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标准

2024-09-22

社区管理标准(通用11篇)

社区管理标准 篇1

社区护理管理质量标准

(一)社区护理人员素质

(1)社区护士应热爱护理事业,有耐心与爱心,反应敏捷,应急能力强,有丰富的综合知识,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技能,能独立完成常用的基础及专科护理工作,有效地为社区居民服务.(2)社区护士应有相关的专业技巧,如对社区的评估,制定社区护理计划,与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更好地为社区护理提供护理服务.(3)按照社区护士职责切实落实好三级预防工作,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二)制定切实目标

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原则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预防保健工作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并定期实施监督与评价.(三)建立社区护理机构,完善社区护理体系

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及工作,重点从康复服务,保健服务,健康教育三方面加强其质量管理.1.康复服务

(1)工作制度:适合康复服务特点

(2)社区护理机构:应建立康复病历档案并统一保存

(3)社区护士每次入户服务时,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护理技术操作有护士执行,生活护理则指导家属护理质量,给予鼓励或纠偏.2.保健服务

(1)社区护士对管理辖区内的居民家庭每月应访视1-2次.(2)建立“户健康袋”和“保健卡”对每户每人展开保健指导,进行筛检,根据结果分别制定预防,医疗,保健服务方案并将执行过程和效果记录“户健康袋”“保健卡”上并统一归档保存.3.健康教育

(1)定期更换宣传栏,黑板报的内容及健康手册.(2)定期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是否结合实际,是否有科学性、及时性、深透性及趣味性等.(3)了解群众对健康教育接受的程度.

社区管理标准 篇2

1. 社区内部职能混杂, 导致成本管理效率低下

就社区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讲, 社区不单承担了本来应承担的社区智能, 更承担了一定的政府职能。比如中小学、医院等职能, 这些职能在其他地方主要是靠地方各级财政拨款保证其资金运行的, 在目前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不到位的情况下, 暂由油田补贴。由于现在内部管理职能的混乱, 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导致了财务观念不清;二是导致了经营理念不清。

2. 没有形成全面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成本管理方法方面一是没有运用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 主要分为材料、维修等成本管理项目组, 分类过于粗泛, 不能很好地分析成本构成, 不利于成本的分析考核。另外, 社区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 对非生产成本的分析与研究不够积极。具体来说:第一, 成本管理范畴过窄;第二,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3. 预算方法不够科学合理

油田社区现行的成本管理方法是以成本预算为中心, 结合目标成本的管理方法, 但对成本预算并没有太多重视。同时, 成本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第一, 预算方法不科学。采用水平法使得预算很难与实际的物业服务成本相结合, 数据孤立无意义, 最终导致成本预算不合理。第二, 预算内容不全面。未细分到每个费用要素的用量预算和价格预算, 以致预算宽泛, 不利精细化管理。第三, 预算考核不合理。各社区有自身的特点, 但在预算考核方面则采取统一的考核机制, 忽略了联动性, 不利于社区综合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油田社区标准成本的确定

针对油田社区成本的特点及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需建立适应社区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 而标准成本的确定是首要工作。

1. 建立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的目标

社区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将成本计算、成本预算、绩效评价等成本控制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 对加强成本管理, 全面提高生产经营成果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建立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的目标有以下几点:第一, 正确的预算编制。社区在编制预算时, 需要确定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 两者相乘汇总为标准成本预算。第二, 合理的业绩考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为社区提供了一个衡量社区成本水平的合理尺度, 以此作为评价和考核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根本依据。

2. 标准成本的确定方法

标准成本确定方法的选择。标准成本的制定通常有三种方法:多年平均法、技术测量法和专家评定法。第一, 多年平均法。多年平均法是依据社区历年财务表格、成本支出数据财务数据, 对各项成本费用制定标准成本的一种方法。第二, 技术测量法。技术测量法是根据先进的生产技术、操作工艺、合理的劳动组织和正常的生产条件, 对社区各项服务具体活动进行实地观察, 获得各个服务的材料、动力、人工的消耗资料, 从而制定标准成本的方法。第三, 专家评定法。专家评定法是指邀请对社区进行标准成本的编制。通过以上对各种方法的描述, 采用三年平均法作为标准成本确定方法为宜。

三、油田社区标准成本的应用分析

1. 标准成本在社区成本预算中的应用

标准成本在预算中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 以标准成本编制成本预算。采用标准成本法, 各项成本费用要素的预算数完全不受以往费用水平的影响。具体编制公式是:

其中, A为某服务成本预算数值, P为服务各项要素价格标准, M为服务各项要素用量标准。第二, 以标准成本调整预算。编制下一年度成本预算时, 还需要考虑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成本上升或下降因素, 如物价上涨等, 需适时调整预算。

2. 标准成本在社区业绩考评中的应用

标准成本在社区业绩考评中的应用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 计算差异。标准成本法下, 成本差异分为两部分, 分别是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公式如下:

成本差异=价格差异+用量差异

价格差异=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

用量差异= (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标准价格

第二, 确定责任部门。根据上一步计算出来的成本差异、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 来确定责任部门。由于价格正常上涨引起的价格差异不予追究;由于非正常因素引起的价格差异则要追究相关部门责任。

第三, 进行奖惩。根据确定的责任部门进行工作效率的奖惩工作, 奖惩工作要本着公平、公正、及时, 以及奖惩适度的原则进行, 以期达到有效提高员工积极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邢雷.胜利油田社区成本管理刍议[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1, (2) :121~122.

