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管理评价标准

2024-10-04

公文管理评价标准(共8篇)

公文管理评价标准 篇1

6S管理考核评价等级标准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整理、整顿、清洁 4.1 办公室物品和文件资料

4.2办公区通道、门窗、地面、墙壁

4.3作业现场设备、仪器、工装、工具和物料

4.4作业现场功能区和通道

4.5作业现场地面、门窗和墙面、管线

4.6作业现场产品

4.7作业现场文件、记录

4.8库房(区)和储物室(间)

4.9公共设施(洗手间、卫生间、浴室、开水房、垃圾箱等)

4.10建筑物和物料

4.11厂(所)区道路和车辆

4.12绿化和卫生

4.13标识系统

4.14文化宣传 5 规范

5.1 6S管理规范 5.2 6S管理培训

5.3办公区域及公共设施安全管理 5.4安全生产作业规范 6 素养 6.1行为规范

II 6.2团队精神

6.3日常6S管理活动与创新 7 安全

7.1作业现场设备、设施安全

7.2亘大危险源与危险点

7.3作业环境与职业卫生

7.4节能减排 8 定性评价说明

III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Y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质量安全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向阳、郭辉、谢永红、白洁、张林、刘斌、胡玉文、石阳、贾达林。

IV

6S管理评价准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为“集团公司”)6S管理评价标准的考评细则。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的6S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6S管理规定航空规(2009)16号

关于统一集团文化要素的通知航空政(2009)122号

关于印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航空政(2009)477号 3 术语和定义 3.1 6S管理 6S management

6S管理是指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洁(Sweep)、规范(Standardize)、素养(Sustain)、安全(Safety)。3.2 整理 sort

将工作场所中的物品区分为必要的与不必要的,必要的物品保

留,不必要的物品清除。3.3 整顿 straighten

将必要的物品分门别类按照规定的位置合理摆放,并加以标识。3.4 清洁 sweep

清除并防止工作场所内的脏污,保持其干净整洁。3.5 规范 standardize

将所做的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并将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3.6 素养 sustain

养成良好习惯,自觉遵章守纪,培育进取精神,树立团队意识。3.7 安全 safety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生产、工作中确保人身、设备、设施安全,严守国家机密。4 整理、整顿、清洁 4.1 办公室物品和文件资料

办公室物品和文件资料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A: a)办公室物品实行定置管理;

b)办公室门牌标识整洁规范;

c)办公室门窗、地面、墙壁整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 d)文件资料(含电子文档)、物品分类合理,摆放、存储有序; e)文件盒(夹)标识规范,目录清楚; f)办公电器定位摆放,布线规范、美观; g)个人物品摆放有序;

h)办公设施完好,出现故障及时报修; i)推进信息化管理;

j)办公区储物室(间)、复印室和资料室内物品实行定置管理。4.2 办公区通道、门窗、地面、墙壁

办公区通道、门窗、地面、墙壁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B:

a)办公区门厅、通道、地面平整、干净、通畅;

b)门窗、墙壁、天花板、照明设施完好整洁;

c)办公环境适宜;

d)室内张贴、悬挂物相谐、统一;

e)管路和管线规范、清洁。

4.3 作业现场设备、仪器、工装、工具和物料

作业现场设备、仪器、工装、工具和物料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C:

a)作业现场实行定置管理;

b)工装、工具分类合理有序,定置摆放,帐物相符;

c)积极推进全面生产维护(TPM),建立设备点检机制,现场设备、仪器完好整洁,状态标识清晰,维护保养及时到位;

d)可移动设备及设施(含托架、托车、推车、废物桶、垃圾桶、灭火瓶等)合理实行定置管理;

e)优化现场物料管理,作业现场没有无用或长久不用的物料。

将所做的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并将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3.6 素养 sustain

养成良好习惯,自觉遵章守纪,培育进取精神,树立团队意识。3.7 安全 safety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生产、工作中确保人身、设备、设施安全,严守国家机密。4 整理、整顿、清洁 4.1 办公室物品和文件资料

办公室物品和文件资料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A: a)办公室物品实行定置管理; b)办公室门牌标识整洁规范;

c)办公室门窗、地面、墙壁整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 d)文件资料(含电子文档)、物品分类合理,摆放、存储有序; e)文件盒(夹)标识规范,目录清楚; f)办公电器定位摆放,布线规范、美观; g)个人物品摆放有序;

h)办公设施完好,出现故障及时报修; i)推进信息化管理;

j)办公区储物室(间)、复印室和资料室内物品实行定置管理。4.2 办公区通道、门窗、地面、墙壁

办公区通道、门窗、地面、墙壁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B:

a)办公区门厅、通道、地面平整、干净、通畅;

b)门窗、墙壁、天花板、照明设施完好整洁;

c)办公环境适宜;

d)室内张贴、悬挂物相谐、统一;

e)管路和管线规范、清洁。

4.3 作业现场设备、仪器、工装、工具和物料

作业现场设备、仪器、工装、工具和物料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C:

a)作业现场实行定置管理;

b)工装、工具分类合理有序,定置摆放,帐物相符;

c)积极推进全面生产维护(TPM),建立设备点检机制,现场设备、仪器完好整洁,状态标识清晰,维护保养及时到位;

d)可移动设备及设施(含托架、托车、推车、废物桶、垃圾桶、灭火瓶等)合理实行定置管理;

e)优化现场物料管理,作业现场没有无用或长久不用的物料。4.4 作业现场功能区和通道

作业现场功能区和通道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D:

a)作业现场功能分区明确,划线清楚,颜色、规格统一;

b)通道划线清楚,颜色、规格统一。4.5 作业现场地面、门窗和墙面、管线

作业现场地面、门窗和墙面、管线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E:

a)作业现场地面平整、干净;

b)门窗、墙面完好洁净;

c)墙面悬挂张贴物整洁美观;

d)各类管线、线路布置合理,整洁。4.6 作业现场产品

作业现场产品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F:

a)作业现场的产品工位器具齐全、完好、有效,规格统一;

b)产品定置区域标识、产品状态标识清楚,不合格品应规范管理,并标识明确;

c)产品周转、贮放过程管理规范;

d)多余物控制有效。4.7 作业现场文件、记录

作业现场文件、记录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G:

a)作业现场的文件为适用版本;

b)作业现场的文件和记录妥善保管,摆放合理,采取适当保护措施,保持完好、洁净。4.8 库房(区)和储物室(间)

