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而愉快的生活优美散文

2024-09-26

安静而愉快的生活优美散文(精选3篇)

安静而愉快的生活优美散文 篇1

安静的优美散文

记得整个青春期我都未显示出叛逆,乖巧听话,因为几乎没有叛逆的行为,所以总是安安静静地叠纸鹤、编星星,据爸爸说他很喜欢那时候安静的我。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变得开朗,从默默无闻开始嬉闹好动,朋友渐渐地多起来,也不再寡欢,大学的朋友常说,站到楼梯口整个楼道都是我的笑声,那时候爸爸说,我闺女怎么变得这么疯,说起来尽是无奈,可我不能控制自己看到可笑的电影还安分守己的坐着。

毕业后,我又开始不爱说话,或者是身边说话的人在减少,很多认识我的人开始说我很安静,我也渐渐喜欢上自己这种状态。只是爸爸没说他是不是喜欢不再胡闹的我。

最近更加享受安静的日子,也有些许感慨,想一一说说。

【秋之静】

入秋以后人更加安静,就喜欢穿着长风衣暖暖的一直踩着落叶走,这种衣服带来的温暖是与夏季的热不同的,更有安全感。踩着黄叶想起自己中学时候非常喜欢的一句话“踩着树叶听心碎的声音”,想着不觉笑起来,那时候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懂得什么是“心碎”,傻傻的沉浸在多愁善感的情怀中。现在踩着落叶更觉得叶子的安静,入秋后它们从翠绿变为浅黄入红,最后乘着秋风下沉,不急不躁安静的让自己化进泥土,即使落地也不着急离开承载它两个季节的大树,依偎着环绕着,装点着那树,那树虽然叶片渐少却更持稳厚重,我迷恋着那淡淡的沧桑感,不浓不浅,刚刚好。

说起秋天的树叶,我想最出名的大概就是香山的`红叶,几年前就想来,想着站在满山红叶下层林尽染定然使人醉,可惜来得太早未见红叶的影子。本有些扫兴却得意外之喜,入香山不久便见到一塘残荷,枯叶早已胜于碧叶,水面的荷叶皆以枯败,挺于水面的叶片显出橙黄伴绿之态,它们安静的随风微漾。对于以红叶闻名的香山,这塘残荷定然成不了焦点,但是它们毫无争宠卖邀的想法,乘风静观,给下山走累的人们歇歇玩赏,没有人会用大量时间驻足观赏它们,但你未见它们躁动分毫。我想,安静就是不去争宠表现,不去求宠献媚又不急不躁吧,只是安静的做好自己,深秋中诠释好自己做后的使命。

总觉得残荷、枯叶、败柳,这些不再光辉的生灵们更具韵味,它们走过了勃发奋斗的青春,走过灿烂明媚的中年,来到了安心宁静的老年,满心揣着智慧,满眼蓄着安静。

【物之静】

有时候很羡慕上百年的老建筑,上千年的古树,因为它们从生命初始至今矗立一处,经历无数变革、见证无数故事。

我喜欢天坛公园的那株株百年老树,粗的一人双臂都难揽抱,它们从天坛初建就伴其左右,随着王朝更迭,随着历史演变,它们安静地配合着天坛的宏伟,安静的守候那份荣耀。虽然来参祭的人们不会过多瞩目它,但是它更可以冷眼旁观从此处“经过”的人们,或帝王将相或素衣平民,来此处的人也许正直志得意满,也许对俗世心灰意冷,但无论什么样的人,它们都安静接待,安静送归,它们见证了太多故事也目睹了太多衰落,所以风吹过时它们也不会摇晃过度,犹如见识了太多沧桑荣辱的智者,我想安静就是心里有更多饱满的见识。

