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输液安全护理

2024-07-01

手术室输液安全护理(精选10篇)

手术室输液安全护理 篇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 也是医院治疗与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手术中的输液, 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是手术患者安全的保证, 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1]。

1掌握合适的穿刺时机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饮、禁食、血容量相对不足, 因此待患者在手术台上平稳躺好后应立即为患者行静脉穿刺, 严重创伤或失血性休克的急症患者, 应穿刺好后再移到手术台。

2选择合适的静脉血管

为便于观察和管理, 及顺利使用麻醉药物应选择弹性好、粗直的上肢血管为穿刺点, 操作者应熟练穿刺技术。

3使用合适的静脉套针

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及患者的不同情况, 选择合适的静脉套针和恰当的数量通道, 稳妥固定, 既保证输液速度又能避免反复穿刺[2]。

4保障输液通畅

实施麻醉或摆放各种手术体位时, 重点保护输液肢体, 保持通畅, 防止针头脱落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接换液体, 防止空气进入气管, 注意肢体保暖。

5保证输液安全

静脉给药时, 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根据药物的性质、浓度在麻醉师指导下控制用药速度,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 防止药物外渗。对年老、小儿、心肺患者应严格掌握输液速度, 精确计算出入量, 做好记录, 严格交接班制度。

关键词:输液, 手术室,安全,护理

参考文献

[1]王前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4.

[2]陆玉金.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5) :62.

手术室输液安全护理 篇2

摘要 :感染控制的一般原则.手卫生.无菌器具的应用.配制.有效期和过期.皮肤消毒.锐器.危险材料和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胃肠外营养产品的稳定性与相容性,输液辅助器具的清洁与消毒。

背景:输液是一种将无菌药液直接滴入人体静脉内的治疗方法①。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它作为一种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多种治疗途径中占有不容置疑的首要地位。但是由于输液治疗操作会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使患者置于发生局部或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当中,包括局部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静脉炎以及其他一些迁徙性感染灶(如肺脓肿.脑脓肿.骨髓炎.眼内炎等)②。因此在执行输液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规程,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输液治疗相关的感染,保证输液治疗的护理安全。

证据:感染是指发现并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增长③。有证据显示:手握活塞进行抽吸药液的污染率随抽动活塞的次数增加而增加,而手持注射器活塞柄抽吸药液的污染与活塞的抽动次数无密切关系④。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认为导管接口是导致导管微生物定植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时较长时间的留置导管。研究表明,导管留置时间超过1周后,由于输液接口导致的导管相关感染占51%,这与不规范操作有很大关系。与外周静脉导管相比,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感染的危险率更高,在置管时防护屏障就需要更加严格,应使用最大限度的无菌防护屏障(如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无菌衣和大的无菌巾),其与标准防护(如无菌手套和小的无菌巾)相比可以显著降低CRBSI的发生率。虽然没有研究表明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中等长度导管使用上述防护措施是否有效,但PICC也应使用最大限度的防护屏障。有研究表明,护士对导管静脉炎危险因素,严重程度,评估能力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英国在成人外科病房的一项研究表明:86.2%的护士在导管留置72H时按操作规程更换外周静脉导管,而有13.8%的护士没有按操作规程更换外周静脉导管,延长了导管保留的时间,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美国过去20年研究报告中显示,感染的危险性随着无菌操作的标准化而下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静脉治疗小组人员对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性并发症有显著作用,由操作不熟练的人员进行操作和护理会造成导管发生细菌种植和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同时当护理人员的数量降低时,会导致人员教育培训和输液治疗操作.导管的维护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使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1.1输液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1.2有效实施监督静脉输液感染控制预防措施并进行感染监控,出现异常应及时记录.评估.报告.整改。

1.3保证充足的人力之源,排班与工作量应与感染控制工作要求一致。1.4确保输液管路各通路入口的无菌,将污染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1.5教育医务工作者正确掌握血管内导管的适应证.正确的置管和维护操作。1.6定期对操作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指导方针遵守情况进行评估。1.7委派受过培训或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监督指导新手操作。

2.1操作者操作前.后应实行合格的手部清洁,不允许佩戴假指甲,戴手套前和脱下手套之后也需洗手。

2.2操作者手上有可见体液.血液或可疑手被污染,应立即用抗菌或非抗菌皂液和水进行洗手。

2.3消毒后的输液穿刺部位不要用手进行触诊,除非进行在消毒。2.4在没有流动水洗手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手消毒液。3.1使用前详细阅读使用说明,按生产厂商提供的说明使用输液无菌器具。

3.2根据患者情况.药物性质选择适合的.一次性无菌输液产品和器具,并确定所用产品.器具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3确保输液管路各通路连接装置的无菌,将污染的危险性降到最低。4.1配制液体时,必须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规程。

4.2药液配制和使用时,应依据药典和药物配伍禁忌标准执行。4.3在配制及输注液体和药物之前,需明确药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4.4配制液体的注射器应一次性使用,并选择18G(直径1.2MM)以下针头配制液体。5.1应遵循生产厂商有关药品和仪器储存的使用说明和指南,以保证有效期和使用期限的可靠性。

5.2使用长期留置的输液器具时,要记录使用起始时间等相关内容,以保证及时更换。6.1静脉穿刺前,对皮肤不清洁者先行皮肤清洁后,再进行消毒。

6.2以穿刺点为中心环行消毒,由内向外旋转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如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其消毒面积应不小于无菌敷料面积)。6.3对于年龄<2个月的婴儿不建议使用綠己定消毒皮肤。

6.4避免对新生儿使用碘酊,因为它对新生儿甲状腺有潜在影响。

7.1使用带有预防锐器刺伤安全装置的锐器盒。

7.2所有被血液污染的一次性物品和(或)锐器(包括但不局限于针头.导丝.探针.手术刀等)应丢弃在不透水.防穿透.不能打开的锐器盒中并定时更换。7.3严禁将锐器转存入或倒入另一容器。7.4静脉输液治疗操作时应携带锐器盒。

