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方法

2024-10-05

循证护理方法(共8篇)

循证护理方法 篇1

胃肠手术完成后的胃肠减压对于患者极为重要,但在实际的对胃肠减压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护理效果不佳以及并发症较多的情况[1]。我院使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胃肠术后胃肠减压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研究对象的选择方面,本次研究中需要收集我院在2014年全年之内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患者数量为100例。同时所有的患者在实施胃肠手术治疗完成后,需要通过使用胃肠减压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数量57例,女性患者数量43例。患者的年龄在27~7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98±6.98)岁。将所有的患者按照在胃肠减压过程中进行护理的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50例,同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需要使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护理,在实际的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如下方法对患者护理:

1.2.1保护性约束:对照组患者在进行保护性约束的过程中,首先可以佩戴上我科自制的无指手套,在首台中被分为了3层,同时在此过程中,手套中含有一个大小以及性状和手掌差不多的一个塑料板,同时这个塑料板能够随时的进行抽出。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塑料板的白色背景能够较好的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引流强光情况。尤其是对于晚间睡眠的患者以及烦躁不合作的患者,需要进行无指手套的佩戴。

1.2.2口腔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口腔护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orem自理理论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在此过程中,在手术完成后的第1天可以通过护士指导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刷牙,同时在第2~3天,可以由患者的家属对患者进行刷牙以及漱口。在对患者进行刷牙辅助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指导患者先漱口再刷牙,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可以使用漱口液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刷牙。

1.2.3胃管固定:对于胃肠手术后实施胃肠减压的患者,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对患者进行胃管的固定。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过程中的胃管固定时,可以通过双固定的方法对其进行固定。首先将蝶形的胶布对患者的鼻翼进行固定的处理,并在固定完成后,经过患者的耳朵上缘,绕过患者的头部,在患者的耳后打结,同时观察引流管是否出现了脱出的情况,并需要注意患者的走路以及翻身过程中的胃管固定情况,严禁出现胃管脱落的现象。

1.3疗效标准。显效:患者护理过程中引流管固定较好,没有出现胃管脱出的情况,患者的口腔舒适。有效:患者护理过程中引流管基本能够固定,出现1~2次的胃管脱出情况,口腔感觉轻微不适。无效: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引流管无法正常固定,出现较多次数的胃管脱出,口腔感觉严重不适。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到S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64%,差异为显著性差异。

3讨论

在对胃肠手术患者治疗完成后,实施胃肠减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流程。通过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的治疗,能够将聚集在患者胃肠道中的液体以及气体吸出,减少患者的腹内压[2]。随着目前医疗技术以及患者对治疗过程中舒适程度的不断提升,胃肠手术在完成后使用胃肠减压对患者治疗也开始逐渐的得到普及。

目前在对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胃肠穿孔修补或部分切除术,以及胆道或胰腺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实际的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能够帮助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尽快的得到恢复,对患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3]。

在对患者实施胃肠减压护理的过程中,护理方法对患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此过程中,常规护理方法效果并不佳[4]。我院通过使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患者护理,其护理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在实际的对胃肠手术后胃肠减压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的方法在胃肠术后胃肠减压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100例胃肠手术后需要进行胃肠减压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护理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胃肠手术后需要实施胃肠减压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胃肠术后,胃肠减压,护理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平,李巍,彭南海,等.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在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17(6):382.

[2]于冬芳,章玉英,李疆,等.胃癌术后非计划性拔出胃肠减压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710-1712.

[3]张丽敏,张艺,刘燕,等.胃肠减压器负压引流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1):103-103.

[4]张芹新,王小波,黄文娟,等.舒适护理模式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胃肠减压时的应用与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2):234-236.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篇2

【关键词】循证护理 护理教学 必要性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78-02

一、前言

循证护理(EBN)又称实证护理,其来源于循证医学,主要指护理人员在开展病人护理过程中使用一些相关领域中先进的科学证据进行,以此实现优质护理的目的。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为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然而根据笔者多年护理教学经验来看,在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目前仍面临着较大的困难,这就使其难以发挥出有效培养学生理解、应用以及实践循证护理等众多方面的能力。有鉴于此,如何做好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就成为了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首要任务。对此下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实践,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二、护理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必要性概述

