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2024-09-22

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精选12篇)

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篇1

虽然有限电视发展迅速,几乎遍及全国,但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并没有完全建成畅通的有线电视网络,所以农村地区仍然是有限电视发展延伸的重点,发展农村的有线电视网络,是城市扩大生存空间的主要出路。各个城市的广电部门应该将农村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作为其主要的延伸空间。从目前有线电视 发展的现状来看,广电部门有先天的优势,机不可失,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开拓广大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其他企业就会占领广大农村地区。

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原则

1.在农村建设有限电视网络,需要遵循农村的经济发展规律,对有限电视网络建设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任何地方建设有线电视网络都需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还需要考虑地区的承受能力和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地区广电部门需要采取具有优势的光缆开发模式,通过提高电视信号和优化资金, 提供更好的电视节目来吸引农民。

2.针对农村地区实际情况调整有线电视网路建设策略

建设有线电视网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的事情,不仅要考虑到地区经济条件,还有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首先, 地区广电部门应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如果能够借助政府的力量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再结合市场发展,相信农村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发展的会更迅速。其次,广电部门为了扩大农村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应该适当地降低或者取消一些费用。

3.坚持正确的发展顺序

在我国,农村地区范围较大,有靠近城市或者较为发达的城镇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应遵循先乡镇地区,后偏远地区的发展顺序。乡镇地区经济基础较好,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延伸性较好, 而且投资成本和后期的维护费用也相对较低,同时电视信号有保证,方便广电部门管理。

农村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缓慢原因

1.缺乏资金

影响农村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缺乏。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低收入的农民和较高的安装费用形成矛盾。农村地区环境父爱,农民居住较为分散,有线电视安装工作人员的安装成本就相对提高,然而农民的收入较低,从经济上无法承担安装费用。此外,我国对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政策上要求严格,这也导致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缺缺少建设条件和建设资金,巨大的安装费用和风险都要广电部门来承担,农村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投资高,回报低让很多基层的广电部门承担了很大的财务负担和安装风险。

2.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

很多农村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过程中会出现规划混乱的现象,原本建设资金就紧张,混乱的规划更增加了建设成本,少数地区甚至存在着空网和费网的现象。有些农村地区很多光缆和光纤挂在电线杆上,多年无人管理,有些光缆和光纤根本没有介入用户家中。如此多的漏洞或者一些人为破坏,给广电部门造成很大的损失,原本的建设规划就没有从全局考虑,给后期的安装造成巨大的影响和资金的浪费。

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措施

1.政府增加资金补贴

农村地区本身经济条件落后,资金缺乏,如果要地区广电部门承担有线电视的网络安装费用,农村地区根本不能实现全面覆盖有线电视网络。所以,地区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有点电视安装的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部门进行资金预算,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降低农村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安装的成本费用和维修费用,做不到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循序渐进。政府不仅可以从财政预算资金中给予有线电视网络安装的费用, 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积极调动农村的广大人们参与到有线电视安装中。这样有利于有线电视的统一管理规划,也可以积极引导非公有制资金的投入。

2.加强规划管理

在进行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规划设计和安装维护工作之前,必须认识到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应该为有线电视事业未来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各地的广电部门在对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发展进行规划时,应当考虑到符合新技术发展方向,尽量减少重复投资,保证建设工作一步到位。另外,应该与当地政府密切沟通,努力取得政府支持,把农村有线电视建设列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在进行安装时要加强施工管理,保证项目质量,避免无资质安装人员上门安装的情况,更要严格杜绝私人承包现象。

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篇2

一、农村有线电视网和新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建设资金短缺

陕西农村人口众多,地理环境的差别较大,山区和丘陵相对较多,在有线电视的网络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上投资回报较小,各运营商在农村投入的资金与精力都非常有限,线路老化、零件损坏和人为破坏,甚至空网、废网等问题比比皆是,导致原有业务服务质量不高,各种新业务无法开展,从而阻碍了农村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1.2投资收益率较低

由于农村地大人少,居住分散,往往需要架设较远的线路,导致建设成本较大;加上农村地区的经济普遍落后,农户无力承担有线电视入户费用,以及信息需求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等因素,导致建设回报率较低,受到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线路长,住户分散,维护较为复杂,使得各运营企业不重视甚至放弃部分农村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建设与维护工作。

1.3专业人员匮乏

在农村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建设的过程中,既需要专业的人才及管理经验,又需要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加之技术更新换代较快,需要大量能吃苦的青年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资金和资源等相对较少,知识青年较少,专业人才更加匮乏,导致农村服务不及时,服务质量不高等情况较多,从而影响了农村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快速建设与发展。

二、农村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建设与新业务发展的措施

2.1拓宽建设融资渠道,寻求社会力量支持

为了解决网络建设与新业务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需拓宽建设融资的`渠道,寻求社会力量的加入与支持。一方面,广电企业需要积极向政府部门汇报,争取政府将农村有线网络建设的资金投入纳入财政预算的范畴或作适当补贴,并利用新农村建设等良好机会,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本可以注入农村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建设与新业务发展的工作中,从而加快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广电企业需要拓宽业务范围,提高服务的质量,做好网络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取得老百姓的理解与认可,收取农户适当的服务费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建设资金短缺的压力。

2.2定完善的建设规划,加快双向网络改造

在农村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建设与新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完善的建设规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实施各项发展措施,按部就班地将建设措施落实到位。调整原有分配网络结构,实现同轴电缆网无源化,无源同轴网本身就是双向网,以提高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的质量。

2.3建立网格化、营维一体化管理体系

由于农村人口流动较少,老百信口牌宣传效果更佳,公司网络延安分公司根据实际,网格化划分管理区域,实现”营维一体”管理,片区经理集营销维护、服务职责于一身,片区人员与农村用户“同吃、同住”打成一片,是农村运营、维护管理的最节约,发展最快的管理方式。延安市农村发展部至实行网格化、营维一体化管理以来,经营收入从底的460万元,到底经营收入已经突破1000万,达1050万元,经营收入4年翻了2.38倍,新业务发展占到增量收入的80%以上,效益凸显。”营维一体”工作的重点在于对营维人员“营维一体”意识的培养,以及相关技能的提高和方法的改进。2.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完善的管理与服务农村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建设与新业务发展需要专业人才,以满足工作任务与服务质量的要求。开展针对性培训,使其认识到农村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建设、维护服务和用户面对面营销的重要性,提高其在工作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加大招聘的力度,选拔优秀的年轻专业人才技术队伍,新老搭配各种,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调动其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广电企业需要提供完善的管理与服务制度,并明确将任务层层落实,同时加强对营维过程的管控,建立反馈、纠偏与评估考核机制,先强化,后优化,再固化,到达良性互动的目的。

三、结束语

地方电视台与“新农村建设” 篇3

农业节目要围绕农民做文章,介绍致富方法、市场情况,传播科技信息,使节目最直接、最直观地满足农民需求

南阳市属农业大市,20世纪90年代以前,农民相对比较贫困,想富、盼富但又没有门路。针对这一现象,南阳电视台开辟了《祝您致富》小栏目,报道一些摸得着的农民致富小实例,使盼富但少门路的农民看了心里敞亮,受启发,开脑筋,使目前还处在穷困线上的农民从中找到能模仿、可操作的致富实例。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民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过去的节目就是单纯地介绍农业科技知识,单纯地把致富技术介绍给农民,这样做节目时间长了,农民看电视会觉得枯燥,失去看下去的兴趣,而我们在2006年的节目改版时,根据我国农民爱听故事的习惯,加入了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起农民观众的兴趣,从而增加了节目的可视性和趣味性。另外,电视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它能够使人从中得到快乐、放松,农业节目有别于其他节目的特点是想让农民观众从中得到知识,这决定了农业节目必须具有知识性和服务性的特点,这样就造成了娱乐性和知识性的矛盾,我们就从各种综艺类节目中吸取经验,在改版后的农业节目中增加娱乐性,我们增设了子栏目《十里八乡》,主要是展现乡村风采,述说风土人情,内容包括乡村多彩风俗、淳朴民风、文体活动等,《乡间趣事》以拍摄畜牧、家禽、植物、自然界等出现的反常现象以及病虫害为主要内容。

