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名词解释:心脏病证护理心悸

2024-09-26

护理名词解释:心脏病证护理心悸(共4篇)

护理名词解释:心脏病证护理心悸 篇1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悸动、心慌不宁,甚至不能自主或脉跳三五不齐的病证。西医学中的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甲状腺机能讥进、贫血等病中以心悸心慌为主症时,属本病辨证范畴。

病因病机 多由内伤因素导致心的气、血、阴、阳的亏虚,失调,或血脉瘀阻而造成心中悸动不安。

(1) 先天禀赋不足、脏腑虚弱;或久病失于调养,或失血过多;或思虑伤脾,气血生化乏源而致心气、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而心悸。

(2) 年老肾亏,或久病及肾,或郁怒伤肝、肝阴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阳上亢,虚火上扰心神而心中悸动。

(3) 久病气血不足,延及心阳虚弱,心阳虚不能温养心脉而发心悸。

(4) 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抑而心神不安心慌心悸。

(5) 心气虚衰,血行不畅,日久成瘀、瘀血痹阻心脉,导致心悸。

养生指导

(1) 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疾病,如各种心脏病、甲亢、贫血等。

(2) 重视自我调节情志,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丰富生活内容,怡情悦志,使气血条达,心气和顺。

(3) 生活起居有一定规律,注意适当锻炼身体,使心肺功能正常,预防外邪的侵袭。

(4) 饮食有节,勿过饱,勿食肥甘厚味;戒烟慎酒,忌浓茶、咖啡。

护理名词解释:心脏病证护理心悸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 男58例, 女50例;年龄2岁~18岁, 平均10岁;均经心脏彩超等检查确诊, 其中房间隔缺损39例, 室间隔缺损60例, 动脉导管未闭8例, 房间隔缺损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

1.2 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是一种比较复杂且危险性较大的手术, 除动脉导管未闭病人外, 其余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病人术前心功能较差, 病情严重, 手术复杂, 术后循环、呼吸、水电解质等方面尚未稳定, 因此心脏手术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循证支持和循证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基础上, 对现存的护理干预进行评判性分析, 综合临床知识和病人的要求, 制订相应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护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 供护士在护理先天性心脏病病人中应用, 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1.3 结果

本组病人死亡1例, 出现心律失常1例, 1例病人出现术后高血压, 余均于术后7 d~14 d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年, 一般状况良好, 心功能Ⅰ级~Ⅱ级。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给予家属及病人心理支持。心脏手术是一种较大的手术, 病人和家属会有很多顾虑, 担心术中死亡或术后残废等。我们在工作中耐心解释, 多和病人交流沟通, 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手术成功的病例, 同时用简单的图片、幻灯片和心脏模型向病人介绍手术过程, 使他们对手术有一定的认识, 消除顾虑, 使病人和家属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2]。

2.1.2 术前准备

护士应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痰, 做深呼吸训练, 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前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一般健康状况、心肺功能, 重点做好呼吸道的准备工作, 预防感冒, 注意休息。避免患儿大声哭闹以及心脏手术前的常规准备工作。

2.2 术后护理

2.2.1 评价相关实证, 制订并实施手术后交接病人的流程

遵循方便、快捷、安全的原则进行交接处理。将病人平稳抬至床上, 立即接上呼吸机, 连接心电监护仪, 连接动脉测压管和换能器, 监测动脉压, 接血氧饱和度指套, 测量血压、心率, 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 连接中心静脉测压管, 测定数据。另外, 应检查心包、纵隔引流管并妥善固定, 连接并开放导尿管, 用约束带固定肢体, 放置胃管等, 了解术中术后情况[3]。

