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课堂评价管理(共7篇)
创新教育课堂评价管理 篇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使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创新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需求已日益迫切, 21世纪教育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造就大批高创造力的人才, 充分认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要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创新人格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 这是21世纪中国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区别
创新教育, 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 其核心是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问题。
两者区别表现在四个方面:
1. 培养目标不同
传统教育的目标是学生获得并积累教师和教科书上的知识, 而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知识批判地吸收, 从中发现问题, 发展知识, 开发创造力。
2. 教师角色不同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传授并教会学生知识, 而创新教育中教师是通过启发, 引导学生研究学习, 诱发学生能力的培养。
3. 学生角色不同
传统教育中的学生是了解和学习知识, 而创新教育中的学生研究并深入挖掘知识。
4. 教育特征不同
传统教育是在现有知识范围内培养学生的模仿力以解决类似问题, 而创新教育是超越现有的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的独创力以解决新问题。
二、创新教育的内涵
高校实施创新教育, 主要从以下方面来着手:
1. 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中注重以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 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 树立创新目标, 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 释放创新激情。
2. 创新思维的培养
引导学生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 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 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 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创新教育与教学必须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3. 创新技能的培养
创新技能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 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 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
4. 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 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 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
三、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汲取了古今中外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精华, 系统地研究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的基本职能, 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 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大有可为。
1. 坚实管理学课程创新教育的基础。
⑴重视管理学理论学习。任何学习、研究、开拓和创新, 都是知识 (包括思想、理论、技能、方法、工具等) 的继承和发展。只有具备扎实管理理论基础, 才能自如地实现向新领域的有效迁移, 否则创新就变成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说起。
⑵更新管理学教学内容。超前性和新颖性是创新的重要特点,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 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先进水平趋于同步, 这样, 才可能期待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⑶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良好的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这已为大量的相关实践所证实。在大学课堂上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形成首先要求有和谐、相互理解和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做基础;其次, 教师应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大学生服务的, 大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希望受到关心、信任和激励的期待心理, 通过不同的角度给予暗示, 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其较快地融入管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气氛, 真正达到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管理学这门科学和艺术的真谛。
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古今中外许多成功者的经验表明, 能否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以及创造活动的成败, 不仅取决于创造能力的大小, 而且和创造者的个性品质密切相关。有突出成绩的创造者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等优良个性品质。只有靠这些品质, 人的创造力才能充分发挥, 才能在未来的事业中取得成功。
2. 应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通过预先设计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 通过学生阅读剖析与讨论, 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管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及运用能力的目的。
(2) 情景模拟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 选用和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有关课题的主体资料和相关资料。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或综合分析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学教学方法, 是在教师创设的管理情景和模拟的管理环境下, 利用软件模拟企业经营环境和条件, 将参与的学生按照团队分成若干个“竞争企业”, 通过学生模拟一系列的企业管理经营活动, 使学生提高和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运用一些小的情境游戏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如讲沟通的重要性时采用“看不见与说不清”游戏, 游戏完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 游戏结束后使学生明白上下级沟通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以后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一定要以“角色转换”的心态来处理。在讲授管理的组织职能时, 最重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可采用“沙漠中死亡”的游戏来实现。
