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手术护理管理

2024-10-28

开胸手术护理管理(精选7篇)

开胸手术护理管理 篇1

开胸手术是临床治疗肺、食管、纵隔、胸腔等疾病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呼吸道管理与护理是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键,也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1]。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男89例,女31例;年龄38~80岁,平均59岁。食管癌手术14例,贲门癌13例,肺癌39例,纵隔肿瘤切除术11例。肺气肿部分肺切除术13例,肺大泡切除术9例,胸部创伤开胸手术21例。以上病例有11例发生肺部感染,3例因呼吸衰竭死亡,余均治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入院后因环境陌生,对手术的恐惧,预后的担忧等,患者常有紧张焦虑的心理,应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讲解有关疾病及手术方面的知识,减轻其紧张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术前各项检查及准备。同时告知患者术后24 h护士会常唤醒其做深呼吸、咳痰和改变体位等,使患者和亲属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准备。

2.1.2 呼吸道管理

(1) 戒烟:吸烟患者术前绝对禁烟2周。因为吸烟会刺激肺、气管及支气管,使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妨碍纤毛的清洁功能,使支气管上皮活动减少或丧失活力而导致肺部感染[2]。让患者明白吸烟的危害,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术前术后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性。 (2) 口腔护理:嘱患者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3) 呼吸功能训练。注意: (1) 缩唇呼吸。患者双手交叉置于腋前,用鼻深吸气时感胸廓扩张至最大,屏气2~3 s,然后用嘴将气体慢慢呼出,呼气时口唇收拢,作吹口哨样。呼吸按规律进行,每天练习5~10次,每次10 min,开始由护士指导,然后让患者独立练习。每天评估患者训练的成效。 (2) 腹式呼吸训练。由于术后切口疼痛,使呼吸功能急剧下降,呼吸模式由深慢变为浅快,从而使潮气量和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故手术前要让患者掌握腹式呼吸技巧。教患者做腹式呼吸,即一只手轻捂胸部,另一只手轻捂腹部,然后吸气,感到放在腹部的手起伏较大,反复练习直至掌握。 (3) 练习使用深呼吸训练器。 (4) 有效咳嗽训练。有效咳嗽可预防术后肺炎、肺不张等呼吸系统并发症。术前3 d,教患者作深呼吸,吸气末屏气片刻后用力咳嗽,此时,腹肌强烈收缩,对抗膈肌在肺内形成3.3 kPa压力,对抗关闭的气道,将会厌和声门气体冲出,其运动促使分泌物向上运动,将气管内的痰液排出。应避免只用喉头振动引起的无效咳嗽。

2.1.3 术前肺功能的监测

能有效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监测指标主要包括肺活量、血氧饱和度等,综合判断肺功能是否耐受手术。对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前准备要充分。通过术前抗炎,间断低流量吸氧等能有效地改善肺功能,提高各项监测指标,为手术创造条件,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与活动

术后患者全麻清醒,拔除气管插管,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取半卧位,可使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利于通气及胸管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可为患者叩背,护士手扶患者,另一手掌指关节微屈成握杯状,利用腕力轻柔地迅速从下至上、由两侧到中央叩击背部,边叩边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叩击可在患者呼气时进行,使松动的分泌物利用气流的冲击将痰排出,叩背时力量适中,利于痰液排出,促进肺复张。病情稳定,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肺不张改善通气功能。

2.2.2 镇痛

开胸手术创伤大,切口和引流管等的刺激,可引起剧烈疼痛,影响患者呼吸,有效潮气量减少。术后有效镇痛可预防肺部并发症。术后应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稳定患者情绪,常规使用镇痛泵24~72 h,必要时辅于镇痛药肌注,效果更好。同时给予有效的胸廓固定。

2.2.3 指导并协助有效咳嗽

鼓励患者咳嗽是呼吸道护理管理中一项重要措施。患者多因胸部疼痛而不敢深呼吸、咳嗽,造成呼吸道分泌物积聚,极易引起肺部并发症。因此,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指导并协助其有效咳嗽:嘱其放松,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呼吸2~3 s,然后用力从胸部深处咳出,必要时可用食指和中指刺激胸骨上窝或环状软骨处,引起刺激性咳嗽反射,使痰液排出。但同时应观察患者病情,咳嗽动作不可过剧过频,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对无力咳痰者,给予经鼻导管吸痰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咳嗽时可让助手协助用双手捂住胸部切口,以减轻咳嗽时造成胸廓振动引起的切口疼痛。

2.2.4 超声雾化吸入

每日3~4次,雾化液用0.45%盐水代替等渗盐水,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盐分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3]。用0.45%盐水30~50 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 000 U或沐舒坦30 mg,嘱患者张口深呼吸,将药液吸入气管、支气管,减轻局部水肿、炎症,稀释痰液,促进排痰。对不合作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行鼻导管吸痰。

2.2.5 加强肺功能锻炼

术后第2天可让患者吹气球或使用专用深呼吸训练器,以训练肺功能,促进肺复张。

3 讨论

开胸手术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道感染,痰液是开胸术后气道阻塞的主要原因,重者引起肺不张、肺萎缩。做好胸部手术后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可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肺脏的通气/血流分布,提高患者的呼吸效能,改善心肺功能储备[4]。因此,加强开胸手术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是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罗群艳.开胸手术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中华当代医学, 2006, 4 (3) :80-81.

