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品牌建设(共10篇)
广播品牌建设 篇1
随着媒介的日益多元化,受众对信息的要求日益多样,要求媒介关注广大受众注意力的同时,还要满足日益细分的受众个性的需要。目前,人们对于广播的要求不再满足于有节目收听就可以,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节目,给广播媒体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受众的个性需要,广播媒体不得不进行品牌建设。这是广播媒体增强竞争力、拓展市场占有份额的有力方式。
1 准确定位受众群
在经历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之后,广播媒体的发展又出现一个新的高潮,许多地方广播媒体纷纷进行体制改革,推陈出新,希望延续受众对广播媒体作用的好感,以此改善广播在当下媒体剧烈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但是,在推出新的节目之前,必须要考虑到节目的受众群问题,即在某一时段由哪一类人收听节目,如何吸引这类受众继续关注节目等。这就需要进行受众的细分,对受众群进行准确定位,为品牌节目的继续建设寻找受众支持。
在定位过程中,可以运用“差异化策略”,在竞争格局中看清形势,找到与目标消费群之间的独特联系,实现与竞争对手的有效区别。在众多的广播媒体节目中进行对比,寻找差异,进行节目的优劣势对比,在既有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填补空白,建立新的节目,吸引分散受众。广播通过分众化定位,寻找目标受众,就可以拥有某一方面的第一,发现自己的市场。
在这一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听众”说法带来的误区。“听众”意味着节目被受众收听,一旦离开了听众,节目将无法继续下去,要变“听众”为“受众”,突破依赖听众生存的理念,转变观念,让受众掌握主动权,让受众觉得是需要这个节目提供的信息的,广播媒体打造的节目是听众需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扩大受众群,逐渐抢占市场份额。
2 打造品牌节目
对于公众来说,品牌栏目代表一个电台的节目质量水平,名牌栏目是电台社会形象的体现,可以视为一个电台实力的缩影,广播媒体节目的品牌化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中国传媒市场上,广播媒体作为市场运作的一个部分同其他产品一样,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频道的经营也演变成品牌的经营,广播媒体的品牌经营首先就体现在节目的品牌经营上。通过优化广播媒体的产业结构,协调资源的配置,不遗余力的打造品牌节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品牌节目将成为一个频道指向标,品牌节目的质量直接代表了频道的实力,要以品牌节目的内容吸引受众的注意,并逐渐培养品牌忠诚度,锁定收听率。在此基础上谈发展,才不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事情。
在许多地方,广播媒体依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老年人无疑将成为广播最忠实的听众群体之一,广播媒体要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推出相适应的品牌节目,并选择恰当的主题,创立品牌节目,在老年人群中树立口碑,巩固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的收听率。
根据受众需求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电台不断根据受众需求更新内容,以频率专业化和内容多样化适应市场的发展,受众的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要树立“受众本位”的市场意识,根据受众的市场变化调整经营策略。在有限的频率资源里,提高节目有效播出质量,精办栏目,办品牌栏目,调高节目质量,努力体现节目整理实力和播出效应,提高收听率,从而优化节目结构,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挖掘广播媒体的发展潜力。
3 打造名主持人品牌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打造品牌节目是基础。如何打造出知名主持人,为品牌节目增添色彩,也是广播媒体的品牌建设面临的又一现实问题。主持人因节目受欢迎而获得注视。同样,节目也因主持人而尽显魅力,两者相得益彰。随着广播媒体内部资源的细分和节目的细分,专业型主持人逐渐走入受众的视线。这类主持人以某一领域渊博的专业知识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增强品牌建设的实力。
品牌节目的建设,特别是专业型品牌节目的建设,离不开这一类专业型主持人的“人气”。专业型品牌节目,顾名思义,其优势在于“专业”,但这也恰恰是它的劣势。既然是“专业”,那就难逃枯燥这一特点,所以需要主持人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鲜明的个性特点,将专业节目变得好听生动而不枯燥。这样的名主持人效应会为节目带来更多的受众,并有利于品牌节目的建设。
名主持人所具有的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会为广播媒体的品牌频道带来许多的利益,但同时也应该警惕“名人负面效应”对节目和目标受众的影响。因而,打造名主持人品牌,既有利于广播媒体品牌建设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多加注意。
4 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
通过品牌形象建立,可以提高品牌影响力,可以对市场起到渗透和辐射作用。品牌形象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经营积累过程,通过视觉形象上保持的一致性,让受众在长期过程中形成品牌形象沉淀,加深对品牌的认识。广播媒体的品牌形象的建立,是将受众对品牌的认识上升到品牌的个性层次。既然品牌形象是受众对品牌产生的综合反映,是属于受众所有的,那么广播媒体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品牌规划、设计和传播手段,引导和培养受众对于广播媒体的品牌好感。其中,广播媒体节目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等,都是受众形成品牌形象的直观感受,广播媒体要从这些方面对受众进行正面的引导,促使受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对于广播媒体来说,品牌形象的形成,在一些如公关活动共、危机事件、品牌新闻等特殊事件中可以强化受众心中既有的品牌形象。建立广播媒体的品牌文化与品牌精神,提升广播媒体的层次,增加受众对它的好感度,都有助于品牌形象的形成。
5 总结
广播媒体通过对受众进行准确定位之后,打造品牌节目、名主持人品牌并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进行广播媒体的品牌建设。相信随着广播频率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会有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品牌建设的工程中,并兼顾品牌巩固和发展,为广播媒体增加竞争力。在品牌竞争的大环境下,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致力于进行品牌建设,广播媒体只有不断的修正受众细分市场,满足受众的需求,配合名牌节目和名牌主持人的打造,以广播独一无二的优势,迅速的进行品牌的建设,才可能领先于其他媒体的发展。
摘要:在传媒竞争极为激烈的今天,广播媒体面临的不仅是其他传统两大媒体的竞争,新兴媒体如网络、手机等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着受众而具备强大的竞争力。这是新兴媒体对传统发出的“战贴”。作为曾经“独领风骚”的广播媒体来说,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广播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护并做大做强,就需要利用其独特的媒体魅力,进行广播的品牌建设。
关键词:受众定位,品牌节目,名主持人,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赵丹.广播节目如何找准位置占领市场[J].记者摇篮,2005,(8).
[2]张菁,杨荣瑾.论广播媒体的品牌经营[J].现代视听,2007,(1).
[3]刁苏斌.谈广播品牌的塑造[J].安徽文学,2008,(3).
[4]王晨.浅析广播媒体的品牌建设[J].新闻传播,2008,(7).
[5]许燕.广播品牌的打造[J].视听纵横,2010,(4).
[6]黄双子.中国广播的发展前景与品牌化趋势[J].今传媒,2007,(5).