2.2.2 查找文献资料, 规范监护内容

①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由于术中体外循环对心肺的再灌注损伤, 故术后监测血流动力学尤显重要。病人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 观察其胸廓呼吸运动状况, 听诊双肺呼吸音;严密心电监护,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如血压、脉搏、呼吸等。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 使用微量注射泵以保证药液缓慢均匀地注入, 并严密观察用药效果, 避免因血压升高而影响循环稳定。②呼吸道护理。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呼吸机参数设置。呼吸频率成人为12/min~16/min, 儿童为16/min~20/min, 氧浓度 (FiO2) 为40%~50%, 潮气量成人为8 mL/kg~10 mL/kg, 儿童为10 mL/kg~12 mL/kg, 呼气末正压2 cmH2O~6 cmH2O (1 cmH2O=0.098 kPa) 。呼吸机辅助呼吸15 min~20 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 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 以有效避免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的发生;严密监测呼吸功能, 通过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及呼吸音的性质, 以及时有效的判断吸痰时机以及病人的呼吸功能;加强胸部体疗。术后每2 h翻身、叩击胸背部1次并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及深呼吸, 不但加强了肺叶和气道的扩张, 而且避免了分泌物在管腔内浓缩成块状, 堵塞管腔而出现肺叶和肺段不张等危险, 还有效促使深部小支气管内滞留的分泌物排至大支气管直至排出[4]。③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引流瓶内水柱的波动情况, 有无气体逸出和皮下气肿等, 定时挤压引流管并妥善固定, 保证引流无菌、密闭、通畅。

2.2.3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要求及时、准确、客观地记录好危重护理记录, 出入量记录等。

2.2.4 并发症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若出现术后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出血、感染、喉返神经损伤、房室传导阻滞、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时, 应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的处理和护理。

2.2.5 健康教育

生活要有规律,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前进行放松训练, 防止睡眠紊乱, 每日睡眠不少于8 h;坚持规律服药, 用药后有异常反应时应及时处理;控制体重,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注意口腔卫生;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休养环境应保持空气清新, 室内定时通风换气, 加强营养, 适当运动, 切勿用力过度, 预防感冒, 尽快恢复健康。

3 讨论

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为临床实践制订指南, 改变了临床护士凭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5];循证护理的开展, 使护理活动有理有据, 能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工作, 通过查阅文献, 讨论制订护理方案, 给大家创造了学习提高的机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新的医学治疗技术和护理也不断涌现, 用循证护理的实践程序, 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评价, 得出综合性的结论, 节省了大量时间[6,7]。

循证护理也称为“实证为基础的护理”[8],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寻找证据, 结合临床经验, 考虑病人的要求, 寻找最适合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方案, 减少术后并发症;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在理论研究指导实践的同时, 临床实践也不断检验理论研究的可信性与可行性, 促使护理真正成为一门以理论为基础的专业, 在研究与实践的良性循环中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美瑛, 徐梅英.循证护理对护理学科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4, 18 (7B) :1234-1235.

[2]周芳, 邹菊丽.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31病的护理[J].浙江实用医学, 2002 (4) :122-123.

[3]林雁娟, 许乐.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病人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6) :34-35.

[4]徐宏耀, 吴信.心脏外科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19-120.

[5]王斌全, 李洁.循证护理的发展[J].护理研究, 2007, 21 (5A) :1128.

[6]蔡红.循证护理对临床护理的挑战及进展[J].护理研究, 2004, 18 (6A) :954.

[7]杨冬梅, 将晓莲.循证护理:护理护理及其应用[J].护理研究, 2008, 17 (8A) :878.

护理名词解释:脾胃病证护理泄泻 篇3

泄泻是指排便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而言。古代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现在统称为泄泻。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以夏秋两季为多见。发病主要同于湿邪壅盛,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而致。 西医中凡因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腹泻时,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神经官能症、结肠过敏等,均可参照本证护理。

1、病因病机 泄泻的主要病变在于脾胃与大小肠,由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七情不调以及脏腑虚弱而致。脾虚温盛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湿邪致病又有寒湿、热湿之分。

(1)感受外邪:六淫伤人,脾胃失调,皆能致泻,但其中以湿为主,而常兼挟寒、热、暑等病邪。脾恶湿喜燥,湿邪最易伤脾,故有“无湿不成泄”之说。若因冒雨涉水、久卧湿地是为寒湿内侵,困遏脾运,清浊不分而致泻;如兼挟风寒者则可具有外感表证。若夏秋之间,暑湿季节,湿热伤中,脾胃受病,邪热下迫大肠,亦可发生泄泻。

