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制播安全系统

2024-08-08

网络化制播安全系统(精选7篇)

网络化制播安全系统 篇1

0引言

随着世界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 网络空间的产生, 使人类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利用达到了空前规模。在我们的广电领域, 网络化的发展带动了运行模式的变化, 但也对我们提出了安全管理方式的变革要求。信息安全管理, 成为了广电网络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本文结合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制播系统信息安全方面的管理经验, 介绍网络化环境下制播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

1网络化制播系统

1.1网络化制播系统的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 节目资源数据共享成为现实。基于这种共享优势, 要求电视节目制作实现网络化。网络化是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出现, 使得我国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系统在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过渡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非线性编辑网络集成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和网络的共同优势, 有利于提高节目制作人员工作效率, 所有网上资源实时共享, 同时也为编辑人员的艺术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起统一的视、音频数据采集、制作、存储和传输系统, 完成摄录编播流水化作业等工作, 实现资源共享。

1.2网络化制播系统中的信息安全

作为IT技术与广电行业技术的结合, 网络化制播环境有着明显的IT技术特点, 较之传统系统有截然的不同, 带来了很多传统系统不具备的优势, 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复杂的安全问题。网络的开放性、信息的共享性是网络化制播系统的特点, 但是网络的安全性、信息的可靠性这些问题也随之出现。网络化使得信息安全需求与日俱增, 病毒等会对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造成大面积影响, 不再像以前传统设备那样, 安全范围小, 单点故障, 应急方式也简单。

2系统信息安全管理

2.1从管理上提升制播系统信息安全水平

2.1.1制播系统基础信息管理

确保系统的基础信息正确性。完善对新接入设备的管理, 严格按照新接入设备规范流程接入, 一旦接入, 即刻纳入日常信息管理范畴。加强系统的变更管理, 完善更新系统拓扑图、架构图、系统说明、配置说明等相关技术资料。严禁外包厂商、客户擅自进行未经确认允许的系统变更操作。

2.1.2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

针对外部人员的管理, 起草《厂商技术人员信息安全责任书》, 明确各类信息安全规范。对现有厂商技术人员再次进行宣传教育, 让厂商技术人员学习并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 在各项目实施中将《责任书》的学习和签订工作成为厂商合作规范之一。

对于内部的系统维护人员的管理, 会定期进行系统自查, 规范值班工作流程, 并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特别是对业务网重要生产系统的安全保障意识。

2.1.3制播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1.针对信息系统中各设备的运维密码做到严格保密。

2.定期对信息系统的运维密码进行更换。

3.实现运维人员以个人账户登录信息系统。

4.实现对各运维人员成功登录信息、失败登录信息、操作等信息的审计工作。

5.实现对关键系统进行不同角色人员分权限的运维权限。

2.2从技术上提升制播系统信息安全水平

2.2.1设备单点安全管理

针对每台客户端进行补丁测试和定期安装升级。协调厂商进行服务器关键补丁的测试和发布, 在此基础上在最小系统中进行测试验证后部署到正式系统中, 同时, 进行服务器防病毒软件的测试和认可。对USB、光驱等外设接口部分, 进行保护处理, 并将加密狗进行技术处理, 放置在用户和厂商不易接触到的位置。对于已部署Symantec杀毒软件的客户端和服务器, 增加策略监控, 加强对于USB等端口的管控。

2.2.2制播系统边界管理

制播系统与办公网及业务主干网之间存在数据交换, 同时, 边界需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 有IPS、UTM、网闸等设备, 实现应用层面的访问控制。

2.2.3设备状态监控管理

采用第三方漏洞扫描软件, 对于客户端进行安全评估。加强对设备状态的监控管理, 加强和网络病毒监控部门的合作。

2.3系统信息安全故障管理及应急响应

2.3.1应急方案完善

完善现有的应急技术方案。细化应急处理流程, 细化故障汇报流程, 细化故障用户公关流程, 并都需要落实到岗位和人。制定故障后续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2.3.2应急流程演练

按照应急流程进行应急演练, 总结处理方式, 改进方法。定期对故障管理应急流程的有效性和快速性进行检验和测试 (应急演练) , 并做好相应会议纪要可追溯查询。

2.3.3提高核心技术控制力度

督促系统提供商进一步开放系统核心关键部分的技术细节, 提高对于系统故障的判断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在故障发生的情况下将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

3第一财经信息安全管理案例

信息安全的日常工作是由一系列安全操作规范来约束的, 第一财经制播系统承担了财经多档节目播出, 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日常检查及入网运维等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同时, 也制定了严格的应急预案及应急原则。

3.1信息安全日常运维规范

信息安全日常运维规范分成四类:入网规范、系统日常运行规范、业务网调整维护管理规范、信息安全应急通用规范。

3.1.1入网规范

这里主要指计算机设备接入在线工作的业务网。

为加强网络安全, 目前客户端采用IP+MAC+交换机端口绑定, 服务器及导控的计算机采用IP绑定的安全策略, 不属于此处所指的计算机服务入网规范。计算机入网首先严控客户端外接接口, 关闭客户端光驱、软驱、USB、1394等外部接口, 不能关闭要特殊说明。计算机入网, 需征得科室同意后方可进行;填写计算机用途、安放地点、需要的IP、MAC、操作系统版本、是否可接受域控 (AD) 、防病毒统一管理、访问的资源或被访问的资源等信息, 并填写计算机入网申请单。系统维护人员接到需求后, 检查计算机状况, 确认计算机没有安全隐患后, 安装防病毒软件, 加入AD, 分配IP地址, 在交换机上进行安全配置。在AD、SMS、NORTON等服务器上检查相关信息, 确认计算机接受统一安全管理。

3.1.2系统运维规范

系统权限和密码管理。系统用户权限管理是涉及系统安全的重要部分, 由制播系统平台的权限管理和应用系统中所涉及的权限管理组成。在系统运行管理中需要对用户权限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操作流程。

内网补丁安装升级。确保SMG第一财经非编系统的网络和设备安全, 需要及时对系统进行补丁升级, 为了将此项工作长效的执行下去, 现对此工作做如下规定:系统补丁下载和测试工作;精编客户端、文稿客户端等工作站设备的升级;主机房服务器的升级;主机房设备分批安装规定。

3.1.3业务网调整维护管理规范

1.填写系统调整维护《申请表》。

2.提交主管领导签字批准。

3.测试系统预测。

4.《申请表》连同测试报告提交主管领导审核。

5.制定正式系统调整操作计划及安排。

6.系统正式调整操作。

7.操作后系统功能流程检测。

在成功完成调整操作, 并达到预期结果后, 相关人员需整理提交此次的调整操作报告, 并连同《申请表》、附件、计划安排, 一同归档。若系统变更后涉及到相关流程的更改, 需提供详细的流程更改说明, 如工作流程、应急流程等。若调整操作失败或未达到预期结果, 此次变更操作负责人需总结失败原因, 给出进一步的针对此次变更操作的计划安排。

3.1.4信息安全应急通用规范

应急预案应遵循业务的连续性要求, 在制播系统发生故障时仍能保证节目的日常业务生产和分发。应急预案必须覆盖财经制播业务网的整个生产流程, 包括各级应急指挥系统、各岗位职责和应急措施等。同时应定期组织所有生产环节的员工进行应急演练, 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和正确性。

当系统出现故障时, 必须严格按照系统应急预案的工作流程进行故障处理。整个应急流程包括系统应急、故障报告、系统恢复。

系统应急:当发现系统出现故障时, 工作人员通过各种应急措施, 将故障临时排除或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对业务生产的影响, 保证系统在有限的范围内运行正常。

故障上报:根据系统故障影响程度, 划分故障等级。按照不同故障等级, 汇报至对应的上级主管部门, 以便协调故障处理工作。

系统恢复:在系统应急处理后, 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故障快速判断、分析, 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使系统恢复到故障前的使用性能。

3.2系统应急处理原则及方法

3.2.1应急时间

以保证安全播出为前提, 在系统播出前一小时发现系统中病毒 (蠕虫等扩散性较强, 系统影响较大的病毒) , 应该采取果断的断网杀毒方式, 之后再定位问题。用户可以使用传统设备继续编辑, 保证播出正常。

当即将要播出或正在播出中发现系统中病毒 (蠕虫等扩散性较强, 系统影响较大的病毒) , 以播出为优先, 可以先把不影响播出的边缘设备 (中毒的) 断网杀毒, 直到播出结束, 再处理系统内的其他设备。

3.2.2应急方法

病毒有木马 (等非严重病毒) 和蠕虫 (等传播影响较大病毒) 两种, 我们在应急的时候会根据病毒的严重性, 采取不同的措施。

如果是木马等病毒, 在客户端如果装有诺顿一般都能隔离, 我们可以对单机进行断网, 进入安全模式扫描, 确认病毒被隔离并删除, 该机即可再入网。

如果是蠕虫病毒大面积爆发, 我们需对网内所有机器进行断网, 并逐个对机器进行扫描, 查找病毒源及寻找相关补丁, 对所有系统内设备打入补丁并再入安全模式扫描, 确认无毒后入网。

4结束语

网络化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是一个不断变化且快速更新的领域, 如何通过规范的手段去完善信息安全的管理, 如何跟随技术的不断革新, 采用更先进的方法去实现制播系统的信息安全, 这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摘要:本文简述了网络化制播系统中信息安全方面的管理策略, 从管理及技术两个方面入手, 介绍了制播系统信息安全的管控, 以及关于信息安全故障的应急响应。同时分享了SMG第一财经制播系统信息安全方面的管理经验。

关键词:网络化,制播系统,信息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 (2008) .

[2]李剑.信息安全概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彭, 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1 (1) , P121-124.

[4]卢鹏.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其防护策略探析[J].硅谷, 2009 (12) , P62-63.

