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评价系统论文

2024-06-19

网络评价系统论文(精选12篇)

网络评价系统论文 篇1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局部网数据传输的基本知识和网络监控系统以及两种模型,随后通过网络监控系统对网络性能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并详细分析了定量评价的集中方法。

关键词:网络监控,局域网,数据包

一、局部网数据传输的基本知识

1.1局域网中数据包捕获的原理与方式:

当局域网内所有主机都通过共享式连接进行连接时,主机根据其MAC地址进行数据包的发送,发送端主机将地址告知给目标主机。在windows系统中,实现数据包捕获的常用方式如下:

使用Windows系统中自己提供的原始套接字接口。原始套接字也称为Raw socket,使用Raw Socket接口开发数据包监听程序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快捷,并且是系统本身支持的,运行时就不需要安装额外的驱动程序。缺点是功能较弱,仅能完成基本的数据包捕获功能,而且兼容性差,并且由于原始套接字本身工作在TCP/TP协议的网络层,不能捕获到数据的以太网的包头,这就意味着利用Raw Socket开发的数据包捕获程序不能获得数据包中带有的MAC地址的信息。

使用第三方数据包捕获开发包。在第三方数据包捕获开发包中,捕获驱动是windows平台上为数不多的可以免费获得的包捕获开发包,它使用了NPF(Netgroup Packet Filter,分组过滤钧虚拟机)工作在系统的内核层,无论是功能还是兼容性都是前面提到的Raw Socket所不能比肩的,并且支持所有的Windows操作系统。而且工作在比网络层要低的数据链路层,可以获得数据包中的以太网包头获得MAC地址信息,但缺点在于要使用winPcap开发包必须在监听主机中首先安装winPcap驱动程序。

1.2局域网中数据包过滤的原理与方式:

数据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是实现网络安全策略的重要机制之一,它通过应用某种规则,对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进行过滤,从而实现在不影响合法访问的条件下,拒绝未经授权的非法访问的目的。数据包过滤技术作为防火墙为系统提供安全保障的主要技术,可以用于实现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策略。数据包过滤可以基于以下三种模式展开:

使用NDIS(Network Drive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中间驱动程序实现IP包的过滤功能。

使用Filter_Hook实现IP包的过滤功能。

使用Raw Socket技术实现IP包的过滤功能。

1.3数据包分析的原理

IP数据包可分为两类:一些用于传输应用程序数据,如TCP报和UDP报;一些是用于传输协议运行过程中差错、路由等各种控制等信息,如ICMP和IGMP,在协议运行过程中自动生成。数据包截获后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析处理,获得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底层的数据分析可以用硬件或软件的形式实现。

过滤TCP数据包:TCP报文的协议值是6,只取协议域的值为6的报文就可把TCP报文过滤出来。类似的也可以很方便地把UDP包或其他类型数据包过滤出来。

对TCP数据包进行分类:每个TCP段都包含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用于寻找发端和收端的应用进程,这两个值加上IP首部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唯一确定一个TCP连接。对于服务器进程,一般提供知名端口。

二、网络监控系统

网络监控系统实现着对网络的监控。各式各样的监控系统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对应于两种基本模型:监听和过滤。

2.1监听模型

监听模型中,一个网络监视设备处于内/外网络中间,但是却独立于两者。内/外网络通讯的所有数据都被网络监视器接收到,然后就可以进行分析、判别、统计等必要的操作。该模型最大的优点是不会对网络正常通讯产生任何影响,所有的数据传输就如同没有该监视系统一样正常进行,所以它的网络性能是最好的。但是它天生的缺点是不能进行控制,也就是不能允许或者禁止内/外某两个特定节点之间的通讯,从而存在很多安全问题。

2.2过滤模型

一个过滤器存在于内/外网络之间,可以被认为是连接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透明网关。与监听模型相同的是,内/外网络通讯的所有数据都被过滤器接收,所以过滤器可以实现网络监视器的所有功能;但是内/外网络不能直接通讯,而必须通过过滤器转发,所以过滤器就可以对网络通讯进行控制,来允许或者禁止内/外节点之间的互访。但是由于数据被过滤器首先缓存下来,然后进行分析,最后转发出去,不可避免会影响网络性能。

三、利用网络监控系统对网络性能进行评价

对网络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很多。简单的分为定性分析、评价的定量分析、评价两种。

3.1定性分析

所谓定性分析,指的就是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一个已有或待建的网络进行大致的性能估计,判断网络配置能否满足用户的需要。用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准确的,常常要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动态的作出一些调整,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一般来说,网络性能分析中常用的都是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如下。

3.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就是运用数学工具或测量方法找出反映网络性能的定量指标间的数值关系以及某个或某些变化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相比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更精确的反映了网络性能的实际情况,为技术人员设计和规划网络提供了更准确、详细的依据,使决策更科学。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数学分析法、计算机模拟法和实际测量法及综合评价法四种。

测量法:测量法指对已建立网络进行硬件或软件直接、实际的动态数据测试,获得各种统计数据对网络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使用软件或专业硬件设备,对己经建立并正常运营的网络进行动态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

数学分析法:分析法指用数学表达式去描述在确定的拓扑结构及通信协议下,网络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参数的表达式,并用分析方法去确定网络中各项参数对性能参数的影响。

数学分析法主要运用数学公式反映网络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计算机模拟法:模拟法又称蒙待卡洛(MonteCarlo)方法,即人为地构造一个模型,使其特性参数恰为所考虑的物理模型的参数,然后根据模型借助计算机进行随机模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模拟出实际系统需长时间运行而显现出的系统性能。对模拟法而言,就是利用计算机在实际系统所得的模型上进行模拟试验,系统模型和复杂性的限制比较小。

综合评价法:三种方法的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对系统规模一般有限制。对于分析模型来说,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去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而有些问题本身是不能求出解析解的。分析方法的困难在于难以求出解析解,但一旦求出了理论解的话,则所要求的参数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但当所作的假设太多、太牵强时,往往又使模型失去了实际意义。

四、小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局部网数据传输的基本知识,具体包括:局域网中数据包捕获的原理与方式、局域网中数据包过滤的原理与方式、数据包分析的原理。而后介绍了网络监控系统以及两种模型:监听模型、过滤模型。随后通过网络监控系统对网络性能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并详细分析了定量评价的集中方法。

参考文献

[1]蒋东兴,林鄂华.Windows Sockets网络程序设计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于京,胡亦.TCP/IP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3]纪泳.TCP/IP协议安全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4,8(1)21-25.

