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改造

2024-07-01

旧建筑改造(精选12篇)

旧建筑改造 篇1

摘要:主要谈当今旧建筑物改造的发展, 旧建筑物改造相对新建建筑物的优势, 当下这一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空间改造的八种方法;并就其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旧建筑物改造,观念,空间设计

一、当今旧建筑物改造行业的发展

正如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 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也使得许多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得以延长;然而一些建筑物建成后, 寿命多至百年以上, 少则几十年, 时过境迁, 随着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 原来的学校会因规模问题而被扩建, 厂房会因企业的倒闭被闲置, 办公楼会因机构的迁移而被遗弃等。这些建筑或者仍坚固如初, 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或者本身沉积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果将这些建筑合理改进, 对于减少社会财富的浪费, 使建筑物继续创造经济效益,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过去, 市场经济的到来及中国加入WTO的驱使, 使得国内许多城市对原有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由原来一直以生产为主要职能, 工业用地比例大且集中于城市中心, 城市用地畸形化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经济发展迅速, 这些给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改造提供了契机, 同时时间、利益的驱使也使更多的人在接受建筑改造。新发展产生新行业, 新行业需要新空间与其适应, 在文化观念之外, 经济利益可谓商业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换言之, 经济效益是目前旧建筑改造行业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发展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此过程中人们也提出了一些疑问。很多人持有这样一种观点:旧建筑的改造设计由于是对现有建筑的空间及装饰的变更, 因此常常比设计一座新的建筑物更受到制约, 创作自由度减小;但是换个角度看这些制约也为新的“作品”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和机会, 创作时可利用的素材增加, 原有的空间特色也可以成为改造设计过程中灵感的泉源。对此, 像中国古典文化中“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样, 一位著名建筑师指出:“有人争辩说设计的限制条件抑制了正在萌发的真正的创作性, 而我要争辩的是, 真正有创作性的建筑师是以排除约束为乐的。这些制约仅仅扰乱了那些对自己信心不足的人, 而这些人缺乏内在的应变能力。”

二、旧建筑物改造的环境分析及其相对新建建筑物的优势

旧建筑物的改造在发达国家近几十年的房产开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有关数据显示, 在英、美等国, 改建项目占到建设项目总投资的30%~50%, 甚至有人预言, 建筑改造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21世纪将是建筑改造的世纪;然而在中国, 旧楼改造像西方的“跳蚤市场”与中国的“二手市场”一样, 还处在发展阶段, 正逐渐被人们关注, 并且目前也少有这方面的专注, 因此, 对从事建设和设计行业的人来说, 将之作为一种行业现象, 并逐步付诸行动, 也是不无裨益的。

当然上述所提及建筑师说的设计并不是没有依据的设计, 对旧建筑物的设计, 需要对原有建筑与室内空间及改造后的用途有充分的了解, 对其潜在价值有敏锐的洞察力, 像一些专业人士所讲的那样, 能充分发觉原有建筑在空间结构、结构体系、材料运用、光影变幻、功能组成、环境特点等诸多方面的潜在价值, 总之, 像一句古话“知史而明理”。而我们认为, 在设计时, 首先根据新建筑的需要对旧建筑物的空间、材料、结构及经济性进行分析, 整体做一下把握, 保证改进后建筑的安全与实用, 进而再考虑经济和美观。

通过上述旧建筑改造的意义、环境及现在的发展状况, 我们对旧建筑物的改造有了一些了解。仔细想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设计师们可能会注重改造的创意、价值;但开发商等则会更注重时间和利益, 无独有偶, 旧建筑改造也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这种经济优势体现有三:工期短, 可以提早运营;投资少, 开发成本低;改造花费少, 据以往统计数据, 对原有旧建筑的改造, 比新建同规模建筑的标准楼可节省20%~50%的费用, 除此之外, 还省去了拆迁过程的花费。

三、空间改造的八种方法

目前, 建筑改造在建筑物室内外装饰上应用很广泛, 比如在商业类店面、文化旅游景点等。然而空间是建筑的灵魂, 是建筑物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 空间构成了装饰的基本骨架, 而在中国外部装饰的发展较内部空间的改造更有优势, 因此, 我们在此文中重点关注旧建筑空间的改造。

通过了解, 我们对旧建筑空间改造总结了几点想法:

建筑扩建过程注重新老建筑之间的关联。建筑物扩建过程注重运用姊妹建筑, 对称空间, 使得新建筑中有旧建筑的影子, 旧建筑中能找到新建筑中的一些东西, 这其实是建筑之间的一种传承, 也是一种形式的改造和再创作。像日本著名建筑师古谷章成设计的隔河流的小学新校区。

覆盖——给庭院加顶。中庭是一种在建筑内部贯穿上下各层的共享空间, 由于其特有的物质精神功能, 中庭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运用, 旧楼改造中因地制宜地采用这种空间形式, 容易形成良好的采光通风环境和空间氛围。

挖空——拆掉楼板, 挖出中庭。将原本对采光要求不高的建筑改为民用建筑时, 必然要改善其内部的通风采光条件。常见做法是将腹地地空间部分楼面拆除, 形成中庭, 减少进深, 同时也形成了空间的变化。

加层。许多旧建筑设计以工业生产为主, 一般在4.2米~9米, 当这些建筑被赋予第三产业新功能时, 常常采用夹层的方法加以改建, 一则将高度降至适当的位置, 二则可以成倍的增加使用面积。许多利用夹层的改造方案, 常采用局部夹层, 使空间高度富有变化;也可以利用错层, 使建筑中不同部分的标高相差不多, 然后通过踏步连接, 使建筑物不失层次性, 化被动为主动。

升降——改变地面标高。旧建筑空间由于受到当地种种条件的限制, 空间组成形式往往单一, 地面高差变化不大, 要想满足现代人丰富的视觉需求, 建筑日益复杂的趋势, 可以通过具有独立性的地面标高予以实现, 结合新的功能需求提高或降低旧建筑中某些部分的标高, 以形成几个相互贯穿, 又有一定限制的新空间。通过对抬高和降低地面的灵活运用, 从而达到对空间整体进行软分割的效果。

旧建筑中大层高的空间比较常见, 利用上述原理加以改造, 不仅可以划分出不同功能的空间, 而且有些旧楼在改造时可以把更新后所需要的设备隐藏在顶棚中, 从而节省了空间, 又提高了室内环境质量, 使顶棚的装修设计也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穿插——插入异质元素。在旧建筑的改造过程中, 难免有单调乏味, 缺乏变化的空间, 因此, 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在建筑内部穿插一个形式完全不协调的实体空间, 作为点睛之笔, 打破原建筑物格局, 给新建筑物注入新活力。被插入的空间可以分别作为楼电梯间、采光塔等, 一举两得。

嵌套———嵌入独立实体。对于一些加层处理有困难、或需要保持原空间完整性的高大空间来说, 最妥善而方便的办法是嵌入一个完整独立的新房子, 形成“屋中屋”的嵌套格局, 给人一种空中楼阁之感。新房子的顶层往往没有遮盖, 而是利用原建筑的屋顶, 这样空间的内外关系变得模糊不定, 新房子像件巨大的的家具, 占据着空间, 又提供着空间。

分割———让空间流通起来。由于技术手段的进步, 空间观念的变革, 现代建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空间划分形式, 流动空间就是集中而典型的空间模式, 这些空间营造方式被较多的用于公用建筑, 以适应其功能和精神需求以及现代生活方式。而工业建筑及较早年代的建筑在空间处理上则没有或不必进行如此处理, 他们往往有多个单一空间并列形成, 空间之间由墙体完全分开, 这种格局无法与现代公共生活及新的功能相匹配。因此, 在旧建筑改造中引入现代空间概念及其分割方法, 增加空间层次, 丰富空间感受。诸如可以通过改变墙面形式以取得空间的变化, 采用特殊形式的楼梯, 运用各种形式的隔墙灵活划分空间等, 从而一改单调气氛, 使改造后的建筑物富有现代气息。同时还需要设计者匠心独运, 考虑或恢复、或仿古、或完全更新、或新旧并置, 把握其设计风格, 赋予旧建筑物新的内涵。

四、这一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21世纪成为建筑改造的世纪或许在中国同样适用, 但正如上文提到, 经济效益是目前旧建筑改造行业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 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我们对待旧建筑的思想、观念, 对待历史的态度。像我们的教材中常提到“国外先进的理念”, 但殊不知别人是从我们这学的, 比如老子和孔子的一些思想就贯穿在许多“国外理念”中, 正如在多次中日战争后, 我们在“以一个被打败的老师身份向胜利的学生学习”。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 旧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工作非常受重视, 在那里, 建筑如同生命, 其存在权利也受到尊重, 不可随意被剥夺。然而在中国, 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城市建设过程中, 对建筑建筑的认识从未达到这样的高度;相反视建筑为草芥, 大量具有历史价值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被毫不留情的拆除。不良的城市开发模式, 对历史的曲解, 对利益的追求及急功近利的心态将许多建筑的生命结束在壮年。因此我认为,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像在国外一些数学家以为是第一个推算出π时, 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刘徽, 祖冲之已经推导出来了;而非亦步亦趋。

当然, 随着城市职能和空间结构的调整, 经济利益的驱使, 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文化历史资源的保护, 公众观念的变革等诸多因素的推动, 旧建筑改造在中国强大的生命力也正逐渐体现出来, 人们也对先前的建筑、城市发展方式作检讨。作为检讨的一部分, 旧建筑的改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并且呈现出一些引人注目的新趋势。改造的对象在扩大, 历史性建筑改造方法在变化、创新, 不再局限于对建筑本身的改造, 而是通过加进了新的环境标准与服务设施, 单一功能的旧建筑在被改建成混合功能的建筑, 改建后的建筑对象由原来只重视体积巨大的公用建筑转向几乎所有人们日常用途的建筑。慢慢的, 旧建筑改造在走进人们的生活。

五、结束语

西方国家走过的路, 可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让我们看到方向, 也有助于我们走属于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 但我们自己应该有所为。而当今, 尽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还余热未尽, 但可以预见, 旧楼改造必将在中国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从事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人员来说, 它将带来一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袁培煌.高崎市立樱山小学[J].新建筑, 2010, (1) :86-87.

