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环磷酰胺(精选6篇)
异环磷酰胺 篇1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抑制,异环磷酰胺
异环磷酰胺为氮芥类烷化剂环磷酰胺的同分异构体, 在体外无活性, 体内对多种移植性肿瘤均有明显抑瘤作用, 用于恶性淋巴瘤、肺癌、肉瘤、乳腺瘤等的治疗, 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泌尿系毒性反应及静脉炎等, 为了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减轻病人痛苦, 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笔者对2005年8月—2006年8月应用异环磷酰胺化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11例进行了全方位护理,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病人, 其中男8例, 女3例, 年龄17岁~46岁, 平均31.5岁;化疗方案中均含异环磷酰胺, 21 d为1个疗程, 每例化疗至少2个疗程, 本组病人均顺利完成全程化疗, 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
1.2 给药方法
1.2.1 方案1
地塞米松6 mg/m2~9 mg/m2口服第1天, 异环磷酰胺1 g/m2溶入500 mL~1 000 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中静脉输注 (第1天、第4天) , 美司钠400 mg分别于用异环磷酰胺时及之后的4 h、8 h各静脉输注1次 (第1天、第4 天) , 顺铂25 mg/m2~30 mg/m2静脉输注 (第1天、第4天) , 依托泊苷100 mg/m2静脉输注 (第1天、第4天) , 昂丹司琼8 mg静脉输注 (第1天、第4天) 。
1.2.2 方案2
异环磷酰胺1.2 g/m2溶入500 mL~1 000 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中静脉输注 (第1天、第5天) , 美司钠400 mg分别用于异环磷酰胺时及之后的4 h、8 h各静脉输注1次 (第1天、第5天) , 米西宁6 mg/m2~8 mg/m2静脉输注第1天, 依托泊苷65 mg/m2静脉输注 (第1天、第5天) , 格雷司琼3 mg静脉输注 (第1天~第5天) 。
2 结果
本组病人中6例采用方案1, 5例采用方案2, 两组病人对毒副反应的反应无明显差别, 通过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及各种护理措施后, 11例中有5例出现骨髓抑制, 其中3例白细胞下降至2.0×109/L, 应用瑞白升血治疗5 d后白细胞升至4.0×109/L, 2例血红蛋白降至80 g/L, 1例血小板降至50×109/L, 但3例病人的血小板、血红蛋白均在2周内自行恢复正常;脱发9例, 多为Ⅱ度、Ⅲ度;胃肠道反应在使用止吐剂预防治疗后较轻, 以Ⅰ度、Ⅱ度为主, 一般都可忍受, 不影响化疗继续进行;使用尿路保护剂美司钠后, 全组无一例出血性膀胱炎及尿路刺激的发生;发生静脉炎2例。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因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病情及治疗反应的不同, 心理反应也各异, 多数表现为忧郁、焦虑、烦躁、悲观、恐惧, 在护理中我们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特征、化疗的各种不良反应, 耐心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化疗的目的及意义, 告知病人该药用药时间长、液体量较多是为了减少异环磷酰胺代谢物对泌尿系统的刺激, 避免病人产生厌烦情绪, 鼓励其说出有关疾病及治疗方面的感受, 认真听取给予满意答复, 及时为其解除痛苦, 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证严格服从并坚持完成全程化疗, 争取最佳治疗效果。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病人学习相关保健知识, 适当活动、看书、听音乐, 以分散对不良反应的注意力。
3.2 骨髓抑制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少数病人可出现血小板下降, 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人血常规, 定时检查血细胞计数, 当白细胞计数降至2.0×109/L时, 给予瑞白200 μg皮下注射, 每日1次, 至白细胞总数升至4.0×109/L, 当白细胞计数低于3.0×109/L时给予预防性的抗感染治疗, 绝对禁止病人与感染源接触, 减少病房陪探视人数, 病人戴口罩, 工作人员有上呼吸道感染者不进入病房, 防止交叉感染;病房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 每次60 min, 定时给予开窗通风并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 采用湿式扫床法。有血小板下降时,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 如牙龈、鼻腔出血、皮肤淤斑、注射后渗血等, 为防止口鼻干裂给予涂抹液状石蜡, 用软毛牙刷刷牙, 每次注射后按压注射部位15 min, 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防止发生外伤。血小板低于200×109/L时给予输血。
3.3 胃肠反应
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旺盛, 因此对化疗药物极为敏感, 虽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出现的时间、程度与病人体质有关, 但大多数在用药后3 h~4 h出现, 为防止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在使用异环磷酰胺前15 min常规给予昂丹司琼8 mg静脉输注或格雷司琼3 mg静脉输注, 反应严重者4 h~6 h后重复给药1次, 用药期间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订饮食计划, 为病人提供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少量多餐, 每次进食后给予清水漱口, 以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 如感到恶心时指导其做到深呼吸及吞咽动作, 待症状缓解后再进食;化疗期间嘱病人大量饮水来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同时促进毒素排出。
3.4 泌尿系毒性反应
