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公共广播系统

2024-06-23

网络化公共广播系统(精选12篇)

网络化公共广播系统 篇1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 重庆广播电台已经实现了在本地区占有绝对市场份额的突出业绩, 各个频率的节目已经实现了非常专业化的市场运作, 为我国都市人民传递着各类声音的力量。电台有这样骄人的成绩都来源于网络化智能广播总控系统准确、高效的工作, 掌握系统设计背景与实现方法对于行业工作将有很大的推进意义。

1 网络化智能广播总控系统简介与设计背景

现代人对于广播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 对于广播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仅需要广播的声音, 更需要广播的内容多样化、节目层次化, 这对当今的广播电台在提高节目质量上也增加了难度。全新的广播总控系统在实现传统广播总控系统功能的基础上, 能够利用软件控制系统与硬件电子设备对于广播信号的传播与系统的整体调度水平进行提升, 提高了广播节目播出的质量与安全性。全新的广播总控系统已经能够实现网络化、智能化, 值得推广应用。

2 建设网络化智能广播系统的功能需求

2.1 网络智能化的监控功能

系统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功能。首先是对广播声音频率设备运行状态以及对声音频率信号的实时监控功能。节目播放过程中所有操作设备都进入监听状态, 包括声音信号传输中用到的音分、矩阵、以及路由器、服务器等计算机网络辅助设备的实时状态。其次, 是声音信号如转播、发射台和输出信号等的状态监控, 当每个声频信号进行音量与各个幅度变换时, 甚至是直播间的温度、湿度、各个设备的电压、UPS等系统都可以监控并记录状态, 一有异常系统会立即进行报警处理。

2.2 网络图形化的统计功能

系统能够将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数据进行图形化的显示, 并提供出详细的趋势分析图让操作者掌握当前节目播放的状态。

2.3 智能故障分析与报警处理功能

系统具有播放设备产生故障的智能分析功能, 出现故障后会及时报警, 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故障发生的原因, 并提供紧急处理操作。由于系统将音频信号在硬件设备总线内传输的状态都能够实时进行监控, 当电台播放节目时一旦发生错误, 系统会立即启动报警功能进行提示, 并立即启动应急垫乐等功能。

3 网络化智能广播总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化智能广播总控系统主要由音频信号传输系统、节目监视与调度系统、报警应急处理系统三大子系统构成, 主要通过以下技术进行设计与实现:

3.1 Cobranet网络编码技术构建音频信号传输系统

由于Cobranet每个数据通道的PCM数据总量都能够达到0.96M每秒, 数据通道上还有音频信号的公共数据, 这些加在一起使得Cobranet数据通道的数据流达到了1.15 M每秒, 能够满足音频信号数据的实时传输需要。在实现音频信号传输系统中主要运用了Cobranet编码技术实现音频信号的数模转换。此外, Cobranet编码还通过计算机软件、电子硬件设备以及数据传输的网络协议实现了音频数据信号的多路传输, 这让电台播放节目声音的质量得到了质的提高。音频信号传输系统还用CAS控制软件配合Cobranet编码技术实现对多路音频信号的监测、记录与统计, 其中CAS-1600可以实现对音频多路信息数据的采集, 用CAS-10S软件对音频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CAS1000-0016A对各路音频信号的数据进行解码和重新编码后就能够实现节目的正式播出。

3.2 NETWORK矩阵技术构建节目信息调度系统

在信息调度系统中主要应用了NETWORK矩阵技术进行实现。节目信息调度系统以NETWORK A1616为中心将节目直播与转播信号利用跳线盘进行输出[1]。系统中还要配合RS232数据通讯协议对NETWORK矩阵进行操控。NETWORK矩阵技术还可以对播放的节目进行随时调整, 对节目进行提前计划。利用键盘可以控制矩阵的软硬件切换, 硬件实施调度的同时C语言编码软件能够对调度过程进行记录和备份, 强有力的保障了节目播放的安全。

3.3 PICO200数字软件构建监视报警系统

监视报警系统主要利用PICO200数字软件进行实现。软件可以对节目播放的频率、声音、节目时长等进行实时监控, 监控的同时还可以对监测数据进行图形化的显示, 数据与图形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共享。所有监测到的数据都会被存储到计算机硬盘内进行备份, 方便日后查阅和使用。

4 网络化智能广播总控系统应用状况与优势

网络化智能广播系统经过实践应用, 以其高超的技术手段、强大的调度功能而被业界赞誉。在试运行期间没有发现影响功能应用的障碍, 通过计算机网络与电子硬件设备的控制, 网络化智能广播系统能够改变传统的人工值班的广播控制模式, 大大降低了广播电台的停播率。在应急处理上更是操控快捷、能够迅速解决节目播放中遇到的紧急状况, 提高了电台节目播放的安全性, 该系统的操控性也得到了电台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在应用期间, 也发现了系统较传统广播总控系统的诸多优势:首先, 系统的功能强大, 设计也比较合理, 尤其是在声音信号传输、监控、报警等技术的运用上堪称典范。其次, 系统具有主传与外转调度分离的功能, 并采用CAN总线技术控制信号传输, 强有力的保障了电台节目播出的安全性。再次, 该系统中用到的网络音频技术、NETWORK矩阵技术等都是领先的广播控制技术[2]。由于以上优势, 网络化智能广播总控系统值得推广应用。

5 结语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网络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将两种技术相互结合已经成为大型控制系统的设计基础。介于听众对于广播节目质量的需求愈加高端, 网络化智能广播总控系统运用先进的音频处理、信号传输等技术将广播节目的监控、应急处理、节目调度等工作进行了信息化管理, 对于广播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网络化公共广播系统 篇2

2009/11/26/18:18 来源:慧聪教育网

一、用户概况及需求

某市的一所监狱,现有3栋楼180个监室、20个劳教学习教室,设有1个总控中心7个分控中心。计划利用网络建设一套广播系统,以便利用这套系统能够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丰富的科学、教育、法律及文化知识。本着监狱是改善罪犯的居住、生活、学习和劳动环境的场所,设计广播系统的主要区域包括行政区、教育教学楼、生产区、生活区及室外。

二、用户需求分析及系统设计

广播控制室设置在行政办公楼总控中心一层主要对行政区、生产区和生活区进行广播;系统广播内容主要包括:宣传教育广播、播放背景音乐、日常行政管理广播、紧急广播等。

可根据设置,每天定时或循环播放节目,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物力,即使在监狱工作人员繁忙时间也能轻松应对,有效提升了监狱细致化、人性化的管理,能使服刑人员对科学、教育、法律及文化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1)系统要求能借助TCP/IP网络,设计为数字网络广播系统,可实现远程广播,并能授权多个分控点广播讲话,如:监狱长办公室、中控室、出入口门卫处远程寻呼、可实现对

(2)满足背景音乐,宣教广播,支持紧急广播消防联动。在监狱内传达各种服务类的通知。

(3)无人值守,系统自动播放预存音乐或其他节目。可实现定时或循环播放,且多套节目同时在各个不同的区域播放;

(4)对监狱广播进行管理,能实现整个监狱的监舍集中统一广播,又能实现分区广播,如:对行政办公楼、生产区、食堂区、公共活动区等单独广播,还能对监舍、劳教学习楼的教室等实现点对点寻址广播;

(5)优先级别:背景音乐和各种教学音源,宣教广播,紧急广播。宣教广播自动衰减背景音乐,紧急广播完全切除背景音源和宣教广播。

根据以上需求分析设计如下:

1)监舍:系统要求可对每个监舍单独广播,本次设计为每个监舍配备一只网络广播终端GM-8002加相应的吸顶或壁挂音箱。2)行政办公楼:单独为一个区域,设计配置数字网络广播机架式终端GM-8004及相应功率放大器。

3)教育教学区:本区域主要是劳教室,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丰富的科学、教育、法律及文化知识。配合教学需要,每间教室配备相应的网络广播点播终端GM-8002及相应的吸顶或壁挂音箱。

4)生产区:单独为一个区域,设计配置一台数字网络广播机架式终端GM-8004及相应功率放大器,终端配接GM606壁挂音柱。

5)食堂区:单独为一个区域,设计配置一台数字网络广播机架式终端GM-8004及相应功率放大器,终端配接GM-513吸顶天花喇叭。

6)室外公共活动区:本区域包括绿地足球场,篮球场区域,单独为一个广播区,设计配置数字网络广播机架式终端GM-8004及相应功率放大器,室外共配备12只GM-628(60W)大功率防雨音柱。

[1] [2] [3] 下一页

7)监狱长办公室、中控室、出入口门卫处:这三处设计为远程寻呼对讲控制,办公人员及服刑人员出入登记核实信息并相互对讲等。

三、本系统实现的功能

1、广播控制中心对多个或单个劳教室及监舍寻呼

当广播管理中心有事情,需要给多个监舍发布广播通知时,可通过广播控制中心来选择所要通知的区域,其它没有通知正常播放本域的音乐或其它教育节目。

2、定时、定点节目播放

系统可设定任意多个监舍播放制定的音频节目,或对任意指定的监舍区域进行广播讲话;服务软件可远程控制每台数字网络音频终端的播放内容(划定区域播放)和音量等,播放背景音乐及播放一些宣传教育类等。

3、消防联动功能

当某个区发生紧急性灾害或火灾时,广播系统将接收消防中心的报警信号,按预先设定好的N±

1、N±4邻层报警功能,相应区域的背景音乐及其它广全部切断,自动转为消防报警设备,起到组织指挥和疏导人员安全撤离时的中心防灾广播。

四、本系统还可实现以下功能(1)定时背景音乐播放

数字网络广播终端具有独立IP地址,可以单独接收服务器的个性化定时播放节目。广播员将需要使用的背景音乐素材存储在服务器硬盘上,并编制播放计划,系统将按任务计划实现全自动播出。(2)网上电台转播

数字IP网络广播可以将通过网络收音机软件接收到的Internet网络电台节目转换成IP网络广播数据格式,对网络语音终端实时播放。如美国之音、BBC、CNN及国内其他专门的语言电台等。

(3)语音实时采播

数字IP网络广播节目实时采播功能,能够将来自其他音源的节目实时采集压缩存储到服务器,并可按要求同时转播到指定的网络广播终端终端。采播源可以是其他商用或自用电台、录音卡座、CD播放器、MP3播放器、麦克等,用于广播通知等。

(4)报警强插广播

一路报警强插,外接报警(如火警等)信号一旦报警,可自动触发整个系统启动并接入报警广播,无须人为操作,而且根据预先设置可实现N±

1、N±4邻层报警功能。

(5)功放电源控制

数字网络终端可以根据语音信号的有无,自动切换内置功放的电源,避免功放24小时长时间工作。

(6)与安防监控系统无缝整合

系统提供完整的软件动态链接库,可与监控中心的系统服务器合成全方位的安防系统,是配套视频监控系统的理想选择。

五、系统特点和优势 传输数字化

GM数字IP网络广播采用独有的CD质量的数据文件格式,将音源转换为数据文件传送到网络终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全程数字化传输避免了传统音频广播的信号衰减与噪音,提供高保真音质的声音。终端个性化

GM数字IP网络广播基于IP数据网络,每个网络广播终端都可以有独立的IP地址,可以拥有完全个性化的节目。前端网络化

GM数字IP网络广播将前端音源扩展到整个网络,节目定时播放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操作。网络化的管理,还可以对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播放自动化

