星溢出电波的干扰, 具有很强的国内覆盖特性。
(8) 技术安全可管可控
一是直播卫星是一颗安全星, 采用了点波束隔离技术, 将卫星上行地球站的地理位置限制在一定区域内, 有效应对非法干扰。
二是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BS-S安全模式调制技术, 确保机顶盒只能接收到我国直播卫星信号。
三是对传输的节目实施加密, 一机一卡, 可管可控, 对用户实行实名制登记管理, 可管理控制每一个用户、每一个机顶盒、每一套节目。
四是在机顶盒内置GPS模块, 利用移动通信基站进行定位, 确保机顶盒只能在批准的服务区域内使用, 在技术上保证了卫星与有线协调发展。
1.3 存在问题
一是直播卫星与地面有线网络争夺用户。一方面在城市郊区、边远农村、牧区利用直播卫星传输和覆盖优势明显, 另一方面地面有线网络也在积极争取这些潜在的用户群体, 如何促进其优势互补、适度竞争、共同发展, 是广电管理从业者长期需要面对的课题。
二是非法机顶盒蔓延。为节约建设和运行成本, 我国直播卫星系统启用之初, 采取了不加密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 社会上一些企业为了谋取利益, 违规生产并非法销售直播卫星接收设施, 造成非法机顶盒泛滥, 严重影响了我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服务内容不统一, 造成混乱和矛盾。目前, 接收直播卫星的机顶盒有村村通、户户通、清流三种, 机顶盒功能、接收的节目套数、推广的渠道以及价格各不相同, 增加了直播星公共服务工作的推广难度。
四是直播卫星用户维修服务网络不够健全。政府出资为老百姓免费安装了接收设备, 但位于边远地区的老百姓在使用中设备出了问题, 找谁解决, 谁来负责接收设备、机顶盒的后期维护, 需要明确责任, 不断健全维修服务网络, 建立服务直播卫星用户的长效机制。
2 未来发展前景
2.1 技术发展趋势
(1) 发射中星9号直播卫星备份星
现在我国利用直播卫星覆盖边远农村地区已经初具规模, 覆盖用户达到5000多万, 一旦直播卫星出现故障, 将会造成广播电视信号中断, 所有用户的收看收听都会受影响。我国仅有一颗直播卫星在轨运行的现状, 不符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与覆盖的需要, 迫切需要发射“中星9号”直播星的备份卫星, 另外, 备份卫星应该加强对我国重点海域 (例如南海地区) 的覆盖能力。
(2) 采用更高压缩效率的新标准传输广播电视节目
使用更先进的视频压缩新标准 (例如AVS+标准) 传输卫星电视, 其重要意义在于可以有效地降低通过卫星发送广播电视节目对转发器带宽总量的需求, 从而节省宝贵的卫星频带资源, 实现节目的扩容。
(3) 推进卫星广播影视双向交互应用
目前, 卫星直播系统接收解码器具有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接收推送的数据和新闻的功能, 也可打电话, 收发短信。为了满足对广播影视节目的个性化需求, 在充分发挥卫星广播方式由点到面、单向、大面积覆盖等优势的同时, 卫星广播影视网可进一步尝试与地面电信网、互联网和无线数字电视的融合, 逐步实现卫星广播影视节目的点播、交互功能。
(4) 开发Ka波段高清电视卫星直播资源
相对于C波段, Ku波段的频带带宽资源更加丰富, 适合大数据、双向、高频数据传输。随着我国电视高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大量高清卫视频道的直播, 将促进高清电视卫星直播向Ka波段发展。
2.2 业务发展趋势
一是增加传输高清电视和3D电视业务。一方面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收视选择;另一方面将空置的直播卫星转发器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避免转发器带宽资源的浪费。
二是地方节目上星定向落地。直播星央视+省级卫视为主的节目内容体系仅满足了基本收视需求, 构成我国收视主体的各省级个性化频道并未包含其中, 老百姓有收看本地节目的强烈需求, 而且地方广播电视节目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覆盖较为困难且成本很高, 通过卫星直播传输, 定向覆盖本省用户, 可大大节约传输成本, 提高地方节目覆盖率。
三是开展增值服务。为了调动产业链各方的积极性, 在做好现有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同时, 应该积极拓展内容服务, 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有偿服务, 增加付费频道等增值业务和高质量节目, 可以优先选取部分气象、科技、教育、健康、影视和生活服务类等比较适合农民群众收看的付费频道上直播卫星户户通平台, 供用户选择收看, 还可以与电影院线合作, 通过直播卫星将最新的电影传到农户家中去。
2.3 发展模式及管理政策
我国直播卫星目前的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 提供广播电视均等化服务, 覆盖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地区。这种模式可以协调有线电视和直播电视的均衡发展, 借直播卫星的技术准备和运营磨合, 为有线电视再保留一段发展时间。但是, 如果长期通过行政指令规定二者的竞争空间和业务领域, 最终将会错失产业发展的契机。毕竟, 竞争并不仅仅来自广电系统内部, 现在我国电信的三大运营商高调进入4G网络, 直接用4G信号, 就可以将电视链接所有电视节目。后续有线、无线和卫星三种传输覆盖方式的定位与分界点须进一步明确, 同时适时调整, 共同发展。
未来广播电视 篇10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素质,创新能力
一、广播电视编导职业发展现状