[5]彭晓明, 应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探索[J].硅谷, 2009 (11) , P86.

新闻制播网络系统的安全设计分析 篇2

由于唐山电视台新闻业务的特殊性, 新闻制播系统对系统安全的要求比普通业务系统的高, 虽然目前新闻制播系统在系统安全性上考虑较多, 但是要完全避免系统发生故障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新闻制播系统系统安全性的重点不仅是要如何避免故障的发生, 还要关注在故障发生后如后有效地从故障中恢复, 不能因为故障的发生导致新闻业务流程的中断和节目素材的丢失。

1 存储安全性设计

为了保证网络编辑的安全性, 我们使用的索贝提供的双存储架构设计来应对存储故障给节目编辑安全带来的隐患。在双存储架构之下, 系统中的编辑站点平均地连接到两个独立的存储体上, 任意站点对存储的写操作均会被系统中部署的FISEC数据安全增强组件截获并使用驱动层复制技术将数据同时写入到两个存储体中, 由于驱动层复制技术实现的是数据的实时同步写入, 这样系统中的两个存储体都拥有同样的素材, 对于编辑站点来说, 不论访问哪个存储体都能找到需要的素材。

在某一台系统存储出现故障的时候, FISEC可自动检测到存储故障, 并在节目编辑等应用程序继续运行的情况下, 自动根据事先预设的策略将故障存储负担的访问转移到另一台存储上, 保证应用的连续性和可用性, 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双存储架构示意图如1所示。

2 演播室播出安全性

在新闻演播室与新闻制作的关系上, 采用业务紧密结合, 但系统依赖性低的方式。例如:演播室播出系统采用本地播出方式、本地控制方式, 不依赖于新闻制作部分提供的数据库等。可保证在新闻节目制作部分出现网络故障时, 在播节目仍可正常播出。在网络结构上, 演播室播出部分采用专用的以太网交换设备, 避免由于新闻制作部分的网络故障影响演播室播出。

主备播出、主备录制的全冗余方式、以保证在任意一台录放服务器出现故障时, 节目能正常播出与录制。

播出、循环垫播等多种不同播出与录制业务采用独立的、专用的通道, 提高播出安全性、降低故障范围。

另外, 特别提供第三备视频服务器, 新闻演播室配置了一套MSV555 EX播出服务器作为演播室主服务器MSV-4211P的第三备服务器, 以达到在演播室主备服务器都出问题的情况下能通过MSV555完成应急播出, 形成演播室的第三备 (演播室自身已经拥有主备能力) , 增强演播室的应急处理能力, 提高播出安全性。安全播出示意图如图2所示。

3 文稿业务系统安全设计

新闻业务管理系统采用典型的三层B/S模式结构, 软件架构本身就具有极高安全性。这种三层模式逻辑上将应用功能分为客户显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等三个层次。除了软件本身的安全性考虑外, 对于基于浏览器的开放式访问安全风险, 我们在部署时也特别对Web网络应用安全做了周全的考虑。

首先, 外网用户从他们的客户机开始, 通过internet访问对外的Web应用, 经过应用层VPN终结器, 到办公网建立一条加密的IP通道。应用层VPN的核心是应用层代理, 应用层代理能够保护位于防火墙之后的专用网络, 应用层VPN在远程客户机请求与服务器应用之间起协调作用。它在应用层上接收来自远程用户的连接请求, 并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 然后将数据转换为合适的应用协议。在这一过程中, 应用层VPN分析应用信息, 执行安全政策, 并发挥internet与专用网络之间的网闸作用。

4 数据传输安全设计

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对以太网技术来说是一个弱项, 共享式的数据传输原理极易造成数据窃取行为的产生。本方案通过系统划分VLAN, 来控制各个子网之间有序的交换数据。

以太网采用多台交换机堆叠后划分VLAN的方式实现, VLAN的划分跨交换机, 这样每个VLAN均分布在不同的交换机上, 每个功能模块内的站点均不会全部连接到一台交换机上, 任何一台交换机的故障不会导致某一个VLAN的全部瘫痪, 即不会出现某个功能模块的站点全部失效的情况发生。

5 软件的安全设计

5.1 户权限安全设计

本系统设计中, 在新闻非编制作网络系统内部的统一认证服务器, 可通过全台统一认证和授权平台实现对用户集中管理和统一授权, 建立相应的权限列表。当统一认证平台失效时, 只影响认证信息的同步, 应用系统仍可通过本地权限列表认证, 以保证用户继续使用应用系统。

5.2 计算机终端安全设计

在整个新闻非编制作网络系统中, 计算机终端是整个网络系统中直接面对用户的站点, 被操作使用的比较频繁, 其安全性也直接对整个网络系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通过以下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加强这些终端的安全性。

所有制播网络内的计算机终端都通过域控制策略进行管理, 限制除制播软件外的所有其他软件的安装。

去除所有计算机终端的光驱和软驱, 并禁用USB接口, 防止操作人员通过这些方式拷贝文件。

制播网内安装网络版的防病毒软件, 客户端通过防病毒服务器实现病毒库的更新, 服务器定期通过手动方式实现更新。所有计算机终端的时钟通过网络的方式与台内时钟系统同步。

6 防病毒管理设计

现在的互联网病毒肆虐, 一旦染上病毒, 轻者文件受损, 系统处理速度变慢, 系统资源被用光;重者则会导致系统崩溃。所以, 防范病毒也是系统安全性要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一般的解决方案是通过防火墙对系统进行保护。

针对素材远程回传的防病毒处理, 系统提供了两种并行的解决方式:方案一是远程回传的素材经网关工作站播放, 终端工作站再以信号上载的方式将素材注入新闻非编制作系统, 完全杜绝了病毒对于系统的威胁;方案二是利用导入导出工作站和硬件防毒墙将素材进行查毒, 确认安全以后再以文件的方式将素材导入新闻非编制作系统, 在导入的过程自动对文件进行转码操作, 极大地降低了病毒对于系统的威胁。

7 结束语

新闻系统的安全问题是新闻网设计的重点, 涉及到存储安全、演播室播出安全、文稿系统的安全及应用安全, 任一环节的安全设计不到位, 都会影响到新闻节目的正常播出。唐山广播电视台新闻制播网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 本网络系统具有较高级别的安全保障, 并能够有效抵御网络病毒、木马等程序的侵袭, 保障了本新闻网络的安全运行, 达到了预期目标。

摘要:新闻系统的安全播出一直是新闻网络建设的重点, 本文结合新闻制播网的建设, 提出了系统安全设计思路及实践经验, 供同行参考。

网络化制播安全系统 篇3

湖南经济电视台诞生于1995年12月, 发展至今, 经视旗下现开播有3套地面频道和两套数字电视节目 (先锋记录频道、先锋乒羽频道) 。

在电视节目竞争异常激烈的湖南市场, 经视连续多年位居湖南省内电视节目收视率排名第一。相比于湖南卫视作为宣传湖南的重要媒体窗口, 湖南经视作为地面频道, 承担了更大的节目制作量。

经过统计, 现阶段经视综合、都市频道 (生活频道在改版中, 未统计)

●每周的自制节目量达到56.2小时, 占湖南广电集团总制作量的40%;

●共有新闻类栏目7个, 周制作47档次, 其中33档次进行直播, 新闻节目直播率超过70%;

●非新闻类栏目7个, 周制作18档次;

……

作为节目制作的基础支撑力量, 湖南经视的节目制作与播出系统为湖南经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 湖南经视台内拥有一个新闻网、一个制作网、一套硬盘播出系统以支撑整个湖南经视的节目制作及播出流程。

1. 湖南经视新闻网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节目量要求, 湖南经视一贯重视节目生产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在整个湖南广电集团内率先实现了从新闻的自动收录、编辑制作、演播室节目播出的网络化、自动化的工作流程。自1998年最先引进Sobey新闻网成为新闻生产主干平台, 网络运行已经有10年时间, 使用情况良好, 其间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 共享存储和编辑站点都在扩容。新闻类节目在湖南经视的播出节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因此湖南经视一直相当重视新闻网的建设, 其新闻网建设经历了多次的升级和扩容, 良好地支撑了整个湖南经视的新闻节目制作。

2. 湖南经视制作网

制作网主要承担湖南经视专题类、综艺类、电视剧节目的复杂非线编任务, 随着节目生产任务的不断增加, 单个非编站点在节目生产中的弊端凸显, 希望通过网络化和共享存储解决站点共享、存储容量扩大、多机协作制作等生产要求。

2005年建设大洋IP-SAN网络架构后期非编制作网, 有卡站点18个、无卡站点3个。2008年初对该网进行扩容, 增加了18个无卡编辑站点、3个有卡站点、两个配音站点, 目前正在使用的非线编共有42个站点。

同时还使用一套APPLE编辑网, 主要是单机, 简单联网使用, 不跑流程。

3. 湖南经视硬盘播出系统

湖南经视的硬盘播出系统整体上是一个盘带结合的自动播控系统, 现使用Pinnacle MSS 1600服务器, 采用方正的集成播控, 除了直播节目外, 都是全硬盘播出, 有备播和应急采用录像机播出。

为了减轻服务器直接上载的压力, 2008年初湖南经视进行了播出二级缓存的招标, 由方正承建, 作为服务器本地存储的容量扩展和节目迁移的缓冲存储。

二目前系统的不足及期待

湖南经视的节目制播系统虽然已经运作得相当成熟,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到工作流程的衔接及全业务流程的贯通, 实际上主要就是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问题。

目前湖南经视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一些:

1. 新闻 (含收录) 、制作、播出基本是孤岛状态运行, 资源交换全是手动拷贝或是送磁带

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和资源交换并非只是简单地通过网络连接即可实现。由于涉及元数据交换、入库、出库、业务流程的整理和编排, 仅仅只做简单联网是无法实现自动的全业务流程化运作。目前湖南经视各制作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只能采用简单的文件拷贝方式, 用U盘或简单文件共享实现素材拷贝, 采用手动入库方式实现素材资料入库。

2. 与其他频道的资料交换基本是送带子+打电话

相对于经视台内的系统交换, 由于没有实现与其他台的数字化连接, 与湖南广电集团的其他频道的资料交换方式更加落后, 目前基本上只能采用磁带+电话通知的方式, 数据传输的效率和速度都不让人满意。

3. 节目和资料保存的方式比较落后

目前湖南经视的节目量和有归档价值的素材量都很大, 初步估算每周的自制节目量达到56.2小时。但是目前湖南经视没有一个较好的素材和节目保存机制, 播后带都是由总编室直接按照磁带保存, 有价值素材带则由编辑自己保存, 比较分散, 也不利于素材的检索、查询、再利用及版权控制。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需求比较迫切。

4. 制播流程不连贯

目前湖南经视的制作系统与播出系统之间没有网络连接, 制作和播出完全采用磁带送播的方式。制作完成的节目下载为节目带, 播出系统再将送播的节目带上载为待播文件, 并在播出系统进行节目单的编排和制作。这种方式是目前主流的节目送播方式, 虽然安全可靠, 但是较为繁琐, 效率较低, 且无法实现制播一体的自动化流程。

5. 没有专用的总编室编单系统

由于湖南经视播出仍采用磁带送播、上载方式, 没有专用的总编室系统来实现送播节目的审查、备播和节目单编排, 目前总编室编单工作采用播出系统的方正播控软件来编排节目单,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不利于播出安全性的提升。

6. 湖南广电集团全台网项目的推进压力

目前湖南广电集团的全台网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 整个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湖南广电集团内各电视台的全面互联和数据、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甚至还可以实现台之间的业务流程联动和交互。而台际交互的实现是以台内交互的实现为基础的, 没有完善的台内互联互通, 台际交互就成为一句空话。这为湖南经视的台内系统互联互通的规划提供了极大的压力, 建设实用、可靠、经济的湖南经视全台网系统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湖南经视对于待建的全台网络化制播系统的主要期待有如下几点:

●实现全台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 各制作系统、媒资系统、播出系统能实现节目、素材、文件的快速共享和数据交换;

●实现湖南经视全台业务流程的贯通, 收录、制作、播出、存档等业务流程能够全部通过网络化以工作流的方式实现, 而不是像目前采用手动方式实现各关键环节点的流程传递;

●实现湖南经视全台的媒体资产管理, 节目素材和已播节目可实现数字化的存储、编目并可被快速检索和回调, 以实现素材的重复利用和有效增值;

●快速、安全、经济和可实现。由于受到湖南广电集团互联系统的实施压力, 要求湖南经视内部的全台网络化制播系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其互联互通的全部功能, 并贯通全部业务流程。

三解决思路探求

目前实现全台业务流程整合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通过主干平台实现全台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及流程贯通, 另一种途径是通过媒资系统的数字内容管理平台 (DCMP) 实现异构系统整合及流程贯通。

1. 主干平台整合方式

采用主干平台实现全台系统整合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其整体解决思路是采用独立于原先的制作、播出系统的独立的业务支撑平台来实现全台数据交换及业务流程的交互。主干平台整合方式的示意图见图1。

业务支撑平台独立于业务系统, 平台上提供一系列面向全台业务系统的公共服务, 如跨系统迁移、统一认证、统一节目代码、统一授时等, 并对业务系统提供的对外服务进行统一的注册和服务管理 (参见图2) 。

跨业务系统的媒体数据和元数据交互都通过业务支撑平台的统一接口进行, 业务支撑平台对各业务系统暴露的对外服务接口进行统一管理, 并对不同的服务调用方式进行转换, 以实现各异构系统间服务的无缝调用 (参见图3) 。

总体而言, 通过业务支撑平台实现全台互联互通及流程整合是完全可行而且也被证实有效的方式, 国家广电总局在《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 (2006版) 中也对业务支撑平台作了明确的定义。但是对于湖南经视这一具体案例而言, 是否采用主干平台方式实现全台互联互通及业务整合仍是一件值得商榷的问题。主要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于:

●独立的业务支撑平台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 虽然已经有较多的成功案例, 但仍并非不存在实施风险;

●独立的业务支撑平台仍是一个相当昂贵的系统, 对于湖南经视而言, 在整体投资有限的前提下实施该项目, 其投资回报率仍需要进行详细的研讨;

●独立的业务支撑平台无疑可以实现相当复杂的业务流程整合、管理与规划, 但对于湖南经视业务流程相对单纯化的具体情况而言, 业务支撑平台强大的流程规划和管理功能并非是其关注的要点。

2. 媒资系统 (DCMP) 整合方式

采用主干平台方式实现全台互联互通及业务流程整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但并非是全台互联互通及业务整合的唯一途径。采用媒资系统实现全台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及流程整合也是一种经济、高效、可实现的途径。

采用媒资系统整合全台业务系统及业务流程, 这里所说的媒资系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只能进行媒体素材管理的媒资系统, 而是采用SOA的设计思想, 基于内容管理平台 (DCMP) , 提供开放式服务接口的新一代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内容管理平台 (Digital Content Management Platform, DCMP) 其核心是一个媒体资产管理服务平台, 系统提供通用的媒体资产元数据及资源文件访问服务, 包含一套基于资料数字化、有序存储、再利用等典型业务功能及流程描述的业务抽象规范, DCMP以此规范为参考, 实现基础存储对象定义、数据调用、元数据及资源交换等典型业务逻辑封装。DCMP同时定义了一套对外服务接口的开发封装模式, 以方便其他业务系统和内容管理平台互联, 并实现二次开发。

DCMP是一个开放的媒体资产管理应用服务平台, 平台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接口, 在内容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可以构建一个面向广电行业应用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图4是基于内容管理平台实现全台媒资系统的示意图。

同时, 由于服务接口是公共的、开放的, 其他业务应用系统也可以对DCMP平台上的服务进行调用, 并以内容管理平台为核心, 基于视频音频流整合全台相关应用系统资源, 实现业务流程的贯通。基于内容管理平台实现全台视音频资源整合及业务流程的贯通如图5所示。

DCMP平台提供元数据服务和文件处理服务 (迁移/转码/媒体分析等) 两大基础功能, 外部业务系统通过服务接口层访问DCMP平台内的基础数据逻辑及业务逻辑, 以及调用元数据服务和文件处理服务。

DCMP平台的设计实际上延续了业务支撑平台的设计思想, 主要体现在:

●与技术实现无关的业务规范抽象;

●通用开放技术实现服务接口层;

●“媒体总线”+“信息总线”的核心交换模式。

平台服务接口的实现如图6所示。

当DCMP平台实现全台资源整合时, 平台作为公共交换资源的元数据管理者, 并为公共交换资源提供统一文件处理服务。内容管理平台受理每个业务子系统的资料存储请求, 并向全台各个业务子系统提供资产访问服务。

四结论及选择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考虑, 我们认为, 采用媒资系统 (DCMP) 实现湖南经视的全台制播系统资源整合及流程贯通是一个较为经济、实用的途径。虽然建设主干平台也可实现全台的互联互通及流程贯通, 但是采用DCMP实现整合相比平台方式的实现具有如下优势:

●DCMP本身就是一个内容管理平台, 在此基础上可以轻易地构建一个支撑全台应用的大型媒资系统, 这比单纯只支持全台业务数据交换的业务支撑平台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符合湖南经视目前迫切需要媒资系统的业务需求;

●相比独立的业务支撑平台, DCMP是一个轻量级的数据交换和业务整合系统, 但这也符合目前湖南经视台内的实际应用状况, 且避免了全功能业务支撑平台复杂、昂贵、臃肿的不利因素, 能够快速地实施和建成;

●DCMP平台具有良好的实施成功案例, 如沈阳台、重庆台、上海台等, 并实现了完整的制播流程, 制作的节目通过媒资系统的节目待播库实现文件化的快速送播, 不再采用传统的磁带送播方式;

●DCMP平台具有良好的可升级性。由于在设计思想上与业务支撑平台 (MSB) 一脉相承, 并与业务支撑平台具有相同的接口协议规范、平台服务与统一的平台访问接口协议规范、基于服务整合的流程定义, 当系统扩展或升级时DCMP平台可无缝地升级到基于MSB的业务支撑平台。如图7所示。

湖南经视基于DCMP平台的全台视音频资源整合基本架构如图8所示。

在该架构中, DCMP作为湖南经视的系统整合平台, 为湖南经视的原有及新建系统提供全业务流程的贯通。DCMP平台上与湖南广电集团的主干技术平台结合, 实现湖南经视与集团内其他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及流程交互。

湖南经视DCMP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如下几个直接的目标:

1. 实现收录资源的剥离和共享

目前, 湖南经视只有原有的新闻网拥有收录系统, 可以执行收录任务。新闻网的收录资源不能被其他业务系统所使用。通过DCMP平台可以实现收录资源向其他业务系统的开放。具体的整合流程如下:

●收录系统采集素材到本系统存储;

●调用DCMP资料导入服务, 建立公共资料操作元数据;

●需要收录素材的业务系统使用公共资料查询界面查询, 使用DCMP资料导出服务;

●通过移服务器将收录的资料移动到业务系统本地存储。

2. 实现业务系统间资源的共享

通过DCMP平台的数据导入及导出服务, 可实现新闻、制作、包装几个业务系统之间的元数据及媒体文件的迁移及交换。通常这种系统间的数据交换需要业务支撑平台, 但DCMP系统可以以更简单更经济的方式来实现。