GM数字IP网络广播能够实现自动化播放,并为各个节目指定播放时间,服务器将自动进行播放,并且播放内容与对象范围可以任意指定。操作人性化

GM数字IP广播为提供了人性化的图形菜单界面、人性化的操作,轻松简便,专一实用,提高了使用的效率。应用智能化

GM数字IP广播有很多智能化的设计,可以在广播过程实现录音、变速、列表循环播放等语音功能;还可以实现定时设置,实现广播自动播放;并能够远程编排、维护、管理等。工程简单化

GM数字IP网络广播工程简单,对于现在有局域网设每一个IP广播点,只需要增加网络广播终端安装即可,如果没有搭建网络,数据网络的工程量也相对简单,只需要铺设网线即可,一旦建设,广播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共用,减少多网重复建设。系统零维护

GM数字IP网络广播在物理上与网络共用,所以并不在网维护之外增加额外的维护工作。在应用上,系统可设置独立网段与计算机系统分隔,各网络广播终端嵌入式系统程序固化,不会受到病毒感染。系统整体稳定可靠,基本没有维护。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广播电台;数字化;信息化;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Radio Digitalization Network Research

Ye Yuan

(Guangxi People's Radio Station,Nanning530022,China)

Abstract:The u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order to achieve a new mode of operation of radio,the computer platform in order to achieve a real-time network system.First,the status quo of our radio stations were analyzed,combined with the digital radio system in a variety of issues of using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digital audio technology,the focus from the data format,system security,network interconnection and interface study of several aspects of Proposed radio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Keywords:Radio;Digital;Information;System design

一、广播电台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从九十年代开始,广播业界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音频节目制作当中,由于国内电台的特殊性,在体制上占据的优势,应对国内外宣传、丰富人们业余生活方面,属于垄断性行业,竞争都是内部的,所有设备均是国家投资。国际上最好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应用,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国外先进设备到国内使用方法也是不同的,因此,就硬件、应用的软件开发和网络设计,在国外也是无章可循的,但是国内很多播出控制软件在国外华人电台,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都有应用。目前采用的手段还主要使用人工加计算机辅助的方式,但对于频率众多,业务量巨大的国内广播电台而言,人工毕竟存在经验、能力、效率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操作的水准也可能不稳定,影响播出的质量、安全性以及精确地监控音视频信号,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设计对于大型电台而言无论从提高效率还是降低工作强度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能够提高电台核心竞争力,因此解决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它能使广播电台播出的节目上一个更高档次。

整个国内广播电台的发展趋势就是结合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设施实现完全自动化,实现无人值守。通过图形化的界面直观的实现信号切换,通过多样的手段对信号进行备份,精确的监控设备运行情况,排除隐患,安全的数据存储,客观的统计报表等,这些都是国际化电台应当具备的。

二、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所需技术基础

众所周知,声音信号以及图像信号都是模拟信号,它们在时间上、幅度上都是连续变化的,如果要实现广播系统的数字化,首先需要将声音信号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将时间上连续变化的声音信号变换为时间和幅度都间断的脉冲信号,并用二进制数字编成的码来表示的过程称为声音信号数字化过程。把声音信号数字化,并在数字状态下进行传送、记录、存储、重放以及其他加工处理的技术称为数字音频技术。

而在音频数据的存储或传输中,对数据的压缩是必须的,但数据压缩会造成音频质量的降低、计算量的增加等。因此,在实施数据压缩时,我们要在重建音频信号的质量、算法效率(即压缩比)、数据量、算法的复杂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目前,常用的音频压缩编码主要分为混合编码、感知音频编码、波形编码、参数编码等方法。

三、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基本原则

广播电台网络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先进性。以先进、成熟的网络通信技术、硬件来建设网络。所建设的网络要支持数据、语音等多媒体应用,也可以开发多种应用服务业务。

(二)可靠性和可用性。选用高品质的产品和技术,充分考虑到网络在应用系统运行时的承载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应用系统的安全与可靠的运行。

(三)灵活性和兼容性。选用符合国际潮流发展的国际标准的软件技术,这样的系统具有可靠性强、可扩展等特点,保证今后可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升级改造。

(四)实用性和经济性。以实用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期的发展蓝图,选用较先进且成熟的设备,进行最佳性能之间的组合,利用有限的投资构造一个性能最佳的网络系统。

(五)安全性和保密性。在接入Interact网络的情况下,要能保证综合业务网络上的信息和各种应用系统的安全。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不是简单的系统搭建,它涉及到业务规划和流程改造,在开发设计、具体建设、实际运行、完善、发展等各个阶段,都需要管理层的推动和支持。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数字化网络化系统,一方面满足目前广播电台业务需求,避免今后重复投入,另一方面要能灵活地适应广播内容信息化技术趋势、服务现代化技术、渠道多元化技术的发展需求,进而提升广播电台的核心竞争力,为广播电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马小虎.多媒体数据压缩标准与实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余崇智.运动图象及其伴音标准与编码一MPEGl[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3]GBl526-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信息处理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1989

[4]张维明.多媒体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JerryD.GibsonTobyBergerTomlookabaugh.Digitalcompressionformultimediaprinciples&standards[M].1998byMorganKaufmannPublisher,Inc.CH2977-7/9I/0000-3605,IEEE1991

[6]P.Noll.MPEGAduioCodingStandards.IEEESignakProcessingMagazine,Sept,1997

网络化公共广播系统 篇4

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具备背景音乐广播、公共广播、消防紧急广播三项功能。其实质是将背景音乐广播系统、公共广播及消防广播结合一体, 共用一套功放及扬声器。平时可播放背景音乐, 各区可同时进行选择性公共广播, 而非公共广播区则照样播放背景音乐。按照火灾报警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当发生火灾时, 系统按照消防要求设定的区域 (如N-1、N、N+1) 进行紧急广播, 在紧急广播时, 应自动切断背景音乐、公共广播, 保证紧急广播处于最优先级。

2 系统构成

2.1 系统构成及设备配置

IP公共广播系统拓扑如图1所示, 系统由话筒、音源播放设备、调音台、主控服务器、分控服务器、网络解码适配器、网络解码功放、前置放大器、功放、扬声器等设备及其承载业务网络组成。

本项目中, 1层~35层的每个楼层设一个广播分区, 地下两层为一个广播分区, 每一层配置一个解码器;当发生火灾时, 系统按照消防要求设定的区域 (如N-1、N、N+1) 进行紧急广播;共有8个分控室和一个总控室, 每个分控室管2层 (分别是管理1层~16层) , 其他由主控室管理。

2.2 组件功能说明

IP公共广播系统各主要组件的功能如下:

主控服务器:负责整个广播系统的业务流量的生成和管理, 复制转发分控服务器流量, 对广播系统内的所有设备执行权限管理、轮询等工作。麦克风、收音调谐设备、CD卡座等音源汇聚到调音台后, 通过音频线缆连接主控服务器的声卡输入端口, 主控服务器将音源信号编码成128kbps的语音数据流发送到TCP/IP网络上。当点播存储在本主控服务器上的MP3文件时, 主控服务器则按照MP3文件的编码码率向网络中发送音频数据流。

分控服务器:负责所管辖的区域内业务流量的生成, 把生成的语音流量发送到主控服务器, 并通过主控服务器转发到网络解码适配器或由网络解码功放播出。

网络解码适配器:负责接收主控服务器产生或转发的音频数据流, 解码并通过功放驱动喇叭发声。

网络解码功放:作用与网络解码适配器相似, 也是接收主控服务器产生或转发的音频数据流并解码, 直接驱动喇叭发声。

3 系统业务流量分析

本项目的主要业务包括:背景音乐播放、通常播音与通告、消防联动广播。

3.1 背景音乐播放业务流量

3.1.1 工作流程

(1) 播放主控服务器本地存储背景音乐时, 主控服务器从本机硬盘上读取MP3文件, 按照MP3文件自身的码流速率 (通常为128kbps) , 将音频数据流发送到TCP/IP网络上, 数据流的目的地址为指定分区的网络解码适配器或网络解码功放。网络解码适配器/网络解码功放将音频数据流解码并驱动喇叭发声, 播放过程实现。

(2) 播放主控服务器声卡采集的音源信号 (比如收音调谐设备、CD卡座等) 时, 服务器按照128kbps的采样速率编码音频流, 并以同样的速率向TCP/IP网络传送音频数据流。

(3) 从分控服务器上点播主控服务器本地存储的背景音乐时, 分控服务器与主控服务器之间首先进行信令交互, 在完成授权验证等工作之后, 播放过程和产生的流量与“工作流程1”完全相同。

(4) 在分控服务器上点播其本地存储的背景音乐时, 分控服务器与主控服务器之间首先进行信令交互, 在完成授权验证等工作之后, 分控服务器将本地MP3文件按照文件自身的码流速率 (通常为128kbps) 转换为音频数据流, 通过TCP/IP网络发送到主控服务器上。主控服务器此时执行媒体流转换, 将收到的音频数据流做复制转发, 转发给相应的网络解码适配器进行解码播放。转换过程中音频数据流的编码、协议等特征保持不变。

3.1.2 单播流量分析

(1) 主控服务器背景音乐播放流。主控服务器背景音乐播放流是单向流, 从主控服务器到网络解码适配器或网络解码功放, 报文基于UDP协议, 为MP3编码格式, 数据流大小通常为128kbps, 当播放本地MP3文件时, 数据流大小取决于所播放MP3文件的码率, 当播放声卡采集的外部音源时恒定速率为128kbps, 数据流对延迟、抖动和丢包都敏感。由于网络解码适配器播放接收到的数据流会缓冲3个报文 (12个MP3帧) 大概400ms左右数据, 因此该数据流可容忍的抖动应小于400ms。本系统中广播分区总共36个 (网络解码适配器/解码器共37个) , 极限情况下每个分区的背景音乐都不相同, 若都选择从主控服务器上播放本地MP3做背景音乐且MP3文件的码率都为128kbps, 则网络上背景音乐流所占带宽最大为128kbps×37=4736kbps≈4.7Mbps。若MP3文件码率大于128kbps, 则网络上业务流量所占带宽也会相应增大。流量路径如图2所示。

(2) 主控服务器与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之间的交互信令报文流。信令报文流是双向流量, 用于主控服务器与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之间建立、维护和终止背景音乐流。报文基于UDP协议, 数据流流量小, 对延迟、抖动不敏感, 但对丢包率有一定要求。流量路径如图3所示。

(3) 分控服务器背景音乐播放流。分控服务器背景音乐播放流是单向流, 从分控服务器流向主控服务器, 在主控服务器上做复制转发到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终结。该流量报文基于UDP协议, 为MP3编码格式, 数据流大小取决于分控服务器所播放的本地MP3文件的码率, 通常为128kbps, 数据流对延迟、抖动和丢包都敏感。由于网络解码适配器播放接收到的数据流会缓冲3个报文 (12个MP3帧) 大概400ms左右数据, 因此该数据流可容忍的抖动应小于400ms。本系统中共8个分控服务器, 每个服务器管理两个分区, 极限情况下每个分区的背景音乐都不相同, 若都选择从分控服务器上播放本地MP3做背景音乐且MP3文件的码率都为128kbps, 则分控服务器发送给主控服务器的流量最大为128kbps×16=2048kbps=2Mbps;主控服务器将这些流量转发给相应分区的终端设备时, 网络上背景音乐流所占带宽最大为128kbps×16=2048kbps=2Mbps。若MP3文件码率大于128kbps, 则网络上业务流量所占带宽也会相应增大。流量路径如图4所示。

