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安静的倡议书

2024-07-23

课堂安静的倡议书(精选3篇)

课堂安静的倡议书 篇1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我们的校园安静有序。

开学两个多月来,师生们身上呈现出令人深刻的变化。教师们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学生们积极进取、文明有礼、勤奋学习、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蔚然成风,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正在校园形成,这些变化使我们的校园充满着朝气,充满着希望。但这些变化的背后还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噪音。

当我们背着书包走进校园,开始一天快乐的学习生活时,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噪音也随之而来,充斥着我们所有的课余、休息时间……

每个课间,下课铃声尚未停止,喧闹声便从许多教室内倾泄而出;当柔和的上课铃结束后,站在楼道里,依然能听到不少教室内传出嘈杂的喧哗声;课间时同学们的追逐打闹声,总之,如果是非上课时间我们在校园四处走一走、听一听,无论走到校园的哪个角落,很少有能让人静心的地方,楼道内同学们夸张的呐喊声、吵嚷声,甚至尖叫声不绝于耳……

这些进入我们耳中的声音都是——噪音!我们美丽校园内的噪音已经成了妨碍学习,有损我们学生素养,影响学校形象的不良现象。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公共场合内大声喧哗是一种陋习,是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表现。而讲文明、有礼貌是有教养的直接表现,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为了让我们成为有教养的XX学子,为了让我们的校园更安静更和-谐,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一、进到校园后,请不要大声喧哗,安静地走进教室,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自觉早读。教室不是商场,不是集市,教室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它需要安静。

二、课堂上,请大家保持安静,学会在宁静中思考。宁静,就是安宁和平静,就是沉下心来,静悄悄地学习,静悄悄地思考。“学须静”,只有静,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要想学得多些,广些,没有宁静是做不到的。

三、课间时,请大家说话轻声,走路轻轻。文明休息,不追逐打闹。

四、课间操及到功能室上课的班级要“快 静 齐”列队,按照规定的路线行走

走队列时要“快、轻、直”,上下楼梯靠右行,行进路上不打闹、不讲话。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到各年级组织开展的“校园三静活动”中去,为创建和-谐安静的校园出一份力,尽一份心,让XX因为有你们而骄傲和自豪!我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实现沈校长所倡导的“让声音降下来,让脚步轻下来,让校园静下来”的目标,营造出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

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课堂安静的倡议书 篇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种“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除了需要语文课堂形式新颖, 富有趣味外, 我认为, 还需寻求一片安静, 让孩子在课堂上静静地品读, 静静地感悟, 静静地思考, 静静地倾听, 静静地作业。让课堂节奏有张有弛, 气氛有动有静, 使学生的学习 (而不仅仅是老师的教学) 进入学生的生命, 进入学生的精神, 进入学生的心理。

一、让学生静静地阅读, 此时无声胜有声

语文教学中的“静思默读”与“高声朗读”可谓是“车之两轮, 鸟之双翼”。朗读, 既读准了字音, 又疏通了文意, 更是读出了气氛;而对文章的品味赏析和感悟, 默读则是较为奏效的阅读方式。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通过默读沉浸于文本中, 在宁静中迸发情与意的交融, 言与思的汇合, 所以要给足时间,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的心灵产生碰撞。这样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才能自由放飞。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几乎成为课文朗读的统一要求。朗读应该以默读为基础, 通过默读真切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感悟文章的情感, 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才能情由心生感, 以声传情。试想, 学习《二泉映月》, 如果学生不通过一遍一遍地默读, 怎能体会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 敢于同命运抗争, 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又怎能读出文字中的深沉与质朴, 感伤与苍劲, 刚柔并济, 动人心魄?只有在默读静思后, 学生的情感才会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继而才能满含感情地去朗读!

二、让学生静静地倾听, 聆听花开的声音

让学生学会倾听, 使课堂上不仅有热烈的讨论和争论场面, 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思考情形。它使课堂教学更生动, 更精彩, 它也是学生日后成功的重要因素。实施新课改以来, 我们的课堂出现了新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 个性更突出了, 表现欲更强了。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上看到一些现象:

现象一:老师的问题刚说完, 许多学生立刻举起手, 而且不停地喊着:“老师、老师、我来、我来……”, 老师让一个学生回答, 其他没叫到的学生都在叹气。至于回答的同学说什么, 不知道, 更不要说考虑别人说得对不对!