[2]薛彦波, 赵继龙.楼房翻修与外形装饰图解[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旧建筑改造 篇2

作者: 徐强 来源:中国期刊网浏览:749 伴随着建筑工业技术的进步,建筑呈现出日益丰富的形象,日新月异的建筑材料展现着不同的风采玻璃作为一种有着独特个性的现代建筑材料,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它的应用从屋顶到地面,从门窗到墙体,从家俱到装饰,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由于建筑师的巧妙构思,玻璃处处表现出它特有的风采,丰富着现代人的生话空间,渲染出一个个人们意想小到的新世界同样,在旧建筑改造和史新这个建筑设计领域,玻璃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从材料的应用角度,在旧建筑改造中,出于建筑遗产史料原真性和可读性的要求,其修补部分或与旧肌体直接相连的新肌体,应尽可能采用与之小同的材料,这也是《威尼斯宪章》所强调的。另外,还需考虑的一点是修建或加建的可逆性,以免防碍日后进一步的保护修复措施水泥混凝土等强粘接性材料由于其小可逆性和自身的物理缺陷,再加上造成的封闭的建筑形象与砖石建筑厚重感互相重叠,小利于突出旧肌体的美学特征等特点,因而在旧建筑的修复加固中小宜大量使用。与水泥混凝土相比,玻璃则是较为广泛使用的理想的修建材料。首先,它们与砖石等材料可以明显区分,易于识别其次,玻璃在与旧肌体连接时一般使用螺栓等方式,对旧肌体的破坏、依赖程度小,还有易于拆卸、施工工期短、破坏小、结构承载力强等优点另外,玻璃所造成的轻盈、通透的建筑形式能与旧肌体形成良好的对比、反射、融合,反映当代的材料、技术等建筑特征正是由于玻璃特殊的光学性质以及鲜明的时代性,它在旧建筑改造及史新设计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一、玻璃的光学特性

玻璃具有的多种光学特性能使界面产生不同的特性及表情,从而满足多种需求。1透射性

玻璃的透射性是指光线透射过玻璃的性能建筑师常常采用透明玻璃表现玻璃的透射性玻璃可以做到完全的透明,甚至望过去空无一物,创造出明亮的光环境。透明是我们这个时代建筑的一个显著特性,玻璃是达成这种透明性的有功之巨,玻璃建筑反映周围世界的千变万化,不仅使在其中生话、工作的人可以透过玻璃感受到外面世界的存在,并且可以随着时间的节奏与自然共存。玻璃建筑带来的透明性仿佛化解了建筑空间的边界,成为“不存在的存在”,为建筑世界带来了史广阔、史深远的空间意象半透明的玻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它表面呈现出的独一性既小能让人看透它的内部,又小带丝毫的表情,漠然得足以拒人于千里之外但同时,它的透光性又使之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从而与边界产生了有选择的融合。2反射性

玻璃的反射性,是指光线经过玻璃表面时被反射的特性,通常的普通平板玻璃反射率可达70%左右,而且与其他材料小同的是,它的反射力形式式是镜面反射,在适当的角度有清晰的成像玻璃具有的反射特性能产生很多光学效果,给空间增添意想不到的变化。玻璃的美学特性是其不确定性,在旧建筑改造和史新中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透明、小透明、半透明及反射交融混合,就能形成真实虚幻的美学效果。

二、小同的功能材料

人们对材料性质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技术水平也影响着材料的选用和发掘玻璃在建筑中应用广泛,按其应用功能的不同同,分为围护材料和结构材料但一般来说,玻璃有时是同时具有多种功能的,只是侧重点有所小同,本文为了方便论述,还是按照功 能来分类说明 1围护材料(1)玻璃窗(2)玻璃墙

框架结构体系的产生使墙体得到了解放,全然改变了窗和墙体的关系,模糊了两者间的差别玻璃可以作为整个外墙,建筑立面失去了厚重感,建筑也随之表现为一层薄薄的表皮。

玻璃也常见于室内装修,室内的隔断墙就常常采用玻璃,薄薄的玻璃片既分隔了空间,又扩大了空间的视野,可以感受到内部存在的连续空间,但无法窥视其布局及用途(3)玻璃顶

如果说玻璃墙的出现使建筑的立面变得开放,那么玻璃顶的出现则开敞了顶面,完全消解了这道屏障,不仅将可触知的自然环境纳入人的生话环境,更在全方位的视觉上让人重返自然它是建筑艺术的重要体现,现在,玻璃顶的设计形式越来越新颖独特,具有创造性。2结构材料

(1)玻璃梁、板、柱

夹层玻璃的发展使多层玻璃的复合形态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玻璃的强度,这最终导致了玻璃成为梁、板、柱这类纯结构构件,它的节点小用任何机械固定件就能获取,从而实现了个玻璃结构。

三、旧建筑改造和史新设计中玻璃的使用策略

在旧建筑改造和史新中,玻璃是被运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根据玻璃小同特性,使用策略可以分办形态策略、空间策略、表皮策略、技术策略。

1形态策略

形态策略就是通过玻璃界面的形态构成实现建筑更新的方式在这里,玻璃表现为显形形态,通过完形、象征、隐喻对比等手法,实现与原有建筑形态上的融合,同时旧建筑也借助于玻璃鲜明的时代性实现了由历史向现代的转化重塑可以分为同构和异构。(1)同构

该手法的运用,重点考虑了新旧建筑的形式连贯性,通常表现为对旧建筑符号的再利用。异质同构得以实现,同现代社会材料与技术的飞速革新密不可分建筑师可以大胆地采用现代材料,构成古代的形制,给人以异曲同工之感。

在德国国会大厦的改建中.诺曼.福斯特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实现建筑的形式更新的骨架体系把透明玻璃界面的形式勾勒出来,通过与历史式样的相似,实现了与原有建筑融合,表达了对建筑文脉的呼应。在形态上,玻璃成了建筑的视觉中心,历史建筑因此而获得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外,玻璃小仅实现了建筑的形态更新,也实现了建筑的功能更新。

德国国会大厦

在里昂歌剧院改扩建工程(1986年一1993年)中,努维尔在老歌剧院上部用钢和玻璃塑造了一个巨大的拱形屋顶。这个拱顶有着强烈的古典美学意味,但材料却是与古典砖石材料大相径庭的玻璃,从更大的城市范围看,犹如为歌剧院加上了一个有着大教堂美学特征和感受的罗马穹顶,而这正是努维尔力图将老剧院升华为现代音乐大教堂的初衷,也是其构思能在设计竞赛中打败众多竟争者、获得业界青睐的一个重要因素。

(2)异构

在目前的史新潮流中,异质异构手法表现得比较突出,它凸显了新旧建筑之间的时空差异性,强调一种张力十足的冲突的美。现代合成材料与非线性空间的结合,充满了超时代的未来感,与稳重而历史感十足的旧建筑一起,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

在巴黎的Publicis药店改造中,设计师在原来由玻璃和钢组成的平整秩序的立面外又包了一层曲面异形玻璃组成的表皮,与旧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建筑的不同部分一方面,可以起到融合的作用,使建筑的各个部分达到和谐统一;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开放性的空间调节建筑的空间秩序,在新老建筑之间起到过渡和衔接作用在德国纽伦堡文件中心的改造中,设计师在原有建筑中置入一个由坡道、楼梯、走廊组成的斜向线性透明玻璃体空间,将新建的展览空间与原会议中心连接在了一起。

(3)重新划分室内空间

建筑师还常常通过透明程度小同的玻璃界面来强化或弱化空间界面,改变空间形态,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达到不同的效果。

分隔空间

就纽约SOHO建筑师工作室的改建而言,这是一座通过成功地运用材料组合、将一座仓库建筑改建成建筑工作室的杰出案例。该设计要求在这个旧有空间内提供30个标准工作台位,以及图书室、贮藏和会议空间,建筑师通过对墙体的巧妙插入与材料的正确把握,创造了一个生动、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提供了从个体工作到群体合作的不同工作体验。厚重的分隔墙限定工作空间和阅览与技术空间,合伙人办公室用轻质的磨砂玻璃围合,两者对比成为新建空间的表现主题。

空间连续和互动

帕格尼尼演奏厅是由一个废弃的糖厂改造而来的,那是一组完全不同体积和结构的工业建筑,它坐落在一个公园中,周围都是浓郁的灌木和大树,工程主要是拆除了原来建筑的横向实墙,取而代之的是3面玻璃墙,从而保证了整个90m建筑内部空间的连续与通透性。表皮策略(1)反射

利用玻璃的反射性,在新建筑上形成老建筑的影像,取得视觉上的联系与协调。法国里尔美术馆的扩建把一部分小体量以玻璃盒子的形式放置在老馆的后方,其长度刚好与老馆的宽度一致。利用玻璃的反射特性,与老馆产生交相辉映的效果。建筑在靠近老馆的一边设置了长长的走廊,一方面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观察老馆的空间;另一方面利用廊道的阴影形成深色的墙面,以利于玻璃的反射。当阳光照射在玻璃面上时,老馆的立面以及周围的景致都清晰地映衬在其上面,而其他部分则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再辅以廊道内壁的红色和金黄色,整个立面引人入胜。

(2)消隐

消隐就是利用玻璃的透射性,虚化建筑体量求得与老建筑的对话。玻璃墙

圣堂(Talus du temple)位于法国勃艮地区阿瓦隆(Avalon)附近的某三角形小地盘,现在被改造成一个幽雅简洁的避暑小宅。这个住宅位于一座毁于二次大战的桥梁遗址上,从内可欣赏河流和勃艮地区的风景,设计采用了层压玻璃板,支撑约2 000kg的屋顶结构,试图表现一种“漂浮于虚空之上”的奇幻意境。评审团的专家认为,这是保护历史遗存的一个范例;新与旧的定义如此明确;我们甚至可称之为极简主义历史保护。新与旧互相烘托,相得益彰。

玻璃天花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的设计中,考虑到午门展厅的特殊性,一方面它建在皇宫的南大门正楼内,另一方面它又是世界文化珍品的展示场所。因此,新建展厅在保护文物古建的前提下,其建筑形象还要尽可能地避免与文物古建和展品产生冲突、出现喧宾夺主的效果。为最大限度地体现午门正楼的原有风貌和传统文化氛围,采用透明玻璃作为展厅的天花,弱化了空间围合界面,使参观者在观赏展品的同时,充分领略午门正楼精湛的建筑装饰工艺和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3)颜色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有色玻璃在旧建筑改造中也有所应用,玻璃的颜色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柏林政府区的警察局兼消防站位于施普雷河附近的内城废墟上,并靠近一处原铁路货场。此建筑是在一座19世纪独立建筑的基础上扩建而来,扩建部分的下部空间用于停放机动车辆,而其表面则悬挂有一层板状玻璃构件,这种反光玻璃表面包含有两种浓郁的振奋人心的红、绿色调,与原有建筑沉闷的、厚重的砖结构形成强烈的对比。代表消防站的红色以及象征警察局的绿色还同时成了原有砖结构与周围树木之间的联系纽带。技术策略

(1)玻璃结构

玻璃因其易碎的特性很少用于受力构件,但随着玻璃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尤其是玻璃再加工技术的进步,玻璃的机械强度和物理特性得到了有效地改善。自从夹层玻璃的出现使得建筑中的承重角色可以由玻璃构件来担当之后,如何将玻璃建筑中的金属连接件减至最少以获得最大的透明,就成了建筑师和工程师不断努力的方向。而完全使用玻璃建造的建筑——不带一点金属——直是他们孜孜以求的梦想。规模较大的全玻璃建筑建造于1994年,是DesignAntenna事务所与Macfarlance合作设计的英国金斯温弗德(Kingswinford)的一个玻璃博物馆的扩建门厅。这个玻璃盒子的平面尺寸为5.7m x11m。在这座建筑中,屋顶和墙完全都是透明的,柱子和梁是由3层的夹层玻璃制成的,这样,如果其中的一片玻璃板破碎了,构件的承载力也还可以得到保证。除了玻璃的榫卯连接构造外,玻璃板之间的封边也放弃了传统的铝框,采用了极窄的玻璃条。

(2)智能化

瑞士的SUVA保险公司大楼是由一座建于1950年代的办公大楼翻新而成(图14、15)。原先计划推倒旧楼而建一座更大的办公大楼,建筑师们却请求业主保留旧楼并在它的侧面扩建一座新楼。在原办公楼的外面,他们设计了一种新的智能化表皮——由电机引擎控制的新机械化玻璃百叶,可以适应变化的天气状况自动开合,有一些也可以由手工操作,以控制音响效果和绝缘效果。

四、结语

通过对玻璃这一常见的建筑材料在旧建筑改造和更

新设计中的表现形态和运用策略的研究,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玻璃的形态构成和空间组构本质。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建筑创作可能的选择范围,从而可以更加理性地发挥创作中建筑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充分发挥想像力与创造力,创造充分反映所处时代特征的新建筑。

从左到右依次为大英博物馆改造(图片来源:http://)

二午门展厅内景(图片来源:建筑细部,2004(4))

三上柏林消防站兼警察局改建(图片来源:建筑细部,2005(1))

下玻璃博物馆扩建(图片来源:Architecture Review, 1995(1182))

四上SUVA大楼改造前外景

下SUVA大楼改造后外景

宋微建谈旧建筑改造 篇3

在中国,最火热的是工地,许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又有许多老旧建筑被推倒、重建, “拆”字一度成为城市改造的极大标签,富有视觉震撼的圆圈和斜杠,中间躺着鲜明的“拆”字。很多人说,这是经济发展的符号,也有一类人,冷静地对待时代的变迁,珍惜历史建筑的气息,希望尽可能地保留一座城市原有的历史印迹。宋微建显然是后一类的典型人物。

他擅长旧建筑的改造,项目类型包括了酒店、会所、博物馆、别墅、商用空间、老街规划、乡镇街道规划等。在他看来,“保护旧建筑,目的不在于运用它的材料,而是要保有历史文化气息。”这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悟,也显现出作为设计人的责任。改造后,“新建筑都要与旧有的建筑有所关联”,为的是既可保留旧建筑原有的风貌,又能明晰地呈现新建筑的辨识度。

当我们提出如何对旧建筑进行改造时,其实早已预设好了很多命题。宋微建承接的改造项目本身所涵盖的范围就很广,既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改造,像朴园,也有如苏州山塘街的历史老街规划,同时也游刃有余地进行着像小海发廊那样不受历史要素限制的个案。所以,与宋老师的访谈基本上包含了旧建筑改造的种种。他提出,“我们必须按照比较好的传统工艺进行更替,才能不违背历史原貌的恢复。”这是他一以贯之的设计理念,也是古建筑得以留存的价值所在。

《现代装饰·家居》对话宋微建在国外,旧建筑改造有不少成功的范例,譬如巴黎的卢浮宫,贝聿铭就做了很多创新的改造。反观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也开始大兴旧建筑的改造,苏州桃花坞博物馆也算是您很富代表性的旧建筑改造项目之一,据您的观察,中西方建筑的改造所因循的设计理念有何差别?