(4) 分控服务器与主控服务器之间的交互信令报文流。分控服务器与主控服务器之间的交互信令报文流是双向流量, 用于实现主控服务器对分控发起的业务请求识别、鉴权及建立、维护和终止主控与分控服务器之间的背景音乐播放流量。数据流完全由信令报文组成, 基于UDP协议, 流量小, 对延迟、抖动不敏感, 但对丢包率有一定要求。流量路径如图5所示。

3.1.3 组播流量分析

当在本系统中使用组播替代单播向多个分区的网络解码适配器发送同一路背景音乐时, 主控服务器会选择一个组播地址, 并将背景音乐流的目的地址填写为该组播地址发送到TCP/IP网络上。主控服务器与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进行信令交互时, 会将该组播地址告诉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 随后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主动发起IGMP加入报文, 加入该组播组并接收背景音乐数据流。会引起以下数据流发生变化:

(1) 主控服务器背景音乐播放流 (组播) 。主控服务器背景音乐播放流 (组播) 是单向流, 从主控服务器发送到网络中, 报文基于UDP协议, 为MP3编码格式, 与单播流量的特征完全相同, 仅目的地址是组播地址, 因此, 对其特征不再赘述。

(2) 分控服务器背景音乐播放流 (组播) 。分控服务器背景音乐播放流是单向流, 从分控服务器流向主控服务器, 在主控服务器上将目的地址转变为组播地址后转发到TCP/IP网络上。与单播流相比, 流特征完全相同, 仅目的地址是组播地址, 因此, 对其特征不再赘述。

3.2 通常播音与通告业务流量

3.2.1 工作流程

(1) 主控服务器通常执行播音与通告业务, 从本机声卡对麦克风信号进行采样, 将采样信号编码成音频数据流, 并以128kbps的速率通过TCP/IP网络发送到指定分区的网络解码适配器或网络解码功放, 由网络解码适配器或网络解码功放进行解码播放。

(2) 分控服务器通常执行播音与通告业务时, 先与主控服务器进行信令交互以完成授权验证等工作, 获得相应权限后, 从分控服务器声卡对麦克风信号进行采样, 将采样信号编码成音频数据流, 并以128kbps, 的速率通过TCP/IP网络发送到主控服务器。主控服务器执行媒体流转换, 将收到的音频数据流做复制转发, 转发给相应的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进行解码播放。转换过程中音频数据流的编码、协议等特征保持不变。

3.2.2 单播流量分析

(1) 主控服务器执行通常播音与通告业务流。主控服务器的播音与通告业务流是单向流, 从主控服务器到网络解码适配器或网络解码功放, 报文基于UDP协议, 为MP3编码格式, 数据流带宽恒定为128kbps, 数据流对延迟、抖动和丢包都敏感。由于网络解码适配器播放接收到的数据流会缓冲3个报文 (12个MP3帧) 大概400ms左右数据, 因此该数据流可容忍的抖动应小于400ms。主控服务器只能接一路麦克风, 但通常情况下, 播音与通告业务流量需单播到全网所有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上, 因此网络中的通常播音与通告业务流最大128kbps×37=4736kbps≈4.7Mbps。流量路径如图6所示。

(2) 主控服务器与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之间的交互信令报文流。信令报文流是双向流量, 用于主控服务器与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之间建立、维护和终止通常播音与通告业务流。报文基于UDP协议, 数据流流量小, 对延迟、抖动不敏感, 但对丢包率有一定要求。流量路径如图7所示。

(3) 分控服务器执行通常播音与通告业务流。分控服务器通常播音与通告业务流是单向流, 从分控服务器流向主控服务器, 在主控服务器上做复制转发到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终结。该流量报文基于UDP协议, 为MP3编码格式, 数据流大小恒定为128kbps, 数据流对延迟、抖动和丢包都敏感。由于网络解码适配器播放接收到的数据流会缓冲3个报文 (12个MP3帧) 大概400ms左右数据, 因此该数据流可容忍的抖动应小于400ms。由于一台分控服务器只能接一路麦克风, 本系统中共有8个分控服务器, 每个分控服务器可对自己分管的两个楼层播音, 因此在极限情况下, 各分控服务器都对本服务器分管楼层播音, 则进入主控服务器的流量为128kbps×8=1024kbps=1Mbps;主控服务器将各分控服务器产生的播音业务流量复制并转发到相应楼层, 全网分控服务器产生的通常播音与通告业务流最大为128kbps×16=2048kbps=2Mbps。流量路径如图8所示。

(4) 分控服务器与主控服务器之间的交互信令报文流。分控服务器与主控服务器之间的交互信令报文流是双向流量, 用于实现主控服务器对分控发起的业务请求识别、鉴权及建立、维护和终止主控与分控服务器之间的通常播音与通告业务流量。数据流完全由信令报文组成, 报文基于UDP协议, 流量小, 对延迟、抖动不敏感, 但对丢包率有一定要求。流量路径如图9所示。

3.2.3 组播流量分析

在本系统中使用组播替代单播向多个分区的网络解码适配器发送同一路播音时, 主控服务器会选择一个组播地址, 并将播音流的目的地址填写为该组播地址发送到TCP/IP网络上。主控服务器与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进行信令交互时, 会将该组播地址告诉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 随后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主动发起IGMP加入报文, 加入该组播组并接收播音数据流。因此引起以下数据流发生变化:

(1) 主控服务器执行通常播音与通告业务流 (组播) 。主控服务器通常播音与通告业务流 (组播) 是单向流, 从主控服务器发送到网络中, 报文基于UDP协议, 为MP3编码格式, 与单播流量的特征完全相同, 仅目的地址是组播地址, 因此对其特征不再赘述。

(2) 分控服务器执行通常播音与通告业务流 (组播) 。分控服务器通常播音与通告业务流是单向流, 从分控服务器流向主控服务器, 在主控服务器上将目的地址转变为组播地址后转发到TCP/IP网络上。与单播流相比, 流特征完全相同, 仅目的地址是组播地址, 因此对其特征不再赘述。

3.3 消防联动广播业务流量

3.3.1 工作流程

当产生消防报警时, 消防信号从干线传入设备“IP消防智能接口T-6723”, 该设备将消防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RS232串口信号后, 通过主控服务器的RS232串口发送到主控服务器上。主控服务器识别该信号, 并解码产生该信号的分区, 然后对特定的N-1、N、N+1三个分区发送消防联动广播流。消防联动广播的原理与背景音乐播音完全相同, 都是播放主控服务器上本地存储的MP3文件。

3.3.2 单播流量分析

(1) 消防联动广播业务流。消防联动广播业务流是单向流, 从主控服务器到网络解码适配器或网络解码功放, 报文基于UDP协议, 为MP3编码格式, 数据流带宽等于所播放的MP3文件的码率, 数据流对延迟、抖动和丢包都敏感。由于网络解码适配器播放接收到的数据流时会缓冲3个报文 (12个MP3帧) 大概400ms左右数据, 因此该数据流可容忍的抖动应小于400ms。由于系统中需要同时对相邻的3个分区播放消防联动广播, 系统中的业务流所占带宽应该为128kbps×3=384kbps。若同时有多个分区发生火灾, 则业务流量相应增加。流量路径如图10所示。

(2) 主控服务器与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之间的交互信令报文流。信令报文流是双向流量, 用于主控服务器与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之间建立、维护和终止消防联动广播业务流。报文基于UDP协议, 数据流流量小, 对延迟、抖动不敏感, 但对丢包率有一定要求。流量路径如图11所示。

3.3.3 组播流量分析

在本系统中使用组播替代单播向多个分区的网络解码适配器发送消防联动广播时, 主控服务器会选择一个组播地址, 并将消防联动广播流的目的地址填写为该组播地址发送到TCP/IP网络上。主控服务器与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进行信令交互时, 会将该组播地址告诉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 随后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主动发起IGMP加入报文, 加入该组播组并接收消防联动广播数据流。因此引起以下数据流发生变化:

主控服务器消防联动广播业务流 (组播) 。主控服务器消防联动广播业务流 (组播) 是单向流, 从主控服务器发送到网络中, 报文基于UDP协议, 为MP3编码格式, 与单播流量的特征完全相同, 仅目的地址是组播地址, 因此对其特征不再赘述。

4 业务流量总结及其对承载网络的要求

4.1 IP广播系统业务流量分析总结

基于前文分析, 总结IP公共广播系统业务生成原理、流量特征及带宽如下:

主控服务器播放背景音乐、播音通告生成的业务流量特征相同, 主控服务器从本机硬盘上读取MP3文件或从声卡采集音源信号, 按照MP3文件自身的码流速率 (通常为128kbps) 或按照128kbps的采样速率, 将音频数据流发送到指定分区的网络解码适配器或网络解码功放, 由网络解码适配器/网络解码功放将音频数据流解码并驱动喇叭发声, 实现播放过程。产生的业务流是从主控服务器到网络解码适配器或网络解码功放的单向流, 基于UDP协议, 数据流大小为128kbps或等于MP3文件的码率。实测数据流所占带宽略大于128kbps, 以系数1.1予以修正, 流量计算时以128kbps×1.1=140.8kbps计算, 数据流对延迟、抖动和丢包都敏感, 可容忍的抖动应小于400ms。当前应用场景中, 广播分区总共36个 (网络解码适配器/解码器共37个) , 极限情况下所占带宽最大为140.8kbps×37=5209.6kbps≈5.1Mbps (单流带宽140.8kbps情况下) 。若MP3文件码率大于128kbps, 则网络上业务流量所占带宽也会相应增大。

从分控服务器上点播主控服务器本地存储背景音乐时, 首先需要一个认证授权过程, 得到授权后的工作流程与1相同, 业务流也相同。

分控服务器播放其本地存储的背景音乐、播音通告时, 分控服务器先在主控服务器上完成授权验证工作, 然后从本机硬盘上读取MP3文件或从声卡采集音源信号, 按照MP3文件自身的码流速率 (通常为128kbps) 或按照128kbps的采样速率发送到主控服务器上, 由主控服务器转发给相应的网络解码适配器进行解码播放。产生的业务流是单向流, 从分控服务器流向主控服务器, 由主控服务器转发到网络解码适配器 (网络解码功放) 。业务流基于UDP协议, 数据流大小为128kbps或等于MP3文件的码率。实测数据流所占带宽略大于128kbps, 以系数1.1予以修正, 流量计算时以128kbps×1.1=140.8kbps计算, 数据流对延迟、抖动和丢包都敏感, 可容忍的抖动小于400ms。当前应用场景中共8个分控服务器, 每个服务器管理两个分区, 极限情况下分控服务器发送给主控服务器的流量最大为140.8kbps×16=2252.8kbps=2.2Mbps (单流带宽140.8Kbps情况下) ;主控服务器转发所占带宽最大为140.8kbps×16=2252.8kbps=2.2Mbps。若MP3文件码率大于128kbps, 则网络上业务流量所占带宽也会相应增大。

当产生消防报警时, 消防信号从干线传入设备“IP消防智能接口T-6723”, 该设备将消防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RS232串口信号后, 通过主控服务器的RS232串口发送到主控服务器上。主控服务器识别该信号, 并解码出产生该信号的分区, 然后对特定的N-1、N、N+1三个分区发送消防联动广播流。消防联动广播的原理与背景音乐播音完全相同, 都是播放主控服务器上本地存储的MP3文件。业务流所占带宽应该为140.8kbps×3=422.4kbps。若同时有多个分区发生火灾, 则业务流量相应增加。

