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品牌建设方略(精选9篇)
文化品牌建设方略 篇1
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的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的阶段,也使得基层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相应的提高。加之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多元混合格局也在不断的显现,其中不仅包含了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代表着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主导文化。因此,在实际中就要从实际上出发,做好文化空间的重构,实现群众文化的转型与发展。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
在社会转型期,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不仅关系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多样化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不断发展,已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方法带来了全新的变化,社会结构以及经济条件等方面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尤其是对于思想交流以及沟通等方式上也在向着多样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着,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为了我国转型阶段中的重要任务之一1。
(二)网络环境对群众文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等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相应的也就使得群众文化在网络虚拟化环境的影响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广大人们群众眼界开阔的同时,也对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三)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影响下,广大人们群众在满足物质基本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对精神文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并向着多样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而这也就与传统的文化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上出发,在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来明确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实现与时俱进,从而制定出科学与正确的群众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二、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需求与服务存在脱节的现象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是,在实际中却存在着传统的社会服务机制与群众文化的实际需求向脱离的现象,这样也就难以发挥出真正的价值与作用。第一,在群众文化服务体系中,主要的对象是针对城镇中心附近的人们的,但是在农村服务上却存在着匮乏的现象;第二,从服务的内容上来说,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性不足,内容也十分的单调,最终也就难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第三,在群众文化的建设上存在着和效果不足的现象,这样也就不能满足文化建设的需求,降低了文化服务的效果,造成了两者出现脱节的现象2。
(二)发展上的不协调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使得我国的经济体制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本质上的变化。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就要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保证群众文化的形式与面貌可以实现有效的变化,但是也造成了群众文化中的传统文化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流失。第一,相关的文化管理人员对群众文化建设没有正确的认识,这样也就难以确立出准确的群众文化建设方向;第二,在科学指导上存在着不足,从而也就使得相关的部门虽然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与人力,但是却依然是盲目的文化建设,最终也就使得资源的浪费与流失现象严重;第三,在建设群众文化的过程中与社会的实际发展存在着相脱节的现象,从而也就难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造成了群众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做好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对文化空间实现有效的整合
对于群众文化来说,已经成为了文化空间,所以想要整合好文化空间,就要做好文化空间的调试工作,以此来改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另外,在进行群众文化空间建立与调试的过程中,还要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实现整合的目标3。
(二)做好群众文化的创新工作
对于发展来说,创新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文化发展也同样需要从创新的基础上来进行。所以在实际中就要对群众文化的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创新,以此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确保群众文化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还要从群众文化的不同优势上出发,通过相互借鉴来实现取长补短,尽可能的将主导与大众文化内容转变成为民族与地方文化,确保民族文化的快速发展。
(三)实现群众文化的统筹发展
就现阶段来说,城镇与农村中的群众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别,所以想要统筹好群众文化,就要首先做好城乡建设中文化的基础建设工作,保证农村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可以接近城市的资源配置,平衡好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其次,就是要做好城乡文化的统一工作,真正将文化进城与下乡结合在一起,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
(四)对民族与民间文化实现有效的整合
就我国来说,地域十分辽阔,民族分布较多,这样也就造成了文化上的差异。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民族与民间文化开始消失,所以想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先对不同地域中的相同民族或是民间的文化进行整合,以此来打破地域上的限制,同时也要让文化凸显出来,然后在对文化进行有效的包装,最大限度的突出创新,促进文化的长远发展4。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相应的提高,所以还要认识到提高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性,通过指导思想来促进文化建设,找出群众文化的发展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晚呢还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所以在实际中就要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整合好群众文化,做好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满足发展的需求。
摘要:就现阶段来说,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阶段,因此,就要做好社会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提高建设的效果。对于政府方面来说,也要认清形势,找出现阶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分析与研究来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世界正在面连着全面的调整与变革,因此,也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影响。只有不断做好小康社会的建设工作,才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以及困境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从而为我国的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社会转型,群众文化,建设实质,困难研究,方略措施
注释
11.胡守勇.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J].民族艺术研究,2011(6):81-86.
22 .姜芳洲.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115-115.
33 .李秋霞.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4(17):124-125.
44 .辜碧烟.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J].卷宗,2016(1):736-736.
文化品牌建设方略 篇2
现在大家都在讲互联网思维,雷军提出的“专注”、“极致”、“口碑”、“快”成了很多企业重新进行业务思考的基本思路。作为企业大学和企业文化工作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探索和思考,和大家分享下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来重构企业文化的建设策略,抛砖以引玉。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这其实提出了一个最经典,也最基本的问题,我们服务的客户,他/她的本质需求是什么,哪些是可以观察到的,哪些是可以访谈得到的,哪些是必须深挖才能发现的潜在需求。做企业文化,难就难在文化是一种复合的需求。有表层次的,如员工活动;也有深层次的,如归属感、成就感、荣誉感、社交需求等。如果不了解员工这些需求,就可能费力不讨好,无从发力。特别是现在的企业,80后,乃至90后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的主体。企业文化应该充分考虑这个群体的时代性,以及独特的心里诉求。《轻有力:用90后思维管理90后》讲了90后很多很有意思的心理,值得每个做文化的管理者认真阅读。
从需求出发,“专注”、“极致”、“口碑”、“快”给我们指出了做企业文化的基本方向。
“专注”,意味着我们做文化要有重点,做几项员工最“痛”的地方,争取让员工“尖叫”。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故事,海底捞给员工最大程度的授权,德胜洋楼邀请农民工员工在五星级酒店开年会,Google逆天般的超豪华就餐和零食。回到我们自己的企业,集中火力,解决1-2个员工最关注的问题,文化就有了很强的着力点。
“极致”。在我看来,持续的“专注”,一定能达到“极致”的境界。极致讲的是品质,而且是超出预期的品质。做文化也是类似的道理,把握好方向,就要持续去做,做彻底。半途而废,浅尝辄止,肯定做不出有生命里的企业文化。3M的创新精神、富士康的成本控制意识,通用电器的人才发展理念,这些都是文化做到极致的表现。
“口碑”。所谓的雇主品牌,所谓的“品牌忠诚”,都是建立在“口碑”之上。企业文化建设也要有口碑意识。一个公司,一定要有几个口碑很强的文化项目,比如通用电气的Session C、很多互联网公司的黑客日、很多公司的内部讲堂、达人秀等。口碑的形成,强化了员工对于文化的认同感,是文化正向循环的基础。
“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道理也是类似的。从来没有一个方案,一开始就想的很正确、很全面、预估了所有的情况。企业要给企业文化工作者一定的授权,授权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文
化形式,在尝试中不断迭代,用敏捷的思维逐步建立企业文化的体系。“快”的含义,就是要动起来。文化建设一定是做出来的。
浅谈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方略 篇3
一、深刻领会企业建设廉政文化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的普遍信仰和共同遵守的规范、惯例,对人的行为具有内在驱动力。文化因素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腐败高发、易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当今社会,廉政文化在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越来越显示出来,廉政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廉政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它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倡导人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在全社会营造讲法纪、讲道德、守诚信的良好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境界。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中建设廉政文化,倡导廉政文化,是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企业职工全面、科学、准确地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利于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发挥企业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良好的党风带动企业风气的不断好转,进一步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而,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树立全面的“以人为本”理念
