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护理(精选12篇)
心脏手术护理 篇1
当前,我国心脏介入手术日益成熟,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心脏病诊治的一大重要手段。根据临床实践可知,心脏介入手术的应用也具有一定风险,可能出现出血或血肿、尿潴留、低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对此必须加强护理工作,有效保证介入治疗效果[1]。本文选取了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38~78岁,平均(57.8±11.4)岁,病程1.5~9年,平均(3.4±1.8)。所有患者中,1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1例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29例行射频消融术,16例行起搏器安置术。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术式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告知患者相关手术知识,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所有患者开展系统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前护理①术前心理干预。患者在行心脏介入手术前,需做好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等不良情绪。术前,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告知其心脏介入手术的有关知识,通过成功病例,令患者了解心脏介入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增强患者治疗的信息,获得患者的信任,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②术前患者准备。术前,护理人员需实施关注患者状况,尤其是术前1d必须确保患者休息充足,若是患者因为过度紧张或是恐惧出现失眠,可适当予以药物治疗,例如:口服5mg地西泮等等。
③导管室护理。手术要求在相对无菌状态下进行,因此术前必须做好手术器材的灭菌工作,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手术器材,确保在术中能够根据主刀医师的要求,快速递上器材。
1.2.2 术中护理
手术环境需保证安静、舒适,尽可能地降低手术器械及其他情况发出的声音。护理人员需规范自身的基础护理操作,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将除颤仪、阿托品等等抢救用品配备到位,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告知医师,并配合医师开展抢救。
1.2.3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定时检查伤口部位,协助患者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指导用药,确保患者快速康复。在术后护理中,护理人员尤其需重视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腹胀护理。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的术后保暖,以免引发腹胀问题,并反温度需控制在24~28℃,适当增加盖被。此外,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对腹部进行按摩,加强腹部局部保暖。
②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护理。心脏介入术后出现迷走神经反神经反射,主要是因为外周大动脉受刺激,经迷走神经反射将冲动传至血管运动中枢,令交感神经与激活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受到抑制,心率减慢、血管扩张,使得患者的血压下降[2]。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其通常发生在动脉鞘管留置或是拔管时,因为恐惧、疼痛等等因素导致迷走神经兴奋,患者心跳减慢、皮肤血管扩张、胃肠蠕动松弛。对此,护理人员必须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令其保持一个相对较为平稳的心态。同时,因为心脏介入术前,患者必须禁食、禁水,术中又存在一定的液体丢失,则患者术后极易出现低血压,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心率、血压、神志改变等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快速补液,增加血容量,遵医嘱静注阿托品。
③穿刺点出血或局部血肿护理。心脏介入术后,护理人员必须要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观察,一旦发现皮下血肿,需立刻告知医生,及时处理。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四肢末梢温度、颜色变化情况以及意识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做好脑栓塞、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3]。
④尿潴留护理。术后,护理人员需鼓励患者及早排尿,以免由于尿潴留导致迷走神经兴奋加重,血压降低。若是患者排尿困难,需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通过诱导排尿,如:按摩、听流水声等等。
1.2.4 出院宣教
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一是要求患者注意休息,活动量应循序渐进,防止过度疲劳;二是患者需做到合理饮食,注意低盐、低脂;三是患者必须遵医嘱服药,禁止随意停服、漏服、补服等;四是患者应保持一个乐观、平稳的心态,促进疾病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本研究中,观察组35例患者共3例出现并发症,出血或血肿、尿潴留、迷走神经反射各1例;对照组35例患者共13例出现并发症,出血或血肿3例,尿潴留、低血压各2例,低血糖、心律失常各1例,迷走神经反射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本研究中,观察组35例患者的总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脏介入是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间的一种新型心血管疾病诊治技术,其通过穿刺体表血管,基于数字减影连续投照送入心脏导管,利用特定心脏导管操作技术治疗心脏病。做好心脏介入手术护理,能够有效确保心脏介入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死、致残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
本研究中,观察组35例患者共3例出现并发症,出血或血肿、尿潴留、迷走神经反射各1例,对照组13例出现并发症,出血或血肿3例,尿潴留、低血压各2例,低血糖、心律失常各1例,迷走神经反射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显著;观察组35例患者的总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29%。综上所述,心脏介入术中开展系统护理工作,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全面护理,有效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娥.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病人恐惧心理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3):814-814.
[2]王志英,杜春伟,黄玉兰.心脏介入手术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原因分析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2):1524-1525.
[3]赵芝香,唐迎红,许秀萍.经股动脉穿刺行心脏介入手术术后并发延迟性皮下血肿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院,2010,10(3):87-88.
[4]祁红.76例心脏介入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9):1022-1023.
心脏手术护理 篇2
亦称为“心脏导管检查术”,从周围血管插入导管、送至心腔及大血管各处的技术,用以获取信息,达到检查、诊断目的,还可进行某些治疗措施。导管可送入心脏右侧各部及肺动脉,亦可送入心脏左侧各部及主动脉,又可经导管注入造影剂或进行临床电生理检查。
右心导管检查:将导管从周围静脉插入,送至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等处,在插管过程中,可以观察导管的走行路径,以阐明各心腔及大血管间是否有畸形通道,分别记录各部位的压力曲线,采取各部位的血标本,测其血氧含量,计算心排血量及血液动力学指标。
左心导管检查:将导管送至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及主动脉各部,观察导管走行途径,记录各部位的压力曲线,采取各部位的血标本,测其血氧含量,计算心排血量及血液动力学指标。左心导管检查方法有多种,可利用右心导管经过畸形的通路进入肺静脉、左心房等,或用右心导管经房间隔穿刺进入左心房,更普遍应用的方法是从周围动脉(如股动脉、肱动脉)逆行插管,送至主动脉、左心室。
心脏手术护理 篇3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25例患者中男16例,女9例,42~72岁,平均58岁。冠心病冠脉搭桥术后患者5例,单一瓣膜置換术后患者2例,多瓣膜置换术后患者3例,搭桥合并瓣膜置换术后患者6例,大血管病变及其他心脏手术术后患者9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血管活性药物、血液制品容量支持、抗生素控制感染等心外科术后常规处理,其中3例危重患者采用IABP支持。所有患者术前尿素氮、肌酐均正常,无肾脏病病史,其中糖尿病患者6例。
方法:所有患者术后均进入监护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少尿或血肌酐每日增高超过44.2μmol/L,并排除肾后性梗阻所致,予扩容利尿等处理后若尿量仍少或血肌酐进行性增高者,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采用股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所有患者均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模式,置换量根据情况设置为2~3L/小时,均采用无肝素抗凝方式,血流量180~200ml/分不等,超滤量根据患者出入量情况及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设定,治疗时间8~24小时不等。患者整体情况稳定后若肾功能仍未恢复采用普通血液透析(HD)或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4小时。
结果
