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评价系统(精选12篇)
管理评价系统 篇1
为了更好地发挥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活动的通知》要求, 对全省25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管理评估。
1 评价因素与方法
根据《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技术规范》 (LY/T1726-2008) , 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包括规划设计、权属、管理体系、管理队伍、管理制度、保护管理设施、资源保护工作、科研与检监测工作、生态旅游管理、监督与评价等因素。
评价方法是按照自然保护区评价内容分规划设计评价、权属、管理体系评价、管理队伍评价、管理制度评价、保护管理设施评价、资源保护工作评价、科研与监测工作评价、经费管理评价、社区协调性评价、生态旅游管理10大项, 34个小项, 每项赋予一定分值进行综合计算, 综合分值100分, 85~100分为优, 60~84分为良, 59分以下为差。
2 评估结论
根据评价因素与方法, 河南省有效管理质量评价为优的有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4个。有效管理质量评价为良的有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21个。
3 主要成效与经验
3.1 主要成效
3.1.1 管理体系
河南省各自然保护区基本上都按照规划要求进行了管理局、管理分局、管理站、保护点的建设, 检查站、检查哨卡的设置符合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 形成了局—站—点3级管理体系。太行山、伏牛山、黄河湿地3个跨行政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行局—分局—站—点4级管理体系。
3.1.2 管理措施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各自然保护区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要求, 经地方编委批准建立了独立的、规格相符的管理机构, 且机构内部设置合理。
二是优化人才结构。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都有一批高素质、年轻化的工作人员, 中等以上学历或持有专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占人员总数的比例均在20%以上, 有些自然保护区能达到50%以上, 近年来, 有不少本科毕业生充实到自然保护区队伍中来;同时各自然保护区每年都组织职工参加各种培训, 不断提高人员专业化水平。
三是完善制度建设。各自然保护区均编制了各自的制度汇编, 涵盖野外巡护、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人事劳动等一系列制度, 做到人手一册、制度上墙, 并按照各项制度抓好落实, 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四是抓好区域控制。各自然保护区都能够积极开展巡护工作, 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核心区和缓冲区, 并有效防止火灾和偷猎盗伐现象的发生。
3.1.3 管理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多数都根据建设规划要求完成了一期工程项目投资, 建设了办公用房、保护站、保护点、界桩界碑、宣传标牌等基础设施, 购置了一批保护管理工作常用和必备的设施设备, 如巡护车辆、电脑、照相机、GPS、望远镜、防火器材等。国家示范保护区内乡宝天曼、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完成了3期建设。省级自然保护区在经费紧缺的前提下也积极筹措资金, 进行了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生态系统与关键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提高了自然保护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湿地生态系统明显好转, 鸟类数量逐年增加, 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连续3年监测到大鸨在此越冬, 曾一次监测到96只的大群, 越冬灰鹤数量明显增多, 曾一次监测到1 200多只的大群, 野生动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种群资源得以不断恢复和扩大, 种群的数量及生存质量均有了长足的进展。
3.2 管理经验
3.2.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全民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意识
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连续3年累计印制湿地知识台历9 000份、宣传画册2000份、宣传单10 000份、宣传折页3 000份、制作宣传展板40块, 举办观鸟活动7次、进行媒体宣传3次, 每年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多形式宣传湿地保护, 并采取走进学校, 走进社区的形式进行宣传, 在自然保护区沿线的中小学校开展湿地保护知识讲座。特别是在人代会期间, 将湿地保护宣传展板放置在人大代表住宿地进行宣传, 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濮阳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截至目前已在“湿地中国”发表信息600余篇, “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大河网”等先后转载相关新闻报道20余篇。利用舆论平台提升了社会各界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重视程度。
3.2.2 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协作, 搞好科研与监测工作
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环境研究所联合建立了宝天曼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修建了碳通量观测塔、水文水质监测站、自动气象站、坡面径流观测场、固定观测样地等观测设施, 购置了一系列专业仪器设备。并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院、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通过持续的科研工作, 及时监测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资源演替变化, 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该自然保护区还与加拿大人与生物圈委员会、美国哈佛大学、日本静冈大学进行广泛的交流, 通过对外合作交流提高自然保护区在林业生态专业领域乃至社会上的知名度。
3.2.3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 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
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4 027hm2, 其中水域面积36 695 hm2, 野生动物保护和环境监测是日常重点工作, 该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副处级单位, 县政府党组成员任管理处主任, 有利于与渔政、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的协调, 建立了每月一次联席交流机制, 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对破坏湿地资源的苗头和案事件及时通报, 共同打击, 始终对破坏湿地资源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3.2.4 积极开展生态旅游, 为自然保护区工作提供支持
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审时度势, 顺应旅游业发展的大潮流, 结合自身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保护区抓住今年省委批准建立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的机遇, 积极推进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 投入数百万元资金加强旅游景区基础建设, 扩建道路, 维修景区设施, 完善基础条件, 升级电力及通讯设施。在巩固完善原有登山古道、灵化寺生态景区的基础上, 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又开发建设了长生谷、波尔登两个生态旅游景区。2009年旅游门票收入达到200余万元, 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目前旅游收入已经成为保护区的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保护区从旅游收入中拿出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员工福利发放, 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促使自然保护区事业与生态旅游相互促进, 相互发展。
4 主要问题和建议
4.1 管理体制不顺, 机构规格偏低
一是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没有管理局机构, 目前由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代管;二是河南伏牛山、太行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总站挂靠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管理职能不强;三是河南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 其中7个为处级单位, 还有2个为正科级单位, 规格偏低;四是市县级保护区管理部门规格不一, 职能偏弱。建议设立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赋予一定职能, 统一全省自然保护区机构级别。
4.2 经费不足, 制约保护区发展
河南省自然保护区普遍存在职工工资没有保障、事业费少、缺乏科研监测经费的问题。有些自然保护区实行差供或定补, 财政拨付的经费很难满足人员工资和事业费, 保护区职工待遇偏低, 难以吸引高层次技术人才, 基础设施和科研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严重影响了保护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建议将自然保护区列为全供事业单位, 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并加大对科研监测经费的投入。
4.3 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科研与监测工作进展缓慢
全省自然保护区从业人员中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只有253人, 其中高级职称仅36人, 占从业人员的0.94%。科研方面除了8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开展了科研项目外, 其它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工作仍是空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工作处在对主要保护对象不定时监测阶段, 不能满足保护区科研工作的需要。建议引进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 对现有技术人员加强培训和交流, 增强科研力量, 积极开展科研与监测工作。
4.4 法制建设薄弱, 行政执法不力
全省只有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经由郑州市政府制定颁布了《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其他自然保护区都没有针对本保护区的管理办法。绝大多数保护区管理局没有行政执法权, 影响了保护区内执法管理。建议加强保护区法制建设, 落实“一区一法”。赋予保护区行政执法权力, 并进一步明确自然保护区的执法权限, 加大对破坏保护区资源的打击力度。
4.5 湿地权属不统一, 管理难度大
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对区内集体林和滩涂地没有土地所有权, 由于在政策及补偿落实上均缺乏相应的措施, 因此保护区管理部门无法对保护区内进行有效管理。建议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鼓励群众多渠道创业。在国家大力投资建设的同时, 省、市、县财政应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如对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停止捕渔、采沙业等造成的群众减收给予适当经济补偿。并对受影响的群众转向其他行业创业给予资金的扶持 (例如优惠贷款等) , 从而使群众积极支持湿地保护工作。
管理评价系统 篇2
我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品德,我有良好道德修养,在大二时加入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当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坚持把国家、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素质。我积极参加学校、系和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身体健康,体育合格标准达标。在心理方面,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校期间,曾担任地理科学专业学习委员,参与组织领导班里各项活动。专业团支部多次被评为优秀团支部,组织开展的摄影展、书法比赛和其它各种活动深受好评。