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篇3

社区管理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就是规范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行为,规范社区管理服务市场,调整社区管理服务组织与社区成员关系的重要技术支撑,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是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促进社区管理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安全社区、生态社区、健康社区的重要基础手段,对提升社区管理服务的公共性、服务性,维护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对社区的建设发展,打造社区管理服务品牌,增强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化,加速社区管理服务公共化都非常有必要。

标准体系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标准体系编制的依据。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编制主要参考依据有:GB/T 15624.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总则》、GB/T 24421.1-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GB/T 24421.2-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二部分:标准体系》、GB/T 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等国家标准和有关资料。

标准体系编制的原则。体现社区管理服务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促进社区管理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提高社区管理服务质量,规范社区管理服务行为,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重视和谐、文明、安全、环境、卫生、帮扶,维护社区成员的权益;全面协调开展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坚持全社区参与和持续改进。

标准体系编制的过程

全面梳理。对现有的社区管理服务的方针政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有关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收集梳理,研究如何以标准的形式将其固定。

广泛调研。按照以社区管理服务需求为导向的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电话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社区管理部门、社区工作部门、社区成员对社区管理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安排专人搜集国内外有关社区管理服务的标准化文献,系统分析,整理研究标准体系的特点和运行的机制。

科学构建。在对贵州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初步搭建由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三大子体系为支撑的覆盖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全过程的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明确重点。充分考虑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合理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和考核性,明确应重点制定的各项标准。标准体系应建立应全面、协调,全面主要是指标准体系要涵盖了社区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协调主要是指其中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应重点编制本地区的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做到衔接配套,有机组合。同时,按照控制面的不同科学设定标准子体系,按照控制点的不同和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各项标准进行科学归类,纳入相应的标准子体系,保证了整个标准体系的系统性。

实施改进。标准体系制定、实施后,按照积极探索、循序渐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原则,针对标准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标准覆盖面不全,标准动态变化快、个别标准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应对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和有关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推动了标准体系持续改进,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的结构

结构关系图

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包括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这三大体系,不相互独立,它们之间有着广泛的内在联系,缺一不可。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是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的基础,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是标准体系的核心。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对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对管理服务保障。

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组成

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在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时应遵循的一些通用的或基础的标准的集合,处于整个标准体系的最上一层,对管理服务保障体系和管理服务提供体系的建立和制定起着技术上的保证和支撑的作用。主要包括标准化导则、管理服务指南、术语与缩略语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量和单位标准、测量标准、机构分类与命名、人员分类与命名等8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支撑管理服务有效提供而制定的标准构成,按其内在联系而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是以安全、环保、健康、节约能源为主,以人力资源、设备、财务、信息为辅的完整的,为管理服务提供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主要包括环境标准、能源标准、安全与应急标准、职业健康标准、信息标准、财务管理标准、设施与设备及用品标准、人力资源标准、合同管理标准、建设管理标准、综合管理标准等11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为满足社区成员需要,规范社区管理服务机构与社区成员之间直接接触活动而建立的体系。主要包括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运行管理规范和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其他管理标准等6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社区管理标准 篇4

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

办法(试行)等文件的通知

各区卫生局、光明和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推动我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资源配臵工作,落实《深圳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路径》(深卫人发„2010‟204号)任务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1、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2、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标准

二○一○年十一月三日 附件1: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我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加强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臵与运行的管理,实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建设规范、资源到位、功能落实、科学管理、监管有效的目标,根据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关于印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社会„2009‟2567号),以及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等相关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是指在我市范围内设臵的、经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第三条

根据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服务能力等,设臵一类(街道级)、二类(居住地)、三类(功能区)社康中心三个管理类别,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进行规划建设、审定分类、资源配臵、监督管理、绩效评估,并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管理类别予以公开。

第四条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定本辖区社区健 康服务机构适用的管理类别,并按其类别进行规划建设、资源配臵和监督管理,加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布局。

第二章 服务功能与分类设定

第五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的常住人口及其他有关人员。

第六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按照管理类别重点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按《深圳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执行。

第七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慢性病治疗,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

第八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根据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供与上述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

第九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必须按照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服务覆盖区域、承担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类社康中心、二类社康中心、三类社康中心:

一类(街道级)社康中心: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范围设臵,在常住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应增设一类社康中 心,提供基本医疗和上述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承担该区域内其他社康中心的医疗检验、公共卫生、培训科研等技术支持工作。

二类(居住地)社康中心:原则上服务覆盖1个及以上社区,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的社区,可适当增设二类社康中心,提供基本医疗和上述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三类(功能区)社康中心:设臵在独立的大型企业内或人口较少、地处偏远且卫生资源贫乏的社区,提供基本医疗、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及有选择的其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第三章 类别审定程序

第十条

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托各区社区健康服务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结合区级社区健康服务绩效评估,开展辖区内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适用类型的审定工作。

第十一条

自查申报。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举办单位根据本办法及《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标准》先行自查,认为下属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符合相应类别标准,填写《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申请书》,向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适用类型管理申请。

第十二条

资格审定。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有计划的选定现有或规划中的社康中心作为一类社康中心。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受举办单位 提交的下属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适用一类、二类、三类社康中心的管理申请后,经审核举办单位提交的材料齐全、内容真实有据、机构条件符合标准,结合区级社区健康服务绩效评估过程中实地考查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情况,作出本辖区内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分类审定结果,并提出正式报告呈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可对各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分类结果,予以重点抽查和调整。

第十三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期限一般为三年,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并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 机构执业与业务管理

第十四条

设臵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必须按照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臵规划。对于与现行规划不符,因分类管理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撤并或新增等情况,应待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规划调整后执行。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不能擅自做出不符合机构设臵规划的注销和设立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决定。

第十五条

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深圳经济特区实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若干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标准》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进行设臵审批、执业登记和校验,同时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诊疗科目按其承担的功能 和人员设施配备等条件可登记为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预防保健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计划生育专业等,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不设住院病床,可设臵以康复功能为主的日间照顾床位。

