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江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精选6篇)
绥江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1
绥江县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工作,确保2016年10月底前实现全县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全覆盖、户户通的目标,根据《昭通市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昭通市直播卫星户户通后续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和省、市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广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全覆盖、均等化,构建结构合理、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农民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绥江。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借助市场、社会和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建立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运营体系,科学、有序的全面推广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工作。
(二)坚持群众自愿、长期受益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自愿购买接收设备,免费提供中央、区、市、县广播电视节目,不得违规收
费,确保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受益。
(三)坚持统一标准、全面覆盖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整体推进,全面覆盖。
(四)坚持可控可管、安全运行的原则。户户通工程建设只限于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区域入户,做到卫星、有线和无线协调发展,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安全。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保质保量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实现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全覆盖,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的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实现从“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
(二)主要任务。依据省市核准的任务,2016年我县完成8478户的建设任务,涉及全县有线电视未通达的5个乡镇32个行政村207个自然村。
(三)服务功能。通过实施户户通建设工程,为广大农民群众免费提供50多套广播电视节目;具有定位加密功能,确保服务精确化、信息安全化。实现看电视听广播融合。
四、筹资办法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益服务的有关政策精神,我县户户通工程建设资金采取“两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解决,即国家补助一点,农户自担一点。其中,国家补助X万元(每户补助X元);省、县财政配套100元(中央每户补助100元,向受益农户每户收取133元,共计每套设备233元(机顶盒一台,遥控器一个)。
五、主要措施
(一)健全管理体系。县广播电影电视局负责全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要细化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直播卫星公共服务长效管理体系。
(二)建立服务队伍。各乡镇要抽调人员统一参加县上组织的直播卫星设备安装调试培训,负责本乡镇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入户和推广服务工作。
(三)纳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整体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户户通”工程作为文化扶贫、智力扶贫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作为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要任务,动员组织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积极投入“户户通”建设,主动为贫困村和特困户捐助建设经费,帮助做好组织协调、设备调运、安装调试等工作。
六、工作步骤
(一)启动实施。2016年6月,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具体安排部署,落实配套资金,明确建设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全面启动实施。
(二)组织实施。2016年7月至10月。6月底前完成全县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用户信息统计工作,并上报省广播电视户户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20日前,建立直播卫星安装服务队伍;7月30日前,组织开展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安装、信号开通工作;10月底前实现“全覆盖、户户通”的目标。
(三)检查验收。2016年10月底前,做好全县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检查初验工作,并写出初检报告,报请省市验收,同时评选出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报请省市予以表彰。
七、职责分工
在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为全面推广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职责为:
县财政局:负责落实直播卫星设备政府配套资金;安排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工作经费。
县广播电视台:负责做好直播卫星户户通推广工作的协调、规划、管理及督导工作;负责清理整顿非法安装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维护全县广播电视的正常传播秩序;负责培训各乡镇抽调的安装服务人员,组建直播卫星接收设备服务运营队伍,完成入户任务。
县广播电视网络公司:负责当地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的建设和运行维护。
各乡镇政府:负责落实本乡镇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调查摸底、安装、推广服务等工作;制定本乡镇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指导本乡镇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工作;负责本乡镇村社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抽调本乡镇干部包村蹲点,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县上成立了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发改局、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广电局、县广电网络公司和