1. 满足护理实践的需求

当前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过硬的专业技能,可以根据病人实际需求来进行文献检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将病人诉求与个人护理经验相结合做出正确的评价。然而当前大部分护理人员仍未具有该项能力,部分护理人员学历较低,统计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知识较为薄弱,其主要任务往往是执行医嘱,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技术操作,其独立操作能力不强,对于不合理操作往往也不会提出质疑。而在护理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则能够有效缩短了临床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距离,将循证医学理念有效融入到护理实践过程中,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做好铺垫。

2. 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需求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所影响,当前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中普遍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然而结合实践来看这样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在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上,还是在其相关能力培养上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此一来便严重影响到职业院校优秀护理人才地培养。而通过在护理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使得职业院校借助于循证护理在培养学生众多能力上的优势,不但有助于他们良好地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职业院校培养出知识与能力兼备的优秀护理人才。

三、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实践来看,要想取得良好的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认为广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转变传统护理教学观念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理念,要想在护理教学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广大教师首要任务便是积极转变传统护理教学观念。首先,加强教师自身循证护理认识。教师作为实施教学的重要主体,其对于循证护理知识认知以及掌握程度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此方面教学成效,为此广大教师应当通过诸如自学、接受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其循证护理认识以及知识结构,如此一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保障循证护理教学成效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在切实提高循证护理认识以及知识结构后,应当要将循证护理理念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中去。例如在课堂设计中将循证护理引入,如此一来不但使得学生的学习由以往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入循证护理有助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能力

第一,应重视开展循证护理基础教育课程,包括了循证护理的理论知识、原则、理念、流程等讲解,并详细分析循证医学与经验医学的优点与缺点,培养起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应重视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也是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全局的观念,能够对客观环境悉心观察,并能够采取快速对思维来判别事物,进而做出正确对决策,这也是循证护理的必要环节。所以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循证思维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转变学生传统对思维方式,通过将学生思考和教师讲解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循证思维。

3. 提高学生护理循证实践能力

在实际护理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如若只是一味的让学生学习循证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研究过程,然而却忽视了训练学生采用循证思维,利用循证方式来实践循证护理,如此一来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更无法有效掌握实施循证护理所需要的护理技能。有鉴于此,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提高循证护理的理论教学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更应当要重视锻炼学生的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如此一来将有助于促使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循证护理实际结合运用。

参考文献:

[1] 徐巧丽,张淑英.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27-228.

[2] 韩继明,王亚飞,薛继红.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现状[J]. 护理管理杂志,2006,6(3):16-17.

胃溃疡患者的循证护理方法和效果 篇3

关键词:胃溃疡,循证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目前, 社会在飞速的发展, 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 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生活节奏逐渐加快, 饮食结构随之出现了变化, 这就为胃溃疡的发生奠定了基础[1], 因此在临床上胃溃疡患者数量迅速增长, 针对胃溃疡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实施相应的的护理措施, 是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并使治疗效果等得以改善重要途径, 为探讨胃溃疡患者的循证护理方法和效果, 该院分析观察了2011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92例胃溃疡患者的护理情况, 将这些胃溃疡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 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 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自收治的92例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有46例患者, 其中实验组中有男29例, 女17例, 年龄为23~79岁, 平均年龄37岁;对照组中有男31例, 女15例, 年龄为25~77岁, 平均年龄41岁。患者的临床分期显示:瘢痕期患者18例, 愈合期患者32例, 活动期患者40例。

1.2 方法

1.2.1 基本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92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有46例患者, 实验组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循证护理, 对照组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主要的观察指标有: (1)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投诉率。 (2) 护理质量主要的的评价标准:执行基本护理规章制度的具体情况, 消毒病房及隔离工作的质量, 基础护理质量, 急救物品准备及其完好率, 病房的护理管理质量, 以上的项目每项各20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点分, 满分是100分[2]。