由于异环磷酰胺在给药72 h后60%~80%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从尿中排出, 对尿路刺激较大, 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因此, 在用药前常规检查肾功能, 输注异环磷酰胺同时及之后的4 h、8 h分别给予尿路保护剂美司钠400 mg静脉输注;加强水化, 在病人心肺功能允许情况下, 水化液的量为每日2 500 mL~3 000 mL, 同时鼓励病人每日饮水不少于3 000 mL~4 000 mL, 以利药物排出, 为保证肾脏的持续灌注连续输液10 h~12 h, 水化期间护士加强巡视, 监测输液速度, 避免液体输入过快, 同时遵医嘱应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尿频、尿急、尿痛及尿液颜色、性质、量、pH值的变化, 维持尿量每日2 000 mL~3 000 mL, 对于入量已够而尿量少者给予利尿剂 (呋塞米20 mg静脉输注每日1次) 因为尿中的药物浓度需3 d左右才能减少到对膀胱黏膜无损伤的程度, 所以异环磷酰胺应用完毕后应继续大剂量输液3 d, 如发现有血尿等情况及时通知医师采取措施。
3.5 静脉炎
异环磷酰胺对组织刺激大, 易发生静脉炎, 表现为给药静脉压痛、发黑、变硬。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药物用溶液充分稀释后选择较粗的血管缓慢输入, 在给药前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以确定针头在血管内, 选择血管时避开关节处, 从远心端向近心端、由背侧向内侧、左右臂交替使用, 避免重复穿刺同一部位。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如化疗过程中疑有或发生液体外渗应立即停止输入, 由原发部位抽血3 mL~5 mL以去除一部分药液, 抬高渗液侧肢体, 局部给予冷敷以降低化疗药物的活性, 也可配合使用25%硫酸镁湿敷, 再按血管走行外涂美宝烧伤膏或给予局部理疗。
3.6 脱发
化疗前告知病人可能发生脱发, 但化疗停止后可长出新发, 使病人有心理准备, 避免因头发大量脱落甚至秃发而导致精神苦闷, 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 发生脱发后帮助病人挑选使用假发, 以纠正形象紊乱给病人带来的负面情绪, 及时清除脱落的头发, 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化疗前头部放置冰帽, 用药结束后10 min除去可减轻脱发的发生。
4 讨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也是近年来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异环磷酰胺的代谢产物4-羟基异环磷酰胺的抗肿瘤作用强于4-羟基异环磷酰胺, 且激活的异环磷酰胺的烷化活性在血浆中存留较长, 因此, 其抗肿瘤活性强于环磷酰胺, 目前常用于复发性难治性淋巴瘤的挽救治疗, 环磷酰胺与异环磷酰胺无交叉耐药性。本组资料显示异环磷酰胺的毒副反应中脱发较严重, 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症状在采取相应措施得到了有效控制, 静脉炎、泌尿系毒性反应较少发生。由于异环磷酰胺的毒性强且无选择性, 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累及正常组织细胞。因此, 按时、按量、准确给药, 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预防毒副反应发生成为护理的关键, 通过系统化专科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保证化疗的实施, 从而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张艳玲.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致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2, 16 (5) :374-375.
[2]郑岑.PMACE-CBUM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3) :56-57.
[3]谢桂莲, 翼孟菊.异环磷酰胺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4, 10 (3) :181-182.
[4]李芬, 兰琼, 黄建谨.I 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50例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癌症杂志, 2004, 14 (3) :291-292.
[5]张月霞, 何伏虎.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治疗与护理[J].菏泽医专学报, 2002, 14 (2) :81-82.
异环磷酰胺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1997年1月~2005年2月, 收治的骨肉瘤患者中38例采用了DDP+EPI+IFO方案化疗, 现对此3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38例均符合典型骨肉瘤的诊断标准, 经胸部X线检查、CT扫描和骨扫描排除远处转移;其中, 男25例, 女13例, 年龄15~48岁, 中位年龄22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骨肉瘤。病灶的分布涉及原发股骨16例, 胫骨12例, 肱骨6例, 桡骨1例, 腓骨l例。Enneking分期, Ⅱa期5例, Ⅱb期33例。治疗前所有患者行血常规、 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1.2 治疗方法
化疗方案:顺铂 (DDP) 80 mg/m2, 分2d, 加入1000mL生理盐静滴, 充分水化利尿, 并应用昂丹司琼等5 -H T 3受体拮抗剂止吐, 第1~2天;表柔比星 (EPI) 90mg/m2静滴, 第1天;异环磷酰胺 (IFO) 2.0 g/m2/day溶于生理盐水1000ml静滴3~4 h, 同时辅加美司钠 (Mesna) 1.2g/m2, 于IFO用药后0、4和8h时分次静脉注入, 第3~5天。于术前化疗3次和术后化疗3次共6次, 每次间隔四周。
