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

2024-12-08

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精选11篇)

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 篇1

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新护理理念,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1]。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循证护理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2]。为了观察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的疗效,笔者对本院140例手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和传统护理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40例手术患者随即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8例,年龄为47~72岁,平均为55.2岁;手术种类,普外科手术20例,骨科手术13例,妇科手术12例,胸外科手术15例,泌尿科手术10例。观察组7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为48~71岁,平均为51.3岁;手术种类,普外科手术18例,骨科手术11例,妇科手术15例,胸外科手术14例,泌尿科手术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根据每例手术的种类和疾病情况进行传统的手术护理,观察组根据每例手术的种类和疾病情况进行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护理质量、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工作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临床护理分析。

1.3 循证护理方法

术前对患者手术的种类、疾病情况及身体状况进行详细了解、评估,并查阅相关资料,制定符合患者自身情况的针对性护理方案及协作方案。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护理方案对每例患者的手术室综合衔接也按照循证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力求最佳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在术前与患者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将疾病及手术相关情况告知患者,使患者对自身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对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要正面引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术后,针对患者术后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的心理状况,制定针对性的循证护理方法,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1.4 评价标准

护理质量主要通过对手术的顺利度,患者的配合度,术中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术前术后访视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工作效率的评估主要包括手术过程中衔接是否顺利,手术中是否有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等[3]。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分为良好,一般,差三级。满意度则分为满意,不满意两级。并发症将有出血、感染以及其他的并发症的归为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正态资料用(χ—±s)表示,连续性变量采用双侧t检验,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的疗效,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医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护理新观念、新理念和一种工作方法[4]。它主要是护理人员应用现有的科研理论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选用最适合的护理路径,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5]。手术室护理不同于病房护理,它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手术室护理想要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各方面的状态就要依靠循证护理方法,制定最为合适的护理方法[6]。从上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通过循证护理方法对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其护理质量、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工作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手术室中能够指导护理人员将已查阅的研究资料和科研证据,与临床经验和患者需求相结合,做出有效、科学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的疗效分析。方法 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14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工作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护理质量、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工作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减少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循证护理,传统护理,手术室,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波.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1):184.

[2]李巧梅,晏爱云,张贤仿,等.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激励机制需求及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1):858-859.

[3]胡雁.正确认识循证护理推动护理实践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714-717.

[4]汤海燕,傅红飞,寿月清.舒适护理在急诊外科手术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29):24-25.

[5]张静.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0):120-121.

[6]杨杰.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116.

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 篇2

南溪县人民医院内科王琼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应用循证护理现状,进一步发现问题,探讨对策。方法:对宜宾市二级及以上的医院的10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循证护理的知晓现状,知晓途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践循证护理的阻碍因素等。结果:宜宾市在职护士循证护理知晓现状及实践现状不尽人意。结论:循证护理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力普及循证护理知识,更新观念,调查护士工作,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循证护理护理人员知晓度

循证护理学(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临床学科。10余年来,循证护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尽管我国的护理科学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循证护理使我国的护士与全世界的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有效地开展循证护理工作,提高整个护理队伍的素养,本文对宜宾市的循证护理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宜宾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在职护士(不含学习护士)。

1.2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1-5),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医院级别等;(2)处理临床问题采用的方法及阅读文献的情况;(3)循证护理知晓度、知晓途径;(4)阻碍循证护理开展的主要因素等。

1.3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本次调查共120份问卷采用随机发放,经过必要的解释说明后填写,回收有效问卷101份, 回收率为84.1%.应用SP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结果

2.1被调查护士的一般情况

被调查者中,工作时间10年及以上41人,5年至9年16人,5年以下44人;从事临床护理93人,护理管理7人,护理研究1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88人;二级医院52人,三级医院49人;学历以中专21人,大专64人,本科及以上16人,等等。

2.2护理人员对EBN的认知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循证护理学。被调查者对循证护理学的认知情况在学历、职称方面存在差异(P0.05)。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护理人员和中级职称的护理人员知晓度较高。

表1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知晓度比较(n=101)

循证护理知晓度文化程度职称

中专大专以上初级中级

了解较多22058一般了解42493仅知道概念426101没有接触过1110641

合计21808813X2=18.18P〈0.05

X2=47.47P〈0.05

2.3阻碍循证护理开展的主要原因有:观念尚未更新;缺乏相关知识;没有行政支持和时间(见表2)。

表2阻碍循证护理开展的主要的原因(n=56)

开展阻碍循证护文化程度职称职务

理的主要原因

中专大专及以上初级中级护士护士长及以上

观念未更新519204190

缺乏相关知识323224250

缺乏时间123025

没有行政支持032132

2.4护理人员处理临床问题的程序和方法及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医学科研信息的情况

被调查人员中,有98%的护理人员表示工作中遇到过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护理人员在处理临床问题的方法,情况是:(1)向有经验的其他护士咨询占88.1%;(2)向医生咨询占76.2%;(3)查阅教科书占72.3%;翻阅期刊杂志占51.5%;其他如上网查询等占39.6%。

调查结果表示,护理人员处理临床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情况是:依靠个人经验的占22.8%;查阅书籍的占14.9%;请教其他有经验的护士的占12.9%;查阅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寻找反映病人效果的临床研究成果的占4.0%。

2.5被调查者对循证护理的态度

知晓循证护理的护士有56人,对循证护理的态度不一。仅有40.6%的人认为很有必要;有14.9%的护理人员认为无所谓;其他的护理人员认为根本没有必要。3讨论

EBN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可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护理措施,是EBN的真正含义。其核心就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病人服务。它使传统狭义经验主义护理模式转变为依据科学研究的新理念护理。

3.1开展循证护理的意义

在我国开展“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研究发展,提高护理学术水平和临床护理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EBN使传