[2]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24.

[3]王绍惠.开胸手术患者呼吸道的护理[J].四川医学, 2005, 26 (2) :243.

[4]郑晓梅, 刘胜嫒.非心脏开胸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2, 16 (10) :397-398.

开胸手术的康复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开胸手术患者, 女性26例, 男性54例。其中食管贲门肿瘤41例, 肺癌9例, 胸部损伤、血气胸并休克27例, 纵隔肿瘤3例, 开胸手术前后通过康复护理, 不仅预防和降低了手术后的并发症, 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缩短了总的住院日, 还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临床痊愈出院。

2 开胸手术前的康复指导

2.1 手术前的评估

患者入院后, 我们即收集患者的各种资料, 手术前护士由病历资料获得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以及心肺功能等情况;手术前责任护士与患者交谈, 从交谈中了解患者的呼吸模式、咳嗽情况、体格检查等情况, 并阅读患者各项检查报告;通过阅读病历资料及与患者交谈, 熟知患者的知识水平以及患者所需求的康复知识, 为患者制订手术后康复护理计划。

2.2 心理护理

由于胸部手术对机体创伤大,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大多数患者对此都有恐惧感。手术作为一种严重心理应激, 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 并通过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 甚至决定手术的成败。护士认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手术治疗的目的、手术的方式以及同种病例手术治疗康复护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以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根据不同患者, 介绍同种病例治愈的情况以及医生的技术和医院先进的设备等, 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指导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深呼吸运动, 吸气训练器的使用, 变换体位, 肢体运动及早期活动、个人卫生, 饮食等;

3 手术后康复护理

3.1 手术后评估

了解手术时的情况, 手术后各生命指征、肺部及肢体活动、引流管等情况。

3.2 体位

生命体征稳定后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床头抬高30°~45°) , 并变换体位。

3.3 有效的咳嗽和排痰

咳嗽排痰是开胸术后极为重要的早期活动内容之一。术前应向患者说明其重要意义并教会做法, 术后医护人员用手按胸部切口, 减少因咳嗽时胸壁震动而产生的疼痛, 鼓励患者努力咳嗽, 不管有无痰液, 均应认真执行。有效的咳嗽, 应该是尽量吸足空气, 然后突然短促有力的咳嗽, 但并不需要剧烈咳嗽。协助患者坐起或侧卧, 用手叩胸背部使之振动, 胸内积液也易于在咳嗽时被挤出引流管。

3.4 指导呼吸训练器的训练

指导正确的使用方法, 促进患者行最大的深吸气, 使肺泡扩张并能增加吸呼肌的力量。每天训练2~3次, 训练时间根据患者的呼吸功能情况而定。

3.5 术后活动

早期起床活动开胸手术后, 开始施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然后指导主动运动, 一般情况尚好的患者, 均鼓励和帮助患者下床活动。一般术后3d试行在床边椅子上做一段时间, 术后第5天应在病室内走动, 做四肢活动锻炼, 以后根据个人情况, 逐渐增加活动量。经过这样早期活动和康复锻炼的患者, 术后并发症极少见, 尤其是呼吸道并发症, 患者都很快顺利恢复健康。况且, 早期活动能促进胃肠道蠕动, 恢复消化功能, 增进食欲, 有利于恢复体力和增加抵抗力。

3.6 饮食指导

开胸手术患者, 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 指导进食少量流质饮食, 逐步增加至全量流质饮食, 半流质饮食。开胸手术患者, 因创伤大, 需足够的营养, 才能促进伤口愈合及机体的康复, 应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食管癌手术患者还应避免粗、硬食物, 注意食物的温度及进食速度。

3.7 出院指导

我们根据患者康复程度的不同做好出院后的再就诊指导以及饮食、药物、运动等的指导。

4 小结

通过对80例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 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整体护理的过程中, 护士不但要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而且要不断地充实自己, 更新观念, 学习更多的护理新知识、有关疾病的康复知识, 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摘要:目的 降低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80例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 分术前康复指导和术后康复护理进行。结果 80例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康复顺利, 无并发症发生, 痊愈出院。结论 运用康复护理能加快开胸手术患者的早日康复, 降低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开胸手术,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19.

