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

2024-10-28

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共10篇)

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 篇1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点区域, 它是外科诊治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 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和护理技术提出了许多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与病区护理相比较, 具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 无论手术是简单还是复杂, 都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参与。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物资管理, 规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关键。如何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 提高手术病人的护理质量, 一直是广大护理管理者不断探索的内容。

1护理人员的素质管理

人是各种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要把手术室各项工作做好关键在人, 管理者要将人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来发掘和管理, 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1]。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即过硬的操作技术和极强的应急能力等。护士长可根据科室情况, 民主地制定出各种管理制度、工作程序, 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习。护士长经常与科室护士进行交流, 了解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 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有计划的组织业务学习, 开展各种技能培训, 特别重视新进人员的技能培训, 组织学习各种新手术的步骤, 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方法, 定期进行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 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 才能有利于各项手术的顺利开展, 确保配合工作有序, 忙而不乱。人员素质及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成效和安全。

2手术室环境管理

手术室的环境控制是否能够达到标准对手术部位感染有着直接的影响。 手术室分三个区域, 即限制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区与区之间有明显的分隔。手术区根据手术的不同无菌要求分为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 以减少交叉感染。手术前30min开启层流, 对手术间各物表进行湿擦1次, 术后至少30min后关闭层流。如有接台手术, 遵循先无菌后有菌原则, 并要留有自净时间 (不少于30min) 。每周固定卫生日, 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清洁, 包括回风口及滤网。护士长定期检查回风口及滤网的清洁度, 每月进行空气培养1次, 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 应按规定更换手术室的衣裤、口罩、帽子;戴帽必须遮住头发, 戴口罩口鼻不外露;参加手术的人员不得佩戴饰物;外出时应更换外出鞋, 穿外出衣;手术完毕, 衣、裤、口罩、帽子、鞋等须放指定地点。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区的人员, 患上呼吸道感染者, 原则上不得参加手术, 如必须时要戴双层口罩。参加手术人员不得大声谈笑, 禁止吸烟。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 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 可能造成切口或体腔的感染。因此, 手术室的环境卫生管理和感染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3手术室物资管理

手术室器械多而复杂、易耗品多、贵重仪器设备较多, 物品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手术成败, 也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手术器械是手术操作的基本工具, 器械性能直接影响到手术操作的成败, 为确保器械性能, 充分发挥器械的效用, 必须加强器械管理[1]。因此, 对特殊器械、精密仪器等应实行定点放置, 建账立册, 专人管理, 定期保养, 使用后及时登记。无菌物品应统一放置无菌室, 无菌室要求保持清洁, 温、湿度适宜。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有效期及质量, 发现过期, 应重新消毒, 未经消毒不得使用。手术室仪器应建立档案, 一台新仪器引进后, 应请专业人员介绍仪器性能, 使手术室所有人员都熟悉仪器的使用原理, 操作步骤, 清洁、消毒灭菌和保养方法, 并在科内反复组织学习, 护士长定期检查仪器掌握情况。另设操作程序卡, 挂在仪器旁, 把每次仪器的使用时间、运转情况、使用人员及维修情况等记录在随机保养的登记本上。科室每周集中保养仪器设备1次, 使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随时保证各种手术的正常使用, 还能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不用时要有防尘、防潮设施。手术室内有许多价格昂贵的一次性医疗用品, 应该做到班班交接, 并做使用记录。对于一些价格较低的低值易耗品, 极易造成浪费, 可采取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使全科人员参与管理,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最终目标。

4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

作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 不仅要了解护士工作状态、手术配合情况、手术室环境卫生、器械、物品、抢救药品准备情况, 及时掌握手术室工作的动态信息, 还要监督检查护理人员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分析原因, 及时改进, 确保医疗安全。手术室护士长应用科学的态度进行合理配置人员, 可以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提高工作效率。可把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与年轻缺乏临床经验的人员进行合理搭配, 使技能较差的得到传帮带。可根据医院和科室情况及时选派人员到先进的外院手术室进行专业学习, 取长补短, 以求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业务水平, 以满足临床科室的业务需要。在当前市场经济、控制成本、降低消耗的情况下, 确保急症手术的同时, 实行弹性排班, 在预知无常规手术的时候安排人员休息, 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5加强术中管理

强化无菌观念, 执行无菌操作, 预防切口感染, 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手术质量的高低, 甚至成败。无菌质量管理是手术室管理的重要内容, 它是预防手术切口创面感染, 保证切口愈合良好和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引起手术感染的因素很多, 引起手术感染的微生物来自于医院工作人员、手术间空气和不洁的医疗器具。因此, 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 严格进行无菌质量控制, 十分重要。无菌技术是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 是预防手术感染的关键环节之一[2]。手术室护士慎独素质的提高是手术室无菌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3], 手术医生的无菌操作也至关重要, 同时要注意跟台人员的无菌技术培训。科室成立无菌技术质量控制小组, 质控小组每天对手术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制定防范措施, 组织落实。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绝对安全, 术中要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压疮防范制度, 输血、输液及安全用药制度, 规范记录各项护理记录。护士长对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每天进行督查,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对容易发生的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 提出防范措施, 增强工作责任心, 做到警钟长鸣。科室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发现违反操作规程者与奖惩考核挂钩。

6讨论

手术室工作是靠手术室全体人员共同完成的, 要维持高水平的工作质量, 仅有好的制度和优化的工作流程是不够的, 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骨干队伍[1]。要做到: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 (2) 护士长要言传身教、工作认真、一丝不苟; (3) 人人参与管理, 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点和潜能, 将科室的要求和目标变成每个人的工作准则和方向, 成为自觉的行为[1]。只有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 才能确保手术患者安全, 才能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缺陷、差错等发生。才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魏革,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74, 121, 122.

[2]杨冬妮.预防手术感染的控制策略〔J〕.当代护士, 2009, 2, 7.

[3]崔兆芹, 袁立新.强化手术室无菌管理控制医院内感染〔J〕.临床肺科杂志, 2004, 9 (4) :9.