广播电视编导在广播电视节目创作中起着核心作用, 具体从事题材策划、采访、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检查作品等创造性的活动, 该活动贯穿于节目制作全过程的始终。当前, 广播电视编导职业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 从两级办台、四级办台到制播分离, 再到流媒体、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为广播电视媒体从业人员, 尤其为广播电视编导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现阶段, 全国有省级电视台40多家, 省级频道500多家, 城市频道上万家, 这些电视台的节目运作均需要大量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广播电视编导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二) 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
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能够符合大众的口味, 引起大众的共鸣。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在策划节目时, 充分发挥编导的核心作用, 根据受众兴趣进行节目策划, 确定节目主题, 设计创作出更加吸引人的内容, 对节目的整个流程进行统筹安排, 提高节目品质。所以, 这对广播电视编导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缺乏创新能力
当前, 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掀起了一股模仿之风, 当某家电视台制作出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原创节目后, 其他电视台就会竞相模仿, 严重阻碍了节目原创性的发展, 同时也阻碍了广播电视编导职业的良性发展。造成这种现在的主要原因在于, 广播电视编导缺乏创新能力, 导致广播电视原创类节目日趋减少, 节目趋同化日益严重。
二、广播电视编导职业未来展望
(一) 提高广播电视编导素质和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要树立爱岗敬业、与时俱进的工作精神, 不断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知识, 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 及时更新节目创作理念。广播电视编导要立足于社会, 紧紧抓住时代脉搏, 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 制作出节目理念新颖、内容充实、题材创新的广播电视节目, 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播电视编导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使自己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准。首先, 广播电视编导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方针路线, 明确政治立场, 使广播电视节目具备明确的价值导向。其次, 广播电视编导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艺术水准, 对音乐、美术有一定的了解, 能够运用艺术对节目制作进行渲染, 为作品本身增色。再次, 广播电视编导要提高创新的积极性, 工作中不拘泥于已有的工作经验和方法, 要能够从多角度出发看待社会问题, 以尊重事实为基础, 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创新。
(二) 促使广播电视编导适应媒介融合环境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 广播电视编导要对本职业树立正确的看法, 认同自己职业角色, 提高职业忠诚度, 积极发展业务能力, 从而更好地应对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多, 更多的受众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 使得信息呈现出数量庞大、内容复杂、真假难辨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广播电视编导要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区分信息, 认真筛选、辨别信息真伪, 不能因为追求新闻的猎奇性和高关注度而抛弃正确的价值观, 歪曲事实。广播电视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 一定要发挥出社会主流媒体的榜样作用, 始终保持受众对广播电视媒体的高度信任。
(三) 加大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力度