统的护理模式向依据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转变。EBN与整体护理一样,均为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但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循证护理借助于循证医学中的系统评价,更科学系统地评价病人的实际情况,对病人的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种族、健康情况、家庭史以及医疗条件等进行全面考虑,这可使护理人员根据病人所处的不同健康状态提供特定服务,从而使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和利用。而研究工作为个体化服务提供了准确的理论指导。②强调以证据为基础,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判断力。EBN是遵循证据的护理,“依据最好的证据为病人实施最好的护理”是EBN的核心,遵循的证据是科研成果、临床经验以病人的需求三者的有机结合体。③更强调病人的参与意识,为法律问题提供保护依据。EBN强调在进行护理决策中,必须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使病人充分享有知情同意权。EBN过程是严格以事实为依据的,在法律规范日趋完善和病人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EBN是临床护理人员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利证据。④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EBN注重的是充足的资料和准确的判断力,因此,EBN对病人评估判断的过程中,要求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理解力以及精湛的工作技能。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知识。只有具备了以上的基本素质,才能收集到充足的临床资料,挖掘病人潜在的信息,以发现潜在问题,有利于判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2.1循证护理知晓现状及实践现状不尽人意

调查显示循证护理知识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接近一半的护理人员对此一无所知。仅仅有55.4%的被调查者通过杂志、网络、会议等途径有所了解,但对其概念、中心内容并不清楚,其中学历、职称较高的护士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多,学习主动性较好,但即便如此也仅有少数的被调查护士对循证护理知识了解较多,多数护士还缺乏相关知识。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宜宾市二级以上医院的护理人员,他们都有很多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而且调查表显示:100%的被调查人员均表示有必要接受继续教育,这充分说明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较好。但也仅有55.14%的人对循证护理有所了解,其他在更下级医院或社区的护理人员对EBN的了解也许会更少。

3.2.2护士采用传统的方法处理临床问题,不能在临床实践中

充分应用现代医学科研信息

在被调查的护士中,能够查阅医学文献检索数据的仅有4%,而回答在为病人做护理诊断、解决护理问题时,能够准确应用最好研究证据的护士占41.6%。这一前后矛盾说明很多护士并不明白什么是最优的科学依据。调查结果显示有88.1%的护士在有困难时向有经验的护士请教,76.2%的护士向医生咨询,72.3%的护士查阅教科书,51.5%的翻阅杂志,39.6%的选择网上查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要推行循证护理还需付出很大的努力。

3.2.3护士对开展循证护理的态度不够积极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0.6%的被调查护士认为很有必要开展循证护理,14.9%认为无所谓。其中23.8%的护士认为观念还未更新,25.7%的护士认为自己缺乏相关知识。

3.3启示

加强在职培训、充实护理教育内容是推行循证护理的技术保证,实践循证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然而,我国护理人员的整体学历太低,绝大多数在职护士是通过业余学习获得文凭,没有受到系统的高等教育,基础知识不牢固。因此,有必要在学校护理教育中加设循证护理相关课程和加强在职护士的培训。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培养在职护士主动学习的习惯,经常查阅文献,及时更新知识。同时,医院领导重视、组织院内业务学习是促使在职护士更新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调查护士工作、争取行政支持。各级领导应充分重视,首先调整护士工作,减少护士工作中简单的机械劳动及非护理工作,把一些可以由护理工人代替的工作交给护理工人去做,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护理管理部门应定期派护士出去参加各种学习班、进修班等,医院在政策上应给予支持,例如:提高在职护理人员学习期间各种福利待遇等。

建立循证护理研究机构是促使循证护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1997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建立了我国首家循证医学研究中心,而循证护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一定的学术基础,合作氛围,协作网络,而且需要丰富的资料来源,并有实践验证过程。在此基础上,在宜宾市开展循证护理势在必行。但由于护士工作的繁重性和护

士的整体素质不高决定了循证护理在我国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需要广大的护理人员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艳,殷磊。循证护理学—-科学指导护理实践的方法[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8): 577~579

[2]刘建平,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J].医学与哲学,1999,20(10):4

[3]张明,李幼平,沈彬,循证医学与外科临床[J].中华外科杂志,2001,(2):166

[4]张应天,临床医学中的循证医学[J]临床外科杂志,2001,(1):56

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 篇3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108-02

剖宫产是治疗难产及抢救胎儿生命的重要而常见的手术,若发生感染影响切口愈合,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又增加医患矛盾,加强手术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循证护理指通过网络及数据库利用相应的关键词检索有关文献,寻找有关的各种护理措施及其相应的支持证据,对这些证据真实性、实用性、科学性进行分析评价,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1]。手术护理改进项目是一组美国国家质量管理机构共同制定和监督执行的,是全国手术护理质量规范和标准的改进。目标是使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25%[2]。手术护理改进项目的每一个指标,都是技术专家花费大量的时间,通过科研来保证每项措施是完全以临床证据为基础来建立的。以此为依据改进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痛苦。我科对2012年6月至12月收治的572例剖宫产术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改进的循证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6~12月,我科共收治分娩产妇910例,其中行剖宫产术572例,本组女性20~40岁,其中胎膜早破60例,头盆不称30例,妊娠合并高血压病70例,羊水过少26例,活跃期停滞42例,胎儿宫内窘迫126例,高龄初产58例,持续性枕后位36例,瘢痕子宫84例,社会因素32例,胎位异常8例,运用改进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切口甲级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

2 循证护理的应用

2.1 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时间 ①分析:手术后抗感染失败大多是因为抗生素给予太晚所致,发现手术感染率最低的是在手术切开皮肤前1h给予抗生素。②护理措施:对于剖宫产手术患者,为了保证胎儿的安全,规定在婴儿断脐后立即由手术室巡回护士静脉给予抗生素。

2.2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①分析:给予预防性抗生素的目标是小风险、高效益,重点是维持血清药物浓度,并且可以涵盖大部分可能由于术中操作带来的污染所引起的细菌感染[3],但手术切口缝合后24h仍给予抗生素并没有额外的益处,还增加了再度感染和耐药性病原菌生长的机会。②护理措施: 术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并做好药物过敏试验,确保患者对所选用的抗生素无过敏史,使用头孢第二代抗生素头孢替唑钠2次/日至术后24h停药,输液时间为每12小时1次,保证维持血清药物浓度在有效水平。