开胸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开胸手术患者, 男40例, 女18例。其中食管、贲门肿瘤18例, 肺癌14例, 胸部损伤、血气胸12例, 纵隔肿瘤8例, 肺大泡修补6例。开胸手术前后通过实施康复护理, 不仅预防和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而且缩短了住院日, 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58例开胸患者术后康复顺利, 无并发症发生, 均痊愈出院。

2 开胸手术前的康复指导

2.1 术前评估

手术前护士由病历资料获得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以及心肺功能等情况;手术前责任护士与患者交谈, 从交谈中了解患者的呼吸模式、咳嗽情况、体格检查等情况, 并阅读患者各项检查报告;通过阅读病历资料及与患者交谈, 熟知患者的知识水平以及患者所需求的康复知识, 为患者制订术后康复护理计划。

2.2 患者、家属的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手术治疗的目的、手术方式以及同种病例手术治疗康复的情况, 以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向患者说明手术时需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 留置胃管、尿管、胸腔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取得患者的协作;并讲明带呼吸机时非语言沟通的方法, 以取得护患的沟通、协作, 为术后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后康复护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促进患者及家属主动性, 加速术后康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根据不同患者介绍同种病例治愈的情况以及医生的技术和医院先进的设备等, 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指导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介绍深呼吸运动, 呼吸训练器的使用方法, 变换体位、肢体运动等早期活动及个人卫生、饮食等;通过重复宣教指导的内容, 评估患者所需的教育。

3 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康复护理包括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加强肢体活动等, 防止术后发生并发症。

3.1 术后评估了解手术情况, 术后各生命指征、肺部及肢体活动、引流管的情况。

3.2 排痰

生命体征稳定后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床头抬高30°~45°) , 并变换体位, 指导、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 介绍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

体位排痰方法:是借助重力和振动协助患者排痰的方法, 即确定部位, 摆好体位, 用机械性刺激, 结合手掌叩背振动, 叩背时由下向上, 利用腕力轻轻叩击, 使存在于肺叶肺段处的分泌物流至支气管中咳出。

催痰法:术后患者因伤口疼痛, 不能咳痰时, 用手紧压疼痛部位, 在呼气瞬间, 压迫胸廓, 用力咳痰[1]。

3.3 指导呼吸训练器的使用方法

指导正确的使用方法, 促进患者行最大的深吸气, 使肺泡扩张并能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每天训练2~3次, 训练时间根据患者的呼吸功能情况而定[2]。

3.4 术后活动

术后上肢康复训练, 适时早期活动可以促进呼吸运动, 防止肺不张和术侧肩关节僵硬及手臂挛缩。

床上活动:手术当天生命体征平稳后, 即可施行手臂、肩关节的被动运动, 手术第1天开始指导做主动运动, 活动下肢关节, 协助患者坐起。早期活动可减少对伤口的压迫。

离床活动:各种引流管拔除后, 鼓励患者逐步下床活动, 开始时坐在床边, 两足下垂, 进一步扶床站立, 在室内外做适量的活动, 进行生活适应性训练。

手臂和肩膀运动:胸部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 手臂、肩关节活动受限。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锻炼, 如指导患者对肩关节进行上举、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等活动, 肘关节做屈伸、旋转活动, 以加快患侧肢体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

3.5 饮食及出院指导

开胸手术患者, 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 指导患者进食少量流质饮食, 逐步增加至全量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开胸手术患者因创伤大, 需足够的营养, 才能促进伤口愈合及机体的康复, 应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食管癌手术患者还应避免粗、硬食物, 注意食物的温度及进食速度。根据患者康复程度的不同做好出院后的再就诊指导以及饮食、药物、运动等的指导。

4 小结

通过对58例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 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整体护理过程中, 护士只有认真落实开胸手术的护理措施, 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不断充实自己, 更新观念, 学习更多的护理新知识及有关疾病的康复知识, 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从而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目标。

摘要:目的探讨落实开胸手术康复护理措施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 按术前康复指导和术后康复护理两个阶段进行。结果 58例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康复顺利, 无并发症发生, 均痊愈出院。结论 运用康复护理能使开胸手术患者早日康复, 降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开胸手术,术前评估,术前康复指导,术后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马燕兰, 韩忠福.开胸患者术后排痰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9) :701.