21例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2例患者出院时肾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2例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死亡。
护 理
心理护理:患者病情较重,应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指导,消除恐惧等不良心理因素,尤其是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后,更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工作,解释治疗的必要性,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支持与配合,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常规护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应设专人护理,动态评估患者意识状况、生命体征及各种监护参数变化,及时记录,以提供必要的数据,及时反映病情的动态变化。
⑴准确记录每小时液体出入量:护士需要详细准确记录每小时液体出入量,记录的入量应包括胃肠道入液、静脉输液、输血、置换量;出量应包括大小便、各种引流量、出血量、滤出量和不显性失水。其中尿量记录尤为重要,因为急性肾衰竭患者尿量恢复是肾功能好转的一项指标,随着尿量的恢复,患者就能够摆脱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费用明显减少。
⑵预防感染:①患者伤口往往较大,有时渗出较多,需及时更换敷料,以防伤口感染,换药时须注意伤口愈合情况及有无红肿渗出等表现,若有异常需及时报告医生;②患者卧床时间较长,需要及时变换体位,以防褥疮发生,但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体位变化不能影响静脉导管的血流量,否则容易导致血流量不足致体外循环凝血影响治疗;③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气道湿化和吸痰,否则容易导致或加重呼吸道感染;④留置尿管的患者尽可能使用抗反流尿袋,及时排空尿袋内尿液,防止尿路感染;⑤静脉导管的管口及皮肤入口处要定期消毒和换药,皮肤入口处可采用莫匹罗星软膏局部涂抹预防感染,换药时需要观察局部有无红肿、分泌物及压痛,一旦确诊导管感染需及时拔除导管,防止败血症发生。
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注意观察患者手术创口情况,各种引流管引流液颜色以及留置管口处有无渗血、血肿等。及时发现皮肤黏膜、大小便颜色变化。所有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前常规测定血凝常规和血常规,了解机体凝血情况。血液净化治疗结束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血小板等指标,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患者因采用无肝素抗凝方式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未发现透析相关的出血。
血液净化过程中的护理:本组患者因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因素,最初的血液净化治疗均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模式,以减轻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由于CVVH治疗时间长,因此,治疗期间需要严密观察患者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心率的变化,据情调整超滤量的设定。
⑴置换液的配置:应根据患者电解质、血糖及动脉血气等监测结果进行合理配置药物浓度,以纠正患者内环境紊乱。置换液采用3L营养袋在治疗室内进行配置,严格无菌操作,剂量准确,配置时需双人核对,现用现配。碳酸氢钠与钙剂混合时间过长会形成沉淀,故钙剂须使用时临时加入营养袋中。
⑵无肝素抗凝方式:由于心脏手术后患者常采用抗凝治疗,故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慎用肝素抗凝,否则极易导致患者出血风险增加,故多采用无肝素抗凝方式[1],具体如下:50mg/L肝素盐水预冲管路并浸泡1小时,然后用500mL生理盐水冲洗管路,以排尽管路内残余肝素量,防止肝素进入体内增加出血风险;上机治疗后采用每30分钟使用100~200ml生理盐水冲洗管路,防止管路及滤器凝血,冲管盐水通过超滤清除。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静脉壶、动脉壶或滤器凝血情况,若凝血较重或跨膜压超过300mmHg,需及时更换管路及滤器,否则体外循环凝血导致血液不能回输患者体内,进而加重患者贫血。
讨论
心脏外科手术存在体外循环时间长、患者心功能差、心源性低血压等危险因素
容易并发急性肾衰竭[2~3],本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比例较大,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病变有关。心脏外科手术后护理尤为重要,通过密切观察患者出入量的变化能够及早发现肾功能异常,及早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避免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赵琳,许莉,王超,等.增加泡管时间以延长无肝素CRRT治疗的临床效应.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21-22.
2 刘胜中,丛伟,曾富春,等.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肾衰竭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救治体会.四川医学,2009,30(9):1403-1405.
3 韩国锋,张金元,陆石,等.心脏手术后急性肾衰竭患者的病因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血液净化,2005,4(6):302-305.
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0例, 其中男13例, 女7例, 年龄34~81岁, 平均 (52.1±9.5) 岁。病程4~31年。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6例, 退行性瓣膜病1例, 缺血性心脏病3例。根据NYHA分级, 术前心功能Ⅲ级15例, Ⅳ级5例。胸部X线片示心胸比率0.54~0.83, 平均 (0.64±0.13) ;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径 ( (LVEDD) 46~84mm, 平均 (65±7.8) mm;左室射血分数 (LVEF) 0.25~0.75, 平均 (0.44±0.09) 。
1.2 入组标准[1]
(1) 心功能Ⅳ级; (2) 心胸比≥0.7; (3) LVEDD≥70mm; (4) 肺动脉平均压≥70mmHg; (5) LVEF≤0.5或FS≤0.25; (6) 二次手术; (7) 双瓣膜置换手术; (8) 合并冠状脉搭桥手术; (9) 心源性恶液质、标准体重的85%以下、肝肿大, 腹水。进入本组至少符合以上中的两项。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
(1) 检查评估: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全面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及心、肝、肺、肾功能以及手术耐受力。 (2) 呼吸功能训练:向患者讲解深呼吸、咳嗽的意义, 并教会患者作深呼吸及扩肺的练习, 以利于术后咳嗽, 让患者明白术后预防肺部感染发生的重要性[2]。注意卧床休息, 保持情绪稳定。 (3) 心功能调整:选用强心利尿药物和减轻心脏后负荷的药物治疗, 改善心功能。 (4) 改善营养:加强营养, 给予低盐、高蛋白饮食, 根据需要补给能量合剂或白蛋白。 (5) 监测凝血功能:补充维生素K1, 调整凝血酶原时间 (PT) 在正常范围。术前3d停用抗凝剂防止术中出血。术前行上腔静脉插管, 静滴大剂量维生素K1, 预防术后出血。
1.2.2 术后护理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持续监测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心律5~7d, 注意有无血容量不足和低心排血量。为防止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除按照血压及中心静脉压补足血容量外, 尚需应用多巴胺或 (和) 多巴酚丁胺以增强心肌收缩力, 可以视患者情况小剂量使用肾上腺素以及米力农等, 同时使用扩血管药如硝酸甘油或 (和) 硝普钠以降低心脏后负荷, 改善微循环, 改善心功能。血管活性药均以微量注射泵泵入, 以保证用药的准确, 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 及时、安全地调整药物的泵入速度。应用血管活性药需在药物用尽前配好备用, 持续泵入, 以免造成血压骤升或骤降。室性心律失常可给予利多卡因, 可达龙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使用体外除颤。本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全部患者术中留置临时起搏导线, 以备急用, 其中1例患者术后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个月后予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2) 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术后大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水肿, 以及体外循环时大量预充液使血液稀释, 体内水钠潴留明显, 因此必须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调整补液量, 及时补充胶体, 间断利尿, 使每日出量略大于入量, 减轻组织水肿;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尤其防止发生低钾血症, 维持血钾在4.0~4.5mmol/L[3]。 (3) 适当延长呼吸机支持时间: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损害和肺动脉高压, 肺间质纤维化, 肺小动脉壁增厚, 极容易发生呼吸衰竭, 应适当延长呼吸机支持时间[4]。在呼吸机治疗期间, 注意患者镇静, 可以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滴注咪唑安定, 待循环稳定后再逐渐脱机。患者气道护理特别重要, 必须定期湿化吸痰, 给予抗炎、化痰等药物, 有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长期呼吸机支持导致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 (4) 引流液的观察:术后早期应持续负压吸引, 前4h每15~30min挤压心包纵隔引流管, 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挤压次数, 保持通畅以防止心包填塞。密切注意引流液的量、颜色, 有无血块等。心脏瓣膜病患者, 因长期心功能不全导致肝功能损害, 发生渗血、出血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术后出血量多者,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ACT) 长时, 需追加鱼精蛋白, 也可用止血药。 (5) 对肾功能不全患者, 要尽早进行透析治疗。