2.3 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 ①分析:高血糖会增加术后的并发症和影响切口愈合。②护理措施:术前常规检测血糖,术后第一天常规复查血常规和血糖,对于贫血和血糖高于正常值的产妇给予及时的处理,以免影响切口愈合。

2.4 手术患者正确的备皮 ①分析:术前备皮对于预防术后感染非常重要,皮肤有大量的病原菌滋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皮肤表面最常见的微生物,也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最常见的细菌[2],手术前剃除毛发可能会由于皮肤上留下小伤口而增加感染的危险,建议使用电动剃刀,备皮时间以尽可能接近皮肤切开时间为标准。②护理措施:预约手术患者在术晨做好备皮,急诊手术以医嘱下达时间为准,接近手术开始时间。备皮时间不超过术前24小时。

2.5 预防尿路系统感染 ①分析:手术后1~2天拔出导尿管。强有力的证据显示,导尿管留置2~10天,患者有26%的机会增加细菌尿,24%的患者有泌尿道感染的症状。②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术中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导尿管应标记插入的时间和日期,做好护理记录和交班,术后24h尽早拔除导尿管,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

2.6 监测体温变化 ①分析:体温的不正常影响切口的愈合,会改变体内的药物代谢,手术室和其他无菌区的温度应保持在20℃~23℃[4]。病房应保持温度在22℃~24℃,相对湿度50%~60%,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②护理措施:术后1级护理,常规监测体温4次/日,回病房后心电监测2小时,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宫缩情况,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观察有无腹胀发生,切口张力是否增加。

2.7 心理护理 ①分析: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手术康复预防感染也起到促进作用。②护理措施: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给予细致的解答和安慰,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技术水平,手术麻醉的安全度,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诚心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服务,获得患者的信任,使各项护理措施落到实处,患者乐于配合。

2.8 预防手术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 ①分析:术后卧床休息,切口疼痛活动减少,可诱发血栓形成。②护理措施: 由于肢体保持在固定位置,容易形成血凝块[5],导致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应督促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

2.9 病房管理 ①分析:病房环境和个人卫生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的危险。②护理措施:摒弃旧的坐月子观念,提倡保持清洁,刷牙,洗头,保护切口的情况下进行全身擦浴,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每日外阴部消毒2次/日,经常更换床单被褥,限制探视人员及家属陪护的数量,病房空气消毒,保持安静整洁。

2.10 有合并症的产妇应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①分析:对于有合并症的产妇应区别对待,术后血压仍高于正常水平的应给予降压措施,对于活跃期停滞,阴道试产时间长,羊水3度浑浊等感染风险高的产妇,应重点观察,遵医嘱延长或增加抗感染药物的用量。②护理措施: 督促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监测血压4次/日,体温偏高,有切口、渗液出现等早期感染迹象的及早通知医生,并根据患者各方面的情况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

3 结果

3.1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改进方法:①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由手术结束回病房后输入改为婴儿断脐后立即给予。②备皮时间由原来的术前一天改为术晨以接近手术开始时间为准。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由原来的术后连用5天,改为应用至术后24小时停药。④术后第一天常规检测血常规及血糖,控制在利于伤口愈合的水平。⑤导尿管拔出由术后第一天拔出改为尽早拔出,不超过24小时为准。⑥注意体温及环境温度的控制。

3.2 治疗结果 运用改进的护理措施,572例剖宫产术患者术后腹部横切口满5天拆线,全部切口甲级愈合,临床治愈出院。

4 讨论

腹膜外剖宫产术属于2类清洁手术,切口感染延期愈合率为0.8%, 通过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改进,572例剖宫产术全部切口甲级愈合,未发生感染,不但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周期,循证护理还提高了护士的理论水平,掌握各项护理措施实施方法的科学依据,能更好的与患者沟通,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青,钱美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循证护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 1179-1182.

[2]周青.关于美国手术护理改进项目的评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 981-982.

[3]李军,郑安华.剖宫产术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0): 521-523.

[4]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0-213.

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 篇4

关键词:手术室,循证护理,常规护理,效果

循证护理 (Evdencc based nursing, EBN) 是由循证医学 (EBM) 理论发展而出现的护理学理念, 是一种新型临床护理观念和方法。其含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 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 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 结合三者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1]”。其核心理念是强调运用证据,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EBN区别于其他单凭临床经验、直觉、惯例及未经验证的理论, 在制定护理程序时, 是慎重地、准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护理方式。文献报告[2]认为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较常规护理, 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更为显著。2012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手术室对择期手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 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手术患者172例, 其中, 男98例, 女74例;年龄13~76岁, 平均年龄 (53.6±10.2) 岁;所有患者均为择期手术者, 包括:普外科手术47例, 骨科手术41例, 泌尿外科手术21例, 妇产科手术36例, 胸外科手术19例, 其他手术8例;麻醉方式:复合麻醉89例, 全身麻醉62例, 局部麻醉21例。将本组172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采用循证护理模式, 对照组86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手术类型进行相应的手术准备, 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 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同时协助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做好细节及应急处理。

1.2.2 观察组:

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即术前对患者的手术流程、环节等细化方案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评估, 并将两方面的评估结果进行结合, 同时着重就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问题, 并将提出的护理问题按照循证理论查阅既往相关文献证实, 如相关成功护理的案例、经验等, 找到最适合的护理方式解决, 并结合整体护理、常规护理的优势与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临床经验及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定在手术室护理细节和衔接上具有统一化、个体化的最佳护理模式。此外注意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 以减少不良情绪对机体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 使其能够较好地配合手术治疗。

1.3 评价标准[3,4]

手术前1d及术后1d, 分别对两组手术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及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医患满意度调查评分并比较。

