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方法措施

2024-09-22

护理方法措施(精选12篇)

护理方法措施 篇1

摘要:目的 研究针对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改进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 分析总结42例患者的常规、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护理体会, 并针对不足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结果 4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其治疗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肌酐、尿素氮分别为 (2.7±1.1) g/L、 (26.7±4.1) g/L、 (58.5±4.7) g/L、 (5.6±1.5) mmol/L、 (90.4±5.7) mmol/L。与住院前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除常规护理外, 改进护理措施, 即同时进行心理、行为、饮食方面的护理能够使患者有效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护理,改进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 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占90%以上。患者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 即临床上出现大量的蛋白尿, 每天≥3.5g, 高脂血症, 身体水肿, 血浆蛋白低, ≤30g/L。部分病重患者甚至会出现浆膜腔积液和无尿现象[1]。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 需引起重视。临床上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将会协助治疗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针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 使护理工作进一步完善, 笔者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 分析总结其护理体会和改进措施, 报道如下。

1 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 其中男23例, 女19例, 年龄22~69岁, 平均年龄 (38.7±10.6) 岁, 病程5个月~7年, 平均病程 (4.0±0.9) 年,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5例, 占83.3%,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7例, 占16.7%。42例患者中37例患者出现蛋白尿, 10例患者出现严重水肿现象, 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31例高血压, 10例高血脂症, 12例恶心乏力, 1例出现胸腔积液, 42例患者平均24h蛋白尿 (5.9±3.3) g/L, 血浆白蛋白平均 (22.1±3.5) g/L。

2 护理措施

2.1 常规护理措施

保证患者入住环境整洁、舒适, 确保每日至少通风两次, 每次20min左右, 每周进行一次紫外线消毒, 防止病菌感染。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 根据医嘱应用激素、利尿剂、扩容剂等, 并每日定时观察患者各项生理指标, 及时与患者的主治医师沟通患者情况。

2.2 改进护理措施

2.2.1 心理护理措施

一般住院患者都会对医院有陌生感和抗拒感, 所以首先要打造温馨的治疗环境, 消除或减少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抗拒等不良情绪。其次, 要积极耐心的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 同时每日定时与其沟通, 以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和问题, 并及时解决。并且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其主治医师的经验丰富, 减少其心理负担, 以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平时多为患者讲一些积极配合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例,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战胜病魔的信心。

2.2.2 行为护理措施

向患者介绍不良生活习惯为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建议其采取健康的作息时间, 并尽量协助其完成。告知患者注意多休息, 可以从事较轻的体力劳动, 但必须注意劳逸结合, 严禁劳累, 注意天气变化, 及时增减衣物, 防止感冒, 从而加重病情。对于严重水肿的患者叮嘱其一定要卧床休息, 并保证病床的柔软、舒适性, 防止皮肤溃烂而造成感染[2]。

2.2.3 饮食护理措施

建议患者采取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 少吃如动物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多摄取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如牛肉、鱼、虾等, 以缓解低蛋白血症, 从而改善患者贫血的症状, 并且有利于减轻水肿情况。对于水肿情况严重的患者, 要严格控制其饮食中盐分和水分的摄取, 确保每日摄入的盐分≤2g。同时每日注意多摄取高纤维素的食物, 以保证营养均衡, 禁食刺激性食物, 少食豆类等劣质蛋白食物。

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 利用 (平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 利用t检验和χ2检验计算P值,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4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其治疗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肌酐、尿素氮分别为 (2.7±1.1) g/L、 (26.7±4.1) g/L、 (58.5±4.7) g/L、 (5.6±1.5) mmol/L、 (90.4±5.7) mmol/L。其具体各项住院前后指标对比如下, 见表1, P<0.05。

4 讨论

肾病综合征患者会出现“三高一低”的症状, 且病情不稳易反复, 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和痛苦。以往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仅采取常规治疗, 我院目前采取护理改进措施, 对患者进行除常规护理外的心理、行为、饮食护理措施, 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使其更加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 并从日常生活习惯方面保持健康的作息时间, 正确的饮食, 有利于疾病的治疗[3],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国玲, 杨凤蕊, 徐衍, 等.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肾病综合征并发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7) :1591-1592.

[2]梁超凤, 梁珊.临床护理路径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运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1 (6) :874-875.

[3]温月, 邓正旭, 李菁, 等.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形成预测因素及护理对策[J].西部医学, 2011, 24 (2) :412-413.

护理方法措施 篇2

(朱玉珍,熊佳欣)

P1:出血---与自身疾病有关

I1:遵医嘱对症止血,做好用药指导。

I2:指导家属在饮食方面少时粗糙饮食,以免诱发出血。保持衣物的清洁舒适整洁。

I3: 观察大便的量,状,性质及其颜色,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

P2:疼痛---与疾病有关

I1:遵医嘱对症用药,指导患者按时口服止痛药,并说明其重要性。

I2:多于患者沟通,加强心理支持,教会患者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I3:让家属积极参与对患者的护理照顾,增强病人的信心。P3:有感染的危险---与安置PICC导管有关

I1:定时更换PICC敷料,严格消毒。

I2:仔细观察穿刺点,询问患者安置导管肢体的情况。P4:有意外受伤的危险---有病情有关

I1:加床挡保护患者的安全,以避免患者坠落。

I2:遵医嘱24小时陪护。

I3:加强巡视,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做好交接班。P5:自理能力缺陷---与疾病加重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有关