宋微建:旧建筑改造实际上近些年才开始,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旧的换新是顺理成章的,要么保护,要么推掉。旧建筑改造一个重要的源头就是要保有旧建筑的特点。如果把旧的换成新的,就不属于旧建筑改造的范围了。保护旧建筑,目的不在于运用它的材料,而是要保有历史文化气息。无论如何改造,新建筑都要与旧有的建筑有所关联,不能将它当成新建筑重新做。对建筑而言,要改造,结构和表皮都要保留。

中西建筑一个是石构建筑,一个是木建筑,除材料外,西方建筑可能在色彩上更趋向浓烈一点。东方建筑则用木材,它取材方便,又蕴含着生的迹象,折射出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无论在东西方,旧建筑改造目前最安全的改造方式还是叠加或镶嵌,可以做加法却不能做减法。至于叠加或是镶嵌会不会改变原有建筑的样式?检验的唯一标准即是这一建筑若为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古建筑,无论运用了叠加还是镶嵌,在需要时,是要能原状恢复的。

您做的苏州山塘街改造的这个项目是否就属于在适当的时机需原状恢复的?

宋微建:要说古建筑的原状恢复,我们先来说说桃花坞历史街区吧,它最初的指导思想是要铲除重做,建新的创意园,这种手法带有毁灭性,当然现在这个项目也搁置下来了。对老建筑的恢复必须要保留,要把所有老旧建筑编号、入库,然后再尽量运用传统的工艺、老的材料将它原样恢复,这称之为“落架大修”。现在把拆除的东西通通变卖,又重新做,显然不符合古建筑保护的基本要求。若一些老建筑改变用途,后期通过叠加或是镶嵌的方式进行改造,条件允许下也可考虑开窗,但它在需要时都是可以恢复的。

有的人觉得苏州山塘街要原汁原味的,像老木头、烂木头、烂墙都要恢复,保持原样,但其实中国的建筑寿命都很短。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国际上对中国的“落架大修”同样是不认可的,觉得它违背历史,连老的痕迹都保留不下来。其实,这又要归结到西方作为石构建筑与东方建筑的差异上。我们所谓保存历史的痕迹,是注重它的样式及工艺。至于它上面的灰尘,中国的墙体无论是砖也好、木头也好,两三年就会有老的迹象。

我们必须按照比较好的传统工艺进行更替,才能不违背历史原貌的恢复。现在传统的材料大部分是可获取的,但像在故宫修复时,发现已找不到1米直径的大料,这可能就要采用其他的某种材料来替代。至于选材,像过去的材料,都是浸泡在水里多年,自然干燥的,现在则采用人造的干燥手法,还是有些不同。但可喜的是,榫卯、交榫等传统工艺还是保留了下来。

您刚才也提到“落架大修”更多的是运用在古建筑的保护上,既要保留古建筑的气息,又要与现在的功能需求相契合。吴良镛先生说过旧城的更新有三个含义:一是再开发、改建;二是整治;三是保护。这也适用于旧建筑的改造,对于旧和新的部分,哪些是要剔除,哪些是要保留的,哪些是要创新的?

宋微建:作为一个城市来说,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历史记录,这是最理想的。哪怕是文革建筑,有条件的话也要保留。至于哪些该保护,一是国家立法规定的历史名城、名胜,名城是要有成片存在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像苏州桃花坞,它作为历史保护区是绝对不能更替的,这是刚限。二是从城市的角度,若旧建筑可作为历史的记忆,虽然不列入立法范畴,我认为也当保留。

对历史名城街区的立法保护,我国是从2008年才开始正式立法。发展至今,业内对历史保护的认识也一直在变化中。像之前我在微博发出的“保护桃花坞”的呼吁就是基于这一背景之下。过去,人们混淆了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街区的定义,再者,二者的执法主体是分属文物局和住建部。住建部有规划职能,是需考虑如何保存历史建筑,在这点上桃花坞事件是对专业规划人员缺失的问责!

有的地区没有历史保护区,但从情感上,从建筑、文化的专业角度,我们对于历史保护的认识是不够的,再加上立法较滞后,过去战争、文革动乱、改革开放等历史进程使得中国的古建筑量已非常少了。整体上来说应该以保护为原则,对那些还未列入保护的,可考虑有机地更新。像中国古街都是在历史中慢慢建起来的。有的年代流行朝南,有的喜欢朝西南的,有的人生辰八字要偏东西方,各个建筑的主人不同,建筑形态也是丰富多彩的。在当代世界中让世人称道的有多少现代的街道?城市要更新,要对自来水、通电、空调等现代设施进行配套,这在西方已做得非常成功,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nlc202309031520

桃花坞博物馆的改造,应该算是单体建筑中最典型的有机更新了,它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在文革时也加建了一部分,您当时是如何界定拆与留,从而把控好旧与新的比例?

宋微建:这个项目是当地文化局长直接找到我,他跟我介绍,这个园子是民国时期建的,是苏州最后一个园林。文革期间被苏州防疫站借用了,老建筑保存得还可以,只是加了很多不伦不类的新建筑,希望按照民国样式重新改造。当时我就断然拒绝,仿古会变得很假,既然不该加上去的建筑是现代人所为,就要让它有辨识度,然后在形式、材料上与旧建筑有所联系。新的建筑加上砖和木构部分,使它和原来民国建筑有所联系,又具识别性。说实在的,我在对老建筑整改时,几乎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把它恢复原状。

宋老师,您刚才说重新加了木和砖,指的是庭院的小平层么?

宋微建:是的,它是文革时期加建的,我给它重新“穿衣戴帽”。原来的外墙是混凝土石灰,后来加上了砖,屋顶则用上了木构。至于天井的圆洞门,建园时是有的,后来被毁坏了,文革期间重建,保留了当时的砖雕。而门两侧的围墙原先是黄石墙,后来汪精卫夫人住进去后加了砖,我们等于是通过现代的手法恢复了部分的原貌。

您设计的很多项目,包括酒店、别墅,甚至发廊都涉及到改造。像小海发廊这个项目的改造相对于历史街区或是历史建筑的改造,更少受到历史因素的制约,对您而言,是否能发挥得更加自由?

宋微建:小海发廊的结构和细部甚至钢制的门窗、地板、装饰线,都是延续原来的风格,它与外部建筑的年代是完全吻合的。钢制的窗、门,在那个年代的上海用得非常普遍。只是在改造中,我们运用了兼顾建筑风格与现代时尚的吊灯、家具等,既有风格上的混搭,又有年代上的交融。假设快速设定一个命题,将发廊改造成咖啡馆。其实只要将吊灯取掉,再放入咖啡桌椅,二三十年代上海咖啡馆的味道就营造出来了,这也是古建筑改造很重要的特征和要求——改造不是体现在装饰上,也不是在结构上,而是在陈设上。

去年您做了苏州上林苑别墅的项目,融入了您个人对苏州园林的理解,这与您本身是苏州人有关联么?您的很多改造个案也都是在江浙地区,是否会将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及审美思维融入到旧建筑的改造中?

宋微建:这一点非常重要。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建筑的独特语言,我认为它不仅仅是江南的,更应该是全中国的。我把园林造园总结为四个要素,一是屏,强调含蓄,要“藏”,要迂回,不要开门见山。空间是越隔越大,越拆越小。中国人讲建筑的深度为“进”,隔了以后才能“进”,庭院深深就是这个意思。

二是曲。园贵深,不曲不深。造园时,要在空地上营造出一个世界来,它所吸取的自然因素和西方建筑是完全不同的。西方求平,求序列、求对称,而中国自古以来求变、求曲,为的就是效仿自然。

三是借,就是因地制宜,像做朴园时,门口的框架结构很多人都觉得当把它拆掉,但古代的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利用的,能带来很多新的启示,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谁与我同坐,清风明月我”,这是来自苏轼的词,也暗喻了取法自然的关联,坐在亭子里有清风、明月、我,借了天、地,就会想如何将天、水面、倒影设计进来,为创造的空间提供好的景致。“借”在园林中用得最多的还有亭子。亭子是特殊的建筑,也可以把它称为伞,可遮阳、遮雨,视线是不遮的,不需花任何代价就可以把景拿过来,为我所用。

最后一条是寄,寄情于物。中国人创造了一些独有的方式,比如说盆景艺术,能在很小的空间里享受自然。还比如把玩小石头、水仙花,人的境界也会随着固有的载体而联想到自然,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

无锡灵山大佛古竹老街的改造属于乡镇街道的规划,改造的是农民的自建房,是什么缘由让您接触到了这个项目?

宋微建:灵山大佛旅游景点周边的房子很多都是农民自建房,要么太城市化,有的还粗制滥造,没有文化色彩。之前找了一些机构做规划,要为新建筑“穿衣戴帽”,做坡顶,但花了三年时间做了三个版本都失败了。我接手时感到有一些难度——街道周围有的建筑有六层高,但中国传统民居是没有那么高的。后来的解决办法,就是忽略掉四层以上的建筑,不做修饰,当成布景。改造花费来自景区补助,农民也比较能够接受这种方式。这类项目体量大,且要做出新型的农村建筑风格确实很难。最近我还在做一个公益项目,为河南新县进行古村落改造。方案刚刚通过,古村落历史很悠久,有七、八百年历史了,但很贫困,环境也恶劣。这个项目是当地政府出资,我们则是进行公益设计,免费做。工作量很大,如果要设计费的话,这个项目估计就做不成了。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做出原来建筑的本来样子。

四川什邡市渔江村的重建重现了当地民居的现状,对苏州园林的体悟,特别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也同样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您很重视历史传统,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也身体力行,作为设计人,您在设计的过程中是怎样去思考、挖掘、运用中国传统文化?