思想道德防线是抵御腐败的第一道防线,思想道德方面出现问题是产生腐败行为的根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提高企业领导班子廉政文化意识,带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企业领导班子的文化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层次,企业家的个性和作风、信念体系和行为方式,都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员工的文化习惯。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求企业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另一方面要求以企业领导班子为重点,努力提高领导人员廉政文化意识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性,确保企业廉政文化的顺利实施和承传。同时要抓住企业重点岗位人员这个主要群体,还要把教育延伸到一般管理人员和员工,以及违规违纪人员中去。对企业党员领导干部要着重进行理论教育、党纪党性、法制教育,使其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定理想信念,筑牢防腐拒变的党纪国法防线和思想道德防线。
三、找准结合点建设有特色的企业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宣传教育给企业员工以普遍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形成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道德防线。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中央在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的一个重要创新。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生产企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意义深远。建设好具有企业特色的廉政文化需要抓实宣传教育载体,找准建设切入点: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把握建设结合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常抓不懈,在润物细无声中给予教育熏陶,才能真正形成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企业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知识、信仰、规范,廉政文化不可能孤立地、为建设而建设,而是需要将其融于本行业、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特点之中,并通过文化活动,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显现出效果,将廉政文化当作企业文化建设一个重要内容,找准结合点,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提高企业政治文明程度。
二是与企业党建工作相结合。
三是与加强执行力建设相结合。
四是与商业贿赂治理工作相结合。
五是与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相结合。
四、廉政文化建设要常抓不懈。
在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不可或缺,而其中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措施。古人云,“德教为先”、“修身为本”,廉政文化建设说到底是要通过宣传教育给全体员工施以普遍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形成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道德防线,使全体员工真正做到“不想、不敢、不能”。廉政文化进企业实质就是企业在完成经济任务的过程中,开展以“廉政”为主题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使企业建立健全更为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实际通过设计好一个廉政文化建设方案、建立好一支廉政文化建设队伍、要完善工作机制、完善科学分析、量化考核、完善保障机制,通过廉政文化在企业的长效建设,使员工中“廉政文化建设人人有责”意识得以增强,企业里“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良好氛围得以形成。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方面,推动廉政文化载体的形成、完善、巩固,以及廉政理念、价值观念深刻融人员工思想行动中,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腐朽文化和腐败文化在一部分人心目中还占有着一定的位置,要使先进廉洁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必须逐步消灭腐朽文化,这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此外,廉政文化建设要深入各个层面,形成群众性的活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辐射和延伸参与面,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灌输廉政理念、传播廉政知识,促使员工以廉洁诚信为共同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把廉政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要认真研究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发展的规律、特点,继承人类廉政文化的积淀,秉承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果,循序渐进,继承创新,以树立廉洁理念为灵魂,以建立廉政制度体系为基础,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动力源泉,把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与构建惩防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稳步推进。
文化品牌建设方略 篇4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
这一时期, 群众精神文化建设处于首要地位, 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 给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社会结构和经济条件也相应发生改变。思想交流及沟通等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巩固逐渐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任务。
(二)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群众文化在网络虚拟化的环境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其给群众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社会经济的发展, 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条件的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 与传统的文化需求有着很大的差距。
因此, 国家文化部门应综合我国实际情况, 着力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 与时俱进, 制定出正确的、合理的群众文化建设方略。
二、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
(一) 群众文化需求与社会服务脱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增强。传统的社会服务机制与群众文化需求脱离开来, 无法发挥其最大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群众文化服务体系主要针对城镇中心附近居民、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等对象, 农村服务十分匮乏。2.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内容不具备创新性, 内容单调乏味, 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3.群众文化建设没有显著的效果, 无法确保文化建设工作与文化服务工作的一致性, 导致两者脱节。
(二) 群众文化建设与社会转型时期 的发展不协调
社会经济的发展, 促使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本质变化。这一过程中, 由于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 促使群众文化表现形式和面貌也相应改变, 导致群众文化中的传统的、民族的及地域等各类文化形式严重流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国家文化部门管理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不能准确的定位群众文化建设方向。2.缺乏科学的指导, 直接导致相关部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此基础上, 盲目的文化建设, 导致各类资源的浪费和流失。3.群众文化建设与社会的发展脱节, 这就导致其无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阻碍了群众文化生活的进步和发展。
(三) 群众文化活动的匮乏
社会转型时期, 群众文化活动缺乏一定的空间, 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协调。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倍受追捧, 各项新媒体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私人文化生活, 阻碍了群众文化生活的顺利开展。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促使绝大多数城镇广场文化生活逐渐呈现出只有老年人参加的局面, 局限了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加快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 策略
(一) 将群众文化空间进行整合
城区、城镇及城乡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都属于群众文化的文化空间, 要整合文化空间, 首先需要对新增的文化空间进行调试, 使已经淡出文化空间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得到改善。并且, 在群众文化空间的建立和调试中, 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高效实现整合群众文化空间的目的。
(二) 对群众文化进行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基础, 文化发展同样需要以创新为基础。只有将群众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不断进行创新, 跟上时代的脚步, 才能确保群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对群众文化进行创新时, 要综合考虑三种文化形态中群众文化的不同优势, 彼此借鉴, 取长补短, 尽可能让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内容逐渐成为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 促使民族文化能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 促进群众文化统筹发展
现阶段, 城市的群众文化与农村的群众文化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别, 要统筹城乡的群众文化, 首先, 要统筹城乡建设中的文化基础建设, 使农村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能进一步接近城市的资源配置, 平衡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其次, 要统一城乡文化, 将文化进城与文化下乡相结合, 实现城乡文化的共同交流, 促进群众文化统筹发展。
(四) 将民族文化与民间文化进行整 合包装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 各地方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都有较大差异。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许多民族文化或民间文化都已经消失不见。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将不同地域的同一种民族或民间文化进行整合, 打破地域的局限性, 让这些文化从各地域中突显出来;在整合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以后, 要对这些文化进行包装, 最大限度的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与民间文化, 充分体现出民族群众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王秀华.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困境与策略[J].大众文艺, 2014, 17:5.
[2]胡守勇.社会转型期的群众文化建设:“下里巴人”的重建[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1, 6:21-26.