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 篇2

江西省万年县人民医院护理部(335500)徐友凤

摘 要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医院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近年来,由于医学科学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对手术室的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手术室管理护士素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工作程序 护理管理的内容可分为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教育管理三个部分。

1.1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有关护理的组织形式,如人员,物资和设备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医院的政策与任务的贯彻等。

1.1.1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是护理管理的基础,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它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做到优化组合,职责分明,健全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以发挥组织效能和最大限度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1.1.1 岗位责任明确,组织分工科学,人员配备合理,各级护理人员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互相配合,主动协作,做到事事,时时有人管,秩序井然忙而不乱。

1.1.1.2 合理安排班次,根据手术工作业务量以及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身体状况,年龄差别,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合理安排,既保证工作需要,又照顾到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1.1.1.3 健全规章制度,手术室护理工作涉及面广,室内流动人员多,无菌要求严格,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实行有效的管理。

1.1.2 财产管理 财产管理是护理管理的基础,主要是对物的管理,手术室器械、敷科、贵重仪器和设备数量多,使用频繁,消毒清理流量大,不易管理,尤其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手术范围不断扩大,进口的设备、器械物品不断增多,要保证器械物品的完好,防止丢失和损坏,必须加强管理。

1.1.2.1 领导负责 配备强有力的人员是提高管理的关键。对器械、物品的管理由一名护士长负责,选择责任心强、会管理、有丰富工作经验、业务水平较高的护师担任专科组长。根据物品种类进行分类管理,各手术间用物由管理该手术间的护士负责,贵重器械,精密仪器则由专人保管。

1.1.2.2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搞好财产管理的保证

1.1.2.2.1 建立明细帐目。进口设备和固定资产有财产卡片,定期清点核实,专科器械物品由专科护士建立账目,专人负责,分类管理,定期清点,账物相符

1.1.2.2.2 严格交接班制度,每半年大清点一次,交接班时护士长参加,双方签字。作为档案资料保存;各固定设施不得随意搬动,以免造成损坏,经常使用的物品定点放置,既方便使用,又能及时清点。

1.1.2.2.3 凡消耗性物资由包扎房和器械护士每月清点一次,防止丢失,做好修旧复用工作,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

1.1.2.2.4 建立物品外借制度。一般不得随意外借,如确有必要外借,必须登记并及时催还。

1.1.2.2.5 贵重仪器使用保管制度。各种精密仪器,医疗器械专人进行管理、维护和保养,建立使用卡,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签名。

1.1.2.2.6 所有器械物品均应规格化,数字化,打包严格按卡片,急救用物定位定数,确保抢救需要。一般器械加锁保管,钥匙由器械房护士负责当面交班。

1.2 业务管理 手术室的业务管理包括对技术操作、无菌技术、消毒隔离、护理安全的管理。护理质量标准的控制是搞好手术室业务管理的关键,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也是手术室护理质量高低的直接体现。

1.2.1 护理质控 在手术室的护理质控上应建立健全五级组织管理制,采取“现场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1.2.1.1 在护理部主任领导下,科护士长每周不定期小查、每月大查、每季度对口查,同时质控科和感染科进行质控抽查。

1.2.1.2 护士长每日“五查”及“随时查”,同时针对科内薄弱环节和工作中心、进行“重点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指导护士如何做好手术室护理。

1.2.1.3 兼职质控员每周对各类物品进行细菌培养,全面进行监测,并做好存档备查。

1.2.1.4 各小组长和专科组长,严格把关,重点指导。

1.2.1.5 各岗位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完成各项护理枝术操作,各负其责,职责分明。

根据检测以及从护理部,质控科,感染科,科护士长处反馈来的检测结果,召开每月一次的护理质量分析会,集思广益,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质量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产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吸取经验并拟订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

1.2.2 护理安全 为让病人安全渡过手术关,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的发生,手术室护士在思想上,业务上应高度重视。

1.2.2.1 防止接错病人或弄错手术部位 ①接病人时须按手术通知单核对病室、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X光片号,手术间。②病人接到手术间后,由巡回护士,麻醉师核对病人姓名、病室、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1.2.2.2 防止摔伤或压伤病人 ①防止摔伤病人,定期检查平车车轮,进出电梯门时要保护病人头部及肢体;升降台的调节螺丝要拧紧牢靠,全麻或硬膜外麻醉病人回病房时,应有麻醉师护送。②防止压伤病人,固定手术体位时,既要求显露良好的手术野,又要不使肢体及神经过渡牵拉受压。

1.2.2.3 防止器械不足延误手术或性能不良造成意外 ①术前准备器械打包时,应认真检查器械性能。②重大手术或新开展手术,术者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1日亲自检查器械准备情况。③手术室应常备急救物品、器械及快速灭菌锅。④术中所需特殊仪器,如电钻、电锯、电凝、显微镜等应提前检查,是否齐全,性能是否良好。

1.2.2.4 防止异物存留伤口或体腔内 ①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应认真清点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的数目。②手术过程中应保持手术野整齐清洁。③胸腹腔手术应尽量使用较大纱布垫,有条件的医院可选用带显影条纱布垫,花生米用钳子夹持好。④术中如缝针折断或脱落,应将缝针或所断端及时找到。⑤术中所需增减器械,缝针等用物时,必须反复核对清楚并及时记录。⑥关闭切口前,应核对纱布,纱垫,器械及缝针数目。

1.2.2.5 防止烫伤或灼伤病人 ①术中使及热水袋时,盖应拧紧防止漏水,热水袋应有布套或布包,严禁直接接触病人皮肤。②使用高频电刀时,需独立电源,应检查电极板是否完好平整,使电极板与病人的皮肢全面接触,防止灼伤病人。

1.2.2.6 预防院内感染 ①无菌手术间与感染手术间严格分开。②特异性感染手术使用过的物品、器械需经双消毒处理。②行感染手术时,严格执行隔离技术。

1.2.2.7 防止弄错或丢失标本 ①手术台上割下组织应保存好,大标本盛于容器内,较小标本用盐水纱布包裹,并用钳子夹持为标记。②标本容器内及时加入适量的固定液,并标明病室、床号、姓名、标本名称等。

1.2.2.8 防止输错血 ①取血者与发血者核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②输血前由巡回护士与医师共同核对血型、交叉配血单、血量、采血日期并签名,同时检查血液质量,注意血液的有效期。③病人需要血量由麻醉医师开医嘱,需多少取多少。④输血用的储血袋,应保留(24小时),并随同病人带回病房。

1.2.2.9 预防褥疮 凡病重、体弱、营养状况差、手术时长的病人,手术开始前对易受压部位,特别是骨突处应垫好软枕,必要时可于手术中局部按摩。病人侧卧时,腋下应垫软垫,外展的上肢用手垫包好。妇科阴式手术,直肠癌等截石位手术病人,托架上应垫衬棉包布,且放平整,助手应注意勿将手及前臂放于腿架上。