3. 实现制播流程

通过DCMP平台与湖南广电集团主干系统平台的连接, 可以实现制作网节目向广电集团播出系统的文件化送播。具体送播流程如下:

●制作系统调用DCMP平台的导入服务, 将元数据导入DCMP平台;

●DCMP调用主干系统的备播服务, 节目元数据导入备播库;

●调用平台迁移服务, 实现待播文件从制作系统到待播库的迁移。

4. 实现媒资支持

DCMP平台的建设可提供湖南经视多个业务系统的媒体资产管理的业务支持。各业务系统通过DCMP平台可实现直接的素材归档、查询和调用。同时对于集团的中心媒资系统而言, 湖南经视的媒资系统作为二级库, 可承担中心媒资的资源暂存及缓冲。

网络化制播安全系统 篇4

1 文件化、网络化播出对安全播出的影响

文件化、网络化制播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这种新的制播模式对安全播出有着怎样的影响呢?从我台全台网运行这一年来的实践来看,主要的变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安全播出责任的前移;二是安全播出责任主体发生了变化。

文件化制播的流程,如图1所示,节目从制作到播出主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节目编单人员申请并发布节目代码,并制作预播节目单。第二,节目制作人员查询节目代码并绑定,提交备播流程。第三,硬盘播出系统接收预播节目单,确认预播节目单正确及关联的节目已存在备播系统,生成正式播出单。第四,硬盘播出系统接收到正式播出单后,自动将备播系统中的节目素材迁移至播出服务器按照播出单播出。

在上述这样的过程中,节目代码、节目单、节目素材具有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节目代码是节目的身份证,一个代码就代表一档节目,每一档节目都有唯一的代码。节目单则决定了节目的走向,审查完成的节目按照节目单要求,及时迁移到备播和播出服务器进行播出。在这种文件化、网络化制播模式下,安全播出责任已经前移,制作系统也承担了安全播出的一部分责任,节目代码、节目单、节目素材,无论哪一个出现错误,都有可能影响到安全播出。

安全播出责任主体的变化,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磁带播出和硬盘播出而言。以前节目部门只负责按时把节目磁带交给技术部门,技术部门负责技审、上载、播出等工作,可以说节目部门几乎没有安全播出的压力,技术部门则承担了安全播出的全部责任。现在按照现在的工作流程,节目代码申请、节目代码发布、节目制作、节目单编制、节目审查、节目推送等工作都是由节目部门负责,节目的迁移按照流程设计自动完成,技术部门只负责播出系统的工作,所以安全播出责任主体已经不仅是技术部门的事情,节目部门也成为安全播出的主角。

2 遇到的主要问题

我台全台网运行一年以来,系统运行稳定,安全播出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影响安全播出的小问题。

其一,节目代码申请名称不规范,导致在绑定节目代码时出错。其二,节目单和节目代码发布不及时,导致即使绑定了节目代码,无法在播出前迁移到播出机房。其三,节目代码绑定和发起入备播流程不及时,导致节目送播延误。其四,编单人员没有按流程规定时限提交预播单和纸质单到电视播出编单机房(播出前三天),播出部门技术人员无法查询备播节目迁移情况。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安全播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 解决对策

第一,明确节目制作、传输、播出通道的责任划分。节目从制作到播出完全网络化、文件化后,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交接的概念,完全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运行,看似没有责任的边界。其实不然,每一步也是有章可循的,谁操作,谁负责。在每一个环节,节目部门做什么,技术部门做什么,都要有清晰的职责分工;技术部门内部也一样,网络系统、播出系统分属不同的科室进行管理和日常运行维护,同样也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

第二,在节目制作、播出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规范。我台在全台网试运行期间,就制定了详细的节目制作、备播、编单、播出等操作规范。例如,自制节目命名规范,节目送达规范,节目单编制规范等。”尤其是对节目备播有着详细的规定:周播及电视剧等要提前一天全部迁移至播出机房。日播类栏目,必须要在节目时长3倍时间之前提交备播流程,10min以下的节目,要提前30min提交备播流程。如果晚于最晚时间提交,造成节目不能按时迁移到备播系统,由此造成的播出事故由节目人员承担。

第三,树立安全播出是节目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共同的责任。文件化、网络化制播模式下,节目人员和技术人员成为了安全播出的共同体。日常工作中,既要分工明确,又要互相配合。

摘要:本文探讨了我们应如何应对在网络化制播模式下,安全播出出现的新的变化

网络化制播安全系统 篇5

一网络化高标清同播系统质量评价方法

1.HD SDI和SD SDI的接口电特性

HD SDI和SD SDI的接口电特性指标是评价数字设备和系统的接口特性及通道传输特性的重要指标, 检测数字视频码流能否无误码地传输。通过“眼图”特性测试, 可测量SDI信号幅度、上升 (下降) 时间、上升与下降时间差、过冲、直流偏移、输出抖动等数字串行视频指标, 以此确定和检验数字设备和系统的接口特性和SDI信号的传输质量。

HD SDI的接口电特性指标应符合GY/T157-2000《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标准要求, SD SDI的接口电特性指标应符合GB/T17953-2000《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标准要求。

HD SDI和SD SDI的接口电特性指标要求如表1所示。

2.HD SDI和SD SDI的信号格式

对HD SDI和SD SDI的信号格式的测试目的是检测SD-SDI码流中TRS位置及数据字、辅助数据区数据字和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量化数据字的合法性。

HD SDI的信号格式应符合GY/T155-2000《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与交换用视频参数值》标准和GY/T157-2000《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标准的要求。测试信号采用100%数字分量彩条。

SD SDI的信号格式应符合GB/T17953-2000《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标准和GB/T14857-1993《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标准的要求。测试信号采用75%数字分量彩条。

3.误码特性

HD SDI和SD SDI设备和系统的误码特性用误码秒指标来衡量, 误码秒是指出现误码数据字以秒为时间计量单位的统计, 在1秒内只要出现1bit误码的误码数据字, 即计为1个误码秒, 在1个误码秒内也可能包括多个误码数据字。由于串行数字视频系统的脉冲误码具有间隔性, 使用误码秒尤其适合于度量受短脉冲干扰引起视频同步信号受损而造成图像紊乱的误码特性。通常, 统计节目的出错次数比多少比特受到影响更有意义。HD SDI和SD SDI的误码秒测试都采用CRC循环冗余码校验方法。

测试SD SDI设备和系统的误码特性采用基于CRC循环冗余码校验方法的EDH码, EDH码放置在第5/318行 (字1701-1723) (625行系统) 。

与SDTV不同, 在HDTV的消隐期内, 每行都设置循环冗余校验 (CRC) 字, HDTV的CRC校验计算是按亮度数据行和CB/CR色差数据行分别逐行校验。接收端可以据此判断所接收的视频数据是属于哪一行, 同时能够检测出某行视频数据经传输后是否存在误码。

SD SDI误码特性的测试信号采用携带EDH检测码的75%数字分量彩条。HD SDI误码特性的测试信号采用100%数字分量彩条即可。

4.声音和图像的相对定时

数字电视系统中, 要保证从节目源端到用户终端的声音和图像的同步, 需要规范从编辑、播出、传输 (转播) 、直至用户接收终端, 各个环节声音和图像的相对定时。由于各环节均会引入额外的、不确定的声音和图像的相对延时, 该延时积累到一定的容限时, 如不及时进行修正, 会严重影响观众对节目的接收质量。

高清视频通道中引起视频延迟的设备有帧同步机、高清上变换器、高清下变换器、视频编解码器等。

高清音频通道中引起音频延迟的设备有杜比编解码器等。

SD SDI通道和HD SDI通道的声音和图像的相对定时应符合GB/T22150-2008《电视广播声音和图像的相对定时》标准广播电视通路链路模型中测试节点和定时参考点间的相对定时容限要求。

测量声音和图像的相对定时采用特殊的AV定时测试信号, 例如TEK公司用于AV DELAY测试的的FLASH FOP测试信号序列。

网络化环境下高标清同播制播通道中的及压缩编解码、转码以及上下变换处理会造成图像质量的损伤和劣化, 因此, 网络化环境下高标清同播制播通道的数字分量指标测试及测试图像序列的主观评价或客观测试显得尤为重要。

5.数字分量指标测试

高、标清数字视频系统数字分量特性是指经过高、标清系统后, 在测试时经D/A转换后的模拟分量特性, 即Y亮度通道和R-Y、B-Y色差通道的增益差、时延差、幅频特性、信杂比、非线性失真、K系数等特性。

(1) 介入增益

定义:被测通道输出端, Y通道和R-Y、B-Y通道的信号幅度峰-峰值与测试信号幅度峰-峰值之比为介入增益, 用dB表示。

介入增益的测试采用数字分量彩条测试信号, 标清系统采用75%数字分量彩条测试信号, 高清系统采用100%数字分量彩条测试信号。

(2) 亮度-色差通道时延差

定义:被测通道输出端, B-Y、R-Y通道信号与Y通道信号之间的时延。

色差通道时延差的测试采用数字分量蝴蝶结测试信号或数字分量彩条测试信号, 采用数字分量彩条测试信号时, 亮度-色差通道时延差通过TEK公司的“闪电”测量法测出。

(3) 幅频特性

定义:Y通道信号、B-Y、R-Y通道信号各频标点处的幅值与基准频率的幅值之比为幅频特性, 用dB表示。

幅频特性的测试采用数字分量多波群测试信号。

(4) 信杂比

定义:Y、B-Y、R-Y通道信号幅度的标称值与杂波幅度的有效值之比为信杂比, 用dB表示。信杂比的测试采用数字分量斜波测试信号。

(5) 非线性失真

定义:Y、B-Y、R-Y通道输出端的各阶跃幅度与输入端相应的阶跃幅度的比值之间的最大差值为非线性失真。

非线性失真的测试采用数字分量五阶梯测试信号。

(6) K系数

定义:将携带2T正弦平方波的SDI信号加至被测通道输入端, 在输出端测出2T正弦平方波两侧±2T、±4T和±8T处的回波幅度与主波幅度的比值, 并取计算结果的最大值作为亮度通道的K系数的数值。