库房(区)和储物室(间)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H:

a)库房(区)实行定置管理,物品合理分类,整齐摆放;

b)庠房(区)环境整洁,通道畅通;

c)库房(区)帐物卡相符,标识清楚;

d)库房(区)不合格品应规范管理;

e)库房(区)各种防护、温湿度控制措施有效落实;

f)储物室(间)实行定置管理,环境整洁,物品合理分类,标识清楚,摆放有序。

4.9 公共设施(洗手间、卫生间、浴室、开水房、垃圾箱等)

公共设施(洗手间、卫生间、浴室、开水房、垃圾箱等)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I:

a)公共设施完好;

b)环境清洁卫生;

c)卫生洁具节能;

d)垃圾分类收集;

e)管路和管线规范、清洁。4.10 建筑物和物料

建筑物和物料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J:

a)建筑物完好、整洁;

b)堆放物、物料存放符合要求、标识清楚;

c)无违规搭建棚库;

d)建筑工地管理规范。4.11 厂(所)区道路和车辆

厂(所)区道路和车辆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K:

a)厂区道路符合安全要求;

b)各类车辆停放符合要求;

c)机动车辆车况良好,保持整洁,行驶中遵守交通法规。4.12 绿化和卫生

绿化和卫生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L:

a)绿化统一规划,效果美观;

b)花草树木养护良好;

c)道路和绿地干净整齐,无卫生死角。4.13 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M:

a)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规范的视觉识别系统手册;

b)落实集团公司标识要求和文化要素“六统一”;

c)标识运用准确;

d)标识系统纳入企业形象宣传和市场营销策略之中。4.14 文化宣传

文化宣传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N:

a)广泛宣传集团公司和本单位的文化理念;

b)有本单位特色的文化理念及格言、警句;

c)宣传载体及宣传物规范、完好;

d)宣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好。5 规范

5.1 6S管理规范

6S管理规范应待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O:

a)组织机构健全,责任落实;

b)各级各类规章制度齐全、完善;

c)各种原始资料完整、详实、统一。5.2 6S管理培训

6S管理培训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P:

a)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并纳入本单位教育培训计划之中; b)培训计划贯彻执行有效,对培训内容员工掌握较好;

c)培训原始资料齐全、详实。5.3 办公区域及公共设施安全管理

办公区域及公共设施安全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Q:

a)消防安全设备设施符合安全要求;

b)各类办公电气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c)公共设施符合安全要求;

d)严禁存放危险化学品;

e)电梯管理符合安全要求。5.4 安全生产作业规范

安全生产作业规范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R:

a)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b)建立安全生产制度,落实责任制;

c)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d)保证安全投入,消除事故隐患;

e)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或开展安全标准化认证。6 素养 6.1 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S:

a)制定了符合本单位特点的员工行为规范;

b)员工能有效执行行为规范;

c)树立客户至上观念。6.2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T:

a)培养员工团队意识,树立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b)开展合理化建议、QC小组、现场精益改善等团队持续改善活动;

c)推进班组建设并取得良好成效。6.3 日常6S管理活动与创新

日常6S管理活动与创新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别按附录U:

a)制定两级计划并建立了相应的长效机制;

b)各种工作记录规范、完整;

c)坚持6S管理不断创新;

d)把6S管理与其他先进管理方法相结合。7 安全

7.1 作业现场设备、设施安全

作业现场设备、设施安全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V: a)明确设备设施的管理职责; b)在用设备设施符合安全要求。7.2 重大危险源与危险点

重大危险源与危险点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W: a)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有效管理; b)对危险点实施有效控制与管理; c)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符合有关规定。7.3 作业环境与职业卫生

作业环境与职业卫生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X: a)作业现场布局符合安全标准;

b)作业现场的危险有害因素控制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c)作业现场安全警示标识齐全、醒目; d)作业现场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7.4 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体考评细则按附录Y: a)完成节能减排考核指标;

b)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组织体系; c)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考核和奖励到位; d)污染物达标排放,危险废物做到规范化管理;

e)新改扩建项目实施环保“三同时”,同时符合国家有关节能规定; f)开展环境管理体系(GB/T 24001)认证或清洁生产审核。8 定性评价

8.1 中航工业6S管理审核考评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进行,定性评价的具体办法为:

a)“考评内容”中的小项分值,为所有检查点的平均分;

b)各小项分值相加除以小项数为本序号基本分;

c)小项定性评分一般按以下控制范围掌握:

1)对评审的要求完全没有做到为0分;

2)检查中各点的合格率不足受检面30%且各项工作质量仅满足要求基本条件的为0.1~1分;

3)检查中各点的合格率占受检面31%~50%且工作质量能够满足基本要求条件的为1~2分;

4)检查中各点的合格率占受检面51%~80%且工作质量较好,满足要求条件的为2~3分;

5)检查中各点的合格率占受检面80%以上且工作质量较高的为3~4分。

8.2 带“☆”的检查项目为各序号中的主导性评分因素,当主导性评分因素发生原则性错误时,可以对本序号得分进行修正,但修订值不得超过本序号得分的50%。

8.3 对“考评内容”规定以外的元素进行检查评价并参与打分时,应有集团公司相关文件依据作支撑,同时计入小项总数计算。9 6S管理考核评价等级

9.1 评定规则

6S管理评价指标共25个小项,每项满分为4分,共计100分。考核评价分四个等级:

a)考核评价达到60分,为“达标”级水平;

b)考核评价达到70分,为“铜牌”级水平;

c)考核评价达到80分,为“银牌”级水平;

d)考核评价达到90分,为“金牌”级水平。9.2关键项与一般项

上述4.1~7.4共计25项评价指标中,第4.1、4.3、4.6、4.13、5.3、6.1、7.1、7.2为关键项(共8项),其他为一般项。关键项有一项不合格或一般项有3项不合格,即可判定为该单位整体不合格。

公文管理评价标准 篇2

普遍的观点认为区块期末平均单井检泵井次较上一年末增加 (减少) , 检泵周期则相应的缩短 (延长) 。在实际检泵周期计算过程中, 我们发现上述观点并不一定成立。通过分析平均单井检泵井次与检泵周期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对应关系有利于合理评价区块井筒管理水平。

1.1 频繁上修程度对区块检泵周期的影响

1.1.1 区块年内无重复检泵井

假设区块总井数为N, 检泵井数为m, 上一年末检泵周期为0T, 期末检泵周期为T。因油井不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发生检泵, 修井动力也不可能随时集散, 所以油井检泵的发生在时间上近似均匀分布[1], 则检泵井的平均检泵周期为21×365天, 期末检泵周期为:

由 (1) 式可以得出

将代入 (2) 式可以得出

其中:T——期末区块检泵周期, 天;

T0——原区块检泵周期, 天;