1.3 教育管理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拓宽了护理工作的领域,外科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器械新设备的层出不穷,对手术室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因此手术室应有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重视护理教育,加速护理人才培养。

1.3.1 成立科内护理学术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主管负责,研究与制订年度的在职护士培训计划,科研计划,指定专人负责临床带教工作。

1.3.2 在职护理人员可根据毕业后年限和技术职称进行教育和培训,有具体的培养目标和方法,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考核,如五年以下的护士要求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笔记,定期检阅评价。

1.3.3 在职护理人员,每年应规定有一定学分,护师以上人员应有一定的授课时数,同时鼓励护理人员撰写论文,编写具有较高护理水平的教材,开展科研,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1.3.4 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分别担任新护士及进修护士的指导老师,负责带教工作。

1.3.5 有三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的老师,负责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教学。由负责临床带教的主管护师负责示教和临床考试、考核并认真进行鉴定。

1.3.6 有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奖惩条例、并存档备查。手术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2.1 思想素质 热爱护理专业、献身护理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在工作中务求严格、一丝不苟、坚守岗位,勤奋工作,随时准备投入急症和抢救手术。不怕脏不怕累,自觉克服困难,牺牲个人利益,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2.2 技术素质 具有现代医学、护理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感染技术、各种抢救技术和各种仪器的使用。精通专科手术准备和操作技能,操作中做到准、稳、轻、快,医护配合默契。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技术水平。

2.3 心理素质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主动性,在施行手术中,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细微观察病情变化,判断准确,反应敏捷,机动灵活,主动配合,使医师信赖,病人放心。还应具有稳重的性格和镇定的情绪,在急救手术和抢救危重病人中,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不惊慌不急燥,沉着冷静,情绪镇定,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和应变能力。具有谦虚自重、亲切和睦的态度,主动关心病人,协调病室关系,密切医护配合,从而在术前、术中、术后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睦气氛。

2.4 身体素质 随时进行的急救手术和危重病人抢救,不断开展的大型、复杂的高难手术,都具有紧迫性、连续性、体力消耗大的特点,因此,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耐力和较强的适应力。

参考文献

1.赵淑妹.手术室人员手册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 篇3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质量

【中图分类号】R3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59-01

在医院中,手术室是重要的环节又是较为特殊的一部分,手术室作为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安全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患者健康与生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体现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手术室要高效的运行就必须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进行分析论述。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将在2013—2014年在我院进行各类手术患者中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有47例,女患者有33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5岁。其中有4例胸腔手术,14例骨科手术32例普外手术,23例妇、产科手术,7例脑部手术。进行本次研究前均征得各个患者的同意,并且将这8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一般主要就是接受常规的护理,在手术之前要进行巡查,对于患者的资料应该要严格的检查,对于患者的个体情况应该要进行一定的评估,。若是病患出现了一些营养不良的病症可以进行及时的纠正,这样就会提高手术时的质量。而病患若是进入手术室的时候也应该要确定病患的手术类型以及其其他资料,这样就可以防止手术中出现差错。在手术中也应该配合手术医生。

而实验组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安全隐患因素影响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应该要将手术室内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手术人员也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第二、在手术前要与病患进行沟通,这样有利于病患的身心放松。护理人员也应该要善于倾听病患的心声,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减少病患的负面情绪。同时在手术室内的医务人员应该保证合理的配置,这样就会减少在手术室中的医疗事故的产=发生。

第三、手术前应该要做好工作准备,在病患进入手术室中就应该要对病患的基本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在安置病患运转的时候应该要注意,避免患者碰伤的现象。在手术中也应该要注意病患的摆放体位,减少神经受压等生理并发症。

3、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明显的可以看出,实验组中不良事件发生的效率更低,实验组病患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更高。

二、讨论

1、手术室安全隐患因素

第一、对于医务人员的配置工作不合理。手术中的工作量较大,这样任务也就越多。手术中的时间往往不确定外加需要手术病患的人较多,这样就会导致护理工作人员在手术前就应该要准备好工作,经常的加班没有办法按时吃饭,这样长期的大量工作,就会导致医护人员很难集中注意力。

第二、缺少沟通,在一般情况下护理工作人员与病患缺少应有的沟通,这样就会导致护理人员对于病患的病情了解不是很深。在手术前也没有详细了解病患的病例,这样就会导致病患在手术中就会出现焦虑与恐惧等现象。

第三、病患自身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有些患者本身具有精神等方面的障碍,身体方面也有缺陷,这样就没有办法配合医生的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手术。外加上一些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也就增加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第一、完善手术室内制度管理。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很有效的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可以进一步的保证护理人员工作的规范化,较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为手术的安全提供保证,同时也会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还应该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对于护理人员进行培养。医院在护理人员上岗之前应该要通过讲座、技术的操作等多种不同的方式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让护理人员时刻谨记自身的职责。

第三、定期的检查,做好预防工作。为了避免手术时开错部位,在手术前应该进行常规的检查,对于患者的基本情况应该要有所掌握,同时也要核对手术通知单等。手术前也应该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这样就可以减少患者在手术时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在转运时要注意妥善保护患者,避免体位放置不当现象的发生,尽量避免碰到患者的手足与头部。在转运车上或是手术床上也应该要对患者进行固定,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避免患者跌倒、坠床;避免输血与用药错误的发生,护理人员要严格管理术中所用器材,没核对过的药品严禁使用,术中护理人员要集中注意力,聽清所用的药品及血液等。

第四、加强护理质量的管理,成立护理小组,严格管理护理质量。对于患者要定期进行访视,严格落实交接班等各项制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可以使患者的康复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聂云,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现代护理,2014(01)68—70.

[2]、杨美芳,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2014(06)106—107.

[3]、罗建琼,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的措施分析,中国民族医药,2010(04)200.

[4]、周如敏、董艳云、李艳东、马凤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医学管理,2014(06)168.