宋微建:我做的项目大多和文化有关,我觉得中国文化在未来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而被抛弃,相反我觉得它是宝贝,是被遗漏了。我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人的思辨能力,尤其是我们作为设计师要好好学习。

刚谈及的民国建筑的改造,里面蕴含了很多哲学思维,不是简单的城市化,是需要用智慧去思考,而恰恰这些东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比比皆是,无论诗歌还是绘画都可从中获取无数的营养。相信,全世界也希望中国设计师能有独特的设计观,用独特的设计方式呈现出好的作品。

很多人对中国文化有一种抵触,或是害怕,看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吓得不敢入手。其实,每个人都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只要花点时间认识它,它就在你的脚下,在你的细胞里。

浅析建筑设计中的旧建筑改造 篇4

关键词:旧建筑改造,美学价值,审美体系,老城南

1 旧建筑的改造方法

1.1 功能置换

利用原有建筑的空间结构, 通过植入新的功能, 使得原有建筑的空间结构得到了动态的保存。这种方法在保留原有建筑的结构特征、空间关系、改造成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建筑, 从而激活建筑的生命。现以南京老城南的旧厂房改造为例。

南京老城南紧邻夫子庙, 历史文化价值颇高, 建筑的空间形态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形态。基于对老建筑的空间和结构形式进行调研, 本着尊重老城南历史肌理和人文价值的原则, 选择了一个三层厂房进行改造, 功能由原来的半导体工厂车间置换为兼咖啡沙龙一体的书店。

基地地处南京老城南, 对面为甘熙故居, 原来的功能是老城南半导体加工厂, 原有建筑分为三部分, 东南向的方形建筑为六层楼的建筑, 原为工厂工人的宿舍, 西南向的三层建筑为员工食堂, 西北向的房子为半导体加工厂 (见图1) 。

1.2 结构改造

(1) 加建设计。主要就是梁、板、柱3种构件的加固, 方法主要有梁加固采用截面加大法或者包钢加固法;板加固主要采用碳纤维粘贴法, 柱加固方法建议采用灌浆料进行截面加大法, 如采用喷射混凝土加固,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控制强度。

(2) 原结构保护。就是对原有结构既不拆除也不加固的情况下, 为保证结构的使用年限, 则在混凝土表面涂刷一种“阻锈剂”, 此种材料在世界上主要以瑞士生产的“西卡”阻锈剂为主。

对于原有建筑的结构进行适当的改造, 满足新的使用功能, 做到结构可行, 经济合理。

(3) 扩建改造。改扩建项目是指在已有建筑的基础上, 对原来的建筑设施、建筑材料和构造工艺进行扩充或大规模修改, 从而增加建筑的生产能力和建筑带来的经济效益。当然这也包含了技术改造, 改建, 扩建, 停产复建等一系列的过程。

1.3 表皮改造 (见图2)

(1) 立面改造。旧建筑立面改造遵循总体改造原则, 在不破坏旧建筑立面肌理的同时, 体现时代感, 是一种折中的思想态度。通常的立面改造有修旧如旧和修旧如新两种方法, 前一种方法是按照原先的形式进行复原, 补缺补漏。后一种方法则是根据旧建筑的历史所留下的烙印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对旧建筑进行改造, 改造后的结果既能联想到旧建筑的历史感, 同时又能体现现代的时代气息。

(2) 屋面改造。屋面改造按屋面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普通的混凝土屋面, 一类为桁架式坡屋面。

坡屋顶桁架的改造要按照民用建筑防水和保温的要求, 将镀锌铁皮屋顶进行重构, 并初步考虑彩钢夹芯板的转换处理, 并在表面覆以瓷砖表面, 同时要求整体风格、包括屋面和立面风格的统一。

大型厂房中的普通混凝土屋顶, 屋顶改造除了在防水, 防热方面处理, 还必须在屋顶改造时增加采光顶棚, 用来改善室内光环境。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锯开屋面板, 保留屋面的主次梁结构作为玻璃顶棚的结构支撑。同时在现有的主次梁体系, 通过增加支撑钢梁, 减少玻璃顶棚的跨度, 并形成一个方形网格系统。

(3) 室内空间分隔。在旧厂房改造中, 人们都希望把旧厂房建筑的单一大空间改造为灵活多变的可使用空间,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对原有厂房的大空间进行垂直的和水平的灵活隔断, 使得室内布置多样化。 (见图3)

关于室内空间的分隔, 可分为以下两种:

(1) 水平空间分隔。在水平空间的分隔上, 旧厂房改造所使用的材料主要为轻型混凝土空心隔墙材料。通过考虑原有厂房的结构的安全性下, 且不对结构进行改造的前提下, 如果使用传统砖墙进行厂房室内空间的水平分隔, 不仅限制了室内空间的灵活性布置, 同时由于砖墙材料本身的自重过大, 会加大结构的重量, 因此不利于改造, 而采用轻质混凝土空心隔墙本身强度高, 自重轻, 不仅有利于结构荷载的降低, 隔墙抗冲防震的整体性能好, 建筑平面还划分灵活多变, 尤其能根据不同使用功能去改变平面的布局。利用该材质的墙体去灵活分隔室内的空间, 管线布置方面也很方便, 加上轻质混凝土空心隔墙的构件本身的截面尺寸非常小, 大大增加了使用面积, 提高了使用率。

(2) 垂直空间分隔。之所以能够进行垂直空间的分隔, 是利用了旧厂房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较大, 原结构体系的荷载预留相对充分的原因, 通过在室外或者室内进行加层处理, 竖向空间的分隔通常有两种方法:对于那些中小型的桁架结构厂房, 通过在原厂房内加柱加层, 形成室内回廊空间, 同时利用通透敞开的楼梯间, 形成了一个流动的空间。对于那些大型混凝土的厂房, 通过采用整体的加层, 再结合设计的需要, 在室内中设置大型的中庭。

垂直空间的划分手法一般是采用钢结构进行划分的, 通过钢结构的连接, 简单而又灵活, 并且在垂直面内比传统的结构能更好的应用到错层、跃层的加建改造设计。

2 旧建筑改造的美学特征

2.1 层次性

作为嵌入式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体系之一, 建筑具有层次结构。这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旧建筑的转型必须有一个分阶段实施的过程:从技术到文化和艺术的精神层次的过程通常对应于感性, 创造性和开放意识的强大的过程。总体来说, 从体系结构技术的理想发展成建筑的情感与文化的结合, 才算完成了整个改造的过程。设计可以概括为“真”, “善”, “美”三个层次的追求。“真”即人工环境与自然和谐的“真实”, “善”强调施工活动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美”强调建筑外表皮与文化环境和当前审美层级相统一。它强调的是一种符合人类审美意识的潜意识的不可争议的特征。

2.2 整体性

在生态环境中的旧建筑改造中, 整体性设计显得尤为关键。其特征在于与旧建筑的各种要素的整体协调。其中, 既有“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外部环的因素, 也包括老建筑形式本身的维护;不仅是建筑使用者—人与生态系统进行整体性的协调。通过追求旧建筑的整体性, 改造并非强加于自然, 而是将其融于自然, “空间”代替“生态秩序”, “有意味的形式”代替“共生”形式;“永恒”代替“超越”。这一切也表明:机械论的思维方式已经结束, 与老建筑的生态现实统一的审美理想是基于目标之上的。

2.3 动态性

一方面, 旧建筑的改造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中, 运用交流方式, 在全球性旧文化与旧地域性文化融合中, 逐渐形成自己新的环境下的建筑文化, 从而使得旧建筑与城市设计在新陈代谢中永远保持永远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 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不同城市环境的旧建筑改造, 其改造目的明显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旧建筑的改造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必须在动态中逐渐发展并不断提高才能符合美学标准。动态性作为一种旧建筑未来的标识语, 其美学特征是在不断发展, 不断修正自我, 超越自我的进步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的。

2.4 文化性

从二十世纪至今, 随着建筑艺术日趋活跃, 建筑文化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文化性的建筑, 更加侧重于设计语汇对建筑地域性特征的描述, 文化孕育建筑中已成为文化性建筑的共识。

3 旧建筑改造的审美标准

3.1 使用功能

改造是为了给使用者使用的, 旧建筑的空间环境承载着使用者的使用场所, 它必须提供给人们一个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环境。一个充满活力的室内外空间是改造设计者始终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们必须从生态观念出发对旧建筑进行改造, 给旧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 使旧建筑“活”起来“动”起来。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对改造的使用方式进行正确观念的树立。通过寻求合适它的使用功能, 并且促使他成功。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改造的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就是通过发电厂的功能的更新而焕发出新的朝气和活力。

3.2 健康功能

老建筑大多是在城市环境的长期沉积中, 通过大量的无序扩张, 建完后往往分布杂乱, 不仅道路十分狭窄, 环境还十分肮脏, 再加上旧建筑本身设计未考虑清楚。旧建筑改造的健康问题非常的严重。宪章中明确提出:建筑必须为身体健康而设计, 改造必须从建筑空间方面, 空气质量, 热环境质量, 声环境质量, 水环境, 光环境质量, 提高人体的健康指标”。柯布西耶的“阳光, 空气, 绿色”的理想也是该观念的直接反应。

3.3 场所功能

场所感的意义在于人工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生态意识被提取, 注入到功能需求与人工系统的生态特征中, 相辅相成, 从而创造了一个人工与生态共生和谐的场所。在旧建筑的改造中, 这种共生应体现出物尽其用, 即对土地和可持续发展的充分利用。空间功能的和谐是旧建筑空间的生态意义的具体表现。

在现代主义建筑观植根于世界的动态视图, 通过第一次世界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是机械的思维方式的体现,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老建筑被理解为文化的衰落和破坏。生态危机, 生存环境的恶化, LED在旧楼改造的新思路的迫切需要, 雅可布开始提出了旧建筑的意义, 从社会生态的角度对城市生态进行了鼓舞人心的倡导, 这在他的书中“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体现的淋漓尽致。

自那时以后, 路易斯康, 文丘里, 科林罗, 相继推动了雅可布的思想, 他们一致倡导老建筑与城市的共生思想———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 都强调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和老建筑的概念和方法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强调历史, 区域, 国家和环境方面的整体性, 当今社会的共生性, 重新唤起精神和文化意识的审美标准。

4 结论

本文通过以南京老城南旧厂房的改造为例, 例举了几点关于旧厂房改造的设计策略和方法, 以及关于评判厂房改造效果的标准, 为旧建筑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现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个普通的旧建筑改造计划已势在必行。对旧建筑的道路仍然是漫长的转变, 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以前的研究的基础上, 对新的建筑所处的新时代和新的社会背景中, 充分挖掘出老建筑的城市生态系统的潜在价值, 确保改造旧建筑的本质时, 重新审视和利用旧建筑的新价值。在新的时期和标准规则变换中, 更复杂的是我们要通过建筑形式, 看到一个全方位的旧建筑改造, 在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意识下, 也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洁.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D].2009.

[2]林兆璋, 倪文岩.旧建筑改造性再利用[J].建筑学报, 2000.

[3]王柔.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表现语言[J].中外建筑, (4) 2007∶64-67.

旧轮胎创意改造 篇5

多彩的轮胎盆栽,是花园或居室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用旧轮胎改制的花插,犹如一组精美的艺术品。

美好的家居用品:

这组舒服的座椅,让人想起已故作家三毛在撒哈拉家中的创意作品。

方便的小茶几,摆在房间里别具特色

旧轮胎还可以改制成方便的收纳箱,用来收纳孩子的玩具是再好不过了。

欢乐的游乐场:

把轮胎吊起来作孩子的秋千,是最简单的用法。

巧妙的设计,使得旧轮胎变身成最快乐的游乐场。

好玩的儿童玩具:

这些栩栩如生的动物是由什么做成的吗? 没错,就是废旧的轮胎。

公共空间的轮胎艺术:

旧轮胎的重复利用作为一种特别的艺术形式,也被用来装饰一些城市街道及公共空间。

轮胎做花盆

www.51feibao.com/article-view-1075.html

轮胎做座椅

www.51feibao.com/shougongxiaozhizuo/help.php?act=view&id=533

轮胎做蒲团茶几

www.51feibao.com/article-view-2097.html

home.lady8844.com/zs/diy/2013-06-08/1370659605d1252044_8.html

利用了废旧轮胎制作出的超酷音箱

报废汽车上的零件可以用来当废铁卖掉,但是轮胎这种最不容易让商人消化的物品,又能做什么?非洲落后地区的人民用轮胎制作成鞋,这已经达到了再利用的目的。这是由Art Deco带来的创意作品,利用废旧的轮胎制作成音箱,并配以金属支架显得另类张扬,同时由于轮胎的尺寸大小不一,乍眼看去如同架子鼓一般。

您可能也喜欢:

【转载】果树嫁接改造的十四个视频

【转载】果树嫁接改造的十四个视频

【转载】八款“弧”形飘窗巧改造

【转载】八款“弧”形飘窗巧改造

【引用】搞搞新意思---旧牛仔裤的.N种创意!