文化品牌建设方略 篇5
一、创新产学研战略联盟, 推动培罗蒙人才培育体系有效运行。
2010世博年, 培罗蒙总公司为了建设人才高地, 吹响了与高校及大集团战略合作的集结号, 通过创新产学研战略项目给力于企业的人才培育和文化积蓄, 从中提升旗下各品牌的内涵。
1、成立培罗蒙首个男装工作室, 培育高端定制专业技术性人才。
培罗蒙男装工作室, 是该公司首个与高等院校合作的男装研究项目, 7月7日的揭幕仪式正式拉开了培罗蒙西服公司与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共同建设产、学、研基地的“精彩大戏”, 成为培罗蒙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突破口。以此为平台, 校企双方积极探索服装高端定制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为培罗蒙品牌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在合作期间, 培罗蒙派出以培罗蒙西服公司技术部经理为首的专家组, 与学院同学一起实践、一起研究、一起创意, 共同为培罗蒙成为全国男装第一品牌而努力;公司还努力为学院学生创造在南京路、外滩黄金地段上的国际时尚品牌店内进行社会调研的机会, 积极和学院合作邀请世界著名时尚设计大师、一流品牌CEO等进行授课, 共享时尚信息资讯。通过培罗蒙首个工作室平台, 加强了校企双方在设计理念等方面的互动交流, 同时也为培罗蒙现有中青年专业技术员工, 搭建了创新技术的实训基地。
2、引进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增强企业品牌产品创新发展新水准。
为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建设良性互动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机制, 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培罗蒙总公司在与上海商学院校企合作共建的基础上, 2010年在公司内挂牌“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实践教学培训基地”, 为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和指导的机会, 培训最新的服装技术资讯、设计流程以及对设计人才的要求。同时还以“培罗蒙”命名设立专项奖学金, 激励应用型艺术设计的优秀人才的培养, 为培罗蒙今后引进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推动企业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
3、联手纺织集团强强合作, 为公司业务骨干引入新理念。
为开阔业务骨干的视野, 4月7日, 培罗蒙总公司组织行政业务干部赴上海纺博大厦聆听由法国路威酩轩LVMH集团中国区总监吴越先生所作的“奢侈品市场与世界品牌”精彩讲座。现场还就奢侈品的品牌宣传理念和时装周效应以及如何做好品牌运作、维护和投入等进行了热烈地交流互动。吴越先生充满激情的演讲和独到的解答使与会者收获颇丰。该公司还拟将继续与纺织旗下的“创意园”合作, 紧紧围绕“科技与时尚”的发展理念, 坚定地走高端服装定制之路, 重点发展科技、绿色、品牌、时尚为一体的上海品牌男装, 实现后续服务价值链的延伸, 努力打造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男装服务业, 增强培罗蒙设计、制作和服务能力。以创意园的特色充分挖掘培罗蒙悠久历史及深厚的文化积淀, 汇聚时尚纺织, 实施时尚品牌发展战略, 推进培罗蒙的品牌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的发展。
二、抓住世博会机遇, 建设企业文化彰显品牌形象。
共享世博机遇, 培罗蒙总公司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服务世博、奉献世博、参与世博, 以实际行动弘扬企业文化、宣传和实践企业的基本价值理念, 展现了一个民族品牌员工所特有的风范。
1、营建世博氛围, 激发职工为世博争做贡献。
迎博和办博期间, 培罗蒙总公司党委设立“迎世博优质服务专项基金会”, 奖励在迎世博优质服务先进个人和集体;借助公司内外宣传媒介平台, 营造迎世博氛围;开展“我与世博”感言征集, 文明礼仪迎世博知识竞赛;“我眼中的世博会”职工摄影和征文比赛, 为每个班组发放一本《文明观博200问》, 激励一线职工争当三个文明示范者, 为世博加油, 为世博做贡献。4月9日又以“保世博、创佳绩、展风采!”为主题的党员干部、先进员工代表的誓师大会, 表达了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和奉献世博的坚强信心和决心。同时建立统一《培罗蒙世博志愿者活动登记表》专项档案, 动员党员积极成为世博的“急先锋”, 除了参加地铁安全志愿者、平安志愿者和单位社区联动志愿者外, 世博期间公司还有8名同志成为世博站点志愿者“蓝莓”, 参与了步行街的志愿者服务, 受到了各级世博工作组肯定和表彰, 为实现“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作出了贡献。
同时在行政召开的两周一次业务会议上, 专题培训, 以竞赛方式和参加网上答题形式, 着力提高职工的文明素质。
2、投身世博立功竞赛, 先进人物不断涌现。
抓住上海世博的契机, 引导职工为成功办博、精彩办博作贡献、立新功, 展现良好的服务窗口形象。培罗蒙总公司工会从5月起, 开展以南京路、天津路、福建路、金陵路为中心, 以服装、纺织品、旅游纪念品、彩票四大行业为重点的“比形象, 看品牌影响力的拓展;比服务, 看服务质量超一流;比效益, 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提升;比安全, 看守土有责, 为平安世博多做贡献”的“四比”劳动竞赛。培罗蒙、老介福、旅游品和金光都结合实际开展各自特色的竞赛活动, 推出的“个性化服务”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 也涌现出了一批服务团队和个人。任雯华、何福兰获得了黄浦区“快乐服务”先进个人;周雅丽等4名员工先后获得了黄浦区“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第一批、第二批先进个人;陆建国、赵雅娟获得了黄浦区志愿者之星称号;陈鸿等5名志愿者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上海世博会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之星”、黄浦区世博志愿者月度之星、黄浦区世博志愿服务活动月度优秀组织者;培罗蒙西服公司外建站站点获得了黄浦区世博志愿服务月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培罗蒙CAD定制中心、老介福金陵路店获得了黄浦区“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第一批、第二批先进集体, 旅游品商厦获得了黄浦区“无忧消费”单位称号。
3、精心设计制作“培罗蒙·中国风”, 展示品牌服装的文化内涵。
2010世博会为上海城市的国际化和城市不断成长带来重大机遇, 作为上海西服老字号企业, 积极接受世博局的高级设计的任务。培罗蒙西服公司CAD智能定制中心在年初就成立了以设计、制作技术为主创人员的专项小组。经过前期的反复讨论确认以“培罗蒙·中国风”参赛主题, 设计人员在查阅大量服装流行资料后寻求设计灵感, 多次修改设计样稿的款式、颜色及制作工艺流程等, 多处找寻适合的面、辅料, 最终确定了四套以“中国馆的中国红”为主基调的一组系列服装设计样稿。并使用培罗蒙传统手工和先进技术相融合的品牌工艺精心制作, 按时完成的展示成衣受到世博局和评审委员会肯定和表扬, 作品还在5月的《解放日报》上专页展示。
三、响应“商旅文”联动机制, 强化旗下品牌文化提升竞争力。
作为黄浦区域内的老字号品牌企业, 培罗蒙总公司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品牌文化管理, 以商旅文联动广纳行业精英、资深学者和企业高层领导的新思路、新观念、新设想和新提议, 以此作为企业发展新动力、新能源。
1、举办《时尚与商旅文》系列论坛, 让员工参与品牌文化建设。
今年的5月和9月假座南新雅大酒店, 培罗蒙总公司举行的《时尚与商旅文》两次系列论坛, 分别特邀了LVMH集团中国区总监吴越先生、万宝龙 (中国) 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陆晓明先生和太美全球主题旅行聚乐部董事长胡恃珲先生为主讲嘉宾。黄浦区副区长郭芳, 黄浦区商业联合会会长、新世界集团总裁王龙根等莅临祝贺。嘉宾的精彩演讲, 让培罗蒙近20%的员工有机会共同感受奢侈品牌的文化内涵, 体会到品牌的创新要始终保持先发的优势, 大家期望通过共同努力, 为培罗蒙品牌文化建设主动迎合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观念创新、机制创新、业务创新, 来保持品牌的历久弥新。为发挥黄浦区域特点, 推动商旅文联动发展提供新动力、新能源。
2、完善品牌标准化, 深化培罗蒙品牌文化的内涵。
培罗蒙总公司旗下的培罗蒙西服公司、老介福家纺和金光纺织品等连锁网点的发展都是以总公司经济发展为主线, 打造经典, 统一形象, 展示品牌文化。特别是培罗蒙西服公司, 今年在全国新增的52家销售网点中, 以培罗蒙品牌文化统一风格的标准化管理来设置新增网点的布局, 同时在男装系列产品的研发上加大创新力度, 结合企业品牌定位, 积极与相关行业联手合作, 引入新元素、新工艺, 推出男士系列新品30多种, 进一步推出新款高档男款皮鞋, 年末又力推高级成衣、礼服专卖定制业务, 打造经典企业的文化同时促进企业品牌竞争力。
3、打造百年老介福, 扩建拓展呈现传统品牌的新形象。