广播品牌建设 篇2
鞋/包/皮具饰品50当做110元花
男装/床品/户外50当做100元花
童装/内衣/女装50当做90元花
化妆品50当做60元花
特别推荐
1、三楼儿童乐园“亲子运动会”报名正式开始,详情请到服务台或三楼儿童乐园咨询。
2、二楼男装品牌花花公子盛大开幕
3、二楼知名品牌女装雷索思盛大开幕
4、2号大厅图途户外品牌推广3至5折销售。
5、黄昌珠宝、萃华金店 千足金每克减15元 镶嵌类全场7.5折
6、一楼休闲时尚美食街、二楼美食美客小吃城周末大型试吃会等您来参与
7、一楼儿童区“爱在6+1”母婴生活馆大型推广活动正在进行中
ONLY/MODA部分款100当150花
万圣节糖果巡游
11月1日万圣节当天由我商场服务台组织。具体为:服务台一至两人装扮万圣节服饰(服饰由现有的装饰上拿)带领小朋友在场内进行跳舞巡游活动。凡参与的小朋友发糖果一个。糖果由服务台采购,费用以申请过。
1、会员开卡礼
活动期间,进店即可免费办理积分卡。
当日消费满1000元即可办理银卡,并获赠500积分;
当日消费满2000元即可办理金卡,并获赠888积分;
另外,活动期间,新会员还可在获赠积分基础上加赠我商场轻餐区优惠券2张,数量有限,发完为止。
同级兑换礼
顾客可凭我商场品牌会员卡,免费办理长百银卡并获赠长百新市轻餐区优惠券1张;
4、微会员关注有礼
树立广播品牌 再创广播辉煌 篇3
广播电台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
阿拉善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于1984年,是阿盟文广局直属副处级事业单位,现设9个部室,分别为汉语新闻中心、汉语栏目中心、蒙语新闻中心、蒙语栏目中心、播控中心、总编室、办公室、广播电视报社、广告部。现有在职职工9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9人;中级以上职称56人,其中副高12人,正高1 人;大专以上学历71人,其中本科24人。年龄在40至45岁之间的占2/3。向社会公开招聘编采技术人员12人。蒙汉语共开办了3套节目,分别为调幅549千赫、调幅1440千赫、调频91兆赫。全天播音17小时。全盟广播人口覆盖率91%。蒙汉语节目通过卫星传输,信号覆盖亚太53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阿拉善人民广播电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工作,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抓宣传质量、事业发展、改革创新和队伍建设,努力推进广播事业科学、协调、健康发展。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栏目,如汉语“新闻播报”、“行风热线”、“交通音乐”、“九点热线”,蒙语“辽阔的阿拉善”、“与您相约60分”、“阿拉善美韵”等,深受广大听众的好评。 在阿拉善盟盟委、行署的大力支持下,于2005年12月和2007年8月配置了部分数字音频播控系统,改善了设施装备。这些工作,为打造广播电台品牌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广播电台目前存在的困难、问题和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
阿拉善广播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从阿拉善盟广播事业发展情况看,发展水平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同领导要求、群众期望、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距离。主要表现在:对广播媒体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品牌,是一笔无形资产的认识不到位,对其自身产业定位不甚明晰,全方位服务社会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意识相对淡薄;节目形态比较陈旧,创新不够,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听众的需求,特别是对整个频率运作理念尚不清晰,仍然主要靠单个节目和栏目来打造广播品牌,致使整个节目的总体影响力不大。另外,广播事业发展资金缺乏,投入不足;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引入不够;适应广播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编采播人才、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偏少,业务骨干队伍的阶梯式构筑不足,人员老化,年轻的业务人员后续不足,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待遇低,直接影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听众流失,广告稀少,增收渠道不畅等等,都为广播品牌战略的实施设置了障碍,是打造广播品牌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30年的风雨兼程,曾经使阿拉善人民广播电台呈现过“全盟人民都在倾听”的辉煌,如今,新一轮的改革如火如荼,传媒竞争愈演愈烈。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如今的改革背景更加广阔,党和国家在政策上的引导支持,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论述,为新一轮传媒改革指明了方向。面对党和国家对广播事业的新要求,面对全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势头,面对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渴求,面对市场经济对传媒竞争的重组,面对广播自身发展规律的变化,所有这一切,都使广播品牌战略的实施必须积极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
广播电台品牌战略的构想
当今时代,新闻宣传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作为阿拉善盟三大主流媒体之一的广播宣传,应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进一步创新思维、开拓视野、大胆实践,以节目改革为突破口,带动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探索打造阿拉善广播电台品牌战略的新的发展之路。
(一)打造广播品牌战略,根本在于树立品牌意识
媒体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影响力的竞争。有影响力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生存发展空间。我们应该首先认识和开掘广播的独特魅力,紧紧依靠广播的独特性,准确市场定位,创新节目设计,扩大电台影响力,增强电台凝聚力,“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以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力争把广播电台打造成为阿拉善的一张名片。那么,广播的独特魅力究竟在哪儿,换句话说,树立广播品牌的立足点在哪儿?不同于纸媒和电视、网络,广播以“听”取胜,它是诉诸于听觉的艺术;广播以“快”取胜,电台利用电波传递声音,每秒钟行程30万公里,快速无比;广播以“覆盖广”取胜,它可以翻山越岭,渡江涉河,所向披盖无所不及;广播以制作成本低取胜,可以吸引更多广告客户……
我们要充分认识广播的这些特点和优势,并且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和优势,从思想意识上提高对广播品牌的认知度,自觉树立广播品牌意识,发挥好广播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的作用,使之成为打造广播品牌战略的自觉行动。
(二)打造广播品牌战略,重点在于坚持“内容为王”
品牌,是广播电台外在的表现形式,支撑起这个外在形象的,则是内在的许多具体的工作。
1.改进宣传手段,提高节目质量,努力打造精品栏目和名牌主持人,这是实施广播品牌战略的有效途径。广播生存的前提是办好节目,办好名牌节目、精品节目。要发挥广播的媒体优势,发挥其音响见长的特点,发挥本土特色和民族特色,必须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只有这样,才能将每天发生在人民群众中的生动事件、感人场景、动情故事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科学知识、文化精品,通过声音、通过电波传递出去,求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广播电台要继续办好“新闻播报”、“交通音乐”、“行风热线”、“九点热线”、“辽阔的阿拉善”等一批名牌栏目,并且对其原有的节目内容和设置进行优化,更加精准定位,避免节目内容的交叉重复,避免一味求全求大。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品牌栏目,加强节目的包装和宣传,使节目既实惠实用,又富有现代气息,保持名牌精品栏目的可持续发展。
电台主持人是直接与听众交流、对话的形象使者,主持人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广播的形象优劣。主持人要苦练业务基本功,提高采编播综合素质,规范播出语言和态度,用自身的魅力留住听众,提高栏目知名度,扩大电台影响力。广播电台要以打造名牌主持人为契机,鼓励业务人员争创名记者、名编辑,名播音员、名主持人,带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广播队伍。
2.加强外宣工作,实施“走出去”工程,是打造广播品牌战略的重要手段。要把外宣工作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安排、早落实,将外宣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和每个人头上。在宣传方式上要大胆实践,重大活动要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进行现场直播连线,以提高阿拉善的知名度,取得最佳宣传效果。
3.以活动造势,以活动引领广播品牌战略的实施,走横向联合,产业开发的路子。对广播电台来说,怎样利用各种资源策划营销与广播事业有关联的事件和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来实现广播节目品牌推广和广告经营的效益最大化至关重要。成立专门的策划公关部,从活动的组织宣传到运作实施进行周密策划,以提高广播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譬如可以联合企业、商家举办“青少年业余节目主持人大赛”、“全盟公关礼仪、语言交际培训班”、“听众最喜爱的主持人”等活动,以吸引受众眼球和耳朵。
4.办好《阿拉善广播电视报》,走好跨媒体发展这步棋,为打造广播品牌战略拓展更宽的媒体空间。广播改革的深化,表现层面之一是多媒体的复合传播,电台不但可以办广播,还可以有自己的报纸、杂志、网站,甚至还可以办电视。跨媒体发展方面,广播电台办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重要的是要研究办好《阿拉善广播电视报》的办法,使之成为打造广播品牌战略和增加广告收入的重要载体。
5.全面推进广播数字化,为安全播出提供设备保证,使“移动中的收听”更加清晰。技术手段的更新对广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就数字化广播的发展来看,阿拉善盟搭上了国家推广数字化的顺风车,这也为阿拉善盟改变目前半模拟半数字化的状况提供了新的可能,是打造广播品牌战略不容错过的机遇。
(三)打造广播品牌战略,关键在于激活用人机制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打造广播品牌战略,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营造“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待遇”的良好氛围。
建立和完善人才制度。针对阿拉善广播电台目前存在的人员老化、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状况,应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通过多渠道培养、引进人才。一是坚持在职培训和岗位练兵,并逐步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评价标准和分配激励机制。职工培训要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二是组织脱产培训和院校进修,对象要以业务骨干和技术骨干为主;三是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招收大学生,或从社会上招聘高素质的年轻人才,并给予其平等待遇,以改善目前出现的“断档”状况。
管理创新,挖掘潜能,为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实行中层干部竞聘制,通过双荐、双评、双考,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两年一聘,打破中层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务终身制的用人机制。实行全员双向选择聘用制及岗位责任目标管理,重要岗位末位淘汰制,摒弃职工一岗定终身的用人模式,形成人员合理流动,能者上,庸者让,人人肩上有担子、有压力。实行绩效工资制,按能选岗,以岗定责,以是否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取酬,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等分配机制,调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妥善安置未聘人员,通过挖掘辅助性岗位和临时工作岗位、兴办新的产业、转岗培训等方式安置未聘人员。引导鼓励未聘人员面向社会,在新的领域发挥作用。
(四)打造广播品牌战略,目标在于服务人民群众