农业节目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以贴近生活为主

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用直观、形象的手法来表现,演示过程要全面,拍摄的人、事、物要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贴近性要求农业电视节目的解说词必须通俗易懂,避免专业性术语太多、太强,如果农民观众连你说的技术都听不懂,就更谈不上理解和运用了。贴近性還表现在主持人在节目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应是简单背背串联词,也不应是简单地采访提问,而应是活跃现场气氛的“主演”者和采访进程的引导者,主持人要结合稿件内容将思想感情完全融进农民的生活和情感当中,要朴实大方,语言平活、通俗、口语化,在与农民对话时用本地话拉近与农民的距离,让观众有新奇感。

农业节目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经济轨道

1993年,河南省率先在全国放开粮、棉、油等大宗农副产品指令性种植指标,让农民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什么赚钱就种什么,我市农民开始不满足于看住黄土地不动的做法,而是在不断地摸索闯入市场经济的路子,然而,尚未组织起来的农民无法承担起“市场主体”的重担,市场主体应该是以“公司+农户”为主要特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这里的“公司”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龙头”,有了这个龙头,农户们才可能在风雨莫测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方面,社旗县晋庄乡政府做得很好,起到了很好的“龙头”带动作用,我们在节目中对社旗县晋庄乡进行产业结构调查、引导农民种土豆这一走市场化发展的典型进行了报道,乡政府牵头,成立了“兴农科技有限公司”这个龙头,对农民种植土豆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靠种土豆发了家致了富。我们节目就是抓住这样的好典型,逐步地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经济种植的圈子。

农业节目要为农民说话,为农民办实事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农村的稳定是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就要替农民说话、为农民办实事,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稳定人心,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在替农民说话上,我们加重了反面报道的力度,在栏目里特开辟了农民热线,反映农民呼声,对假冒农资产品、毁坏耕地、村干部渎职等现象进行曝光。例如,通过农民热线,我们知道了南阳市郊建了很多砖瓦场,毁坏了大片的耕地。接到群众举报后,我们马上到现场进行采访,通过摄像机看到了大片的土地被挖,堆满了砖坯。在现场采访后,我们又到市土地局请有关人员给电视观众讲清国家对有关土地的政策法律法规等。通过我们的报道,使毁地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受到农民欢迎。

农业节目要打破地域界限,开阔农民的眼界,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满足观众好奇心

打破地域界限,扩大农民眼界的农业报道也是我们做农业节目的任务。报道外地和国外农业,对本地农民观众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例如,我们报道了《美国的育苗工厂》、山东的《一棚三果》,打电话询问技术,要求重播的观众非常多。农民看了以后大开眼界,对我们当地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随着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范围的扩大,农业报道的范畴也必须相应地拓展,以满足新形势下农民对农业报道的要求。目前和今后的农业报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导向性和前瞻性,只有善于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国民经济的全局来看,放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来看,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来看,才能把握农业报道的大局,不断揭示矛盾的实质,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采写出比较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农业报道。

(作者单位:南阳电视台)

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篇4

1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内涵

所谓广播电视公共服务, 即是能够满足于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公共物品与服务, 其根本的目标是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以广播电视频率频道为载体, 以覆盖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传输为基础, 以新闻报道、政策信息、影视娱乐、文化体育等为内容的。整个体系综合了内容服务、技术服务、社会服务、政治服务以及品太服务等多重服务功能。以依据系统论的原理来解释,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由若干个既相互联系也相互制约的要素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而在这个有机整体之中主要包括了基础设施内容、组织体系、体制机制等。

2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现状

2.1 重视不够, 存在矛盾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广播电视节目所针对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的听 (观) 众, 而就农村的听 (观) 众而言, 只占有极小的比例, 并没有一个专门为广大农民服务的专业广播电视频道 (频率) , 农村题材的电视剧较少, 针对农民技能培训与科技普及的节目也较少, 严重的缺乏对农民的咨询信息与文化娱乐需求的重视程度, 缺乏研究与开发, 没有形成有效的政策指导与互动机制。此外, 对有限电视网络的争夺以及对广告市场的争夺, 都使得广播电视的层级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矛盾, 且矛盾越来越突出, 这些政策上的不稳定性以及体制上的条块分割等都对农村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2.2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以公共服务基本权益的角度来看, 要想让广大农民能够看到、听到广播电视,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然的前提, 而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根本目标, 它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均等享有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的体现了出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就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 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首先, 就城市来说, 在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上已经呈现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局面。一般情况下, 城市的用户都能够收看到45套以上的电视节目。而反观农村地区, 仍然有大部分地区只能够收看到不超过10套的电视节目, 并且其信号质量相当不稳定。其次, 目前我国大部分发达城市已经逐渐的开始实施数字化的整体转换, 城市的受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更具个性的广播电视节目, 这就使得我国城乡之间在这方面的差距上越来越大。

2.3 农村广播电视专业人才不足

众所周知, 与城市相比, 农村在经济发展的水平上明显的处于一种长期落后的局面, 在住房、交通、医疗等方面的条件以及所提供的服务等都很难与城市相提并论, 这就使得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 而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也不愿意投身于农村, 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农村广播电视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严重的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大部分从事农村广播电视的人员严重的缺乏广播电视的专业知识, 在专业技能的运用上也不够成熟。

3 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

3.1 建立服务体系, 完善用户服务

一是吸取直播卫星从清流到加密整个过程的经验与教训, 严格的按照“加强用户的管理与服务”的要求来进一步明确与规范实现地面数字电视业务与用户管理的技术手段, 以此来让开展增值服务与基本公益性服务的需求得到满足, 从而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出坚实的技术条件;二是着力改变模拟时代的管理方式, 即只重视发射台站, 忽视了覆盖网的优化。应该充分的利用技术优势, 通过对电信运营商经验的借鉴来对直播卫星与地面数字电视的覆盖网络进行不断的优化, 以此来确保覆盖无死角[1];三是着力改变模拟时代的具体做法, 如只重视发射, 不重视用户的服务。应该进一步建立起良好的用户服务体系, 根据每一个用户不同的需求来提供出个性化的服务, 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对用户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维修处理。

3.2 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

就农村广播电视体系的建设工作而言, 其属于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范围之中, 因此作为政府, 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 不断的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具体来说, 主要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农村中存在的老旧广播电视覆盖传输网络加以改造, 大力引进、运用新技术新设备, 以此来让广播电视的信号质量、强度得到升级。第二, 进一步对节目的制作设备进行更新和系统升级, 实现节目制作前端数字化。就当前的情况来看, 大部分农村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依旧采用了较为传统的手段, 加之相应的设备较陈旧, 就使得所制作出来的节目在质量上相对较差。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购进先进的节目制作设备来为节目质量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

3.3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针对于我国农村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 我们首先应该建立起内部的培训考核机制, 对即将上岗和在岗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术与从业技能的培训与实习, 并且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够让其任职。其次, 引进掌握了先进技术的广播电视人才。通过高薪聘请、外部招聘等手段来引进专业技能较强的人才, 从而打造出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农村广播电视人才队伍。