网络评价系统论文 篇2

广告界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广告商都知道有50%的 广告预算是浪费了,但是却不知道浪费在哪里。进入网络营销领域,广告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精确测量投入以及产出。

以线下最典型的广告,报纸及电视广告为例。广告媒介所能提供的只能是报纸发行量和电视节目收视率。但广告真实送达率有多高,却无从计算。看报纸的人,大部分会忽略分类广告版。其他版面的广 告,能被多少人看到,也无法统计。

电视广告也类似。我想很多人都有同样的习惯,广告时间调到其他台看有什么节目,或者广告出现时,上厕所,聊天或做其他事。

当然这不是说电视报纸广告效果不好。正相反,由于电视报纸的主流传媒地位,覆盖面非常广,信任度高,所达到的营销效果是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甚至可 以说大部分重要品牌,脱离开电视报纸广告,就没有他们今天的地位,

这里着重探讨的问题在于,线下广告的不能准确测量性。至于由电视报纸广告所带来的销售 就更无从测量。

线下销售活动也很难对用户进行跟踪监测,并相应的做出改善。一个用户去商场逛了半天,如果最后没有购买任何东西,那么商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用户来过。如果这个用户买了东西,商场能得到的数字只是销售额和所购买的商品,而对用户什么时候进入商场,浏览了哪些商品,也还是一无 所知。

当然这里说的是正常情况。聘请市场调查公司针对随机用户进行监测是例外。

于此相比较,网络营销则是另外一个场景。用户怎样进入网站?什么时候进入网站?在网站上浏览了哪些页面?在页面上停留时间多久?直到最后购买了哪些产品?购买的金额是多少?这些都可以清楚的进行统计。就算用户没有进行购买, 他在网站上的活动也都留下了踪迹,可以跟踪分析。

网络营销效果评测的一般模式,通常分为四步:1· 确定网站营销目标。2· 计算网站营销目标的价值。3· 记录网站目标达成次数。4·计算网站目标达成的成本。

网络评价系统论文 篇3

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传统的工作模式,首先要深入课堂,通过问卷调查、填表打分等方式,获得第一手的教学评价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经核对无误后再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在这种教学评价工作模式下,数据的采集、输入和核对等环节工作量都非常大,而且数据的准确性还难以得到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工作需要,尤其是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大力推进,网络教学评价模式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

在网络教学评价模式下,学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在学校限定的时效范围内,随时都可以上网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所有的这些评价数据都被自动保存到网络数据库。网上教学评价结束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就可以得到教学评价统计结果,统计结果也发布在网站上,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就可以查询到自己的评分结果。

网络教学评价工作模式主要在数据获取方面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既免去了深入课堂进行教学评价问卷调查或填表打分的过程,也省去了繁琐的数据录入和校对过程。另外,在网络教学评价模式中,评价结果通过网络发布,便于任课教师查询评分结果。

二、系统开发的基本思路和实现途径

1.评价系统结构

网络教学评价系统首先需要一个WEB服务器,用于发布网络教学评价站点,提供WEB服务。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还需要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保存学生的教学评价数据,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可以由同一台服务器来充当。为便于用户随时访问,服务器一般需要24小时开机,为防止停电、断电等意外事件发生时造成系统损伤和服务中断,应当为服务器配备UPS电源。目前网络上黑客、木马程序等很多,计算机病毒也是几乎无处不在,所以还需要为服务器加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网络教学评价应用系统的结构如图1。

2.确定参与对象

学生:通过系统来实现教学评价;

任课教师:通过系统来查询评分结果;

教学评价工作人员:通过系统来管理和监控评分过程、统计和打印评分结果;

教学管理者:通过系统来管理本校各班级评分,汇总和统计全校教师的评教情况,并且可以监控学生评分;

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管理。

3.基本功能模块

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设置学生、任课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人员、教学管理者(领导)及系统管理员五种用户身份,并分别赋予他们不同的使用权限。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网络教学评价系统可划分为如图2所示的几个基本功能模块:

该系统中,所有评价模块的基本流程类似,基本思想是:模块首先检测此用户是否已进行过此项评价及评价信息是否已最后生效,此时有三种情况,一是已进行此项评价且已最后生效,则呈现系统提示信息并返回;二是已进行此项评价但评价信息尚未最后生效,则读取并呈现此用户以前的此项评价纪录,进行修改后再存入数据库;三是用户尚未进行此项评价,则读取并呈现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用户进行评价后存入数据库。

评价结果查询模块的基本流程是:模块首先自动检测数据表中是否已有评价信息纪录,若有,则呈现评价信息列表,否则呈现系统提示信息。浏览的主要内容也基本相似,包括:各项评价项目对应的各等级隶属度;评价者对该评价对象评价的总得分;对该评价对象的评语信息;纵向比较,即该评价对象与以前的评价成绩比较反映的变化曲线;横向比较,即此次评价中所有已出成绩的同类评价对象的统计信息,包括最高分、平均分、该评价对象的排名等。

4.收集评价信息

根据先前制订的评价方案,利用相应的评价方法、手段等收集所需要的评价信息。对当前的评价状态实时监控,收集监控信息,提高参与教学评价的比率。

5.整理评价信息

对收集到的评价信息,通常需要审核和归类。前者是指需要对评价信息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如回答问题是不是敷衍了事,判断评价信息是不是被评价对象的真实反应;后者是指根据评价信息的共同点进行归纳,以减少信息的杂乱无序。

6.分析处理评价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掌握评价标准及其具体要求;其次是评价者应按事先规定的计量或其他方法来处理评价信息,在评价结果中要给出明确的相应分数、等级或定性描述等评价意见;第三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评价者的评价结果进行认定、复核。

7.给出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将分项评定的结果汇总成综合评价的结果。它要求评价者根据汇总的评价结果,对评价对象作出准确、客观的定量或定性的评价结论,形成评价意见。必要时,可对评价对象做出优良程度的区分,或做出是否达到应有标准的结论。

三、系统使用的效果和成绩

网络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广泛的传播性、时空的开放性、数据收集管理的方便性、个性化的信息交流以及快捷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责无旁贷地走进教育评价的领域。较之传统评价,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评价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更加利于开展过程性评价,利用及时的反馈信息来指导、调控甚至补救教学与学习活动,实现对教学的动态评价和动态调控。

(2)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系统、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监控和记录功能。得到的量化参数更加准确、及时,为实现系统的自动评定和反馈创造了条件,也简化了评价人员的工作,缩短了评价的周期。

(3)通过系统的交互,减少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直接接触,避免评价人员对于学生产生的主观印象的影响。

(4)利用网络服务器,可以长期、动态地存储大量的个人信息,而且所有的数据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有利于进行检索、增加、删除、计算、统计等一系列工作。

(5)评价过程的公开性保证了评价工作的透明性。

基于Web的网络化教学评价系统不仅可以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而且它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实时收集各阶段、各方面的信息来进行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以及诊断性评价,弥补了目前传统教学评价过程中信息收集的不足、很少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不足。