X——检泵井所占的比例;

m——检泵井数, 口。

从公式 (3) 中可以看出, 期末区块检泵周期随着X (0~100%) 的增加而减少0~182.5天。

1.1.2 区块年内存在重复检泵井

假设油井检泵频率为n, 由检泵井时间上均匀分布的规律得出检泵井平均检泵周期为

天 (n为≥2的整数) 。期末区块检泵周期为:

由ⅰ式可以得出:

将x=Nm代入ⅱ式可以得出

从公式ⅲ可以看出当频繁检泵频率一定时, 区块检泵周期随着检泵井所占的比例X (0~100%) 的增加而减少天;当频繁检泵井所占的比例一定时, 区块检泵周期随着检泵频率n (n≥2) 的增加而减少天。

1.2 检泵井所占比例与区块检泵周期变化对应关系

期末检泵周期与上一年检泵周期对比变化量用∆T表示, 公式如下:

结合公式ⅲ、ⅳ可以得出

由ⅴ式可以得出如下关系:

当时, ∆T>0, 即期末检泵周期大于去年检泵周期;

当时, ∆T<0, 即期末检泵周期小于去年检泵周期;

当时, ∆T=0, 即期末检泵周期与去年持平。

1.3 平均单井检泵井次评价井筒管理合理性

对于年内不定期投产不同井数新井的区块来说, 平均单井检泵井次与检泵井数有如下关系:

式中:

k——平均单井检泵井次, 次/口·年;

n——检泵井平均检泵频率;

m——检泵井数, 口;

N0——区块上一年末总井数, 口;

Ni——区块年内新投井数, 口。

从公式Ⅵ可以看出, 当年内无新井投产即Ni=0时, 平均单井检泵井次与总检泵井次n×m成正比;当年内有新井投产, 即Ni>0时, 随着总检泵井次n×m增加, 平均单井检泵井次不一定增加, 而总检泵井次n×m降低, 对应的平均单井检泵井次必定降低。

2 井筒管理评价新标准探讨

2.1 新评价标准评分细则

根据第三部分中得出的用平均单井检泵井次评价某区块的井筒管理水平存在不合理性的结论, 本文提出用检泵井所占的比例和检泵井平均频繁检泵程度并结合检泵周期来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的评分细则如下表1所示:

2.2 新评价标准年初指标制定

年初指标的制定是指标考核的前提, 指标制定的合理与否则影响作业区排名的公平性。本文指标制定方法主要从作业区上一年指标完成情况和全厂指标完成情况考虑来制定下一年的年初目标, 具体方法如下:

(1) 检泵井所占的比例= (区块上一年的检泵井所占比例+全厂上一年的检泵井所占比例) /2;

(2) 平均频繁检泵程度= (区块上一年检泵井平均频繁检泵程度+全厂上一年检泵井平均频繁检泵程度) /2;

(3) 检泵周期:

式中检泵井所占的比例x和检泵平均频繁检泵程度n由第1条和第2条所定。

2.3 新评价标准的合理性验证

对A区、B区用新标准进行指标考核, 排名如下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该结果真实的反应了作业区的井筒管理水平。用该方法从三个方面综合评价作业区的井筒管理水平, 缩小了非正常因素如某个作业区检泵井刚好发生于长命井或者频繁上修井的影响, 相比“检泵周期”和“平均单井检泵井次”指标评价更全面、更合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当年内所有井检泵井次≤1次/口·年 (不存在重复检泵井) 时, 随着单井检泵井次的增加, 年末区块检泵周期延长365天~182.5天。

(2) 当年内存在检泵井次≥2次/口·年检泵井 (存在重复检泵井) 时, 区块检泵周期的变化只与检泵井所占的比例和检泵频繁程度有关。与平均单井检泵井次无直接对应关系:区块检泵周期不一定随着平均单井检泵井次增加 (降低) 而缩短 (延长) 。

(3) 新的评价方法从检泵周期、检泵井所占的比例和检泵井平均频繁检泵程度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更能真实的反应作业区的井筒管理水平。

3.2 建议

目标的合理确定是指标考核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只提供了参考方法, 具体设定是可根据作业区实际情况来设定。

参考文献

公文管理评价标准 篇3

关键词:品牌 评价 展会 战略管理

中国会展业发展迅速,各地不断推出的商贸类展会,从宏观来说,为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为打造城市靓丽名片、为加强我国工商界人士的国际交流和拓展国际空间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平台;但由于展会运营机构办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的一些展会未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有些展会运营机构由于热衷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重视对展会品牌的长期培育,导致展会不能持续发展;二是有些展会运营机构虽然有展会品牌培育意识,但由于对展会品牌内涵理解不深和对品牌管理重点把握不准,导致展会的发展也不如意。前一种情况,可以通过展会行业管理加以规范;而后一种情况,展会运营机构必须通过学习展会品牌管理理论,掌握展会品牌战略管理重点,方可使展会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本文的重点旨在针对后一种情况,通过确认和明晰商贸类展会的品牌概念和品牌实质,提出我国品牌展会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依据给展会运营机构进行品牌战略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一、展会品牌概念与展会品牌实质

在对商品经济的研究中,人们对产品品牌的认识,以及表述是琳琅满目。在学习他人观点的基础上,笔者的理解是,产品品牌是产品全部无形资产的总和,这一“总和”可以以可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特定“符号”,如名称、图案、颜色、字体等,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等;也常以一种比较抽象的形式呈现出来,如给人带来的好的联想和人们的偏好。这些“符号”以及联想、偏好等,使产品品牌具有区别它物、证明品质的功能。通常说的品牌产品,就是指那些个性鲜明、质量优异的,能给消费者带来好的感受的产品。品牌产品所包含的无形资产往往具有很高的价值。产品品牌的实质是产品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是由产品之形象和内涵交叠形成的,能引起消费者产生共鸣的差异化使产品在市场中具有更显著的竞争优势。

会展业的主要产品是展会项目(本文所论述之展会是指商贸类展览会或博览会),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属于服务产品。展会品牌是指展会项目之无形资产的总和,物化可视的是展会的名称、标识、吉祥物等,抽象可感受的是好的联想和亲近感。品牌展会是指那些形象鲜明、服务优质,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展会。展会品牌的实质是展会项目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是建立在满足参展客商需要,定位清晰、形象鲜明、卓有成效的基础上。

对于一个展会而言,品牌创立从成长到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品牌战略管理过程,其中凝聚了展会主办机构大量的心血、智慧和创新。一个品牌展会的打造,需要有明确的品牌战略,以及相应的实施策略,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形象树立、品牌经营和品牌文化形成等。在研究展会品牌战略管理前,有必要在上述理论的基础给品牌展会一个具体的描述,即展会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称其为品牌展会,从而使品牌战略管理有明晰的方向。