3.4 加强科技创新, 提高用户体验, 满足用户需求

在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 应该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并不断的开展科技创新, 对业务的模式与形态进行不断的创新、对地面数字电视与直播卫星传输覆盖网络进行不断的优化、对直播卫星与地面数字电视融合的终端功能进行不断的完善, 以此来不断的提高用户的体验。因此, 我们应该加强终端技术的相关研究, 严格的按照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总体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来构建出科学有效的终端技术架构, 从而真正的让终端设备在生命周期内的平滑升级得到实现。具体来说, 在组网的模式上, 以提高农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为目标, 组建起有线传输与无线覆盖相结合的局域专网。组建属于农村自己的“无线与有线相结合的专属网络”, 如公安专网, 消防专网等。其次, 组建起临时性网络。如快速处理公共突发事件 (如公共暴力事件、公共卫生事件) 的现场临时指挥系统、快速处理自然灾害 (如防震减灾、抗洪抢险等) 的应急指挥系统等。在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中, 大力推进数字化进程, 通过GSM系统软件配置管理, 实现上下联动、区域广播、应急与日常广播功能。只有进一步扩大与提高农村广播的覆盖面与渗透力, 才能真正的搭建起政府与农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这对于服务农民群众、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来说, 显然具备了极大的作用。

4 结论

总之,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整个农村文化建设的完善而言, 必然具备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因此, 我们应该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措施, 结合实际的情况来逐步的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篇5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

作者:李荣国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

摘 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载体,是解决边远山区农村群众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难题的“民心工程”。要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关键词: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农村

广播电视是党的重要宣传阵地和工具,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载体,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德政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是解决边远山区农村群众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难题的“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使命和历史责任。对此,新闻广播电影电视部门在此方面要加快实施对于农村广播电影电视的村村通工程,响应中央的决策和部署,积极为繁荣农村广播影视事业服务,从而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当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存在的问题

1.维护经费难以落实,保证不了“长期通”

早期建成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经过几年的运行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设备故障,维护成本过高,在地方财政比较拮据的情况下,维护资金难以落实,停播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升级改造也存在着经费不足的问题。

2.专业技术力量缺乏,维护人员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有关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严重形响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正常运行

3.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有关功能宣传不够,群众了解还不全面

例如,绝大部分农村认为有线电视只是看电视,是为了娱乐、消遣。而且现有的技术手段滞后,安全意识不强,不能有效控制极少数人收看境外节目。

4.“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工作还存在起点低、入户率低和“返盲”等问题

十年前,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时,由于受当时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的限制,投入少、起点低,而且入户率低。目前还有部分农村收看不到广播电视节目。而且这些村大部分是

地处偏僻的牧业村,居住分散,自然条件较差,给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对策

1.进一步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抓紧制定出地方广播电视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各方面的支持,加快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存在的困难,要认真分析,发挥好各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的作用,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切实纳入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扶贫攻坚计划中,落实配套资金和维护经费,保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切合实际的安装方式,降低工程成本,尽可能减轻农民群众的负担。

2.探索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单一的工程建设转变到工程建设与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结合上来,由阶段性、突击性的任务转变为长期的任务、常规的工作,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做到长期通、户户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针对大多数农村地广人稀、地形复杂的实际,要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提高水平”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提高工程及其设备质量,保证有效安装,提高覆盖率,提高传输速度和接收质量,切实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际效果。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加强广播电视运行中的维护,保证有人负责,有人管事、做事,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防止“返盲”现象的发生。

3.加强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宣传,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各级广电部门要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对于边远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让群众掌握有关使用方法,掌握有关保护、维修常识。进一步充实“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传播的内容,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创造良好的舆论和使用环境。

4.以人为本,强化广播电视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我党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充分体现了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要求。相比而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任务更加繁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这些地区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这一工程的作用,为新农

村新牧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服务,推进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步伐。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采取灵活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为青海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三、今后我县新闻广电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新闻广电部门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替代任用,对此我们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不断为全党工作的大局服务,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和谐社会提供有利支撑。

1.继续加大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力度

进一步巩固已经建设的行政村广播电视站室覆盖范围,抓好管理和队伍建设,落实维护经费,健全规章制度,建立长通久通机制。

2.进一步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进程中,结合“村村通”工程,加大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技术改造.改变我县农村广播影视发射、传输、收看、放映等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的局面。

3.进一步加快推进网络改造步伐

网络化和数字化是广播影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对县、县、乡现有广播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在管理体制上,积极推动县、乡广播电视垂直管理,逐步实现广电网络的全程、全网统一管理,建立利益共享的经营管理体制。

4.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职责,为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可靠的资金经费保障。

5.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宣传和农村节目制作

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篇6

长期以来,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涉及农村生活的电视剧创作在不同时期多有经典之作。1990年代中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策,大写、特写农村和农民,探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子成了当代电视工作者崭新的历史使命。这些电视剧作品紧跟时代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出现了众多反映农村复杂生活状态,表现新农村建设实践的优秀作品。这些电视剧以和谐为主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融汇时代风貌,展示新农村建设的辉煌成就,礼赞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如《刘老根》、《乡村爱情》、《美丽的田野》等为代表的电视剧,或以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带头人为主人公展现变革时代的乡村精神,或以令观众向往的、富有特色的乡情、乡景描绘来展现新农村的美丽图景,在观众心灵深处荡起层层波澜。

二、“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的艺术成就

“三农”题材优秀的电视剧创作者们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着眼于新农村建设中异彩纷呈的生活实践,聚焦新农村建设中不同层次人物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三农”题材电视剧的思想深度,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时代画像,弘扬主旋律。主旋律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价值取向。艺术工作者有了这种精神、这种价值取向才能反映主旋律,写出主旋律的鲜明乐章。艺术只有汇入时代的主流,才会有广阔的前途,才会有传世之作。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说的就是艺术和时代的关系。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战略之一。这些电视剧创作者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了这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写史,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言,用五彩缤纷、形象生动的电视剧创作出了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

2.贴近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新型农民形象。“三农”题材电视剧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真实的现实语境中凸现人物的思想、精神、理念,在农村生活的基础上多层次地开掘和表现人物个性。《花开美丽的季节》讲述两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当“村官”,决心用新思路、新观念改变农民的思维的当代大学生形象;《村官》塑造了肖龙这个机关干部主动走出舒适的机关大院到石头湾当村主任,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形象;《乡村爱情》塑造了青年人在爱情、婚姻、事业、生活等方面的新的追求的形象;《清凌凌的水 蓝盈盈的天》塑造了农村基层干部在发展村办企业,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的形象;《暖春》展示了人间的传统美德,塑造了善良、勤劳、宽容、体贴和奉献精神的农民形象……

3.贴近实际,深入地思考存在的问题。“三农”题材电视剧不仅呈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社会现实,更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青山绿水红日子》一剧告诉人们:在建设新农村,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揭示出了“环境立省”的和谐发展理念,把“环境立省”放在发展战略的首位,他们自觉地认识到“环境立省”不仅是贵州的一大财富,也是中国的一笔财富。《乡村爱情》超越了物质的积累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渲染了农民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向人们提出了新时期农民的心理变化和矛盾,从实际上向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如何解决“人”的问题。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新要求,代表了未来农民的风貌。《文化站长》提出了“文化”与“经济”怎样联合的问题,闯出了一条“以文化促经济,以经济促文化,从而达到文化发展,素质提高”的文化发展路子,大大地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女人的村庄》和《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妇女”如何参与经济建设的问题,把她们组织起来,养宠物猪、生态猪,从而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4.贴近群众,寻找适合农民欣赏的表现技法。“三农”题材电视剧表现目前农村生活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如《美丽的田野》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融为一体,既对现实生活进行了客观的描绘,又用浓烈的浪漫主义彰显了农民对农村的希望与对未来的美好设想。《村官李天成》、《刘老根》、《圣水湖畔》、《插树岭》、《女人的村庄》、《乡村爱情》、《喜耕田的故事》等电视剧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和地域文化特色,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质感,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诙谐幽默的人物对话、滑稽逗人的动作表演,加之民歌,民间艺术、方言土语等本土艺术手段的运用,直观展示了黄土地上的风土人情,呈现出丰富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三、对“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殷切期待

