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法制建设(通用4篇)
广播电视法制建设 篇1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电视法制栏目以其独特的优势,早已经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他们更注重追求快乐的生活方式,这样就加速推进了娱乐性节目的成熟,并逐渐呈现出大红大紫的发展态势,这样就致使法治栏目的收视率逐年下降。所以,对法制栏目的创作方式进行突破是大势所趋。本文以我国电视法制栏目的现状作为切入点,对电视法制栏目的泛法制化走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 我国电视法制栏目的现状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电视节目的趣味性,致使娱乐节目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而现阶段的法制栏目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导致其收视率降低。
1.1 法制栏目的选材比例不合理
一直以来,很多电视节目都存在同质化问题,法制栏目也不例外,这些法制栏目的选材以刑事类案件居多,而行政类案件和民商事案件都很少,同时他们总是对地方、群众的案件进行选择式忽略,只重视大案要案,这就使得法制栏目在材料选择的范围上非常狭窄,同时法制栏目的选材比例也非常不合理。
1.2 法制含量太高,内容枯燥
所谓法制含量,就是指法制栏目制作组通过节目传播给人们的法律常识的有效成分是多少。法制栏目相对于其他的栏目,虽然更应注重对案件发生所触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报道,以及对这些法律常识的普及。但是过高的法制含量,就使得法律栏目过于枯燥,无法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自然就无法提高收视率。
1.3 故事性情节太少,不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对节目的审美需求
以往的法制栏目都过分注重法律知识的普及,而故事性情节太少,不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审美需求,所以,对现有法制栏目的制作方式进行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增加故事性情节,提高法制栏目的趣味性,是法制栏目做出的有效改变,也是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2 电视法制栏目的泛法制化的尝试路径
通过多年对电视法制栏目的制作方式的创新,泛法制化已成为现阶段法制栏目的主要制作方式,它的最大优势就是,使法制栏目不再拘泥于法律常识的普及,而是把制作方向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挖掘出具有价值的故事和话题。在这些故事或话题中可能很少涉及到犯罪人员的拘捕等画面,但是却包含能够触及大众敏感神经的故事情节和内涵。这样就使得法制栏目充满了吸引力和趣味性,从而促进了法制栏目的收视率的提升。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法制栏目的泛法制化尝试路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2.1 选题要“奇”
现在很多法制栏目组都对故事的选材异常重视,他们所选的话题和故事,无一不带有“奇”的特点。有的节目组为了能够有奇特的故事和话题,就派专业人员到全国各地去找素材,从而获得比较有特色的话题,可见,选择奇特的话题和素材对法制栏目的重要性。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法律讲堂生活版》,这个节目就是通过一些离奇的故事来吸引人们的兴趣,同时又服务当下的国家立法,由此可见这个节目的实用性非常强,因为它秉承服务公民的实际生活需求、启迪生活智慧的节目制作理念,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故事,来传播实用的法律知识,告诉观众遇到事情该怎么办,解决的途径有哪些,对人们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2 具有一定的故事性
正如上文所述,电视法制栏目的泛法制化的有效路径之一,就是选题要奇,可是为什么节目组要选择这种题材呢?总结其原因就是,这样的题材方便讲故事。中国人历来就有喜欢听别人讲故事的传统,所以,电视法制栏目运用这一特点来提高法制栏目的收视率也是结合了我国人民自身的特点。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普法栏目剧》,它对自己的定位就是:看普法故事,品百味人生。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节目一定是具有故事性的,它主要采用了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栏目剧的形式,运用真实再现、情景剧、系列剧等方法来进行法制栏目的创作。这种创作模式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好评,也使得收视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3 结语
法制栏目的泛法制化使其换发了新的生机,不仅提高了收视率,同时也将一些法律的基本常识用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可见泛法制化对法制栏目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加速推进中国法制栏目传统的制作方式的改革,以及对其工作方式的创新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玉庆,丁长江.看电视法制栏目的泛法制化走向[J].当代电视,2006,(10).
[2]张燕.电视法制节目改进之我见[J].新闻三昧,2007,(9).