第十八条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是专有名称,未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不得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命名。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须以“XX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执业登记,命名原则是:举办单位(可选)+ 识别名(所在社区名)+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第十九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使用统一的专用标识,机构标牌及内部环境按照《卫生部关于启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的通知》(卫妇社发„2007‟188号)的要求制作。

第二十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须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

(一)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

(五)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六)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七)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八)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九)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

(十)其他有关制度。

第二十一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在显著位臵公示医疗服务、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严格执行相关价格政策,规范价格行为。

第五章 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居民的服务需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臵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以全科医师为主体、公共卫生及中医等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为骨干的团队,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臵。

第二十三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注册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可从事社区预防保健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手术项目的业务范围不能超出“深圳市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标准”中一级手术的范畴,不得从事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在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不得跨类别从事口腔科诊疗。

第二十四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申请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 资格。

(二)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参加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须在有关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

第二十五条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含符合条件的退休医护人员),经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注册的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可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

第二十六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定执业资格和市级岗前培训结业证书。

第二十七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负责人必须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由举办医院正式任命后享受中层以上干部待遇,亲自主持中心业务管理工作,原则上不得兼任其他机构负责人。

第六章 绩效考评与经费补助

第二十八条

根据《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绩效评估办法》评估三种类型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按评估总分高低顺位,将不同类型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为A、B、C三个等次,即三类九等,逐年动态管理。

第二十九条

在对不同类型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进行评估时,应根据相应的功能任务进行分项目的业务考评,对该类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不具有的业务功能不考评,也不进行缺失功能的标化。

第三十条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项核定补助定额标准。年末经过绩效考评,根据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提供项目服务的数量、质量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定额标准,核定年度补助资金。

第七章 附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标准

第一部分:一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基本标准

一、服务内容

深圳市一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

二、业务用房

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相对独立、流程合理,有效通风采光,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不属临时占用建筑物。

三、功能单元设臵 至少设有以下科室:

(一)临床科室: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台。

(二)预防保健科室:计划免疫规范门诊、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室、残疾人社区康复室。

(三)医技及其他科室: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治疗室、处臵室、观察室、消毒间。

四、人员

(一)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二)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三)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

(四)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五、设备

(一)诊疗设备

全科诊疗仪、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眼底镜、观片灯、体重身高计、出诊箱、治疗推车、供氧设备、电动吸引器、简易手术设备、可调式输液椅、脉枕、针灸器具、火罐,手推式抢救车、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设备、吸痰器、洗胃机(可选配)、心电除颤仪(可选配)、多功能监护仪(可选配)、多功能车床等急救设备,以及全科诊疗工作中其他必须的常用设备。

(二)辅助检查设备

心电图机、B超、显微镜、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糖仪、电解质分析仪、微量元素测定仪、骨密度测定仪、X线诊断设备(可选配)、电冰箱、恒温箱、药品柜、中药饮片调剂设备、高压蒸汽消毒器等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

(三)预防保健设备 妇科检查床、妇科常规检查设备、胎心仪、产后访视包、身长(高)和体重测查设备、听(视)力测查工具、电冰箱、疫苗标牌、紫外线灯、冷藏包、运动治疗和功能测评类等基本康复训练和理疗设备。

(四)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

健康教育及教学影像设备、计算机及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打印机、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档案、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与费用结算有关设备等。

第二部分:二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基本标准

一、服务内容

深圳市二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

二、业务用房

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相对独立、流程合理,有效通风采光,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不属临时占用建筑物。

三、功能单元设臵 至少设有以下科室:

(一)临床科室: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台。

(二)预防保健科室:计划免疫规范门诊、儿童保健室、妇 12 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

(三)医技及其他科室:检验室、药房、治疗室、处臵室、观察室、消毒间。

四、人员

(一)至少有4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4名注册护士;有1名专兼职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二)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三)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

(四)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五、设备

(一)诊疗设备

全科诊疗仪、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眼底镜、观片灯、体重身高计、出诊箱、治疗推车、供氧设备、电动吸引器、简易手术设备、可调式输液椅、脉枕、针灸器具、火罐,手推式抢救车、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设备、吸痰器等抢救设备,以及全科诊疗工作中其他必须的常用设备。

(二)辅助检查设备

心电图机、B超(可选配)、显微镜、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可选配)、血糖仪、电冰箱、恒温箱、药品柜、中药饮片调剂设备(可选配),及必要的消毒灭菌 设施。

(三)预防保健设备

妇科检查床、妇科常规检查设备、胎心仪、产后访视包、身长(高)和体重测查设备、听(视)力测查工具、电冰箱、疫苗标牌、紫外线灯、冷藏包。

(四)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

健康教育影像设备、计算机及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打印机、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档案、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与费用结算有关设备等。

第三部分:三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基本标准

一、服务内容

深圳市三类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

二、业务用房

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相对独立、流程合理,有效通风采光,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不属临时占用建筑物。

三、功能单元设臵 至少设有以下科室:

全科诊室、药房、治疗室、处臵室、观察室、预防保健室、健康教育室和心电图室(可与其他科室合并设臵)。

四、人员

(一)至少有2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2名注册护士;有1名兼职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二)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

(三)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

(四)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全科诊疗仪、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眼底镜、心电图机、观片灯、体重身高计、血糖仪、出诊箱、治疗推车、急救箱、供氧设备、简易手术设备、电冰箱、疫苗标牌、紫外线灯、冷藏包、脉枕、针灸器具、火罐、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药品柜、健康教育影像设备、计算机及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打印机、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档案、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与费用结算有关设备等。