管理评价系统 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框架;指标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完善。利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效率,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目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很多。针对众多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其评价体系的研究已有成果,而且评价方法也有很多。但是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框架进行搜索,没有得到相关的内容,而且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有不足之处。为此,本文以“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框架研究”为题,试图建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框架,从而促进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框架研究的现实意义有以下几点:
1.提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水平。通过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框架的研究,为评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同时提升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水平,一方面使得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有了努力目标,使得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更加明确,有较强的操作性;另一方面,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和进度提供了尺度,使得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者能针对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改进,从而提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水平。
2.培育档案系统软件市场,逐步形成系统软件优胜劣汰的机制。建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框架,能够促进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发展,对于优秀的、能够适应档案实际工作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以之为参考标准和借鉴,并继续发展完善;对于需要改进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促使其改善和进步,从而逐步促进系统软件的优胜劣汰机制。
3.进一步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而研究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可以加强数据库的建设,有利于优化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甚至整个档案信息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从而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框架的设计原则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框架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使得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有个更科学、全面准确的认识,进而为评价、指导和推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客观的参考和数据支持,使得信息系统更加完善,产生更大的效益。具体的设计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全面性:评价范围综合全面,涵盖范围广。②系统性:评价体系逻辑性强,有层次性;横向指标间并列无包含现象,纵向指标间上层指标涵盖下层指标。③适用性:适用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与需要,评价指标的含义明确,资料收集方便。④先进性:能反映出当时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技术和最新的管理理念。
三、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的框架
根据上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框架的设计原则,及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功能特点和职能特点,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框架,笔者设计了两层指标。如表1所示。
1.系统功能。系统功能是指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出发,是针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要求而提出的指标。①数据管理功能。数据管理功能就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对各类档案目录及原文信息进行管理的功能。数据管理对象——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对象包括文本信息、图像信息、音频和视频信息。目录、全文:对各类档案目录及原文信息进行管理。实时处理: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性的处理。定期数据备份:应用数据库做好记录,以便查找错误来源;每次修改时,应使备份修改前、后的内容并保存,以备查阅;系统出现故障时,用备份文件恢复数据库。数据输入、存储、修改、删除:即具有数据库的建立、修改、删除,档案数据的输入、存储、修改、删除等功能。数据格式统一: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档案数据,其文件格式均应尽量采用通用文件格式。②整理编目功能。能为用户自行设置实体分类方案预留空间:具备数据采集、类目设置基本功能,并能满足自动按照分类类目进行分类和排序。能自动生成各种排列序号,并能由用户自主修改、重排:能自动生成档案管理所需各种排列序号,并能由用户自主修改和重排序。能自动生成符合相关标准的各类目录和备考表。具备统计功能,并能生成相应报表。具备打印输出功能:能打印输出各类目录、统计报表。③检索查询功能。提供简单查询:能够设置题名、责任者、形成时间、主题词、分类号等检索项,而且根据用户需求,还可设置文件编号、档号等辅助检索项。提供多条件组合查询,并能对常用检索途径进行优化:对档案信息数据进行多种途径检索查询的基本功能,并具备借阅管理等辅助功能,满足用户对查全率、查准率的要求。设置目录检索、全文检索、图文声像一体化检索等功能。对查询结果进行显示、排序、转存、打印、选择输出等处理。④辅助管理功能。对档案的时间、来源、责任者、数量、载体等进行管理:对征集、接收、移交档案的时间、来源、交接人、数量、种类、载体等进行管理。对档案保管期限变更、密级变更、鉴定销毁等进行管理。
2.系统性能。①可靠性。对于系统可靠性,比硬件可靠性更难保证,会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是系统性能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用户权限管理,实行严格的制度:对系统实行访问控制,防止越权操作的技术措施。数据加密,具有相应的密级识别:数据保护,必须保证系统对档案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传递、使用和销毁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并在各项操作中有相应的密级识别。对于涉密系统还应有严格的数据加密措施。系统日志管理:系统日志管理应提供独立于操作系统的电子文件、档案查询日志记录功能,包括上机人姓名、访问时间(年月日时分)、所用微机编号、查询内容、利用方式(阅读、修改、拷贝、打印),并提供详情查询功能。日志文件保存时间应不少于两个月,需长期保存的日志文件应可自动转存备份。安全保密监控等功能:能对系统中各种操作实现严格的监控并加以记录。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提供数据备份与恢复处理功能。②可扩展性。系统的维护、扩充、修改:系统的维护、扩充、修改是要经常进行的工作。留有相应的功能拓展接口:各使用单位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档案管理软件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分阶段实现本规定所要求的各种功能,但必须留有相应的拓展接口。③先进性。方案、结构、功能、通讯、使用、安装等综合性能:先进性是指所建信息系统在总体上是先进的,是能产生较大效益的,而且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④通用性。应用范围:应用范围可以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级各类档案馆,包括政府行政部门、高校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各类档案馆。适用对象:适用于集体和个人,包括上级领导和下级职员。
3.系统利用。①界面友好性,用户使用信息系统方便,基本操作功能易于掌握:对于用户而言,通常不太了解信息技术,他们需要的是方便,越方便越好,方便是很有吸引力的。人机界面简洁美观:界面美观大方,不繁琐,有自己的风格特点。②准确性。信息系统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用户查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系统提供的信息能够提高用户查询档案信息的全面和准确率。③实用性,实现档案管理功能:对于用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能否实现预期的档案功能。提供决策支持:对用户来说,没有必要关心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复杂程度,能否在日常事务中对决策和管理的支持才是重要的。④及时性。信息本身的时效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要由有时效性,不要有太多过时的信息。提供信息的及时性: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来说,信息的及时提供并能使用是用户极为关心的事情。及时提供信息,决策者就可以及时作出决策。
4.系统效益。①经济效益,收益/成本:即可以用货币来衡量,可以对企业产生有形的影响。②社会效益,辅助决策、提高工作满意度、增加用户亲切感、改进单位形象:主要是指对单位产生无形的影响。由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有其应用的广泛性,种类繁多,指标体系的设计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视具体情况而缩减。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框架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它所面临的问题涉及到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想要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框架完全阐释清楚,还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做基础,需要丰富的科学理论做指导。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能提供一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建议与启迪,为其建设和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于本海.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J].煤炭企业管理,2004,(5).
[2]张新红,郑丕谔.基于神经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学报,2002,(10).
[3]许茂伟,梁萍.信息系统评价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4]雄开盛,董兆鑫.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6).
[5]张学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现状与对策[J].档案管理,2006,(3).
[6]郑柏杰,李志仁.档案管理信息系统[J].信息技术,2000,(3).
[7]郭志敏.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档案,2003,(5).
[8]钱毅.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J].浙江档案,1998,(10).