I1: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加强基础护理,落实晨晚间护理。

I2:勤翻身Q2h翻身,向家属进行健康宣教。P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I1:做好病人的饮食指导,鼓励病人少食多餐,多饮水,食清淡食物。

I2:必要时给予以静脉补充营养。P7:焦虑---与担心疾病有关

I1: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心理支持。

I2: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正确指导病人。

I3:给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提供心理支持。P8: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I1: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好健康宣教。

护理方法措施 篇3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ICU;护理

随着现代社会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高血压的人群越来越多[1], 高血压脑出血是晚期原发性高血压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该并发症发病率高,病死率较高,死亡率高达50.0%~67.7%[2],幸存者中很大一部分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严重者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3]。做好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及降低致残率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7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53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方法进行总结,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或者MRI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标准《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要点》中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46~86岁,平均年龄(63.28±10.46)岁。

2 护理方法

2. 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创造安静的住院环境 嘈杂的住院环境会引起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情绪上的烦恼与不安,导致大脑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起再次出血。因此,在对ICU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神志清楚的患者,操作时做到走路、说话、操作及关门等“四轻”。另外,在脑出血的急性期杜绝探视,限制陪护时间,以便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下卧床休息。

2.2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呼吸、脉搏、神志及瞳孔的变化 神志是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昏迷加重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增快、呼吸不规则、病侧瞳孔散大或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这提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能出现脑疝,随时有生命危险,立即报告医生并紧急处理。如果患者各种反射消失则提示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如果患者双侧瞳孔散大则提示病情危急。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注意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呼吸、脉搏、神志及瞳孔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3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不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的多少,病情的轻重,患者均绝对卧床休息4~6周,头抬高30°,避免不良刺激影响患者情绪,避免搬动患者。

2.4 保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大小便通畅 由于长期卧床及饮食少等原因,常有便秘、尿潴留或尿失禁现象。大便不畅时,可给予开塞露、甘油灌肠剂、番泻叶及肠清茶等保持大便通畅。尿失禁时,严格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管,同时观察尿液颜色、质及量。

2.5 严格交接班制度 高血压脑出血由于有再次出血的可能, 所以在护理工作中,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到当班护理人员熟悉所有患者的病情,与接班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告知下班护理人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本班工作中出现的情况,保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与巡视及时到位。

2.6 注意饮食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半有咀嚼或者吞咽困难,因此,缓慢进食及进水,必要时行鼻饲,以免误吸。饮食结构上,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流汁食物。对鼻饲的患者,进食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少量多餐,每隔2小时给食,每次用量不超过200ml,当进食时感受到高阻力时,检查原因,不可一味强力注入,同时应该严格限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钠盐的摄入,以低盐、低胆固醇饮食为主。

2.7 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并发症 加强球?麻痹、肺功能差及长期卧床患者的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严格无菌操作,对留置导尿时间长的患者,每天用0.32%庆大霉素500ml膀胱冲洗。保持床铺干燥、平整,定时翻身,主动及被动活动关节,及时更换受污染床单,防止褥疮的发生。安装床挡,必要时使用保护带对患者进行约束,防止患者坠床或者摔伤。

3 结果

经过上述护理措施,53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45例患者好转出院,病情恶化5例自动出院,死亡3例,治愈好转率为84.91%。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经过上述护理措施,53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45例患者好转出院,病情恶化5例自动出院,死亡3例,治愈好转率为84.91%。这说明我们的护理措施是有效的、成功的。这提示:我们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延长患者的生命,减少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葛錫泳,胡一河.苏州市居民脑卒中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11):77-79.

[2] 张群飞.临床观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效果[J].中外医疗.2011,26:79.

[3] 冯丽娜,冯振翼,纪爱兵.脑卒中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价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1):170-171.

[4]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

护理方法措施 篇4

1 加强对整体护理理论的认识

长期以来, 护理工作的侧重点停留在打针发药, 认为“发药才是治疗”导致临床护理人员注重专业技能, 忽视文化素质;规范程度较高, 个性发展偏弱的现象。虽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大医院开展整体护理, 责任制护理, 但由于理念没有更新, 将整体护理理论与方法看成一种现成的东西, 只要拿来照搬就行了, 并没有认识到这种理论的实际意义, 因而只在记录表格方面做了一些变动, 实际进行的是功能制护理。认识到这一点, 我院护理部加强了对各级人员的学习教育, 使其真正了解整体护理的实质, 充分认识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并努力实现专业能力与素质教育的并行提高。

2 培养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2.1 素质的概念

素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简而言之, 是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作用的品格修养, 功能或发展的身心素质。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具有独立从事护理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 具有独立思考, 评判思维能力的创新型的护理人员。

2.2 从护理队伍新生力量的选择培训上下手

近两年, 我院领导提出提高护理质量应从新生力量的选择和培训上下手。选择护士限于本质, 有无耐心, 是否具备履行护理职责所需要的可靠及负责任的个人特质和具有对团队的有效运作做出贡献的人际及群体才能, 在此基础上, 为其提供富有挑战性, 具有满足感, 和谐温暖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培训及事业发展的机会。使刚刚步出校门的低年资护士能够尽快地提高理论实践能力, 按照护理程序的科学工作方式, 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