1.3 疗效观察与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化疗前后均行全面检查, 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拍摄胸部X线片及CT扫描, 腹部B超检查或CT扫描。评价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疗效评定采用 (1981年) 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和进展 (PD) , CR+PR为有效。不良反应采用 (1981年) WHO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 ( 0—Ⅳ度) 评价标准进行评定。随访从化疗开始至患者死亡或2010年3月31日止。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 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P<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所纳入的38例患者中, 一例患者因病情进展迅速仅接受了1个疗程术前化疗, 其余病人均按预定方案化疗。38例患者进行所有疗程化疗后, CR10例 (26.32%) , PR14例 ( 36.84% ) , SD11例 (28.95%) , PD3例 (7.89%) , RR ( CR+PR) 63.16% 。
2.2 生存及随访情况
38例患者随访3~5年, 平均4年2个月。19例 (50%) 患者疾病复发, 16例患者死亡。发生肺转移者为13例 (34.21%) , 骨转移3例 (7.89%) 。五年无瘤生存率为42.1% , 总生存率为47.6% 。
2.3 不良反应
38例患者进行了总计226个疗程的DDP+EPI+IFO方案化疗, 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其次是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多于化疗开始6~8d后出现, 以第8天为最严重, 34例患者 (8 9.47%) 出现了血红蛋白的减少 (贫血) , 16例患者 (42.11%) 出现了Ⅲ度以上血红蛋白的减少;27例患者 (71.05%) 出现了Ⅲ~Ⅳ级粒细胞减少, 出现Ⅱ度及以上骨髓抑制者均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 22例患者 (57.89%) 出现了血小板减少, 6例患者 ( 15.79%) 出现了Ⅲ~Ⅳ级血小板减少。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 14例 ( 36.84%) 患者出现Ⅲ~Ⅳ级的恶心, 5例 ( 13.16%) 患者出现Ⅲ~Ⅳ级的呕吐, 均于化疗当天出现, 常规使用5 - HT 3受体阻断剂症状减轻, 化疗结束后反应明显减轻。12例患者 (31.58%) 出现肾功能损伤, 见表1。
3 讨论
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 约占骨原发恶性肿瘤的20%, 青少年多见, 好发于生长活跃的干骺端, 恶性程度高, 远处转移早, 单纯截肢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15%~20%。自20世纪70年代, 随着化疗技术的提高, 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50%~80%, 同时2/3的肢体骨肉瘤患者的病肢可以得到保留[1]。
由于骨肉瘤对放疗相对不敏感, 手术是控制肿瘤原发灶的主要方法, 因此手术结合化疗是目前治疗骨肉瘤的最佳搭配[2]。但骨肉瘤是一种相对耐药的肿瘤, 单药化疗的效果一直不很理想, 而多药联合化疗可以控制处于细胞周期中各期的瘤细胞, 消灭局部或远隔微小瘤灶, 并减少耐药细胞的出现。Bacci等[3]指出合理的联合化疗方案能有效地改善预后, 减少截肢的发生。我院应用大剂量DDP、EPI、IFO, 每次化疗均在5天内集中给药, 在保证足够的剂量强度时, 使3种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产生协同效果, 达到最大限度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每次化疗间隔4周, 以使患者在下次化疗前血象得以充分恢复。由于化疗的主要目标是远处的微小转移, 而不是局部原发灶, 因而化疗必须是全身性的, 以静脉化疗为主, 故本方案所有化疗药物均采用静脉输入。Rosen[4]于1979年提出新辅助化疗概念, 目的是术前及时化疗可杀灭微小转移灶, 避免了因手术时间的耽搁和输血降低机体抵抗力而促进转移灶生长, 最大可能地控制原发灶, 以利于肿瘤局部切除;确定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 调整不敏感者的术后化疗方案, 以提高无瘤生存率。为了避免等待手术和手术后恢复期的耽搁, 更有效地消灭转移灶、控制原发灶、配合手术, 骨肉瘤的化疗已由单纯的术后化疗发展为术前和术后化疗的新辅助化疗。化疗的剂量强度也是决定骨肉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化疗单次剂量下降、间隔时间延长而降低了剂量强度, 其疗效必将下降[5,6]。兰州西固区人民医院遵循多药联合用药原则、新辅助化疗原则和剂量强度原则, 根据骨肉瘤的生物学特征及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制定的大剂量DDP+EPI+IFO联合化疗方案, 辅助手术治疗非转移性骨肉瘤患者共38例, CR10例 (26.32%) , PR14例 (36.84% ) , SD11例 (28.95%) , PD3例 (7.89%) , RR ( CR+PR) 63.16%, 五年无瘤生存率为42.1% , 总生存率为47.6% 。
IFO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作用机制与CTX相同, 但抑瘤活性高于CTX。IFO为CTX的同分异构体, 其结构中CTX的一个氯乙基改接在环内N原子上, 使2个氯乙基间的距离对药物交叉连接肿瘤细胞DNA更有利, 药物进入体内经肝细胞P450细胞色素氧化酶激活, 再与肿瘤细胞DNA发生交叉联结, 阻止DNA复制, 裂解DNA。有研究发现, IFO对骨肉瘤有效, 而且其远期的心脏毒性等化疗不良反应较轻[7]。国外有报道对骨肉瘤患者采用含IFO方案结果显示Ⅲ~Ⅳ级的组织学反应为90%[8]临床研究显示, 其对未经治疗的骨肉瘤单药有效率达31%, 对已用其他药物治疗的骨肉瘤单药有效率达10%左右, 与ADM联合应用, 有效率可提高至40%~60%。临床研究[9]发现, DDP单药对骨肉瘤的总有效率在30%左右, 尽管DDP有明显的肾脏毒性和耳毒性, 但DDP与ADM联合应用可降低DDP用量, 增加疗效。ADM对心脏有较大的毒性, 其衍生物EPI的作用机制和抗肿瘤效应均与ADM相似, 但心脏毒性大大降低, 故本方案选择EPI替代ADM。EPI的主要作用机制是直接嵌入DNA碱基对之间, 干扰转录过程, 阻止mRNA形成。它既抑制DNA的合成, 也抑制RNA的合成, 作用力强, 抗癌谱广。土耳其一项研究[10]应用EPI+DDP+IFO方案对所纳入的94例骨肉瘤儿童患者 (中位年龄13岁) 进行术前和术后各3个周期的化疗, 结果显示5和10年OS率分别为64.7%和62.2%, 5和10年EF率均51.8%, 该研究认为, EPI+DDP+IFO方案对于儿童骨肉瘤, 是一个有效的且耐受良好的化疗方案。