[3]张建.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创作突破刍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广播电视法制建设 篇2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15日)
同志们:
法治建设和普法教育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要工作,对于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襄阳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法治建设和普法工作先进城市,成绩来之不易。但与获得全国先进城市荣誉的武汉市、鄂州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我市“六五”普法应该有更高的定位,要争创全国法治建设和普法工作先进城市。希望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工作方案和刚才别必雄同志的讲话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第一,要围绕服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充分发挥法律在 “四个襄阳”建设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法治,是社会管理的的基石,社会秩序的支撑,社会和谐的依托,社会发展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也是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当前,全市上下正在为“四个襄阳”建设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发展正步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壮大、市场要素的聚集和流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都离不开法律的调节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法治社会逐步建立的过程,法治建设将伴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始终。全体干部都要从这个高度,增强法治建设的紧迫
感和自觉性。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已经有法可依的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法治建设的引领者,同时肩负着保障国家法律法规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实施的重要职责,必须把法治建设始终抓在手上,更加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依法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各种矛盾纠纷。
第二,“六五”普法要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我国自1986年开始在全体公民中普及法律知识、把法律交给亿万群众,已经过整整一代人的努力。“六五”普法不是过去二十多年工作内容和形式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形势下、新的起点上的提高和升华,应该具有更高的目标定位。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诸如依法行政能力不强、经济活动诚信缺失、执法和司法领域的消极腐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等突出现象,固然有不懂法的因素,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干部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及矛盾纠纷,加之执法和司法不严格,导致公民缺乏对法律的信仰,遇到问题“信访不信法”。因此,“六五”普法在进一步强化法律知识学习和宣传的基础上,要着力于全体社会成员法治精神的培育,形成人人遵从法律,人人信赖法律,人人运用法律、人人敬畏法律的依法办事新风尚。普法教育要更
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基层,适应新的形势和不同对象的特点,不断创新普法的方式方法,实用性和操作性是群众增强对普法学习自觉性最管用的武器,把普法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日常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群众有需要才会自觉的把学习法律作为自己的事儿。因此,需要我们各级普法干部和工作人员善于运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以法释惑,多用生动具体的案例议案讲法,多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普及法律知识,通过法律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提升普法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使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从法律制度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内核,从法律体系的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的培育。
第三,着眼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新形势下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是手段、是动力,其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社会管理的法治化。一是要继续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坚持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以普法教育引领法治实践,以法治实践强化普法教育,党委政府要率先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党员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行政执法和司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通过五年的努力,襄阳市要力争创建全国法治建设先进城市,各县(市)区要争创全国、全省法治建设先进单位。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法治为民,进一步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继续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诚信守法
企业”、“平安校园”等创建活动,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实践活动的热情,提高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社会安全感和幸福指数。三是要扎实开展行业专项治理。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的民生问题,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卫生安全、道路交通、扫黑除恶、禁毒、环境保护、违法建设、文化市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领域的专项治理,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加强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第四,要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法治建设和“六五”普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央和省委文件要求,把法治建设和普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内容,纳入对领导干部能力考核的内容。各级人大要加强对法治建设和普法工作的监督检查;党委宣传部门、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各执法部门要负责所执行的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和贯彻实施工作,形成法治建设和普法工作的强大合力。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今天会议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规划,层层宣传动员,保证“六五”普法的良好开局。
浅析广播节目中法制节目 篇3