2.3 竞争上岗, 按层次使用

在护理人员的使用上, 做到按层次使用。现有护士长均通过竞争上岗, 在年龄结构, 学历层次, 职称资格, 开创精神等方面择优录用, 使护士长具备更全面和较高的综合管理素质, 能更有效地实施管理才能, 使科室工作更具活力。在护士长的领导下, 选拔配备思想行为端正, 临床经验丰富, 护理操作娴熟的不同年资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各项专业技术由浅入深由不同年资的护士分别负责, 让不同职级的护理人员从事不同层次的护理工作, 使各年资护士都有用武之地, 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4 提高护士素质应注意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2.4.1 提高业务能力

护理人员应不断用新知识充实头脑, 具有丰富的知识, 过硬的业务技术, 才能更好地实施医生对患者的各项治疗计划。我院共有护理人员80名, 80%是中专毕业生, 20%是高中毕业生。其中, 60%分别参加了大专、函授、成人教育等, 取得了高等学历, 在临床上起到了骨干作用。我院护理部要求各个科室每周晨会至少提问两次, 每季度业务考试一次, 技术考核一次。因此, 对患者实施护理时都能得心应手。2.4.2加强修养, 培养医德加强医学伦理的学习, 加强“以患者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意识, 使护理人员了解医德对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个人修养, 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2.5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2.5.1 搞好医患关系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应仪表端庄, 言谈举止大方, 处处以患者为中心想事情并付诸于行动, 为患者提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护理, 使患者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疗。

2.5.2 搞好与患者家属的关系

护士不仅要注意与患者的关系, 还要注意与患者家属交往的技巧,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

3 全面质量管理在现代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3.1 建立与健全护理质量保证和改进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美国质量管理协会专家J.M, Juran提出的。建立与健全护理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基础, 它包括组织结构, 资源与程序。组建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用委员制的管理模式, 让更多的护理骨干参与全院护理质量管理, 群策群力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与薄弱点。全方位, 全过程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 可以及时发现影响护理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 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3.2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

环节质量管理又称为过程质量管理。过程管理注重于通过过程控制事项, 防非预期结果的出现, 强调预防为主, 把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控制在每一个环节之中。

3.3 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工作是具有较强技术性、服务性、与人密切接触的医疗工作。高质量的护理为保障患者安全, 挽救患者生命, 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做好全程服务是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3.4 持续质量改进的观点

3.4.1 在TQM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了持续质量改进的观

点, 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 (JCAHO) 将持续质量改进定义为:实现一个新水准运作的程序, 而且质量是超前水平的, 其目标是向服务对象提供高质, 高效, 经济的服务。

3.4.2 新时期护理质量管理将置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基础上:

提出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遵循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在实际护理质量管理中, 应用PDCA循环是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基本办法。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简单重复, 而是不断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强调在原有质量管理基础上, 不断定位新的标准, 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中。

摘要:目的持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培养高素质强适应的护理队伍, 重视全面质量管理在现代化管理中的应用, 实现从以往质量保证 (QA) 向持续质量改进 (CQZ) 转变。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 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使其在住院期间感到心情舒畅, 有安全感, 顺利接受治疗。结论提高护理质量就要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 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护理人员, 才能正确有效的将护理程序理论用于临床工作和护理管理中, 才能使护理程序发挥更大的效能, 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

晨间护理和晚间护理的措施 篇5

一、晨间护理

晨间护理应于清晨诊疗工作前完成。

(一)目的1.使患者清洁舒适,预防并发症;2.保持床单位、病室整洁、舒适、美观;3.观察和了解病情;4.进行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满足身心需要。

(二)护理内容

1.问候病人。

2.协助病人排便、留取标本,更换引流管。

3.协助进行口腔护理、洗脸、洗手,梳头,翻身,检查皮肤受压情况,50%乙醇按摩。

4.床铺整理,需要时更换床单。

5.注意观察病情,了解病人睡眠情况。

6.进行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酌情开窗通风。患者的生活护理,观察病情。

二、晚间护理

(一)目的1.保持病室安静和空气流通;观察病情;使患者清洁舒适,易于入睡。

2.皮肤的观察。

(二)内容

1.协助排便,口腔护理、洗脸、洗手,帮助梳头,清洁会阴。

2.帮助患者变换卧位。

3.整理床铺,必要时增加毛毯或盖被。

4.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护理方法措施 篇6

【关键词】初次人工流产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50-01

人工流产是作为计划生育失败后的补救措施,现在大多在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短,痛苦小,但从人身生理结构来说,任何时期终止妊娠都是违反生理规律的,它对子宫内膜和宫颈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初次妊娠妇女更加会出现恐惧、焦虑情绪,由于对手术不了解,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术后的恢复。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9-2013年孕早期人工流产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初次怀孕妇女,年龄在18~26岁之间,孕周5~9周,B超检查都是正常的宫内妊娠。

2 常见的护理问题

2.1心理问题 通常初次怀孕的人群,她们多数较年轻,考虑个人隐私问题,处于怀孕的不知所措中,情绪大起大落。加之对手术不了解,害怕影响以后再次怀孕等不良心理。

2.2宫颈内口较紧。在工作中有一些初孕妇宫颈内口较紧,导致术中对宫颈的过度牵拉、扩张等机械性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增强,引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人工流产综合征。有的甚至无法手术。