管理评价系统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与检索策略
于2014年7月用计算机检索万方、 维普和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13年12月。维普和知网数据库以标题或关键词包含“综合评价”作为检索条件,同时限定学科领域分别为:预防医学卫生学;医药卫生科技领域下的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万方数据库以综合评价作为检索词进行基本检索,限定学科领域为预防医学卫生学下的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 ( 1 ) 中文文献 ; (2)综合医院;(3)医院管理评价 (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质量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4)有确切研究方法的文献。
排除标准:(1)非中文文献,包括英文文献翻译后的中文文献;(2) 非综合医院,包括儿童、肿瘤、胸科等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乡镇卫生院); (3)临床评价、卫生评价(环境卫生评价、营养卫生评价、劳动卫生评价等)等非医院管理评价;(4)单纯理论或方法学介绍;(5)重复发表文献;(6)未使用综合评价方法等其他无关文献。
1.3文献质量评价
本研究参考李幼平教授关于政策研究文献的质量分级方法[3,4],将文献质量分为5级。A: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卫生技术评估;B:政策文件及政府报告;C:有确切研究方法的文献;D: 综述;E:专家意见。
1.4统计资料提取与分析方法
由两位研究者独立严格对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如遇分歧,则通过讨论或征求第三方意见解决。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建立信息采集表,对文献发表年限、管理领域、指标体系建立、权重设置、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文献检索与分级结果
按照检索条件,初检出文献5714篇,其中维普1946篇,万方1766篇, 知网2002篇。对照纳入与排除标准, 阅读标题与摘要后排除3896篇。通过Note Express软件查重后排除632篇。进一步阅读全文后,排除491篇,其中单纯理论或方法学介绍93篇,非综合医院199篇,未采用综合评价方法等其他不相关文献157篇,表达不明确阐述不明的18篇,卫生政策评价9篇,未找到全文9篇,重复发表文献6篇。最终纳入文献695篇,其中系统评价1篇[5],为医疗质量管理领域中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的系统评价;综述19篇,主要是阐述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管理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献分级以有确切研究方法的文献居首,占全部文献的97.1%,具体分级结果见表1。
2.2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2.2.1年代分布。在本研究检索时间内,关于综合评价方法在综合医院管理中应用的发文数量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见图1)。
2.2.2领域分布。医院管理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以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管理活动过程[6]。参考相关资料[6,7,8,9],按照评价目的的不同, 对医院管理领域进行分类。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综合评价方法在我国综合医院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其中,以在医疗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最多,占65.8%(457/695),详见表2。
2.3指标体系建立情况
综合评价方法在我国综合医院管理中应用的一般步骤为确定评价目的—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选择评判方法—评价和分析。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29.6%(206/695)的文献直接列出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但没有阐明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总被引频次为622次,被引频次最多的方法是文献资料分析优选法,占77.3% (481/622),其次是专家筛选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等, 占17.1%(106/622),数理统计法占5.6%(35/622)。有92篇文献联合使用2种以上方法进行指标的建立和筛选, 占13.2%(92/695)。有21篇文献对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占3.0%(21/695)。
2.4权重设置情况
纳入文献中,探讨权重设置的文献占43.9%(305/695)。权重设置中使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主观定权法较多;采用主客观定权法相结合的文献占5.0%(35/695)。被引用频率前6位权重设置方法的被引用情况见表3。
2.5综合评价方法使用情况
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了一系列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常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数法、功效系数法、密切值法、 秩和比法等;二是多元统计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三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四是其它一些重要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法)、 人工神经网络(ANNs法)等。纳入的695篇文献中,共使用了22种综合评价方法。根据每种方法被引频次高低进行排序(表4),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集中于秩和比法、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这3种方法累计引用百分比达到61.2%。使用组合评价方法的文献占14.5%(101/695)。
3讨论
3.1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综合医院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
综合评价方法参与综合医院管理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通过系统评价发现在本研究检索时间内,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综合医院管理的有关文献数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应用范围包括了医疗质量管理、医院绩效评价等十多个医院管理方面的分领域。这说明综合评价方法参与综合医院管理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有助于对医院的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规范化管理,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10]。
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还需得到重视。虽然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本研究检索时间内,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综合医院管理的有关文献数量增多,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但其中不少是流于书面和理论,并且在用于医院管理决策的实例中,主要集中于医疗质量管理方面。这与医疗质量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有关,但事实上,任何一项与医院管理有关的活动,都可以进行评价。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科教管理、感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应用的相对还较少。
3.2综合评价方法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探讨
通过循证分析发现,综合评价方法在综合医院管理领域的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明确的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和方法,这部分文献占了29.6% (206/695)。指标的筛选方法主要有专家评估法、文献资料分析优选法、数理统计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据评价资料的具体情况选用。二是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缺乏检验,这部分文献高达56.1%(390/695)。三是缺乏合理的权重设置,此部分文献占56.1% (390/695)。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每个因素在综合评判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各不相同的,为了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必须确定各指标合理权重[11]。四是指标的可比性问题。部分研究未能很好地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如医院规模和条件的差异、病种分布的差异、判断标准的差异等等[12,13]。可以通过选择同类别同等级的医院进行横向比较,在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时引入CD率、CMI指标等一些方法尽可能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 增强指标可比性。
3.3选择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合理分析评价结果
本次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秩和比法(25.3%)、TOPSIS法(20.9%)、 综合指数法(15.0%)是被引频率最高的3种方法,这与本研究检索到的1篇循证分析文献的结果相一致。这3种方法具有易于理解、计算简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在医院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目前应用于医院管理的综合评价方法种类繁多,各种方法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哪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被评价对象本身的特性、研究目的等实际情况决定,且尽可能选择实用性强、计算方便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计算的复杂化。此外,可以考虑组合与集成的研究思想,把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公正性[14,15]。
管理评价系统 篇5
过去我们是通过事故、障碍、异常的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采取反事故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这是种事后控制事故的有效方法,今后仍然要坚持采用。但应该看到它的不足之处是,只能局限在已经发生的设备故障及异常状态的范畴内,基本上涉及不到客观上大量存在的尚未引发的设备故障,设备异常运行等诸多不安全因素。但是实际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企业长期无事故安全运行,不等于不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保证企业领导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决策的正确性、安全性评价就是一个好办法,是一种事前控制事故的好办法。
一个事前控制,一个事后控制,这两种控制事故的安全管理系统组合起来,就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事故控制安全管理系统。
贵在真实
安全性评价必须坚持按标准逐项评价,要完全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安全水平,不允许有水份,否则就会失去评价的真实性。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标准是依据国家、部、局颁发的规程制度,技术标准,反事故技术措施以及本单位制订的规程制度。
安全性评价和ISO-9000质量认证一样,都是用标准来衡量实际水平,找出偏差,分析评价,指出纠正偏差的措施予以纠正。
不走过场
安全性评价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安全管理水平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检查评价,所以强调要逐项检查评价,做出正确的结论,绝不允许走过场。给分、扣分都要有依据,要说明理由,不能有丝毫随意性,要对评价的单位负责,保证评价质量。重在整改。
管理评价系统 篇6
【关键词】管理视角;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结构;实践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我国企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在此背景之下,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能够实现企业长久稳定发展,不断满足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企业需要通过优化和运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以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本文将在此基础下,着重围绕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及其具体实践进行简要分析。
二、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
1.基本内容
所谓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通常情况下指的是企业有效控制其内部的审计部门,也就是控制企业内部经济资源,同时企业需要对内部的经营管理即行政管理方面进行合理有效控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涉及到企业中的方方面面,需要领导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以及管理秩序、经营理念等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判断,进一步提升决策的科学有效性,实现企业经济稳健发展。
2.遵循原则
通过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内容可以得知,企业的日常运营以及未来的生存发展均离不开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辅助,而基于管理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需要坚持全面性、客观性以及合法性三大原则。首先全面性原则值得是企业必须以全局的眼光分析和看待问题,并确保评价的科学合理性需要全面搜集整理企业管理经营信息。其次,客观性原则具体针对会计入账,而企业也需要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之上完成内部评价工作;最后企业所有的内部评价工作必须完全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这也是确保企业能够实现长稳发展的根本前提。
三、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结构
1.整体框架
基于管理视角,企业的发展与内部控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企业制定战略定位以及实施计划就是落实内部控制,并且企业通过建立监督机制使得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确保评价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有效性。具体来说,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结构当中主要包括评价主体与客体、评价目的与评价指标等内容,各要素之间既独立又统一。
2.评价主客体
基于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结构中的评价主体其实指的就是企业的领导层,包括董事会以及其他各级管理者,而评价客体其实指的就是内部控制系统,鉴于该系统要求全体人员参与其中,也就是说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针对企业全体员工。各层级管理者需要注重的工作内容各不相同,例如高层的管理者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以控制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为主;而中层管理者这需要秉持客观真实的原则评价企业内部财政报告、战略计划等内容。
3.评价目的
企业需要通过内部控制实现某种组织目标,因此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是否真实、有效成为了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根本目的。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活动,需要从员工开始逐级向上对评价内容进行反馈,而在设计企业内部评价系统时则需要严格考量企业的实际情况,划分出合理的评价范围,以便后期完成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4.评价指标
通常情况下,在基于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当中的评价指标,被划分为3个层面分别为目标层、方案层以及要素层,每一层均有与其相对应的内容与要求。作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否具有有效性的重要基准,在设计评价指标时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其相符合的指标类型。
四、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实践
本文将以某上市企业为例,结合其在网络当中公开的各项信息,从其评价财务报告可靠性、企业经营的效率与效果以及企业在践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情况三个方面,简单探究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的实践。
1.评价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该企业事先对市场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并且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从而基于真实、有效的角度制定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具有近半个世纪发展历史的老品牌,该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通过邀请明星代言、制作宣传广告等方式将企业文化进行深度宣传。因此在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方面,该企业表现良好。虽然企业内部已经成立了风险评估机构,同时邀请会计事务所进行外部风险评估,但对于监督管理风险评估方面表现缺失,建议企业尽快建立财务和经营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在内部审计当中通过明文规定企业自我评估内容和控制缺陷认定方法标准等进一步完善审计制度,但并未成立反舞弊机制,特别是对于管理层的监督调查工作尚未落实到位,利用加权平均法后对该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给出76分。
2.评价企业经营效率效果
在为各财务指标赋值时,首先需要统一将60分设置为行业内的平均值,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财务指标数值对企业内部评价指标进行打分,之后通过使用加权平均法并结合财务指标中的各项权重书计算出上一层级的指标分数,最后评价出企业实际的经营效率以及效果。比如说在资产负债率方面,行业平均值为0.65,而该企业的数值为0.8,因此最终得到74.8分;在净资产收益率方面,行业平均值为0.14,而该企业数值为0.51,因此获得满分;在销售增长率方面,行业平均值为3.95,而该企业数值为1.33,因此最后得分只有20.1分。通过各项财务指标的评分以及权重最终计算出该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经营效果得分为71分。也就是说虽然企业在近段时间以来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如资源利用率并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等延缓了发展速度,通过评价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能够帮助领导者及时调整发展进度与发展战略,寻找出企业内部现有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3.评价企业遵纪守法情况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获得长久发展,而优化和实践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本文通过从评价主体与客体、目的和指标等方面对基于管理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进行简要论述,并且结合某上市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的实际运用,希望能够帮助人们加深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理解与认知。
参考文献:
[1]焦秀玲,韩明娜. 探究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9:170-171.