(二)有与开展的工作相应的其他设备。

主题词:卫生 社区健康服务△ 管理 办法 通知 抄送:市发改委,市财政委,市医改办。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秘书处

平安村(社区)创建标准 篇5

根据县委、政府开展平安建设的总体部署,为推进全县平安建设和安全稳定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准确、客观地考核评估各村(社区)平安创建工作实效,特制定本创建标准。

1、村(社区)党支部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平安建设纳入全年安排,各类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调委会和治保会发挥应有作用。村(社区)支部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办公设施齐备,办公条件较好。

2、群防群治队伍人员明确、档案规范、制度健全、作用发挥明显,不发生变压器、电缆、农用设施、家畜丢失被盗等可防性案件。季节性治安防范效果好,适时组织专项防控,不发生火灾等重大治安灾害事故。

3、对出租房屋和外来人口登记率达到100%,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率控制在5%以内。

4、采取多种形式对村民进行经常性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使村民能够通过合法渠道反映合理意愿。

5、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态扩大,防止因处理不及时引发的矛盾上交、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

6、对刑释解教人员及轻微违法人员安置帮教措施落实到位,对重点人口的列管率达到100%,密切注视“法轮功”等邪教人员进行的散发传单、电视插播等非法活动。

7、村(社区)环境干净整洁,村民遵纪守法、安居乐业,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风气,无村霸、上访老户等人员。

8、村(社区)治安秩序稳定,社会风气良好,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创建活动达到“五个零”标准:严重刑事案件为零、重大治安案件为零、“民转刑”案件为零、越级信访案件为零、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为零。

多伦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社区管理标准 篇6

1 当前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功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社区消防资源硬件环境不够完善,增加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大。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社区消防硬件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整体发展还不够平衡。新建社区不仅消防基础设施完善,而且消防安全管理上规范有序,火灾发生的几率相对较小,即使发生火灾,相应的消防资源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为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功能创造有利条件。但是,相当一部分老城区房屋结构耐火等级低、电器线路老化、尤其乱搭乱建、违章占道现象严重,极易引起火灾,若是在大风天等恶劣气候的情况下,极易引起连营火灾,损失不可预计。而恰恰是这些旧城区,社会消防资源更加匮乏,具体体现在缺乏消防水源、消防设施不完善。而且,由于老城区中的小区建设早,物业管理不完善,居民尚未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社区居委有时很难实施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社区居委实施监督和管理的法律依据还不够全面、具体,这些都给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工作造成了阻碍。

1.2 城市社区物业消防管理运作不规范,导致消防设施维护不到位。

消防资源并不只局限于消防硬件设施,物业公司的消防管理也是社会消防资源的一种。一些新建小区的消防设施确实较为完善,但是由于物业管理中存在的运作机制不规范、管理人整体消防观念淡漠,管理水平低等原因,加上部分物业管理公司面临生存危机,消防设施维护管理难以为继,物业公司无法长期保证消防设施维护费用的落实,导致原本完整好用的消防设施因年久失修而失去效用。

1.3 社区消防组织网络不够细密,消防安全管理服务机构形同虚设。

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虽然按要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消防组织网络,但没有进一步将消防工作细化落实到最基层,部分社区居委没有将消防组织网络建设延伸到居民小组、楼道、经营单位,各个主体的消防安全职责不明确,直接影响了消防工作的有效落实。

1.4 社区消防工作缺乏创新,长效运行机制进展缓慢。

社区体制改革后,社区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转化为社会服务职能。但由于受习惯思维影响,不少社区并没有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社区服务的内容,仍然依靠上级会议、通知等行政命令开展工作,注重工作的突击性,忽视工作的连续性,工作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长效管理措施。此外,部分公安派出所对社区业主实施消防监督的过程中,社区民警对消防执法监督的积极性不高,重治安,轻消防,没有将消防监督同专项治理、治安防范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

2 引用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推进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结合当前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宜引用对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模式,以适应社会和民众日益增长的消防安全需求,做好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

2.1 整合社会资源,组建社区消防立体组织网络

社区消防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社会化工作,必须依靠社区的各级基层组织才能保持活力。针对社区管理人员少的实际,应从社区内部充分挖潜,大力发展消防义务、志愿人员,调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消防事务的积极性,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归属感,形成立体的防灾抗御网络。实践中,可以从几方面加以落实:一是健全组织管理。通过颁发消防责任任命书、签订责任书等形式,构建社区、居民小组、楼道管理网络,负责社区的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同时,明确物业管理部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责任和营业性场所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二是开展灭火演练。组织物业管理人员、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经营业主、志愿者等常备力量,定期开展灭火演练,提高社区抗御火灾的能力;三是组建消防联防队伍。在发挥社区保安作用的基础上,把党员干部、离退休人员、共青团员等骨干力量组织起来,建立消防志愿巡逻队、义务值勤队,增加消防巡查密度,进一步严密火灾防护网络;四是在社区保洁员、收费员等服务人员中建立松散型的流动消防监控网,派出所定期组织消防培训活动,了解掌握社区消防动态,形成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纵向与横向相交错的立体组织网络。