(3) 研究性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 以来自于实际部门的需要研究解决的科研课题、调研项目、策划项目、方案设计等作为教学与科研项目, 在教师指导下, 由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项目研究或设计的全过程, 并提交研究报告或课题成果。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具体可分为课题设计、技术方案设计、策划项目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多种形式。
3. 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
⑴构建立体学习场。将课程教学内容, 即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件、案例学习参考及案例集、管理学科前沿、管理视频资料、在线作业、在线测试等作成一个系统, 构建一个“课堂教学与案例分析讨论、社会实践、网络学习与服务”三维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学习环境, 扩大课程的教学面, 满足全校各类学生学习《管理学》的需求。
⑵开放性作业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放性作业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善于联想、敢于创新, 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开放题的设计旨在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为
谈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苏京莲王玫 (山东蒙阴一中)
摘要: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是构建创新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每个教育者所肩负的光荣神圣的责任, 这就要求在班主任工作中尤其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本文从创设班级开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探索创新的求知氛围、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进取意识、促成学生融洽互助的协作精神四个方面阐述了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创造力开放和谐创新
创新教育就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 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造能力, 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江泽民指出:“要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 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因此, 班主任在管理中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的个性意识和创造力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一、创设班级开放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如果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就会使人类原本具有的欲望, 以极其自然而又较好的形态发挥出来。因此, 今天的班主任应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真正地尊重、关心、赏识每一个学生, 使他们自觉接受教育, 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心灵上的恐惧感, 从而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增多。在这样宽松和谐的班级集体中, 班主任敞开自己的心扉, 学生的个人爱好、个性品质也将得到很好发展。陶行知指出:“创造力取得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在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 那仅限于少数, 而且不能充分发挥真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展人大脑中的创造力, 只有民主才能办到, 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一件大事。”可见, 有了开放型的师生关系, 就能把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出来, 就能实实在在体现人的主体地位。
二、营造学生探索创新的求知氛围
青少年学生对未知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身上的这些特点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教学与管理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如何使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教学情境创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好的情境, 学生的求知欲望才强。我们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 形成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 教师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 组织课外专业学习小组和有关的竞赛活动, 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班主任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 应有针对性地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使学生的成长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 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一位出色的班主任不仅在讲台上讲解精彩, 而且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点拨得当, 营造出浓厚的求知氛围, 让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进取意识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正从依赖走向独立, 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 班主任应率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了榜样的作用, 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就是一个榜样, 班主任更要时刻以自身的顽强拼搏精神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多举些古今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 比如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最终报得败吴之仇;唐代诗人李白面对官场黑暗、仕途不畅, 没有一蹶不振, 而是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壮语;只有初中毕业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遭遇失学挫折却奋发成长的爱迪生、法拉第、高尔基等;身残志坚卓有成就的海伦·凯勒等。在榜样的感染下, 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 激起内在的进取心, 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 逐渐具备自立自强精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只有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 才能克服困难和挫折, 才能战胜自我, 实现理想。