B-Y和R-Y通道只测Kp的值, 并称为通道的K系数。把4T正弦平方波的SDI信号加至被测通道输入端, 在输出端测出4T正弦平方波两侧±4T和±8T处回波幅度与主波幅度的比值, 并取计算结果的最大值作为B-Y和R-Y通道K系数的数值。

6.测试图像序列的主观评价

(1) 主观评价的重要性

主观评价是通过评价者通过对图像质量的观察和评价确定电视系统性能的测量方法。由于客观测试方法并不能完全反映电视系统的全部性能, 特别是数字压缩技术对图像引入的失真 (如量化噪声、块效应、图像清晰度、色度失真、运动预测与补偿效果等) 与模拟电视有很大差别, 仪器不易测出的图像损伤和某些缺陷, 对于人眼来说却很容易察觉, 因而主观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主观评价是对压缩编解码、转码、上下变换设备对图像损伤的最有效的测试手段。

(2) 主观评价用测试图像序列

主观评价采用实际的测试图像序列而不是测试信号, ITU-R BT.1210-2 TEST MATERIALS TO BE USED IN SUBJECTIVE ASSESSMENT定义了一系列用于数字压缩编解码设备及系统主观评价的测试图像序列。我国广电行业标准GY/T 228-2007《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主观评价测试图像》亦已经颁布。

鉴于视频压缩系统图像质量除直接与视频压缩编、解码的算法及对视频信息的压缩程度 (视频压缩码率) 有关外, 还与源图像内容紧密相关。因而不同的图像测试序列代表了数字系统的不同应用和不同类型的节目素材, 例如:跟拍运动主体而背景移动的体育节目、固定镜头拍摄的体育节目、带有大量细节的场景、带有不等量噪声的场景、大量细节场景的推拉镜头、旋转运动的彩色、人物的精细肤色、器皿的材质以及压缩系统难以处理的图像序列等。

(3) 主观评价方法

主观评价的关键在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能否获得稳定、可靠的测试结果。因此, 对于不同的评价目的, 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十分重要。

参照ITU-R BT.500制定的GY/T 134-1998《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建议, 数字电视系统基本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采用双刺激连续质量标度 (DSCQS) 方法, 数字电视发送、传输系统质量损伤主观评价采用双刺激损伤标度 (DSIS) 方法, 即EBU方法。上述两种主观评价方法的详细内容可查阅相关标准和文献。

7.测试图像序列的客观测试

(1) 图像质量等级PQR评价

基于人类视觉模型和图像质量等级PQR (Picture Quality Rating) 可以提供快速、可重复的主观评价的客观化测试。泰克公司最新一代的图像质量分析仪PQA500, 采用了基于人类视觉模型和图像质量等级PQR的概念, 通过将被处理过的图像序列素材与源图像序列素材进行逐帧逐像素比较, 找出其中的差异, 即图像质量损伤, 根据Sarnoff公司开发的视觉模型JNDmetrix, 计算出PQR值和PSNR值。PQA500测得的PQR值的范围从0 (理想的传送) 到严重失真的25。PQR=1:不能察觉到损伤 (损伤极不明显) ;PQR=3:可以察觉到损伤, 但并不明显;PQR=10:很清楚地察觉到损伤。一般只要PQR值大于10, 就会显示令人讨厌的压缩缺陷或其他图像损伤。对于同一素材的PQR值, 和人眼主观测量结果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主观测量中取得的较高等级的被测序列, 客观图像质量测量可得到较小的PQR值。此外, PQR值比人眼更精确, 可以检测出低于视觉门限的图像损伤。

(2) PQR值和主观评价分度关系

在PQR值和主观评价分度之间, 可以定义如图2所示的一般关系。PQR值表示在左边的标尺上。在右边有两条标尺, 它们均与主观测量相联系。右边的第一条是DSCQS标尺, 其值在0~100之间;右边第二条是5级损伤标尺, 其值在1~5之间。

在这三个标尺之间可以定义大范围的一般关系。在DSCQS标尺上的0表示觉察不出的损伤, 它相当于5级损伤标尺中的5, 对应于PQR值3~5的范围。DSCQS标尺中的100代表最严重的损伤, 它相当于5级损伤标尺中的1, 所对应的PQR值高于15或20。

8.分量和PQR指标测试在数字编解码、转码系统中的作用

(1) 数字编解码、转码系统中数字分量指标测试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a.必要性

对于具有压缩/解压缩编解码设备或编码格式转换的数字分量系统, 数字分量特性测试是必要的。数字视频域内的数字通道传输特性的眼图测试只能反映接口的电气特性, 表征数字传输和处理时有无可能出现误码, 并不能区分不同带宽的特性, 即不同码率压缩导致的不同受限的带宽, 但不同压缩码率的数字信号都可以具有良好的数字通道传输特性。为了降低编码码率, 编码过程中对带宽已作了限制, 信号的高频分量部分丢失导致了图像的清晰度降低。编码的格式、编码器码率选择、编码算法的不同, 都会产生到对图像的不同损伤。因此, 对于具有数字编解码、转码处理的数字分量系统, 数字通道传输特性测试并不能反映系统的优劣。同理, 数字分量特性的其他指标如非线性失真、亮色时延差、信杂比的测试也是必要的。

b.局限性

不能测试数字压缩技术引入的图像失真, 如块效应、运动预测与补偿效果等失真。

(2) 数字编解码、转码系统中PQR指标测试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a.必要性

基于测试图像序列的客观测试PQR指标对数字压缩技术引入的图像失真, 如量化噪声、块效应、图像清晰度、色度失真、运动预测与补偿效果等, 是十分重要的测试手段。

b.局限性

PQR指标并不能取代具有数字编解码、转码处理的数字分量系统的数字分量特性测试。PQR指标是基于人类生理视觉模型, 难以反映通道质量的技术细节。此外, 对于图像清晰度 (反映幅频特性指标) 的测试图像序列也不可能给出数字分量幅频特性测试信号 (SD-SDI系统:Y通道0~5.75MHz、Cb、Cr通道0~2.75MHz, HD-SDI系统:Y通道0~30MHz、Cb、Cr通道0~15MHz多波群测试信号) 的测试压力。同理, 对于图像层次 (反映非线性指标) 的测试图像序列也不可能给出数字分量非线性测试信号 (Y通道Cb、Cr通道在其幅度动态范围内的阶梯波测试信号) 的测试压力。

网络化制播安全系统 篇6

衢州广播电视总台2006年底建成新大楼, 2007年2月正式搬迁。在这之前, 我台技术模式如同建台初期, 效率低下。考虑到新大楼2007年初的搬迁, 我们早在2年前就开始规划专业设备的发展方向和配置方案, 争取建成一个技术先进、成本低廉、维护简单的综合数字节目制播系统。

2 全台电视制播系统的思路

经过反复论证, 我们的思路是:数字化网络化电视制播系统以电视硬盘播出系统为核心, 以电视总控系统为通道, 把各制作系统、演播室等联结为一个整体, 以数字格式信号作为全台的标准平台, 采、编系统须以无带化为方向, 暂保留老的传统设备, 逐步完善整个制播系统。

广电中心的制播系统设计突出以下5个特点:

(1) 突出可靠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局部采用纯IT网络。

(2) 突出无磁带无机械理念。

(3) 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关键设备互为备份。

(4) 功能齐全, 从实际出发, 新老设备要物尽其用。

(5) 科技为先, 以人为本。

3 电视制播系统实施及完善

整个电视制播系统主要分为硬盘播出、电视总控、制作网络、演播室系统, 分述如下。

图1是全台制播系统整体框图。

3.1 硬盘播出系统

播出系统重点是充分保证播出和素材存储安全、网络顺畅、便于扩展。整个方案设计重点如下。

3.1.1 播出视频服务器主备镜像结构

视频服务器采用了北京格非公司的Magi Stream3000, 为完全模块化设计。服务器系统各部件均有冗余备份, 主要硬件均可以热插拔。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支持标准的MPEG-2压缩格式, 支持MPEG-2 4∶2∶2P@ML, 比特率从10~50Mb/s。图像实际清晰度极高, 能够实现零帧精确播出。本系统中的每台播出视频服务器实际存储空间为10×300G÷4G≈750小时/台 (8Mb/s码流、不包括20%冗余空间) 。

3.1.2 数据库服务器互为主备

数据库服务器在系统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涉及总编室节目单的编辑、素材信息的存储、权限管理等海量信息内容, 在本系统中配置了互为主备的双数据库服务器, 可进行实时的数据信息互为备份和镜像。

3.1.3 网络结构采用多交换机、多网段工作的机制

根据网络数据的种类不同, 将系统的网络结构构架为多交换机、多网段工作的机制, 素材交换和传输拥有独立的、冗余的千兆交换机和独立的网段, 整个系统在线播出设备的控制和设备的远程监测监控分别拥有独立的网段, 从而保证了网络带宽和播出安全。

3.1.4 增加二级存储中心和素材迁移服务器

二级存储中心和素材迁移工作站作为上载与播出服务器之间的存储缓冲池, 将上载与播出相对隔离, 素材打点编辑在二级存储中进行, 因此播出服务器任务单一, 提高了可靠性, 此外给带库提供存储节目源。

我台目前是利用DVD数据光盘来存储已播的节目文件, 重播时以文件形式倒入, 大大节约了重新上载的时间和存储成本。本系统中的二级存储为一个12盘位的存储阵列, 采用美国希捷SATA 300G硬盘, 实际存储时间为11×300G÷4G≈750小时 (8Mb/s码流) 。