【引用】搞搞新意思---旧牛仔裤的N种创意!

【引用】关于创意!强人绘图!

【引用】关于创意!强人绘图!

【转载】太有创意,太漂亮了

【转载】太有创意,太漂亮了

【引用】利用旧衣架和牛奶盒子改造成精美的挂式花盆

【引用】利用旧衣架和牛奶盒子改造成精美的挂式花盆

【转载】创意绝伦的立体剪纸艺术(组图)

【转载】创意绝伦的立体剪纸艺术(组图)

【转载】太有创意了,太漂亮了

【转载】太有创意了,太漂亮了

【转载】北京分子美食--创意餐具设计产品

【转载】北京分子美食--创意餐具设计产品

【转载】美国Jamie Beck*创意动态摄影

【转载】美国Jamie Beck*创意动态摄影

【转载】这样有创意的装修和装饰,你不喜欢都不行!【居家装修】

【转载】这样有创意的装修和装饰,你不喜欢都不行!【居家装修】

【转载】100个最有创意的家居,以后买房子了我也要这样装!

【转载】100个最有创意的家居,以后买房子了我也要这样装!

【转载】25种节约空间的创意家具

【转载】25种节约空间的创意家具

【引用】组图:Bomboland的创意剪纸拼贴作品欣赏

【引用】组图:Bomboland的创意剪纸拼贴作品欣赏

浅析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 篇6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在生活质量水平层面也有了大幅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方面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随着建筑类型多样化的呈现,对城市的一些旧建筑的改造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能够对城市的文化价值得以体现。从理论层面加强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的研究,对城市化的科学发展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价值体现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主题就是旧建筑的更新,这也是对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式,对旧建筑的再利用是在人为构造物限制下的更新使用,对旧建筑的更新使用有着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并且有着诸多的价值体现。其中在可持续研究的价值层面表现的就比较突出,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步深化背景下,对资源的节约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愈来愈重要,而旧建筑的改造以及再利用,就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

再者,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的价值,还体现在经济性价值层面。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可以实现工期短、资金投入少,同时又能获得较高的效益。通过实际的考察能够发现,一些需要改造的旧建筑,有很多是没有达到相应使用寿命的极限,只是没有符合新时期的使用需求。所以通过改造再利用,就能够在经济效益上比较突出的呈现。

另外,对旧建筑的改造以及再利用的价值还体现在情感层面。在情感价值上主要是建筑艺术的移情作用,能对人的情感得以寄托。而在城市化进程当中的旧建筑改造,就是对城市寻根的一个过程。通过旧建筑能从空间以及时间层面让人产生文化认同,从而来构建生存空间的框架。并能够成为城市归属感的象征,这样就能够对城市的文化连贯性得以突出。

最后,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过程中文脉价值的体现也比较突出。建筑犹如是城市的名片,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的旧建筑对城市的发展历程有着记录。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就能将城市发展的文脉得以保存,对城市的个性化以及特色的发展比较有利。

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的策略

加强对旧建筑的改造以及再利用要注重相应方法的利用,由于旧建筑改造再利用对建筑历史文化都有着涉及,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要注重相应方法的科学应用。其中在功能置换的方法是对旧建筑的改造以及再利用的重要手段,也就是对旧建筑原有空间加以充分的利用,将其原有使用功能加以改变,从而来实现对建筑的空间动态的保存。例如:对旧建筑的内墙进行良好的保存,以及对建筑内部的设备和陈旧设施及时性的更新,可以将其改造成艺术馆等。

旧建筑的改造以及再利用的过程中,对空间的重构以及功能的置换是比较关键的。其中在空间的重构方法的利用上,主要是对旧建筑的内部空间的改造以及重组,对建筑的材料进行及时性的更新,通过对内部空间氛围的塑造来达到改造再利用的目的。具体的改造中要能将原有空间形态和使用需求紧密结合,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注重对原有空间的维持,通过加减法的方式对旧建筑的改造工作进行实施。

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的过程中,主要核心就是对旧建筑的模仿,在历史文化的风貌上进行保留。可以通过扩建改造的方法加以应用,也就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能够在空间范围上对建筑的结构进行相应的扩建,这样就能够将新建筑和旧建筑融为一体。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能了解,并非所有旧建筑都能够达到改造和再利用的目的,这就需要在具体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上能得以充分重视。对旧建筑的价值组成以及建筑的空间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对旧建筑的潜在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造和再利用。

对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要能够持有尊重的原则,也就是在设计原则方面要充分重视,让原有建筑的历史和空间的逻辑关系能得以充分重视,对有着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建筑,在进行改造设计过程中,要能注重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在对旧建筑的空间扩建的方法应用中,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就是拼接式扩建以及连续式扩建。在连续式的扩建过程中,有着水平和垂直式的扩建方法,在体量以及空间上有着增加和连续,同时在功能和形式层面也能让人们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

对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也就是可持续设计原则,以及空间功能转换和创新设计的原则,建筑空间和文化再生的原则等等。在这些原则的遵循下,才能有利于旧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效率水平提高。

结语

当今旧建筑改造的研究分析 篇7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动态过程, 在这种新陈代谢的过程中, 如何对待现存的旧建筑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 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城市功能改变, 产业结构布局调整,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并取代了第二产业居于主导地位, 导致传统工业逐渐衰落, 原有的大量厂房, 仓库等建筑设施失去原有的功能而被大量的闲置。与此同时, 在城市的旧城改造过程中必然遇到大量的旧建筑, 这都是凸显旧建筑问题的原因。在我国, 对旧建筑常用的处理手法不外乎以下几种:1) 彻底拆除, 建新建筑;2) 拆除, 重建原有建筑, 并努力恢复原貌;3) 局部改造, 尤其集中于立面改造和室内再装修, 不强调原貌恢复;4) 保留完整部分, 原样修复已缺损的部分。通过时代的进步和对外国旧建筑问题的学习, 不难发现以上四种方法都是以片概全,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根据旧建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改造性再利用。

2 旧建筑改造的原因和优势

通过对一些国内外实例的研究, 旧建筑的改造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1) 经济因素。一幢建筑结构造价约占其总造价的1/3, 改建比新建可省主体结构所花的大部分资金。同时, 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可减少开发商初期投资 (包括拆迁、土建费用等) , 基地内原有的基础设施可继续利用。由于建设周期短, 可让业主尽快投入使用从而获得较大利润, 在经济上是非常合算的。2) 社会文化因素。旧建筑大多数具有它的地域性特点, 是城市文明进程的见证, 它们参与了文明进步的过程, 是该地区历史和文化的物质载体。以前我们对于具有历史性的建筑采取原样修复的方法, 而对于那些非历史性的建筑和历史性较弱的建筑则采取了完全拆除重建新建筑的方法。3) 情感因素。旧建筑向人们表述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和延续性, 使人们在心灵上得到慰藉, 人们在这些旧建筑面前体验到城市发展的历史和人类自身的创造能力, 而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文化认同构成了我们生存空间的框架。4) 环境因素。环境污染总体的34%以上是因建筑业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 全球一半以上的能量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

由此可以看出, 对旧建筑进行合理的改造性再利用势在必行。早在20世纪初西方就开始了旧建筑改造的探索。1979年, 澳大利亚的《保护具有文化意义地方的宪章》, 即《巴拉宪章》肯定了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对某一场所调整使其容纳新功能, 这种做法因为没有从实质上削弱场所的文化意义而受到鼓励和推广。改造性再利用的关键是为历史建筑寻找到恰当的用途, 这种用途使改建场所的重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和再现, 而对重要结构的改变要降低到最低限度, 改变需要经过精确记录, 并使这种改变可以复原, 具有可逆性。这就说明通过这种办法使旧建筑获得新生的同时, 也保证了它的历史意义。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证明, “保护为了利用, 利用为了保护”。旧建筑改造性再利用的发展历程贯穿了“社会生命复兴与艺术创新”两个主题。

3 旧建筑改造的手法

通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 对旧建筑进行改造性再利用的手法也多种多样。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极少主义、有机形态等等艺术手法都在旧建筑上有过尝试。随着法国卢浮宫的改扩建, 德国国会大厦的改建成功, 标志着现代主义手法在旧建筑利用上的成熟和主导地位。以下几种方式是常见的旧建筑改造的方式。

1) 变换功能。

利用旧建筑的原有空间, 改变原来的使用功能, 实现对原有建筑空间的动态保存。这种方法保留旧建筑的原有外墙, 更新旧建筑内部设备和陈旧的设施, 改造成具有现代设施的旅馆、艺术馆、工作场所等。

如雀巢公司法国总部, 是由一个废弃的巧克力工厂改建的。再如英国斯内普麦芽音乐厅, 也是从非厂房诞生的。

2) 化整为零。

根据新的使用功能, 对原有的大空间进行水平或者垂直的划分, 形成若干小空间, 然后再投入使用。主要适用于大空间的工业建筑、单层厂房、火车站、仓库和废弃的海滨码头。

如维也纳某工业区贮气仓的改造再利用。建筑师将贮气仓内部的设备全部拆除, 仅保留古典的立面。其中第二个贮气罐的内部空间垂直划分为13层, 围绕中间的圆形共享大厅布置公寓和办公室, 地下部分改为多功能厅。德国汉堡某码头旁的谷仓改造也为此。建筑师把谷仓改建为公寓办公用房, 将一个仓库和谷仓连接起来, 内部空间进行垂直划分, 改造成28个阁楼公寓、一个700 m2的阁楼工作室、一个500 m2的河岸餐馆以及容量为134辆的小汽车停车库。

3) 结构改造。

对于原有建筑的结构进行适当的改造, 满足新的使用功能, 做到结构可行, 经济合理。

如墨西哥时髦酒店 HABITA。TEN Arquitectos事务所将一所破败的公寓改造成蒙着玻璃的时髦酒店。这项作品主要是对原有结构进行适当拆除, 满足局部大空间的使用要求。从第二层开始, 在现有建筑的周围裹上无框的玻璃。在新的外皮和原有的框架之间形成缝隙空间, 它的宽度由原来建筑的阳台所决定。这个空间可以作为气候和声学的缓冲器, 在卧室可以看到繁华的街道, 赋予房间私密性和强烈的阴影。

4) 扩建改造。

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或者与原建筑关系密切的空间范围内, 对原建筑结构适当的扩建、加建, 使新旧建筑形成一个整体。

如艾希施泰特宗教大学图书馆和大英博物馆的改扩建, 两者均在原有的旧建筑基础上加建了现代主义的新建筑, 使得原有的内院变为了中亭。

4对未来旧建筑改造的两点启示

1) 在对旧建筑的改造中一定要有新元素和现代的元素出现。单纯的仿建或是复建已经不能达到旧建筑本身的意义, 保持旧建筑的时代感才是人们所需要的, 而要保持并加强它的时代感, 就要有新的东西与它对比, 产生新旧对话, 从而达到效果。

2) 在添加新元素时, 不仅要运用新的建筑材料, 比如玻璃、钢等, 还要在空间的划分上出新。旧工业厂房往往形式单一, 而且内部空间相对大。现代建筑的一个特点就是对空间的划分形式多种多样。把新的空间分布如何融入到旧的建筑形式当中去, 也成为了对旧建筑改造性再利用中的一个问题。

摘要:通过对城市发展及建筑历史的研究, 对旧建筑改造进行了四方面的分析, 归纳了旧建筑改造、扩建的基本手法, 同时也提出了对将来旧建筑改造的两点启示, 以期指导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旧建筑的改造工作。

关键词:旧建筑,改造,扩建,厂房

参考文献

[1]马迪, 魏春雨.非历史保护性旧建筑的改造与利用[J].中外建筑, 2008 (6) :89-90.