开胸手术后患者失眠的原因及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随机收集年龄在36~76岁范围的手术病例, 男68例, 女32例;其中单瓣置换术18例, 双瓣置换术11例, 冠脉搭桥术22例, 食管癌根治术49例。本组病人经过对应及心理护理后, 睡眠总有效率达到92%, 有4例发生轻度失眠障碍。

2 失眠的原因及护理

2.1 患者方面的原因

2.1.1 患者生理方面的原因

2.1.1. 1 术后疼痛是影响睡眠的最主要原因 (占42%) 。

因开胸术后深呼吸或咳嗽时, 胸廓都会运动, 所以胸痛加重。特别是手术前有吸烟史的患者, 术后痰多且粘稠, 护理人员应鼓励并协助病人排痰, 在协助的过程中用手按住病人刀口部位, 心脏手术病人用双手夹住病人胸部两侧, 以减轻咳嗽带来的疼痛, 并尽量在白天进行, 这样病人在夜间能保持呼吸通畅, 不会影响睡眠。针对此原因, 医护人员首先要改变对疼痛观念的认识[1]。不要认为是正常现象, 而忽视病人的主诉, 让病人去忍耐。要认真倾听病人主诉, 细致观察病人的反应, 及时准确地进行疼痛评估。因为开胸手术对病人的打击很大, 术后的恢复对病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术后72h之内, 疼痛会给机体造成很大的不适, 加重病情, 导致血压高、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这样会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 延迟预后。目前对疼痛的护理干预的观点认为, 对于疼痛性质、原因清楚的手术后疼痛, 应采取预防性用药, 定时定量给药, 例如手术后的镇痛泵的使用, 镇痛泵可以控制在2ml/h, 而不是待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2]。也可以合理使用止痛剂, 在止痛剂起作用的最佳时间内 (一般肌注30min后, 口服1h后) , 再安排进行治疗护理, 如翻身、进食、咳嗽。

2.1.1. 2 各种导管的存在是影响术后睡眠的重要原因 (占28%) 。

开胸手术后的病人常放置许多导管, 如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吸氧管、心脏病人还有心包引流管、动脉测压管、中心静脉置管、食管癌病人有十二直肠营养管、胃肠减压管等, 多根导管会令患者十分不适应而产生恐惧心理。我们护理人员首先要加强病人手术前、后健康教育工作, 由责任护士在手术前后负责对病人解释各种导管的用途、注意事项, 再根据出现的不同问题给予对症处理, 告诉病人我们会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

2.1.1. 3 不适应手术后的体位是影响术后睡眠的又一原因 (占12%) 。

开胸术后的患者, 常要求半卧位, 有利于呼吸及胸腔闭式引流。但长时间的半卧位, 患者会感到劳累和不适。护士要掌握翻身的技巧, 要向患者说明维持正确体位的必要性, 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家属的信任。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病人舒适的体位, 一般每2h协助病人变换枕部及骶尾部位置, 上下肢被动活动;减轻背痛, 有利循环。也可转移分散注意力, 例如听轻音乐或曲调舒缓的乐曲, 为其读书报等方法, 从而缓解病人的疼痛, 减轻焦虑, 使患者产生舒适感, 安静入睡。

2.1.2 患者心理方面的原因

选择性指导其行为放松疗法、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主动克制法及规范化作息, 以提高其睡眠质量, 同时家庭功能中的情感支持也可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有效改善睡眠障碍[3]。

2.1.2. 1 担心手术预后, 身体能否康复 (占6%) 。

针对此类病人着重进行心理护理, 可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 启发性的心理护理和集体心理护理。当个别食管癌患者确切知道自己患有癌症, 常表现为恐惧、绝望, 有强烈的恐惧心理而失眠。护士应同情患者, 给予安慰, 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并强调心理对病情的作用, 心情舒畅有利于疾病预后。特别是置入人工瓣膜的手术病人, 担心能否正常工作, 术后会不会病情复发, 这都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的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 抓住各个病种的特点, 结合病情, 进行健康教育。通过术前宣传和术后早期康复指导, 如术前请手术成功的在院病人及出院康复来复查的病人现身说教来解除心理疑虑。术后早期指导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心理压力, 促进良好的睡眠。

2.1.2.2担心经济问题和术后体力、劳动能力的恢复, 特别是瓣膜置换术的手术费用比较昂贵, 大部分病人来自农村, 经济条件差, 虽然现在新农合作医疗解决了病人的一部分医疗费用但还是给一些病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术后常表现为郁闷、烦躁、进食少;经常询问什么时候出院、能否少用药等。

针对此类病人, 我们护士应积极做好病人和家属的思想工作, 生活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鼓励家属劝服病人, 因为家属的支持对此类病人减轻心理负担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2.1.2.3牵挂家人, 担心孩子老人无人照料。

此原因在已婚女性术后比较突出, 表现为手术后焦虑、烦躁、进食少。针对此类病人, 护士应鼓励病人说出心中感受, 告诉家属要给予支持和关心, 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可定期带小孩和老人来探视, 使病人感觉住院也象在家里一样, 增加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 减轻焦虑、烦躁的情绪。