四、促成学生融洽互助的协作精神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以“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协作意识。培养具有合作精神的学生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俗语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在学习和生活中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 小到一件简单的成衣, 大到一项复杂的工程, 都需要多道工序、多人的合作才能完成。现代社会新技术革命更需要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班级管理中协作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生活中学会分工、学会合作, 在团结协作中共同完成一项工作, 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和集体的力量。可以多通过举办一些集体性综合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比如表演话剧、举行球赛等, 让同学们群策群力、共同完成, 让学生感觉到只有充分凝聚和发挥集体智慧、力量, 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预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 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青少年学生的特点, 把他们培养成为富于创新精神的有用之才、培养成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过增元.提倡参与式教学, 强化创新意识.中国高等教育2000.6
[2].张振刚《论创新教育的实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2
[3].徐迈进.论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塑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
[4].李跃平.游戏教学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06.7
创新评价机制 打造高效课堂 篇2
一、激发兴趣,巧妙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利用各种评价手段调动师生的兴趣,使老师爱教、学生乐学。例如,在一堂思想品德课上,要通过课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父母的爱,懂得感恩。教学这部分内容单凭书上的一些图、几段文字,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得很乏味。我在课上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找好朋友谈心,谈心的主题是《说说我的家人》,然后请好朋友对所说的内容进行点评。因为是面对自己的好朋友,他们谈得很开心,使生生互动和谐地开展。我还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小纸条上,同家长开展纸条对对碰活动,学生同家长互动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后,老师对活动有成效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需要动手做学具或动手收集资料,我就安排学生到家中同家长合作,并请家长把学生活动中的长处和不足进行评价。孩子们乐意把自己的才能展示给父母看,而家长也能给孩子一些必要的帮助,家长同孩子的互动,使枯燥的东西趣味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教学效率更高。
二、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充满成功的喜悦
学生都希望自己被赏识,一句充满爱心的评语,一个饱含鼓励的眼神,都使他们的童心得到满足。老师在课堂中要注意捕捉一切可以鼓励的时机,适时表扬孩子们的成功之处,他们一定会更加出色的。我在给我班孩子上作文课时,发现有些孩子的作文写得不太好,但我没有指责他们,而是先找出作文中写得好的地方,表扬他们的成功之处,然后指导他们修改写得不成功的地方,孩子们都很高兴地投入自己的修改工作。在老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学生修改的习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作文批阅完后,我总是把他们的作文结集装订,让其他同学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促进的过程,孩子们在鼓励中快乐成长,达到了互动发展的目的,使教学效果更好。而在教学北师大版第十册《凡卡》一文时,有一个孩子提出凡卡的生活真是太艰难了,还是回到乡下快乐。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我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通过各抒己见使学生认识到其实回到乡下凡卡也照样活不下去。此时,我将赞许的目光投向那个提出问题的孩子,让大家把掌声送给他,我看到了他的自豪和自信。
三、改革评价方法使学生敢想敢说
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在我的课堂中被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活跃的课堂。学生可以对所学内容质疑,可以请同学帮忙探究,使合作氛围愈加浓厚。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敢于向老师及同学挑战,我在语文课堂中设计了一个环节叫“想说就说”,让学生在组内质疑、解疑,他们可能会提到许多跨学科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老师对大胆质疑的学生予以表扬。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能当堂解决的,可以让他们到课后再进行探究。例如,北师大版第九册《浙江潮》一文时,学生提出“什么是潮,为什么要把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定为观潮日?”我认真听完他们的问题后,诚恳地说:“你的问题提得很好,老师可以为你提供资料,由你自己动手解决这个问题,好吗?”课后我帮学生找到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让他们自己动手在书中找答案,最后他们学到了书本之外的知识,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四、完善评价制度产生教学共振
我们不能单以分数判断学生的优劣,而要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把家庭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生生评价统一起来,使孩子们的成长得到一个中肯的评价。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平时表现的资料,例如:作业上优良的数目、师生竖起大拇指的次数、受到社会好评的次数、小组长的学期评价等,设计出了相应的评价量表,提供了相应的评价标准,综合所有内容对学生进行中肯的评价。我们还组织学生定期对评价量表和评价标准进行修改,使之更趋完善。班里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突出,但他在家里是父母的小助手,在社区是一个有礼貌、守纪律的孩子,我在学期末就可以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好孩子,父母及周围的叔叔阿姨都非常喜欢你,如果你的学习成绩能再提高一些,那将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评价制度的完善,使学生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都被老师充分掌握,为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学生在这个大家庭中成长,需要我们不断改革评价机制,让学生在享受鼓励的氛围中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只有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创新评价模式提高课堂实效 篇3
关键词:政治教学,评价,主动性