1.2.3 出院健康教育
(1) 服用抗凝药的问题:换瓣患者术后需长期抗凝, 抗凝不当易发生出血或栓塞, 合理的抗凝治疗对巩固瓣膜置换术后的疗效和保证患者的安全很重要[5]。术后开始口服华法林时, 必须详细告诉患者和家属剂量和时间, 不能随意停药, 定期作凝血功能监测, 同时告知患者注意有无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点或者鼻出血, 出现上诉现象表示用药量偏大, 应立即通知医生或停药去医院检查。 (2) 饮食问题:粗细荤素搭配, 不可集中食用过多蔬菜或高脂食物, 以免影响抗凝效果或增加心脏负担。服用排钾利尿药者, 应多食含钾的食物, 如海产类、豆类、菌菇类和水果类, 不要吃太咸的食物。 (3) 自我保健:患者在家疗养要保持生活规律, 精神愉快, 心情舒畅, 冷暖适宜;严防感冒, 避免劳累, 防止受伤、感染和传染性疾病。
2 结果
本组20例重症瓣膜病手术患者中死亡4例, 占20%。其中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1例死于室性心律失常, 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其余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术后随访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病死率高[6,7]。积极的术前准备、有效的术后护理以及健全的康复教育能有效降低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心脏康复, 缩短监护时间和住院天数, 明显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在我国由于卫生和经济条件的差异,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出现严重的心功能衰竭, 且常合并肺动脉高压、呼吸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胃肠道功能紊乱、营养不良, 甚至发生心源性恶液质, 病情相当严重。术前认真检查, 全面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及心、肝、肺、肾功能以及手术耐受力, 进行心功能调整, 改善营养, 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以及有效咳嗽等能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由于心肌损害严重, 术后易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进一步发展则会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 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 所以应高度重视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预防血容量不足和低心排血量的发生。观察心包纵隔引流量, 纠正电解质紊乱, 尤其防止发生低钾血症。积极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
出院健康教育是患者恢复健康的指南, 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出院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 预防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 保证康复质量意义重大。通过健康教育, 可以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 扩大护士在治疗预防保健中的作用, 提高了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8]。
综上所述,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护理是一种综合、全方位的工作过程, 包括心理护理、用药观察、呼吸及尿管和输液管护理、饮食和休息指导等多方面内容。所以, 每个患者实际情况不同, 各方面护理工作应有机结合起来, 对患者实施合理的康复干预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护理经验,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20例重症瓣膜病手术患者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死亡4例, 占20%。其中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1例死于室性心律失常, 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结论 术前心功能的改善、严密的术后监护及适时的健康教育是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力措施, 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提高远期疗效。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重症,护理
参考文献
[1]朱家麟.关于危重心脏瓣膜病标准的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 1994, 32 (6) :323.
[2]方雪玲.二尖瓣狭窄换瓣术后肺功能的评价[J].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1995, 24 (3) :143-144.
[3]袁剑长, 尹邦良, 喻凤香等.心瓣膜置换术后心室颤动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胸心外科临床杂志, 2002, 9 (3) :162-164.
[4]罗玉华, 李细森, 黄灵等.巨大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的护理[J].微创医学, 2009, 4 (4) :439-440.
[5]Marsters RG, Semelhago LC, Pipe AL, et al.Are elder patients withmechanical heart valves at increased risk[J].Ann Thorac surg, 1999, 68 (6) :2169-2172.
[6]吴春齐, 李金声, 李金启等.巨大心脏患者换瓣手术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1997, 4 (2) :111.
[7]阎玉生, 龙国粹, 李中学等.36例直视手术后心脏压塞[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 1996, 12 (1) :46.
心脏换瓣手术过程是什么 篇5
心脏换瓣手术过程是什么
一、术前护理
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术前护理,并向患者及家属阐明抗凝知识及其重要意义。
二、术后护理
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护理。
1、特别重视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预防。
2、感染的护理术后正确、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3、抗凝护理术后第3d晨测凝血酶原时间,要求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正常值1.5-2倍。置换机械瓣膜患者必须终身服用抗凝药物,需注意以下几点:
(1)住院期间护士应将每日的凝血酶原时间及口服华法林剂量记录下来,同时让患者自备记录小本子以利找出用药规律,并让患者试行自服,使其养成习惯并终身记录。
(2)口服华法林要掌握定时定量,药量准确原则。
(3)注意抗凝过量征象:如血尿、鼻出血、皮下溢血、牙龈出血、大便隐血等现象,若出现上述症状,一般要减量或停药1d。
(4)观察有无血栓形成,注意患者的神志,四肢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以便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三、健康指导
1、按时定量服用华法林抗凝药物。
2、定期随访出院后每2周来院门诊1次,3个月后每4周1次;若凝血酶原时间不稳定,仍应每周1-2次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3、休息出院后休息半年,避免活动量过大和劳累。但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4、饮食注意营养。
5、按医嘱服用强心利尿药物。避免服用影响凝血酶原时间的药物。
上面就是对心脏换瓣手术过程是什么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我们知道心脏手术是对身体伤害非常大的一种手术,手术之后一定要特别注意对身体进行保养才能保持更加的健康,首先术后要调整好心态要多进行休息,并且不要做剧烈的运动,饮食上一定要以清淡的食物为主,最好能够定期到医院做好复查。
★ 又又组词
★ 诗歌组词
★ 蚂组词
★ 粘组词
★ 询组词
★ 疤组词
★ 组词造句
★ 裳组词
★ 菠组词
心脏手术护理 篇6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60—01
先天性心脏病占我国出生缺陷第一位,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随着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其创伤小,风险低,预后效果好,介入疗法已成为许多先心病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就95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5月共完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95例,其中男孩21例,女孩74例,年龄3~16岁,平均9.5岁。其中,房间隔缺损封堵术43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32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16例,肺动脉狭窄4例。
2护理
2.1手术前护理
2.1.1病室准备:病室空气要新鲜,温度要保持在18-20℃,湿度在55-65%[1]。
2.1.2检查准备:完善相关的检查如:心脏彩超、血常规、血型、肝肾功、出凝血时间等检查。
2.1.3术前健康宣教:制定手术计划后,巡回护士到病房探视患儿并向家属了解患儿情况,与家属及患儿做好沟通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向患者家属交待术中术后注意事项,让患者家属进一步了解手术过程,护理要点,减轻家长的焦虑情绪[2]。
2.1.4皮肤准备:术前清洁皮肤,备皮,排空小便更换干净衣裤。
2.1.5建立静脉通道:禁食者给予静脉补充小儿电解质液,术前半小时静脉输入抗生素(我科室常用头孢唑啉钠)。
2.2术中护理
患儿小,手术时间长,体位摆放不当既影响患儿的呼吸循环,又不利于手术视野的暴露,且增加压疮的形成几率。先心病患儿多置平卧位,肩部用软枕垫高5℃~15℃,肘、踝和肩胛等突出部位用软垫保护。应准备约束带,必要时约束患儿。手术室患儿双手多置于两侧,必要时,可在手术医师的指导下将患儿双手置于头部,有利于手术操作[3]。协助医生消毒,铺巾。术中监测心电监护、血样饱和度、血压等。护士了解监护仪上的各项数据,及时了解病人情况,作好记录。