1.注重地域间的平衡。纵观近几年来的“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在全国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辽宁二省的“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可谓好剧连台,无论从内容、思想、还是艺术手法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其他省市偶尔也可看到几部“三农”题材电视剧,但剧本数量少得可怜。因而,其他省市应向东北地区学习,结合当地的实际多出精品、快出精品,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协调一致。

2.注重对“三农”政策电视剧的进一步挖掘。如“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养老金的发放”、“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兴农战略模式,“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等力争用农民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形式把这些内容表现出来。

3.坚守“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价值取向。优秀的艺术精品应与时代精神相吻合,始终坚持人文关怀。在这个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中,电视剧创作者应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农村电视剧的创作中来。要求艺术家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 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并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践,表现他们的真善美和精神风貌。

4.进一步深化“三农”题材电视剧的思想蕴含。列宁说:“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要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托尔斯泰富有独创性,因为他的全部观点,总的说来,恰恰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列宁的这段话说的是俄国的革命,其实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同样适用,因此电视工作者应该牢牢地把握住电视剧创作的艺术规律,在纷纭复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形象。塑造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典型,展现中国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大潮中的心灵世界,以此来反映新农村的时代趋势。

5.坚持“下基层、听民意、察民情、创精品”的思路和原则。电视剧创作者要不怕吃苦,深入生活,贴切生活,才能做新农村建设的艺术“代言人”。要写出当前真实的“三农”问题,没有对农村基层生活的全面了解和亲临现场的切身体验很难完成。如果能够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深入农村、深入生活,发现新农村建设中的焦点、难点和热点,正视新农村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那就能像作家阎连科所说的“要写的是农民,而不是像农民”。

毫无疑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呼唤“三农”题材电视剧的新繁荣, 只要我们的电视剧创作者都来关注农村,关注农业,关爱农民, 真正参与新农村建设;只要我们的电视剧创作者脚踏实、满腔热忱地走进农村这片沸腾的土地,就一定能激发起强烈的创作冲动和热情,谱写中国“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篇章。

*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文化软实力在河南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焦作师专中文系)

责任编辑 谢然子

关于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思考 篇7

随着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农户都能收看到电视, 随时了解农业种植、新农村建设的信息,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但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是一项持续而艰巨的工作, 新时期的建设应立足长远, 深化技术改革与服务, 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文化支持。

1 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 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有线电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发展农村经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人们对有线电视的认识不足等原因, 当前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 建设资金紧张。我国农村地区人口众多, 地理条件较差, 如山区、丘陵地带很多, 有线电视网络布局存在着难度,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有线电视入户成本较高, 农民承受能力有限。所以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在农村具有高投入、低回报的特点, 投资回收期很长, 还要考虑长期的维护、维修成本。

第二, 建设管理滞后。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建设过程中如何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节约资金和资源, 都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实现。但目前一些地区在经过前期的建设热潮后, 开始出现空网和废网现象, 原先投资的光纤和电缆闲置严重, 甚至几年都无人过问, 零部件老化、人为破坏等无人管理问题。另外有的地方网络建设比较混乱, 建成后难以实现大范围联网。

第三, 服务水平不高。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是服务农民的重要举措, 农民日常生活中对国家大事的了解、对农业生产的技术关注、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吸收等等都可以通过电视实现。所以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目前网络覆盖后的相关服务未能及时跟上步伐, 如工作人员对农民用户的指导, 对故障设备的维修, 对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宣传等, 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进而给有线电视网络今后的建设发展造成阻碍。

第四, 专业人才不足。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是技术、管理、服务并举的工程, 其较高的科技含量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 另外管理和服务工作也需要专业人才的推进。但广大农村地区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 现有专业人才数量有限, 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2 加快农村有限电视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 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尤为必要。首先, 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来看, 有线电视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规模直接关系到受益的农民数量, 新时期农民需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 广泛了解政治、经济、文化信息, 通过电视媒体渠道感知外部社会, 进而改进当地的生产生活。只有改善当前的网络覆盖范围有限、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提高服务水平, 才能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其次, 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来看, 地方政府部门应当科学、高效地利用财政资金, 特别是在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更应广泛筹集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资金, 避免资源闲置、浪费, 树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理念, 满足更多农民群众对观看电视的需求。最后, 从有线电视网络的技术本身来看, 其发展是必然趋势。三网融合背景下, 农村有线电视网络需要实现大范围联网, 网络建设和改造势在必行。

3 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举措

为推进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 政府部门应积极推进以下工作:

第一, 广泛开发融资渠道。今后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需要扩大范围、完善服务、实现联网, 这些工作都离不开资金支持。政府部门应开辟多元化的资金渠道, 既要在财政预算中明确对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投入, 又要科学争取农民用户和企业的支持。随着有线电视频道增加、节目质量提升, 适当收取服务费用也可以获得农民用户的支持。与此同时, 政府可考虑社会资本注入, 打破资金瓶颈。

第二, 制定网络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至关重要, 当前存在的资源闲置、浪费, 建设不统一等问题, 都与前期规划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关联。政府部门应从地方协同发展的角度入手, 充分考虑到本地区有线电视网络的长期发展需求, 将本地区内不同地域的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统筹起来。统筹规划有助于将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确保资源物尽其用, 避免重复建设和后期闲置等问题, 而且能够为今后的联网奠定基础, 实现逐步深入的建设效果。

第三, 推动有线电视网络改造。三网融合背景下, 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应积极向联网迈进。从网络改造的成本来看, 光线价格目前已逐步下降, 其成本甚至低于铜缆。广大农村地区可依靠光纤到村的综合接入, 快速推进联网改造, 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光节点, 初步形成主干光纤网络, 然后再对最后的线路进行改造。为此, 政府部门应根据本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规划, 尽快进行实地勘测, 根据勘测结果绘制路由图, 计算相关技术指标, 开展高质量的施工建设。

第四, 完善管理和服务。新时期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应具备系统的管理和服务制度, 将建设开发、检修维护、客户服务等工作系统划分所属部门, 明确负责人员, 建立责任人机制。随着网络建设的推进, 管理工作应上升到更高水平, 对网络日常运行的监督、外部设施的管理、维护保养工作都应及时跟进。同时, 政府部门还应开辟专项服务电话和服务团队, 及时对农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对于农民提出的报修问题立即处理, 不断向农民宣传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最新进展, 调研用户服务需求, 从而创建新型服务机制。

第五, 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承担起工作任务和服务使命。政府部门应加大招聘力度, 全方位选拔技术、管理、服务人员, 通过严格的考核与培训, 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农村有线电视工程的重要地位, 建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 政府部门应引入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便更好地服务用户。

参考文献

[1]廖莲芳.浅谈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管理、维护与发展[J].科技风, 2012 (15) .

