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强化管理

2024-06-17

社区强化管理(精选12篇)

社区强化管理 篇1

在现代医学界, 糖尿病属于难以根治的慢性病症之一[1]。病人患上这种疾病后,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病人在患上糖尿病的初期没有获得有效治疗, 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还有可能引发其他重大疾病。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基层糖尿病病人控制病情, 优化病人的生活环境, 使病人能够在舒适的条件下接受药物治疗, 该文笔者研究了在基层社区中对糖尿病病人实施管理、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现任意抽选2013年12月—2014年6月当地街道社区的糖尿病病人84例, 将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任意抽选当地街道社区的糖尿病病人84例, 病人的岁数在59~73岁之间 , 有46例男性病人 , 38例女性病人。病人的平均岁数为65.5岁, 平均患病时间为11.5年。将84例病人平均分入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接受社区疾病管理及用药治疗, 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和治疗。由于上述病人的岁数、患病时间、性别等资料接近, 区别不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因此可以作为抽样实验的样本。

1.2 实施管理及用药治疗措施

1.2.1对照组该组病人接受常规用药治疗、看护及管理。 病人在临床接受诊治或病情发生变化时, 医生及护理人员要及时为病人实施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要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并叮嘱病人按时服用控制血糖的药物。

1.2.2观察组对该组病人实施社区疾病管理及用药治疗。1对病人实施糖尿病知识教育: 医务人员要定期到基层街道社区中为糖尿病病人开展疾病知识教育。具体来说, 医生和护理人员每个月要为街道社区开展2~3次糖尿病知识讲座。在讲座上, 医务人员要为病人介绍糖尿病的各种常见症型和基本病发症状 , 增加病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使病人能够消除对疾病的恐惧, 安心接受治疗。2帮助病人正确服用药物:社区的医务人员要向病人介绍各种控制血糖的药物, 使病人能够了解当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哪些。同时医务人员还要让病人了解各种药物的成分和药学机理, 提高病人对药物的认识。此外, 义务人员还要告诉病人服用药物的方法、时间和口服用量, 叮嘱病人按时足量服药。3为病人调节饮食结构:社区医务人员要帮助病人调整日常饮食规律, 让病人按时用餐。医务人员要叮嘱病人多食用纤维食品, 少食用油腻食品、甜食和难消化的食物。4生活习惯管理:社区医务人员要经常组织病人到户外参加健身活动, 使病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同时社区还要定期为病人测量血糖, 掌握病人的血糖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病人接受社区疾病管理对血糖测量指数的影响

观察组接受社 区优化管理 以及治疗 后 , 空腹血糖 指数为 (6.01±1.23) mmol/L, 对照组为 (7.61±1.79) mmol/L, 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2.2 实施社区治疗管理的效果

观察组能够自觉服药的病人有39例, 能够科学进食的病人有31例, 自觉锻炼的病人有36例;对照组能够自觉服药的病人有25例, 能够科学进食的病人有11例, 自觉锻炼的病人有13例;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在现代社会, 糖尿病属于普及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病, 病人一旦患上糖尿病后, 日常生活会受到许多影响。当前临床医学界尚未研究出行之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案[2]。病人在患上糖尿病的初期, 如果医务人员没有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病人抑制疾病, 病人就很有可能患上其他并发症。为了使病人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街道社区必须提高对糖尿病病人的关注, 并采取人性化的医护方案, 从不同层面对糖尿病病人实施管理, 让病人能够在社区中获得优质的治疗和护理服务。从社区的日常工作情况来看, 社区实施的糖尿病管理工作与基层医院开展的疾病管理工作不同。社区糖尿病管理深入基层, 可以全天候、迅速到达病人身边为病人实施治疗和护理[3]。社区的疾病管理工作给广大糖尿病病人提供了十分便捷的用药、医治条件, 能够改良病人的居住环境、生活水平。在该文中, 笔者采取才抽样实验方式, 为社区病人实施了系统性的看护管理和用药治疗。通过统计数据可知, 病人在接受社区管理之后, 血糖测量结果明显有所变化, 用药治疗和管理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因此, 广大基层街道社区应对糖尿病病人进行人性化管理与治疗, 帮助病人提高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俞捷, 张艳, 周士萍.社区糖尿病患者85例健康评估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 2010 (5) :112-113.

[2]刘云萍.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5) :57-58.

[3]马春会.糖尿病社区干预治疗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 (2) :73-74.

社区强化管理 篇2

----南站镇欣欣花园社区简介

欣欣花园社区位于南站镇中部,105国道东侧,距县城五公里处,由原压煤村庄南辛庄村拆迁建设而成,是“一村一居型”社区。该社区于2010年3月动工建设,2011年4月份回迁入住,6月份进行了村改居。社区占地307.75亩,总建筑面积21万m2,共有816户,总人口1521人,党员38人,2010年人均收入7800元。社区党支部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提升了社区服务质量。

一是积极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社区建成后,为加强党员管理,在支部中设置“一干多支”,以社区党支部为主干,以住宅楼房为枝干,成立楼宇党小组。按党员分布人数和楼宇位置划分,社区35栋楼共设立了4个党小组,对社区党员实行楼宇网格化管理。由于党员熟悉本网格居民信息和社情民意,便于及时处理、协调有关问题,属于突发性的事件,党员第一时间到现场,第一时间上报乡镇和相关部门,形成了“人在网格中、事在网格办”的服务机制。社区党支部选派社区内政治觉悟高、群众威望高、“双带”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党员担任楼宇党小组组长。各楼宇党小组服务功能“一主多辅”,除担负发展社区经济、服务社区居民、维护社区稳定的职责外,各楼宇党小组还结合各自特点开展其他服务,实行“一人多岗”,设立“义务巡逻岗”、“矛盾调解岗”、“扶贫帮困岗”、“民意调查岗”、“政策宣传岗”等岗位,为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目前,已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100余件。

二是开展“星级党员”评比活动。支部科学设置了“遵纪守法星”、“团结和谐星”、“廉洁自律星”等五个星级内容;分别召开星级评定会议,组织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民主测评;召开支委会,将综合评议结果和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的一贯表现相结合,进行考核“定星”。评星定星后,支部成员为四星及以上的星级党员家庭进行“星级党员户”挂牌,增强了星级党员和家人的荣誉感,增强了星级党员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从而营造了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评选出的星级党员挂牌上岗服务群众,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监督。通过“合理定星、努力争星、严格评星、动态管星”,广大党员在评“星”中受到教育,思想在创“星”中得到提高。