牢记宗旨,服务创新,让领导、基层和广大群众满意,进而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是打造广播品牌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先研究服务对象。随着新媒体的诞生,人们对广播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收音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移动中的收听工具,也越来越被当作“背景”、“伴音”的工具,呈现“非居家”收听的新趋势。私家车载、城市交通网络、超市卖场、居民社区等户外半户外空间都是广播未来必争之地。阿拉善盟仅巴彦浩特就有出租车千余辆,中巴车50多台,私家车更是每年以不俗的数字激增,这是一个庞大的潜在受众群,而且拥有私家车的受众也都是消费能力颇高的商家必争的中高收入阶层。老年人由于有大量的空闲休息时间,加之视觉退化,广播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MP3的普及,广大学生、社会青年、打工一族等年轻一代借助新的接收终端也成为了广播电台的听众。边远农牧区的农牧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还是依靠广播。广播要在未来努力开拓移动人群受众,可以定制特定频率的收音机,低价或免费送到听众手中,或安装在社区、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上,用以提高收听率和到达率,进而扩大市场份额。
不同的听众,不同的需求,广播电台要仔细研究听众,细化节目,尽可能地实现广播与听众的互动;邀请专家和领导坐客直播间,现场解答听众提出的疑难问题,增强节目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聘请节目听评员,及时倾听群众呼声,反馈群众意见。只有节目办好了,才能树立品牌,吸引听众,吸引广告,使广播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五)打造广播品牌战略,后劲在于搞好广告经营
广告本质上属于有偿信息的范畴,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影响舆论,推进事业。搞好广告经营,不仅是一种极好形式的社会服务,同时对于广播电台自身来说,借助丰厚的广告收入,可以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不断更新发展的状态,为打造广播电台品牌战略提供充足的动力。
阿拉善地广人稀,新闻源、广告源先天不足,但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为拓展广告源提供了可能。广播要努力开辟新的广告客户,提高广告制作水平,改变先前的“硬广告”形象,即避免电台本身节目内容与广告内容的断裂,栏目要为广告客户“量身定做”,通过直播、热线、访谈的形式宣传产品。
当前,手机短信的应用,互联网上的互动,都可以使听众在这些平台上实时对广播节目发表意见和评论,使一个固定内容的节目增加了大量的随机性变化,形成内容丰富的互动,不但使节目具有了可听性,还可以与通信公司利润分成。随着不同地域间广播连线节目的增多,广告资源的共享也成为跨地区合作的内容之一。这些工作都使广告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在新形势下打造广播电台品牌战略,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的工程。广播事业不仅是一项产业,更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广播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广播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加强协调,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努力营造适合广播事业加快发展的大环境。
新闻资讯
★ 北京广播电视台成立
5月31日上午,北京广播电视台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北京广播大厦酒店隆重举行。新成立的北京广播电视台由北京北广传媒集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整合组建而成。整合后,北京广播电视台业务范围涵盖广播电视的采编、制作、播放、传输以及新媒体开发等全部领域,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从活动创新看广播品牌的建设 篇4
例如:2005年9月, 深圳广电集团旗下音乐频率策划监制的《飞扬之音·两岸传情》, 把原本一个普通的电话连线节目拓展成了全天不间断18小时和台湾各界几十位名人直播连线共度中秋的盛大空中活动, 被认为是“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的体现。该节目已获得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
又如:2003年至今, 深圳广电集团旗下音乐频率每年推出“空中拍卖名人捐献物品”公益活动, 12小时直播, 调动社会名人捐赠纪念性物品, 吸引普通市民竞拍物品捐赠善款, 9年来, 最终获得过百万元的义款。除了收到稳定捐赠外, 活动的巨大影响还反映在受众的认可上, 9年来共接到竞拍电话数千个, 参与短信近万条, 每次节目播出都在同时段获得最高收听率!同时, 上百万的捐款救助了三十多名饱受病痛折磨的孩子, 该活动已成为深圳关爱活动中最大亮点之一。这个活动的运作, 充分体现出听众参与是如何作用于节目, 并如何产生巨大推动性, 同时电台如何获得了良好的公益形象。
再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推出两次大型活动——《新年全球华语广播72小时大联播》和《春节大联欢——10小时直播互动除夕晚会和15台主题晚会》, 都是全程直播、超大规模、超长时间的空中活动, 均引起了业内轰动, 获得很大成功, 被认为是传播形态上的全新探索。
总结以上成功的创新尝试, 可以发现, 这种创新活动和传统活动的区别如下:
特别要指出的是, 对于创新活动而言, 由于节目从传统活动的直播媒介变成创新活动的直接载体, 客观上就要求每个节目互相积极配合, 主持人参与活动的策划、联络、制作和实施, 每一次创新活动都是一次大练兵, 从而全面提升节目质量, 提升主持人的个人业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怎么通过活动创新更好地完成广播品牌的建设?笔者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
一、为广播节目设立外聘顾问, 建立“专家脑库”
随着媒体竞争日益加剧, 拓展信息资源空间、提升节目的深度和品味已经成为各媒体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关键, 可在现有节目设立“外聘顾问”, 建立“脑库”。
二、网罗全国名嘴深度融合节目, 借名人效应个人魅力堆积人气
很多成功纸媒的专栏已经成为自身品牌的象征之一。广播可以大胆开创新颖独特的“广播专栏”。从北京、上海、台北、香港等地媒体界特聘那威、陶子、查小欣等名嘴、名笔为“广播专栏作家”, 节目内容不再以推介新歌报道资讯为主要诉求, 而是以崭新的“娱乐传媒人”形象定位, 以非常独立的视角对娱乐、生活、资讯做出独家精辟评论。技术方面, 由“广播专栏作家”自行录制节目内容, 并通过网络传输声音文件, 音质问题可以保证。
三、与国际华语广播媒体合作, 凸显国际大都市特色情怀
港、台、新、马四地的华语广播一直走在业界前列, 当地最新娱乐资讯也是听众关注的焦点。本土广播可以牵头联系四地的知名广播媒体, 推出一档“五地歌曲排行榜”, 打造音乐娱乐资讯及明星的宣传平台, 由五地主持人联合主持, 轮流推介当地新歌新人, 资讯互相沟通, PK各地热点。这种国际合作对于打造本电台的国际品牌形象具有深远影响。
摘要:“活动兴台”已经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广电业转型期发展的策略选择。成功的活动运作成为增加市场占有的重要砝码, 更是打造品牌、提升影响的重要手段。在深圳, 一个排名靠前的广播媒体从2003年至今, 每年都要举办几十场、甚至上百多场活动, 这既是生存需要, 也是发展之道。
借势而上把广播的品牌做响做大 篇5
关键词:借势 品牌 产业 合作 双赢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不论你选择的是哪种方式,你的产品都面临着市场和消费者的品头论足,都要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和发扬广播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创新求变,在市场竞争中最大限度地抢得先机,强大广播的生命力与竞争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
一、关于广播品牌的定义
按百度上的解释,品牌(Brand)是给拥有者溢价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简要地说,品牌应该是品牌经营者(主体)和消费者(受众)互相之间心灵的烙印,是经营者的一种无形资产。
品牌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没有市场品牌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就广播而言,我们所说的品牌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节目品牌,包括节目形态与主持人风格,两者缺一不可。这与我们多年坚持推出的“听众最喜爱的主持人评选”和“听众最喜爱的名牌栏目评选”相吻合。另一种是一家电台、一个频率的形象推广过程与效果。这种品牌是广播产品的一种延伸,它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效益更直观。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二、广播和体育结合的意义和优势
体育广播的品牌是以广播为载体,由重大体育赛事、极具影响力的社会体育活动和体育明星动态为主体打造而成的。体育品牌由来已久,以奥运会的20大赞助商、世界四大满贯网球赛、F1赛车、世界高尔夫名人赛、美国职业篮球赛、世界拳王争霸赛、洲际运动会上世界各大知名体育品牌的展示与竞争堪称经典。而广播和体育的融合,既给广播品牌的打造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融合的优势是非常独特的,广播的快捷、相对低成本运作、体育的无国界、竞技运动的感染力等。
单靠广播自己打造品牌,其影响力和周期是不具有竞争力的。所以,我们提出借势而上,顺势而为,打通广播和体育走向市场的通道,在更大范围内凸显体育广播品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社会效益,体育广播的品牌不能真正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服务好,也就失去了公众媒体的社会责任;如果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一种不够专业的表现。两个效益一起上才能聚拢所有可以利用的能量,扩大广播媒体竞争的内力并提升其形象。
三、广播和体育合作的思路
关于广播媒体与体育产业的合作,首先,要有一支爱广播、懂体育、知晓市场的策划团队。学习和树立品牌意识,拿出比较科学的、具备创新元素的、可操作性强的产品意向,有意识地吸引和寻找合作伙伴,并在合作中找到共同的兴奋点和契合点,追求双赢多赢的效果。
现在,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体育产业都已经逐步成为GDP的重要产业之一。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供我们参考:目前中国的体育产业是30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0.7%;而美国体育产业是1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是7%。根据英国Media UK网站提供的信息,英国现有广播电台773家,专门体育广播电台只有BBC Radio 5和一家叫Talk Sport的广播电台。英国体育和课外活动管理研究院的报告说,体育休闲产业创造的价值占英国GDP的1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体育产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并颁发了《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体育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借势而上,打造我们的品牌,体育广播正是发展时机。
这里,仅就体育广播与体育品牌的合作思路谈一些看法:
1.与体育品牌的合作
体育品牌的打造与体育赛事的大小密不可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往往能够得到大牌体育赞助商的青睐。目前,世界知名体育品牌位居前四的耐克、锐步、阿迪达斯、彪马,在世界各大体育赛事中无处不在。他们通过冠名赛事、签约运动员、与媒体合作,打造出了国际化的体育品牌。与此同时,赛事本身的影响、运动员的知名度以及媒体的影响力也在合作中扩大。
国内广播与体育品牌的合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合作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广播频率的知名度,而知名度的大小,有赖于我们的节目质量和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一方面坚持不断创新,打造越来越多的听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另一方面,要有超强的品牌意识,设计和策划出让体育厂商感兴趣,认为物有所值的项目。这种合作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应该是一锤子买卖。它需要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有意识地培养一些体育广播品牌,必要时还需要政策的倾斜。品牌合作可以是项目的冠名,可以是项目的合办,也可以是重大活动品牌的研发等。
2.与互联网传媒的合作
有了和体育品牌的合作,紧跟着便是体育广播品牌影响力的推广,与网络媒体的合作无疑是推广手段的重点之一。这里所谈的合作主要是品牌活动中的联手,这种有声与文字、图片和视频的配合,突出了这样几点优势:平台上的支援、信息上的共享、技术上的互补、规模上的互相借鉴、理念上的交流、传播上的互延,营造出一种多层次、立体式的合作模式。