网络化教学这一全新的教育方式,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质量保障体系,同时也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探索与实践。

网络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综述 篇4

关键词:网络系统,性能评价,网络测量,网络仿真

0引言

随着网络系统承载业务日益丰富,基于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计算机网络已经从单纯传送数据转变为可传送数据、语音、图像、视频的多媒体网络。对于网络系统的设计者、管理者、运营者来说,尤其关心如何保证网络可靠性,何时需对现有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以及如何验证所设计的网络系统是否达到预期性能。以上问题涉及网络系统性能评价,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网络规划、配置、管理和维护。同时,为网络管理者和运营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从而达到发现网络瓶颈节点或链路,有效配置资源,优化网络系统性能的目的。

网络性能评价指对被评价系统的动态行为进行研究和优化[1],对系统的行为进行测量和建模;按照一定的性能要求对方案进行选择;对现有系统的性能缺陷和瓶颈进行改进;对系统性能进行预测。由于计算机网络结构具有复杂、访问形式多样、异构并发等特点,因此计算机网络的性能评价与优化非常复杂。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研究的方法有3类:基于解析的方法、基于网络测量的方法和基于仿真的方法。

1基于解析的网络性能评价方法

1.1技术原理

基于解析方法的网络系统性能评价与优化基本步骤为:对所研究的对象和所依存的网络系统进行初步分析;根据一定的限定条件和合理假设,对研究对象和系统进行描述,确定系统性能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抽象出研究对象的数学分析模型;利用数学分析模型对问题进行求解,根据求解结果分析网络系统的性能参数指标;找出影响性能的瓶颈参数,从而达到优化网络系统性能的目的。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基于解析的网络性能评估与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这些研究多基于概率论、随机过程论和排队论等数学工具。特别是排队论,学者对其研究更多,一个网络系统往往可以等价为一个排队系统。

1.2基于排队论的方法

排队论理论由丹麦数学家A.K.Erlang于1909年提出。上世纪30年代,法国数学家F.Poelaczek和苏联数学家A.N.Kolmogorov,A.Y.Khintchine的研究课题及后来撰写的著作,为基于排队论的网络性能评估奠定了数学基础。随后排队论得到迅猛发展,50年代初期,英国D.G.Kendall系统地阐述了排 队问题,并利用嵌 入Markov链的方法推动了网 络性能评 估的进一 步发展。20世纪中期,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柔性制造系统(FMS)、异步转移模式(ATM)等技术的发展,经典排队模型在处理这些领域遇到的新问题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20世纪70年代,作为经典 排队论的 推广,休假排队 论 (VacationQueue)[2]受到了学者的 关注,并应用于 网络性能 评价领域。

虽然排队论对于网络性能评价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但随着网络系统越来越庞大,构造越来越复杂,排队论对于目前的网络性能评估而言,存在以下局限性:1只适用于FIFO和固定优先级的简单调度节点,很难应用于常见的节点调度器类型(如GPS、EDF);2对于单个节点较为有效,难以用于多节点的网络情形,通常只能采用直接相加的方法计算网络性能;3计算结果与具体的流量过程源模型和服务模型相关,缺乏通用性。

1.3其它方法

除运用排队论外,学者还提出了其它方法,例如统计型网络演算理论(StatisticalNetworkCalculus)[3]、神经网络[4]等,这些方法为网络性能的评价与优化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对问题解决具有一定效果。但无论哪种方法,一般对系统模型建立都有 一定要求,需要解决 复杂的数 学问题。在建立模型过程中,必须作出一些合理的假设,否则建模很困难,且假设不能太多、太牵强,这样会使模型失去实际意义,而且即使建立了模型,其求解也非常复杂。

2基于网络测量的方法

2.1技术原理

基于网络测量[5]的评价与优化方法,是针对已运行的网络系统进行测量,通过收集各种参数,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对网络性能进行量化评价、优化。因此,此方法的关键在于性能指标值的精确获取与分析。

2.2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

根据数据获取的方式,网络测量可以分为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两类。主动测量在测试前选定测试点,利用测量工具有目的地主动向被测网络注入测试流量,通过测试流量传送情况来分析网络技术参数。被动测量通过数据包捕获器捕获数据的方 式记录网 络流量,并对流量 进行分析,获知网络行为状况。基于网络测量的网络性能评价与优化方法,具有一定优缺点。

(1)主动测量方 式的优点 在于测量 过程可控 性比较高,易于对端到端的性能进行测量,用户只需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即可测量,通常不需 要多个节 点之间的 相互协作。此外,主动测量通过发送测量数据包来获得相应的性能参数,不捕获网络中已经存在的流量,因此不会对用户信息安全带来威胁。主动测量的缺点是,由于需要向网络注入新的流量,而测量本身无法区分网络正常用户流量和测量流量,因此可能会使测量结果产生偏差,甚至可能引发Heisenberg效应[6],且如果注入的流量过大,则测量流量和用户流量争夺网络资源,影响用户正常的网络环境。

(2)被动测量方式优点是无需发送测量包,不向网络注入额外的测量流量,因此不会产生Heisenberg效应,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测量结果。由于被动测量需要捕获链路上所有数据包,可以非常详尽地刻画该测量点或该链路的网络行为。被动测量的缺点是,需要在网络上布置大量的数据包捕获器才能获知整个网络甚至是一条通路的信息,因此测量较为复杂,且对于某些参数(如吞吐量),即使多个数据包捕获器相互协作,依然难以获取数据。受数据包捕获器性能的限制,对于高速网络而言,测量时容易出现数据捕获不完整或者捕获时钟偏差,从而导致结果不准确。另外,由于需要对 捕获点所 有用户信 息进行分 析处理,因此存在侵犯隐私隐患,影响网络安全。

无论是主动测量方式还是被动测量方式,性能测量和评价的成本都较高,重新配置或共享资源较难,运用起来不灵活,并且不能在网 络设计或 建立之前 预测网络 的性能。

3基于仿真的方法

3.1技术原理

应用网络仿真软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和所依存的网络系统进行初步分析,自行开发或者选择已有的网络仿真工具,设计一个实际的或理论的网络系统的仿真模型,在计算机上运行该模型,分析运行结果,从而获得网络性能相关信息。

3.2实施步骤

基于仿真方法的网络性能评估与优化步骤为:性能评价准备、设计网络仿真模型、网络仿真和分析[7]。

在性能评价准备阶段,主要明确和规范网络仿真所要研究的问题和目标,明确网络仿真描述性能参数,并针对仿真对象制定详细的计划,提出可选研究方案。

在网络仿真模型设计阶段,首先要建立网络、技术、协议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包括网络和设备以及链路向仿真模型转化的原理、实现方式、结构组成、模型模块以及业务和流量的数学描述模型。然后搜集用于仿真实现和验证的相关数据,例如网络拓扑、通信节点技术和结构,以及配置、链路参数、网络流量和负载情况等。最后通过自行开发或使用仿真工具实现网络仿真模型,并验证仿真模型是否和实际网络的技术、协议性能相符合,确保模型的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