我喜欢哈尔滨解放前建造的俄式建筑,喜欢它们并不是因为它们的气派、伟岸,而是因为它们其实是身处异地的“异乡人”,它们犹如“外国人”站立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总是不免让人多看几眼,因为它们与众不同。其实承载着与众不同的同时便也面对孤独,就如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人们总是与“当地人”格格不入。再加上它们如今的命运已经不能与往日相比。它们建造初始华丽庄严,可解放后新式的斯大林风格建筑混杂其间与其争光辉,它们有的被新建的楼宇挡住不再抢眼,有的因无人修缮而大门锈死藤蔓攀爬,但是孤独而有些落魄的它们依旧有夺人的气势,让人不得不佩服它们的刚毅,它们安静的迎来日出送走余晖,我想安静就是经得了落寞。

我喜欢乌镇小巷里的老房子,青石板被磨的铮亮,店板被磨的黝黑,但是你走在期间再躁动的心也会静下来,但这安静却又不显冷清。站在老房子的阁楼上眺望,你只能看到对家园子里几只闲逛的鸡鸭,那些未成年的古代少女们又是如何守着这院子走过十几载光阴。这里年年如此月月不变,但是这就是这处流水,这些小巷的魅力所在,它们经得住细水长流千篇 一律的生活,周而复始让它们磨的越来越“亮”,越来越“静”,我想安静就是能守得住寂寞吧!

前些日子见到一位老师写的一句话,大概是说,古语有“宠荣不惊”,其实人们往往只能经得住宠,但是受不住辱,我想,安静大概就是能真的经得起浮华,守得住落寞吧。相对来说,见识更广阔也越容易做到。

【人之静】

最近读了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心里长久难以平静,读过一遍便紧接着读了第二遍,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读过突然想到其实故事里讲了“伟大”、“平凡”、“平庸”的三种人,或许世人皆可归入此三类范畴。伟大的人总有一些不被世人接受的想法或者行动,因此常被成为“神经病”。而在伟大的人看来,平庸的人则白白来世上走一遭,所以觉得他们是“白痴”。

书中的思特里克兰德无疑是最大的“神经病”,他也是最伟大的人,他同时是最安静的人。他的人生以四十岁为分界线,之前为证券交易所经纪人,拥有稳固的社会地位、令人争羡的婚姻和两个可爱的孩子。之后为“画家”,此处有必要加引号,一则强调其不凡,二则因为他有生之年并未被大众认可为画家。他性格执拗、不顾世俗偏见一心弃家追“梦”。他不被大众接受,在寻找心灵的路上不仅遭受饥饿贫苦而且精神上也因探寻而饱受折磨,他终生未享受到绘画带来的任何荣誉、财富,但是在最后饱受疾病困扰之时终于画好了他的“伊甸园”并随之将其付之一炬,因为他终于找到了要寻找的东西。一句“我必须画画儿”就决定了他之后的一切人生轨迹,他安静的作画,他画画不要别人在其左右,他不让别人看他的画作,更不去主动兜售,他虽然贫穷饥饿,但是他的灵魂从走上绘画之路起便是安静的。

书中还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人物——阿伯拉罕,他之前是一位评学兼优的学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内外科医生,他拥有无可限量的美好前程,但是一次旅行改变了他之后的所有道路。他放弃了之前拥有的一切,选择在亚历山大当一名普通医生,后来的他衣履寒酸、身体肥胖,职务低微,挣的钱刚够维持生活,但是他说别人爱怎么想怎么想,我生活得非常好。他同思特里克兰德一样,只遵循自己的内心,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我想,安静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努力去追寻,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守心安然。

说到此竟然有些茫然,如何说来能做到“安静”实在不易,不急不躁,不邀宠献媚;经得了繁华受得了落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别在乎是非评判坚持去做,如此种种皆需要炼心才可真的安静下来。不知为何说起这些我想到一个安静的人,那就是苏辙。他始终走在哥哥苏轼的光芒之后,他的性格更为沉静恬淡,不似苏轼般热情奔放,他们二人的性格被归纳为“豪放东坡,冲雅颖滨”。他的人生路如“辙”——有功而不赏,有难而不担,他的一生没有苏轼的光芒万丈,也没有他的大起大落,苏辙为官为文皆不锋芒毕露,晚年安稳著文章,厚积薄发,想来不觉感叹,要做到厚积薄发活的更久很重要,苏轼纵有千般才华早逝又奈何。我想,安静也是苏辙的人生智慧,有人做参照,真正的安静之路或许不很遥远。