二、品牌展会的评价标准

用什么标准评价一个展会是否是品牌展会?迄今为止,国际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综合业内人士的看法,结合我国的实际,笔者认为在我国满足以下八个条件的展会可称为品牌展会。

一是良好的展会举办地及场馆。展会举办地城市的环境美化、交通运输、酒店服务、消费娱乐等是否良好,展馆是否能够提供舒适的展示空间、优质的设施服务等是吸引客商参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行业协会和行业代表企业的坚定支持。行业协会,以及行业中代表企业对展会的坚定支持,是确保展会宣传效果和影响力的重要条件;行业协会的参与,以及行业中代表企业的参展无疑也提升了展会的水平。

三是形成规模效应。品牌展会必须是在同类型或同行业展会中规模大的展会,在展览期间,整个行业众多有实力的卖家、买家和中介齐聚一堂。有规模效应的展会,意味着大批的产品供应商和采购商参展,以及由此降低的组展商单位成本,和其他各方投入产出比率的增加。

四是代表行业发展方向或展示行业最高成就。这体现了展会的专业性和前瞻l生。这样的展会必定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且能提供几乎涵盖整个专业市场的所有信息。由于提供的信息全面、专业,必然吸引众多客商和观众参展。

五是一流的展会服务。展会服务贯穿于组展商的整个运营过程,从市场调研、主题立项、寻求合作、广告宣传、招展手段、观众组织、活动安排、现场气氛营造、展后服务,甚至包括所有对外文件和信函的格式化、标准化等,都须具备高的专业水准和从业人员的严谨处事态度,服务过程体现高效和细致。

六是战略规划指导下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只有科学合理的展会发展战略,才能使展会资源得到很好地分配,才能使展会从谋求短期利益走向谋求长远利益。展会的连续性要求展会在一定时期内在举办时间、频率、地点和主体活动等方面基本一致;灵活性要求展会根据国内外会展业发展趋势和参展商要求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展会生命周期的延续是连续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一成不变或忽视市场变化的做法将使展会难以为续。

七是媒体的强力合作。有影响力媒体的强力合作是展会影响力的重要保障。一个展会要成功举办,并发展成为品牌展会,媒体宣传报道充分与否至关重要;展会品牌的形成需要媒体的大量的正面报道;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亦有助于提升展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反过来,品牌展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众多媒体的关注。

八是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我国目前的体制现状下,能得到政府支持的展会,往往能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样的展会,展会运营机构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能整合更多的资源,从而能为参展客商提供更多的实惠和便利,办展质量往往较高,展会的品牌影响力更容易扩张。

nlc202309041211

三、基于品牌展会评价标准的展会品牌战略管理思路

上述的品牌展会评价标准,为展会主办机构的品牌战略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树立品牌观念,制定品牌战略

要培育一个品牌展会,首要的是展会运营机构要树立牢固的品牌观念,认识到只有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展会才可能持续发展。树立了这样的品牌观,展会运营机构才会从举办地及场馆的选择、主题的立项、展会活动的策划、展会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展会的创新等具体方面来实施展会的品牌化发展。同时,必须认识到展会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展会的运营机构要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确立展会的品牌发展战略。只有在较长时间内坚持一种战略,而不轻易游离的展会运营机构才能赢得最终胜利。

2.研究环境变化,满足客户需要

对展会运营机构来说,参展商是客户,对参展商来说,专业观众是客户。客户满意,展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和壮大。客户的需求是变化的,要做好服务,就必须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的需求。此外,展会的外部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都在变化,只有适应变化,不断创新,展会才有生机和活力。因此,市场调研尤其重要。设立高水平的研究机构,确保研究内容的科学性、时效性、针对性,是展会品牌战略制订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3.发挥各方作用,有效整合资源

为打造强势品牌,展会运营机构还应充分利用各种相关资源,发挥不同利益主体,包括主办机构、承办机构、协作机构、参展商、专业观众、展会场馆、展会所在地等对展会项目运作各个环节的支持和配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分析、梳理、整合各种资源,并加以综合利用。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展会运营机构必须努力寻求专业协会、行业内领导型企业、有影响力的媒体、政府等多方的支持。因此,展会运营机构应主动沟通、服务先行,强调互惠多赢合作,以最大程度聚集资源、盘活资源,为展会项目的运营管理服务。

4.致力专业化,展示新成果

专业化是打造品牌展会的必由之路。专业化能够形成差异化,差异化可形成展会的竞争优势。专业化使展会运营机构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客户的需要,从而在招商招展和展览会现场管理等过程中更加准确、有效。专业化需要展会运营机构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拥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实行完善的操作规范、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专业化要求展会专注于某一行业或某一市场的客户,努力把握行业或市场发展的脉搏,展示行业的最新成果,以新技术、新产品、新观念的不断推出,占据同类型展会的制高点。

5.完善场地设施,提升服务水准

场地设施是否完备、便捷,服务水准是否高水平,对展会品牌形象的树立至关重要。场地设施属于展会的硬件,服务属于软件。硬件建设要使展会的设施,包括展馆的空间、水电、采光、空调通风、宽带网线、消防、电梯、通讯传输、疏散通道等是齐备的、令人舒适的、便捷的、安全的。软件建设要保证展会服务达到一流水准,包括招商招展、迎送接待、通关检验、现场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安全保卫、展后跟踪等都必须是高水准。为此,展会运营方要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和服务人才培养的力度,做到展会的软、硬件建设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6.拓展品牌空间,善用品牌资源

要扩大展会品牌影响,必须拓展品牌空间。展会品牌空间包括时间、地域和价值三个方面。时间方面主要指展会举办期的长短、举办的频率等,当展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适当延长举办时间,或增加办展频率,可以增强总效果;地域方面主要指展会的地域扩张,比如一些国外著名展会在其他国家办展等,可扩大展会品牌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价值方面主要指品牌的综合经营,品牌的物化形式,如名称、标识、吉祥物等是重要的品牌资源,要善加保护和利用,通过与高质量、高层次客商的合作,取得品牌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影响力,提升品牌的价值。

7.优待新闻媒体,打造网络品牌

展会品牌良好形象的塑造,必须借助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的大量正面宣传报道。做好对这些新闻媒体的公共关系工作,保证展会期间媒体和记者能得到很好的待遇,将吸引更多的媒体或记者关注和报道展会。在众多媒体当中,互联网是一种新型媒体,它综合了传统媒体的许多优点,且互动能力突出,是展会品牌传播的重要平台。展会运营机构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功能,通过建立网站、规划网站内容、美化页面、信息筛选和及时更新等一系列工作,在现实展会之外打造精品网络展会,高效传达品牌认知和美誉。