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 篇4

关键词:院内感染管理,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外科手术具有侵入性, 易发生院内感染, 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带来一定影响[1,2]。因此, 应不断强化院内感染管理, 并为外科手术风险管理寻求有效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3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根据其临床资料对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3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69例, 女131例, 年龄16~75岁, 平均年龄 (46.2±3.1) 岁。根据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50例。观察组男89例, 女61例, 平均年龄 (46.9±3.2) 岁。对照组男81例, 女69例, 平均年龄 (45.9±3.0)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模式, 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嘱开展护理服务, 同时做好手术室清洁工作。针对外科手术发生院内感染风险较高的特点, 给予观察组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 即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基础上, 逐渐强化院内感染管理, 并将其应用到观察组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 具体如下: (1) 强化护理人员操作技能, 制定院内感染控制制度。首先, 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思想教育, 使其从服务理念上明确院内感染控制对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凸显人性化服务。其次, 加大宣传力度, 开展教育培训, 逐渐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操作技能, 并在工作中不断树立法律意识和自身工作责任感, 进一步减少错误发生率[3]。最后, 制定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考核指标, 并要求所有人员严格执行。 (2) 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制定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要求相关护理人员认真贯彻, 并根据手术室护理服务特点不断丰富护理内容。例如, 制定消毒隔离制度, 充分保障已经消毒灭菌的物品不被二次污染, 进而预防交叉感染。每台手术结束后, 均要对手术室进行空气消毒, 并对手术器械、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 例如麻醉机、生命监护仪器等, 有效记录使用、清洗次数, 切实做到定期评估、定期分析、定期整改。 (3) 建立护理质量监督制度, 改进手术室医疗服务行为。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环境, 并提高我院外科手术质量, 应对手术室相关医疗器械进行集中管理, 例如在高温灭菌器械使用上, 要做到及时维修、重点养护。同时, 对护理人员服务行为进行监控, 促进手术室临床服务更加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监督控制体系, 如可通过建立查对制度、差错事故上报制度规范护理服务行为, 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质量, 并做详细统计学分析。其中, 护理质量包括药品器械管理、消毒隔离、文件书写、医师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到SPSS 18.0统计软件中, 数据均采用%表示, 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 检验标准为α=0.05, 当P<0.05时, 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在强化院内感染管理模式下, 观察组仅有2例手术患者出现院内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1.3%。而对照组1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下, 共出现18例院内感染病例, 感染发生率为12.0%。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527, P <0.05) 。

2.2 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药品器械管理、消毒隔离、文件书写、医师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47例 (98.0%) 、146例 (97.3%) 、147例 (98.0%) 、150例 (100%) 、145例 (96.7%) ;对照组药品器械管理、消毒隔离、文件书写、医师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24例 (82.7%) 、125例 (83.3%) 、127例 (84.7%) 、132例 (88.0%) 、123例 (82.0%) 。可以看出, 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量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手术室开展强化院内感染管理活动以来, 我们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服务技能进行培训, 在强加护理人员自身服务理念的同时, 也对整个手术室医疗行为的改进产生了促进作用。同时, 我们对手术室内所有涉及到患者手术治疗的医疗器械进行集中管理, 保证其消毒灭菌效果。对护理人员日常护理行为进行监控, 逐渐将制度要求转变为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另外, 针对患者而言, 我们通过对高危手术人群实施密切监视, 达到院内感染的有效控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 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后, 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护理质量各项衡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相符[4]。说明在强化手术室院内感染管理, 不仅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 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与此同时, 根据多年手术室临床护理实践经验认为, 我院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应采取必要的自我防范措施, 严格执行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减少错误发生概率, 最大程度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小菊.普通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优先出版) [J].华西医学, 2013, 8 (14) :193-194.

[2]巩士平.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5, 12 (15) :791-792.

[3]李燕.强化院内感染管理理念对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7 (17) :422-423.

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 篇5

摘 要:手术室是医院内的重要场所之一,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对患者实施各类手术。由于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大多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其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种种风险事故的几率也比较大,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或疏漏就有可能对患者造成身体损伤,严重者更有可能

关键词:发表护理论文

手术室是医院内的重要场所之一,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对患者实施各类手术。由于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大多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其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种种风险事故的几率也比较大,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或疏漏就有可能对患者造成身体损伤,严重者更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工作时必须要高度集中精神,尽量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而为了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对其护理工作做出有力的指导,近年来很多医院纷纷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能够让手术室护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安全化,从而有效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几率。目前,风险管理己经成为了护理管理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我院近年来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也做出了许多临床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随机选取我院自5月~5月期间内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给予风险管理,另随机选取我院在20之前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组的100例手术患者是我院自年5月~205月期间内收治的,其中男性患者有57例、女性患者有43例,各占总数的57%和43%;年龄在18~74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43±8.6)岁;急诊手术患者有32例、择期手术患者有68例,各占总数的32%和68%。对照组的100例手术患者是我院在2012年之前收治的,其中男性患者有59例、女性患者有41例,各占总数的.59%和41%;年龄在16~77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45±9.2)岁;急诊手术患者有36例、择期手术患者有64例,各占总数的36%和64%。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管理方法我院自2012年起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行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增强其专业知识,提高其操作水平;(2)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加强对其风险处理能力的训练;(3)对医护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其休息时间,保证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工作时的精神充足;(4)科学划分护理风险等级,针对不同护理风险等级的患者合理为其调配医护人员;(5)建立和完善风险反应机制,手术之前预先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事故作出评估,并准备好相应的处理措施;(6)真实和仔细地记录全手术过程和患者的情况,以便出现问题时及时找出原因;(7)随时安排专门人员准备急诊手术,并保证有急诊手术患者入院时能够及时调配到足够的人手。1.3评价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事故发生情况、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投诉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其中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采用的是我院自制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1.4统计学分析对上述临床研究中所记录的数据皆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对所有计数资料均采取t检验,对计量资料均采取χ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在手术室发生风险事故(切口感染)、2例患者发生护患纠纷、2例患者投诉、95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各占总数的1%、2%、2%、95%;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在手术室发生风险事故(3例切口感染、1例意外伤害、2例记录失误)、5例患者发生护患纠纷、9例患者投诉、80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各占总数的6%、5%、9%、8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 篇6

1 资料来源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感染管理科整理的本院相关资料, 具体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2010年到2012年手术总台次变化不大, 一类切口感染率也相对稳定, 一类切口抗生素使用率却大幅下降。那么, 一类切口感染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们总结的原因。

2 感染因素分析

2.1 手术中执行无菌操作不严格

违反无菌操作将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如打开无菌包时跨越无菌区;未用无菌持物钳传递一次性物品;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手臂放置范围超过无菌区;手术医生汗液浸湿无菌敷料;无菌器械台上的敷料被生理盐水浸湿更换不及时;手术中器械接触空腔脏器后未及时更换等。

2.2 手卫生不到位

手卫生是医院内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接触病人时未洗手的现象比较普遍, 大部分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但对执行诊疗措施前的手卫生依从性做得不到位。