如何优化政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每个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课题。学生是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还是具有能动性的社会“生活体”,有待教师去开启。我们试图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结构,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研究政治课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政治课堂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自觉、自愿、自动地学习,就必须建立一套使学生认可、接受、赞赏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和教育目的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政治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自我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对喜欢的事情才能产生兴趣,这点在政治课中最能体现。当他们喜欢该内容时就会表现得格外热情,极力想表现自己,当然和老师配合也默契,反之就会表现出厌学、颓废、害怕等情绪。我认为,造成此现象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还和老师的评价有直接的关系。曾教过这样一名学生,父母离异后均不关心他的生活,造成他个性上的偏激、自私等。在政治课中他格外引人注目,由于刚开始不了解他的情况,所以每节课他总会成为反面典型。渐渐地,他成了政治课的“逃兵”。他的“叛逆”震撼了我,我为自己较为偏激的评价感到后悔。随后,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自我评价标准”,让学生依据设立的评价标准进行由浅入深的练习。每达到一个级别就给自己加一分,每月汇总评出优胜者。结果,第一个月该生就有了较大的转变,能够不逃课,并参与到教学中了。我表扬了他的进步,并让他展示了练习的成果,他终于露出许久未有的笑容,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
可见,孩子们喜欢这样的评价。因为,在这样的评价中,他们获得了自尊,充分展示了自己、表现了自己,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二、建立小组评价,避免片面性
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比赛中相互指责、相互排斥,对同伴的成绩不以为然,对弱小的同伴漠不关心等。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孩子们缺乏合作的意识和团结的精神。所以,我在政治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的活动,以促进同学之间合作意识的形成,选择小组评价就缘于此。记得第一次组织高一年级的小组合作“寻找快速记忆的方法”,最高的一组竟然找出了5种。当时让我吃惊不小,于是就让该小组展示。结果大家你一句他一句:联系法、比喻法、标记法、连字法等,还真想了那么多。“看,这就是集体的智慧啊!”我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这办法真好。”从那之后,该班学生集体荣誉感更强了。
通过小组评价,教学中我不再那么被动,也避免了评价的片面性,反而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完善教师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将学生自评和组评有机结合起来,再由教师作出评价,进行归纳总结。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教师依据教学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目标,学生不再盲从,而是能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自主地选择合作的伙伴,并确立奋斗的目标,逐步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由于他们乐意参与活动,小组就成了他们展示才能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建立自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每位学生都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都希望老师和同伴来分享自己的快乐,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拨,作出评价,这样既能全面地激励学生主动地学习,又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标准无论从形式或内容都必须围绕同一个中心,即合作。而政治活动又经常会涉及一些集体的项目,我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结合职高学生的实际,逐步建立了师生互评的一套教学评价模式。通过尝试,我明显发现:学生在教学中能变冲突为谦让,变嘲笑为鼓励,变被动为主动。大家在活动中都能以集体为主,都争着为集体作贡献。同时,他们在活动中能够运用很多的文明用语,比如“请你来看看我的练习,帮我找找不足吧”“请帮我一下好吗?”“谢谢你的帮助”“你的进步真大,我要向你学习”等等。不知不觉中,良好的人际交往就这样形成了。
由此可见,教学评价的合理更新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如扑面春风,令我们耳目一新。而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与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的深化与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全身心地投入课改工作时,切不可因热情过高而矫枉过正。对于传统教学中优秀的东西,一定要继承,并且要发展,在继承中创新。让我们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实践,构建出更多的富有成效的教学评价模式吧!
参考文献
[1]黄华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0(12).
如何创新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 篇4
一、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评价方式
口头评价。在许多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中, 口头评价是最常用的一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充分运用准确、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组织教学活动, 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活动自然会春意盎然, 一派生机勃勃, 课堂教学效果也肯定会显著。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时, 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 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适时合理地、科学地给予学生一些鼓励性语言,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有效实施赏识教育。事实上, 赏识教育的潜力和爆发力是无穷的。
书面评价。在学生完成作业后, 教师需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阅批, 写出书面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书面评价, 要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 多用肯定性、激励性的话语, 努力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开拓创新精神。书面评价要讲究艺术, 有利于学生的人生发展。
多角度的评价。大家都知道, 每个学生都期盼得到他人的肯定, 尤其是“学困生”, 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从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努力捕捉和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优点, 用“放大镜”去肯定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运用口头表扬、书面批语, 在班级表扬栏进行表扬, 甚至在平时接触中给予学生的一个赞许的眼神, 都可能促使学事物景总是叙述主体主观意识的呈现, 因此, 文本语言便有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显著特色。基于此, 笔者认为, 品味语言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教学重点。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咀嚼文本妙词佳句, 品味其中蕴藏着的情韵, 并把这种情韵潜移默化成学生自己的审美情感体验, 最后达到促成学生养成学生审美情感的教学目的。笔者在08高职预科班教学《荷塘月色》一文之“月下荷塘”部分时, 就比较成功地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中获得审美情感。