[2]吴寿元.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实践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3]刘欣,谭可馨,孙文婷. 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及其实践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6:11.
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体系研究 篇7
一、建立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应运而生了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将全过程的环境保护措施应用到建筑工程的施工中, 在保证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 控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最终实现降低能耗、增加效率和环境保护力度等多方面的优化, 绿色施工相较于过去传统的施工方式更加清洁、环保。
推行绿色施工遭遇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制定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合理的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体系是工程达到绿色施工标准的基础;同时, 制定合理的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体系可以完善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实时监控评价体系, 最终形成绿色安全施工的决策体系;借助研究合理的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体系可以制定开发商及政府关于绿色施工的实施标准, 在理论层面推进绿色施工概念和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原则的普及, 可以为全面发展绿色施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基础和保障。
二、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科学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 完整的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综合建立借助具有内在联系与制约的一系列指标项。由于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差异性, 因此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也同样存在差异性。为确保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规范性及合理性, 在设置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时, 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一) 全面性原则
绿色施工过程涉及的领域广、内容复杂, 并且涵盖管理工程、社会工程、工程经济学等三大领域。因此, 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也要详尽、全面, 才能直观合理地反映绿色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内涵。
(二) 针对性原则
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要做到针对绿色施工全过程, 因地制宜联系具体实际情况;针对具有典型性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三) 可操作性原则
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应是可比较且可度量的。首先, 应该将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化的指标定量化。其次, 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应采用统一的衡量标准, 降低可变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以保证绿色施工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四) 前瞻性原则
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备前瞻性, 理论上应与绿色施工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契合;绿色施工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绿色施工未来的发展方向, 指出绿色施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和重点。
(五) 动态性原则
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随着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 建立定期重新评价机制, 修订和调整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 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使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与时俱进。
三、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一) 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系统多变且复杂, 因此至今还未出现一个统一的绿色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评价标准体系。本文通过对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并且听取了多年致力于绿色施工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有丰富施工经验企业家的建议, 建立了适合我国的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有四个层次, 分别为目标层、指标层、分指标层和因素层。指标体系的最高层是目标层, 目标层是决策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指标层属于准则层, 包括影响绿色施工结果的环境、资源、管理、社会等几方面;分指标层则细化了指标层的内容;因素层属于方案层, 细化了对分指标层的内容, 因素层是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基础层, 同时也是绿色施工过程的操作层。
(二)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评价指标权重代表该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作用大小不同,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大小。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有两种, 即主观权重赋值法和客观权重赋值法。依据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本文适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权重。权重确定步骤如下。
1.确定专家。为了增加权重确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专家组成员应该涵盖施工单位管理层、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房地产金融、绿色建筑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可选择10人左右。
2.专家打分。为体现评价指标体系的各评价指标间的重要性差别关系, 本文选取04打分法。
(三) 指标值的计算方法
各评价指标的计量单位多数是不一样的, 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值和权重确定之后, 要将评价指标的属性值无量纲化且进行综合评价, 然后再通过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测算各个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得分, 依据得分多少对绿色施工达到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1.单项指标值数。单项指标值数 (Ni) 的计算方法:以该单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值作为参照值, 将该评价指标的现状值与标准值作比计算出单项分值。一些单项评价指标, 当指标值越大时, 反映出绿色施工在这个侧面开展得越好, 即该评价指标值越大越好, ;有些评价指标则恰恰相反, 越小越好, 。式中, Xi为评价指标的现状值, Si为评价指标的标准值。
综合评价指数。由专家评分法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单项评价指标值数, 利用综合评价指数 (q) 来评价绿色施工开展的综合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按下式进行计算:。式中, Wj是评价指标的权重值。q值的大小反映绿色施工进展的程度, 若q≥1代表绿色施工水平大于或等于评价标准;若q<1代表绿色施工水平低于评价标准, q值越大, 代表绿色施工开展的水平越高。
四、结语
绿色施工要求在施工全过程都要具备环保意识, 从施工过程开始策划阶段到整体施工进行的阶段都要合理控制资源利用情况以及保证环境破坏度最小。此外, 还需要绿色施工的各个参与方拥有相当完善的环保意识, 为绿色施工的发展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如果不加大绿色施工的投入力度, 就会影响周边环境。因此, 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绿色施工管理的运行,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绿色施工具备的特点, 探讨了建立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并且初步构建了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为绿色施工管理系统评价提供了专业支持及技术引导, 有助于全面发展绿色施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管理评价系统 篇8
绩效评价系统(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PMS)在制造企业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优秀的PMS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达成组织的目标,向决策者提供大量有价值的经营信息[1],有力地支持业务流程的控制和改善[2]。PMS应当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与组织的管理变革保持同步。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经营风险的加剧,制造企业必须将管理的重心转向业务流程以增强其反应和控制能力。为了支持组织的管理变革,制造企业必须建立服务于流程管理的PMS。
一、业务流程分析
(一) 业务流程的定义
Silver(2004)认为业务流程是一系列活动的集合,消耗一种或多种输入,产生对外部顾客或内部组织有价值的输出或结果[3]。岳澎等(2006)认为业务流程是为满足顾客的需要和实现企业自身的目标,在企业逻辑思维模式和现有资源能力的基础上,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4]。文献中较为普遍的定义为:业务流程是指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一组特定的有序活动,有起点和终点,有明确规定的输入和输出。业务流程在制造企业中是指为了支持组织战略的实现而开展的有条理的流动资金处理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并经过一定的路径,以收到订单为起点,以交付产品为终点,以流动资金为输入和输出。