8.1在药剂师的指导下制定营养液配制程序。

8.2营养液的配制应由有资格的医务人员在层流洁净台下,遵照无菌操作原则来完成。8.3胃肠外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一经输入需在24H内全部输注完毕。

8.4胃肠外营养液如在冰箱内保存,应在输注前1H从冰箱内取出,以便在输入时使其接近室温。

8.5新进使用的药物必须由药剂师复核其相容性数据。

9.1在患者使用前或同一个患者长期使用期间,应清洁和消毒医疗仪器设备,以预防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9.2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按要求进行清洁或消毒。

9.3需要重新消毒的非一次性物品,要严格依照生产商提供的产品说明和指南进行重新消毒和灭菌。

9.4没根止血带只能用于同一个患者。

9.5执行医疗设备风险等级和消毒净化步骤。

参考文献

(1)殷雷。静脉输液与输血。护理学基础。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0:243(2)美国CDC。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指南。1999:1-2.(3)北京护理学会。北京国际静脉输液交流大会专题讲座与论文汇编。北京:[出版者不详],2008:113

手术室输液安全护理 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45-01

门诊输液室是门诊患者诊疗后的静脉输液治疗处,存在着患者密度相对集中、病员复杂、工作量大、随机性强等特点,容易发生护理安全问题。如何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行为,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是当前门诊输液室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集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所在,是反应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认真分析护理安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的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1 护理安全问题

1.1 违反护理操作常规

不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特别是核心制度,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如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巡视制度等,致多用、少用、漏用及错用药物,未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等。

1.2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

个别护士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服务理念滞后,服务态度简单、生硬。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没耐心解答,病人感觉护士不关心自己。不主动向病人及家属告知,致使病人及家属迫切想了解的信息缺乏,患者往往处于被动接受或盲从状态,易引起医疗纠纷。

1.3 业务部熟练

有的护士平常不注重学习,理论知识匮乏,如对病人病情观察无法作出准确判断,从而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对药品作用、浓度、滴速不了解,造成用药安全问题等。技术操作水平差,如静脉输液不能一针见血;对新技术、新仪器使用不熟练,致使护理工作质量滞后,影响医疗效果。

1.4 人员分配不合理

门诊输液室患者密度集中、工作量大,人员配备少,存在超负荷工作状态。又以年轻护士具多,缺乏临场经验及处理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再有,过度工作和劳累同样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工作质量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

2 防范措施

2.1 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认真执行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护理质量与安全得以保障。因此,我们修订门诊输液护理规范,制定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门诊输液室紧急风险护理预案,并修改完善了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检查标准等。从而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一名合格的临床护士,工作中需要认真学习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并以其为护士执业的准则,自觉规范护理行为。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及岗位职责,不要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增加查对环节,采用两人查对,严格执行每次查对。各班之间严格按照交接流程交接班,做到交接清楚,责任名确。

2.2 加强护患沟通,取得相互理解和满意

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首先, 良好的护患沟通会使患者及患者家属感到关心备至,沁人心脾,从而大幅度提高满意度。其次,要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工作中我们重视强化护理告知。门诊输液室人流量大,为保持井然有序的工作和就医环境,护理告知显得尤为重要。告知的内容,(1)接诊告知:接诊病人时,首诊护士要负责病房安排及流程的告知,让病人尽快了解就医环境,减少陌生感。(2)护理操作告知:进行护理操作时,可对病人进行指导和观察评估,如操作时的配合,注意事项,药品的副作用,输液滴速等的要求。(3)治疗毕告知:告知病人相关的蛾注意事项,如拔针按压的注意事项,针对病情的健康宣教。

门诊输液室更适合口头告知。口头告知是指病人诊疗期间,除书面告知以外的内容,如一般护理操作的注意事项,药物可能的副作用,输液滴速的要求,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等。与病人沟通时要注意病人知识水平,个体差异,情绪状态等具体情况,把握沟通的技巧、时机,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和方法,使用准确、通俗、易理解的语言进行告知,是病人真正理解高接受告知。

2.3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

有计划的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是保障治疗安全的基础。 定期进行护理知识讲座,强化“三基三严”的训练和考核,选送部分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鼓励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扩大知识面,不断获得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提高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组织专项技术讨论,我们门诊输液室老年患者居多,静脉穿刺难度大,为此组织对相关文献学习和护士经验的交流,切实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血管的利用率,,做到患者满意。

各种警示标示的应用,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加强用药的安全管理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首先要求护士对门诊输液室常用药做到“五了解”:了解药物性质、主要作用、常用剂量、不良反应、中毒症状及中毒解救方法。对输液速度有严格要求的药品,如单硝酸异山梨酯,在输液瓶明显处贴红色“限时药物”的标示,提醒护士及病人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对高危药品要单独存放,分类管理,贴黄色“高危药品”标示等。通过护理警示标示的应用,增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护理风险意识,提醒护理人员应当遵循操作程序。大大提高了用药安全,明显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2.4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

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力配备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要对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性格、职称高低、临床经验等全面掌握,充分发挥护士的积极性,增加责任感。合理排班,是各项工作紧密配合,有分工,有合作,既要满足工作的需要,又不能忽略护理人员的需求,避免因人力不足而造成差错或投诉事件的发生,避免因人力安排不当出现护理薄弱环节或超负荷工作状态,应保证个班护理质量。