盐城强化社区服刑人员安全监管 篇3

一是打好应急处置防御战。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运作,推出社会管理创新新举措,该市成立了盐城市社区矫正工作专业委员会,出台工作规则,旨在研究减刑、收监审核意见等重大事项。与此同时,制定《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置程序和应对措施,落实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上下信息畅通,做到超前防范。

二是打好排查整治持久战。建立并坚持月度管控形势研判会制度,做到每月一排查,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加密查,努力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打好衔接配合联动战。严格执行矫正衔接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各级联席会议协调作用,积极探索衔接配合新机制。

四是打好重点人员管控攻坚战。及时掌握重点人头动向,切实做好四类人员的攻坚防范工作——对重新违法犯罪风险较高的,进行重点监控、教育和管理;对有故意脱离监管或抗拒改造倾向的,严格控制其活动范围,加大管控力度,严密防范;对脱管的,及时通报公安机关查找;对因就医、家庭变故等需要外出的,严格审批手续,落实审批责任。

五是打好教育帮扶攻心战。创新“三分”管理,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和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正,努力做好心理疏导,设法抓好帮扶解难,对生活特困或身有残疾的人员,落实临时性救济措施,防止因生活贫困导致重新犯罪。

据悉,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盐城共接受社区服刑人员24079人,解除矫正17878人,重新犯罪21人,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实现了无重特大刑事案件、无恶劣暴力行为、无恶性群体性事件的工作目标,得到了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社区强化管理 篇4

一、创新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该区以民主管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维护股东合法权益为主线,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创新。

(一)创新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全面推行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为着实解决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集体资产主体不清、产权虚置等管理瓶颈问题,自2008年开始,该区紧紧抓住“潍坊市被确定为山东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这一契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改制中,该区探索形成的“奎文改制4+3+3 模式”,即在改制浅水区,重点抓好宣传发动、清产核资、产权确认、规范操作“四个关键环节”,确保改制全过程无折扣、真正改到位;在改制深水区,重点破解工商登记缺乏依据、资产变更登记收费、新经济组织职责定位不清“三大难题制约”,确保深水区改制不停步、力促改彻底;在后改制时期,重点强化制度、科技、市场“三项监管手段”,确保改制后监管跟得上、保证改的好,得到了农业部、省农业厅的充分肯定,纷纷被外地学习借鉴。奎文区也成了集体资产改制和农村“三资”管理的“改革创新实验田”和“经验做法联系点”。

(二)创新管理体制,全面实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

为适应集体资产改制后的监管需要,该区以促进民主法制化进程为着力点,以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目标,制定了《奎文区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资及财务管理办法》、《奎文区社区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修改完善财务预决算、收入支出管理等十几项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社区经济组织(村级)资金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特别是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范围,明确了街道经管站监督、检查、指导和服务的职责,做到了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越俎代庖,健全了民主理财机制,改变了以前不公开、不民主、不公平的弊端,增强了社区经济组织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通过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协议的签订和履行,不断延伸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并与规范运行主体、清理经济合同等工作衔接,将游离于监管体制之外的“三资”全部纳入代管范围。集体“三资”的增减变动,严格履行民主程序,严格执行资产资源交易公开招投标,使集体“三资”安全完整和富有效率。全区所有街道与所辖社区经济组织签订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协议,代理范围从以往的单纯资金、账目“双代管”到资金、资产、资源和财务账目“全代管”,对资产资源公开交易和经济合同管理进行“全程代理服务”,实现了“三资”委托代理的全覆盖。

(三)创新财务管理手段,研发了“奎文区社区经济组织监督管理网络平台”

为满足集体资产改制后的监管需要,提高管理效益,在全市率先组织研发了一整套全新管理软件。该平台设置“财务管理”、“三资管理(审计监督)”、“股权管理”、“重大事项管理”、“合同管理”和“监督检查”六大模块,主要以改制后社区经济组织“三资”(资金资产资源)、股权量化方案、股东名册为基础信息,对社区经济组织所有经济活动和组织管理事项的全面、实时、动态监控。通过区、街道、社区经济组织三级联网,做到了“三个实现”:一是实现了区级对全区所有社区经济组织,街道级对所辖社区经济组织,社区经济组织级对其本身的所有经济活动和组织管理事项进行全面、实时、动态的查询分析和汇总监控,足不出户就能一览监管对象的全貌。二是实现了财务管理流程标准化和会计核算规。通过充实“应付股利、福利支出”等12 个一级科目,进一步规定“股东福利费、个人股分红、集体股分红”等28个二级科目和对43个会计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作进一步说明解释,使会计核算和规范管理有了明确标准,得到了使用者和考察学习者的认可。三是实现了创新性和全过程监控的协调统一。该平台的监管范围涉及到社区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的各个环节,涵盖是否民主理财、是否财务公开、是否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经济合同是否招投标、入账前是否审计、各项费用指标是否超标等。设置了全新的“股权管理”模块,加强了对经济组织股权继承、赠与、转让信息管理,真正实现创新与全程监控的协调统一。

二、落实监管措施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是提高社区“三资”管理水平的关键。为此,该区首先从基础工作抓起,先后制定了社区经济组织资产及财务管理办法、社区股份经济审计工作意见等文件,确定了“三资”管理的标准和依据。然后,着重落实了四项监督管理措施。

(一)落实审计监督

以区经管局、街道经管站为骨干,辅助以审计评估中介力量,对街道代管资金及集体财务实施定期审计和重点审计,对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实施专项审计,对社区干部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通过审计,促进了各项财务管理政策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一系列制度的贯彻落实,发现违法违纪及时予以纠正,保护了干部。通过审计,摸清了集体家底,使干部群众心中有数,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通过审计,建立起了效益评价机制,对每个社区经济组织的资本运作效益和效果,给予客观评价,使各管理层明白得失利害,改进管理,使上级领导准确掌握全局,把好发展脉搏,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二)落实民主监督