公司旗下的老介福家纺专卖在短短几年里已发展到了10家。今年为全面提升老介福家纺连锁网点营销竞争力, 在拓展网点同时还开始逐步进行战略性调整或扩大经营面积改造, 增加服务设施和销售种类, 以全新的网点形象和商品面貌, 展现在世人面前, 重现“老字号”的光彩形象。为体现老介福150周年的品牌文化, 今年10月28日该公司又一新连锁店在南京大楼 (外滩名店) 内重新以怀旧经典形象喜迎宾客, 店外橱窗以手工绘制的牡丹和中国传统旗袍制作为背景, 映衬出店内陈列的中国传统真丝面料的高贵气质和怀旧经典的氛围。在响应了黄浦“商旅文”产业联动发展的要求的基础上, 整合老介福的品牌文化, 让喜欢中国传统工艺纺织品的消费者, 在购物之时感受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文化品牌建设方略 篇6
一、“家文化”建设背景
(一) 企业狠抓“三基”工作, 探索文化建设新途径
一直以来, 南京供电公司始终把优秀职工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以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吸引职工、团结职工, 将工作重心放在班组, 狠抓“三基”工作, 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向心力, 致力提升班组建设水平。2010年, 南京供电公司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及江苏省电力公司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决策部署, 全面启动班组建设标准化工作, 制定了《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意见》, 力争用两年时间, 通过统一标准、规范流程、监督检查, 实现公司系统主业班组100%达标的目标。2012年, 在持续深化班组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 南京公司提出打造特色班组的建设思路, 开展“标杆引领、上下联动、深入推进特色班组创建专项行动”, 对一批先进班组进行特色、亮点打造, 大力推进“一班一特色”, 省公司范围内也塑造出“亲情天使”“配网卫士”“铁塔尖兵”等一批班组特色文化品牌。
(二) 改革发展纵深推进, 现实问题带来新挑战
2011年5月, 在南京供电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 变电运维室 (原变电运维工区, 下称变运室) 组建而成。随着改革从试点到铺开, 从不断深化到卓越运营, 机构调整、业务变更、人员变动等现实也给变电运维室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考验。
1.跨区域跨班组调整产生的新变化
由于管辖范围由南京市范围内50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转变为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 变运室4个运维班驻地调整、2个运维班新成立、51名运维人员降岗、百名员工工作地点发生了改变, 工作环境、人际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员工管理上的新挑战。
2.员工对原有工作模式的过度依赖
多个运维班管辖设备变更, 员工对新设备无法及时掌握, 工作模式、思维模式未能及时更新, 安全责任加剧。加之改革不断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 要求整合巡视、操作、简单检修维护等业务一体化运作, 也对运维人员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3.企业发展对员工素质提出新要求
根据数据统计, 2011年5月, 变电运维室调出人员134人, 其中研究生3人, 本科生25人, 近几年重点培养的大学生大部分划归至省检。截至2011年12月, 变运室30岁及以下青年员工仅23人, 占总人数的7% (见图一) , 基层一线老龄化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就业学历, 本科及以上员工26人, 占总人数的8% (见图二) , 人才当量的不足也与企业发展要求相悖, 短期内人才培养压力增大。
(三) 自身建设稳步前行, 建“家”行动孕育新思路
一边是员工降岗、驻地搬迁、年龄老化、结构性缺员等机构改革带来的现实考验, 一边是各运维班组工作内容相同、专业要求相同、专业管理规模效应显著等趋于标准的当前优势, 面对喜忧参半的格局, 变运室借着南京公司创建标准化班组的东风, 本着“先试点摸索经验, 再分步全面推开”的原则, 提出“十个运维班, 同一个声音”的目标, 努力实现十个班组同一个标准, 全面提升变运室对班组的领导能力、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全体职工的素质能力, 做到班组管理要求制度化、管理流程规范化、工作任务责任化。与此同时, 根据运维24小时值班、员工吃住在班组的工作实际, 变运室积极履行工会自身建家职责, 在班组建设过程中注入“家”的温情, 以职工小家温暖人心, 成功应对了4个运维班人员变动和搬迁, 使班组及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具有运维特色的“家文化”理念也在公司的改革实践中得以孕育并收获。
二、“家文化”建设主要做法
如何尽快让班组职工融入新的集体, 熟悉新的环境, 适应新的岗位, 满足新的要求, 变电运维室发挥工会组织在凝心聚力、团结引领方面的独特优势, 依据现代管理“抓人才、抓制度、抓文化”的核心要义, 依托高效的制度运转, 构建和谐的职工文化, 打造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提升建家理念, 创新实践“家文化”, 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 依靠先进的职工文化为企业提供不竭动力
建设“家文化”要向职工传递企业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坚持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 让员工情感得以诉求增加幸福感、家庭氛围得以体现获得归属感、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收获满足感、榜样力量得以彰显激发责任感, 从而统一所有员工的思想和认识, 提升所有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凝聚所有员工的力量和热情, 与企业共同发展。
1.积极引导员工追寻内在的幸福感
积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追求正面情感和丰富精神世界带来的幸福感。邀请心理咨询专家做“修炼心智模式、铸造和谐团队”“感恩之旅, 遇见更美好的自己”“色彩性格——打造高效团队文化”等系列文化讲座, 开展“EAP关爱到班组工作坊”, 利用家属协管会发挥职工家属的影响力, 教导员工在与自己、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中认识自我, 挖掘内心力量, 获得幸福体验。
2.努力营造充满归属感的工作环境
外在环境是内在归属感的物质基础, 变电运维室针对“三集五大”带来的班组驻地调整情况, 先后统一规范了6个班组的办公环境, 对班组文化墙、资料室、库房和活动室进行了装修改造, 使办公面貌焕然一新, 打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针对运维人员驻地分散在各变电站缺少正规活动场所和资源, 运维24小时值班工作环境相对闭塞的特点, 进一步完善班组的文体活动场地, 更新配置健身器材, 截至目前, 班组活动室覆盖率已达80%。同时, 成立羽毛球俱乐部, 每周定期定馆开展活动, 不断丰富运维人员的工作生活。
3.致力提升人才队伍的职场满足感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幸福企业的追求是吸引人才, 激励人才, 留住人才的“吸铁石”,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依赖的客观需要。变电运维室利用“两大平台”提升职工的能力和素质, 创造人生价值, 实现体面工作。一是以官金兴技师创新工作室为依托, 与专业工作有机结合, 大力开展创新活动, 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 发挥孵化器作用。二是组建“机动运维班”, 抽调班组技术骨干及青年员工定期轮值, 在班组工作量超载的情况下实现人员机动调配, 提升人员优化配置水平, 加快青年员工成长步伐, 建设后备人才梯队。
4.不断激发领军人物的建家责任感
大到国家, 小到家庭, 都需要有人去经营。班组这个职工小家, 同样需要经营。要经营, 就需要有领军人物, 班组长当之无愧为一家之长, 先进典型则是精神象征。在建家过程中, 变电运维室始终关注领军人物的选树与培养。通过举办“班组长俱乐部”活动, 增加班组长交流, 多给青年骨干搭梯子压担子, 提拔年轻班组长, 为班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选树“运维之星”, 展现员工良好精神风貌, 用身边人感召身边人, 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班组长和先进典型共同构成建家的领军力量。
(二) 文化与管理相融并进, 为企业提供坚实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 柔性的“家文化”离不开硬性制度的约束, 一个优秀的制度无不渗透着先进的文化理念。家庭要想人人和睦相处、事事并行不悖, 就必须形成贴近实际、合乎情理的制度规范。变电运维室管辖变电站点多、线长、面广;运维值班突发情况多, 有时需要深夜操作, 集中时段工作密集;班组驻地独立, 信息相对闭塞, 运维人员吃住在变电站, 班组对他们而言, 既是工作的阵地也是生活的场所。所以, 变运室着眼运维工作规律, 从领导层面、专职层面、班组层面施行一套切实管用的制度规范, 把“家文化”建设渗透到行业特点中去, 真正做到了长效管理, 有章可依, 取长补短, 齐头并进。