关于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思考 篇8

1.1 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对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合理规划

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必须结合农村的实际经济情况、承受能力与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 采取具有优势的光缆开发方式, 通过提高电视信号质量与购买更佳的电视节目来吸引农民入网。

1.2 必须联系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对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发展策略进行相应调整

一方面应该努力的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凭借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共同发展好农村有线电视;另一方面可以适当的取消或调低各种费用, 如入网费、安装费和维护费等, 促进有线电视网络慢慢壮大, 以达到农民利益与经营者利益的双赢。

1.3 必须坚持先发展乡镇周边区域, 后发展边远村庄的原则

这是由于乡镇周边区域的经济基础普遍较好, 乡镇有线电视网络容易向周边的村组延伸, 而且投资的成本和后期需要的维护费用也相对较低, 电视信号质量有保证, 也便于统一管理。

2 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缓慢的原因

2.1 安装成本高, 缺乏启动资金

阻碍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线电视网络安装成本过高与农民用户收入偏低形成的矛盾。由于农村地区地理环境复杂, 农户居民点之间较为分散, 有线电视线路进村入户需要很高的成本, 而农民用户的可支配收入较城市用户来说普遍偏低, 经济上无法承受过多的安装费用。另外, 国家对电视网络建设的融资政策管理相当严格, 导致了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缺乏启动资金, 巨大的政策风险让各地的广电部门只能通过向银行贷款等方法来取得资金, 而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高投资、低回报让很多基层广电部门承受了巨大的财务负担。

2.2 规划设计乱, 空网现象严重

部分地区在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规划设计乱、资金紧张等情况, 甚至少数地区存在有空网和废网的现象。一些村组中很多光纤和电缆空挂在电杆上, 一两年都没有人处理, 甚至根本没有电视用户接入。这些空网和废网久而久之就会遭到人为破坏, 给广电部门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损失。此外, 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规划设计上, 各个地区的发展较为混乱, 由于设计规划时没有进行长远和全局考虑, 导致建成之后的电视网络不能实现大范围联网的现象非常普遍, 这样就减少了有线电视网络应有的优势。

2.3 人员素质低, 施工管理混乱

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工作, 它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 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基层广播站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有些工作人员甚至连有线电视网络设计图纸也无法看懂, 更不用说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多功能的开发了。此外, 当前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施工管理相对混乱, 有线电视工程建设质量不能得到保障, 很多农村和乡镇甚至把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承包给一些私人企业, 这些企业通常是无证经营, 最后工程建设的质量也不符合标准, 有线电视刚刚开通就不得已而拆除重建的现象非常普遍。

3 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措施

3.1 增加政府补贴

政府部门应该把发展农村有线电视项目纳入财政部门的预算和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 降低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安装成本, 逐步实现村村通, 尽快让更多的农户用上有线电视, 从而实现户户通。另外, 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大政策支持, 进一步增加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融资渠道, 积极调动各部门参与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 本着多给少取的原则, 对农村有线电视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 积极引导各种非公有资金的投入并进行有效规范, 打破制约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的资金瓶颈。

3.2 加强规划管理

在进行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规划设计和安装维护工作之前, 必须认识到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应该为有线电视事业未来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各地的广电部门在对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发展进行规划时, 应当考虑到符合新技术发展方向, 尽量减少重复投资, 保证建设工作一步到位。另外, 应该与当地政府密切沟通, 努力取得政府支持, 把农村有线电视建设列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在进行安装时要加强施工管理, 保证项目质量, 避免无资质安装人员上门安装的情况, 更要严格杜绝私人承包现象。

3.3 加快人才建设

广电事业作为第三产业, 同时也是一项技术含量要求相对较高的事业。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广播电视事业逐渐被推向市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广播电视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大量的专业人才。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过程中, 缺少大量既懂技术又善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队伍。因此, 加快人才建设, 大力提高广电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对于农村有线电视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电部门可以通过公开的考核招聘人才, 对于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可以不论学历、背景而任用;还可能通过各种岗位培训和专业技能竞赛, 建立一支业务技能精湛的在岗职工队伍;另外, 还可以完善激励机制, 营造一种人人争先创优的工作环境, 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3.4 提升服务水平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 如今的商品和用户之间不再是以往那种简单的买卖、使用者和被使用者的关系, 而是融入了更多的内涵和附加价值, 其中“服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可以这样说, 好的服务已经成为当前众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生产力, 成为了一种无形而坚不可摧的市场竞争力。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过程中, 我们也必须注重有线电视服务, 让农民用户真正享受到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和高质量的服务。首先, 广电部门应该健全内部各项管理和服务制度, 加强制度规范,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确保优质服务能够得以落实;其次, 有线电视安装和维护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再次, 应该完善服务承诺制度, 在有线电视出现故障时, 应该向客户承诺维修时间, 维修人员的到位时间, 以便在第一时间为客户排除故障;最后, 应该定期进行巡查、调试工作, 尽量把各种事故消除在萌芽阶段, 另外要定期做好用户回访, 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意见, 以助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后期开发。

4 结语

总之, 加快发展我国的农村有线电视网络, 逐渐普及农村有线电视用户是农村有线电视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我国有线电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 有线电视蕴涵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广播电视部门在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民用户的实际需求, 想农民之所想, 解农民之所忧。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 它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广电部门理所当然的应当成为这项工程的建设者, 抓住发展机遇, 勇往直前, 抢先占据农村信息网络市场, 这样才能够真正把广播电视事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刘亚.论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J].现代视听, 2011 (10) :159.

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篇9

一、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涉及农村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此外,还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乡风文明。主要是将农民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的建设问题,包含了文化、风俗、社会和法治等内容,必须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加大对农村文化工程的建设,让农民群众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中。第二,村容整洁,是对农民生存状况的改善,是生存状况的重要标准,要做到农村面貌的整洁,营造一个良好的农村环境。第三,管理民主是完善健全农民自治制度的要求,是主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含义。广播新闻作为宣传的重要途径,必须结合党的实际工作与“三农”政策,贴近生活、接近农民,创造一个正确的舆论氛围。

二、县级广播电视在县级新农村建设中的特点

县级广播电视和市级广播电视台相比较,在新农村建设中县级广播电视具有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地域性。县级新农村建设中广播电视最了解当地的民生情况,和当地情况密切相连。因此,新闻宣传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农民群众更容易接受符合自己品味的电视节目。第二,内容具有针对性。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任务,要求具有阶段性,高要求、任务重和内容多。县级广播电视因熟悉了解本地情况,可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宣传计划,明确宣传内容开设节目、栏目等。可依据工作中发生的新问题及新情况,及时进行思想沟通,帮助农民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第三,传播即时性。和报纸等媒体相比,广播电视传播速度较快,特别是现场报道能够与新闻事件间进行同步传播。而且,还可以开通直播节目,和农民面对面交谈,及时倾听农民群众内心的想法,以便政府、相关部门与农民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第四,收视便捷性。由于受各种因素(文化素质、欣赏习惯和生活消费环境等)的制约,与报刊、网络等媒体相比,农民相对比较习惯听广播、看电视。农民通过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看,能够及时获取知识与信息。这样一来,广播电视收听收看的便捷和农民生活习惯比较贴近,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可促进县级新农村建设。

三、新农村建设中做好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措施

(一)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和谐环境

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但目前仍存在许多不良现象(假种子、劣质化肥、假农药、压级压价收购农民水果蔬菜、生猪和粮棉等)。广播电视新闻在宣传中央及各级政府的“三农”政策时,还需要宣传报道各地区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典型事例,通过对各种不稳定因素(坑农、伤农和害农)的适当告诫、劝导及批评监督,从而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例如,中央台《聚焦三农》十一特别奉献:我们的新农村。自2002年开播以来,始终坚持接近生活、接近农村、接近农民的创作观念,对党与国家的“三农”政策进行宣传,密切关注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新闻事件,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了新闻宣传作用,备受业界认可,取得众多好评的同时提高了收视率。