尤其在荷花这一景物的教学引导上, 更是深得学生共鸣。在赏析荷花时, 笔者以“在作者眼中荷花是怎样的情状?”这一问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关于描绘荷花的言语, 学生很轻松地明确了答案:运用比喻 (博喻) 修辞手法, 将荷花喻为明珠、星星和出浴之美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用“袅娜”形容荷花, 用“羞涩”形容荷苞。接着笔者以“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何妙处?”这一问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语言, 在赏析中, 从喻体和本体相似性入手, 引导学生从“明珠”晶莹剔透的特点来归纳荷花的晶莹的特性, 从星星这一喻体结合前文荷花“零星地点缀”等词来来品鉴文本的妙处, 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文本所描绘的艺术空间———荷叶为碧天, 零星的荷花为星———既形象而又生动, 来诱发学生审美情感, “出浴之美人”这一喻体中, “美人”情语尽显, 对荷花的赞美自不难理解, 关键是喻体和本体一人一物, 有何相似性?学生赏析到这里, 进入阅读“瓶颈”, 基于此, 笔者从“出浴”一词做文章, 以“美人出浴后给人怎样的感觉?”这一问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从关注美人之美的思维定向中跳脱出来的学生自然“文思泉涌”起来, 经过充分的讨论, “清新脱俗”, 成了最佳的答案, 喻体的特性在讨论中解决后, 荷花美得清新脱俗的审美体验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审美情感被生产生无穷的动力, 进而敦促他们很好地完成教师期待的学习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运用的评价, 要努力使学生全面参与, 共同关注, 营造氛围, 促使全体学生在参与评价、相互评价、共同交流中得到进步, 使他们全面发展, 提高能力, 健康成长。
二、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多元性。一是在评价时,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不但要重视教师的评价, 还要关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评价, 努力形成评价的科学化、多元化。二是注重评价角度的多元性。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不仅要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价, 还要关注德育、习惯养成、心理素质、创新意识、潜力挖掘等方面, 以及对事物的认识规律、独到见解等。三是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性。要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 在语言运用上讲究灵活、激励、科学, 能促进个性发展。
及时性。对学生的突出表现、成绩特点、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价要及时、准确、深入、细致, 引导他们扬长避短, 健康成长。
正确性。对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调查研究后再进行, 切忌单凭主观臆断妄、下结论。
针对性。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 注重个体, 切忌模棱两可。要善于从个体表现、共性特点, 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激励性。教师在评价中, 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能够点燃学生心中奋发前进的火花, 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 自信自强, 积极向上。
(唐河县聋哑学校)
调动后, 教学过程就变得更加流畅了。所以, 当笔者以“袅娜和羞涩又有何妙处?”这一问提问学生学习时, 学生踊跃发言, 师生互动极好并达成如下的见解:“袅娜”以写成熟少妇之词写荷花, 将荷花的柔美妩媚的丰姿拟人化, “羞涩”以描写青涩少女期待又担心的心境写荷苞, 将荷苞待放的忸怩之态传神刻画出来, 可谓形神兼备, 物性人情统一。
当然, 鉴赏文本的意蕴, 体悟文本的意境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指导学生欣赏文本的意蕴和体悟学生的意境时, 教师应具有深厚的教学素养和广博的知识面。如把握不同作家文本创作的不同风格, 和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文本创作的风格差异, 并在实际教学中成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的“良师益友”。
总之, 教学过程要实现让学生在“学中得, 在得中悟”的教学目标, 教师需具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和主动进行散文等文学作品阅读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的教学智慧, 唯其如此, 散文教学的课堂才会越来越生动, 教学成效才能越来越显著。
参考文献:
[1]万福成, 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1.[2]曹明海.文体鉴赏艺术论[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2.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出版社, 1980.
[4]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8.
创新教育课堂评价管理 篇5
一、摆脱传统考试评价制度,创设丰富的考试方法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引导之下,高中历史教师一直是以高考为目标进行历史教学,也一直在采用与高考考试方法相同的闭卷考试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在闭卷试卷中,学生先做选择题,对历史事实的正误进行判断。之后,学生需要解决材料分析题以及部分问答题,从自己的头脑中提取一些历史事实,对某一观点进论证。主观题目的考查,无法考查到学生真实的历史水平,而客观题目具有这一作用。虽然传统考试的题目在不断科学化,但学生的历史学习仍然以背诵为主。在教学中,教师也不断要求学生背这个,背那个,大大影响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提高。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作为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自己的行动,帮助学生走出历史学习的怪圈,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找到成就感,促进学生灵活掌握历史知识。例如,经过了一个月的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历史话题,让学生以此为主题进行一期报刊设计,像“中国殖民化过程”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历史报刊主题。在这种考查形式中,学生可以自主利用工具进行知识的查找与积累,也使学生的历史学习心理负担减少。教师在学生的历史报刊设计内容与结构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是评价方法变革的有效方法。
二、改革分析问题评价方法,应用灵活的评价方法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都会针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查。教师会提出一些历史事实,像某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到的人物等,让学生判断对错。之后,会提出一些总结与归纳性的问题,像“鸦片战争的影响,出现的原因”等,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水平。这些考查问题大多为集中性提问,教师很少利用开放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当多利用开放性的问题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进行启迪,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分析问题时,一些学生的分析与参考答案类似,教师就会对其进行表扬。而一些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则会十分嫌弃,对其进行否定,让学生下课多看书,记下参考答案。这样的分析问题评价,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历史思维的形成。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长处,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而并非结果。