1.领导层面顶层设计, 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
成立班组建设领导小组, 构建长效建设机制, 以星级班组评定标准为依据, 启动班组建设年度考评。班组成员认真落实《工区领导班子24小时跟班制度》, 通过对10个运维班组进行摸底调查, 开展员工座谈等形式, 确立了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特色培育”的班组建设工作思路, 制定出台了优化运维班组管理半径、成立机动运维班等举措, 全面提升运维班组工作绩效。
2.专职层面中间管控, 完善运维专业标准
从班组建设的过程管控出发, 制定完善的运维专业标准和规范。包括安全工作、专业管理、台帐规范、绩效考核等各类规章制度46项, 工作流程15项。针对运维班组实际情况制定了实用性强、可操作的运维班组工作标准, 明确规定了班组6大类通用台帐, 以及设备检修记录、保护校验记录等8类专业台帐的填写标准, 并形成汇编下发班组, 使班组标准化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
3.班组层面末端治理, 制度执行有效落地
班组将制度规范体现到具体行为上, 制定《班组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 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岗、工作任务分解到人, 确保“定责”清晰明确, 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良好局面。用好结对共建平台, 班组之间通过查阅资料台帐, 检查工作现场、分享管理经验等形式, 实现先进经验在变运室内部的全方位辐射, 形成了思想目标统一、专业标准统一、工作行为统一, 造就了“十个运维班, 同一个声音”的整齐划一的格局。
(三) 完善的“家文化”体系建设彰显文化的力量
科学管理的逻辑在于制度, 即“要我这样干”, 人本管理的逻辑在于文化, 即“我要这样干”, 变电运维室注重以人为本、文化引领这一经验, 将上级要求、制度规定这一外向性要求转变为内生性动力, 靠文化凝心, 构建美丽和谐的运维家园。
1.形成一套“家文化”体系
任何一个文化都有一个逐渐成形、逐渐推进的过程。在“三集五大”改革进程中, 变电运维室迈出了打造“家文化”的第一步, 即建立实体家园, 之后, 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 辐射“家文化”感染力, 提升“家文化”凝聚力。“我的变电站我的家”是家训, “爱我们的工作、爱我们的团队、爱我们的身边人”是家教, “每日反省、努力工作、学会感恩、戒骄戒躁、微笑处事、忘却烦恼”是家规, “建家行动123”, 即“健全一个网络、围绕两个重点、开展三项活动”是家务, 编制《家的力量》《家的故事》两本画册, 让“家”的力量鼓舞人心, “家”的故事深入人心。
2.丰富“家文化”系列活动
变电运维室工会坚持立足本职, 始终把提升职工幸福感作为工作重点, 持续深化运维班组“小家”建设, 不断创新活动形式, 以“家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 确保为员工办实事。开展“点燃激情、放飞梦想”系列文化活动, 如“粽情飘香话端午”“书海扬帆香溢运维”“我行我绣绣运维风采”“我的心体会家的色香味”等活动, 结合季节特点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如新年伊始的登高活动、春季的环湖健步走、夏季的亲子游、秋季的垂钓比赛、春节前的户外拓展等, 丰富的建“家”活动, 营造了浓厚的“家”的氛围, 帮助员工快速融入新集体, 熟悉新环境, 适应新岗位, 找到归属感, 促进“家”的和谐发展。
3.持续深化班组“小家”建设
2012年, 公司提出打造特色班组的建设思路, 变电运维室工会紧扣公司工会工作重点, 注重共性与个性协调发展, 以变运室“大家”为引领, 打造各具特色的班组个性“小家”, 促进企业文化与公司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相融合, 促进决策执行与和谐稳定深度结合, 促进个人与班组的和谐融合。变运室10个运维班, 虽专业相同, 但也存在差异。针对各个班组特点, 培育“管理之家”“学习之家”“巾帼之家”“创新之家”“安全之家”“党员之家”等“小家”品牌, 举办“我爱我家”班组名片发布会、“幸福运维家”讨论、班组建设典型经验发布等活动, 推动“小家”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三、“家”文化实施效果
领导、专职、班组长、员工全力以赴, 变电运维室“家文化”没有只是停留在表层上, 搁浅在制度上, 而是更加关注其细节、内涵和实质, 与公司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相融合, 与落实变电运维室决策与和谐稳定相融合, 与促进员工个人发展相融合, 收到了显著效果。
(一) 运维绩效不断提升
“家文化”建设凝聚员工智慧, 提升员工素质, 为服务企业中心工作提供不竭动力。自2011年以来, 变电运维室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蓬勃开展, 人人都是班组主人, 人人都去积极思考, “缩短所用变转检修操作时间”、“将变电站智能钥匙嵌入巡视功能”等多个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级奖项, 两个班组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2013年起, 变运室开启推进班组精益化管理序幕, 推广公司精益化试点班组变电运维五班的经验做法, 深入拓展“氧气班组”文化内涵, “10183密码”“九定工作法”等精益化管理方法, 进一步提升运维专业班组的精益化建设水平。2014年, 变电运维室充分发挥“家文化”优势, 激发运维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拼搏精神, 为圆满完成青奥保电、标准化变电站建设、精益化管理评价等重点任务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 “家文化”深入人心
“家”的理念在变电运维室生根发芽, “家”的情感在全体员工心中持续发酵, “家”中处处演奏着精彩乐章, 员工身边处处演绎着感人事迹。当工作了27载春秋的老班长因动脉血管瘤爆裂急需巨额治疗费用时, 短短24小时内变运室260名员工的近十万元的爱心捐款及时送至医院。当青奥保电处在攻坚克难的紧要关头, 一个个最美青奥保电运维人的故事不断涌现, 有在保电第一天就遭遇妻子车祸, 但还是准时出现在保电变电站的主控室内的老班长, 有连续三天吃住在变电站, 打赢青奥奉献“持久战”的青年员工, 有勇挑重任以站为家的安全专职张峰, 有夜以继日埋首于保电方案的青年专职刘欢, 有抢抓时间踩着星光赶路的运维专职周宁……更多的是在54座保电变电站顶住压力, 耐住寂寞, 克服艰苦, 默默坚守着阵地的运维员工。2013年, 变电运维室承办的“家”主题道德讲堂获得了中央文明办“名博访问团”的高度评价。
(三) “家”品牌收获赞誉
文化品牌建设方略 篇7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现状和思路
一、校园文化及其品牌建设的原则
(一) 、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
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 教育界、理论界有多种说法, 综合概括来讲,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空间范围, 以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 以包括学校教育管理者在内的全体师生员工组织的“校园人”为主体, 以大学精神和理念为主要特征, 以校园人作用于校园并双向反馈的内力和外力以及合力为主要内容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性的群体性文化。
从内容上说, 它包括精神与核心理念、物质与环境周边、制度与行为载体三大部分。精神与核心理念主要是指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传统和学术风范等, 以及师生员工的价值理念、理想信念、责任归属等, 属于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物质与环境周边主要是指校园环境、教育场所、设备设施等硬性条件, 以及社会对学校的影响力, 属于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 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制度与行为载体主要是指校园的生活方式、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 它是校园文化的精神与理念的沉淀, 体现校园文化的整体特色。
从形式上说, 它包括静态的校园文化和动态的校园文化, 前者是指物质载体、行为规范以及一切对校园主体和客体具有直接或间接反馈作用的因素;后者是指主体的学术、科技、文体、艺术等活动以及推进校园文化向前发展的动力。校园文化又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它表现在外是显性的, 有物质、环境、行为、规章等;表现在深层的是隐性的, 如校园精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要而言之,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外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团体性文化, 其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物质载体之上才能结出精神理念之花, 核心精神理念又会催化出组织结构和制度规范, 在校园文化中处于支配的地位。