1.3.1 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的评价。

自拟评分量表分值为0~100分, 积分>90分为优良;70~90分为一般;<70分为尚待改进。护理质量评分内容包括:手术顺利度、配合度、术中护理效果及术前、后护理效果;工作效率评分内容包括:手术环节衔接、手术时间及术中无谓的耗时、并发症预防方面。

1.3.2医患满意度调查。

患者满意度评定:根据患者对护理工作肯定及认可程度设定选项为满意或不满意。医师满意度评定:根据医师对手术及手术室护理效率的评价及认可程度设定选项为满意或不满意。

1.3.3 患者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评分。

主要针对患者表现突出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 (抑郁、焦虑、偏执及人际敏感) 每个项目均可单独评估, 以2分为基线分值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此项负情绪。<2分表示患者不存在此项负情绪, 分值越低, 情况越好;>2分说明存在此项负情绪, 分值越高, 负情绪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 数据用 (±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工作效率及医患满意度的评价比较

观察组在护理质量评分、工作效率评分及医患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心理因子评分比较

手术后1d观察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反应心理状态的各项因子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结果见表2。

注:手术后1d两组比较均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 其中出血1例, 其他1例, 发生率2.33%;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 其中感染1例, 出血2例, 其他1例, 发生率4.6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有别于病房护理, 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时间较短, 对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临床经验、手术配合及护理质量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同时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方面的满足也很高, 因此, 护理方式的选择是影响患者手术质量及各方面状态的重要因素[5]。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 提出问题, 寻找实证, 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其中, 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是实施循证护理的三要素[6]。将这3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 护理质量才能提高。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质量提高不可缺少的因素。循证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 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本出发点, 注重行为统一化及患者护理个体化的最佳护理模式。

本文以循证护理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照研究, 其结果显示: (1) 观察组 (循证护理模式) 在护理质量评分、工作效率评分及医患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常规护理模式) ,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循证护理模式在此方面优势明显; (2) 术后1d观察组反应患者心理状态的各项因子评分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与循证护理对于整个护理细节的完善和实施预防性措施有关。总之, 循证护理可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工作效率, 改善护理质量, 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充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医患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较常规护理优势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晓红, 朱劲松, 袁琳.对循证护理学现状与发展方向的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12A) :38-39.

[2]王西玲, 边寰, 王宇, 等.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 16 (9) :1533-1534.

[3]王虹.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8 (2) :149-151.

[4]李慧卿, 廖先梅, 叶伟标.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2) :35-37.

[5]谢小玲, 刘涛, 祝妍华, 等.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7) :158-159.

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 篇5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研理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其核心是强调证据,要求在严格的科学证明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由于老年人重要器官出现不同程度退化性病变,消化吸收,应激代償,修复、愈合等功能低下,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衰老的机体接受手术打击、手术创伤时患者产生一种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这种不良反应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削弱肌体的免疫力,使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降低,对手术造成一定的危险,不利于术后的康复,这就增加了老年外科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为了使老年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手术患者的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

1病例资料

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对389例老年外科手术实施了循证护理。其中男218例,女171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1.7岁,普通外科手术181例,骨科97例,泌尿外科111例。

2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

老年患者的心理:孤独心理、退化心理、自尊心理、恐惧心理、老年患者术前的异常心理变化、紧张恐惧心理、悲观忧郁心理、寂寞心理、猜疑心理、不合群、抗拒心理。

3术前准备

3.1术前访视。①护士应该穿着洁白、干净、合体的工作服,并保持衣着整齐,面部略施淡妆,足穿软跟平底鞋。仪表文雅端正,面带微笑,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给老年病人留下文静可信赖的第一印象。②术前一日探视患者、参加术前讨论,熟悉手术的步骤及特殊物品的准备。阅读病历及护理记录,充分了解患者各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等手术方面信息。正确估计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并详细交代术前患者该做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3.2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身体、心理状况及对手术的需求。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告知病人术前不同的心理状况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术前的简单步骤,及对未来生活的影响,麻醉的原理、步骤,用药及其安全性,介绍手术室环境及麻醉师、护师、主刀医师。手术后可能会遇到的痛苦与不适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方法,术后镇痛剂的使用原则及利弊,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最好是正在住院处于康复中的患者,让其自己去和病友交谈,树立成功的信心,教会缓解焦虑、抑郁和术后切口疼痛的放松方法,做好对家属的教育,以得到帮助和支持。

3.3与病人交谈中,针对恐惧心理、疑虑心理、悲观心理、急躁心理、思亲心理等,尽可能多使用安慰性语言,它能使患者不安和消极情绪稳定下来。对患者、家属提出有关诊断、治疗当中的问题进行解释,尽量使用保护性语言,能使患者避免不良刺激。因患者多敏感,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易造成误解,讲话时要谨慎,适当、适度。

4术中护理

4.1护士接病人入室时应面带微笑地向他们热情问好,和病人亲切交谈,热情问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在手术开始前,由于患者身体可能比较裸露要随时注意盖好被子并将室温调至20—26度,当手术区消毒后未铺无菌巾前,消毒液会蒸发散热,要及时铺无菌巾,以免患者体温下降,手术开始后,再调节室温伞20-22度,待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就应将室温再次提高至24—26度有利于麻醉苏醒。

4.2正确的手术体位,可使术野显露良好,防止神经、肢体等意外损伤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因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摆好体位,关节突出部位应垫以海棉垫、凹陷部位要垫软枕,保持身体各部位着力均匀,严密观察骨突出部位皮肤,防止皮肤及神经损伤,用麻醉后患者知觉减退或丧失,肌肉松驰,保护性反射消失,如果体位摆放不当,可能导致呼吸和循环等生理功能紊乱。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严密观察患者体位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3由于老年人触觉、冷热觉降低,对冷热刺激的调节性差,在输入大量液体时,巡刚护士可将所输液在不改变其成份的情况下,通过恒温器将液体加温至36度后输入,其他还应积极主动采取各种保温措施,防治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4.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除手术疾病本身外,同时伴有各种病征,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使病情更加复杂,处理困难,术中如稍有疏忽,则可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要加强术中伴随病的观察护理,一旦出现异常改变应及时处理,同时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避免增加心脏负荷。