充分发挥社区经济组织监事会和社区居委会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实施民主监督。通过对年度收支预算和月度收支计划的执行监控,以及开支审批的监督,促使董事会成员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对重大投资项目、集体土地出租转让、借款担保等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的监督,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集体损失。通过日常监督,警钟长鸣,使基层干部绷紧依法民主透明这根弦,增强了基层干部遵纪守法意识,保护了干部,促进了发展。近年来,全区没有出现随意担保造成的损失,在民主管理和三资管理方面也收到了明显成效。

(三)落实公开招投标

该区通过广泛宣传和示范带动,通过规定5万元公开招投标起点、应纳入公开招投标范围而擅自不纳入的不准审计入账等硬性措施,有效地推进了工作开展。

(四)落实合同管理

重点开展了社区经济组织经济合同专项清理整顿。从抓源头监管入手,针对目前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合同到期不续签、收入收缴不及时、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清理整顿。清理范围涵盖各社区经济组织对外签订的所有经济合同和应签未签所涉及到的所有经济事项;清理内容包括合同的数量、内容、保管、履行、运用等五个方面。重点清理了社区经济组织存在的“事实合同”、“拖欠合同”、“口头合同”、“口袋合同”等问题合同。建立“问题合同台账”,按照问题合同“清零管理”的目标,对“问题合同”逐笔清理核实,该续签的续签,该落实催缴责任的明确责任人和期限,该注销的注销完毕。

总之,通过不断创新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监管措施,该区的集体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全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泽英.论提升社区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途径及方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

社区强化管理 篇5

近日来,桥西区政协组织了基层社区基本情况的调研视察,同民政、街道等社区主管部门和社区居委会干部进行了座谈,通过对桥西社区走访调查,我们认为,我市2012年组织实施了“十大民生工程”,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管理的重心,是改善民生的依托,是维护稳定的根基。是民生工程的基础和核心,抓好基层社区的建设与服务,对于改善民生至关重要。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们对社区居委会现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可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居委会职责不清

按照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社区居委会只是协助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社区居委会不是“协助”,而是具体的操办者和执行者。政府各职能部门都强调“工作向社区延伸”,往往只是简单地把工作推给了社区,相应的职能、权利却没有明确。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劳动保障等工作。时间长了,这些工作逐渐成为了社区的“份内事”,并要接受各有关部门的检查和考核,社区居委会成为街道下属办事机构,失去了应有的自治功能。

二、社区办公用房问题制约社区发展

一是各级财政对新建办公用房和老旧小区办公用房投入小、补贴少。二是对新建小区办公用房的规划不科学、不到位,对刚性规划或是没有,或是坚持不到位,造成新建小区没有社区办公用房现象。三是建设和验收也很不到位,一些小区即使有规划建有社区办公用房也远达不到300平方米的标准就通过了验收。

三、社区辖区单位共驻共建意识不强

社区的发展需要“多方参与,齐抓共管”,但一些辖区单位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协调、指导、帮助力度还不够。一是仅把工作责任交给社区,但经费、人员、指导不到社区,对社区的工作情况偏重于检查评比。二是共驻共建活动仅仅停留在会议、文件、责任书上,没有发挥真实的帮扶作用,社区居民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往往得不到回复。三是部分辖区单位对社区居委会开展的一些活动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参与、不支持、不配合。

四、社区服务功能不够完善

处于城市中心城区、成立时间较长的社区居委会,服务功能较完善,建有功能齐全、设备较好的社区服务中心,组建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能经常开展便民、利民、爱民活动。处于城市边缘,成立时间较短的社区居委会,服务功能相对差一些,开展为民服务的方法、手段不多。

五、社区干部工作负担过重、待遇偏低

社区居委会目前共承担了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劳动保障、环境卫生、文化体育、民政、民调、信访等多项工作任务。由于工作负担沉重,加班加点成了常事,导致社区居委会目前普遍存在“四多”、“三少”现象。即硬性指派任务多,考核、检查多,材料、会议多,形式主义的东西多;自己支配的时间少,走街串户少,为民服务少。社区干部的待遇与其工作量和付出来比,相对偏低。以城中办事处为例,现在社区的干部每人每月工资收入只在1200元至1500元之间。社区干部平时加班、节假日值班没有任何补贴,也基本没有其它任何福利。而且社区办公经费严重不足,除去日常开销,加上接待各类检查以及联系工作的需要,所剩无几,难以开展其它社区活动。

六、社区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面对社区建设的新要求,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与社区建设要求之间尚有差距。如新招聘录用的社区干部,在社区工作经验上有待积累和提高,而工作时间较长的社区干部又缺乏创新意识;大部分社区干部都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

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立足市情,摸清实底,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思考,找出关键症结所在,结合学习参考外地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积极推出切实管用的新举措。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社区居委会在整个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1、建议依据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尽快出台和落实我市社区建设的相关文件和政策,确保社区居委会在人员配备、经费待遇、办公用房和职责范围有规则可依。

2、在规划建设新小区时,一定要尽职尽责,严格把关。一定要落实(民发【2005】85号)文件要求,凡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区连片改建居民区,建设单位要按照最少不低于3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社区居委会工作和服务用房,并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标准统筹规划建设社区卫生等服务设施。工程完工后,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项目,由规划、建设、房产、民政等相关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联合审查和验收。如再有疏忽,应严格问责。

二、积极探索通过机制创新,强化社区居委会主体作用的发挥

1、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夯实社区工作基础

(1)提高社区干部的经济待遇。社区干部的经济待遇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研究落实对达到规定任职年限、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离退社区干部适当给予生活补贴的措施。

(2)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政治激励。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评选劳动模范。积极探索从优秀社区干部中直接选拔街道领导干部的办法。

(3)扎实推进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按照上级的有关精神,新建住宅项目,由建设和规划部门指导、监督开发建设单位无偿为社区提供社区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对老城区原有住宅小区进行清理,凡开发企业未按规定提供社区办公用房的,责令其限期解决。

(4)保障社区办公经费。要逐步提高社区办公经费标准,将社区办公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并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增长。大力加强社区干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

2、健全组织体系,推进社区工作规范化

(1)健全组织体系。健全以“县市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党委、总支)—楼栋党小组”为主线的组织管理体系,在社区每个楼栋中设立楼栋党支部或党小组,在群众性社团设立功能型党组织,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2)发挥各类组织作用。建立社区工作站,成立业主委员会,组建社区各类组织,形成社区内大事小情有人管、有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3)创新工作模式。适应城市社区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行“五位一体”(即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交叉任职)工作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服务全覆盖。