3.1.5 应急播出功能丰富, 配备完备监测

考虑到特殊情况, 三个频道分别配备两台应急播出放像机, 作为应急播出源, 实现可以和硬盘系统组合进行“盘带”混合自动播出或纯手工全磁带播出。

系统中配备了完善实用的设备 (信号) 检测报警设备, 故障点判断部分可以具体到服务器、键混等设备中的某一个单元。视频信号检测每个频道从服务器、播出末级、有线返回分别取样, 发现故障特征时及时报警。

3.1.6 分布式异地上载模式

硬盘播出系统中上载素材的高质量确保了播出的流畅和安全。系统配置了8台上载工作站, 接口齐全。我们采用了分布式异地上载模式:8楼总编室6台, 4楼广告制作室1台, 3楼播出机房1台为本地应急上载。

上载方式可选择直接上载至播出服务器和先上载至二级存储阵列后自动迁移至播出服务器。

广告日常编排只要重新编排每则广告标题就能快速完成, 不以传统广告段位方式上载, 使得广告串编人员从耗时、重复劳动中得到了彻底解脱。

3.1.7 播出控制三主一备

三个频道配置四个播出控制站, 其中一个做冷备份。播出控制软件能实现顺序、插播、定时、视频服务器、直播节目混合播出以及定时上键等功能。

3.1.8 周边设备

每个频道具备主备切换功能, 采用GVG-Acappella 16×2切换器做主备切。配置了两路键控器用于叠加台标和字幕, 配置了数字音频处理器。数字信号通道中关键周边部分采用了GVG和S&W的产品, 以确保播出的安全。

3.2 电视总控系统

总控系统设在电视播出机房, 对参与播出和交换的各种视音频信号如台外上下传、各演播室、播控PGM及CLEAN等信号进行监测、调校和调度, 同时承担着系统中信号的同步GPS时钟系统、信号的技监和收录等等。

3.2.1 总控系统中信号调度

我们采用了一个以32×32 (可扩展为64×64) 数字矩阵和一个32×32的模拟矩阵为核心的总控调度系统。两个矩阵分别配置了一个XY信号远程调度面板和一个供技监设备使用的面板。

总控系统信号源部分, 我们以SDI数字信号为主, 部分模拟信号作为备份或监测的辅助信号。总控系统既参与播出信号源的调度, 也包括各县、省台上下传信号的调度, 信号的传送在各频道制作室里可以直接进行。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我台严格实施工艺接地, 台内数字和模拟信号传输至今未发生过任何干扰现象。

3.2.2 系统中信号的同步

对于播出系统, 各播出信号到达播控切换台时所有信号的同步时基、相位均须保持一致。我们采用了2台同步信号发生器经切换输出的BB同步信号, 向所有需要同步锁相的设备提供BB信号, 包括各演播室的主同步信号。

另外系统中使用了较多的帧同步机对外来信号进行处理。对于现场直播、卫星接收、演播室直播信号都必须经过帧同步机处理, 消除时基误差后才能送到播出切换台。

3.2.3 GPS同步时钟系统

我台在总控系统中配置了GPS卫星时钟接收机, 通过网络和场逆程钟向所有需要校时的设备提供校时信号, 使播出服务器和分散于台内的子钟与主钟走时精确一致, 实现电视节目播出、挂角字幕播出时间的准确, 另外作为各演播室的时间基准。

3.2.4 技术监测系统

为随时监测系统内信号的技术指标, 确保播出节目信号的质量, 在系统中配备了TEK WVR6100多功能视频测试仪等技监设备, 可对任意1路信号进行技术指标的测量, 包括SDI眼图、抖动率、色域等技术指标的测量。

3.2.5 节目监录系统

在总控系统中, 配置了Magi Rec MPEG-4自动监录系统。采用硬件MPEG-4压缩卡, 可以完成四路播出信号的实时采集, 并可在图像上叠加频道信息和时间码, 监录存储时间为30天×24小时, 方便播后查询。

3.3 基于文件的非编制作系统

从技术人员的角度看, 电视前后期技术应该是以IT技术结合半导体存储技术为发展方向, 因此我们确定了摄像机以松下P2技术为主, 并在建设非编制作网络时, 在新闻和广告两个新非编网络上实现了全程基于文件 (DV50或DV25格式) 制作的无磁带运行网络。

P2设备不仅拍摄方便, 更在记者后期制作的时候大显身手:上下载的速度以DV25格式计经实测是3∶1, 即3分钟的素材1分钟便导入导出完毕。我们事先给新闻栏目的字幕格式都做了统一, 记者可在这个网络里实现文稿的起草和审查, 实现网上前后配音、审查, 因此在新闻串编人员调取工程文件并合成的时候, 工作量大大降低, 效率极高。以三频道30分钟时长的日播新闻为例, 每天节目基本能提早一个小时完成。

我们特别配置了两台移动编辑系统, 为记者跨市跨省等外出采访提供条件。笔记本带PCMCIA接口, 实现利用P2卡进行移动编辑。记者外出采访时把做好的节目打包成小码流文件, 利用互联网传回台内, 新闻当天便可以播出, 真正实现了新闻的时效性。我台已经在市委书记跨省考察、四川灾后重建采访时获得成功实践, 得到各方好评。

新闻非编网络配置10个上下载工作站, 广告非编网络配置4个上下载工作站。新闻非编网络网络拓扑图见图2。

非编网络方案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上, 为各频道提供一个集节目制作、包装合成、节目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化技术平台, 实现节目制作流程无带化、无纸化, 并充分考虑系统今后的扩展。主要技术如下:

(1) 存储管理平台:非编网络系统针对视音频数据及数据库文件分别存储。各个子系统的视音频数据采用共享存储的方式。数据库文件使用SQL SERVER关系型数据库来完成, 与视音频数据共用存储体, 但位于不同的分区, 以保障性能。

(2) 服务器和存储系统:P C服务器为X 8 6架构+Windows操作系统, 具有较高性价比和低维护成本。存储阵列系统采用RAID3/5 Hot Spare技术, 具备冗余通道, 冗余控制器, 无单一崩溃点。新闻网存储容量为5.12TB, 广告网为2.56TB, 满足日常需求。

(3) 网络平台:本系统中的网络平台采用纯以千兆以太网络架构。通过i SCSI类型的存储设备, 在千兆以太网络建立SAN网络结构, 即IP-SAN网络。该网络实际带宽为160MB/s, 在25Mb/s码流、四层实时条件下能同时带12个工作站, 考虑到实际制作时不可能同时读写的情况, 实际可带站点20个以上, 经过两年实践证明, 其并发带宽与存储设备的访问带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3.4 演播室及其他制作系统

我台三个电视频道拥有3个演播室, 演播室和播出机房、演播室之间通过总控系统实现互通。播出系统如果直接接收制作系统上传的文件, 不论是工程文件还是打包的文件, 总是难以避免病毒的感染, 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因此我们充分利用SDI数字信号可进行远距离传输的能力, 实现了台内信号的传输, 台内最大传输距离不超过150m, 我们采用百通和佳耐美专用数字线, 经实际测试和应用完全没有问题。

新闻演播室均为直播化设计:包括大型控制桌、设备布置、全台通话系统、演播室Tally指示系统、全台GPS时钟等。2008年经济信息频道演播室承担了每周五档的竞技直播节目, 通过演播室直播系统获得了成功。此外直播信号可在播出系统作任意延时处理, 降低直播风险。

演播室做好的节目如录播新闻, 虽未采用文件方式直传播出系统 (功能完全可实现) , 但是可以经过总控系统直接调度并上载, 避免先下载到磁带再重复采集所造成的弊端。

总控系统和县台、省台都可以互相传送节目, 做到了全台内外的互联互通。

我台2000年启用的模拟电视转播车也进行了数字化改造, 加入了数字设备和无线微波摄像机, 使之达到6迅道 (摄像) 规模, 同时也为模拟400m2大演播室直接服务。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系统的实施, 我台全台电视专业设备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 形成了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电视制播整体系统。

网络化制播安全系统 篇7

在广电领域电视节目制播机构中, 总控播出线是电视节目的最终出口。通常情况下, 一个电视台有若干个频道, 每个频道有独立的播出设备, 主要包括视频播出系统和字幕播出系统。原来电视台对总控播出线上的字幕播出系统要求很低, 播出需求的量也比较小, 只是播出一些台标信息、时钟信息等。但是近年来在以下因素的促动和催化下, 对于这方面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第一, 目前电视节目制播机构主要的盈利模式还是依赖电视广告。那么, 除了在节目制作环节上加入视频形式的广告之外, 在节目播出环节上还可以通过播出线字幕机加入字幕形式的广告, 也是现在越来越流行的一种增值的做法。

第二, 电视字幕的制播分离是目前电视台网建设的一个总体趋势。在目前广播电视机构的电视台网建设中, 都非常关注电视媒体产业化的进程, 并使用相应的技术手段突出电视节目的产品化和市场化的属性。电视节目播出后的交换和再利用, 将在市场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具有潜在的效益。然而, 电视字幕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字幕制作是在节目制作区域完成的, 节目制作部门将字幕直接制作并叠加在图像画面上, 记录在节目承载介质 (磁带或硬盘) 上, 这样以来, 图像和字幕无法再行分离, 使节目在交换和再利用时价值锐减。