过安静而丰富的教育生活 篇2

而且,在与一些教育同人交流时,大家也都深感整天忙碌与疲于应付的很多工作和教育其实没有太大关系。面对这样的教育环境,我曾不止一次地追问自己:真正的好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真正的教育人的幸福应该在哪里?一次次地追问与追寻,让我渐渐理清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与学生一起过一种安静而丰富的教育生活。

今年由于分工的调整,我有幸减少了一些琐事,重拾自己的专业,得以尽情享受生命绽放于课堂的充实与活力,也让我有了更多机会走进学生的心灵、触摸教育的灵魂。由于开学初与我搭班的语文老师一直没有稳定下来,别的学科的老师又因参加某些活动而被迫停课,每天除了同年级的语文老师来代一节语文课,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包班。学校为我们班安排了一位配班老师负责班级杂务。

正是由于临时包班,让我得以名正言顺地避开一些不必要的接待应酬;也正是由于配班老师协助,让我得以避开一些无关教育的杂务。我回到了理想的生活状态:每天与学生厮守在一起,一起上课学习、探讨问题、共享阅读、排练节目、做操锻炼、促膝畅谈、嬉笑游戏。尽管每天都会有学生让我费心劳神,但这又何尝不是教育生活的一种丰富呢?虽然这样的教育生活并不轻松,但它却让我感受到一种不被打扰的安静,我喜欢并享受这种安静而丰富的教育生活。

然而,我深知,更多教育现场、教育同人和学生仍处于被打扰之中,仍有太多无关教育的事务在耗费着教师的大量精力,有太多的活动以教育的名义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自然生长。所以,过一种不被打扰的安静而丰富的教育生活,这是我的理想。

静心而又优美的散文 篇3

静心而又优美的散文

1窗外小雨兀自清宁着,漫天都是她的欢声笑语。冷不丁的一阵凉风吹来,将一小片雨雾包裹其中,站在窗沿,无论是脸上还是心上,都真真是盛夏的一抹清凉。我喜爱雨,喜爱她的肆无忌惮的表情,她的出场一定要有整个世界近乎所有事物的陪衬不可。你若是立在一片空旷的地方,她当真会将你整个的席卷了,让你淋漓的感受那份豪野的天外之气。她也会贴在你的心口、耳边,一遍一遍的跟你絮叨着那些揉碎人心的句子,好像那些句子就出自你的内心深处,她只是替你说出、讲出,然后就纷飞于世界。

与夏相撞,是一份热烈的感情。有时是狂欢、有时是暴嘶,有时又不那么能让人接受,但偏偏你又得一一承受,似乎没有别的选择。与小雨相撞,你便用力的去回想,上一次是某年几月的事情了,你在小雨中站立什么都不顾的样子,忘乎所以,因为全然是想解脱,因为全然是真喜欢。夏天的雨,足够让你将往事都挥在空气中,任你一一的回忆、或是去拾捡,总之最后仍然是近乎忘记。世界是最令人纠结、最令人烦躁的情感情绪,唯有忘记,才能消除精神上的苦痛,从而身体也会得到似有似无的裨益。

喜欢夏的人,也一定喜欢荷。荷池开满莲花,各个都媚生百态。佛有: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若有人能静下心来,看一池莲花的形态,便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说出:一池一人间,一莲一人生。呵,荷池若一个人间的烘炉,将所有的酸甜苦辣、爱憎别离,都填然在一起,然后孕养,然后便生出了一朵一朵的青莲。世上没有相同的形体,池中也没有相同的莲花。每一个莲花的姿态、形体都各不相同,仔细看去,不就像蜿蜒在红尘路上,如蚁般的人吗?每一朵莲,从出生到退减到衰老到死去,不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生吗?若有人也能像我这样静心看去,一定也能发现,有一朵极像自己的莲在那儿孑孑独立着,冷眼于莲丛中。