大剂量化疗的毒性反应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本化疗方案中, 化疗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DDP、EPI、IFO均对骨髓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粒细胞, 27例患者 ( 71.05%) 出现了Ⅲ~Ⅳ级粒细胞减少, 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 血小板和红细胞也下降。骨髓抑制出现的时间多在化疗开始后6~8d, 以第8天为最严重。用药期间加强营养, Ⅱ度及以上骨髓抑制者均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骨髓造血,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必要时减量或停药。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呕吐较为常见, 采用5-HT 3受体阻断剂治疗, 增加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同时嘱咐患者注意饮食调节, 化疗期间多进食蛋白质、低脂肪、无刺激而易消化的食物。顺铂具有较大的肾毒性, 可造成肾小管坏死, 因此在化疗同时采用水化措施, 应用利尿剂。12例 (31.58%) 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大剂量IFO的使用容易造成出血性膀胱炎[12], 因为IFO可产生有明显泌尿系毒性反应的代谢产物羟基异环磷酰胺和丙烯醛, 而尿路保护剂Mesna可与之形成稳定无毒的产物, 从而保护了泌尿道粘膜, 并避免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心脏毒性反应轻微。38例患者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事件发生。
本研究提示, 大剂量DDP+EPI+IFO方案对非转移性骨肉瘤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可耐受, 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摘要:评估顺铂 (DDP) 、表柔比星 (EPI) 、异环磷酰胺 (IFO) 联合方案治疗非转移性骨肉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38例非转移性骨肉瘤患者均采用DDP (80mg/m2) 、EPI (90mg/m2) 和IFO (2.0g/m2/day) 联合方案静脉滴注化疗, 用WHO实体瘤近期疗效和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38例患者化疗有效率为63.16%, 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 其中Ⅲ度以上血红蛋白的减少为16例 (42.11%) , Ⅲ一Ⅳ级的粒细胞减少为27例 (71.05%) , 14例 (36.84%) 患者出现Ⅲ~Ⅳ级的恶心5, 例 (13.16%) 患者出现Ⅲ~Ⅳ级的呕吐。DDP+EPI+IFO方案化疗对非转移性骨肉瘤疗效肯定, 耐受性良好。
关键词:顺铂,表柔比星,异环磷酰胺,骨肉瘤
参考文献
[1]Bramwell VH.The role of chemo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non-metastatic operable ext-.
[2]remity osteosarcoma[J].Semin Oncol, 1997, 24:561.
[3]陈正堂.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J].重庆医学, 2002, 31 (2) :65..
[4]Bacci G, Ferrari S, Mercuri M, et al.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osteosarcoma of the extremities in patientsaged 41-60 years:outcome in 34 cases treated with ad-riamycin, cisplat-inum and ifosfamide between 1984and 1999[J].Acta Orthop, 2007, 78:377-384..
[5]Rosen G, Marcove R C, Huvos A G, et al.Primary osteo-genic sarcoma:The rationale forp 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and delayed surgery[J].Cancer, 1979, 43:2163-2l77.
[6]Delepine N, Delepin G, Baeei G, et a1.Influence ofmethotrexate dose intensity on out come of patients withhigh grade ostegenic osteosarcona.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J].Cancer, 1996, 78:2127.
[7]Bacci G, Ferrari S, Delepine N, et al.Predictive factors ofhistologic response to primary chemo-therapy in osteo-sarcona of the extremit y:study of 272 patients preopera-tively treated with high-dose methotrexate, doxorubicin, and cisplatin[J].J Clin Oncol, 1998, 16:658.
[8]Le Deley M C, Guinebretiere J M, Gentet J C, et al.SFOPOS94:a randomised trial comparing preoperative high-dose methotrexate plus doxorubicin to high-dose metho-trexate plus etoposide and ifosfamide in osteosarcoma pa-tients[J].Eur J Cancer, 2007, 43 (4) :752-761.
[9]Arpaci F, Ataergin S, Ozeta, et al.The feasibility of neoad-juvant high-dose chemoth-erapy and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nonmetastatic high grade localized osteosarcoma:resultsof a phaseⅡstudy[J].Cancer, 2005, 104 (5) :1058-1065.
[10]赵海涛, 张清, 牛晓惠.骨肉瘤化疗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3, 24 (3) :139-142.
[11]Ayan I, Kebudi R, Ozger H, et al.Childhood osteosarco-ma:evaluation of 94 cases.A single institution study[J].J Clin Oncol, 2009, 27 (15s) :abstr 10040.