各乡镇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户户通”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全县户户通工程建设。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工作,是更好的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党和政府声音走进千家万户的便捷渠道,是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村文化民生的迫切需求,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事关国家的文化安全,政治安全。各相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重大意义,把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推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推动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强大合力,把这项利国利民的政治工程、民心工程抓紧抓好。
(三)强化措施,务求实效。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需要加强组织协调、精心安排实施。各成员单位要出台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从各个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为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创造良好条件。项目实施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保障经费,投入人力、物力,以超常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四)做好服务,长期运行。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推广工作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创新运行模式,建立健全保证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运行的长效机制,处理好有线、无线和直播卫星的关系,促进有线电视和
直播卫星协调有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确保长期可靠运行。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深入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让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农村地区群众切实感受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给他们带来的实惠,积极支持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推广工作。
(六)强化监督,确保工期。县上将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周通报,倒排工期,力促进度,确保10月底完成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推广各项目标任务。
绥江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2
1.1 卫星电视传输
卫星电视传输就是通信卫星上的通信设备把地球卫星地面站发射的上行信号,经过变频、放大后,再转发回地面的传输过程。卫星电视传输示意如图1所示。
1.2“中星-9”号卫星
卫星在轨位置为东经92.2°,具有22个转发器。全国上星的电视频道均采用数字压缩技术、转发器Ku频段播出。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0.45m口径的天线,能接收到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为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提供了有效手段。
1.3 加密系统
加密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前端和终端。前端就是直播系统,主要由调制器、混合器、D/A转换器、MPEG-2编码器、加扰器、QPSK调制器、发射机、发射天线、计算机用户管理系统组成。终端由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组成,包括天线、高频头、卫星接收机、智能卡。卫星接收机有读卡器的驱动程序,但没有解密程序。智能卡存储有解密程序、管理程序和智能卡的授权信息、卡的号码以及其他信息,还有一个EEPROM存储器,用于保存授权密钥Key、节目控制信息、授权时间、卡片密码等信息。
2 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施工要点
在整个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各项技术措施进行有效地贯彻执行。施工人员要坚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标准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及开通,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减轻后期运行维护成本。
2.1 卫星天线的选址与固定
一是充分考虑架设地点的自然环境及电磁环境。二是选择开阔空旷的地方,避开山坡、树林、高层建筑物、铁塔、高压电线等对天线波束的阻挡。三是避开风口以减少天线的风载,在多雷多雨的地区,架设位置应避开雷击多发地点的同时,采取避雷措施。四是要有牢固的根基,必要时用铆钉固定,以免被大风被吹偏或吹走。
2.2 线缆的安装及固定
第一,走线固定整齐,避免交叉。第二,线缆外皮无损伤,中间无接头。第三,线缆与电源线应分并引入或者做必要的隔离。
2.3 设备开户时注意事项
一是开户人员需经过专业的培训,熟悉开户的流程,并持有1张开通GPRS功能的常规SIM卡。二是开户过程需打开设备外壳,操作人员应严防触电。三是避免集中开户,减少“地理位置信息改变”的故障。
3 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的发展策略
第一,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各级广电部门应针对工程需要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管理模式,落实户户通工程中各项职责归属,使建设资金获得有效保证;工作落实有明确部门,设备安装具备专业队伍,日常运行维护具备专人负责,确保户户通工程能够发挥长久的效能。
第二,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需加强后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完善运维管理机制,要建管结合。对用户反映问题要重视,及时妥善解决,确保用户投诉有人听,设备坏了有人管。
第三,要对电视节目进行调整和管理。节目内容要根据于广大农村的客观情况,多播出与农民实际需求相吻合的节目。因此,用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工作成绩考核的关键指标,确保广大农户能够收听收看到更多内容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刘甲询,殷召藏.新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实用手册.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7 ISBN978-7-5466-1463-2.
[2]马力.江西省农村公共服务中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研究[D].南昌大学,2012.