4.2 IP广播系统对承载网络的要求

网络化公共广播系统 篇5

贵州省忠庄监狱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红色革命圣地遵义市南部新城忠庄镇,距市中心约10公里,毗邻遵义市名胜古迹桃溪寺和黔北重镇南白镇,周边有杭瑞、兰海等高速公路,两侧有遵南大道、共青大道等市政要道,交通十分便捷。

忠庄监狱始建于1951年, 前身为贵州省遵义建材厂。主要关押1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男性罪犯,属中度戒备监狱。

建监以来,历届监狱党委始终团结民警职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忠庄监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司法厅、监狱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忠庄监狱党委以建设平安监狱为基准点,坚持依法治监、文明兴监、管理强监,团结带领民警职工抢抓发展机遇,真抓实干、努力拼搏,深化监狱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监狱软硬件基础条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监狱工作方针、政策,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罪犯,促进公平、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有力维护了监狱持续安全稳定,为服务贵州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项目概况及需求】

贵州省忠庄监狱,现有习艺楼2栋,监舍2栋,综合楼一栋,禁闭室和教学楼各一栋,以及室外绿地和广场,现计划建设一套广播系统,以便利用这套系统能够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丰富的科学、教育、法律及文化知识,以及维护监狱秩序安全。具体要求如下:  各监舍、各区域可独立、任意组合控制广播  各楼设立分控广播点

 对讲功能(可选)

a)可以实现值班室终端与狱仓防暴终端之间的双向对讲。

b)当狱仓防暴终端呼叫值班室终端时,值班室终端直接确认即可“一键应答”。 火灾报警

广播系统通过消防主机与消防系统对接,可在火灾发生时立刻全区播报火灾警报铃或火灾疏散语音提示。

 与监控系统对接(可选)

通过与监控软件平台的整合、接轨,系统内无论是狱仓防暴终端向值班室“报警”,还是值班室“呼叫”狱仓防暴终端,都可以实现控制室监视墙显示狱仓现场场景的视频图像,真正实现对讲与视频的联动集成。

网络化公共广播系统 篇6

关键词:网络造句;公共议题;社会动员;公共修辞;语境再造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1-0182-004お

如果一个老人摔倒了,你会不会去扶他?这是接二连三的“彭宇案”给我们时代套上的道德魔咒。温情、良知与道德,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动力和重心,却被莫名的顾忌、胆怯和冷漠推向远处,人们开始本能地向个体性退缩、向动物性退缩、向反社会状态退缩。如何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谁能为人们的善意之举提供援助?拒绝冷漠的呼声越来越高,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更是将这种呼声推向了舆论浪尖。网友随之翻出了北大副校长吴志攀早先发布的一条微博——“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这条微博暗合了公众内心深处的渴望,人们良知未泯,所缺少的只是背后的力量。于是,底层智慧纷纷云集,各显神通,一种被称为“校长撑腰体”的网络造句运动迅速蔓延开来,上百所大学结合自身“优势”对北大副校长吴志攀的微博进行模仿和改编。

如今,网络世界好生热闹,每隔几天就会产生一种新的网络文体,诸如“李刚体”、“秋裤体”、“唤醒体”、“Hold住体”、“TVB体”、“丹丹体”、“吐槽体”、“凡客体”、“QQ体”、“王小贱体”、“蓝精灵体”、“赵本山体”、“见与不见体”等网络造句行为轮番上阵,话语深处涌动的是一种莫可名状的躁动与不安。急促的底层呼吸,逼真的公共心跳,大胆的社会反思,构成网络造句行为最基本的旋律和节奏。网络造句往往会产生一种强大的聚合效应,以“**体”网络文本为蓝本,各种智慧纷纷云集,一试身手,因此制造了一个时代的集体围观,这种强大的“在场”促使人们反思一个个深刻的公共议题。

修辞学上讲,网络造句往往伴随着流行语的再生产,以一种娱乐的姿态关注现实、批判现实,看似诙谐幽默,实则四两拨千斤,发人深省,总是欲言又止地诉说着今天社会的是是非非,所演绎的是只有这个时代才能读懂的幽默和智慧。具体而言,“**体”网络造句是一种重复的、流动的叙述艺术,它不是静态的端详,而是饶有趣味的围观;它不是简单的排比与叠加,而是对某种叙事语境和公共议题的深度开掘;它不是纯粹的幽默和起哄,而是指向一个事件、一种语境、一场见证公共围观力量的修辞运动。

一、网络造句:虚拟世界的公共修辞运动

网络造句之所以能达到一定的公共议题构建与社会动员效果,这不能不提到语言修辞本身的象征权力(symbolic power)。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指出,人是依靠象征而存在的动物,而语言是人类所创造的特有的象征体系,象征构造了人们最基本的语言行为和社会关系。所谓象征,强调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使用特定的语言符号来达到最有效的传播效果。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被认为西方修辞学的奠基之作,他将修辞界定为“一种能在任何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法的功能”[1]。

当代西方修辞学的发展,已经超出了选词、文采、辞格等语言学范畴,修辞学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劝说。索加•福斯等学者直言不讳地指出:“哪里有劝说,哪里就有修辞;哪里有意义,那里就有劝说。”[2]当代修辞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修辞格”,而是涵盖“劝说”、“语言运用”、“劝说效果”、“公共动员”、“有效的演说策略”等范畴。[3]

法国思想家布尔迪厄进一步指出了语言修辞的微观权力机制,他在《语言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一书中指出,社会就是一个“语言交换市场”,语言就是一种交换性的经济资本。在社会交换场域中,语言交流就如同商品交换,说什么,如何说,无疑都赋予了语言特定的“分量”和“价值”。[4]布尔迪厄将语言使用所带来的利润回报称为象征权力。这也促使人们开始在语言修辞层面精心计算这样一道算术题:为了获得最有效的利润回报,哪种语言使用能够带来溢价效果或增值效应?网络造句正是对这道算术题的微妙回答。

近几年,面对一个个危及公共利益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躲猫猫”、“七十码”、“俯卧撑”、“富二代”、“被代表”、“不差钱”、“打酱油”、“被自杀”、“豆你玩”、“临时性强奸”、“一个艰难的决定”等网络流行语一夜之间悄然诞生,而且借助网络造句的传播方式迅速引发集体围观。公共议题得以借助这些语言符号的生产而被识别、被建构、被争夺,这是政治学范畴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批判性修辞(critical rhetorics)技巧。这些被“发明”的流行语所见证的不仅仅是人们对公权力进行替代性监督的姿态与途径,同样体现的是草根阶层设置并构造公共议题的能力与智慧。显然,不同于其它流行语的商业或娱乐目的,这些流行语的生产背景和修辞对象往往指向特定的公共事件,它的目的和意义就是服务于公共利益,强调对公共道德的伸张,对公共意志的凝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因此具有公共修辞(public rhetorics)的性质。[5]

公共修辞起源于古希腊城邦社会的公共演说传统,主要指以公共利益为根本诉求的修辞行为,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激活公民的公共参与意识。[6]反观中国传统社会,社会议题的解决往往直接诉诸于集权法令或暴力手段,个体如果要参与社会事务,其修辞对象必须指向君王,而春秋战国以后因言获罪者不计其数,所有这些足以说明,中国古代社会缺乏产生公共修辞的政治土壤。

随着微博、SNS等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不断渗透,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大大拓宽,公共空间的修辞方式也同步发生变化。中国现代社会的修辞形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从改革开放前的革命修辞向网络空间的公共修辞转变。具体而言,当危及公共利益的社会事件堂而皇之地上演时,底层话语便会借助各种间接的、迂回的、游击性的、偷袭式的战术进行抵抗。它秉承了亚文化与生俱来的激进、批判、颠覆与对抗特质,即通过对主流话语的戏仿和反讽,以此传递一种另类的政治姿态。这既是詹姆斯•斯科特在《弱者的武器》中核心强调的一种间接的草根政治框架,也是米歇尔•德塞都在《日常生活的实践》所概括的一种普遍的弱者抵抗艺术。这种抵抗行为有时候能够直接推动中国社会的法制化建设进程,比如孙志刚事件推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出台,佘祥林冤案、聂树斌冤案推动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李刚公益诉讼事件推动国家认证认监委建立全国统一的口腔认证制度,“躲猫猫”事件推动国家赔偿法修订,江西宜黄自焚事件推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台,甘肃正宁幼儿园校车事件推动国务院法制办着手出台全国校园安全条例。这些极具代表性的网络公共事件之所以能够在法律与制度层面“有所作为”,都离不开公共议题构造与社会动员层面的话语修辞力量,或者说都是公共修辞积极介入的结果。

因此,我们将公共修辞的概念简单概括为:公共修辞是一种有关公共话语的构造与生产方式,一种有关劝服与认同的话语构造艺术,它以话语的方式进入公共领域,进而在公共话语框架内达到公共议题建构以及公共政策制定的政治目的。[7]具体来说,面对一个时代的公共疼痛,为了使其成为集体关注的公共议题,底层智慧往往明察秋毫,饶有趣味地打量整个事件的每一个细节,很多时候公众撕开的第一个切口,就是制造流行语,并使其成为一个“**体”网络文本。“李刚门”事件直接点燃了网民积郁很久的愤怒,“我爸是李刚”瞬间成为一个网络热词,它是对这个时代“官二代”现象的微妙嘲弄。猫扑网随即发起了“我爸是李刚”网络造句大赛,底层智慧一拥而上,令人惊叹,唐诗、宋词、广告及流行歌曲无一不遭遇网友改编,36万条各个版本的网络衍生词句一周时间内横空出世,例如李白版“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普希金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我爸是李刚”;田跃君版“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我爸是李刚”;毛泽东版“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李刚”;特仑苏版“不是每一杯牛奶都是特仑苏,不是每一个爸爸都叫李刚”……

二、语境再造:公共修辞的两种形式风格

作为一种公共参与方式,网络造句往往采取游戏、戏谑、拼贴、讽刺、杂耍式的修辞风格,这是后现代主义话语观念在网络世界的逼真刻写。一个流行语就如同一个原型符号,它会源源不断地召唤出新的组合方式,网络造句就是一种最为典型的修辞表达。一般来说,出于话语安全考虑,公众不得不对自己进行“打扮”和“伪装”,以一副看似中立的姿态走入公共视野,这是一场赌博式的游击战。网络造句往往幽默风趣,朗朗上口,轻盈灵活,易于传播,以一种春风化雨、无处不在的力量作用于公共领域,扮演着四两拨千斤的政治功能;它看似简单,实际上却精致、微妙、传神,一语双关,具有无穷的衍生与再造能力。

作为一种公共修辞表达,网络造句的修辞对象既可以指向动态的、突发的新闻事件,也可以指向普遍的、沉积的社会现象,前者强调对“**体”的构造与生产,后者强调对相似议题的聚合与推演。二者共同的特点就是搭建起了一个特殊的语境(context),各种声音在这里被源源不断地命名、赋值与构造。它们的修辞对象看似各有所指、用力分散,实则前后呼应,万变不离其宗,集体指向某一共同的社会议题,因为获得更为强大的修辞能力。