人生有两种有意义的事情: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当遇见心中所诩期满的人时,排练好了开场、演习好了落幕,当踏上戏台的第一步的时候,却发现中间的一段经历,怎么都无法去填充。当决定自己要去远行时,整理好了行囊、打探好了路程,当踏出第一步的时候,却发现目的地竟遥遥无期。无论怎样,你做好了决定,付出了行动,似是万事俱备、似是连东风都不差,可当你开始踏出履行你决定的第一步起,又忽生了胆怯,迟迟不前进,直至退缩。那种阻碍,来源于内心深处,唯一解决的办法,只有拼命的成长。

爱夏天的雨,爱夏天的风,爱夏天的相遇,爱夏天整个世界的不顾。一篇文章从起始的小雨纷纷,趋于平静,也暗点着此时此刻眼前的景象。夏季,像是一种人的归宿。为凡尘中的点滴,为了俗世中的烟火,而做出的一种逃避。放下所有心中的束缚,在雨落时,暗合雨中的静谧,听雨呢喃你心底的真心话,纷飞在空气的不是苦涩,而是满心满心的喜悦。

静心而又优美的散文2

中国文化是圆润的,环环相扣,相互融合,故此有了“大家”之说。这和西方文化有着绝然的不同。不过,即便如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环境影响还是在某些方面注定了区域之间文化的差异。

中国最早的诗歌是北方的《诗经》,虽然它的诞生是周朝政府想知晓百姓的所思所想,说白了,就是想通过文化潮流掌握民心所向,故此里面的《雅》和《颂》为周朝士大夫所做,有唱歌朝廷的,也有借古讽今,为政治而服务。但较为好的作品还是由采诗官在民间收集,由于以四言为主,平仄有序,朗朗上口,便于人们熟记,故此流传至今。

诗经的直白流畅,为北方文学奠定了浓厚的文化风格。后来南方涌现出一种流行的文学《楚辞》,这以屈原宋玉作品为主的文学题材,由于在音律上仄声和入声较为多,读来有些拗口,故此熟记的人不多。不过,它在形式和情感方面对后代影响最大。其中骚体诗里的浪漫主义和理想追求成为后代词人的影子,特别是香草美人和悲秋的运用,悄然成为诗词里的语码。离骚因为句法的扩展,逐渐发展为赋,成为散文的根源。楚歌体(九歌)因为前四后三的形式则成为后代七言诗的起源。

南北文化的兴起和繁荣都是从俗到雅的提升,注定了南北文学者的文风不同,凡是学古典文学的人都感觉南北文化对人的性格和情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南方人学诗词比北方人较为有天赋,特别是情感方面,南方

人细腻含蓄,婉约有致。在音律方面,闽南区域的人较为准确,因为方言至今还保留有入声,在诗词创作时,就轻松很多,一般不会出现格律错误。

不过,在这里,我只是想说说词。

随社会需求而应运而生的燕乐文学,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和诗相比,词的诞生和定位让人感觉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却不能阻挡它发展和流行的趋势。都说诗庄词媚,因为诗和文以教化为目的,点到为主,不能说太多。词以倾诉为目的,为喜欢的曲子填写,通过歌女的演绎,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可以说,词以坦诚为主,无需遮掩。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人文素质的提升,人开始注重自身心理的需求。儒家文化倡导的修炼是灵与肉美好的奶酪,属于精神上的图腾,而凡夫俗子作为一个生命载体,在生活里还是有自己的需求。比如爱情和事业。虽然五代后蜀广政三年出现的《花间集》是为诗人文士聚会时助兴而作,让他们在宴席上可以随性而起,跟随歌女同唱同舞,让被人隐藏的爱情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公众场合。即便是作为笑谈和嬉戏,但后来,词里的男女爱情逐渐被人看到了类似屈原“美人迟暮”的宣泄,这样的意识和定位让词有了沉淀和分量。

上一篇:护理名词解释:心脏病证护理心悸下一篇:易制毒化学品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