1.2.2 循证护理的具体措施包括

(1) 首先要成立护理小组, 汇总相关问题, 如护理人员要调查患者胃溃疡的临床表现, 患者是否有不良的心理情绪, 是否疼痛, 是否有感染的症状出现, 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各项相关制度了解的程度等[3]。 (2) 循证护理主要的干预措施:为了帮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的流程和方法, 进而达到促进患者及早进入治疗状态的目的, 在保证不会对正常治疗造成不良影响的前提下, 把医院的入院须知、相关制度等在患者入院时就要为其详细的讲解;严格的遵照医嘱, 合理的为患者应用抗生素, 按时协助患者服药;为减轻患者的痛苦, 可以通过读书、看电视、听音乐等娱乐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4];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 鼓励患者积极的面对疾病, 为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 (3) 循证支持:护理人员为了提高护理质量, 要经常查找文献资料及数据库等, 搜集循证护理的理论依据, 总结归纳各项心理护理规范以及健康教育的宣传计划等[5]。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对该研究中收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并且实验组的护理效果也更加突出, 患者恢复效果良好。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投诉率, 可知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69%, 对照组患者为82.13%,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的投诉率为2.9%, 对照组为19.57%, 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 实验组中基础护理的评分为 (18.7±4.2) 分, 执行护理规章制度的评分为18.4±1.4分, 病房的护理管理评分为 (19.3±2.3) 分, 急救物品完好率评分为 (19.5±2.3) 分, 消毒隔离工作评分为 (17.2±3.5) 分,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中各项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随着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压力加大, 饮食结构改变, 胃溃疡的发生率增加, 这要求医务人员改善护理胃溃疡的方法。基础炎症因子长期浸润会使胃溃疡的患者出现各种程度的感染, 使患者的胃粘膜产生氧化性的损伤, 而一旦感染出现, 患者会出现疼痛焦虑、烦躁不安、上腹部有不适及饱胀感等症状, 睡眠质量下降, 舒适度改变, 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临床上胃溃疡患者数量迅速增长, 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患者的恶劣情绪所引起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现阶段的研究结果, 对胃溃疡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制定相应合理的护理计划, 这是循证护理的核心思想, 是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并使治疗效果等得以改善的重要途径。该院将收治的92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循证护理, 对照组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通过以上研究对比可知, 与单一的常规护理工作相比,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对患者来说有着更好的效果。循证护理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到胃溃疡患者身上, 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对临床的治疗效果的改善有着促进作用,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应在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志霞, 卢晓来, 姚兰英, 等.胃溃疡的内镜下诊断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9) :167.

[2]陈惠.循证护理在口服中毒洗胃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29) :3785-3786.

[3]贸冰, 徐存梅, 刘长发.循证护理在急诊洗胃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09, 30 ( 22) :2906-2907.

[4]朱慧敏.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和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26) :4172.

循证护理方法 篇4

目前,各层次护生对循证护理的认识不足,能力欠缺。要提高护生循证护理能力,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教会护生如何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培养护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护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吸收,从而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2]本文结合笔者对湖北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学院2009—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教学体会就培养护生循证护理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 PBL 教学法

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循证护理”这一教学内容并未单独开课,而是在《护理学导论》课程中以章节形式出现。《护理学导论》在各高职院校均作为专业导入 ( 基础)课于第一学期开课。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非真正提出某种专科疾病,而是以生活中常见病、多发病为问题,以与医疗护理相关的各类新闻事件等为媒介,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寻找相关依据、合理解释问题。该教学法重点在于鼓励学生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而并非真正解决某个专业问题。在课堂实施中以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寻找”等思维和学习习惯,为循证护理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2. 案例教学法

作为刚接触本专业的护生,对各专科疾病知之甚少。教师在授课时应选择1 ~ 2个完整案例,2 ~ 3个精加工案例。1 ~ 2个完整案例在课堂讲授时以示范形式展示给学生,教师讲解,让学生熟悉循证护理步骤的真实应用。2 ~ 3个精加工案例是供学生参与用,案例加工应删繁就简,将临床案例中专业性强、理论精深的部分进行简化,案例信息把握“必须、够用”原则,以简洁明了的内容呈现。案例教学法是一个模拟实训的过程,学生充分利用个体的“发现、思考、寻找”等习惯来独立解决问题。

3. 讨论法

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4 ~ 5人一组,教师课前准备好讨论题材以供讨论。在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作为资源的提供者和督促者,允许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查阅相关资源。最后每组派代表展示所讨论的案例及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质疑提问,小组成员答疑。通过讨论法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去伪存真的能力。

4. 课堂内外一体

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尽可能多地将医学信息的获取渠道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外结合现有的发达的网络技术自行查找资源。安排1 ~ 2次机房实训课,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文献检索能力并非课堂讲授学生即能学会的,要求学生自行安排时间进行检索,并学会在各类文献信息中识别科学的依据。

5. 情境教学法

循证护理方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时间3周以上的110例胃癌晚期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5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与步骤