[2]林兆璋, 倪文岩.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J].建筑学报, 2000 (1) :45-47.

[3]贝弗莉.阿尔伯特.美国历史建筑和遗址的保护[J].威尔忠, 译.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5, 11 (1) :87-93.

[4]周俭.在历史中再创造——当代法国历史建筑再利用的趋向[J].时代建筑, 2006 (2) :28-35.

[5]周博, 孟冬生, 李鑫.废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合理化利用探讨[J].艺术与设计, 2008 (9) :103-105.

旧建筑物加固改造设计方法 篇8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大量旧建筑物正需要加固和维护。近年来, 为适应城市对于旧城保护和改造工作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旧有建筑物涉及功能的转变, 越来越多的有价值的旧建筑物需要修葺保护。因此, 旧建筑物的加固、改造越来越多出现, 其规模也越来越大。随着结构加固技术的不断发展, 成熟, 加固改造工程如今渐渐成为建筑行业一大发展方向。

(1) 划分清楚真正的结构受力构件与各种装修面及装修加建。其中, 首选砖混结构最难区分。

(2) 原有施工图不一定跟实际竣工符合, 越是年代久远的建筑, 不按图施工的情况越是严重, 偷工减料越是严重。

(3) 原有竣工状况不一定跟现状符合, 旧建筑经历了这么多年, 一般都会被使用者或多或少地改动过。

(4) 材料已经有不同程度老化, 现在的材料强度是多少, 必须以检测结果为准。

(5) 环境空间有限, 施工面有限。理论上多么合理的设计方案, 如果施工面不足或者机械无法进入, 那么这方案就没有可行性了, 所以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是否可进入施工;

(6) 保留与加固改造。大多数工程是保留一部分、加固改造一部分。如何保全建筑物不改部分, 又能完成需要加固改造部分, 这一点, 除了与设计有关, 更多与施工组织设计有关 (图1) 。

(7) 加固构件必须具备加固方式要求的基本条件, 才能达到应有的加固效果。例如:混凝土强度等级、植筋锚固、贴钢板锚固等等。

经过多个加固改造项目设计分析总结, 归纳了一套设计方法, 与大家探讨一下。

2 加固改造工程前期准备

设计前需要大量前期准备, 协同业主尽量找到旧建筑物的原施工图和竣工图作为参考。旧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和现状测量, 有针对性地进行地质勘查钻探。需要有资质的鉴定公司和勘察公司进行现场检测, 以获取真实资料数据。

3 加固改造设计

3.1 结构设计原则

现行加固设计规范主要包括: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JGJ116-2009《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GJ123-2012《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CECS77 :1996《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等等。关于鉴定类的规范不再论述。新加建和拆除重建可按新建建筑规范进行设计。

3.1.1 根据鉴定结论和委托方提出要求进行加固设计

可按整幢建筑物或其中某独立区段确定, 也可按指定的结构、构件或连接确定, 但均应考虑该结构的整体性。确定加固后建筑物的安全等级, 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结构的重要性和加固设计使用年限, 由委托方与设计方按实际情况共同商定。一般情况下, 宜按30年考虑;到期后, 若重新进行的可靠性鉴定认为该结构工作正常, 仍可继续延长其使用年限。

3.1.2 主要荷载取值

楼面荷载按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以及《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结构篇) 》的相关规定取值;风荷载及参数取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确定, 对风敏感的结构体需增加风洞试验;地震作用按GB5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GB50223–20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规定取值, 不确定时, 需增加地震安全性评价;墙体荷载要分新墙和旧墙, 按实际取值, 旧墙一般采用红砖, 新墙一般轻质砌块。

3.1.3 成本控制

建筑布置方案应尽量保留可延用部分, 加固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技术经济效果, 避免不必要的拆除或更换, 减少结构加固量, 同时节约成本。

3.2 结构内力分析

现行结构加固设计, 大多数只能达到承载力要求, 而规范上的构造要求, 暂时未能完全满足。

旧建筑一般会被使用者改动过, 掌握清楚结构现状最为关键。要准确分辨各部分结构体系, 并确定它属于原建, 还是后期加建、改建、重建, 是否曾经做过加固等。

内力分析时, 先捕捉原设计的思维方式、设计方式, 再采取适合的结构模拟计算, 不提倡大幅度改变结构类型, 引起大面积加固。

一般的结构计算, 基本上是采用弹性计算方法, 加固计算时, 适当地采用弹塑性和塑性计算, 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 尽可能发挥原结构现有的承载力, 减少加固量。对于梁板支承的力学模拟, 不仅限于刚接和铰接, 需要时, 可考虑模拟为半刚半铰状态, 部分计算软件可提供此功能。设定时必须确定节点是否能达到模拟状态。这种调整是力学上的调整, 它跟结构调幅完全不同。举个实例:一个旧屋面, 经计算, 梁板支座均配筋不足, 若对梁板面采用加固, 需要把原屋面找坡层、防水层、保温层。全都凿掉, 打开真正的结构面才能进行加固。屋面加固完成后, 须做好保护层封闭加固面, 然后重做找坡层、防水层、保温层。施工过程中, 一旦裂缝开展, 容易造成屋面漏水现象。经过比对分析, 决定对梁板进行内力调整, 刚接支座模拟为半刚接, 支座弯矩减小为原支座配筋可承受弯矩, 按力学平衡增加跨中弯矩, 对跨中梁板底进行足够的加固。这种做法, 既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也满足了建筑的使用, 还大幅减少了工程量。

3.3 加固构件设计

3.3.1混凝土加固方法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可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 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直接加固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外粘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绕丝加固法或高强度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法、拆除重建等。间接加固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外加预应力加固法或增设支点加固法等。植筋技术、锚栓技术、裂缝修补技术、结构胶性能和技术指标, 是工程师必须掌握的, 才能预计构件的加固效果, 选取合适的加固方法。

3.3.2砖混结构加固方法

应尽量减少对承重砖墙的影响和破坏。对于支承在砖墙的梁板面支座加固, 植筋入砖墙几乎没有作用, 可换成等代螺栓穿墙固定, 但承重砖墙穿洞太多太密, 亦对结构不利。如选用叠合层方式, 等于新做一层梁板面钢筋, 对梁对板都是比较好的加固方法。

3.3.3加固的限制性

旧建筑包含了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 各专业的完成品。在现状检测中, 它会限制检测人员对部分构件的检测, 并直接影响对受力构件的判定。在设计中, 它会直接限制结构加固的自由度, 需要对不改动物件避让,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建工程是从零开始, 而结构加固工程则是见缝插针。

3.3.4加固与不加固的选择

加固虽然是对旧构件的加强, 但同时也对旧构件造成破损, 构件采取加固不一定比加固前好。举个实例:某梁, 混凝土强度比较低, 经计算配筋不足, 预计采用贴钢板。施工时, 几排固定螺栓打入梁, 梁身混凝土纷纷开裂, 有些位置甚至破坏, 露出钢筋。基材混凝土差, 贴钢板加固效果自然不好, 承载力可能比加固前更差。对于此梁, 不加固前更完整, 虽然配筋略不足, 稍超设计包络负荷, 但考虑到实际承载力比设计值略高, 经验算, 可以承担正常使用荷载 (仅不能完全满足抗震) , 故选择不做加固处理更为合适。

(1) 基础加固

主要有加大基础尺寸和提高地基础承载力。加固过程中, 应避免可能出现的倾斜、失稳、过大变形或坍塌。控制施工开挖顺序, 避免地下水位下降过急过快, 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 土体变形或移动。

(2) 控制加固效果

结构设计应与实际施工方法紧密结合, 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新增构件和部件与原结构连接可靠, 新增截面与原截面的粘结牢固, 形成整体共同工作, 并避免对未加固部分以及相关的结构、构件和地基基础造成不利的影响。

(3) 二次加固

要对已包钢加固的构件进行二次加固, 限制性大、难度高。它不似一般钢结构, 可直接往上焊接。结构胶遇高温即熔, 失效。结构胶使用温度不应高于60℃。二次加固设计时, 应清晰一次加固后的具体现状, 在不影响一次加固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固设计, 重点是节点位置。

3.4 施工图设计

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及加固构造做法, 建议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SG111-1~2和13G311-1。

施工图内容主要包括:加固总说明、结构拆除图、结构加固图, 等几大部分。拆除平面图主要表示出需拆除范围及构件、交界位置处理方法 (例如:是否保留钢筋, 保留钢筋长度, 柱拆到某一标高还是拆到基础面等等) , 有需要增加临时支撑的位置, 交代拆除时应注意问题 (例如:施工期间各范围可承受荷载, 以限制拆除时集中堆放建筑垃圾在薄弱构件上) 。加固平面图以拆除完成为基准, 标注各构件的加固方法, 常规做法可参考《国标图集》, 特殊做法可另加大样。

对加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倾斜、失稳、过大变形或坍塌的结构, 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临时性安全措施, 并明确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

4 加固改造施工控制

目前来说, 真正会做加固的施工单位并不多, 更多的是只懂一点或者只懂一两种加固方法。为了避免施工理解错误, 施工技术交底时应进行详细解释。

5 加固后的保护

(1) 加固构件表面采用适合的保护方式。

(2) 避免、消除或减少结构可能受到的危害。例如:后期装修在梁板底吊天花或吊设备管, 将骨架焊接在粘贴方式加固的型钢或钢板上, 破损了结构胶;楼板开洞采用人工作业, 破坏了洞口周边的混凝土, 令洞边加固难以进行。

(3) 不得改变加固后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4) 按规范要求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6 结束语

如今, 随着国内加固改造工程日益增多, 加固改造将成为建筑设计行业面临的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加固改造设计需要充分了解原有建筑和改造需求以及各种加固技术的适用范围, 与新建建筑设计存在明显差异, 对结构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顺应建筑行业形势的发展, 逐渐增加对既有房屋的改造加固设计工作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希望本文中笔者对多个加固改造项目的设计经验可以给广大结构设计师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GB 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

[2]SG111-1~2,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设计表示方法[S].

[3]13G311-1, 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S].

[4]张鑫, 李安起, 赵考重.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进展[J].工程力学, 2011 (1) :13-16.

[5]张敬书.我国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的发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4 (5) .

[6]张敬书, 金德保, 付宝明, 等.汶川地震后建筑的抗震加固技术[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1 (1) .