广播的快捷与生动搭上网络无地域性的特点化成超强的空间,必将给受众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体育广播的现场直播与网络的图文视频的同步直播,已经让受众领略了多媒体信息平台的优势。北京体育广播的奥运会大型活动现场直播、年度三大球的赛季现场直播、全民健身日活动现场直播等,都是和北京广播网、腾讯网和新浪网等愉快合作的体验。除了收听、收看范围的明显扩大以外,广播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现场感和参与度也明显增强。
3.与知名体育赛事的合作
打造体育广播自己的品牌,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在知名的品牌赛事当中,有没有我们的一席之地。我们目前还不具备象英国BBC Radio 5那样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他们已经非常成熟地介入到了世界大满贯赛事之一的温布尔登网球赛的广播媒体独家转播,成为了BBC Radio 5一大品牌。我们完全有可能从国内赛事做起,一点一滴,广纳别人之长,丰富我们自己。在我们潜心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的过程中,选准目标,主动出击,找到契合点,争取拿到赛事的协办权、合办权。
条件成熟时,北京体育广播完全可以办赛事,邀请互联网等媒体,重点办几个赛事,甚至是国际赛事。当然,这需要诸多内在和外在的条件和机遇。在知名赛事这个平台上,所传递的信息和所得到的影响力,是广播自身所无法想象的。在奥运会、各种大满贯赛事中,电视、广播、互联网和平媒各有所长,和体育赛事合作,找到更大的市场空间,是广播发展的需要,也是体育广播的责任,更是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所必须的。
4.其他两个不可忽视的合作伙伴
体育广播品牌的打造除了以上三个大的方面之外,还可以有意识地考虑与著名的体育推广公司合作,与规模比较大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合作。体育推广公司往往能起到中介勾连的作用,有与媒体多种合作的经验,有与赛事主办者多年合作的人脉,还具有与体育厂商合作的资源。他们能为我们提供很多专业性的指导和帮助。体育健身俱乐部方兴未艾,有着相对固定的会员资源。例如,如果我们能和知名的健身俱乐部共同开发出类似《北京健身一卡通》等形式的合作,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会是相当可观的。
综上所述,在党和国家提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要以广播资源的开发为立足点,以我为主,兼蓄他样,互惠互利,勇于创新。在这个基础之上,树立品牌意识,借势而上,把广播的品牌做响做大。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广播)
广播品牌建设 篇6
路标:强化精品意识
路径:建立广播作品创优体系
广播作品创优是一个动态的节目优化过程, 必须把创优意识和精品意识贯穿于日常采编工作当中。江苏广播在新闻作品创优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理论导向, 采取行之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在近年的省级广播政府奖评选中, 江苏广播表现突出, 已连续两年获得一等以上奖项作品数量占获奖总量的40%左右。
在创优实践过程中, 我们深刻体会到系统化地统筹管理创优工作, 要远远胜于个人创意的粗放和偶然。过去, 不少广播同行对节目创优存在一些片面看法, 认为“中心工作宣传很难出彩”、“创优就是为了评奖”。这些认识往往使主旋律宣传成了命题作文, 做得刻板枯燥;参加节目评奖只为完成任务, 为创优而创优。江苏广播针对这些模糊认识一直在采编播人员、节目制作人员中倡导积极正确的理念——不仅要唱响主旋律, 还要唱好主旋律, 作为主流媒体, 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就是宣传工作的重心。在理念引导下, 江苏广播内部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良好的创优创新氛围和机制。
2009年, 我们联合中央电台、中国江苏网并携手江苏省13家市台共同推出的《信心江苏》, 是江苏省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而组织的首个大型主题新闻行动。我们在13个市先后推出13场现场直播、13篇高端访谈和16集系列报道, 通过持续50天高密度、大跨度、多样态、立体式的宣传, 全景展现了全省各地“保增长、保发展、保民生”的战略部署和重要举措, 深入描绘了各地攻坚克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据央视—索福瑞权威调查, 《信心江苏》相关节目屡次创下同时段收听高峰, 收听率和市场占有率均有一定提升。“谷歌”、“百度”搜索引擎显示, 《信心江苏》的相关网页已近万篇。这一新闻行动受到了江苏省委宣传部领导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信心江苏》也荣获了2009年度江苏省级广播新闻特等奖。
广播新闻作品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需要在组织、策划、采集、写作、编辑、加工、播音、制作的每个环节都优化处理。江苏广播始终将打造精品作为战略管理的优先重点, 以系统的力量解决创优可持续问题。我们先后建立起中心、频率和节目 (项目) 组三级创优体系, 在整体框架下, 根据节目内容不同业态, 分别制定了新闻作品创优流程和文艺精品创优流程, 并结合创优工作, 对一线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日常培训和研讨会, 提高队伍的新闻专业素质, 创造精品生产的环境和氛围, 并且一直坚持了总台内部广播节目的年度评比和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作品的奖励制度。新闻广播部除了每周进行选题调度, 每月进行节目讲评时不断强化创优意识外, 还建立了《稿件等级考核标准》, 每月对优秀稿件实行重奖制度, 月月有好稿, 这样在向上推荐评优作品时, 就可以优中选优, 有备而发。江苏广播讲创优、争创优, 在职称评定、干部晋级上注意考察创优业绩, 并将创优工作纳入到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之中, 不断推动节目生产部门创作出具有业界竞争力和广泛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路标:强化规范意识
路径:建立节目综合评估体系
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 广播节目产品必须符合产品生产的内外在要求, 运用现代企业生产规范化的理念, 才有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乃至打造出精品。江苏广播经过认真的调研、设计和论证建立起的《江苏广播节目综合评估体系》, 将常态节目生产引入规范化管理轨道。节目综合评估体系是我们有效规范、提升常态播出节目的重要抓手, 是对以往单纯依靠收听率考核或专家听评打分考核的一次突破, 是立足江苏广播节目运行现状建立起的一套全新的规范与分析模型。在收听数值、市场占有、聚合效益、品牌效应、比较效益、发展趋势等方面, 做深层次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在各种信息的取样、处理与定性上, 都充分体现责任办台、科学办台、受众办台的理念。现在, 江苏广播任何一档节目的播出质量, 都可以从节目结构、主持状态、节目内容、市场表现、播出效果、创收指标等多个方面得到及时的考核评价与反馈, 形成了节目听评考核“多管齐下”的新机制, 强化了常态节目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制播。围绕这一体系的评估结果, 还建立了一系列配套机制, 包括对各频率的月度考核、节目评优评级的依据采用、全台节目末位淘汰和退出机制等。
由于使用了权威的调查数据、科学的质量指标、统一的管理标准、规范的操作程序, 对节目质量的高低作出了全面评估;并突出了重视宣传导向、重视市场表现、重视安全播出、重视内容创新、重视节目创优、重视宣传推广等指标, 从而推进了节目生产部门树立规范意识、赶超意识、精品意识, 有力地保障了常态节目的质量。今年1至8月, 江苏广播整体收听率和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17%和55.17%, 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通过评估, 江苏广播将对节目和节目制作者的评价管理纳入了科学管控的轨道, 用各类规范的认定标准及处置方法, 将节目生产规范化、制度化, 为动态目标考核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科学依据, 使节目生产者、管理者对每档节目的优长、短项、动态变化等都有了一本“明细账”。
节目综合评估体系的实施, 还为江苏广播的科学决策、深化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包括宣传管理、频率定位、节目改版、广告营销、品牌推广、成本核算、目标考核、绩效管理、人才配置、薪酬管理等, 今年以来, 江苏广播在各方面决策中共计数十次参考和使用了评估结果, 从而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
路标:强化品牌意识
路径:建立名优节目培育体系
随着媒体的激烈竞争, 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效应已成为媒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通过作品创优和节目综合评估两大体系夯实内容生产基础的同时, 我们建立起了一套名优节目培育体系, 通过开展名优节目的培育和评选, 认真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多年来, 江苏广播已涌现出一批名优节目, 如《江苏新闻联播》、《新闻早高峰》、《嘀嘀吧吧早上好》、《阿松生活网》、《阳光倾城》、《政风热线》、《开心方向盘》、《交广双声道》、《五花大榜快乐点》、《赫伯湾音乐时间》等。我们基于省级广播品牌建设的路径选择, 采取的是名牌战略和名牌培育同步推进策略。一方面, 在战略上把品牌建设工作同其他发展战略统筹起来, 在人才、技术、资金、组织、制度方面, 为品牌整体实施提供保障, 保证内部资源的需求, 同时充分发挥品牌的带动作用, 带动整体节目质量的提高, 赢得充分的资金力量投入到节目创作中形成良性循环, 以创优带动创收;另一方面, 从战术上采取各种措施, 保证节目生产单位加大对品牌节目的培育、品牌主持人的培训和品牌节目的活动推广, 通过名优节目的特色形成频率的个性, 扩大频率的影响。
名优节目培育体系与节目综合评估体系的有机结合, 使得经评估考核产生的“名牌 (优秀) 节目培育榜”、年度“荣誉名牌节目”、“十大名牌节目”、“十大优秀节目”更具科学性与权威性。宣传管理部门在培育名优节目排行榜公布以后, 还及时召开讲评会, 表扬先进, 总结成绩, 扩大上榜优秀节目的影响, 并指出评议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举办“优秀广播作品创作经验交流会”, 选择名牌节目排行榜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展播, 请有关主持人介绍经验, 促进节目主创人员共同提高。通过这一体系, 我们变年度单项创优为贯穿全年始终的常态品牌锻造, 不仅对全体采编播人员形成良性高压, 在江苏广播形成浓厚的业务钻研氛围, 广播节目安全播出系数也因此而大大提高。由于强化了责任意识、品牌意识, 频率在节目生产和管理中, 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自觉、主动地贴近市场, 贴近受众, 更加注重研究社会需求, 节目定位更加明确, 服务措施更加到位, 为广播的继续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我们还千方百计加大对名优栏目的宣传, 办“看得见的广播”, 不断提高江苏广播各个专业频率在受众中的影响, 从而形成江苏广播的整体品牌效应。
广播品牌建设 篇7
1 紧扣时代脉搏,以大策划的品牌活动,借“势”发挥,扩大广播的影响力
新一轮媒体竞争呈现新格局,活动策划也被称为是媒体的“第二战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借“势”发挥,即借助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人物策划出对自己有利的新闻活动。通过借“势”来达到媒体参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树立品牌的目的。①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精炼简洁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也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随即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2013年6月,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和温州广电传媒集团联手推出了大型新闻策划——“中国梦·温州情”全国新闻行动,聚焦在外温州人创业创新的新航程、新精神、新成就,抒写温州人追逐梦想的历程,此项活动由温州广电传媒集团下属的新闻广播和电视新闻综合频道来具体负责。在历时半年多的活动中,温州新闻广播十余名记者,从南到北、由东到西,采取行进式的方式对全国各地温州人代表展开采访和报道。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湖北、甘肃、新疆、西藏等29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多个城市,采访了一百多位在外温州人,期间新闻广播共播发报道200余篇,这一篇篇鲜活的报道,充分反映出了在外温州人用干事创业创新来丈量践行中国梦、实现温州梦伟大航程的主题。此次品牌活动的报道还联动全国各地的广电媒体,通过异地直播、专题报道、特别节目等多种形式,宣传各地在外温州人创业创新的精神和成果,并借助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浙江省广电集团网络平台、人民网等进行对外宣传。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大策划的主题活动之所以产生较好的社会反响,正是因为其巧妙借助了“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东风,达到了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增强媒体吸引力,提升主流声音到位率,进而扩大媒体自身影响力的目的。