我国各大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加大编导人才的培养力度, 积极推进本专业教学改革, 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和胜任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岗位, 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储备充足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首先,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置上, 要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目标,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 增加专业核心课程比重。例如, 摄影技术、电视节目制作、非线性编辑技术、视听语言等课程, 均要采取实践操作为主, 理论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扎实掌握编导技能。其次, 各大院校应与广播电视媒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签订定向培养合同, 根据广播电视台的具体要求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四) 建立公平竞争的职业发展机制
广播电视产业要想持续发展, 就必须解决编导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 建立起人才聘用、激励、培训的职业发展机制, 帮助广播电视编导做好职业规划。首先, 在广播电视编导聘用方面, 要采取公开选拔制度, 做到“优者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出”, 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广播电视编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 在广播电视编导激励方面, 要向善于管理、精通技术、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倾斜, 使收入与贡献挂钩, 给予人才充足的物质保障, 以激励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再次, 建立起长效的培训机制, 推行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 严把广播电视编导进入关, 并定期对编导组织培训, 使编导掌握最新的工作理念和操作技能。最后, 相关管理机构要做好人广播电视编导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紧密结合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需要, 构建起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激活媒体内部机制, 为广播电视编导职业发展拓展空间。
三、结论
随着媒体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 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 必须积极培养和储备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提高广播电视编导的能力和素质, 使广播电视编导主动适应媒介融合环境, 并在广播电视媒体内部建立起建立公平竞争的职业发展机制, 从而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编导的作用, 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作品, 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撬动电视未来 篇11
9月29日,苹果公司在三星电子向荷兰法院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案中说:“如果不使用三星电子的专利就无法制造手机”,“但是,三星电子索要的专利费(产品售价的2.4%)过高”。事实上,这就意味着苹果公司承认三星电子拥有的专利非常优秀。
这就是全球瞩目的三星电子、苹果公司专利官司。
三星电子被认为是世界上拥有移动通信技术专利最多的企业。市场研究机构Chetan Sharma提供的数据显示,1993年至2011年,三星电子在美国和欧洲申请移动通信技术相关专利超过11500个,世界排名第一。而苹果公司移动通信专利申请量不到1000件,排在第31位,不及三星电子的十分之一。
数据显示,目前三星电子智能手机的销量已经超过诺基亚排名全球第二,未来不排除超越苹果公司成为第一的可能性。
三星电子的可怕之处在电视产业表现得更为明显。2010年,三星电子销售平板电视超过4000万台,占全球市场的20%,比中国四大彩电巨头TCL、海信、创维、长虹的总和还要多。
“云”与电视未来
然而,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个超越索尼领跑全球3D市场的三星电子,在国内彩电企业一窝蜂推广云电视的时候,却明显地“落后”了,这是为什么呢?
2011年8月,国内一些彩电企业宣布推出云电视,一时间云电视风起“云”涌。然而,这场由国内彩电企业发起的“云”运动,并未得到国际电视同行的响应,以三星电子、索尼为代表的国际彩电巨头依然言必称3D,言必称智能电视。云电视与智能电视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事实上,几年前互联网电视曾引起很多消费者的关注。但是,“看起来很美”,几乎是所有接触过互联网电视”的消费者共同的看法。曾在两年前购买互联网电视的消费者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卖场试用起来很先进、有趣的功能,买回家不久即成为摆设,因为网络内容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那么,云电视是否像互联网电视一样,只是一个营销概念呢?