广播电视户户通保障机制论述论文 篇3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的发展,广播电视不断普及,“户户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并被广泛地应用,成为了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户户通”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关系着人民群众能否收看到高效、优质的电视节目。但在“户户通”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各部门协调合作,任何一项环节的工作没有做好,都可能导致问题的发生,会直接影响人们正常地收看广播电视。为了不影响人们收看广播电视,就必须有效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同时合理分析出目前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此外,面对新形势,必须从关键技术上加强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市场环境,真正使每家每户都可以使用广播电视,且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绥江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4
胥坝乡重新村村民委员会
2011年3月
重新村新农村建设户户通工程项目书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胥坝乡重新村新农村建设户户通工程项目 1.2、项目实施单位:
胥坝乡重新村村民委员会 项目实施责任人:徐尚文 1.3、项目主管部门:
胥坝乡人民政府 负责人:汪继学 1.4、项目实施地点:
胥坝乡重新村19---22村民组 1.5、项目建设内容:
计划用半年时间完成胥坝乡重新村第19--22村民组户户通建设工程,共浇铺水泥路面2060米,连通4个村民组,84户农户,涉及人口262人。1.6、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8万元,其中村民自筹1万元,村集体自筹3万元,申请上级支持4万元。
1.7、项目编制依据:
(1)胥坝乡总体规划、重新村总体规划;(2)重新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3)县新农办铜新农办„2011‟1号文件;(4)胥坝乡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5)安徽省2000年建设工程估价表;
(6)市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土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重新村是胥坝乡的腹地,距政府9公里,距安平渡口12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06亩、水面600多亩,总人口2252人,678户,5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党员数38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2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2个,土地流转大户2名,2个民营企业,商业网点12家,2010年人均纯收入7442元。新农村建设已实施改厕450户、沼气35户、户户通182户、组组通3.6公里(已全覆盖)、机耕路1.7公里。我村土地肥沃,目前以种植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为主,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养殖、水产、果林园地不断拓展,生态环境优美。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彻底改变农村面貌,改善村民居住条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依据乡村规划,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党和政府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及建设计划
3.1、项目建设规模内容: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胥坝乡重新村第19—22四个村民组2060米砼道路建设工程,路面宽1.2米,8厘米级配碎石,10厘米厚混泥土,项目总投资8万元。
3.2、项目建设计划:
2011年2月,完成项目建设书编制工作; 2011年3月,完成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 2011年4月,完成项目资金筹措工作; 2011年5月,完成路面平整、碎石铺设工作; 2011年6月—9月,完成混泥土浇铺工程;
2011年10月,项目建设竣工,迎接上级验收,交付使用。
第四章 项目实施地点与条件
4.1、项目实施地点: 胥坝乡重新村第19--22村民组 4.2、项目实施条件:
该地域在安胥公路两边,新农村建设小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条件较好。同时,该地块土地平整,道路基础好。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1、投资估算
5.1.1、项目总投资:8万元 5.1.2、道路建设费用;
(1)农户与安胥路间道路砼硬化: 2060m ×1.2m×0.1m×300 元/m =7.416万元
(2)人工力资等费用:0.584万元
5.2、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8万元
2、村民自筹1万元
3、村集体自筹3万元
4、申请上级支持4万元。
3第六章 机构设置与管理
6.1、机构设置
重新村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督查组,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工作。6.1.1 项目领导小组主要成员: 组 长:徐尚文 陈新安 副组长:王先列