2 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办公益,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广播力量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已经成为评判一个媒体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器”。如何创新性的开展品牌活动,以期达到塑造媒体形象、提升社会影响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品牌活动的议题设置、活动形式策划上能吸引社会公众的参与、引发公众的共鸣。这里所说的“议题设置”,在《新闻学大辞典》一书中解释为:“由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提出。……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②
纵观近年国内不少媒体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在各家媒体举办的众多品牌活动中,社会公益活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有业内人士指出,社会公益活动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组织开展公益活动,既能赢得良好声誉,融洽社会关系,又能扩大社会影响。在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新媒体兴起、媒体竞争格局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主流媒体能否通过建设公益品牌,积极培育优质活动,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是一个需要实践探索的时代课题。
近年来,温州新闻广播坚持实施“新闻惠民”战略,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多形式的举办公益活动。从2010年起,温州新闻广播联合市慈善总会、星火义工等单位和组织,连续4年开展“爱心助学温暖行动”,助学足迹遍及温州各偏远山区,结对贫困学子300余名,捐助金额百万余元,通过节目的发动有超过200名爱心市民参与其中,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乐趣。该品牌公益活动在2011年获第六届浙江新闻奖社会活动奖。随着“爱心助学温暖行动”影响力的逐步扩大,温州新闻广播趁势打造推出了“温暖系列行动”,包括爱心助学、重阳敬老、扶贫济困、春运温暖返乡等系列子活动,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实践中,温州新闻广播注重将社会公益活动的策划与品牌节目营销、频率推广有机结合,针对目标受众群“量身定制”相应活动,切实增强活动效果。“精准传播,打造权威性教育品牌栏目。”2012年5月,温州新闻广播联手市教育局推出温州地区首档广播教育类节目——《教育面对面》,并通过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多形式举办公益活动,来为品牌节目推广造势。一年多时间来,《教育面对面》节目先后策划推出“寻找最美温州教师”“中高考直通车”“爱心助考”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受到了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培养了一批忠实的铁杆“粉丝”。2013年6月,温州新闻广播举全频率之力策划推出了“2013年‘决胜高考志愿’大型公益讲座暨全国高校温州地区招生咨询会”,邀请到多位省内及本地高考志愿资深辅导专家与考生及其家长面对面交流。在十天时间内,先后在温州市区、各县市区举办了9场免费公益咨询会,吸引7000余名学生和家长参与。期间作为此次活动的合办单位——温州日报还辟出专版对整个活动予以了全面报道,形成了报台联动的强大宣传声势。通过此次高考志愿公益咨询会的举办,在让广大考生及其家长免费享受到公益、权威的高考志愿服务的同时,也借此扩大了新闻广播的频率与节目影响力,使得频率教育类广告的吸纳量有所增加,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而此类活动也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活动本身与广播媒体自身的宣传紧密相关、完美融合,广播日常的宣传为活动充分造势,活动则成为宣传的重要内容,活动的素材——“声音”构成了一段时间内广播报道的亮点。
3 品牌活动应注重本土元素,突出服务性,办听众的贴心广播
作为地市级的广播媒体,要想通过举办品牌活动,来提升受众关注度,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其策划的活动必须注重本土元素,突出活动的服务性和贴近性,走进听众中去,办听众身边的贴心广播。
2013年,温州新闻广播联手鹿城区文明办等单位,策划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市首个服务基层、服务社区、服务市民的大型系列公益品牌活动——“新闻惠万家·文明进社区”。该项活动2013年全年已累计走进20余个社区,服务群众近万人。与普通进社区活动有所不同,“新闻惠万家·文明进社区”大型系列活动,以“排忧解难、扶贫济困、便民服务”为宗旨,组建成立了“新闻帮忙团”“便民服务队”“文艺宣传队”等,通过新闻记者上门受理投诉咨询、追踪报道,力促社区群众疑难问题解决;通过服务队就近办理各种便民事项,提供贴心服务,为社区群众生活提供便利;通过文艺宣传员组织各类文艺演出,丰富市民生活,带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市民文明素养提升。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活动品牌效应越发显现,大批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申请加入,使得每次活动的组织、服务、后勤人员总数达到了近百人。2014年,温州新闻广播计划开展30场以上的进社区活动,并注重活动形式的创新,借助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技术,在活动议题设置、覆盖面扩大方面力争有新突破。
注释
1《谈媒体如何借助社会活动扩大影响力》《新闻传播》2011年01期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WCB201101033.htm
音乐广播电台品牌策略研究 篇8
1音乐广播电台产生的必然性
1.1声音传播是广播的根本特性
收到各种其他媒体的打压,广播电台曾经被部分人认为已经日薄西山,将逐渐从历史中隐退。这种论调几十年来不曾断过,但广播电台仍然在继续生存着。这是因为广播电台仍然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就是声音,与其他媒体不同,广播电台在设计内容时只能在声音上做文章。因此,广播是音乐最合适的传播平台之一。尤其是20世纪,从香港和台湾传来了流行音乐之后,音乐广播迅速发展,在音乐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2类型化电台的崛起
广播在信息传播上不再大包大揽了之后,走向细分化是必然。大量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广播出现,让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电台的类型。音乐作为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在类型化电台的大潮中必然会占有一席之地。类型化电台的崛起让电台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路线,同时也让音乐行业找到了一个新的传播阵地。可以预见,专业音乐广播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1]。
2建设音乐广播电台品牌的必要性
2.1媒体环境的推动
在过去社会发展水平不足的时候,收音机是每个家庭的必备之物。那时广播电台在媒体当中有绝对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报纸逐渐在民众中间普及,电视进了千家万户,而互联网的大潮更让广播电台退避三分。但广播电台没有在竞争中直接倒下,而是逐渐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那就是类型化的电台。新的广播发展策略要求我们建设音乐广播电台的品牌,建立属于广播行业的品牌优势。
2.2品牌需求的推动
广播电台之间的精神是十分激烈的,每一个省份都有十几家省级的广播电台,而各城市也都在建设本土频道。听众往往在形形色色的电台频道之间挑花了眼。如何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间脱颖而出,如何能在听众心目中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这是所有的电台运营者都在思考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之一就是建立一个品牌。有了一个经典品牌之后,听众自然对这个品牌有了忠诚度和权威感。比如,中央音乐频道的“Music radio”就是一个运营十分成功的电台品牌。
2.3社会需求的推动
对于媒体人来说,大众的需求就是他们前进的方向。随着各种信息越来越丰富,听众在选择时的眼光越来越挑剔。作为职业媒体人必须要向听众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才能得到听众的认可。绝大多数的听众在选择电台时是根据这个电台的知名度来挑选的,而一个电台的知名度来自于口口相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个有代表性、有识别度的品牌。有证据表明,一个有着清晰品牌的定位的电台更容易受到听众的青睐。可见,广播品牌的建立对收听率有着巨大的影响[2]。
3建设音乐广播电台品牌的紧迫性
品牌策略并不只是电台的策略。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所有的商家和媒体都在塑造自己的品牌。电视、报纸、新媒体,所有媒体人都已经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如果不及时跟上品牌塑造的大潮,广播电台将面临真正的重大危机。
品牌不同于其他,是一种根植于顾客心中的消费倾向。一个成熟的品牌天然拥有消费市场,媒体也不例外。在进行媒体选择是,品牌是最重要的标准。这意味着,如果你没有做出品牌而其他人坐起来了,你在听众心中就再没有权威可言,听众将大量流失。
所以,塑造品牌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这关系到电台未来的发展和成长,甚至关系到广播电台的存亡。
4建设音乐广播电台品牌的策略
4.1精准定位
建设音乐广播电台的品牌,要参考商品的包装和销售。首先就是产品定位一定要精准,要让听众一听便知这个电台的定位和倾向。有的电台主打摇滚,有的电台是民谣圣地,有的电台紧跟流行风向,还有的电台是某个歌手的专属电台。明确了定位之后,听众和歌迷们就能对号入座,迅速找到自己喜欢和中意的那个频道。受众也许是在不断变化的的,但是品牌必须保持一定的辨识度,甚至让人一提到一个品牌就产生一个刻板印象,联想到某一个音乐风格。
4.2品牌专业化
在进行定准定位之后,就要让品牌实现专业化。主要的手段就是利用各种方式提高知名度,请社会知名人士帮助宣传推广,在受众开始收听电台之前就先了解电台的名字和定位。比如某市的私家车广播,前身是该市的文艺频道。经过改版之后,私家车广播立刻以为专业化的倾向获得了大批的听众,在私家车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不管是新听众还是老听众,都对改版之后的电台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4.3保证内容质量
内容是一切媒体的基础,哗众取宠的媒体不可能获得旺盛的生命力,没有有价值的内容做支撑,媒体是没有明天的。换一个角度说,所谓媒体不过就是内容传达的工具罢了。一个门脸装修的再好看的饭点,如果做的菜不好吃也不会让人光临下一次。所以广大广播媒体工作者首先要在内容质量上下功夫。向听众传达有质量、有内涵、有趣新颖的信息,这才是一个媒体的生存之道。
4.4注重线下互动
与听众的互动是广播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的主要优势之一。为了发扬这种优势,一定要在线下保持与听众的互动。良好的互动不仅能够帮助电台了解听众的喜好和评价,以对今后的内容加以修正,还能培养听众的品牌忠诚度,让听众成为电台的忠实粉丝。线下活动可以拉近听众和电台的距离,电台不再是收音机里传来的遥远声音,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会让人产生亲近感。4.5打造明星主持人
明星效应是电台品牌建设中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有效地利用明星效应可以更好地发挥广播电台的影响力。在这一点上,电视媒体就做得很好,许多电视主持人拥有着巨大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而电台也要借鉴这个思路。在进行节目设置时,可以考虑围绕着主持人的个人特点来取名字,有助于主持人走向明星化。
5结论
音乐广播电台建立自己的品牌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时间紧迫不容拖延。传统的广播媒体在面临新媒体的竞争时必须紧抓每一步,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本文首先对音乐广播电台产生的必然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建设音乐广播电台品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如何建设音乐广播电台的品牌进行了策略上的探讨和方法上的思考,对音乐广播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周琳蓉.省级音乐广播电台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1.