3 护理措施:

3.1 術前宣教护理 对于前来行人工流产的孕妇,医护人员要从手术者的利益出发,围绕每个孕妇的不同心态,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尊重她们的隐私,治疗的时候要拉上围帘,给患者一个私人空间,减轻心理负担和压力,取得受术者的信任与合作。给与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回答她们的疑问,使她们明白人工流产是小手术,消除恐惧心理。对行无痛人流的患者嘱咐其术前禁食水4~6小时。

3.2 宫颈松弛护理 手术前3小时宫颈后穹隆放米索前列腺醇一粒,可以软化宫颈。或在人工流产扩宫前用2%利多卡因5ml稀释到1%分别在宫颈3,9点位置,距宫颈外缘1mm处(刺入约1.5cm抽吸无回血后)各注射2ml左右,分别以两根长棉签蘸取剩余液体,分两次轻轻插入宫颈内口处,3~5分钟取出棉签.此时宫口以完全松弛,可行流产术[1]。

3.3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陌生的环境和手术仪器会产生压迫感和紧张感。此时护士要温和的安慰鼓励患者,用双手握住患者的手,给予心理支持,同时可以和患者聊一些轻松的话题或者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手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吸出物及出血量的情况。术中出血一般在5ml左右,如出血量增多,应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缩宫剂的应用[2]。

3.4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帮助患者穿好衣服,无痛人流者由于麻醉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消散,护士要告之家属,手术顺利完成,让其家属放心.并嘱咐家属看护好患者,防止坠床[3]。护士仍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以及出血情况.患者苏醒后,告之有少量出血,及轻微痛是正常现象。

3.5 出院指导 嘱其术后注意休息,适当补充营养,术后一月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出血超过10天应及时就诊。采取有效避孕措施,以防再次怀孕。

4 结果

90例患者均达到了无恐惧,无人流综合征,无后遗症的效果.术中宫颈松弛良好,术后随访无宫颈粘连.病人满意度100%。

5 体会

优质个性化的护理可以舒缓初次人工流产的患者的情绪,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身心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促进了术后更好的恢复.作为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还要有心理学知识,更好的与病人沟通。本着以人为本的治疗护理理念,对所有患者尽心尽力.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侯立苹.利多卡因宫颈麻醉在人流中的应用. [J]健康大视野.2013.21.18.

[2]颜贵琼.无痛人流术的护理与体会. [J]临床护理.2013.7.

护理方法措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的100例患者均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 其中男50例, 占50%, 女50例, 占50%, 年龄54~77岁, 平均年龄 (69.34±2.5) 岁。其中30例为慢性冠心病患者, 12例心绞痛患者, 1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2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0例心律失常患者。其中48例患者伴发高血压病患者, 24例为高脂血症患者, 13例糖尿病患者, 10例患者伴支气管炎哮喘患者, 3例伴有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2例伴有脑血管疾病。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 具体如下。

1.2.1 通过思想的转变更新服务理念

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 对护理要求也日益提高, “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心内科的应用, 使这一重要使命牢记在护理人员心中, 他们处处关心患者, 同情患者, 通过诚恳的态度、贴心的语言耐心的与每一位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倾听患者的苦衷, 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同时耐心的向患者讲解各项操作的目的, 以使患者紧密合作。此外, 对患者的详细资料等要重点掌握, 以此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1.2.2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及素质

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技术与新项目在护理中的引进, 对护理技术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给护理人员带来压力的同时, 也增加了护理中的风险。因此应通过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以使其掌握更高的护理知识。每天通过晨会提问、每周举办业务课程等形式, 时护理人员掌握更全面的护理知识, 如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等。同时, 也要提高护理人员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全面的分析能力等。作为心内科的护理人员, 在掌握心内科疾病的基础上, 还要熟练操作各种仪器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 做到抢救过程中得心应手。此外, 护理人员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提高护理质量。

1.2.3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医患关系不和谐是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 应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学习,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等, 并针对特殊案例进行学习和讲解, 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并总结护理措施中的不足, 在保护自身权利的同时, 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等, 提高护理防范意识。

1.2.4 严格把握心内科的用药特殊性

心内科的给药方案较为复杂、再加上药物品种繁多、用药过程复杂等, 极易发生药物滥用现象, 进而引发不良后果的发生。因此, 护理人员应积极学习心内科的用药知识, 避免因药物错服、漏服而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此外, 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药物的毒副反应, 对服药过程中的主要事项也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告知。护理人员应能及时处理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 用药前做好准备, 严格执行药物的适应证与紧急增, 正确执行医嘱、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1.2.5 建立护理诊断

鉴于心内科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 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建立护理诊断, 以免遗漏潜在的护理漏洞, 并指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实施护理措施。

2 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00例患者, 94例患者满意, 占94%, 有6例患者对护理不满意, 占6%。其中1例对护士的巡视频率和质量情况不满意, 2例对护士与医师的配合情况不满意, 2例对手术环境卫生不满意, 1例对护理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不满意。无1例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