2.1.2. 4 精神高度紧张。

陌生的环境, 对自己身体上各种管道的不适应, 床头的监护仪、机器的响声及瓣膜术后病人常听到心脏瓣膜工作的声音, 都会使病人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护士在充分理解病人的基础上, 安慰、鼓励病人, 陪其床边聊天, 握住病人手, 给病人以安全感, 不必担心。说明良好睡眠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使病人精神安定, 身心放松, 从而诱导入睡,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催眠药物, 例如安定、鲁米那钠、艾司唑仑等。

2.2 其他原因

2.2.1 环境因素

医院病房的环境可直接影响病人术后的睡眠。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安静、舒适;加强病房管理, 规定家属探视制度。保持室温在24~26℃, 湿度在40%~60%。减低各种仪器的报警音量, 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的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 冬季注意保暖。

2.2.2 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夜间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四轻”, 尽量集中完成, 减少夜间不必要的干扰。医护人员在监护室内不要大声说话, 在病房内交接班时谈话要轻, 穿软底鞋, 巡视病房时要开地灯, 避免强光刺激, 给病人定时调整合适体位, 病人入睡后尽量不随便惊醒熟睡的病人。减少睡眠时的潜在损伤因素, 如加床栏, 经常巡视病房观察输液和管道的通畅性, 使病人感到有安全感, 能够安静如睡。

参考文献

[1]冯金娥, Anne Berit Perterson.术后疼痛护理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8) :36.

[2]聂娟.手术病人术后疼痛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1996, 11:6.

开胸手术护理管理 篇5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共对1505例全麻苏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1095例患者出现躁动, 4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而致误吸窒息, 937例患者表现为疼痛, 820例出现体温下降。

1.2 风险因素

针对全麻开胸手术苏醒期患者潜在风险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躁动、呼吸异常、血压心率异常、低体温、呕吐、坠床以及管道脱落等风险因素[1]。

2结果

本组对全部1505例全麻开胸手术苏醒期患者实施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全部患者均安全地渡过全麻苏醒期。

3护理对策

3.1 躁动的护理对策

发生躁动是因为开胸手术的创伤较大, 而且术后呼吸运动导致患者伤口疼痛, 此外, 因麻醉时间较长, 在苏醒期内患者容易出现低氧血症, 因缺氧又将引发血管痉挛、伤口处炎性物质大量释放, 使疼痛加剧。因此, 术前应查明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对手术的认知程度以及期望值, 护理人员应讲解术前准备、麻醉过程以及手术配合常识, 使患者做好全面的心理准备, 争取其积极配合;术后患者麻醉清醒, 能够自主呼吸, 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应提供简易呼吸囊胀肺并及时将气管插管予以拔除[2];患者自主排尿恢复后可将导尿管拔除;做好按摩及保暖, 同时协助采取舒适卧位等措施以避免发生躁动。

3.2 呼吸异常的护理对策

出现呼吸异常是由于拔管过早、通气不充分以及麻醉药残留造成呼吸抑制、下颌松弛、气道出现高反应以及舌后坠等引发通气不畅造成的, 患者表现为明显的低氧血症。因此, 应严密注视患者的呼吸情况以及血氧饱和度, 确保气道畅通, 做好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工作, 提供充足氧气;清醒后患者应主动咳嗽、排痰。

3.3 血压心率异常的护理对策

由于疼痛、缺氧以及躁动将造成患者血压上升、心率加速;而出现低血压可能是因为患者血容量不足以及血管扩张等因素所致[3]。因此, 应严密注视患者的心电图及血压改变情况, 消除血压上升的危险因素;及时改善因血容量不足引发的低血压现象。

3.4 呕吐的护理对策

发生呕吐主要是由于麻醉药残留所致, 呕吐既能够引发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而且在苏醒期可能引发误吸, 甚至窒息。因此, 应在术后苏醒期使患者取平卧位, 将头偏向一侧, 做好呼吸道分泌物以及呕吐物的清理工作, 避免发生误吸;要求患者深呼吸并协助患者翻身, 加快肺复张与痰液及时排除, 有利于患者清醒;对于呕吐较重患者应合理给予止吐剂[4]。

3.5 低体温的护理对策

全麻开胸手术患者均可能发生程度不等的低体温, 对于高龄体弱、麻醉时间长、失血失液多以及手术环境温度较低者更为严重。因此, 做好保温、防止术后寒战, 保证室温在22℃~24℃范围内, 将暴露部位覆盖毛毯或棉被等, 严密注视体温变化。