成 员:胡兴年 俞家忠 周兰芳 6.1.2 项目督查组成员: 组 长:童锦儒
成 员:张再清 刘章友 周士金 张启涛 6.2、管理
该项目立项后,工程施工实行对外公开招标,同时,实行项目监理制度,督察组成员到现场监督施工。
第七章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该项目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胥坝乡重新村新农村建设 旧村改造工程
项 目 建 设 书
胥坝乡重新村村民委员会
2011年3月
重新村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工程项目书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胥坝乡重新村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工程项目 1.2、项目实施单位:
胥坝乡重新村村民委员会 项目实施责任人:徐尚文 1.3、项目主管部门:
胥坝乡人民政府 负责人:汪继学 1.4、项目实施地点:
胥坝乡重新村四教自然村 1.5、项目建设内容:
计划用半年时间完成胥坝乡重新村四教自然村旧村改造建设工程,共实施下水道工程760米,安装路灯10盏,村庄绿化、道路硬化、墙面文化、垃圾清理化,涉及人口245人。
1.6、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9.5万元,其中村民自筹1万元,村集体自筹3.5万元,申请上级支持15万元。1.7、项目编制依据:
(1)胥坝乡总体规划、重新村总体规划;(2)重新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3)县新农办铜新农办„2011‟1号文件;(4)胥坝乡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5)安徽省2000年建设工程估价表;
(6)市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土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重新村是胥坝乡的腹地,距政府9公里,距安平渡口12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06亩、水面600多亩,总人口2252人,678户,5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党员数38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2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2个,土地流转大户2名,2个民营企业,商业网点12家,2010年人均纯收入7442元。新农村建设已实施改厕450户、沼气35户、户户通182户、组组通3.6公里(已全覆盖)、机耕路1.7公里。我村土地肥沃,目前以种植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为主,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养殖、水产、果林园地不断拓展,生态环境优美。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彻底改变农村面貌,改善村民居住条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依据乡村规划,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党和政府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及建设计划
3.1、项目建设规模内容: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胥坝乡重新村四教自然村旧村改造建设工程,按照“六化”方针和村庄下水综合治理标准实施。
3.2、项目建设计划:
2011年2月,完成项目建设书编制工作; 2011年3月,完成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 2011年4月,完成项目资金筹措工作; 2011年5月,完成基础工作; 2011年6月—9月,完成项目工程;
2011年10月,项目建设竣工,迎接上级验收,交付使用。
第四章 项目实施地点与条件
4.1、项目实施地点: 胥坝乡重新村四教自然村 4.2、项目实施条件:
该地域在安胥公路旁,是1995年大圩溃破后新建的小区,人口密度大,基础条件好。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1、投资估算
5.1.1、项目总投资: 19.5万元 5.1.2、项目投资明细表
项目总投资
19.5万元
(一)亮化工程
3.4万元
1、购置路灯10杆,每杆3000元,计3万元。
2、安装等费用0.4万元。
(二)绿化工程
1.95万元
1、苗木费用
1.75万元
龙
柏
0.25万元
香
樟
1.05万元
广玉兰
0.45万元
2、力资 按4元/棵计(含载植等费用)
0.2万元
(三)道路硬化工程 3.5万元
(四)村庄文化 1.2万元
(五)小区下水道建设工程 7.5万元
(六)小区公共健身器材 1.95万元
5.2、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19.5万元
2、村民自筹1万元
3、村集体自筹3.5万元
4、申请上级支持15万元。
第六章 机构设置与管理
6.1、机构设置
重新村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督查组,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工作。6.1.1 项目领导小组主要成员: 组 长:徐尚文 陈新安 副组长:王先列
成 员:胡兴年 俞家忠 周兰芳
6.1.2 项目督查组成员: 组 长:童锦儒
成 员:张再清 刘章友 周士金 张启涛 6.2、管理
该项目立项后,工程施工实行对外公开招标,同时,实行项目监理制度,督察组成员到现场监督施工。
第七章 结论
户户通经验交流材料 篇5