异环磷酰胺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中男34例,女5例;年龄26~73岁,中位年龄58岁;Ⅲa期2例,Ⅲb期15例,Ⅳ期22例,Ⅳ期中以脑、骨、对侧肺转移为多。病理类型中小细胞伴鳞癌33例,小细胞伴腺癌1例,复合性小细胞癌未分型5例。入选标准:(1)年龄在18~75岁;(2)病理诊断明确的初治复合性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有可测量病灶;(3)无严重的肝、肾功能改变和心电图异常,无神经系统疾病,血象正常;(4)体力状况(PS):0~2级;(5)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6)可以耐受铂类化疗。2例患者完成第1个疗程后自动退组。
1.2 治疗方案 NVB
2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 IF0 1.2 mg/m2,第1~3天,异环磷酰胺使用后第0、4、8小时给予美安解毒;DDP 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化疗前常规止吐治疗。21d为1个周期,连续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若1个疗程后病情加重,则不再进入下一个疗程化疗。
1.3 疗效评定及毒性评价标准
按WH0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CR+PR记为有效,CR+PR+SD为临床受益。患者治疗前后均经详细体格检查,胸部X线摄片、腹部B型超声、肝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必要时加用CT、ECT检查。每疗程前或结束后均重复上述检查,每周化验2次血常规,同时评价化疗前后的功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不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度(0~Ⅳ度)标准评价。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39例患者,共完成109个周期化疗,所有患者均至少完成1个周期化疗。其中37例可评价疗效,2例完成第1个疗程后自动退组,无法评价疗效:PR 15例,SD 18例,PD 4例,CR+PR为40.5%(15/37),CR+PR+SD为89.2%(33/37)。生活质量改善26例(70.2%),稳定7例(18.9%),下降4例(10.8%)。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为5.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2个月,1年生存率为37.9%。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以血液学改变为主,白细胞下降率为56.8%(21/37),Ⅲ~Ⅳ度下降达10.8%(4/37);血小板下降5.4%(2/37),血红蛋白下降2.7%(1/37)。胃肠道反应为27%(10/37),其他反应如:静脉炎、脱发、肝损伤等均有不同例数发生,但发生率较低,患者可以耐受。所有不良反应均未影响化疗进行,亦未发生毒性相关性死亡。见表2。
3讨论
在1999年WHO公布的“肺及胸膜肿瘤组织学分类修订方案”中,分类法按“优势原则”,以主要的组织结构为基础分类。若一个瘤体的组织切片中包含有2种组织学成分,且数量较多,则称为混合性或复合性癌。复合性小细胞癌是小细胞和非小细胞成分(鳞状上皮、腺上皮、大细胞等)的混合[1,2]。WHO将复合型小细胞肺癌归为小细胞肺癌的亚型。
NVB是一种半合成的长春花生物碱,是一种周期特异性抗癌药。其抗癌活性高,抗瘤谱广,半衰期长,在肺中含量比其他长春碱类药物高,这也是NV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优于其他长春碱类的原因。NVB为目前治疗NSCLC最为有效的药物之一,单药治疗的有效率高达30%[3]。IFO是环磷酰胺的同分异构体,属氮芥类烷化剂,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PDD是目前常用的金属铂类络合物,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具有抗瘤谱广、对厌氧细胞有效的特点。NIP方案目前报道多用于治疗NSCLC,Tan等[4]采用NIP方案治疗晚期NSCLC 78例,总有效率为58%,中位生存期14个月,1年生存率为60%。Rey等[5]采用NIP治疗68例Ⅲ~Ⅳ期NSCLC,有效率为41.1%,中位生存期11.6个月,1年生存率为47.1%。Boutemy等[6]采用NIP治疗40例Ⅳ期NSCLC,中位生存期6.7个月,肿瘤进展时间4.4个月,1年生存率为24.5%。目前国内、外对复合性小细胞联合化疗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组NIP总有效率为40.5%(15/37),与上述文献报道相似,中位生存期为9.2个月,1年生存率为37.9%,远期疗效欠佳,与复合性癌其生物学行为特殊、侵袭力强、易较早发生转移、进展迅速相关。
NIP方案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占10.8%,用G-CSF治疗后患者均能顺利地完成预定周期的化疔,未出现与化疗有关的死亡。本组采用NVB快速静推法,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3.5% ,且均为Ⅰ~Ⅱ度,并未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NIP方案治疗复合性小细胞肺癌有效且安全,进一步的疗效尚待大规模随机双盲试验的证实。
摘要: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NVB)、异环磷酰胺(IFO)、顺铂(PDD)三药联合治疗复合性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2月,入组初治Ⅲ~Ⅳ期复合性小细胞肺癌39例,其中小细胞伴鳞癌33例,小细胞伴腺癌1例,复合性小细胞癌未分型5例;Ⅲ期17例,Ⅳ期22例。方案:NVB 2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IF01.2mg/m2,静脉滴注,第1~3天,用药后第0、4、8小时给予美司钠解毒;DDP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1d为1个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按照WH0标准。结果 37例患者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15例,稳定18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40.5%(15/37),临床受益率为89.2%(33/37)。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为5.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2个月,1年生存率为37.9%。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绝大多数患者耐受良好。结论 NIP方案治疗复合性小细胞肺癌有效且安全。
关键词:联合化疗,长春瑞滨,异环磷酰胺,顺铂,小细胞肺癌,复合性
参考文献
[1]Travis WD,Colby TV,Corrin B,et al.Histological typing of lung and pleural tumours,International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M].Berlin,Heidelberg,New York:Springer,1999.