(二)弘扬正气,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努力弘扬正气,使农民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从而培养新型农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会经营、有纪律和懂技术等)。鼓励与支持农民发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和创新创业的精神,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如依赖等待、坐享其成等。将各地农村典型案例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农民群众伟大的创造力、歌颂各农村地区中的新人新事,让农民满怀激情地去创造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

(三)扬容抑耻,培养一个具有文明道德风尚的新农村

目前,农村中各种消极落后的现象还没有完全绝迹,封建迷信、赌博偷盗、大操大办和铺张浪费等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在不发达地区。而社会道德规范中“八荣八耻”的基本标准,也是营造和谐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县级通过广播电视新闻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宣传,对人民群众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进行确定,从而形成团结互助、融洽和谐、扶贫济困和理解宽容等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带动农民“精神增收”,营造良好的文化条件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精神是支柱、文化是底蕴。据相关资料可知:在我国农村5亿劳动力中,文化程度在高中和高中以上的约为13%,49%为初中文化,38%为小学文化,而且大部分低学历人口集中在不发达区域。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不但为农民群众提供有效的资讯服务,更要利用不同的节目传播先进文化。利用电视剧、综艺节目及文艺节目等,通过戏剧、舞蹈、歌曲和相声的形式,寓教于乐、贴近生活、愉悦民心、鼓舞民志。

四、结语

广播电视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应时刻坚守与农民群众面对面的位置,正确合理地处理好接近性,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把握正确舆论的同时,创作农民群众爱听、爱看的节目,让广播电视新闻时刻接近生活实际,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方维林.新农村建设中的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宣传[J].科技传播,2015(8):7+3.

农村小型有线电视网络设计 篇10

关键词: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设计,光纤网络扩容

1 农村小型有线电视网络设计的必然性

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 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 以及人们对网络传输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进而促使农村小型有线电视网络的设计传输必须进行新的大变革。在现今的新形势之下, 农村小型有线电视网络的设计需求如今能够推进农村的数字电视转换以及农村的宽带业务, 同时要建立一座农村的文化信息交流平台, 进一步促进网络传输能够向多元的业务平台构架转化, 故而当下必须对农村小型有线电视进行设计, 对网络光纤传输进行改造扩容。

目前, 各大信息运营商都在面对着一些重大的问题, 即为各种不同数据业务的传输需求, 能够支撑的网络技术等。原来是将有线电视的传输业务作为主体的农村小型有线电视网络设计的构架体系, 如今也正在面临着必须满足信息资原能够共享的需求, 这一网络支撑的问题也确实需要进一步的研讨。

2 对农村小型有线电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每个技术设计方案的成功都离不开对其进行实践的检验, 在实践中的求证。故而所提出针对农村小型有线电视网络的光纤扩容改造设计方案也必须要进行建设试点用以证明其可行性。针对扩容改造设计方案之中严格的技术要求。

(1) 每一个光节点都要到达主干光缆的汇聚的中心点以4芯光缆建设。2芯用在模拟与数字电视的传输上的, 而且2芯也是被用作双向数据网。

(2) 对于分前端到达光节点的光缆支干线, 若是所有的光节点都被一台光发射机所覆盖 (同一路的光信号) , 那么每一个光分路器前的光缆段芯数量最低也要依照2n+2的法则进行配置 (n是光的节点数) 。

(3) 若是同一路由上面的光节点比较多或者距离比较远, 那么一台光发射机 (同一路光信号) 就没办法达到覆盖所有光节点的所需, 就要增加光发射机, 抑或用另一路的光信号, 作为单独用一芯的光纤必须要分担覆盖部分的光节点, 故而每段使用不同纤芯往下传递信号的光缆支干线的光缆芯数最低也要依据2 n+2 m的法则进行配置 (n是光的节点数, m是往下传递信号的纤芯数量, m=1, 2, 3, 4, …) 光分路器的分光比是依据均等分配设计的。

(4) 光缆的品种最好是选择4、12、24、36芯等这类品种, 这是为了使网络的日后管理更为方便的, 一定要尽最大的可能去减少光纤芯数种类的使用。

3 结合实例进行探讨

因为建设村点有所增加, 故而要新增建设村点便于今后能够递增的建设村点。新建的村点是为后期的建设, 必须采取了四芯到点的新设计规范, 故而要使用了2n+2的法则。目前为了能够支撑如今数据业务的传输需求, 一定要扩容并改造网络。同时要从综合业务的需求、投资的经济角度等多方面来进行考虑, 对进行试点的光纤网络资源必须进行扩容, 可以采取对局部进行扩容、改造的方式来实现。

由图1看出, 原B-H比F-G的距离要远一些, 但是要考虑到它的长度, 由于长度不是很大故而施工难度也不是十分大, 所以选用将新布4芯到H节点, 将H到点2芯光纤移走附挂给F-G路由上面的方法, 两个2芯同样可以实现4芯到达光点需要;又A光点选用了由分前端四芯至点的方式, 故而要保证最少有16芯能够直融到达交接箱, 进而要确定到A点所追加的附挂光纤芯数必须是8芯;继而按照工程的技术要求, 要在光纤的选种价格没有较大差距的情形下, 尽可能的减少光纤的使用型号的数量, 同时要考虑到6芯与10芯不被定做常用的光纤芯数, 确保查阅了当前6、8、10芯光纤与12芯的市场价格没有很大的差距, 同时考虑到设计所要求的尽可能减少光纤型号的使用数量, 故而最终确定对上面设计路由所需的6芯、10芯、8芯都采取统一的12芯的光纤对其追加附挂进行扩容。

(黑实线为原光纤路由, 红线为扩容路由, 虚线为迁移复用光纤路由)

由上可以总结出, 所提议的光纤扩容改造的设计方案是有下面这些优点的:

(1) 该模式方案的设计思路较为清晰, 其设计路由原理也是特别简单明了的。

(2) 所采用的附挂方式十分易懂, 而且使用旧缆复用的方式进行组合, 更加合理的对扩容的光缆纤芯进行整改, 不仅节省了许多投资的资金, 而且也减少了扩容需要投入的资金。

(3) 图1中红色的实线部分是现有的扩容新增的路由, 而且增加了附挂的增芯和原来的纤芯一并加入到总的纤芯, 是十分符合目前光纤网络的设计规范的2n+2的法则要求。

(4) 该设计方案不仅对当前云南乡镇的有线电视的光纤网络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而且采取了真实的例子来设计, 不仅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性, 而且特别便于在云南的全区各市县乡镇进行小型有线网络的扩容、改造, 并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4 结语

想要设计出创作出良好的农村小型有线电视网络, 广播口碑优秀的电视节目, 就一定要深入分析每个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并深刻探讨实例, 与实例相结合, 相融汇, 方可有好的发展, 能够在竞争中存活。

参考文献

[1]黄锦.基于J2EE的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 2011.

[2]王国权.可扩展多并发时移直播服务器的研究与设计[D].复旦大学, 2009.

[3]罗力伟.基于Ф-O T D R的无源光网络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09.