2.3 实习进修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我们发现, 有些实习进修人员无菌操作不严谨, 手术进行中有造成污染的可能, 手术操作不规范, 创伤大, 换药、拆线等操作不按正规操作进行。

2.4 连台手术的消毒管理

因手术间和人员有限, 手术量大, 常常需要连台手术, 为了节省时间, 手术间的清洁和消毒不能保证。

2.5 病人的卫生习惯

我院地处干旱贫困区, 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农民, 卫生状况和卫生习惯不良, 医院又不能提供病人手术前沐浴更衣, 加之七八月份正是我区天气最热的时候, 这时容易导致感染发生和细菌滋生。

2.6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是造成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之一, 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 造成了医院环境中大量耐药菌株的存在。病人长期住院, 病房中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共居一室, 由于卫生习惯和卫生条件有限, 因环境因素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我们发现, 有些医生滥用抗生素, 手术前盲目预防使用抗生素, 手术后使用有的长达7天。

3 控制措施

3.1 无菌技术

(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要求手术室护士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基本功;保持无菌台面干燥整洁, 手术切口及无菌台面的无菌敷料均>4层;切开空腔脏器前, 用纱布保护好周围组织, 避免内容物污染。

(2) 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执行情况, 严格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 注意保护切口, 做到配合手术时得心应手, 稳、准、轻、快,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感染机会;手术切口由内向外消毒, 感染切口由外向内消毒, 手术部位的消毒范围为15~20 cm[1]。

(3) 手术室护士应具备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无菌技术是降低手术室护理感染率的保障。

3.2 手术人员的控制

巡回护士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做好术前物品的充分准备工作, 尽量减少进出次数, 有效控制人流、物流, 减少手术间空气污染;手术人员经专用通道, 更换洗手衣、裤、鞋, 戴好口罩帽子后方可进入手术间;实施手术者认真执行外科消毒, 严格遵守刷手规则,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术中发现手套破损时, 应立即更换手套;进入手术室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服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 每时每刻都必须执行标准化操作规程[2]。

3.3 培训

新上岗人员及进修人员必须经过手术室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实习人员进行同样的培训后进入手术室参观学习, 严格执行并遵守手术室参观学习规章制度, 按规定着装, 不随意走动, 不靠近无菌区。

3.4 加强消毒管理

强化手术间空气及物表消毒管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定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定期进行物表消毒管理等的监测。连台手术间隔期必须进行地面清洁, 空气紫外线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5 加强手卫生

手卫生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我们制订了手卫生制度, 完善手卫生设施, 为医生购置小规格手消毒剂随身携带, 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加强医院各级各类人员手卫生培训, 做到人人参与院内感染控制和监督, 将手卫生贯穿在医疗护理的各个环节。

3.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 围术期病人应用抗生素已非常普遍。其使用是否合理对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有重要意义[3,4]。随着抗生素合理使用的专项整治行动, 我们制订了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实施了单病种临床路径、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制度、一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生素指南, 严格按制度进行考核, 从而使一类手术切口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大幅下降, 有效地降低了一类切口感染率。

3.7 普及医院感染知识

在我国医学院校中, 由于没有开设医院感染的专业课程, 系统的医院感染知识教育没有在学校得到应有的重视, 毕业生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理论, 对医院了解较少, 所以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尤为重要, 同时要加强全员的感染管理知识培训[5,6]。

3.8 做好卫生宣教

病人入院时及时进行卫生宣教、手卫生知识的普及、手术前后的卫生指导等。要求和指导病人术前洗净手术部位及所需麻醉部位, 更换清洁衣物;术后保暖适度, 避免汗液浸湿伤口敷料, 不要用手触及切口等。

关键词:手术管理,抗生素,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朱崇桃, 罗忠梅.现代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中外医疗, 2011 (5) :133-134.

[2]赵宏颖, 肖凤芝, 刘伟静, 等.手术室感染管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6, 12 (6) :856-857.

[3]冷萍, 曹玉, 丁海燕, 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实施干预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2) :199-201.

[4]王贺, 徐英春, 陈民钧.细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5) :618-620.

[5]叶时英.基层医院新上岗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9) :2567-2569.

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 篇7

关键词:风险护理管理,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

引用信息丁冯喆.风险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6, 14 (28) :2990-2992.

手术室是对病人进行手术救治的重要场所, 护理工作具有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风险大等特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病人的安全, 任何环节的疏忽和错误都有可能带给病人不可弥补的伤害。近年来,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加快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 手术室护理质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减少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已经成为手术室护理需要保证的重点问题。为了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后的消极处理转化为发生之前的积极预防, 美国最早提出了医院风险护理。风险护理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控制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1]。2015年7月以来我科在护理中实施风险护理管理,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手术病人为观察组, 男54例, 女46例;年龄20岁~73岁 (45.5岁±15.2岁) ;体重51kg~82kg (65.5kg±11.5kg) ;身高162cm~185cm (170.2cm±12.5cm) ;体重指数>30kg/m2;受教育年限5年~14年 (8.5年±2.4年) ;手术类型:胃肠道手术46例, 肝胆手术40例, 其他14例。纳入标准:均知晓自身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岁~75岁;首次进行手术治疗者;无高血压、严重心血管疾病史;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 分级Ⅰ级~Ⅱ级, 无手术禁忌证;文化程度小学以上, 意识清醒。排除标准:有重要器官严重障碍者;急诊手术者;术前服用抗抑郁药、安定药或调解免疫的药物;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疾病;手术

期间意外死亡的病人、术后昏迷;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者或服用与精神疾病相关的药物。选择2015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腹部手术病人为对照组, 男5 2例, 女4 8例;年龄2 5岁~7 5岁 (4 6.8岁±16.4岁) ;体重48kg~87kg (66.2kg±12.1kg) ;身高155cm~183cm (171.4cm±13.2cm) ;受教育年限5年~16年 (8.8年±2.5年) ;手术类型:胃肠道手术44例, 肝胆手术38例, 其他18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指导下实施手术室相关护理, 处理护理差错及事故等。观察组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制定风险护理管理计划, 实施手术室护理, 内容如下。

1.2.1. 1 手术室护理常见的护理不安全事件

(1) 病人方面:病人由于缺乏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 心理压力大, 若麻醉、手术、护理效果未达到预期极有可能引发护患纠纷。同时过度紧张的情绪也直接影响手术的安全性。 (2) 护理人员方面:专业知识缺乏、业务技术不熟练、责任心不强;对风险、证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与病人缺乏沟通, 导致病人的不信任和误解;未严格按照护理常规规章制度执行。 (3) 护理管理方面:包括制度不健全、操作流程不通畅, 监管力度不足、检查力度不够、培训不到位等[2]。