3、完善民主制度,促进民主监督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居委会民主选举进程,继续实行“面对面议事”、民情恳谈等行之有效的民主议事制度,探索“居民代表问政”机制。

三、整合资源,统筹协调,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社区强化管理 篇6

关键词: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党务工作;措施

0 引言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社区作为政府与民众联系沟通的重要方式,是政府一切工作开展的载体,在推进社区建设的同时需要强化社区党建工作,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社会的发展和改革进程的加快,凤城园社区党建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新形势下需要做好凤城园社区党建的完善工作。

1 凤城园社区党建存在的几点不足

1.1 凤城园社区党建管理体制与城市社区发展不相适应。伴随着近些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经济迅速发展、离退休人员、企业下岗职工以及外来人口都大量的进入城市社区,而这些人由于其单位和分属的层级关联性不强,在管理上呈现出了明显的分割,加上凤城园社区党组织纵向领导和横向协调的权威性较小,这样在开展党委政府工作时,一旦遇到问题就容易出现责任不清楚和管不了的状况,这样极大的降低了凤城园社区党建服务的水平,影响了凤城园社区党建管理体制的建立,制约城市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2 凤城园社区党务工作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存在着部分凤城园社区党务工作者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政治敏感性较弱、服务意识不强等情况,还存在着凤城园社区工作力量在配置上和凤城园社区实际工作任务不成比例的现象,由于目前凤城园社区内部党员干部由离退休人员或失业人员组成,在整个党员干部队伍的结构和力量配备上都显得不太科学合理。再者就是凤城园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较差,凤城园社区党务干部不重视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学习,经常将工作当做借口而放弃学习,这样长期发展的话,会造成党务工作者新知识、新技能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加上党务工作知识面的狭窄和知识结构的单一,造成党务工作者对于凤城园社区工作的开展显得力不从心,只是一味的忙于应付,不能完善凤城园社区工作和提升凤城园社区党建的创造性。

1.3 凤城园社区党建经费投入与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不成比例。凤城园社区党组织主要承担着领导和协调凤城园社区工作的任务,加上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对于凤城园社区党员管理任务的增加,凤城园社区面临着党建工作活动经费短缺的情况,首先来说,完善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设施和凤城园社区党建活动,以及凤城园社区党员培训教育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其次就是政府各部门正在不断的把职能任务延伸到凤城园社区党组织中来,但是任务在延伸的同时,并没有进行资金的投入,这种情况容易造成企业凤城园社区党建在财力、物力上缺乏,目前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处于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尴尬处境中。凤城园社区经费有限但事务繁多,这就严重阻碍着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

2 强化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

2.1 做好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理念创新。完善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凤城园社区党组织提升对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社区利益格局和群众利益实现方式变化的认识,并能够严格按照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做好观念的更新和转变,进行新形势下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观念的创新,进一步完善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

需要凤城园社区党组织站在党历史方位的角度出发,提升社區党员的组织基础观念,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并采用与和谐社区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方式,另外就是想要做好凤城园社区的发展工作,就需要将凤城园社区党组织的先进性落实到和谐社区的建设和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样进一步推动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2.2 健全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机制。针对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制度的现状,存在着党建工作机制不健全、缺乏针对性、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完善和健全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机制至关重要。首先,健全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机制能够帮助各级党委更好的履行好职责,明确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分工;其次,制定和完善凤城园社区党建目标管理机制,明确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的岗位责任,提升凤城园社区党员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再者,完善凤城园社区党建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凤城园社区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并推动党员示范窗口和示范岗位,更好的激发党员参与凤城园社区工作的热情性和创造性;最后就是完善凤城园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强化对于凤城园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并努力提升凤城园社区党员素质和工作能力。

2.3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凤城园社区服务功能。凤城园社区工作说到底就是要服务群众,将广大群众作为凤城园社区服务的对象,让广大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到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中去,凤城园社区党员干部更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现实发展的需要,依托凤城园社区服务中心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服务载体做好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做好和完善凤城园社区的服务工作,更好的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就需要凤城园社区党组织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结合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模式。最重要的是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必须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的做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4 夯实凤城园社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做好和完善凤城园社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需要做好以下三点工作。首先是要激发民主活力。激发民主活力,需要强化对于社区自治工作的领导,并要坚持和不断完善党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同时要能够完善和落实群众的权利,如,选举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等。其次就是要强化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意识,培养社区居委会善于利用法律的手段进行社会各项事业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社区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进程,实现社区群众当家做主。再次就是要做好社区文化繁荣工作,要能够坚持和弘扬爱国精神与时代精神,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同时做好社区理念的创新和培育工作,打造凤城园社区品牌文化,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3 总结

伴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基层建设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社区党建工作对于促进社区建设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完善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需要我们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对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完善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方式,构建凤城园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共宁波市委党校课题组.城市社区党建:问题与对策[J].理论探索,2011(5):55-58.

[2]樊有平.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城市社区党建问题与对策[J].中州学刊,2010(4):27-29.

社区强化管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6月厚街社区在社区规范化管理期间未得到满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376例 (男146例, 女230例) 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两组, 每组各188例, 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 不包括糖耐量减分为低者。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一般管理组

188例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每月组织到医院或者社区服务站体检1次, 为期4个月, 由专人填写随诊记录。探究患者病情, 并给予合理化建议, 如合理的饮食、活动等。通过心电图和尿常规等身体检查, 及时监测患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情况, 及时告知患者下次随访时间。

1.2.2 强化管理组

188例患者进行为期4个月的强化管理治疗, 在一般管理组治疗的基础上, 由专家进行一对一健康规范化管理, 建立健康档案,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和相关危险因素;血糖、尿糖的自我检测;电话咨询和随访;对于特殊患者给予特别心理辅导: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 研究人员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帮助他们遵循良好的生活方式。

1.3 评价指标

空腹 (FPG) 及餐后2 h血糖值 (2 h PG) ;糖化血红蛋白值 (Hb A1c) ;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患者相关行为改变情况。调查结果依据《厚街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指南》[2]要求, FPG≤7.0 mmol/L, 2 h PG≤10.0 mmol/L;70岁以上老年人FPG<8.0 mmol/L, 2 h PG<11 mmol/L, Hb A1c≤7.5%为好转。