2.2 设立维护消防资源的规章制度,规范社区消防安全管理。

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可会同有关职能部门规划制定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使各级地方组织明确社区维护消防设施的要求、标准,切实加以整改。同时,根据社区的规模、性质,分层次对消防组织建设、消防安全责任、消防宣传教育、消防安全检查等制定相应的措施。针对新建社区和老城区的特点,对新建社区消防软硬件建设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有条件的社区要建立视频监控系统,严密保护消防硬件设施;对老城区以及未实施物业管理的社区,重点从硬件上下功夫。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完善的管理机制,没有相应的消防设施,也很难达到效果,社区要迎难而上,努力筹集资金为本社区添置消防设施,同时要突出社区的内部消防安全管理,进一步严格细化各项规章制度。物业管理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对物业公司的消防管理不应是微观层面的,更多的应该通过有关法规来实现对物业的有效管理,使其法制化、规范化,真正发挥物业管理公司在社区消防管理中的作用。应当在制度中明确社区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费在物业管理费中的比例,不足部分则采取适当调节收费标准或共建单位支持的形式加以解决。同时明确社区消防活动、奖励以及未实施物业管理的社区消防设施维护经费来源渠道。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消防活动和奖励经费则可由政府拨款或采取政策扶持的办法加以解决。社区民警主要负责消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应明确社区民警每月在社区开展消防工作的时间,协助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并对消防违法、违章行为查处,协助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并负责社区火灾事故的查处工作。

2.3 推动有机融合,着力构筑群防群治崭新格局

社区消防工作是社区治安防范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孤军作战,难以打开社区消防工作的局面。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只有总揽全局,找准消防工作的立足点,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要坚持把社区消防工作纳入“创建安全文明小区”、社区治安联防等工作中去,逐步和社区其它工作接轨,使消防安全成为社区各项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派出所的职责中,也应明确消防监督检查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并把其纳入派出所等级评定和考核中,提高社区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 加大协调力度,建立社区消防运行顺畅机制

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要改进条线作战的简单工作模式,主动参与社区全盘工作,增进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在确立条块为主、条块协作的原则基础上,加强相互间的沟通,进一步理顺关系,形成畅通有序的工作模式,使行政管理系统在社区消防管理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在整体部署上,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要协调好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社区的规划、建设、验收,解决好社区消防硬件环境“先天不足”的问题;二是在纵向层面上,政府、街道、社区之间,消防监督机构、派出所、社区警务站之间,社区、居民小组、楼道负责人之间以及物业管理公司内部要通过定期召开例会或者其他形式,了解社区消防工作运行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关对策,对社区消防工作进行合理有序的部署,稳步推动各项消防措施的落实;三是在横向层面上,社区、派出所、物业、业主要定期加强沟通交流,避免资源重复利用现象,利用社区现有的社会消防资源,充分发挥消防管理服务职能,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功能体系。

2.5 加强社区消防建设工作,提高居民群众的消防素质

2.5.1 在各街道办事处建立消防管理机构。

各街道办事处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或消防工作组,成员由社区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担任,负责社区的的消防管理工作,定期召开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及驻社区单位参加消防安全会议,研究部署消防工作任务;负责社区的消防管理,进行社区消防基础建设和消防宣传教育;指导消防组织开展消防服务活动,协调解决社区消防宣传阵地建设,消防器材配备,居民楼群道可燃杂物的清理整治,疏通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安全问题;

2.5.2 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基础上成立消防服务组织。

每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一个消防工作组或志愿消防服务队,实行居委会主任负责制,成员由居民小组长担任,每个居民单元设置一至两名志愿消防员。其职责是对辖区公共消防设施,楼内消防设施进行检查与维护,与居民家庭签订《居民防火公约》,向居民家庭发放消防宣传材料;挨家挨户对居民电器设备的使用,炉灶的安装使用进行防火检查和安全提示,对少年儿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为孤寡老人提供消防安全服务;

2.5.3 在各居民小区社区警务室基础上建立安全巡查队伍。

各小区可依托社区警务室设置消防报警电话,设置消防器材箱,配备灭火器,水带、水枪、消防斧、救生绳,应急灯等器材,由治安巡逻员兼任志愿消防员,每天24小时巡逻值班,主要职责是巡查消除火灾隐患,制止车辆停放占用消防车通道及损坏消防设施,完成初期火灾扑救

摘要: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是整个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最细微的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成败决定了整个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水平。引用消防标准化管理的制度和方法, 强化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是一种创新的举措, 也是完善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功能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引用,消防标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社区管理标准 篇7

【关键词】社区综合体;布局原则;建设模式;配置标准

1. 背景

2013年,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对成都市提出“五个转型升级”和“立城优城”的战略,要求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服务,引导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上学、养老条件,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提升城市服务质量,努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这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完善原有规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公共服务发展趋势,打造社区综合体,引导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势在必行。

2. 社区综合体定义及功能研究

成都市中心城区公服圈分类布局图图3公交导向社区综合体布局模式图2.2社区综合体的定义及功能构成。

(1)建设社区综合体的目的是在保障社区居民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满足其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塑造社区文化、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为使片区居民能够方便快捷的到达和使用社区综合体,规划应设置公共交通站点和停车场等。

3. 社区综合体布局原则

3.1服务深入,覆盖全面。成都市中心城区的社区综合体是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十五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为基础,全面评估中心城区服务设施用地,遴选符合社区综合体建设标准的地块,原则上每个公服圈建设一处社区综合体,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与社会交往。

3.2交通便捷,出行低碳。社区综合体应尽量结合公共交通站点联合打造(图3),同时在具备完善的公共停车设施和便捷的公共交通换乘工具等交通便利地段,也可考虑社区综合(图4),原则上满足居民500米步行距离达到社区综合体,提高社区综合体的可达性和使用便捷度。与此同时,将社区综合体设置于慢行道路系统交汇处,并在社区综合体中设置社区巴士停靠站和自行车租赁系统,采取物理隔离或交通信号控制等方式管理城市慢行系统与机动车系统,实现机非友好分离,确保了慢行系统的安全,使行人和非机动车具有路权优先,实现了绿色出行的目的。