3.6 坠床的护理对策

发生躁动不但能够兴奋交感神经, 使耗氧增加, 引发呼吸循环系统异常, 而且能够引起患者坠床, 后果严重[5]。此外, 开胸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缺氧、低体温、肌松药、麻醉药、各种管道以及长期被动体位给其造成不适, 均将引发躁动, 增加坠床的几率, 所以开胸手术苏醒期一定要安排专人看护, 对病床安置防护栏与约束带, 避免坠床摔伤。

3.7 管道脱落的护理对策

要密切关注各种管道, 如留置导尿管、中心及外周静脉输液管道以及胸腔闭式引流管等, 因术中管道固定不牢靠、移动患者过程中保护不当、动作粗暴均容易发生管道脱落。因此术中务必牢靠固定, 术毕移动患者前安排专人负责认真检查各管路是否正常固定;移动患者时需全体护理人员统一行动, 避免管道被牵拉;认真检查各管路是否有受压、扭曲及缠绕现象, 确保管道畅通。

3.8 小结

总之, 在医疗护理活动整个过程中均存在风险因素, 开胸手术过程中的任何一点疏忽或错误均可能直接或间接地给患者造成严重损伤, 为进一步完善手术护理过程, 一定要做好护理风险的预防与管理措施, 切实地保证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并评价全麻开胸手术患者在苏醒期的风险因素以及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1505例全麻苏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主要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躁动、呼吸异常、血压心率异常、低体温、呕吐、坠床以及管道脱落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对全部1505例全麻开胸手术苏醒期患者实施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全部患者均安全地渡过全麻苏醒期。结论 在医疗护理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均存在风险因素, 开胸手术过程中的任何一点疏忽或错误均可能直接或间接地给患者造成严重损伤, 为进一步完善手术护理过程, 一定要做好护理风险的预防与管理措施, 切实地保证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

关键词:全麻开胸手术,苏醒期,风险因素,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高丽梅, 区洁芬.全麻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17) :216-217.

[2]刘建香, 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河北医药, 2009, 31 (10) :1261.

[3]高丽梅, 区洁芬.全麻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09, 18 (17) :216-217.

[4]万里, 王学仁, 刘尚军, 等.布托啡诺预防和治疗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 30 (11) :11-13.

开胸手术护理管理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例心胸外科手术后周围神经损伤病人中, 男12例, 女2例;年龄15岁~68岁, 平均42岁;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 瓣膜置换术6例, 冠状动脉搭桥+瓣膜置换术1例, Bentall手术1例及食管中段癌2例;臂丛神经损伤4例, 腋神经损伤1例, 桡神经损伤4例, 尺神经损伤1例, 腓总神经损伤4例;10例临床症状较轻, 仅有相应区域的皮肤感觉障碍, 4例表现为相应的神经支配区域功能障碍。

1.2 原因分析

①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难度大, 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对病人造成的创伤大, 病人长时间处于制动平卧位, 尤其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时, 膝关节、踝关节处于外旋、外展位的被动固定位置, 容易造成局部神经受压, 缺血、缺氧而损伤;②腓总神经位置比较浅表, 容易受病人自身重力及外界压力的压迫, 致使腓总神经及其滋养动脉受压[2];③体外循环过程中的低温、低流量灌注以及术中微血栓均可引起神经缺血;④手术中胸骨撑开时对锁骨下动脉的牵拉以及游离左乳内动脉时, 胸骨撑开不均匀, 上肢放置不当 (侧卧位时术侧上肢未置于托架上) , 可造成臂丛神经受压或伸展过度, 从而引起臂丛神经及分支的损伤。

1.3 治疗方法

治疗主要以功能锻炼、营养神经为主。包括患肢被动活动、按摩等功能锻炼;应用营养神经药物, 如钴宾酰胺500 μg (每天肌肉注射1次) , 维生素B12注射液0.25 mg (每天肌肉注射1次) ;给予针灸、电刺激等理疗。

1.4 结果

经及时解除致伤原因, 对症处理, 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症状均在治疗2周至3个月逐渐消失。本组病人在出院后随访均无后遗症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做好手术前的评估:对病人营养状况、手术体位、麻醉方式等进行评估, 根据手术方式选择各种体位垫, 约束带以松紧适宜可容一指为宜, 在体位安置后再次对病人的舒适、安全进行评估, 引导病人做好术前配合, 关心、安慰、鼓励病人, 减轻其紧张和顾虑。