2.3手术后护理
2.3.1体位护理:术后病人入CCU病房,全麻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入气道引起窒息。
2.3.2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检测、吸氧、保暖,作好记录。
2.3.3术侧伤口和下肢的护理:观察股动脉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术侧肢体皮肤温度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局部用0.5kg盐袋压迫4~6h,术侧制动12~24h, 咳嗽时可用手压迫穿刺部位,避免穿刺点出血。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监测体温,同时避免患儿在穿刺部位抓、挠等,了解伤口有无感染,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3天并每日进行病室消毒。本组中有2例患儿因配合差出现穿刺点出血、血肿,经过再次压迫和局部硫酸镁湿敷后症状缓解。
2.3.4密切观察出血倾向:使用抗凝药物者,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教会家属自己观察及预防。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肤青紫、解黑大便等,定期监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本组中有1例患儿出现牙龈出血,2例患儿出现皮肤青紫,汇报医生后,立即给予停止使用抗凝药物,并完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抽血检查后病人症状缓解。
2.3.5卧位解便护理:鼓励协助患儿多饮水,也可静脉补液,利于排泄造影剂,注意观察小便颜色及尿量。正确指导患儿在床上进行大小便。较小患儿可以使用尿不湿,较大患儿可嘱其双手用力按床抬起臀部,医务人员一手协助抬臀一手放便盆,注意动作要轻柔。
2.3.6减少与防范跌倒、坠床与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患儿床头挂“防跌倒”“防坠床”警示卡,对较大患儿可以进行交流沟通,告知其危害及配合方法,对于较小儿烦躁不配合者,则需要家长的协助,安慰患儿,并使用床栏保护,卧床2-3h,可将手伸入患儿受压部位按摩。本组中没有患儿发生跌倒、坠床、压疮等不良事件。
2.3.7饮食护理:给与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肪低热量,富含维生素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及烟熏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切勿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3.8制定合理的休息活动计划,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以不为累为原则,如出汗较多要及时擦干,避免受凉。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一般来说,3个月后可恢复正常生活。
2.3.9心理护理:讲解相關疾病知识减轻消除患儿及家属焦虑 恐惧心理,使病人很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尽量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呆在家里,应让孩子多与其他的孩子接触,让孩子的情绪始终处于积极乐观的状态,这样有利于术后康复。本组中有4名患儿害怕出院后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出现焦虑,给予反复讲解疾病知识,并列举出院后正常学习、生活孩子的病例,患儿焦虑症状缓解。
2.3.10 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 复查。
3小结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是一种治疗心脏病的新途径, 因患儿年纪小,沟通交流欠困难,配合差,发育也尚未成熟,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可能存在穿刺点出血、血肿、感染等不良反应,通过本组患儿的护理体会到:有效的术前 术中 术后护理可以减少和避免这些不良事件,从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红梅.浅谈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与临床护理体会[J].健康天地,2010,04(3):8.
[2] 王捷琼,孙纪波,陶春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08(16):73.
心脏手术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心脏介入手术诊治患者, 其中男85例, 女35例;年龄23~75 (43.8±6.1) 岁;风湿性心脏病45例, 冠心病38例, 特发性室速病22例, 其它心血管疾病患者15例;采用起搏器81例, 冠脉介入手术21例, 其他1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进行术中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心脏跳动情况, 神智是否清楚, 有无出现间歇性呼吸情况。同时, 定时观察患者的心电图的跳动频率是否正常, 如果发现患者的心率跳动<60次/min, 则要提醒患者做咳嗽动作, 从而加快心率跳动, 同时进行造影, 从冠状动脉术排除, 以降低造影对患者心脏的副作用。如果在造影过程中, 发现患者出现面部苍白、咳嗽、皮肤潮红以及荨麻疹情况, 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术中, 如果医生需要相应的手术器材, 护理人员应该快速准确地送到医生手中, 并做好预防措施。给予观察组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 由于心脏手术的风险较高, 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 很多患者都出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此时护理人员及时和患者沟通, 安抚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和患者建立其和谐的信任合作关系, 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待患者情绪稳定后, 小心翼翼连接导联和多导生理记录仪, 保持静脉的通畅。术中护理同对照组。术后有些患者的伤口很容易发生感染, 所以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科学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恰当的卧床时间及姿势、饮食时间等。同时由于心脏介入手术属于经下肢动脉经路,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足动脉活动情况, 以有效预防血栓、血肿的发生。此外, 在手术后一定要做好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措施。一旦发现患者血压下降, 及时为患者补充血容量, 让患者恢复到平稳状态。最后, 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进行检验。如果P<0.05, 则说明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60例患者中, 有52例患者对心脏介入手术中护理效果非常满意, 6例满意, 2例一般, 满意率达96.67%;观察组60例患者中, 有37例患者对心脏介入手术中护理效果非常满意, 8例满意, 15例一般, 满意率达75.00%。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附表。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技术, 其手术效果除了和医生的水平密切相关以外, 还和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有重要的关系。因为心脏介入能够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心理活动, 进而影响手术效果。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 提高患者身体健康恢复速度。在手术前, 由于患者对手术相关问题的认知度有限, 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 此时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干预, 能有效减少患者因为情绪变化而导致的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使患者以轻松的心态接受手术。在手术中以及手术后进一步进行护理干预, 能够及时控制患者的应激性情绪,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 在对患者进行心脏介入手术过程中, 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干预, 能够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提高患者身体健康恢复速度, 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摘要: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采用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给予对照组进行术中护理, 给予观察组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 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60例患者中, 有52例患者对心脏介入手术中护理效果非常满意, 6例满意, 2例一般, 满意率达96.67%;观察组60例患者中, 有37例患者对心脏介入手术中护理效果非常满意, 8例满意, 15例一般, 满意率达75.00%。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对患者进行心脏介入手术过程中, 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干预, 能够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提高患者身体健康恢复速度, 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脏介入手术,整体护理干预,分析
参考文献
[1]胡玉玲.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干预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1, 20 (1) :46.
[2]黄红连.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 15 (6) :567.
[3]章丽丽.心脏介入手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护理干预[J].安徽医药.2011, 28 (11) :898-899.