(二)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原则
高校是现代文明和现代文化的汇聚地, 其校园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代表了精英人士的价值与理念, 代表一个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学校的品牌, 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校园文化的品牌塑造对一个学校的成长至关重要, 这就需要把握其建设的原则。
1、要把校园文化品牌的封闭性和包容性紧密结合起来
高校校园文化产生于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 它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 对外界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有意识地加以吸收和排斥。一方面, 学校采取封闭式的管理, 以集中式人为组织加以静态控制;另一方面, 高校又开放办学, 是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汇聚地, 以开放式的自由兼容加以动态管理。这就需要高校要把校园文化品牌的封闭性和包容性紧密结合起来, 在兼容并蓄的环境中体现校园特色。
2、要把校园文化品牌的传承性和创新性紧密结合起来
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过程。高校从创立之初就不断吸纳各种文化, 并加以批判、消化、吸收与整理, 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酝酿、发酵、调整、升华, 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精髓。由此可见, 高校校园文化自身便具备自我创生能力, 在以后不断地创新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这就需要高校要把校园文化品牌的传承性和创新性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主体的力量, 不断开拓创新, 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
3、要把校园文化品牌的数量级和品质性紧密结合起来
没有一定“质”的校园文化品牌, 就不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高校的内化能力也会降低。而“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品牌, 即便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短期内也不会很快实现。同时, 有很多办学者都强调要在短时期内创设一定数量的品牌, 与学校的发展相去甚远。品牌多当然好, 但是它是否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 是否具有特色的品牌,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要把校园文化品牌的数量级和品质性紧密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善于抓住一点或者某一方面做文章, 既可以做大, 也可以做小, 精益求精;另一方面要在“1”字型的形式下向“T”字型转化, 既有深度, 又有广度, 点面结合。
二、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和不足
(一) 、内涵的理解片面与外延的拓展不足
目前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内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 把校园文化建设附设于学工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 未能纳入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轨道;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在本属于校园文化的外延上也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校园文化在学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 也使校园文化不能形成与学校特色相一致的特征, 缺少或没有大学校园文化所必须的文化基础。当然目前来说, 高校的办学者也正越来越意识到此种情况, 正在更新观念改变此种看法。如厦门理工学院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编制的总体统筹:一要处理好建设规划与理工特色、特区精神和地方性的结合;二要处理好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当然, 校园文化先天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厦大有近90年的建校历史, 每一块石制的建筑物都有一段背后的故事, 这些都是厦门理工学院所不能比拟的。
(二) 、速度的急于求成与质量的水平不高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面考虑和长远的规划, 一旦确定, 需要坚持不懈地持续下去, 经过长时间的锤炼, 不断完善, 在广大师生的头脑中形成并巩固下来, 成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激励着学校组织及成员共同朝一个目标努力。然而, 有些高校由于办学时间短,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有些具体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 办学特色不明显, 没能找到一条适合发展的道路, 在这种情况下, 许多高校不顾自身发展的实际, 要么走大而全的老路, 专门在“大器”和“大气”上做功夫, 要么抄袭其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 更谈不上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而这种急功近利体现在质量上, 就是水平不高, 一方面是校园文化物质层面的限制, 如校园规模, 发展空间等;另一方面就是作为校园文化主体之一的老师和学生, 文化认同感不够。这一点在厦门理工学院身上得到明显体现, 2005年该校方从职业性的专科教育层次转换为普通本科教育层次, 且不论校园文化多层次建设, 单单是教学思维与理念的转化就需不断的磨合。
(三) 、投入的数量不足与成效的效益不显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首先, 要以硬环境的建设为基础。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它包括文化设施、环境布局、建筑艺术等;其次, 要以软环境的培育为升华。精神文化应该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但是诸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政治意味较浓, 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在投入方面几乎所有学校都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然而, 并非过多的投入就能解决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对高校的投入也越来越大, 表现在物质层面就是建造了很多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 但是, 由于对校园文化精神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 使得物质文化建设缺乏清晰的目标。如有的高校建起了各种雕塑, 但是缺乏对其文化符号含义的深刻挖掘、讨论和宣传, 文化设施丧失了文化的意义, 这种象征精神化的雕塑并没有带来某种符号的记忆和理念的升华, “有大楼无大师”的现象就是典型的有投入却没有彰显文化影响的最好例证。
三、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路与途径
(一) 搞好校园文化品牌建设, 要强化以地域特色为代表的支撑点
高校所在地的地域环境特色, 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影响。地域环境是地方院校赖以生长的深厚土壤。比如地方高校, 它的发展就应与地方的发展密切相关, 其办学方针是面向地区现代化建设, 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因此, 在坚持价值导向的基础上, 结合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开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是地方院校发展动力的根本所在。厦门理工学院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充分, 该校大部分专业与厦门市的支柱产业对接, 反过来城市的广泛的知名度还深刻影响了该校的招生和就业, 而该校教育服务地方产业行动计划更是在全省率先实施。