1.2.1. 2 风险护理管理对策

(1) 成立风险护理管理小组, 由科室护理骨干组成, 成员包括护士长及各责任护理组长。小组成立后制定具体的细则, 明确责任。每周安全管理小组组织进行1次交流会, 对上个月的护理不良事件和处理措施等进行通报, 让所有护理人员知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组织科室护理人员总结, 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不断完善细节。 (2) 定期分层次培训:定期分层次对不同学历和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对低年资的护士多进行手术室护理基础技能的培训, 完成基础护理操作和常规操作配合,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提高护理人员对业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高年资的护士满足其更高层次的培训需求, 加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 提高急救水平, 培养她们应对突发事件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同时加强对护理风险的培训, 让护士了解自己工作中常面临的风险,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要求护理人员说话办事要谨慎, 解释病情要科学, 执行制度要严格, 签字手续要完善。 (3) 加强护患沟通:制定术前访视的质量要求, 改良访视手段。访视人员运用沟通技巧与病人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采用图文并茂的手术宣传资料, 详细介绍手术的相关内容, 耐心回答病人的提问, 减轻病人的手术负担, 建立手术信心。术晨集中式管理, 实现晨间的无缝隙交接, 术前0.5h~2.0h由专人对病人输入抗生素, 提供人性化关怀[4]。 (4) 前瞻性的护理管理模式。规范手术室护理流程, 建立手术室的核心制度及临床工作制度, 如安全管理制度、清点查对制度及消毒灭菌制度, 规范、约束护理行为, 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针对重点岗位进行人力、环境的分析, 并提出预防性的对策。建立护理缺陷风险评估表, 护理缺陷及错误的上报及改进系统, 评估风险护理管理的实施情况及持续性, 针对出现的护理缺陷于例会时通报,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及时整改, 保持制度的有效性[5]。风险护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值班护士、敷料护士等各岗位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情况进行抽查。

1.2.2 观察指标

(1) 护理质量:根据手术室护理服务规范制定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量表, 共包括5个方面, 分别为基础护理、护理记录、无菌情况、物品管理、安全管理, 每个方面的满分为100分。由院内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组织相关考察。 (2) 护理不安全事件:包括术前准备失误、无菌操作技术不当、护理记录差错、生命体征观察不详、护患纠纷以及术中不良事件等。 (3) 护理满意度:采用我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护理操作、护理安全、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病情解释5个方面, 每个方面包含若干个条目, 每个条目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度5个选项, 计分5分、4分、3分、2分、1分。最后将每个方向转化为100分。两组病人均由专人于术后回访时指导填写问卷, 采用无记名调查的方式, 统一指导用语, 当场回收调查问卷, 检查填写质量。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双人双录入数据以确保准确性,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直接关系手术的顺利开展、病人的手术效果以及生命安全。随着医学治疗技术的发展, 采用手术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 人们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多越高。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医疗场所, 护理中的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但手术室护理中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不安全护理事件的风险性, 研究报道, 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知识缺乏、护理操作不熟练、言语行为不当, 病人对手术缺乏了解、管理工作缺陷等均可导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6]。应当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并将其贯穿于医疗护理的全过程。风险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通过对病人以及医护人员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 规范护士行为, 保障病人安全的过程。有研究显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安全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护士的风险意识, 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 保证病人的安全[7]。

为了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 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2015年7月以来我科实施风险护理管理, 结果显示, 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及时消除手术室潜在的风险, 是病人生命安全以及手术质量的保障[8]。本研究中风险护理管理首先对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然后从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病人因素下手, 保障了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 有效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确保了护理质量。有研究报道, 风险护理管理是一种质量效益医疗管理模式, 其可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感、安全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9]。风险护理管理将各种护理风险控制在发生护理之前, 以达到安全护理的目的。通过加强培训, 满足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护龄的护理人员的需求,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重视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因素, 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护患沟通的加强, 增加了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 术前访视手段的改良, 增加了病人对手术过程及安全性的认知, 减少了手术应激, 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 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完善护理管理体系从管理角度使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操作, 增强了护士的风险评估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风险护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护理质量, 提高了护理责任心[10], 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提高了护理质量。以上措施的应用规避了手术室护理环节中存在的护理风险, 确保了护理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风险护理管理能够减少手术室护理不安全事件, 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林)

参考文献

[1]鲍琼蓉, 扬亚娉.胃肠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预防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3) :466-467.

[2]张红霞.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28) :102-104.

[3]郑桑, 赵华, 陈云素.风险管理在临床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49 (26) :3388-3390.

[4]郑娇.护理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8) :1426-1428.

[5]余玲玲, 杨燕妮.141例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与护理[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2 (4) :177-178.

[6]文燕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4) :97-98.

[7]苏临英.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 (19) :2418-2420.

[8]任月环, 孙红敏, 马杏娟, 等.安全管理模式在防范手术室护理风险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 2013, 35 (12) :1907-1908.

[9]王煜娟, 李怀娟.定期强化培训对改善大型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掌握情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31) :87-88.

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2月本院的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常规干预组) 30名和观察组 (安全强化干预组) 30名。对照组的3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5~40岁, 平均 (30.7±3.5) 岁;护龄3.0~22.5年, 平均 (10.7±1.8) 年;文化程度:中专7名, 大专20名, 本科3名;职称:护士4名, 护师18名, 主管护师8名。观察组的3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4~40岁, 平均 (30.6±3.7) 岁;护龄3.0~23.0年, 平均 (10.5±1.9) 年;文化程度:中专8名, 大专19名, 本科3名;职称:护士5名, 护师17名, 主管护师8名。两组护理人员的年龄、护龄、文化程度与职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的护理药品管理干预, 即不定期于护理工作总结会议中进行药品管理的不足总结, 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制定预见性的管理措施, 以达到预防的目的。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则以安全强化的理念为指导进行干预, 从多方面对护理人员的药品管理意识进行提升, 首先采用多媒体、板书等形式对药品管理知识进行不定期的教育;另外, 在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与监测, 发现问题即采用讨论的方式解决;再者, 对于出现的用药及药品管理不良情况进行重点点评, 总结经验, 并集合整组护理人员进行问题告知及解决经验的告知, 从干预细节与干预频率方面对护理人员的认知度进行干预。然后将两组人员干预前后的药品管理知识掌握程度与不良情况发生率进行统计与比较。