新闻事件是动态的、显著的、有迹可循的,与之相随的是命运,是奇观,是冲突,是那种悬念横生的情节剧,因此具有捕获公共注意力的先天优势。而且,新闻事件总会留下一些可供人们评头论足的“痕迹”,各种智慧在这里自由延伸,甚至浮想联翩,“**体”网络文本的构造与生产,成为最常见的公共修辞形式。腾讯与360商业网战中,马化腾称“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并称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面对这一绑架公共利益的狂妄之举,“QQ体”造句运动全面铺开,网友借助“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来控诉各种践踏公众利益的商业恶战。一时间,迅雷、淘宝、宝马、Q币、IPAD、中国移动等企业或机构纷纷演绎了自己的“QQ体”版本:蒙牛版“我们刚刚作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检测到用户胃里有其他牛奶成分,将自动释放三聚氰胺”;耐克版“我们刚刚作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检测到用户身上有耐克,衣服鞋将自动变透视装”……

社会现象是静态的、普遍的、默不作声的,是一系列新闻事件堆积的过程或结果,这使得围绕社会现象的公共修辞总是强调对同类议题的隐性勾连。当我们时代的公共秩序或伦理价值被刺痛时,那些意义接近、结构相似、互为补充的流行语云集响应、一字排开,这种造句形式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填充性和可扩展性,相应地,对偶、排比、反复、顶真等修辞方法成为其基本的话语结构,公共修辞的结果往往体现为对某种叙事语境的再造与延伸。比如面对当前社会种种匪夷所思的“怪现象”,网友以一种调侃戏谑的造句方式进行界定:“我国是一个由马诺族、凤姐族、月光族、啃老族、打工族、蜗居族、蚁族、隐婚族等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压力,网友更是用对仗工整的文字风格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面对这个时代四处蔓延的“涨价”现象,继2009年“蒜你狠”一语横空出世,如同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盐王爷”、“鸽你肉”大量三字经式的流行语瞬间红遍网络,它们精心布局、前后呼应、一气呵成,共同搭建了一个极具颠覆意义的叙事语境,以此展示食品接连涨价背后的集体无奈和无情抗议。

三、借巢孵卵:网络流行语言的生产智慧

当公共利益遭遇权力压制或绑架,公共修辞的基本话语智慧可以概括为一种游戏式的、赌博式的防守反击策略,也就是在主流话语已有的修辞图景中寻找其破绽和漏洞,然后通过隐喻、双关等修辞方式证明其荒谬性与不合理性,其中最普遍的一种意义修辞方式是基于“拿来主义”的“借巢孵卵”策略。

具体而言,很多流行语都是直接摘自当事人语录本身,这些语言识别性强,高度凝练,无需加工便可直接传播,而且更重要的是,话语本身合法、安全,看似陈述事实,实则可以随时偷袭或引爆事件。比如,在7•23动车事故中,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一句“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瞬间引爆了网民的愤怒情绪,各种版本的造句运动随之全面铺开——“北京今天没堵车,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城管很温柔,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物价会持续降低,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同时,在许多公共事件面前,专家或官员的公开解释往往难以令人信服,一系列雷人语录相继产生:“弹钢琴重复性动作”;“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随便叫个局长就可以收拾你,让你下岗”;“我当书记的就是希望你们喝西北风”;“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再比如“七十码”、“躲猫猫”、“俯卧撑”等流行语直接来自官方对事件的解释用词,而这些文字一旦进入传播场域,便具有了四两拨千斤的神奇功力。

不难发现,正如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的躯体内部孕育产生一样,基于公共修辞的网络造句以一种“陈述事实”的合法姿态伪装自己,通过对其母体的反抗而制造公共话语,以此质疑主流叙事的正当性与合理性,这正是约翰•费斯克所谈到的大众文化普遍的政治抵抗艺术。换言之,网络造句正是在“被统治和被控制的社会缝隙中作用……它本质上是防御性的,拒绝自己被社会秩序所控制,有的也暂且与之合作,还总是乐于抓住一个机会打一场游击战,作一次赌博式的战略抵抗”[8]。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网络造句的修辞主体就是被主流叙事所放逐的、或者被主流话语所压制的草根阶层,他们往往面临同样的生存境遇和利益诉求。借由对公共意志的凝练,这个群体成为一个新势力、新阶层,并且共同参与到网络造句所搭建的议程框架中。显然,作为一种话语修辞策略,网络造句不仅成为他们想象并构造共同体的话语符号,同样成为他们识别并激活主体身份的修辞资源。

四、结语

不得不承认,网络造句虽然具有积极的社会动员力量,可是往往暧昧地行走于政治与娱乐之间,最终往往演变为一种表达时尚,一种集体参与的网络狂欢,这几乎成为网络造句不可抗拒的集体宿命。“校长撑腰体”的后续版本甚至让人啼笑皆非,比如华中农业大学的版本为:“你是华农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文法院为你提供法律支持;要是官司打输了,工学院焊了他家大门,理学院黑了他家电脑,植科院断了他家油,生科院断了他家米,动科院断了他家肉,食科院让他连罐头都吃不上。”我们不禁要问,这还是当初那个致力于唤起公众道德良知的“校长撑腰体”吗?往往因为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当公众忘情地沉浸在各种版本所铺设的娱乐漩涡中时,网络造句的社会批判力度已经大大消弱,要么纯粹地演化为一场没有尽头的快感消费,要么被另一种围观轻易地驱赶并替代,这种造句行为是否又制造了另一种更大的冷漠?显然,如何最大限度地抵抗娱乐意义对网络造句的暴力改造与隐性收编,使其在公共议题建构之路上走的更远,这需要在公共修辞策略上进一步提炼和拓展。お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罗念生,译.修辞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3.

[2]Foss,S. K.,Foss,K. A.,& Trapp,R.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Rhetoric. Prospect Heights,Illinois:Waveland Press,1985:161.

[3]Bizzell,P.,& Herzberg,B. The Rhetorical Tradition:Readings from Classical Times to the Present,2nd ed.,Boston:Bedford/St. Martins,2001:1.

[4]皮埃尔•布尔迪厄.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6-22.

[5]陈汝东.论人类传播秩序——一种比较修辞学视角,载关世杰主编.人类文明中的秩序、公平公正与社会发展[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79.

[6]胡成花,陈汝东.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历时比较与思考[J].修辞学习.2008,(5):66.

[7]刘涛.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公共修辞机制探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5).

[8]约翰•菲斯克.杨全强,译.解读大众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7.

(责任编辑焦德武)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XW029),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

公共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 篇7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使系统在外来不法用户入侵到来之前,第一时间检测到攻击信息,并立即启动网络保护和报警机制来限制不法分子的侵入,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网络的安全程度,减少了入侵攻击所带来的各项损失。本文从公共网络角度出发,探讨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发展。

1 公共网络入侵行为分析

由于公共网络系统用户众多和复杂,并且防护意识比较弱,使得公共网络系统易于受到网络攻击。这些特点是公共网络系统经常成为网络攻击受害者的主要原因。首先,公共网络管理系统内部存有丰富的可用资源,公共网络一般在进行数据传输工作时数据量都很大,因此黑客的攻击能够得到很好的隐藏。其次,公共网络系统作为一个为多数人提供查询和使用的网络系统,其系统本身设计得较为开放,就会使得公共网络系统容易遭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攻击。而且,由于许多网络系统在设计时就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安全因素,导致公共网络系统普遍存在安全程度较低的情况,使之容易遭受到攻击。

2 系统设计框架

从对公共网络的流量进行监测的结果结合长期的历史数据来看,公共网络的网络流量变化始终是较为稳定的,只在某些时刻会突然出现较小的峰值,且该峰值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每两个峰值之间的时间距离相差并不大。所以我们可以基本判断出公共网络的网络系统是较为稳定的,其波动一般较小。因此,我们就可以设计出基本的系统模型,即以公共网络稳定流量为系统的基础值,并再设一个阈值,该阈值要将公共网络系统波动的峰值包含在内。当出现超过阈值很多的现象时,就可以初步判断系统可能受到入侵行为的干扰,可以设计出一种异常统计分析的框架,并形成相应的系统。

3 部署位置的选择

入侵检测系统在网络中的部署可以有串联运行方式和旁路连接的运行方式等。上述两种运行方式主要包含串联方式阻断和旁路阻断两种手段。

3.1 旁路方式阻断

IP欺骗是构成旁路阻断的重要原理,从简单意义上讲,向目标计算机设备发送实时数据包为非所在主机的IP地址,从而用来伪造数据传输的目的或者包含数据包的关闭等;另外一种则是构建主机与目标主机之间的相互信任关联机制,用来阻断信息的传输等。现行的TCP连接复位主要是通过一方携带有RST标志或FIN标志的信息向另一方进行传输,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包含目标端口难以达到、主机连接不可达等。同时针对传输中恶意的ICMP与UDP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命令代码的形式进行阻断连接。

3.2 串连方式阻断

防火墙与串联连接方式阻断进行有效联通,可以通过数据的删除和动态实时添加来阻断恶意连接的发生。传统的防火墙主要包含应用代理和包过滤两种运行方式。包过滤防火墙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监控信息的源端口、结束端口;目的地址和源地址、IP、TCP协议等,但是该种运行模式对于协议制定适用于高层的载荷有所忽视。应用代理防火墙能够对Http、Telnet、SMTP等应用层协议进行实时检查和有效阻断,然而它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当应用层数据包的网络协议栈处理信息时,需要编制新的运行程序对每一个还待监控的协议指令,因此代码编制任务繁重,工作量大。

3.3 网络部件的配置

在对入侵检测系统的网络部件进行配置时,我们应该根据系统的运行环境、功能要求等条件,选择更加合适合理的网络部件。对于入侵检测系统中最为主要的分析器和控制器等设备,一定要尽量地选择质量较好、功能较强的产品,而对于检测部件等部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做到不浪费。在最后要实现公共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与检测器之间的有效配合,需要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来考虑使用其他安全性部件进行性能弥补,主要有漏洞扫描、陷阱系统、复合防火墙和智能病毒根除系统等。考虑到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的有机配合,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的采集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部署。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案:

(1)网络检测器放在防火墙之外;

(2)网络检测器放在防火墙内;

(3)防火墙内外都有网络检测器。

3.4 具体设计

该检测系统最核心的功能是统计分析功能,而其中最为困难的是统计分析中算法的实现。

下面重点介绍该问题的算法实现:

(1)统计分析算法;

(2)解析算法;

(3)原型系统中的重要数据结构。

(1)对象历史轮廓

(2)采集的数据信息

网络访问数据的采集按照表2所示的进行收集和存储。

由32位整数类型构成了编号字段,它采用日常所用的时间形式来生成主要时间字段,浮点数作为一个平均流量字段,用来表示一个流量周期的采用时长。32位的包流量整数字段构成了数量字段,表示在符合内部规则的条件下截获的数据包总量。对于时间属性的数据,时间间隔字段可以用周期来表示记录的生成,单位为秒。检测的对象主要用于对象的标示等,它具体是由一个字符串来进行组成。信息警告的数据表现方式同样是采用了长整数类型的32位数字编号进行,警报开始为具体的生成时间,主要采用日常使用的时间表示方式进行展示。警告级别的不同采用整数来进行表示,用以形容警告的严重程度。浮点数类型用来表示同比警报数量的递增,它主要是基于历史平均警报流量为准绳,来对异常警报流量进行比例标示。字符串通常用来表示数据对象的表示,用来检测网络入侵的对象。具体系统原型如表3所示。