[7]聂建国, 樊健生.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旧建筑改造 篇9

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与再利用, 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能源, 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还可以为城市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 旧工业建筑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 如果将其完全拆除重建, 会使很多历史被遗忘, 基于此, 应做好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1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原属于城市中心的旧工业区出现了被搁置和被拆除的情况, 而那些曾经属于郊区的旧工业区却逐渐成为城市商业中心, 具有良好的商业开发潜力[1]。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发展, 各个旧工业的位置优势也凸显出来, 并占据有利地位, 因此, 具有一定的再利用价值。同时, 通过分析旧工业建筑可以发现, 很多建筑都是空间较为开敞的单层或多层厂房或仓库, 对其进行改造所需成本较小, 建设用时也很短, 这些因素都对建筑改造奠定了基础。此外, 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也与城市更新原则相符, 现阶段, 不少城市垃圾都属于建筑垃圾, 如果对这些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 则可以增强资源利用, 减少粉尘污染看, 更可以促进再就业, 由此可见, 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2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应坚持的原则

首先,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我国很多城市都有大量的旧工业建筑存在, 这也是成为了城市建设中最棘手的问题, 所以, 就需要做好旧工业建筑修整工作,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短命建筑给城市带来的经济损失, 还可以保护城市环境, 防止资源被浪费。同时, 对于建筑垃圾来说, 很多都是固体废弃物, 主要威胁着城市路面、大气以及水体, 因此, 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2]。其次, 注重新技术的使用, 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不仅要重视常规技术的使用, 还要重点应用高新技术, 尤其是要做好生态技术的应用, 保证旧建筑能够继续使用。最后, 融入人文关怀。由于旧工业建筑是很多人的回忆, 所以在再利用的过程中, 应融入人文关怀, 满足人们心理需求。

3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设计方法

3.1 对旧厂房的转型设计

对旧厂房的转型设计中, 按照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博物展示建筑、公共休闲场所、创意产业园以及办公建筑等几种。对博物展示建筑来说, 它的主要用途是空间使用, 在改造中就可以将原厂中较为特色的工艺产品或具有历史价值的物件作为展示品, 并将文化内容融入其中, 如在无锡的茂新面粉厂其中的一角经过改造后成为无锡城市规划展示馆, 这就是博物建筑的展现[3]。在改造旧工业建筑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变为休闲娱乐场所, 也可以改造成公园供居民参观使用。对于旧工业建筑来说, 原有面积很大, 可开发价值也很大, 可以将其开发为公共场所或绿地等, 这样既能实现环保的目的, 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在改造旧工业厂区的过程中, 还要将多种艺术文化融入其中, 形成具有创意性的产业园区, 典型代表有美国纽约的SOHO区。同时在改造旧工业厂房的过程也可以将其与购物与旅游联系在一起, 打造新型产业园区, 如将旧工业建筑的一部分变成购物中心、饭店或宾馆等。如万达集团就曾将合肥美菱冰箱厂区改造成立自己的商业中心。

3.2 对空间再利用的设计

对空间再利用设计中主要分为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两种:首先, 对室外空间来说, 主要不仅涉及建筑外观, 还涉及外部景观, 很多旧工业建筑的外表都呈砖红色, 这主要是用于其主要构成材料为红砖, 并适当的配备了混凝土与钢架, 但由于常年经受风吹日晒以及其他因素影响, 其外观也发生了变化, 且发生了坍塌的情况, 因此, 在改造中可以在保留完好的建筑基础上增加一些新材料, 如钢材等, 这样就可以使建筑更有现代感, 还能节省大量资金。同时, 在外部景观设计上, 由于建筑间留有较大空隙, 主要用于存放货物或用于车辆通行, 所以在改造中就可以将其改造为室外休闲场所等。在铺地材料选择上, 一定要注重风格融合, 在照明设计上, 做到详细规划, 并选择合适的灯具与照明方式, 不仅要做到满足行人出行需求, 还要与整个厂区风格相统一, 在设计过程中, 也可以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件应用进来, 提高人们的满意度。

其次, 对于室内空间设计来说, 因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较大, 平面功能与柱网排列相对规整, 在空间规划上可以运用竖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式创作一些小空间, 并注重把握尺度, 根据用途确定尺度, 如将其改造为住宅, 就要把握好空间尺度与家具尺度, 保证所展示空间满足实际需求。此外, 在光影处理上, 一定要通过人工处理引入合适的光线, 只要做到室内光线充足即可, 避免无光或强光照射, 必要时候也可以通过人工光源提高室内亮度, 满足人们的需求。

4 结论

对于旧厂房改造来说, 不仅投入成本小, 建设周期也很短, 且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因其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也可以为其带来一定商业价值, 因此, 一定要重视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工作, 以便为城市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摘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工业时代, 并在短短百年的时间内改变了世界,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 对于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 为满足社会需要, 就需要做好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工作, 这也是促进城市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因此, 本文将从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可行性入手, 结合改造中应坚持的原则, 重点研究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设计。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设计

参考文献

[1]于红霞, 张佳乐.青岛老工业建筑改造及再利用研究[J].工业建筑, 2014, 02:13-16.

[2]张希晨, 刘林.旧工业建筑公寓型更新利用设计及改造研究[J].工业建筑, 2014, 09:18-21+61.

浅析旧城改造中旧建筑的再生设计 篇10

1对相关理论的分析

“改造”在《辞海》[1]中有两重意义:①另制、重制;②另外的选择。

改造在城市建设中含义有三: (引致《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2])

①改造、改建或再开发, 指比较完整地剔除现有环境中的某些方面, 目的是为了开阔空间, 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环境质量。

②整治, 指对现有环境进行合理的调节利用, 一般只做局部的调整或小的改动。

③保护, 对具有保存价值的现状加以维护, 基本不做改变。

由上可见, 改造并非是单纯的推翻和再造, 它还包含修复、整治、复制、翻新、改建等内涵, 而不同的内涵又根据不同的改造对象以及城市发展的需求和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进行定义。这不仅仅是单一的大拆大建, 也不是一味的追求保护和保持原貌, 而是对城市本身通过调查和分析, 对原有结构及环境、空间等进行合理的调整, 以保存城市的历史及文化, 又符合社会时代的进步和市民的物质文化需求, 布置合理的交通, 改善基础设施, 提高绿化水平等。

“再生”, 《辞海》中对其进行了表述:“再生现象可以分为两类:在正常生命活动中进行的再生, 如羽毛的脱换、红血细胞的新旧交替等, 称为生理性再生;损伤引起的再生, 称为病理性再生、创伤后再生和补偿再生。通常的伤口愈合、骨折后的重新结合都包含再生过程。”[3]

这里, 我们主要是借用其“重生”的概念, 对旧建筑赋予新的生命。城市建筑原本是城市中最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由于岁月的蹉跎、社会的进步, 机体出现了部分的损伤或坏死, 但生命力仍存, 需要通过尽量不违背建筑本生的结构及外观风格的设计, 对建筑进行鉴定、防护、保存、修缮、改进, 加以新的装饰语言, 赋予建筑新的历史使命, 延长其使用寿命, 给予其新用途, 此为旧建筑的“再生设计”。

2对城市建筑现状的分析

目前国内城市中的旧建筑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已完全达到使用寿命且无什么保留意义的危房, 需要拆除;第二类是可以体现城市记忆和文化的旧建筑, 有保留的价值, 需要保护;第三类是仍有使用价值的旧建筑, 因为政治经济等原因保留下来, 却与新城区的建筑格格不入, 需要改造维护。当然, 第一类建筑无可厚非是没有什么生命价值了, 只有被历史淘汰。而第二类和第三类建筑可通过再生设计, 对建筑的外观及内部结构改进和加固, 再加以适当的装饰符号语言, 使建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展现其原有风貌, 体现其历史文化内涵。因而, 在旧城改造中应分清“拆”与“保”的度。

可是, 中国许多城市往往因为新的建设就轻易地把过去的老房子毁掉了, 这是十分可惜的。笔者曾了解过国内的部分城市, 大多城市对旧城区都是采用推倒旧建筑, 改建现代的新建筑的方式, 使城市年轻得几乎没有历史, 没有文化内涵;或是没有经过深入的鉴定和调查, 没有经过周密的规划和设计, 简单的对建筑外墙刷上一层涂料, 几年之后还要涂第二次, 既改变了建筑原有的风貌, 又浪费财力。如果我们经过科学的调查和规划, 将原有建筑通过合理的改进再生设计, 既可以节省物力、财力和人力, 还可以巩固我们的城市内涵, 保护城市文化底蕴, 达到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改造、更新和再生的可行性探讨

对旧区的改造和保护的方法很多, 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就决定了营造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空间和风格。一是原地原样保护, 这一般都是对有保留价值的一些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 (第二类建筑) 。二是拆除重建, 这也多用于一些危旧房 (第一类建筑) 的处理上。三是在可继续利用的层次上, 对旧区及旧建筑 (第三类建筑) 加固、改进和更新。笔者认为, 对于可以继续利用的旧建筑没有必要同危旧房的处理方式一样, 不必推倒重建新区。历史的足迹是无处不在的, 它体现于城市的各个角落, 在每一个路面、每一个窗口, 每一个台阶, 每一个门槛, 等等。所以尽量的保留是城市历史和文脉得以传承的方式之一, 也是城市特色文化环境营造的重要环节。它还是满足人们传统审美情结, 也是在旧城改造中快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方式。

3.1 可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结

作为城市生活中的人, 对于城市和建筑有两种需求。其一, 物质需求, 那就是对城市建筑及各种配套设施的需求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 在使用上更加方便快捷。比如电梯公寓的使用使人们对高楼不再恐惧且拥有好的视野, 公路网络的加宽和有序使城市的距离更加缩短, 商业圈的形成使经济更加繁荣等等。然而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第二种需求, 那就是精神的需求, 即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审美的需求以及对历史和传统的寻根情节, 也就是此处所提及的文化审美需求。著名画家冯骥才先生在《今晚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老街的意义》[4]中说到:“文物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文物是指历史建筑的精华, 如皇家建筑、宗教建筑;文化是指历史街区, 如北京四合院、胡同等。国家有文物保护法, 文化没有。文化是人立足之根。一个失去了文化的城市, 人将无根。”历史和记忆不管对于人还是建筑或城市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拥有历史才能证明我们的存在, 拥有记忆才能使我们拥有过去和未来, 这是人们对城市文化审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2 快速, 经济的改造方式

城市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和无数辈人的心血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才建立起来。而旧城改造浪潮的涌入, “拆迁”成了一个时髦的名词, 一方面, 大量的老区人口成了居无定所之人;另一方面, 建设商和政府又需要长时间重新建住宅;再有, 就是“拆迁”的居民也成为了新的购房大军一族, 拥挤在城市的各大楼盘售卖处, 房价也顺势上涨。据统计, 目前每年用在城市建设的资金约有4万亿~5万亿元, 甚至可能更高。而现有旧城改造中的很多建筑其实是没有必要拆除的, 如果通过维护和整改的手段, 首先不但可以使建筑物尽所能, 达到其使用年限, 甚至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其次, 还可以使旧区居民不用受流离迁移之苦, 也不必花费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房的购置以及装修中去;而且, 作为城市而言也不会因为拆除和重建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新区的建设中去, 耗费大量的建材, 还可以因旧制旧, 大大缩短建设时间, 提高改造效率, 保存城市文脉, 提升城市特色。

3.3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体现

城市建筑以及街区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 而且有关专家指出, 当前使用年限短已成为我国住宅的突出问题, 住宅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即被拆除, 在我国早已司空见惯。这一大量浪费社会资源的状况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我国城市住宅寿命低于50年的情况相当普遍, 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国家标准, 住宅使用年限应当达到50年, 事实上许多住宅的寿命可以超过50年甚至100年。使用年限短已成为我国住宅的突出问题。”在最近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上,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童悦仲说。

2002年全国城镇共拆迁房屋1.2亿平方米, 相当于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2亿平方米的37.5%;2003年全国城镇共拆迁房屋1.61亿平方米, 同比增长34.2%, 相当于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9亿平方米的41.3%。在众多被拆迁的住宅当中, 有相当大一部分的住宅“年富力强”就被拆除, 使其寿命大大折减而短命。

住宅的这种短命现象, 特别是大量处于设计使用年限的建筑被拆除, 是不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 不能做到物尽其用, 是建筑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拆除过程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运力, 同时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弃物, 造成环境污染;拆除意味着新建, 要补充和输入更多的能源。因此, 在旧城改造中, 若能合理运用旧建筑, 对仍有生命力的旧建筑通过再生设计, 对外观装饰改进以及结构加固, 内部结构科学化和空间现代化的重新布局, 即可延长住宅的使用寿命, 又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市场经济法则实现完美的结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如火如荼的旧城改造中, 特别是本文所讨论的城市旧建筑改造中, 对可利用的旧建筑以及旧街区的改造不是单一的“拆除”和“新建”, 也不仅是原样的保持和维护, 还可以通过科技的手段进行加固和加层, 也能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段, 即保持城市文化不会断层, 也可使旧区和旧建筑在现代化的建设和环境中不会处于落后状态。

参考文献

[1]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P3065.

[2]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 吴良镛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4.

[3]辞海, 缩印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第2121页.