比如在分析“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这一问题时,大家都知道二者存在战争———合作———战争这种反复性关系。但一些学生会提出共产党与国民党一直都是战争关系,并说明自己的理由,且理由趋于合理。面对学生提出的个人看法,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并以此为例子鼓励其他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样评价行为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课堂氛围也更加民主,极大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性。
三、改革历史作业评价方法,应用创新的评价方法
鉴于高中学生目标的明确性,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教师一直利用传统的书面作业来引导学生做练习, 巩固历史知识。书面作业的形式十分单调,学生所做的题目没有灵活性,一些教师甚至会让学生重复做一些分析题。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只是给一个对勾一个叉,或者给出一个分数。面对这样的作业评价,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哪方面存在问题,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因此, 教师需要变革历史作业的布置与评价方法。
例如,在讲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总结十点社会生活的变迁现象, 并给出具体的例子。以此为作业,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相关内容,在搜集的同时积累,在积累的同时找到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之后,教师不要求学生上交作业,而是在课堂中与大家分享,师生共同评价哪些同学所找的现象有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势,反思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观的创新。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需要从评价方式的变革开始做起。加强传统的历史课堂评价方法的改革,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评价,会使学生的历史学习个性化追求得到满足,也会使学生的思维运动价值得到体现。评价方式的变革,是保护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激励性的评价,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加强,服务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摘要:教学评价,是教学创新的关键点所在。教学评价方式是否合理,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都有重要影响。变革高中历史评价方式,转变传统的考试制度以及传统的作业评价手段,都可以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新鲜感的提高,提升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
创新教育课堂评价管理 篇6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现状
1. 对运动技能的评价过分重视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学科进行教学评价时通常采用期末考核的方式, 要求学生在某几项运动技能上达到规定的标准, 这种评价体系过分强调运动技能, 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没有真正培养其体育精神和体育爱好。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体育的目标和终结就是通过技能评价, 只关注训练自身的体能和技术, 并没有认真体会体育活动的精神实质与文化内涵。这种评价体系使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活动的目的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甚至对学生养成体育习惯及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均造成了不良影响, 难以获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2. 评价体系不符合体育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 激发其对体育的兴趣, 锻炼其身体素质, 并且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然而, 通过观察和分析目前的教学情况可以发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下的体育教学与既定的教学目标还相差甚远, 没有促进体育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种教学评价体系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 但是这种忽视过程、只重视结果的评价方法使得评价流于形式, 很难真正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学生在教学中大多是为了应付教师和考核, 没有变得真正热爱体育, 终身体育意识不强。该评价体系中的许多内容是没必要、不科学的, 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3. 评价视角和制度过于单一
高职院校体育课堂的教学评价方式与其他学科相同, 基本上由教师掌控教学成果的评价内容, 然而体育课堂主要是实践性教学, 使用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参与了体育教学活动, 还是课堂中重要的实践者, 然而教师却没有认识到学生间相互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和代表性, 没有将这些引入教学评价之内。学生的自我评价代表了其对学习收获的总结以及对不足之处的反省, 有助于其加强自我引导和教育;同班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则有助于其更好的交流、合作, 体会协同精神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除此之外, 教师评价制度过于单一, 在一定程度上教学和评价工作受到教师的个人精力和时间的限制, 增加了其工作负担, 使学生更加依赖教师, 很难培养其独立的体育精神。
4. 缺乏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每个学生个体都是独特的, 其家庭环境、生活经历不同, 个人运动史、对体育的认知程度及先天体质都有很大差异, 所以在体育教学的初始阶段, 无法确保每个人都爱好体育, 或者能够承受相同强度的体育训练。然而, 高职院校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并没有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纳入考虑范围, 同视化评价标准外表看似公平, 实则缺乏针对性、科学性, 人性化程度较低。因此该方法不能客观地评价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获得的成长和取得的进步, 所以也无法反映出体育训练中大部分学生潜在的体育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这种评价体系下, 教师和高职院校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鼓励其坚持体育运动。
5. 没有形成性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成果
教师只有在体育教学中给予长期引导, 才能促进学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但是高职院校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很难实现这个目标。整体而言,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现阶段只是在学期末进行总结式、一次性的考核,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没有认真观察并反映学生在长时间的体育教学中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也就是说, 班内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与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并没有加入考核之内,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精神、情感以及学习态度的变化都不属于考核范围, 这样对学生体育习惯及体育爱好的培养没有任何帮助。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创新方法