8.争取政府支持,构建良好环境

品牌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我国,寻求政府对展会的支持是保护和提升展会品牌形象的重要一环。通过政府的力量,可有效打击重复办展现象以及品牌侵权行为,避免客商资源的分散和不良口碑的传播,从而保护品牌展会运营机构的权益;通过政府渠道,可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聚集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为提高展会的成效服务;利用政府的影响力,可协调理顺展会活动各方的关系,保障展会的健康发展;利用政府的补贴扶持政策,可扩大展会的规模和提高展会的质量;利用政府的对外关系,可拓展展会的海外空间。

四、结语

我国商务部对会展业宏观管理的举措中,有一项是加强培育品牌展会,做大做强中国会展企业。培育品牌展会,这既是展会运营机构的社会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各展会运营机构按照品牌展会的评价标准,扎实做好展会品牌战略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保证展会取得长期的经济效益,才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会展业的水平。

公文管理评价标准 篇4

科室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得分 内容要求 评价方法 扣分 得分 存在问题

一、制定并落实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无相应制度或有制度未落实扣0.2分 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5分)

二、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符合环境卫生

1、诊疗区域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学和医院感染控制要求。(5分)

2、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100%,一次不合格扣5分。不符合要求扣0.2分

三、手卫生设施及执行情况符合要求,1、诊室配备流动水、肥皂或洗手液、速干免洗手消毒液、干手设施。肥皂要干燥、清洁存放。隔离防护措施执行到位。以监测为主

2、在诊疗操作时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10分)

3、每次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2分(使用快速免洗手消毒液)

四、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反复使用的口腔器械先去污染,加酶浸泡、清洗、注油然后再进行消毒和灭菌。

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以监测为主(10分)不符合要求扣0.5分

五、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

1、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一人一灭菌。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2、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一人一消毒。(15分)

3、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操作前必须消毒。监测不合格每项扣0.5分

4、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及时清洁、消毒。

5、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不能堆放,手机之间应保留一定间隙。

6、灭菌前空载进行BD测试。

六、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不符合要求扣0.2分

阀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5分)

七、口腔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1、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有记录。定期消毒。(15分)

2、每日定时通风。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3分

3、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有记录。

4、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5、紫外线强度监测合格,有记录。

八、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定期进行浓度

1、含氯消毒剂等易挥发的消毒剂每日监测浓度。和微生物污染测试。(10分)

2、使用中消毒液有无过期、沉淀。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九、按规范要求做好消毒灭菌等工作。

1、无菌储槽中的棉球、敷料,一次性口腔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为24小时,标明开启日期、时间。(10分)

2、麻醉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抽出的药液保持时间不超过2小时。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2分

3、消毒液每日更换,标明启用日期,时间,失效时间。

4、拖布分室使用,有标识,悬挂晾干。

十、医疗废物处置符合要求。(10分)

1、医疗垃圾必须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有效封口,有标识(科室名称、日期、时间)相关记录完善不符合要求扣0.5分

2、各种污物放置合理,禁止与生活垃圾混装。

3、针头、刀片等应放入锐器盒收集,统一焚烧。

4、禁止流失和代送,相关记录完善。

十一、组织院感学习,培训情况以及感一次不合格扣0.2分

染知识考核。(5分)

公文管理评价标准 篇5

一、设施设备(11条、19分)

1、有适应档案保管和利用需要的用房,做到了档案库房,调阅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三分开”,4分。

※调阅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合用,酌情扣分。

2、设置了计算机、复印机等技术用房,1分。

※无技术用房,酌情扣分

3、设置了永久的荣誉实物档案陈列室,1分。

※无荣誉档案陈列室,酌情扣分

4、有适应档案管理需要的整齐的档案、资料橱、柜、架,4分。

※有电子档案,无防磁柜,酌情扣分

5、档案库房使用了温、温度测量仪(0.3)和去湿机(0.7)、空调器(1)等温、湿度测控设备,2分。

6、档案库房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栏(0.5),配备了适用于档案库房的消防器材(0.5),1分。

7、档案库房配置了防光窗帘(0.2),严密了门窗(0.3),使用了除尘器(0.5),1分。

8、配置了照相机(0.2)、录音机(0.3)、录放像机(0.5),1分。

9、配置了静电复印机,1分。

10、配置了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需要的计算机,2分。

11、综合档案室清洁、整齐,内部环境优美,1分。

二、业务建设(18条、30分)

1、根据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机关实际,确定了本机关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1.5)和不归档案范围(0.5),2分。

2、归档的文件材料完整、系统、准确,4分。

考评时评审员抽查20卷以上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按各项合格率得分。

3、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档案分类方案或立卷类目,关能严格执行,3分。

※有档案分类方案或立卷类目而不执行,不得分;不能严格执行,酌情扣分。

4、保管的档案经过系统化整理:案卷组合符合合组卷原则(1),卷内文件材料编了页号(1),卷内目录和卷内备考表填写规范(1),案卷标题拟写简明、准确(1),案卷封面及其填写符合规范要求(1),5分。

※有未经整理的积存文件材料,按比例扣分。

※考评时评审员抽查20卷以上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按各项合格率得分;

※全部案卷文件级条目输入计算机,能够实行计算机检索档案文件,其案卷质量存在问题不影响检索,不扣分。

5、近三年的档案文件中没有铅笔、圆珠笔书写的等不符合规定要求字迹的现象,1分。

6、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案卷按规定进行了系统化排列和编号,2分。

7、案卷装订整齐(0.5),卷合及封皮整洁(0.5)、美观,1分。

8、收集、保管的与本机关主管业务有联系的资料比较齐全、完整,1分。

9、保管的资料经过系统化分类、整理编目和编号,1分。

10、档案、资料橱、柜、架排放符合规定要求(0.5),编制了档案、资料存放示意图(0.5),1分。

11、档案、资料收进、移出有严格的登记、审批手续,1分。

12、进行了档案库存房温、湿度记录,库房温、湿度达到或接近达到国家规定标准,1分。

13、档案库房采取了防火、防水、防潮、防尘、防鼠、防盗、防虫、防高温、防污染等措施,2分。

※本条系指购置档案保护设备以外的措施。

14、近三年内对保管档案、资料进行过全面清查,对存在的问题有处理意见和处理结果,1分。

15、保管的档案没有破损、发霉、字迹褪变等现象,1分。

※有破损、发霉、字迹褪变等现象,但予以及时抢救,不扣分。

16、对珍贵的档案进行了复制,并用复制件代为提供利用,1分。

17、建立了专、兼职档案人员和文书处理人员名册及档案、资料、检索工具、编研成果等统计表册,1分。

18、及时准备地完成了机关档案工作基本情况报表的填报任务,1分。

三、检索利用(14条、25分)