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 篇8
1.1 资料
2006年至2007年心脏介入手术患者94例, 其中男65例, 女29例, 年龄 (34~76) 岁, 平均55岁。医保患者58例, 自费患者26例。其中因心律失常予射频消融术58例, 因各种原因所致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予心脏起搏术27例。
1.2 方法
主要采取术前访视。导管室有经验的护士, 于手术前一天, 就设立的问题进行调查。项目有:对介入手术了解的情况;对手术感到紧张程度;对手术最担心的问题;最希望了解的问题。采用与患者交谈、聊天的形式, 亲切和蔼的态度, 对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调查。另外, 术中继续加强观察和术后回访对患者心理问题跟踪调查。
1.3干预方法
1.3.1入院宣教及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时就向其及家属详细介绍环境, 手术医师, 责任护士以及本病区的医疗护理水平, 尽快消除患者的恐惧。给予热心周到的护理, 获取患者的最大信任, 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为各阶段的心理干预打下良好的基础。患者对心脏介入治疗或手术均存在一定程度恐惧、焦虑、烦燥不安的心理, 担心疾病的预后及转归, 手术是否成功有效。有的期望值过高, 对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没有充分思想准备。因此应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 以最佳方式进行解释, 使患者对手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有充分思想准备, 在完全自愿, 而且平稳心境下接受并配合治疗。因此, 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谈, 作自我介绍, 进行心理沟通, 向患者介绍拟行检查和治疗的方法、目的, 可能出现的反应, 缓解和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同时, 也要让家属了解, 得到家属的支持。
1.2.2 术前心理干预
手术前因患者对手术不了解, 处于担心和忧虑之中。此时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 介绍介入手术的知识。根据患者提出的问题及焦虑的原因, 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开导和安慰。有条件时可请康复患者以亲身经历讲解手术过程和感受, 增强信心。此外, 还要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 术前不给患者不良心理刺激, 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1.2.3 术中心理干预
因介入手术在局麻下进行, 术中患者处于清醒状态, 心导管室的陌生环境加上周围各种仪器所发出的声音, 都会使患者紧张。要随时安慰患者, 询问其自我感觉。可利用护理技巧分散患者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力, 专心与术者配合, 如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和放松训练, 从而使其情绪平静, 心跳律齐, 呼吸平稳, 肌肉放松, 以利于手术穿刺。适时轻拍、触摸或紧握患者的手, 给予进一步的心理支持。
1.2.4 术后心理干预
将情绪因素对术后康复的不利影响向患者家属予以说明, 争取家属配合。对依赖心理较重的患者, 可适当允许一名亲人入CCU病房陪护。情绪因素也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引起冠状动脉痉挛[2], 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术后再狭窄。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同时, 要防止情绪波动给手术带来负性效应, 尤其是对于PTCA加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精神紧张也是诱发心脏介入治疗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原因, 患者进入CCU病房后, 护士首先要帮助病人尽快熟悉监护室环境和各种监护设备, 在同患者接触交流中, 强化温馨服务流程, 对患者表达的不适给予理解、关注和安慰, 回答疑问要明确、肯定, 各项操作护理也要及时、准确, 增加患者安全感。强调解释术后卧床制动的必要性, 帮助解决腰腿疼痛、卧床排便困难等问题, 以减轻由此而引起的焦虑不安。在康复阶段, 强调病人在治疗中的主动积极作用, 肯定手术疗效, 淡化患者的病人角色意识, 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 鼓励患者积极主动的进行康复锻炼, 以巩固疗术后患者因缺乏介入手术知识常处于强迫体位, 加上术侧肢体疼痛, 手术部位渗血, 仪器监护等使患者焦躁不安。因此, 除了重视常规护理之外, 同时须加强心理护理。要经常巡视病房, 了解患者的不适及需要。对患者宣教有关知识, 如射频消融术后右下肢制动8h, 穿刺点鞘管拔除后人工压迫止血15min以上, 无出血时用无菌纱布缚于创面, 另用加压绷带固定包扎8h, 外压沙袋6h, 次日即可下床活动;安装心脏起搏器后患者绝对卧床72h, 左上肢限制外伸展及上举动作, 其余肢体活动不限, 躯体可
。
向右侧倾斜45翻身等。由于患者对疾病认识的提高, 情绪逐渐恢复稳定, 增强了康复的信心。
1.2.5 出院健康心理指导
向患者交代复查时间, 指导合理体力活动和饮食。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患者, 应尽可能远离磁场, 如不可用左手接手机, 不要接近使用时的微波炉, 雷雨天不要出门等。定期随访, 指导患者劳逸结合, 形成良好的生活节奏, 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2 结果与体会
通过对介入患者全程心理干预, 有效地改善其心理功能。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身心获得全面康复。在此过程中, 我们护理人员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心理干预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重要的实用性, 是介入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还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加强和完善。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由主管护士全程跟踪进行心理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在围术期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论心理护理要贯穿全程, 并有针对性。术者精湛的医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而护理人员精细入微的心理护理则是消除患者心理障碍,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心理问题,护理
参考文献
[1] 岳美玲, 程桂萍.冠脉介入治疗心脏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4, 36 (9) :715.