网络仿真和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仿真模型完成具体仿真场景,同时设计仿真实验序列。然后利用仿真软件工具进行仿真实验;最后利用分析工具和数学知识进行仿真结果分析和处理。

3.3仿真工具

利用仿真方法获得可靠的网络性能指标参数,仿真工具选择尤为关键。通常网络仿真工具可以选择自行开发,也可以使用现有的仿真工具。如:NS2、OPNET、GloMoSim和MATLAB等。

基于仿真方法的网络系统性能评价与优化,可以根据需求设计所需的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当前网络仿真工具都是基于离散事件仿真技术实现(如NS2),数据包的每一跳都需要由离散事件来描述。网络规模越大,所需仿真的网络流量就越大,因而需处理的离散时间也就越多,由此将带来大量的计算开销。另一方面,受硬件资源尤其是内存资源的限制,网络仿真工具所能模拟的网络规模有限,无法同时展现现实网络的全部特性。

4结语

网络推广自我评价 篇5

2、曾任职于IBM、用友、食出集团、乐豆电商等公司,前从事基于业务需求提供产品解决方案,09年后涉足电商开始规划、建设、运营电商;

3、曾从事网络推广,电商运营;熟悉各类网络推广方式,熟悉量子分析、数据魔方、百度统计等分析工具,熟悉RFM模型,注重数据挖掘分析;

4、曾从事电商平台的需求规划及设计实施工作;从事电商ERP企业ERPCRMOATMSPOS领域规划设计、实施工作;注重需求分析、流程设计、用户体验设计;

5、熟悉企业供应链业务、财务核算预算业务,熟悉IT规划、建设、实施过程;

网络教学的评价 篇6

关键词:教学评价要求教学资源网络教学

0引言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网络学习在给人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由于它的准分离特征,也给人们带来种种忧愁。例如近几年来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质量就一直倍受人们关注,与此相关的网络教学评价也越来越受人们青睐。网络以其强大的交互性、数据收集管理的方便性,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功能的快捷性,成为当代教育评价领域的首选。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普遍使用带来了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由于网络教学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新事物,这方面的经验还很少,加之影响网络教学的因素很多,各个因素之间又互相影响,所以不易评价。但是,对网络教学的评价确实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是影响网络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教学网络的建设就带有盲目性。网络教学的目标就不明、方向就不清,就会影响网络教学的健康发展。

网络教学首先是教活动,而不仅仅是技术尝试活动,它的核心是教学而不是技术。网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作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因此评价网络教学的标准主要是看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技术是否很好地为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服务。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其承载的平台主要是网络课程,因此其教学效果主要应由学员、教员和网络课程进行评价。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所以在网络课程的评价中应整合对教学内容、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的评价。

1网络教学的概念

网络教学是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在网络现场教学模式下,教师讲课工作像以往一样准备讲课稿(word,ppt,pdf等文件格式),像以往一样按照约定的时间上课。所不同的是:上课的地点不再是集中的固定的现实地点,比如培训中心的固定班级,而是你们单位在这个网络系统平台上开设的固定班级,一个网络班级。上课的内容仍然是教师备课好的内容,只需要将讲课稿文件“打开”到讲课板上,整个网络班级的学员都能异地看到内容,当然前提是学生在规定的时间登陆到了该班级。

2网络教学的评价释义

网络教学评价是指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技术手段对网络学习进行的评价。网络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支持服务、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诸因素的全面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教学资源支持服务系统的评价。

3网络教学评价的效用

3.1网络教堂评价首先表现在它的反馈作用。网络学习者因其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更多地表现出一种个体性、差别性,因此更强调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3.2网络教学评价的效用还表现为纠正偏差。教师利用课堂评价技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观察,如了解学生正在学习的知识内容是什么、学习了多少知识和知识达到什么程度以及知识的增量和质量等。

3.3网络评价的效用还表现为激励作用积极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肯定度,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适度的否定评价往往能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焦虑感,知耻而后勇,更加勤奋努力。

此外,网络评价还特别强调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让被评价者透过他人的赞赏而受到激励。

4网络教学评价的特点

4.1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表现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多样化。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多层次。各学校根据专业性质和课程体系特点,考虑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和不同评价主体(来源于教师本人、同行、学生、专家等不同类型)设立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考核标准,建立多元的评价结构体系。

4.2评价结果的科学化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不仅采用综合评判的方法处理和公布教学评价的结果,同时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等级(如“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差”)而非具体的数字供评价者进行选择。同时,网络教学平台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使量化结果更加准确、及时。

4.3评价过程操作性强通过网络系统的交互,减少了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直接接触,评价者可以在自己最合适的时间参与评价活动,在增强了网络评价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的同时,增强了信息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以及评价的说服力。此外,网络评价缩短了评价的周期,降低了学校管理部门进行评价的技术要求。

4.4评价数据整理便捷:利用网络服务器,可以长期、动态地存储大量的评价信息,所有的数据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有利于进行检索、查找、增加、删除、计算、统计等一系列工作。

网络教学中的评价系统设计 篇7

网络教学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子范畴, 具备教育评价的三个方面的含义 (价值判断、评价发展、参照标准) 。然而, 网络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相比, 又体现出鲜明的特色:

1、评价的过程性

注重过程性评价, 强调对网络教学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了解学员的学习动态, 激励学员的学习兴趣, 利用及时反馈信息来指导、调控甚至补救网络教学与学习活动。

2、在评价主体上体现多元化, 进行综合性评价

综合性评价是指对学员个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能力的体现及发展等进行考察评估, 并结合终结评价即考试评价的结果, 对学员进行较全面的综合性评价。以往的教学模式中,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作出的, 往往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 学生只是被评价者, 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 没有评价的权利。这样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 不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也不利于学生主体的培养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不断进行思考, 不断校准自己的行为和目标之间的差距, 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行为, 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目标。

3、评价的实时性

网络实时评价是指学员完成作业后, 系统能及时对作业进行评价, 并把结果及时反馈给师生。网络实时评价体现了网络教学快捷、灵活的特性, 可以为学员的学习效果提供及时的反馈, 有效地监控、管理学习过程, 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学习的控制度, 并及时调整教学。

二、网络教学的评价要素

教学目标与测试标准是否一致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参照标准越是接近教学目标, 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就越接近理想的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具体化了的评价标准。作为一种规范, 评价指标体系是明确的、可测量的, 可被观察到的。