浅析城市广播相亲节目的品牌塑造 篇9
一、广播相亲节目和其他媒体相比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全诚热恋》节目在梁溪之声广播推出已有五年了, 于每周六晚上18:00首播, 周日11:00重播, 时长一个小时。收听率始终保持稳定, 广告吸纳量在2015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长较快……这些成绩均来源于节目不断强化的“品牌效应”, 相亲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服务的不可替代性。
1.广播相亲节目具有不可视性。广播只闻其声, 不见其人。而相亲, 故名思意就是男女双方首先要能相见, 通过交流而后亲近。在这一点上来说, 广播相亲节目不如电视相亲节目直观。如果说“不可视性”是广播节目的弱势的话, 那么换一个角度来看, 这项弱势恰恰转变成了一项优势。对很多相亲的人来说, 外形占优势的往往机会更多, 而相貌普通的, 还没来得及向别人展示自己其它方面的优点时, 就已经被Pass掉了。而广播相亲节目的“不可视性”让相貌不再是那个起决定性意义的因素。让年轻人在彼此选择时更注重对方的内涵素质, 而不仅仅是外形。
2.广播相亲节目的目的纯粹。电视相亲节目出于吸引眼球和收视率的追求, 更偏向于娱乐性, 而广播相亲节目由于传播方式不同, 能更好的解决刚性择偶需求, 将节目的服务性贯彻到底, 广播类相亲节目显得更纯粹。
3.广播相亲节目扩大了参与人群。相亲节目的特性, 使得收听节目的人群分为以下几类:相亲男女本人、着急的父母、关心的亲友团以及关注婚恋话题的听友等等。“一人相亲, 全家参谋”的现实情况更会为广播相亲节目带来额外的听众。
二、提高节目质量, 打造内在精神
1.准确定位嘉宾, 体现栏目品质。在征友的大军中, 有形形色色的征友对象, 比如白领、离异的、打工的、老年人等等, 而《全诚热恋》始终坚持自己的定位——“新派交友真人秀”。“新派”无疑是最大的亮点, 嘉宾群体定位在以23岁到35岁为核心的白领一族, 这些年轻人大胆直言, 气质各异, 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愿望, 也是广告的目标群体。他们不是娶不到嫁不出去才来相亲的, 这个比剩男剩女大聚会更充满可变性和魅力。而“交友”也扩展了传统广播相亲节目以寻找结婚对象为目的的主题。
2.巧妙设置话题, 展现嘉宾个性。在每期节目中, 和嘉宾的交流话题必不可少, 栏目组在直播前会做一定的策划, 根据嘉宾的性格特点来设计, 把嘉宾的特点放大, 而不是做好模子让嘉宾套进来。例如“你选择在宝马车里哭还是在自行车后笑?”、“看到令你心动的人你会如何和TA搭讪?”等一些婚恋爱情的话题。《全诚热恋》超越了“相亲”的界限, 进入了一个探讨当代人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价值观的更高层次。
3.借助外部力量, 扩大嘉宾来源。城市台覆盖范围有限, 很难请到高素质的嘉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全诚热恋》先后和市团委、市妇联、婚介公司、交友俱乐部等单位合作, 实现了嘉宾资源共享。除了合作之外, 还和其他媒体实行资源互换。比如说, 《全诚热恋》节目曾经和报纸《新周刊》实行过资源互换, 实践表明效果很好, 嘉宾多了一个纸质媒体表现的舞台。这些不仅为广播相亲真人秀节目扩展了平台, 也为嘉宾寻求幸福增加了助动力。
三、主持人变“传达者”为“服务者”
《全诚热恋》是主持人对播的节目, 这档节目开播时, 女主播还是个未婚的小姑娘, 如今, 她和这档节目一起成长, 也找寻到了自己的幸福。相亲节目的主持人和其他主持人有所不同, 他们的身份必须要转型为“服务者”, 功夫更多花在节目外。两位主持人在节目外是《全诚热恋》的QQ群主和微信群主, 他们的努力付出直接促成牵手成功率的提高, 增强了相亲节目的实用性, 提升了节目的美誉度。
主持人就是单身男女们的“月老”、“红娘”, 当一对对牵手嘉宾向主持人报告婚讯时, 主持人的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比如, 有一次主持人打车时, 司机说什么也不肯收钱, 原来他和他妻子就是通过节目相识的, 一直想找机会感谢节目组。通过主持人的牵线搭桥, 目前已有60多对男女嘉宾喜结良缘, 几十位可爱的“全诚宝宝”喜降人间。在全媒体的环境下, 主持人固守传统不是应有的姿态, 应该在原有的条件下拓展转型, 提高广播媒体的服务性、贴近性, 适应全媒体的新常态。
四、借助新媒体, 延伸节目内容
栏目组借助微信微博实时发布的特性, 实现了节目的全方位互动, 让广播“看得见”, 让节目“全天候”。《全诚热恋》主动运用fm RADIO8电台助手 (第三方软件开发商) , 使报名通道全天候在微信公众平台自定义菜单栏开放, 随时随地接受报名。节目每期都会邀请一位嘉宾来到直播间访谈, 内容包括自我介绍、择偶要求、恋爱经历或婚恋观、才艺展示 (独特经历) 等。在当天的公众微信平台上同时会图文并茂的推送嘉宾的照片、个人小资料等和节目同步的内容, 方便听众一边听节目一边参与。
节目进行过程当中, 单身的听友可以通过电话、微信交流, 但毕竟节目时间有限, 为此推出了“多图文”功能。在微信公众平台发送关键词“全诚热恋”, 就可以收到近期嘉宾的资料和联系方法, 有助于他们互相认识。目前正在尝试运用的还有“摇手机”、“手机速配”等功能, 给听众提供更多新的尝试。
五、开展大型活动, 强化线下宣传
成功的活动是好节目的载体, “全诚热恋相亲会”已先后五次助力无锡广电婚博会, 参与的未婚青年累计超过1500人, 而每一届的婚博会成交额都超亿元, 极具影响力。《全诚热恋》栏目举办过二十多场单身交友联谊会, 走进了20多个社区征集嘉宾。精心策划相亲活动内容, 使其更具吸引力, 是塑造品牌不可或缺的一环。比如, 曾设计的“星座速配”、“性格心理学择偶”、“婚姻匹配度测试”“帐篷相亲”等环节, 受到相亲者的热捧。相亲会组织的博士团、海归团、医生团、教师团、IT团成为亮点, 500名白领一起相亲的规模在无锡也是首开先河。
六、打造优质招商平台, 增加广告吸纳
以往的“全诚热恋相亲会”主要是为无锡广电婚博会提供服务配套, 如今, 随着这一活动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也具备了“走出去”的市场价值。仅今年上半年就分别和“华厦家居港”、阳山桃花节组委会、梁鸿湿地公园合作举办了三场相亲会, 都有不菲的广告收入。如今, 许多公园、景区、商场、房产等商家纷纷前来洽谈合作, 使广播相亲节目的品牌塑造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
婚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 相亲节目可以成为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地。相亲节目品牌的建立, 需要围绕收听市场, 不断打造主持人品牌。从线上线下最大限度地体现节目的整体实力和播出效应, 在服务受众的基础上, 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当今社会, 剩男剩女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广播相亲交友节目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全诚热恋》是江苏无锡梁溪之声广播的一档相亲服务类节目, 五年来, 以广播推介、主持人牵线、新媒体互动、地面活动等方式, 帮助单身男女喜结良缘, 体现了广播服务受众的价值, 塑造了城市广播相亲节目的品牌。
关键词:不可替代,内在精神,新媒体,线下宣传,广告吸纳
参考文献
[1]周笑.略论传媒业的品牌延伸及管理[J].声屏世界, 2004 (12)
[2]熊澄字.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J].新闻嘹望周刊, 2004 (2)
优化品质打造品牌增强广播竞争力 篇10