3D联盟中国立体影像分会会长、长虹多媒体营销公司总经理程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云电视并不是一个电视机品类,是整机厂商包装的一个炒作噱头。目前,主流的电视机有两种分法:从显示方式上分为3D电视和2D电视,从内容呈现上分为智能电视和非智能电视。智能电视的本质,是具备开放式操作系统、兼容自装应用程序、实现人机之间多屏互动。
由此不难看出,“云电视代表了电视的未来”,这个问题在业界尚未达成共识。
智能电视在路上
在家电产业观察家看来,三星、索尼等国际巨头不跟进国内一些彩电企业发起的这场“云”运动,并不意味着它们在智能电视技术上的积累不足。事实上,电视产业需要的是贯穿产业上中下游的纵深实力,从面板模组研发生产到产品设计,再到下游的产品推出、销售、渠道和服务,要把电视产业做大做强,需要的是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而在已经到来的3D电视时代,还需要上游内容源的强大实力。之所以能够连续4年稳居全球电视霸主的位置上,三星电视独有的“垂直整合模式”就是其核心竞争力。
其实,早在2007年三星电子就在国际市场推出了一种单向RSS模式的InfoLive,提供新闻、气象等静态内容。2008年三星电子采用单向Widget模式,具有多媒体功能。2009年年初,三星电子与新浪合作推出Internet@TV可在线升级Widget服务,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周边数码外设连接获取电视内容。
2010年,三星率先开发Apps应用程序商店。此后,索尼、夏普等国际品牌纷纷开发各自的应用程序平台。这一年的下半年,索尼推出智能电视Google TV。
2011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三星电子推出自己的智能电视Smart TV,不仅可以提供3D高清画面和流媒体内容,而且通过丰富的应用程序和网络功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家庭娱乐选择。
2011年4月,三星电子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包括LED 6系列以上和等离子8系列的13款智能电视。
此外,在国内互联网视频政策明朗后,外资品牌纷纷寻求合作,推进电视智能化进程。索尼、夏普等品牌,在追求画质的技术上添加了网络功能和相应的接口,并展开与华数等“牌照”内容商合作。而推出了多款智能电视的三星电子,则在其应用商店上线了上海文广旗下的新媒体机构百视通APP,提供海量的正版视频。
与此同时,三星Smart TV的应用平台—Samsung Apps(三星应用商店),在全球范围内可以提供900种专为电视开发的应用程序,自今年8月以来Samsung Apps在全球每天增加十款智能应用程序。
智能电视正在务实地发展着,智能电视一直在路上。
尊重电视的原始特性
正如三星电子映像显示事业部高级副总裁李相喆所说:“三星智能电视能够为用户带来最佳的智能体验,同时又最忠实于电视的原始特性,如画质和设计方面的提升。”
目前,市场上云电视直接平移手机的安卓平台和应用,而安卓系统是针对移动互联网设备设计的,由于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基本分辨率是有限的,难以达到电视的全高清标准,因此不适合电视的大屏幕特征。
同时,不同的终端有不同的特性,手机和电脑更偏于私密性,而电视作为大屏幕分享终端,用户以家庭为主,以娱乐、资讯、游戏共享为主。因此,安卓系统如果在电视上运用,就要进行电视化设计,包括一个基于电视机的软件商店。
而是否有软件商店,恰恰是智能电视与非智能电视的重要区别之一。以三星Smart TV为例,就基于高清电视平台开发了应用商店(Samsung Apps),适合电视大屏幕的特征,各种APP应用可以满足用户包括体育、娱乐、资讯、游戏和社交在内的多种需求,国内用户可以从三星应用商店免费下载APP,其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与此同时,电视肩负着越来越多的互动娱乐功能,无论是游戏还是微博,抑或看大片,这些APP程序的运行对网速与电视芯片等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体网速的提升关乎政策与通信技术,而电视企业必须增强自己的硬件实力。从这个角度看,三星电视显然是有备而来的。目前,三星电子在平板电视的芯片模组上已经实现了完全自主研发、生产,为应对智能电视的运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技术导出深度创新
但从某种程度上讲,三星电子推出智能电视,对于本土彩电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坏消息。毕竟,作为一个蝉联五年全球电视销售冠军的品牌,三星电视的一举一动都有着风向标的意义。
三星电子推出智能电视,对中国彩电企业福大还是祸大尚未可知,但中国彩电企业对三星电子的关注度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三星电子是个看得见的谜,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于是,关于三星电子的思考,从来没有停止:
为什么“中国的三星”至今没有出现?