(二)业务流程的构成
从业务流程的纵向构成来看,较高层次的业务流程由较低层次的业务流程构成,即组织层次的业务流程由部门层次的业务流程构成,部门层次的业务流程由执行层次的业务流程构成。从业务流程的横向构成来看,业务流程是由人员、资源、目标、信息和规则等要素构成的有机集合体。业务流程的构成要素都与流动资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流程人员的薪酬要受到流动资金运行情况的影响,流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动资金,流程目标主要在于增加流动资金的价值,流程信息主要包括流动资金的运行信息,流程规则是以流动资金为对象的博弈规则。
(三)业务流程的管理
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对物质赋予劳动、知识和信息,改变其形状、功能或性质的过程,也是流动资金投入与增值的过程,是物流与资金流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过程[5]。资金流是企业运营的本征流,是企业所有活动的价值影射,蕴含着丰富的企业运行信息,以流动资金作为统一的状态变量来研究企业运营,不但从方法上简化了数据处理逻辑,同时还可形成客观公正的评判[6]。因此可以认为,流动资金就是制造企业业务流程中的“血液”,业务流程就是流动资金的运动过程,流程管理就是流动资金的管理。
二、流程PMS的设计思路
(一)指标性质
定制化的指标虽然能够清楚地反映流程的绩效,但是执行成本过高,并且不便于在不同流程之间进行比较[7]。在开发流程绩效评价指标(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dices,PMI)时,应当采用通用化的指标以解决这一冲突。流动资金是贯穿业务流程的主线,将所有流程活动统一在了组织目标之下,为业务流程的控制和改善提供了通用的标准。因此,流动资金指标可以作为流程绩效评价的通用指标,构成流程PMS的主体。另外,在开发流动资金指标时,采用比率性质的指标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流程的绩效,也便于在不同的流程之间进行比较。
(二)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是指绩效评价涉及的内容,内容的选择是进一步确定具体PMI的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实际上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这些契约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制定,为了监督和控制契约的执行,各种利益相关者要得到与自身相关的企业绩效信息。于是,PMI的开发可以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兼顾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一般而言,制造企业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所有者、顾客、管理者、员工、债权人等,这些利益相关者关心的因素构成了流程PMS的评价范围,流程PMI的开发应当围绕这些因素展开。
三、流程PMS的典型指标
(一)所有者指标
所有者总是期望企业能够保持持续的增值能力,流程增值能力是企业增值能力的根本保障。流动资金生产率和流动资金报酬率用来反映流程的增值能力。
1.流动资金生产率。
流动资金生产率是指单位流动资金创造的价值,用参考期间的流动资金产出额除以同一期间的流动资金转出额得出。流动资金产出额是指提交流程产品而获得的来自流程客户的收入,流动资金转出额则是指转出的流程产品中包含的流动资金成本。设P表示流动资金生产率,G表示流动资金产出额,S表示流动资金转出额,则有:
流动资金转出额可以通过“倒挤”的方法计算出来。设Ob和Oe分别表示期初和期末的流动资金占用额,D表示参考期间的流动资金投入额,则有:
S=Ob+D-Oe (2)
2.流动资金报酬率。
时间是制造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因素[8]。流动资金生产率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由此削弱了其战略相关性。流动资金报酬率考虑了时间因素,较好地支持了组织战略的实现。流程中流动资金的投入和产出可以看成投资项目中资金的支出和收回活动,使用内部报酬率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流动资金报酬率。设R表示流动资金报酬率,Gi、ti分别表示第i项流动资金产出的数额和时间点(i=1,2,…,m),Dj、tj分别表示第j项流动资金投入的数额和时间点(j=1,2,…,n),T表示参考期间的时间长度,Ob和Oe分别表示期初和期末的流动资金占用额,则有:
根据(3)式,使用插值法可以计算出流动资金报酬率。
(二)顾客指标
顾客总是期望企业能够按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顾客期望的满足在于流程质量和流程时间的控制。流动资金退货率反映流程产品的质量,退货率越高,说明流程产品的质量越差;流动资金脱期率反映流程的按时交货能力,脱期率越高,说明流程的按时交货能力越差。
1.流动资金退货率。在以顾客为中心的制造模式下,流程产品质量的最终检验需要由顾客来完成,流动资金退货率就是流程产品质量的检验结果。设W表示流动资金退货率,G表示参考期间流程产品的销售额,B表示相应的流程产品的退货额,则有:
2.流动资金脱期率。按时交货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重要方法,流程产品应当在交货期限之前完工。当流程产品在交货期限之后仍未完工时,就形成了脱期产品。设L表示流动资金脱期率,O表示流动资金占用额,Ol表示脱期产品的流动资金占用额,则有:
(三)管理者指标
提高流程的运行效率是管理者的职责。流程的高效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的快速流动,二是资金的有效利用,分别使用流动资金流动率和流动资金消耗率来评价这两个方面。
1.流动资金流动率。流动资金流动率是指流动资金在参考期间内的周转次数,由参考期间的流动资金转出额除以同一期间的平均流动资金占用额得出。设V表示流动资金流动率,Oa表示参考期间的平均流动资金占用额,S表示参考期间的流动资金转出额,则有:
2.流动资金消耗率。流动资金消耗率是实际的流动资金消耗额与标准的流动资金消耗额之间的比率。生产流程中流动资金的消耗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等,各项目的实际消耗量与标准消耗量之间的比率被称为项目消耗率。流动资金消耗率是基于价值的项目消耗率的综合值。设U表示流动资金消耗率,Sm、Sh、Se分别表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消耗量,Am、Ah、Ae分别表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的实际消耗量,pm、ph、pe分别表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则有:
设Um、Uh、Ue分别表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的消耗率,wm、wh、we分别表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的价值权重,则(7)式可变形为:
(四)员工指标
员工总是期望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获得长远的发展。企业应当为员工提供学习和成长的环境,这种环境体现在各种业务流程中,主要表现为流程的创新性和流程的先进性,分别使用流动资金成新率和流动资金占用率来评价这两个方面。
1.流动资金成新率。流动资金成新率反映流程中各种任务对应产品的总体新旧程度。流动资金成新率越高,说明流程产品越新颖,流程的创新性就越强。在计算流动资金成新率之前需要计算任务的成新率。一项任务对应着一种产品,任务的成新率即为对应产品的成新率。设Li和Ri分别表示第i项任务对应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和剩余生命周期(i=1,2,…,n),Ni表示第i项任务的成新率,则有:
流动资金成新率是指流程中各项任务的加权平均成新率。设N表示流动资金成新率,O表示流动资金占用额,Oi表示第i项任务的流动资金占用额,则有:
2.流动资金占用率。流动资金占用率是指流动资金占用额与总资金占用额之间的比率。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流动资金占用率有缩小的趋势。流动资金占用率越低,说明流程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越先进,员工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就越多。设E表示流动资金占用率,O表示流动资金占用额,A表示总资金占用额,则有:
(五) 债权人指标
风险是债权人关心的重要因素。债权人总是期望企业稳健地经营,保持流程的均衡性,提高流动资金的回收速度。流动资金离差率和流动资金回收率是两项重要的流程风险评价指标,分别用来反映流程的均衡性和流动资金的回收速度。
1.流动资金离差率。现代制造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减少业务流程的波动性,总是倾向于采用均衡生产的方式。流动资金导向下的均衡生产体现在流程中流动资金的均衡占用,流动资金离差率用来考察流程的均衡性,其值越高,说明流程越不稳定。设D表示流动资金离差率,Oi表示第i个时刻的流动资金占用额(i=1,2,…n),Oa表示Oi的平均值,则有:
2.流动资金回收率。流动资金回收率是指流动资金在参考期间内的回收次数,由参考期间的流动资金产出额除以同一期间的平均流动资金占用额得出。流动资金回收率越高,说明流动资金的回收期间越短,流程运行所需的流动资金就越有保障。设C表示流动资金回收率,G表示流动资金产出额,Oa表示平均流动资金占用额,则有:
由(1)式及(6)式,(13)式可变形为:
即流动资金回收率等于流动资金生产率和流动资金流动率的乘积。
四、流程绩效的综合评价
单项PMI的表现只能局部地反映流程的运行情况,若要全面地评价流程的绩效,必须综合地考察多项流程PMI,这就需要对流程PMI进行有机的集成。图1列示了流程PMI的集成情况。在流程PMI集成体系的基础上可对流程绩效进行综合的评价,以考察流程的整体运行情况。首先在综合评价中需要对PMI予以标准化,PMI取值范围为[0,1]。设P表示PMI,S表示标准化后的PMI,Pmax、Pmin分别表示事先规定好的PMI的上界和下界。当PMI为正向指标时(取值越大越好,如流动资金生产率、流动资金报酬率),则有:
当PMI为负向指标时(取值越小越好,如流动资金退货率、流动资金脱期率),则有:
综合评价中另外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指标权重的确定。目前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网络分析法(ANP)、专家意见法等,确定指标权重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采用群体决策的方式,以降低个人主观因素带来的风险。
五、总结
组织管理的变革要求制造企业建立服务于流程管理的PMS。在指标类型的选择上,流动资金在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流动资金指标可以作为流程PMS的通用指标。在评价范围的确定上,利益相关者是绩效信息的需求主体,其期望因素构成了流程PMS的设计框架。在评价指标的开发上,从所有者、顾客、管理者、员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可以开发出一套典型的流程PMI,分别用于反映流程的增值能力、质量水平、交货能力、运行效率、创新能力、先进程度、风险情况等。另外,为了全面地考察流程的运行绩效,需要对流程PMI进行有机地集成,开展综合性的评价。
摘要:流程管理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与之匹配的新型绩效评价系统。以流动资金为主线对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从指标性质和评价范围两个方面探讨了流程绩效评价系统的设计思路,从所有者、顾客、管理者、员工、债权人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开发出了一套典型的用于流程绩效评价的流动资金指标,对流程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集成,给出了流程绩效的综合评价方法。
关键词:流程管理,制造企业,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Neely A,Najjar M A.Management learning notmanagement control:the true role of performancemanagement[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6,48(3):101-114.