一个比较成功的入侵检测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实时性,要求能够准确的发现入侵威胁;适应性,对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入侵检测系统要能够很好的兼容,通过对其参数进行更改就可以迅速投入到使用当中;安全性,入侵检测系统本身应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不能存在有系统漏洞。

总之,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安全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它通过对用户服务器端的网络数据包进行筛查和分析,找出能危害到系统安全性的数据包,使其不能顺利进入用户的设备当中,也就避免了用户的利益遭到侵害。本文针对公共网络的实际网络情况,结合如今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成果,初步研究并设计了一种较为适合公共网络使用的入侵检测功能。

参考文献

网络化公共广播系统 篇8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 广播电台设备和系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除了开始大量使用数字设备外, 系统结构也不断向网络化发展。以数字直播调音台、音频工作站、网络化主控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网络化播控系统, 使电台的数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播出以及节目交换发生根本的变化, 使节目播出模式更加灵活多变, 操作更加简单, 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大大提高广播电台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下的地位, 为广播电台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 目前播控系统网络化的现状

音频技术的网络化作为一种日益成熟的技术, 成为目前广播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90年代中后期, 音频工作站、数字直播调音台在广播电台广泛应用和普及, 并基本形成了以音频工作站为主体的制播网络;进入21世纪, 电台已逐步开始由数字设备、模拟设备混用的过渡性时期转向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音频节目制作、播出、交换和传输的智能型数字音频内网及外网的新时期, 网络的规模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目前, 除了日益成熟的制播网络、办公自动化网络外, 播控系统的网络化也在不断建设和完善中。播控系统作为广播电台音频信号的播出、交换中心, 承上启下地连接着录制、传输和发射系统, 是广播电台的“心脏”, 它的网络化建设显得尤其重要。目前, 播控系统的网络化发展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部分的网络化, 即对系统的控制、设备的监测以及音频信号的监测、监听等采用计算机网络来控制, 而整个系统中的数字音频信号则靠传统的电缆方式来传输。主控接受来自不同路由、不同格式的模拟或数字音源, 加以转换和调整后, 统一采用AES/EBU信号格式和标准的工作电平, 通过数字电缆、模拟电缆与播出机房、录制机房互联, 对音频信号进行交换和调度。这种方式沿用过去模拟系统的概念, 但音频指标大大提高, 能平稳实现模拟向数字过渡。

第二种则是完全的网络化, 采用以相应设备为中心的分布式结构, 整个系统的音频信号的传输、控制、监测和监听等都通过网络来实现, 实现系统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其特点是广播节目信号的大容量传输, 智能化, 全台全方位信息共享, 集成节目监控功能和数字声音处理DSP功能。由于与播出系统联结紧密, 一般在主控系统和播出系统同时改造时采用, 也因为系统造价较高, 小型市级电台一般较少采用, 但它是电台下一阶段播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3 播控系统网络化技术实现方式

播控系统网络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 利用数字广播技术和IT信息技术, 实现广播节目音频传输、交换、分配、调度、监听、监测、应急播出以及相关辅助功能的网络化环境。播控系统网络化给广播电台提供了更灵活、功能更强大的播控传输系统, 使得安全备份系统完善可靠, 节目通道任意调配, 状态信息实时掌握和控制处理手段多样灵活。目前, 播控系统的网络化技术实现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1) 以时分复用TDM技术为核心, 采用光纤TDM、MADI或五类线架构数字音频与控制网络, 它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音频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

光纤TD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的音频信号传输模式, 它与现有的操作理念最为融合, 系统的兼容性最好。若媒体能达到的位传输速率超过传输数据所需的数据传输速率, 可采用时分多路复用TDM技术, 即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 这样, 利用每个信号在时间上的交叉, 就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

MADI原设计为多轨录音机 (以前的24轨、48轨) 与录音调音台双向传送的格式, 它采用光纤连接, 传送距离也不会很远, 最大问题是它是1对1的方式传送, 即发送端的信号从第1通道输入, 经过MADI传送到接收端, 在第1通道输出信号, 不能够从第2通道或其他通道输出。

CAT5五类线连接, 这种方式连接多通道音频信号, 一般用在现场扩声系统, 传送也是1对1方式, 虽然强调的是数字化、网络化, 但其核心技术上, 音频并非广播的音频质量。它是基于计算机声卡技术,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传送音频, 很难解决网络堵塞问题。而且这种技术随计算机技术的更新而更新, 过几年, 可能现有的设备就不能兼容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 可以做到智能化。

(2) 以ATM、以太网等网络技术为基础形成播控网络, 此类网络一般通过自有协议保证音频信号的实时传输。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是1988年由ITU-T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 针对电信网络支持宽带多媒体业务而提出的一种传输模式, 被推荐为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的信息传输模式和基础。

ATM结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 即ATM兼顾了分组交换方式统计复用、灵活高效和电路交换方式传输时延小、实时性好的优点。

以太网是目前最为普及的数据网络, 它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都非常高, 可以作为音频文件的交换或音频压缩数据流的传输介质, 音频文件的交换和音频文件的网上回放信号可以称之为非实时性音频信号, 而直播室播出的音频信号或转播的音频信号等则称为实时音频信号。由于人耳的高敏感性, 对实时音频信号的连续性要求很高, 反映到数字音频信号的传输, 就要求数据包传输具有很小的时延, 同时高质量音频信号的大数据量传输将占据很大的传输带宽, 但由于以太网本身的竞争机制所造成的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不确定时延和带宽的低利用率, 使得在普通以太网上实时地传输多通道高质量音频信号成为难题。为了克服这个难题, 用一种特殊的协议, 使每个数据包的时延控制在3ms内, 网络带宽利用率达到90%, 从而在普通以太网介质上成功实现了多路数字音频信号的传输。

由于播控网络必须同时实现数十路乃至数百路实时、连续音频信号的传输, 对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 因此各地广播电台在播控网络技术实现方式的选取上较为慎重。目前省级以上广播电台多采用时分复用技术方式构建播控网络。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 以ATM、以太网等网络为基础的播控网络逐渐为各地广播电台所接受。

4 播控系统网络化的功能特点

播控网络是一个大容量音频信号处理、分配和调度网络, 系统具有如下功能特点:

(1) 高质量信号传输

播控网络由于采用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 音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易受到各类环境噪声的干扰。通过光纤、网线或铜缆等介质进行不同距离的传输, 特别是利用光纤传输技术, 由于光纤的信号长距离集成传输优势和抗干扰优势, 使播控系统的空间距离扩大, 并且可以采用单根光纤进行多路音频信号的集成同步传输, 无电磁干扰, 无同步丢失和信号误码, 实现了信号的高质量远程传输。

(2) 灵活调配

播控网络将不同节目播出机房、主控乃至录制机房连成统一的整体, 实现了全台各节点音频信号的共享和灵活的双向调配。主控能自由调配各路信号给播出机房, 各播出机房能够自由共享各路外来信号, 并能便捷地把任何音频输入信号切换到任何指定的输出通道。

(3) 智能化监测监控

播控网络实现对网内设备的集中管理和监测监控, 使技术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在任意一台监控PC上对网内任一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 对网内设备故障、音频信号异常作出迅速反应, 并且可以灵活地调整系统配置。

(4) 音频处理

此功能基于播控网络内各类设备的DSP芯片, 完成对播控网络内任意一路或多路音频信号的处理, 包括合成、均衡、限幅、增益控制等功能。

(5) 维护便捷

播控网络的建立, 使得系统从功能独立的分立设备走向功能集成、网络控制的一体化设备系统, 从单纯硬件维修维护走向通用板卡更换与系统软件调试, 使得维护更加方便和快捷。

(6) 安全可靠

播控网络担负着广播电台节目信号的调配、传输、监测等重任, 因此必须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 集中管控的网络平台虽然带来了更灵活、更强大的应用, 但是对其安全性要求也更为严格。应考虑通过冗余备份, 避免单点故障造成的网络瘫痪, 并做好完善的应急预案。

5 结束语

与传统矩阵构成的播控系统相比, 播控网络给广播电台提供了更合理、更灵活、更强大的功能, 可实现节目通道任意调配, 状态信息实时掌握和控制处理手段多样灵活。但是与广播制播网、办公自动化网等其他一些网络相比, 播控网络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探索。

在已建成的网络平台的基础上, 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 如何谋求网络平台的更多元、更灵活, 如何实现网络平台的持续性发展, 成为了今日广播技术不得不审慎对待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需要广播技术人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摘要:播控系统是广播电台音频信号的播出、交换中心, 它的网络化建设尤为重要。网络化播控系统使得节目播出模式更加灵活多变, 操作更加简单, 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为电台发展带来更大空间。本文着重阐述播控系统网络化现状、系统技术实现方式及功能特点。

网络化公共广播系统 篇9

该系统主要由监测前端、中心管理平台两大部分组成, 监测对象为佛山电台6套调频立体声广播节目。

1.1 系统结构

本系统为两层分级结构, 采用分级监测、统一管理的方式。各监测前端负责无线信号的数据监测采集、传输;中心管理平台主要对其辖属监测前端的数据进行实时接收、处理和比对, 并进行汇总分析和记录。整个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网络传输系统采用B/S、C/S混合架构。运行维护管理方面, 在监测中心设立数据传输网络的网管中心, 负责数据传输网络的管理。

各监测点和监测中心之间的连接, 主要依靠强大的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 稳定性、可靠性有保证。

1.2 系统主要功能

(1) 安全监测

实现对广播节目播出信号的实时监测, 对播出的频道在播音期间等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存储。

(2) 质量监测

对播出中出现的重大停播事故和劣质播出, 进行即时报警, 同时传送到数据处理系统, 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提供实时数据趋势图、历史数据曲线图、报警数据曲线图和统计。

(3) 用户管理系统

每个用户经过系统身份验证和授权, 执行自己权限范围内的工作;每类用户可以由系统管理员分别分配不同的权限。

2 监测前端

一个可靠的监测网络, 监测点的选址非常关键。佛山台的六个频率, 其覆盖范围主要是佛山市的五个行政区。那么在佛山市的五个区当中, 分别设置监测点, 都是最具代表性的, 同时, 突出远端监测。远端异地监测是该监测网络系统与一般监测系统的主要区别, 可以避免发射功率降低, 本地监测无法发现的弊端。

2.1 监测点配置

我台的六个频率的直播室和发射点分布于五个行政区中。各个直播室和发射点的资源配置完善, 尤其是有足够的备份, 人员配置专业。这奠定了监测点设置的基础。

监测中心管理服务器设在禅城区, 监测前端分别有选择地设在地理位置上有一定距离的禅城区季华发射塔、顺德区的乐从新闻中心、南海区的西樵山、顺德区的烟墩岗、三水区的西南、高明区的显洲山。

其设置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1) 监测中心管理服务器设在资源和技术力量雄厚的季华发射塔, 以便保障该系统的正常运作, 该处也是各种信号交汇的重要节点。

(2) 监测前端设置得越分散, 其监测的效果就越接近真实, 所以各个发射点均设置监测前端。

(3) 各个发射点接到报警, 以便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快速处理警情, 免去了耽误时间的通联的环节。

计划的监测点是十个, 目前设置了六个, 监测点地理分布如图2所示。各个监测点除了监测本地发射频率以外, 还要重点监测异地的其他频率。

2.2 对播出信号中断或信号质量差进行报警

系统自动跟踪佛山台拥有的6个频率, 记录各个频率的开关机时间以及播出过程中的突然中断, 还能自动记录各个频率的即时场强。

(1) 各个频率有无按规定的时间起播和停止, 未按规定时间开播或结束时, 前端自动记录下来, 并实时上传至系统处理中心, 既可以以语言文字形式, 也可以彩色图形警告。