1.4 药费调查

两组患者自入选后, 从第2个月开始, 收集前1个月糖尿病患者的医用处方和相关发票进行核算, 连续4个月, 取其平均值, 与入选前连续3个月的平均费用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分析, 以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 双人双机二次录入,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取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组时生理参数及药费比较

两组患者FPG、2 h PG、BMI、Hb A1c、总胆固醇 (TC) 及药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4个月后两组患者生理参数及药费比较见表2。

3 讨论

据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报道, 不同级别、不同医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也不甚相同[3]。临床调查研究显示, 我国大部分市级医院糖尿病控制达标率在50%以上, 区级及相同程度医院的控制率在25%左右,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控制率不足10%。本次经过强化管理后, 强化管理组FPG值平均为 (6.91±1.2) mmol/L, 低于一般管理组的 (8.62±2.6) mmol/L (P<0.01) ;强化管理组2 h PG值平均为 (9.16±2.4) mmol/L, 低于一般管理组的 (13.52±3.5) mmol/L (P<0.01) ;Hb A1c值为 (7.67±1.2) %, 低于一般管理组的 (10.9±3.3) % (P<0.01) ;在病情的控制程度上, 强化管理组控制率占60.7%, 远远高于一般管理组的21.4% (P<0.01) ;强化管理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为的28.6%, 亦高于一般管理组的7.1% (P<0.01) ;医药费用方面, 强化管理组费用降低, 而一般管理组治疗费用反而增加150元。

据国际相关报道[4], 以健康教育为主要目的的社区管理办法, 能提高患者自身糖尿病控制率, 进而有效控制病情[5]。本次临床研究表明, 通过对强化管理组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 增加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 改善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本次调查为期4个月, 管理效果随管理时间的增长而降低, 侧面反映了不能对患者降低管理强度, 这正是进行社区糖尿病管理的优势所在[6,7]。全科医师立足于社区, 应与社区糖尿病患者保持较长期、相对固定的关系, 在与其不断接触中, 利用所有资源、手段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

[1]元海萍, 杜雪平, 董建琴.北京市月坛地区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5 (9) :1273-1274.

[2]李锐, 卢伟, 贾伟平, 等.上海市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现状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 2007, 86 (15) :1675-1680.

[3]李萍, 巫云辉, 夏挺松, 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社区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10, 18 (5) :4-6.

[4]陆勇, 季正明.社区卫生定向服务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9, 12 (2) :73-75.

[5]李锐, 扬群娣, 施亮, 等.上海市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及方法探讨[J].药品评价, 2008, 5 (4) :185-187.

[6]潘长玉, 中国区合作调查组.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指南与实践的差距.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 1998, 2001及2003年中国区结果介绍[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10, 25 (3) :147-178.

社区强化管理 篇8

关键词:院办院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服务能力

我院开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康中心)已走过了12年的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和从简单到不断完善成熟的艰辛过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院采用了“政府主导、院办院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模式,目前,在所辖地段的每个社区都建立了1家社康中心,实现了社区健康服务的全覆盖,对已开办的10家社康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基本诊疗和公共卫生年均服务量32.2万人次,占医院总服务量的40.0%以上;建立了20.3万份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社区居民建档率达95.5%,并全部实行电脑网络化管理;617种社区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加成(按进货价销售),10项免费措施和低保家庭的“三免二减”优惠措施(免挂号费、上门服务费和治疗费,检验费、手术费给予优惠),人均处方值42.4元,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成功创建了“海滨社康中心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为本地段10个社区的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建立了完善的外来劳务工双向转诊流程,落实了外来劳务工社区首诊制度,使广大的社区劳务工也能享受到便捷、安全和价廉的社区健康服务。皇岗社康中心被授予“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和深圳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点称号,赤尾、圩镇两社区创建成为“健康社区”,居民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通过多年的规范运作,加强内涵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强化绩效管理,居民对社康中心的满意度逐年上升,2009年由市、区卫生主管部门委托的第三方满意度评估,居民满意度达到92.0%[1],社区居民到社康中心接受服务的人次年均增幅达30.0%,人均业务绩效大幅上升。现对我们所采取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分析。

1 坚持“政府主导、院办院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1.1 举办单位分别设立下属各社康中心专账

医院对每个社康中心月度收支明细进行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1.2 医院专家定期下社区服务

根据各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疾病谱和人口特点,医院选派各科专家每周固定到各个社康中心坐诊3个半天,提高了社康中心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1.3 药品、疫苗、物品和血样本等统一由医院派专车上收下送

社康中心所用药品、疫苗、物品和血样本等统一由医院派专车上收下送,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办事效率,确保了药品和疫苗的安全和质量。

2 全面落实《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制度,人均业务绩效大幅提升

2.1 实施了社区基本用药零加成措施

我院所属社康中心自2008年4月1日起,实施了社区基本用药零加成措施,每个社康中心社区基本用药数量保持在400种以上。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制度,目前,各社康中心617种药品全部实行零加成[2]。从实施的6个月情况分析,平均处方值为44.2元,同比下降了11.0%,居民到社康中心接受服务人次逐月上升,业务绩效大幅上升,总服务量同比增长了59.0%,环比增长了80.0%;经济收入同比增长了75.0%,环比增长了64.0%。全科医生月均基本诊疗服务量为729人次,创历史新高(图1)。

从2008年4月1日实施社区基本药物零加成制席至今,我院所属社康中心直接向社区居民提供药品优惠超过80多万元,居民对《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的认识从不理解到现在逐步认同,价廉、安全有效的社区基本用药对居民有较大的吸引力。

2.2 实施《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制度

6个月以来,在基本诊疗量上升的同时,公共卫生服务量,如儿童预防接种量、老年保健服务量和产后访视人次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越来越得到家长们的认可,到社康中心接种疫苗的儿童人数不断增多,2010年1—6月份免疫接种总量达78 204人次,同比增长了35.0%(图2)。

3 社康中心基本诊疗服务量逐年大幅递增

社康中心通过加强内涵建设,简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推行绩效管理,实施多项惠民措施,基本诊疗服务量逐年递增,从2008年的8.2万人次上升至2009年的15.6万人次,增幅达90.0%(图3)。