3.3公共开发。社区综合体应尽量临近小区绿地、水域、公园、广场、综合运动场等开敞空间布局,设置供人们交谈、停留和活动的场所,为居民提供开放的交往空间。

4. 社区综合体建设模式及标准

4.1建设模式。社区综合体的建设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模式:

(1)垂直布局。针对单个地块,在垂直空间叠建多种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主要表现为多层的单体建筑(社区综合体垂直布局模式示意图见图6)。

(2)水平布局。水平建设模式,即针对单个地块,在水平空间叠建多种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主要表现为沿街低层建筑;或针对相邻的多个地块(各地块功能单一),共同开发形成的一个布局相对集中的社区综合体,主要表现为建筑群(社区综合体水平布局模式示意图见图7)。

(3)混合布局。由相邻的单独占地及叠建多个服务设施地块组合在一起,可根据实际需求共同开发,形成一个布局相对集中,高效集约的社区综合体。可根据方案设计,在内部形成商业街、开敞空间及交流平台等公共空间(社区综合体混合布局模式示意图见图8)。

4.2建设标准。

4.2.1分级体系。参照《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2010),形成“居住区级和基层级”两级社区综合体体系,分别对应不同的服务人口和不同的配建设施。基层级社区综合体服务于其所在的居住社区,服务人口约1~3万人;居住区级社区综合体服务于其所在的居住区,服务人口约3~5万人。

4.2.2配建标准。

(1)公益性服务设施配建标准。对应社区综合体的两级体系,分别形成“居住区级和基层级”两类建设标准,其中,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按照《成都市中心城区十五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的建设标准进行识别(社区综合体建设标准一览表见表3)。

(2)其他社区商业设施配建标准。社区综合体除配建农贸市场、邮政服务网点等公益性的社区商业服务设施,还可配建一定量的其他社区商业设施,涉及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便民维修、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以保证社区综合体的商业活力。本次将其他社区商业设施分为必备设施及备选设施两种,如表4所示。其中必备设施在社区综合体内必须设置,但社区综合体中若已配建类似的公益性服务设施功能,则根据需求选择是否需要进行配置,不再作为必备设施。例如在社区综合体中已配建了农贸市场功能,则必备设施中的生鲜连锁可作为选择配建设施。其他备选设施的功能和面积则由建设单位根据主题功能需求选择配建。

4.2.3用地规模。根据相关案例研究,层数较高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利于居民日常使用,造成设施的闲置浪费(图9);体量较大的社区综合体在形态方面不易与周边建筑协调。因此社区综合体应要在合理的建筑高度控制下满足一定的用地规模,以保证社区综合体内的各项公共设施能被有效利用。

根据成都市中心城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与发展需求,社区综合体应须尽量配建社区养老、社区医疗、文化活动、综合运动场、绿地等设施。基于社区综合体建设标准中的最小规模测算,除需独立占地的综合运动场、小区绿地和绿地与广场外,可叠建的公益性服务设施的最小建筑面积约为8500平方米,在预留一定比例的其他社区商业设施建设空间基础上,确定成都市中心城区社区综合体服务设施用地的总用地规模不宜小于6000平方米。

5. 结语

在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普遍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满足居民日渐提高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是广大规划工作者不懈努力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不同的服务人口形成两级社区综合体体系,并配置相应的设施和设置相应的建设标准,较合理的平衡了用地紧张和公服需求的矛盾。此外,对社区综合体的布局原则和建设模式进行研究,为以后社区综合体的规划管理提供了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武田艳,何芳.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设置准则探讨[J].城市规划,2011(9):13~18.

[2]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中心城区十五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R].2013.

[3]吴南.基于生态导向下的社区中心布局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M].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1.

[4]郭素君,姜球林.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的理念与方法——以新加坡经验及深圳市光明新区的实践[J].规划师,2010.

社区美丽楼道评选标准 篇8

评选标准

1、楼道无垃圾、便溺、痰迹、异味、噪音,无乱堆乱放、无乱贴乱画、无牛皮癣小广告。

2、楼道墙面、玻璃、楼道灯无破损现象,无违章搭建隔断、私改乱接等违规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

3、楼道美观大方,布置有特色。

4、楼道内开展核心价值观、礼仪孝道、廉洁家风、法治公益等主题文化宣传,采取多种教育形式提升居民文化素质。

5、楼道建设有文化园地,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家风家训等上墙,具有崇德向善、移风易俗的文化标识牌。

6、楼道居民具有归属感、荣誉感和获得感。

7、楼道居民诚信守礼、遵纪守法,未发生邻里纠纷及治安案件。

8、楼道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支持社区工作,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9、楼道宣传阵地完善,有板报,有阅报栏,板报内容每月更新一次,有文明公约等固定宣传栏。

10、楼道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垃圾日产日清,无垃圾死角。

11、楼道治安环境良好,无刊事犯罪案件,无打架斗殴,无赌博,无封建迷信现象。

社区矫正执法专项检查标准 篇9

(乡镇、街道司法所)

时间: 年 月 日

检查人员: 被检单位: 记录人: 检查內容:

1、建立社区矫正人员台帐(接收人员台帐、解除矫正人员台帐、正在执行人员台帐),台帐上的社区矫正人员与县(区)司法局台帐上的人员一致,检查后情况。

2、社区矫正人员报到登记表,检查后情况。

3、司法所对未按规定报到的社区矫正人员查找资料(调查材料、通话记录)及查找情况汇报,检查后情况。

4、社区矫正宣告书,检查后情况。

5、社区矫正宣告记录,检查后情况。

6、社区矫正小组人员名册,检查后情况。

7、矫正责任书,检查后情况。

8、社区矫正方案,检查后情况。

9、每月思想汇报,检查后情况。

10、每月社区服务活动,检查后情况。

11、每月学习教育情况,检查后情况。

12、谈话记录,检查后情况。

13、保外就医社区矫正人员每三个月病情复查情况,检查后情况。

14、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表,检查后情况。

15、进入特定区域或者场所审批表,检查后情况。

16、信息化核查记录、走访记录,检查后情况。

17、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指定就医通知书,检查后情况。

18、社区矫正人员每月考核记分表,检查后情况。

19、对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的情况汇报,检查后情况。

20、违反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或人民法院禁止令的调查材料及处罚建议意见,检查后情况。