3 结论

心内科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性疾病, 由于患者的年龄较高、病情较重、症状复杂等特点,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旦治疗或护理中存在问题,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并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3,4]。因此, 如何心内科的护理管理是临床工作的重点, 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有更专业的护理知识, 同时在护理过程中, 在确保安全性护理模式的前提下, 应树立人性化的护理观念, 积极提高护理水平, 减少护理差错, 比较医疗纠纷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本文对我院2009年至2011年在我院治疗并给予护理方法改进的心内科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00例患者, 94例患者满意, 占94%, 有6例患者对护理不满意, 占6%。综上所述, 心内科通过改进护理方法, 取得了很高的患者满意度,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对心内科患者护理方法改进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对我院2009年至2011年在我院治疗并给予护理方法改进的心内科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并对不满意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00例患者, 94例患者满意, 占94%, 有6例患者对护理不满意, 占6%。其中1例对护士的巡视频率和质量情况不满意, 2例对护士与医师的配合情况不满意, 2例对手术环境卫生不满意, 1例对护理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不满意。无1例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结论 心内科通过改进护理方法, 取得了很高的患者满意度,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改进,分析

参考文献

[1]崔顺姬.心内科患者护理方法改进措施分析[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2) :617.

[2]张智敏.256例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改进与效果[J].医药前沿, 2012, 2 (16) :201-202.

[3]关艳霞.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改进与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5) :955-957.

[4]郑凤.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 (下旬刊) , 2012, 3 (6) :142-143.

护理方法措施 篇8

关键词:颅脑外科,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

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在外力作用下所引起的损伤,交通事故、大型机修操作等都容易造成颅脑损伤[1]。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成分异常的血凝块在患者深静脉系统内形成,是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深静脉血栓很容易导致患者残疾,更严重者会引起脑栓塞或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发现和护理深静脉血栓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重视。为了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与护理方法对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分析其临床使用和推广的价值,特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88例颅脑外科患者开展研究,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颅脑外科患者88例,男47例(53.4%),女41例(46.6%)。年龄37~80(平均58.5)岁。所有患者中脑水肿20例(22.7%),颅脑损伤22例(25%),硬膜外伤15例(17.1%),脑震荡31例(35.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施控制饮食、用药护理和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和方法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预见性护理措施:(1)护理评估:患者在院卧床期间,护理人员需临床指导患者家属正确按摩有功能障碍的肢体;对患者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进行评估,对患者和家属开展安全教育,控制饮食,重点关注高危患者。(2)早期锻炼:护理人员在术前应保持患者的下肢抬高,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锻炼,术后要指导患者进行主动与被动肢体功能锻炼,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3)抗凝护理:颅脑外科患者由于其特殊性极易形成血栓,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关注患者的皮肤弹性、湿度和一天的尿量,对于处在高血凝状态的患者,护理人员遵循医嘱进行输血等措施稀释血液的粘稠度[3]。(4)关注临床表现:肢体肿胀、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升高等是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类似症状。(2)预见性护理方法:(1)基础护理:发现已经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应立即将肢体抬高,停止热敷和按摩;为减少脑栓塞和肺栓塞的发生,告知患者尽量避免深呼吸、翻身等动作,同时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请求配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关注并使用仪器测量。(2)溶栓护理:对已经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护理人员预先了解患者的出血情况;在溶栓期间,为防止发生再出血,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观察,对患者的凝血时间进行检测,检查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3)脑栓塞和肺栓塞的护理:配合医生对出现脑栓塞和肺栓塞的患者进行抢救,遵医嘱进行用药和生命体征的检查。

1.3 诊断方法

临床上有三种方法可对患者是否形成静脉血栓进行诊断[4],具体方法如下:(1)通过对患者实施无创且迅速的D-2聚体检测来确诊;(2)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测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峰值来确诊;(3)静脉造影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顺行造影,使静脉成像,从而确定血栓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

1.4 疗效判断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出现肢体肿胀、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升高等临床症状,经过超声多普勒检测显示血流平均速度和峰值异常,血栓形成;无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经过超声多普勒检测显示血流平均速度和峰值正常,无血栓形成。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5%,对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1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31.8%,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颅脑损伤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脑震荡是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脑水肿是常见的继发性脑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5]。颅脑损伤会导致患者昏迷、卧床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医学水平的限制,现阶段仍没有有效的方法彻底治愈颅脑损伤,因此对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深静脉血栓是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25例会有此并发症[6]。预见性护理是指在病证发生之前采取护理措施预防,提早发现、提早治疗,掌握了正确的治疗时机,提高了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有报道表明,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防止颅脑外科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拉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联系,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增强患者对病情好转的信心。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5%,对照组为31.8%,观察组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颅脑外科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与护理方法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春媛.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5):1181-1182.

[2]周玉华,许燕杏,朱蔚仪,等.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799-801.

[3]张梅香.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6):90-92.

[4]江伟玲.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148-2149.

[5]刘华.循证护理在颅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6):117-118,121.