【关键词】法制栏目;广播;法治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法制建设和宣传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中广播法制栏目的出现就极具代表特色,为了更好对广播法治栏目进行分析,笔者从法律广播节目特点、法制栏目的作用以及法制栏目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法律广播节目特点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949交通广播《说法》栏目作为新疆地区较为受欢迎的法律广播节目之一,自2006年开播以来,就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普遍关注,成为新疆地区最为优秀的广播节目之一。该节目时刻关注法制进程,传递法律知识,推出了《好法官讲好案例》、《第一现场》、《以案说法》、《交警做客直播间》等栏目,此外,该节目还联合法官、律师、交警、消防员共同进校园和社区,开展了多场现场普法活动。2006年至2015年,该节目在乌鲁木齐地区广播收听率市场调查中位居同时段第一。
节目以新疆地区政法新闻及专题为主,国内热点为辅,针对新闻热点中的存在的法律问题和服务展开评说,这是一档为路上人提供法律服务、法律信息和一对一帮助,凸现频率交通特色的法律服务节目。节目以移动人群作为受众对象,侧重于交通生活。节目为移动人群做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从法律的角度去理解、解决问题。主要形式包括新闻、专题、访谈;话题讨论等广播表现形式。信息来源和表现形式多样,时效性、信息量和深入性兼顾。此外,《说法》节目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法理性
广播法制栏目普遍具有法理性的特点,这也是广播法制节目的本质和特色。一般而言,广播法制栏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推动我国法制建设,因此,只有在法制广播栏目中不断增加法理性的研究和分析,才能促使广大受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法律常识、让更多受众群体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不断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广播法制栏目的传播性和关注度,而且对于我国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也必然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二)真实和公正性
首先,广播法制栏目中所有选择的新闻案例都是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并且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因此,在通过广播法制栏目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时,既不能夸大、扭曲新闻事实,也不能根据主观臆想胡编乱造,因此只能基于现实的基础上,对于新闻事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其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进行广播法制栏目时,宣传和评论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就像案件在没有最终确定的时候,就不能将相关的犯罪嫌疑人定义为罪犯。相关主持人员在进行栏目主持时,也要注意客观和公正性,不能带有自己的情绪和偏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和主持人自身的素质以及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关系。
(三)宣传教育性
广播法制栏目作为重要的法律宣传普及形式,节目自身具有宣传教育特点,它不仅有助于帮助很多不了解法律知识人员学习和接触到法律,维护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而且它还让人们能够更加了解法律知识的重要性,让人们能够自觉守法,避免碰触法律的红线。
(四)互动性和故事性
与其他媒介形式法制栏目项目,广播法制栏目具有互动性的特点,它能够随时的和各方专家,普通的听众展开沟通对话,从而提升受众群体的参与度。而且为了能够增加栏目的吸引力,避免单纯在栏目中使用晦涩难懂、抽象而理性的法律条文,因此,广播法制栏目也会穿插一定的故事性,从而能够让更多的受众愿意收听。
二、法律栏目的作用
(一)推动我国法律建设
作为我国法制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栏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法制建设。首先,通过对于新闻案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有助于人们了解我国当前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健全的地方,从而有助于我国法律不断完善和革新,以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其次,法制栏目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宣传方式,有助于让更多的受众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因此它提升了法律的推广和普及,进一步凸显了现实生活中法制的重要性。
(二)提升了人们的法律意识
广播法制栏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法律意识,让人们学习到了更多的法律知识,尤其是通过对于现实生活中案例分析,更是有助增强受众群体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让人们能够进一步懂得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利。此外,通过广播法制栏目对于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还有助于增强法律的权威性,培养人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
一直以来,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都是法制的核心价值追求。因此,通过广播法制栏目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尤其是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新旧体制矛盾突出,广播法制栏目可以更好的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并未执法者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三、法律栏目的相关问题
(一)节目法制含量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法制节目已经达到繁荣的阶段,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法制含量的缺失依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很多节目更加注重法律知识的堆积,而不注重法律信息对于受众的有效性,接近性的缺失会减弱法制宣传的力度。
(二)广播法制节目模式化
由于法制类节目的特殊性、严肃性非常强,所以在制作节目时,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法制节目都普遍的模式化,尤其是在节目选题、节目互动方式以及相关流程上都有极大的相似性,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的审美疲劳,降低了广播法制节目的权威性。
四、总结
进入新时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闻事业不断发展,传媒业竞争日益激烈,广播法制节目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其不仅对进一步展现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旧体制矛盾、人治与法治的冲突等问题有着巨大帮助,而且对转型社会树立正义与公平,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为执法者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提供有益的借鉴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人们在不断推动法制栏目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法制栏目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节目法制含量不够、广播法制节目模式化等问题对未来法制栏目的发展势必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就要求广播法制栏目应该不断发展创新,扬长避短,促使节目不断完善,并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高爽. 浅谈如何做好广播法制节目[J]. 中国传媒科技,2013,06:57-58.