1、编制了文书档案案卷目录(1.5)、科技档案分类目录(0.5)、会计档案目录(0.7)、声像档案目录(0.3),3分。

2、编制了本机关主管业务专门档案手检或机检案卷目标,分。

本机关主管业务专门档案系统指法院的案件档案、统计局的统计档案、学校教学档案等; 无主管业务专门档案,不扣分。

3、编制了文书档案手检或机检案卷文件目录,3分。

实行了“一事一卷”组卷方法的单位没编制手检案卷文件目录,不扣分或酌情扣分; 没编制齐全的按比例扣分。

4、编制了两种以上手检或机检专题目录,1分。

专题目录条目不齐全、系统、酌情扣分。

5、编制了手检或机检人名索引,1分。

人名索引条目可以局限于一定时间或一定范围的档案文件。

6、编制了资料分类目录,1分。

7、编辑了本机关发文汇编,2分。

汇编文件不齐全,酌情扣分。

8、编辑了上、下级机关针对本机关主管业务发来的重要文件汇编,1分。

9、编撰了每年档案情况说明或全宗介绍,2分。

10、编撰了本机关大事记(1.5)、机构沿革(1.5)、基础数字汇编(1)等参考资料,4分。内容不全、质量不高,酌情扣分。

11、档案人员热情、周到,积极地开展了提供利用档案服务,1分。

12、利用档案能够按规定办理手续,建立了档案利用登记簿,1分。

13、建立了档案利用效果登记簿(0.5),编撰了利用档案效益典型事例汇编(1),1.5分。

善恶评价的标准与社会进步的标准 篇6

善恶评价的标准与社会进步的标准

善恶评价的标准是判断道德行为或观念善恶的标准.社会进步的标准则既包含物的.尺度,又包含人的尺度,不仅包含物质文明的进步也包含精神文明的进步.因此,善恶评价的标准与社会进步的标准并不存在二律背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并不否认物质进步与道德进步之间的分离,但这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作 者:倪愫襄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2刊 名:东南学术 PKU CSSCI英文刊名: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年,卷(期):“”(1)分类号:B82-052关键词:善恶评价的标准 社会进步的标准 二律背反

碳足迹评价标准概述 篇7

全球气候系统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2007年最新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异常现象, 9 0%以上的可能性是因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 GHG) 排放所致[1]。

G H G包括二氧化碳 (C O2) 、甲烷 (C H4) 、氧化亚氮 (N2O) 、氢氟碳化物 (HFCs) 、全氟碳化物 (PFCs) 、六氟化硫 (SF6) 、氯氟烃类化合物 (C F C s) 、氢代氯氟烃类化合物 (HCFCs) 、臭氧 (O3) 、水汽 (H2O) 等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1], 京都议定书[2]中规定的为前六种。

随着各国政府和组织对气候变化的日益重视, 最直观的碳排放指标—“碳足迹” (Carbon Footprint, CF) 为减少碳排放设定了明确的量化参数, 记录了人类在地球日益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的“痕迹”。碳足迹源于1 9 9 6年Wackernagel发表的“Our Ecological Footprint”[3], 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都已相继开展了碳足迹相关评价的研究[4,5,6,7,8]。

碳足迹主要包括国家碳足迹、企业 (组织) 、产品和服务以及个人碳足迹四大层面[9]。

国家碳足迹:整个国家或城市的总体物质与能源的耗用所产生的G H G排放量。

个人碳足迹: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所导致的G H G排放量。

产品碳足迹:以产品制造、使用及废弃阶段, 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G H G排放量。

企业 (组织) 碳足迹:与产品碳足迹比较, 还包括了非生产性的活动造成的。

本文主要围绕企业 (组织) 和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进行分析研究, 以期对相关领域碳足迹的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2 碳足迹评价标准

国际间主要碳足迹评价相关标准及执行规范如表1所示。

鉴于个人碳足迹计算比较简单, 可以利用碳足迹计算工具或基本计算方程式直接计算, 而国家碳足迹计算比较复杂只能从宏观角度进行估算, 目前碳足迹的评价标准主要集中于企业 (组织) 、产品碳足迹的评价。

2.1 企业 (组织) 碳足迹评价标准

企业的碳足迹评价通常又被称为碳盘查, 是指在定义的空间和时间边界内进行碳足迹量化的过程, 碳盘查的结果可以是只关注于温室气体排放源和信息的碳排放清单, 也可以是一份完整的碳盘查报告用以公开碳排放。使用比较广泛的企业 (组织) 碳盘查标准包括温室气体议定书 (G H G Protocol) 的系列标准和ISO 14064系列标准。

G H G P r o t o c o l由W B C S D和W R I于2 0 0 2年正式公告, 宗旨是制定国际认可的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准则并推广其应用。目前已被多个国际节能减排行动和包括壳牌、联合利华、宜家、IBM、福特、索尼等在内的900多家企业采用。

温室气体议定书由两项独立但相互联系的准则组成:《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温室气体议定书项目量化准则》。

针对企业主要使用《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 为企业和其他组织提供了温室气体排放盘查的标准和指导, 它涵盖了京都议定书限制的六种温室气体。这是全球针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项标准, ISO 14064-1也是在其基础上制定的。

2006年3月,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ISO 14064标准。作为一项国际标准, 具有全球广泛的共识性, 可以指导政府和企业测量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并用于碳交易。ISO 14064包括三个部分, ISO 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削减的量化、监测和报告规范》, 详细规定了设计、开发、管理和报告组织或公司GHG清单的原则和要求;ISO 14064-2《温室气体第二部分: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削减的量化、监测和报告规范》, 着重讨论旨在减少G H G排放量或加快G H G清除的项目 (如风力发电项目) ;ISO 14064-3《温室气体-第三部分:温室气体声明验证和确认指导规范》阐述了实际验证过程。可用于组织或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G H G报告验证。

企业碳足迹评价基本步骤:

(1) 定义报告企业的组织边界—组织边界主要是从企业集团的角度着眼, 涵盖旗下子公司、转投资公司、合资企业等各项拥有公司权益的独立法人或非法人机构, 并确定企业拥有哪些生产设施、办公设施和场所等;

(2) 定义直接和间接的能源消耗来源—GHG protocol企业标准中根据排放源不同将排放分成三个范围, I S O14064分类与此类似。

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出现在公司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 例如公司持有或控制的锅炉、熔炉、车辆等产生的燃烧排放;持有或控制的工艺设备生产化学品所产生的排放。

范围2:电力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公司消耗的采购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采购电力的定义是通过采购或其他方式进入公司组织边界的电力。范围2的排放实际上出现在电力生产设施。