2.2 术中预防及护理

对手术时间较长者, 术中酌情松解约束带或使下肢内旋、外旋变换位置, 避免长时间受压[3]。对老年病人以及消瘦、营养不良病人, 要采取保护措施, 腓总神经、尺神经位置表浅, 骨性标志处应有软垫保护。 侧卧位时在下肢两膝间、腘窝处及膝关节处置软垫, 约束带固定于关节上方或下方, 尽量避开关节处。为避免臂丛神经损伤, 尤其是对老年人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将术侧上肢置于特制的托架上, 避免过度内收, 切口撑开时切忌粗暴、过度外撑。仰卧位时可将其双臂伸直贴于体侧用布单固定, 松紧适宜;侧卧位时在下方胸侧壁靠近腋窝处垫一软枕, 防止臂丛神经受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腘窝部及腓骨小头处使用敷料绷带包扎, 尤其是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时, 应注意观察敷料的松紧度。若敷料包扎太紧, 应及时处理, 避免敷料长时间包扎过紧压迫腓总神经, 对皮肤牵引者注意垫上衬垫保护腓骨小头。

2.3 术后观察与护理

2.3.1 四肢血液循环的观察及体位护理

病人从手术室回到监护室后, 取病人于舒适体位, 将肢体放置功能位, 为防止将管道拔出, 适当约束双上肢, 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病人完全清醒后, 与病人沟通, 取得病人的配合, 解开约束带, 放置肢体于舒适位, 如在双上肢垫软枕, 把双下肢抬高, 促进静脉回流, 减轻水肿。对于取下肢静脉术后的病人, 护理上指导病人经常变换体位, 做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及足的背屈运动, 减轻对腓总神经的受压, 必要时使用镇痛处理, 当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时严禁将患肢置于外旋位, 以免加重腓总神经损伤。

2.3.2 心理护理

病人术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 因担心影响日后的工作、生活, 对于病情康复信心不足或对需要长时间恢复准备不足, 容易产生急躁情绪, 少数病人产生悲观情绪。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 用良好的语言、热情和蔼、真诚的态度安慰病人。及时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解释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治疗过程及恢复时间, 让病人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主动加强功能锻炼。

2.3.3 生活护理

部分由于病人肢体功能出现障碍或丧失, 应做好晨间、晚间护理, 使其感到舒适, 并把病人平时所用物品放在便于取放的地方, 以方便其生活。

2.3.4 早期功能锻炼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在肢体允许范围内尽早活动, 以预防水肿、挛缩等并发症。针对病人伤情指导病人进行主动及被动活动, 被动活动时指导病人可用健康部位帮助患处运动, 以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 防止肌肉挛缩变形, 并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肌张力, 改善局部循环。被动运动时要注意在关节正常运动范围内进行, 不能过度牵拉肌肉, 运动速度要慢。感觉功能恢复的康复指导, 周围神经损伤后出现的感觉障碍主要有局部麻木、灼痛、感觉过敏、感觉缺失, 尤其是感觉过敏, 病人常为皮肤敏感而困扰, 不愿活动。针对此种情况, 耐心说服病人使用敏感区, 告诉病人如果不使用敏感区, 其他功能锻炼就无法进行, 并通过各种方法在敏感区逐渐增加刺激, 如应用物品进行刺激, 通过推拿按摩进行刺激等。

3 小结

短时间受压的神经, 通常是可恢复的, 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 给予神经营养药物, 并辅以针灸、功能锻炼等物理治疗, 恢复效果均较满意。康复在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具有重要作用。需指导病人每天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 如被动活动、按摩患肢;定期活动患肢的关节, 使受损神经支配的肌肉保持功能, 促进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 开胸手术的病人周围神经损伤重点在预防, 手术中护理人员应遵循手术体位摆放的总体要求, 并做好保护措施, 使病人安全, 方便医生操作。术后一旦发生神经损伤, 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使其尽快恢复功能。

参考文献

[1]漆一伟, 刘传绶.体外循环术后周围神经损伤6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999, 15 (4) :229.

[2]牛建立, 成杞润, 卢宁.二尖瓣置换术后双侧腓总神经损伤一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1, 8 (1) :27.