旧建筑改造 篇11

【关键词】当代红砖工艺;旧建筑改造;运用;意义;实施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形势决定着人们观念意识的多元化发展,对旧建筑的改造也面临着多样性的社会需求,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运用作为旧建筑改造中人文情怀和怀旧情怀的重要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一、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运用概述

(一)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运用意义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政策,就墙体建筑翻新工作的重要性日渐明显,在情感价值和能源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一方面,随着社会个性化意识的提升,人们的怀旧情结日益突出,逐渐成为摄影、电影等行业的重要题材。作为具备旧时代特性的红砖墙和旧建筑,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运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情感价值。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大力推崇环保节能措施,旧建筑的翻新改造是对建筑材料资源的节约,也是对国土资源的节约。同时,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可以保证旧建筑墙体改造成本得以控制节约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提升旧建筑墙体的改造效益,间接促进旧建筑墙体改造能源的节约,具有十分明显的能约节约价值。

(二)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的墙体结构类型

在旧建筑的改造中,当代红砖工艺墙体结构主要分为采暖功能的实体红砖墙和非采暖功能的镂空红砖墙两种。在漂流接待中心的外墙建造中,通常以红砖花墙的形式,以两层相互咬合的方法,搭建外墙的实体红砖墙体,保证漂流接待中心内部空间的采暖功能。同时,为保证漂流接待中心夏季空间结构的通风性能,往往以外部镂空红砖墙覆盖在内部玻璃幕墙的形式,实现墙体结构的通风节能效果。同时,对于一些对采暖性能要求不高的墙体建筑,可以直接采取镂空红砖墙体,在节约建筑材料资源的同时,实现建筑墙体的通风换气性能。

二、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运用

在旧建筑改造中,为保证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运用价值的全面发挥,在明确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的墙体建造结构类型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科学合理、遵纪守法的旧建筑改造运用原则,结合旧建筑周边环境的生态环境,进行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的实际运用,保证旧建筑改造的合理、合法和高效。

(一)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运用原则

在旧建筑改造中,根据诸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绿色设计标准等墙体构造建筑设计相关规范可知,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运用要依循节能、环保以及高性价比等三方面的科学原则,才能保证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运用价值的客观体现和充分发挥。首先,在节能方面的运用原则要求当代红砖工艺在应用于旧建筑改造中时,需要起到建筑材料资源的节能,以最少的建筑资源,进行旧建筑墙体的科学改造,保证就建筑墙体综合改造效益的全面提升。其次,在环保方面的运用原则要求当代红砖工艺应用于旧建筑的改造中时,尽可能弱化旧建筑改造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保证当代红砖工艺运用于旧建筑改造的环保性能。最后,在性价比方面的运用原则,要求当代红砖工艺在发挥节能环保方面的价值的同时,保证旧建筑改造效果的审美要求,在保证传统文化遗产得以保存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美化旧建筑墙体改造效果,进而保证就建筑墙体的审美价值和综合效益。

(二)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的实际运用

在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的实际运用中,结合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节能、环保和性价比三方面的运用原则,可以从墙体结构的设计、墙体结构类型的选择和墙体空间区域的划分等方面入手,进行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墙体中的改造,保证旧建筑墙体改造的环保、经济和高性价比方面的要求得以满足,进而实现旧建筑墙体改造综合效益的提升。首先,为保证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运用的综合效益,事先进行旧建筑墙体实际情况的勘测、预估,为红砖墙体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合理进行墙体结构的隐藏、彰显和美化。其次,根据旧建筑墙体结构和目标受用群体的实际要求,合理选择红砖墙体结构类型,保证旧建筑墙体结构的适用以及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实现能约节约的最大化效益和最大限度上的环境保护功能。最后,为保证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墙体中的改造价值,实现旧建筑改造的经济效益,可以在经过全面的测量、精细的计算后,进行旧建筑墙体结构空间区域的精心划分,不同区域的改造力度、改造进程均根据实际勘测结果进行不同的设定,划分出一个个不同的改造施工区域,针对不同区域的特性,选择合理的改造方案,保证旧建筑改造中当代红砖工艺的充分运用,确保旧建筑改造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观念意识不同,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运用面临着不同的社会要求,随之需要进行改革优化,保证当代红砖工艺在旧建筑改造中运用的情感节制和能源价值得以体现。同时,为完善旧建筑改造中当代红砖工艺的运用效果,需要在符合旧建筑改造中的节能、环保和高性价比等原则,科学进行红砖墙体结构的设计、结构类型的选择以及墙体结构的区域划分,实现旧建筑改造中当代红砖工艺运用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高震.旧建筑更新改造中镶嵌式设计手法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

[2]赵博.对历史印记保留的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旧建筑改造 篇12

1.1 旧工业建筑

“旧”字作为形容词解释时意思是指“过时的, 陈旧的”;“工业建筑”指“供人们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1]”, “旧工业建筑”最早出现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从现今21世纪的视角来看, “旧工业建筑”即指建造于18世纪末到20世纪下半叶, 保有较好物质形态的工业建筑。

1.2 建筑改造的“适宜性”

“适宜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建筑改造的多种原因导致建筑在其正常使用寿命中的某些现存状态不能跟上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 需要对其不适应的部分进行调整、变更, 使其重新符合人们的要求。

2 旧工业建筑改造方向的探索

2.1 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的源起

旧工业建筑改造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 纽约的艺术家们迫于社会经济压力聚集于曼哈顿的苏霍区 (SOHO) , 对废旧工业建筑进行创意改建, 创造出了经济性与艺术性兼备的被定义为“Loft”的空间改造模式。

2.2 国内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两个方向

改造按其规模大小分为零散模式和片区模式。1) 零散模式:改造方式多限制于独栋式, 并且倾向于由艺术家先入为主的方式进行改造。2) 片区模式:多是以艺术家、设计师为主导, 以政府和企业介入进行宏观调控的第三产业模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片区模式为旧工业建筑面向创意产业园的改造。

2.3 旧工业建筑面向创意产业园改造的条件

1) 规模要求。这类旧工业建筑必须是数量巨大的, 成片保留的旧工业区或一定规模的旧工业建筑群;2) 地域背景要求。建筑群所在地区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容易形成较好的文化氛围;3) 源动力要求。所在城市有一定数量的艺术工作者聚集, 所在区域有适宜的创意产业存在, 并有可能移入工厂内部以满足市场需求。旧工业建筑周边应有较多的容易接受创意产业的常驻或流动人群, 以维持园区的正常运作。

3 801创意产业园案例研究

3.1 历史背景及现状

801创意产业园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大学城, 为原银川涤纶厂旧址, 工厂建于1982年, 后被鲁银化纤有限公司收购, 并继续作为工厂使用, 于2010年开始开发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园区内建筑现状保持良好, 建筑主要结构类型有砖混、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刚架三种类型。园区内的原厂房建筑的附属设施如雨水管道、楼梯等仍在继续使用中。

3.2 问题分析

801原规划方案为浙江大学旅游学院设计, 实际情况相较当初规划的初衷有所偏离, 原功能组团及交通流线设计并没有得以落实, 采用的是租赁者自由选择园区内位置的方式, 且酒吧、餐饮等盈利性质的产业占据多数, 呈现出商业气息过重, 文化氛围不足的现状。

锅炉房及搏击酒吧入口见图1, 图2, 主入口处的建筑 (如图3所示) 与园区整体风格极其不协调,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801给人的直观感受。环境改造多以废弃工业设备管道等硬质景观 (如图4所示) 作为景观元素, 集中式的绿化 (如图5所示) 忽略了景观和建筑主体之间的有机结合。

园区内建筑立面风格各异, 部分建筑保留了砖墙的原貌, 对窗进行了替换, 在入口处进行细部装饰。也有部分入驻单位将砖墙涂漆, 原各厂房的巨大钢框架木推拉门基本被保留 (如图6所示) 。园区内各个建筑单体的室内设计风格差别很大, 保留砖墙、覆盖涂料、重新抹灰以及重新贴壁砖和地板等改造程度不一。

3.3 社会调查评估

我们针对园区的入驻情况及经营现状、主要服务人群的结构、认知度三方面作了社会调查研究。调查发现盈利状况最好的是酒吧、KTV类入驻企业, 而园区中部分创意产业经营效果欠佳, 有的甚至面临停业转让的危险;调研还发现, 主要的客户是学生群体, 周边居民一般很少进801园区, 801四周都有围墙树立, 限制了人与建筑、环境的交流, 如何建立人们和改造后的产业园区的关系是问题的关键;认知度方面, 通过对银川市市民的抽样调查, 17%的人表示知道801的存在且曾经去过, 34%的人表示听说过, 但没有去过, 剩下的人都不知道801的存在。

3.4 缺陷总结与反思

旧建筑的改造在客观上受旧建筑的本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在主观上受政府决策者、投资商、建筑师和公众价值观的影响[2], 经分析, 801创意产业园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3.4.1 主观缺陷

1) 设计规划方面:对于绝大多数市民来说, 当地有历史价值的环境常常被忽略, 以旧工业厂房为依托, 让普通民众感觉到生活在人文历史价值的氛围中, 享受城市历史的进程是改造中更需要关注的[3]。801地理位置优越, 但园区与周边环境却没有建立良好的联系, 厂区被围墙团团围住, 内向而封闭。

2) 运营管理方面:801创意产业园由银川鲁银化纤有限公司统一管理, 企业第一考虑的是收益, 为了尽量将厂房租出, 忽略了对入驻企业的创意的认证和评估, 这种运营模式造成了园区内的产业分布严重的不协调。

3.4.2 客观缺陷

1) 缺乏具有凝聚力的艺术氛围:宁夏虽有很多民间传统手工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 却很少有一个地方能将这些文化艺术瑰宝及那些手工艺人、书法家、画家聚集起来。

2) 缺乏文化对接:银川的创意产业发展的潜力很大, 宁夏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产品要和文化接轨, 借助创意, 才能提高产品的商业附加值[4]。

3) 人们的精神层面和意识问题:从我们对801创意产业园的认知度调查的数据显示, 大部分本地居民都表示对其不了解, 从未去过, 管理机构应当将园区致力于品牌化的打造, 使“801”这个词汇自然地融入到银川人的生活中, 以加大其影响力。

4 面向创意产业园的旧工业建筑适宜性改造的对策研究

4.1 从设计的角度优化改造方向

1)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旧工业建筑的适应性改造首先应与城市的大环境融合、协调。改造时在保留原工厂色彩的基础上尽量与城市的整体色彩一致, 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地域文化, 通过地域性改造而得到更多的市民认同感;

2) 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应注意适当的表达工业改造的信息, 塑造与整个园区一致的氛围。所设计的景观在具有一定美学价值的同时还应承载游憩等功能, 吸引外来人员入园, 也为园内顾客提供不同的体验;

3)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应合理的布置各个功能空间以及流线, 充分的考虑近期的入驻情况和估计远期的入驻情况。场地改造应充分利用原场地的特性, 有效的利用地形。在立面设计时, 应尽量使园区的单体立面设计与园区的整体风格相统一, 同时表现改造的风格和原建筑的特色;

4) 从室内设计的角度:在室内改造可以保留旧建筑特色, 保持外工业建筑立面与内部装饰的风格一贯性, 使由外入内观看时能保证构图的连贯和统一。室内也可作较大规模的改动, 创造现代化、时尚的内部空间, 表现开朗明快的气氛。

4.2 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抓住机遇促进合作

在进行旧建筑改造时应充分争取政府的支持探究政府和个人合作经营的模式, 利用政府方面的政策优势, 使改造后的建筑不仅以盈利为目的, 同时承载更多的城市文化和艺术气息。为激发区域活力和提高所在区域的文化氛围发挥积极的作用。还可以与高校联合使之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基地, 从而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出租关系。

参考文献

[1]工业建筑 (建筑学术语)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13255/14023869.htm?fr=aladdin.

[2]叶雁冰, 刘西.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分析[J].工业建筑, 2005, 35 (6) :35-38.

[3]周昊.试论我国工业建筑改造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工业建筑, 2009, 39 (8) :38-40.

上一篇:出国留学市场下一篇:手术室输液安全护理