21、拟减刑调查材料及减刑建议,检查后情况。

22、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前个人总结,检查后情况。

23、矫正小组意见,检查后情况。

24、社区意见,检查后情况。

25、社区矫正人员期满鉴定表,检查后情况。

26、解除社区矫正宣告记录,检查后情况。

27、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刑满释放通知书),检查后情况。

28、社区矫正工作档案、资料情况,检查后情况。

29、社区矫正人员“司法E通” 人数及使用情况,检查后情况是。

30、服刑在教人员核查,情况是。

31、检查组对被查单位交换意见:。

检查组人员(签字):。

社区慢病管理 篇10

慢性病已成为威胁社区居民及其家庭生活的主要健康问题。资料表明,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1]。社区对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不仅对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社会的健康促进也有决定意义。

社区对慢性病有效地预防控制在目前形势下主要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实现的。慢性病的发病和进程除受生物遗传因素影响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且慢性病不易根治,这样对慢性病控制和预防逐步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重点。为了实現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要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且肩负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任。社区慢病管理就是其中的一大项。

多年的实践证明,对待慢性病,单纯采取医疗手段,往往收效甚微,投入大量的卫生资源,如增加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新的治疗方法等,对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2]。慢性病的发病必然和生活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把预防工作渗入到人们生活行为方式的各个领域中去,从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到个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彻底改变卫生服务方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同时进行必要的治疗,将是防治慢性病的一种有效而又节省卫生资源的策略。

从心理和社会方面对慢性疾病进行全方位的预防,是控制慢性疾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开展健康教育,做好三级预防,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控制慢性疾病应当选择的对策。

一级预防:消除和控制引起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可预防疾病的发生。一级预防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展健康教育,包括向社区居民讲授与慢性疾病有关的一些解剖、生理知识,介绍一些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引起的后果,简单介绍有关疾病的内、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应该用什么药,用药的目的和方法。要指导居民形成良好的养生习惯,指出在饮食上、活动上、生活方式上和处理人际关系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戒除哪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应当建立怎样的生活模式。要向他们说明,导致一些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消除这些危险因素应当采用的方法。要向居民讲明,如何控制和治疗一些与严重疾病有关的疾病,如与冠心病有关的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等。要向居民讲明,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的关键是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病症的复发和加重,积极改善疾病的预后。为此,要加强社区监测和家庭监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师承担着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重大责任,要进行慢病管理,首先要在社区进行慢病筛查,然后把筛查后的慢病进行分类管理,进行随访。全科医师的慢性病随访工作就是社区监测的具体实施,他们要告诉居民强化个人的保健意识,平时应注意定期体检,感到身体不适要及早就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及时做好双向转诊工作。让居民真正做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疾病发展到比较严重阶段后应当采取的预防措施,这个阶段应当充分利用社区、家庭的资源,为患者提供尽可能满意的支持,应对患者积极进行治疗,必要时应采用康复治疗和开展病后医护咨询,以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和残疾的发生。

对慢性病的防治不能只着眼于某一致病因素,而是要控制多种危险因素,这就必然涉及到社区、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动员各种力量,形成一种合力,才能收到切实的预防控制效果。

把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目标与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结合起来,实现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目标,改善环境卫生,做好社区的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做好计划免疫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对提高社区整个居民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也是预防控制慢性病的重要手段。实现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目标,消除环境污染,建立社区居民文明卫生的生活行为,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及卫生服务设施,对于预防控制慢性疾病更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2006:1.

2 中国医学实践杂志,2003,2(4):154.

法国社区标准化工作现状及启示 篇11

1 法国社区管理现状

法国“社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共同体—地方团体—社区”的过程。法国社区划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种不同的类型。1982年以前法国的领土单位分为省和市镇两级。1982年以后,原由中央设置的作为经济计划单位的大区改为正式领土单位,形成了除“中央政府”外的三级制(如图1所示)。目前,法国共有22个大区、96个省和37,000多个市镇,还设有作为省派出机构的324个专区和作为选举单位的3,459个区。作为最小的行政区划单位,市镇或乡镇成为法国的基本社区单位,社区的公共服务由市镇政府提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法国政府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推行市镇联合制度,鼓励市镇通过协商建立不同形式的市镇联合体。据统计,至2009年1月,法国共有34,164个市镇(即92%的市镇)归入2,601个联合体,5,640万居民(89.3%的法国人口)生活在各类联合体中,其中,有16个都市共同体,174个聚居共同体、2,406个市镇共同体,5个新聚居联合会。上世纪末开始,法国全面推动“市镇联合体”,将多个分担发展项目和共享资金、资源的市镇联合起来,以改善各邻近市镇在公共交通、经济区域等各方面的合作,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市镇共同体的职能由市镇议会授予,职能涉及环境、经济、社会、居住或文化娱乐等。

法国的“市镇联合体”是具有法国特色的区域管理机制。这些联合的共同体是国家行政层面的机构,扮演了提供区域性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和计划的角色。从本质上看,市镇联合体是一种区域化城市管理模式,其实质在于建立一个开放的区域合作框架,使得市镇、省、大区乃至中央政府能够通过合约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以区域方式来解决城市发展问题。