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 篇4

1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理人员方面因素

法律意识不强, 自我保护意识差;操作不规范, 未按无菌手法抽吸药液, 污染注射器活塞;输液时, 不能做到一人一巾一带一消毒;责任心不强, 粗心大意, 未认真落实查对制度, 如在呼叫病人输液, 有同名同姓, 有听不清就应答, 这时护士未认真查对, 导致输错液;护士不主动巡回查看患者情况, 液体输完不能及时更换液体瓶造成液体滴空、回血, 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外渗时不能及时发现, 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 严重的甚至引起组织坏死;年轻助理护士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不能在第一时间预见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静脉穿刺水平技术较低, 不能“一针见血”, 在穿刺部位反复进行穿刺而造成血管的损伤、瘀血, 增加病人痛苦;工作忙时不能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 时有口气生硬, 引起患者不能接受, 情绪不满。

1.2 医生方面因素

医生病历书写与电子处方不一致:如病例书写要皮试的而电子处方无体现皮试、液体的剂量电子处方与病例不一致;部分年轻医生对新药知识不完全掌握, 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剂量错误等情况。

1.3 药剂人员方面因素

药剂人员未认真核对处方和病例, 转抄输液单时只按照电子处方抄, 存在液体不成组液;存在液体组液中开出的用量和用法中的用量不一致的情况未审查出。存在经验不足的药师一味按照处方单、输液单发药, 贵重的药物不当患者面点清, 偶有病人拿药到输液室是空盒的现象, 这样责任不清, 引来纠纷;还有核对同一药名发错规格等现象。诸如此类情况, 由于药剂人员的不认真核查会让患者来回往返输液室、门诊药房和医生诊室, 延误病人输液时间, 造成患者不满, 甚至投诉。

1.4 患者方面的因素

在现在的社会医疗环境, 患者的维权意识加强, 再加上受一些新闻不正面报道的不良影响, 过度地把自己放在消费服务的角度, 没有考虑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对医疗和护理服务有较高的期望值, 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心里会产生不满情绪, 又因为疾病的影响, 患者情绪容易激动, 这时护患不能达到有效沟通;在为患儿进行输液时, 一次穿刺不成功, 患儿家属不理解不满意。

2 静脉输液护理安全对策

2.1 加强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

2.1.1 强化护理安全意识

完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内容: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 完善各项护理工作流程, 加强流程管理, 严格做到操作按流程, 护理质量靠监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法》中的规定, 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 执行时间准确到位, 为患者输注液体时应正确诱导患者按时、按剂量完成, 用药顺序按医嘱科学合理, 切忌因暂时无药而随意更换输液顺序。护士长每月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护理风险和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 每月查找科室的不良事件, 分析不良事件存在的原因并整改。强化护理安全与法律知识教育, 提高护士的法律观念。对护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的观念, 强化护士慎独精神, 加强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的教育, 保障患者输液安全[2]。

2.1.2 强化护理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熟练掌握晕针, 输液反应, 过敏性休克等突发情况的处理, 让护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临可能发生的风险。我科进行输液分区管理, 制作醒目的标识牌, 便于对年老体弱、患儿、发热、特殊用药病人输液观察, 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2.2 主动与药师、医师沟通

加强各个科室之间的有效合作, 发现问题主动与相关科室人员联系, 减少患者或家属的抱怨, 消除安全隐患。护理人员执行医嘱发现疑问时, 主动与门、急诊医生和药剂人员联系沟通, 仔细核对医嘱, 以保证医嘱的正确实施。

2.3 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

加强护士各项技能训练, 做好“三查七对”, 规范操作, 保证静脉输液液体质量不被污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落实查对制度, 要“反问式”查对患者信息, 准确给病人输液, 提高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 减轻病人痛苦。做到一人一巾一带一消毒。在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液过程中根据不同药物合理选择血管、同时在输液过程中主动巡视、做好巡视记录、按用药要求和患者病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主动询问病人感受。做到输液过程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新药推出, 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集中学习并进行考核, 将药物说明书按类别整理归册, 便于护理人员随时翻阅, 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4 加强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的病情和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的要求, 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沟通技巧,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穿刺前, 介绍当天输液的瓶数和输液大概需要的时间, 让患者做好时间上的安排。输液中向患者讲述药物的作用、疗效和不良反应, 告之患者的饮食、休息和相关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一些有过敏反应或其他危害的药物, 应在实施前向患者及家属交待、解释清楚。输液安全的目的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在安全输液知识的传播下, 希望大家能树立安全输液的意识, 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以及发生后能采取有效的措施, 及时地予以治疗, 减少因输液反应引起的纠纷[3]。

3 小结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面临的伤害及潜在风险识别评价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4]。随着人们健康维权意识的增强, 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护理工作者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护理风险始终贯穿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即便是极为简单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5]。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液室通过对静脉输液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整改, 输液室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主动服务意识增强, 服务水平及应急能力大幅度提高。主动与相关科室有效沟通, 使安全隐患显著降低, 输液患者满意, 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林娴.危重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0) :89-90.

[2]鸣笛.生命代价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2) :19.

[3]爨秀芳.护士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J].解放军护理, 2008, 134 (4) :39.

[4]卞玉.门诊输液室潜在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 2007, 13 (13) :109-110.