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文广旅局的关心帮助下,在县广播网络公司的亲切指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户户通”工作,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深入宣传、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全体镇村社干部以饱满的热情和十足的干劲,克服了启动晚等不利因素,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镇XXX部设备的安装任务,有效解决了xxxx余名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为构建“生态、富裕、文明、和谐”新龙树,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挂钩领导任副组长,村(社区)支书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直播卫星公共服务领导组,制定了“户户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与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户户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绥江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6
随着“户户通”工程的实施, 采用“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双模方式接收节目的用户不仅能收听收看到中央及省区市的卫星广播电视节目, 还能收听收看到当地广播电视节目, 很好地解决了节目内容、节目数量、节目质量上存在的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 从此“众口不再难调”。其中, 地面数字电视系统是实现“户户通”双模用户收听收看本地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
由于地面数字电视的用户接收效果不仅与前端系统、发射系统有关, 还与地面传输距离、传输环境、接收环境、接收设备等诸多因素有关。相对直播卫星系统而言, 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建设存在较多复杂性和差异性, 因此, 注重提高面向“户户通”用户的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建设水平是体现双模接收效果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结合面向“户户通”用户的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建设中涉及的重点技术环节进行探讨、分析, 提出可供同行借鉴参考的方法和途径。
1“户户通”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特点
1.传输覆盖特点:“户户通”用户分布在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广大农牧乡村地区, 处于“村村通”用户和城镇“有线”用户的中间地带, 用户分布范围广、分布地形环境较复杂, 存在平原、丘陵、盆地、草原、山地、森林等多种情况。地面数字电视信号传输信道多属于莱斯信道, 传输过程中主要克服多径干扰。用户的接收方式为固定接收。
2.公共服务属性:面向“户户通”用户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具有公共服务属性, 前端播出未加密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节目, 目前提供的电视节目为标清节目。
3.统一规划特点:不同服务区域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建设。由于用户分布范围广, 分布地形环境复杂,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建设尤其是覆盖网建设难以一蹴而就, 不能急于求成。根据当地条件, 统一规划分阶段建设比较可行。在兼顾前端、传输分配、调制发射、用户接收等环节的系统性、实用性、可靠性的同时, 还要充分考虑长期运行及维护成本等问题。
2 系统建设原则
1.按照国家地面数字电视总体规划, 结合自身的资金投入能力, 可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 系统、科学、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工作。
2.遵守国家、广电行业有关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及“户户通”工程的政策、标准、规范开展建设和技术服务工作。
3.坚持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公共服务属性。面向“户户通”用户, 要保证发射播出未加密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节目, 实现由模拟信号系统向数字信号系统的平稳过渡。在开展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广播等基本业务的基础上, 逐步开展高清地面数字电视等扩展业务。
4.数字信号覆盖范围应高于模拟信号覆盖范围。支持多频网或者单频网或者混合组网方式, 并可以通过转发、补点等覆盖优化措施实现无缝覆盖, 实现安全、高效地传输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节目。
5.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发送端尽可能利用已有发射台站基础设施, 并保证发送端和用户端的稳定、可靠运行, 在满足用户可靠接收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节约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建设成本并方便建成后的维护管理。