农村电视受众爱看什么 篇11

2009年7月~8月,北京大学现代广告研究所进行了中国农村居民媒体接触与消费行为研究。该调查采用入户访问方式,对8省19市3800户农村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

农村电视媒体受众人口特征

电视媒体是中国农村最主要的媒体形式,几乎全方位覆盖了所有的农村居民。本次调研的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电视拥有率为97.6%,其中彩色电视占了总量的97.4%,其余2.6%为黑白电视。从收看方式来看,将近60%的家庭已经在使用有线电视,拥有数字电视的家庭也已达到6.1%。

从媒体接触角度来看,电视媒体的接触率高达98.4%,比位居第二的报纸高出近72个百分点。在“最经常接触的媒体”中,电视媒体更是遥遥领先,比位居第二的互联网高出近89个百分点。而且我国农村居民对电视的依赖度相当高,重度受众规模巨大。有92%的受众表示每天至少会收看一次电视,而大家平均每周会有22.5个小时的时间在看电视,也就是每人平均每天有3.2个小时的时间是在电视的伴随中度过的。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电视媒体在农村全方位的“统治力”。

研究发现,电视受众人口呈现出以下基本特点。

电视受众整体人口特征在电视媒体受众结构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无论是从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受教育程度还是职业分布出发进行分析,农村电视媒体受众的分布都和农村居民总体的分布结构基本相同。换言之,在我国农村,电视媒体基本覆盖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职业的各类人群。

不同接触程度电视受众特征我们按照每天观看电视时间的长短将电视受众分为轻度受众、中度受众和重度受众,将每天看电视2小时以下定义为轻度受众,男为51%,女为49%,每天看电视2~4小时定义为中度受众,男为54.4%,女为45.6%;每天看电视4小时以上定义为重度受众,男为57.2%,女为42.8%。从性别分布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电视媒体的重度受众明显呈现男性偏多的状态,而与总人口性别比例相比,轻度受众女性的比例明显偏高。

从年龄分布来看,15~34岁群体的重度受众比例偏高,15~24岁群体中这一倾向性尤为突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应在于农村媒体的单一性与整个时代的媒体娱乐化倾向。年轻人群体对于娱乐的需求更高,接受新文化新思潮的能力更强,而代表娱乐化发展趋势的网络等新媒体在农村的普及率仍旧很低,电视媒体一家独大。各频道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更多地将活跃的年轻人吸引到了电视机前。

以上三个变量的分析带来了非常有趣的结论:农村居民中年轻的、受教育程度高的居民更爱看电视,而且男性的这一倾向更强。这恰恰与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不同电视频道受众研究往往受众人群高端的媒体,其受众规模较小,而受众规模大的媒体,受众人群特点趋向于接近居民整体的平均水平。然而,在电视频道受众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央视在覆盖人群广泛的前提下,受众整体表现出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阶层等特征。

数据显示,从教育程度上看,最经常收看央视的受众学历在高中、大专及以上的比例显著高于卫视频道和省级地面频道的受众。从收入水平上看,最经常收看的电视频道为央视的受众平均家庭年收入为28954元,而最经常收看的电视频道为卫视频道的平均家庭年收入为26661元。央视受众的家庭年收入显著高于卫视频道。从职业结构上看,最经常收看央视的受众在社会地位、收入水平较高的职业上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电视受众。

这一媒体属性是由央视节目内容特点决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是央视最突出的节目特点,认同这两个特性的受众分别占60.6%和49.6%。这样的内容特点使得央视可以牢牢抓住农村高端受众,进一步跃升了广告价值。

细分到中央电视台各频道的受众人群特征,我们可以看央视各频道通过各具特色的节目特点,已经形成各自稳定的细分受众人群。通过央视各频道与细分人群对应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对来说25~34岁女性收看CCTV-8的倾向性更强,35~44岁女性收看CCTV-3的倾向性更强,15~24岁男性收看CCTV-6、CCTV-10的倾向性更强,25~34岁男性收看CCTV新闻频道的倾向性更强。

不同类型电视节目受众研究在本文中我们选取收视率最高的五类节目进行细致的受众研究,即新闻时事、电视剧、综艺节目、法制节目和农业信息节目。分析从年龄和性别这两个基本变量展开。年龄越大的农村电视受众对新闻时事类节目的关注度越高。尤其15~24岁群体与相邻的25~34岁群体的差别很大,受众比率分别为52%、73%。男性对新闻时事类节目关注度更高,数据显示,男性喜欢收看新闻时事的比率为82%,比女性高出12个百分点。研究数据表明,电视剧在我国农村是老少皆宜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从15~64岁,收看电视剧的比率均高于60%。喜欢看电视剧节目受众的性别有一定差异。研究数据表明男性受众中有60%的人表示喜欢看电视剧,女性受众比率为76%,比男性高出16个百分点。

研究数据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综艺类节目的关注度是不同的。年龄越小的人就越爱看综艺类节目。调查结果显示:在56~64岁的受众群中,有30%的人表示喜欢看综艺类节目;而在15~24岁的受众群中,该比率达到了55%。研究数据表明,男性中喜欢看综艺类节目的比例为35%,女性中喜欢看综艺类节目的比例为48%。相对而言,女性更喜欢收看综艺类节目。研究数据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法制类节目的关注度是不同的,呈现出了一种中间高、两头低的态势。15~24岁年龄段的受众有22%的人在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里选择了法制类节目;在56~64岁的受众群众,这个比例为28%。45~54岁年龄段的受众对法制类节目的喜欢超过了其他年龄段的受众,其比例为35%;其次是35~44岁受众,其比例为33%;25~34岁受众排第三,他们有32%的人表示了对法制节目的喜欢。研究数据表明,

男性中喜欢看法制类节目的比例为34%,女性中喜欢看法制类节目的比例为27%。相对而言,男性更喜欢收法制类节目。

随着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的比例不断增加,种田这一农村的传统谋生方式渐渐演变成留守农村老人的工作。研究数据表明,越是年长的农业人口群体越重视农业信息,同时男性中喜欢看农业信息类节目的比例为33%,女性中喜欢看农业信息类节目的比例为20%。相对而言,男性更关注农业信息类节目。这也和农业行业的整体性质相关。

电视媒体“使用与满足”研究

1974年E·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一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解释了人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的行为,提出了受众接受媒介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

“受众是主动的”是媒体“使用与满足”研究的核心概念。正是在此意义上,该观点强调受众主动寻求媒介信息,以满足自身需求。换言之,个人对媒介的接触与使用是基于各自的需要与动机。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有着显著的功能差异。电视剧主要起到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功能,新闻主要帮助了解新闻时事和国家政策,农业信息类节目帮助更多的了解农业信息,法制节目和生活服务节目能够对生活有帮助,综艺类节目能够让受众觉得与别人有话题可聊。

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篇12

关键词:农村广播,服务

广播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 广播19世纪40年代进入我国, 主要是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来运用, 看过电影《大决战》的人们不会忘记, 有这样一组镜头:蒋介石打开收音机收听延安人民广播电台播报中国人民解放军捷报频传, 国民党军节节败退的消息时、蒋介石表现出暴跳如雷的那一幕, 那就是中国广播电台产生的时期。广播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80年代中期, 电视的产生, 广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 在城市中也仅仅只有一小部分老年人在听收音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连续以10个一号文件加强对三农建设。2009年全国掀起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 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大讨论, 在调研中本人通过对广大农村的深入调查, 对发展农村广播又有了新的认识。

1 广播电视宣传一直是单腿走路

广播电视的主要功能是政治宣传的工具, 广播和电视两者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有线广播站成立于50年代末期, 是县级唯一的新闻机构, 当时转播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省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 自办有本地新闻和气象预报节目, 80年代后期, 各县先后建起了电视差转台, 有线广播就退出了他的历史舞台, 被电视取而代之, 广播电视的宣传一直用单腿走路。