开胸手术护理管理 篇7

关键词:胸腔镜,小切口开胸手术,术中护理,应用效果

小切口开胸手术是临床中胸外科的一种常规手术, 属于新型微创手术的一种,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 手术切口较小, 患者疼痛较少, 且术后恢复较快[1], 在各大医疗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且多采用胸腔镜辅助治疗, 治疗效果良好;为进一步研究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中的最佳护理措施, 我院选取84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进行临床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患者84例, 病情分类:26例肺癌, 37例肺大泡, 14例支气管扩张肺水肿和7例肺错构瘤, 手术方式分别为肺癌切除术、肺大泡切除术、支气管扩张肺叶切除术和肺错构瘤切除术;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14例, 年龄16~72岁, 平均年龄 (48.6±5.2) 岁, 观察组中男27例, 女15例, 年龄17~72岁, 平均年龄 (48.7±5.6) 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可对比。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麻, 行单肺通气, 于患者腋中线第6/7肋间行长约1.5 cm切口,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采用Trocar进胸, 放入胸腔镜器械 (套管) 进行探查;于胸腔镜入口上方2个肋间行约5 cm小切口, 同样手法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于肋骨上边缘对肋间肌进行分离并进胸, 使用小开胸器进行开胸, 于胸腔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医师根据腔镜显示明确病变位置, 确定切除范围, 从小切口处取出标本, 置引流管,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胸腔, 关胸。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术中护理干预, 主要护理措施包括:①术中器械护理, 在手术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熟悉手术操作流程, 为手术做好器械准备, 随时观察显示器明确手术进度, 为手术医师提供手术材料和用具,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为其准备适当的缝合器、结扎线和缝合钉仓等, 并及时用纱布擦拭镜面;②巡回护理, 巡回护士主要负责仪器的调整与链接, 准确判断仪器故障, 并及时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保证仪器能够正常使用;手术时从手术方法和患者舒适度两方面考虑, 调整患者体位, 便于胸腔手术操作;指导患者远离病床金属部件, 避免电灼伤;③术中麻醉护理, 正确连接引流管与引流瓶, 在医师对患者进行鼓肺排气时仔细观察胸腔瓶内是否存在气泡, 当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密切注意胸瓶内水柱变化, 若无波动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预防意外事故;④手术所用器械的保养与维护, 由专业护理人员对胸腔镜器械进行消毒、清洁、整理, 使用专业清洗液、擦镜纸对镜头进行清洗和擦拭, 动作轻微, 避免造成镜片划伤, 影响清晰度;清理后妥善保管。

1.3观察指标:护理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术中意外事故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收集的全部数据经过整理后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52.7±8.3) min, 术中出血量为 (102.5±32.7) m L, 患者住院时间为 (6.3±1.2) d,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79.4±9.6) min, 术中出血量为 (148.6±36.1) m L, 患者住院时间为 (11.9±2.5) 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0.05) , 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

2.2 术中意外事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意外事故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引流不及时引发胸腔感染1例和胸腔镜显示器故障1例, 意外事故发生率为4.8% (2/42) ;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引流不及时引发胸腔感染3例, 胸腔镜显示器故障2例、手术时间拖延过长2例和胸腔镜器械忘记取出1例, 意外事故发生率为19.0% (8/42) ;观察组患者术中意外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2.3 术后并发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切口感染和1例胸部粘连, 并发症发生率为4.8%,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4例切口感染, 2例胸部粘连和1例发热, 并发症发生率为16.7%,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

3 讨论

胸腔镜是临床中胸部微创外科的代表性手术, 是20世纪医疗界胸外科的重大突破之一[2], 胸腔镜外科手术是一种新型的使用现代电视摄像技术和高科技手术器械装备, 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内复杂手术的微创胸外科新技术[3], 改变了传统胸外科疾病的治疗概念, 实现了常规开胸器械与胸腔镜的结合, 临床多用其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 二者均具有微创手术的优势。①手术创伤小,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一般在患者胸壁上开2~3个1.5 cm长的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 减少了手术创伤[4];②术后患者疼痛感轻, 胸腔镜与小切口开胸手术的结合, 手术过程中无需撑开肋间[5],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疼痛, 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③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 术中不切断胸壁肌肉, 不撑开肋骨, 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胸廓的完整性和患者呼吸功能[5],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肺功能和呼吸功能;④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一般来说, 手术创伤越大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就越大[6], 由于胸腔镜的小创伤, 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不大;⑤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经多次临床实践证明,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同时, 在临床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 适当的术中护理工作能够提高手术效率, 减少术中意外事故, 对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护理方法, 我院选取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常规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干预进行临床研究, 其中护理人员主要从术中器械护理、巡回护理、麻醉护理以及手术器械的清洗和保养护理等多方面在手术过程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工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 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0.05) , 术中意外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患者多项数据比较均差异显著,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 在临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护理中实施术中护理干预措施, 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 手术创伤小, 术中出血量少, 患者疼痛感轻, 术中意外事故和术后并发症少, 护理效果显著, 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陈翔, 张志钢, 朱玉峰, 等.小切口开胸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实验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 23 (11) :978-982.

[2]郑轶峰, 姜建青, 杨列, 等.全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手术与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J].重庆医学, 2012, 41 (7) :673-675.

[3]罗志强, 黄健, 梁宇强.胸腔镜入路与胸骨劈开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 (22) :3611-3613.

[4]陈洁春, 陈柳云, 曾庆兵, 等.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护理配合[J].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 (22) :3663-3665.

[5]徐海, 张金峰, 徐世东, 等.三切口胸腔镜与开胸术对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6水平和术后疼痛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8 (4) :329-331.

上一篇:循环呼吸法下一篇: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