6.地面数字电视工作模式及系统设备的选择, 要适合“户户通”用户长期稳定低成本地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
3 技术环节
3.1 前期技术调研
1.了解用户分布地域的地理环境情况:经纬度;地貌特点 (平原、山区、丘陵、林木疏密、河流、湖泊) ;当地降雨量、风力、温湿度等;人口分布是集中还是分散以及经济条件。
2.按照地面数字电视规划是否存在与当地无线电视频道互扰的问题, 即当地雷达、通讯、导航等干扰或其他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干扰等情况, 包括发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频道、天线位置、有效高度, 采用何种发射天线、接收天线、调制方式、极化方式等。
3.当地机房播出频道、功率、传送电视节目套数情况。发射台利用现有的台 (站) 的铁塔、房屋、场地、供电、通讯、交通、水源等条件, 包括发射场区分布情况、机房空间状况、放置设备的场地、原有发射机系统、供配电系统、节传系统、天馈线系统、发射塔情况, 铁塔的空余塔段是否满足建设要求。
4.前端节目来源。若当地广播电视中心前端与地面数字电视主发射台不在同一地点, 采用何方式 (光缆、微波、电缆) 解决这段路径的传输问题。
5.发射塔是否在地势高点、覆盖服务区中心及覆盖阴影区小的地点。覆盖场形 (全向、定向) 和发射天线高度能否满足覆盖要求。实现完全覆盖是否需要中继补点发射, 若设立中继转发站, 是否跨越无人烟和自然环境困难区域, 即是否设立无人站与无源转发站。
6.机房、铁塔、接地和机房空调及排风系统是否满足要求等。
3.2 规划设计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通过地面UHF/VHF波段无线电波进行直线传播, 信号的覆盖效果不仅受发射功率大小、天线高度、天线增益、工作模式、接收设备 (天线、机顶盒、电缆) 等多种因素影响, 还受传输时地形环境、天气情况 (风沙、浮尘、雨水、雷电等) 、高大遮挡物、树木以及多径干扰等因素影响。因此, 做好地面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规划和技术设计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技术基础工作。
1.由规划部门对调研资料进行全面技术分析和研究, 指配数字台站、技术参数 (包括频率、功率、天线挂高等) , 进行统一规划后要选择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结合规划参数和调研数据完成初步设计。现有前端、分配网、发射台的铁塔、房屋、场地、供电、通讯、交通、水源等设施若可以满足建设要求, 应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 节约建设投入并方便维护管理。
2.初步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1) 前端、传输分配网、发射覆盖网、接收系统、监测系统等。前端通常包括信源设备、编码系统、数据服务系统、复用器设备、码流复用、同步信息、EPG、分配网适配设备;传输分配网可通过直连光纤、SDH、微波网等方式实现。
2) 机房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分为土建和工艺两部分。土建部分包括机房的建筑、结构、电力、通风与空调、给排水系统、消防等, 工艺部分包括机房、发射系统、天馈系统、监控系统、接地系统等。
3.3 系统组成及技术要求
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由前端、分配传输、调制发射、用户接收等环节组成。
1.前端
前端通常涉及信源设备、编码系统、数据服务系统、复用器设备、同步信息、EPG、分配网适配设备等。本地节目在前端通过信源编码器编码后, 送入复用器进行码流复用, 通常在1个8MHz带宽内可以容纳6~8套标清数字电视节目。由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公共服务属性, 系统前端信号的播出要求采用非加密方式。
目前, 前端节目的信源编码要符合GB/T 17975.1-201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视频编码标准符合GB/T 17975.2-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音频编码标准符合GB/T 17191.3-1997《信息技术具有1.5Mbp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第3部分:音频》和GB/T 17975.3-2003《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3部分:音频》。视频格式:MPEG-2 (MP@ML) 即720×576i;音频格式MPEG-1 (layer1, layer2) 。
高清节目编码会逐步采用AVS标准, 它是基于我国创新技术和部分公开技术的自主标准.随着AVS标准的不断完善, AVS改进版的编码效率已与H.264相当, 随着产业链的逐步成熟, 高清节目编码方式将逐步向AVS过渡。
数字码流复用符合GY/T 229.3-2008《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流复用和接口技术规范》要求。
地面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搭建可以参照有线电视GY/T5075-2005《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GY/T212-2005《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编码器、解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21-2006《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226-2007《数字电视复用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等, 前端技术用房的供电、接地、建筑结构 (净高、地面载荷) 、室内环境条件 (温湿度、洁净度、噪声) 和场地安全要求可参照GB/T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等标准规范。