为什么全球唯有三星电子敢于挑战苹果手机?
为什么一个三星电子的彩电销量比中国四大彩电企业的总和还大?
为什么三星电子一年的盈利能够超过100亿美元?
6年前,国内彩电企业纷纷提出“做中国的三星”,在产业观察家看来,中国企业更应该看到的是“三星精神”的内核,即对核心技术近乎痴迷的追求。三星电子前CEO尹钟龙说过一句话:“对于目前的三星来说,第一重要的事情是核心技术开发,第二重要的事情是核心技术开发,第三重要的事情还是核心技术开发。”一个把核心技术开发置于如此高度的企业,焉有不掌握核心技术的道理?
据悉,从2005年起,三星电子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了50亿美元,2011年研发预算更是高达93亿美元,预计占当年销售收入(1357亿美元)的5.9%,额度仅次于微软,排名世界第二。三星电子津津乐道的就是其强大的研发队伍,一个形象的说法是:“一个三星的科学家数量就超过了首尔大学的教授。”
有人说,如何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只要看它有多少研发人员即可,这话不无道理。华为在全球拥有11万员工,其产品与解决方案研发人员超过5万人,占比约46%,销售人员占比约11%,研发人员是销售人员的4倍以上。2011年,华为的研发费用预算为24.5亿美元,预计占当年营业收入的8.9%,是中国研发投入最多的企业。这被视为华为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品牌与技术“双驱动”
三星电子被视为“技术主导”型企业的典范,推动其成长的诸多力量中,科技贡献率最大。和“技术主导”型企业相对应的,是“营销主导”型企业,这类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营销概念的更替,核心技术开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忽视,而长期以营销为主导将致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美国总统奥巴马如此评价乔布斯:“他代表了美国创新精神”,“他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乔布斯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也颠覆了我们企业经营的理念,无论“颠覆顾客价值导向”,还是“产品应当具备艺术气质”,乔布斯的认知都与众不同。就是这么一个狂傲不羁的乔布斯,却有着“求知若饥,虚心若愚”的心态。和苹果公司有着相似性的三星电子,其企业精髓是什么?
在我看来依旧是创新,而创新来自三星电子强大的研发体系。所谓“研发体系”,不是单指企业拥有多少研发人员,也不是单指企业投入了多少研发费用,而是研发人员总数、研发投入额度、尖端研发人才数量、重大专利数量、科技研发机制等诸多要素的综合保障,它是一个系统,好比组成木桶的所有板块。反观中国家电企业,目前建立系统保障机制的企业少之又少,仅有海尔、格力初具雏形。
曾经有媒体问我:在智能电视领域,你认为什么样的彩电企业最有可能胜出?这些企业要具备哪些资质或条件?