2 法国社区标准化工作

法国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认可标准、注册标准、试验标准、专业标准等类型。这些种类的标准中,标准化局制定的标准草案占60%,其余的则由法国标准化协会(AFNOR)制定。

AFNOR管理法国标准化体系,它收集大量的需求,制定标准化战略,协调和指导标准化活动。作为标准化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标准化委员会”将经济利益相关者的技术专业技能和市场知识汇聚到一起。作为对话和协调一致的权威机构,他们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处理所有来自法国国内、欧洲和国际的标准草案。当前,AFNOR的“标准化委员会”下设能源合理利用、卫生与社会保险、运动与休闲、管理与服务、环境与社会责任、建设与城市规划、信息和数字交流、设备和材料等13个标准化领域的委员会(AFNOR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与社区标准化工作相关的委员会主要包括“建设与城市规划标准化委员会”、“卫生与社会保险标准化委员会”、“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委员会”等。“建设与城市规划标准化委员会”主要开展包括建筑物和建筑工程,并结合城市规划,对建筑施工各阶段的作业或规划,包括调度、设计、产品、设备和技术、执行和实施、开发与实现、管理/操作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等标准化工作。“卫生与社会保险标准化委员会”主要包括5个工作层面,即:由欧盟指令界定的医疗设备、化妆品类的医疗保健产品、机构的保健质量和要求以及卫生风险控制、专业医疗保健服务、对居家或是脆弱病人的社会医疗服务等。“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委员会”主要包括组织的绩效控制和价值创造管理(质量、风险控制、外包、创新、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商业智能、人力资源等),公司业务部门管理、电子商务服务、客户关系管理(处理投诉,测量满意度),及保密和测量相关的方法和测量(评估、审计、合格、计量表、价值分析、术语、专家鉴定、比色法、统计、图形符号象形图等)。

围绕13个标准化领域,AFNOR主要在卫生与社会保险、建筑与城市规划、管理与服务、电子技术等方面制定了适用于社区管理的标准(见表1)。法国的社区标准一方面符合本国社区发展需求,适用于对不同社区的管理,另一方面大部分标准等同于欧盟标准,在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的同时,积极推动了欧盟社区标准化一体化进程。此外,一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专业标准,如:医疗设施的标准也被法国标准采用,适用于对法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同时也保证了法国社区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先进性。

作为ISO/TC 268的秘书处承担国,法国正在主导“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基本原则与要求”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该项国际标准拟就基本要求、商务区要求、居住区要求、工业园区要求以及绩效术语、绩效指标、绩效评估、服务周期计划、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对全球社区可持续发展提出规范性要求。也期望通过这项国际标准帮助社区、相关的分支机构和利益相关方的发展,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法国还积极参与由加拿大主导制定的“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全球城市指标之城市服务和生活质量—第1部分:术语与方法”国际标准。这项国际标准界定了测量和报告城市服务和生活质量的程序,其目的是通过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任何大小城市的应用,将最佳实践经验在城市间分享。

3 法国社区标准化工作启示

3.1 特色鲜明的社区管理模式为法国社区标准化工

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

从“中央政府”到“市镇”的四级“垂直式”管理层级、市镇议会授权社区管理的行政模式,避免了因行政管理层级较多、权力交叉等带来的社区需求不能及时得到反映、管理效率低的诸多弊端,使束缚社区发展的难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扶持社区发展的政策、标准能够及时地制定并出台。此外,法国社区管理最大特点的“市镇联合体”的普及与推广,避免了社区发展的区域限制,突破了社区发展的瓶颈,加速了法国各地区、社区间的融合,促进了各社区的协调、统一发展。“垂直式”行政管理模式与“市镇联合体”的有效结合,为法国社区标准化工作的稳定开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法国社区标准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3.2 分工专业的标准化工作模式为法国社区标准化

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内部技术保障

小社区,大社会。社区标准化工作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等同于整个社会的标准化工作。AFNOR通过设置13个专业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工负责相关法国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及组织相关专业组织制定专业标准,保证了标准能够真正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适用性。虽然法国社区标准化工作,乃至全球的社区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但是法国已有的分工专业的标准化工作模式为法国社区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可持续开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内部支撑作用。虽然我国也设立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但是在专业分工、协作模式、技术支持方面应借鉴法国社区标准化工作的经验,最终把我国的社区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提升上去。

3.3 主导国际社区标准化工作为法国掌握国际社区

标准化工作话语权提供了机遇保障

开展评级、开发评级系统、研发评估软件、制定等级评定标准、制定标准化工作指南和指导方针是当前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所采用的主要手段。法国在这些国际标准化工作惯用手段的基础上,通过承担ISO/TC“社区可持续发展”秘书处承担国工作,积极与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交流、合作,借鉴他们成熟的城市、社区发展研究成果——“全球城市指标”,并借鉴到“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中,这样有利于提升正在制定的两项国际社区标准的实用价值。通过主导和积极参与国际社区标准研制工作,在促进国际社区标准化工作的同时,保证了法国社区标准化工作国际先进水平,同时积极在国际社区标准研制的过程中反映法国的呼声,提升了法国在国际社区标准化工作中掌握的话语权。法国这种创新工作思路、采用多种工作模式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参考文献

胡韦.法国社区分析的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02.

倪星.法国地方政府的职能与机构设置[J].地方政府管理,1997,08.

张丽萍.法国的社区及其公共服务机构[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7):21.4.

丁煌,上官莉娜.法国市镇联合体发展的历史、特点及动因分析[J].法国研究,2010,(1):76-82.

李晓桦.法国标准化概况[J].福建质量信息,1995,3.

上一篇: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下一篇:土特产b2c网站策划运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