1.2.1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1]测试样本, 包括12个方面, 其中躯体方面7个项目、心理方面3个项目、社会人际方面2个项目。每项计5~10分满分10分, 总分120分, <60分为生活质量差, 6l~80分为~般, 81~100分为较好, 101~120分为良好, 此测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面部表情, 笔者自行设疼痛评估表, 包括疼痛频率、强度、缓解程度等, 平均日镇痛药用量和频率等;采集相关的资料, 最后确定循证护理。

1.2.2方法对照组患者我们进行常规整体护理。实验组除整体护理外, 还要接受循证护理干预, 即每日测量体重为营养评价的依据;疼痛护理实验组按三阶梯镇痛原则用药, 加辅助方法给予止痛。采用NRS评估法[2]。CR为完全缓解期、PR为明显缓解期、MP为轻度缓解期、NP为无缓解期;死亡教育要肯定患者生平的事业。引导患者走出心理障碍;要提供优雅的疗养环境, 强化基础护理, 确保大小便排泄通畅, 保证睡眠等;临终关怀应依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处理。

1.2.3 两组应在干预前后各做一次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定, 然后对评定的数据和止痛药用量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干预前后比较

见表1。

表l显示: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QOL总分及子项目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实验组在QOL总分及子项目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干预前后除对癌的认识有改善外, 其他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疼痛缓解情况

见表2。表2显示, 实验组有效缓解率为90.4%, 对照组有效缓解率为46.5%,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3.1 循证护理更加具有科学性

癌症疼痛是肿瘤患者常见症状之一, 尤其在肿瘤晚期, 近80%的患者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 这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原因。许多学者认为:对绝症的患者, 努力控制癌痛, 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因此对晚期癌症控制疼痛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3.2 循证护理使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提高

循证护理需要家庭的共同参与, 要求患病家属与医务人员共同采用科学的方式, 努力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 同时对护士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关注并满足患者的归属与爱的需求, 努力使患者顺利走过生命的终点。

3.3 循证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是显而易见的

循证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文献资料和近期的科技进展, 再结合自己的护理经验, 解决不同患者的各种问题。循证护理对护理专业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和科研能力都有很大促进作用。

总之循证护理能减轻胃癌疼痛, 提高胃癌的生存质量, 延长了胃癌患者的生命,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燕, 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20-21.

循证护理在肿瘤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肿瘤患者74例, 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 (37例) 与对照组 (37例) 。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13例, 女24例;年龄21~76岁, 平均 (45.7±12.4) 岁;病程2~8年, 平均 (3.6±1.7) 年。患者疾病类型分为:肺癌17例;肝癌8例;食管癌5例;胃癌4例;宫颈癌2例;胰腺癌1例。观察组37例患者中:男16例, 女21例;年龄26~72岁, 平均 (46.8±11.6) 岁;病程2~9年, 平均 (3.9±1.3) 年。患者疾病类型分为:肺癌17例;肝癌9例;食道癌5例;胃癌3例;宫颈癌2例;胰腺癌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肿瘤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具体询证护理方法如下。

1.2.1 询证问题获得

按照临床观察以及相关文献的检索, 以及对患者症状的动态搜索, 提出肿瘤患者疼痛的原因: (1) 疾病本身对机体所造成的疼痛; (2) 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疼痛。通过护理, 可以减轻患者痛苦, 建立其对治疗的信心,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2.2 循证支持

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查阅资料, 寻找证据, 对证据的真实性、临床实用性及患者需求作出综合评价,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

1.2.3 循证护理

(1) 耐心地向患者宣讲肿瘤疼痛产生的原因、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案, 并着重介绍药物治疗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取得患者共识的基础上积极同患者沟通, 了解肿瘤发病机制和发病特点,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 采用面对面交谈的方式。每位患者干预2~5次, 每次20~30 min, 干预过程由同一护士完成, 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应激处理及应对技巧4个方面。通过干预, 使患者建立起健康积极的心态, 勇敢面对疾病, 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 有效减轻疼痛感; (2) 康复护士通过科学的护理服务增强患者对止痛药物的用药依从性, 让患者明白药物治疗对于缓解肿瘤疼痛的重要作用, 必要时护士应指导和辅助患者用药;经常组织娱乐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尽量避免其发生不良情绪加重疼痛感;在沟通和交往过程中把握患者的性格特征, 并针对社会交往方面进行阶段性干预。