小儿心脏黏液瘤手术的护理配合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心脏黏液瘤患儿6例, 男3例, 女3例;年龄3~12岁, 平均4.5岁。其中, 左房黏液瘤4例, 瘤蒂与房间隔相连;右房黏液瘤2例。6例均为身体不适体检发现。心脏B超示肿瘤最大5.0 cm×4.2 cm, 最小0.6 cm×0.6 cm。
1.2 方法
本组6例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黏液瘤切除术, 切口经胸骨正中, 术中探查肿瘤大小、位置后, 6例均完整切除, 彻底冲洗关闭心内切口, 关胸。
1.3 护理
1.3.1 巡回护士配合
1.3.1. 1 术前访视及心理护理。
术前1 d巡回护士到病房阅读病例, 必要时参加科室的病例讨论。向患儿家属了解情况, 介绍手术情况及技术力量, 解除患儿家属疑虑, 通过形体语言与患儿接触如触摸、安抚、面带微笑[1]。初步选择静脉穿刺部位。术晨在手术室热情接待患儿, 以保持安静, 避免剧烈哭闹, 运送时避免过多翻动患儿身体, 防止瘤栓脱落造成栓塞。本组患儿4例由麻醉师在手术室门口先行基础麻醉, 患儿入睡后再接入手术室, 2例患儿入手术室后给予七氟醚吸入后再行常规操作。
1.3.1. 2 室温调节。
心脏手术需动静脉穿刺置管, 术前手术间温度低, 易导致患儿外周血管收缩, 增加穿刺难度。由于患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应注意保暖。术前应将室温设在24~26℃[2], 手术床上加用电热毯开低档。放置鼻温、肛温以监测术中体温。体外循环开始应调低室温至18~20℃, 同时关闭电热毯, 以配合降温, 至心内操作完毕时开始复温, 将室温调到24~26℃, 电热毯开至中、高档以利复温。
1.3.1. 3 液体管理及生命体征观察。
本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血管充盈相对较差, 静脉穿刺难度较大, 要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 保证术中输血、输液通畅。协助麻醉师行动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 麻醉完毕行留置导尿, 导尿管前端涂抹一层利多卡因软膏, 以减少清醒后尿道刺激反应。根据术中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的变化, 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分别于手术开始前、转流前、转流后记录尿量。
1.3.1. 4 观察有无血栓症状。
术前观察患儿意识、呼吸、尿色、四肢末端颜色温度、有无肢体痛痛及急腹症, 以及时发现脑、肺、肾和周围血管的栓塞症状。摆体位时动作轻柔, 避免过多的搬运身体, 防止瘤栓脱落。术中监测尿量及色泽和四肢末端温度, 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1.3.1. 5 观察肝素耐药。
根据患儿的体重准备肝素量, 一般按3 mg/kg的用量。据文献报道[3], 黏液瘤细胞可以向血液中分泌多种结构类似肝素的带负电的黏多糖样物质, 与肝素竞争抗凝血酶Ⅲ (ATⅢ) 的结合位点, 且黏液瘤患者血浆ATⅢ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和活性降低而致肝素耐药倾向。因此本组患儿均在术前及术中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以补充足够的外源性ATⅢ, 术中密切监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ACT) 的变化, 在给与首次予肝素后5 min测定ACT, 未达到480 s, 应追加肝素量[4]。
1.3.2 器械护士配合
1.3.2. 1 转流前配合。
将手术所需要的器械按切皮—开胸—套带—插管—心内操作—关胸—缝皮的顺序排列;黏液瘤体易溃破脱落, 使用胸骨锯时应平稳, 避免剧烈震动;根据年龄、体重选择合适的心内插管, 动静脉插管时头端均使用微栓滤器。及时准备好4c停跳液、冰盐水或冰屑辅助降温, 使心脏尽快停跳, 防止瘤栓脱落并进入肺动脉[5]。
1.3.2. 2 转流中配合。
心内操作时一项细致的手术过程。器械护士应注意力高度集中, 密切配合, 熟练掌握手术步骤, 抓住关键环节, 严格把好无瘤技术关。在开左房或右房后, 先用湿纱布堵住房室瓣口, 充分暴露肿瘤, 找到瘤蒂附着处, 连同瘤蒂及心脏组织缝以牵引线提起, 禁止用镊子或钳子碰触瘤体, 而采用直角钳探测瘤体大小、范围, 沿瘤蒂略大0.5~1.0 cm的同心圆切除临近的心肌组织, 完整地取出肿瘤, 不宜分块切除。若瘤体较大、较重或质脆易脱碎片者 (葡萄状、息肉状) , 心腔切口宜大些, 并可借助于一长短大小合适、柄可弯曲的汤匙托住瘤体, 或用吸力较小的吸引器吸住瘤体协助提拉取出[6]。切除肿瘤时用过的纱布及时更换, 切除肿瘤时不用心内吸引器, 检查肿瘤是否切除彻底, 取下的瘤体是否完好无缺, 充分吸尽心腔内, 肺静脉内残留的肿瘤组织碎屑, 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彻底清除可能遗留的碎片。用心包片修复缺损的心肌组织。用5-0 Prolene线关闭心脏切口, 开放升主脉钳之前, 主动脉排气口充分排血, 使微小瘤栓排出, 并对瘤体切除器械全面更换。
1.3.2. 3 转流后配合。
准备好除颤、起搏导线等抢救物品, 以防脱离体外循环支持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压、心率的不稳定。病情平稳后拔除心内插管, 做好引流, 温盐水冲洗后依次关胸。
2 结果
6例均完整切除, 术后无肿瘤细胞种植、栓塞症状, 病理结果均为良性肿瘤。平均住院14 d, 均痊愈出院。
3讨论
小儿心脏手术的风险大, 难度高。病情变化快, 手术中洗手护士一定要熟练掌握手术的步骤, 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性能, 并且切除肿瘤时注意无瘤技术的应用。避免肿瘤组织脱落并发栓塞的危险。巡回护士在安置体位控制室温。掌握肝素的用量和用法。掌握心肌保护液的配制和灌注方法, 监测尿量, 观察生命体征等。护理要做到心中有数, 有条不紊, 与麻醉师及手术医师密切配合, 确保该类手术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袁瑾瑜, 方淑娴.10kg以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护理配合[J].临床护理杂志, 2004, 9 (3) :48-49.
[2]马晓军.新生儿手术护理中的难点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5) :301-302.
[3]赵波, 付向宁.心脏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 2006, 14 (6) :362-363.
[4]刘焕然, 胡茹兰, 邓硕增.左房黏液瘤患者肝素耐药初步观察[J].中国循环杂志, 1991, 12 (6) :556.
[5]纪冬伟.心脏黏液瘤切除术中并发症的预防[J].护理学杂志, 1997, 12 (5) :299-300.
心脏手术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脏压塞患者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56.4±12.4)岁;2例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史,1例有心肌梗死史。3例发生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形成术,2例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缺损介入治疗中,15例发生于导管消融过程中。其中2例为束室纤维介导心动过速,10例左侧旁路介导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患者经X线、CT及心脏超声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另外3例发生于左室非持续性心动过速。本组20例患者经超声、CT、X线检查,均不存在心包积液,其中16例心脏压塞发生在手术过程中,2例发生在术后6 h,2例发生在术后24 h。
1.2 抢救与护理
1.2.1 术前指导
心脏介入手术前,应嘱咐和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如X线、CT、超声心动图、肝肾功能检查等,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重要性、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一旦术中或术后出现气促、胸闷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为抢救赢取宝贵时间。
1.2.2 术中术后监测生命体征
心脏压塞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为气促、胸闷,主要体征为烦躁、心率加快、冒冷汗、颈静脉怒张、血压降低等,应立即行相关检查,X线检查心影扩大,超声心动图显示包腔内存在液性暗区[2],心脏搏动减弱等,均可以作为判断心脏压塞的参考依据。本组16例患者术中出现冒冷汗、气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常规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下抬高,应考虑是否发生心脏压塞,经上述检查,均证实为心脏压塞。术后6 h和24 h各发生2例心脏压塞,护理人员发现及时,大大提高了临床抢救成功率。
1.2.3 心脏压塞紧急处理
一旦确诊为心脏压塞,必须马上停止介入诊治,及时给予高流量输氧,建立≥2条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立即进行配血,在输注生理盐水的同时,输入全血,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心包穿刺术,并留置心包腔引流管[3]。本组12例患者采用心包穿刺抽液,待症状改善、血压稳定后,4 h拔除引流管,另外8例抽液2200 ml后,血压仍难以稳定,采用外科修补术治疗。因此,在配合抢救的时,应做好抢救前准备工作。针对不同程度休克的患者,在给予补血补液的同时,应给予多巴胺血管活性药物,通过输液泵严格控制多巴胺输入速度,合理调整药物浓度,在抢救和监护时应注意患者保暖工作。
1.2.4 术后护理
1.2.4. 1 加强病情观察
连续床边心电监护,密切监测心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出入量等变化,密切观察引流液量、性质、颜色等,判断有无出血情况,一旦发现出血较多,应及时报告医师,做好外科手术准备。建立特别护理记录表,及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处理。
1.2.4. 2 心理护理
由于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且病情危重,患者易产生忧郁、消极、悲观等情绪,无法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科学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主动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以耐心、细心、诚心、爱心的工作态度,最大程度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1.2.4. 3 基础护理
本组20例患者中13例年龄≥55岁,体质虚弱,不能有效咳嗽、排痰、翻身等,大大增加了并发症发生风险,如肺不张、褥疮、肺部感染等。护理人员应加强口腔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食物为主,确保每日营养摄入量,加快康复速度。
1.2.4. 4 引流管护理
嘱咐患者取平卧位,将心包引流管妥善固定,避免其受压或脱落。每日对引流管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避免伤口感染,定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待心包腔内无液性暗区或显著减少时,说明心包腔不再出血,可拔除引流管。引流管拔出后,应注意每日更换伤口敷料,确保伤口清洁。
2 结果
本组19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22.1±12.3)个月,19例患者出院后恢复良好,无任何不适主诉,定期行心脏超声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另外1例左侧旁路介导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失访。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临床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介入治疗是心脏疾病患者常见治疗方案,因具有创伤小、痛苦少、遗留瘢痕不明显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为心脏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由于心脏介入治疗手术可能发现一些并发症,如恶性心律失常、血管迷走神经发射、冠状动脉闭塞、支架内血栓等[4],增加了临床治疗风险与难度,限制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心脏压塞是心脏介入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在行房间隔穿刺时更易发生,可发生在介入诊治中,也可能发生在术后由于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往往被患者或护理人员忽视,增加了患者死亡风险。因此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应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术前科学指导各项检查工作,术中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心脏压塞紧急处理,做好术后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引流管护理,从而提高手术抢救成功率,实现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