2.传输分配网
当地面数字电视前端与主发射台不在同一地点时, 由前端送出的TS信号可以通过直连光纤、SDH、微波网向发射台传输, 具体选择哪种应结合当地实际, 以方便可行为出发点。在多频网或者单频网组网模式下, 不同发射台使用同一个前端播出的节目时, 也需要通过直连光纤线路、SDH、微波等节目分配网络将节目流传送到各个发射点进行信道编码、调制、功率放大, 经过天馈系统发射出去。采用单频网组网时要求传输分配网的节目传输时延不超过1s, 否则不能同步。
直连光纤传输方式、微波网传输方式、SDH网络传输方式可以参照GY/T 38-1986《电视节目短程光缆传输系统技术要求》、GY/T 4-1982《广播电视专用微波接力电路传输体制》、GYJ 30-87《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设计规范》、GY/T 88-1985《电视节目短距离微波传送技术要求》、GY/T 89-1985《电视节目中距离微波传送技术要求》、GY/T 144-2000《广播电视SDH干线网管理接口协议规范》、GB/T 19263-2003《MPEG-2信号在SDH网络中的传输规范》等标准规范。
3.发射覆盖网
1) 发射系统及工作模式的确定
2006年8月颁布的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GB 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 融合了单载波调制 (C=1) 和多载波调制 (C=3780) 两种载波调制方式。地面数字电视工作模式与传输数码率、接收门限电平、C/N门限电平密切相关, 在实际应用时应结合当地实际, 从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的七种工作模式中选用符合当地节目传输数码率需求、无线传输信道环境、地形特点及有利于降低发射台投资和日常维护费用的工作模式作为系统工作模式。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的七种工作模式见表1。
表1中, 前向纠错编码效率、映射方式决定了地面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效率和系统性能, 传输效率高的工作模式, 其系统性能相对就低, 传输效率低的工作模式, 其系统性能相对就高, 这要结合当地无线传输信道环境的优劣情况和传输节目码率的大小确定。
对于采用单频网组网的区域, 帧头模式可以决定发射台的设台距离, 因此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台站间距综合考虑。
载波模式表示采用单载波调制还是多载波调制。单载波方式与多载波调制方式相比, 具有抗邻频同频干扰能力强、发射效率高 (比多载波方式的峰平比低) 、频谱效率高、接收门限低等特点;多载波方式则在抗多径干扰能力优于单载波, 进行单频网组网时可利用保护间隔处理站点间交叉区延时, 能够快速实现同步 (同时、同频、同比特) 恢复。
数字发射机系统可以参考模拟发射机系统进行建设, 但应该注意:发射天线及馈线系统功率容量问题。因为相同功率等级的数字发射机系统的工艺系统、天馈系统、供配电系统、多工器的功率容量要求是模拟发射机的3-5倍。若功率容量不满足要求时, 选择时都要作相应的扩容, 多工器的带内频响平坦度和群时延特性好及带外抑制性陡峭。发射天线采用全向或定向发射天线应结合覆盖区域形状考虑;极化方式的选择应有利于提高覆盖网的抗干扰能力, 实现传输覆盖效果最佳, 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应与发射天线相同。
发射机房建设还应根据设备对环境温度、湿度及散热、防尘要求, 考虑部署空调、排气扇、防尘等设施。接地系统应根据机房实际设置, 要求达不到时要改造接地系统。接地系统可采用共用接地系统 (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零线接地采用单独引出, 一点接地) , 接地电阻≤4Ω。高频接地必须独立设置, 接地电阻≤1Ω。
2) 组网方式的确定
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模式有:多频网和单频网以及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为多频网加小范围单频网组网方式。应根据覆盖区域形状确定发射天线覆盖场形为全向还是定向以及天线高度能否满足覆盖要求, 为提高传输效果和抗干扰能力发射天线选用水平极化还是垂直极化。
当发射台站距离较大, 超过单频网要求的设台间距时, 应采用多频网。在多频网组网模式下, 各地播出的节目由前端通过传输网络传送到各自发射点进行信道编码、调制、发射。在多频网发射系统中, 各发射台采用不同的频率进行发射, 既可采用单点大功率覆盖也可采用小功率多点覆盖。
在频率资源紧张且发射台距离适宜时, 宜采用单频网。单频网要求的发射台间距不能超过避免出现同频干扰的安全距离, 可以通过公式 (1) 计算得出。例如当帧头模式为PN420时, 帧头长度为55.6×10-6s, 发射台间距为16.68km。
帧头模式、帧头长度对应关系如表2。
在单频网组网模式下, 各发射台为保证播出发射同步 (同时、同频、同比特) , 单频网发射系统的节目播出平台和各发射台需要增加同步处理模块, 单频网要求TS流信号的传输为100%透明传输, 不能改变PID值、PCR值, 不能增删空包。单频网有利于增加覆盖范围;节省频率资源, 提高频谱利用率;避免同频干扰, 提高覆盖效果。
3) 参照标准
地面数字电视组网应参照以下标准:GB/T 14433-1993彩色电视广播覆盖网技术》;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GY/T 229.1-2008《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适配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29.2-2008《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激励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29.4-2008《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4) 资源共享