1.3 评价标准

护理人员的药品管理知识掌握程度采用问卷的形式评估, 问卷中涉及对药品的日常管理、用药指导、用药医嘱处理及其他药品相关护理措施知识, 问卷总分100分, 95分及以上为优良, 90~94分为良好, 80~89分为一般, 80分以下为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的药品管理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药品管理知识掌握优秀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干预后6个月与12个月的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

干预12个月内观察组护理人员出现药品管理相关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临床药品的应用过程中, 护理对于药品的管理也是影响到其最终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中药品管理保存、发放、用药指导及其他相关措施均是护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干预的方面[2], 如护理人员不能实现较高的药品管理作用, 则可能导致药品管理相关不良情况的发生, 最终影响到药物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3], 故对于护理人员药品管理方面的干预极为重要且必要。安全强化是从安全方面入手, 强化护理人员对于药品管理的认知度及重视程度, 从而最终达到预期的药品管理效果[4,5], 为临床的安全用药提供保证。本研究就安全强化干预在护理药品管理中的临床作用进行探讨, 结果显示, 其较常规的干预更有助于提升护理药品管理质量, 主要体现在提升了护理人员对于药品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另外, 药品管理相关不良情况发生率也明显更低, 从而肯定了安全强化干预模式在其中的应用价值。李琳[6]、安奕青[7]也有研究提示通过发现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增强护理人员药品管理意识、安全强化护理药品管理, 有利于提高医疗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 安全强化护理药品管理的临床作用较好, 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控制不良用药情况的发生, 有助于提升护理药品管理质量。

摘要:目的 观察及评估安全强化护理药品管理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2月本院的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常规干预组) 30名和观察组 (安全强化干预组) 30名, 将两组人员干预前后的药品管理知识掌握程度与不良情况发生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药品管理知识掌握程度好于对照组, 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安全强化护理药品管理的临床作用较好, 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控制不良用药情况的发生, 有助于提升护理药品管理质量。

关键词:安全管理,护理管理研究,干预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俊霞.基层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33) :317.

[2] 俞锡君, 苏学.护理单元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实施与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3, 21 (8) :880-881.

[3] 胡耀梅, 邵寅, 伍忠梅, 等.我院护理人员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调查[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1, 20 (9) :457-458.

[4] 陈冬勤, 蔡立春, 沈辉, 等.量化安全目标对药品管理的影响及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1) :82-83.

[5] 王丽芹, 焦卫红, 孟宪颖.军队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认知现状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21) :32-34.

[6] 李琳.持续质量改进在抢救车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33) :105-106.

手术室护理管理体会 篇9

1 制度化管理

长期的护理管理实践说明, 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护理质量的必要保证。《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求于事而不责于人”, 意思是不要责备别人做的不好, 而要责备你没有制定出他应遵守的规矩。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因此, 一方面, 我们十分重视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 并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另一方面,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 对某些制度进一步细化、补充和完善。例如, 由于哈密地区地处内陆, 干旱少雨, 风沙大, 风天时室内难免有尘埃弥漫于空气中, 因此在《无菌操作制度》中, 我们补充了“除急诊手术之外, 遇刮风天时, 预先安排的手术一律延后实施”, 把无菌操作落在实处, 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患者的健康。

在1978年, 由于时值动乱年代刚刚结束, 管理混乱, 我院手术室曾发生过一起火灾, 起因是由于冰箱内存放的乙醚瓶泄漏, 当冰箱门打开时, 电火花点燃乙醚气体引发大火, 给医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事后, 我们手术室特别制订了《关于易燃药品的存放和泄漏检查的管理制度》: (1) 易燃药品有专人管理。 (2) 避免放置在高温和有电火花产生的场所。 (3) 定期检查是否有破损泄漏, 如有破损, 要及时妥善处理。

此外, 对各种制度的的操作实施, 一定要慎之又慎, 严加要求。例如对《防止接错患者的三核对制度》, 我们有深刻的经验教训。三核对制度要求: (1) 到病室接患者时, 根据手术通知单核对以下各项:病室、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及规定手术时间。 (2) 患者接到手术室, 须送到规定的手术间内, 并由该手术间巡回护士第二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及手术部位等。 (3) 麻醉医师及手术第一助手作第三次核对。

一个姓名为李龙的儿童患者需做阑尾切除, 当护士去病房接患者时, 患者因上厕所不在病房, 由于接患者的护士未严格查对, 错接了一个同病室、同姓名需作疝气的儿童。患者接到手术室, 巡回护士第二次核对时, 由于粗心, 未发现失误。直至麻醉前作第三次核对时才发现错接了患者, 避免了一次严重事故的发生。通过这次事故隐患, 我们深感各种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同时也感悟到每一条制度的形成, 在它的背后都有着非常沉重的、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2 人性化管理

除了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 人性化管理是做好护理管理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 而现代护理管理强调要以人为本, 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挖掘人的潜力。从长远来看, 人性化的管理更能够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因为现代护理模式中, 抛开人性化的制度是推行不下去的, 人性化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 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 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 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应当相互结合, 相辅相成, 不可或缺。

我院手术室共开设4个手术间, 7名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紧张繁忙, 劳动强度大。在手术高峰期更是不分昼夜, 加班加点, 非常辛苦。因此, 我们始终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在实际工作中。在科内形成一种团结、友爱、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方面

培养爱业敬业的精神。教育护士以南丁格尔为楷模, 使她们懂得, 护理工作和人道主义精神、关爱生命、维护健康、救死扶伤等服务理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是崇高的职业;培养健全的人格。协调好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本科护士之间及护患之间的关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加强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的学习, 避免工作中意外伤害的发生。加强依法护理, 照章操作的教育, 避免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2.2 工作方面

观察了解每个护士的工作能力、性格、特长、爱好, 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特点, 创造出愉悦的工作环境。对思想品德好, 业务水平高, 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同志重点培养, 创造条件培训学习, 使她们早日成长为医院的护理管理骨干。2003年以来,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 经过几年手术室护理实践, 我们手术室有三人现在成为医院不同科室的护士长, 一人成为外科ICU科室护理负责人, 一人成为社区护理站负责人。