[2]Pun K F,White AS.Aperformance measurementparadigm for integrating strategy formulation:a re-viewof systems and frameworks[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5,7(1):49-71.
[3]Silver E A.Process management instead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J].Manufacturing&ServiceOperations Management,2004,6(4):273-279.
[4]岳澎,郑立明,郑峰.流程管理的定义、本质和战略目标[J].商业研究,2006(9):45-48.
[5]陈新疆.企业资源计划中资金流闭环控制问题初步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6]成刚虎.基于资金流模型的企业经营瓶颈诊断[J].制造业自动化,2002,24(4):39-41.
[7]Arya A,Glover G,Mittendorf B,etal.On the useof customized versus standardized performancemeasur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Research,2005(17):7-21.
边远山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效果评价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灵山县2010年1月-2012年12月国家机构妇幼卫生年报表。
1.2 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分层抽样方法, 抽取我县文利、太平、佛子三个镇, 其中佛子镇与县城距离相对较近, 山区率80%, 到达县城平均需要2h, 人口70 077人, 2011年产妇总数1 160人。文利镇与县城距离较远, 山区率90%, 到达县城平均需要3h, 人口37 547人, 2011年产妇总数585人。太平镇与县城距离中等, 山区率85%, 到达县城平均需要2.5h, 人口126 867人, 2011年产妇总数2 076人。2011年灵山县农村人口人均年收入为5 967元。分析比较三个镇实施系统管理模式前后的情况。
1.3 边远山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模式
2010年我县开始实施边远山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模式, 建立了以系统管理和优化服务为基础, 以信息网络为依托, 以高危筛查为重心的管理模式:三级保健网竭尽所能做好孕产妇的发现、宣传、动员, 各级网络之间有效配合, 做到资源、信息共享, 实现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 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高危管理100%的目标。
1.4 评价方法
比较实施模式前、后的系统管理情况, 评价系统管理效果。
1.5 统计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类试验研究方法, 新模式建立前、后情况自身对照, 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各年数据的均数进行z检验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产妇、围产儿、新生儿情况比较
实施系统管理后, 太平镇孕产妇死亡率有显著降低 (z=7.197 665, P<0.05) , 太平镇围生儿死亡率和文利镇、太平镇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降低不显著。见表1。
2.2 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分析
通过实施边远山区孕产妇管理系统, 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得到较大改善。从全县看, 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系统管理率均有较大提高, 且差异显著 (z=-4.206 71、-2.069 84、-3.669 34, P<0.05) ;其中, 太平镇的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系统管理率差异显著 (z=-5.759 89、-4.002 32、-5.355 35, P<0.05) , 文利镇的住院分娩率、系统管理率差异显著 (z=-5.068 95、-4.057 04, P<0.05) , 而佛子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系统管理率提高不明显。见表2。
2.3 高危管理
从表3中可见, 太平、文利、佛子这三个镇的高危孕产妇数中, 在实施系统管理后被发现率明显上升, 而危重孕产妇的发生数越来越少 (P<0.05) , 抢救成功率提高了3.12%, 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的控制, 孕产妇的死亡率得到了下降。
3 讨论
3.1 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妊娠管理概况) 。边远山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模式是一种独特的小区域管理, 是对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完善。实施边远山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新模式能有效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 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降低危重孕产妇发生率, 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水平及保健质量。
3.2 分层进行统计分析, 佛子镇临近县城, 地形简单, 经济发展较好, 交通较好, 太平镇与文利镇距离县城较远, 虽然直线距离差不多, 但太平镇较为平坦, 高山不多, 经济发展和道路设施也较好, 文利镇却地处山地, 地形崎岖, 山高路难走, 经济贫穷, 甚至有出入靠竹排的情况。
3.3 加强对孕妇在妊娠期间的管理是保证母婴健康, 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做好妊娠管理[1], 一方面管理方需加强力度, 另一方面服务对象也应该有接受服务及认真实施干预措施的主观能动性, 健康教育可以较好地提高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使妊娠管理工作更容易开展。妊娠管理的主要内容:在新模式中着力在孕前管理, 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 降低或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除了对孕产妇开展一对一个性化、针对性健康指导外, 还延伸孕期健康教育及指导内容, 给孕妇讲解孕期正确的生活方式, 包括孕期卫生、营养、性生活、运动锻炼、旅行、工作和休息等。要告诉孕妇保持心理健康, 解除精神压力, 预防孕期及产后心理问题的发生。宣教的内容也从仅对孕产妇开展改变到孕产妇家属, 增加优生优育教育, 进一步拓展保健服务范围, 从而建立一个家庭正确的生育观, 良好的宣传教育构建良性的沟通平台, 能很好的提高孕产妇的依从性, 从而为后续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
3.4 信息化平台是系统真正成为一个整体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我国从国家卫生管理机构到各级医院都在加强对妊娠阶段各情况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对我国推行妊娠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 对产前检查、妊娠期产前检查的开展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在我国城市中虽然住院分娩率较高, 但也不是所有医院都能适应所有患者的需求, 因此需要相互配合。在农村孕产妇中需要根据危险因素的高、中、低危运用妊娠管理来促使孕产妇得到恰当的处理和安排。如何充分利用孕产妇系统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规范全县边远山区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 贯彻落实到各级保健网, 是孕产妇管理系统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
摘要:目的:针对影响边远山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各种因素, 制定有效系统管理措施, 减少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 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 提高自然分娩率, 降低难产发生率, 切实保护母婴安全。方法:分析我县3年来边远山区孕产妇的保健现状, 统计出孕产妇系统管理的相关数据。结果:边远山区孕产妇登记造册率、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人数等得到明显的提高, 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及难产的发生率均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通过三级妇幼保健网对边远山区孕产妇系统管理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 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水平及保健质量, 提高孕产妇及家庭的自我保健意识, 让她们自觉地参与保健, 以促进母婴健康。
关键词:边远山区,孕产妇,系统管理
参考文献
管理评价系统 篇10
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且日趋复杂,国家有关部门对电力安全生产的标准指令等也在不断的调整、添加、深化,如何能够合理利用发供电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有效完成发供电企业的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各种应用系统已经在电力系统的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用于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管理系统的开发,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少数单位研究开发出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管理系统虽然已投入实际应用,但仅仅完成了对安评数据的统计以及个别数据的追踪功能,对于查评数据中隐藏的潜在信息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发掘,对于安评工作的管理人员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辅助决策功能[1,2]。
基于Web模式的SAM系统是预测危险性发展为事故的概率以及事故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全面地评价企业电力生产中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的有力工具,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功能全面、通用性和适应性强,采用流行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一套专家辅助决策系统,用以辅助供电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部门依据本企业当前的安全状况更好地进行决策和分析,有效地提高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本文介绍了系统的开发技术基础、功能模块以及专家辅助决策数据仓库的创建构架和数据模型。
1 系统开发技术基础
SAM系统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下,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即数据层、中间层和显示层。数据层主要用于存储业务数据;中间层作为应用服务器,起着沟通数据层和显示层的作用,提供安全保障和应用的核心逻辑程序;显示层用于执行应用程序,显示客户访问的信息[3]。采用这样的网络结构有利于系统软件版本的控制更新及日常维护,由此降低了维护成本。