(二) 搞好校园文化品牌建设, 要找准以理念特色为代表的切入点
1、有鲜明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的生存基石, 它是办学者的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理性思考, 规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进程。如厦门理工学院的办学方针是把学校建成“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理工科大学。较之于厦门大学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博大宏伟, 处于同城的厦门理工学院则取地方性、精致型的小巧玲珑, 也未尝不能彰显大学特色。
2、有特色的工作理念。
高校工作理念很多, 但无疑都是以人为本, 注重人性发展。厦门理工学院的政工工作理念和模式就颇有特色, 有的业已成为学校的文化品牌。如主题教育的“温情三部曲”, 它贯穿于学期始终, 具体是指期初的“手牵手·一起走”, 它是指新学期伊始让学生步入正常的学校学习和生活的轨道, 使每一位学生不掉队;期中的“爱国·爱校·成才”, 它是指让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忠诚感恩教育、挫折励志教育, 使每一位学生不空泛;期末的“关心·帮助·迎考”, 它是指在临近期末考试之际, 让学生全心全意投入到复习应考中去, 使每一位学生不灰心。围绕“是益友, 方能为良师”和“做学生可信赖的知心朋友”两大核心概念, 学校要求广大辅导员根据辅导员日志考核细则, 真正贴近学生, 服务学生, 情系学生, 颇受学生欢迎。就业方面的“四个到人”, 即简历制作指导到人, 模拟面试体验到人, 就业训练推广到人, 就业过程跟踪到人。星级文明班级的创建和评选工作, 重在创的过程而非简单的评, 它要求每个班级写成长随记, 从而看出班级不断成长的轨迹。
(三) 搞好校园文化品牌建设, 要主攻有效投入与精心培育两大着力点
一方面应广开渠道筹集资金, 尽可能地加大对那些有潜质文化品牌的投入力度;另一方要坚持投入力度与创新成绩的统一, 即对接受经济投入的创新文化品牌的成绩严格把关, 不能敷衍了事, 浪费钱财。但财力支持仅是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更要加强其自身的培育。校园文化品牌自身也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即其内涵、个性、附加值等不断丰富增加的过程, 是一个坚守的过程, 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与坚守是高校校园文化品牌自身建设的“两翼”, 是精心培育的动力源。坚守, 既要坚持品牌建设的长期性, 又要保持品牌的连贯性。创新是一个富有竞争力的校园文化品牌的内在要求, 要不断赋予品牌以新的内涵。如厦门大学已经成为了厦门市的名片, 而作为市属高校的厦门理工工学院更应该坚持与本市的对接, 创新学校的特色, 争取与厦大成为“厦门双姝”。
(四) 搞好校园文化品牌建设, 要把握有力监督与实时反馈的关键点
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要制度化、规范化, 必然要有一套健全的监督机制。它要求高校随时对其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状况给予必要的跟踪。对此, 必须要有专门的人和机构定期对学校器物、精神、制度和行为等校园文化进行测定, 测试其是否与时俱进, 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 是否满足全校师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 是否彰显特色, 辐射周边, 提升学校的美誉度。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品牌, 当然不能实行狂轰滥炸式的广告运作模式, 而应该着力于其反馈途径。校园文化品牌如业已形成, 或尚处雏形, 都应该从学校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中去寻找它影响力, 诸如社会舆论的评价、学校师生的评论等, 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取舍与否、培育与否, 这就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了。
总之,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花大力气去策划、攻关、督察。有的高校成功了, 有的尚在发展, 有的可以说是失败了, 但无论如何,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品牌的发展都是一个考验个人和群体的心理调适的过程, 需要极大的勇气、耐心和细心。
参考文献
[1]冯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第一辑[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6.
[3]朱毅峰.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8 (3) .
文化品牌建设方略 篇8
52年间共产生34位劳模, 平均一年半就产生一位劳模, 如此高产, 在全国道路客运行业企业中实属罕见。
对此, 江苏省盐阜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盐阜集团”) 副总经理贾秀全说:劳模文化是盐阜集团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也是集团品牌建设的内容之一。
以良好的形象激励人
盐阜集团坐落在江苏省盐城市, 是全国道路运输一级企业。该企业曾多次获得“全国安康杯优胜单位”、“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交通行业质量管理优秀单位”, 并先后被交通运输部、江苏省质协、江苏省交通企协、中质协等部门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诚信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优秀企业。
如此优秀的企业, 在树立品牌标识上却着实下了不少功夫。据贾秀全介绍, 为了打出盐阜集团的品牌, 集团公司分别从理念上、视觉上和行为上对公司形象进行了识别。尤其是注重模范典型的创树, 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 不仅弘扬了企业正气, 也带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盐阜集团十分重视品牌的创建, 多年来, 注意培养员工的品牌意识, 让每个员工意识到自己既是品牌的创建者、又是品牌的维护人。”贾秀全说。
“以良好的企业形象激励人”, 这是盐阜集团长远发展的目标之一。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理念上, 盐阜集团形成了“盐汽”品牌文化体系、18条价值观、多项品牌服务信条和服务规程, 并编制了《企业文化建设手册》、《服务员工手册》、《盐汽, 我们共同的家园征文汇编》、《十大感动盐汽人物事迹选编》等培养企业形象的文件和文集。
值得关注的是, 盐阜集团从公司劳模身上提炼总结了适合公司发展的一套管理、工作方法, 如该公司全国劳模郭立菊、省级劳模沙惠林RTS (公路运输服务) 工作法, 在全集团公布普及, 如此做法, 促使盐阜集团在优秀中走向更优秀。
用模范典型感化人
沙惠林是盐城汽车客运站一名普通的员工, 也是一名不普通的模范带头人。
他曾经被授予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 盐城汽车客运站服务班沙惠林, 不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着每一位旅客, 也用自己的个人行为感染着自己身边的同事们。
从业以来, 沙惠林始终坚持“一切从旅客出发、一切为旅客着想、一切使旅客满意”的服务理念, 把岗位当作奉献爱心的平台, 视旅客为自己的亲人, 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质量, 赢得了往来旅客的诸多赞许。特别是在沙惠林的带动和影响下, 她所在服务班组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省青年文明号”、“省服务明星班组”和“省群众性技术创新示范岗”等殊荣。
为了推广学习以沙惠林同志为代表的先进事迹, 盐阜集团在其本人实践的眼到、耳到、手到、心到、情到、问候到“六到工作法”基础上, 总结整理出了沙惠林RTS工作法。
这个工作法包含三个主题思想和九项服务心法, 其中三个主题思想是:R即尊重每个人 (Respect ever ybody, 凡事换位想一想, 你尊重别人, 别人才会尊重你) ;T即忠诚的行为 (True_hearted behaviour凡事尽心尽力, 用忠诚的行为把职责完成到最好) ;S即朴实的情感 (Simple emotion凡事简单中孕育着不简单, 用朴实的心态升华人间情感) 。
RTS工作法对“盐阜汽运”品牌服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像沙惠林这样典型的模范案例在盐阜集团还有很多。据贾秀全介绍, 自成立以来, 盐阜集团先后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92车队司机朱贤才;爱车如家, 行车106万公里无大修, 创造全国记录的于广善;“视旅客为亲人”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仲爱萍;全国先进女职工郭立菊;江苏省十佳青年、991车队驾驶员韦书华;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盐城汽车总站服务员沙惠林等先进个人和盐城汽车总站的“沙惠林班组”及阜宁公司的“学雷锋小组”等先进集体。