网络化教学可以从教师、学员及教学资源三方面进行评价。

三、评价学员的学习成果的具体实现

评价学习成果主要采用“逐步逼近法”。“逐步逼近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 不仅适用于个别化的教学, 也适合于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 而且避免了评估中的主观随意性, 最后的评估结果也符合学员的实际认知能力水平。由于它更适用于用计算机来实现, 所以在网络教学中多采用逐步逼近法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逐步逼近法是这样实现的:

1、学员登录时先检查是否存在该

生的认知能力记录表, 如果没有, 就对学员进行一次测试用于首次确认学员的综合认知能力值。值为[0, 500]内的任一整数 (取最大值500为了计算方便) 。0和500表示对应最弱和最强的认知能力。系统提供五种等级区段用来直观的显示学员的综合能力:

很差=[0, 100]、较差=[100, 200], 中等=[200, 300]、良好=[300, 400]、优秀=[400, 500]

在以后的逐步逼近过程中可以不断修正。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该生的综合认知能力值, 即“初估值”。

2、根据上次评估值, 我们在测试

阶段, 从题库中选取适合学员综合认知能力值的题目进行测试。根据做题的对错, 系统对“能力值”做出修正。

具体的算法如下:

if正确then能力值=能力值+每级别分值*试题难度等级

else能力值=能力值-每级别分值*试题难度等级

解释:级别分值可由教师设定, 系统默认级别分值为1分。

显然, 本次评估值与上一次评估值相比, 在对学员综合认知能力的评估准确度上又接近了一步, 如此继续下去。学员每前进一个阶段, 认知能力评估值要修改一次, 而每一次修改都要比前一次更接近准确值, 实现了利用“逐步逼近法”对学员的综合认知能力进行评价的功能。

四、结束语

总之,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弥补了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 是保障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机制, 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它弥补了目前我国教学评价过程中信息收集不足、很少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不足;另外评价结果的实时反馈对于指导、调控甚至补救教学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更加及时有效的帮助信息。

传统课堂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才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对于网络化教学这一全新的教育方式, 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质量保障体系也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基于互联网网络的远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J].开放教育研究, 2004, (1) .[1]余胜泉:《基于互联网网络的远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J].开放教育研究, 2004, (1) .

[2]姜宇:《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的基础和内容》[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7月第20卷第4期[2]姜宇:《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的基础和内容》[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7月第20卷第4期

网络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篇8

高校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 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由于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学生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学生评价多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 不但费时、费力、容易出错, 而且还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而采用网上评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对教师做出公正的评价。同时由于是计算机进行评价的计算, 评价结果的公平与公正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1、系统结构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网络系统的开发结构为C/S (Client/Server) 结构, 即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和B/S (Brower/Server) 结构, 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 对于C/S结构的一种改进结构。在这种结构中, 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的, 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 (Brower) 来实现, 主要的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 (Server) 实现。这样的结构设计, 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的负荷, 减少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 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C T O) 。因此, 本系统采用C/S结构开发。

2、开发工具简介

系统前台采用Dreamweaver 8设计用户界面, 后台采用ASP.NET作为开发工具, 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作为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

2.1 ASP.NET简介

ASP.NET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建立动态Web应用程序开发平台, 是一种建立动态Web应用程序的新技术。它是.NET框架的一部分, 可以使用任何.NET兼容的语言 (如Visual Basic、C#) 编写ASP.NET应用程序。当建立Web页面时, 可以使用ASP.NET服务器端控件来建立常用的UI (用户界面) 元素, 并对它们进行编程来完成一般的任务。它具有高效的运行性能、简易性、灵活性、可管理性等特性, 是目前主流的网络开发技术之一。

2.2 SQL Server 2005简介

SQL Server 2005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平台, 它使用集成的商业智能 (BI) 工具提供了企业级的数据管理。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引擎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 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

3、系统模块功能详细设计

通过对于使用部门的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 建立了本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前台的学生评教和后台评价管理两大部分。

3、1 前台学生评教

学生首先要选择专业和学期, 然后输入自己的学号和密码, 就可以登录到本系统对教师进行评价。这部分设计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个问题是学生评价只能进行一次, 不能重复进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建立一个评价标志位, 学生在进行评价前先判断该位是否已评, 如果已评则提示学生不能再进行评估, 然后退出本系统。同时通过此评价标志位可以统计出学生的参评率, 也能够查看未参评学生名单。第二个问题是评价数据的完整性问题。即学生只评价了几位教师后, 由于断电、断网等原因退出本系统, 则应认为此部分评价数据无效。应删除这部分数据, 重新进行评价。解决这个问题可使用数据库中的事务处理机制, 因为如果一个事务作为一个整体是成功的, 则事务中的每个任务都必须成功。如果事务中有一部分失败, 则整修事务失败。在前台模块中除了学生评教以外, 还可以进行密码的更改、对于使用本系统的留言等功能。

3、2 后台评价管理

后台评价管理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分为三级, 主管教学领导、教学秘书、教学管理员。使用者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 还应选择其对应的权限才能进入本系统。进入系统后, 根据用户权限的不同分别映射到不同的管理页面中。可以灵活利用session变量来实现此项功能。

3.2.1 主管教学领导实现的主要功能

对于主管教学领导来说, 他主要是能够查看教师的评价结果。可以全部查看, 也可以按系部查看, 还可以输入教工号来查看某教师的评价结果。从而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3.2.2 教学秘书实现的主要功能

(1) 学生本学期的课程和任课教师的安排。这也是学生评估的基础工作。

(2) 新专业的建立。如果没有此专业则不能导入此专业学生信息。

(3) 学生信息的导入。这部分功能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将本地已经做好的Excel文件利用文件上传对象上传到WEB服务器上特定目录上。第二步将WEB服务器上的Excel文件中的数据利用RecordSet对象读取出来, 并写入到SQL数据库中。

(4) 旧专业的删除。实现此功能时还应考虑到删除属于该专业的学生。

3.2.3 教学管理员实现的主要功能

(1) 在评估结束后, 清除学生评价标志位, 为下一次评估作准备。

(2) 根据教师担任的某门课程生成评分记录, 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效果。

(3) 统计各个系部的参评率, 并生成未参加评估学生名单备用。

(4) 为各系秘书建立或删除使用账号。

(5) 根据教师的评分情况生成排名表。

(6)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4、结束语

本系统自交付运行以来, 工作可靠, 性能稳定。学生普遍放映系统界面良好、操作使用方便。教师对于评价结果也都比较认可。本系统对于促进教师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评估工作量的不断增加, 其复杂性也越来越大, 这使得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势在必行。针对本校教学评估模式, 开发了基于B/S的网络教学评价系统。采用ASP.NET开发用户界面, 利用SQL Server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经过实际使用, 系统性能稳定, 运行正常, 完全能够满足教学评估的需要。