发射覆盖系统建设过程中, 在满足发射场区、机房空间、设备场地要求的情况下, 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铁塔塔段、天馈线系统、供电系统、接地系统、通讯、交通、水源等条件, 进行相应的升级扩容、更新改造。在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利用对“户户通”用户进行定位的电信运营商的基站资源, 实现信号中继和补点发射, 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总体覆盖网建设成本。
4.接收设备要求
接收设备包括卫星直播系统综合接收解码器 (标清卫星地面双模型)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天线、馈线等。
技术参数应符合:GD/J036-2012《卫星直播系统综合解码接收器 (标清卫星地面双模型) 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38.1-2008《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信号覆盖客观评估和测量方法第1部分:单点发射室外固定接收》;GD/J041-2012《地面数字电视室外接收天线及馈线 (UHF频段) 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要求。接收天线防雷接地参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执行。
由于在相关行业标准中, 电视广播最低可用场强要求接收天线架设在高出地面10m处测量, 而实际上户户通用户基本都位于农牧区,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天线架设高度在4m或4m以下, 因此, 需要对规划预测的覆盖区域进行修正, 为实现用户可靠接收, 服务边界区域的接收电平应考虑在系统最小接收电平的基础上增加15d B信号裕量为宜, 以减少信号衰减和各种干扰的影响。
目前, 户户通工程中接收天线主要采用多单元引向天线 (八木天线) , 具体如何选择八木天线还要综合考虑增益、正交极化保护率、前后比、工作频段以及接收区域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场强、载噪比情况以及安装固定成本、调试难度等因素。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 (垂直极化V、水平极化H) 应与发射天线一致。由于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天线架设高度较高, 在雷电活动较多的区域, 应做好防雷措施, 以防用户接收设备遭受雷击。
地面数字电视系统最小接收信号电平和载噪比 (C/N) 门限由发射系统采用的工作模式决定, 具体要求见表3。
3.4 工程前期准备
由于工程涉及前期调研、规划设计、系统技术要求、安装调试等诸多环节, 为避免工程中出现责任不明确、扯皮现象, 需要明确各相关部门、人员工作任务、责任范围以及负责工作内容和需注意的有关事项, 对系统的技术要求及设备相关配置进行阐述说明, 做好设备接收、安装调试配合及技术把关等工作, 使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或行业相关技术要求。
3.5 安装调试
前端设备的安装调试可以参照建设有线电视前端的技术要求, 也可以对有线电视前端进行改造后使用。数字发射机、天馈系统的安装调试同样可以参照模拟发射机、天馈系统的安装调试要求。用户接收设备安装调试的关键是做好前期相关培训并且按照要求提前做好用户信息登记、录入。按照“户户通”用户接收设备相关安装调试规程, 稳妥、有序地完成相关设备领取、安调、授权、开通工作。
3.6 网络覆盖优化
系统建设后对地面数字电视覆盖效果进行收测评价, 看是否达到预期覆盖效果, 是否对邻近地区造成干扰或存在较大的盲区现象。若存在覆盖缝隙和盲区, 则需要通过分析具体情况选择覆盖网络优化方案, 如可采取提高发射功率、增加直放站或同频转发站进行补点以及建设小范围内单频网等措施以满足当地实际覆盖需求。
当发现存在严重同频干扰且大于要求的保护度时, 还应考虑及时调整传输系统选用的设备性能及方案, 并采取隔离措施, 如接收天线的极化隔离度和前后比性能, 保证覆盖服务区有效正常的工作。
3.7 技术验收
应根据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具体建设内容制定技术验收方案, 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各分系统技术资料、测试报告是否齐备;系统整体运行是否安全、稳定;编码器、复用器、发射机、天线、馈线、接收机、电缆等关键设备器材是否具有国家广电总局设备入网认定证书或权威部门的技术检测报告;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场强覆盖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设备技术指标和服务区场强是否达到国家和广播电视行业技术标准要求;用户接收评价:主观上是否满足在1分钟的时间内通过监视器看不到图像出现一次以上的损伤, 主观评价质量是否达到4级及以上, 伴音及图像是否清晰流畅、无马赛克现象;客观上是否满足在1分钟内传输流的误比特率不超过3×10-6。
摘要:本文结合“户户通”特点, 对面向“户户通”用户的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建设中涉及的技术环节进行探讨、分析, 提出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户户通,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地面数字电视技术资料汇编 (一) [G].
【绥江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三江县防治艾滋病工程攻坚实施方案05-09
连江县XX医药商店实施GSP自查报告06-08
通江县交通建设大会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09-15
关于南江县建设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思考05-30
广西柳江县09-19
合江县政府06-05
贵州省榕江县07-22
四川省通江县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