4 按照“五个统一”和“五个标准”新建和改建的社康中心上了档次

根据福田区卫生局提出的“五个统一”(统一设计、统一审计、统一招标、统一装修和统一配置)、“五个标准”(基本配置标准、基本设施标准、基本服务项目、基本人员配置和基本药物目录),我院近2年新建了赤尾、海滨、圩镇和滨河4家社康中心,迁址改建了水围、福保2家社康中心,新建和改建后的社康中心业务用房面积在400~800 m2,环境优雅、舒适,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这些社康中心均设立了“健康书吧”,为居民获得保健知识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深受社区居民的好评。

5 在社康中心服务量和收入大幅上升的同时,药品收入比例保持在较低水平

在基本诊疗服务量不断增长的同时,通过提高免疫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量、扩大检验和检查人次等措施,使药品收入比例保持较低水平,并且逐年在下降。其中,圩镇社康中心由于儿童免疫接种、老年保健服务和产后访视等公共卫生服务量大,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0.0%左右(图4)。

6 采取多项措施提升业务质量和业务绩效

6.1 推行“社康中心效益工资分配方案”

社康中心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将服务量、建档数、业务收入、产后访视和居民满意度等7项指标直接与每月奖励性效益工资挂钩,采取了基本诊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并重的分配原则[3],其中公共卫生服务量占效益工资的比例不少于50.0%。充分调动了社康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确保各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能顺利落实,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6.2 加强对社康中心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1)主管院长和社康部主任每周至少2次参加各社康中心早交班,现场了解情况、现场办公,使社康中心的困难和问题得到快速的解决。(2)社康中心每月进行1次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质量控制,把安全隐患排查作为月质控首要任务;社康中心出现居民投诉或危重病人抢救时,中心主任须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3)社康部主任每周至少4次下社康中心指导工作,每月对社康中心主要工作指标进行重点检查。(4)医院每季度组织院办、医教、护理、保健、总务和财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社康中心进行全面的工作质量检查。

6.3 实行社康中心业务绩效通报制

(1)社康部每月、每季度对各社康中心工作绩效进行分析通报。(2)每个社康中心均建立了“个人工作绩效登记本”,社康部定期对同一岗位的工作量在社康中心内部和社康中心之间进行比较,使各社康中心工作人员明确各自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6.4 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居民满意度

(1)在社康部下属各社康中心推行个人满意度测评,让服务对象对每位社康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居民对社康中心医生(护士)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满意,若不满意具体原因是什么?居民下次再来社康中心时是否还愿意该医生(护士)为您服务?同时收集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2)提倡员工之间、员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相互信任的服务理念。只有员工的满意度高了,居民满意度才能高。若出现员工之间或员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争吵情况,社康中心主任必须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理。(3)各社康中心设立“居民建议箱”,确保社区居民与社康中心沟通渠道的畅通。(4)实行弹性工作制。照顾社区居民的就诊习惯,坚持提供午诊、夜诊和假日诊疗服务,方便辖区居民。(5)发挥本院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指导专家组的作用,实行每位专家负责一个内容,包括业务检查和指导、接受咨询、解决问题和提出建议等。(6)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包成本测算”、“社区合理用药”、“社区老年保健”等内容的科研教学工作,以科研和教学提升社康中心的整体服务能力。近3年来,有6项科研项目获得深圳市、福田区级立项,有2项继续教育项目获广东省、深圳市立项。(7)抓住机遇,积极宣传社区健康服务“福田模式”。近年来,我院社康中心每年平均10多次接待省内外同行的参观学习。抓住这些机会,积极宣传我区和我院在社康中心内涵建设、绩效管理及新点社康中心建设所采取的“五个统一”、“五个标准”和社区基本药品零加成等做法,推广“福田模式”的成功经验。(8)在各社康中心最显眼位置向居民公布监督电话。从实施一年多的情况分析,效果良好,许多居民拨打监督电话,直接向社康部反映意见及建议。(9)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将设备科、总务科所负责的有关社康中心计划单的报批职能划入社康部,加快了社康中心有关问题的解决速度。(10)实行多项社区优惠措施,使居民直接受惠。对所有服务对象免收挂号费,对持有“低保证”的居民实行了“三免二减”措施(除了免挂号费,还免上门服务费和治疗费,检验费和手术费给予优惠);对贫困孕产妇实行救助,由社康中心转诊至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实行费用总额控制救助:顺产800元,剖宫产2 000元,危重孕产妇抢救费用上不封顶;2010年率先在全市实施三项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免费“二癌”筛查。(2)孕产妇5次孕期检查,2次产后访视。(3)3岁以下儿童免费保健。

7 国家卫生部和省、市、区领导多次到我院社康中心调研

国家卫生部和省、市、区领导深入基层了解医疗工作情况,解决实际困难,激励社区医务人员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各级领导对福田区和我院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所采取的系列措施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年度评估(1999—2009).2010.

[2]胡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30%基层医疗机构先行试点[J].中国社区医师,2009,25(18):3-4.

社区强化管理 篇9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强化管理模式,2型糖尿病,血糖指标

为了观察社区糖尿病强化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选择2013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在该社区医院接受社区糖尿病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在该社区医院接受社区糖尿病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恶性肿瘤、伴随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4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2.2±8.3)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3.6±2.8)年;男30例,女34例。对照组64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3.4±9.6)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3.8±2.4)年;男31例,女33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遵循《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规范》,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监测血糖,患者自行就诊。观察组行社区糖尿病强化管理:(1)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和运动量情况,向患者发放2型糖尿病认知表格,涉及到病因、危害、治疗方法、自我管理和注意事项等内容。(2)健康讲座:每月举行一次社区2型糖尿病健康讲座,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饮食运动治疗方法、用药方法、心理干预等。(3)量化随访:建立随访档案,每月随访1次,记录患者最近一次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饮食运动治疗情况,评估患者体质指数,每3个月测量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和总胆固醇。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我国糖尿病患者累计人数超过1.5亿,成为全时间糖尿病患者规模最大的国家。糖尿病属于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化验,接受长期治疗,占据大量医疗资源,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在基层医院、社区完成血糖监测并接受常规药物药物治疗,发挥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和管理中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2]。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人员设备、治疗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不同的社区卫生机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研究一种有效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在控制2型糖尿病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在2%~3%左右,高发病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改变密切相关[3]。糖尿病是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肾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会导致多种并发症,控制不当会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糖尿病的治疗以院外治疗为主,患者通过用药、饮食和运动等生活习惯的调整来控制血糖,但是部分患者对院外治疗的依从性差,受限于社区糖尿病管理水平,院外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血糖控制不利,病情发展快,可能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4]。社区强化管理模式在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则通过积极开展社区糖尿病的综合防治,加强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强化饮食和运动控制,督促患者进行自我监控,并提供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社区管理质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几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强化干预能够更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高于一般治疗,证明严格遵循院外治疗方案,控制饮食和运动干预以及按时用药能够各好的控制血糖水平,有效降低心、脑、肾并发症风险。社区强化干预充分发挥了社区全科医师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将全科医师长期持续性照顾的医疗服务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患者的院外治疗遵医嘱行为进行严密监督,从而将患者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改变了患者的被动治疗态度,主动参与到血糖控制中,通过为患者提供长期一对一健康指导,从饮食、运动、药物、病情监测、心理疏导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进行社区糖尿病的综合管理,从而全面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