手术室输液安全护理 篇5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广西梧州543002)【摘要】目的 文章旨在探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用于手术输液中的安全性,为临床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为参照,随机抽取我院外科患者65例,并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使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使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分析、对比两组使用者的各项血液检测指标,统计结果。结果 监测结果我们发现,两组使用者的各项血液指标如血糖、血氧饱和程度、脉压等均无明显差异。结果 实验表明,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的作用同等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使用安全、可靠。【关键词】钠钾镁钙葡萄糖;手术输液;安全性;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61-01 一般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都会引起电、水介质成分的丢失,严重者还会导致器官功能衰竭,手术注射液的是给外伤、烧伤、中毒、大出血、手术等患者使用的,可以缓解体内环境的紊乱状况,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是一种电解质补充剂,其作用是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保护肝肾功能[1]。本研究的实验属于随机的,通过对比分析,验证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在手术输液中的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1年7月间外科手术患者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为18—67岁,平均年龄为42.5岁,体重指数(BMI)16—32kg.m2,前期预计实验药物为>1000ml。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44人,对照21人,对照组给予乳酸钠林格,实验组给予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所有患者均排除有肝病、糖尿病、肾脏等相关方面的病史,所有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患病史等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具有可比性,p<0.05。1.2实验方法 : 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接上开发静脉通路、心电图、血压监测、静脉输注、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相应的试验用注射液。注射期间输出现少尿、尿量增加,可给与血液输注,如果患者收缩压低于麻醉前的65%,给予麻黄碱5~10mg,静脉滴注;如果患者收缩压高与麻醉前的25%给与口服亚宁定20~50mg。1.3观察:护理人员记录给药后的各项血液检测指标,每五分钟记录一次,具体包括有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脉压、肾功能情况等。2.结果2.1统计标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才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2.2实验结果:为方便统计,将记录的每个时间段分为:5min(T1)、10min(T2)、15min(T3)、20min(T4)、25min(T5)、30min(T6),给药时记录情况为T0。 两组患者其中时段SpO2的变化 n=100(x±s)

(表二)用药两组各项血糖、血脂、肾脏功能的变化情况,见表三。 两组输液后实验室指标比较情况(x±s) (表三)3.讨论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A)、乳酸钠林格注射液(B)相成分比较 (表四)表四中,我们看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注射液的携氧能力无差异,在成分表看到,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含有镁离子,能促进肌线粒体的保持完整,其中的醋酸代替了乳酸跟作为缓冲物质,减轻了使用者体内肝脏的压力。其临床作用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补充和调整全身有效细胞外液含量。 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曾证实手术、失血病人输入乐加后,动态循环维持、尿量维持、血糖控制、血电解质稳态的维持和酸碱平衡5个方面均能得到良好的维持。2)术中血清镁稳态的维持作用。镁对细胞内钾的恒定以及体钾的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保護心血管系统。3)使用了新一代缓冲系统。直接在外周细胞内代谢,降低在人体的蓄积。4)维持血糖及抑制蛋白质异常代谢,。临床试验证实:术中使用乐加,患者未出现高血糖和低血糖。与不含糖液体相比,术中使用乐加可降低酮酸升高风险,避免术中蛋白质、脂肪异常代谢,利于术后恢复。与不含糖液体相比,增加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使用含1%葡萄糖的ARS的患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没有显著变化[2]。包装方面,全密闭系统,无空气污染和栓塞的危险;抗低温,抗冲击,不易破裂,总量轻,便于储存运输;生物惰性好,与药物相容性高;水气透过率极低,确保安全无菌;柔软性好,透明度高,便于检查液体;无毒副作用,无环保问题[3]。需要注意的是,高钾血症患者、 高钙血症患者、高镁血症患者、 甲状腺机能低下患者是一般不建议使用乐加。参考文献[1]包春华; 丁式敏; 丁香翠; 葛体池;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乐加)用于手术输液中的安全性研究【J】海峡药学. 2011年(12)[2]郑瓦金.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中4种电解质的含量[J]. 解放军药学学报, 1997,(02) [3]Belfort MA,Clark SL,Sibai B. Cerebral hemodynamicsin preeclamp-sia:cerebral perfusion andthe rationale for an alternative to magnesi-umsulfate[J] .Obstet Gynecol Surv, 2006, 61 (10) :655-665 .

门诊注射室输液安全的护理体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的输液量相对数量比较大, 每天输液人次平均在200人次以上, 来院时间不固定, 注射室配备的护士大部分是年轻, 都临床一线表现出色, 具有很强的急救能力。

1.2 方法:

对于护士在输液中的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并得出结果。

2 护理措施

2.1 做好输液的制度建设与管理工作:对于输液的工作, 要做好小组的处理准备, 将输液进行明确的分工, 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输液位置, 互相监督, 严格控制没一个环节。

2.2对于输液的治疗单, 做好每一个字迹的检查工作, 如果有模糊情况存在, 及时向开单医师询问, 将错误控制在最低程度。对于有疑问的单子, 也要第一时间与主治医师进行交流, 保证治疗的准确性。在对患者做皮试时, 要认真的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对于皮试的观察结果, 要有两人为一组, 两人都确定可以进行输液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配药的护士首先要认真检查药瓶是否存在的裂纹, 瓶口是否有缝隙, 包装是否完整。在配药期间要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 如果出现明显的浑浊, 马上停止不再使用, 换新的药液[3]。

2.3 输液时要再次核对, 保证准确性。当设定好输液瓶好, 严格嘱咐患者不要随意动输液瓶和管, 告知如果有不良反应, 要及时通知护士。要更换输液瓶时, 要填写名称和用量, 以保证核对和准确性。加强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教育, 注意细节管理:每个月1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全科护士的安全防范教育, 尤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培训和教育, 如新入科的护士、有情绪波动大的护士以及护理实习生, 发挥护理骨干的传帮带教作用, 在排班时注重新老搭配, 同时根据季节特点和收住患者的种类, 组织学习相关疾病的护理常规、治疗指南和护理观察要点, 护士在注射时要简单询问患者的病史, 了解病情, 输液中巡视观察不良反应及护理并发症, 并及时处理, 保障用药安全;护士要做好自身的形象工作, 穿衣要整洁, 不穿与工作无关的衣服, 不化浓妆。传递给患者积极乐观的精神, 让患者的家属一到门诊室就有种可以医到病除的感觉, 改变一些对于门诊室的偏见和陋习[4]。