关键词:网上评教,C/S,B/S,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吴晓刚主编.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原理与实训教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翁健红主编.ASP.NET程序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3]梁晓晖主编.ASP.NET网站开发实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网络评价系统论文 篇9

关键词:客户,售后评价系统,设计,ASP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这就迫使学校采取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高质量的辅助软件来管理学校的各项运作,以提高本学校的劳动生产率以及人员效率。

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领域和行业,这就要求企业应用软件来辅助管理,特别是对于客户对售后的评价尤其重要,这就要求企业能及时并准确地对评价做一统计,应用客户对售后评价系统不仅提供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科学的统计方法可以对各个数据一目了然。

1 系统概述与特点

1.1 系统简介

售后评价系统利用软件使得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以及售后的评价提供了闭循环的控制,从而使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很好的信息反馈,本系统提供参数进行专门化分析处理数据,节省人力。本系统还可以对大量原始数据得到很好保存,数据库可以对数字信息实现永久性的保存,能随时对数据进行汇总、对比,调用、分析处理等。本系统基于C/S模式属独立应用软件根据需要开发而成[2]。

1.2 系统特点

首先这个系统界面简单容易操作,客户可以根据满意程度打分,打分范围在0到10分,对于不想打分的客户也只需要在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前用鼠标打上钩即可,还可以对产品提出意见,并投诉。具有操作简单界面形象具体,涉及评价完整的特点。其次本对系统操作要求较低,具有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即可,只要对产品和售后有一定了解会浏览网页即可成为本系统管理人员。最后大量数据实现电子化处理。原始数据输入后,在数据库中可以永久保存,并自动分析汇总比对。本系统还具备对计算机硬件要求较低的特点,只需运行WindowsNT/Windows9x+IIS即可。所以本系统简单而实用是企业售后的一个必备软件。

2 结构设计

2.1 结构设计特点

帮助人们跟踪事务是数据库的特点之一,订单、产品、客户、服务、员工、电话等都涉及到数据库。近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已应用到网络的数据库以及公司内联网的数据库。

网络环境下客户对售后评价系统的设计是基于网络下ASP+SQL Server完成。最近随着网络技术飞速猛进发展数据库成为一门关键技术,应用数据库的关键技术是数据库的设计。为此就要理解系统的需要。把设计转化为数据库的同时要实现数据库完备高效利用的目的。

不同的客户在售后评价系统中注册不同的用户名,注册后可以对满意程度打分,也可以在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前打钩,还可以对从产品生产、销售、物流、售后的某一项打分也可以投诉。在后台系统自动对各个环节和数据自动统计,分析,并生成表格的形式。在前台客户可以及时看到满意率,不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还可以看到每个月的汇总情况。这样可以做成动态的不断更新的数据。

2.2 系统功能模块

本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由成组:(1)客户注册并对产品售后进行评价。(2)基本信息的录入。包括打分、打钩、修改、删除信息,更改评价,更改用户名和密码等。(3)客户对售后评价系统的汇总、分类统计并自动生成Excel文档。本系统采用网页化数据界面,为了给客户和工作者减少视觉疲劳采用了漂亮、温馨的色彩风格。操作简单形式灵活,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并实现了应用化大众化的目的。

3 应用设计

3.1 数据库应用设计

最常用的Web程序设计技术是ASP。数据库存取时使用了ADO技术。众所周知的Microsoft就是应用了ADO作为数据存取技术。ADO是ODBC、DAO、RDO、OLE—DB等技术发展演化的结果。[1]

与底层数据供应程序是靠ADO中的Connection对象代表连接的。Connection对象调用Open方法来实现与数据库的连接。

其与SQL Server的连接的具体程序如下:

3.2 用户界面设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设计者只有设计了美好的界面,用户才能享受美好的视觉效果,本系统从界面的合适性,界面的风格界面的美丽三个方面入手制造而成。

(1)界面的合适性,基于界面的合适性是要求界面以实用为准,以够用为度,既要追求外观视角美,又强调朴素淡雅,既没有多余的元素造成界面失真华而不实,又要满足客户的心理和需要。

(2)界面的风格。设计者注重了人们在常用的软件的习惯。并且尊重人们的习惯,商业软件习惯于设置F1键为帮助热键。在此系统中一样,也把F1键设置为帮助热键。并且配置系统说明。从而使该系统和常用软件系统保持一致性[3]。

(3)界面的美丽。本界面以绿色作为主色调既能调节视觉疲劳又能耳目一新,用户不仅视觉上效果好,而且实用方便快捷、实用,这使得本系统不仅具备外在美还具备内在美。

4 关键技术

本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客户对售后评价的汇总,具体应用方案为:

5 结语

网络环境下客户对售后评价系统的设计是基于ASP语言开发而成。本系统可以通过客户的评价及时反馈产品销售,服务和物流方面的信息。从而可以促进企业改进质量,改善服务,本系统的汇总统计数据一目了然,省去大量人力统计计算,从而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

参考文献

[1]黄明,梁旭.ASP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闫菲.软件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网络评价系统论文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方法

1安全评价相关概述

1.1安全评价的定义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 通过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辨识、分析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并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严重程度进行判断, 以此为防范措施的制定和决策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安全评价在国外也称风险评价或危险评价。安全评价不仅需要安全评价理论作支撑, 而且需要理论和实际经验相结合, 两者不可或缺。

1.2安全评价的目的

(1) 对计划、设计、制造和运行等全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进行考虑, 并将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固有的危险因素找出, 从而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的目的。

(2) 定性或定量预测事故, 得出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 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3) 通过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相关规定, 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而为实现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条件。

1.3安全评价的作用

第一, 有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宏观控制企业安全生产。

第二, 有利于选择合理的安全投资, 使安全投入和可能减少的负效益达到合理的平衡。

第三,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评价可以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 对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 对系统和各部分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价, 从而使企业达到安全的规定要求。

第四, 有利于增强企业对灾害事故的应变能力, 降低事故或重大恶性事故发生的次数。

第五, 有利于保险公司对企业实行风险管理。

1.4安全评价的特点

(1) 安全评价是以事先分析和消除危险为目的进行活动, 具有预测性。

(2) 安全评价具有以表示危险程度为主要指标的特点, 可以在早期设计阶段将危险降到最小化。

(3) 安全评价对技术工程的制约不完全依赖既定的规程及标准, 而是预测技术工程可能产生的损失或伤害,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从而避免损失、伤害的发生。