1. 使体育课堂的教学评价内容更加充实
通常情况下, 高职院校只有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评价内容, 假如教学目标代表了教师和学生需要到达的目的地, 教学评价内容就相当于对于怎样到达目的地的详细说明。针对体育学科, 其教学评价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到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还应包括运动心理健康、运动能力发展、运动技能养成等不同方面。如今, 体育视角逐渐扩充, 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迅速, 所以体育教学评价内容注定要向着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 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教师和学生都过分强调和重视体育运动技能, 并没有认识到情感与认知的重要性, 在创新和改革教学评价时应当矫正这些内容。
2. 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理念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改革和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前提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理念, 对体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指导学生时所处的位置进行深入思考, 真正确定指导体育教学与评价的中心思想, 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实行与贯彻该理念。虽然各个院校确定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的基点不同, 但是通常情况下, 教师和学生单纯地教授学生体育技能, 训练其身体素质是不够的, 充分帮助和指导学生, 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与终身体育意识才是教学的职责所在。所以, 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评价理念, 以立体化、多角度、高效能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取代不科学的、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 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虽然他人评价的作用不可或缺, 但是人们了解自身缺陷、对处理问题时的不足进行反省的重要途径仍然是自我评价。人们主动改变的内因就是自我认识, 在任何情况下当一个人收到了他人评价, 假如无法将外在刺激因素向内心的自我认识转化, 那么在今后的活动中这类评价也难以起到推动作用。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将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加入教学评价体系中, 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和反思评价, 而不只是被动接受。另外, 因为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只是定量评价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情况, 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这种评价方法很可能使学生接受错误暗示, 逐渐忽视了学习态度与课堂内涵, 无法体会到体育的乐趣, 只是单纯为了成绩而学习。体育学习在本质上是一个综合性过程, 其中包含了情感投入、思想、体能和时间, 因此学生在此过程中付出的学习情感也应当是饱满而全面的。在考核教学成果时, 学校应当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将定性评价作为辅助标准, 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让学习层次感和立体感增加。
4. 尊重学生差异, 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因为不同学生喜好体育活动的程度有一定的区别, 体育能力也各不相同, 所以应当采用差异性评价和标准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还是正常进行教学活动的有力保证。与此同时, 与标准成绩相比, 体育教学本身更加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所以在开展体育课程时, 高职院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体能情况、体育技能和认知加以了解, 建立每个学生专属的体育信息档案, 并以档案信息为依据, 联系平时体育课堂中学生的表现, 给予差异性的教学评价。
5. 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最终评价
学生学习体育的过程是充满变化的, 教师应当认真观察和研究这种变化, 从而将有针对性、有理有据、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指导提供给学生。与此同时, 根据长时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 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评价方式向多元化发展, 还可以充实漫长的体育教学过程, 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和沟通, 有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显示和反馈, 整体的教学活动也能逐渐得到改进与完善。另外,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性评价能够使学生淡化对最终性评价的重视程度, 使其认识到体育课堂中自己成长与变化的重要性, 使体育教学成为每个学生收获成长的乐园, 实现某个意义上的客观、公平评价。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开设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 激发其对体育的兴趣, 锻炼其身体素质, 并促进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然而, 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却忽略了教学过程, 只重视达到的结果, 并不符合教学目标, 只重视评价运动技能, 没有注意到学生在教学中的进步, 评价方式单一且缺乏针对性。为改善这种情况, 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创新和改革评价方法与模式, 提升教学质量。
摘要:在时代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各学科在教学评价中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 无法有效推动教学进展。最近几年, 高职院校逐渐兴起, 但是其体育课堂的教学评价现状却不容乐观, 本文针对该现象, 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 并探讨了创新方向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束路西, 徐林川.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新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1) :71—73.
[2]鲁志文, 张玉霞.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析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11 (30) :51—54.
[3]班长青.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建设研究[J].黑龙江科学, 2014 (11) :93.
[4]叶晓杰.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1) :99—103.