2.4 对于患者的称呼也要做好认真的分析, 有的可以称呼先生女士, 有的可以称呼大爷大娘, 阿姨, 阿伯。对于时间较长的患者, 争取记住患者的名字, 这样既可以增加亲密感, 又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医院对于很多人来讲, 不是一个愿意来的地方, 很多人一到医院就会感觉紧张, 感觉到压迫感。

2.5 对于第一次来的患者, 更是如此。因此, 更加要求护士热情周到的对待患者。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输液高峰季节和高峰时段, 采取弹性排班和动态调整的原则, 同时注意护理人员的新老搭配, 保证各时段护理技术力量的均匀配置, 护理人员的上班时间分几个时间点, 高峰时段在班护理人员最多, 相对空闲时段安排护理人员休息, 既最大程度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减少等待输液时间, 又保障了输液安全[5]。做好与患者的交流工作;现在患者的输液量很大, 加上主观与客观的原因, 医患的纠纷非常容易发生。护士在输液的工作当中, 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具体的操作当中, 很少有患者和家属进行彼此的沟通, 容易产生误解。经常是因为一句无心的话, 一个过于草绿的动作, 都经常性造成护士与患者的冲突。有的患者对护士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希望一针到位, 同时不能出血, 不能感觉到疼痛, 这都容易造成冲突的发生。

2.6 与患者输液时, 学会更好地使用肢体语言, 有的患者因为不舒服, 或者内心难受, 或者恐惧, 或者其他原因, 包括理解患者眼神, 表情, 身体动作的含意等, 对于这些细微的理解, 可以在短时间内加深患者与护士之间的理解与感情, 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树叶工作的服务质量与效率。例如:可以摸下患者的额头, 看看体温的多少, 询问下患者身体的感觉, 是不是舒服, 是不是需要喝一些热水, 患者对于体位有什么需要改变的, 现有的体味是否舒服等。由于患者对于输液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偏差或害怕, 可以在输液过程中进行耐心的解释, 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在输液将完时, 不要急于把针, 直到全部完成再完成, 给患者以信心, 营造一个负责人的公众印象。

2.7 严格规范药品的消毒处理工作:输液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安全和病情的康复, 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消毒处理工作。在输液的所有操作细节上, 都要严格消毒, 不准为了图方便擅自改变操作流程[6]。做好六步洗手法的流程, 防止手上的细菌污染药液。要药液的配制时, 注意各个药品之间的禁忌。一旦第一次穿刺没有成功, 就马上要更换新的针头, 以防止旧针头将空气中的细菌带入患者的体内。医疗室每天都要进行认真的消毒, 可以使用含氟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每个月进行一次彻底的细菌消毒, 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合理划分输液区域, 要保证患者具有安全输液的环境:要进行设置儿童、成人输液的区域, 要设置几张卧位的输液的床, 这样可以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的理念, 来满足来自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病情的患者需求。护理工作中要注意患者反馈的意见, 要设置患者的意见箱, 每天主班护士要负责开箱, 每月还要定期的进行患者的访谈和满意度的测评, 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进行采纳。要加强院内的感染控制, 各室要面积和人员的流量安装空气消毒仪, 每天要进行循环的空气消毒并要定时的开窗通风。

2.8 要重视输液过程的管理, 也要保障输液的安全[7]:护士长尤其要注重护理工作的整个流程中质量的监督, 要规范护理的工作程序, 科室的质控小组要每个月根据护理的质量考核标准要定期进行监控, 对检查当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反馈, 要进行组织讨论并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处理, 要发动全科的护士运用“木桶理论”对科室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评估, 对其中制约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那块短板要及时的进行整改, 比如之前当核对药物时, 采用药袋核对, 如果发现有缺陷, 要进行核对病历的医嘱、药袋、药液三者, 要持续改进质量, 保证患者安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观察, 及时的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要建立新的培训机制, 要对临床使用新药进行全员的培训, 使护理人员掌握新药药理作用、用药的注意事项、药物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等, 要将药物的说明书进行专册保存, 以便能够给随时的翻阅和学习;在输液的过程当中要告知患者的输液总量、输液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尤其是输液的滴速, 要告诉患者和家属不能自调输液的速度。大多数的患者在输液的时候希望能尽快输完, 特别是到临近用餐和需要大小便时侯心情更加迫切;大量输液患者, 在长时间的静脉滴注中会产生疲惫的心理, 希望能尽快的输完在中途就会自行的调节滴速。我们知道有些抗生素是不能快速的输入, 比如克林霉素、青霉素等, 快速的静脉滴注容易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加重, 临床中会出现快速的静脉输入青霉素会引起患者的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加重的情况发生, 有些患者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时局部会疼痛, 自行的调慢输液滴速, 却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输液的过程中要告知患者如果出现了头晕、胸闷、皮肤痛痒、肿胀等不适的时候要及时的通知护士, 要及时的处理, 防止不良的反应。

2.9 做好输液完毕后的护理:加强输液的质量控制, 大输液的存放要标准化:要采取专人专职检拆外包装和贴标签, 要现拆现用, 要保证一天量。对于不常用输液要采取不拆上架备用。大的输液要现配现用, 加药的时候要采用9号的针尖, 要避免在瓶塞的同一部位反复的穿刺, 有效的防范橡皮微粒的脱落。对患者输液完毕后, 经过认真的检查后, 马上就要将针头拔出。拔针动作一定轻柔, 尤其是撕掉胶布的时候, 要做好手法。一只手按住固定用的胶布并保证针头的位子相对固定, 另一只手轻轻的撕去胶布, 以免造成患者的疼痛感;对于体毛较多, 在撕扯胶布的时容易造成疼痛的患者, 可以采用酒精对胶布进行滋润, 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按压针头时, 要适当的提高胳膊的位子, 要保证不会出现穿刺点的血流量增加, 按压时间控制在1~2 min, 避免过早过晚对针刺处造成伤害[8]。输液结束时要告知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和时间, 即采用大面积按压法, 迅速把针头后, 指导患者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排横向按压时, 先用食指用力按压针眼上方, 随即用中指按压在针眼上, 用无名指靠拢中指横向按压后, 调整按压力量, 以指尖按压变苍白又没苍白的力量正好。时间为3~5 min。输液结束时对连续用药的患者, 要告知药物治疗的交替时间, 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3 结果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 加强对护理安全的意思的教育和考核, 强化查对制度, 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提高了护理质量, 未出现安全事故。