我的回答是:智能电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不仅仅是电视企业的机会,也是IT企业的机会。事实上,首先推出智能电视的恰恰是IT巨头谷歌、微软。这就意味着,在智能电视领域,IT企业、电视企业都有机会,而最终比拼的企业的综合实力。或许,未来在长期的竞争中,如日中天的苹果公司,在IT和移动通信领域有着深厚积累的三星电子,胜出的机会更大一些。
未来广播电视 篇12
1 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建设情况
1.1 发射机房建设
1979年6月首先在距海拨4092米高地约30米处建盖一间临时机房转播云南电视台节目。山顶机房始建于1981年, 位于苍山中和峰与小岑峰之巅海拔4092米的峰顶, 座西面东, 为三层 (约730平方米) 石混结构建筑。从1982年至今, 山顶机房经历恶劣天气影响, 不同程度遭到损坏, 出现了严重漏水和裂缝情况。期间分别两次用6厘米厚钢板对机房屋顶进行了钢结构改造, 有效解决了渗水漏水问题。
1.2 铁塔建设
2006年由于遭受罕见的暴风雪灾害, 于1981年在山顶建设的一座30米高圆型钢管拉线铁塔倒蹋。
据特技切换工作的实时要求, 进行事先的特技切入操作。监视器控制4台摄像机和1台音频设备的输入信号。将现场的信息获取之后, 进而通过字幕机的叠加产生出音频配字幕。同时需要注意现场环境的照明效果。在节目进行之前, 进行充分的准备, 包括节目的安排, 节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即兴表演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后续延展。调整现场直播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设备, 使其均能够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在信号处理的过程中, 要能够有效降低信号的白噪声, 以及保证信号在传输以及微波发射过程中不产生失真的现象。同时要注重各个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其具有的操作特点, 以及综合效果达成
2007年, 山顶铁塔恢复重建例入中央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项目, 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地方政府联合投资, 并于同年10月顺利完成建设, 该塔为圆型钢管直立式结构, 高38米, 建在发射机房南侧。2009年, 又在发射机房北侧新建了一座20米高的角钢直立式钢塔用于发射省级广播节目。
1.3 天馈线系统
1981年, 在30米高的钢塔拉线塔上安装9层蝙蝠翼天馈线。后来多次更换过天馈线系统, 从2007年至今重新架设4层4面双偶极子电视天线, 新架设一幅3层4面偶极子调频天线。在38米铁塔上新装4层4面偶极子17频道电视天线, 在20米角钢铁塔上新安装2层垂直极化天线。
2012年, 苍山台完成了5KW4层FM单偶垂直极化宽带天线的安装、调试工作。从而解决调频发射机无备伤天线的问题。同时, 完成了双层单偶极子垂直天线的安装、调试工作, 作为另一套调频发射备份天线使用。
的有机衔接。并充分考量在节目直播中可能会出现不可预测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 进而在高质量以及高水平的运作中能够达到节目播放的预期效果。
在节目播出之中需要考虑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抗干扰的能力, 包含着自然因素的影响, 以及整体效果实现的技术特性。进而在预知的情况中, 呈献给观众最好的视听享受。
4总结
有人称电视生活已经是人类精神活动不可替代的重要内在驱动力。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开展多元化的电视节目是非常有必要的,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正是在此大背景下, 以
1.4 发射机
1976年, 安装一部100瓦单通道彩色电视差转机, 后安装第一台10千瓦双通道彩色电视发射机 (主机) 及第二台10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 (备机) 。
2002年, 对10 KW主机前级进行技术改造, 用1千瓦固态发射机替换了10千瓦发射机的前级设备, 并改为单通道工作方式。2008年, 新购了一台全固态彩色电视发射机, 替代了原来10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
2007年至2009年随着中央和省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项目的完成, 先后安装了1KW调频发射机2台和3KW电视发射机1台。
1.5 传输设备
1979年, 用2频道5单元八木天线接收梁王山发射的2频道信号, 送入发射机经二次变频后, 用11频道播出。1984年11月, 开通了楚雄紫溪山到大理苍山1.4G大微波线路传送电视信号。后来利用卫星地面接收天线, 接收云南电视台节目
市级广播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为研究切入点, 通过信号信息技术角度进行分析, 把握现场直播过程中的技术特点。并通过实例进行相应的解析, 介绍现场直播的原理, 并辅之以实例, 在此基础之上, 从实际的效果出发, 分析现在市级广播电视台现场直播技术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俭旗, 王丽娟.焦作电视台新闻直播系统[J].中国有线电视.2005 (07)
【未来广播电视】推荐阅读:
未来数字化广播发展07-24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现状及未来期待论文05-17
电视的未来08-19
电视节目的未来10-16
三网融合与未来电视07-21
关于县级电视台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08-30
未来城市与未来交通12-07
未来啊未来作文400字08-31
未来的汽车 - 未来作文700字08-27
作文未来的书包:未来的书包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