今天广播人思考着怎样通过创新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确创新使广播呈现活力, 创新可以适应听众不断求新求变的时代心理。上世纪80年代的珠江模式广播实现了双向互动;90年代初上海电台系列台的出现, 开创了受众市场细分化理念的先河;之后我国第一家交通广播上海交通电台的开播使广播的服务理念和受众意识得以实际体现;进入21世纪中央台经济之声、上海东方电台先后实行新闻节目“滚轮式”播报, 实现了广播新闻的随时获取, 进一步提升了信息捕捉度。随着“中国之声”全天候大型新闻性板块直播节目的推出, 丰富的资讯、贴近的面孔使听众更加愿意接触亲近广播了。一次次变脸不仅扩大了广播的影响力, 也在不断赋予着广播新的活力。然而在“开疆拓土”的同时广播的品牌开掘也不容忽视。媒体经营的是注意力产业。和其他行业一样, 要获得更高受众关注度, 品牌影响力不可或缺。而品牌影响力的实现最终靠的是品质的力量。媒体竞争说到底是品质力量的角力。没有品质的良好表现, 再好的创意都只能是昙花一现不能持久。品质创造品牌, 品牌创造价值。
在倡导个性消费的今天, 广播产品的品质打造可以是整体面貌的, 也可以是节目元素的优质表现。后者更是听众喜欢的直接理由。其实但凡可以称得上品牌的节目, 无不拥有不可替代的优质元素。所谓的优质元素可以理解为听觉兴趣点、关注点、吸引点。其载体既可能是内容, 也可能是某种形式元素如主持人, 或者纯粹是节目格调、风格等。这些单个优势点的凸显放大将使当今广播中普遍呈现的听觉感均质化、品牌记忆模糊、缺乏辨识度、选择茫然的状况得到实际改观。优质元素的打造是以市场收听数据为依据, 将受众对于广播的不同期待显像化细分化, 并对节目元素进行目标设计与倾力打造, 最终在听众心目中形成长久的品牌记忆。品牌记忆模糊是当今广播面临的困境之一。老品牌随着当时那一拨听众的离去渐渐被淡忘, 新的品牌记忆尚未形成。品牌淡漠将导致广播听众的忠诚度降低。
增强内容获得感
“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信息多样选择多样的世界。它需要媒介通过专业化的努力, 为人们提供一个有序的世界图景。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准确、深刻、容易、低代价地把握现实。的确, 资讯独家垄断时代已成过去, 媒体间的内容复制受惠于科技手段而变得轻而易举, 同时也使得媒体间内容严重同质化。处在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人们注重信息的实用性价值感。“手机报”等新的传播形式受到社会中坚人士、学生族群的喜爱就是佐证。网络、电视滚动直播等更使得广播“快”的传播优势不再。
广播新闻节目的优势化塑造点在内容。随着流动收听群的增加, 广播听众日益呈现非目的、断续不定、短时收听状态, 总体的专注度较之视觉媒体低。在不经意间资讯满足的最大化实现是他们期望从广播中得到的, 也是广播内容设计的重心。据此, 今天的广播尤其是新闻节目的内容吸引点应围绕听众获得感的提升进行谋篇布局。获得感其实是听众对于信息价值的心理评价。
广播内容的获得感首先应立足“质的提升”而非一味强调“量产”。所谓“质”理解为与受众心理契合度高的信息。它吸引受众的实际注意。央视副总编李挺:每天我们播了大量新闻, 观众还是觉得新闻性不强。是因为新闻的处理能力不足。内容的取舍主要由理念与价值评价导引。即是否真正站在接收者的角度, 了解受众集体注意倾向, 以服务者的姿态去关注民生、社会百态与百姓生活, 说到底是媒体人服务意识的体现。今天的传统媒体已经无奈地逐渐失去信息掌控者主导者的位置, 受众直接参与信息的传播, 甚至开始导引主流媒体的报道选题。如果我们再不切实放下身价去真心地服务受众, 其影响力将会愈加弱化。
所谓“量”即信息的密集度。当前一些纯新闻台采用整日连续不间断、循环往复无其他听觉元素介入的信息播报, 以信息的“量产”作为卖点。但市场并没有给与肯定与认同, 收听率往往不尽理想。其实广播线性传播不可选, 听众想从海量散发状的信息流中获取所需信息比起阅读媒体要有更大耐心花更多的时间。“量产”在信息匮乏时代有其存在价值。但在今天这个资讯爆炸时代, 人们已明显感到处于信息包围信息压迫的环境中。加之经济、环境、竞争带来的压力使现代人心理备感负荷。人们既需要获得有效信息来了解身处的世界, 又注重获得时的心境感受。另外, 不停息播报, 难免会有很多重复, 给人以炒冷饭之感。广播又是由人声、音响音乐等构成的听觉媒体, 声音元素要么是乐音, 要么就成了噪音。
总之广播资讯节目要获得青睐, 必须在信息输出的“质”与“量”之间寻找听觉平衡点并结合节目架构进行整体化设计, 才能成为听众身边最具价值最贴身最亲切的伴随媒体。
获得感应专注提升内容丰富性而不是一味追求内容深度感。所谓丰富性是信息面的宽泛及内容包容度。这易于提升当今广播听众不经意间的收获感。而一些深度言论节目需要听众对话题的极大共鸣度及完整的注意力。显然快节奏生活的当今大部分听众是难以做到的。况且如今的受众更趋向思考的独立自我, 也更注重介入手段的方便灵活, 网络给了他们很好的平台。
丰富性要求改变内容选择的单一化习惯。在政府职能形象日益服务于亲民的今天, 由于传统的延续也由于固有观念, 广播新闻节目中冗长的会议报道、领导言论、活动动态、言词空洞格式化文字仍占据着较大篇幅。既少了听觉元素的新鲜活跃, 也影响了节目内容的丰富元素的有效呈现。例如早间是收听最高峰, 也是听众最忙碌的时间, 听众“兼听”广播是希望方便地获得最全面丰富的最有价值的资讯。因此早间新闻的面貌应是明快的节奏、实用的信息、广泛的涉猎。篇幅过长或者是内容过于同一都不会吸引听众的长久注意。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教育文化、社会民生问题等严肃内容与热点话题、逸闻趣事、生活提醒、娱乐资讯等软性信息的有机穿插, 是保持收听兴趣和新鲜感的方法。总之, 本着受众本位理念满足不同时段不同听众群的需求, 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广播新闻就不会沉闷, 随时都有好听的新闻。
丰富性离不开敏锐的时尚嗅觉。所谓时尚感不仅是时尚新闻, 而是体现内容的时代面貌, 即话题的年轻化。年轻人尤其是80、90后人群不接触广播信息类节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共鸣点太少。因此要改变现状广播必须对具有高度人群关注度的新鲜的事件、话题、人物、理念、动态等表现出充分的热情。保持与社会最活跃的人群关注点兴趣点的同步性, 是广播的现实生存需求和争取未来受众必须做的功课。
获得感来自于传播速度。虽然今天快速传播已被媒体普遍视为制胜法宝, 如央视新闻频道全天24小时滚动新闻、重大事件的网络直播、移动手机视频直播等纷纷争抢受众的注意力。但广播依然不能放弃。况且现场直播始于广播。早在上世纪40年代, 美国著名主持人默罗在二战时的著名的广播战地现场报道“这里是伦敦”, 开创了广播现场进行式播报的先河。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由珠江电台首创的大板块结构播报样式在今天仍然是各大电台普遍采用的主导传播样式。不仅在我国, 在日本则更早于我国运用这一模式。“日本广播在60年代确立的广播节目编排的基本框架———直播、板块、主持人三大原则是广播的‘三种神器’, 至今各广播电台第一线仍在运用。所谓的大板块直播是指时长在2小时以上, 若干弹性松散型小栏目构成, 有固定主持贯穿始终的节目样式。尤其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 大板块直播的作用更是明显。2008年大范围雨雪灾害, 四川地震发生后, 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不能到达的灾区, 广播却一枝独秀。中国之声连续23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爱心守望, 风雪同行》大型直播节目通过电波给灾区传递着信息, 送去温暖。在电视、报纸不能送达的境况下, 温家宝总理通过广播向滞留在风雪中的人们转达了中央的亲切问候, 坚定了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 凸显了广播独具的传播价值。除了特别节目, 平时的板块直播节目更是可以和市民生活贴得很近。能及时传递气象信息、交通指引、物价、就医就业诸多方面的即时信息。板块形式拥有宽松的时间, 可以使内容布局张弛有度, 灵活进出, 便于听众时时获取。另外直播中主持人容易进入即兴、自然、贴近的话语状态使听众易于接近。丰富的声音元素如主持人、嘉宾、音乐、声响等交替出现不易产生听觉疲劳, 兴趣点和新鲜感随时唤起并得以持续。
总之, 获得感必须由内容的准确、精良与节目架构平台共同构建而成。二者缺一不可。
明星主持的制造