护理方法措施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抽取本次研究的8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病例,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中男29例, 女15例;年龄18~75岁, 平均42.7岁;干预组中男27例, 女17例;年龄19~77岁, 平均42.2岁。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组间差异 (P>0.05) , 可进行科学性的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在术后恢复期实施护理;干预组:采用中医护理措施在术后恢复期实施护理, 主要措施: (1) 饮食: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中医调节, 对机体所需营养进行补充, 对早期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医学理论认为, 肾主骨, 故在饮食护理的过程应该特别注意补肾。在虎吼可以应用肉桂、桃仁、枸杞等中药为患者煮粥, 如患者在术后出现气血虚症状,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用当归和黄芪。如患者在术后出现脾胃情况不佳表现, 应保证饮食不要过于油腻。 (2) 皮肤: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情况, 尤其应该注意血运情况和颜色, 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按摩, 也可根据患者情况配合中医针灸和理疗方式进行治疗, 避免肌肉萎缩。 (3) 功能训练:术后早期就可以开始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训练的基本原则为由简单到复杂, 由被动到主动。功能锻炼可以使患者局部肿胀现象得以消除, 避免萎缩等并发症现象的处理。配合针灸和理疗治疗, 对患者的康复可以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根据患者所处恢复时期进行针对性指导, 在术后早期以被动锻炼及简单的关节活动为主, 幅度应该尽量小一些, 恢复中期阶段以主动锻炼和关节屈伸锻炼为主, 幅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强, 并使针灸、理疗次数增多, 恢复晚期应加强锻炼, 进行简单活动, 恢复生活能力。功能锻炼可避免并发症, 促进骨愈合, 是骨折恢复期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耐心的指导[2]。对两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

1.3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 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 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 P<0.05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 统计学意义明显。

2 结果

2.1 住院治疗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 (10.46±2.07) d和 (7.31±1.68) d, 住院治疗组间比较组间差异显著 (P<0.05)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 (65.92±8.41) d和 (42.85±7.48) d, 骨折愈合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详见表1。

2.2 术后不良反应和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恢复期有12例出现不良反应, 有34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干预组患者在手术后恢复期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 有42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期不良反应和护理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详见表2。

3 体会

中医学理论认为, 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和自然界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故在对骨折患者实施术后恢复期护理的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对患者机体功能的整体性进行针对性调节。对骨折术后恢复期患者实施护理的一种重点是功能锻炼, 中医学方法完全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 通过对患者在术后恢复期进行适当的按摩、针灸、理疗, 对骨折的愈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避免出现肌肉萎缩现象[3]。

摘要:目的 对应用中医护理措施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在术后恢复期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8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病例,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期实施护理;采用中医护理措施对干预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期实施护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中医护理措施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在术后恢复期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中医护理措施,骨折,术后恢复期

参考文献

[1]孙小琼.骨折术后恢复期的中医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 2010, 9 (2) :57-58.

[2]尹梅君.浅谈骨折患者的中医饮食调护[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8 (12) :139-140.

护理方法措施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2011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该院经剖宫产术分娩且发生新生儿窒息的218例患儿, 其中男112例, 女106例;孕周35~42周, 平均 (40.2±1.3) 周;体重1500~5500 g, 平均 (3520±180) g。所有患儿均于出生后1 min经Apgar评分评估窒息程度, 其中轻度窒息 (5~7分) 173例, 重度窒息 (0~4分) 45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9例,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新生儿复苏方案 (ABCDE复苏方案) 予以抢救及护理配合, A:尽量吸净呼吸道粘液;B:建立呼吸, 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 保证足够心排出量;D:药物治疗;E:评价。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积极的抢救复苏及护理配合措施, 具体操作如下:

1.2.1 保温护理

窒息新生儿娩出后, 快速Apgar评分评估窒息程度, 并为预防热量丢失而增加需氧量及代谢率增高, 待需剪短脐带后立即将预热好的毛巾擦干患儿身体上的羊水及血迹, 并放置于预热好的辐射式抢救台, 在36~37℃恒温下予以复苏抢救, 以防治热量散失。待患儿稳定后转入培育暖箱内, 维持体温36.5℃左右, 以降低患儿新陈代谢, 减轻耗氧量[2]。

1.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清理患儿口腔、鼻腔内的黏液、羊水、胎粪及分泌物, 在患儿鼻梁部向下颏适当用力将羊水挤出, 再反复挤压胸廓促使肺内残留液体排除, 并吸引器或吸球简单地将口腔及鼻腔内的黏液吸出, 采用吸痰管将患儿咽部内的黏液等异物吸出, 并在喉镜下清理气管口、气管内的黏液, 对黏液等异物较多者可采用电动低负压吸引器, 负压不超过13.3 Kpa, 每次吸引不超过10 s, 必要时迅速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3]。

1.2.3 迅速建立呼吸

轻拍患儿双足足底, 或抬起双足轻拍背部, 促进患儿建立自主呼吸, 窒息严重者需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及人工辅助呼吸, 面罩给氧时注意给氧浓度, 对心率低于100次/min者, 需将患儿肩下放置一软毛巾, 使肩部提高2~3 cm, 使咽部、喉部及气管保持一条直线, 以开放气道, 再采用气囊面罩正压给氧通气, 必要时协助麻醉医师行气管插管持续正压呼吸, 若经上述复苏抢救及护理干预后, 心率仍低于60次/min, 则需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频率80~100次/min, 若心率仍持续减弱, 需加压给氧配合1:3胸外心脏按压, 待心率恢复至100次/min, 但患儿尚不能自主呼吸, 则仍需1:1胸外心脏按压, 同时间断给氧, 直至患者能自主呼吸, 且呼吸平稳, 肤色红润[4]。