2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的研究积累不足

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不仅是一个管理问题, 而且是一个技术问题。对于科学的安全评价来说, 需要有理论、 方法、技术和工具等作支撑。但是, 在我国科学研究项目中, 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项目非常少, 且对国际上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发展的了解、分析等也不够系统和深入。如今,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应用的拓展, 风险不仅来自于信息技术平台, 还与各个行业的应用、生产及服务特性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目前, 只依靠IT企业对通用技术平台的脆弱性进行分析是不够的, 且对了解和掌握具体行业、部门的资产、风险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 不仅需要对IT技术平台共性化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 还需要对不同行业部门的个性化风险进行深入研究, 以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系统安全评价的全面性。

2.2缺乏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的规范化标准

按照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维护管理规定中的要求, 必须要明确责任, 将安全评价的任务、责任、过程以及程序制定规范的标准进行统一, 并将其落到实处。否则, 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工作的效果就会受限于各部门和个人的认识, 从而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程度参差不齐现象的产生, 从而难以达到维护管理规定中的要求。

2.3缺乏有能力进行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 严重缺乏有能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被评企业更是缺乏有能力进行配合的人员。对于一些已开始进行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的企业, 基本上是骨干成员边学习边培养业务人员, 边进行安全评价。

2.4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的角色和责任混乱

对于安全评价来说, 它是一份责任性极强的工作。比如: 安全评价中应该有什么人参加?他们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角色?这一系列问题还未有明确的答案。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中, 常出现评价方和被评企业双方不满意的情况。如今, 在实施安全评价工作中, 被评企业的实际配合存在不足之处, 限制较多, 使评价方很难了解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同时, 一些企业的安全评价工作没有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和安全建设相联系, 只是为了安全评价而评价, 从而造成安全评价的结果缺乏严肃的认可。另外, 安全评价后, 如果没有针对评价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就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3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的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 现代社会正面临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问题。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应具备科学性、有效性, 在满足人们工作、生活需求的同时, 也必须确保其安全性。为此, 必须建立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体系。

3.1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的工作机制

第一, 根据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 提出组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的工作, 对其过程、 任务和程序进行规范, 对使用者、建设者、运行者、管理者、 共享信息和业务系统者以及主管部门等各方的职责进行明确。第二, 根据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 建立重点安全评价监管和督察体系以及各部门的全评价工作指导机构, 对组织安全评价工作的管理和部门的协调机制进行建立和完善, 从而有效促进相关资源的管理和共享, 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的水平。第三, 通过培养多层次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专业队伍, 对组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服务的资质认证和行为规范进行完善, 以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的服务水平。第四, 通过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核心技术的研究, 可以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的竞争力。第五, 通过建设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重视安全评价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从而使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管理更加规范化, 最终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

3.2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的状况

对涉及组织电子政务、国防系统等重要信息系统开展安全评价活动, 分析其风险, 深入研究其分级保护策略, 制定安全评价策略。通过开展安全评价活动, 总结经验教训加以推广, 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4结语

综上所述, 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价是安全防御过程中的重要技术, 是以计算机系统安全为目的,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对计算机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这样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以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网络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 篇11

【关键词】网络教学评价体系 建设 指标评定标准

一、引言

如今,网络课程已经深入到各大院校中,随着异地教学的兴起,学习不再局限于固定教学环境中。但是,在网络教学的发展中,关乎网络教学命脉的教学质量问题仍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管,无法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因网络教学质量的不确定性,导致社会对网络教学仍存有很大歧义。本文基于网络教学的实体教学环境,对网络教育的在线课程制定了综合评价体系,以此评定网络教学的各项指标,综合判断教育质量,对网络教育的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1-2]。

二、网络教学基础环境

网络教学是网络课程的统一体,各类课程的教学结构与普通的教学环境相类似,从整体上分为教育技术、教育理论两大方面。这两方面又可进行细分,在教学技术中可分为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其中,硬件技术主要指网络教学的硬件设备及功能,包含了课程内容、多媒体、网络工具、计算机、服务器等;软件技术涉及网络教学的基础平台及功能,包含了教学软件、学生软件、管理软件、安全软件、测试及维护软件、用户软件等方面。而教学理论则分为教学原理和交互距离理论,其中,教学原理包含了教育哲学、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动机、教学策略、教育文化;交互距离理论涉及教、学和交流的主要内容(教学变量、学习变量、学术交流、交流变量和扩展变量)。网络教育的基础结构的具体特征,主要从传统教育结构中衍生出来,结合计算机及网络平台,融合多种相关技术的教育方式。

三、评价体系的建设

根据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针对异地教学的特有环境,秉承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宗旨,本文将网络教育实际过程进行总结归纳,设计出网络教学评价体系,以网络教育的特征、功能为主要引线,以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将网络教育的实际成果通过数据考核的量化指标进行评估,通过分析得出最终结果[3-4]。在理论研究中,网络教育的基础结构可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解研究,以达到量化指标的目的。具体指标的权重以泰尔指数的分析为准,指标体系详见右表。

四、指标评定标准

在制定了评定指标体系后,根据体系的各项数据采集相关指标,以指标的评定得分为准,最终评估教学质量。部分指标的数据项目:网上作业题目设计新颖,教学资源说明详细,根据具体课程内容可以进行交流反馈,教师的反馈对我很有用,我能够按时在网上提交作业,我可以组织以小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课程时间内介绍的

五、总结

在网络教育中,实现教学质量的量化评定,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决定了一个新兴教育模式的成败关键。网络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其直接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内容选取等有关,将网络教育课程纳入教学系统绩效中进行评价更有利于被评对象的明确化和更新,有利于教学设计知识的扩充。

【参考文献】

[1]李辉.网络精品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02): 57-59.

[2]王佑镁.MVU优质在线课程标准及其评价体系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01):46-49.

[3]陈庚.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R].全国高校教师培训中心工作会议,2007-11-8.

网络评价系统论文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资料来源于北京市顺义区CDC免疫规划科收集的《疫苗冷链监测系统》中相关登记和报告。 告警设置:1号冰箱( 只存放脊髓灰质炎疫苗) 标准温度设置为 - 20℃以下,高于 - 20℃即出现告警,其他冰箱标准温度设置为2~8℃,高于8℃或低于2℃即出现告警。短信发送设置:超出标准温度范围30 min、温度恢复后均立即向管理人员发送短信,每日18:00~ 次日8:00定义为非正常上班时间。观察分析时间段为2013年4月1日0时到2014年3月31日24时。评价的数据是该系统运行1年来存储的实时温度监测数据,评价的内容是该系统对全区疫苗冷链设备温度运行状况实时监管的能力,包括发现故障或报警的能力、短信提示能力等。