[2]钟雪云.肺和胸膜肿瘤的病理组织学新分类[J].中国肿瘤,2000,9(3):129-130.
[3]Chevalier TL,Brisgand D,Douillard JY,et al.Randomized study of vi-norelbine and cisplatin Vensus vindesine and cisplatin versus vinorelbine alone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results of a European mul-ticenter trial including612patients[J].J Clin Oncol,1994,12:360,367.
[4]Tan EH,Ang PT,Wee J,et al.Vinorelbine,ifosfamide and cisplatin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Acta Oncol,1999,38:619-622.
[5]Rey F,Astould P,Marqueste L,et al.Cisplatin,ifosfamide,and vinorel-bine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in stageⅢ~Ⅳnon-small-cell lung ca-ner:a phaseⅡstudy[J].Am J Clin Oncol,1998,21:518-522.
异环磷酰胺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难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患者,入院时患者均表现乳房肿块,乳头、乳晕异常。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全身性检查,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患者。经乳腺X线和MRI及实验室指标检查,且均经病理检查以确诊,符合WHO关于乳腺癌的诊断标准。排除患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严重精神疾病、严重心脏疾病、其他部位原发性恶性肿瘤以及妊娠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2分;所有患者恶性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浸润性导管癌70例,浸润性小叶癌15例,髓样癌8例,黏液腺癌5例;其中肺转移65例,胸膜转移4例,肝转移29例;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均不宜进行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9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64岁,平均(38.7±1.4)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5~62岁,平均(37.9±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试验。向患者详细讲述本次试验的目的、具体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使结果更具客观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盐酸吉西他滨(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18)化疗,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000 mg/m2,30 min内滴完,1次/周,连续用药3周后,间隔1周,继续连续用药,4周为1个循环,重复以上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并在治疗的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调整用药剂量。
观察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异环磷酰胺(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626)治疗,吉西他滨的用药方式和服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异环磷酰胺1.5 g/m2,静脉滴注3 h,连续用药5 d,顺铂,药量为28 mg/m2,第1天和第3天进行静脉滴注,并在用药异环磷酰胺后的0、4、8 h进行静脉滴注巯乙磺酸钠,剂量按照异环磷酰胺的20%量,为预防相应的不良反应,治疗之前应用止吐药物,并服用巯乙磺酸钠以预防膀胱炎的发生。在治疗期间,每周进行1次血常规检查,检测有无骨髓抑制的发生,若发生及时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周期为3个月。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随访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评价标准
采用WHO关于肿瘤的治疗评价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在CT显示下测量肿瘤的直径,评价患者的缓解情况。患者的肿瘤消失、肿块消失,癌细胞无转移,这种状态维持≥4周为治疗后病情完全缓解;患者的肿瘤大小得到有效控制,较治疗前明显变小,癌细胞无转移,且肿瘤的最大横径和最大垂直径乘积降低≥50%认为基本缓解;患者的肿瘤得到控制,大小变化不大,无增大,且肿瘤的最大横径和最大垂直径乘积降低<50%,但>30%时为病情稳定;患者的肿瘤变大,癌细胞转移严重,且肿瘤的最大横径和最大垂直径乘积降低<25%时为病情发展。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基本缓解+稳定)例数/总例数×100%。记录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分成Ⅰ~Ⅳ级,Ⅰ级为症状较轻,Ⅳ为极其严重。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血小板减少、嗜酸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和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计算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经过不同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治疗前后随访患者,采用卡氏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卡氏评分法将患者的健康状态总分评价为100分,0分为死亡,10分一个等级,得分越高健康状态越好。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10分;稳定: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不升高也不降低;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降低10分。改善率=(改善+稳定)例数/总例数×100%[6,7,8]。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高于对照组的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7%,与对照组的4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据统计,乳腺癌在全球的发病率处在不断上升的阶段,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乳腺癌是恶性肿瘤中的一种,病发在女性乳腺的上皮组织,尽管乳腺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是一旦患乳腺癌,癌细胞会在细胞间连接的位置脱落进而发生血液和淋巴液的转移,癌细胞转移到脑组织等人体重要器官后,会发生严重的机体功能损伤,甚至危及生命[9]。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原因之一为发现不及时,患者在患病初期未注意到乳腺异常肿块,在出现严重疼痛感和乳晕等异常时,采取就医,发现癌细胞存在一定的转移,更有严重的患者出现严重的脑转移,最后造成死亡。乳腺癌在发病初期进行治疗可以控制病灶恶化,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在较长时间内不再复发。然而在病情发展较晚期时进行治疗,癌细胞多会发生转移,当存在淋巴液内转移时,癌症的治疗较为困难,并且对部分化疗药物产生抗性时,乳腺癌发展到类似这种程度时为难治性乳腺癌[10,11]。乳腺癌在临床中的检查诊断方法包括触诊、X射线和MRI检查等方式。临床中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12,13]。一般早期乳腺癌患者多选择手术切除病灶,但是对于晚期或身体较差,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多选择药物治疗。目前,因为人群对于乳腺癌的认知不够,不能定期进行筛查,多数患者被诊断时已发展为晚期,此时多选用药物化疗等疗法。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肿瘤的不同分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其中药物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4,15,16,17]。合理的药物治疗抑制肿瘤增长,达到治疗的效果。在乳腺癌和难治乳腺癌的治疗中,化学药物治疗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异环磷酰胺进行化学药物治疗。