如何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交互以建立数据驱动的动态网页是基于B/S模式应用系统开发的关键,系统采用ASP.NET技术并以C#语言为基础,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5为开发平台,实现Web应用程序界面的开发[4,5]。经过需求和功能分析、建立后台数据表、总体功能模块设计、各模块代码编制、模块功能实现测试、系统总体功能调试、系统现场安装调试等阶段,最终完成了SAM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 Windows 2003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Web服务器采用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5.1,数据仓库服务器采用Microsoft Analysis Service[4,5]。
2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开发SAM系统的目的是用基于Web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替代传统上依靠手工操作完成的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因此,系统要实现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的所有功能,同时还要有对用户、责任单位及系统安全进行管理的功能。为此,系统可分为基础平台、业务流程和功能两部分,如图1所示。
2.1 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主要为整个系统提供运行过程中用于日常维护的管理工具以及可扩展自定义的技术支撑[6]。包括:
(1)用户信息管理。实现对用户个人信息及权限的管理。
(2)部门信息管理。实现对组织机构、车间部门名称及其下属员工等信息的管理。
(3)周期信息管理。实现对查评周期创建及更新的管理过程。同时为方便用户管理指标任务的分解,附加了复制当前查评任务分解结果至新建周期的功能。
2.2 业务流程和功能
业务流程和功能子系统用于实现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根据实际的安全性评价工作操作流程的执行阶段以及应用的需要,可以将此子系统划分成以下功能模块:
(1)安评信息发布。用于上级管理部门向查评责任部门发布查评、整改的公告等,方便及时掌控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进行。
(2)安评指标管理和任务分解。实现有关部门对于查评指标的更新、添加、删除等,使查评指标与国家有关部门对电力安全生产的标准指令的调整相对应,同时实现查评任务的责任分解。
(3)用户自查评管理。实现各查评部门自查评、问题的上报,以及对查评结果的评分、审核过程。
(4)专家辅助决策系统。采集、分析、处理查评数据中的有用信息,给出专家辅助决策建议。
(5)整改任务管理。实现对查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整改以及复查评工作的过程。
(6)完成情况查询。上级管理部门查看查评责任部门的查评情况,及时了解查评工作进度。
(7)查评结果表格管理。下载安全性评价工作常用管理表格。
3 辅助决策系统与数据仓库设计
以往开发的安全性评价系统仅仅完成的是对安评数据的统计以及个别数据的追踪功能,对数据的处理方式只是简单的数字处理,但对于查评结果数据中隐藏的潜在信息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发掘。SAM系统利用比较流行的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把在查评阶段广泛收集到的查评数据集成到数据仓库中,从这些查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知识,帮助有关责任部门或专家在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和发展上做出正确有效的决定[7]。
3.1 数据仓库总体结构
数据仓库就是一个用以更好地支持企业或组织决策分析,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和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数据集合[8],它用于支持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分析处理。数据仓库系统是多种技术的综合体,由数据仓库、数据仓库管理系统和数据仓库工具三个部分组成。本系统选用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仓库的支持平台。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3.2 数据仓库的维度建模
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有星型、雪花型、星型雪花型3种,无论何种数据模型,都以事实表为中心,它们的区别只是外围维度表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本系统采用星型模型,其优点是建模方便,易于用户理解,并有效地支持用户从多个维度对数据进行分析。星型模型由一个事实表及多个维表组成,事实表用于存放企业的事实数据,其表中的信息有多个维度,每个维度对应于一个维表,维表包括相应维度的描述信息。系统针对“查评结果的数据分析”这一主题,建立如图3所示的星型数据模型。
SQL Server的分析服务(Analysis Services)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利用Analysis Services,根据数据仓库中的事实表和维度表,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SQL Server 2000 OLAP Services的立方体,选择使用MOLAP存储方案来存储立方体。通过对立方体不同维度不同层次进行钻取、旋转、切片等操作,可以在多维空间中,从多个角度来考察事实数据的变化趋势。
3.3 基于SQL Server的数据挖掘解决方案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先前不知道的、模糊的可能有污染的随机详细数据中提取潜在的有用信息和知识的过程[9]。本系统基于数据仓库进行挖掘,旨在发现隐藏在安全性评价查评数据背后的危险因素及潜在事故等知识,以服务于管理者的管理及决策支持。
系统所用的知识模型主要是关联规则模型,是当前数据挖掘的主要模式之一。采用频繁集算法作为核心算法,这是一个基于两阶段频繁集思想的方法,将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设计可以分解为两个子问题:(1)找出所有支持度大于最小支持度的项集,这些项集称为频集(Frequent Itemset);(2)使用第一步找到的频集产生期望的规则。这里相对简单一点。如给定了一个频集Y=I1,I2,…,Ik,k≥2,Ii∈I(i=1,2,…,k),产生只包含集合{I1,I2,…,Ik}中的项的所有规则(最多k条),其中每一条规则的右部为Ii,左部为[Y-Ii]。一旦这些规则被生成,那么只有那些大于用户给定的最小可信度的规则才被留下来。
系统可挖掘的知识有线路及设备故障发生与季节气候因素的关系;某指定设备事故发生率较高的故障类型;某指定线路中设备发生事故的概率等。这些知识是在数据表面所反映不出来的,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将知识挖掘出来,这些知识的挖掘有助于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更合理地安排检修计划,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4 在璧山供电局的实践应用
目前,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自动化管理系统已经在重庆市电力公司璧山县供电局试运行。系统安装在供电局内部局域网的服务器上,各部门、车间可以通过访问浏览器来传输、共享数据文件,完全实现了安全性评价的资源共享以及办公无纸化,并且提高了人工操作的准确度。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专家辅助系统在采集、分析安评数据信息,挖掘数据背后隐藏信息,防范供电企业电力生产中可能存在的事故及隐患,消除各种不利因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充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Web模式的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自动化管理系统为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一套先进、准确、实用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合理高效地分配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技术和方法上指导安全性评价工作,并且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只需少许的改动便可在多个供电企业、单位中应用。
参考文献
[1]沈香武.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J].电力信息化,2005,3(2):46-49.SHEN Xiang-wu.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n Power System Safety Assessment[J].Power Informationization,2005,3(2):46-49.
[2]贾智平,李明.基于Internet的电力监控组态软件的关键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6(16):62-65.JIA Zhi-ping,LI Ming.Internet-based SCADA Configuration Software Key Technologie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2002,26(16):62-65.
[3]范振军.基于ASP.NET的三层结构实现方法[J].计算机科学,2007,34(4):289-291.FAN Zhen-jun.Realize the Method Based on the ASP.NET Three Structures[J].Computer Science,2007,34(4):289-291.
[4]李震梅,柳宝虎,杨爱军.基于B/S模式的电能质量远程监测与分析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10):48-51.LI Zhen-mei,LIU Bao-hu,YANG Ai-jun.Power Quality Remot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System Based on B/S Mode[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4,24(10):48-51.
[5]孙卫兵,刘一丹,吴敏,等.基于ASP和SQL技术的DSM项目管理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3):22-25.SUN Wei-bing,LIU Yi-dan,WU Min,et al.DSM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ASP and SQL Technologies[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4,24(3):22-25.
[6]周天雷.基于WEB的电力安全性评价综合管理系统[J].浙江电力,2007(3):72-75.ZHOU Tian-lei.WEB-based Security Evaluation of the Power Management System[J].Zhejiang Electric Power,2007(3):72-75.
[7]仲元昌,李刚,王越,等.基于SQL SERVER2000的企业数据仓库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03,30(12):92-94.ZHONG Yuan-chang,LI Gang,WANG Yue,et al.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Data Warehouse for Enterprise Based on SQL SERVER[J].Computer Science,2003,30(12):92-94.
[8]柳莺,赵艳红,钱旭,等.数据仓库技术研究与应用探讨[J].计算机应用,2001,21(2):46-48.LIU Ying,ZHAO Yan-hong,QIAN Xu,et al.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Discussion of Data Warehouse[J].Application of Computer,2001,21(2):46-48.