1.2 方 法 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10 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温 度 监 测 频 率 、 连 续 性 、 直 观 性 分 析 《 疫 苗 冷链 监 测 系 统》 是 每 分 钟 采 集 1 次 温 度 , 全 天 共 采 集1 440次温度。能够显示实时温度并描绘出实时温度曲线,以某接种单位为例,如图1所示,蓝色标注的为正常温度范围; 同时能够回顾过去任一时间段的温度情况, 并能描绘出某一时间段的温度曲线图, 如图2所示, 曲线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某冷链设备任一时间段的温度运行情况, 对于预防接种单位判定冷链设备运行状况提供了客观依据。

2.2告警情况共监测到告警53 779次,其中持续时间在0~30 min的50 732次, 占94.33%;31~60 min的1 760次, 占3.27%;61~120 min的688次, 占1.28%;>120 min的599次,占1.11%。见表1。

2.3告警持续30 min以上情况分析告警持续30 min以上共监测到3 047次, 其中接种单位13药剂科出现的次数最多, 占22.71%; 其次是接种单位11,占14.11%。 告警出现最多的冰箱是1号冰箱共856次,占28.09%;其次是4号冰箱共841次,占27.60%。 见表2。

2.4告警时温度范围在监测到的53 779次告警中, 出现在1号冰箱( - 20 ℃以下)4 518次,其他2~8 ℃冰箱49 261次。 其中超温范围小于1 ℃的52 983次,占98.52%;1~2 ℃的538次, 占1.00%;2 ℃以上的258次,占0.48%。

注:13 号为某单位和该单位的药剂科,另有一单位始终未告警。

2.5不同时间段出现的告警次数和短信发送量情况在监测到的53 779次告警中, 发生在非正常上班时间的最多,为29 425次,占54.71%;发生在上午9 964次,占18.53%;发生在下午的14390次,占26.76%。告警短信发送了19 219条,其中温度超限告警短信9 834条,占51.17%;温度恢复短信5 505条,占28.64%;外部停电短信2 542条, 占13.23%; 外部供电恢复短信1 338条,占6.96%。

2.6区CDC对冷链系统管理能力以往人工监测由各预防接种单位独立完成,区CDC无法实时获知某个预防接种单位疫苗冷链设备运行情况。当前的《冷链监测系统》 , 区CDC能够实时看到全区各个预防接种单位疫苗冷链设备运行情况, 并通过分级告警短信使CDC能够及时获知各个冷链设备温度异常情况, 极大地提高了全区的疫苗冷链系统管理水平。

注:13 号为某单位和该单位的药剂科,另有一单位始终未告警。

3 讨 论

疫苗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链设施、设备,包括冷藏车、疫苗运输工具、冷库、冰箱、疫苗冷藏箱、疫苗冷藏包、冰排及安装设备的房屋等,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疫苗冷链系统是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素( 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 的工作体系。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是疫苗质量及免疫规划工作的基本保障。疫苗储存、运输网的健康运转对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的目标, 保证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2]。无论是活疫苗、灭活疫苗或亚单位疫苗都是由其内在不稳定的有机多聚体构成, 生物完整性和活性的丧失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温度。将疫苗贮存在正确的推荐温度下是至关重要的, 可将疫苗的效价保持到预防接种时[3]。现有的温度监控手段大多是采用人工加一定的温度测量设备进行,不仅耗费人工,成本较高,而且监测的数据大多以纸面方式保存,或是基于单机计算机保存,这些传统的温度监测手段,缺乏监测数据的持续性。李丹荣等[4]建议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疫苗冷链监测系统,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为消除疫苗流通各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有力保障。陈伟等[5]报告了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预防接种门诊冷链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是设计一种适合基层预防接种门诊使用的冷链设备监测系统。周春宁等[6]报道了江苏省冷链温湿度定点实时监测网络平台系统在疫苗储存、运输中的应用效果,实现了冷链系统全程自动化管理。

2013年4月,北京市顺义区建设了“顺义区疫苗冷链网络实时监测系统”, 系统以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 RFID) 温度无线传感技术、云计算等最前沿的信息技术为支撑, 建立一套完整的冷链监测技术平台。在需要监测的冷链设备端,安装实时温度监测设备,每分钟采集1次温度传送到网络服务器。实现了在任何一个可以登陆互联网的终端( 计算机、手机等) , 区CDC可以实时监测到各接种单位冷链设备内的温度和超温报警等情况, 可准确掌握当前或过去任意时间段冷链设备运行状况, 出现异常情况可通过手机短信向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和各级领导分级报警,使故障能得到及时处理。马寅等[7]报告的基于物联网基础的疫苗冷链监测系统值得在疫苗管理领域推广。

系统运行1年共监测 到53 779次告警 , 其中94.33%的告警持续时间少于30 min,98%以上的告警温度小于1℃, 结合日常工作绝大部分的冷链设备告警是因日常工作中开关冰箱门、拿取疫苗或设备自身化霜等引起的。发现告警持续120 min以上的599次,1号冰箱 - 20℃以上的28次, 其他2~8℃冰箱10℃以上88次,55%的告警发生在非正常上班时间,断电告警1 687次,发送告警短信19 219条,通过该系统实时监测,发送短信,特别是非正常上班时间对疫苗冷链设备的监测,使工作人员及时获知了告警,并对告警进行了有效处置。从监测数据上来看,该系统确实做到了对疫苗冷链设备的实时监测, 对于存放的疫苗是有安全保障的, 虽然有部分超温报警情况, 但持续时间都较短, 持续时间超过2 h的均已及时把存放的疫苗转移,不会对疫苗质量产生影响[8]。

通过全年数据分析, 还可以看到个别接种单位药剂科的冷链设备报警率远高于保健科的冷链设备,原因主要是药剂科工作人员日常接受疫苗冷链管理培训机会较少,管理意识较差,不符合北京市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要求设专人管理疫苗冷链设备并定期参加专业培训的要求[9]。同时还发现个别冰箱的报警率高于其他冰箱,通过该系统监测平台,不仅可以提供实时的温度监测服务,而且作为云计算的核心,能够提供冷链设备的温度数据分析功能,可以作为调换、淘汰冷链设备的参考分析依据。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分析和评价北京市顺义区疫苗冷链网络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况,以提高监督管理水平。方法 收集物联网技术引入疫苗冷链管理后的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监测33家接种单位136台疫苗冷链设备,监测到报警53 779次;94.33%的告警时间持续在30 min以内,告警时间持续2 h以上的仅占1.11%;98%以上的告警温度小于1℃;54.71%的告警发生在非正常上班时间;共发送告警和告警恢复短信19 219条;药剂科冰箱报警率高于其他冰箱。结论 该系统对全区疫苗冷链设备做到了实时监测,及时发现了告警并发送短信,特别是对非上班时间的监测,有效地减少了疫苗冷链事故的发生,是疫苗安全的有效保障之一。

上一篇:山东水泥价格疯涨下一篇:传统纸媒如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