第三,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 字幕在电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日均播出次数增多, 字幕播出的形式多样, 字幕制作也更加精美。通过电视字幕, 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电视屏幕空间, 传递更多的信息, 如滚动的时事新闻、突发事件、旅游资讯信息、公共服务信息、实时气象信息、收视动态、电视内容等, 从而更加直接的体现电视媒体为大众服务的重要社会属性, 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电视台频道整合和播出线图文信息内容播出量任务的不断增加, 诸多电视台在多频道播出线字幕内容共享、播出内容有效审核集中管理、减小在线操作任务和失误、与自动播出系统无缝联接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这样主流趋势下, 电视字幕已经成为电视播出中除视频和音频以外的第三个重要的独立播出内容。

2 目前播出线字幕制播的主要问题

在总控播出线上播出的字幕具有如下的特性:第一, 定时播出;第二, 滚动字幕的量越来越大, 其中包括观众短信、收视预告、时事新闻、体育新闻、公共服务信息、气象信息、文字广告;第三, 字幕播出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不是简单的仅仅是文字形式, 而是以文字配合各种图形、动画的形式来表现, 并伴有各种特技效果;第四, 大多数的字幕需要配合各频道的视频播出系统播放的电视节目进行精确的定时播出, 例如广告倒计时、下集电视剧剧情介绍、电视剧名称、广告角标等。

原来的大多数字幕系统的做法是将电子节目单打印出来, 在每个频道的播出字幕机上, 比对着进行字幕播放条目的创建和字幕列表的编排, 这样做的弊端是:

(1) 字幕制作的工作量很大;

(2) 人员浪费:每天多人、多班次、多频道工作;

(3) 单机单频道应用:字幕机出故障时, 备播的及时性差;

(4) 容易造成由于人为误操作带来的播出事故。电视节目内容的正确性、准确性和播出设备的稳定性是电视台播出部门最为关注的问题。一旦出现故障, 将直接导致播出事故, 带来不好的社会效应;

(5) 电视节目单会经常性的进行节目内容调整、顺序调整等, 此时也需要人工进行字幕播出列表的重新调整, 这个过程是非常繁琐的, 而且很容易在字幕条目的播出时间出现错误;

(6) 播出项目的统计和安全存档:无法快速汇总和字幕播出单的安全存档, 特别是对广告内容的播出次数和播出时段, 无法从技术上做到有效的统计, 从而影响到电视台和厂商的经济利益;

(7) 出现播出事故时, 无法从技术角度清晰的界定责任, 给电视台的管理带来诸多的麻烦。

上述所有问题的根源有两个:第一, 字幕的制作和播出都集中在电视台的播出部门;第二, 在电视台总控播出线中, 字幕播出系统无法得到视频播出系统的电视节目单。在“视频播出系统”中, 是必然会有一个节目单的, 它决定了一个频道每天在哪些时间播出哪些节目。在通常情况下, 电视台的总编室会提前7天 (针对不同的电视台, 提前的时间略有差异) 提交每个频道的节目单, 当然遇到特殊情况会进行及时的调整。然后, 电视台的播出部会根据这些节目单准备素材的上载、节目单提交给播出控制系统。这个节目单对于字幕播出系统也是非常有用的, 最有用的应该是播出的时间, 如果字幕播出系统能够得到这个节目单, 对于字幕的制作和播出将会大有裨益。

为了克服上面的缺陷, 河南电视台针对业务需求的特点, 与新奥特视频公司联合开发了“CG-ENET播出线网络化自动化字幕制播系统”。

3 CG-ENET网络化自动化字幕制播系统的总体结构

CG-ENET播出线网络化自动化字幕制播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该系统根据播出线字幕机的应用需求, 采用字幕制播技术, 在频道端进行播出字幕的制作和审核, 并驱动核心编单机自动生成字幕播出列表, 而后自动提交传送到播出字幕机上, 进行字幕的自动播出。通过这些技术手段, 达到清晰责任界限、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极大地避免人为原因的差错和事故发生等目的, 保障字幕播出系统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稳定性。

另外一方面, 该系统还实现了与视频播控系统的数据交互。它采用标准的XML格式和标准的W e b应用服务技术, 实现电视台总控播出线上的视频播出系统和字幕播出系统的数据交互, 将“视频播出系统”的实时在线节目单通过Web服务送到字幕播出系统中。在这些电视节目单的驱动下, 字幕编播系统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字幕编播映射表、字幕模板库和字幕素材库, 为每个频道生成字幕播出列表, 并将字幕播出列表传送到每个频道的播出字幕机上进行播出。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 该系统真正实现了“字幕播出网”、“频道办公网”和“视音频播控网”的三网有机融合, 符合目前电视台全台网建设的总体发展趋势。

该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频道终端软件连接应用服务器, 通过应用服务器访问数据库, 实现登录、条目录入、审核、检索、文件上载等功能。应用服务器负责接收 (抓取) 播控系统的时间表, 也可以由时间表设计器设计时间表。排单服务可以即时修改要播出的内容, 避免播出错误。排单服务负责根据应用服务器的指令自动生成排单。排单服务器负责将排好的播出单推送到播出终端。在此流程中, 频道客户端承担各频道飞播字幕、角标的信息录入工作, 可在客户端定义飞播字幕和角标的相关信息, 发送至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担负所有字幕文件的属性定义和制作工作, 将制作完毕的字幕播出素材自动传送给相应的频道字幕机, 各频道的字幕机主要运行的是字幕播出程序, 实时接受应用服务器发出的播出任务并稳定播出, 一般情况下人员不对其进行任何操作;数据库服务器负责记录所有字幕属性信息和播出任务和日志, 记录飞播内容等信息, 并对角标等的播出素材进行管理, 对过期的角标自动进行删除, 自动获取在线节目单的功能由应用服务器承担, 主要任务是获取节目单、进行匹配后生成具体字幕播出任务并分发。在线节目单如果被修改, 将自动发送更新后的在线单至字幕播出系统, 系统根据最新在线单重新匹配各场景播出属性, 更新字幕编播单。各种字幕场景设置好播出属性后只要字幕场景没有变化, 在字幕播出时间窗口内将不需要再进行人工操作, 实现字幕自动化播出。

4 CG-ENET网络化自动化字幕制播系统的功能特点

该系统具有如下的功能特点:

(1) 统一的网络资源管理

该系统可以完成如下的网络资源配置和管理:

*网络共享资源管理, 包括字幕素材 (图片文件、动画文件) 、字幕模版 (NCG文件) 、字幕节目单、字幕时间段、播控系统的原始节目单等。

*网络用户认证和授权管理, 如频道管理、人员管理和角色管理。

*字幕播出网络流程管理。素材审核、素材入库、模版审核、模版入库、节目单创建、节目单审核、节目单提交播出。

*网络站点设置。如频道站点设置、站点工作模式设置等。

*系统日志管理, 记录重要的操作, 例如素材、模板的删除, 系统发生故障, 用户的登录信息, 字幕的播出情况, 节目单的改变

*系统监视。监视各个站点的工作状态, 特别是播出机的状态, 出现问题有明确的告警提示等信息。

(2) 分布式的设备部署

根据电视台业务特点, 将制播设备分别部署在频道方和播出部。其中频道方的制作机分散在每个频道的办公网内, 播出部集中部署着字幕自动播出机、字幕自动编单机、核心数据库服务器集群。中间通过网关进行数据流的交互。

这样以来, 频道方的设备只负责字幕的制作和审核, 播出部的设备负责字幕的最终播出。所有在这个流程中的数据 (字幕单、控制命令、统计信息) 都存储在中央核心数据库中。字幕内容的正确性由频道方来保障, 字幕播出的稳定性由播出部来保障。一旦出现字幕内容、设备故障导致的播出事故, 可以很快捷的通过数据库中的操作日志进行查询。

(3) 自动化的网络字幕的模板匹配和播出

在制播分离的工作流程中, 所有的信息采取集中存储、分散管理的技术。数据流信息包括如下类型:

第一, 字幕制作信息, 包括文本信息 (包括各种类型的时事新闻、突发事件、旅游资讯、公共服务、实时气象信息、观众短信) 、动画文件 (包括各种类型的广告角标、电视剧名称角标) 、图像文件 (包括各种类型的广告角标、电视剧名称角标) 。这些信息由频道方的终端系统和播出部的字幕编单机产生, 主要由频道方进行管理, 包括创建、审核、修改、更新、存储、维护策略等。

第二, 字幕播出信息, 包括最终以电视字幕方式呈现的各种字幕对象, 如文本底拉滚屏、电视剧动态和静态名称、电视台台标、动态和静态广告。这些信息由播出部的字幕播出机产生, 主要由播出部进行管理。

第三, 字幕制播流程控制命令, 包括字幕条目驱动生成命令、字幕播出命令、紧急插播命令、字幕单自动装载命令、字幕单自动卸载命令。字幕制播流程控制命令由频道方的终端系统、播出部的字幕编单机、字幕播出机产生。所有这些命令都存储到核心数据库中, 由相应的接收方读取并做进一步的处理, 如频道方制作机接收到自播出部字幕编单机发出的“获取整单命令”后, 就从核心数据库中读取当天的节目单并发出“发送整单命令”, 播出部的字幕编单机得到这个控制命令后, 将节目单解析出来, 生成字幕列表。这些控制信息由流程工作引擎自动完成, 无需人工干预。

该系统实现了无人值守的自动化字幕单生成、传送和播出流程。频道方终端通过网络连接应用服务器, 通过应用服务器访问数据库, 实现登录、条目录入、审核、检索、文件上载等功能。

频道方终端 (制作机) 的主要工作流程是:

*排单服务可以即时修改要播出的内容, 避免播出错误。

*排单服务负责根据应用服务器的指令自动生成节目单。

*排单服务负责将排好的播出单推送到播出部。

在此流程中, 频道方终端承担各频道飞播字幕、角标的信息录入工作, 可在客户端定义飞播字幕和角标的相关信息, 发送至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担负所有字幕文件的属性定义和制作工作, 将制作完毕的字幕播出素材自动传送给相应的字幕编单机和字幕播出机, 各频道的字幕机主要运行的是字幕播出程序, 实时接受应用服务器发出的播出任务并稳定播出, 一般情况下人员不对其进行任何操作;频道方终端提交的字幕条目先存储到核心数据库中, 然后把这个字幕条目中使用的本地素材 (角标图象文件和动画文件) , 在同一时刻传送给对应的字幕播出机和字幕编单机, 如果当前这条字幕条目属于当天的字幕任务, 则频道方终端系统还要通过发出一个“流程控制命令”, 通知字幕编单机, 而后字幕编单机从数据库取出这个字幕条目, 生成一个字幕对象, 在编单机上显示出来。

数据库服务器负责记录所有字幕属性信息和播出任务和日志, 记录飞播内容等信息, 并对角标等的播出素材进行管理, 对过期的角标自动进行删除, 自动获取在线节目单的功能由应用服务器承担, 主要任务是获取节目单、进行匹配后生成具体字幕播出任务并分发。

在线节目单如果被修改, 将自动发送更新后的在线单至字幕播出系统, 系统根据最新在线单重新匹配各场景播出属性, 更新字幕编播单, 不需要再进行人工操作。

在播出部部署的相关设备 (编单机、播出机) 是处在无人值守的自动化工作模式。字幕单的生成由频道方发起, 通过字幕条目生成命令来驱动播出部的编单机自动生成字幕对象, 编单机会根据频道标识信息把最新生成的字幕对象自动传送到该频道对应的播出机, 播出机根据字幕播出命令进行定时的播出或者进行紧急插播。

由于大多数的电视台的频道都是在凌晨才结束节目的播出, 为了降低值班人员的工作强度, 本系统提供了一种无人值守的字幕单自动卸载和加载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为每个频道设置一个卸载时间, 到了这个时间后, 系统自动将当前的节目字幕列表卸载掉, 然后自动向数据库服务申请新一天的节目单, 数据库服务会根据频道标识信息, 从数据库中, 提取出当天的所有需要播出的字幕任务, 形成一个列表, 自动推送给播出部的自动编单字幕机, 自动编单字幕机根据字幕任务, 与模板进行匹配后, 自动生成各种类型的字幕对象, 推送给播出字幕机。所有上述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所述的模板就是一些存储在应用服务器、字幕编单机和字幕播出机上的字幕文件。模板由字幕编单机创作, 对应字幕播出的固定版式, 包括颜色、字体、字号、位置、特技方式等参数。通常每个频道有自己不同的字幕模板。模板创作产生后, 通过“网络流程控制命令”将这些模板传送到应用服务器和字幕播出机。

无人值守的字幕单的自动卸载和加载方式的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 字幕播出机检测到卸载时间后, 自动将当前的节目字幕列表卸载掉, 然后自动向数据库服务申请新一天的节目单;

第二, 数据库服务会根据频道标识信息, 从数据库中, 提取出当天的所有需要播出的字幕任务, 形成一个列表;

第三, 数据库服务将字幕列表自动推送给播出部的字幕编单机;

第四, 字幕编单机根据字幕任务, 与模板进行匹配后, 自动生成各种类型的字幕对象, 推送给字幕播出机。

(4) 以在线节目单为驱动的多频道字幕自动编播

在实际应用环境下, 总控播出线的视频播出系统与字幕播出系统都是异构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视频播出系统和字幕播出系统是不同的厂商提供的;

第二, 在总控播出线上, 相对于字幕播出系统来说, 视频播出系统的安全级别更高。因此由于技术内核和技术实现的问题, 视频播出系统大多采取了Unix或者Linux操作系统, 而字幕播出系统多数采取了Windows操作系统;

第三, 由于操作系统的不同, 实现视频播出系统和字幕播出系统的开发工具肯定是不同的。

基于上面的系统异构性, 要想实现这两个系统的数据交互, 必须采取跨平台、与具体编程实现语言无关的技术方案。该系统采取了标准的系统交互协议和软件通讯接口协议;在交互协议方面, 采用了标准的XML协议作为数据的格式;在软件通讯接口协议方面, 采用了消息队列接口技术和Web Services接口技术。

采用标准的XML格式和标准的Web应用服务技术, 实现电视台总控播出线上的视频播出系统和字幕播出系统的数据交互, 将“视频播出系统”的实时在线节目单通过W e b服务送到字幕播出系统中。在这些电视节目单的驱动下, 字幕编播系统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字幕编播映射表、字幕模板库和字幕素材库, 为每个频道生成字幕播出列表, 并将字幕播出列表传送到每个频道的播出字幕机上进行播出。在这个流程中, 包括了以下的技术环节:

第一, 视频播出系统从数据库中取出所有频道的在线节目单, 通过Web Services接口, 推送给字幕播出系统。在字幕播出系统中, 也可以消息队列技术接口, 主动向视频播出系统索取频道的在线播出节目单。

第二, 字幕系统得到节目单后, 根据字幕系统中事先建立的字幕映射表、字幕模板库和字幕素材库进行字幕对象的匹配, 生成字幕播出列表。

第三, 字幕集中编单系统根据频道标识将生成好的字幕播出列表传送给对应频道的播出字幕机。

第四, 如果一个频道的在线节目单发生了调整, 需要重新进行字幕的匹配。

第五, 在频道播出字幕机中, 除了根据在线节目单生成的字幕列表之外, 还有两种类型的字幕播出内容:紧急插播字幕对象和本地字幕播出任务。这两种字幕对象的创建、编排和播出直接在频道播出字幕机进行。

(5) 方便实用的频道终端软件

频道终端软件如图2所示。它运行在每个频道终端上, 负责输入每天的飞播和角标字幕信息。该软件可以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如字幕素材信息、字幕模版信息、播控系统推送过来的节目单等。

在输入飞播字幕信息时, 模版的选择与素材类型无关。在创作每个频道的模版时, 需要标示出来是“飞播字幕模版”, 而且要制定一个“缺省”的飞播模版。选择模版时, 除了名称之外, 还可以通过这个模版的伴侣JPG文件 (模版登记时创建) 对这个模版进行预览。在输入角标字幕信息时, 该软件允许使用本地的图片 (神笔A8系统可以识别的图像文件格式) 、动画 (神笔A8系统的NVE动画格式) 。此时该软件将这些素材登记到数据库中。在输入角标字幕信息时, 角标模版的选择遵循事先制定好的“Clip Type——模版”的对应关系, 在创建角标模版时, 就制定好了这个对应关系。这种对应规则需要保存到数据库中。

该软件可不依赖播控系统的节目单。在这种情况下启用“时段设计器”, 添加一些时间段, 存储在数据库中。其数据结构与来自播控系统的时间段一致。

对于字幕条目, 采取逐条审核、逐条提交的方式。审核后的条目允许进行修改后再次提交、撤销 (即不再播出) 。

该软件支持免审策略的定义, 可以对字幕条目免予审核, 直接进行提交。

(6) 功能强大的CG-ENET多频道自动编播系统

如图3所示, 新奥特CGENET多频道字幕自动编播系统是用于播出线上的字幕产品, 具有操作编缉简单、快捷, 管理、控制播出精准, 内容变更方便的优点, 既支持单机编播功能, 也可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集中管理与控制播出, 是集台标、时钟机、多层字幕机功能于一身的字幕产品。

该系统的特点是:

*字幕编排以表单的形式进行编排, 一目了然, 可在一天内将一周甚至更长时间要播出的字幕全部编排好, 真正做到无人值守播出。

*播出状态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同屏支持多条字幕混合播出, 字幕之间可以相互重叠, 各自按照不同的播出参数进行播出, 相互之间不受影响。

*表单在播出的同时仍然可以进行后期字幕的编单, 可以向在播的表单中实时添加其他播出内容。

*系统支持动画字幕的播出, 同屏支持多个动画字幕包括动画台标、动画角标、动画广告的同时播出。可对动画字幕的起止时间、播出次数、循环参数进行调节。

*系统支持在按照时间顺序播放表单的同时进行手动插播, 支持普通字幕与动画文件的插播, 插播不影响在播的字幕, 播出区域可以任意重叠。可以向本机频道进行插播, 也可同时向多个其他频道进行插播。

*系统支持滚屏文件的插播, 可快速打好一段文字或者打开一个存在的文本文件, 按照所选定的滚屏模板进行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滚屏播出。滚屏文件播出次数和速度均可调整, 可以添加衬底和首尾段标, 支持动画段标, 支持虚入虚出。做好的滚屏文件可以添加到播放列表里按时间播出, 也可添加至插播窗口向其他频道进行插播。

*系统支持数据库滚屏的播出, 实时读取股票、天气、短信、新闻等等数据库的信息以左飞的方式播出, 在不停止播放的情况下滚屏的内容随数据库的实时刷新而更新, 可选择手动的方式插播也可添加至播出表按照时间的方式播出, 数据库滚屏可与表单中的其他任务同屏播放, 互不影响。

*系统支持时钟台标的播出, 台标可以挂在全天播出, 也可以跨越多个播出时段进行播出。支持时钟的播出, 时钟可以按照设好的时间段进行播出, 也支持半点和整点报时播出的功能。

*系统提供了详细的播出日志, , 提供了频道与用户权限的设置, 便于归档管理。

*字幕制作采用新奥特内嵌的神笔A8字幕软件, 操作简单方便, 功能强大。

5 结束语

我台播出部共有9个频道, 播出线的字幕系统负责叠加各频道的电视剧名角标、广告角标和各种飞播字幕, 由于字幕播出要求复杂, 字幕制作工作量很大并且出错率较高, 因此立足于当前播出实际需求, 将解放字幕制作、播出的大量重复劳动为根本目的, 使字幕制作、播出整个流程步入全自动化轨道。

上一篇:透析中心下一篇:慢性妇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