4 结论

现在的社会是服务型的社会, 医院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会认可度, 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承认, 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门诊注射室的输液护士必须怀有一个爱岗敬业的精神, 将患者作为自己的亲人来看待, 苦练基本输液技术, 拥有扎实的医疗知识, 能够及时准确的回答患者的各种提问, 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心里工作。护士要做好无菌工作, 做好“三查七对”, 即使面对着人手少, 任务重的情况, 也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 认真负责的输液操作做好每一个细节。同时院领导也要重视门诊注射室的输液工作, 做好护士的需求工作, 从物质和精神上保证护士以良好的心态来投入输液工作当中。要经常性的进行巡查, 在输液的过程中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 如果发现需要进一步的处理。及时与值班医师联系, 做好配合救治工作, 对于急危重患者要认真学习抢救知识, 第一时间的提供医疗求助服务。

摘要:分析注射室输液安全的现状。对我院辩论注射室轮渡进性分析, 经过有针对性的调整门诊注射室输液安全工作得到明显的提高。根据医院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输液安全。

关键词:门诊,输液安全,护理

参考文献

[1]王艳, 杨英.门诊注射室输液安全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1) :107-108.

[2]韩青, 徐侠.门诊老年病人输液安全管理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6) :59-60.

[3]张丽.浅谈门诊输液室的管理[J]吉林医学, 2012, 33 (8) :1746-1747.

[4]郭艳爱.我院门诊注射室管理模式的实施与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 2011, 24 (9) :97-99.

[5]苏颖姬.加强管理对控制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3) :56-57.

[6]赵虹, 程玉萍.门诊输液治疗中开展舒适护理的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 2 (3) :278-279.

[7]高丽君.门诊输液室潜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24) :92-93.

手术室输液安全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2014年1~12月剖宫产手术患者600例, 分为上、下肢组 (n=300) , 年龄21~36岁。

1.2 方法:

分别选择上肢桡静脉和下肢内踝静脉, 使用20G静脉留置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碘伏进行皮肤消毒, 操作均由主管护师以上级别护理人员进行, 一次穿刺成功率96%。观察术后当日及术后2 d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1.3 静脉炎判断标准:

Ⅰ度, 穿刺点疼痛、红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无硬结;Ⅱ度, 穿刺点疼痛、红肿, 静脉呈条索状改变, 无硬结;Ⅲ度, 穿刺点疼痛、红肿, 静脉呈条索状改变, 可触及硬结;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 以均数±变量表示,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和t检验, 重复测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上肢组与下肢组不同部位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3%和21.6%, 差异值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静脉炎严重程度上比较, Ⅰ、Ⅱ、Ⅲ度静脉炎的发生率中, 下肢组明显高于上肢组, 差异值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套管和刺激性药物对静脉血管的直接作用是导致炎症和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1]。非生理p H值或高渗透压高的液体会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进而产生血小板凝集, 前列腺素释放, 组胺释放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2]。那么在静脉穿刺时选择血管的粗细;套管针的材料、柔韧性;药物的p H值、浓度、输液速度等也就显得尤为重要[3]。本研究的600例患者中81例发生静脉炎, 其中选择下肢输液发生静脉炎65例 (21.6%) , 选择上肢输液发生静脉炎16例 (4.3%) ,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选择下肢输液时静脉炎发生率远高于上肢。我们考虑是上、下肢浅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导致了这种结果。上肢静脉路径短, 有利于血液的回流, 而下肢静脉长并富含静脉瓣, 血液更易发生瘀滞[4], 因此, 静脉炎的发生率更高[5,6,7,8,9,10,11,12]。根据临床观察, 我们应该尽量选择上肢输液, 并加强对穿刺点的护理, 做到每天消毒、穿刺点无菌隔离空气, 达到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的目的。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时下肢输液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剖宫产手术患者600例, 分为上、下肢组 (n=300) 。分别选择上肢桡静脉和下肢内踝静脉, 使用20G静脉留置针。结果 上、下肢穿刺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5.3%和21.6%, 二者比较差异值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静脉留置针套管和刺激性药物对静脉血管的直接作用是导致炎症和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非生理p H值或高渗透压高的液体会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进而产生血小板凝集, 前列腺素释放, 组胺释放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静脉穿刺时选择血管的粗细;套管针的材料、柔韧性;药物的p H值、浓度、输液速度等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选择下肢输液时静脉炎发生率远高于上肢。我们考虑是上、下肢浅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导致了这种结果。我们应该尽量选择上肢输液, 并注重对穿刺点的消毒与保护, 以期达到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的目的。

手术室输液安全护理 篇8

1 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 药物的剂量与患儿年龄及病情不符

儿科门诊当班护士要认真执行医生的医嘱, 必须按医嘱来写执行单, 然后再按执行单来细致核对药物, 发现药物的剂量与患儿病情或年龄不相符时, 护士应及时与医生联系。经过细致核对后再把执行单、药物放入输液室, 待静脉滴注时执行的护士再次对执行单及药物进行核对以确保用药安全。