异环磷酰胺是一种细胞周期的非特异性的药物,延迟细胞的G2期。异环磷酰胺与环磷酰胺的区别在氯乙基链接在恶唑磷酰胺环上,其化学结构改变后的理化性质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溶解度和代谢的活性均较环磷酰胺有明显增加,异环磷酰胺在活化过程中水解后,产生的细胞毒作用可以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繁殖[18]。异环磷酰胺在FDA首次被批准上市之后,被排在抗肿瘤药物的最高等级,主要原因是其与环磷酰胺的结构类似,为烷化的氮氧磷环类的烷化剂,作为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内肝药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细胞毒活性代谢物,代谢物与DNA发生不可逆的交联,使DNA的合成受到干扰,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其对软组织肿瘤具有明显的效果,临床应用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较为严重,白细胞和血小板值会出现一定的异常,胃肠道反应中表现出恶心呕吐的症状,肾毒性发生的概率较低,使用异环磷酰胺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在可耐受的程度范围内[19,20,21]。吉西他滨联合异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难治性乳腺癌较单一用药有更加明显的效果,且疾病的无进展时间也较单一药物治疗长。临床应用中发现,对于具有明显全身症状及在多个脏器之间发生转移的患者,联合用药是合理的治疗方式,其能够迅速降低肿瘤的负荷量,对剩余的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力,也能较快减轻肿瘤的相关症状,延缓疾病发展,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但是,化疗药物易引起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所以在使用化疗药物时应定期复查患者的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时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积极处理措施。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单独给药的方式进行化学治疗,而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异环磷酰胺的药物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血小板和白细胞水平降低,恶心呕吐、一定程度的肝肾功能损伤和异常。根据不良反应的表现程度,将其分成了不同的等级,两组出现极其严重的Ⅳ级不良反应的比例均为6.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异环磷酰胺 篇5
关键词:环磷腺苷葡胺,硝酸异山梨酯,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且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心绞痛具有发病频繁的特点[1]。心绞痛病发时会使患者胸骨体上段或中断之后又压榨性和闷胀性及窒息性疼痛, 这种疼痛往往会持续1~5 min, 这对患者的身体及心里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选取了2015年1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116例心绞痛患者为例, 进行了随机分组治疗, 对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心绞痛的疗效进行了观察, 获得了较好结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5年1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中选取116例患者为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患者58例, 男性35例, 女性23例, 年龄56~81岁, 平均年龄 (64.27±3.16) 岁。治疗组患者共计58例, 男性31例, 女性27例, 年龄60~78岁, 平均年龄 (66.18±2.33) 岁。所选取患者均确诊为心绞痛患者, 且为自愿参与分组治疗,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硝酸异山梨酯 (国药准字H31021370, 生产批号20141110) 治疗, 10~20 mg硝酸异山梨酯加入5%、200 m L葡萄糖中, 静脉推注40~80μg/min, 1次/d, 30 d观察疗效[2]。治疗组在对照组组基础上予以环磷腺苷葡胺 (国药准字H20063744, 生产批号20141024) 治疗, 取120~150 mg环磷腺苷葡胺加入5%、200 m L葡萄糖中, 静脉推注40~80μg/min, 1次/d, 30 d观察疗效[3]。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经治疗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有80%及以上的减少即为显效, 而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则为有效, 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没有减少至少50%, 且发作次数有所增加则为无效[3]。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4]。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并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1%, 治疗组总有效为93.10%。两组相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χ2=15.972, P<0.05) 。
2.2 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比较
治疗前, 对照组患者心率为 (133±5) 次/min, 治疗组患者心率为 (132±7) 次/min,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心率为 (118±5) 次/min, 治疗组患者心率为 (103±6) 次/min, 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率降低更为明显 (t=-5.721,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在老年人中极为常见, 且一直有着很高的死亡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首先要做到缓和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对血液粘性和血脂进行调节, 并要防止血小板的过分聚集[5]。要硝酸异山梨酯长久以来是人们用来治疗心绞痛的首选药物, 能够起到松弛血管平滑肌和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对减轻患者心脏负荷、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由较好效果[6]。而环磷腺苷葡胺则以其脂溶性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被人们应用于治疗心绞痛疾病中, 环磷腺苷葡胺能够增强心肌的收缩力, 起到改善心脏栓血的作用。[7]它还能够扩张血管, 降低心肌耗氧, 保护缺血血氧心肌[8]。
王新凤、赵菲[9]在文中对院中80位心绞痛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以硝酸异山梨酯作为治疗方式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 以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作为治疗方式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 得出了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心绞痛有更好疗效的结论。据姚稳立[10]报道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的用药方法有较好疗效, 以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 以联合用药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
以上报道结果与该文相符, 该文以该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为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分别予以硝酸异山梨酯治疗, 和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对照组58例患者, 总有效率为71.41%, 治疗组58例患者, 总有效率为93.10%, 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能够获得更好效果 (χ2=15.972, P<0.05) 。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治疗后, 治疗组心率恢复情况比对照组要更为显著。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心绞痛能够起到减缓患者心绞痛症状的作用, 并且两者联合应用并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较单纯的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获得了更好地疗效, 间接减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不仅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效果, 还节约了患者的治疗成本, 减少心绞痛第患者的伤害。综上所述, 应用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洁荣, 吕云, 高彦.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绞痛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 (5) :587-588.