(2) 各个频率在播出中出现无音频、场强突然降低或调制异常时, 系统也会发出警告。

(3) 系统发出警告后, 需要值班人员手动确定“已知”, 才能解除警告。

(4) 所有的警告记录, 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文本文件, 以方便以后查阅。

2.3 设置各项监测任务以及监测的时间段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和修改各频率的监测项目和监测的时间区间。

2.4 查询

各用户可以调阅权限允许的各种记录。

2.5 远程遥控功能

可以异地调整监测项目、监测时间段、对系统重启等。

3 中心管理平台

中心管理平台是整个安全播出监测网络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 通过它实现对广播播出的监测数据处理、查询、存储、用户管理、系统配置等功能。

中心管理平台直接对物理上分布的若干个监测前端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 完成对各地前端设备的间接监控和管理。

中心管理平台根据任务和功能的划分设立多个工作席位, 每个席位配置服务器和相关设备, 通过网络与分中心及各个发射台实施数据交换, 通过相关软件来集中对各个监测点广播电视节目监测与管理。

中心管理平台主要由服务器、工作站、中心系统软件 (中心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中心Web查询软件系统) 、中心控制管理软件等组成。

其中, 中心Web查询软件系统的软件模块分别安装于中心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 中心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的软件模块分别安装于数据处理中心服务器, 中心控制管理软件系统的软件模块分别安装于相应的管理服务器中。

中心管理平台采用多层C/S架构。其中普通客户端主要工作是查询和决策, 其用户量大, 这部分采用C/S方式实现。

中心管理平台由各个功能模块组成, 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广播节目播出监测系统、故障报警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统计报表系统、远程访问等。当出现报警信息时, 地图上显示报警点闪动光标, 点击光标可直接进入报警, 故障画面如图3所示。

主要特色功能如下。

(1) 收集和上传本地监测数据

被监测点负责收集和上传本地监测数据 (见图4) , 经中心管理平台对本地广播信号覆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 实时显示功能

监测中心数据处理工作站可显示各监测站的节目监测状态和各项参数、接收回传的报警信息等。

(3) 中心控制管理

通过中心控制台的工作站对广播节目监测系统、存储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控制管理。

(4) 数据分析

以图形与表格方式对节目故障信息、射频质量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5) 监测数据查询功能

可以按照监测站名称、台名称、节目名称、频点、时间段、开始时间、恢复时间、故障持续时间自动查询, 或者进行组合条件查询, 包括播出正常、故障等时段信息, 可自动播放查询出来的各时段的电视节目。

(6) 监测数据报表统计

可按监测站名称、台名称、节目名称、频点、时间段、开始时间、恢复时间、故障持续时间, 进行日、周、半月、月、季度、年度报表的统计和打印, 可灵活设置各种选项。

4 系统各种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系统管理员和一般用户的身份要明确。

(2) 系统管理员分配每个用户的权限, 不同的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

(3) 用户都要经过系统身份验证, 执行权限范围内的工作, 避免误操作。

5 警情处理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当某频率出现异常触发警报, 管理中心和该频率发射点两处的值班电脑屏幕就弹出对话框, 同时扬声器发出警报。发射点值班人员根据提示框的提示做出相应处理。管理中心的值班人员也会通过电话和警情点的值班员进行通联。

两地同时触发警报, 以保证警情得到及时处理, 杜绝报警延误处理, 形成了双保险, 使得播出信号监测系统变得更加实用、更加可靠。比如:2016年1月某日清晨六时前后, 南海区西樵山某频率功率突然降低, 触发报警, 禅城区季华塔控制中心和西樵山同时收到警情。控制中心未见到西樵采取措施, 随即启动该频率的备份机, 避免了该频率的漏发。事后了解, 原来西樵值班员去了洗手间。

6 结论

综上所述, 该系统应用互联网技术、DSP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图形化的监控技术等, 有效防止了网络堵塞, 确保网络传输畅通。同时采取交叉检测等措施, 任意一个监测点均同时监测所有播出信号, 即使某个监测点出现差错, 也确保该监测点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监控系统, 可以实时地了解监测范围所属发射台的播出节目内容及传输和播出、覆盖质量, 随时查阅监测对象的广播节目播出记录, 查询、统计各台站停播、劣播等故障情况, 形成监测统计, 自动生成日、周、月、季、年报表, 以最少的人员做好广播电视监测工作, 符合当前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和事业建设的要求。

系统投入运行以来, 每次故障都能及时警示, 有效确保了6套调频立体声广播节目安全优质播出。

摘要:2014年, 佛山人民广播电台建立了监测网络系统, 该系统于2015年12月投入试运行, 至今已经安全运行了十个月, 收效明显, 得到了同行的好评。本文将对该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网络化公共广播系统 篇10

随着流媒体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广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网络广播是继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的又一种广播形式, 它以流媒体传输技术为基础, 实现在互联网上的即时收听。在广播媒介逐渐失去主流媒体地位的今天, 网络广播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广播在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缺憾, 给广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网络广播包括音频和视频的多媒体流技术, 本文主要以音频广播为主进行研究。

二、网络音频广播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一) 发展历程

随着互联网和调频FM广播技术的兴起、发展和普及, 广播给大众带来了电视媒体无法提供的视觉感受, 特别是立体声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投入和使用, 使广播媒体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几年的数字广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广播带来了发展, 但是总体上还是不尽人意。因此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技术, 既能满足受众不断升高的交互性要求, 同时也要能够提供更广泛、更便捷、更具商业增长点的播出形式和节目创意:

网络广播的出现, 增加了潜在的广播受众人数, 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 对于广播来说是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创举。

(二) 特点

网络广播相对于传统广播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 传播速度快, 实现在线节目直播。

网络广播采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在互联网上安装的广播接收器进行收听, 传播速度快, 不受天气和距离等外界因素条件的限制, 抗干扰能力强, 实现广播节目的在线直播收听。网络广播不再受制于传统广播的转播或录制, 因此对主持人整体素质提高。

2. 互动交流便捷, 形式多样。

网络广播向用户提供充分的信息选择权, 还能够同传播者进行更加密切和便捷的信息交流。一般情况下, 网络广播都会提供一些交流平台, 比如热线电话、手机平台、微博平台、留言板或者是邮箱等, 听众可以通过任何一种方式和主持人进行互动和交流。这样, 听众能够更容易地融合进节目当中去, 实现没有等级的互动交流空间。

3. 节目信息容量大。

传统广播的信息容量只能局限于实时的播出, 网络广播则可以利用网络庞大的存储空间和强大的传输能力, 大大扩展广播的信息容量, 为听众提供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料库。

4. 可实现节目的点播、搜索和收藏。

网络广播不再受限于时间限制和声音的可逆转性。根据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 通过对广播节目简短的内容介绍, 实现对以往节目的点播收听。同时可以对节目进行搜索, 找到感兴趣的节目进行收听, 而不是传统的播放什么节目就收听什么节目。听众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收藏有价值的节目, 甚至可以做成自己的播放列表。

5. 伴随性突出。

较之于传统广播, 网络广播更凸显了广播的伴随性。广播的伴随性是广播媒体吸引听众的一大特点, 而网络广播的这一优势更加明显。有调查显示, 70%以上的网民都认为网络广播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边上网边听广播, 广播的伴随性在网络广播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并获得网民听众的极大认可。

三、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一) 系统整体架构分析

1. 基础部分

PHP:超文本预处理语言, 是开源、简单、高效的多用途脚本语言。

Mysql:开源数据库, 体积小、速度快、成本低, 性能比较稳定, 源码开放。

J avaScrip t:面向对象的动态类型的客户端脚本语言, 增强对网页内容的控制和互动性。

XAMPP:程序软件编写部分需要使用XAM PP这个集成软件包, 并在各种浏览器上进行调试。

2. 软件部分

软件部分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首先是应用部分, 其中包括Webkit内核和Java虚拟机。Webkit内核是一个开源的浏览器引擎, 兼容性好, 源码结构清晰, 易于维护。Java虚拟机是运行所有Java程序的抽象计算机, 是Java语言的运行环境。

其次是应用部分, 分为发布层和信息管理子层。其中在发布层中, 介绍了系统所能实现的功能, 例如直播收听电台的节目, 并且可以根据节目的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点播, 更加符合听众的需求。声音档案、虚拟驾驶、都市城市、大涯音乐厅、在线汉语教室、音频检索和在线KTV都是系统的一些增值业务。

最后是信息管理子层, 主要是对节目信息, 用户信息, 发布节目以及系统的管理。

3. 硬件部分

视音频采集部分:主要负责对电台音频节日的采集。

流媒体服务器:将音视频文件传送到客户端, 供用户在线观看和收听节目。

声卡:是多媒体技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将话筒或者光盘的原始声音信号加以转换。

转码器:负责将收集到的音频文件转换成能够在系统中播放的格式。

4. 用户终端

本系统不仅能够在PC终端上使用, 还能够运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上。

本文研究的网络广播音频内容提供系统的整体架构图如 (图1) 所示。

(二) 系统实现功能

1. 音频内容上传

上传音频内容是实现网络广播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利用广播的音频输出信号来实现, 将直播间的音频信号通过调音控制台的模拟音频监听的输出端取出, 再利用接入互联网计算机的音频声卡输入到计算机内进行A/D转换, 成为计算机能处理的音频数据信号。然后通过软件的量化、编码、压缩等一系列处理过程成为传输用的数据包。然后给这些数据包打上标签通过上传页面存储到系统中。

2. 音频内容发布

上传和发布音频节目都需要管理员在后台操作。上传时, 管理员首先填写节目信息, 包括电台名字, 以及和其相关的关键词, 方便以后搜索使用。

3. 音频内容搜索

当想要收听某一特定节目时, 我们可以在首页的搜索模块中输入关键词, 然后系统根据节目录入所填写的一些标签, 例如电台名称、播出时间、主持人DJ、热线电话、微博平台、短信平台等, 进行数据库检索。检索结果以列表的形式列出来, 包括电台名称、电台地址以及往期回顾。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地址, 播放器会通过URL找到该台所利用的服务器进行连接, 实现在线播放。

四、网络音频广播增值业务介绍

(一) 声音档案

“声音档案”是一种融合了虚拟社区与音频内容提供的新型多媒体应用服务。虚拟社区消除了现实社会的层级结构和国家传统政治疆界, 把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不同种族与肤色、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聚集到一起, 依靠网络技术围绕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在音频网络虚拟社区下, 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们可以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 上传自己制作的音视频节目, 进行在线语音交流娱乐, 声音备份存档, 即完成声音档案功能。

(二) 都市商城

虚拟社区把人们从二维空间拉到了三维空间, 人们进入“社区”不再依靠双脚, 而是依靠双手通过电话线和计算机网络来实现, 随心所欲的实现狂热的网上商城购物, 不再受到现实金钱地域的限制, 只要喜欢, 虚拟货币支付方式就能实现所有网上购物的需要, 既轻松又便捷, 带给人们不一样的精神满足。