5术后护理

5.1手术完毕后,由巡回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生共同配合将患者平稳移至推车,动作要轻柔缓慢,因体位改变可影响颅内压及血压变化,保持患者各种引流管通畅并妥善固定,保护患者安全。

5.2针对术后病人关心的问题,手术结束后疼痛带来的各种忧虑心理,病人回病房后恰当地告知手术情况,有使用镇痛泵者交待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5.3鼓励家人多陪伴,使老年患者感到家人的关心及爱护,同时指导老年患者如何去解决各种问题,帮他们逐渐走向康复。

5.4术后2-3d再到病房回访,询问病人康复情况及征求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记录在访视单上。

6讨论

循证护理就是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既是一种规范化的职业行为,又不忽视个体的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患者的护理实践,以客观证据为依据,以临床护理经验为基础,避免了护理操作的盲目性和主观性,使护理活动有证可循,有据可依。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退化对疾病知识掌握少、合并症、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大,护理难度高,对389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收到了很好的护理效果,患者出院时都较满意。

参考文献

[1]马丽,马健.循证护理的研究进展.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313—6314

[2]张石红.围术期患者舒适护理管理.护理学杂志,2005,20(8):53—55

[3]王志红,詹林.老年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

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手术室共开展了2 000台手术, 其中前6个月的循证护理前开展了950台, 后6个月的循证护理后开展1 050台。

1.2 循证护理方法

通过临床实践, 寻找护理实践中的问题, 并将其结构化, 通过检索相关医学文献, 根据寻找到的问题进行文献检索, 找到护理研究方面的实际病例, 对医学文献关于实际病例的实用性, 进行审慎和系统性的评估, 利用最佳证据, 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 从而提高护理水平, 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案, 并通过动态评审, 鉴别其护理效果。

1.3 循证护理措施

1.3.1 循证护理小组

循证护理小组主要由护士长、器械护士, 以及巡回护士组成。该院手术室循证护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2名器械护士, 以及3名巡回护士组成, 其学历分别为3名本科, 3名大专。循证护理小组成员要参加业务素质教育, 接受循证护理知识培训, 掌握有效的循证护理方法, 主要表现在对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术中护理, 以及术后随访等方面, 将手术引起的患者生理和心理的不适情况, 作为循证护理的问题。

1.3.2 查阅文献资料

根据循证护理问题, 在文献数据库中查找相关文献, 选择最佳证据, 并评价其真实性, 以及临床实用性。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结合临床护理经验, 以及进修学习的护理方法, 制定相应的循证护理方案, 并付诸于循证护理措施中[2]。

1.3.3 实施循证护理

加强操作的规范性, 将循证护理观念的精髓融入到手术室的循证护理中, 主动发现患者的问题, 并且批判性地评价相应的科研成果, 吸其精华,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能力, 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权利, 尊重其选择, 同时, 还需要结合医院或者科室的经济效益;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 通过多种方式普及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 增加循证护理的相关培训, 使其掌握科学寻找证据、利用证据的方法, 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知识和业务操作能力, 在临床证据更好地应用到护理实践中, 提高整体护理水平[3];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查阅相关的成功护理病例, 并结合护理经验, 根据循证护理的各个步骤, 提出循证护理的问题, 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并以科学为依据, 执行相应的循证护理;严格的循证护理考核标准, 也是修正循证护理的准绳[4]。根据该院的实际情况, 指定相应的护理质量评估量表, 对护理质量进行相应评分。该护理质量评估量表总分为100分, 最低为0分, 由资深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 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2011年7月—2012年07月期间, 该院手术室共开展了2 000台手术, 前6个月的循证护理前开展了950台, 后6个月的循证护理后开展1 050台, 对循证护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 以及差错发生率等指标, 进行观察和比较。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 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与循证护理前相比, 循证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升高,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伴随循证医学, 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观念, 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审慎, 并利用检索到的文献资料为基础,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 以及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 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5]。

该研究中, 与循证护理前相比, 循证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升高,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而言之, 手术室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 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够掌握查询证据, 对其进行科学性评估, 并利用科研证据,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经验, 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 提高手术室整理的护理素质。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7月期间, 该院手术室共开展了2000台手术, 其中前6个月的循证护理前开展了950台, 后6六个月的循证护理后开展1050台, 对循证护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 以及差错发生率等指标, 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循证护理前相比, 循证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升高,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通过循证护理, 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够针对性, 做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 提高手术室整理的护理素质。

关键词:循证护理,手术室,整体护理,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永杰.循证护理在基层医院手术室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13 (7) :84-85.

[2]王红.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7) :4139-4140.

[3]王虹.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8 (2) :149-150.

[4]许萍.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24 (6) :196-197.

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10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 平均分为2个组, 50例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方式, 其中男29例, 女21例, 年龄为20~72岁, 平均年龄为52.6岁, 为观察组;另外50例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方式, 其中男30例, 女20例, 年龄为22~68岁, 平均年龄为49.4岁, 标记为对照组。此次研究均经过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下进行, 在上报医院获得批准后方进行。2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及文化差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巡回护士于患者手术前3d指导患者洗浴, 减少皮表菌落数。术前1d进行备皮, 确保手术部位无毛发与皮屑影响缝合, 注意不可造成患者皮肤破损, 降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可为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 交代术前注意事项, 如:术前12 h不可进食进饮, 避免术后并发症的产生。询问了解病患基本情况取得配合, 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及特殊情况, 给患者进行适当心理护理, 减轻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情绪, 建立起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信任, 以方便患者能更好配合术中需要, 增加手术的成功率[2]。手术当日医护人员应对手术室温度、消毒合格率、湿度等进行评估。患者入手术室内后护理人员可进行术前心理护理使患者以轻松信任的状态进行手术。建立静脉通路、为患者摆好术中体位、配合麻醉医师进行麻醉操作、麻醉起效后通知主治医师可进行手术。也可在麻醉操作进行后轻声安抚患者使其感到鼓励, 减少紧张情绪, 增加舒适度。术后安全护送患者回病房, 途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管道畅通。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做到患者在手术全程中舒适安全。