[2]刘锦岳. 地方广播法制节目的改革方向[J]. 中国广播,2015,03:64-66.
[3]林晓静. 浅谈广播法制节目的播音与主持[J]. 新闻研究导刊,2015,10:61.
[4]黄进,陈昕. 广播法制节目选題要素[J]. 新闻前哨,2005,12:63-64.
[5]高艳璞,冷丽,姚琨,李阳. 广播法制节目如何学法用法[J]. 新闻传播,2010,01:105.
法制知识广播稿 篇4
乙:我是
甲:我是
乙:我今天准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明白法律是什么?第二,要了解法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第三,告诉大家不但要遵纪守法,还要防止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不法侵害,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重点是第三部分。
甲: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和“矩”原来都是木匠术语,“规”是指圆规;“矩”是指曲尺。愿意是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做成方形或圆形的东西,后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这句话旨在教育人们,做人要遵纪守法。就象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时候,得有一个游戏规则;进行体育比赛,就得有比赛规则;你要上学,就得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小学生行为守则》。以上这些都是一些特定的规则,是特定的人针对特定的事而定的。游戏规则是由玩游戏的人自己制定的;比赛规则是由比赛组织方制定的;学校守则是由学校制定的。法律是什么呢?法律实际上也是一种规则,只不过它是由国家来制定的,它是对全社会所有人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社会规范。不管你的身份如何,是工人、农民、老师、学生、医生、警察还是商人,只要你是这个国家的一个独立的人,就得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也不管你地位如何,“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只要触犯了法律的人,不管你是谁,都要受到惩罚。
乙:法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同时你们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你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因为你们还没有长大,你们身体、智力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还比较弱,属于弱势群体。用法律术语来讲,你们还属于未成年人(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出台了许多与你们有关的法律,你遵守它,它就会保护你。下面简单地介绍几个与我们小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
甲: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它任何法律的制定都不能违背宪法精神。宪法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的标志。”国家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代表和象征,我们要爱护国旗和国徽。同时,我们国家还有一部《国旗法》,对国旗的升挂、使用和制作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对在公众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国旗和国徽的,是要受到处罚的。
乙:义务教育法:我们国家实行9年制的义务教育。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甲: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保证行人和车辆出行安全的法律。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第一要熟悉交通信号灯,这个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就都告诉过大家了,红灯停、绿灯行。第二要熟悉交通标志,主要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等。(指示标志有方圆,蓝色做底白图案,按着标志向前行,带你顺利到终点;禁令标志是圆形,白底红圈黑图案,车辆行人要遵守,确保安全不违反;警告标志三角形,黄底黑边黑图案,司机见它要小心,危险路段在前面)。第三要听从交警叔叔的指挥。如果信号灯、交通标志等与交警叔叔的指挥不一致时,车辆和行人要服从交警的指挥。
乙: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国家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对未成年人的各项合法权利进行专门保护的法律。包括家庭保护(规定父母不得实施家庭暴力,折磨或遗弃子女,父母有责任和义务把孩子扶养成人)、学校保护、社会保护(规定了儿童的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童工;一些文化场所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而营业性舞厅、游戏厅等场所则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司法保护(未成年人一旦犯罪后受到区别于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审判权,如分别关押、不公开审理、不得批露信息资料等)。