基于作业系统的过程评价 篇11
关键词 作业系统 过程评价 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过程评价是一种全新的学习者评价方式,学生的评价结果不再由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确定,而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跟踪并记录下来。本文基于作业系统的过程评价是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作业系统一方面将教师从繁重地批改作业的任务量中解放出来,另外一方面通过本系统完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最终完成学生的过程考核。
1基于作业系统的过程评价的基本问题
1.1评价目的
基于作业系统的过程评价主要是运用网络技术,利用在线作业系统完成对学生所学课程学习过程的跟踪与记录。对不同学生而言,实现个人的纵向比较与其他同学的横向比较,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热情。
1.2评价内容
针对学生所学课程而言,是课程知识的掌握,但对于学生终身来说,是学习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养成学生端正的学习与工作态度,正确的个人剖析与认知,超强的团队协作能力,故过程评价应从学科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1.3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而是发展以学生、小组和教师的三方评价。过程性评价中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是指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学生对于自己和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的自我反思与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则是对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的事例进行的引导性评价。
1.4评价工具
正如海蒂·古德瑞德将量规定义为“为一项工作列出标准的评分工具”。在表现形式上,它常常是一个二维表格,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一个量规就是一套等级标准,使用量规可以有效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量规评价既可以教师评,还可以让学生自评或同学互评,进一步强化了对学习过程情况的关注,目前已经成为评价学习绩效的有力工具。
2基于在线作业系统的过程评价实施
2.1实施理念
过程评价是基于利用网络技术,借助在线作业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学习的活动记录情况(发表留言及资料下载情况)、多元化(个人、小组、教师)的评价完成学生的评价的一种思想理念。
2.2实施设计
本作业系统分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三类,管理员主要专业管理、班级管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公告管理等功能。教师主要有个人管理、题库管理、作业管理、成绩管理、评价管理、留言管理等功能。学生主要有个人管理、作业管理、成绩查询、评价管理、留言管理等功能。
2.3设计评价量规
量规评价既可以教师评,还可以让学生自评或同学互评,利用本系统,设计以学生平时作业情况、学习活动记录情况、学生多元化的评价进行考查。此二维表各方面设计如下:
过程考核(60%)
此为学生某门课程的基于作业系统的过程考核表,其中学生最终成绩过程绩考核占60%,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其中的60%,评价占25%,学习活动记录情况占15%,具体细则参见上表所示。表格中的百分比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自行设置比例,操作灵活,更具有可操作性。
3基于作业系统的过程评价意义
本文介绍的基于作业系统的过程评价有以下优点:
(1)过程性评价能有效促进学习者自我督促和约束能力的提高。通过作业系统的在线使用,养成学习者主动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培养其端正的学习和工作态度,逐渐成为更加主动、更善于思考、善于反思的学习者。
(2)过程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沟通、协作,培养评价和自我反省的能力。过程评价中学习者成为评价主体,通过自评与互评等形式,加深个人批判能力、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观察、评价他人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沟通,培养了合作精神。
基于作业系统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减少了人为批改作业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评分的准确性。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寻求操作性强、更合理的评价形式,完成学生的评价考核。
2012年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过程评价的在线作业系统研究》(项目编号:KJ1232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邵波.基于Web的在线作业系统的构筑和实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4).
管理评价系统 篇12
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文明服务缺陷管理系统”的优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文明服务缺陷管理系统”2007年7月2日在全院上线, 以广泛收集缺陷、整合投诉渠道、实时处理反馈为优势特点, 通过全体员工参与、制定服务标准、持续服务改进的先进形式, 建立了一个医院与患者沟通的平台。
1.1 四网融通, 广开言路
患者通过手机短信、语音电话、电子触摸屏和网络这4种形式向医院提出表扬、指出建议、作出批评。四网融通, 广开言路, 患者可以直接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想法随时传达给医院, 医院在得到讯息后迅速做出响应, 在24小时内与患者取得联系, 进一步了解情况, 做到有呼必应, 有问必答。
1.2“文明服务缺陷管理系统”工作小组
成立“文明服务缺陷管理系统”工作小组, 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 根据患者反映突出的情况, 组织工作小组相关成员进行核实查证, 定期、不定期进行会议讨论, 重点针对患者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研究。
1.3 缺陷处理闭环系统
建立科学、系统、高效、客观、全方位的处理机制, 重点针对存在缺陷的服务环节进行管理干预, 建立“受理—查证—整改—反馈—评价”的缺陷处理闭环系统。通过对患者反映突出的问题进行核实, 经过工作小组讨论提出整改方案, 根据具体情况试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反馈进行评价, 对确实存在流程缺陷的环节进行再造, 从而实现服务患者、服务临床、服务职工的目的。
2 运行7年效果评价
图1显示, 流程再造数量的年度变化趋势显著地表明了医院管理侧重点的变化, 以及医院医疗服务流程的逐步完善过程。
图2所示, 流程再造主要涉及并参与部门前5名分别为信息中心、医务处、财务处、护理部、总务处, 也侧面说明了患者反映比较多集中在以上5个部门, 也明显看出各部门所占的比重。
3 推进流程再造案例
3.1 案例1:门急诊药房合并
我院的急诊药房一直存在流程不顺畅, 导致患者看急诊时交费、取药环节存在一定不便。经过管理系统小组成员反复讨论, 搜集相关科室意见, 协调相关工作负责人, 医院作出调整:将急诊区域重新装修后, 将急诊药房搬到一楼大厅门诊西药房南侧;资源整合、系统调整, 实现在急诊收费处收门诊处方;急诊药房与门诊西药房间墙壁打通, 将急诊药房与门诊西药房合二为一, 患者可以在看急诊时及时拿到门诊药品。以上系列调整增加了服务窗口数量, 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待时间, 实现了医院门急诊总收费次数下降, 减少了患者来院次数。
3.2 案例2:血气机和血气试剂整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有西直门院区和白塔寺院区, 两个院区之间有15~20分钟车程, 故两院区很难共享医院的部分设备。医院原来共有9台血气机, 其中老院手术室1台、老院50病房1台、呼吸科3台、新院手术室1台、外科监护1台、肝移植监护1台、心外监护1台。虽然可以满足患者需求, 却存在一定的浪费。白塔寺院区血气机使用率相对不高, 鉴于血气机试剂使用的特殊性, 白塔寺院区平均20天做10个, 收费1200元, 试剂成本8000元, 即每20天医院亏损6800元, 每年亏损合计12.41万元。经过管理系统小组成员反复讨论, 搜集相关科室意见, 协调相关工作负责人, 医院作出调整:调整血气机数量至7台, 整合血气机使用区域, 其中老院检验科1台、呼吸门诊1台、6B监护1台、6C监护1台、4B监护1台、新院手术室1台、急诊抢救室1台。调整后的血气机使用布局更加合理, 在保证患者使用的同时减少成本, 增进效益。经统计共减少血气机设备成本25万元, 加上每年白塔寺院区减少试剂亏损12.41万元, 共计37.41万元。
4 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系统运行至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7年前制定的系统和相关制度、流程在适应现在的诊疗服务过程中有一定的不合适, 需要经过具体原因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从而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对系统和相关制度、流程进行调整。
4.1 出现问题原因分析鱼骨图
见图3。
4.2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制定的系统调整实施方案
系统调整实施方案如图4。
综上所述, “文明服务缺陷管理系统”实现了以项目促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 获取患者反馈具有及时性、直接性和成本低等特点。通过广泛接收患者意见和建议, 逐步调整就诊流程, 大量改善就诊环境, 逐步提升患者满意度, 不断填平洼地, 使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大量数据证明, 从系统角度解决问题, 降低医院风险, 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 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手段。当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文明服务缺陷管理系统”运行至今已经进入第7年, 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需要与时俱进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在运行中调整, 在调整中磨合, 作者将进一步追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文明服务缺陷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做出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张潇潇, 汪铁铮, 白楠竹, 等.现代医院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12 (12) :27-29.
[2]王杉.文明服务缺陷管理[J].中国医院院长, 2008, 2 (2)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