1.2.2观察组

在遵循护理方式下进行术中干预, 根据每位手术患者的性格、生活习惯、心理需求、对手术结果的期待值等进行综合评估[3]。将50例患者的问题进行循证理论制定解决方案, 结合手术室各医护人员合理进行分配工作。护理人员应与麻醉医师、主刀医师等做好配合沟通。可通过以往成功手术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制定出合理的手术方案。然后就手术中护理工作进行护理评估, 针对患者临床症状找出处理措施及解决方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术后护理工作效率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手术成功, 无其他并发症;有效:术后患者一切状况良好, 问题得到解决;无效:术后患者问题无解决或加重。

1.4 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数据处理统计SPSS 15.0软件,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表示, P<0.05为统计标准, 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对比情况均有好转, 观察组总效率95.0%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0%高, 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医学模式多元化发展为人类健康带来了突破性改变。护理模式也在不断进步, 循证护理模式在1992年被加拿大MeMaster大学被提出, 提出这种护理模式的就是David Sackertt[4]。该护理理念为现代护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在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中, 与以前机械化护理形态只着重于手术疗效而忽略患者心理需要与病情进展不同, 当今社会本着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在治疗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 使之在最佳状态中配合治疗从而促进患者早日获得康复。

循证护理干预在手术整体操作中进行护理, 可更好解决患者的问题, 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树立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 对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及临床护理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手术室100例手术患者进行分析, 观察组在患者术后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与整体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整体护理与循证护理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50例给予常规术间护理标记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50例为观察组。100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及患者术后满意程度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总效率98%与对照组总效率7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 。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措施, 整体护理与循证护理措施在手术室工作运用中能更好地提高手术后护理工作效率, 患者接受,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整体护理,护理模式,手术室,循证护理

参考文献

[1]欧阳凯明.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 (5) :172-173.

[2]王虹.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8 (2) :149-151.

[3]陈萍.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12, (36) :168, 170.

[4]宋爱胜.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24) :102-104.

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手术室收治的80例各类手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20例;年龄24~59岁, 平均 (39.4±5.8) 岁;观察组中男19例, 女21例;年龄26~54岁, 平均 (38.8±6.1)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普外科手术室护理, 内容如下:巡回护士术前应开展健康知识宣教, 宣讲个人卫生常识、保持合理膳食、日常自我保护等内容, 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手术医护人员相关情况;告知患者注意日常保暖, 以免感冒;多摄入维生素、蛋白以及热量含量较高的食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模式, 方法如下: (1)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以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况, 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将所有调查问卷回收并做评估, 总结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护理需求, 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循证护理程序[2,3]。 (2) 护理人员术前1 d应引导患者熟悉手术室周围环境, 并讲解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操作的大致流程, 避免患者因突然进入手术室而产生陌生感、恐慌感以及孤单感。展示手术以及疾病各类相关图片, 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相关知识, 告知术中患者可能听见声音, 明确这是极为正常的一种情况, 无需恐慌;另外应打印《手术患者术前须知》并向每一位患者发放或宣读, 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疑惑和问题;告知患者术前所选择的麻醉方式、术中配合事项、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意外情况, 提高患者依从性[4]。 (3) 做好术前准备。医护人员术前应对各类手术用物、药品予以细致检查和充分评估, 调适手术室内温度。对于有禁饮禁食、胃肠准备者应明确告知患者应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同时也应做好思想准备, 冷静应对突发状况, 以免手忙脚乱。 (4) 手术结束后的护理。术毕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用温度适宜的盐水擦洗患者身体, 清洁血迹和消毒液, 帮助患者换上整洁衣服并送回病房[5,6]。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改善情况, 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以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估两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不良情绪[7,8]。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两组心理状况评分对比

与手术前相比, 手术后两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评分均有明显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术后焦虑、抑郁心理状况评分改善更为显著,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和表2。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3 讨论

普外科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科室, 其接诊手术患者相对较多, 且手术创伤难以避免地从生理及心理层面对患者产生强烈刺激, 其中不乏不了解自身病情或过度消沉、抑郁、悲伤的患者, 此类患者一旦情绪骤然失衡、崩溃则会对手术成功率以及手术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临床研究发现, 在医院和患者双方达成一致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应对, 有利于手术顺利完成;反之则会降低手术成功率, 甚至影响患者预后[9]。在这之中, 医护人员能否采取高效、合理的护理模式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并以心理护理尤为关键。

循证护理源起于循证医学, 其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体现了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 同时也是传统经验性护理向科学护理转变的必然趋势, 其强调合理、全面分析护理工作相关要素, 并制订出科学、高效的护理计划, 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10]。本次研究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服务, 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焦虑、抑郁心理状况评分改善均更为显著,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普外科手术患者在循证护理模式下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 这更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效果满意, 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手术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梅.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 (6) :729-731.

[2]王凌云, 陈英.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33) :57-58.

[3]钟雅, 郑碧汝, 颜小华, 等.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患者心理和满意度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15, 34 (14) :2183-2184.

[4]杨菊菊.57例普外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和分析[J].北方药学, 2013, 52 (9) :179.

[5]刘望柳.针对性术前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普外科患者焦虑恐惧情绪的影响对比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26) :74-75.

[6]黄丽莉, 郑自群.心理护理二联法对普外科手术应激水平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3) :87-89.

[7]尚华.循证护理对老年普外手术患者症状及自我效能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41 (21) :174.

[8]周秀莲.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围手术期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 2013, 19 (7) :1100-1102.