1.3 评价指标

(1) 采用GQOLI-74生活质量评分表给予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3], 内容包括: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项, 每一项分值均为25分, 总分100分, 总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2) 采用VAS评分标准给予患者关节疼痛进行评分[4], 其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痛;低于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疼痛可忍受, 但影响睡眠;7~10分为疼痛感剧烈, 不能忍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等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为 (3.78±1.73) 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为 (4.59±1.82) 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逐年递增。恶性肿瘤疾病本身可引起患者体内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 使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同时肿瘤细胞释放多种毒素, 使人体消瘦、乏力、发热、重要器官功能受损等一系列的症状, 患者常承受着巨大的生理痛苦。手术、放疗、化疗所引起的毒副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痛苦, 甚至影响治疗依从性。由于临床对于恶性肿瘤尚无彻底根治的治疗方案, 多数患者一旦得知罹患恶性肿瘤后, 认为已经宣判了死刑, 患者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生理痛苦, 从而产生悲观厌世的念头。加之抗肿瘤治疗的医疗费用一般较昂贵, 患者及其家庭往往不堪重负。在对治疗失去信心的情况下, 自杀、自伤等危险事件在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期间并不鲜见[5,6]。

循证护理是结合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 根据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 制订出适合患者个体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 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全新护理模式, 主要强调护理服务应建立在证据基础上, 要求护士必须通过临床实践和查找国内相关报道, 把个人临床经验同外部所获得的最佳证据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最终制定出最佳的护理方案。其又被称为实证护理和求证护理, 其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7,8], 并结合临床实践和患者愿望, 能够极大地实现护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肿瘤疼痛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要掌握以下三个要素:首先是开展作为护理依据的医学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对肿瘤疼痛认识不断加深, 这一要素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临床辨证护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第二是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和个人技能, 这一点具有较大的弹性,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护理团队建设和管理水平, 并且与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养有很大关系;第三是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以及愿望, 这也是实施循证护理最基本的依据, 对于建立护理档案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9]。

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 给予循证护理干预, 是缓解疼痛的关键。通过循证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视疾病, 解除心理压力, 增强治疗信心, 从而减轻疼痛感;通过加强止痛药物应用指导, 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另外, 适时转移患者注意力, 培养患者提高社会适应力, 转变对疾病的恐惧感, 也有利于其缓解疼痛。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经过循证护理后, 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且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 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肿瘤住院患者的护理中,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循证护理缓解肿瘤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肿瘤患者74例, 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 (37例) 与对照组 (37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 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肿瘤住院患者的护理中,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循证护理,肿瘤,疼痛护理

参考文献

[1]陈红, 徐蕾, 张萍, 等.老年肿瘤患者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 11 (24) :4951-4954.

[2]王敏, 崔江河, 隗荷婷, 等.论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1 (2) :177-178.

[3]王爱华, 赵丽君, 宋富美.浅谈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5, 19 (5B) :898-899.

[4]陈芳.癌症患者疼痛控制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6) :162-163.

[5]张秀堂.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手术后镇痛作用的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4) :121-122.

[6]潘春玲, 袁云, 郑友贞.建立疼痛护理单对疼痛观察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7) :2723-2724.

[7]常香风.妇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分析及护理[J].医学信息, 2009, 22 (11) :2554-2557.

[8]翟雅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11) :99-101.

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护理中的应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从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中选取,共56例,均由医师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借助于超声检验、妊娠试验、刮宫诊断以及后穹窿穿刺等方法确诊。年龄最小21岁,最大44岁,平均年龄为(23.4±5.6)岁。其中,9例未婚未育,19例已婚未育,28例已婚已育。妊娠部位如下:36例为壶腹部,11例为峡部,9例为伞部。

1.2 方法

(1)循证护理准备:以“异位妊娠、护理、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等作为关键词,搜索医学数据库中的各类文献,筛查可解决循证护理问题的资料;对所筛查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地真实性、实用性、科学性分析,整合出可以应用的资料,由具备循证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加以梳理,最终确定护理方案。(2)护理实证: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详细讲解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案、预后效果等知识,重点引导患者了解微创手术的优势,减轻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恐惧。同时,以成功治疗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降低患者对手术及术后怀孕情况的忧虑,重点向患者说明,若术后卵巢、一侧输卵管均健全,生育能力一般不会受到影响,消除患者的自卑感及患者家人的担忧。②生理护理:患者入院后,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对适应症加以判断,选择合适的时机实施手术。针对异位妊娠常见的大出血症状,认真做好术前备血及术中快速补血工作,依照医嘱为患者使用止血剂、抗生素。术后,密切观察切口部位的敷料状况,若有脱落或者渗血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处理。若患者术后出现腹部疼痛情况,及时告知医师,并检查患者的阴道出血、血压状况。若患者有休克问题,则及时给予其吸氧处理。③其他护理:术后,与患者家人沟通,引导患者家人在生活与饮食等方面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例如,经常有人陪护在患者身边,开解患者,为患者减轻思想压力;给患者准备含铁量较高的食物,比如蔬菜、鱼类、黑木耳、猪肝等,减少对于钠盐的摄入。