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要预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如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等),如果未成年人有了这些不良行为,就得进行矫治,如进工读学校、或治安处罚(拘留、罚款),或劳动教养。
乙:现在校园里有这样一些同学,他们很聪明,但他们的聪明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招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经常乱花钱又不敢跟大人要,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钱财等等。他们这些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这样的话就有可能将自己送进监狱。(同学们你们知道监狱是什么地方吗?进了监狱的人失去的主要是什么?)所以在这里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要遵纪守法,不要做违反法律和违反学校规定的事情。
甲:其次,要加强对坏人的自我防范、保护和应对意识。如果在遭到绑架或不法侵害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乙:要分析、衡量自己是否有能力逃跑,在人多的地方,可以喊叫救命、或用牙咬、用脚踢等办法自卫;如果正处在偏僻的地方,那么就要以静制动,要保存体力,可以表现出很害怕他样子,求他不要伤害自己,或假意讨好他,让坏人放松警惕,从而伺机逃跑。假如已遭劫持,不要惊慌,一定要冷静,切记不可辱骂对方,以免激怒歹徒,做出过激行为。
甲:当歹徒问起家中情况,无须刻意欺骗,因为基本上他已对你的家庭有初步认识,所以可以适当告知父母姓名、电话等,若问到家庭经济情况,则以不知道,没听说搪塞。
4、耐心等待机会,设法逃至人多的地方,想办法以电话向警方或父母求助。
5、记住歹徒的特征、容貌、衣着等,作为警方办案参考。
乙: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比如说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么办呢?我们要增强分辨能力,学会自我保护。也就是说,面临危险的时候,同学们要机智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要沉着冷静,不要害怕,其实这个时候犯罪分子心里也很害怕,因为是他们在做坏事;如果犯罪分子比较强,也不要逞英雄,如可以适当示弱,就是可以表现出自己很害怕,但头脑一定要清醒,要找机会报警或伺机逃跑。关于小学生如何预防被侵害,我们的专家已经研究出了六条法宝,同学们只要照做,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平安了。
甲:第一,上下学途中注意交通安全,放学早回家。马路上车多人多,不要猛跑,不要翻越马路护栏或者是横穿马路,要注意马路边工地上的杂物掉落、注意马路上丢失的井盖等。放学后不要在马路上逗留,也不要偷偷跑去游戏厅玩,去河边玩,就在这些地方最容易出事。大家记住,以后如果要去外面玩,要等节假日由爸爸妈妈或者家里的大人带去玩,不要自己偷偷去。
乙:第二,不和陌生人说话。陌生人指的是不认识和不熟悉的人。这个法宝的口诀是这样的:小白兔,上学校;见生人,有礼貌;不说话,笑一笑;蹦蹦跳跳快走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求同学们在遇到陌生人和你搭讪的时候,不要理他,并且尽快离开那个陌生人。
甲:第三,不跟陌生人出去。同学们无论在什么地方,在学校,还是在学校外面,遇到陌生人叫你出去,无论是说带你去买东西吃,还是带你去玩,或者说带你去找你爸爸妈妈,你都不要跟他去。如果是在学校,就一定要通过老师同意,才能出校门。
乙:第四,不给陌生人开门。如果爸爸妈妈把你们单独留在家里。这个时候,遇到有陌生人来家里敲门,一定不要轻易开门,如果发现有可能有危险,你要马上打电话告诉大人。
甲:第五,牢记生命第一,财产第二。同学们在上学途中或校园里遇到坏孩子拦路索要财物,或抢夺你们的个人用品时,怎么办?不要去跟他斗,能跑就跑,能躲就躲,不要过度反抗,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实在躲不过,财物可以给他,但要及时向老师、学校、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在这种情况下,你放弃了财物,父母也不会责怪你的。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尽量记住坏人的特征,过后再和老师、父母说,便于警方尽快抓住坏人。在这一条中,大家一定要记住,最重要的是保护生命。找机会就报警(报警电话:匪警110,火警119,交通事故122,急救中心120)。
乙:第六,遇到困难挫折要及时向父母和老师求助。要经常跟老师或家长聊聊天,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他们一定能帮助你解决困难的。
甲:老师们,同学们,短暂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愿我们的广播能带给您收获与启迪。
【广播电视法制建设】推荐阅读:
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09-22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工作总结08-21
绥江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06-09
电视广播08-07
电视广播发展08-30
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07-11
广播电视台数字电视11-06
电视法制栏目06-27
电视法制新闻09-14
广播电视直播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