[9]李娜, 徐长妍.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41 (z1) :106-107.

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30例手术室急诊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有65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征象。其中男68例, 女62例;年龄19~64岁, 平均年龄 (43.6±2.8) 岁。手术类型有:27例实施胃部切除手术, 17例实施胆囊手术, 20例实施阑尾手术, 25例妇产科手术, 30例实施骨折手术, 11例为其他类型手术。所有患者在手术室中均为固定护士进行护理, 各个手术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对比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 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按照手术步骤进行护理, 主要有术前访视, 术前器械准备, 手术协作配合等。

研究组采取循证护理方法予以有效护理。手术前对患者各项指标给予仔细了解, 制订合理护理方案和协作计划, 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设置护理方案过程中, 可以查阅过去具有相关性的成功护理方案和有关经验, 与现实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参照循证护理步骤找出问题, 并予以科学化解决, 和常规护理方法中的各基本操作相结合, 应合理应用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了解以往成功手术案例, 避免其过度焦虑、恐惧的情绪。根据医生要求进行合理配合协作, 确保手术顺利完成。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 手术前后焦虑情况, 护理质量及医生满意度, 环境合格率, 并进行统计对比。

1.3 判定标准

焦虑评价:在手术护理前后对患者实施焦虑评价量表 (SAS) 评分, 量表中涉及20个评价项目, 每项有4级评分, 总分≥50分有焦虑状况, 低于50分无焦虑状况。得分越高显示焦虑程度越高。护理质量评分:按照手术护理质量标准与我院实际情况相结合制订合理的护理质量评价量表, 100分最佳, 最低0分, 由资深护理人员给予评价量分。手术环境合格率:按照手术室标准对所应用的手术室环境实施分值评价, 统计其环境合格率。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循证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要高, 手术后SAS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环境合格率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l所示。

3 讨论

临床手术属于具有创伤性的治疗措施, 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刺激, 很多患者对于自身病情及手术认知能力有限, 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情绪。患者高度紧张会导致手术无法顺利完成, 而且会使自身免疫力降低, 提高手术感染风险。手术室中护理人员并无法长期与患者相接触, 因此急需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护理素质以便能够满足患者需求。应用不同类型护理方法能够影响到患者手术质量及生理心理变化。常规护理措施大多起源于临床经验及逻辑思维, 没有较高的科学理论基础。循证护理属于较为先进的护理方式, 护理人员需应用当前最新、最可靠科学化理论作为基础, 并与患者实际情况及护理人员经验相结合, 制订出最为合理的护理措施, 使护理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现在循证护理被广泛应用到手术实践中, 而且有了较为良好的效果[2]。

在循证护理模式中, 心理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术能够帮助患者消除病变组织或是进行修复损伤的重要诊疗手段, 但由于手术过程也使损伤产生, 此方法具有创伤性, 会使患者从生理上、心理上都出现较为强烈的反应。使其产生紧张恐惧情绪, 例如焦虑、恐惧、绝望等, 还有的会出现代谢紊乱症状, 例如心率速度增加, 血压上升, 需氧提高, 心肌氧供失衡等。患者对手术及麻醉适应性发生变化, 导致手术疗效和术后康复都受到影响。循证护理中, 按照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查找相关资料, 确定患者焦虑、恐惧因素有:认知不够;术前教育不合理;护理方法未结合实际。根据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结合相关临床护理经验、患者实际等, 制定完成护理计划。手术前进行探访工作, 发放患者相关手术知识教育卡片。卡片主要介绍手术室的环境, 手术体位, 过程, 目的, 注意事项等, 使患者能够对手术室有所了解, 避免过于陌生, 保持心态的稳定性及放松性。患者进入手术室需及时给予相关操作的解释, 安慰。麻醉时, 需守护患者旁边使其保持合理体位, 并能够分散其注意力。手术过程中, 巡回护士需一直陪伴在患者身边, 注意其意识及情绪改变情况及时予以判断处理。器械护士需尽可能避免手术器械碰击防止声音造成患者刺激感应。术后随访, 使患者保持正常心态, 尽快恢复健康[3]。

总之,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中效果明显, 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陈江.循证护理在急诊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医学信息, 2010, 3 (4) :2413-2414.

[2]黄素珍, 陈卫珍, 陈丽华等.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 (8) :1632-1632.

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 篇10

关键词:高血压;循证护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65-02

循证护理也叫实证护理,即通过慎重、准确、明智的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依据,结合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与临床经验,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愿望,为其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本研究以116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及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16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5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在41-77岁,平均年龄55.3岁;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2例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3.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布具有均衡性,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循证问题: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高血压疾病认识不足、心理压力大、用药不合理、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2)循证支持:针对上述问题查询文献,查找该领域最科学、最合理的实证,结合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临床经验及实际病情,寻找最合理的护理方案。(3)循证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其不良情绪,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会对其病情发展及康复产生直接影响,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鼓励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强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饮食规律、口味习惯,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遵循“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原则,多进食蔬菜与新鲜水果。运动指导: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为其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等。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自评焦虑抑郁情况等;并测量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健康掌握知识情况及治疗依从性可知,对照组的健康知识合格率为25.93%,观察组为85.4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在坚持运动、控制饮食、遵医服药、依从性满意度等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患者的自评焦虑抑郁比例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其收缩压、舒张压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是指患者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三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临床发病率较高,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提高病死率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高血压无法治愈,只能通过有效的降压治疗控制血压,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是保证降压效果的重要手段。在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及日常生活方式,增加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其自我监护的能力。循证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指标及运动指导,促使患者改变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缓解其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本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均显著优于后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保证血压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13,17(6):1.

[2] 司徒薇薇,汪海娅,徐晓颖,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危险因素[J].上海医学,2013,36(4):346-348.