(三) 虚拟驾驶

虚拟社区充分利用网络能够跨越时空限制的特点, 社区成员在这里可以轻松地、全方位地得到诸如交通资讯、健康咨询、家庭装饰、服装时尚、寻亲访友、求职招聘、财经信息、市场行情等等服务。此外, 当社区成员收听某一类节目时, 会有相对应的虚拟场景, 例如当用户收听交通广播时, 那么他就会置身于驾驶的环境下, 感受到司机在驾驶时关注的重点内容和心情。虚拟社区所具有服务功能, 让人们真正体验到它不是虚幻的, 而是一种崭新的人类生活的方式。

(四) 天涯音乐厅

在虚拟社区下, 建立天涯音乐厅, 不仅可以为音乐家们提供免费的音乐厅网络空间外, 还可以集成新人新音乐网络独家发布、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互动式音乐教学环境与独特的听觉享受, 如一个虚拟的音乐家可以演奏各种各样的乐器, 手足不便的人或远在外地的人可以在他生活的居室中去虚拟的音乐厅欣赏音乐会等等。

(五) 音乐检索

音乐检索不同于一般的音频检索, 更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文字检索。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资源, 音乐检索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 它能够在音乐数据库和数字图书馆中发挥其作用。由于网络多媒体资源量非常大, 人们就需要高效的搜索引擎, 从大量的音乐资源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音乐素材。因此, 不管是基于内容的, 基于旋律的, 还是基于情感的音乐检索都不断得到关注。

(六) 在线KTV

随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 KTV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之余的娱乐活动, 也是一种释放工作和生活上的心理压力、促进身心良性发展的有益活动。城市联合网络电台将进行虚拟社区与在线KTV融合业务的开发, 通过在线KTV打分, 通过对演唱者音高、旋律和音色与原唱的匹配, 对每句话进行即时打分, 让演唱者能够随时判断自己唱功如何。因此,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KTV给了人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五、结束语

网络广播是互联网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产物, 其强大的生命活力已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网络广播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一个渠道, 也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途径。虽然和其他媒体相比, 网络广播有很多优越性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 它自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技术瓶颈、政策限制和资金的制约等。因此, 网络广播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在一个庞大的全球信息网络中不断壮大, 应该克服传统广播的弱点, 扩大传播范围, 发挥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相沪平。网络广播及其实现原理。甘肃科技, 2009 (1)

[2]杨永平。网络广播的发展。第十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10年

[3]钟超。网络广播的发展现状分析。第八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08年

网络化公共广播系统 篇11

网络媒体具有相对广阔的公共舆论空间,这主要是由网络舆论的特点决定的:

一、网络舆论主体具有匿名性

网民在网上发表意见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网络中的论坛,即BBS,这些意见的主体并非实名,而是用自己的注册名,这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匿名使得网民可以挣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给予了传播者充分的安全感,也给了言论充分宽泛的表达空间。

二、网络舆论客体具有公共性和一定的争议性

网络舆论和其他舆论一样,是一种集合意识,一个人发表的意见,仅仅是意见而已,多数人发表意见才构成舆论。没有一定人数“量”,舆论就无法成为一种集合意识。舆论是以汹涌起伏状态即舆论波的形态由舆论中心向外扩展的,是民心波动的再现,而民心波动则由经济利益、道德原则等引发。因此,只有那些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公共话题,如社会贫富差距、社会教育、社会公正等,才会引起大家的共同兴趣。这样的话题出现以后,在网络上参与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同时,这些公众关心的公共性话题往往又是带有一定争议性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群体的分化,多种价值观在社会并存,各个群体出于自身情况和利益的考虑,对于公共的

社会问题必然会有意见的分歧。尤其是对焦点和热点的社会问题,在网络上的讨论和争议尤为热烈。

三、网络舆论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在网络中,各种文化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可以自由表达,再加上网络信息的海量、共享性和快捷性等特点,使得网络舆论的内容异常丰富。同时,传统媒介中,报纸会受到版面的空间限制,广播和电视则会受到时段的制约,而惟有网络舆论能将意见保存而打破时间界限,因其容量巨大而克服空间的约束,呈现出极大的包容性。根据“沉默的螺旋”原理,传统舆论主体面对社会事件发表看法时,由于各种原因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默”,而网络舆论主体就不必担忧这些,他们会大胆地吐露自己的心声,从而使得网络舆论内容呈现出丰富性与

真实性。

四、网络舆论形成的原生态

网络舆论形成的动力来自网民自己对日常生活的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舆论产生的最初阶段几乎是一种自发状态。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传播信息要受到党和国家一定的控制,具有相应的审查和控制的制度和方式,因而是以自觉舆论为主。而网络媒体的特点使得传播者和受传者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网络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发表意见和观点。由于互联网信息的海量,要对网络发布或传输的信息完全进行监控是不可能的,同时又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所以网络舆论上的自发舆论多于自觉舆论。

可以说,网络舆论的形成及其强度的提高,是和互联网的发展,包括网民数量增长、网站功能扩展成正比的。2006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的第18次互联网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总人数为1.23亿,增加2000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9.4%;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小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5小时,增幅为17.9%;网民中选择“浏览新闻”这一网络功能的比例最大,占到66.3%。可见,网络媒体在公众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其构建的公共舆论空间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接受和认可。

网络化公共广播系统 篇12

1 网络化分馆建设的目标及条件

1.1 设计目标

目前, 牡丹江地区的人口总量是275万, 区 (市) 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为10个, 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建10个网络化分馆, 将使我市每27万人就拥有1个实现了自动化系统的图书馆或者借阅点, 尽管这些分馆的规模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还有差距, 但对于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 实现公共图书馆为最广大的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发挥公共馆的优势无疑又是一次深化。通过建立这种实现了自动化系统的分馆, 有效地记录了流通信息, 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加快了类似分馆的建设速度, 资源的流通利用率将大大提升, 对于公共馆主馆而言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办馆效率。在此基础上如能再提供相应的电子资源、视听文献, 将会充分满足读者各方面的需要。

1.2 所需的基本配置

实现这样一个分馆的配置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系统的软、硬件设备和网络建设, 服务端系统所需将在下文阐明, 而客户端系统所需仅为一台保障了基本系统安全的代机, 安装图书管理软件客户端和IE浏览器并通过ISP接入互联网, 再根据网络情况确定使用单纯B/s模式完成基本流通工作还是再加入c/s模式实现更为复杂的图书馆工作流。

2 设立分馆读者服务网络系统的几个重点

2.1 软件分析

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使用最多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是由深圳图书馆牵头开发的IIAS系统, 现行版本是ILAS 2.0。应用服务器架设在SCOOpenserver 5.x UNIX系统上, 数据库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LDBMS, 客户端兼容Wjn 95之后的所有Windows操作系统, 书目检索采用B/s模式, 通过CGl程序响应请求。可以看出, 该系统安全性主要通过加密的非开放型数据库、安全性极高的UNl X操作系统和封装的CGI书目检索程序, 以及按照功能模块划分细致的客户端和图书馆系统本身的特殊性, 从而保证了该系统在局域网内使用时不会遭到来自系统外的任何攻击。

2.2 网络架构及服务器布局

如图1所示, 不同于IIAs系统对内网 (局域网) 的服务, 为了保证分馆数据同ILAS主数据库保持一致, 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我们对分馆提供了两种方式的客户端接入:

方式一:需要再准备一台专门对外提供简单借还服务的ILAS网上流通系统 (图ILAS“网上流通应用服务器”) , 同时只提供应用层服务, 将该机的ILAS数据库网关指向内网ILAs数据库主机 (因为ILAS“数据库服务器”) 。具体设置是将UNIXroot分区下ilasil II.ini中的网关IP地址设为数据库服务器地址, 如IP=172.16.40.6 (此为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的IP) 。

外网的请求都经由该机响应, 由它向数据库服务器发出请求, 并接收返回信息, 最后通过网络将信息返回, 最后通过网络将信息返回外网IE客户端。

方式二:各分馆用VPN方式接人ILAs“数据库服务器”, 实现分馆和服务器之间的点对点连接, 分馆同IIAs“数据库服务器”以MN (局域网) 方式相连, 以提供比传统互联网连接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方式进行访问。

2.3 网络安全及数据安全

目前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建设主要涉及到网络防火墙和IDs入侵检测系统。各分馆终端需要通过互联网方式与图书馆主馆相联, 图书馆主馆内部网络安全是系统建设的另一要点,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防火墙安全设置策略:

2.3.1 防火墙应用和特点分析

计算机安全问题已成为目前网络运行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保证系统软、硬件安全较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防火墙。防火墙是架设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屏障, 它限制内部和外部网络数据的自由交换, 如果使用得当, 防火墙会大大地提高网络的安全件。现有的大型软件系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缺陷, 这些缺陷有可能会成为安全漏洞, 因此, 当配置图书馆防火墙时, 只要没有明确允许的, 都是禁止的。一旦选择了允许, 就接受了由此带来的风险。

2.3.2 规划安全策略

一个安全的防火墙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安全策略。如果配置错误, 就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 因为安全策略规则越多, 犯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规则越简单, 犯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小, 防火墙的通过性能也会更好一些。通常配置不要超过40条安全规则。

2.3.3 成功配置安全策略

由管理员设计的安全策略定义了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做, 哪些需要强制实行。图书馆可拟定一个如下的安全策略。内部工作人员需要经过授权才可访问互联网。对一些无业务需要的工作人员禁止访问外网, 内部保密的服务器禁止访问外网。

图书馆内部所有对外服务主机通过NAT转换成外网地址, 则屏蔽了内部网络结构, 保证了内网的安全性。对于本系统建设所需的主要是ILAS“网上流通应用服务器”和ILAs“数据库服务器”的NAT转换设置。 (NAT就是在内部网络中使用内部地址, 而当内部节点要与外部网络进行通讯时, 就在边缘网关处即防火墙处将内部地址替换成全局地址, 从而在外部公共网上正常使用。所谓内部地址, 是指在内部网络中分配给节点的私有地址, 这个地址只能在内部网络中使用。图书馆内部需要对外服务的主机只需要开放相应的应用端口, 无需开放的端口则全部禁止。目前ILAS系统对外提供服务的端口是27088, 书目检索系统的端口是80, web服务器端口也是80, 书目数据下载端口是2100。

2.3.4 具体配置防火墙规则集

防火墙规则的排列顺序直接影响内部安全性和防火墙本身的工作状态。通常防火墙在接收到一个数据包后, 它会首先与第1条规则比较, 一旦匹配, 就会停止检查, 应用这条规则;如果不匹配, 就继续与第2条规则比较, 依此类推。当比较完所有的规则仍没有匹配时, 就丢弃这个数据包。不难理解, 会出现如下情况, 即前面的规则已经匹配了这个数据包, 但并不是最佳匹配, 后面的最佳匹配规则没有用上。因此, 最特殊的规则应该位于最前面, 最通用的规则应该位于最后, 这样可以减少错误匹配。规则的缺省配置。规则配置的第一步是关闭或清除所有开放通道。因图书馆内部防火墙缺省是所有端口开放的, 在配置规则完成后, 则需关闭其他无需服务的所有通道。

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无论从技术的角度还是从经费投入上均可看出建立一定数量的公共馆自动化分馆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如果说在未来投入相当大的费用并拟定成文的规则形成一个地区的馆际互借体系需要太多工作来保障它的实现, 那么建立自动化分馆就是很有借鉴价值和先导铺垫性的。

参考文献

[1]徐玲玲.试论城市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建设[J].图书馆论坛, 2004 (4) .

上一篇:英语翻译课下一篇:高考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