2 广播的作用、功能、优势

广播作为大众传媒, 具有传播迅速、收听方便、覆盖面广、感染力强的独特优势, 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和文化生活的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

2.1 广播的功能和作用

(1) 喉舌功能。广播作为宣传工具承担着宣传执政党的方针政策, 法律、法规, 传达各级党委、政府的声音, 宣传政治思想教育、传播知识的工具。具有覆盖面广和方便快捷等优势, 它与电视和其它媒体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更能发挥其灌输性的作用, 由于广播它是用声音传播, 特别是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 无论是在田间耕种、在山坡放牧、还是在路上行走, 是有意、还是无心, 广播的声音都会送入你的耳中。

(2) 具有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广播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忠实朋友, 这是办广播的宗旨, 倾听人民的心声, 是人民的代言人, 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广播具有方便快捷的宣传效应, 只需打开机器, 通过话筒就能把指令传播出去, 就能搭建起各级政府与民众的桥梁。

(3) 具有快速传播知识、传递信息的功能:通过广播可以快速传授科技兴农知识, 宣传计划生育知识, 进行普法教育, 活跃文化生活, 传递各种信息, 发挥指导作用, 对于普及农业科技, 它具有普及面广、直接、快速的特点。

(4) 具有通讯工具和组织手段的作用:广播在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时, 通过它能迅速快捷组织、防控、调动、协调各方面力量, 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 积极行动起来, 有效地应对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

2.2 农村广播建设是当前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广播是农村宣传最实用的宣传工具和传播载体。他是各级政府有力的施政宣传工具, 也是农村群众获取信息、了解政策、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1) 广播信息资源广泛。中央、省级广播节目通过卫星可以直接转播;农村信息可由广播信息员提供, 信息真实及时, 信息源广, 内容是当地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人和事, 都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

(2) 广播在农村非常实用。广播站可以自办节目, 可以利用广播对各级政府的施政方针实施宣传, 可以紧急通知各种事项, 特别是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通过广播可实现紧急调集, 组织、协调各种社会力量, 应对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使用方便、快捷、实用。

(3) 广播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广播站可以将各类通知、信息和农业科技等信息从广播室发播, 只需一个播音员就可完成信息传播组织协调, 知晓面广, 传播迅速, 比电话、传真节省时间, 节约人力和物力, 这是它低成本高产出最大的优势所在的最大的最。在所有媒体中, 广播的运作成本最低。现在广播技术的成熟, 可以通过一部手机当话筒, 只要是有通讯信号的地方就可以向通广播的地方直接现场发布指令。这对于地广人稀的农村是最经济实用的宣传工具和传播载体, 是任何其他媒体无法相比的。

3 加强农村广播建设

近年来“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实施, 农村有线电视已有相当程度的普及, 原来村村通设备所配置的广播设备仅仅只是一台收音扩大机和两只高音哪叭而已, 话筒都没有一只, 大多是放在支书村长家, 平时只是放放歌曲之用, 收转广播的基本功能都没用很好地利用, 行同虚设。电视又只能收看到省级以上的卫星电视节目, 州、县电视节目无法收看, 群众接收到的信息不对称, 州、县、乡三级党委、政府的指令只能靠各级干部逐级通过文件、会议部署, 逐级传达贯彻落实, 由于对文件、会议精神理解深浅不一, 传达的信息就不一致, 所以有民怨说:中央的精神是好的, 就是下面的和尚把经念歪了。

有效发挥广播功能, 更好的服务于“三农”工作, 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广播有传递信息快捷简便的特点, 其传递信息快捷简便的功能, 在广大的农村, 是其他媒体望尘莫及的。收看电视必须坐下来静下心, 休闲之余才能接收信息, 看电视时基本不能从事其它工作, 接收广播信息的空间却很广阔, 无论是在家中干活或者是下地劳作, 都能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收听广播, 都能把声音送入耳鼓, 人们常在有意或无意中收听, 对于正面宣传能够起到强制灌输性的宣传教育作用。广播可以将最新信息以最快速度让社会知晓, 其宣传优势显而易见。有效发挥其功能, 发展农村广播是当前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村人民的迫切需要。因为它能满足于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需要, 能更好的服务于“三农”工作, 最大限度地满足于广大农民群众指导其生产生活, 这正是我们作为宣传职能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问题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国13亿人民有近10亿农民生活在农村, 古训言:“农民富天下富, 农村稳天下平”。利用广播传达好中央、省、州、县、乡各级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做好广大农村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好广大农村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抓好“三农”工作, 服务好“三农”问题, 这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

各县有线电视网络只能覆盖县城人口, 广大农村群众只能收看省级以上电视节目, 州、县、乡三级政府的声音只能通过文件一级传达到一级, 最后通过包村干部才能传达到农村。就是传达到农村也只能靠村干部口述, 由于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 有时在群众中产生怎么中央的政策是好的, 到了基层怎么对政策理解、宣传、执行有走了样的感觉, 这就是和他们收看到的中央新闻宣传的政策不对称, 造成群众心中有疑意、疙瘩、有积怨, 加强对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紧迫的问题, 发展农村广播是当前工作形势的需要。办好农村广播, 利用广播电视两条腿走路, 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兼顾方法的最好运用。

4 发展农村广播必须解决好几个问题

(1) 是要进一步统一各级领导对发展农村广播工作的认识。把发展农村广播事业的认识提高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上来。正确看待农村广播在占领农村宣传阵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促进农村广播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2) 是要把农村广播作为一项公益事业, 保证其必要投入。农村广播工程建设建成后, 维护、运行和自办节目的费用都需要有固定经费渠道。只有将其作为公益事业, 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才能有效保证农村广播正常持久运转,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是广播工作要适应农村的发展和群众的实际需求, 实现科学管理。运用先进的广播技术, 提高收听质量, 实现多种功能, 设置科学合理的收听时段, 减少噪声扰民, 使广播为更多的群众所接受和欢迎, 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4) 是建立健全机构、人员队伍。办好农村广播主要靠技术保障:广播技术通过几十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随着电子设备大规模集成化、数字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农村调频广播收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无线收转设备性能稳定, 自动开关机、远程控制技术相当完善, 实现村村通广播的技术问题已得到很好的解决, 这为实现发展农村广播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关键是要有一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来实现日常技术维护, 为天天通广播提供运行保障。二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广播效益, 必须办好自办广播节目, 更好的服务农村, 使广播节目真正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贴近听众、适合不同听众需求, 必须开办更多高水平、高质量、有新意、有品位的自办栏目和文艺节目, 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俱佳的好作品, 给青少年以知识和教益, 给老年人以温馨和欢乐, 给奋进中的建设者、开拓者以信心和力量。真正使广播成为坚实的宣传阵地, 多彩的文化娱乐园地, 丰富的知识课堂, 推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这就需要建设一只专业的广播新闻采、编、播队伍。

5 发展的机遇

农村广播将迎来一个最佳的发展时机, 抓住机遇, 尽快发展, 是我们宣传职能部门的第一要务。

首先, 发展的资金得到了保障。2009年按照中央、省、州文件精神, 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 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 向广大农村群众宣传科学实用技术, 顺利实施城市经济带动战略及应对突发事件等情况, 各地把农村广播工程建设列入政府十件实事之一来做。

其次, 广播电视台的职能主要是作好宣传工作, 发展农村广播, 使广播电视共同协调发展, 用两条腿走路的时机已经到来。

另外, 各县级电视台自办节目已有十余年的经验和人才积累, 各县新闻中心每周有一期新闻周报, 有现成的新闻采写队伍, 为广播自办节目源提供丰富的稿源保障。

上一篇:信息处理系列课程下一篇:冷却塔的运行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