[2]曾丽.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绞痛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 2015 (z2) :150-151.
[3]孙晓娟.环磷腺苷葡胺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15 (12) :64-65.
[4]马露娜, 黄静, 李勃.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绞痛11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24) :6253-6254.
[5]陈文莉.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国处方药, 2015, 13 (12) :89-90.
[6]黄韶华.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老年心绞痛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28) :143-144.
[7]刘歆等.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绞痛疗效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0 (5) :474-476.
[8]黄一峰.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绞痛100例的分析[J].医学信息, 2015 (42) :267.
[9]王新凤, 赵菲.用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心绞痛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5) :189-190.
异环磷酰胺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入选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1979年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并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 肝肾功能不全, 近期内脏出血及手术史, 严重高血压, 出血性疾病。常规组:男38例, 女12例;年龄26~75岁, 平均 (49.3±16.1) 岁;病程1~20年, 平均 (10.1±3.6) 年。观察组:男40例, 女10例;年龄28~76岁, 平均 (50.1±15.3) 岁;病程1~23年, 平均 (10.9±4.1)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口服阿司匹林、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等对症治疗。常规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常规治疗, 10 mg/次, 3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40 m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 1次/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4周, 并且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的变化情况。
疗效评定标准[4]: (1) 显效:心绞痛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停用硝酸异山梨酯7 d内未复发, 心电图恢复正常; (2) 有效:心绞痛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停用硝酸异山梨酯7 d内偶尔复发, 但发作时间缩短, 心电图S-T段出现>0.05 m V的回升, 但未恢复正常, T波由平坦转成直立; (3) 无效:心绞痛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出现加重, 停用硝酸异山梨酯7 d常复发, 心电图缺血表现未改善甚至加重。
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讨论
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硬化, 导致血管腔变窄而造成供血障碍, 使心肌的供、需血与氧量短暂性失衡, 并且会产生一系列相关并发症。若稳定型心绞痛得不到及时治疗, 则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危急患者生命。目前, 对于稳定型心绞痛以药物治疗为主, 特别是硝酸酯类药应用最为广泛, 它能松弛血管平滑肌, 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脉灌注量, 减少心肌耗氧量[5]。但单一用药的治疗效果却并不理想, 不仅疗效不令人满意, 不良反应也较多。
激素作为第一信使到达靶细胞后能改变细胞膜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从而改变细胞内c AMP的浓度, 而c AMP作为第二信使在细胞内发挥着调节物质代谢与生理机能的作用。但由于c AMP极易被磷酸二酯酶代谢而失去活性, 不仅作用缓慢, 而且作用时间较为短暂。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作为c AMP的衍生物, 它的作用相对于c AMP更加迅速, 作用时间更加持久, 具有较强的细胞活化作用, 不仅能参与机体糖类、蛋白质及脂肪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调节, 还能扩张血管, 改善心肌缺血, 因此, 还常用于心绞痛的辅助治疗[6,7]。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与硝酸异山梨酯联用, 能协同改善微循环以及扩张冠状动脉达到缓解心绞痛的作用。
本文研究显示,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 (90.0%) 明显优于常规组 (76.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 (92.0%) 明显优于常规组 (8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8.0%) 明显优于常规组 (22.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胡建华研究显示[8],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 (80.0%) 明显优于常规组 (76.6%)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 (73.3%) 明显优于常规组 (46.6%)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6.6%) 明显优于常规组 (3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者报道相一致。因此,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研究病例较少, 相关评价指标并未全面涉及, 不同药物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也未进行全面比较, 今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表示与常规组比较, P<0.05。
注:*表示与常规组比较, P<0.05。
注:*表示与常规组比较, P<0.05。
摘要:目的:探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口服阿司匹林、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等对症治疗。常规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仅给予硝酸异山梨酯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综合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 (90.0%) 明显优于常规组 (76.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 (92.0%) 明显优于常规组 (8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8.0%) 明显优于常规组 (22.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硝酸异山梨酯,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俊华, 商洪才, 高秀梅, 等.复方丹参方制剂治疗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天津中医药, 2007, 24 (3) :195-200.
[2]贺春晖, 马依彤, 苏冉, 等.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2, 12 (6) :700-707.
[3]朱文彬.稳定性心绞痛采用尼可地尔治疗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 2014, 8 (22) :155.
[4]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15.
[5]张萍, 徐冬梅.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心绞痛安全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6 (9) :1096.
[6]包满珍.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8例疗效观察[J].中国治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4, 21 (5) :405-406.
[7]王娴, 王建华.二丁酰环磷酰苷钙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10) :192.
【异环磷酰胺】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