现象二:一个同学正在发言, 还没说完, 其他同学都争着说:“错了, 错了, 不是这样的, 老师我来……”或者不停地说:“还有、我还有, 老师我还有……”

现象三:一个同学说了, 后边同学站起来, 跟前面同学说一样的, 重复着说……

这些看似热闹的背后则是学生思维的肤浅和课堂的低效。倾听是一种习惯, 是一种能力, 更是一种素质。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老师首先得做个认真的倾听者, 用心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每一次发言, 欣赏他们在表达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认真倾听的听众, 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也会学习教师认真倾听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教师应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 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学会倾听, 需要有良好的指导。如:提出“听”的要求, 明确“听”的任务, 建立“听“的评价等。同时, 要想学生能够静静的倾听, 还需要优化课堂形式、教学手段、教师的语言等等。

三、让学生静静地思考, 非宁静无以致远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阅读需要静心思考、潜心感悟, 课堂教学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在静静的阅读中体会文本的内容, 感受人物的情感, 酝酿自己的思想。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 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可能不同, 一提问就期望学生马上能给你个惊喜, 或者一有问题就立刻让学生小组讨论, 难免是浮躁的。只有经过独立、深入的思考, 才有可能产生独特的思想;只有经过独立的思考, 小组讨论才有可能产生思想的碰撞, 激发智慧的火花。语文课堂不应该缺少学生静静的思考、缺少学生自我内心的独立反省, 不应该缺少学生对问题的冷静思考与顿悟。

四、让学生静静地写话, 感受指尖上的精彩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思、议, 却很少让学生在阅读课上动笔。老师都把上课的时间用在讲解分析课文的字、词、句, 分析课文重难点上。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成了两张皮。事实上, 在阅读教学中, 应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整体和谐发展, 在课堂中要挤出时间让学生静静地写。宁静中学生思维火花才能绽放, 才思才能涌动、真情才能流露。

安静的代价 篇3

计算机课是学生们喜欢的课程, 特别是初一的学生, 他们已经有了一些学习、生活的经验, 对于计算机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很想表现自己;同时, 他们又有很多的好奇和疑问, 希望老师能给他们解答。因此, 开学这段时间, 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机会。课堂上, 我尽量让所有的学生畅所欲言, 但有一个条件, 就是大家必须按顺序发言, 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同时, 我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用最形象、最有吸引力的方式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更好地展示自己, 用个人魅力吸引学生。我和我的学生都在享受这种课堂:学生踊跃发言, 热烈讨论, 非常认真地听我讲解, 虽然学生偶尔也会无法控制表现的欲望, 忘记了课堂纪律, 也会有调皮的学生来个善意的恶作剧, 但是, 这些小插曲又何尝不是课堂中的调味剂呢?

有班主任“坐堂”, 这节课的确不一样:学生个个挺直腰杆、目不斜视。好听话的学生, 好安静的课堂!整堂课没有因为哪个同学的疑问而耽搁, 也没有因为意见不一致产生激烈的争辩, 一切都按着我自己的备课流程顺利地进行着。很轻松的一堂课!不需要为了解答学生的疑问而大费唇舌, 也不需要为解决学生激烈的争辩而花费心思。然而, 教室中却不见了学生们发亮的眼睛、兴奋的神情, 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一下子消失殆尽了, 只剩下我一个人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就好像一位没有人欣赏的舞者, 独自表演, 颇有些自嘲的味道。

下课后, 当我回忆这节课时, 怎么也轻松不起来。显然, 班主任“坐堂”的出发点是好的:时刻监督学生, 让他们为自己也为别人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空间。然而, 这样的“安静”真是我们需要的吗?

经常有一些高年级的老师在给低年级的学生上过课后感慨:“给这些学生上课真轻松, 学生很积极、很配合, 高年级的课堂如一潭死水, 学生就像木头人一样, 对老师的提问连回馈都没有。”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很多老师都将原因归纳为“学生长大了”, 然而现在想想, 这是否与我们管理、教育学生的主张和方法有关系呢?

“不以规矩, 无以成方圆。”几千年前思想家孟子就说出了这句涵义深刻的话, 一语道出纪律的重要性。然而, 学生安静不下来的原因不仅仅是缺乏自控能力, 还与教学内容乏味, 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教学方法单一、死板, 教学节奏不当等因素有关。同时, 教师的看法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比如当教师总给“好学生”机会时, 那些“差生”就会用“捣乱”的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 以此来肯定自己的存在。

如果教师不究其原因, 仅仅用“监督镇压”的方式来达到让学生安静的目的, 恐怕是得不偿失的。好动、爱问是孩子的天性, 在他们小的时候, 我们习惯以“聪明活泼”来夸奖孩子, 但进了学校, 这种“好动、爱问”的孩子大多就被说成“调皮捣蛋”了。于是乎, 很多老师想方设法改变这些孩子, 劝诱不成变惩罚, 久而久之, 这些孩子再也不调皮了, 身不动、脑也不动, 老师提问, 一脸漠然。在成长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自控自律是很重要的, 但是, 如果以泯灭孩子的天性、扼杀孩子的灵性、磨灭孩子的求知欲为代价未免太残酷, 而以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又何谈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呢?

对课堂教学而言, 过分强调安静并不科学。用美国著名教育家梅里尔·哈明博士的话说, 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学生们都昂首挺胸, 非常自信、大胆发表意见。他们相信自己, 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 所有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学生们做出恰当的选择, 主导并约束自己, 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 没有被逼迫学习的现象。毫无疑问, 这种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才是生命的课堂, 才是和谐的课堂。这样的课堂, 才能产生出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 才能激发思辨性、情感性、生活性和创造性;这样的课堂,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令我们骄傲的学生!

上一篇:圣诞节朋友问候祝福文案下一篇:农技推广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