1.2.4 药物支持护理

经上述处理后, 患儿心率仍未达到100次/min以上, 则需立即做好纠正酸中毒处理, 可遵医嘱给予5%碳酸氢钠、纳洛酮, 扩容、抗休克;对持续心动过缓, 心率持续低于60次/min者, 需遵医嘱给予1:10 000肾上腺素0.01 mg/kg脐静脉注射, 阿托品0.03 mg/kg肌注辅助抢救, 对听不到心音或心跳停止者立即给予1:10 000肾上腺素0.01 mg/kg心内注射;若因麻醉药物诱导致使呼吸抑制者, 需给予纳洛酮上臀三角肌肌注复苏[5]。

1.2.5复苏后护理

经抢救复苏后的患儿, 需持续给予温箱保暖, 并密切观察患儿的肤色、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有无异常改变, 并观察四肢肌张力及经外界刺激后的神经反射情况, 必要时于出生后1 h、2 h再进行Apgar评分, 待肤色红润、呼吸平稳后, 停止人工辅助呼吸, 但需做好再次插管准备, 同时, 积极预防窒息诱发的并发症, 如呼吸窘迫综合征、缺氧性脑病、心衰等, 并适当延长首次母乳喂养时间, 若母乳喂养中发生呛咳, 可经鼻饲喂养母乳[6]。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1 min、10 min的Apgar评分, 并不同时间段的复苏成功率, 同时记录不同时间段复苏患儿的神经适应能力 (NACS) 。

1.4 效果评定

(1)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 4~7分为轻度窒息, 8~10分为正常[7];

(2) 复苏成功的指征:参照《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中复苏成功的相关标准, 新生儿肤色红润, 呼吸45~60次/min, 心率100~120次/min, 经外界刺激后神经反射正常, 且四肢肌张力良好[8]。

(3) 神经适应能力 (NACS) 评定参照Claudine新生儿评分标准, 共有20项神经适应能力项目, 每个项目0~2分, 总分40分, 以总分>35分为正常新生儿[9]。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复苏前后Apgar评分比较

两组经不同抢救及护理措施, 两组患儿娩出10 min的Apgar评分均得以提高, P<0.05;其中观察组娩出10 min的Apgar评分较高,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注:与娩出1 min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复苏成功率观察

两组患儿均复苏成功, 总复苏成功率均为100%, 但观察组5 min内复苏成功者相对较多, 占66.1%。见表2。

注:P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不同时间段复苏患儿的NACS评分

两组5 min内复苏患儿的NACS评分均较>5 min复苏患儿NACS评分高, 同组间不同时间NA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同组间, 与>5 min复苏患儿NACS评分比较, △P<0.05。

3 讨论

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较复杂, 主要有宫内窘迫、胎儿过大、脐带绕颈、过期妊娠、羊水过少、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不良、高龄产妇等因素, 另外, 剖宫产术中常因缺乏产道对新生儿胸廓的挤压力, 致使气道内液体不能有效挤出, 而潴留于气道内, 增加气道阻力, 影响通气换气功能, 进而易于剖宫产术中诱发新生儿窒息[10~11]。若抢救不及时或复苏操作不当, 常可伴发脑缺氧、酸中毒, 危及患儿生命安全, 即使复苏成功, 预后也多不良, 因此加强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复苏及护理配合尤为重要[12~13]。

对新生儿窒息患儿复苏抢救中, 首先需做好保暖措施, 低温状态下常增加患儿机体耗氧量, 加重缺氧症状, 并增加机体代谢率, 分解脂肪产热, 因而需注重患儿保暖护理管理, 减少热量散发[14]。保持呼吸道通畅和迅速建立呼吸是复苏成功的前提, 分析是由于新生儿窒息的本质是机体缺氧, 因而需在胎儿娩出后在最短时间内, 应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 建立有效呼吸循环, 以恢复氧供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关键[15]。由于新生儿窒息4 min内是复苏最佳时间段, 因而需短时间内清除口、鼻腔内及气道内的异物, 以有效打开气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 给予足底及背部触觉刺激, 加快建立自主呼吸, 对重度窒息患儿进行气管插管, 以改善新生儿缺氧状态;密切监测心率, 并根据心率情况正确给氧、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抢救。新生儿窒息发生后, 常因缺氧, 致使机体碳酸增多, 易诱发酸中毒, 因而需遵医嘱给予5%碳酸氢钠、纳洛酮纠酸治疗, 不但可扩容、抗休克, 而且还可有效改善血流灌注, 利于患者早期恢复自主呼吸;对于心率较低、心动过缓者, 遵医嘱及时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 以增快心率, 利于复苏抢救[16~17]。待患儿复苏成功后, 仍需加强保温, 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同时指导产妇正确喂养, 以促进患儿及早恢复[18]。

该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经不同抢救及护理措施, 两组患儿娩出10 min的Apgar评分均得以提高, 其中观察组娩出10 min的Apgar评分较高。结果表明, 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护理配合, 有助于提高患儿复苏。另据该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儿均复苏成功, 总复苏成功率均为100%, 但观察组5 min内复苏成功者相对较多, 占66.1%, 且5 min内复苏成功患儿的NACS评分相较于复苏时间5~15 min者的NACS评分高, 结果提示, 强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护理配合, 有助于短时间内促使患儿复苏, 且复苏时间越快, 患儿NACS评分越高, 临床预后质量越高。