范围3: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属于选择性的报告类别。范围3的排放是公司活动的结果, 但不是由公司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例如提炼和生产采购的原料、运输采购的燃料、以及使用出售的产品和服务。

(3) 量化直接和间接的能源消耗

定义来源→选择计算方法→收集数据和选择排放因子→应用计算工具→将数据应用到企业层面。

碳足迹计算的是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的总和, 其他温室气体碳足迹计算需要换算为二氧化碳当量, 用k g C O2e表示。二氧化碳当量是由某种温室气体的量乘以其全球变暖潜能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得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制定了100年周期的GWP[1]。

通过检测密度和流速直接测量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是普遍的做法。更多的情况下, 可以根据具体设施或工艺的物质平衡或化学当量计算排放量。但是, 最普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办法是采用公布的排放因子。这些因子是经过计算得出的排放源温室气体排放量与代表性活动量度之间的比率。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用二氧化碳当量和相对单位活性来表示 (k g C O2e/每单位输入物) 。

根据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算出准确的排放量, 需要用到碳足迹计算基本方程:特定活动一定时间段内使用的所有材料、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废物乘以排放因子。

某个特定活动的碳足迹=活动数据 (m a s s/v o l u m e/k W h/k m) ×排放因子 (C O2e/单位)

收集高质量的活动数据和选择合适的排放因子往往是碳足迹量化的最大限制因素。在温室气体活动强度数据收集过程中, 应尽量查询是否有可重复核对的数据以作为对比, 选取较正确的数据作为代表。

(4) 选定基准年

确定基准年, 将盘查的某年的排放量与之相比较。如果企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基准年数据必须重新计算。

2.2 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

碳足迹评价的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两部分。产品碳足迹涉及标准主要有PAS 2050以及TS Q 0010, 目前已有的碳足迹评价案例大部分都是采用英国 (BSI) 2008年出版的P A S 2 0 5 0及其指导文件为评价标准。

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基本都以生命周期评价 (L i f e C y c l e A s s e s m e n t, L C A) 为方法论, 评价的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 不仅包括产品的某个阶段, 更需要追溯至原料开采、制造, 及最终废弃处理阶段, 均需纳入碳足迹的计算范围, 要达成此目的, 需应用L C A方法提升碳足迹计算的可信度与便捷性。国际标准组织ISO则于1996年起发布了ISO 14040/44系列标准, 制定LCA应用到环境管理上的标准评价架构及步骤。

2008年10月, 英国标准协会出版了PAS 2050执行规范及其指导文件, 以帮助企业评价某种具体商品和服务的碳足迹, 这是第一部通过统一的方法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的规范性文件。

目前, 国际上多家公司已经尝试执行P A S 2 0 5 0, 包括百事可乐、博姿、Innocent、马绍尔、特易购、吉百利、可口可乐、金佰利、苏格兰-纽卡斯尔啤酒公司、英国联合农产品集团、桑斯伯里连锁超市、法国达能公司等。

2009年3月, 日本出台了碳足迹产品分类规则 (The criteria on developing CF product category rules) 可以用于所有商品和服务项目, 同年4月发布了日本国家标准T S Q 0 0 1 0产品碳足迹量化和沟通基本准则。T S Q 0010与PAS 2050在内容和执行步骤上基本一致, TS Q 0010比较强调依据ISO 14025产品分类规则对产品进行分类, 并对分类规则加以完善。

产品碳足迹评价基本步骤:

(1) 建立进程图

包括物质流、能源流和废料流, 确认对所选产品生命周期有影响的材料、活动及过程。根据生命周期涵盖阶段的不同建立不同的进程图, 首先应确认选定产品对象属于B 2 C或B 2 B。

B2C:评价内容从原材料、过程制造、分销和零售, 到消费者使用, 以及最终处理或/和再生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价。

B 2 B:评价内容包括原材料通过生产直到产品到达一个新的组织, 包括分销和运输到客户所在地。

(2) 确定边界和优先事项

根据ISO 14025所指定的某个相关产品类别规则, 与其规定的边界系统一致;如果不适用于评价对象产品, 则根据标准原则界定系统边界。

(3) 数据收集

收集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

(4) 计算碳足迹

计算主要依据碳足迹计算方程, 注意质量守恒, 确保所有输入、输出及废弃物均已计入, 没有遗漏。

(5) 检验不确定度

不确定性检验可由组织自行决定是否进行评价, 不是必要的事项。但执行不确定性检验可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度, 了解收集数据的质量。

有关产品碳足迹评价温室气体议定书正在制定两个新的准则, 目前已经有草案出台:

●产品生命周期核算和报告准则;

●范围3核算和报告准则。

新的准则提供了盘查个体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价值链碳排放的标准方法, 将企业运作中上游和下游的影响都纳入其中。

ISO/TC207也在加紧制定ISO 14067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 有望在2011年出台。

3 结语

碳足迹评价建立了一种机制, 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社会和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不仅使企业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期望或政府的要求, 并且提供巨大商机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促进了创新科技的发展, 有助于打开新的商业机会, 推动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快速和持续的发展。

本文介绍的碳足迹评价标准是目前国际上运用比较多的几项标准和规范, 并有实际的案例加以实践, 如P A S2050在全球近100种产品中应用, 温室气体议定书和ISO1 4 0 6 4在企业碳盘查中得到广泛使用, 并服务于碳交易。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同时也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10]。尽管京都议定书中没有规定中国的减排任务, 但在2009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2020年相比2005年减排40%~45%, 这个数据引发了中国社会第一次对温室气体减排大范围的关注, 而量化评价温室气体排放成为首要工作, 本文所述评价标准对我国碳足迹评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摘要:近年来, 随着国际相关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大力推行, 碳足迹开始在工业节能减排、产品生态标识和国际碳交易等领域广泛应用。碳足迹揭示了终端消费领域人类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其量化方法主要采用碳足迹计算方程。目前出台的碳足迹评价标准主用应用于企业和产品碳足迹评价, 如GHG Protocol、ISO14064、PAS2050、TSQ0010等。在介绍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对其关键步骤进行了解释说明, 为企业及相关机构开展碳足迹评价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碳足迹评价,温室气体议定书,ISO 14064,PAS 2050

参考文献

[1]IPCC.Climate Change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R/OL].IPCC Secretariat, 2007.[2010-07-19].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publications_ipcc-fourth_assessment_report_wg1_report_the_physical_science_basis.htm.

[2]联合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R/O L], 联合国, 1998.[2010-07-19].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convkp/kpchinese.pdf.

[3]Our Ecological Footprint.Wackernagel, Mathis;Rees, William, Green Teacher, v45p5-14Dec1995-Jan1996.