1.2 护士在穿刺中忽略了病情的观察

因婴幼儿的血管较细穿刺难度较大, 再加患儿的家长对护士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护士要想“一针见血”往往注意力都集中在患儿穿刺上, 忽略对病情的观察导致个别患儿因呕吐造成窒息症状出现。

1.3护士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不够

门诊输液室的患儿多, 环境杂, 密切大, 周转快。特别在护士呼唤患儿姓名, 在家长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时往往就可出现错误应答, 而造成患儿相互间错用药物[4]。

1.4 护士在护理中缺乏沟通的技巧

一般门诊输液室患儿都多, 又因护士每天工作量较大, 容易产生情绪急躁心情, 特别在工作中又忽略了对患儿或家长的沟通, 使个别患儿或家长违规执行医嘱, 或误解产生护患纠纷。如穿刺一次未成功, 护士对患儿家长的解释和安抚做的不到位都能造成护患间的纠纷。个别护士在解释中因急躁或语速过快也能引起护患间的矛盾激化[5,6]。

1.5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巡视不及时

一般小儿病情变化都快, 所以输液中出现不适反应多数患儿又不能用语言清晰的表达, 再加护士巡视不及时没有发现患儿病情变化而延误挽救时机。因个别患儿对输液反应敏感往往会用力拉掉头皮针, 造成药液渗漏, 局部出血、严重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1.6 护士对患儿及家长教育不到位

因小儿好玩爱动无法在输液区内完成整个输液, 又因个别家长担心孩子哭闹加重病情便顺从孩子意愿到户外走动或逗留, 更不知道静脉滴注药物长时间暴露会引起药效下降、或出现输液反应及其它意外。为了缩短患儿输液时间, 个别家长又擅自加快输液的速度, 造成患儿危险症状出现[7]。

2 安全隐患护理措施

2.1 实行输液告知服务

当班护士在静脉输液前要告知患儿家长药品名称、药理作用、安全滴速及不良反应等, 在拔针时还要告知按压穿刺部位及有关注意事项。通过输液告知服务, 提高了对患儿家长教育的有效性和有序性, 也提高了家长的遵医行为。

2.2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在儿科门诊输液时当班护士要认真核对医嘱, 包括患儿姓名、年龄、治疗执行单、药名、剂量等, 均无误后方可执行。若有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 并在病历上签字, 确保输液的安全及有效[8,9,10]。

2.3 提高专业知识及技能

儿科门诊护士业务知识要不断地更新, 要掌握新药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 要学会儿科常见病的病情观察、急救及处理方法。同时还要掌握输液中出现的并发症和相关的处置流程, 不断提高静脉穿刺的水平, 争取做到“一针见血”。

2.4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

门诊输液室的儿科护士, 要在15~30 min对输液室患儿巡视1次, 在巡视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和穿刺部位, 对特殊药物输液应在输液卡上作出标志, 及做好记录。特别对哭闹患儿应引起重视, 警惕发生针头脱落、药物外渗及输液反应等并发症的出现。

2.5 加强患儿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也是患儿治疗中的辅助方法。在每次输液时当班护士都应简单告知家长, 患儿用药目的、注意事项及擅自调速的危害等。同时还应告知患儿, 注意防寒保暖, 以免感冒。

3 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护理人员要告知患儿输液中尽量不要空腹, 以免因空腹造成患儿心慌及腹痛增加患儿过敏反应的发生。并嘱患儿家长给予喂奶或食物。同时护士要关心患儿,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 并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收集及记录[11]。

4 小结

实施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安全管理 篇9

1 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质量监管因素

静脉输液质量监管体制是护理安全的核心, 管理制度不完善, 质量监控不力是造成输液不安全的重要因素。临床护士工作量大, 护患比例失调、护士编制少, 少数护士身心疲惫而对护理工作产生厌烦心理, 工作中责任心不强, 缺乏自律等原因均可导致输液不安全后果。

1.2 静脉输液技术环节因素

1.2.1 微粒的污染

护士在配药过程中, 割据安瓿会带来玻璃微粒。有人研究一只5m L安瓿用砂轮割据后带有玻璃微粒约130~300个。另外有些药瓶口为橡胶塞材料, 护士在溶药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瓶塞可导致塞屑微粒进入药液。尽管输液器末端安置有终端滤器但只能阻挡≥10um的微粒, 一些微粒通过静脉输液过程进入微循环, 阻塞毛细血管, 使血流不畅可出现血栓或形成肉芽肿。

1.2.2 液体外渗及血管损伤

静脉穿刺过程中, 穿刺不成功, 会发生液体外渗。尤其以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药物外渗引起的副损伤最为严重。另外穿刺技术不熟练, 患者不合作等原因都会导致血管损伤。

1.2.3 套管堵塞

静脉输液结束后, 护士对封管操作不当, 封管后患者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大而导致血液反流也会造成套管阻塞。

1.2.4 静脉炎

正常血浆的p H值为7.3 5~7.4 5, 超过此范围, 就会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输入高渗液体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会导致血管内膜发生萎缩坏死, 进而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 使静脉壁通透性增强, 静脉中膜层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性改变, 同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变硬。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不当也可引起静脉炎, 其中远端发生静脉炎的几率明显高于近端, 下肢明显高于上肢, 这是因为人体下肢静脉瓣多, 血液回流缓慢, 液体和药液滞留于下肢静脉的时间比滞留于上肢静脉时间时间长。

2 静脉输液安全护理对策

2.1 健全完善静脉输液管理内容

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 加强流程管理, 做到操作按流程, 质量靠监控, 建立静脉输液意外预警机制, 同时在输液过程中按时巡视, 做好巡视记录。

2.2 静脉输液技术管理

2.2.1 预防污染微粒进入血液循环

严格选用合格的输液用具, 实施密闭式静脉输液是减少污染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有力保障。对含有中药制剂的输液制剂应选择带有终端过滤器的输液器。此外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正确折断安瓶, 砂轮划开后棉签消毒最后徒手掰开, 可有效的减少药液被微粒污染的机会。药液应现用现配, 配置时应将加入的药液充分溶解稀释。