综上所述, 在剖宫产术中, 在加强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复苏抢救的同时, 需加强抢救护理配合, 以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 降低死亡率, 减少并发症, 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究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近年在该院产科经剖宫产分娩发生新生儿窒息的218例患儿分组予以不同复苏抢救及护理配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娩出10 min的Apgar评分均得以提高 (P<0.05) , 其中观察组娩出10 min的Apgar评分较高, P<0.05;两组患儿均复苏成功, 总复苏成功率均为100%, 但观察组5 min内复苏成功者相对较多, 占66.1%;两组5 min内复苏患儿的NACS评分均较>5 min复苏患儿NACS评分高, 同组间不同时间NA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 在加强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复苏抢救的同时, 需加强抢救护理配合, 以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 降低死亡率, 减少并发症, 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奶牛产后护理六措施 篇11

1. 保持牛体和圈舍清洁干净

奶牛产后要及时擦净臀部、外阴和后肢,清除、更换产房的垫草,保持圈舍清洁干燥。牛舍每周用聚维酮碘或生石灰消毒1次。

2. 及时给奶牛补水

分娩过程中奶牛损失了大量的水分,所以产后一定要及时补水。一般在产后1小时左右给奶牛饮温开水、红糖麸皮水或者麸皮汤,可在麸皮汤中加入少量的食盐以提高适口性,注意不要给奶牛饮用冷水。

3. 保证奶牛安静休息

奶牛产后身体比较虚弱,机体抵抗力下降,此时尽量让奶牛安静休息,注意防寒、防潮、防贼风,预防感冒。

4. 加强奶牛饲喂管理

奶牛产后1~3天要喂给优质、易消化的青干草或其他粗饲料,从产后第四天开始添加精饲料,添加量要由少到多,到产后1周时精饲料喂量可恢复到正常饲喂量。在供给精饲料的同时要保证优质青干草和青绿多汁饲料的供给,以促进乳汁的分泌。

5. 做好奶牛乳房护理

用温水或消毒液清洗奶牛乳房,并检查乳房有无异常。如果发现有奶孔闭塞、乳房发炎、乳汁过多等情况,可以用“蒲公英散”(主要成分蒲公英、金银花、连翘、丝瓜络、通草、芙蓉叶、浙贝母、大青叶、当归等)对奶牛进行治疗,每次300克,每天1次,连用6~7天。

6. 保持奶牛适当运动

一般情况下,奶牛产后0.5~3小时可排出胎衣,产后3~5天内可排净恶露,所以,产后3~4天内每隔2~3小时就应让其站起哺乳1次,这样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如果胎衣、恶露排出异常,可以用“益母生化散”(主要成分益母草、当归、桃仁、干姜、甘草等)对奶牛进行治疗,每次250~350克,每天1次,连用5~6天。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行唐县兽医防疫站 邮编:050600)

护理方法措施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76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8例。对照组男23例, 女15例;平均年龄 (32.6士6.7) 岁;受伤类型:意外骨折13例, 阑尾炎9例, 烧伤5例, 高空坠落伤5例, 腹腔疾病4例, 锐器刺伤2例, 。观察组男20例, 女18例;平均年龄 (33.4士7.2) 岁;受伤类型:意外骨折15例, 阑尾炎8例, 烧伤6例, 高空坠落伤4例, 腹腔疾病4例, 锐器刺伤1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受伤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麻醉, 给予监测血压、心电图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相关措施, 具体如下: (1) 持续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随时做好突发状况的预防及相关准备工作, 对于昏迷、病情极危患者密切观测心、脑等重要器官病发迹象, 及时建立气道并保证其通畅; (2)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 应针对患者的个人心理状态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 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3) 适当注射营养素, 提高机体免疫力, 对于病情已基本稳定患者可给予高营养流质食物, 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此外, 对于长期昏迷状态患者可鼻饲补充营养。以两周为1个疗程, 两组均观察2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1) 临床疗效: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生理功能均恢复;好转:生理功能基本恢复,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临床症状及生理功能均未能恢复, 甚至更严重[4,5,6]。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 (2) 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差5个等级, 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例数) /总例数×100%。 (3) 生活质量评分:应用QOL自测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 共8个项目, 每项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7,8]。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 高于对照组的73.68%,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330, P=0.027) , 见表1。

例 (%)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 高于对照组的68.4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8.760, P=0.008) , 见表3。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 强化基础护理, 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 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患者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 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 控制服务成本, 制定方便措施, 简化工作流程, 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例 (%)

多项研究表明, 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症状和心理压力, 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9,10,11,12,13,14]。急诊外伤患者起病急, 治疗时间紧迫, 患者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 易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15,16,17]。因此, 治疗过程中应配合相应的优质护理措施, 注重患者心理变化, 鼓励其配合治疗,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 对急诊外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 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18,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为94.74%, 均高于对照组的73.68%和68.42% (P<0.05) , 进一步表明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可显著改善急诊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对改善医护患关系起积极促进作用。此外, 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几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优质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对改善医护患关系亦有积极促进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急诊外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相关措施,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 高于对照组的73.68%,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 高于对照组的68.4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上一篇:错误连接下一篇:麻醉药品的管理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