本组20例患者中,19例获随访资料,出院后预后良好,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可见加强心脏介入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干预、术后护理等工作,能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心脏压塞患者良好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为探讨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脏压塞患者的抢救与护理要点,本文回顾性分析20例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脏压塞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抢救与护理过程,认为做好术前指导、术中护理、术后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在临床抢救过程中,大量快速输血、输液,并配合心包穿刺术或外科修补术,有利于实现最佳的临床抢救和护理效果。加强术后各项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预后效果。
关键词:心脏介入手术,心脏压塞,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1]丽华.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脏压塞患者的抢救与护理.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11(3):201-202.
[2]阳维德,郑萍,罗秀锋,等.心脏介入手术并急性心脏压塞的防治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2644-2645.
[3]唐丽春,景颖颖.心脏介入术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抢救与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3,23(29):6-7.
心脏手术护理 篇11
【关键词】心脏直视手术;射频消融迷宫术;房颤;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0-0118-02
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通常情况下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致使房律发生紊乱的一种现象。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社会环境的恶化等诸多因素,使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房颤动,并且房颤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年轻化。研究显示,年龄增长和房颤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而7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高达10%[1],因此房颤越来越受到普通大众的关注。在房颤发作时,心率快且无规律可循,最高频率值600次/min[2]。房颤的发生还会诱发高血压、心衰等疾病或加重其病情。目前临床治疗房颤的主要手段为心脏直视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术治疗,但是好的治疗手段离不开围术期的护理工作,良好的护理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促进病情恢复。本文即是对心脏直视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围术期护理工作进行探讨分析,现研究整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心脏直视手术同期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的40例房颤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689±42)岁。其中肺动脉高压13例,心功能Ⅱ级9例,心功能Ⅲ级26例,心功能Ⅳ级5例。房颤病程2个月~14年,平均病程(65±37)年。
12治疗方法40例患者均行心脏直视手术同期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建立体外循环,确保体外循环下心脏始终维持跳动。然后在采用灌洗式射频,将射频的输出功率设为50W,在心脏不停跳情况下快速完成右心房迷宫术,再将主动脉阻断,在心脏停跳时快速完成左心房迷宫术,再行瓣膜手术。
2围术期护理工作
21术前准备工作在手术开始前1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如配血、备皮、卫生等准备工作,耐心教导患者进行有效深呼吸、有效排痰,同时指导患者学会和习惯在床上大小便。向患者介绍ICU的住院环境,告知患者住院期间尽量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治疗依从性。很多房颤患者往往为老年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以及对治疗结局会有怀疑,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开导和解释工作[3-5]。将手术方案、流程、治疗效果告知患者,让患者了解,从而打消不良情绪。
术前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当及时予强心药、利尿药、血管活性药物保护心功能,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向管床医生汇报。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22术中护理静脉通路护理即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及时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为插管、穿刺以及设备调试做好准备工作。
手术中护理人员要控制好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准备好相关急救设备。并且保证手术的安静有序,静止非手术医务人员进入手术室。其他医务人员必须进入手术室时做好无菌操作。
23术后护理
231心律监测护理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是射频消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极高。一般情况下手术病人术后常规放置了临时起搏导线,当心率低于60次/min时,应当启用临时起搏器,人为控制心脏搏动,让心房依照房室的顺序规律搏动[6],逐步恢复窦房结功能。护理人员对起搏器的原理要有了解,学会使用,指导患者如何调节各项参数,对心电监护仪上的起搏信号要会识别[7]。学会常见的心电图知识,例如房室传导阻滞等,一旦发现有传导阻滞、长RR间期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免因传导阻滞引发晕厥等情况[8]。
232胺碘酮护理对于术后早期仍发生房颤的患者,应及时给予胺碘酮进行纠正。在手术结束返回ICU后,可用胺碘酮维持至患者清醒,一般用量是20~30mg/d,护理人员应注意胺碘酮静推速度和心率,若患者心率每分钟低于80次,需要通知医师调整用药剂量。患者清醒后可拔除气管插管,同时将胺碘酮改为口服,用量200~400mg/d。术后长期口服胺碘酮,根据患者心率进行调整。口服三个月后若患者仍时发房颤,当行电复律,随后继续口服至少三个月胺碘酮[9]。
233低心排监测护理很多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提示患者心功能差,心肌储备力低下,同时长时间的手术必然会对患者的心肌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诱发部分患者出现低心排的情况。对于低心排患者应当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护理人员要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维持,密切观察反搏效果,并做好相应记录。在进行反搏时,由于反搏管容易堵住动脉血管从而对下肢的供血造成影响,因此要做好预防下肢栓塞工作。定期观察患者下肢皮温、皮色等变化,并注意保暖,可以适当抬高下肢,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被动运动,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栓塞的发生。嘱患者在病房内保持安静,不可过度躁动,影响导管移位[10],从而对反搏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234呼吸道护理手后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训练,并尽量自行咳痰。指导患者咳痰时将手按住胸部切口处,以免过度咳痰牵拉伤口造成牵涉痛,若患者疼痛明显,适量予镇痛药物控制疼痛,以避免因呼吸浅引发的肺不张以及低氧血症[11]。咳痰困难时要进行雾化、吸痰等护理,尽可能排出痰液。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及早下地进行活动,以避免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35出院护理指导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定的出院指导,告诫患者出院后要多休息、适量运动,两者有机结合。保持稳定的情绪,不过喜、过悲。每天保证摄入营养足够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有助于心肌细胞修复和心功能的恢复。若患者行瓣膜置换术,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按时服用抗凝药物,若频繁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时要及时就诊[12]。告知患者和其家属如何测量脉搏及脉律,并做好相关记录以便复诊时供医生参考。患者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时,要及时来院就诊检查。
3结果
通过围术期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服务, 40例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其中恢复窦性心律35例,仍有房颤4例,房扑1例。
4体会
心房纤颤作为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近年来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年轻化趋势。临床采用心脏直视手术同期射频消融迷宫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围术期的护理能够帮助医师做好手术准备工作、监测生命体征、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患者信心、提高疗效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心脏直视手术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是目前治疗房颤最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方法。其手术的治愈率高、危险性小。熟悉的操作流程和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手术前、手术中的全面护理配合,能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孙莲莲,丁恒,王瑾瑜,等.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术中并发心脏压塞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7(3):252-253.