[4]Johnson E.Charocal versus LPG Grilling:A Carbon2Footprint Comparison[J].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9, 29 (6) :370-378.

[5]Giurco D, Petrie J G.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Copper:New Technologies, More Recycling or Demand Management[J].Minerals Engineering, 2007, 20 (9) :42-853.

[6]Johnson E.Disagreement over Carbon Footp rints:A Comparison of Electric and LPG Forklifts[J].Energy Policy, 2008, 36 (4) :1569-1573.

[7]Welch B, Iffert M, Kazacos M S.Applying Fundamental Data to Reduce the Carbon Dioxide Footprint of Aluminum Smelters[J].Journal of the Minerals, 2008, 60 (11) :17-24.

[8]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PAS2050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Goods and Services[M].UK: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2008.

[9]A Definition of'Carbon Footprint’, Wiedmann, T.and Minx, J.2008.

“听话”评价标准成因分析 篇8

關键词:情感取向; 听话; 功利主义;

一、社会理性的工具化

苏格拉底认为理性就是灵魂的本质。希腊哲学中的理性是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形成的,是对人自己发生教化的技术。“在希腊人的心目中,理性的个人就是这种自由地、公共地运用理性的人,就是能够参与公共生活、在公共生活中发挥理性作用和践行社会义务的个人。理性形成并塑造了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基本美德,塑造了实践这些美德的能力。”作为人,只有具有理性,才能为自己所做的事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保持自己的灵魂的和谐、安宁,理性可以看作是自我治理的工具,决定了人的价值的实现。

在柏拉图看来,教育的过程就是引出理性的过程。人在欲望和蒙昧中需要引导。为了使儿童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作为教师,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出学生的理性,来改变儿童的无知和非理性的状态,因此教师为了使儿童有理性,而运用理性去强制和塑造学生,学生们就在理性的教化中失去了自由。这种强制的本身并不能形成真正的理性,而仅仅是将学生作为工具来塑造和改造。人被当作是一件物品可以被设计、被改造、被操纵,人的独立性已不复存在。人的自由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被当作工具可以对社会有什么价值。“一切都变成了可观的自然性的普遍秩序,人在其中失去了自由创造的意义,人的活动变成了一切都按照社会科学所建构的普遍的规律去行事的技术操作过程”。人在生活中,已经失去了人本身的价值,而仅仅被看作是一种工具,而这种工具,必须要适应合法化的技术秩序。人成为了机器中的一个部件,被训练成一个按照整体秩序运行的机器部件。在这种状态中,个人无法寻求自身的生命价值,也无法体悟生活中的美好景色。通过教育将人的理性引出来,教育成为理性运用的工具。“我们的技术文明奖励的对象是柔顺性和适应性。”教育使人具有理性,成为理性的主体,但同时又运用理性控制着人,控制是为了理性社会的建构和对自然的理性控制而加于接受教育的人的,教育在理性的主导下变成了对人的规训,为了普遍理性主体的生产,为了合理性的世界,不惜消除个人的差异性,不惜贬抑“身体”的在世,这种理性的教育就是规训。教育不顾及人的主体性,完全把人客体化,通过强制的方式对人进行规顺的训练。“教育是为着一个‘驯顺的身体’和‘听话的灵魂’而进行的”。学校中的学生被具有理性的学校、教师塑造着,其标准就是迎合社会的需求,而不顾学生的个性、创造性的培养。人就这样被按照社会的要求而“生产”。

在我们这个充满着“是否有用”来衡量一切事物的世界中,作为教师,仅被用来传播社会的价值取向,被告知社会的需求,教师成为“听话”的传声器,向学生灌输着社会的要求,同时,教师也努力的将学生塑造成理想的模式,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教师的这种工具性也转化为学生的工具性。教师的成长受到了一种固定模式的塑造,用这种经过塑造的上一代的人去培养下一代的人,产生了一种循环的塑造。教师被要求是“听话”的,教师习惯了这种模式的培养,因此,教师也喜欢这种“听话”的学生。

二、功利主义教育观的追求

教育是为了什么?可能每个人都这样问过。作为教师,可能都听过学生这样的质疑,“学这些东西有用什么用”。教育已被“是否有用”来衡量。更多的人认为教育是为了将来能够获得一个体面的工作,能够多挣钱。这样教育的地位被提高了,教育由以往的纯粹的公益事业成为新的经济的增长点。为什么人们热衷于读书,因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还是统一的考试,自科举考试开始,人们读书便处处为了考试而做准备,也因此,教师有了权威的地位。在现代,考试制度仍然被延用着,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其“职责”是如何能使自己班级的学生都能升入大学,这时,教师向学生传授先人的研究成果以应付考试,在教师的眼中,只有“听话”的学生才能认真的记好教师讲过的每一个问题,并且会遵照教师的要求做好复习。尽管教师也明白,有一些淘气的比较聪明的学生不用那么“听话”也有好成绩,但这毕竟是少数,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智商是正常的,并且教师也常说“勤能补拙”。这样,在教师的心里会认为,“听话”的学生学习都非常刻苦、努力、并且也只有“听话”的学生在自己的勤奋下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在考试指挥棒的鞭策下,教师为了使学生考入大学而让学生“听话”,也由此,产生了以“听话”作为评价学生标准的情感取向。

这种功利性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身上,同时也体现在教师身上。作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对班级进行管理,尤其是班主任。学校对管理教师也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了激励教师,学校使教师之间产生竞争,只有竞争才能督促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因此,出现了班级的排名,优秀教师的评比等活动,班级的排名包括很多项,如,考试成绩、纪律状况、学生的精神风貌等,很多不能被量化的东西都被想方设法的以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行班级的评比,在纪律方面,教师会告诫学生,不许做这,不许做那,要处处都听教师的话,以防由于纪律问题而被扣分。在评比当中当然会有奖励或惩罚,奖励多数是以资奖励或精神奖励,惩罚也主要是金钱惩罚或批评,教师们努力的使自己班级的学生听话,从而为自己获得奖励提供条件。这时,学生成为被教师利用的工具,成为教师晋升的砝码。同时,作为学校,也同样利用学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收益。目前,社会上对学校好坏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升学率高,生源就多,因此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严抓学习和纪律,这时就要求学生听学校的话,一切为了学校的利益着想。因此,学生就这样被学校和教师规训着,学校本来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但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这里虽有鲜花开发,但却看不到学生们没有压力的笑脸,而学校里都是极其“听话”的“乖”孩子。

本文系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q113)。

参考文献:

[1][2][4]金生兹.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6,52,70.

[3]伽达默尔,夏镇平译.赞美理论一伽达默尔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99.

上一篇:家庭农场各项制度下一篇:医院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