创新教育课堂评价管理 篇7
一、学习新课标, 让课堂教学评价伴随课改同行
课堂教学评价自课堂教学产生之日起, 就如影随形地存在,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随着教育部印发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 学校如何创新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是我校当前的热门话题。为迎接新一轮的课改, 我校经过多年的学习、尝试、积累, 对新课改的认识逐步到位,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首先积极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路, 课堂教学主要是育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靠老师课改的实施, 课堂是主阵地, 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什么内容?最终要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来体现, 所以创新课堂评价体系是关键, 靠一张试卷、一张问卷、相互的评价是远远不能适应新一轮课改的, 当然这是基础, 但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评价是不够的。其次, 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提出了严峻挑战, 同时也相应地要求不断创新课堂评价体系。新课标明确要求: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 六项要求突出“能力培养”, 与时俱进的创新课堂内容, ’控制课堂容量, 力争实现减负。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由重传授向重发展 (创新) 转变, 创新课堂评价体系要立足现在, 面向未来, 与新课改同行。
二、创新课堂评价体系, 要建立新的“课堂观”
课堂在转型, 近年来我校围绕研究新课标教材, 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在我们学校教研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受到全体教师的关注, 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实践和探索, 学校把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明确在工作实践中, 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式, 我们深知, 从过去的应试教育的“知识课堂”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课堂”, 再到我们现今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的“创新课堂”, 课堂在转型, 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以自主探索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将愈加深刻地影响和改变课堂的生态。
新的课堂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教学中以发展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 开展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学习, 自主探索, 勤于动手, 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激励作用,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开启个人心智。
新课程背景下,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转变以教师的教为线索的课堂教学设计, 改为以学生的学为线索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开始从教师的如何“教”转变为学生的如何“学”, 学生的培养模式也应向注重因材施教, 开发学生多元智能, 为学生提供分类型的课外活动和个别化的教学转变。
三、转变教育观念, 找准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症结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特别强调学生能力培养, 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因此, 课堂教学不再是开始于教师的备课和讲课, 结束于考试评价的过程, 目前课堂教学一般顺序都是备课、上课、布置作业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评价。这个顺序是有其自身的道理的, 但是在新课改要求下, 这个顺序会发生重大变化:一是课堂教学开始于学生自主学习和预习准备, 开始于老师要教什么, 学生要学什么;二是评价始终与教学过程平行, 也就是不断通过过程评价来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 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激发创新潜能, 使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学习。以前评价总是重在最后一个环节, 就是考试这个环节。美国一位功勋教师德鲍拉说过:“教重要在于听, 学重要在于说”, 哪些需要老师讲, 哪些不需要讲, 老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除了考试以外, 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过程中发言, 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对于所学、所写内容的理解, 自己对哪些内容还没有学懂, 这说明学生是真的学习了。现在的课堂, 学生的学习很多还是被动进行的, 课堂上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 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是一个问题的症结,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就是要从这里去创新。
课堂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学生的学习, 而学生的学习领域应该是远远超越课堂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把“教”转移到“学”,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而教师只是发挥指点作用, 而有的学生的学习是不在课堂范围内的, 也可能不是课程范围内的, 作为教师应该研究如何放开、促进, 让学生尽早尽量有机会自己开创新的领域, 创造新的有用知识。
四、坚持课改, 以生为本, 让家长了解课堂
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为目标的, 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学校课堂教育, 更要关注课外学习活动, 让家长走进课堂, 了解课堂。这有助于教师把新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 有助于学校对新课改下课堂效果的总结和反思, 有利于创新课堂评价体系, 每学期学校分别在每个级段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 实现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 家长与学生了解对话, 老师与家长沟通对话, 让家长了解教学情况, 了解自己孩子以及整个班级孩子的学习情况, 相信自己的孩子, 尊重自己的孩子, 促进家校之间的联系, 促进孩子的学习, 促进新课改下高效课堂的提升。通过向家长发放开放日课堂教学反馈表征求意见和建议, 更好地帮助学校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评价, 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促进老师们教书育人。
当前, 我们都在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 如何构建新的课堂评价体系与新课标同行, 这将是我校探讨的主要课题。
【创新教育课堂评价管理】推荐阅读:
信息课堂创新教育07-29
创新中学语文课堂教育06-26
音乐课堂呼唤创新教育07-08
语文课堂的创新教育08-28
地理课堂教学创新教育05-26
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09-04
语文课堂创新教育论文10-06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总结10-27
音乐课堂中的创新教育05-21
历史课堂中的创新教育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