[2]周莹,王琳.出血危险度评分在房颤射频消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5,16(5):449-451.
[3]石丽,王琪,刘加林,等.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的围术期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777-778.
[4]王琳,李文静,居维竹,等.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抗凝药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51-53,67.
[5]周云英,周蓓,杨美珍,等.1例房颤射频消融后并发心包和胸腔大量积血的抢救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56-157.
[6]刘娟,白玲,姚丽,等.医护联合责任组对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4(21):117-118.
[7]马玲波.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中术后并发症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31):21,23.
[8]彭飞,钱亿超,周惠芬,等.Carto-3标测下房颤射频消融的术中配合及护理[J].医药前沿,2013,25(29):309-310.
[9]李吾枝,常玉霞,杨旭,等.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围术期护理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59-61.
[10]杜美兰.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中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5,37(20):95-97,174.
[11]李海楠,吕晓静,田海涛,等.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4):2240-2242.
[12]洪慧,陈晓玲,石开虎,等.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1):5-8.
心脏手术护理 篇12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性, 43岁, 因活动后胸闷气急一年余入院。患者一年前开始出现胸闷气急症状, 较轻, 未予重视, 后症状进行性加重, 休息时也感胸闷、气急、呼吸困难。来院就诊, 查体:胸骨左缘第4肋间至心尖区可及2/6级收缩期杂音, P2亢进, 心功能2-3级。心电图提示右心房肥大。心脏彩超示:三尖瓣下移畸形、中度肺动脉高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经充分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Ebstein畸形矫治+房缺修补术”, 术后返回ICU, 呼吸机辅助通气, 术后恢复良好, 心功能改善明显, 于3周后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患者准备。
巡回护士手术前1天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 使患者了解手术配合事项。
2.2 用物准备。
常规准备体外循环 (CPB) 手术器械, 换瓣器械及瓣膜、成形环, 电刀, 电动胸骨锯, 各种敷料包, 各种缝线, 控温毯, 除颤机, 无菌菌心心内内除除颤颤板板, , 起起搏搏器器。。
3 术中配合
3.1 巡回护士配合。
患者入手术间后, 安慰鼓励, 减少其紧张情绪。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颈内静脉、桡动脉穿刺, 放置测压装置。患者全麻后置导尿管, 取仰卧位, 背部垫一软枕使胸向前突出, 双手塞入两侧。术中加强巡视, 持续监测心电的变化, 为术者提供准确的资料。及时提供台上所需物品并做好手术护理记录。
3.2 器械护士配合
3.2.1 建立CPB。
取胸骨正中切口, 常规建立CPB使心脏停跳。
3.2.2 Ebstein畸形矫治+房缺修补术配合。
递尖刀、剪刀切开右心房, 探查见三尖瓣隔瓣发育短小, 下移畸形, 前瓣冗长, 关闭不全, 房缺约2 cm大小。在后隔交界附近折叠房化右心室, 递带垫片褥式缝线经下移的三尖瓣根部缝制至正常三尖瓣瓣环位置, 将下移的三尖瓣上移, 同时环缩三尖瓣瓣环。心室内注水探查三尖瓣关闭情况。房缺予直接缝合, 递4-0Prolene线双头针连续缝合右心房。心脏复跳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价成形效果。
3.2.3 停机拔管, 安放引流管, 关胸配合递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 停止CPB。
清点物品后缝合心包, 在心包和胸骨后安放胸管, 胸骨穿钢丝, 注意回收剪断的钢丝, 防止断端遗留在纵膈。缝合肌肉, 皮肤。
4 讨论
4.1
Ebstein畸形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发生率为1/210000, 1866年Ebstein首先报道, 目前认为该病是由于胚胎早期感染, 致使三尖瓣停止发育, 瓣叶、腱索、乳头肌不同程度受累, 多为隔瓣、后瓣, 严重者也可致前瓣粘附右心室, 形成巨大右房和房化右心室, 功能右心室容量减少。由于病例的病理解剖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各具特色, 病人的临床表现差异巨大。其治疗应根据病人发病年龄、畸形病变程度、合并其他病变以及临床症状来决定。外科手术是其唯一有效的方法。Ebstein畸形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恢复三尖瓣的正常位置和功能, 减少巨大的右心房容量, 保护右心功能。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体肺分流, 房化右室折叠, 三尖瓣成形, 双向格林 (一室半心室修补) , Fontan术, 瓣膜置换术等。
4.2 注重心理护理,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由于Ebstein畸形属较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 病史一般较长, 病情严重, 经过长期内科治疗病情仍进行性加重, 不得不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由于对心脏手术的恐惧, 使患者思想负担和精神负担都很重, 表现出焦虑与不安。巡回护士手术前1天对患者进行病情资料搜集, 介绍手术方法、体位、麻醉及手术的先进性、安全性, 解除患者心理压力, 使其对手术结果有较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 以消除顾虑,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手术室护士术前参加病例讨论, 了解病情、手术具体方法和步骤、特殊用物, 有利于手术配合。
4.3 术中密切配合。
为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成功率, 洗手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知识技能, 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的整个步骤, 术中精神高度集中, 传递器械准确无误, 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巡回护士密切注视手术进程, 自始至终均要保持冷静、敏捷、准确地配合完成术中每一环节。
4.4 术后将患者安全送回ICU, 加强专科护理:
预防低心排综合征, 严格控制入量预防心衰及肺水肿, 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心律失常。
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 此类手术的成功不单单是个外科技术问题, 需要多学科的配合。作为护理工作, 术前充分的准备和仪器设备的调试,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默契配合是获得手术满意效果的保证。
更正
本刊2014年第2期第62页《医疗耗材经济管理的质量控制与实践》一文的作者肖健, 更正为肖建。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80-382
[2]Celermajer DS, Bull C, Till JA, etal.Ebstein's anomaly:presentation and out come from fetus to adult.J Am Coll Cardiol, 1994, 23:170-176
【心脏手术护理】推荐阅读:
心脏介入手术护理对策08-09
心脏手术呼吸道护理09-05
小儿心脏手术05-23
心脏外伤手术10-10
心脏外科手术07-09
心脏手术麻醉中07-26
开胸心脏手术09-23
妊娠期心脏手术06-14
心外科手术心脏08-18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