综上,社区糖尿病强化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控制各项血糖指标,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有很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颖兰.社区糖尿病强化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3):3010-3011.

[2]李琰华,杨佳琦,黄晓玲,等.基于社区的2型糖尿病强化管理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4,8(2):103-105.

[3]张建东,庄宁,高丽娟,等.社区与三甲医院联合管理模式在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5):2927-2930.

[4]丁兰,李世华,武琳,等.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1019-1021.

社区强化管理 篇10

强化规划龙头作用, 引导城乡社区建设。三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 先后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实施意见》、《江苏省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浙江省城市社区建设指导纲要》等指导性文件, 明确提出今后城乡社区建设的目标, 以及完善城乡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创新城乡社区的体制机制、加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和提高城乡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等措施。各部门和县区也先后出台了配套性文件, 为全面开展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同时, 加强规划的监督和考核, 政府每年将和谐社区建设相关事项列为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项目, 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目标的落实。并制定科学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 2008年江苏省在制定《江苏省示范社区评估标准》和《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标准》的基础上, 探索将标准体系引入社会建设领域, 制定了《江苏省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评价总则》, 分为7大类30项80个指标, 涵盖社区党建、教育、卫生、环境、就业、公共服务等多项内容, 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社区综合评价体系, 进一步提升了和谐社区建设水平。

因此, 我区应根据新阶段的发展要求, 按照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尽快制定城乡和谐社区发展规划, 明确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方向和主要内容, 为建设和谐家园提供指导。

二、完善服务功能, 是加强和创新社区建设的核心

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创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模式, 是今后社区建设的重要方向。三省市均在社区服务上抓创新, 江苏落实社区救助、就业、卫生、养老、计生、文化、教育、体育和安全等9个功能。上海突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 确立了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社区教育、科普宣传、法律咨询、信息传输、娱乐休闲等公益性多功能服务。同时, 还通过与航运中心、NPC (社会组织发展中心) 等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合作, 建立浦东新区市民中心, 为市民提供读书、看报、政策解读等服务, 方便与市民的沟通和联系。浙江除完善上述功能外, 重点推进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增强社区照料功能, 预计到2012年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全覆盖, 能够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 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 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因此, 我区要在增加社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 进一步整合社区服务资源, 打造为民综合服务平台, 积极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 积极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志愿互助服务, 大力发展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 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 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此外, 要进一步增强社会矛盾调解功能, 把社区作为社会矛盾调节的前沿, 提高社会管理的源头治理。

三、建立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 是开展社区建设的重要财力支撑

建立良好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 是实现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从三省市目前社区建设的投入看, 拓宽资金来源, 逐年增加财政投入。江苏2007年制定了和谐社区建设标准, 从2011年开始, 省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引导资金,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 对城乡社区建设成绩突出的地方给予奖励。上海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建设, 提高社区的防范能力和安全水平。浙江一些社区投入近100万元, 实施“一社一品”惠民工程, 根据地域特点, 提高对居民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 打造品牌社区。同时, 拓宽资金来源, 加大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公益金对社区福利和文体设施建设的投入, 并将城乡社区的工作经费和人员报酬补助、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并确定逐年增加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

因此, 要想搞好我区的和谐社区建设, 除建立正常的财政投入机制外, 还应引入民间资本, 利用社会力量, 发展社区社会化服务, 逐步形成城乡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格局。

四、创新体制和机制, 是增强社区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

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 必须深化改革, 突破体制和机制障碍。从三省市社区的管理看, 一是均建立了社区公共服务事项“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管理机制。凡属于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 (乡镇政府) 职责范围内的事项, 一律不得转嫁给社区;凡依法应当由社区协助的事项, 要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社区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 要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二是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按照“精街道、强社区”的要求, 将人、才、物等直接下沉到社区, 优化公共资源在城乡社区的配置。剥离社区居 (村) 委会行政事务, 使其集中精力组织居民自治。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站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是在社区层面设立的综合服务平台, 在社区党组织、居 (村) 委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下, 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的原则, 积极承接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等事项。三是深化社区共驻共建共享机制。推行“社区兼职委员制”, 由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社区党组织委员, 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建立城乡社区党组织、社区居 (村) 委会、驻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研究资源共享、社区共建事项。积极推进驻区单位将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向居民开放, 推动社区服务性、公益性资源共建共享。并将驻地单位履行共驻共享建设义务纳入考核内容。

因此, 我区只有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和机制, 才能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居民群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 才能是真正让社区成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

五、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是加快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区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功能的增多, 相应对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从三省市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看, 分别从加强社区工作力量配备、创新社区用人机制、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办法。江苏省要求城乡社区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 城市社区5-9人, 农村社区3-7人。同时, 针对社区服务所需专业, 积极推进一些学院转变学科设置, 如, 中山学院设置了家政服务业专业。为保障社区工作人员能够留住, 不断提高工资待遇水平。江苏省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参照事业单位平均水平进行确定。苏州市明确提出社区工作者年收入不低于本年度职工工资平均水平。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社区工作, 浙江省通过全国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 进行录用工作人员。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到村 (社区) 任职高校毕业生选聘管理和培养使用工作的意见》, 切实发挥高校毕业生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上海闵行区组织实施了村 (居民区) 储备人才3年计划, 积极探索储备人才的自治管理机制。