媒体产业说到底是人的产业。尤其是广播, 听觉魅力主要由人声符号传导的。主持人是节目不可或缺的品质元素和品牌名片。市场营销学认为忠诚度是显示对特定品牌具有更深层次的陷入而产生的行为意图, 它包含认知、情感、意念和行为四个连续发展的结构。优秀的主持人是广播较高到达率和忠诚度的保证。事实上很多受众就是冲着某位主持人而每天准时收听的。这方面的先例不胜枚举。上海电台文仪主持的《为您服务》节目就拥有无数的忠实拥趸。虽然节目在清晨五点直播, 但他们还是每天必听。上海交通台的《阿丁谈交通》, 主持人阿丁是交通人了解交通法规的老师。除此之外人们从《市民与社会》节目中认识了左安龙、从《小茗时间》、《蔚蓝信箱》节目中喜欢上了小茗和蔚蓝。几位主持人并非传统评价意义的完美无缺, 他们取胜的法宝都是具有强烈的风格符号。文仪的真诚亲切、老左对话题的精准驾驭独到见解、阿丁以交法知识让听众信服、而小茗的温暖体恤是希望得到心灵抚慰听众午后准时守候的理由。这些响亮的名字本身具有的品牌价值是无形的也是无量的。他们拥有各自稳定忠实的听众群是不足为奇的。
当前广播的收听率走低与听众选择上的听觉分辨率较低有关。而这很大程度又与主持人个性风格不够鲜明相关。主持人不仅是节目进程的操控者, 更是节目形象的制造者。主持人的个性魅力为栏目打上了清晰的印记, 这种印记变成了听觉记忆, 它很容易被定时唤起。因此打造具备听觉印记的主持人形象应从“选材”即选择主持人开始。而选择的标尺并非最完美, 而是看其是否具有核心魅力。
吴郁教授认为:主持人魅力大至可以分为感性魅力和理性魅力。“所谓感性魅力是指:下意识表现出来的包括了先天性格、声音魅力、语速习惯、善良同情心等;而理性魅力指的是:其后天修炼的学识修养、社会经历的观察力、对话沟通能力、训练有素的逻辑推理、总结归纳及独特的表述习惯与风格”。当然这些都是一位优秀主持人期望具备的完美素质。但二者的叠加就等于出色的主持人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能留给人们深刻记忆的主持人往往并不具备所谓的均衡优势, 而仅仅是在某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这就是核心魅力。这方面的实例很多。电视的崔永元非主持出身, 也称不上美男, 之所以让人记忆深刻, 在于平民化的主持风格和机敏幽默的人格魅力。李咏张扬的主持风格另类独特。虽不时在业界内外有争论, 但其品牌影响力不言而喻。广播是听觉媒体, 缺乏视觉分辨率, 因此广播的听众缘靠听觉差异实现的。这种差异使听觉符号产生独特性分辨。从而对相应的听众产生良好的吸引力。除了内容的不同, 听觉分辨率可以是主持人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机敏的思维、善辩的口才、掌握某一专业领域丰富知识, 或干脆是某一行业的专家型主持。性格元素, 如幽默感、温柔、张扬、直率。声音气质, 磁性、温婉、睿智、成熟、轻盈等可以传导出丰富的异样引力, 都可以成为有效的听觉记忆元素。总之每一位主持人都有值得我们倾力打造的优质品质资源, 要使之成为亮点取决与我们的认识与倾力打造。因此在选择主持人时要改变所谓的“完美”定式。注重个性, 因为有个性的主持人可能并不完美, 但没有个性的主持人一定是平庸而寂寞的。其二是围绕主持人特有的优势特点着力打造节目品牌, 即量体裁衣。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节目里, 而不是传统思维的节目策划为先, 一味让主持人适应节目风格的模式, 这种扮演式主持的结果往往抑制了主持人天性的自然成分, 缺失了鲜活的个性节目风格也很难持久。例如中央电台《神州夜航》主持人向菲声音柔美, 语态谦和温暖, 思维理性缜密。集合了这些鲜明的综合特点和魅力的声音印象使听了她节目的几名在逃犯罪嫌疑人产生了信赖感, 主动与她联系最终放弃躲藏而选择投案自首。不可否认向菲作为主持人具备了较高的后天修养和专业素质, 但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善良与睿智, 及温柔的声音气质与节目风格的较好的贴合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优势点即闪光点是一种不可替代之资源, 我们呼唤更多个性风格的靓丽表现, 这样听觉世界才会给人更丰富的选择的可能。
营造精致听觉印象
广播是近距离的伴随性媒体。可以无缝隙接收, 如MP3、耳机移动收听、车内收听, 居室一对一收听等。广播听众的听觉心理敏感度较高。随着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 年轻人的审美水准在提升, 在未来将要退休的人群中受教育程度高的知识人群将取代旧有的老年听众, 成为新一代知识型老年收听人群。他们对广播节目的听觉要求较之上辈老人也将提高。此外要让广播耐听、长时间听, 必须重视节目的可欣赏性。而要实现它就必须对节目诸环节加以精细化打造。众所周知细节决定成败。首先, “广播的听觉符号包括人物的话语信息、现场音响、音乐等, 其中居于主体地位的是话语信息符号。”它取决于播音主持的表现。话语印象的精致感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声音、气息、吐字、节奏等基本技巧的良好表现。它关乎节目外在面貌与听众的心理直观感受。在广播节目大量采用直播的今天, 流水账式的播报样式渐成潮流。话语面貌似乎接近了普通听众, 但却剥夺了相当多的听众对专业语言欣赏性需求。其实无论什么时代听众对于美的音色、音质、清晰的吐字发声、恰切的节奏等这些听觉审美的基本评价标准不会改变。在新中国广播60年发展史上, 但凡在听众中拥有较高评价的播音员从前辈齐越、方明到罗京等无不是专业精神、专业水准至高境界的追求者和践行者, 他们受到不同时期众多听众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尊重。今天, 随着内容的日趋丰富, 对播音表达的专业水准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在提升。因为内容的广泛性需要多质感的表达样态。支撑它的是良好的声音控制力、清晰的吐字、自如的语流等扎实的基本素养。犹如繁茂的大树, 根深才能叶茂。
其次, 话语符号的精致感除了外在声音技巧, 更是由内容清晰准确表达实现的。声音传播稍纵即逝, 尤其是新闻节目内容庞杂深浅不一。听众能否听的明白取决于播音员内容表达是否清晰准确。播音表达的准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其思维能力。习惯于思维的慵懒、游离、无依据, 表面听来很热闹, 细细品味却是不经咀嚼。表现为重点散乱、主题模糊、语态雷同。如此, 精致的听觉感从何而来呢?因此新闻播音员应注重强化角色意识、提升学识素养, 追求完美精准的表达, 使广播新闻节目更加真实可信, 更具权威性。
广播是听觉媒体, 听觉的基本要求是顺畅、无理解困难和阻塞感。当前广播编辑重内容而忽略文字适听性的现象较普遍。因为常常转用“纸媒”, 如果不进行适听性修改容易产生听觉梗阻和内容歧义。如“中国的老年人普遍面临严重的‘失智’的危险。”“失智”与中医的“湿滞”易混淆。 (同音) 。台风“巨爵”登陆广东。“巨爵”与“拒绝”同音。可改为名叫“巨爵”的台风登陆广东。只要稍加修改就不会引起误解。另外复合句应拆分为简单句、减少书面语、倒装句都是不该忽视的细节。另外在新闻节目中的出声的记者语音、字音规范亟待加强。尤其在南方, 记者的字音语音不标准方言现象较普遍。有些内容形式与节目氛围不符的广告在新闻节目中突兀出现等都会直接影响听觉的品质感。
新中国广播已走过第60个年头了。虽然是媒体中的长者, 但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广播仍有极大的市场需求和不可取代之独特优势。广播的未来需要创新, 广播的自信来自品质。二者相辅相成将迎来广播更加辉煌的明天。■
(注:陈璐工作名为田静)
参考文献
(1) 喻国民《广播的崛起和优秀栏目的打造》
(2) 沃华传媒——石岩
(3) 张采《日本广播概况》
(4) 吴郁《崔永元的魅力》
【广播品牌建设】推荐阅读:
商场新进品牌广播稿10-18
交通广播的品牌与经营12-01
品牌文化与品牌建设07-16
品牌建设与品牌管理学习总结08-30
工业品牌建设08-27
品牌建设建议10-21
优质品牌建设05-12
城市品牌建设06-08
企业品牌建设06-17
管理品牌建设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