2.2.2 预防液体外渗及血管损伤

加强护士三基三严训练, 提高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各项操作严格按规定执行, 操作后反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在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液过程中根据不同药液合理选择血管、输液滴速,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3 预防套管阻塞

静脉输液结束后, 根据患者套管针的不同、病情不同, 选择正确有效的封管方法, 可防止套管阻塞。肝素钠溶液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且大剂量优于小剂量。封管时可采用脉冲式推注正压封管的方法。可来福不仅可以避免护士输液过程中的针刺伤, 而且输液接头与可来福分离时, 会瞬间产生正压将留置针软管内的液体向前推进, 血液不能反流入管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2.2.4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手术室输液安全护理 篇10

1 安全隐患

1.1 环境问题

(1) 急诊患者病种多、急、重, 就诊时间多为晚上或周末, 输液时常出现各种疾病 (如发热、外伤、传染病) 的患者挤于一室进行输液治疗, 极易引起院内交叉感染。 (2) 急诊患者多有家属陪护, 常导致急诊室内拥挤、嘈杂、混乱。 (3) 输液高峰时, 常出现输液室内位置不够而在走廊上进行输液的患者多, 易引起护理差错。

1.2 技术问题

(1) 个别护理人员对药液的理化性质、配伍禁忌以及输液注意事项不熟悉, 导致所配制的药液出现混浊或变色, 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2) 个别护理人员药理知识欠缺, 没有按照输注药物的使用说明、不良反应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滴速。 (3) 个别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不熟练, 穿刺前准备不充分, 不能一针见血, 穿刺过浅或过深, 造成患者皮下肿胀、疼痛。 (4) 个别护理人员在输液前没有认真核对药液和检查输液用具的质量, 无菌意识不强。

1.3 管理问题

(1) 急诊护理人员较少, 输液高峰时常出现患者排队等候输液的现象, 使环境更加混乱。 (2) 部分分散常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在不同的地方拿药和划价, 延误就诊时间。 (3) 输液高峰时常出现护理人员来不及记录, 导致后期治疗等相关问题无从查对。 (4) 护理人员在输液时没有细心核对患者的姓名导致输错药液。

1.4 服务问题

(1) 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大, 在疲于应付输液的配制和穿刺时, 忽略了对患者的巡视和沟通交流。 (2) 护理人员态度不热情, 用简短生硬的语气解答患者的问题, 缺乏耐心, 增加了患者对输液室的反感。 (3) 护理人员耐心不够, 因穿刺不成功反而埋怨患者乱动时, 易激怒本就情绪不稳的患者及其家属。

2 护理措施

2.1 改良输液环境, 必免交叉感染

(1) 将急诊输液室人性地分为儿童、成人、传染病3个区域, 各区域互不相通, 必免交叉感染。 (2) 保持急诊输液室空气流畅, 温度适宜, 提供饮水机和纸杯、卫生纸、方便袋、痰盂等, 配备电视机, 订阅健康保健方面的杂志和报纸,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输液环境。 (3) 急诊输液室内为陪护人员提供休息的地方, 同时尽量劝说陪护人员先回家。 (4) 配制一些可以活动的输液椅, 以及输液高峰时使用, 必免让患者在走廊上输液。

2.2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业务技能

(1) 对即将进入急诊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 熟练掌握药液的理化性质、配伍禁忌以及输液注意事项。 (2) 在输液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的状态, 查看输液部位有无肿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有效地调整滴速。 (3) 进行输液穿刺时做到胆大心细, 力争做到一针见血, 降低对患者的损伤。 (4) 增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 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和输液工具的质量, 操作时配戴一次性口罩和手套。

2.3 强化管理制度, 保证输液室工作顺畅

(1) 采取弹性排班[3], 输液高峰时间合理地增加护理人员, 患者较少时让护理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 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缩短患者等候输液的时间。 (2) 结合急诊的特点, 尽可能地将部门安排在一起, 同时制作简明流程图, 给予患者清晰指引, 避免来回奔波[4]。 (3) 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药名、用量、给药时间等具体情况, 以便后期治疗中查对。 (4) 输液和换药时要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 必免出现用错药的情况。

2.4 加强医患沟通, 减少医疗隐患

(1) 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耐心了解其需求并尽量予以满足。 (2) 对护理人员进行礼仪培训, 规范语言, 礼貌用语, 语气柔和, 服装统一、整洁, 降低患者对急诊的恐惧感。

3 结果

将防范措施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工作中, 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使安全隐患发生率大大降低, 急诊科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达99%。

4 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 医疗安全成为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标准, 同时也决定并影响着医院的长远发展和声誉。急诊输液室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 工作量大, 任务重, 任何差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其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康复, 因而急诊输液护理安全成为整个医疗安全的重点。

传统的急诊输液护理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 人员分配不合理, 常多注重已发生的问题, 对潜在的护理问题缺乏预见性, 导致急诊输液护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急诊输液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工作强度大, 输液过程中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带来终生遗憾。因此要加强急诊输液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 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 加强输液过程的安全护理, 将潜在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提高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 确保患者输液时的安全。方法 针对急诊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制定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结果 将防范措施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工作中, 使安全隐患发生率大大降低, 急诊科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达99%。结论 急诊科护理工作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提高了急诊科护理的管理质量和综合素质, 避免了输液过程中易出现的安全隐患, 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急诊科,输液,安全隐患,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郑郁.急诊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6) :2917.

[2]李炜.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9) :829-830.

[3]孙艳艳.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 11 (3) :116-117.

上一篇:旧建筑改造下一篇:油田低渗透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