2.3 业务学习方面

鼓励全体护士不断努力学习, 更新知识, 提高技能。并经常请临床医生和麻醉医生为大家讲课,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的护理模式的要求。通过我们的努力, 全科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很大的提升。1998年, 我科护士在全院护理技术比赛中获得第一、第二名;1999年, 在局各大医院护理技能大比武中, 我科护士代表医院参赛, 取得第二名;2003年, 在哈密地区护理技能比赛中, 我科参赛护士获得手术护理项目比赛第二名。几年来, 全科陆续有4人通过自学、2人通过脱产培训取得大专护理学历。

2.4 生活方面

了解每个护士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经济条件, 及时采取适当的方式对生活有困难的同志给予精神和物质上关怀和帮助。对孕期和哺乳期的同志, 不安排夜班, 不派加班。而对加班的同志作加班记录, 待手术淡季轮换调休。

多年以来, 由于我们坚持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理念, 科室中形成一种既紧张有序, 又心情舒畅的氛围, 实践证明, 身教重于言教, 作为一名护士长, 除了要注重护理管理工作, 还应该率先垂范, 身先士卒, 处处发挥榜样的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使护理管理工作沿着规范化管理轨道持续发展。

摘要:由于我们坚持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理念, 科室中形成一种既紧张有序, 又心情舒畅的氛围。实践证明, 只有这样才能使护理管理工作沿着规范化管理轨道持续发展。

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 篇10

关键词: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作为为患者提供手术等抢救措施的重要场所,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也存在极高的医疗风险,任何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忽视均可能造成围手术期风险增加,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因此为了有效地避免并降低潜在医疗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和科学的操作程序,需要积极地开展临床护理措施[1,2]。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关系到手术成功与否,护士需要明确具体护理管理工作,同时也需要在日常管理中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护士开展风险护理管理可以培养护士责任心和风险管理意识,降低了手术室护理风险性,有助于防止医疗事故发生,对患者生命安全起到重要的保障[3,4]。我院采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手术室开展手术治疗的320例患者按照开展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0例。

观察组开展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其中男性88例,女性72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56.54±4.89岁;对照组开展传统手术室护理,其中男性82例,女性78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6.65±4.9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我院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治疗前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患者;(2)除外精神系统疾病患者;(3)对本研究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的患者;(4)除外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手术室传统护理,开展出入手术室等价、器械无菌管理、手术室护士管理等,责任尚未落实到人,护士根据医师开具医嘱开展临床护理操作。

观察组:开展护理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具体包括以下措施:一是制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计划,组织手术室工作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手术室安全核查制度》等各项相关规定与制度,由手术室护士长带领下专人负责开展安全管理,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对现在手术室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二是由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小组拟定《手术室安全核查表》,严格按照核查表相关要求进行检查,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签字。三是定期开展手术室人员护理安全风险意识培训,提升护士防范能力和护理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应急流程演练,提升护士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将护理风险安全意识贯彻到日常工作中,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四是制定好手术室护理风险安全护理标准,有护理小组开展安全护理巡查监督,分析在各类型手术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及干预措施,识别并评估分析风险,对安全隐患要进行干预和改进。五是加强手术室安全教育,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如对各种类型器械开展消毒,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伤口感染等各项护理措施,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防止出现各种护理差错以及沟通上的不安全隐患[5,6]。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患者发生风险事件情况,包括意外伤害、切口感染、记录失误、操作不当、准备失误等。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形式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评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护理满意度越好。由护理部制定手术室护理质控评价标准对手术室护理情况进行打分,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出现护理投诉事件情况。对护士开展风险管理防控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包括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知、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意向四个维度,每个维度0~25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人员掌握情况更好。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7.0中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检验方法分别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4.53±3.92)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6.32±2.83)分,发生护理投诉1件;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88.19±1.88)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0.03±1.16)分,发生护理投诉9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观察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t或χ2=18.446 3、26.013 6、6.606 5,aP=0.0000、0.0000、0.010 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对比

观察组出现意外伤害1例,切口感染2例,记录失误1例,操作不当0例,准备失误1例;对照组出现意外伤害6例,切口感染7例,记录失误4例,操作不当3例,准备失误5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χ2=14.712 6,aP=0.000 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变化对比

实施护理安全风险管理方与机制后护士风险意识评分(22.76±1.33)分,风险管理认知评分(21.98±1.25)分,风险管理态度评分(23.05±1.04)分,风险管理行为意向评分(23.53±1.12)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注:实施后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评分高于实施前,统计学分析,t=5.763 5、6.326 0、8.078 2、7.344 1,aP=0.0000、0.0000、0.0000、0.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手术室工作时间相对较长,节奏很快,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手术意外等情况随时有可能发生,容易出现医疗事故,给医院声誉带来严重的影响。护理干预是近年来新兴的护理理念,指的是为达到某种诊疗、护理结构护士负责开展诊疗活动的单一行为,防御机制则是为了让某一事物有序前进和发展的有效工作系统,为了保证患者手术安全目标和护理安全的有效实现,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有效地处理手术室要素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7,8]。护理安全防御机制则是护理人员通过充分利用执业活动排除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涉及了机构、人员、分工、制度等多个,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这些药物,持续改进护理安全运行的系统总和。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任何手术均在一定护理风险,对于护理工作是考验,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就是通过将以往不安全实践的事后被动处置变成事前积极地预防,让护士积极主动发现工作中薄弱环节与风险因素,将护理安全隐患有效地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控制消除存在的问题苗头,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9,10]。

通过成立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小组,由护士长、医师、责任护士等共同梳理出手术室高风险点,比如一方面护士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护理经验缺乏,在风险事件应对过程中应对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手术室护理管理没有良好的规章制度约束,对于存在的风险性问题不能提出很好的解决方案,缺乏有力的管理措施;此外像护理过程中手术器械消毒不到位也可能造成手术后感染发生,这些不安全风险因素均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11,12,13]。我院通过建立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手术室各项护理制度,规范了护士在临床的执业行为、工作流程和操作标准,指导年轻护士做好手术护理过程中细节记录,处理好细节问题,在每例手术结束后进行分析探讨,梳理存在的可能风险,提醒团队中其他人员避免发生类似错误;二是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风险意识,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独立操作和处理问题能力,通过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感和诚信度,对临床中护理薄弱环节与不确定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提升每位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手术室护理风险重视程度,从根源上杜绝风险事件发生;三是通过组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小组,加强了护士监督和管理,强化术前、术中、术后每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实现手术护理全过程的监控,及时收集手术护理环节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经历,有效地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14,15]。

上一篇:干涉理论下一篇:策略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