强化管理 注重双基 篇11

“管理是了解、是发现、是默契;管理是宽容、是呵护、是欣赏;管理是对话、是沟通、是艺术;管理是心灵的交汇、情感的融通、是行为的默契、是智慧的共振”我非常欣赏这句话,因为它恰恰体现了我校管理上的浓缩。我校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兴奋点,发现教师的创新点,放大教师的闪光点,让每一颗金子都闪光,让生活在学校群体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快乐的有用之人,每一位教师都在自己的岗位愉快的工作,幸福的成长。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同样,一个没有追求的教师是永远成不了大器的。因此,我们每学期,都要根据教师的特点,遵循发展教师特长的原则,开展一些活动,大练教学基本功。举办一些竞赛活动,意在展示教师风采,提升教师素质。像三笔字,简笔画基本功训练,加深了教师的绘画功底。朗读、口语表达提高了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应变能力,板书设计、教案设计展示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能手大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上学期,为强化班主任系列辅导,我们举行了一次以年组为单位的辩论赛,赛场上,自由辩论达到了高潮,充分体现了教师能言善辩的功底和深厚的知识水平。新课标知识竞答、文化课测试等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展示的平台。活动中教师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成功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内在潜能,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各种活动的开展放松了教师的心情,由压力变成动力,实现对事业永恒地追求。“两修三课“的学习和研修又让老师们提升了理论素养,敬业精神、实践能力再加上知识和智慧的双翼,更加筑成了我校攻不可破、长盛不衰的教师队伍。

三、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和教研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1从实际出发,教学计划落得实。学期初,本着一学期的工作重点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注重实用性、时效性。并把计划下发到每個年组,使每位教师对本学期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并结合学校的计划制定个人的工作计划,计划一旦形成,必须完成。教导处对“备、教、批、辅、考、 评”等各个环节严格的督查和指导。

2加强领导和监督,教学管理抓的实。

备课要深: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质量,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做到吃透教材,钻研教材,研究和选择教学方法,提倡超前两周备课,重点抓集体备课,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创造性,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备课质量,强调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胸中有本、心中有架、目中有人、手中有法。五备:即备教具、备提问、备板书、备学生、备反馈练习。具体做法:

上课要活:努力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课上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巧练,注重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全过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习情感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后,鼓励教师多反思,以反思促教学,让反思收到实效

作业要精:我们要求课堂作业要有针对性,有效巩固所学知识,练习要有梯度,既要建立学困生的信心,又要满足尖子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家庭作业要精心设计,注重实践,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业层面可有选择,不必面面俱到,有时间限制,注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合作探究等练习把知识学活,达到预期的目的。

批改要实: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求认真批改,学校规定批改数量、批改方式。教师们任劳任怨,篇篇批,道道改,不管学校是否要求批改的作业,他们都要亲自过目。教师批改做到准确、细致、及时并及时反馈,从不拖拉,准确掌握学生的学情以便及时辅导。这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扎实,学的透彻,一步一个脚印,基础牢固。

社区强化管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25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8例。研究组中男68例,女60例;年龄55~73岁,平均(62.6±4.5)岁;其中合并高脂血症6例,糖尿病11例。对照组中男66例,女62例;年龄53~74岁,平均(62.5±5.3)岁;其中合并高脂血症5例,糖尿病12例。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治疗,定期监测血压,卡托普利12.5 mg,口服,3次/d。1个月后如血压仍维持在140/90 mmHg以上者,增加剂量至25 mg;血压在140/90 mmHg以下者继续服用,共治疗1年。研究组行强化治疗,具体为:定期开展对防治知识的宣教。首先给予氢氯噻嗪12.5 mg,口服,1次/d。1个月后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者继续服用;而仍在140/90 mmHg以上者,加服卡托普利12.5 mg,口服,3次/d。2个月后再次测定血压,控制者维持治疗;未控制者增加卡托普利的剂量至25 mg。2个月后再次监测血压,控制者继续治疗;未控制者加服尼群地平10 mg,口服,2次/d。以后仍间隔2月测1次血压,直至第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并进行对比。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V1.61版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2.0版进行处理。

2 结果

两组血压在治疗前差别不明显;治疗后都有一定的下降,但研究组的血压更接近理想范围,见表1。

注:P1代表各组治疗前、后的对比;P2代表治疗前、后的组间对比。

3 讨论

随着国家在经济、设备等方面的大力扶持,社区已经具备对常见病、高发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能力[3]。高血压患者常需终生带药治疗,许多患者由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导致药物使用的依从性下降,致使对高血压的防治工作的效果降低。由社区同一进行管理、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指出:可以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多种降压药组合进行治疗[4]。由于该病的治疗时间较长,对患者的经济方面也是一大考验。对此,我们特选择了氢氯噻嗪、卡托普利、尼群地平三种较常见且价格较低廉的药物对该社区的128例患者实行强化治疗。其中氢氯噻嗪是噻嗪类利尿剂中的代表药物,不但治疗效果明显,还可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并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但其可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给降压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卡托普利则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氢氯噻嗪导致的不良反应较好的进行了弥补。在两药两用的基础上,对降压效果不明显的患者使用尼群地平,较好的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了理想的范围内。通过与单用卡托普利行常规治疗的一组患者进行对比,强化治疗的一组治疗后的血压更接近理想水平。表1中,强化治疗患者治疗后的血压为(144.8±10.5/90.6±4.1)mmHg;而常规治疗的一组则较高,为(150.2±12.6/92.9±5.6)mmHg。除药物因素外,强化治疗也主张社区从饮食、运动、心理3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5],使患者获得系统性的治疗知识,也一定程度的增加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强化治疗是强化治疗是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一种较完整的治疗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治疗对社区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25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8例。研究组进行强化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血压差别不大;治疗后都有降低,但以研究组更接近理想水平。结论 强化治疗是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一种较完整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强化治疗

参考文献

[1]虞则敏.社区强化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9):14.

[2]韦广水.社区强化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11上旬刊):119-120.

[3]蔡梅萍.强化治疗模式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J].健康必读(中旬刊):481.

[4]华琦.解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一)高血压诊疗新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2):85-88.

上一篇:房地产设计管理下一篇:化学专业本科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