(2)饮食所伤:凡食之过饱,宿食内停,或恣食生冷,寒食交阻,过食肥厚,湿热内蕴,或误食不洁之物,伤及肠胃,运化失常,水谷停为湿滞,形成泄泻。

(3)情志失调:脾胃素虚,复因郁怒忧思,肝郁不达,肝气横逆乘脾,脾胃受制,运化失司,而致泄泻。

(4)脾胃虚弱:脾主运化,胃主受钠,可因饮食不节,劳倦内伤,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衰,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

(5)肾阳虚衰:久病及肾,或年老体弱,或肾阳不振,命门火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不能腐熟水谷,则水谷不化而成泄泻。

2、辨证论治

(1)实证:

①寒湿证:

证候:泄泻稀薄多水,有时如鹜溏,脘腹胀满,恶寒发热,肢体酸痛,不思饮食,口淡不渴,头痛,舌苔薄白,脉濡缓。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浊。

主方:藿香正气散。

②湿热证:

证候: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亦,或有身热,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多见于夏秋季节。

治法:情热利湿。

主方:葛根芩连汤。

③伤食证:

证候:腹部疼痛拒按,泻下臭如败卵,泻后痛减,或泻后不畅,胸脘痞闷,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脉滑而数,或见沉弦。

治法:消食导滞。

主方:保和丸。

④肝气乘脾:

证候:时有胸胁胀闷,嗳气少食,每因恼怒、紧张等情绪波动而致腹痛泄泻,舌淡红,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

主方:痛泻要方。

(2)虚证:

①脾胃虚寒:

证候:大便溏薄,泄泻时作时止,完谷不化,食少纳呆,腹胀腹痛,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而弱。

治法:补脾健胃。

主方:参苓白术散。

②肾阳虚衰:

证候:黎明泄泻,腹中隐痛,下利清谷,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主方: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

3、辨证施护

(1)寒湿证:

①病室宜汪洁整齐,温暖干燥,衣被适度。

②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因患者恶寒发热,可能兼有外感,应按时测量体温。

③患者喜热恶寒,可选用温热疗法,如腹部热敷,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及葱熨、盐熨等疗法,有止痛消胀缓泻的作用。

④饮食宜细软、少渣、少油腻之流食或半流食,待泄泻缓解后再给予软食,并可给炒米粉、炒面粉等制品食用,有助于燥湿止泻。

⑤本证不用固涩止泻药物。

⑥根据病情安排患者活动量,如泄泻频繁并伴发热者,应卧床休息。

⑦饮食和中药宜偏热服。

(2)湿热证:

①病室宜凉爽干燥,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更换被污染的衣被,妥善处理排泄物。

②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身热不退或体温逐渐增高,应考虑变生它证。如便中带脓血,排便不爽,或里急后重,需及时留取标本送化验检查,鉴别是否痢疾,并应做好消化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③注意做好肛门局部清洁,便纸应柔软,便后用温水清洗,如肛门周围有糜烂溃破,应涂以润滑剂,防止感染。

④饮食以清淡、细软为主。重症患者可鼓励多饮淡水盐水或糖盐水,以补充津液。液脱阴伤者可多给梨汁、荸荠汁、西瓜汁、藕汁,以增补津液,清热利湿。

⑤津脱阴伤严重时,应及时补液,一般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实液后尿量增多,是津液已恢复的表现,可适当减慢滴速。

⑥本证不宜用灸法止泻。亦不用固涩止泻。一般用药后湿热清除,腹泻自止,若泄泻量次增多,需预防津脱阴伤的发生。此外,清热解毒药不宜与乳酶生同服。

(3)伤食证:

①病室宜整洁安静,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避免异味刺激。

②泄泻严重者,应严格控制饮食,甚至可禁食数小时至一日,待腹中宿食泻净,逐渐自流食开始,恢复进食,并注意少食多餐,食入能消,待病情好转后再增加食量。

③可给山楂、萝卜、炒米粥、麦芽等饮食,禁忌油腻厚味。

④本证不宜止泻,清除宿食,腹泻自止。

(4)脾胃虚寒证:

①虚证常为慢性,经久不愈,遇寒而发。患者多畏寒喜暖,病室宜偏温暖、干燥、阳光充足。

②一般虚证腹痛不重,常有慢性持续性腹中隐隐不舒,可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适当锻炼,以通调脏腑增强体质。

③注意患者情绪,多加劝慰,使其安心养病,树立治愈信心,与医务人员配合。

④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原则。多选用豆制品、鲫鱼、鳗鱼、黄鱼、牛羊肉、瘦猪肉、鸡肉、牛奶、鸡蛋等有补中健脾作用的食品。此外,扁豆、番茄、栗子、桂圆、龙眼、苹果脯、大枣等水果蔬菜有补中益气健脾的功效,可多食用。胡椒、姜等调味品,即可增加食欲,又能湿寒,可以常用。

⑤可采用各种湿热疗法,如艾灸、熨贴、热敷、拔罐等,均有助于健脾止泻。也可用护理保健品。

⑥大便滑泄,可以酌情用固涩止泻药。中西药同用时,需注意配伍禁忌。

(5)脾肾虚寒证:

①患者喜暖恶寒,病室应温暖向阳,通风良好。多加衣被,必要时以热水袋保暖。因常五更登厕,必须注意防寒,以免受凉。

②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以识别顺证逆证。若腹泻突止,而其它症状不见好转,或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深长,神志恍惚,眼窝下陷,皮肤干燥,少尿或无尿等,是病情恶化的表现,应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③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体力,适当鼓励起床活动,进行锻炼。冬天多晒太阳,以使阳气振奋,驱除寒邪。

④多选用有补中益气之食品,如胡桃、山药、狗肉、动物肾脏等,并可加胡椒、肉桂等调味。

4、养生指导

(1)注意饮食规律,调理得当,并预防外感。

护理干预在心悸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篇4

1 饮食护理

要求患者少食含糖较高的食物, 限制脂肪摄入量, 适量摄入蛋白质,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注意少食多餐。可以多食瘦肉、鱼类、豆制品、鸡蛋及新鲜蔬菜和水果。心悸发作时, 进食速度不宜过快, 根据病情选流质半流质或软食。针对夜间有阵发性心悸或喘息患者, 可以将晚餐适当提前。对有水肿患者要限制钠盐的摄入。戒烟酒、咖啡、浓茶等。

2 情志护理

心悸不仅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而且与社会、环境及紧张劳累等有关。护理人员要保持良好工作情绪, 耐心与患者交流, 帮助患者控制自身情绪, 避免过度紧张、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在进行各种治疗和检查前,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思想顾虑, 取得患者配合。对患者要关心的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 应以慎重的态度, 向患者解释病情。

3 指导戒烟

告知患者烟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烟碱进入人体血液后, 可促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心脏氧耗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黏附性增加, 并增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同时, 一氧化碳可以与血红蛋白竞争性结合, 显著降低其携氧能力, 导致或加重组织器官缺氧。由于上述不良影响, 劝导患者要以坚强的意志戒烟。

4 运动指导

心悸患者宜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教会患者掌握调节适度运动的方法,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的时间、频率、强度。运动频率为每天1~2次, 每次运动时间30~40min, 运动强度依心率而定, 最大心率=170-年龄为安全指标, 还要结合血压的变化和患者的自觉症状, 来调节运动量及运动时间。运动量以运动中稍微出汗、轻度呼吸加快、运动后次日晨起感觉舒适、无持续性疲劳或其他不适为度。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开始运动量宜小, 以后逐渐增加, 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夜间睡眠, 增加自身抵抗力。

上一篇:小王子精彩段落赏读下一篇:安静而愉快的生活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