以好的品牌吸引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伴随着旅客对“盐阜汽运”服务品牌的好评和信赖, 盐阜集团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盐阜汽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成为江淮地区知名的道路运输品牌。
据贾秀全透露, 盐阜集团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对站容站貌进行改造, 改善旅客乘车环境。2006年, 盐阜集团投资1.4亿元, 新建了目前已成为盐城市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名片的盐城五星客运站。
盐阜集团旗下有“盐阜快客”、“盐阜客运”、“盐阜货运”、“飞鹿快客”等运输品牌。近年来, 盐阜集团积极加强实施运输服务品牌战略, 把实施品牌战略与提高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据悉, 盐阜集团与江苏省快鹿公司组建江苏快鹿盐城运输公司, 经营竞争激烈的盐沪线、盐苏线、南京线和无锡线, 全力打造“盐阜快客”品牌。此外, 盐阜集团还倾力打造“盐阜客运”品牌, 公司化改造盐城至各县 (市) 班次, 并初见成效。
在品牌建设上, 盐阜集团重点加大对品牌线路的车辆和服务投入。2004年10月, 改制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后, 盐阜集团共投入近1亿元用于车辆的更新和投入服务设施的建设, 及时满足广大乘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在快鹿公司, 盐阜集团投入每辆150万元的沃尔沃豪华商务车。投入大宇客车, 用于上海、南京线运行, 旅客反映很好, 实载率显著提高。并在车站的候车厅建立专门的快客班车候乘区, 提高服务水平, 提升品牌价值。
以鲜明的标识引导人
如果说理念和行为上的识别为盐阜集团的品牌之路赢得了广泛认可, 那么视觉上的识别将会为盐阜集团品牌之路的发展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为了从视觉上做好识别, 盐阜集团对客车外观、货车外观、出租车外观、车辆座套、宣传牌、宣传标语、宣传册、胸牌、证件、名片、服装等均进行统一设计定位, 凡隶属集团的场地按照上级建站标准规划建设, 车辆、设施、用品、人员均使用统一的VI设计, 体现“盐汽”的外观特色, 以进一步形成品牌特色印象。
20 03年, 盐阜集团正式注册集团司徽标志, 并相继将“盐阜汽运”、“神鹿”等几个商标进行了注册。按照《商标法》进行规范运作, 保证了品牌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为了征集司徽, 集团曾向社会发出邀请, 面向全国广泛征集, 共收到来自全国19个省91个市共302件设计作品。最终确定采用标志底色为蓝, 外形为圆, 图案似公路立交桥的设计。
之所以选定这个设计作品, 贾秀全解释说, 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公司的行业特色, 象征着公司创立之久, 立足点高, 业绩蒸蒸日上。
浅析企业品牌文化误区及其建设 篇9
关键词:品牌文化,现状,对策
哲学家尼采说过:“当婴儿第一次站起来的时候, 你会发现, 使他站起来的不是他的肢体, 而是他的头脑。”品牌文化正是品牌的头脑。企业品牌文化是企业的一项经济资源, 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具有资产所有经济价值。在企业以利润最大化原则指导下充分发挥品牌文化的作用,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培养员工良好的素质和形象。那么何为企业品牌文化?
一、品牌文化的价值
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把产品从没有感情的物质世界带到丰富精彩的情感世界, 在消费者心中, 使用一个品牌不仅满足物质使用要求, 更希望借此体现自己的价值观、身份、品味、情趣等品牌文化作用。
二、我国品牌文化经营现状
(一) 在品牌文化的定位上
1. 缺乏个性化定位。
品牌策略家赖利·莱特 (Larry Light) 说:“品牌信息的焦点应该集中在与众不同处, 而非强调品牌有多便宜……”我国大多数企业品牌不够突出个性化, 太过宽泛抽象, 其实就等于没有文化, 对于消费者来说缺乏辨识度。
2. 定位盲目追求国际化。
对品牌定位认识缺乏应有的基础, 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不一致, 盲目跟风追求国际潮流, 最终导致企业品牌四不像, 被淘汰出市场。
(二) 在品牌文化的传播上
1. 缺乏全面性、持续性。
我国品牌文化的传播没有钟情于整个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环节, 整体不连贯, 使品牌形象不够完整丰满。
2. 钟情于降价销售。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使消费者对该品牌产生不信任感。
(三) 在品牌文化管理上
1. 品牌文化危机意识淡薄。
危机与机遇并存, 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使企业处于一种动态的警觉状态中, 不断提高处理危机的技能, 使企业具备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的能力。
2. 盲目延伸品牌。品牌延伸策略把握不准或运用不当, 品牌内涵使消费者发生误解或不正确的理解。
3. 品牌文化的物质载体薄弱, 品牌的实态形象与传播形象差异过大。
比如, 一些宣传广告和最终消费者的感知产生很大差别, 损害企业的形象。
(四) 在品牌文化创新建设上
1. 品牌文化意识淡薄。
没有文化内涵的产品与品牌, 是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没有气质的。产品别人可以模仿, 但品牌文化是惟一的。
2. 企业界缺乏打造创新品牌的管理文化和专门人才及技术。
我国目前的状况, 企业界缺乏品牌文化管理文化、人
才、技术, 大多模仿国外企业的管理理念, 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品牌文化经营的思路概述
(一) 完善产品品质奠定品牌文化物质载体
闻名世界的奔驰轿车, 在世人心目中意味着工艺精湛、制造优良、品质高、性能好、附加值高等。正是由于奔驰公司坚持不懈的完善品质, 做到了“工艺精湛、制造优良”才树立起奔驰汽车被誉为“全世界无可比拟的工艺精湛的汽车”的产品品质形象。可见, 完美的产品品质是品牌文化的基础, 没有卓越的产品品质作为坚实的物质载体品牌文化将成为无源之水。
(二) 给品牌注入人文内涵, 并用心培育
人文内涵注重一种情感消费, 人文关怀使消费者和企业融为一体。
(三) 做好宣传, 使消费者产生很强的认知感
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但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 酒香也怕巷子深, 一定的宣传是必须的。所以, 做好宣传很重要。
(四) 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通过设计企业形象, 注入文化因子和新鲜感, 使企业提高在公众中的形象地位, 进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
(五) 拥有高质量的服务队伍, 不失时机地提高产品知名度
(六) 始终不渝地奉行“顾客就是上帝”
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指出:企业就是创造顾客。如果没有顾客, 企业产品乃至企业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七) 不断赋予产品新的文化内涵, 创造新的品牌文化
使产品出奇、出意、有特色。不断寻求企业品牌经营与消费者价值取向的完美结合点, 实现双赢。
(八) 责任是企业立世之本,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四、小结
在物质得到极大满足的今天, 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消费者消费时更强调一种文化, 消费者对该品牌有一定的满意度进而才会产生品牌忠诚, 所以21世纪品牌文化将引领消费热潮。
参考文献
[1]朱立.品牌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朱立.品牌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朱立.品牌文化与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出版社, 2006.[2]朱立.品牌文化与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出版社, 2006.
【文化品牌建设方略】推荐阅读:
品牌文化与品牌建设07-16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08-06
品牌建设企业文化10-06
推进廉洁文化品牌建设05-30
工程品牌文化建设08-30
加强职工文化品牌建设10-11
企业品牌与文化建设10-26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08-12
质量品牌文化建设情况08-16
企业制度文化与雇主品牌建设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