1.3 临床评价指标

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Short Form Health Survey)作为标准,分别于循证护理前、后对患者的社会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状况加以评定。分值计算方法如下:原始得分减最低可能得分值的差值除以一般平均可能分值乘以100,分值最高为100分,最低为0分,分值越高,证明该维度的健康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选取SPSS12.

0版软件开展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选择的表示形式为(),相关性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作n及%,相关性行x2值法检验,P<0.05,代表两者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循证护理前、后,56例患者的社会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分值分别如表1所示,从表中的数据可以查知,护理后,患者的三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比护理前显著增高,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它以科学合理、真实准确、适用实用的研究资料为支持,提出护理问题,进行护理实证,为患者提供最为合理的护理服务。相关调查发现,循证护理用于异位妊娠患者护理中,可以将先进护理资料与异位妊娠护理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对于患者存在的心理、生理及社会生存问题的有效解决[3]。

我院此次以56例异位妊娠患者为护理对象,为其实施了循证护理,分别在护理前、护理后评定其社会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分值。对比护理前后的分值发现,护理后,三项生活指标的分值均比护理前明显增高,P<0.05。此结果证实,在循证护理实施后,异位妊娠患者的身心健康障碍及社会生存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与其他报道的结果相似[4]。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将循证护理方案应用于异位妊娠患者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存在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问题,提升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使患者健康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文恒.腹腔镜手术治疗45例异位妊娠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14):1276-1277.

[2]杨虹.异位妊娠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现状[J].天津护理.2014,22(2):184-185.

[3]陈凯霞.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3):155-156.

循证护理在肿瘤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篇8

1 方法

1.1 确定问题

疼痛是一种常见现象, 也是一种痛苦的感受, 尤其是在晚期癌症中, 疼痛发生率较高。癌性疼痛影响病人生理、心理功能, 并使病人焦虑、抑郁和自杀意念增加。应用循证护理对癌性疼痛病人进行深层次护理, 可帮助其减轻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使护理人员在癌痛控制中发挥独特积极的作用。通过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 根据临床经验及通过动态搜集病人症状和体征, 提出了导致肿瘤疼痛护理后效果不明显的原因。

1.2 查阅有关资料

根据提出的问题查询相关资料, 通过查询发现导致肿瘤疼痛护理后效果不明显的原因。病人意念排斥, 不能正确认识三阶梯止痛疗法, 认为使用止痛药基本是到了晚期, 能够忍住就不使用。不能够配合按时用药,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有85%的病人用药不规范, 如没有按时用药。在用药过程中痛阈升高, 因个体因素使病人用药效果下降。家属对病人关怀不够, 导致病人发生疼痛后缺乏自我护理。

1.3 评价相关实证, 制订并实施疼痛护理计划

对上述所有相关的资料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获得最佳实证, 并与以往的护理经验, 病人及家属的个体需要相结合, 制订有关计划:①向病人详细介绍三阶梯止痛疗法, 介绍成功实例, 消除不正确认识, 正确引导用药。②做好日常用药观察, 服药到口, 告知用药不规范的危害性, 并观察药后效果, 给予对症施护, 及时发现疼痛加重, 给予增加药物剂量。③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 教会正确的减轻疼痛的方法, 鼓励、关心、安慰病人。

2 结果

实施循证护理后, 晚期肿瘤疼痛控制率明显增高。

3 讨论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 能最大限度满足护士及家属的需求。循证护理是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 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证据, 然后就这些证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临床运用性、广泛性等进行批判性评价, 挑选出最佳证据, 解决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2]。此外, 循证护理指导护理过程, 其要求不仅仅是在原护理理论指导下的常规护理, 而且还要在循证护理的指导下进行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升华。护士通过寻找科研证据, 查阅大量专业相关资料也可促进专业知识的更新。

参考文献

[1]王斌全, 李洁.循证护理的发展[J].护理研究, 2007, 21 (5A) :1221-1222

上一篇:自助选择下一篇:企业环境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