[3] 胡秋玲.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5,13(2):65-66

循证护理与手术室护理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手术室2013年1月—2013年12月的103例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男28例, 女24例;年龄17岁~73岁 (45.7岁±5.2岁) ;初次手术46例, 有手术史6例;胃切除术6例, 骨折手术7例, 疝修补术5例, 阑尾手术10例, 肠切除术9例, 其他手术15例。对照组男27例, 女24例;年龄16岁~72岁 (46.1岁±4.9岁) ;初次手术45例, 有手术史6例;胃切除术7例, 骨折手术6例, 疝修补术6例, 阑尾手术10例, 肠切除术8例, 其他手术14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 观察组予以循证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1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循证护理小组成员需5名或6名, 其中护士长1名, 器械护士1名或2名, 巡回护士2名或3名。小组成员需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并行专业的循证护理知识培训, 以保证每个成员均掌握有效的循证护理方法。

1.2.1. 2 加强循证护理思想培训

循证护理思想主要内容有主动发现病人问题、积极收集手术相关知识、批判性看待研究成果、积极更新知识水平、尊重病人选择、护理操作需参考经济效益等。医疗机构需积极推行循证护理思想培训, 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循证护理理念, 强化医护人员的循证护理意识。

1.2.1. 3 加强循证护理知识培训

循证护理知识是循证护理工作的基础, 医疗机构需积极展开多形式的循证护理知识宣讲工作, 让护士明确如何科学、有效地寻找证据、利用证据。此外, 循证护理知识培训工作还需传授医学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 以提高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质量。

1.2.1. 4 循证护理模式护理

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详细了解病人各项基本指标, 并结合病人疾病状况和手术选择制订护理方案, 同时参照病人个人意愿或兴趣爱好以及以往的成功案例优化护理方案并加以实行。实行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根据面临的实际问题, 参考相关资料及以往实践经验, 以科学为依据、以理论为根本, 准确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1.2.1. 5 循证护理考评

循证护理考评工作主要通过护理质量评分来完成, 这要求医疗机构优先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循证护理评分体系, 如建立护理质量评价量表等。考评工作需由资深护士完成, 并给予评分。此外, 考评结果还需与医护人员的绩效、职称挂钩, 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循证护理推行的有效性。

1.2.2 观察指标

1.2.2. 1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 评分

采取HAD量表对两组病人手术前和术后3d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评分。量表共14个问题, 其中7个问题评估病人焦虑状态, 7个问题评估病人抑郁状态。无症状:0分~7分;症状可疑:8分~10分;肯定存在症状:11分~21分[4]。

1.2.2. 2 血压、心率测定

分别测定两组病人手术当日清晨静息状态下卧位血压、心率。

1.2.2. 3 护理质量评价

出院前两组病人填写评价表格, 包括器械准备、体位舒适度、穿刺技术、应急能力、服务态度、专业知识6个方面。每项可评价为不满意、尚可、一般、较满意、满意, 分别计1分~5分。

1.2.3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 讨论

循证护理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其是由循证医学引申出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5]。该种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以护理实践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 参考护理专业知识及科研结果、病人需求来完善护理工作、解决护理问题, 最终提高护理效果, 提升病人满意度。美国高级护理实践中心认为循证护理有4个阶段: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循证应用。其中循证问题主要包括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2个部分。实践问题主要指的是医护人员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对护理行为模式的疑问, 如静脉置管封管选用生理盐水和肝素, 特殊人群疼痛干预方法等[6]。理论问题则表现为与护理实践相关的前瞻性理论发展方向。循证支持阶段要求医护人员积极寻求相关实证文献, 用以佐证临床护理决策, 保证护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循证观察阶段要求医护人员设计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并于小范围内加以推行, 以明确循证护理的可行性, 如特殊人群心理护理调查、护理新产品应用评估、病人护理满意度问卷等。在循证应用阶段中医护人员需对前3个阶段的实践结果进行客观的批判性分析, 如设问某某护理方法是否为最佳护理方式, 其证据为何[7]。这种四步骤的循证护理可极大程度提高护理效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手术室内的护理工作较之于其他科室内的护理工作而言更具难度。这主要是手术室内护理工作不但要求医护人员面对病人, 同时还要求医护人员面对医生[8]。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不但需要良好疾病护理知识, 还需掌握相关手术基本流程及手术要点, 这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9]。而循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相互结合的新型护理模式, 其在提高医护人员护理知识、减少医护人员依靠自身经验和直觉来判断的恶习等方面具有极佳效果。此外, 循证护理还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理工作的趣味性得到极大提高, 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随之提高[10]。本次研究中两组病人术后3d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 (P<0.01) ;观察组术后3d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说明循证护理模式下病人心理健康程度显著优于传统护理模式, 这与循证护理的审慎、明确、详尽地总结科研结果、临床经验及病人意愿的实证理念有关。此外,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 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都低于对照组 (P<0.05) 。表明循证护理模式下病人生命体征、机体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循证护理模式更为科学、可靠。与此同时, 观察组病人对各项护理质量内容评价高于对照组 (P<0.05) 。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循证护理模式的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有关, 在这种严谨的指导思想下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可有效改善, 病人满意度也随之上升。

综上所述, 手术室开展循证护理可以改善护理质量, 病人心理健康程度、生命体征情况均得到有效改善, 且病人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唐爱春, 涂燕喜, 郭瑞萍.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3) :101-103.

[2]宋金英.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护理中的实践[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2 (11) :151-152.

[3]刘士娟.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28) :155-156.

[4]陆敏敏.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2) :154-156.

[5]Morrison EE.Complementary therapies:What are the ethics challenges for Kansas nurses[J].The Kansas Nurse, 2007, 82 (5) :184-188.

[6]王显红.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2) :36-37.

[7]Leslie K.New sterile technique recommended practices contain new evidence, illustrations[J].AORN Journal, 2012, 96 (6) :151-155.

[8]侯金兰.循证护理在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09) :1-2.

[9]黄素珍, 陈卫珍, 陈丽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 (8) :144-146.

上一篇:中专护理解剖下一篇:异环磷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